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远程开放教育;机遇;挑战
当今,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也从最初的工业领域迅速拓展到金融、交通、教育等领域。以“互联网+”教育为驱动,我国的教育理念也悄然改变,教育界正在走向真正以学生为核心的第四代教育时代。对于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传播手段的远程开放教育来说,“互联网+”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引擎。
一、概念界定
(一)对“互联网+”的认识“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是互联网思维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演进。“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相结合,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在要素配置及资源整合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经济领域的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助力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在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1](二)远程开放教育的内涵远程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在校教学模式。开放教育相对于封闭教育,诞生于1999年,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学可考”终身教育价值理念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远程开放教育是指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有机结合。[2](三)远程开放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也逐渐向多种媒体教学形态发展。我国的远程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其主要媒介也从早期的依靠印刷制品、广播电视等传统技术,发展到后来依靠计算机多媒体、网络APP等新技术手段。进入21世纪,“六网融通”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主要媒介是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云教室、一站式网络云平台、移动互联网学习终端等。
二、“互联网+”时代下远程开放教育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跨界融合,远程开放教育所依托的办学主体,受众对象、教学手段等将发生重大变化,远程开放教育将在尊重人性、重塑教育服务供给模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互联网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的受众更加广泛“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传统的教育强调教学硬件设施,而“互联网+”教育注重知识的共享,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效应。开放教育宽进严出的办学理念将教育对象拓展到所有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增长率为3.1%,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为有学习需求及学习愿望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即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互联网的普及让远程开放教育如虎添翼,也极大的促进了教育公平。(二)互联网与远程开放教育的融合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五条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互联网条件下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将大大扩展教育的覆盖面,办学主体不再单一,学习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某部分人群,学习资源的传输不再受时空限制,教育服务将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学习者量身打造。由此可见,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相辅相成,互联网与远程开放教育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三)互联网移动学习促进了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终端的多元化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移动设备使用的便捷性,使得大量网民从PC端向移动端转化,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5亿人,这无疑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基础,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终端也进一步走向多元化。(四)互联网沟通模式有利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组织“互联网+”教育彻底打破了时空限制,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消除了师生沟通障碍,有利于满足教育的个性化需求,符合当前碎片化学习的趋势。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大多处于分离状态,学校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如图2所示,互联网使学校、教师、学生紧密相连,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体,一切教学组织活动将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沟通模式由以前的单向或双向沟通变为多向沟通,同时,教师也改变了过去的主导者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服务者,教学组织从“满堂灌”走向更加注重互动对话的“翻转课堂.
三、“互联网+”时代下远程开放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战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政策环境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远程开放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路的影响,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还存在一定距离,远程开放教育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一)远程开放教育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说起“互联网+”教育,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产生被誉为教育大革新,给世界高等教育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2012年Udacity、Cours-era和edX全球三大慕课平台相继成立,更是唤起了教育界人士对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我国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也是蓬勃发展,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icourse等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欢迎。这些网络平台如“学习超市”,知识资源琳琅满目,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由选择购买,这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冲击不言而喻。此外,很多民营机构参与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运作更加剧了市场竞争。(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作为教育开放教育模式的具体实践者和执行者,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核心作用。“互联网+”教育彻底扭转了教师课堂教育、灌输教育等传统教育模式,颠覆了教与学一贯而终的上施下效,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授课,“互联网+”教育也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教师不但要懂学科理论知识,还必须精通互联网技术;不但要研究教学方法,还必须将服务至上的理念融入到课程改革,教学支持等层面;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必须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服务者。众所周知,开放远程学习(ODL)时代的到来,需要精通专业知识与熟练掌握现代远程技术的技术型教师、服务型教师、管理型教师。面对新形势,远程教育部门需要挖掘和培养一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新型教师。(三)建立质量为本,安全为重的评价体系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办学质量不但影响着远程开放教育的声誉,也关系着广大学习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部分远程开放教育机构的市场化运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加强远程开放教育举办机构的内外部质量评价工作,在评价的基础上使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有清楚的呈现。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改革以往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新的“互联网+”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安全威胁。因此,远程开放教育机构需要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保密性,保护学习者的个人隐私,使信息的传输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3]
四、“互联网+”时代下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建议
“互联网+”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紧抓机遇,乘风破浪,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则是远程开放教育所要研究的课题。(一)加强合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行动计划,远程开放教育需要探索改革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与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与传统服务模式不同,“互联网+”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模式应该走向公共服务的新范式。MOOC课程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注册学习者充分验证了开放性的网络课程优势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在于与其他科研单位、行业企业的合作办学;在于建设特色专业、课程和发放相关证书。远程开放教育要开展广泛合作,需要颠覆过去独立提供教育服务的模式,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尝试新型的公共服务道路,探索资源开放共享与学分互认机制。在教学与支持服务模式上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个性化学习。在教学方法上遵循服务至上的宗旨,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平台。(二)开启以课程为核心的远程教育新模式大规模的网络课程的盛行成就了高的注册量和点击率。不过,无法忽略的一个问题是:课程完成率,向来是互联网教育的薄弱环节。公开资料显示,一般MOOC平台课程的完成率仅4%-10%。相比之下,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则在于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教育是个性化的,需要人对人的服务。当今社会,学习者需要利用边角时间学习,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机构应该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点,满足学习者碎片化、多终端的学习需要。然而,与时俱进的课程研发,细致贴心的支持服务才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与不竭动力。所以,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依然是以课程到导向,以课程为核心。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逐渐盛行,人类的生活也步入微时代。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开辟了国家开放大学微学习时代。该网将成为优质微、小课程资源汇聚、共享、学习的公共平台,以全面而优质的课程资源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值得远程开放教育机构做进一步推广与应用。[4](三)依托云平台,探索云教室的运用远程开放教育的先行者国家开放大学在2012年首先提出云教室的概念。云教室的核心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基础上的电脑、电化教室管理系统。云计算教室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存储在"云端",为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只要拥有一个云终端,在丰富的大数据库的支持下,老师就可随时随地备课、辅导学生,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原来在教室才能进行的听课、答疑。云教室虽然早期硬件投入大,但后期维护费用、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克服众多传统电脑教室的问题,总体来说属于高性价比的教学设施。国家开放大学一直致力于打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远程教育创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的云平台分布在总部、44个分部、近千个学院及3000多个教学点和6万多个教学班,这成为远程开放教育开展云教学的基本保障,也极大的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数字化信息的推广、以及教育的公平。[5]
五、结语
“互联网+”为远程开放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实现互联网与远程开放教育的深度融合,迎接“互联网+”教育时代,满足人们快节奏和移动化的信息需求,提升信息和知识服务能力,还需要各级政府、办学机构结合各地方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特色积极地开展探索与尝试,才能真正探索出“互联网+”时代下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4.
[2]谢新观,金振坤,孙福万.远程教育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52-55.
[3]乔杉.20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才刚开始[N].人民日报,2014-4-21.
[4]赵亚静.大数据和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4:30-32.
篇2
2 创客教育内涵(The connotation of maker
education)
创客教育的内涵和概念,学者们给出了各自的解读,杨刚现等认为“创客教育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4];郑燕林等认为“创客教育是展示人类的发展及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平台,为所有学生提供合适展示创造力的环境、资源和机会”[5];祝智庭等认为创客教育从广义上应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创客教育”的第一种理解是解决如何培养创客人才;第二种理解是“创客式”教育,旨在运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改造教育,本文认为“以创新教育、从做中学、快乐教育为指导理念,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通过团队协作去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寻找解答等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者的创客素养的一种教育形态”[6]。
3 国内外创客教育现状(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ker education)
创客在美国的各个领域、学校、机构随处可见。创客空间和创客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各大高校相继关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ab Lab创客空间是全球著名的高校创客空间之一。它的一门“如何能够创造任何东西”的课程受能使完全没有技术背景的学生,制作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密歇根大学主要通过进行创客马拉松竞赛等活动来开展创客教育实践[8]。该校的创业能力中心、与学生组织了36小时无间断的编程马拉松活动[4]。
我国开展创客教育的时间较短,在学习和经验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没有脱离原有桎梏传统教育教授给学生关于各个学科的知识,但缺乏将理论知识变为实践的过程,相比于国外来说,尤其是美国,我国的创客教育是落后的,且在高职院校的辐射范围小,尚未形成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5]。
4 高职采用创客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ker education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创客运动如火如荼,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创客教育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实现了由创意思想到具体产品设计过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现了尖端化技术人才的发展,高职院校研究创客教育模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有效地解放高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转变高职教育的知识体系为应用能力;采有创客教育模式能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为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大量的人才基础。
5 高职创客教育的构成要素研究(Research on
the components of mak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创设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创客教育环境——众创空间
根据科技部印发的《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可知“众创空间是为早期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以专业化服务推动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9],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众创空间结构模式图
Fig.1 Maker space structure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线下、线上一体化的创客空间。高职院校应利用线下空间为学习者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硬件设备、学习材料等,获得面对面地同步讨论面会;利用线上空间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共享、布置任务、课题、小组分工、进展汇报和异步讨论,提供创客学习活动如竞赛和沙龙等。
(2)以“学做创”为导向的高职创客教育课程研发
①创课的主要特征
创客教育包含了“从做中学”,更融合了“从创造中学习”的理念。因此,高职创客教育课程建设中强调知识分享、集体智慧、协作完成创新项目,创课的主要特点如表1所示的。
表1 创课主要特征表
Tab.1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course
主要特征 课程目标定位 创课内容组织 创课评价方式 创课实施方式
创客课程 培养创客素养、创新创造力,有利于其它要素的设计与实现 多学科、交叉结合,以现实问题为主、主题、项目活动等架构整个课程体系 采用成果评价导向,实现同伴评价、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由多个学科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协同教学,采用探究式、问题导向式、项目式等方式实施课程
②创课的设计理念
创课设计理念应遵循“项目化、模块化、趣味化、立体化”设计原则。“项目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创客项目来达成课程目标;“模块化”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感兴趣的模块,学习模块间相互开放性、模块主题相通,学习者能利用模块间的关联提升学习者的能力;“趣味化”是指学习者采用体验式学习,通过兴趣导向进行创课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上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愉悦中学习、提高;“立体化”是指创课融合了多种学习理念与多种信息技术,具备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和使用体验,以提升学生创客素养和创新、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的全新课程形态,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教学等方面都应立体化的形式体现。
③创课的研发框架
创课开发应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杜威的“做中学”、美国专家库伯的“体验式学习”、西蒙·派珀特教授的“构造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融合“学”“做”“创”三种行为活动的混合式教学形式,从创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综合素质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具体研发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创课开发的框架图
Fig.2 Maker course development frame
(3)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客教育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作为创客教育的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综合性强的专业人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已有的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创客教育的需要,创客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区别如表2所示。
表2 创客教育教师与传统教育教师对比表
Tab.2 Maker education teacher versus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素养 理念 技能 角色
创客教育
教师 能以学生为中心,具有构建主义、创新创业为导向,具有批判性、创新性、探究式的思维方式 跨学科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操作制造工具操作的能力、课程资源建设能力 引导者、联系人、激励者、良师益友、合作者、设计者、组织者、变革者、探究者
传统教育
教师 以教师为中心、说教式、行为主义、分数导向、灌输式、认识主义 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传道、授业、解惑;
家长、导师、专家、权威
(4)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学习模式构建
本文研究的“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学习模式”,是指利用现代信息化资源,结合创客空间的优势,为达到一定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而构建的较稳定的学习活动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整个模式分为前期分析确定、学习团队组建、创新能力培养学习过程、评价总结四个阶段。“前期分析确定”首先是创客学习者分析当前的学习主题是否与创新学习有关,决定创客学习者采用何种学习模式, 然后,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在创客空间里对学习方式和途径等做出合适的判断和选择;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其学习路线、制定学习目标等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图3 创客学习模式图
Fig.3 Maker learning model
6 结论(Conclusion)
创客教育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实现由创意思想到具体产品设计过程,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教育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创客教育因其新颖性、突出创新创造的特点,终将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发展的重要举措,创客教育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状况分析了创客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重点从创客空间、创课课程研发、创课教师队伍、创课学习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解,期望能为中国的创客教育事业奉献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Chachra D.Why I Am Not A Maker[EB/OL].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5/01/why-i-am-a-maker/384767/.
[2] The Communications Market2014[EB/OL].stake holders.of.com.org.uk/market-data-research/market-data/communication-market-reports/emr14/.
[3] List of ALL Hacker Spaces, en.wikipedia.org/wiki/Hacker space.
[4] 杨现民,李冀虹.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5] 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6] 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7] 刘小丹.创客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4):15-16.
[8] 李新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论证与研究,软件工程,2017,20(1):60-62.??
[9] 宋述强,等.创客教育及其空间生态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6(1):13-20.
[10] 刘小丹,胡小红.创客空间支持下的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5:112-119.
[11] 杨现民.建设创客课程:“创课”的内涵、特征及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6,6:3-13.
篇3
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同仁,大家上午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林娜,是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开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我和在座的老师们一样对互联网教学充满了好奇,由于接触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接下来的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有不当请多提宝贵意见。(1)
也许你早就见怪不怪了,在大街上,拿出手机,链接wlan,手机上立刻会出现若干个网络信号,wili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2)
不知从何时起,平板电脑,学习机,已经悄然搬上了学生的学习桌。作为老师而言,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不会颠覆教育,但它在慢慢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同样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3)
参加工作六年,一心想着安安稳稳过个教书匠的日子恐怕再也行不通了。于是,参加老师走起教育平台后,从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而轻学生参与的向信息化课堂的转变的形式开启了。(4、5)
那么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应该是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的变革。当然这说的可能有些片面,但作为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应用教学最多恐怕是这两方面了。(6)
首先阅读方式的革命。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书籍阅读,纸质的那种,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品读,速读,然后获取精神养料,纸质书籍的阅读能过留下太多的阅读痕迹,比如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我们这个年纪小时候还经常做这些事情,读完一本书后书就被我们画成了大花脸,或者找来一个笔记本,里面详细摘录书籍中的名言或我们认为深刻意义的句子,这还不够,给读书笔记上画上几笔简笔画或者贴个小贴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笔精神财富。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完成的是读写能力的互动。互联与网+时代下已经由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发展到了网络阅读。而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除了传统的阅读特点外还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功能,比如,如何选择阅读者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等等。(7)
再就是写作方式的改变。写作需要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这一写作原则我想永远也不会变。但网络时代的写作方式却发生了变化。一个是书写工具,由以往的纸笔相触变成键盘操作;其次体现在写作过程中,以往写作中的酝酿、修改等可以多次进行设置修改。根据我的教学体会,我认为,网络写作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最大优势,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更加便捷而直观。过去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在学生交上的作文本上修改批语,这既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效率很低,效果还不一定很好。现在,我们可以让学生提交到应用平台,然后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作品的赏析和批改。这些既解放了教师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呈现双赢的局面。(8)
2016年德开小学和老师走起平台正式合作,我们认识了付总,和他的团队。从那时起接触到了更多新鲜的,直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互联网和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既解放了教师又实现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这一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9)
他的平板教学10大应用场景全面透彻,易操作。下面是我的理解。可能太肤浅希望待会付总给与订正。
篇4
关键词:互联W时代;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地方高校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此影响下,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智能移动终端,使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相融合形成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随时访问一些网站,了解网络营销的最新动态。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把面授式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结合起来,借助移动互联网络,部分教学内容上实行网络教学。学生通过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及时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探讨课程的最新前言知识和实践活动,使网络营销的教学过程移动起来。
一、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1.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营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APP、智能手机、4G网络及无线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的网络营销方式,同时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任课教师必须对网络营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网络营销的操作思路和相应运作技巧,因此必须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育过程,增强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创新及实践操作能力。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网络营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慕课的兴起给网络营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冲击
慕课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领域,开放式教育理念很快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慕课这一概念提出之后,立即并被许多高校整合和嵌入。由于网络营销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多重因素限制影响,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增快,要想快速把新的网络营销知识融入到课堂中,适应95后新生代碎片式学习的特点,师生、学生之间应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互动交流,就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限制。
3.混合教学模式是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发展的趋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面对面交流的优势与开放的网络资源相结合,即弥补网络营销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又弥补在线学习时缺少监督者,无法答疑解惑不足。在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网络营销课堂上进行解答,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一些学习软件及其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和运用网络营销知识。因此,集面授式教学与在线学习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然成为未来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网络营销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互联网的高普及率为网络营销混合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了8月份数据,我国网民规数量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截止到2016年12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13.09亿户,4G智能手机用户比重过半,。移动互联网络在地方高校基本已经全面覆盖,这为网络营销实施混合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智慧校园、微课、慕课等等已进入应用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给网络营销混合式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2.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营销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人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信息化培训力度,各地方高校也在不断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探索。通过开设微课和慕课等方式,让更多老师参与到网络教学中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为网络营销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作为教学中的主力军,80后青年教师在中小学接受过系统的信息课程教育,大学又赶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十年,在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信息应用能力较高,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人力保障。
3.“95后”更容易接受网络营销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
目前在校学生一般都是“95后”,他们年轻、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在互联网络环境下长大,从小就接触网络,对网络操作非常熟悉,利用智能手机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线学习融入到网络营销课堂教学中,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互联网内丰富的教育资源会让他们从中学到更多最新的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线学习过程中如果存在疑惑,可以在课堂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热情,提高网络营销课堂教学效果。
三、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1.进行网络营销课程分析
网络营销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要对网络营销课程进行分析。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分析网络营销的学习环境,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如果技术环境不满足,无法开展混合式教学。二是分析网络营销学习需求,主要考察在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情感认可和学习动机等几个方面是否达到学生期望。通过分析网络营销学习需求,帮助任课教师确定课网络营销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混合式教学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三是分析网络营销学习内容,明确学生在课程中所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网络营销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对学生进行分析,包括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和行为特征,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设计网络营销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是将面授式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因此,设计网络营销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在学习的设计。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制定学习计划,按日、周、月、季等时间长度做标准,给自己制定学习任务,结合教师要求,促进学生有计划学习。学生可以实施资源共享,不断充实自身的资源库;通过论坛、微薄、微信等方式与同学及老师针对网络营销特定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在课堂中进行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要把重点和难点讲透彻,还应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进行在线测试,通过在线测试,能够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在线测试考核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改革网络营销考核体系
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期末考核时应采用多个评价维度考核学生的网络营销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为网络营销混合式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即通过在线测试考核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程度、阶段性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数据以及学习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指通过形成性评价总结情况,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综合成绩。在形成性考核过程中,要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来确定评价工具。例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考核,可以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则通过在线测试和卷面测试,以此来查看学生对网络营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程度。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不断的发展,学习模式也在不断改变。网络营销课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较以往教学方法有所突破和创新,与时俱进,将面授式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效融合,将以教师为中心的面授式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在线学习,在课堂进行讨论和解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教育;代化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充分共享教育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更好的增强教育效果。此外,互联网条件下,信息的获取与交流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发挥主动性,这样能够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现代化新观念。然而,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实现资源共享、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在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影响之下,教师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最崇高的职业,备受世人尊崇,教师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引导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发生转化,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主动性日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面对面传授交流,作为第四代大众传媒的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迅速上升,相对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地位和作用相比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大下降。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要求。
(二)对高校大学生的挑战
1. 网络信息的复杂化,加大了高校大学生信息选择的难度,极易造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混乱
传统教育方式下,受教育者主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以及教育者的灌输过去信息,层层把关过滤之后,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已被删除。而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中,充斥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等思潮。长期接触网络,一方面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偏移。
2.虚拟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道德观念淡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严重
互联网是虚拟的数字化世界,网上行为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高校大学生道德法律观念淡化。互联网全球性、开放式的信息交流,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广阔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化、自由程度高,大学生开拓了另一个生存空间。然而,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不健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其道德规范。在没有法律条例,舆论监督的情况下,网上行为便不受约束,为所欲为的不道德行为比比皆是。
3.现实生活中与人的交流减少,引发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长时间依赖虚拟空间进行交际,缺少人与人之间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交往能力下降。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学习生活中往往产生懈怠,精神萎靡,缺乏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手段的挑战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演讲、校园文化宣传等方式,这些方式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意识到,在互联网迅速兴起与发展的今天,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的开展,必须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所带来的挑战,实现教育方式、手段的现代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抓住网络提供的新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加强网络监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网络开放条件下相互碰撞、交融,高校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受到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导性的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高校大学生坚持以为指导,增强大学生辨别网络真伪的能力。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突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建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互联网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大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仍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与引导,其重大作用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借助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这一载体,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
面对互联网不断涌现的各类信息,各高校必须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完备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网络管理的常设机构,加强校园网管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清理网上不良信息内容。加强网络监控,对于存在思想问题的高校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缪娜.创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00- 101.
[2]贺宝月.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学报,2000(4):18- 21.
[3]张尚字.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浅谈[J].党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10):56- 57.
[4]马伊笑.网络环境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5):127- 128.
[5]王彩霞.网络环境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95- 96.
[6]玄成贵.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3(4):62- 62.
作者简介:
篇6
>>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思政”模式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微信营销研究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程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微信创业实证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微营销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服装品牌微信营销手段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营销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英语听说课堂互动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反腐Sit制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谈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营销探析 浅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教育模式研究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宣传育人功能探析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程开发探索 略谈互联网思维下的微课制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11.
[3]刘长庚.理性认识传统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3):83-84.
篇7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思政政治
如今,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高度普及,我们已经正式步入到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基础性工作,面对互联网时代提出的巨大挑战,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发展需求。如何将互联网作为载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改革亟待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生活和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详细来说,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开放性、便利性,促使很多学生都能够即时获取外部信息,更加强调自身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将会产生怀疑,影响教师权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愿意进行自主学习,且与教师保持平等关系。而教师受到家庭、工作压力的影响,对互联网接受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另外,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交互快等特点,促使大学生更为直接地接触外部世界。由于缺少科学评判标准和理论指导,极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革新传统观念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要接受新媒体,及时适应新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高校思政教育主导者是教师,教师将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道德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按照教学计划传输给大学生,内化学生思想当中,逐渐影响学生行为。而新时期下,学生自主学习占据主流趋势,且在网络平等意识影响下,单向灌输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及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3G工具图文并茂等特点,构建良好的互动模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内涵,激发高校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随时随地掌握学生们心理要求,采取主动式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内心产生的疑惑,帮助学生科学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的各类信息。
2.学习新技术
教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明确自身具有的示范作用。在工作中,重新审视互联网给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同时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高校学生的教育,还应坚持合理原则,明确教育目标,以此提高工作有效性。实践过程中,高校领导应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活动形式与内容,占据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顺应时展趋势,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3.强化网络管理
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给自身带来的便利。但是面对海量信息,我们也要积极应对伦理、法律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站的构建,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和沟通,形成合力,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不断优化网络环境。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外部监督与内部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高校还应打造一支高素质思政教育队伍,确保教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开放的思维方式,促使自身能够在良莠不齐的数据海洋当中,能够明辨是非,进而更好落实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4.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特点
如今,互联网环境中,各类论坛为大家畅所欲言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这其中不乏包括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高校应将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领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特点,吸引学生利用理性客观思维对待事物,分析社会各类事件,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教学方式,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学会倾听,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学生更多帮助和支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另外,高校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信息的相关性研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积极创新不同的工作方法。如通过分析学生校园卡消费记录,掌握学生经济状况,并针对一些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生活补助及勤工俭学的机会等,解决学生困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对近年来人才招聘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岗位需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明确认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树立数据意识,掌握科学分析方法,加大对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加快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及进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1],王艳杰.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篇8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利益相关者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08-03
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的概念,在2015年7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做了具体的诠释。其中在“互联网+”益民服务中,提出了要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也就是“互联网+教育”的指导意见。为此,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成为时展的大趋势,高职院校必然也要做出改革。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趋势下,各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的影响都有变化。本文试在分析变化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发展对策。
一、利益相关者概述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是由斯坦福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1963年首次提出,1984年弗里曼在出版的经典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中系统化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书中给出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为“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根据费里曼的理论,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内部包括所有者、顾客、雇员和供应商,外部包括政府、竞争者、消费者利益鼓吹者、环保主义者、特殊利益团体和媒体。
高职院校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国内李名梁将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和外延层,其中核心层包括教师、学生、职业学校管理者。外延层包括媒体、企业、政府、职业联合会、第三方独立机构。但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职业导向,所以必须与企业深度的合作,所以高职院校的核心内部层应该包括教师、学生、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校企合作企业。拓展外延层包括媒体、其他企业、政府、同行高职院校、职业联合会。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分析
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要做好中高职的衔接,对上要做好与技术型本科的对接,对外要与国家的终身教育连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更多“互联网+”人才,因此这会带来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职业线上线下教育的爆发。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方式有所改变,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各利益相关者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内部层
核心内部层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内部的利益相关者,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自身的内部管理和改革可以调整的群体,也是高职院校构成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校企合作企业。
1.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人力资源,是高职教育的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教师需具备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学服务,为高职院校的运行提供基础的保障。教师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也希望获得学生和学校的肯定,自身学术能力的增长,福利待遇的提升。
在“互联网+高职教育”的时代下,教师需要做出的改变是最大的。首先,与学生的沟通不再局限于面对面,对于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因为传统的技能教育依赖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其次,对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更高。不仅是传递知识,还要设计教学过程。“互联网+”时代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在何时、何地学习何种内容,没有与教师的督促,课程设计如何吸引学生完整的学完整个课程,并掌握课程的知识和要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很多精力在课程的设计上。再次,教师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教育的学习者。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提供学生满意的教学服务。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工具,例如大数据的分析,分析课程中学生多次观看的“难点”,学生作业经常出错的位置,来改进教学,为后续的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2.学生。学生是高职教育的直接接受者,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学生在高职院校里面,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学生投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到学校学习,享用高职院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一种消费行为,是高职院校的“顾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经过精心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获得高层次的职I技能、技能迁移的能力和人际交往与组织协调能力,成为高职院校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高职院校的“产品”。
在“互联网+高职教育”的时代下,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享有更多的权利。首先,在“互联网+”的时代下,高职院校必然要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这样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的便利程度提高。其次,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生不具有完成较高深理论知识学习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在“互联网+”的时代下,MOOC、微课等在高校风行,这些课程主要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保证这门课程系统性的同时,尽量把知识碎片化,使学习者以更少的时间、成本和努力获得这些知识。并且这些资源具有免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再次,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学生实习实训的资源会扩大,因为“互联网+”的特点就是连接,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将减少地域的限制和场地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得到逼真的实训,甚至是直接的实战。
3.高职院校管理者。高职院校既然是一个组织,必然要有实现组织目标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者。高职院校管理者负责对高职资源的整合,是高职院校运营和发展的负责人,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期望获得教师、学生对学校的喜爱,期待能获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就业市场的认可,希望获取更大的教育收益、社会收益乃至经济收益,从而为管理者自身的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
在“互联网+高职教育”的时代下,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分析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与战略,获得更大的教育收益、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首先,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颇受追捧的教育类型,同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互联网+”高职教育的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具体细分的每个岗位的工作,也可以是某项具体技能。其次,由于“互联网+”才刚出现,国家要实现“互联网+”的战略,也需要“互联网+”的相关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的机遇。“互联网+”高职培训主要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4.校企合作企业。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开展校企合作的必然性,而且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宽度也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也会获得各种利益,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是:第一,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优先选拔优秀的高职人才,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做储备,同时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可以加强现有人力资源建设。第二,在校企实体合作中,企业在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也获得学生劳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第三,树立企业形象。通过校企合作,是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度增加、美誉度增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四,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推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深度融合不够等问题,企业的校企合作积极性和配合度有待提升。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企业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强调利润第一,不愿承担合作带来的产品质量、安全、劳资纠纷等风险。
在“互联网+高职教育”的时代下,会提升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互联网+”的鼓励下,现在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的创客,企业竞争在加剧,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创新,提供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技术等,这都需要人才的支持。另外,企业要融入到“互联网+”行动中,也需要配备相关的“互联网+”人才,企业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快速培养这类人才。此外,通过“互联网+”强大的连接功能,也使校企合作的方式发生变化、深度和宽度得到加强。
(二)拓展外延层
拓展外延层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媒体、其他企业、政府、同行高职院校、行业协会等。
1.政府。高职教育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其社会的公益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来提供,必须通过市场外的资源配置机制来提供,这就需要政府来提供和调配,是高职教育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承载着政府繁荣教育、促进教育多元化的重担。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政府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环境,政府通过教育经费划拨,或者通过学生资助、贴息贷款间接拨款来为高职院校提供资金。政府是出资人,期望当前的投资能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广泛的短期或者长期的利益。“互联网+”是我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的行动计划,配合《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重点行动是在“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随着“互联网+”和“中国制造”的推进,智能化革命的到来,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尤为重要,甚至可能成为我国在“工业4.0”变革中能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国家急需这方面的人才,科学研究的人才培养重点是依靠研究型大学来提供,高端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依靠技能型大学和高职来提供,政府在政策和资金导向上必须有所倾斜,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2.其他企业。没有和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是高职院校的间接受益人,因为企业的人才来源于学校,是高职教育的消费者,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越贴近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时能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就越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在“互联网+高职教育”的时代下,这类型的企业主要是享用高职教育带来的各种在线的职业教育资源和终身教育产品,来提高企业的继续教育水平;录用他们培养的“互联网+”人才,加快企业转型。
3.媒体。媒体通过高职教育信息传播、舆论监督和文化宣传,提升社会公信力与影响力,同时借助高职教育热点问题扩大覆盖范围从而增强市场价值。高职教育利益相关媒体主要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网络、手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吸引力的提升与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体手段有关,一方面,利用多样的媒体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增加高职教育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的传播,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的影响,改变社会公众的传统认识,对高职教育接受者起到巨大的营销作用。在“互联网+高职教育”的时代下,互联网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媒体,通过互联网连接一切,使媒体的高职教育资源剧增,例如,现在大数据、慕课、微课等新事物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互联网在媒体中的分量,也为高职院校扩大影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机遇。
4.社会公众。社会公众通过纳税行为,间接的成为高职院校的投资者。社会公众也有接受高职教育的需求,存在潜在的受教育群体及消费者。社会公众高职院校能够合理办学,提供高效、优质、高效益的教学服务,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增加社会公众的利益,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我国民众现阶段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是考不上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不是学生的首选,而且高职院校的是属于大专哟危国民并不看好毕业生的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这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在“互联网+高职教育”的时代下,社会公众会可以享受更多、更便捷、更优质的高职教育资源,通过在线学习,促进国民终身教育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和传播,也可以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公众的影响力,端正对高职教育的认知。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发展对策
弗里曼提出相关者理论,主要意图是通过分析各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的行为,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寻求的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个平衡。“互联网+”行动计划是的主旨是融合共识,协同行动,但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机构、不同的个体都应该根据实际做出个性化安排。二者的共同点就是在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利益。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要想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争取到利益最大化,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一)抓好国家支持政策,做好高职院校的总体发展规划
政府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国家的某些战略目标,需要高职教育的支持。现阶段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都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相关人才,政府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高职院校要可以根据这些政策,结合本校实际,做好总体发展规划。
(二)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教学改革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一个完全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在数年前我国旧有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的方式。我们要学习的是“互联网+”的思维,实现知识学习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学习,在用户产生学习主动性的任何时间点都能够伸手既得。这种在线教育,用户所共享的处理具体的教学资源,还有学习框架、数据库、个性化服务甚至是用户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双向性加强。例如学生在线上学习和做题,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状态,及时指出学生易错题目,建立错题库来确定教师的教学重点,这样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更精细化、人性化和个性化。在线教育不能取代传统的教育,这是现在学术界达成的一个共识,但是“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也给予我们教育改革很多启发,高职院校有必要重视树立“互联网+”思维,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三)大力发展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
职教集团是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以契约或资产为纽带,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是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高职院校应积极采用该模式来加强与企业、行业和其他院校的联系,“互联网+”可以使各方面的连接更方便,我们更要探索职教集团的紧密合作。探索高职院校自身的连接,可以整合各高职院校的优势资源,形成高职的品牌优势;探索高职院校与中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的联系,可以加快建设好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景;探索与行业的联系,能及时收集人才需求信息,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探索与企业的联系,能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四)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强资源建设、扩大影响力
互联网作为现代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体,高职院校要重视其发展的速度和重要程度。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事物,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高职院校主要的着力点应该是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反辅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校园数字化建设,推出高品质的慕课、微课等在线教育资源,提高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林曦.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评述[J].商业研究,2010(8)
[2]李名梁,高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J].职教通讯,2011(7)
[3]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3(1)
[4]车朝明.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
[5]黄浩岚.高职教育利益相 关者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3(7)
[6]洪延艺,王如平.高职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分析[J].成人教育,2010(1)
[7]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9)
[8]胡赤弟,田玉梅.高等教育利益相P者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篇9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
1引言
当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潜移默化地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所以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应当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认知方式,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部分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必须创新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教育人员也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构建符合时展潮流的师资团队。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策略: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科教兴国与人才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为了有效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班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多元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迫在眉睫。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最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场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当以创新思维为主,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机制,才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造性活动更具生机与活力。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状却差强人意,虽然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创新高校规模逐渐扩张,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并不是最新反而运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人员也只是忙于日常繁琐事务,例如教室与宿舍管理等,并未在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寻求突破与创新。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面临的困境
3.1网络的形象性与交互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一落后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递已经大大超越了报纸与电视的传播载体信息传递,具有形象性与交互性,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能够将接收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地显现出来,并且网络中的信息存储大多数是采用视频与动画或者是音乐的形式,具有直观性、学习性、娱乐性等多元于一体的发展优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差强人意,由于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关系仍然不平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未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所以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由于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信息传递也极为单调,传播范围狭窄,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由于教师并未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育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相脱离,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采用强制性教育,会引起学生的消极与抵触心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通常会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需求,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师生关系逐渐变得疏远,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呈现不确定性,教育人员难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真实感受,将原来的防患于未然教育工作理念,转变为亡羊补牢的补救方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2网络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颜色化与复杂化
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较为独立与封闭的环境中,再加之社会中有众多的不良因素,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消极影响作用,但是网络却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只要具备上网条件的任何个体都可以加入网络进行交流,发表观点。由于网络共享性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部分国家与个人运用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特点,宣扬资产阶段的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所以高校学生在网络化时代下接触到西化思想的概率逐步加大,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被打破,学生面临着更复杂的教育环境。虽然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蕴藏大量的有价值的文件和信息,但是也会有无用的垃圾。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思维认知水平发展尚未完善,所以容易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干扰毒害学生心灵。
4“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学生是新时期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有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思维活跃,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否先进与学生的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当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管理体系,有效挖掘并整合现有的学生人力资源,形成系统性团队合力,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竞争能力。
4.1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与观念难以跟得上时展趋势,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所以必须革新传统落后的思想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运用语言符号加强精神交流,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对话。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通过言传身教以及内部修养和外部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激励学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通过一定的影响与感染,有助于内化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也外化为教师的行为准则。所以,应当积极将网络引入课堂教学中,构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方法转移至师生双向对话交流的学习模式,将理论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与实践能力。
4.2加强思想政治专有网站的构建
由于网络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当以先进技术为媒介,才能够有效传承发扬我国先进文化与西方的意识形态,与网络文化相互渗透与制衡。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网站建设主要有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与其他大学的红色世界和红色风暴等,但是这部分网站的点击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在于:(1)经费投入不足,并未完善基础设施,红色网站是由学生党员自发构建的网站,建设经费由学生筹建,由于经费有限,即使有再好的建设创意也有所困难。(2)网站内容太过正式,并未及时有效地更新,缺乏吸引力。虽然思想政治网站也属于网络时代的产物,但是内容却显得过于枯燥,缺乏新鲜感与时代感,并未与时展潮流紧密贴合,内容形式过于呆板。笔者建议可以由政府国家共同筹划组建高校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既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材料的同步性与统一性,也能够惠及全国各高校建设的网站内容,有效改变信息孤岛与自立门户的松散现状,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有助于突破资金匮乏发展困境,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创造力与创新力,有效应用影像资料与丰富多样的视频和文字等,进一步构建时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
4.3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组建强大的互联网教育团队。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应当对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进行互联网技术培训,能够在网络上发挥他们的思想工作能力。组建互联网技术部门,对于思想政治人员的材料进行整理与更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衔接。成立特殊部门,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间流行的网络文化,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兴趣。
4.4强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支撑体系
通过开展媒介教育与互联网文化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以及信息操作能力有助于共同享用大众传播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评价能力,能够运用媒介资源不断地完善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与自律意识。通过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加强有效的监管,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并且予以对话引导,通过科学合理与提前预防形成健康的校园媒体环境。
篇10
关键词:SWOT分析 大学生创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91-03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背景
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网民共6.8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为6.02亿人,手机上网人群已经占到了90.1%;新增加的网民数量为3951万人,新增加的手机网民6303万人;全年新增网民中,上网工具为手机的比率达到70.5%。这三组数据对比发现,随着新、旧网民使用习惯的改变,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的规模将基本上等同于整体网民规模。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壮大,其基础设施也更趋完善,3G/4G上网比例达到88.8%,城市WiFi无线网络接入率达到91.8%。而在终端应用方面,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4.16亿,其中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占比达到86.1%,同时手机支付的增长率为64.5%,仍然处于迅速发展期。在2015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亿人,互联网医疗用户为1.52亿,网络预约出租车规模为9664万人,网络预约专车规模为2165万人。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总体规模,还是基础设施、终端业务等各个环节的发展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囊括产业生态、商业生态、社会生活生态的巨大的生态系统。现如今,传统互联网上开展的业务,都能够在移动互联网上找到和它相对应的业务;而移动互联网开展的各类新兴业务,则有大都无法在传统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生存。从“Webworld”到“Mobileworld”,从伸长脖子看显示屏到低下头来玩手机,互联网服务模式的转变在逐渐改变大众的工作、生活方式。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平台商、用户)已经基本可以离开传统互联网开展各类业务活动而不受到任何影响。移动互联网生态取代传统互联网生态,已经是个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的既成事实。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指引,一大批大学生纷纷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业中来。而移动互联网作为进入门槛低、大学生接触多的行业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创业所选择的焦点。虽然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由于创业者的加入而呈现井喷式剧增,但是明星应用依然是少数,而且多被“BAT”等巨头垄断,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就更加稀少。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更需要更清醒的分析和更精准的规划。
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力旺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一是垂直生活服务类。在传统的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像美团网这样的多行业服务性网站,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屏幕大小的限制和人们操作行为的变化,需要更直接、更专业的服务,那么垂直型的个性化服务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多行业、全方位的服务。基于此,大学生创业往往愿意选择垂直型行业进行投资。例如,校园外卖、校园快递、校园洗衣等等。
二是垂直社交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伴随着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伙伴”的重要性。例如,运动者、减肥者、创业者以及超级课程这类针对大学生的APP层出不穷。
三是新媒体类。新闻阅读在任何时代都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垂直领域资讯的提供将会成为主流。各类移动互联网的新闻资讯的关注量与日俱增。例如,校园资讯,以及微信、新浪公众号。
四是直接应用类。这类项目是技术要求最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项目。从淘宝开店,到微商、美团,只要找到相应的服务平台即可进行创业。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一)大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为移动互联网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如今,我国高校传统的经管类专业逐步细分,计算机专业也更加全面,甚至出现了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二者兼顾的专业。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高校中丰富的教授专家资源,以及同领域的学生资源也为创业提供了强大的后备资源。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咨询相关专业的老师与同学,得到第一手的解决方法。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易建立,且合作性强
我国高校多为综合型大学,专业学科众多,各专业人才层出不穷。大学生又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纪,对于人脉的拓广具有极大动力。因此,好的创业想法往往会迅速聚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很多大学生团体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划分,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合作性与行动力更高。除此之外,大学生特有的热情与融入能力,使得即使是多高校联合或者高校与社会联合团队的向心力也很高。
(三)大学生的活力特征和创新意识与互联网创业相契合
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无太重负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心较强,对自己认准的事物会有激情去体验。这与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谋而合。作为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更加能够体会互联网热潮带来的影响。现在的互联网创业,技术不再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创意才是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创意不仅包括产品、内容方面,还包含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创造力是一个团队能否在众多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时期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并且举一反三。想象丰富,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迅速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力。这些大学生特有的优势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要求不谋而合。
(四)作为互联网主体消费者的大学生更易掌握消费需求,把握商机
六、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大学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创业大军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到互联网公司实习
大学生在创业之前,最好先去互联网公司实习,学习它的商业模式,感受企业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创业。
(二)市场调研 (下转第195页)(上接第192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业首先要了解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才能有的放矢,造就颇受顾客欢迎的企业。
(三)与不同专业的同学组队
当今许多高校都是综合性大学,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可以与IT、互联网等专业的同学组队合作,发挥各自所长,在互联网大军中成活。
(四)利用国家政策,降低创业成本
大学生在创业前期和创业过程中,应多多关注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积极响应,以期降低创业成本。
(五)与大公司合作共赢
大学生自己实力不够的同时,可以寻求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得到他们的支持,拓宽自己的盈利渠道,达到共赢。
七、结语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指引,一大批大学生纷纷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业中来。而移动互联网作为进入门槛低、大学生接触多的行业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创业所选择的焦点。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同时还有威胁,如何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避免劣势才是我们应关注的焦点。总的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应结合国家、行业、高校和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充足调研和准备,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学习行业知识,才能在创业大军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聚巨企业家线上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201410294085)]
参考文献:
[1] 张良宾.饿了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新模式[J].学术研究,2015(5)
[2] 徐萤雪.基于C2C电子商务平台下大学生创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
[3] 金红.基于微信应用的大学生创业途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5(16)
[4] 毕成,吴继.基于移动互联网行业背景的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
[5] 林道谧.建设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发展创新创业环境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5)
[6] 高博宇.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J].商场现代化,2015
[7] 袁琦.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J].人力资源管理,2014(7)
[8] 张文莉.新时代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SWOT分析[J].科教导刊,2015(9)
[9] 黄薇.移动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途径的可行性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
[10] 严嘉,朱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11] 高照军,白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教育推动社会资本传递的理论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15(9)
[12] 褚本立.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机遇与挑战[J].商品与质量,2012(5)
- 上一篇:继电保护的分类方式
- 下一篇: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