影视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行业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行业现状分析

篇1

【关键词】 商业性赛事;经营管理;现状

一、前言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是体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产业中商业价值较大的部分,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商业性赛事已成为竞赛市场的一个重要内容。商业性赛事的兴起,给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在活跃国内竞赛市场、加强竞赛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解决竞赛资金不足、满足人们欣赏高水平比赛的需要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商业性赛事还处在一个兴起发展阶段,实践上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还不高,理论上的研究则更为不足,理论的滞后势必影响实践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我国商业性赛事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商业性赛事经营管理的研究也在丰富体育经营管理学科理论、丰富课堂教学、指导社会体育管理专业方向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并为进一步进行体育经营管理理论研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网络、体育行政机关等信息渠道,查阅有关商业性赛事的论文、期刊、政策法规文件以及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市场经济理论、相关体育法律、法规及管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2、实地考察法。根据研究进度按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提供的2003-2005年度商业性赛事信息,选择有代表性的赛事活动,进行了调研。

3、专家访谈法。对有关政府部门行政决策人员、比赛的经营管理者及专家学者进行了走访、座谈听取意见。

三、结果与分析

1、商业性赛事概念界定

商业性赛事即赛事举办者以赢利为目的,同时满足社会体育竞技观赏需求而举办的比赛。如各种职业联赛、各种商业比赛、大奖赛、巡回赛等。20世纪70年代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体育比赛首开先河,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市场及市场化的管理运作方式。

2、商业性赛事产品的价值及分类

(1)商业性赛事产品的价值。商业性赛事也是竞赛表演,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以比赛为形式,以提高竞技成绩、培养选拔人才或者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可以满足社会体育文化需求,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业性赛事与其他产品一样,也有价值,从生产的角度看,商业性赛事就是组织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运动员及教练员在台前幕后洒下无数汗水,多方劳动的结晶。使用价值是产品的核心,赛事产品的使用价值首先体现在他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上,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使观众得到娱乐、刺激和文化享受。其次,商业性赛事还能对社会组织和企业起到宣传作用,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其他活动所无法具备的特殊价值。正是赛事产品独有的使用价值,不但为商业性赛事的市场运作营造了生存发展空间,还使体育组织通过对体育资源的有偿转让,实现了组织比赛和培养运动员的价值补偿。

(2)商业性赛事产品的分类。要分析商业性赛事产品的经济特性,必须明确商业性赛事向社会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在现阶段,商业性赛事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指无形资产形态的产品组合,这种组合可以分为核心产品和衍生产品。①核心产品。就是运动竞赛和竞技表演的服务过程,是通过运动员的赛场表现、运动员、运动会的名气、运动比赛的结果、运动竞赛的赛场氛围等表现出来的。

②衍生产品。是指在商业性赛事生产过程中,依托核心产品再生的新产品,也就是利用核心产品的特点、价值和意义等满足市场需求,将这些特性商业化,从而派生的一种无形产品。如商业性赛事的冠名权、冠杯权;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特许使用权;电视转播权;场地广告牌使用许可权等。核心产品可以独立存在,而衍生产品必须依附于核心产品,离开了核心产品,衍生产品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也没有被提供的可能。 转贴于

3、商业性赛事活动市场化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1)商业性赛事活动市场化的本质。从市场经济角度讲,商业性赛事的市场化是一个商品交换的过程。运动会组织者是商品生产者,通过组织运动员进行高水平竞技体育表演为公众提供一种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服务产品。同时,商业性赛事的筹备和举办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必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商业性赛事拥有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具有极高的商业媒介价值。实现商业性赛事的商业媒介价值的主要渠道包括:门票;出售比赛电视转播权;征收赛场内外各种形式的广告费;征收赛场界定区域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租让费和由于赛事而增加利润的专利费;出售比赛冠名权;比赛指定器材、用品的特许费;各种保险的利润分成;发行体育彩票;发行具有捐资面值的纪念邮票和纪念币;征收印有运动会名称、会徽、吉祥物、标志商品的专利费;接受财团、企业、个人的捐赠与赞助等等。

因此,所谓商业性赛事的市场化,其本质就是赛事组织者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对赛事的各种服务产品和无形资产进行营销活动,使商业性赛事的观赏价值、商业媒介价值等通过市场实现其商品价值的过程。

(2)商业性赛事市场化的基本特征。①以商业性赛事的观赏价值为基础,以赛事的市场价值为判断标准。商业性赛事的观赏价值与市场价值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商业性赛事的观赏价值是基础,它决定了商业性赛事的市场价值能否实现和实现程度的高低。同时商业性赛事的市场化也会促使商业性赛事的组织者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换言之,商业性赛事的观赏价值如何是由市场决定的,是不以商业性赛事的组织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商业性赛事具有过程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种唯一性使得每一场商业性赛事都是一个独特的“产品”,使人“常看常新”,即每一次比赛都是一个全新的“生产”过程,“生产者”必须尽可能全面开发利用其商业价值,以期收回成本并赢利。

③商业性赛事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商业性赛事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即时性特点,商业性赛事的无形资产如赛事冠名权、广告权、电视转播权、各类标志的特许使用权等一般也都有特定的时限。这就要求商业性赛事的经营开发者必须及早对商业性赛事的开发进行策划和准备,最大限度地挖掘商业性赛事的商业价值。

④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商业性赛事的主要产品是服务产品和无形资产,其价格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赛事组织者必须对商业性赛事自身的商业价值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实现商业性赛事商业价值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杜利军.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J].国外体育动态,1992.

[2] 蔡军,钟天朗,邵淑月,等.体育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篇2

一、行业营销现状

建筑塑料管道行业在中国因发展的时间周期不长,恰逢中国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的建筑塑料管道品牌在追求爆发式的增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负能量,同时行业也缺少国际化的大品牌运作的模式榜样效应。企业普遍注重短期行为,以量化为先导,抓钱第一忽视品牌形象建设、维护。从而造成整个行业渠道的品牌形象自上而下处于一个低端的水平。中国的建材市场中脏乱差的卖场环境中建筑塑料管道行业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建筑塑料管道因产品体量的特殊性更加加剧了这个现象的突出。消费者只能从广告投放量、价格上来判断品牌的高、中、低定位。而非通常一眼能判断出来。随着大量集团客户的减少,以为个人消费客户的增多、消费的主体网络化影响。这一层面上将是一个新的竞争领域。如何吸引一个对建筑塑料管道行业一无所知的普通用户感兴趣将是大家必须研究的课题。况且建筑塑料管道是隐蔽工程,品牌安装使用后的产品本体的品牌传播效应基本为零,这更加强化的企业必须重视终端销售环节的品牌形象传播。

建筑塑料管道行业的渠道发展演化的历史也导致了企业普通重视工程业务市场的拓展,早期的以塑代锌的行业发展起点,促使大量的企业围绕着工程市场进行营销要素的组合,这个在早期使企业的内部资源投入和行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吻合,使一批企业快速的成长起来。当2000年后的房地产高速倍增后的家庭装修市场迅速崛起,很多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基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思维惯性,导致在营销要素的组合上面难以真正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比较痛苦的摇摆环境中徘徊。实际很多高层决策者已经敏感的感受到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但苦于营销队伍的思维、行动惯性、营销的系统支持在摇旗呐喊一阵后归于沉寂,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思维变革、制度变革、行动变革的过程,需要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勇气和外力的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的基业长青的基础建立在品牌这个基石上,而非将企业的命运建立在管理精英、营销精英身上,人才是流动的也是要死的,百年的品牌基业只有在品牌的基石上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一代人做加法才能成就。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百年品牌无不是遵循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坚守做品牌、几代人的努力成就今天的百年长青。

故建筑塑料管道行业的企业应充分重视品牌形象的建设,并最大可能的将品牌形象传播的渠道也行业口碑向大众口碑渗透,在产品品质优秀的前提下,资源强大的企业兼顾好工程领域与分销领域共同支持品牌的建设与维护。资源不强大或者受500公里运输半径的因素制约的企业在渠道的选择和市场的选择上应有所专注。

今天的大部分管道企业普遍采取的是人海战术,靠营销人员的数量、业务覆盖面来获取业务的提升。这个是有效又直接的方式,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下,营销人员拿回来业务单子,企业获利。一但人员变化,业务量就变化。况且按照管理的角度来看,人员的投入必然有一定的比例是浪费成本,沉没成本如何最小化,如何做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率,每一分成本的投入有无带来眼前与长远的双重收益。投入产出比效益最大化实质上取决于品牌建设的成熟度,即业务量的增长是依赖人员的增加还是品牌的成熟度。

二、未来营销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4-0063-05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运用的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我国职业院校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的多维人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整个过程的协调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事先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取所需知识并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行动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正是通过事前制定学生任务入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来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小组中通过体验会计、出纳、办税员和财务主管等角色来完成各自工作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以工作任务来引导学生参与,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能构建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为了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当中的实施现状,笔者于2012年3月至6月对江西省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两大部分。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份,收回118份,有效回收率87.41%,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实地访谈主要是以江西省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系主任及资深会计专业骨干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现状仍不如人意,存在较多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26.67%的会计教师从未听说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60%的会计教师只是听说过而已,并没有去真正深入研究过,仅有13.33%的会计专业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过尝试。多数教师是通过网络来了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很少有老师在这方面进行过正规培训,这足以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重视和普及。[2]

从大部分高职会计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考虑的情况来看,考虑最多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这个比例达到100%,具体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而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则不太重视。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培养目标已经得到了广大高职教育界的认可,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还是以实现知识再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终级目标。我国现行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实现培养目标与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树立明确、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现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教师素质缺乏,不利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

接受调查的会计专业教师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不难看出,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队伍中青年教师居多,学历层次多为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这些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是毕业后即在学校任教,从学校到学校,伴随着这些教师成长的一直是传统教育模式,虽然在上岗前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但缺乏企业工作背景、实践操作技能、相应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和考核。在教学实践中,他们虽然对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也非常支持,也认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对传统教学方法太过熟悉,以致难以割舍。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知教育心理学、了解行动导向理论和职教理论。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伴随着急剧扩张的学生人数,一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另外,由于职称评聘机制的不完善,一些教师重视提高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提高,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过程中对案例的设计感到力不从心,对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课程设置、教学法等相关知识的储备也较为缺乏。

(三)会计专业教材编写不合理,与实际教学衔接不紧

目前,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所采用的教材多为“重理论,多叙述”的传统模式,没有以职业能力为根本、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对会计专业教材进行整体设计。这并不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首先是教材的高职特色体现不够,这主要表现为:现行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中基础理论部分偏重,应用技能比例不足;教材内容与财政、人事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其次,教材中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处理欠妥当,有时还会出现因不同章节的编者不同而对同一会计业务在不同章节处理方法不一致的情况;第三,现行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各种会计专业教材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严把教材选用关,由于编写风格不一致,专业课教材甚至会出现重复、相互脱节的情况。[3]虽然也有不少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出版了一些设有“案例导入、情景思考、基本训练和实践演练”等模块栏目,但多数理论性过强,既不适合高职学生对教材“理论适度、重在应用”的原则要求,也不适合行动导向教学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模式中开展。

(四)教学评价手段陈旧,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达73.33%的教师未将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学期教学评价指标,只有少部分将此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参考因素,这说明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注重程度明显偏低,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停留在传统的评价层面上,难以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作出合理评判。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不少弊端,如:学生的学业成绩完全取决于一次在特定场所中进行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的评价结果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境相去甚远,使得考核评价结果大打折扣。教学评价和考试成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和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况。高职会计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熟知多少会计理论知识、掌握多少财经法规和政策,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一种终生学习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与沟通、学会独立完成任务,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一些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师和班级当中,可以发现实施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从这点可以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可以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开展的。

三、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多角度定位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1.要跳出会计来看会计,高职会计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学到技能,还要求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和市场。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跳出传统教学目标的束缚,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了解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明确会计专业的学生所需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

2.教师要分析和了解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各个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根据需要有的放失地对教师进行综合培训。例如:要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能力,教师就得储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要想引入更多案例,教师就得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向行业专家的学习和与同行业教师的交流。

3.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以下特殊的身份:高等教育的“失意者”、应试教育的“失落者”等,学生普遍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自卑感较强。实际上一些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被视为不好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和关爱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二)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性、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立行动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努力提高职业操作技能

作为高职教师,不仅要会讲更要会做。这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职业操作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我国已提出多年,但收效甚微,一个突出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技能证书多来自课堂,来自本本,缺乏与专业行业的有机结合是“只能讲,不会做”的教师,是难以胜任行动导向的高职教学的。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拓展操作技能,真正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和协调者,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反映本专业职业最新水平。

3.重视职业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要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并把与活动相关的技能、知识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要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学生、不断激励和鼓励学生。只有提高了职业教学能力,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才能胜任行审教教行动导向教学法。

(三)以岗位能力为本位,改革教材编写思路

1.建立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教材编写体系

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会计科学的一般素质,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教材体系中应明确地瞄准会计职业,落实到具体的会计工作岗位上,使职业岗位要求清晰地体现在会计教材中。改教材的编写可以按职业分工科学组织编写,在编写前,先对职业岗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得出某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再根据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教材中设计实践环节,每个实践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任务或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任务或项目的完成,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同时具备了独立计划、实施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将现行教材编写体系由知识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变

基本上现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是由一定数量的知识体系组成,这样的教材太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教材建立在行动体系的基础之上,以实际工作过程的行动为主线来引导教材的编写。教材中应当介绍某一种职业主要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从事这种职业要这样做?怎样做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并适应这种职业的要求?教按照这种思路编写的教材可以强调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5]

3.多方联手共同编写立体化、多元化的教材

立体化是指教材的出版还配有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习题库、电子课件、教学资源支持库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立体化的支持,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多元化是指教材的编者当中既有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也有文字功底深厚的作者,他们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根据实际工作流程将会计工作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知识含量与操作规范,进而列出相应的会计课程内容。

(四)引入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

1.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考核而忽视了教学的中间过程,这是一种静态的教学评价。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对教学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动态的监控,强调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不能游离于正常教学活动之外。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不断进步的学习轨迹,还能实现“过程和方法”和“知识和技能”协调发展。[6]因此,动态性的教学评价较之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客观。

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高职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如果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采用单一的教学评价势必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把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如: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表现形评价结合起来,用全面合理的评价来代替抽样检查,用连续性的考查来代替限时、限范围的考试。这样既可以发挥各种不同评价方法的长处,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使教学评价结果更合理。[7]

3.评价主体的主动性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评价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学生实现从评价客体向评价主体的转变,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中的被动者,而是教学评价的主动者。一方面,学生可以对教师评教评学,评价教师是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 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教学评价不应忽视学生的地位,应充分体现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国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应用探索[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66-67.

[2]崔倩.高职会计专业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35-36.

[3]万忠良.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质量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10(9):19-20.

[4]刘永泽,翟胜宝.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9(7):80-81.

[5]余浩.高职教育改革应以行动为导向[J].经济师,2007(12):146-147.

篇4

1.1本国需求现状

2012年《让子弹飞》票房收入突破7亿大关,2013年《泰》票房达12.4亿,首破国内票房12亿限额,顶着一代巨星周星驰的电影《西游之降魔篇》票房更是达到12.45亿元,这一系列靓丽的数字背后,是中国人对好莱坞式大片的一种追赶,更是整个社会对影视产业的巨大需求。中国影视产业目前主要有电影、电视。中国人口近14亿,201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目前在国家广电总局注册的院线公司有37家,院线规模不少于百家,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65%以上,广播电视频道覆盖率达到97%以上,更大的前提是我国还是生产和拥有最多电视机的国家。美国只有3.3亿人口,但是电视普及率却是全球最好的国家之一,拥有最具有号召力的影视工厂好莱坞,坐落着世界六大影视巨头,影视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电视普及率达89%以上,其强大的购买力不亚于中国的巨大人口需求。

1.2影视产业生产能力

1.2.1中美电话年产量分析美国影视业发达,电影产量世界第二,占全球5.6%的产量,全球占有率却达80%,往往是美国大片上映,全球同热。中国电影产量世界第三、电视剧产量全球第一,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其中,国产片82.73亿元,占全部票房总额48.46%。虽然中国电影年产量稳步增加,并在2012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产量电影大国,但是与后起之秀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印度相比,2012年产量还差300多部。

1.2.2中美电影票房收入及银幕数(见表三、表四)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取得很大的进步,不断打破的票房记录,却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全国票房在2012年达到170亿,其中一半多是海外引进片,繁荣的背后是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全面胜利。中国电影品牌也没有出现好莱坞、宝莱坞式影视工业园,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号召力缺乏底气。在影视圈有一个指标“每10万人拥有银幕数”,以此指标来评价一个国家电影事业的发展程度,中国的指数是0.41,也就是说中国大陆地区每10万人不到半块银幕,相比于美国的12.7,中国不及美国的一个零头,如果把投资成本平摊到每个银幕上,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电影票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1.3投融资水平

电影业的平均增速为30%,远远超过中国GDP的增速。但中国的电影主要依赖于院线的票房收入,电影票房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投资人能否收回成本,业内人士分析,PE基金在中国电影领域的投资不会超过其总投资的1%。大量的电影融资方式还得依靠政府的资助,在2012年2月新签订的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背景下,来自海外市场的经济冲击不可小视。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是影视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基本上所有耳熟能详的华尔街公司都有涉足,如摩根斯坦利、高盛,2008年倒下的雷曼兄弟也是这个行业的巨擘,花旗银行等财团对参与其中也津津乐道。在好莱坞,影视业的价值核心在于知识版权,基于知识版权的转让,通过影院、电视播放或有线电视、家庭播放、互联网下载等方式达到利润最大化,影视投资是华尔街热门的话题,一流题材的电影会得到投资者大量资金追捧。

1.4影视产业规模经济

美国影视产业经过产业内并购重组,基本处于垄断的局面。21世纪福克斯、环球影片、华纳兄弟、迪士尼等巨头,掌握着美国影视前期制作、发行各个环节,使得美国国内影视产业垂直整合,这种垂直整合加上外部资金和内部的资源优势,很容易发挥其规模经济的优势。除内部整合外,美国好莱坞品牌在强大的吸引力下,汇聚世界上影视界精英,人员汇聚使得好莱坞拥有灵活的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共享,让美国电影可以走到世界任何角落。自“十一五”规划后,中国影视产业才真正走上规模化道路,组建中影集团,此外也有几家民营企业,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横店影视等,但其他大多都是小规模作坊式的公司,内部整合基本就停留在组建中影集团。中国影视产业还没有外部规模,从广电总局数据可知,目前有广播电视制作权的机构有1000多家,电视剧制作270家,还有很多动画制作工厂,混乱的局面难以达到外部规模经济。

2中国影视产业对策

通过前文对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造成逆差成因的分析表明,在经济波动情况下,服务贸易出口波动远小于经济波动,对于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影视贸易是战略高点,不仅关乎到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融入世界,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所以对于提高影视贸易出口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当务之急。根据我国国情,以影视贸易为支撑点,提出合理化对策,打开中国经济转型之路,提高中国文化整体竞争力,提升服务行业水平和影视产业整体竞争力。

2.1整合影视产业

影视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需要进行行业的调整。对比美国的影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巨头占据美国大部分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好莱坞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正是这些基础才使得美国影视作品全球闻名。进行产业内部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建立东方好莱坞,打造人才与技术汇聚的洼地,完善行业规范,促进行业资源的整合,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调整行业内融资方式,把依靠政府资助逐渐转变为行业与行业的联系,规范影视作品放映档期,促进行业由单一本票房的盈利模式向知识产权转变,引导民间资本对影视产业的投资,既可以提高整体实力,也可促进整个产业竞争力。

2.2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影视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增加能带动整个影视贸易的增长,所以向服务业转型应该是首要达成的战略共识。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整个服务业逆差的情况,通过产业调整转型,减少影视贸易逆差,加大中国影视贸易出口额,不仅包括服务业内部不断扩大,同时还表现为第一、二产业内部对服务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的局面不仅可以提高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还为进一步促进影视贸易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既要保证传统产业稳定发展,又要为新增长的服务业提供内部需求。

2.3完善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科研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以服务业经济模式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财政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对科技的投资,加强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支持,实现科学技术重大突破。在科学技术要素积累阶段,应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科研成果的保护是对科研人员最大的保障,是科研工作的基石。应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保护知识产权者权益,对盗版、翻译等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在此基础上,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对科学技术的投资开发,鼓励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进行创造和研究,给予专项基金,奖励创新。只有具有需求的科研才是有价值的科研,鼓励对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运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运营,可以促进行业人才优势与技术要素的整体提高。

2.4提高人才的质量

虽然我国与美国在人力资源优势指标实证结果方面相差甚大,但不可否定人力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优势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社会劳动力水平,而在经济学的要素中,劳动力要素又是生产力众多要素中的主要要素,一旦其得到明显提升将通过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全球范围内吸收和整合生产要素等方式有力推动全社会的生产力进步。具体来说,着重开发我国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水平,着重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影视工作者。一是进行校企合作,已有先例恒大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的经验,把具有创新眼光的人才进行个性化培养;在校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多参加社会生活的体验,艺术是来自于生活而独立于生活的一种哲学;加强社会体验,同时注重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必要时可以扩大与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二是与国外知名影视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影视从业人员。

2.5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篇5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 东阳 322118 )

摘 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顺应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形势的发展,这对经济集群中的会计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会计队伍现状分析可知:近年来,通过大力宣传和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支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但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是滞后,特别是会计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高端会计人才缺乏,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求。本文试从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大环境下着重立足横店本区域就当前会计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作出探讨。

关键词 :文化产业意识;综合素质;会计队伍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42-03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沈丽丽(1985-), 女 , 汉族, 本科 , 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陈益群(1982-),女, 汉族 , 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顺应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势头,横店影视产业将进入“破解瓶颈,转型升级,加速发展”阶段,坚持以构建影视文化产业集群为主线,努力把横店影视产业打造成亚洲最大、全球著名的影视产业基地,把影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东阳市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顺应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形势的发展,这对经济集群中的会计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简概

“横店”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实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15年来,特别是2004年国家级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以来,横店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达28%,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2.78%的10倍。横店作为影视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自1996年以来,累计拍摄影视剧1300多部。横店影视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投巨资建成了秦王宫、清明上河图等28个大型实景基地和10座大型室内摄影棚,已形成从剧本创作到影视制作、影视发行以及影视后期产品开发一条龙的影视产业链。而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规划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是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目前已吸引华谊兄弟、长城影视、花儿影视、欢瑞世纪等500余家影视文化知名企业入驻,其中华谊兄弟是全国境内首家影视传媒上市公司。2012年省委、省政府又专门下发《关于设立浙江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提升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提出要把实验区打造成为中国影视产业中心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横店影视文化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当今文化产业处于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大做强横店文化产业、实现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事关横店和东阳的区域经济特色化发展。而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消费,也拉动了横店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良好的道德素养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个方面。如果用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和能力垒一座金字塔,道德素质必然是位于塔的最底部,为根基所在。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那他的业务水平越高,就越可能给企业、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这要求看似简单,但在钱、权、利的诱惑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能够控制私心“一闪念”,却并非易事。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法制观念、具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二)立体的经济知识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企业将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业务,企业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背景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以战略的眼光适时调整企业的拍摄制作、生产经营计划,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管理的职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因此为实现财务部门以上目标,必须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现在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管理职能的状况,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兼具高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会计人员,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

经济一体化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作为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了解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形势,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理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提高高级会计管理人员的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三)内外协调的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和沟通能力(如处理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生产、保管、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和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数据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不断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创新,理所当然地会给传统会计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会计领域在这一新的经济环境下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课题,这就需要会计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根据经济活动的变革,相应地创新财务与会计的模式,使会计工作适应经济的发展。

三、当前会计队伍现状分析

(一)从业人员中存在“黑户”现象。

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从业人员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实际情况是现行会计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无证上岗,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级财政系统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不严,使得不少持证人员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而是简单的考取资格证书,这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往往是不高的,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认为能做帐就行,无须取得上岗资格,在有些部门单位,领导认为有证无证无所谓,任用会计人员随意性较大,而与此相反的是部分持证人员不能上岗,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二)性别结构严重畸形——女多男少。

按性别结构分析,会计人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性会计居多,甚至在很多企业中全部都是女会计。这一现状与目前我国整个会计市场的现状是相吻合的。这种趋势的变化主要和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会计工作特性所决定。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做事更为细心和认真,且女性工作的稳定性更强。但在财务方面能够升职至高层的还是男性居多,其原因主要在于:男性对企业或事物的宏观把握和认知这方面的能力更强;身居高层,压力也会更大,而女性可能由于家庭的原因会导致精力分散,更安于现状。

(三)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

据有关数据统计结构上显示,持证会计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大专学历、中专学历、高中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几等。它是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球形。总体来说,中专及以下的学历占45%左右 ,几乎占了近一半,表现为学历偏低,文化素质不高。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全日制本科会计类专业学历的比重少之更少。据有关资料可知,会计队伍中具备初级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仍然偏少,具备初级以上会计人员占全体会计人员的比重不到30%,而高级资格人才更是甚少。它充分反映了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这与会计队伍人员对自身要求不高有关也与部门单位对会计人才的任用制度不当有关,积极鼓励各单位应加强实行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收入同职称等级挂钩制度,从而激发广大财会人员求知的积极性。

(四)文化产业意识淡薄,影视会计核算经验欠缺。

顺应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势头,横店影视产业将进入“破解瓶颈,转型升级,加速发展”阶段,坚持以构建影视文化产业集群为主线,努力把横店影视产业打造成亚洲最大、全球著名的影视产业基地,把影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东阳市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顺应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形势的发展,这对经济集群中的会计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产业”这本是新兴产业,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会计人员来说是传统定义上的工业型会计人员,他们所熟知的是有关生产型企业的整盘账务程序及核算方法,而对于新的影视会计核算是无从下手,只能仅凭其已有的经验。更甚至的有些会计人员就文化产业概念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一味的看电视剧、电影,而不知其是如何出品的,更不用说明白其中的核算奥妙了。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之中的诸多:“摸着石头过河。”

四、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监督检查。

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无证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严把会计市场准入关,而且应尽可能地调查了解行政区域管理范围內的无证上岗情况,加大查处力度。规范考前培训制度,要求无证会计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內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要和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无证会计人员不得办理纳税申请,营业执照申领等业务,加大对企业主会计人员任用规范监管的力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辞退,以确保提高持证上岗率。目前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特别对于私企而言更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多是任人唯亲,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严格规范会计人员招聘,严格按照招聘程序进行招聘,对会计岗位的人员要把好入口关,对未持证人员坚决不用。

(二)平衡男女会计人员比例。

这种会计人员男女比例过于悬殊的状况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应适当考虑一下平衡男女会计人员比例的问题,严格规范会计人员招聘。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

针对会计人员学历低的现状,可以鼓励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参加函授中专学历教育以取得中专文凭。对于数量比较多的高中学历的会计人员,可鼓励其参加网络、函授、电大、自考等学历教育以取得大专、本科学历;对于已取得大专文凭的会计人员,则鼓励参加会计本科学历教育。政府财政部门及企业要出台一些政策给予适当的补助,补助金额限于学费,以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的文化素质。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当前会计人员行为失范相当普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的自我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准。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忠、真、善、廉、思、学、韧、勤”的优良品质,真正把“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加强自(下转165页)(上接143页)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增强对就职单位的忠诚度和对事业的责任感,牢固树立“诚实守信是会计人的执业之命、会计行业的灵魂”的信念。

(五)建立文化产业意识,进一步深化影视会计学习。

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将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坚持做强做大影视产业不动摇,切实发挥影视产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多元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形成“一主多副、竞相发展”的文化产业整体格局。公司旗下的财务部,主要是面向各个影视企业提供财务记帐服务。对于多数会计而言,为了适应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新的专业的财务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大的经济环境变化。利用现有传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结合影视相关内容进行不断深化学习,特别是要熟识影视会计基本核算办法,使之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学会融会贯通,为各入区企业带来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是未来社会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新兴产业,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走在了全国文化产业的前沿,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也发现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许多不足之处,园区也将会重点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专业的立体的财务知识的学习、内外协调沟通、创新等方面进行培训,破解瓶颈,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的素质,更好的为入区企业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葛素敏.论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经济研究导刊.2011(19):56-62.

[2] 梁永刚.加强财会队伍建设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22-26.

[3] 闫聪敏.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得认识.陕西综合经济.2008(2):44-45.

篇6

【关键词】中职 影视动漫 人才培养

一、影视动漫的专业方向

作为一种电脑操作绘画技术,影视动漫的专业方向是极其开阔的。小到广告公司、杂志社,大到影视公司、游戏公司都要求制作人员具有相当的影视动漫基础。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三维元素越来越多,如何在有限的投资中为公司创造长期的利润,就需要影视动漫方向的人才利用他们的能力做出爆发性的、时代性的杰作。

影视动漫是文化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从事该专业的相关人才工作待遇较高。该专业的实际工作人才大多具有动画方面的各种设计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原画设计、背景设计和后期制作,能熟练的使用电脑进行各种图形的绘制,在漫画方面具有独具一格的想法,能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影视动漫方面的专业人才就业方向也极其广,可以从事动漫行业,参与动漫的绘制和后期制作;从事游戏工作,根据自己的风格设计独特的游戏角色。

二、影视动漫的发展领域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因其快速、准确的运行效果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大,而以计算机来绘制和拍摄动漫的影视动漫方向的人才,自然就有着其特殊的存在价值。

(一)房地产建设。建设房屋的第一步是要有设计图,根据设计图上的尺寸比例来施工建设。但是单纯图纸上的标注很难把房屋结构上的特点表现出来,3D虚拟样房则可以弥补这项不足。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将房屋的三维立体图展现在电脑上,可以旋转观看建成后的每一个角,再对方案进行改进,然后开始施工,避免建设过程中发现纰漏,导致房屋重建。

(二)城市规划。利用动画将城市的道路、桥梁、机场、车站等标志性建筑制作在电脑上面,观看时先看到城市的整体,进行放大后可以通过标志性的建筑来寻找每一条街道,从整体到局部来规划城市,使城市建设更加直观、有效的进行。

(三)模拟三维动画。能够模拟一切过程,如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避免再次发生。

(四)产品演示。某些工业产品还能够通过三维动画来演示,加上显示屏的特写将产品的形状、结构全面的表现出来,再加上产品生产过程动画就可以把产品的所有数据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

(五)角色动画。游戏的角色动画需要制作人员对游戏有一定的制作热情和较强的代入感,运用自己的操作技术和美术基础将人物表现的更加生动,吸引游戏玩家。

三、影视动漫的市场

(一)漫画市场。我国有着庞大的动漫市场,但主导着这个市场的不是国产动画,对青少年的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动漫作品中,日韩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剩下的才是国产动漫。空有庞大的市场却不能将其把握在自己手中,除了因为开发水平的不同,尖端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内影视动漫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鼓励并支持国产动画的创作,为国产动漫的播放开辟一条捷径,用我们自己的产品占领我们的市场。

(二)市场需求。影视动漫的广泛性导致市场的多元化,只有掌握市场需求,才能创造出适应市场和社会的漫画。影视动漫专业的产品最为普遍的是动漫艺术,市场调查显示,观看动漫的人群中,以小学生居多,中学生其次,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创造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动漫。抓住了市场的源头,也就掌握了市场的需求,依据社会人群对动漫的需求方向,创造并制作动漫的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能充分的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

四、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影视动漫的主要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面完成的,这也就要求每一个职员都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够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素描和上色。现在对于影视动漫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以中职校院为主,但是中职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中初级人才,学生很难一毕业就成为专业人才,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就业还是升大班难以抉择。由于影视动漫涉及广泛,在培养这些学生时,除了传授其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对其他文化课程同时教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就业率。

(二)丰富专业知识。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指导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特长,在理论知识结束后,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影视动漫专业并不是独立的专业,基本上所有与计算机挂钩的专业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学生对计算机方面的认识不可或缺。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多媒体传播、动画的创作、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人才,对学生做到相关知识的全面培养。

(三)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于其他学生,中职学生在整体上的学习积极性略有不及,可以通过参加动漫类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比赛的同时真正理解动漫的用处,做到“学以致用”。以时下最火的动画为例,讲解其制作过程和操作技术,带动学生对于影视动漫的爱好,让学生想学,努力学。具有自我学习意识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会更快的掌握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五、结语

影视三维动画通过电脑设备将拍摄的每一个场景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们可以欣赏到动漫的另一种震撼。在计算机为主导的这个时代,每一项与其相关的技术都会对经济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要结合影视动漫产业的现状,及时有效的培养相关技术型人才,能够依靠自己的技术控制市场。

参考文献:

[1]焦翔;动漫产业背景下动漫专业教学思路与模式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张军占,吕慧芳;国产动漫产业之现状分析――以动漫人才为视角[J];科教文汇,2008(6).

[3]冯毓嵩;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2).

篇7

【关键词】影视贸易 对策 问题

一、中国影视贸易的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影视贸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市场化起步阶段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陈凯歌、张艺谋以其《黄土地》、《霸王别姬》及《红高粱》、《活着》等一系列反映民俗的影视作品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中国电影业发展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但这一时期的中国电视市场多被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译制片所充斥,电视业的发展仍在萌芽阶段。

(二)低谷阶段

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是近代中国电影业的低潮时期,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机制甚为严格,同时,电影业和电视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电影娱乐业受到了电视文化的强烈冲击。伴随着电视机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大批量的,形式多样的电视作品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中国影视业与外界的交流减少,体制落后,影视贸易发展履步维艰。

(三)迅猛增长阶段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影视娱乐贸易进入了迅猛增长的新阶段。2003年至2005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分别为5亿,11亿和16.5亿。仅2006年一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达19亿,超过了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以古典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为表现手法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二、中国影视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影视娱乐贸易的发展状况

影视贸易是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中国以8500亿美元的外贸总额成为世界贸易三强之一,然而,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对外贸易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2006年,根据文化部出具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文化贸易的进出口比例大约是10:1,存在着巨大逆差。以中美两国间的影视贸易进出口对比为例,截止到2005年,中国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美国影片占到40%到50%;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的外国影片4000余部,40%以上是美国的;在电影院放映的211部影片,53%是美国片;5年当中以分账方式进口的影片是88部,美国影片为70部,占80%,而中国出口美国的影片和电视剧却屈指可数。我国目前影视贸易的逆差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二)中国影视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影视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从体制上来讲,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影视业到底是作为一种宣传工具还是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由于既缺乏政治保障和体制保障,又缺乏产业运作的经验,中国影视至今仍处在“产业化最初级阶段”。而计划经济带来的垄断、保守、僵化、消极和“反市场”规律等一系列“前产业化初级阶段”遗留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影视贸易的正常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影视业整体发展速度滞后,经营水平较低。

2.我国影视娱乐产品出口竞争力不足

影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通常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贸易竞争指数是指一国某种产品的净出口值与该产品进口值和出口值合计的比值。若该比值为正值,表明是净出口国,若该比值越接近1,说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影视贸易发展的国际范围空前扩大这一年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此年度,中国电影、音像制品的出口总额为0.3亿美元,而同年的进口额为0.5亿美元,贸易竞争指数为-0.376,2002年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贸易竞争指数下降为-0.758,贸易差值是-0.382。我们与称霸世界的美国影视的出口额根本无法相比,就与相邻的韩国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2年韩国文化节目出口额达2881万美元,进口额达2511万美元,实现顺产370万美元,与2001年相比,出口增长22.8%。尽管近几年这一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影视产品现在的出口竞争力仍然非常低。

3.我国影视产品所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小

目前,传播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所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生产的电影只占全球6%到7%,却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1995年,中国进口大片平均票房都在400至500万以上,观众上座率平均达50%,1/3的放映时间、10部左右的影片,创造的是50%左右的票房收入,而2/3的放映时间、100部左右的国产影片创造的票房收入也只有50%。而中国电视在1999年对外销售的总收入只有0.21亿美元,这对于全球每年上百亿的电视贸易额来说,简直有点微不足道。

4.我国影视作品国际营销手段单一

当前,我国影视产业最缺乏的是把影视产品当作一种商业产品进行营销的理念和方法。就市场营销水平而言,中国影视行业不仅远远落后于好莱坞,而且与国内多数其它行业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国一直注重电影的意识形态教化作用,对于市场需求考虑较少,更谈不上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研究;另一方面,电影在不同市场会出现文化贴现现象,加之海外观众因为对中国文化缺少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较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的时候,要尽量拉近与海外观众的差距,注意采用国际性的营销方式对本国视听产品进行宣传。

5.我国影视产业融资体制不完善

我国影视产业融资体制不完善,受经济实力和体制制约等方面影响,我国影视产业的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普遍缺乏竞争力。影视单位既缺乏丰富、独立的经费来源,对于自主支配经费的使用权也有很多限制。在影视产业起步较晚的前提下,大多数影视经济核算都有不真正实行,运行过程中没有利益激励机制、风险约束机制、竞争机制等问题;影视经营单位在融资方面的管理上都存在着行政化与非产业化,这就造成了资金融通的低效率。特别是文化体制性障碍使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隶属关系尚未真正打破,政府与影视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尚未理清,政府主导经济代替市场配置资源,过多地干预影视经营管理,经营者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这些问题都给影视产业的融资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6.我国影视娱乐贸易法制保障制度不健全

电影产业的促进政策仍然缺乏相应的前瞻性、稳定性、系统性。产业主管部门还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电影产业在税收、基金等方面在事实上还不是一个能够享受优惠与促进政策的优先发展领域。电影投资规模的扩大、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大都还缺乏法规政策的鼓励。与2003年和2004年频频推出影响巨大的产业改革政策相比,2005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在产业政策方面的深化与推进动作已经明显减少,但《电影促进法》等相关法规政策仍然处于难产之中。

三、提升中国影视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影视娱乐文化体制改革

1.体制革新是振兴中国影视的根本动力

体制革新是解决制约影视发展各方面问题的关键。推进影视产业的发展必须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律和影视自身的规律,从突破体制性障碍入手,努力深化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市场规则,建立完善的现代影视市场体系。体制问题不解决,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就等于带着镣铐跳舞。

2.拓展中国影视的政策开放度

政府在体制改革的政策上应重点解决发行渠道不畅通、打击盗版力度不够、院线影院瞒报票房等制约影视发展的问题。要推进影视的投融资机制改革、审查制度改革、评奖机制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等等,调动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配置文化资源和市场资源。

3.建立完整的影视产业体系

影视产业体系的建立目标是形成一个产业环节贯通、产业整合完备的现代影视产业体系。拆除环节与环节之间,行业内、行业外、国营、民营、合资、外资之间的不平等障碍和间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分配资源、优化资源、提高效益,增强电影产业的综合经济实力。

(二)加强对影视娱乐国际市场的研究与开发

影视传播速度快,传播量大,覆盖面广,加强对影视娱乐国际市场的研究与开发才能从根本上把握这个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选择出适合发展的最优道路。

国际影视贸易发展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1980至1998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及体育用品的年贸易额从950亿美元激增至38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90年代多媒体、视听艺术、软件和其他版权产品的贸易。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年进口影片在100部以上的国家达83%。而且,各国对进口影片的依存度普遍较高,国内生产量与国内放映总片数之比超过10%的国家也仅有30个,大部分国家严重依赖进口电影市场。另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也都从境外进口电视节目,而且进口的数量占整个电视节目总数的百分比大部分在20%-50%之间。中国的文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着较为领先的位置,为此,我们应该利用这种资源优势,更多的发挥强势文化的力量,从而带动整个中国影视娱乐贸易市场的发展。

(三)树立国际认可的影视品牌

品牌可以带来超额利润、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美好的市场前景,影视品牌可开发的商业价值极丰富:除影片的海外版权、家庭录像制品、电视播映以外,还包括与影片内容相关的图书出版、服装鞋帽、海报、珠宝、游戏、玩具、文具、日常用品、原声音乐和主题公园等。

随着中国影视市场规模的扩大,各地影视基地纷纷上马,打造“中国好莱坞”、“东方好莱坞”,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亮,规模一个比一个宏大,但是鲜见中国的影视作品打入全球主流市场。中国影视产业貌似强大,但品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却不见踪影。中国有优秀的人才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素材资源,大型的影视基地,但唯一缺乏的却是精品影视品牌。2005年接近2000集电视剧因制作粗糙、质量低下不能面世。

(四)建立健全的推动影视贸易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影视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仍比较缺乏,对影视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尽快的形成一套以促进影视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保障我国影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势在必行。这些政策中应该综合涉及包括与财政、税收、其他产业的融合度等相关内容,以及在进出口方面的政策和市场的规范管理等方面。

(五)加速中国影视娱乐业的综合发展

首先,要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影视文化市场主体,从体制、融资、管理等方面提高我国影视娱乐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其在国际影视市场占有份额;其次,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和从事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法规,鼓励我影视产品出口;再次,影视制作机构要努力推出高水准、适合海外受众欣赏口味的影视作品和节目,并树立我国的影视品牌;另外,要加强我国影视作品的知名度和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就要多组织参加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影视节展,在重点国家和地区举办中国影视节展活动,积极开展影视产品交易。

参考文献

[1]俞志达.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3).

篇8

[关键词] 电视剧行业 趋势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3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电视剧产业已积累了雄厚的软、硬件基础,影视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电视剧产业制作人才,同时,一批国有和其它经济成份的影视实体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不断脱颖而出,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制作和管理经验,电视剧产业作品和市场营销的新方式和新观念在改革和探索之后已基本上被接受。

一、电视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电视剧行业经营情况及存在问题

1、电视剧制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精品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电视剧的制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的兴起,电子产品功能上的日新月异,扩大了电视剧的播出平台。在这种趋势下,电视剧拥有多样化的出口,这也成为电视剧产业的巨大发展契机。

2、民营机构已占据半壁江山,涌现出一批有一定实力的民营公司。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资本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通过参与市场运作,进一步繁荣了我国电视剧制作业,扩大了产业规模,提高了电视剧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也大大加速了我国电视剧产业化的进程。

3、电视剧行业市场供求不平衡,盈利机构比例较低。

投资风险高,盈利机构比例低,是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的普遍现象。在国内市场上,电视剧市场的供求状况一直是供大于求。作为制作机构来说,全国拥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的企业只有1/3的在拍电视剧,而在这1/3的企业当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也不过1/3左右,大部分只能做到收支平衡。

4、电视剧产业盈利模式单一,多元化经营理念欠缺。

电视剧的产业链包括从策划、编剧、制作、生产到电视台播放、渠道发行以及电视剧相关的书籍、音像制品乃至其他衍生品,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存在投资与收益。而我国目前多数公司为一条龙式产销一体化运作模式,电视剧行业利润链条上,除了制作这个环节近些年相对专业、水平提高较快,其他环节,如发行、商业开发(植入广告、衍生品开发、线下推广)等非常薄弱。

5、我国尚未形成适应电视剧产业发展需要的健全的政策法规。

目前活跃在中国电视剧产业制作领域的资本成分主要有三种: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国有资本依靠垄断掌握了大多数的行业资源,但是资源配置效率十分低下;民营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高,竞争力强,是中国电视剧制作领域中最活跃的力量;外资受到政策上的限制,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合资、合作伙伴。

(二)电视剧行业供求状况

近年来,随着人民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视产业化进程的加速,近些年我国电视剧市场的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以电视剧总产量来看,近年来电视剧市场一直处于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每年约有20%的电视剧在摄制完成后就因质量、题材等原因无电视台采购而被市场淘汰,另有约30%的电视剧只能在收视率较低的播出时段播出且销售价格较低。但同时,精品电视剧的供给却一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电视台宁愿重播过往的精品电视剧也不愿采购低质量新剧,这直接导致一些精品电视剧的重播率较高。

(三)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近几年,我国电视剧行业从整体来看的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表现为:

1、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充分。

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正在逐步放松,目前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政策准入门槛较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使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的企业数量较多。

2、行业内企业实力差异较大,细分市场供求不均衡推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我国电视剧制作公司数量众多,实力差距也很大。实力雄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如中央电视台和华谊传媒等已经具备了年产数百集的电视剧制作规模,且出品的大多为可以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高质量电视剧,作品畅销,盈利能力较强。而有的小型影视制作公司每年仅能出品1—2 部电视剧,且大多只能在非黄金时段播放,销路较差,仅能保本甚至亏损。

二、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一)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当前国家对包括电视剧业在内的文化体制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这为电视剧业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和文化消费升级。我国国民经济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稳步的增长,从而带来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居民日益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会释放出巨大的文化产品购买欲望和消费能力。作为正在高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大国,电视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盗版冲击。盗版对于我国电视剧市场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国家和电视剧企业一起在打击盗版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盗版现象依旧十分猖獗。这直接导致电视剧作品的音像市场逐步萎缩,音像版权收入占电视剧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

(2)国际市场竞争冲击。我国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的起步远晚于国际发达国家,因此无论在资金实力、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市场规模等多个方面均与国际知名电视剧公司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发展

1、上游行业的关联发展。

电视剧行业所发生的采购主要是各类专业人员所提供的劳务,包括剧本创作服务、导演服务、演员演艺服务及摄影、美工及其他配套专业服务。目前的电视剧业是以制片人、知名导演和知名演员为核心运作的,剧本创作者和摄影、美工等配套专业服务提供者在电视剧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尚不足以对电视剧业务经营构成显著影响。

2、下游行业关联发展。

电视剧制作业的下游行业就是电视台,电视台作为电视剧的播放渠道和载体,是电视剧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

电视剧制作业与电视台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电视剧是电视台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最高的节目,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能够提高电视台收视率,增加电视台的广告收入;电视台广告收入的增加以及电视台对电视剧播出力度的加大,会提高对优质电视剧作品的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从而推动投资制作方加大电视剧投入,出品高质量的电视剧。

(三)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

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能够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制作成本平均在50—60万元/集左右,电视台采购价格在70—80万元/集左右。由于电视剧的购买客户为专业能力较强的电视台,因此双方基本按照成本加上行业毛利率进行定价,因此电视剧的整体毛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在30%左右。黄金时段播出的高质量精品剧的毛利率水平会略高于平均水平,而非黄金时段播出的质量平平的电视剧的毛利率则会略低于平均水平。

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正在逐年增加,这一方面是受整体物价水平提高的影响,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由电视剧质量的提高所带动的。高质量的电视剧需要投入较高,直接提高了电视剧的制作成本。在制作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包括华谊传媒在内的业内领先企业正通过提高电视剧质量和创新销售模式来不断提高电视剧销售价格以保证利润水平。目前华谊传媒出品的优秀电视剧的单集销售价格最高已达到近160 万元/集的市场高位。

但由于只有优秀的电视剧才有助于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因此精品剧相对来说与电视台的议价能力较强,电视台愿意接受较高的价格。但是对于质量一般的电视剧作品来说,由于其议价能力较弱只能被动接受相对较低的采购价格。因此,电视剧制作质量的差异化必将导致不同档次的电视剧企业之间利润水平的差异化,这将有助于电视剧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应客观分析中国电视剧产业市场经营现状,面对中国电视剧产业资本市场运营机制的大气候已经形成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明确目前和今后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思路,做好趋势分析,以应对电视剧行业不断迈进的步伐。

篇9

关键词:化传媒公司 战略发展 管理

一、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传媒公司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传媒的审美品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文化传媒行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思路进行确定,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14项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文化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多途径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发展途径单一

在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战略发展途径单一,都是针对某一针对性的客户的项目进行服务。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绝大多数文化传媒公司在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上,一定意义上是完全被动的,是企业的附庸,因此在这样的模式经营下并不能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二)缺乏竞争力

在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竞争意识欠缺。很多文化公司老板都具有强烈的个体创业意愿。因此在实际的发展当中生产模式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团体写作意识,看重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投机,漠视行业规范,因此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

(三)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

很多文化公司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现在的很多文化公司老总多数是策划或创意出身,很少有管理或经济类学科背景的,内部也没有相应的部门来规划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文化公司经营人员不注重核心人才的培养,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

三、加强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具体措施

(一)多途径多方式的发展

在文化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多途径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做软文推广,客户有房地产开发商和创业企业。十年前开始创业,房地产开发商支撑公司在前十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现在房地产公司的营销预算越来越少,公司开始逐步结合风险投资工作,服务于创业企业的品牌推广,这样就摆脱了房地产的限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核心竞争力

在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培养其核心竞争力,不能追求市场上的一样的业务模式,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注重创新。很多文化公司老板都具有强烈的个体创业意愿。因此在实际的发展当中生产模式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团体写作意识,看重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投机,漠视行业规范,因此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因此在发展当中要让企业知道,本土广告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追求差异化。二是理念不必一味求新求怪,而是要有坚实的思想内容支撑,不要哗众取宠。

(三)注重经营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在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不能将重点放在业务上,要注重经营管理。文化传媒公司与客户间彼此坦诚,定期的相互评估,无论是正式或是非正式的,向对方敞开心扉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提高竞争力。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发展途径单一、缺乏竞争力、专业人才缺乏,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所以在文化传媒公司实际的发展当中要多途径多方式的发展、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这样才能保证文化传媒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飞,庞沙泉,李佩佳. 关于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现状的探析[J]. 今传媒,2013

篇10

关键词:网络电视;PPTV;运作模式

一、网络电视的现状

网络电视是传播视频的一种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手机、电脑、机顶盒等客户端软件下载便可以收看节目。其中网络电视主要有娱乐、社交、政治、经济和文化这几种功能。多种节目频道的内容能满足受众需求,在学习之余放松娱乐,可以缓解压力。一些文化传播者与用户收看的内容,发表的评论、信息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相互交流。网络电视本身作为媒体,也有政治宣传的功能,一些新闻、记者会让用户知晓国家的重大政治新闻。在影视作品获得很好地效益外,投资者更加重视,以至投入更多的资金。在我们所看的电影、电视剧、综艺、影视百科等内容也是一种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作品,是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用户在观看的同时也学习了文化内容。

二、运作模式的特点

PPTV是集直播和点播于一体的电视软件,其客户端桌面的两个区域,一个是画面播放视频的区域,另一个频道列表,共23个频道,26个卫视、地方频道的直播。其内容和盈利模式是PPTV运作模式的两个大点。

(一)内容模式的特点

1.注重新闻、电视剧的引进

近几年来,PPTV与各大制作公司、电视台等企业成为了合作伙伴。其自身更加注重新闻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新闻的质量问题,引进和创作一些投资剧、自制剧。例如《步步惊心》、《步步惊情》以及最近刚上映的《美人制造》等一些剧中,PPTV既是投资方也是发行方,这些剧在上映之后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使PPTV获得了广告商的青睐,这样就给PPTV自身带来了很大的利益。

2.共享同一资源

PPTV一直与很多优秀团队合作,有着观看体育直播的一个平台。相对于其他客户端来说,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具有体育直播独家的版权。例如NBA、中超等都有着独家的版权。这个平台更多吸引了喜爱看体育节目的观众共同享用同一资源。

(二)盈利模式的特点

1.版块配置的合理性

在广告这一版块中,一是15到20秒的缓冲广告,二是视频暂停出现的贴面广告,三是界面列表的框架广告。通过这些途径传达给观众,并赚取一定的广告费用。PPTV购买独家版权一般是影视、体育、韩流等内容,差不多占大陆的36%,韩剧大约是90%。另外,游戏联营版块包括游戏直播、资讯、电子竞技等,通过整合就可以高清播出,供广大玩家娱乐。

2.媒体合作的多元化

PPTV到现在有140多个电视台有合作关系,自湖南台超级女声播出后,创下50万的点击量,这档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所以,网络和电视台的相互合作呈现出互赢的效果。另外,PPTV还拥有独播的影视剧版权,一些内容很受观众的喜欢。其自身还独立创作了自制剧。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内容播放不流畅

PPTV的节目相似的现象有点多,观众喜欢看的节目较少,观众收看节目时,因为有多种渠道的选择,那么对PPTV来说竞争力就会增加,弊大于利。之所以观众大多数会喜欢乐视、搜狐等其他播放软件,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PPTV播放不流畅,缓冲时间过长,给观众产生一种厌烦感,以至于不再用此类播放软件。

2.节目管理不科学,成本高引发版权纠纷

网络电视和传统媒体不一样,缺少内容视频资源。一般电视台掌握着新节目的独家版权,所以为了让企业稳步发展,运营商不得不冒险,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播放侵权节目,使得自身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因此,当用户通过PPLIVE在观看NBA等节目时,PPTV就很容易赚取了广告费,而NBA、电信宽带就没有这些分成,并且还要承担一些流量压力。导致诉讼案件的一些事例出现。

(二)对策

1.提高播放速度

网络电视发展离不开用户。视频播放之前容易卡壳,所以要尽量把缓冲的时间缩小一些,内容的清晰度也要提高。观众在观看时因为视频的流畅、清晰产生依赖感,这样就能提高观众的点击量,满足观众的需求。

2.管理体制的健全

内容的低俗化现象已是普遍现象了,其原因在于一些相关管理制度上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加强法律法规,平等的对待、扩大监督的渠道。PPTV等行业本身也要加强自身的规范性,做好分内的事。重视自身行业运作的规章制度,使得PPTV具有鲜活性,能够在这个圈内更长久的发展。

现如今搜狐、腾讯、土豆、乐视等网络电视的点击量远远超过了PPTV,产生这种落差的原因我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他网络商家节目更新速度快,观众第一时间能收到通知并点击观看。这种方便快捷的模式时间久了,观众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每次都会固定的使用一个播放器。二是因为自制剧内容比较受欢迎,赢得大众口味,像最近播出的搜狐自制剧《匆匆那年》就获得了很好地收视率。PPTV的自制剧大都是一些明星专访等活动,只有少数的用户像青年、青少年这类人群才会喜欢这类节目。所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比如:与地方台合作建立城市频道、模仿优酷、土豆合并,降低内容采购成本、从题材到内容,满足各年龄层的观众,增加网络独家播放版权、正版资源,达到播放质量好,高清无广告等。

四、结语

网络电视PPTV在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恰恰也说明了网络电视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作为新媒体下的成员,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是技术的进步为这些新媒体提供着保证,让网络电视新媒体有其发展空间。网络电视现在很受观众的喜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初级阶段的网络电视内容大部分是复制过来的,要想有创新、有新意,就要向立体化播放平台改进,为受众提供视频内容、娱乐的一种新媒体。

参考文献:

[1]张建军.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05.

[2]樊晓辉.网络电视的人机互动[J].新闻世界,2007.

[3]王灵.国内视频网站运营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