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

篇1

关键词:陶瓷工艺美术作品;美术形象特征;技术;景德镇;花鸟题材粉彩瓷

陶瓷工艺美术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艺术类型,它拥有实用、技术细腻和美观大气的基本特征,非常注重对美术形象特征和技术特征的有机融合。

一、陶瓷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术形象与技术特征分析

陶瓷工艺美术作品不仅仅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单纯艺术品,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美术实用性,而且这种实用性已经渐渐成为我国陶瓷器的主要功能之一。可以讲,陶瓷工艺美术作品不能丢失它的实用性,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陶瓷品,它的制造工艺准则都是“美观、实用、经济”。陶瓷在我国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陶瓷制造工艺也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我国“陶都”宜兴的精陶、彩陶、均陶,我国“瓷都”景德镇的釉下青花陶瓷等等,都是已经占领了国际市场的重要陶瓷工艺美术产品。如何鉴定陶瓷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实用性”关系?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陶瓷品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改变,谈到陶瓷工艺美术作品的这两大特色就不得不分析它所展现出的美术形象特征。在其生产过程中,包含着极高的艺术成分,但是技术并不等同于艺术,因为艺术拥有其强烈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发挥成分,所以应该正确理解陶瓷作品的美,它应该体现在题材创作设计的构思方面,也包括对材料的运用和对艺术创作技巧的发挥上。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壶为例,它外观美观,且具有重要的实用性,能和金银搭配,单独摆放也独具艺术特色。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巧工、巧形与巧色表现。从外表来看,紫砂壶的造型非常奇巧,体现出一种俊而不俗的风格。从整体工艺处理来看,它在视觉美观与触觉舒适度上也非常到位,基本兼顾了工艺美术品应有的艺术趣味性和它附加的实用功能性;所谓巧色就是利用紫砂泥的天然色泽来突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所体现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术艺术美感;最后是巧工,宜兴紫砂壶运用到了雕、镂、塑、捏等工艺技巧手法,每一步工艺的的细致到位才让作品整体艺术效果达到形神兼备。如此美轮美奂的陶瓷工艺美术作品配合金银配饰就更显它的绚丽多姿,非常符合紫砂壶自身的艺术价值品位。可以讲,这种传统艺术配合高档材质的工艺美术作品创作,将陶瓷的那种天然美感和人工美感浑然一体,凸显了作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美术形象特征[1]。再以景德镇的青瓷水罐为例,它在美术设计上就运用到了荷叶作为主体,整体水罐所采用的是影青的青瓷釉,给人一种清澈如玉的工艺美术美感。在水罐侧面点缀了红色的荷花花蕾,它在飘逸的荷花池边荡漾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可以见得,整个作品在主题意境方面渲染到位,展现了作品主体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感。同时在美术美感以外,还充分凸显了工艺与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这说明设计者在构思每一件作品过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底蕴,它也寄托了作者深厚的美好愿望与情感取向,需要鉴赏者反复品味,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工艺之美和技术之美,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准[2]。

二、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与特征鉴赏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作品在我国具有极其特殊的艺术地位,它在近现代工业产品博览会上屡获殊荣,这说明它在美术形象工艺与技术工艺方面展现出了很高艺术造诣,值得人们去深入鉴赏研究。花鸟题材粉彩瓷美术工艺品依附于陶瓷造型而存在,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特别是强调自然审美价值观念,它的花鸟题材美术工艺也十分细腻。从其造型创作及工艺选择上来看,它属于我国陶瓷工艺美术范畴。1、花鸟题材粉彩瓷的造型特色花鸟题材粉彩瓷是景德镇陶瓷美术工艺中的一绝,在陶瓷造型上,它采用了花鸟粉彩艺术进行多元化设计,其本身所展现的独特效果给人传达的正是一种和谐、平衡、韵律舒缓等等传统文化美感,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对于粉彩瓷的装饰效果已经超过了其它陶瓷工艺美术之于陶瓷本体造型的搭配效果。因为从观感上来看,它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细腻和造型多变,而且它的造型与装饰形成对立统一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完整共同体,协调性十足。整体来看,它的造型特色也是紧随时代特色变化,打破传统的,拥有着强烈的当代气息。2、花鸟题材粉彩瓷的物质形态特色从物质形态建构来看,花鸟题材粉彩瓷更加注重造型形态的改变,它基本沿用了我国康、雍、乾三朝皇帝所青睐的艺术造型,例如古朴的花瓶、瓷板、杯碗等等,其中的花鸟图案寓意吉祥如意。某些特殊的花鸟粉彩艺术装饰强调花鸟祥瑞,意趣相当浓厚,这与传统中国画工笔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透露出传统的中国文化气息。以景德镇陶瓷美术工艺品大师张景寿的作品《富贵长春》粉彩碗为例,它就运用了绘画形象非常生动的百鸟图,其绘画工艺相当自然逼真,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在整个长春碗上所采用的是手工绘制花鸟纹路,并采用陶瓷与手工绘画协调处理方法,造就了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作品中难得的精品[3]。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陶瓷工艺美术作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形象特征,它代表着我国优秀独特的传统文化,也象征着前人智慧的伟大结晶。而在现代,陶瓷工艺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上又登上了新一级台阶,它对主题、造型与技术的突破将人们的审美意识及理念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为我国陶瓷艺术领域开辟了新天地,这是非常值得发扬和鼓励的。

参考文献

[1]傅华中.解析陶瓷工艺美术作品的形象与特征[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3(7):66-67.

[2]黄蔚,李振华.现代陶瓷的绘画艺术探究[J].陶瓷研究,2010(1):81-82.

篇2

【关键词】美术;感悟美术;美术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8【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16-01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分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三、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是技能并没有达到提高,至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这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思路和方法不对。从表面上看,他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没有做到及时的总结,没有去看到自己的画为什么没有得到提高,只是手法上的熟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多动手,多动脑,实战经验结合理论知识,每次作画后都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尽量少走弯路,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率。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学习。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篇3

[关键词] 画如其人;自我表现;实用性;经济价值;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

[中图分类号] F713.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8-0113-02

[作者简介] 李苏云,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江西 南昌 331100)

一、引言

“美术”―― 一种美的艺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商业空间艺术、工业造型设计和书法、篆刻以及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摄影艺术等。

美术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它是人类直观地反映现实和掌握世界的唯一艺术手段。美术作品可以通过艺术形象的外部特征,表现内在的精神、思想、情感和意义等。美术形象实际上是“形”与“神”,外在与内在有机结合的体现。

被称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英国,1851年由女王伊丽莎白在伦敦开办世界上第一次万人博览会,掀起了工艺美术运动,拉开了美术与技术、工业与工艺、技术与经济、设计与经济的序幕,各行各业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千方百计地把经济与艺术结合起来,从此世界上就开始商业艺术设计的革命运动。

二、商业艺术设计的基本涵义

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完善之前,设计与绘画的关系始终是难解难分,甚至于纠缠不清的,从社会到学校,从教员到学生都处于对这二者甘心情愿的模糊认识中,依附于美术教育的结果,造成单纯追求表面装饰和设计者个人的自由化,随意的艺术倾向,那种认为设计是纯艺术或设计是纯技术的错误观念。这与机器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标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是格格不入的,设计和纯美术是两个概念。所以把商业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差异性找出来,使设计者们明确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设计活动的开始。由打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造型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把实用性和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物质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征。

在设计领域中,工艺美术是一个品类繁多的系统。随着材料技术的出现,其种类还会不断地扩展。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涉及日常用品的许多方面,对美化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他们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实用与美观相统一,是工艺美术追求的一般标准。一些特种工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或经济价值,很高的艺术价值。

工艺美术由于和人民生活有着广泛联系,社会需求量大,一般采取批量制作的方式,重复生产。近几年来每年产值都在上百亿元以上,并且还为国家创造了不少外汇。

随着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加速发展,到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一个新兴的工业设计领域,“从小钥匙到大城市”,都在它关照的范围之内。它在现代工业和美学的基础上综合了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生理的、商业的、社会的等各种因素,为批量生产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进行创造。它的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把造型艺术和工业产品结合起来,使工业产品艺术化。配合工业生产,创造出大批既有先进的技术性能又有新颖美观的形式的产品,就是它的任务和目标,为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设计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受到国家的关心和重视。1956年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随后,全国各地的地方艺术院校纷纷设立了实用美术系科和专业。但直到改革开放以前,设计教育的中心依然是停留在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上,绘画技术作为设计的基本技能是必要的,但这仅仅是基础而已,并不是设计师的全部能力。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及市场的迫切需求,设计教育才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设计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又独立出来不少的设计门类。若按设计的目的来分类,设计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又称平面设计,可分为标志、字体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POP设计等。产品设计可分为工业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等。环境设计可分为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特别是环境设计对房地产、建材及装饰材料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

三、商业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1.这些设计领域都离不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

设计的主体在现实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实用性和价值性。包含艺术、科学和经济三重意义的崭新概念的构成形式,完成着从构思行为到实现价值的创造性过程,实现其所应有的综合价值。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设计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到了当代,设计师的个人行为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必须要建立设计的团队,用团队的力量去满足客户的社会需求,也只有通过团队精神的力量去占领设计的市场。

2.设计工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从经济因素(包括经济体制)来说,设计方案的执行,必然带来成本、材料、设备、能源等各方面的开发和生产费用的增加及智力投资等等。合理安排配置开发阶段的投资比例,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研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是得到可行性方案的有利手段。批量生产是带来的成本投资、管理投资和最终的价格、利润之间和关系,以保证设计预案的执行。大家都知道,亏本的生意不会有人去干。最后,专利的注册申请和保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得到法律保护,这是使设计获得高附加值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的全过程中,生产水平及技术因素也因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使设计由图纸走向实体的首要条件。因此,在设计中生产技术作为因素的重要部分,因当被充分得到考虑,并从有效利用现有生产技术和新的设计推动开发新的生产技术的角度,来看待当前设计的意义。如就书籍装帧设计而言,书籍装帧设计首先会受到书稿内容的限制,插图设计要受版面设计的限制等等。一方面,它们要适应当代印刷工艺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推动新的印刷工艺的开发。

从以上可以看出,设计师从事设计有许多的制约因素和许多的限制,设计师根据对企业目标市场中的消费者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综合分析,应当作为确定设计方针的依据,即所谓“设计定位”。就是说要把企业的意愿和消费者人格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绘画是画家通过自身的作品与观众产生精神上的交流,画家本人的意志自然是第一位的,这是绘画的目的,但是包装设计师旨在扩大销售商品,不是推销设计者,设计者是第二位的,包装如果按绘画艺术的“自我表现”去设计,结果无疑是失败。过去企业选择设计人员也是以“画画”为标准的,这种观点认为“包装设计是纯美术的实际应用”是不完全的,只可说是对了一半。设计师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既要把消费者种种物质与精神要求,运用独特的设计语言、视觉形象给予表达出来,又会受到科技生产条件的制约,不能“自我为主”、为所欲为、自我陶醉地进行设计。

篇4

一、现状分析

(一)专业课程设置单一

现行高职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学制三年,培养模式以2+1或2.5+0.5的形式居多。其中一年或半年为企业顶岗实践。授课形式大多采用小班化授课制,通常学生数在15~20人。在课程设置中,以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岗位选修课为主。专业基础课前置于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的组成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基于制作工艺过程,对应各制作环节设置相对应的课程;另一种是围绕设计制作主题安排课程,诸如陶瓷工艺美术品分为香器、花器、茶器等主题设计单元分配课程。岗位选修课多围绕专业进行衍生课程的开发。培养模式整体以学校课程为主,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低,学校课程与企业项目的融合度浅,培养过程缺乏企业的参与以及项目的训练,不能较好地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所要求的产教融合、特色办学。

(二)供需市场依托不足

高职院校开设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在方向定位时会将区域特色、就业市场、师资结构等方面作为确立依据。专业方向确立及发展趋势最终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包含供需双方。首先,现行设置专业方向虽前期进行大量的调研走访,实则浮于表面,缺乏长期对行业企业的跟踪数据调研。对现代工艺美术品的产业结构、技术革新、销售市场等业界新势态均未深入探究。缺乏校企共建式的商榷专业定位,培养模式革新。其次,专业方向确立未能结合“90后”“00后”的知识结构特征,以及基于“物联网”进行传统教学技艺的再升级,使得专业知识结构不仅局限于传统手工制造业,而是进行多方融合创新产业工艺,拓展人才培养的就业领域。

(三)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现有的师资结构缺乏行业专家、传承人、青年教师的人员占比,大多以雕塑、绘画等纯艺术的教师居多。师资力量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行业专家、传承人大多受学历因素制约无法真正成为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多数以外聘教师、客座讲师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以阶段式介入教学显现的弊端是业界行家不能真正将技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只能留于浅表的介绍。青年教师群体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技艺革新,使新材料、新工艺等一些探究无法在教学中予以尝试。师资结构的配比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对策建议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特长实行校企共建,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螺旋渐进式上升,融合学校的课堂教育和企业的项目制作,形成多方融通的实践教学。

(一)推行“双导师”技艺共育传承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分,推行15人左右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双导师”即同一工作室同时配备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打破固有的学校教师单方讲授的状态。企业导师需由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专技人员或省级及以上的技艺传承人承担,主要负责技艺手把手地传授,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校内导师需负责基础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铺设,将企业导师口手相传的制作流程重组形成虚拟项目单元,使讲授的内容更具系统性、逻辑性。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主持工作室课程的讲授、项目的开发、技能的传带、作品的指导、市场的开发,形成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双轨并行培养机制。同时,学生在学习期间,需往返企业和学校接受螺旋渐进式专业技能学习。入校之初,学生需前往企业体验两周的工作环境,对今后所学专业技能的制作流程、成型工艺具有初步的认识。随后返回学校,第一学期由校内导师讲授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在具备基础专业技法和绘画造型能力后,第二学期、第三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企业相应岗位培训和职业体验,由企业导师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第四学期学生返回学校,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对在企业实践的技能进行系统梳理、理论整合。第五学期以工艺美术商品为最终输出形式深入企业进行毕业创作的设计制作,毕业设计作品需与企业项目深度融合。第六学期留任企业完成顶岗实习。校企交替的授课、培训能够提供与行业无缝对接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育机制。

(二)建立“三工”一体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时需结合实训教学、创新创业、研发生产三方互融统一的专业体系。建立以“大师工艺园”为主导、“学生工作坊”为核心,“教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中心。“大师工艺园”特邀国家级、省级技艺传承人将工作室进驻校内实训基地,可使学生在校充分体验行业现行技术,使产、学无缝接轨,所学即所用。“学生工作坊”为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构想的基地。课余时间学生可在工作坊内围绕所学专业方向自主创业,并且结合“互联网+”“旅游+”等产业发展新业态,开展基于传统工艺的互联网思维创意体验。“教师工作室”主要承担课堂教学,将仿真项目导入课堂教授。“三工”一体化课程设置基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使得学生更贴近行业,而技艺传承人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技艺水平,学校既提供了平台,又能够了解供需市场各自的需求。“大师工艺园”进驻学校实训基地后会逐步形成校中产业园,能够聚集技艺传承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学生在开放的企业环境中能够充分接触各种工艺制作,毕业后由传承人与校内导师共同选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艺的学生进入各大师工艺园进行2~3年的孵化期。在此期间,以师徒一对一模式进行技艺传授,由传承人带学生共同完成作品的创作与制作。孵化初期,学生会参与传承人作品的制作中,承担基础性辅助工艺的制作,随技艺的提升逐渐承担作品中关键环节设计制作。经过一系列传承人和学生的充分接触后,传承人对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会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真正依据学生的特性结合技艺的特点与校内导师共同制定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修订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既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对学生具有针对性。

(三)实现“三类”师资合理化配比

为培育更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优化师资结构,对已有的师资队伍进行梯度化的配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梯度教师的作用。首先,积极引入行业专家、技艺传承人,以其作品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作为准入院校的重要标准之一,弱化学历重视技能。其次,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辅助新技术介入传统技艺,优化工艺流程,革新材料跨界。相关领域的青年教师掌握诸如计算机辅助技术、3D打印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能够为教学内容提供革新的基础。作为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即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具有资深经验的工艺教师承担把控好人才培养方向的责任,就企业项目和学校教学找到对接口,使产教融通。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多方共建的一种现代育人模式,企业、学校全程共同参与人才培育的过程,达到学生即员工,作品即产品,课程标准即行业标准的目的。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师徒制在于产业背景的支撑。现代学徒制既要加入企业导师一对一或一对多手把手的传授技能,更需要依托整个行业,将学生放置在行业的大背景中能够使其充分了解整个业态形势,着重对工艺流程中的技艺进行钻研。现代学徒制是多种形式结合的组合式教学模式。它不仅仅局限于师徒、师生间的传授,可以是企业培训班和学校课程教育交替进行授课的模式,学生在整个学业过程中往返、交替于企业和学校间,使其知识结构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在做中学、在学中研。

参考文献:

[1]张启副.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3):45-51.

[2]傅文庆.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施行现代学徒制度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5,4(286):42-44.

[3]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篇5

关键词:潮汕 地域特色 民间玩具 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32-03

1 研究背景

“中国玩具看广东,广东玩具看澄海”,汕头市澄海区是中国三大玩具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玩具礼品城”。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至2012年,澄海玩具企业逾4490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年产值达到272亿,产品出口额达23.8亿美元,占全国的20%。初步形成了社会分工明确、成本低廉、市场反应灵敏的产业集群,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低廉、质量较好、迎合市场需求等三方面。

近年来,受到金融风暴、侵权纠纷、玩具召回、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贴牌生产、出口为主的澄海玩具产业备受困扰和打击,发展遭遇瓶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提升产品的设计创新水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之一。经过多方调研,澄海玩具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创新意识薄弱。澄海玩具企业以代工生产为主,企业不必设计创新;盗版成本低导致抄袭模仿的泛滥,企业习惯于走捷径,赚快钱,漠视创新和研发。

二是设计人才匮乏。澄海本土设计师往往学历不高,“由技入道”,生产技能高而创新能力差;一些优秀企业也习惯直接购买专利或到发达城市设立设计部门,这使得设计与生产脱节,澄海越发沦为单纯的制造基地,这对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

三是缺乏地域特色。澄海玩具产品在市场上大多跟风模仿、随波逐流,缺乏特色和辨识度,这是澄海玩具“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产品缺乏特色则无法在市场立足,要使澄海玩具从平庸变为优秀,就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地域特色,走自主创新之路。澄海地处粤东沿海的潮汕地区,澄海玩具深深植根于潮汕文化。潮汕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潮汕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这为澄海玩具的设计提供了深厚的人文氛围和丰富的创作素材。所谓澄海地域特色设计,一是要把优秀的潮汕地域文化和特色资源融入到玩具中去;二是要注重民间玩具的开发,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时代局限性,对其进行再设计。

2 潮汕地域特色分析

2.1 潮汕地域文化

地域特色是当地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一般是通过地域文化和物质资源两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潮汕地区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资源。

潮汕文化是以明朝洪武年间设置的“潮州府”为中心发展演进而来的区域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潮汕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至少包括潮汕工艺美术、民间艺术、民居、民俗等十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海洋文化具有开放、外向、兼容、冒险、神秘、开拓的特点。“红头船”是潮汕海洋文化的标志性精神符号,澄海樟林是“红头船”的故乡。

潮汕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有七十多万侨胞,是中国华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2.2 潮汕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民间性:如潮剧、潮汕音乐、民俗、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的欢迎。

兼容性: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了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古代南粤土著文化,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份,互通有无,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潮汕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精细性:潮汕地区人多地少,潮汕人在农业上精耕细作,“种田如绣花”;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如木雕、陶瓷、泥塑等工艺美术,都十分的精细雅致;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善于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潮阳英歌舞中108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开拓性:潮汕地区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匮乏,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潮汕人的勇于开拓、善于创造、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潮汕人视之为“红头船”精神),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

2.3 潮汕地域特色资源

潮汕地区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俗、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九大类别。据统计,截止2012年,共有世界记忆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项,省级105项。

潮汕地区造型艺术主要包含大吴泥塑、潮阳剪纸、潮州刺绣、枫溪瓷塑、澄海纱丁、铁枝木偶、潮汕嵌瓷、潮州木雕等丰富的类型。尤其泥塑、纱丁、刺绣包含了大量的民间玩具品种。

民间文学,主要包含灯谜、谚语、歌册、神话传说等形式。

地方传统戏剧――潮剧,在潮汕民间美术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创作源泉。

潮汕民间舞蹈盛行,主要有蜈蚣舞、鳌鱼舞、双咬鹅舞、龙虾舞、麒麟舞等动物舞蹈,借鉴动物形象和习性编排而来,幽默风趣、惟妙惟肖。

潮汕民风淳朴,工夫茶艺、渔灯赛会、游神赛会等风俗活动盛行。工夫茶艺呈现出“和、爱、精、洁、思”的文化内涵,成为潮汕文化标志性的符号。

在竞争空前激烈的玩具行业,国际化是中国玩具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国际化不意味在国际市场上随波逐流,而应该以民族化的语言与世界对话。玩具设计回归地域文化、回归传统是必要的、可行的,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业界的认可。在这方面,中国首个时装娃娃品牌“可儿娃娃”便是个成功的案例。

潮汕地区拥有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资源,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和充分发掘,从中提炼出现代设计可用的元素,诸如文化理念、故事题材、造型元素、视觉符号等,为现代玩具设计提供创作灵感。以此找到新的设计立足点和更广阔创意空间,设计出与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玩具。

3 潮汕民间玩具的再设计

潮汕地区历来都是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有民间制作玩具的传统,品种非常丰富。

3.1 潮汕民间玩具的主要类型

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主要产自于潮州浮洋镇大吴、颜厝、后郭三个村,以当地“江土”塑造。长期以来,大吴泥塑形成了雕、塑、捏、贴、刻、印、彩等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贴塑技艺独树一帜,是中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一朵奇葩,也是其别于其它雕塑的标志。大吴泥塑主要取材于地方传统戏剧――潮剧的主要情节、民间传说、章回小说故事中民众喜欢的题材以及人们生活中谐趣的人物情景造型。其制作流程分为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等五个环节。大吴泥塑品种繁多,分为全身戏曲人物屏、戏剧脸谱、人物肖像、神佛像、儿童玩具(也称“耍货”、“喜童”)等五大类。戏曲人物在大吴泥塑中占有重要地位,分为大斧批、文身、武景、臣景、文存等五种。

枫溪瓷塑:枫溪瓷塑是典型的工艺美术陶瓷,其技法深受大吴泥塑的影响,包含人物瓷塑和动物瓷塑两大门类。作品针对本地所产高白泥、高白釉洁白、晶莹、滋润的材料特点,在作品中突出洁白晶莹的材质美,以素雅、清新、细腻为格调。

潮绣香包:潮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潮绣既是一种实用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精美的装饰工艺品。其中有一种特别的种类是香包,潮绣香包又称“绣玩具”。自明朝起,潮汕民间就有“讨香包”的习俗。新娘出嫁前都要预先绣制一批绣香包,初嫁到婆家时要被婆家人讨要,尤其是孩子们最为活跃,讨来玩赏或佩戴,既增添喜庆气氛,又考验了新娘的绣工。

澄海纱丁:纱丁是一种贡品,也是一种人偶工艺品,由泥塑头像、纸扎框架、丝绸服装构成。按品级分为“特丁”、“文丁”、“绸丁”、“时丁”四种。

铁枝木偶:又称潮州纸影戏,与潮剧关系密切,两者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演形式。他以大吴泥塑做头像,头盔和戏服则是潮剧戏曲服装的缩小版。

3.2 潮汕民间玩具分析

潮汕民间玩具有着诸多现代玩具无法替代的优点和特征,这些都来自千百年来的积累和沉淀,是民间玩具仍然具有开发价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3.2.1潮汕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就地取材。民间玩具主要选用泥、竹、木等天然材料,价格低廉,健康环保。各种玩具制作工艺相互渗透,创作题材也大都取自地方元素。

造型质朴。民间玩具把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造物理念融入其中,也糅合了传统艺术形式审美意趣。使得玩具造型呈现出稚拙、朴素、稳定、和谐、形神兼备的总体特点。

风格明快。民间玩具能模仿自然,也能大胆夸张,色彩鲜明亮丽,对比强烈,具有鲜明乡土气息。

文化深厚。民间玩具是先辈们群体情感与智慧的结晶,融合了传统的意识形态、民风民俗及审美趣味等,是传统文化的有形表现。

情感丰富。民间玩具源于生活和劳动实践,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富有浓重的人情味。在农业社会中,充当了维系社会交际和情感沟通的媒介。

3.2.2潮汕民间玩具的时代局限性

脱离时代。民间玩具大多是应节、应景产品,形式和内容一成不变,与现代人的审美与心理需求不符。

个性不足。现代玩具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流行文化,更是彰显消费者个性的重要符号。民间玩具没有照顾到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题材老旧。潮汕民间玩具主要取材于潮剧的人物造型和场景故事,题材单一老旧,缺乏新意和激情,与消费者有距离感。

技术落后。电子化、智能化玩具已成为市场主流,而民间玩具还停留在静态阶段。

可玩性差。现代玩具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给人带来娱乐体验,甚至还可以实现情感交流,有很强的可玩性。而潮汕民间玩具主要是静态人偶型玩具,以观赏为主,缺少可玩的元素。

以上因素使得民间玩具的整体方向与时展方向发生了偏离,不符合玩具发展的趋势,最终将造成民间玩具退出历史舞台。

3.3 关于潮汕民间玩具再设计的几点思考

民间玩具作为历史的产物,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自主创新设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使它回归市场,回到人民生活中去,才能使它重新焕发青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这必然面临着重新认识民间玩具和再设计的问题。

3.3.1调整发展策略

对待所有的民间玩具不能一刀切。有些玩具以观赏为主,比较适合以造型设计为切入点;有些玩具以娱乐见长就应该在技术和功能创新上多做文章;还有些可以将它定义为工艺品,原汁原味的保留,实现由“玩”到“赏”的功能转变。我们应当有所甄别,以制定不同的策略。

3.3.2创新产品理念

潮汕民间玩具在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固定的题材和形态。这些定式的因素促成其强烈的风格特征,但在当下则显得老套、刻板和一成不变,似乎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玩具的需求也突破了传统民俗的范畴和地域风格的界限。比如广东奥飞动漫公司推出的《铠甲勇士》、《火力少年王》等动漫衍生玩具,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再如“DIY”玩具。“DIY”就是自己动手,自己体验,挑战自我,享受其中的快乐。DIY为传统单一的成品玩具提供了更多的可变因素,使玩具在批量生产和个性化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DIY玩具给了玩家越来越大的自主性,大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参与的欲望和个性化的诉求。诸如丹麦乐高积木、日本SD娃娃等。

3.3.3新材料的应用

潮汕民间玩具以泥土等天然材料制成,加工工艺比较粗陋,不易保存、携带,安全系数较低。我们应该探索使用新材料的可能性,比如塑料、复合材料、超细纤维等。

3.3.4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互动玩具、教育类玩具、电子宠物等高科技智能玩具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高科技的应用,使得玩更具可玩性。

声控技术: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来达到控制或者操纵被控对象的一种技术。比如日本万代公司 “多啦A梦”对话型机器人、NEC公司的“Hello Kitty”机器人等。

光控技术:如日本TOMY公司开发的摇头娃娃。

芯片技术:芯片技术使得玩具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本田公司的Asimo、索尼公司的Aibo宠物狗等。

3.4 潮汕民间玩具再设计的方法

3.4.1类比法

利用类比法,分析民间玩具、现代玩具的相似点和关联点。一方面,潮汕民间玩具日渐式微,急需保护;另一方面,澄海现代玩具又需树立自己的地域特色。再设计就是要在继承民间玩具优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玩具的优秀元素。

把民间玩具与现代玩具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清楚的认识到他的优缺点和基本特征。再设计就是要在继承民间玩具优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玩具的优秀元素。

3.4.2列举法

特性列举法:世界上一切新事物都源自旧事物,创造必定是对旧事物某些特性的继承和改变。因此要把事物的特性一一列举出来,抓住某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特性进行思考,创造出具有这种特性的新产品方案。

缺点列举法:任何事物都有显性的或潜在的缺点。鼓励人们对产品挑毛病,多提缺点;研究这些缺点存在的原因,探讨改进的可能性和方法,创造新的方案。

希望点列举法:把人们对设计对象的要求、希望一一列举出来,找到希望点比较集中的功能和特征,制定实施方案,在所开发的新产品中尽可能的满足这些希望点。

3.4.3整合设计法

整合设计首先要分析玩具发展的主导方向。将民间玩具看成一个系统,玩具的造型、题材、功能、设计理念等就是构成系统的个体,所有组成玩具的各个体要素方向一致、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合力值,使得系统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把整合设计理论应用于潮汕民间玩具再设计,通过运用特征列举、对比分析等一系列手段,以儿童玩具发展方向为主轴,对现有的民间儿童玩具要素进行优化、重组,挖掘民间儿童玩具的潜能。

将民间玩具数百年来积累和沉淀的丰富经验、精湛技艺、人文气息保留,又将现代元素融入到民间玩具中去,对民间玩具在现代条件下进行全新的诠释。整合各方面因素,顺应玩具发展的方向,设计出既有地域特色也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新式玩具。

4 设计案例分析

4.1项目背景

本项目的是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吉祥物及旅游纪念品设计。1861年,汕头被迫开埠,不足百年,汕头从一个海边渔村发展成为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三位的新兴港口城市,成为近代以来我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被恩格斯称为“远东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汕头开埠后,随着西风东渐,西学东进,中西文化的激荡交融,汕头文化传承了潮汕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博采了西方各种先进文化思想之长,在与世界多元化的撞击、互补、交融之中,不断优化、创新,形成了海纳百川、开放兼容、创新争先、自强不息的城市文化精神。

4.2设计方案

汕头又称“岛”或者“城”,据说是因汕头海域盛产鱼而得名。鱼在汕头民间传说中是开拓潮汕的神兽,是一种非马非鸟、非鱼非鳄的神兽圣禽。它能够主宰大海的潮涨潮退,飞腾如龙马,行跃如鱼鳄。设计方案结合传说及典籍中的描述,参照大吴泥塑中鱼类造型的特点,运用卡通化的手法,设计出的吉祥物的形象,取名为“”。

“”腾跃于海面之上,摆动的双翼就像是在喜迎八方游客,腾跃的动态寓意汕头经济社会的腾飞和发展。设计既富有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玩具的审美特点。造型既活泼可爱,又充满灵气,深受人们尤其是小朋友的喜爱。

“”的形象已申请专利保护。后续以“”为基础设计的系列服装、饰品、毛绒公仔等颇具潮汕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相继上市,广受欢迎。这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产品开发的空间,为客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结语

本文在总结了澄海玩具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文章论题,分析了潮汕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特色资源。

其次,展示了潮汕民间玩具的主要类型和特点,通过与现代儿童玩具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潮汕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和时代局限性,提出了针对民间玩具创新设计的方法,以系统论设计思想为基础,利用特征列举法对设计目标各要素进行特征列举,结合儿童玩具发展趋势及时代特点,运用整合理论对各要素特征进行创新设计。

最后分析了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的吉祥物“”的设计案例,印证了本文理论研究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当然,如何进行潮汕地域特色的玩具设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命题。其中不仅涉及到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研究,还涉及到时代特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变化,玩具产品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由于能力和客观条件所限,本论文只能在明确目标后,对这些方面进行初步的学习和探讨,对于更全面和准确的分析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继续。

参考文献:

[1]肖丰等.民间美术与文化创意产业[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晓东,适庐. 潮汕文化精神(潮汕文化丛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4]何政广. 中国民间艺术(上、下册)[M].台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2.

[5]吴晓靓,郭莽园. 潮汕工艺寻踪(潮汕文化丛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6]杨坚平. 近现代潮汕工艺美术(潮汕文库)[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7]汕头文化馆. 汕头市非物质遗产大观[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

[8]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玩具设计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9]杨大年.中国民间儿童玩具再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无

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4.

篇6

一、情况分析

由于我园幼儿从未接触过蒙氏教育,所以活动时常规较差,动手能力有所欠缺,自理能力较弱,需要老师特别关爱和照顾。还有个别幼儿安全意识较差,要特别引导和关注。

二、工作要求

本学期以蒙氏教学为中心,结合《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实质,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三、幼儿发展目标

(一)体能健康

1、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走、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基础动作发展协调、灵敏、姿势正确。

2、会正确使用铅笔、蜡笔书写和绘画,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活动。

3、有粗浅的卫生知识,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能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

4、会独立自穿戴整齐,整理床铺,桌椅,玩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5、能注意安全,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蒙氏数学

1、兴趣广泛,能钻心地参加各项学习活动。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知道一些常见事物的关系和联系。

3、爱动脑筋,会发现问题,喜欢尝试,操作,寻找问题答案。

4、掌握10以内的点数,并能正确书写1-10以及进行10以内数的倒着数。

5、能根据物体的特征分类,会通过比较将物体按一定规律排序。

6、具有初步的空间概念,如:区别上中下。

7、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三)蒙氏阅读

1、学习独立的阅读方式,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2、能有顺序地一页一页翻书,用手指点读图画内容及文字。

3、能看懂并理解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运用较连贯语言进行大胆描述。

4、能在图书中读出自己认识的、简单的汉字。

5、能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

6、能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尝试仿编诗歌和散文等。

7、会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和讲述故事,并能复述、扮演完整的或部分的故事情节。

(四)洪恩幼儿英语

1、会说常见事物的有关单词。

2、学会英文字母Aa——Ll,以及它们的韵律儿歌。

3、会唱8首英文歌曲。

(五)艺术表现

1、积极参加唱歌,舞蹈,表演等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并能和同伴合作,协同表演。

3、每周学会一首歌曲,每两周学会一个舞蹈组合。

4、会用绘画、折叠等技能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某简单细节。

5、能根据自己生活印象或故事,诗歌的内容,画简单情节画,会根据画画内容选择,搭配颜色。

篇7

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具备相当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承载着衣食住行的工艺造物文化。在国际化的大潮中,一旦失去本身应有的特色和风貌,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工艺造物文化和美学思想,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众所周知,中国造物文化的悠久、发达、辉煌、丰厚,无与伦比、举世公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未能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学科。但是没有系统整理不能误解为没有系统的工艺美学思想存在。为此我在1989年发表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述评》一文(见《中国工艺美术》总第32期)中明确指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传统工艺美学已经初步形成了思想体系和理论形态,并从7个方面对其重要内容作了简要述评。继续这一研究,本文将进一步对传统工艺造物文化的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及其思想特色加以述评和探讨。

一、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

范畴是理论构建的基本概念,是构成体系“网结”的支点和要素。范畴系统,是概念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结构。因此,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寻求和建构传统工艺美学基本范畴的理论框架,是建立科学、系统理论的首要前提。但是,要想从传世的有限几本工艺著述中找到这样的理论范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技术思想是和古代的哲学思想融汇一体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于道与器、物与欲、文与质、技与艺、用与美等工艺美学基本范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或取譬引类,或直言阐述,连篇累牍,史不绝书。《周易·系辞》更是一部阐释天道易理“人文化成”的宏篇巨构和百科全书,其中就包括了工艺文化“开物成务”的丰富内容。例如制器尚象、立象尽意的致思方式;道寓于器、载礼释道的教化功能;以意立象、取象构形的造型意识;天人合一、共生共荣的美学追求等等。如果有人说引用这些范畴概念是妄测臆改,牵强附会,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这些范畴概念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下面有必要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作为概念范畴形态的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的,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概括升华。汉字“范”即工艺造物的模具。《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得齐。”而“畴”指已耕作的田地或田地的分界。可见“范畴”就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道与器”,道即理,《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玉有脉理,依其脉理而治,就是理。“质与文”,质就是器物的质地,文即图案纹样之“纹”。可见这些概念,原本就是工艺造物原初意义的引申。我们只不过是把“借走”的概念“物归原主”,从本质上或本体上没有什么不妥。

第二,工艺造物的双重建构,工艺及工业历史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之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马克思语)。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实际上工艺美学比传统美学更接近哲学。建立在实用理性、经验直觉、意象思维方式和讲究“经世致用”的传统哲学如《易·系辞》,更接近于广义的“营造学”。“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己者也。”工艺与传统哲学的双向靠近,使《易·系辞》的工艺文化人类学和工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内涵便凸显出来。对于人类文化的起源、社会文明的发展、衣冠文物与发明创造一一对应:渔猪时代(庖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农耕时代(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垂衣裳而天下治。“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把这些工艺造物、文明建树推崇为圣人的事业。“以制器者尚其象”视为推行“圣人之道”。“尚’就是注重、效法,这里明确指出了《易经》对于工艺造物方法论的重大意义。

第三,工具(广义)性的造物实践,“开始对观察世界造成极为多样而广泛的客观因果联系”(李泽厚语)这是《易》之所谓体察天道、人文、万物化醇的最深刻的基础。从钻木取火到烧陶、冶铜“五材”的掌握,再到“五行生克”和“五德始终”的“改正朔、易服色”,穷理尽性,品物流行,弥纶天地人“三才”之道;从形、色、材,位、向、数,时、比、应的构物系统要素,到天人合一的有机生成论和时空一体的文化生态观念,尽精微、致广大,囊括造物玄机。如果说《周礼·考工记》为传统工艺美学提供了基本的技术论,那么《周易·系辞》为传统工艺学提供了基本范畴和方法论。两者构成了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

二、传统工艺文化造物观念的基本范畴

传统工艺文化造物观念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见图示一)

附图

图示一: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基本范畴

(一)图示说明:

(1)概念设立:循用旧名,但要汇通古今之义。

(2)逻辑层次:由上至下,从普遍到特殊、从总体到个别,再到综合、整体。

(3)逻辑顺序:以人为本位,统搅道、器、形;造物即造形,“形”位居中心;由构思到构形,再由构形到统形(型器、形象、形制)。

(4)此表为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工艺美学的意匠美、造型美、色彩美、材料美、技艺美、形式美等基本范畴虽未列出,应为其中包含之义。

(5)传统概念的包涵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义理解释紧扣造物宗旨,不务诠析详尽。着重理解概念范畴的理论框架。

(二)基本范畴

1、本体论对偶范畴:天人、道器、理气、文质

(1)天人天即自然、造化;人是人文、社会;物是物质、物体。天——人——物主要指人与自然物质变换之关系。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自然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尽人性以尽物性,尽物性以“参天地之化育”,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师造化自然天成,尽人功巧夺天工。从而也规范了工艺美的两大基本类型。

(2)道器从《易》开始,中国古代传统中道、器并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总体看这里并非空说易道。“道者,器之道”,无弓箭即无射道,无车马也无御道。“道寓于器”到制器的“载礼释道”,是作《易》者的本意,也是传统造物的一条规律和基本社会功能。综观中华五千年的衣冠文物、宫室器用、典章制度,宗宗件件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形态提供着合法性的支持;为“大一统”社会体制的形成,发挥过何等重要的作用!“器之道”真可谓神矣!

(3)理气理,通常指条理、准则。《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诗》:“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凡造物皆须“审理定则”,就是要符合物理、物性和规矩、法度。气是宇宙和生命化生之元。“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外篇》)。故气又代表一种生命力。传统工艺造物传神,讲究“气韵”,是独具特色的概念范畴。

(4)文质《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段玉裁注:“像两纹交互也。纹者文之俗字。”可知本义为纹饰。它指的就是色彩、线条的交叉组合结构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美。《髹饰录》指出工艺造物要“质则人身、文象阴阳”,就是要求以人自身作为内在的尺度;外在形式要有阳刚和阴柔之美。中国古代文“”的宇源取象,肇自人体的文身。孔子引申为仪表修养,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造物而言,就是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

2、形象发生论范畴:意、象、形、法、技、意象、意匠、型器、形制、形象。

(1)意有意图、意想的含义。作动词指意会、料想、测度。造物指创意。

(2)象有二义:一是指形状象貌,“象也者像也。”(易辞)。二是想象之象,作动词指象征。

(3)形《说文》:“形,象形也。从彡开声。”古人造“形”字是从毛饰画文而来。指形质、形状。

(4)法《易·系辞》“制而用之谓之法”,指方法、作法,也指标准、模式。《管子·七法》:“尺寸也、绳量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也指效法、遵守。

(5)技《说文》:“技,巧也。”工部曰巧者技也。二字互为转注。指技术、技巧。古代观念“技艺相通”,因此,还包括艺术加工技巧。技艺美是构成工艺特殊本质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6)意象是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的形成是客观物象经主体意识的加工,糅入人的意志,情感,思想观念,带有理想化、创意化的形象。它也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思维形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的获取乃是造型观念、审美心理最基本的部分。(7)意匠意匠是人心构想之象,心意如匠师之筹度。与现代词构思、设计同义。意匠是工艺形象发生论的中枢“大脑。”

(8)型器工艺造物文化中“器物层”之统称。包括器皿、器械、工具、农具、仪器、兵器等。

(9)形制工艺造物文化中“制度层”之名词。形制就是按规定的制作式样。例如:宫殿、陵墓、服饰、舆仗等象征礼仪、等级的器用和式样。

(10)形象工艺造物文化中“观念层”之“工艺形象”,通常指从艺术和审美表观的角度,涉及功能、材料、技术以及装饰趣味与生活情感等方面,对于形象的塑造与评价。

3、造型要素系统范畴:形、色、材,位、向、数、时、比、应。

(1)形此处指造形及造形要素点、线、面、体。“形乃谓之器”,“成形曰器”(易辞)。人类对形的深刻认识,主要是在制造工具的实践中,体察到各种形状变化与功能的关系,并在造物中形戍了物态化意识。

(2)色即色彩。传统创立了独特的“五原色说”(青、赤、黄、白、黑)。非常重视色彩的作用。色彩成为地位、等级甚至国运的象征。

(3)材材料、材质,造物的物质条件。《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工。”取材应时,因材施艺,讲究材美工巧。

(4)位一指空间位置,也叫构图布局。二指定位,当位,如图案的“四方八位”。成位立象,各得其位。

(5)向指方向和变化的向度与趋势。如发射、向心,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等。

(6)数指与形象呈现有关的所有可数字化的要素。如大小、长短、比例等。也指数理。《易·系辞》:“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逐成天下之文;及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7)时指天时季节,也指时代、时尚。造物应时,识时知变。传统造物观念中,十分重视“时”的要素,因为万物因时而变,形成一个动态时空系统。

(8)比有比较、比和、比喻之义。《易·序卦》:“众必有所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物连类、比类取象、取类供喻。无论形象、寓意皆因“比”而得,故视其为造型系统必不可少之要素。

(9)应指物与物、物与人的交感对应。物与物同类相感、同声相应,或异质互补、相反相成;人与物的感应就是生理、心理作用以及精神对物质的“穿透性”。“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易·系辞》)。

三、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的理论特色

传统工艺文化有自己独特造型理念、创造心态、视觉模式和构形规律。从形象发生学范畴讲求意、象、形三分,而不像西方“就形论形”或追求所谓科学的视象(如透视、光影等)。反映了中国造型哲学和艺术思维的独特性。首先形、象对举而有别:“视之则形也,察之则象也”(王夫之《尚书正义·毕命》)。形是视而得之的客观形貌,偏重于客观性、空间性、静止性的一面;象是“心眼”观察思考得来的形象,与形的实体性相比,具有空灵性、意想性、象征性的明显特征,是对有形之物的超越。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章》说:“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不仅对“象征”一词作了精辟的解释,同时指出象的意义生发结构是开放性的。这也决定了“制器尚象”类的工艺、建筑属于“象征性艺术”。

第二,以象形取意、立象尽意的致思方式,突出“意”的主导地位,树立了“意象”和“意匠”的核心概念,奠定了传统艺术注重心理意象创造的基本特征,也决定了传统美学偏向伦理或社会美学的价值取向。制器的社会象征意义或祈福、纳吉等观念意蕴的表达,成为传统工艺美学显著的构形意识。

第三,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立象尽意的思维逻辑,规范了取象构形的造型意识。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下》中说:“物相杂而为之文,事得比而有其类。知事物名义之杂出而比处也,非文不足以达之,非类不足以通之;六艺之文,可以一言尽也。……故学者之要,贵乎知类。”比类取象就是通过提取具有相同特征事物的理想“范型”,共理相贯,据形系联,通过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建立起形象符号与意蕴传达的普遍联系,即所谓“立象以尽意”。更通过类型化、程式化的艺术语言,取象构形塑造形象。这种方法的形象思维,使人的视觉经验和审美表现上升到理性而不趋于概念,(程式化不是概念化)“意象造型”成为传统造物最典型的本质特征。

第四,传统工艺造物文化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哲学。造形是如何发生的?根据《易》的解释:“精气为物”,“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是自然界蕴藏的精灵之气,相荡相摩,辟阖相循,赋形以生命的呼吸。“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山川草木可见其形而不称其为器,何故?物质的自然形式就其不适合人的需要这点来说,还是一种“无形式的物质”,工艺造物赋予其使用价值、文化涵义和功能形式,方成其为器。“成形曰器”——成形就是造型。传统观念视物为“有机生命体”,各种造型相互连锁相互照应,这是贯穿了古代中国探颐索隐之“造型哲学”的大原理。(见〔曰〕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钱钟书也说:“盖吾人观物,有二结系:一以无生者作有生看,二,以非人作人看。鉴画衡文,道一以贯”(《管锥篇》卷四1357页)。传统哲学和艺术中的直觉方法讲“体物”,“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见其理”(《朱子语类》)。因此从不脱离人谈造物,也从不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孤立地分开而“就物论物”。而是兼顾物理、数理、心理,使之具有人格化的人文特色和感彩。从而避免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而能做到和谐统一,这是非常高明的造物观。

第五,传统的造型机制即造型要素的组合和形式结构的生成,可以说是见解独到,自成体系。从造型要素而言,形、色、材是造型的外显层面,主要在造型的整体把握和特征的强调;位、向、数是造型的内构层面,着重空间、结构、数理、秩序和程式格律;时、比、应是造型的演化层面,强调造型的意义和形式随着不同的文化场景、时态环境而变化。尤其是“比——应”作为造物构形“系统”的两个“软件”,盘活了形色材等所有硬件要素。突出了传统造型“以意举、以类求、以比显、以应和”的构形特色。外部形式结构化的过程,也就是形象实体化的过程。三种基本心理图式决定了相应的形式结构的生成和基本形态:(1)摹仿造型图式——由自然形到工艺形;(2)抽象造型图式——由基本形到具体形;(3)综合造型图式——由功能形到装饰形。来自工具性经验和物喷实用性目的,与精神观念象征性和审美欣赏性目的,是具体形态发生和演化的内在动力。

第六,传统的造物机制,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整体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有机生成论和时空一体化动态模式的宇宙观念,对于传统造物观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造物讲究物态系统和物态环境的和谐,特别强调适应机制和调节机制。既包括对自然的适应,也包括对其他文化的适应。同时注重稳定性原则,达就是传承沿袭的各种典章制度和形制式样。形成观念系统的调和持中与保守性。扬弃其中封建迷信的糟粕,传统工艺造物的多维、动态、有机的文化生态观念,是值得我们很好继承和发扬的。学习这些将对中国的设计思想得到本质的提高。

篇8

【关键词】现代景观规划;欧洲;趋势

欧洲工业化的发展促成了现代城市模式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园林构造手法的使用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景观规划也从关注实体向空间构造转化。欧洲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承上启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对自然与非对称趣味的追求和自由浪漫的精神融合纳入符合现代人使用的理秩序。

一、现代景观发展的历程

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很多城市环境开始恶化,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政府划出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公园和注重环境的新居住区,欧洲的一些艺术家对当时工业化所带来的审美机械化和对传统手工艺的舍弃,提出了 “工艺美术运动”,他们推崇自然主义,提倡简单朴实的艺术化手工产品,在这种思潮的引领下,许多景观设计师也开始抛弃繁复而又奢华的维多利亚风格转而去追求更简洁、浪漫、高雅的自然风格。随着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一些建筑师从传统的贝壳,植物花草中追求灵感,通过采用几何图案和富有动感的曲线去划分庭园空间,对色彩进行组合,也装饰细节空间。

到了19世纪初期,一些景观设计师开始在一些小规模的庭园中尝试新风格,通过直线、矩形和平坦地面强化透视效果,或直接将野兽派与立体主义绘画的图案、线型转换为景观构图元素。这与建筑“新精神”一致的设计理念,不规则的几何式与动态均衡的平面构图以及多样化的材料使用展示了景观设计发展的新方向与新领域。

二战期间,一部分现代设计师前往美国,将欧洲的设计思潮引入美国,随后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诞生基础,欧洲虽然笼罩在一片战火之中,但是在一些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设计师继续推广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主义,他们根据北欧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采取自然或有机形式,以简单、柔和的风格创造本土化的富有诗意的景观,其中典型的就是瑞典和丹麦。1930年代,瑞典在许多城市设立公园局,专门负责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它主张以强化的形式在城市公园中塑造地区性景观特征,既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也为地区保存了自然景观。丹麦有与瑞典相似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提倡单纯的几何风格,并主张用生态原则进行设计,通过运用野生植物和花卉软化几何式的建筑和场地,获得柔和的景观形式。

二战结束后,欧洲成为一片废墟,为了城市的重新规划和兴建,设计师们又借用和发展了现代景观规划理论。这个时期的欧洲景观设计师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自称为“景观建筑师”,但其队伍也更加壮大和成熟。除了部分现代主义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更多关注景观价值,结合自然环境进行创作之外,一部分景观设计师通过文字作品宣扬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19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欧洲的现代主义景观虽然没有与现代主义建筑完全同步发展,但它接受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对空间的重视与追求,采用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形式与功能紧密结合,采用非传统材料和更新传统材料等等。

50年代之后,欧洲社会进入全盛发展期,设计师主张把对社会的关注纳入到设计主题之中,他们把人的需求作为景观规划的最终需求,强调对人的尊重,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创造真正符合人的多种需求的人性空间;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研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此外,艺术领域中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和多彩纷呈的设计流派也为景观设计师提供更宽泛的设计语言素材,一些艺术家甚至直接参与环境创造和景观设计,将对自然的感觉、体验融入艺术作品中,表现自然力的伟大和自然本身的脆弱性,自然过程的复杂、丰富等。

后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影响,使景观设计师开始摆脱现代设计中呆板枯燥的设计语言,注重从传统园林中寻回设计语言,或采取多义、复杂、隐喻的方式来发掘景观更深邃的内涵。认为景观设计是对历史及文化的反映,必须充分运用历史上各种有益的园林思想与语言。这个时候的景观设计师大部分是由建筑师组成,他们强调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和景观作品的空间性和形式感,很少采用价格昂贵的材料,而追求在创意上的独特性。

二、欧洲景观规划设计的特征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争的原因,美国聚集了大批的景观设计师,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在美国找到了发展的最好场所,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与理论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本来就源自欧洲的设计理念对欧洲的反作用力越来越小,欧洲显示了摆脱美国影响的趋势。尤其是90年代以来,年轻的设计师反感当时美国裸的工业或后工业时代景观,认为那是没有沉淀,堆于表面的故作优雅,而且这些作品只为富人或大公司服务,很少关注普通大众的需要。这些设计师们转向自己园林文化传统中去寻找现代景观设计的依据和固有特征,以抗衡美国的流行文化霸权。当然他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是极其鲜明的,即继承其精神而非形式,除了为修复古迹而做的复古园林,绝对不会去做仿古作品。欧洲景观设计师在布满传统文化精髓的街道、教堂工作,在古典设计的基础上去寻找新的设计语言,最后创造出别样的作品。

现代欧洲景观充满这历史的韵味,但又引领新颖的潮流,这个时期有一些即时性、波普性的作品,有别于美国式的大胆、暴露,而多了一分含蓄、幽默。当然这里所指的传统是广泛的,它既指欧洲历史上漫长的民族融合、国家变迁中各种园林文化的创造、继承、传播所形成的大传统,也指各个地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习俗所蕴育的小传统。在全球化的今天、欧洲各种文化的交融,设计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频繁,大量的设计师把自己的文化背景、个人风格融入当地,使欧洲现代景观设计又具备兼容并蓄的特性。

三、欧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未来趋势

在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下,每个国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享受全球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外,更加的重视对本地区、本民族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欧洲当代景观设计在把传统作为本源的信念支持下和求新求变的开拓精神的指引下,已逐渐确立了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地位。现代欧洲景观设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脱变,但是多变、进取的欧洲文化正在引领这现代的景观设计师,汲取全球知识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欧洲不同地区、文化间的融合,他们采取着自成一体和不断进取的方式。设计师们在审视审视传统的同时积极汲取新技术的成就,在努力维护地方特征的同时彻底开放,促进交流,把全世界的景观文化传统和自然特征作为创造的源泉与动力。

现在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没有任何一种设计风格能够风靡天下,当年自称一体的各种传统园林体系,设计流派,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延承,以新的姿态融入世界景观舞台,不断的汲取各方营养,欧洲现代景观规划的前途依然呈现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8.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9

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全面渗入,建筑装饰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建筑装饰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建筑装饰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对于怎样能使建筑装饰中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仍然还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结构造型与实际施工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的基本特征,正确处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要突出主干课的建设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色彩构成和专业水粉课程的内容有部分重复,就可以把重复的内容合并于色彩课中,而把三个构成课的内容合并到一门构成课中,既保持了课程的连贯性又减少了课程的重复。而把节省下来的课时针对用人单位反映的毕业生不懂管理、不知预算、不会选择材料等问题,新开设装饰材料、建筑装饰预决算、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等课程。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设计艺术不仅具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美学原理法则,更主要的它是以不同于绘画艺术的思维理念传达视觉形式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本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现代建筑设计学校提出“艺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首创包豪斯体系,翻开现代设计领域新的一页。由此,西方国家的设计艺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绘画艺术教育所左右,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式中。因而,在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建筑装饰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时下,我国各类建筑装饰赛事频频,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比赛,自然是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但由于这些赛事多数是注重体现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具有先导性文化特征,与作为实际项目的建筑装饰尚有很大距离,以致时常出现学生参赛获奖,但却搞不好实际的项目,到企业也胜任不了设计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建筑装饰设计的理解认识不够,对建筑装饰本身实质性的技术技能掌握不到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专业认识上要给予正确引导。

三、改进绘画基础教学模式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是素描和色彩。传统的素描和色彩课程,在教学中比较注重造型、表现技巧等,这很容易让学生对纯艺术创作产生兴趣,从而与教学改革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离。专业在教学改革工作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也要注意对“可迁移性”和“扩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高职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教改实践与研究培养。这样既能解决通常存在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严重脱节的问题。所以绘画基础课可以控制在100-150课时左右。因为一是时间不允许,建筑装饰绘画只是建筑装饰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对建筑装饰的造型及结构变化、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建筑装饰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就象有许多老木匠能把衣柜制作很精美,但若按设计稿做一些有特别变化的衣柜则感到困难。

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在专业技术课采用专题训练的方式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对公寓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和娱乐空间的室内设计,限于时间不可能一一讲授,但也不能降低要求。所以可以在实践中采用集中讲授,分开训练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要采用个性化、人性化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步快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量身定做”一个恰当的目标,通过每一轮训练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较好的解决了扩招后学生入学专业水平偏低的矛盾。

建筑装饰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强化建筑装饰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主体核心。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建筑装饰施工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建筑装饰做得如何如何精致,但对起码的施工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建筑装饰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用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建筑装饰的结构、材料要懂,还要能运用建筑装饰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造型,以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施工验证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建筑装饰能力。

理论教学教授的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社会实践则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正在成长,正在完善的专业,走的每一步都是重要的,而在这之前的方向却一定是要确定的。本文提出的课程研究与整合,是对本专业的一次讨论,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性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篇10

生动传情的众仙贺寿相

李凤强的《瑶池集庆》长达1.8米,116尊神像栩栩如生,浮雕、圆雕和立体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艺交融使用。据了解,该作品利用国画三点透视的组合雕刻而成,具有十多个层次的镂空。

这件作品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传说王母娘娘种有3600棵蟠桃树。蟠桃3000年开花,3000年结果,3000年成熟。凡人吃到这种蟠桃后,就会霞举升天,长生不老。每逢王母娘娘诞辰,群仙诸佛都会以祝寿为名,赴集瑶池,以期享用仙桃。李凤强正是以此为题材,用千年印度老檀香木创作出这幅巨制,表现了“健康长寿的愿望,祥和欢乐的境界”。作品中只见王母娘娘端坐整个木雕正中,尽显雍容华贵,八仙、观世音等数百人物形态各异,宴会现场还不时有诸神或骑牛或驾鹤赶来,一派热闹、欢快的气氛。

“天下第一刀”的得意之作

更令人称奇的是其作者李凤强。现年只有35岁的李凤强在雕刻界可谓无人不晓,出身雕刻世家的他更是创造了不少雕刻神话。据介绍,一般木雕大师一天内最多只能雕刻十余尊佛头雕像,李凤强却凭一双巧手,在一天内雕塑超过百尊栩栩如生的佛祖头像,创下雕塑界的记录,他也因此赢得了“天下第一刀”的美誉。

李凤强擅长檀木和黄杨木雕,其作品以人物为主,尤其是佛家和神话人物、典故。其代表作品有沉香木雕《灵山法会》,檀香木雕《莲池海会》、《百鸟朝凤》等,这件《瑶池集庆》更是他花费两年时间精心雕刻的得意之作。

幽幽檀香更显珍贵

这件作品所用的原料檀香木也很值得一提,素有“香料之王”美称的檀香木,是檀香树的心材,历来倍受人们所推崇,且以斤论价。檀香树属檀香科乔木,是一种半寄生性常绿乔木,木质坚实致密,表面淡黄色、浅黄棕色,放置日久则颜色较深。原产印度南方及印尼帝汶群岛。我国进口檀香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檀香木是作为敬献佛祖的贵重香料伴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后又从、云南及东南沿海等地传入内地各省区。虔诚的香客们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不惜高价购买这种点燃后异常芳香的小块檀香木,作敬香之用,后来逐步用于中医、雕刻工艺品和高级化妆品等。

檀香木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如在印度,檀香木被称为“圣树(Royal tree)”。中国历史上,皇宫里的家具,都指定要用檀香木来做,皇帝的书房以及卧室也是不断烧檀香,据说吸入檀香以及坐在檀香木上会使人灵气旺。后来这些说法传到民间,做生意的老板都兴在店里烧檀香,期望人气兴旺。用檀香木制成的各种宗教用品更是佛教活动中的上乘佳品,市场供不应求。檀香木木质珍贵之处在于其所散发出的香味恒久,有去邪去燥杀菌提神之功用,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所以用檀香木雕刻出来的雕品珍贵无比。而用檀香木雕刻成的神佛像更是家中镇宅辟邪之宝。

相关链接:檀香木如何识别?

檀香木的识别除了利用科学手段认识其木材的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外,我们在收藏或欣赏檀香木及檀香木雕刻艺术品时如何把握檀香木的基本特征呢?

第一,檀香木一般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时间长了则颜色稍深,光泽好,包浆不如紫檀或黄花梨明显。质地坚硬、细腻、光滑、手感好,气干密度为0.87-0.97g/cm3,纹理通直或微呈波形,生长轮明显或不甚明显。

第二,香气醇厚,经久不散,久则不甚明显,但用刀片刮削,仍香气浓郁,与香樟、香楠刺鼻的浓香相比略显清淡、自然。有一些人用人工香精浸泡或喷洒木材用以冒充檀香木,香味一般带有明显的药水味且不持久。

第三,冒充檀香木的木材。檀香属的一些木材质量是无法与产于印度及印尼的檀香相比的。质量最好的檀香木产自于印度,其次为印尼。一般国际市场上用檀香属其他木材或不同科属但外表近似檀香木、也有香味的木材来冒充檀香木。我国的一些厂家多以白色椴木、柏木、黄芸香、桦木、陆均松经过除色、染色然后用人工香精浸泡、喷洒来冒充檀香木而大量制成扇、佛像、佛珠及其他雕刻品。

最后简要介绍一下檀香的分类。檀香按历史传统,商人及工匠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老山香,也称白皮老山香或印度香,产于印度,一般条形大、直,材表光滑、致密,香气醇正,是檀香木中之极品。

2.新山香,一般产于澳大利亚,条形较细,香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