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影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电影行业;财务管理;行业问题;对策方法

一、国内电影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

据资料表明,2015年文化产业总值已经超过1000亿元,电影行业票房总值更达到400.5亿元。电影行业在盈利空间增大的同时,行业饱和度也达至历史巅峰。以横店为例,每周平均有47部电影进行拍摄,其中能成功实现播出的只有50%,而能在央视电影频道等权威性平台露脸的只有4%左右,能上映盈利的更是少之又少。严峻的形势下,电影行业急需根本性的变革和整治。改标须治本,抓住问题,才能以科学的方法权衡利弊,解决问题,化险为夷。

1.行业财务管理体制空乏松散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关乎企业的运行效率,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就目前的电影行业而言,财务管理体制虽然具备初步的模型框架,但多走形式化路线,体系不规范,制度不完整导致电影行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无法帮助企业有效地进行预算和控制,资本成本数据拿捏不准,分析考核更无法尽如人意。这些问题导致电影行业财务管理体制部分功能丧失,对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经营目标造成一定阻碍。电影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归于资产密集型产业,而不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更会造成企业融资难题,阻碍融资渠道,影响企业引导资本流入的能力。无米难为炊,没有资金,企业也无法实现经营价值目标。

2.行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紧缺

调查表明,目前在国内,电影行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普遍较弱,其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即便拥有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和适合行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执行力的欠缺仍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的作用大打折扣。如今电影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驾驭业务能力较弱,无法对企业资金运用和分配进行有效控制,不能把握企业预算方向,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出现偏差,由此导致无法从财务管理角度解决资本市场随时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其次,管理者对人员监督不到位,财务知识的欠缺使大部分管理者无法科学地分配指导财务人员。岗位职能不明确,监管力度不到位,更加使财务管理人员,影响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进行。

3.行业财务管理实践性不突出

实践中,电影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大多与事业单位所采取的财务管理方法不甚相同,而事业单位大多数业务实行收付实现制,这样的会计记账基础根本不能适应企业的经济活动,会造成真实的企业资产和负债情况无法得到体现,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由此导致的问题可想而知,收支规模不平衡,企业的市场价值不能得到真实体现,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也很难查阅和直观反映。总体来说,电影行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并不具有实践性,在企业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表现也不令人满意,相对其他行业来讲非常简易和粗糙,对内,无法使管理者据此完善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对外,也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解决国内电影行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方法

经过前面的阐述,不难看出电影行业的财务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面对现状,我们应该理性分许,在认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挖掘自身的优势条件,发现自身不足,学习借鉴的同时团结力量,趋利避害,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占空取地。

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框架,巩固内部控制及监督力度

行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引路力量。在实务工作中,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涉及诸多方面,企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及经济体制来制定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的财务管理方法,取而用之,对成本效益、资金成本、企业融资水平和资金运用及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水平进行夯实和提高。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加强管理,认清内部环境,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同时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信息的及时收集和传递。最后,最重要的是对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把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科学分配内部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工作者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业务水平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针对财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企业应该定期组织有关财务专业知识的教育课程,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对优秀的财务人员给予奖励。与此同时,组织招聘活动,选拔能力出众的财务人员加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除此之外,管理者要根据财务人员的自身特点,科学分配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促使财务人员充分发挥其能力。

3.抓住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专注增强管理实用效力

打蛇打七寸,治标须固本。管理者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分析行业内部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引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结合收付实现制,促进财务管理改革,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全面揭示风险、防范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专注实质重于形式,使会计信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加强管理,增强管理的实用效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体制不完善、人员分配不合理、工作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但这也为电影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进步空间越大,机会就越多。财务管理的改革会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宏观决策,管理者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慎以行政,定能利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作者:史少华 单位: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本文针对煤炭企业电算化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一、现阶段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需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缺少高素质人才。工作多年的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的掌握有限,同时因为受到年龄和精力的限制,这一部分拥有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学习计算机上的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在对电算化软件上的应用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很难做到掌握。而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年轻会计,因为受工作年限的限制,会计工作经验匮乏,在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上将会存在许多不足,因此目前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受高素质人才稀缺现状的影响较为严重。

(二)缺少管理制度

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谨、严肃、不得有一丝马虎的工作,不同会计在对不同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时,会形成相互牵制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从目前煤炭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来看,许多煤炭企业往往只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使煤炭企业与会计有关的工作都由同一个会计人员完成。再加上许多煤炭企业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对会计电算化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流程进行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煤炭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混乱。从而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很难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来为此负责,这一情况也导致了煤炭企业中的会计工作频繁出现错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煤炭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造成的。

(三)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无论在何种企业中,会计信息都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在煤炭企业中也是如此。会计电算化使煤炭企业在会计信息的存储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会计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硬件设备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对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十分有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受到会计人员操作失误、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很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被他人盗取、篡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会计信息的风险越大,煤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二、解决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煤炭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过程中要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煤炭企业中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使其在会计岗位上发挥应用的作用。此外,煤炭企业还应当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留住人才。此外,煤炭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在电算化技能上的培训工作,让会计人员充分掌握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知识,从而使煤炭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提高。

(二)完善会计的培训和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煤炭企业中要完成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煤炭企业中会计人员对电算化平台的了解,使其能够熟练的应用电算化操作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第一,应当定期对会计人员电算化软件的应用进行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针对会计电算化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提高对会计在信息输入、输出以及数据管理人员的管理,避免管理人员自行对数据进行更改,从而影响工作效果。第三,在电算化管理上制定口令制度,对工作流程中所设计的到各个环节都通过口令进行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据口令进行,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四,为了使会计电算化的日常管理能够得到提高,应当针对日常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范,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时要严格的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加强对信息录入过程的检查和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

(三)加强网路信息安全防范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最大一个区别就是信息的存储位置。开展会计电算化后,多数的会计信息都存储在硬件设备上,这使得信息共享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使其安全性遭受到了新的威胁。在信息安全方法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意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②在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上进行改善,可以通过指纹辨认的措施来提高其安全性。③通过杀毒软件、防火墙等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运行环境,降低会计信息在传输中被他人盗取的可能。

三、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煤炭企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要想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必须在电算化平台的基础上,在功能上进行扩展,从而使煤炭企业中的电算化平台能够与煤炭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等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还应当具有成本核算和资产核算功能,从而为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为煤炭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合理的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

从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情况来看,多数煤炭企业在电算化的应用上还仅停留在财务会计电算化层面上,在管理会计系统上的涉及内容较浅,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将会与管理系统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将企业的会计预测、分析、决策、审计等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三)网络化

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炭企业应当对网络进行合理的利用,不断的拓宽其管理渠道,通过互联网实现虚拟的电子商务活动。从而使财务管理不仅针对企业的内部进行开展,同时也使管理合理的延伸到企业的外部以及周边,最终可以与企业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的工作效率。但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了会计电算化在煤炭企业中得以应用和推广,煤炭企业必须了解其在运用中的不足,通过相应的措施提高其应用。同时,电商和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优势,从实际出发,使煤炭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金艳.煤炭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经济,2013,24(10):106-107.

[2]贾婷艳.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盈利模式;改革发展

1 我国影视产业盈利的具体现状

就目前我国的电影产业实际情况来说,电影的盈利主要体现在影院的票房收益、电影录像带的发行销售额以及电视频道或网络媒体购买的电影播放版权三个方面。虽然这三大途径能够给国产电影盈利模式注入一些效益力量,但是它们自身都有一定的缺陷。

1)从影院的票房收益方面来说,影院的观影人数就是电影票房的直接保证,但是根据相关部门对实际观影人数的统计调查,除去元旦、春节、国庆等节假日电影新片火爆上映的特殊情况,中国每年平均只有5个人走进电影院,而且年龄层的分布都集中在18到30岁左右的青年人当中。其中,针对不选择去影院看电影人群的问卷调查当中,“没有时间”和“票价较高”这两项选择率分别占据了63%和57%,是人们不参与影院观影活动的主要原因。这说明,电影消费在人们的日常必需品消费当中还不占据重要的位置,电影制作要想收回投资成本,仅仅靠票房收入这一种盈利模式是难以保证的。

2)从电影录像带的发行销售额方面来说,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智能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录像带产业已经逐步走向末路,购买正版DVD影碟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少。相反,一些影像盗版商为了从中牟取利益,私自制作贩卖刚上映影片的盗版光碟,这种行为对我国正版影像制品行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甚至能够诱惑人们采取更廉价的手段选择观看电影,而不用去影院支付高额的电影票价,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影院的票房收益自然就减少了。

3)从电视频道或网络媒体购买的播放版权方面来说,购买电影版权还不是电视和网络视频媒体投入资源所花费的主要成本,所以电影行业过于依赖电视行业和网站媒体来创造盈利模式是行不通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影视产业只有找寻最佳的盈利模式才能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2 欧美国家电影产业盈利模式的经验

2.1 美国电影产业的营销发行工作

相比较中国的电影产业而言,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在电影行业里的产业化发展要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电影产业在世界电影行业中是被公认为首屈一指的,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电影商业化的营销思考和盈利模式,凭借这样一种方式,美国电影在近五年的发展中迅速占领了各国的电影票房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制造业和电影票房市场并举的王国。虽然我国的电影产业还无法在短时间内追赶美国,但是美国电影产业的营销发行盈利经验是值得我国来引用学习的。

传统的电影产业认为,只有电影制作在表现内容上更加精致,才会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拍出来的电影口碑好、受观众的追捧和欢迎,电影票房才会取得可观的程度。但是,美国电影产业却颠覆了这种传统想法,即他们宣传的是电影拍得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尽一切办法把电影卖出去。根据这种情况来看,在美国电影产业里,他们采用的是营销策略,通过这种新型的发行行销模式,美国的影院票房收入虽然只占整体的20%,但是电影产业收入的另外部分由组建起来的发行结构获取到了更大的收益,只要有一部影片在电影市场上获得了巨大反响,电影的发行将是一笔源源不断的财源。

美国电影营销发行的策划工作早在电影的创意初期就已经有一个基本的构架,电影人物严格按照市场需求来设计,以便在后续推出同名款的电脑游戏,电影音乐也可以作为独立原声带唱片单独发行。当该影片在影院上映之后,电影公司也会根据受众市场将电影剪辑制作成高清的蓝光DVD,并在录制光盘中添加一些电影片花、导演制作专访、演员访谈内容等,这样的影像制品对于电影迷们来说,无疑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由此看来,美国制作一部电影绝不仅仅局限在电影制作的本身范围内,在其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经济效益链条。这些能获取到巨大经济效益的电影附带产品被称为电影产业的衍生品。

2.2 电影衍生品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启发

电影衍生产品作为电影产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美国电影市场占领世界电影行业的关键。通过对电影衍生品的开发,也就是对与影片相关的海报、玩具制品、电子游戏、纪念邮票、音乐原声带等各种产品的发行将不仅仅只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加工制造业、广告行业、媒体行业等都在其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这种连带的品牌效益,使得电影衍生品的开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和美国大量的电影衍生品开发相比,中国在这一领域仍处于空白状态,在电影产业的背后还没有形成这种规模巨大的经济产业链条。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票房收入减少,电影制作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中小型电影制造厂商在电影投资当中常年处于亏损状态而被迫倒闭破产。或许,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对于我国电影产业盈利模式的改造能够探索出一条新道路,其具体措施表现如下:

(1)电影产业可以配合媒体和社会制造行业,在市场上引领消费者产生一种衍生品的消费习惯,当人们从影院走出的那一刻心中肯定还对剧情内容产生一丝回味,特别是在动画剧情电影当中,孩子们肯定会渴望与电影里的卡通形象来次亲密接触。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玩具制造厂将这些人物玩偶从虚拟的荧幕电影当中搬到社会现实生活里,使人们虚拟想象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2)电影产业争取寻求更多的商业性合作,将商业性广告植入到电影当中,带动衍生产品的销售份额。现在电影的盈利模式不再是光靠电影制造方一人来控制整个产业,而是得到了更多企业参与到电影投资方当中。这一方面壮大了整个电影产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票房收益;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在电影里的植入广告也推销了该企业的生产产品,拉动了市场消费需求。

3 结束语

在当今国产电影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借鉴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发电影衍生产品对于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莹.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现状探析[J].现代传播,2013(1).

[2] 王玉明.观众为本:中国电影产业亟待市场细分[J].东岳论丛,2011(3).

篇4

论坛上,编剧、系列电影《尖峰时刻》创作者罗斯・拉玛那,《怪物史莱克》艺术指导乔拉莫・阿莱托斯,以及Oculus故事工作室视觉开发师科瑞尔・汉森,分别就美国电影行业现状、IP开发、虚拟现实(VR)技术、人才培养等当下电影行业发展的热点话题分享了好莱坞的先进经验,陈舒、韦正、马华、田博等多位活跃在影视领域的中方创作人与三位主讲人对话交流,对国内电影创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实操方法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好莱坞电影推行“帐篷模式”

现任ACCD电影学院本科部及研究生部主席的罗斯・拉玛那拥有丰富的剧本创作经验,他分享了美国电影行业现状以及电影IP系列化开发方面的经验。

罗斯・拉玛那表示,过去几年美国电影制作发生明显变化:一是过去80%的票房来自于美国本土,只有20%来自于国外市场,现在情况完全反转。自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电影院线和DVD发行两个渠道都出现了颓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外市场快速成长。二是电影特效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现在还有哪个电影没有任何特效的话,将会非常困难。”

罗斯・拉玛那介绍,如今好莱坞电影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帐篷模式”的运作机制――就像帐篷的结构一样,里面有一个主棚,下面有几根支柱。“现在的大成本电影担当了主棚的作用。很多电影制作公司更喜欢做大成本电影,比如相对于制作成本在1000万-2000万美元的项目,他们更倾向于投资1亿-2亿美元的。因为这种电影视觉效果惊艳,对于观众具有更大吸引力。虽然大制作的风险更大,但是票房收益也会更高。”

在关于IP的互动交流环节,《爱情公寓》系列电视剧编剧韦正认为,将原著IP改编成电影剧本,保持整体调性、人物塑造以及内涵核心的一致非常困难。罗斯・拉玛那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电影人的要务是拍精彩的电影,只要体现出原著精神,做适当改编并无不妥。“要把厚厚一本书浓缩到2小时电影当中,我们必须有所权衡,如果让我在忠实于原作和做优秀电影之间选择的话,我永远会选择后者。”

罗斯・拉玛那、陈舒、韦正都拥有系列化电影作品的开发经验。罗斯・拉玛那表示,上世纪90年代拍续集还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但是他在写作时总是留下开放式故事结尾,以便保留未来有更多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曾创作过《绣春刀》《极速天使》《盲人电影院》《梦想合伙人》等作品的编剧陈舒表示,自己起初并没有创作《绣春刀》续集的想法,但在创作过程中有了对人物的主观情结,非常想把人物后面的故事创作完。

韦正认为,所谓IP系列化,就是在策划时必须将影片架构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除了基本的人物设定和空间架构,故事必须是可延展的。“我对于IP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写一个好剧本,或者塑造某个很好的人物。最重要的是构建新世界观,这是IP真正核心的东西。”

VR应该有自己的叙事方式

科瑞尔・汉森就职的Oculus故事工作室是隶属于Facebook的虚拟现实工作室。他表示,目前VR仍然处在早期开发阶段,作为新生行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肯定会有曲折和坎坷,但是大量投资依然在涌入。VR除了可以用来影像叙事之外,在广告、教育、建筑、社交媒体都有诱人的应用前景。“VR没有统一的应用前景,一切都是开源式的。”

VR大有作为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挑战。科瑞尔・汉森探讨了以下问题:首先是VR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需要不同背景人才通力合作。第二个挑战是,如何设计完全沉浸式的3D世界?至少目前的VR应用每次只能容纳一个观众。“传统的观影体验是制作者知道如何引导观众视线,但VR中每个人的眼睛就是自己的摄影机。”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创造更具互动性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试图设计互动式的叙事和体验方式,有了VR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观众全身心进入到我们设计的世界。”但如何定义互动式VR电影是个问题,“有些人希望自己生活在电影当中,有些人则希望作为局外人观赏电影。”

在互动交流环节,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编剧马华表示,无论是VR还是AR归根到底还是和故事有关。VR完全颠覆了电影叙事的方式和视听语言。电影讲求场次和叙事的节奏,这在VR当中怎样解决是个棘手问题。科瑞尔・汉森也认同这个观点,“把最新的VR技术与传统的叙事方式结合起来有很大难度,还需要逐步探索,VR应该有自己的叙事方式。”

曾创作过《谁的青春不迷茫》《魁拔》等作品的编剧田博提出,过去电影是被动欣赏的艺术,而VR让观众更有主动性和互动性,这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科瑞尔・汉森表示,VR技术可以帮助营造多视角的体验,但也可能会极大影响叙事连贯性。他的下一个项目将尝试采用完全真实的互动式角色,将叙事者和旁白者贯穿于故事始终。

电影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

伴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行业对影视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得紧迫,特别是适应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缺口凸显,已被业界公认为制约我国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瓶颈。

当天论坛上,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与ACCD校长特别助理马克・布雷顿伯格宣布,华策集团将出资200万元设立奖学金,支持中国新生代电影人才到ACCD的编导、特效等各专业学习深造,培育国际化影视人才。

成立于1930年的ACCD是全球知名的设计高校之一,较偏向于视觉艺术,其动画、广告和电影系在业界有较高声誉。此次奖学金计划支持6个学习名额,将由ACCD通过选拔程序筛选,华策在其中不参与任何选拔决定。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华策影业(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斌星介绍,奖学金属于公益性质,全行业的电影从业者均可报名,对于学成者,“我们当然希望能来华策工作,但是不会在奖学金上附加任何强制性条约。”

赵依芳表示,电影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培养有热情、有才华的年轻人对于中国电影事业至关重要。

马克・布雷顿伯格表示,中国电影目前整体来说还处在工业化初期,而好莱坞电影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在技术层面上有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他建议中国在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电影经验时,不要简单复制,“可以借鉴好莱坞的知识和制作电影的能力,但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不能丢失。”

此次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与ACCD除了达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之外,还将在电影文化交流、电影制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华策未来计划做面向全球的电影项目,由ACCD来帮助开发和概念设计。

影视业VR新挑战

VR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需要不同背景人才通力合作。

VR如何设计完全沉浸式的3D世界?

VR如何创造更具互动性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

篇5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动画形成了一种综合产业,它不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更是时间的流逝的成果。在动画产业里,漫画也是年轻一代所喜爱的刊物,是青春活力的象征,也是梦开始的地方。在创新交融的动画艺术中,传统艺术渐渐被淡化之际,动画艺术逐步的带领文化启航。国内的动画产业链走过了八十年的磨砺,但是在世界范畴内却算是起步阶段,随着时代的转变,国家近几年来对动画产业的大力扶持和重视,新时代的文化引领将在动画产业中诞生,也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下去。

二、主题

1、中国动画行业现状

国内现阶段的动画并没有覆盖于全龄化,这也是受到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但相对来说确是一片非常巨大的市场,拥有很大的扩充空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动画的影响不言而喻,在上至政府下到百姓,一直停留着“动画是小孩子看的东西”,导致动画不能像日本动画工业那样拥有高度的社会认同。动画所能合作的产业也相对匮乏。在日本动画行业里,文学、电影、音乐、玩具产业都是动画行业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拥有大量优秀人员参与其中,使得日本动画行业繁荣不衰,这也是在中国动画产业中不可想象的。近年来国内涌现出有大量的动画作品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魁拔》《熊出没》等等,虽然小孩子非常喜爱,可惜没有推广到中段年龄的人群中,因为对于成人来说,有点无聊。不像在日本的动画有许多地方不断的吸引人看下去,当然,我也喜欢看日本的动画片,因为许多励志的元素在其中,也是现今社会所匮乏的精神。

在国外针对于青年的动画电影已经大力发展起来,填补了动画对于青年观众的这一阶段人群。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中就有许多来填补这一块观众的市场。对于动画,在日本不仅仅是娱乐,随着动画一代又一代人文的影响,动画已经上升为日本本国的影视欣赏的地位,形成了大众化,全龄化的一种阶段。美国更是有迪斯尼这样的国际动画企业来支撑,形成了一种美式英雄主义的风格动画,可以说,欧美的动画发展过程是非常的成功,并且为三维动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相信,随着我国不断的前进,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国的动画将逐步的发展起来,推出更好的,引人入胜的动画片。

2、电影行业发展

在中国动画产业复苏之际,中国的影视行业却在蓬勃的发展。在最近的几年内,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内制作的电影越加众多,电影商业市场也越加火热。远观早年,观众还会觉得电影院甚是萧条,电影行业更是艰难。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电影纷纷登上国际电影节,国外也开始纷纷关注起中国电影,国内更是掀起电影制作的热潮。这也是电影成本相对降低,价格符合大众的结果。各大城市的电影院,媒体公司更是接涌迸发,行业一片繁荣。显著的变化也相对的说明,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兴盛,更是说明了电影在媒体影像行业中的发展趋势即将成熟,明确。

大家先看一组电影市场的数据:2004年,我国制作了200多部电影,票房15亿元。当然这里包含了外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以下数据同理:2007年制作近400部,票房收入33亿元:2012年,制作700多部,票房达170多亿元。可想而知,中国的电影行业产量和收入增长的非常迅猛,现已成为世界年产量第二大国。对于电影发展的猛烈,首先是年龄覆盖全面性,小孩,青年,中年,老年全部涵括在内,全面推广。这也是动画产业现阶段所无力的,其次,主推青年男女电影,如最近热映的《小时代》《分手大师》《心花路放》等等。这也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融合过程中,必然会有大批导演关注青年人所喜爱的焦点。再有,非主流电影也是少一部分人所喜爱的,这少一部分人是由电影研究者和电影迷构成,虽然不能代表大众的指向,但确是电影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群体,电影市场也推出了这少一部分人的欣赏高度。非主流电影在某一阶段意义上是一个国家电影真实内涵所在,也是艺术感的一种标志,知名导演在大量的商业片中也会制作出几部非主流的电影,标志自己的艺术内涵以及自己的文化底蕴。而反观中国的动画却很少能推出自己的“东西”,导致动画行业随波逐流,大众商业。

3、动画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

在中国科技进步当中,电影里加入的动画元素越来越多,特技,特效,二维、三维运用在电影里频频出现。中国电影、动画行业互相进步,互相融合是一种必然过程,也是当下中国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艺术文化的进步和科技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电脑动画技术功能日趋强大,给现代的电影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动画天马星空的想象和不拘一格的创作方式更是给现代电影开阔了更加广泛的创意空间。影视中三维动画应用于虚拟现场,角色动画制作,虚拟运动过程模拟及后期特效等方面,三维动画中丰富的创意,夸张的变形,加强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打破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外界的任何阻碍在动画特效面前已摇摇欲坠。电影与动画互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传统影视手法,不可想象的画面、场景现已在动画中得以实现,更加满足了观众对于这种感官冲击的渴望,使得电影更拥有吸引力和创作力。

回望过去,每一次的科技进步,艺术表现的手法也相对的革新与改进。1978年Superman第一个使用CGI也就是计算机成像技术的作为电影片头时,Black hold(黑洞)第一次使用3D电脑特效,从此3D动画运用到电影中,也是3D动画在媒体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之后的《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深渊》等多部知名电影更是采用了3D电脑动画创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科幻效果。对此,詹姆斯・卡梅隆是这样说的;“视觉娱乐影像制作艺术和技术正在发生异常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带来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异常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在我国2010年时也是中国电影3D元年,尽管早在几年就有大力的发展,但一直进步缓慢,直到2010年才开始慢慢起步。国产3D电影《乐火男孩》《齐天大圣前传》几部3D电影为试水之作,虽然并没有在中国电影市场中获得令人想象的效果,但给中国电影、动画行业带来启迪。中国3D动画技术在中国电影运用中更多的是电影特效方面,如《唐山大地震》《龙门飞甲》都将3D动画效果作为电影的点睛之处。动画科技的进步让很多专业人员从庞大的录像实景、琐碎剪辑步骤以及高昂的摄像设备中解脱出来,在创意和创作道路中开启了一片新的路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以及制作过程,给人们带来更好,更有冲击力的作品,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电影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加强,电影企业迎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大增加了电影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电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寻求生存与发展,则需要充分识别和评估自身的财务风险,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应对已有的风险,防范未知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来源、风险点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1)客观存在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贯穿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且不随管理者的意愿而改变。(2)未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将来是否产生、产生的规模以及将来带来的影响大小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3)关联性: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并且各个环节的风险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所以控制财务风险便需要各个部门、业务环节进行联动配合。(4)可控性:虽然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种风险仍然是可以被事前预测、评估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识别,最终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的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二)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1)筹集电影资金的风险:大多数企业筹集资金采用借款形式,但不合理借款均会带来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引发不合理借款主要是因为过度的借款而导致借款到期后,企业无法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2)投资电影项目的风险: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逐渐转变,最终导致企业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风险。(3)营运资金管理风险:一是企业运营中货币资金的短缺以及使用效率低下带来的风险,另外存货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存货周转率缓慢或者滞销而带来的损失。(三)电影企业的主要风险点。(1)筹资需求大,筹资方式有限。企业所拍摄的电影项目由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会出现一定的时间差,造成前期电影项目营运资金需求非常高,这就决定了电影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筹集大量的资金作为项目支撑。而且电影企业又普遍存在“轻资产”的特点,直接融资方式除股权融资这种方式外,剩下的主要并且可行的对外融资方式有著作权的质押、应收账款的质押、第三方提供担保或者其他多种方式组合进行贷款等,其中贷款方式中著作权质押对于电影企业是最为便利的,很多电影企业愿意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它相对于传统的抵押方式,以著作权质押是一种新型的质押方式,但是目前银行对于这种质押方式均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有影响力的电影企业能够以著作权作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因此电影企业想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获得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根本无法有效缓解自身业务规模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2)资金链容易出现断裂。电影行业本身的业务特点就决定了电影企业对资金量需要非常高,再加上现在的电影为了制作宏大的场面以及逼真的影片效果,需要依靠科技制作,这无形中对资金的需求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为了保证影片的顺利进行,需要短期内就要筹措到资金,而电影行业目前融资途径非常有限,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又处于不同阶段,这种情况造成了电影企业资金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同时这也增加了电影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难度,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另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时通过投资来建立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盲目投资电影项目的情况,这必然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增加企业资金流的负担。(3)影片投资成本高,收益不确定。近几年来,电影的制作成本呈阶梯式上升,主要是由于各个制作机构争夺优秀的主创人员。为了在激烈的电影行业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很多电影企业采取了“大制作”的策略,使得电影制作成本不断提高。另外,流量明星对电影票房的具有一定的影响,流量明星不同于演员,虽然演技不能保证,但是大规模的粉丝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票房。正因为演员的明星效应在作品的最终发行成果中发挥的这种作用,电影制作方会在电影作品中邀请一些“流量担当”的演员,这也促使演员片酬的一路飙升,最终导致电影的制作成本不断攀升。电影的票房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策、演员突发的情况或者各种负面事件、大众舆论等各种因素,如果电影票房不理想,制作方很难收回其投资成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大部分影片均难以获得理想的票房成绩。(4)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回笼资金困难。电影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大,主要是因为电影公司虽然是债权人,也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反而债务人更为强势,这是整个产业环境决定的。目前电影市场化程度不足,典型的弱A强B的交易结构,弱债权人,强债务人,本身就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例如:电影企业是按照票房分成比例应收电影院线的分账款,这种应收账款均是在电影放映后一段时间才能收到款项,一般一年以内收到款项确认收入;如果是投资制片方的电影份额,回收周期更久,一般一年以上甚至两年到三年才能收到分账款。电影项目的制作方与发行方获得收入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造成电影企业的应收款账余额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的难度,如果管理不佳,会造成应收账款拖欠或者坏账的情况,同时,如果电影企业应收账款年限较长,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计提也会对企业的利润表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电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现行状态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电影行业政策的扶持,电影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将严重阻碍整个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一)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在电影企业的产销业务链中,绝大部分的管理层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业务层面的电影制作和市场开发的工作中,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不重视,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电影企业在日常核算中仍沿袭传统财务制度核算的方法,但是电影行业最近几年在国家产业支持下,迅猛发展,传统财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另外,费用支出形式在电影企业中是与传统行业有很大差别的,这就造成电影企业在发展的同时由于采用传统的财务制度,造成不平衡的局面,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大大增加了电影企业的财务风险,最本质的原因是领导层没有重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造成新旧财务制度更迭不及时,使电影企业在发展中仍然沿用传统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对其进行适当调整,致使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增加了企业的风险,长远来看不利于其在日后的稳定发展。(二)内部规范不成熟。电影企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使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老化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电影企业的未来发展,管理层在内部规范上的管理缺失造成了电影企业出现管理观念淡薄,成本核算不准确,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严重脱节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电影行业现状,因内部规范的不成熟,造成电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挪用资金、虚假报表等重大财务问题。除此之外,电影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相关制度,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普遍不高,职业判断水平较低,忽视职业操守和职业度,均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三)成本控制效果差。目前电影企业面临最大的困境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对投入产出比进行有效分析。由于电影企业的产品是一种内容产品,不具有事物形态,并且在成本的构成当中,人员的费用占据绝大部分,材料费用又是电影制作中的重要组成,但是材料费用是难以验证的,电影行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原始票据的失真现象非常严重,这就造成了财务部门在核算成本信息时出现较大偏差,进而预算控制和执行难以进行。(四)未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督体系。目前电影行业企业的财务监管体系有待完善,这在企业内部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财务报表失真等问题,正是因为财务监管体系不完善,存在监管上的漏洞,财务管理人员可能做出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事情,这种不正之风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埋下了炸弹。同时电影企业目前的财务报表利用率非常低,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电影企业想要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

三、电影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力度不够。目前在很多电影企业中,由于管理层疏于对财务风险的督导和重视,造成财务人员丧失原则,按照个人理解登记账目,拖沓账务登记,以白条收据来作为原始凭证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财务风险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另外,电影企业对于从业人员提供的培训或者相关支持也不够。(二)财务管理制度相对落后。财务管理系统的局限性难以应对外部变化的管理环境,财务风险外部的原因主要是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财务管理可以有多种变化或者方式方法,企业在各种变化所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需要意识到,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与变化的形势相适应,这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手段。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因财务决策的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所以财务决策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只有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才能避免相关财务风险的发生。目前电影企业在财务决策是依靠主观判断来决策,这种决策上的偏差甚至失误,势必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决策的失误轻则是财务风险的增加,重则是电影项目的投资决策失误,会因为电影投资项目预判出现偏差,造成电影项目无法收回前期投入的资金,投资失败的结果。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系统。财务风险管理全员参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识别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纳入内部相应的管理制度中,并且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识别、反应、和控制活动等整个流程进行不断的梳理和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制度,使各部门相互协作、互相配合。(二)减少全生产链的自有资金垫资,寻求外部融资。电影企业应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资金的有效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在电影的各时间点做好外部筹资规划和准备,根据影片的拍摄时间进度和预算管理合理计算好资金的需要时间和需要量,对于高质量的投资方可适当降低融出溢价率标准,从而降低垫资金额或者周期。(三)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财务信息提供的资金使用情况,免于盲目电影项目投资带来的浪费,实现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创造较大的利益,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并确保资金不受损失。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需要辅助行之有效的预算、分析与执行。(四)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应收账款以及坏账的可能性。完善销售合同的管理,合同的漏洞是发生坏账准备的最大因素,企业需要在合同条款中加入保护性条款,这样才能控制应收账款坏账的发生;对于应收账款余额巨大,应对每个客户设置账期,根据每个客户设置一定的授信额度,并在财务风险系统中设置客户达到一定额度的预警提示。

篇7

关键词:广西广播影视 内容产业 社会资本

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广西区政府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培育对象,目标是到2015年将文化产业发展成广西的千亿元产业。而作为其核心层次,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也备受瞩目。广播、电影电视与文化产业中的其他组成部分最大的区别是是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了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不仅不知不觉的改变了大众日常生活的机制。广播影视肩负着重要使命,既能传播信息、提供娱乐,又能普及知识、发展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加快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能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因此对广西广播影视产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广西广播影视现状

(一)广西广播影视产业的整体综述

广西全区广播影视总收入近年来呈逐年稳步增长的势头,如表1所示,2010年广西全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40多万户,城市数字电视用户278万户,广电网络收入为11.45亿元;此外,全区电影票房为1.36亿元,广告收入为9.83亿元。2011年,广电网络收入为12.65亿元,电影票房为1.77亿元,广告收入为10.79亿元。上述各项指标“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

(二)广西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广西电视产业已经形成依托广电网络公司,广大电视观众通过机顶盒收看数字电视或开展其他相关活动的运营模式。2007年广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200万户,2008年广西14个地级市数字电视监测系统已实现全区联网,2009年广电网络收入突破10亿元,至2010年,全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和97%。

2、广西电视台、广播电台基本情况

电视台方面,广西有15个电视台,其中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广西卫视于1997年上星播出,覆盖全国人口约8亿,同时在东盟、香港、澳门、台湾等地都有播出。其自办节目《广西新闻》最有特色,每天播出时长超2个小时,及时、权威、生活化,在全国同类节目中也有良好口碑。2012年,广西卫视再次升级,以“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为其核心诉求,大力突出民族、东盟等特色。此外,十一五期间,全区各地、市广播电视媒体也按照统一部署,纷纷开设专栏,巩固壮大了主流舆论。

广播电台方面,广西自治区全区共有13个广播电台,有28个频道。其中950music radio、广西女主播电台探索出一条主题鲜明、受众明确的广播电台发展路线,成效显著,近年来成为广西收听率最高的电台。北部湾网络广播电视―北部湾在线BBRTV则是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搭建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新媒体,是广西最大的新媒体综合平台,有中文、英文、越南语、泰语不同的版本。

(三)广西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1、电影创作

广西电影厂先后摄制故事片120多部,其出产的电影屡获国家级大奖,曾经擦亮了广西文化的名片,张艺谋、张军钊、何群、萧风等著名电影导演都曾在此工作并拍摄著名影片。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西电影制片厂电影创作生产经历了长期的停滞状态。近年来,广西电影厂也走上了改制探索的道路,加快创作生产,2009年摄制电影6部、电视剧2部,2010年,摄制电影2部、电视剧7部,2011年上半年,摄制电影2部、电视剧4部。

近年来广西制作了不少优秀电影、电视。2005年、2006年全国少儿节目精品及动画精品评审结果,广西6个少儿栏目、节目榜上有名,获各类奖励共计61万元。广西电视台与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科教片《月球探秘》荣获“金鸡奖” “华表奖”最佳科教片奖。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清水的故事》荣获“金鸡奖”评委会编剧奖及第2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奖;而《碧罗雪山》则荣获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及评委会特别嘉奖等4项大奖,还入围第4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乐奖提名电影;另一部电影《冰雪同行》获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和第27届金鸡奖最佳美术提名。

2、院线发展

2009年广西电影市场逐步发展,电影票房达7,700万元,同比增长46%;2010年,广西院线票房突破亿元,达1.0016亿元,同比增长96%。至2010年,广西共有23家影院,14个地级市中,南宁有10家影院,桂林有6家影院、柳州有4家影院外,北海和玉林有2家影院,其他城市各有1家电影院。

广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效果良好,2010年放映电影17.31万场,观众4729.3万人次。广西南宁新天地农村数字院线有限公司放映网络已经覆盖7市36县326个乡3341个村。除此之外还有百色红土地农村数字院线有限公司、来宾市燎原农村数字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河池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等、梧州市桂东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等。

二、广西广播影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整体广播影视产业的企业实力较弱

广西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据统计2011年1月―11月的全国电影影院票房,广西自治区只有南宁的万达影城排名在100强之内,名次为第20名,总票房达四千两百二十万元。从上可见,广西除了南宁、桂林、柳州之外,其他的城市电影影院设施甚少,发展十分落后。

(二)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制

目前广西乃至全国都没有针对广播影视产业的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相对单一。并且由于电影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难以估计,资本不敢贸然进入,使得电影项目融资渠道较窄。目前仅靠靠政府投入的融资模式是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

(三)高素质人才缺乏

目前,广西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不多,而高素质人才更是缺乏,尤其缺乏的是能在自主知识产权、文化产业管理以及营销、金融、企业运作等方面都有一定知识储备的综合型人才。

(四)产权关系有待明确

广西广播电视业过去是纯粹由国家投资,现在经过产权改革,已经改变为国家、广播电视机构自身、银行都参与的多产权模式,随比过去有所改进,但仍有资产权益等问题需要明晰。

(五)对外形象不清、没有特色品牌

广西广播影视至今没有在全国打响招牌,比起成功的湖南、江苏、浙江等卫视,没有自身清晰的定位,是走影视、娱乐、年轻化路线抑或其他?其路线非常模糊。目前广西广播影视行业的标识系统基本上处于低水平阶段,品牌的塑造仍需加强。

三、对于广西广播影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扶持重点产业发展

实施内容振兴计划,优先发展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为重点的内容产业,设立影视内容产业扶持引导基金,鼓励和扶持优秀的影视及动画内容的生产。大力提升编剧在影视剧产业链中的地位,鼓励和扶持原创,进而打造广西广播影视内容品牌。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广播影视内容的质量和内涵,将传统广播电视、电影的内容优势延伸到视听新媒体。针对融合媒介、融合终端对影视内容的需求,生产网络视频、手机短剧、移动音视频等数字内容产品,拓展影视内容生产制作和播出平台的产业链。通过这些重点内容产业的发展积累资金以及经验,再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资金来源

政府作为引导者,可以协调相关机构,制定与文化产业有关的金融扶持政策;在无形资产问题上,适当改进其评估和抵押办法,为文化企业提供便利;鼓励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同时,可以探索文化信贷担保公司模式,使文化企业贷款贴息方法多样化;鼓励广西影视企业加大与内地影视企业之间、与港台甚至海外影视企业之间进行合拍。

(三)培育独立经营、机制灵活的市场主体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广播影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公司。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加快组建广西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公司并支持其做强做大。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广西广电,使其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运营主体,同时可以加强网络电视台、广电视听网站的运营主体建设。

(四)开发广西特色资源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特色民俗文化辅以高科技可以成为其亮点。广西应该通过文化普查,科学评估优势文化资源,选择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形成有广西特色的文化群,着力打造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影视城(如刘三姐影视城)、 数字电视和数字电影、网络电视电影等产业,打造广西文化品牌和企业并推向全国。

(五)加强产业间的协作与互动

电影产业是的产业链很长,可分为五个阶段:融资、策划-生产制作-发行和集中进行市场营销-影院放映-回收资金并进行后期电影产品开发。广西电影产业可以吸收相关的产业支持与参与,发出相当广泛的辐射领域,带动与之相关门类产品的市场开发,如: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电影衍生产品(玩偶公仔)、影院音响器材的更新换代、电影的网络播放、电影出版物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岚,罗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传播,2011,(9).

[2]张向明.关于影视产业化进程中影视频道经营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5,(10).

[3]李建平.广西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03,(6).

[4]胡向荣.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D].2007.

[5]车勇.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2007.

[6]柯研.广播影视业发展观念的历史发展和内涵[J].新闻,2010,(6).

[7]王太华.关于广播新媒体的几点思考[R].这个广播电视学刊,2009,(5).

[8]张向明.关于影视产业化进程中影视频道经营的思考[N].科技创业-产经透彻,2005,(10).

篇8

一、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现状

(一)国产高概念电影概念的深度解析

本文理解的国产高概念电影有四高,首先必须具备高视觉形象吸引力,其次,必须具备高市场商机,再次,必须具备高情节主轴配合高剧情铺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具有高观众关注度与高渴求度。具备上述四高,方能称之为国产高概念电影。为达成高视觉形象吸引力就必须诚邀名导与明星鼎力加盟;为达成高市场商机,就必须在前期、后期着力于曝光宣传;为达成高情节主轴与高剧情铺陈就必须保持情节轴线清晰,既不混乱亦不烧脑,剧情铺陈精致且易沉浸;而为达成观众高关注度与高渴求度,就必须与曝光宣传相配合,不断挖掘观众需求,将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不断抬升,从而形成一种对于电影的渴求,实现饥饿式营销。例如《京城81号》深度运用了这种营销方法,反植入式地以电影为原型在全国各地广泛营造了《京城81号》密室逃脱。同时,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把准时展脉博,使得电影本身既要继承流行文艺的优良特质,又要能够与艺术性、流行性、时代性等形成多重互文性衍生。

(二)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现状的两极分化

国产高概念电影源于好莱坞成功的电影制作工业化、程式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商业大片模式,从某种程度而言,好莱坞的这种电影制作的文化工业化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后馈式的以营销为主导的电影制作成功范式。这种成功范式既需要强大的营销刺激市场,又需要强大的媒介宣传由刺激观众需求演化为观众的强烈渴求。同时,名导效应与明星硬卡司效应亦不可或缺。好莱坞的这种大投入高回报、大制作高铺排、大营销高曝光、大市场高排片的四大四高已经成为后现代国产电影发展的一条固化式发展模式。然而,纵观国产的高概念电影现状,我们却看到了一种近乎不可思议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国产高概念电影在不断地创造着高投入与高票房;而另一方面,国产高概念电影却在不断地承受着欠佳的负面评价,显然,这种两极分化为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提出了新问题与新诉求。例如《京城81号》即存在着这种两极分化现象。

(三)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现状的问题与诉求分析

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发展现状有目共睹,片面追求最大化营销,必然导致资源的整体配置全面失衡,电影的整体资源过度倾斜至营销环节,以及名导明星等诸多环节,显然会使得电影所依托的情节根本出现某种程度的动摇,进而将极大地削弱电影的内涵意象,这种失去情节根本与内涵意象的问题,才是导致国产高概念电影已经开始“叫座不叫好”的关键。此外,就社会背景而言,中国的社会背景早已今非昔比,开放的网络时代,直接造成了最终端的观众亦能够较为轻松快捷地,与好莱坞等世界级大制作电影信息进行最直接的接触。而国产与好莱坞的巨大距离,自然会为最终端的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落差、感受落差、心理落差。勿庸讳言,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四大四高并未能够与好莱坞的文化工业化等量齐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主旨表现、风格类型展现、创作技法表达等诸多方面等而下之。[1]

二、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创新

(一)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创新问题

客观而言,国产高概念电影在好莱坞引进大片面前明显处于文化输入的弱势地位,面对优势文化的强输,以及文化领域的不断开放,事实上,国产高概念电影繁荣的表面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国产电影在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的强烈冲击下,可以说是几乎盲目地照搬照抄着好莱坞的高概念模式。可见,国产高概念电影问题的关键症结,恰恰在于艺术内涵的力所不及之处,盲目且无奈地借助于形式加以拙劣地弥补。而解决方略恰在于更宜以中国式的独特生活经验与生存智慧,给出影视光影的全新解读,从而透过光影令全球观众能够借以触碰到跃动着的中国式的根性灵魂。从而以根性灵魂究极化建构普世化的博爱自由等互文式的影视内涵,这样的根性创新才是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唯一出路。而动辄数以亿计片酬请来的好莱坞明星,绝对不可是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的票房良药,从大市场定位的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而言,好莱坞明星中国式影视意识形态的弥合恐怕尚需假以时日。

(二)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创新方略

国产高概念电影目前并不存在文化厚度与资本极度缺乏问题,而至于技术与其他方面的短板,则均可以透过文化厚度与优势资本加以综合解决。例如,《京城81号》中即创新性地引入了恐怖、剧情、爱情等多种形式的深度融合式探索,为国产高概念电影作出了创新的可喜的尝试。因此,国产高概念电影更宜奉行一种内倾性的宏观发展方针,由内倾性宏观发展方针制定出微观、内省、挖掘型的整体化发展政策,应以自体内向式发展取代单纯、片面、机械式和外向型盲目效仿。应夯实影视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化基础,唯有影视文化良性循环下的可持续发展,方能成为国产高概念电影长足发展的根本促进力量。同时,影视文化良性循环下的可持续发展,亦是国产高概念电影创新式发展的不二法门。从西方发达国家优势影视文化的发展创新历功经验可见,好莱坞赖以支撑的最主要的中坚力量,其实并非其表象化的影视产业本身,而是其畅销且流行全球的文化支撑。因此,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创新,更期待着影视艺术化的灵魂絮语的全新民族化解读,由东方懵懂迷思而东方唯美情思,由东方唯美情思而东方永恒哲思才是国产高概念电影创新的终极方略。

(三)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路径

国产高概念电影在好莱坞的影响之下方兴未艾,然而,中国电影的浅表式的浮于表象上高概念却深受国际影坛评论的抨击。很显然,国产高概念电影仍处于初级的奇观与情节之间杂合的阶段,尚未能达致好莱坞式的奇观、情节、故事并举的完美式高概念标准。简言之,国产高概念电影,必须形成一种国产高概念电影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依托于东方故事。其实仅从《功夫熊猫》的轰动效应即能看到东方故事的全球文化吸引力,但重要的是国产高概念电影中的东方故事的细节尚需加以精雕细琢,例如故事悬念、情节安排、戏剧设计、沉浸体验等等方面尚存较大缺陷。而这些又显然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才能够最终落到实处。例如《京城81号》一片即为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高级审美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探索。由此可见,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发展路径其实就是一种以更高级的审美力量,创造一种文化核心竞争力,同时,这种文化核心竞争力所左右的时空向度,亦是为国产高概念电影赋予灵性的一种发展救赎,并且,这种发展救赎更能够视同为一种国产高概念电影在文化支撑下的腾飞期许。[2]

三、国产高概念电影未来展望

(一)需求支撑

中国所拥有着的数以十亿计的天量人口资源,为中国国产高概念电影提供了钻石般宝贵的强大的需求根柢。从观众的视角而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欣赏世界各国的影视作品已经变成易如反掌,加之我国国内网络视讯从业者的努力,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之间早已形成了透明化的效应。一方面,国产高概念电影期待着来自国民本体的更加强劲的需求支撑,而另一方面,事实上,中国的数以十亿计人口也正在期待着来自国产高概念电影的本土化的艺术性反哺。以中国所拥有的世界最多人口的强大潜在需求计算,即便是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低迷,而国产高概念电影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将极为广阔,国内外的关于中国电影正趋于饱和的论调显然是无稽之谈。之所以出现国产高概念电影需求不够旺盛的根本原因,恰恰在于国产高概念电影与需求之间的供需交错。而实际上,一旦国产高概念电影与国产天量人口影视需求进行恰到好处的对位,则国产高概念电影所期待着的数以十亿计的天量需求阀门将哗然打开。[3]

(二)动力支撑

绝大多数电影界专家倾向于不认同国产高概念电影的本土化,然而,纵观中国整个电影发展历史,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影坛引起关注,其根本原因恰恰在于中国高概念电影的本土化风格。同时,唯一能够与中国本土化风格相同步的国产高概念电影,植根于本土化的制作经验更是弥足珍贵,本土化的诗意化生存与本土化的性情滋养等,其实已经为国产高概念电影提供了中国电影重新崛起于世界影坛的基本性格灵魂保障和强大的深植勃发动力。实际上,只有中国式的灵魂低语,方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起国产高概念电影情感的流畅渲泻,国产高概念电影必须由大他者误区跳脱出来,以中国式的个体生存体悟可持续地发声。世界任何国家影视行业的兴盛发达,究其根本原因都源于其根性灵魂的动力支撑,中国亦不例外,因此,即便是照搬照抄好莱坞式成功模式,亦应内求于根性灵魂的动力支撑,才能真正实现整个中国影视行业未来的无极化发展。

(三)文化支撑

影视艺术是远比阅读更加深入的一种直观体验,这种直观体验由光影所系牵动着人类纤细的情思与哲思,而这种直观体验的细腻反应显然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世界任何发达国家与地区都不具备的文化底蕴,这种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世界所有文明所尊敬、所仰慕、所艳羡。因此,影视艺术在紧靠流行文艺的同时,更要紧靠传统文化底蕴,以形成一种中国高概念电影的强势文化话语权,进而形成影视艺术所不可或缺的中国式的独特的根性灵魂,并以这种根性灵魂演化成为中国影视艺术高踞世界艺术之林的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垒,最终形成一种真正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制造标签化的国家意象,而不是纯粹表象化的物资、器材、人力、资本的简单机械式堆砌。[4]显然,唯有文化的支撑力量与文化聚变的能量,才能将国产高概念电影由光影之中跳脱般地释出,以文化之翼带向世界影坛前列。

结语

从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的现状加以深度观察,我们便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艺术更应关注本民族的本土化的根性灵魂,而不是在优势文化的强势浸袭下被动地人云亦云。国产高概念电影更应成为本土根性灵魂的风景画家,更应成为本土观众影视需求的本土化满足者,而不是逆反者,更应以本土根性灵魂的中的时空意识,采撷本土根性灵魂中的国家意象,并将这种由根性灵魂所驱策着的国家意象,凝结成为世界影坛上的一道靓丽的永恒光影。

参考文献:

[1]吴昊,詹秦川.国产“高概念”电影的美学特征[J].电影评介,2009(4):25.

[2]张华君.浅谈国产高概念电影的互动营销[J].新闻研究导刊,2015,(7):133.

[3]远牧.国产“高概念”电影:喧嚣背后的苍白[J].粤海风,2013(2):65-67.

篇9

电影摄制环节的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准入问题

在我国,投资摄制电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投资设立获得《电影摄制许可证》的电影制片单位,由电影制片单位摄制电影;其二,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单位获得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发放的《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后,一次性参与单片的摄制。这两种方式下,外资和港澳台资本的参与程度如何呢?

(一)外资和港澳台资本能否在中国内地设立电影制片单位

我国在《入世议定书》附件9的《中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中并未向WTO承诺在“电影制作”领域开放“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模式,因此我国《外商投资指导目录》至今也将“电影制作公司”列为“禁止外商投资”的范畴,这就意味着在现行规则下,外国企业和个人无法在中国投资(包括合资和独资)设立电影制片单位。⑥内地与港澳的CEPA和与台湾的ECFA也没有向港澳台承诺在“电影制作”领域开放“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模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2001修订)》第82条又规定:“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及在国外居住的中国公民在大陆设立全部资本为其所有的企业,参照本实施细则办理。”由此可见,港澳台资本也不能在内地设立电影制片单位。《电影促进法》中没有出现“电影制片单位”这一概念,只是在第17条第2款规定“:境外企业不得在境内独立从事电影摄制业务;境外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境内从事电影摄制业务。”因此可以认为,《电影促进法》没有改变目前禁止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在中国内地设立电影制片单位的规定。

(二)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如何在中国内地摄制单片

由于不能在中国内地设立电影制片单位,外资和港澳台资本想参与中国电影制作的唯一方式就是摄制单片。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第18条“,境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独立从事电影片摄制活动,”外方只能与中方合作摄制单片,但是《电影管理条例》中的外方包括境外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而《电影产业促进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境外企业不得在境内独立从事电影摄制业务;境外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境内从事电影摄制业务。”该规定缩小了与中方联合摄制单片的外方范围,明确只有境外企业有权与中方合作摄制电影,而境外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既不能独立、也不能与中方合作进行电影摄制。《电影促进法》实质上进一步限制了外资进入中国电影制片行业。根据中央政府与香港、澳门政府签署的CEPA,根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条例设立或建立的制片单位所拍摄的、拥有75%以上的影片著作权的华语影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在内地发行。⑦CEPA补充协议二将著作权比例降低为50%,但要求影片主要工作人员中香港或澳门居民应占该组别整体员工数目的50%以上。内地与台湾签署的ECFA的规定与CEPA补充协议二的内容基本一致。这些特别安排意味着港澳台制片单位有权独立在内地摄制单片,这无疑使港澳台资本具有比外资更优越的地位。综上,现行规则和《电影促进法》均禁止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在内地投资设立电影制片单位,允许外方出资与中方合作摄制单片,但现行规则中的外方包括境外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而《电影促进法》将外方范围缩小为境外企业。港澳台资本可以独立在内地摄制单片,但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主体仅为港澳台制片单位、拥有50%以上的著作权、影片主要工作人员澳台居民应占50%以上的比例。

电影发行环节的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准入问题

电影从完成制作到放映,通常要经过发行、院线、影院三个层级,即制片商先采取委托、、分账的形式将影片提供给专业的发行公司,然后发行商根据市场安排影片的上映档期,将影片提供给院线公司,再由院线公司将电影拷贝分派到各个影院进行放映。发行公司承担宣传工作,为制片方和放映方架起了桥梁,并从电影票房中分账。根据我国《电影管理条例》第37条,“设立电影发行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设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影发行单位,应当向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获得《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电影发行活动。

和“电影制作公司”一样,“电影发行公司”也属于《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禁止外商投资”的对象,因此《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第10条也相应规定:“国家鼓励境内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设立专营国产影片发行公司。”这些规定使得外资无法直接参与中国的电影发行活动。内地与港澳的CEPA附件四《关于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具体承诺》在2D“视听服务”部分承诺:“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经内地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内地试点设立独资公司,发行国产影片。”这里所谓的“服务提供者”,包括香港或澳门地区的永久性居民或者根据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组建或设立、且从事实质性商业经营3年以上(含3年)的法人。⑧为了落实CEPA的这一承诺,广电总局和商务部2005年3月7日、5月8日施行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经内地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内地设立独资公司发行国产电影片。条件是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这一规定使得港澳资本可以直接进入内地电影发行环节,同时也为外资“借道”港澳曲线参与内地的电影发行提供了可能。但是,内地和台湾的ECFA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在“视听服务”的“商业存在”部分,内地的承诺是“除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的内容外,不作承诺”,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国并未承诺在“电影发行”领域开放“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模式,因此可以视为台湾资本和外资一样,无权在内地设立电影发行单位。

《电影促进法》中没有出现“电影发行单位”这一概念,该法第30条规定:“企业具有与所从事的电影发行业务相适应的注册资金,经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从事电影发行业务。”这一规定说明电影发行不再是某一类企业才能从事的业务,而只是一项特别的经营范围,任何企业只要具有相适应的注册资金,经过批准后即可变更登记、增加此项经营范围。但是,这一规定并没有改变现行规则中内地电影发行市场对外资和港澳台资本的开放现状。综上,现行规则和《电影促进法》都禁止了外资和台湾资本直接进入内地的电影发行环节,而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永久性居民或者根据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组建或设立、且从事实质性商业经营3年以上(含3年)的法人可以参与内地的电影发行,条件是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只能设立独资公司、只能发行国产电影片。这说明在电影发行环节,内地给香港和澳门资本的待遇要优于台湾资本和外资。

电影放映环节的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准入问题

在内地,电影放映包括院线和影院两个环节。院线是影院的上游机构,承担供片以及统一品牌下数家影院的管理经营。影院是我们最熟悉的电影终端销售环节,也是电影市场收益直接体现的环节。

(一)外资和港澳台资本能否在内地设立院线公司

为形成现代化的电影发行机制,我国从2002年开始明确鼓励院线制的发展。所谓院线制,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⑨在电影商业流转环节中,院线的作用类似于批发商,其主要职能是管理与服务———管理旗下影院,策划组织新片首映活动;统一订购(批发)影片节目与拷贝,再安排到影院(零售)。⑩因为片方是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电影发行也直接针对院线,因此中国现有的所有影院,都必须加盟某一院线才能获得片源。和“电影制作公司”“电影发行公司”一样“,电影院线公司”也属于《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禁止外商投资”的对象,因此《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第12条第2款规定:“鼓励境内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现有院线公司或单独组建院线公司。”在内地与港澳的CEPA和内地与台湾的ECFA中,都没有关于针对院线公司开放“商业存在”这一服务贸易模式的承诺,因此港澳台资本在此问题上要参照外资准入的相关规定,不能在内地设立院线公司。《电影促进法》在其第三章“电影发行、放映”部分没有针对院线公司的规定,因此其没有改变现行规则中禁止外资和港澳台资本进入电影院线环节的做法。

(二)外资和港澳台资本能否在内地建立电影院

影院环节是目前电影商业流转中对境外资本开放程度最高的环节。2002年修改的《电影管理条例》第41条第2款规定:“国家允许以中外合资或者中外合作的方式建设、改造电影院。”2005年的《五部委意见》第2条进一步明确为:“在中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设立和经营演出场所、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电影技术等企业,参与国有书报刊音像制品发行企业股份制改造。”这些规定使得外资可以进入新建或改建电影院,但必须采用合资或合作方式,且需保证中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占主导地位。在内地与港澳2003年签署的CEPA中也允许港澳资本在内地通过合资合作建立、改建和经营电影院,但在控股比例上比外资优惠,允许港澳资本对电影院拥有多数股权,但不得超过75%。2004年的CEPA补充规定和2005年的CEPA补充规定二进一步承诺在“视听等领域”进一步放开对港澳服务提供者市场准入的条件,这最终导致2006年1月18日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补充规定二》,明确:“自2006年1月1日起,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公司,在多个地点新建或改建多间电影院,经营电影放映业务。”但是,内地和台湾的ECFA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在“视听服务”的“商业存在”部分,内地的承诺是“除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的内容外,不作承诺”,因此在台资能否进入内地建立电影院问题上,其享有的待遇与外资是相同的,即允许台资以合资或者合作方式在内地建设、改造电影院,但内地资方的控股要在51%以上或者内地资方要占有主导地位。《电影促进法》没有改变现行规则中外资和港澳台资本投资新建或改建电影院的规定,其只是针对流动放映、电影票房的管理、放映电影的限制等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规定。

综上,在电影放映环节,目前的规则和《电影促进法》都禁止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在内地设立院线公司,允许外资和台湾资本以合资或合作方式在内地建立电影院,条件是中方(内地资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内地资方)占有主导地位;港澳资本在投资建立电影院问题上享有比外资和台资更多的优惠,港澳资本可以独资在内地新建、改建或经营电影院。内地电影行业的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准入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在现行规则下,外资和港澳台资本能够进入内地电影行业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港澳资本在设立电影发行公司和建立电影院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台湾资本的待遇基本上等同于外资,只是在单片摄制上稍优惠于外资。《电影促进法》不仅没有放宽外资和港澳台资本进入内地电影行业的条件,反而在中外联合摄制单片问题上将外方的主体范围缩小了。

电影行业外资准入国别比较研究

如果说严格限制境外资本进入我国电影行业是惧怕外国电影服务提供者强大的竞争优势会蚕食我国电影市场,那么,将境外资本拒之于门外是否就能起到保护国内电影行业,从而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的目的?外资的进入是导致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还是毁灭,是促进还是阻碍了本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借鉴一些与中国类似的国家的经验。在这个问题上,电影产业链条早已充分市场化、以电影产业输出为主要特点的欧美国家的电影产业政策在中国还欠缺移植的“土壤”,而跟中国一样经历了从电影管理到电影促进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反而值得我们借鉴。

(一)印度电影行业的外资准入

为了消除这些弊端,1999年开始,印度政府积极鼓励私人、国家银行以及有信誉的私人银行投资拍摄影片,颁布法规批准外国公司直接投资印度电影业。2001年印度又补充规定,外资比例可以高达100%,并且可以包括投资、生产、发行、公开放映等,同意在印度境内建设好莱坞的电影院和电影网线。开放性的电影市场准入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印度电影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07年10月16日公布的《韩国、越南、印度电影立法考察报告》,印度电影年产量在2007年已经位列世界第一,每年电影产量为800~900部,包括34种不同民族语言的影片;每年进口300~400部电影,进口影片数量没有限制;一年总票房达40亿卢比~5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7亿元~8亿元),年增长率为15%~18%;综合年收入约为540亿卢比;电影从业人员达500万;全印度约有电影院1.2万,以传统单厅影院为主。

(二)韩国电影行业的外资准入

韩国《电影法》最早制定于1962年,该法的主要目的不是振兴而是管制,因此在内容上主要体现为苛刻的资本准入条件、严格的内容审查体制等,与现行的中国电影管理制度极为相似。20世纪80年代,在美韩自由贸易谈判的背景下,韩国被迫实行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的政策。1985年,美韩开始了第一轮电影谈判,韩国做出妥协,承诺开放电影市场。1986年,韩国《电影法》第六次修订,允许外国法人和分支机构在韩国开展经营活动,直接发行影片。到1988年,外资在韩国有权利从事电影制作、发行,也可以开设电影院,在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几乎都畅通无阻。自此,大量的美国电影制作公司和美国电影进入韩国市场。为了扶植、振兴民族电影,应对主要来自于好莱坞的竞争压力,1997年,韩国以《电影振兴法》取代了《电影管理法》,该法于2001年、2002年、2005年作了三次局部修改。韩国振兴民族电影产业的做法不是关闭已经对外资开放的电影产业大门,而是通过设立电影振兴基金、明确影院对国产片的“义务上映制度”、改变电影审查制度为电影分级制度、奖励电影出口等措施让本土电影市场更加自由化。电影摄制、发行和放映活动对内资和外资都等同开放,各个环节都无需经政府审批,只有开展电影摄制活动前应当告知电影振兴委员会,如不告知,其影片就无法分级以及放映。韩国对电影产业愈加开放和自由化的政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积极效果,不仅振兴了韩国本土电影,还使其进入了通往国际化的道路。

(三)越南电影行业的外资准入

越南于2006年6月通过、2007年1月1日生效了《越南电影法》,对越南电影管理体制、电影生产、复制、销售、进出口、放映的市场准入和企业的设立、各类电影企业的权利义务,电影审查,电影档案管理等作了规定,同时规定了对违反该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在越南,从事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行业,要经政府许可,国有和私人资本都可进入电影业。越南2007年加入WTO时,对外资进入电影产业也作出了承诺,允许外国机构和个人在有限制的前提下进入越南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其中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该公司的总经理、经理须由越南公民担任。

篇10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1

当今在国家大力扶植电影产业、电影投资逐年增加、电影产量也逐年增加等的大好形势下,中国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电影在赔钱呢?是国家在电影方面的制度问题?是市场运作缺失?还是观影人数太少?值得我们思考。自己就对电影的了解分析中国电影为何有这样的现状。

第一:中国电影有欠缺的三个环节

1.没有职业编剧

在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中,几乎没有职业编剧,更多的是一边在写电影剧本一边从事电视剧、MTV、广告剧本等等。

电影,没有好的剧本何谈电影呢。那么对于现在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中,“剧本荒”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电影发展的一大问题。大导演在拍经典小说或人物传记,如: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陈凯歌的《梅兰芳》、《赵氏孤儿》;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中国的王牌导演都无戏可拍了?那么中国第六代导演又在拍些什么呢?贾樟柯的纪录片《海上传奇》;王小帅的《日照重庆》也是拿史实说事;张阳的《无人驾驶》也没什么新意。我们知道这些电影除了少许的好评外,只剩下赔钱了。

我们来看看好莱坞,在好莱坞竟有3500个职业编剧,这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好莱坞的大片在中国那么受捧。中国电影即使在产量上能与之相比,可在内容质量上真的是自愧不如了。

2.发行环节薄弱

我们拿中国大的民营公司华谊兄弟来看。基本处在发行的初始阶段,还没形成成熟稳定的电影发行体制,即使电影公司总的来说在发行电影方面是赚钱的,但他们发行的电影都是些大导演制作的电影,要不就是使用人气很高的大腕明星参演,使观众有很强的观影期待,票房从而是会盈利赚钱。

其实就是这样,中国电影有点步入恶性循环了,发行公司有这几个大的公司为主,利用老套路进行电影宣传,也还是跟好莱坞相差甚远,什么哪个大导演制作、大腕明星参演为噱头,看似电影丰满庞大,缺少了内在的内容,也只不过是徒有虚名了。因为我们还是没有把发行与“制造新闻”等同起来,公映前先把它炒起来,类似好莱坞似的套路我们还没真正的领悟透彻。

当然我们也有成功的例子,近年的《十全九美》、《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人再?途之泰?》等影片也都是小成本大票房的成功案例,尤其不得不说的《人再?途之泰?》这部小成本电影,可谓是取得了中国电影市场华语片不朽的成绩,上映5天票房突破3亿,创造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上映一个月票房达到12亿,观影人次超过3900万人,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华语片票房冠军以及观影人次第一名。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影片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发行策略,而是影片类型新颖,可观影范围大,吸引眼球等原因。

3.融资阶段欠缺。

资金是能够让电影顺利往下进行的重要环节,资金环节薄弱,之前再多的困难剧本发行什么的都解决了,还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社会上大量的资金依然集中在传统行业,什么房地产、煤炭、化工等的传统领域上,毕竟谁来投资电影都知道是有很大的风险,即使现在国家大力扶植电影产业,给予很大程度上的优惠开放政策,毕竟是有风险的行业,资金还是一个阻碍。

再者即使有资金进入,也大多是一窝蜂似的投资,我们都很清楚的在大片中加入植入性广告,很多电影是在公映前就赚回了成本,而非本着对电影的态度去完成这件事。而有很好的态度去制作电影的一些新锐导演,却总因资金问题无法将自己的才华表达出来,而是很局限性的拍一些电影,出于投资人自己的态度遏制了新锐导演的发展。像宁浩这样优秀的导演,处女座得到的却是艺人刘德华的支持才取得了成功。 当然目前也不乏有一些企业家纵身投资电影产业,我们知道中国著名企业家马云先生,也入股华谊成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无论是大制作电影还是中小成本电影它们都普遍欠缺了编剧、发行和融资的这三大环节。当然在技术领域,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的电影,很多时候都会让外国一些知名团队来完成自己无法实现的效果,所以中国电影的未来还需壮大自己的技术团队。

再者:中国电影的美学困境

当今中国电影,不仅仅是中小成本电影,即便是大成本电影普遍都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往往让观众有种意犹未尽没到火候的意思,总是欠缺点什么,这些无不与美学有关。在中国,电影最初形成的目的是宣传政治,“政治大于艺术”是中国电影的诟病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无不限制了中国电影人的艺术思维创作。冯小刚《非诚勿扰》不就打出了“21世纪最贵的是和谐。”吗?好的电影离不开美学的支撑,怎样才能使中国电影有了质的改变,是在大的环境中不说错话,完全在美学的基础上烘托出电影的可观性,不再让中国电影打折扣。说到这我们也要简单说下电影在院线方面存在的问题,院线总是会把大成本大制作的电影放到好的档期,而冷落了中小成本电影,有时会造成好的片子流失。但我也相信,通过这几次中小成本电影的好成绩漂亮仗,以后在院线方面肯定会有好的改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