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篇1

关键词:素描基础;教学;中职美术

对于学生来说,素描基础课程不仅可以帮助自身提高绘画基础技能,还可以培养自身的美术兴趣。素描基础课程教学能帮助学生分析美术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塑造自我风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逐渐提高素描技能,再加上中职学生素描功底参差不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成为中职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美术素描基础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我国中职院校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以往美术素描教学模式的影响。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对中职美术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素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型美术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亟待改革。中职美术教师应创新素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当前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素描重视程度不高

中职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也以技能训练为主,认为美术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用处不大,了解一下即可。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再加上处于心理转型期的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难以真正展开。

2.中职美术缺乏教学针对性

以往的美术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进行记录,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批改。这种教学模式以美术基础知识与绘画方法的系统构建为出发点,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素描绘画能力,制约了学生素描技能的提高。在中职院校素描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事物的刻画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影响其美术综合素质的发展。

3.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把握不够准确

一些教师对于中职美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够准确,使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学生离开了美术教材,就无法表述美术概念、美术理论等相关美术知识。

三、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

较高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素描。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描教学素材,引起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提升学生对素描知识的理解

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在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应从素描基础知识入手,拓展素描资源,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指导学生观察并解读素描资源。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更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另外,对素描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层次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过程。

3.树立创新意识,促进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各院校的教育目标,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职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基础素描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创新意识带动学生的发展。如,在宣讲素描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图形中所展示的素描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创新式的解读,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结语

素描是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基础阶段。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素描基础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客观事物。教师应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其发展个人风格,深化作品内涵。中职美术教学应以作品创新为目的,以技能提升为核心,以知识的构建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乐天.浅议中职美术素描基础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

[2]杨茜.中职美术中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探讨.成功(教育),2012(12).

篇2

1、对课改的精神理解偏差。

新课改的精神为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确定了方向,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开拓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作为教师需要全面地学习领会课改精神,正确地把握好我们的教学方向,不能片面理解,局部放大,避免操作中顾此失彼:鼓励创新,不能忽视“双基”教学,教学目标多元,不能出现浮躁无重点,教学形式多样,不能华而不实,现代媒体运用,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等等。

2、对美术学科教学的目的把握不准。

作为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美术学科教学要我们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否则就会盲目教学。跟其它学科一样美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形象性、技术性等。这些特点决定着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这样确认的。(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而这些价值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所完成的作品来实现的,一堂美术课是否实现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完成美术作品上,还体现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因此,教学中不应有所偏颇,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等因素,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作品呈现,使得在教学中讲得太多,示范太多,过于注重技术指导,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的培养,这使得学生的作品固然好看,但大多数作品缺少创新而雷同,有些老师教学中忽视和淡化美术本体价值和功能的体现,过分放大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将文化学习与美术语言和形象体现割裂开来,学生的语言缺少美术的而更多是文学道德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创新,但淡化技术指导,缺少必要的示范讲解,使学生在作品表现中束手无束策,学生即使有更好的构思也难以表现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运用能力等必须的美术知识技能得不到应有训练,美术课所特有的技术层面的素质也就得不到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美术教学,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美术课堂,我认为,回归美术学科本体,追求课堂教学简洁。这里的“回归”并不是就回到从前美术教学的老路上,是指回到美术教学的本实,本真,也就是教学要根据美术学科特点进行,去除浮躁,丢弃功利,不加修饰,务实求真的教学。美术课要追求简洁、实在,简洁并非简单,简单似乎不够慎重,草率不深刻,而简洁则是简练、最佳,不能多,多则繁琐,不能少,少则简单,这种理想境界应该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追求的方向。

如何回到学科本体,如何达到课堂简洁呢?

教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每节课,在“实”字上下工夫,必须作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需要什么?他们的美术知识、技能状况怎样?他们已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掌握?哪些需要老师去讲?哪些老师不必去讲?这是我们老师在设计每节课教学方案前必须要考虑的。

第二点,从美术学科本体价值出发,美术学科的价值是什么时候?功能是什么?也就是他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我们如何运用它来进行教学,达到我们教育目的?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效果,这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考虑的。

基于这两点,教学中我们应做到:

1、突出重难点,注重美术学科本体教学。

教学中,老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准确分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实际和技能水平,对于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的地方,需要老师着重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手段解决,当然解决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告诉而强制灌输。也就是教师要本着学习内容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解决的一定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即重难点地方老师要设法帮助解决,就是突出重点教学。

美术“学科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本体,即该学科的知识技能,二是学科所能够发挥的一般教育功能,如思想道德教育、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创造力的培养、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创造力的培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等等。其中,知识与技能是该学科之所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教育功能发生的基础,忽略学科本体,将使该学科教育不复存在,也使教育功能无从谈起。因此,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重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现在一些美术课却出现了忽视和淡化美术本体教学,老师更多注重的不是美术的而是过分扩展其他学科知识、学生的语言多是文学的道德的,这虽然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情感,提高学生文学艺术修养,但是过分了就占用了大量的应用在美术操作的时间,就显得本末倒置了,因此我们注重美术学科的一般教育功能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美术学科本体教学。

2、简化教学程序,做实每个环节。

现在美术课,尤其是公开教学,有好多老师追求课的表层形式的繁华,喜欢搭架子,摄影、录像、表演、竞赛、室内到室外,教学程序繁琐,看上去丰富多彩,实质上每个环节蜻蜓点水,导致重点不突出,偏离美术本体太远。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不到任何作用,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我们有些老师课堂上总喜欢设置各种竞赛、游戏贯穿教学,这种形式固然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但学生的注意往往会集中到竞赛游戏上,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思考,削弱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老师要选择适当的激励方法,不能为竞赛而竞赛。

篇3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

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术、认识美,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对美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真正理解美术的意蕴与内涵,这对提升学生的个人审美素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审美知识,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从事美术创作,或者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工作,比如广告设计、平面设计、房屋设计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让他们的工作水平大大提高,使自己的作品水平更高。如果以后从事工作与美术无关,以前具有的美术素养也会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比如,在学习《笔情墨趣》这一课的过程中,笔者把一毓的中国传统书画做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让其中国传统书画的知识进行了讲解,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对中国传统书画有了深刻的了解,使欣赏教学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美术欣赏教学,通过学生自身的欣赏和感悟,让他们在意识中形成一个审美标准,在生活中都以此为标准,评价周围的事物。并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与创造美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会觉得生活到处都充满了乐趣。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美术中的欣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了提高,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最为明显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升华,成果是有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欣赏内容不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很多美术教师认为,既然是欣赏课,就得让他们欣赏高雅的内容,越是高雅,越具有难度,才能体现出欣赏的真正价值。教师的这种观念其实都是自己的审美标准,但是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与能力,这个标准相对于学生来说很高,学生在欣赏中可能达不到教师的境界,对欣赏的内容更是无法理解。这种审美标准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学生面对这些非常深奥的美术作品,找不到一个学习的突破口,显得难以入手,如果多次进行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就会对欣赏教学失去兴趣,认为欣赏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不会用心去欣赏、思考。如,有一位初中美术教师在第一次美术欣赏课时,就搬出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甚至达芬奇的宗教画,欣赏这些画对于学生就像是在欣赏天书。如果我们让学生欣赏一些他们较为熟悉的大师的画,这些画也经常看到,比如达・芬奇的很多习作,还有凡・高的《向日葵》等,学生不仅对作者了解,也对画有所了解,这样再系统地欣赏,他们就会更加认真地观察与思考。

2.教学目标不明确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目标,欣赏课也具有一定的目标,不同内容的欣赏课也具有不同的目标,所以,如果欣赏的目标不明确,即使欣赏得再多,也没有什么效果。我们应该在学生欣赏时做好赏析,还要进行总结归纳。比如,在美术欣赏中,有节课是欣赏中国玉器,欣赏完后,学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了课的内容,教师要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从网络上进行了解中国的玉器,甚至对几件较有名气的玉器作一仔细地比较,这样,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多。

3.重点不突出

对一个作品欣赏时,都要作一个简要介绍,比如作品的年代、作者是谁、作品的背景等,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重点,在这节课上重点解决。比如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欣赏的重点是对这幅画进行初步的欣赏,而作品的背景等都不重要。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的对策

篇4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

前言

以往的美术教育中并没有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重点,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介绍美术知识,教给学生必要的绘画技巧,随着时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绘画能够提升。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还能净化学生心灵,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美与艺术美,让学生从普通的生活与事物中感受更多的美感,增强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绘制出更加让人满意的作品[1]。纵观所有美术家,之所以在美术领域上取得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实现的,审美能力占据主要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悟,将现实生活现象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进而获得大众的认可。

二、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的审美教育就是运用美术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美、诠释美,进而实现创造美的目标,以便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2]。要做好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就要避免局限在美术作品或其他艺术作品的研究上,还要多关心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以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

为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要,各个高校也逐渐加大了对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视,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美术人才,推动我国美术事业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高校美术教育的审美能力培养中,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要避免一味利用感官培养学生,还要重视心灵感应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还要防止出现仅通过静态意识角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况的发生,重视实际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3]。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应将怎样有效运用美术技巧创作美术作品作为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物质形态展示自己构思的想法与思想感情。

四、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美术理论知识的应用

很多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都缺乏审美能力,这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只注重绘画技能的提升有关,基本上所有的美术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并不了解什么是美术审美,只是单纯的学习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因此,他们在美术创作上的成就并不大,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绘画雷同的情况[4]。基于此,作为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美术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将审美能力培养应用到美术教育中,为学生讲述审美知识对美术创作的意义,引导学生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以便为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作品的应用

要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应将美术作品应用到美术审美教育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之所以美术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在于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在于它可以让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美术作品欣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眼界,还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面,更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应经常举办美术画展等活动让学生参观,并在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给学生带来更为直接的感受。

其次,高校美术教师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评比,教师与学生分别进行美术创作,共同分析美术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作品,并将作品展示给大家,然后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指出自己认为需要提高之处,主要阐述内容为美术作品的创作构思、造型色彩等,接下来教师与其他同学就针对该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总结与概括学生所提出的观点,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审美课堂枯燥的情况,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5]。

最后,高校美术教师要做到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将审美方法传授给学生,这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审美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也是与现代素质教育相吻合的。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应从美术形式与艺术形象入手,并以此为基础,全面了解美术作品,分析美术作品的特点。如在欣赏梵高的作品时,教师应让学生先了解梵高生平,在了解梵高的生活环境,并让学生将人物生平与作品联系在一起,进而分析出作品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感悟,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将更具特点,减少雷同的出现。

(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动手能力应用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并不是传统教育中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而是让学生掌握美术创作中所使用的材料与具体绘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状态与心境情感。通过动手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让美上升到一定高度。

为做好这一工作,教师应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应用到教学中,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还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审美能力。如在美术审美能力培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音乐应用进来,由于两者都属于艺术范畴,所以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互通性,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边进行美术创作,边欣赏音乐,所创作的作品也会更具内涵[6]。如在让学生创作与家乡有关的作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日本作曲家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由于两者都是与家乡有关的作品,所以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也会有很多,学生的作品也将超出原有水平。

(四)美术教师做好教学改革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美术教师做好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变化,为社会培养优秀美术人才。首先,高校美术教师应认识到时代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因此,应根据实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现阶段,不少高校美术教师依然在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点落在学生绘画技能提升上,对学生新型作品不能认可,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差,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十分老旧,难以给人带来耳目一新之感。针对这种情况,要求高校美术教师积极学习国家新观念与政策,摆脱原有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重点,提高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

其次,高校美术教师还要将新型教学体系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会在自然中发现艺术,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富有内涵的作品,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主体,自己则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创作中为其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完成美术创作。如在关于环境的美术创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准备,让学生走进自然,一周后上交作品,学生的作品就会各不相一,有些是对环境现状的描绘,有些则是为未来环境的阐述,有些则是环境现状与未来环境的对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从原有模式中解脱出来,创作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结论

高校美术教育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美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美术创作需要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往往与审美能力有关,缺少了审美,学生的作品也就缺乏了新意,学生也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所以,高校美术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亚梅.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109-110.

[2]谢智敏.高校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18+120.

[3]高洁.高校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8:178-179.

[4]曾淑梅.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14,51:169.

篇5

(一)教学取向有所偏离。

中职学校的初衷在于培养社会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但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一些高校面向中职学校对口招生,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取向上偏于教学应试化,脱离了中职教育的初衷,与众多普通高中一样,片面追逐高考上线率、二本三本率等指标。这种取向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更显著。美术老师们把理论知识教授作为教学重头戏,突出中职生对美术理论知识要点的把握,美术教学自始至终围绕对口高职院校的考试指挥棒旋转,对中职生本应重点掌握的美术技能讲授甚少、实操甚少、考核甚少。

(二)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从教学目标来讲,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学既要像学历教育学校一样,必须以美术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审美能力,又要突出实践运用,将美术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真正将美术运用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在当前的中职学校实践中,美术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对CAD等图形处理软件的实操能力,而忽略了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中职生个人情操、思想境界、修养品位的重大影响作用,导致中职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中职生的美术作品缺乏新意、鲜有灵魂。

(三)教技教法趋于僵化。

中职美术教学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固化模式,一本教科书、一个讲义夹、一支粉笔就是一堂美术课。尽管近些年来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走入了中职美术课堂,让美术教学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然而,一些老师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不愿轻易尝试好的、新的教学方法,时到今日,中职学校美术教学很多依然是三尺讲台上老师不停写画、台下学生反复的描摹,纯正的“灌输”模式;一些年轻的教师虽然擅长多媒体美术教学,但表现出了过多的依赖性,逐渐丢弃了简笔画等手绘教学方式,在教学模式上显得过于单一和枯燥,中职生们难以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让美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培养鉴赏能力不足。

虽然中职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美术教学的侧重点应突出在理论与技能的教学上,但绝不能否认美术作为艺术的根本性质。在中职美术课堂实践中,老师们往往不看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一上课往往自顾自地按照备课本进行讲授,即使是在美术鉴赏课上,也是直接抛出自己的赏析见解,学生们普遍跟着老师的节奏和思维定势被动地学习,他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持什么样的观点、有什么样的创新思维等都难以展现,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就是直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培养中职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具有极大的副作用。

二、走出中职学校美术教学误区的路径

(一)坚持正确的中职教育理念。

有什么样的思想引领,我们的工作就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取向,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要遵循这一发展理念。中职学校和中职美术教学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正确理念,主动摒弃“高考至上”、“技能至上”等错误的美术教学认识,将美术教育教学视为推动中职生素质教育的强大武器,确保中职美术教学始终保持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二)确立明晰的美术教学目标。

确定清晰明了的中职美术教学目标,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快速走出误区的关键所在。中职学校在科学定位美术教学目标的时候,不宜整齐划一,应重点统筹好美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目标问题。教学总体目标应当定位在培养知识扎实、技能过硬、情操高尚、善于创新的中职生上,而细化的教学目标则应有所区分:针对美术专业的中职学生的教学应体现扎实的美术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紧跟时代的创新精神,着重体现一个“专”字;对于其他专业的中职学生教学目标则应强调运用与欣赏,教学的重点在于融美术于生活、于技能之中,以美术教学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老师们目标清晰,在课堂上方能精准教学,从而保证美术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探寻多元的美术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多下工夫,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群体灵活选择教学重点,可将美术与书法、工程制图课等有机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要善于选择和运用学生们所喜欢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挂图、PPT等,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要注重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育的综合运用,课堂上应多运用讨论、问答、即兴创作表演等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走出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将美术教学现场延伸到大自然之中、展馆之中、社会实践之中,展厅欣赏艺术珍品等。只有在教技教法上不断创新,才能让活跃且好新鲜事物的中职生们保持美术学习兴趣,提高美术造诣。

(四)突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中职生出生社会之后,不仅仅是劳动者、生产者,更是社会生活的亲历者、欣赏者。因此,对中职生的美术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美术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上,还应在美术鉴赏课上下工夫,着力提高其审美能力。要在美术课体系中增加美术鉴赏课的比重,精选适宜的美术鉴赏作品,让广大中职生成为美术鉴赏课堂的主角,鼓励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欣赏优秀作品、直陈观点、各抒己见,辅以恰当的老师点评,让广大中职生们在活跃的氛围中赏析美的存在,增强发现美的能力,提升鉴赏美的水平。

三、结语

篇6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 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与色相对比。

2、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火花、贺卡和书籍作品。

3、学习平面构成渐变知识,抓住形或色有有规律变化,掌握渐变原理,画出形或色的渐变作品。

(二)难点:

1、掌握色彩的明度、色相对比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与绘画中。

2、学习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贺卡或其它作品。

3、掌握渐变原理,抓住形或色的有规律变化,画出渐变作品。

五、主要措施

1、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

3、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

1、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 1课时

2、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 2课时

3、第三课《戏曲人物》 1课时

4、第四课《图形的魔术组合》 2课时

5、第五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1课时

6、 第六课《自制小画框》 1课时

7、第七课《色彩的调和》 2课时

8、第八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2课时

9、第九课《箱板上的新发现》 2课时

10、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 2课时

11、 第十一课《神秘的礼盒》 2课时

12、第十二课《故事里的人》 1课时

13、第十三课《笔的世界》 2课时

14、第十四课《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1课时

15、第十五课《神州风采》 2课时

16、 第十六课《家乡的老房子》 2课时

17、 第十七课《家乡的小吃》 2课时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 高效课堂 评价标准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而又充满灵活多变的创造性活动,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一堂高效的美术课堂的标准如何来衡定,笔者认为快乐学习是高效美术课堂的标准。

一、对高效美术课堂标准的理解

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通常从以下几方面来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步骤安排,合理紧凑―教法新颖,灵活得当―教为先导,激情互动―赏评小结,知识外延。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现为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造型语言的能力和与之相应的观察识辨能力及欣赏能力。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大纲的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具体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步骤安排,合理紧凑

教学步骤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围绕目标任务来确定的。在一堂课上,教学步骤应力求环环相扣,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如何示范、板演的先后顺序都要妥善安排。

3.教法新颖,灵活得当

美术教法的选择,应在灵活多样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新”“奇”“美”,并保证运用得当。高明的教师总是重视“讲”“练”“思”的有机结合,善用新奇、美妙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手、脑、眼协调并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知识得以巩固,理解与记忆得以深化。

4.教为先导,激情互动

实践证明,一堂好的美术课总是以教为先导,实现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中,当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充分体现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时,就会对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明其道,信其师”的教育影响。

5.赏评小结,知识外延

一堂完整的高效美术课堂,要求教师在下课之前用一定的时间对本课的学习重点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小结时的语言往往更具鼓励性与启发性,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信心潜力,加强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实现知识的外拓。

一堂课的优劣,不同时期,不同评价对象会有不同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践证明: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因此,不管是何种评价标准,能否让孩子们喜欢你的课,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学会技能从而来发展他们的创造与思维能力,才是最好的评价标准。

二、美术课堂实现快乐教学的途径

1.开展竞赛学习,创造快乐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

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并获得成功。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可巧妙适当地组织有益的比赛,给学生积极创造参与比赛活动的机会。在竞赛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思考,亲自获得了知识,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培养了学习兴趣,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2.引导尝试探究,自主快乐学习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都要培养成艺术家。一堂好的美术课,不仅要摆脱旧的教学模式,而且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创造者,主动地参与活动,去感受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索和研究,自由张扬个性,团结协作,体味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创造适合的学习条件。例如,教学《纸盒变家具》一课时,通过简单地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用什么材料和制作方法,然后就分组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的神情是那么地专注,始终都带着笑容,有时做到高兴处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突然间,我感悟到,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是在享受学习,而不是一种负担,这正是我所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最后,我让学生到台前展示和讲解他们的作品,孩子们分别从家具的构思、制作、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从他们头头是道的话语当中,我感觉到了他们的学习是那么自信,是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此时,我也用非常快乐的心情分享了他们的成功,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师生互动评价,增强快乐动力

常言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互助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才会明显提高。众所周知,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大、模仿力强,他们非常愿意对别人的作品品头论足,然而这一点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只注意去评价学生的作业优劣,而忽视了请学生来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孩子,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对课堂教学评头论足,提出好的建议,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快乐动力。

4.理论结合实践,体现快乐魅力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争体现快乐教学的魅力。例如,教授低年级学生画《想象中的太阳》。我先来个抛砖引玉,自编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人。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大家的思路带入了太阳王国,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作画中,同学们落笔大胆、线条幼稚,他们完全打破了以往自己心目中“太阳就是圆的”这个概念,从形象上去发展、添加,创造出了神态可笑、色彩大胆的太阳,体现了学生思维从纵向、横向同时发散的特点。在观赏讲评中,外形奇特的十几个“太阳”被邀请到了黑板上。大家都争着发言,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快乐地学习了知识技能,达到了教学目的。

篇8

一、《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内容概述

《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由喻小飞、马晓东、赵莉蓓主编,并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该书中,作者将教学脉络分为上下两篇,总共十五章内容。上篇主要讲解美术教学的原则、任务和理念,并介绍中西方美术教学的教育史等内容。下篇则主要介绍美术作品欣赏的相关知识,在下篇中,作者从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几大美术门类出发,重点讲解了美术作品欣赏的意义、性质、方法和过程。该教材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在完整的美术体系基础上总结便携的。该教材内容新颖,其中涉及到很多当代美术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理念。在教学内容上,教材中的学习脉络十分清晰,在介绍中外美术教育发展历史时,将中国美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而将西方美术分为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19世纪到20世纪几个时期,这体现了美术与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美术的内涵和其推动美术学科发展的根本因素。

二、《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对现代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国常年处于应试教育背景下,在应试教育占据主流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教学也大多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不易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也不符合当前社会对美术领域人才的具体需求。美术教育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结合的一种特殊学科,现代美术教学强调学生和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托的。为了让学习者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收获情感体验和知识,教师不仅要担负好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的灵魂--作者的创作思想深入了解。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能够在学生学习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美术鉴赏和美术科目学习中将美术化为自身的素养。

更加具体的美术学科教学目标要求,意味着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无法完成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我国现用的大多数美术教材,都是以美术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编写的。这些教材偏重于帮助学生梳理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脉络,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美术基础。这些教材虽然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必要的,但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美术鉴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由喻小飞、马晓东、赵莉蓓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在开篇中就明确指出,要研究美术教学,首先要探讨美术教育中相关概念教学的目的。在这一宗旨下,该教材注重讨论了美术教学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美术教学论文钻屑、美术教学实践等问题,这些基础性问题不仅囊括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还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和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建立了联系。

《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这本教材,直面当前美术教育重技巧、重理论而轻视情感教育的现状,加大了对学生情感与文化知识能力融合的训练,不仅有益于激发学生的美术科目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思维辨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的互动教学模式评析

编者在《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中专门强调,互动,即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和互相影响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进行针对式的优化教学。这样一来,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就可以有效地融合。这种模式的教学核心在于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成功实现这一核心要求,教师需要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9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ity)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指的是多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整合性研究。跨学科渗透教学是指以某一学科为主体,以其他一门或者几门学科为辅助,科学、合理地建构教学框架,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跨学科渗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十年来,教育界对于大学英语跨学科渗透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增多,这种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语言本体内容与美术学专业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并进而进行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具体研究,希望能够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找到一条适用于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一、美术院校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和作用

(一)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大学英语这门学科本身看作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很少与其他科目关联,这也是绝大部分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美术院校也不例外。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语言本身,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载体,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练习,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对于英语成绩较好或者英语学习兴趣较浓厚的学生来说,可以迅速获取大量英语学科知识,是很有效率的一种方式。

不过,由于对语言本身的侧重,传统英语教学会显得有一点枯燥乏味,在美术院校中往往会遭遇学生的反感、抵触,这是因为大部分美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以及高考时对英语成绩的低要求,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兴趣不高,英语基础也不好。以2014年全国九大美院招生英语单科线为例,在高考英语总分为150的前提下,大部分美院的英语最低单科线为60-65分,相当于百分制的40-43分。由此不难看出,美术院校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面对的是枯燥的语言知识,难免会表现出缺乏学习兴趣或者迫于四级压力想学好英语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要求。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为学生营造出自己比较熟悉并且很感兴趣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若能把美术学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大学英语的学习中,无疑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语言学自身的跨学科性质

当代语言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主张用跨学科的思维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并进而创新性地进行语言教学活动(钟守满,刘冰2011)。传统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联性很小,语言教学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主要强调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讲授。然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全球信息流动畅通无阻,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张岂之,谢阳举2004)。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长,各学科知识之间呈开放式相互渗透状态,当代语言教学中也会涉及到许多其他科目的知识。以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为例,随着国际艺术交流的不断加强,以英语为媒介进行美术专业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大学英语与美术学专业知识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且,仅仅进行英语知识的讲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激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把英语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这两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内容,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三)时代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调整: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并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所以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也应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把英语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渗透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能有效地利用自己英语方面的能力,大量摄取自己需要的与专业相关的最前沿信息,并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口头或者笔头介绍自己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主张,打通与各国艺术家交流的渠道,最终让自己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全面型人才。

二、美术院校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践

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课程结构的重组(王伟2009)。然而,在现阶段大多数美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也在尝试进行多种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践,但由于在大多数美术院校英语教学的附属地位还是比较明显,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在短期内进行整个英语教学的跨学科课程重组的可能性并不大。由此,笔者认为现在正是进行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攻坚阶段,需要美术院校的英语教师们群策群力,共同担当起在教材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活动,使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渗透教学的模式逐渐成熟,最终达到整个英语教学的跨学科课程重组。

(一)教材建设

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跨学科渗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教材建设,即教学内容的确定。蒋苏琴(2011)通过对学生的听力教学研究指出,跨学科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要进行教材改革。就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所在,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大量引入他们感兴趣的美术学方面的知识,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从美术史和各专业的具体知识方面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素材,使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复习或者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使用英语查询美术专业信息、了解全球美术的最新动态、用英语与国外艺术家进行有效交流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不过,由于当前美术院校专业繁多,每个专业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有不同,因此教材编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位老师要想满足所有专业学生的需求几乎不可能。笔者建议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教材方面的尝试。首先,从美术史的角度比较宽泛地搜集教材内容,因为所有美院学生由于专业的原因都对美术史有所了解,而且大一年级都会学习中外美术史,他们对美术史的知识是都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如果能用英语学到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英语学习中。当然,如果更进一步的话,可以分系别、专业进行教材编写,这样的教材与学生的专业相关度就会非常大,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帮助更直接。

教材内容确定之后,还要仔细把握教材的难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充分考虑美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而且,教师最好分成教学小团队,每个团队负责某一专业领域学生的授课,这样,每位教师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小组负责的板块做细、做精。例如,可以分为造型类、设计类、影视类三个团队;如果教师数量充足,可以分得更细。

(二)教学模式

教材内容确定之后,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调整。大学英语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侧重听说,为学生创造尽量多的机会练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内容,并充分激发他们课后继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最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搭建好英语平台,促进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恰当的度,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熟悉就安排难度较高的活动和任务。相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辅助以基础英语中的基本知识及句型,帮助学生开口练习,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三)美术院校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对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

教师跨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是跨学科渗透教学中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它与教材建设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吴一安(2005)归纳了十二条优秀外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主要是外语专业知识和实际课堂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不过,要想胜任大学英语与美术学跨学科渗透教学的任务,教师还必须向复合型教师转变,在掌握英语语言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掌握与所教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这是在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语教学中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学的效果,培养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和学校的需求,进而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10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为严格,而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各行业实用型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确保其在校期间能够高效学习专业技能,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由此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1中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

1.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由7种能力组成,分别是自我生涯规划能力、自我学业管理能力、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身心健康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际管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而如果中职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将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称赞优秀之处、指出不足之处,使得学生逐渐建立起对于美的评价标准,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2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在理论知识掌握和研究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因而如果想要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充分解决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增强中职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作为适应各个行业的“敲门砖”,是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美术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绘画知识教学、美术作品鉴赏教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生成对美术作品的见解,由此提升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除了能应用在绘画和作品鉴赏中,还可以延伸至学习和工作中,由此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落实素质教育的政策方针

中职院校素质教育目标可以用“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四种能力”来概括,其中“一个核心”指的是“德育”,“两个重点”是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掌握”是指“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四种能力”则是指“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转化的能力、立业创业的能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职美术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须严格按照素质教育要求,通过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等多方面举措,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的过程中,须从多种角度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1]”。

1.4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计算机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这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有共同之处,即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而这也离不开创新。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独自完成美术作品的能力。

2中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中职美术学科不受重视

中职院校课程设置通常由三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普通文化课程、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而美术课程则属于公共课程的范畴。基于中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殊性质,无论是普通文化课程的学习还是公共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因此中职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时间都放在了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上,美术课堂成为学生难得的“休闲”机会,但实际上美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等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此外,不少教师对于美术学科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重视,他们通常认为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

2.2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审美技能不足

美术作品的创造没有固定模板可以套用,主要依赖学生的主观判断,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绪表达和思想体现,而美术作品鉴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个体之间对于美的认知不同,因此学生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得审美技能的提升。但是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场地、教学设施以及教学资源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能够亲身实践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作品的机会较少,创作出的作品也较为单薄。此外,美术作品赏析也是中职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美术流派众多,学生在赏析作品过程中对于大胆前卫的作品较难理解,加上教学时间的限制,美术教师也无法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无法从更深层次品味美术作品蕴含的美,导致审美能力难以提升,中职美术教学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2]。

2.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明灯”,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美术学科来说也是如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当前中职院校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思维依然受传统思维的限制,认为完成好个人本职工作、不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即可,不能主动转变教学思维,并且在日常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往往机械地重复美术课本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学生甚至还未掌握最基本的美术常识,更不能独立创作美术作品。除此之外,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中职教师的发展空间有限,优秀的教师通常会选择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导致中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2.4传统美术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代表的是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与发挥,将新鲜元素融入美术教学,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当前,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中职美术教学的主导地位,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是按照教学计划刻板地开展美术教学,并且依然沿用古板的“灌输式”教学法,大部分美术知识的输出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的,很少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来完成。除此之外,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也是中规中矩的基础美术知识,较为重视对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内容少之又少,学生进行自主尝试的机会也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3中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3.1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

学生是中职美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须将美术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其实是人们表达情绪、宣泄情感的重要形式,美术技巧服务于情感表达,却不能够凌驾于情感之上。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美术作品涵盖的重要意义,从而自主展开思考,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真正融入个人独立的思想。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首先需要明确中职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赏析、评价作品以及自我创作。在风景画写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室内写生色彩练习,而室内写生的主要内容为瓶、罐等固定物体,绘画难度较小,因而在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创作后,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将美术课前15分钟设计为学生的发言时间,学生可以先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再由教师将学生表达的主要观点整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就这些主要观点展开讨论交流,得出对这幅作品的最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进行了独立思考,还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意义,并借鉴了他人的观点想法,增加了自身的实践感悟,明白不同个体的审美不同,美术作品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个人想法,而非人云亦云,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在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要减少对于学生的干预,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最后,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时,教师也要多予以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准确、简洁地指出即可,避免过多苛责,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投入作品创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2提升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中职院校美术教学的发展,而且能够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美术教师能够积极学习教学新方法、新理念,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追求自身的突破创新。而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是仅仅依靠教师个人或是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单一力量就能够实现的,而需要多方合作发力。提升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求美术教师重视个人专业素养的养成,通过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及线下图书馆渠道,积极学习教学新方法、新理念。其次要求学校与优秀兄弟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派遣本校美术教师前往其他学校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邀请其他学校拥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美术教师前往本校举办经验交流会。除此之外,学校要及时更新美术教学设备设施,并督促每一位美术教师正确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最后,教育管理部门既要监督中职院校所制定的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情况,又要通过宣传的方式引导中职美术教师意识到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学校和相关部门缺一不可,只有三方同时重视此项工作的推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3]。

3.3增加实践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积极投身美术作品创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增长的重要体现。但单一的课堂理论知识讲解无法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了解,更不能由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才能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增加实践创新活动就需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中的实施工作以及活动后的总结提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开展室外风景画写生,首先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要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与实践技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鉴别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时不再处于盲目状态,对于美术作品当中选景、构图和画面表现技法的应用都能够有所了解,并且能准确判断出作品背后所蕴含的重要主题思想。其次要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由于中职学生注意力较难集中的特殊群体特征,因此在实施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打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是创设情境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或短视频,使学生了解优秀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小故事,同时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的刺激,以增强学生代入感的方式提升其投入美术作品创作和鉴赏的积极性。此外,在学生的创新实践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带领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最后要求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与提升。教师可以利用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整体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并且重点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在下次实践创新活动中积极参与。

3.4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较少,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美术学习,也没有时间消化、巩固学得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但面对中职学生紧张的专业课程学习,一味地增加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挤占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不太现实。因此,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其他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美术学科知识的渗透,是提升美术学科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首先要求美术教师充分整合与美术学科紧密相关的其他课程,如计算机课程、建筑课程等,而室外风景画写生对于学生取景构图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极为考验学生的色彩归纳能力。为了使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美术教师可以与其他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其他学科与美术学科存在的联系之处。其次要求美术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质量、提升美术课程教学效果,而学生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自我创造、自我突破的意义,积极学习其他课程内容,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4结语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能够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自主创作能力、创新能力。但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培养路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参考文献

[1]刘洋.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184-185.

[2]莫洁靓.美术教学中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知识文库,2020(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