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竞争越加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则使得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学校只有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与学生家庭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家校合作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指家庭和学校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家校合作不仅对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小学管理的现代化都要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家校合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学者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或“三结合”的理论,指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避免少年儿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受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避免各自作用的互相抵消,给学生思想造成混乱;另外,也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然而目前的家校合作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家校合作的观念落后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观念落后,尤其是家长方面,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父母一旦孩子上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持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做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二)家校合作的内容单一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合作内容绝大部分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状况,对于学生的品德状况、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其他需求等涉及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凤”,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学习方面能与学校配合,能督促孩子做功课,但在德育方面则我行我素,或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或对孩子过于苛刻、简单粗暴、打骂有加。
(三)家校合作欠缺交流
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大多是一学期开一到两次家长会,时间一般选在每学期的期初和期末,而且现在的家长会和传统的家长会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现在的家长会中,家长会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是教师向家长简单传达学生在校信息的场所,信息的流动大多是单向的,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的机会很少,这就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受阻,家长和教师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另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由于缺乏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只能被动接受学校传递的各种信息,
二、改善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建议
改进和完善我国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开拓与发展家校合作教育,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当前,至少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转变思想观念,以孩子发展为本
家校合作教育的概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一般都认为是家长到学校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或者家长与学校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在应试教育还盛行的今天,家校合作自然就走向以“升学为本”的合作模式。[1]双方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把孩子当成锻塑的对象,使孩子感到自己被塞进家校共同设计好的模子里似的。这样的合作无疑与教育方针不相符的,与我们提出的合作的宗旨大相径庭的。我们认为,家校合作不应只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期望的一致,而应该是努力共同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体现“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家校的合作要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志的主体来对待,以他们的发展意愿为合作的基本依据,创造一个尽可能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孩子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应该是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确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并在这一正确观念指导下进行合作,才能有正确而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家校合作教育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 转变家校合作关系,建立家校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是唯一提供正规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只是辅助学校教育,家长必须服从学校教育。因此,在当前不少的家校合作教育中,家长与教师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成了合作教育中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发号施令,而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陪衬,难以发挥主动性。不可否认,学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对家庭教育有指导责任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学校教育比较多的是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而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个别教育、个别指导,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频率高,教育针对性更强。[2]诚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使双方的优势相互利用是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的目的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各自对孩子的教育优势,在家校合作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制定法规政策,建立评价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及义务,使家校合作走上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学校也要应该制定适合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家校合作政策,从制度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
对家校合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估是保证合作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家校合作的问题屡见不鲜,家校合作活动连续性差、随意性强、教师应付、家长不积极配合等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家校合作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各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家长参与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督促学校、教师把家校合作做到实处。具体包括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与运行情况,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关于家校合作相关理念和认识情况、学校关于促进家校合作所采取的措施实施情况、家长的参与程度和反馈等。并争取做到把考核成绩与学校、教师的效能评价、奖惩相挂钩。[3]
(四)丰富家校合作内容,实现高层次家校合作
英国摩根(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把家校合作分成三类,第一类为低层次的参与,主要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第二类是高层次的参与,主要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基金等;第三类是正式组织上的参与,主要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参与学校决策、管理。[4]
我国家校合作时主要集中在家庭与学校的基本合作,如教师的家访、电访等,也有学校进行的家长教育,大部分学校都是通过家长学校这一载体,对家长进行培训,达到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基本都属于第一类的低层次的参与。这种参与显然不利于学校依靠家长、提高教育效益的实践。学校应设计一些高层次的参与活动,欢迎、鼓励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来,合理分配和利用有效的家长资源,让有能力的家长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逐步向高层次家校合作迈进。
(五)开展多样的交流途径
1.开办家校通讯,其内容可涉及学校工作计划、目标、年级组、班级情况、学生的个性展示、评论、好人好事等。家校通讯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2.开辟家校热线,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也可为学生解答提出的学习问题。
3.利用喜报、便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密切学校与家长关系,增强学生自信心。
4.增设家长意见箱,鼓励家长向学校提建议。另外,了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也非常重要。
(六)创设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尊重家长,创建良好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把热情落实在行动上,使家长一踏进学校大门就能体验到亲切、真诚的氛围。这种合作氛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体教职工主要树立家校合作中的双主体意识,并自觉把这种认识落实于日常的家校合作工作中。二是积极热情的态度,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要热情主动地结纳家长为合作伙伴。三是实际的行动,能够真心诚意地让家长进入学校或年级、班级的各项教育活动,而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
[参考文献]
[1]黄俊源,肖霞. 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0,(1)。
[2]陈琳,谢培.小学一年级”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8,(5)。
篇2
【关键词】 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硫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甲状腺肿大;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10-01
临床上,对于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其发病主要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时候,进而导致甲状腺代谢的紊乱,出现甲状腺的肿大[1]。在治疗上,本次研究主要采取甲硫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的方法来进行,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儿童共55例,其中男10例,女45例,年龄在4-15岁。发病时间为1-5个月,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眼、食欲亢进以及心率失常、甲状腺肿大等(血清游离T4为2423 pg/ml,血清TSH浓度为623-712mIu/L)。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6例,给予甲硫咪唑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29例,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硫咪唑治疗,其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为05-15mg/(kg・d),口服的方式进行,每日三次[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左甲状腺素治疗,其用药剂量一般为11-55μg/d[3],甲硫咪唑剂量根据病情来确定,一般为22-4mg/d。两组患者治疗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后根据临床症状酌情减少用药或者停药,治疗后1-6月进行随访调查。
13 疗效判断 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中包括甲状腺体积、突眼、体重以及脉率、血清水平等[4]。具体临床表现为颜面浮肿,眼睑松肿,并出现厌食、腹胀、昏迷等。痊愈患者一般临床症状消失,经过检查甲状腺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状态。治疗有效的患者甲状腺肿大逐渐缩小,临床症状出现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体积降低的更为明显,经过检查TSH、FT4、FT3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无继发性的甲状腺减小情况发生。对照组有3例患者体重增加,TSH增高,两组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观察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症。两组在年龄、甲状腺功能上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临床总结发现其多发于女性,该病症具有发病隐匿的特点,一般早期无明显症状,且一些早期的甲状腺异常代谢情况也很容易被忽视。目前,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并未明确,研究发现其和感染及精神创伤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以及突眼等症状。对处于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来说,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则会影响到其正常的发育,降低其生活的质量,所以进行及时科学的诊疗也就显得尤为关键。
临床治疗上,鉴于患儿的甲状腺系统还处于发育时期,所以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保守的药物治疗,一般常用的药物为甲硫咪唑,对甲硫咪唑进行药理学分析发现,该药对甲状腺生物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可抵制甲状腺过氧化酶的作用。但是在采用该药治疗的过程中,会导致甲状腺的激素逐渐减少,进而对甲状腺系统的分泌造成影响,或可促使甲状腺组织的增生[5]。所以,在临床上一般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其临床疗效更佳。因为在联合使用治疗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以及甲状腺激素受体水平降低,甲状腺肿大情况可明显改善,同时对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控制作用。
从药理学分析来看,甲硫咪唑对骨髓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是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其骨髓增生比较活跃,因此对用药中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具有免疫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的左甲状腺素主要成分为甲状腺素,它是发育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激素,在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情况下使用可作为暂时的替代。本次研究证明二者联合起来对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效果要比单用甲硫咪唑效果好,治疗中只要科学合理的控制使用量,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也是较少的。采取药物的方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治疗中药做好相关的教育宣传,让患者按照规定的药物剂量服用,同时做好定期的复查,从而实现有效康复。
参考文献
[1] 包美珍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9,25(4):230-231
[2] 胡景胜,耿纪录,吕朝晖,等内分泌科疾病分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04
[3] 王穗,张普凤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3(13):1123-1125
篇3
【关键词】 小剂量;131I;甲亢;疗效;副作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44-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发的甲状腺毒症。临床中放射性碘剂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会出现甲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等并发症,而临床的研究表明,甲低的发生率与剂量有关。本文就小剂量放射碘剂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56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7.2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瘦、多汗、好动、易怒等,所有患者均经甲状腺功能(TSH、FT3、FT4)等检查进行明确诊断,病程0.5-4年不等,其中甲状腺Ⅰ度肿大24例,Ⅱ度肿大37例,Ⅲ度肿大1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甲状腺肿大分级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2周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且嘱患者禁食海带、紫菜、深海鱿鱼等含碘丰富的物质。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的131I治疗,即按甲状腺放射性活度60-100μCi(2.2-3.7MBq)/g计算131I的剂量;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131I治疗,即按甲状腺放射性活度80-120μCi(2.9-4.5MBq)/g计算131I的剂量。其中服用甲状腺放射性活度(MBq)=甲状腺质量(g)×每克甲状腺放射性活度(MBq/g)/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甲状腺体积和功能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TSH、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甚至加重。
1.4 甲低判定标准[2] 出现甲低症状,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血清T3、T4、FT3、FT4降低,TSH值升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应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甲低发生率比较 对所有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例、9例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10.0%、22.5%,两组比较,观察组甲低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射性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近几年来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安全、经济、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的特点[3],其治疗原理在于碘(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碘或钠转运体摄取131I,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碘或钠转运体的过度表达会使患者的摄131I率明显增高[4]。
但是应用131I治疗甲亢患者还存在不足,即出现甲低现象,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永久性甲低[5]。目前的研究表明,甲低的发生率为131I的剂量有关,并呈现正相关,其发生原因主要是优于131I产生的β射线对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产生了过量的抑制和破坏作用[6]。
因此为避免甲低等副作用的发生,合适剂量的选择是治疗的关键。在本组的资料中,我们采用个性化且小剂量的治疗方案,即按照患者个体甲状腺质量、甲状腺摄碘率、有效半衰期等因素,通过公式计算出个体化的131I。有临床资料表明,131I的疗效与每克甲状腺组织的给予量有关,而与治疗总剂量无关[7-8]。本次研究中对应用小剂量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甲低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76-882.
[2] 王强.Grave病131I治疗后加服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2010,24(6):375.
[3] 徐娜,金文波.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09,20(5):873-874.
[4] 黄文平.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8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16):74.
[5] 陈烽.131I放射性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5(12):1162-1163.
[6] 何雨洁,张成席,胡继青,等.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30例疗效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3):144-145.
篇4
【关键词】 左旋甲状腺素钠;慢性心衰;心动过缓
慢性心衰(CHF)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病症, 是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动过缓是大多数CHF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且此种合并症患者死亡率更高。有研究认为, 常规治疗对CHF合并心动过缓的效果并不理想。本院近年开始重视并推广甲状腺素在CHF合并心动过缓的临床应用,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06~2012.06期间确诊并收治的CHF合并心动过缓患者120例, 入选标准为:根据NYHA心脏功能分级法, 心功能Ⅱ-Ⅳ级;心室率40~60次/min;严格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严重全身性疾病;无甲状腺素禁忌证。具体资料为:男61例, 女59例;年龄39~78岁, 平均(62.3±7.6)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头晕、心悸、记忆下降、乏力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NYHA分级为:Ⅱ级55例(45.8%)、Ⅲ级39例(32.5%)、Ⅳ级26例(21.7%);基础疾病为:冠心病42例(35.0%);高血压性心脏病31例(25.8%);退行性心脏病25例(20.8%), 心肌疾病22例(18.3%)。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 2组在上述患者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后保持绝对休养状态, 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 分析心衰诱因, 对照组进行利尿、血管活性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扩冠、增强心室率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 给予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纳(生产商: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02), 用药方法为:首周服用12.5 μg, 停药1 d, 第二周开始增量至12.5 μg/d, 每日早上口服, 共治疗4周。
1. 3 疗效评定 治疗过程中, 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监测(ECG)、24h心脏心电动态监测(DCG), 采集静脉血进行血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NT-proBNP),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1],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
(1)心功能改善判定标准:用药4周后,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进行判定, 其中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记为显效, 改善1级记为有效, 无改善或者加重记为无效。
(2)ECG及24hDCG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ECG心率≥55次/min, DCG平均心率提高≥10次/min;②有效:ECG心率≥45次/min, DCG平均心率提高≥5次/min;③ECG心率及DCG平均心率无变化甚至加重。
1. 4 统计学方法 计学分析采用SPASS17.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 采用t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 1 2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见表1。
2. 2 2组心动过缓改善情况, 见表2。
2. 3 2组治疗前后患者NT-proBNP及LVEF变化情况, 见表3。
3 讨论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正常心功能的必须物质, 它能够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来增加心肌中Na+/K+ATP和Ca2+ATP酶活性, 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博出量[3]。能明显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具体表现为加速心率, 促进心排血量, 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 减轻心脏的负担, 改善心功能。小剂量甲状腺素钠治疗CHF合并心动过缓的主要机制即在于此。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服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本文中, 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显效率40.0%及总有效率93.3%即明显高于对照组。小剂量甲状腺素钠还能显著降低NT-proBNP, 提高心室率(LVEF)。此外, 治疗期间研究组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证明了该药的安全性。在用药剂量上, 有动物实验表明, 长期、大剂量的甲状腺素治疗能够明显导致心肌肥厚[4],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剂量应当适中, 不应过大。
结合本文研究, 笔者认为, 小剂量甲状腺素钠治疗CHF合并心动过缓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心室率, 无用药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 本文研究样本较少, 且观察时间短, 尚不能证明该药的远期疗效, 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章秋芳.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慢性心衰伴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疗效观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12 (6):123-125.
[2] 尹海平. 甲状腺素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75例临床观察. 吉林医学, 2010,6(15):56-58.
篇5
关键词:“桥头堡”战略;云南省;高职院校;东南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02-03
一、“桥头堡”战略
2009年7月,同志视察云南省时提出,要“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11年3月两会期间,“桥头堡”战略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标志着云南省“桥头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桥头堡”战略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桥头堡”战略专家规划《指导意见》中,“桥头堡”战略除了能进一步促进云南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外,云南还将作为东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进而促进云南的产业结构调整,这将迎来云南的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带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众所周知,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力,而作为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二、云南省高职教育现状
1.我国高职教育的普遍现状。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认识模糊和缺乏经验,办学定位不明确,搞本科“压缩版”或一味追求“专升本”升格。这种理解出现偏差的办学定位所培养的毕业生缺乏综合素质与理论功底以及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过硬技能,导致相当一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困难。
2.云南省高职教育现状。截至2012年7月,云南省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有37所(公办本科院校22所,民办本科院校8所)。云南省的本科院校的在校人数基本都在万人以上,而高职院校中全日制大专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的只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由于国家在高职办学方面的经费投入有限,云南省的高职院校基本只能靠学费维持生存状态,没有更多的余力去改善基础设施,如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在校生13000余人,但在新校区建设中,该校有10多亿的贷款;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虽没有新校区,但在老校区新建、改建教学设施过程中也有数亿元的贷款,还有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若没有上级单位的拨款,基本的教学设施也很难进行改善,但是该校目前的设施条件依然相当艰苦;总体看来,云南省的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普遍不佳,伴随着参加高考的学生的人数的下降,云南省高职院校的总体在校人数也略有下降,这无形之中又减少了高职院校办学收入,对于靠学费维持生存状态的高职院校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桥头堡”战略下云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
“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充实到云南省的各行各业,所以,这为云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云南省高职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办学情况
1.云南省现有的高职院校情况。目前云南省的37所高职院校中,昆明23所,曲靖2所,楚雄2所,红河2所,德宏2所,玉溪1所,丽江1所,保山1所,西双版纳1所,普洱1所,临沧1所。由此可见,云南省的高职院校相对比较集中,这种情况与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因为昆明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曲靖的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个旧的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当地矿业资源的开发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来的,这对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有很大帮助。另外,云南省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基本覆盖了各行各业,可以为“桥头堡”战略提供所需的各种人才,这必将助推“桥头堡”战略的顺利实施。
2.跨国高等教育的意义。对于我国来说,跨国高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学习资料、音像及影像材料)教材、出国留学等,通过这些形式可以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保障我国公民享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促进我国文化、教育对他国的影响等。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举办一定数量的中外合作办学并获得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同样,东南亚国家也会采用这些形式来提高自身的高等教育水平,云南省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帮对方培训相应的技术人才和获得一些前沿的技术和经验,进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与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相比,云南在许多方面的技术相对来说依然比较先进,而且云南可以依托自己的区位优势,大力引进中东部的优秀人才来服务云南,增加云南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从而提高云南对东南亚国家的技术优势。所以,对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来说,云南的职业技术教育依然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五、云南省高职院校中留学生的情况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云南省37所高职院校中,与国外教育机构或企业经常有交流活动的院校有9所,如表1:
从表1发现,在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进行交流活动的云南省高职院校中,更多的活动是向国外输出留学生,从另一层面来说,这对云南省高职院校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小的。在输出留学生的目标国家中,属于东南亚国家的只有泰国,留学生的来源主要是泰国和缅甸,其他东南亚国家基本没有。另外,在云南省的高职院校当中的外国留
学生也是非常少的,其中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留学生30余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有留学生1人。根据调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外发达国家的竞争。众所周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国外发达国家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精密技术上,德国人的严谨是非常有名的,表现在技术层面上就是德国人对于技术的追求是我国最近几年无法赶上的,所以在技能培训上面,德国的竞争力也非常强。另外,美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工业现代化的历史非常悠久,已建立了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在许多方面需要向它们学习,像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受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影响,在许多技术和技能培训方面走在中国的前面。所以,云南省的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非常恶劣。
2.云南省高职院校办学硬件设施不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在实行计划体制下的校长制,高职院校只能靠自己收取学费生存,基本没有精力走出校门去拓展经费收入来源。造成学校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较慢,跟不上时展的步伐,特别是像机电等与工业关系密切的专业,部门学校还是拿上世纪90年代的设备给学生进行实践,这与目前大型企业所使用的设备严重脱节。造成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技术,但是在毕业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依然需要进行学习,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造成企业不喜欢应届毕业生和国外政府在推荐学生留学时不愿选择这样学校的局面。
3.缺乏双语教学人才。语言是影响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他们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吸引力,但是由于语言方面的影响,造成他们在中国学习时有诸多不便。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目前,在云南省高职院校当中能进行中英双语授课的教师少之又少,虽然有些教师才能比较突出,但是他们对于工作单位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经费普遍不足的高职院校来说,很难能留住这些人才。云南省的高职院校接收最多的、可能性最大的还是东南亚中不发达的国家的留学生,这些国家的语言各类也非常多,而云南省高职院校当中掌握小语种的教师也是相当少的。
4.缺乏保障性和激励性的法律法规。目前国家尚无明显鼓励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向海外发展、进行跨国高等教育输出机构和项目的政策和措施及鼓励、认证和机制,缺乏必要的政府引导。“桥头堡”战略中也没有这方面的激励措施。另外,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出国留学中介、学历认证等各个环节是分开管理、自成一体的,高职院校在引进不同的业务时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这些无形中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
六、结论与建议
1.完善云南省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如我国台湾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是在高校,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的是最先进的技术,那么他们在毕业后工作是无须发愁的。云南省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不过,可以随着国家“桥头堡”战略的实施逐步改善,使其走在国内乃至东南亚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前列,那么云南省的职业教育输出必将走在国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2.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桥头堡”战略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现在是“桥头堡”战略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其对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紧缺的,那么高职院校在这两年应该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有才能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云南省的高职院校才能跟上国家“桥头堡”战略的步伐,进而迎来自己的快速发展期。
3.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府对于跨国高等教育的引导应该先行,选择正确的概念作为理论指导,将输入教育和输出教育的各个环节统筹管理,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而不是将各个环节分开管理、自成一体。对于广大高等院校而言,只要政府能够做出抉择,其余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所面临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同时,云南省应该利用国家“桥头堡”战略制定相应的鼓励云南省高职院校走出去的规章制度,这必将带动云南省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4.提高高职院校的学历授予层次。学历低历来是高职院校的痛处。我国长期在学历至上的影响下,三本院校的录取分数一降再降,与高职院校抢夺生源,造成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的素质下降。这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是一个国家高级技术人才的主要出处,其素质的高低对于国家工农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就不能用一个文凭来限制高职院校的发展。对于专业非常突出的高职院校来说,应该给予其在该专业的本科层次文凭授予权。目前,云南省仅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有这样的权力。根据目前职业教育的分级特别,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相当于研究生层次,那么目前云南省的职业教育也将迎来改革的浪潮。同时,随着云南省条件突出的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授予文凭的提高将会给这些院校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让高职院校中的优秀专业更强,可以避免一些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与弱势专业一起被迫淘汰,还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吸引力。
总之,云南省应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在“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下,尽可能地向东南亚国家输出高职教育资源,扩大自身的生源,减少高考人数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进行外汇创收;另外,还要尽可能减少输入教育,避免成为别人扩大生源和资金来源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杨文斐,丁世青.“桥头堡”战略下云南省就业问题探索及对策研究[J].战略研究,2011,(5).
篇6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家长 家校合作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拥有专门的教师以及齐全的教学物资。同时,教育的过程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家庭同样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小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作用不可小觑。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现状
1、班主任及家长对合作教育重视不够
一方面,复杂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安排挤占了与家长交流的时间,一方面,也有少数班主任认为自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指导者身份与家长进行沟通,影响家校合作的效率。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严格的关于家校合作方面的管理规范,也没有关注到班主任投身家校合作积极性的调动。因此,难以保证时间上与效果上的强化。学生家长方面,少数家长认识狭隘,片面关注学生成绩,而不愿意将家庭的特殊性告知班主任,错失一些良好教育机会。此外,许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学校就负有指导与教学的义务,在家校合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绝大多数小学家长因其年龄正处于家庭事业双重负担时期,受工作压力,社会环境影响,与班主任合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2、地位不平等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因为小学生教育问题而相识,产生合作关系,在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应站在平等合作教育位置上。但在实际教育合作过程中,班主任往往更加主动,家长则更多的处于被动地位,既不知道什么时候参与到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也不知道如何参与配合教育。长此以往,家长与班主任在沟通中缺乏有效性,甚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出现。
3.沟通方法缺乏科学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益进步,从家访形式到现在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形式、微信群形式,都可以看出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方法逐渐多样化与便捷化。但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班主任片面倚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即短信、微信等聊天沟通工具应用,而忽略了传统家校合作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传统的家访或者电话沟通方式下,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思想、情感表达上更生动直接,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独特优势是现代信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改善对策
1、大力宣传家校合作教育,强化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对合作教育的认识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方面要向小学班主任以及家长大力宣传家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现状总结,在实践中探讨出适合地区与学校特色的家校合作模式,增强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对合作教学的认识程度。如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邀请校外教育专家开展教育讲座等,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实际现状与需求,鼓励家长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师及家长对合作教育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关注家校合作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积极作用,对合作教育工作开展与落实成效显著的学校与个人进行表彰与宣传,提升区域群众对家校合作教育的认识度。
2、建立各级家校合作机构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因为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具体实践中,仅仅依靠学校与家庭自发的进行合作,很难保证合作的协调、监督、指导得到落实。这就需要建立各级家校合作的组织,自上而下的推动家校合作组织建立,提高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具体来说,可以成立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带动家长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到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在各区域内进行推广,层层递进,构建配套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以促进各地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开展。
3、不断创新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3.1 确立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
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增加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决策班级事务。例如新学期一开始,计划班级内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学生的午餐管理、对学校的管理建议等等。此外,家长委员会可以较好的发挥优势资源,协调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矛盾,搭建沟通平台,而学校对于家长的认可与尊重,也使家长对合作更为重视,合作教育效果更显著。
3.2 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会
如培训型家长会,邀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请某位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教育心得等。展示型家长会。帮助小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也使家长看到自己子女的进步,并对班级整体情况,自己子女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3 举行开放课活动
即在特定的时间里,邀请家长到学样听教师上课,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班主任可以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开放日活动安排,了解家长的意愿,并确定时间与地点,编制家长问卷,通过对小学生听课、就餐、休息各方面的综合了解,总结反馈意见,了解家长的想法,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3.4 开展亲子活动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少先队入队仪式等,不仅提供班与任与家长及时沟通机会,也使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使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4、丰富沟通方式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家长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家校通、群联系。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家访形式,电话形式进行及时解决。而对于一些常规性问题可以通过便条,家校联系手册联系家长教育孩子。沟通方式多种多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结语:
当前,我国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以合理的期望对孩子进行培养,却又缺乏科学的经验。而家校教育则较好的弥补了这些不足。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可以为我国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研究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中凯.章亚希.“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缺失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8)
篇7
【关键词】家校合作 快乐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7-02
一、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校教育现已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制度化,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学校教育极端功力;教学改革百花齐放,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德育教育浅尝辄止,空洞乏味;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进行个别教育和因材施教教育主阵地,可目前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如:“孩子有了问题,是老师教育管理出了问题;孩子有‘病’让老师吃药”,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充当孩子生活用品的提供者,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很多家庭里出现了家长没时间管、不会管、舍不得管、管不了的“四不管”问题,家庭教育亟待改善。
二、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1.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影响孩子一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最初源于家庭教育。一个刚入校门的孩子,为什么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就不一样,热爱集体的程度不一样,面对挫折的能力不一样,同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校长,同一个老师任教,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使刚入学的孩子在兴趣、习惯、性格、品格方面就具有不同的雏形。
2.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这是孩子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理由之一。学校是专门的育人场所,它的特有的教育元素是家庭所不具备的,作为老师也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
三、实现有效沟通实的策略
1.明确责任、 端正态度。在家校合作方面,我们常常见到家校双方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我举一例子:孩子厌学,行为习惯养成差,这是谁的责任?a.教师的责任b.学生的责任c.学校的责任d.家长的责任e.社会的责任f.上述各方均有责任。在做这样的调查问卷时,家长和老师们的选项大多是选择f,客观上在这七个选项中,没有正确答案,而最后一个答案,是典型的责任公担,大家都有责任,其实就意味着大家都没有责任。正确的答案是问到老师,老师说:“这是我的责任”,问到家长,家长说:“这是我的责任”。所以家校双方要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2.统一目标、 通力合作。“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呀”这是家长们常说的一句话;“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呀!”这也是老师们常说的话,看起来似乎是目标一致,可有些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老师关注孩子“做人”,而家长关注孩子分数;学校教育孩子提出的是“在富也得苦孩子”,而家长的观点则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像上述老师和家长的做法,说明培养目标不一致,学校就要通过各种形式,来统一家长和老师的思想,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3.要完善家校合作的运行机制。一是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方案和实施细则》、《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学习制度》等制度,保证家校合作的高效运行,家长学校要定学制、定课时,并要定期交流、考核、评比、表彰等。二是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给家长传递信息,通告家长学校的计划和日常活动,孩子在校的表现等;定期召开会议,教师和家长就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情况、成长历程等进行交流;邀请家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通过教师、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三向交流促进学生成长。三是开展好教师家访的活动。
四、实现有效沟通根本保障
教师和家长都要加强学习、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接受与孩子有“代沟”的现实、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放弃” 一些传统观念和个人经验、教师和家长要用理智的思想教育孩子、教师和家长要用智慧为家校合作增添光彩。
总之,家校合作是一个意义深远、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其潜力无穷大。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教育的现状需要改变,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需要改善,而改变与改善的出路在于――促进家校合作”。只有我们潜心研究,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架起一座家校充分合作的桥梁,坚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快乐中实现卓越。
篇8
关键词:家校互动;微课堂;品德责任意识;实践
一、目前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品德责任意识构建的现状
1.品德课程形式单一
说教式与口号式的品德教育形式,形式单一,效率较低,不符合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心智特点,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优秀品德责任意识的形成。
2.内容与实际的偏离
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教程是全国或大区域内的本,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很难有效地融入自己实际生活情感中去感知与体验,进而促发其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品德责任意识。
3.家长对学生品德责任意识构建责任的缺失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品德责任意识形成的主体之一是家长,而现在的品德责任构建中,家长成了旁观者。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品德课是“副课”,很少得到家长的关注。
二、家长互动微课堂对学生品德责任构建的探究
1.家校互动微课堂的概念
由家长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互动合作,教给全班学生良好的文明、安全、心理等好的行为规范。在教学时间上,“微课堂”的时长一般为8-10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2分钟。每次思品课安排3-5个家庭上课,组成一个全新的家校互动微课堂。
2.家校互动微课堂的创新性
这一全国创新的课堂模式,是梦园小学责任教育理念支撑下,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以家长责任体验为目的的互动式体验平台。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家校互动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孩子学习兴趣激发的需要。通过互动微课堂,给每个家长与孩子一个展示机会,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创设一个成功的平台。让每个孩子勇于在班级展示自我,让每个家长在全班孩子面前展现自我。让孩子与家长在展示的过程中完成品德责任意识的构建,同时获得体验与信心。
三、家校互动微课堂对低年级学生品德责任构建的效果分析
1.素材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情,比课本上的说教更能触动孩子的内心,更容易让低年级学段的孩子掌握
例如,在我们的微课堂实践《爱的教育》中,不再是课本上的说教,而是孩子们每天的真实体验,当看到授课家庭展示的图片,妈妈做的早餐、爷爷奶奶上放学的接送、爸爸的睡前故事……这都是真实的爱的形式,通过授课家庭的演绎,学生很快能够领会什么是爱,如何表达爱。
2.形式上简洁明快,互动性强,符合学生身心认知特点
研究表明:低年级学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我们的家校互动微课堂一般由五个家庭组成,每个家庭8分钟左右,能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授课家长和授课孩子间的互动、听课孩子和授课家庭的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完成品德责任意识的构建。
3.有效地发挥了家长在学生品德责任意识构建中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品德的培养更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责任意识却是很多父母的困惑。通过家校互动微课堂,父母参与微课堂、观摩微课堂,了解如何构建品德责任意识,同时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家校合作是构建品德责任意识的重要渠道。
4.提升了家校互动的效能,促进了家庭内部、家校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互信、互关互爱等责任品德的形成
在参加互动微课堂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顺畅,家长能真正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促进了家庭内部的和谐。家长通过参与家校互动微课堂,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班级和学校,更了解班级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和家长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家长更能体会老师的艰辛,学校教育的成果,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促进了家校之间的和谐互信。
四、关于家校互动微课堂在学生责任品德构建中的几点反思
1.我们在学生品德构建中如何从学生的身心思维层次去创新探究有效的模式与方法,传统的一本化、说教化的模式对学生品德责任意识的构建已经完全不能适应与发挥最佳效能。
2.学生品德责任意识构建培养中的最核心主题是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如何创造更有效的模式,让每个主体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特别是学生自我中心作用的发挥。
3.家效互动微课堂在家长、学校、学生互动责任实践中的有效性,如何在理论上形成一种可扩展的实践与理论体系。
4.在后续小学高年级段的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实现突破点,创造实践效能,形成理论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 创新性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73-02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高校学生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操作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的进行解决,否则对于学生的实践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对待高校见习生的态度也不积极,这都是校企合作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中,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场所。
1.国外校企合作现状
国外在教育方面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方面比中国要更加完善,国外进行校企合作的时间也比较早。在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对于校企合作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企业要保证学生在企业中要真正能获得实践的经验和学习,学校要保证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些国家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以后就间断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不是集中在毕业前期进行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体现出国外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
2.中国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中国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校企合作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企业和学校签定合同,企业允许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学校只需要制定实践的计划和目标就可以。二是企业和院校一起对实践目标进行制定,不再单单是院校一方进行计划的制定,企业也需要参与其中。三是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院校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合作不深入
在中国的校企合作中,校企合作太过于形式化,很多企业和校方签定协议以后,定期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但是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期间,企业并没有安排人员对于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也没有把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实践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企业会认为学生进入企业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根本不愿意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高校学生从在校期间进行学习再到进入企业进行工作,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转变的,这也是需要企业和校方进行积极的配合,但是就中国的企业文化来看和高校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就会影响学生角色的相互转变。
2.政策不完善
相比之下很多世界其他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的时候可以取得很大的成效是因为国外的校企合作是受到法律的制约的,是有国家政策进行管理的。但是,在中国的校企合作中就是严重的缺乏国家的管理和制度的规范。因此,中国的校企合作才一直比较落后,发展的也不是很顺利。
3.企业积极性差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下,很多企业都是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对于校企合作并不配合,就算是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对于学生的实践指导积极性也很差,企业的目光比较短浅,只看中眼前的利益,没有为企业长远的发展做打算,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都没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国家对于企业也没有一定的鼓励措施,以此来推动校企合作的稳定进行。
4.学生观念错误
很多大学生都觉得自己考上大学不容易,希望以后进入一家比较大型的企业工作,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内容都需要很体面。所以,很多学生在完成企业实习以后都不愿意继续留在企业进行工作,这对于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特别是一些技术型的专业,学生不愿意去车间进行实习,觉得这样的工作既辛苦也不体面,辜负了企业的指导和培养。
案例:小王是一名机电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大三期间,小王被派到一家机电加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但是,小王觉得机电工作需要一直在车间工作,工作环境没有自己想象的好,工作起来也比较辛苦,还很脏,和自己想象的白领工作相差很多,实践学习结束以后小王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企业,甚至放弃了自己学习了三年的机电专业,去找了一个白领工作。学生这样错误的就业观念不仅仅对于企业和社会是一个损失,对于自己辛苦学习了三年的专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三、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1.进行2+1的合作模式
学校对于校企合作要做好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周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大学一二年纪,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进入大三以后就可以派遣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巩固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经验。
2.政府积极参与
高校既然是承担人才输出的场所,对于学生的培养重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学生的指导计划和目标与学校进行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地,然后安排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也应该起到相应的作用,对于企业和校方制定的实践计划和目标进行一定的审核,只有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计划和目标才能通过审核,进入实施阶段。政府部门对于校企之间的一些行为也应该进行严格的规范,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校企之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加强学生实践经验的有利途径,高校可以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可以帮助高校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在中国的校企合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的经济社会决定企业都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如果校企合作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就不愿意接受校企合作。这就需要国家出台一定的法律法规对于校企合作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管理,实现校企合作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
[2]李山.基于校企知识转移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3]付敬.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吸收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篇10
摘 要:中职教育要想为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培养急需人才,必须加强校企合作。这样不仅可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了技术性人才紧缺的问题,而且学校也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方向上更有针对性。本文总结出了一些对中职教育校企合作途径的认识和新的想法,希望通过实践探索,促进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快速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途径的创新
在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校企合作对中职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方向,使企业在转型的重要时期具备了人才资源这一有效动力。在具体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为学校解决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的培养以及学生就业的问题,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输出、技术研究等问题,逐步实现了“双赢”的校企合作局面。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对企业发展的需要日益增加,怎样在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中实现更大的发展?笔者将通过以下论述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都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融入到顶岗实习、勤工俭学等学习内容中。既使学生在专业方面得到了实际锻炼,又让企业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提供了“供”与“求”的交流平台。在我国技术人才短缺的时代背景下,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使教学方向更具针对性,企业人才的需求方向更有处可寻。
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紧要的一个问题是安全保障。一些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没有签订劳务合同,出了问题谁也不愿意负责。学校表示:不是在校内出的问题;企业表示:学生不是正式员工,他还是学生应该由学校负责。所以只有在校企合作前必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及义务,这样才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二、大环境下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新方向
1.建立合作机会,提高信任度
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必须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并长期执行下去。具体来说学校可以成立工作室,从企业接单子,这样即可以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意义,又可以让企业了解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也可以增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了解,提高信任度。
2.增加交流机会,减小距离感
学校应组织邀请行业翘楚、成功的企业家来校演讲,从多个角度解读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增加学生就业的信心及决心。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了解企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来缩小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3.建立管理机制,增大透明度
针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让企业对人才的成长历程有清晰的了解,从而放心用、合理用,把学生的潜力发掘到最大化。
4.组成优秀教师团队,传递知识正能量
教师团队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核心力量,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教师既可以把积累的工作经验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专业、人才培训等服务。企业有工作成果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工作方法和成果。试问,这样的教师团队怎么会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前进动力?
5.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学校有宽阔的场地资源、硬件设备,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只要两者合作建设学习基地,学校就有了招生的优势,企业也扩宽了自己的产业范围以及人才资源渠道。根据美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把设计任务交给学校,完全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标准。这样用小的成本,换取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三、小结
从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情况来看,学校与企业存在着利益分配、责任分配问题。合作的状态普遍不好、合作的深度问题更是没有解决,总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在双方都非常愿意在促进合作的状态、深度上做出努力和让步,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然而,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善、学校的市场机会抓不住、学校企业之间利益交叉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等都是校企合作成功的主要障碍。想要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学校与企业都应具有发展的、长远的眼光。
参考文献:
[1]房亮.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
[2]药文岗.谈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效应及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