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出口贸易的重要性

篇1

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它们不像专业外贸公司那样,都拥有自己的精通进出口贸易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进出口贸易的程序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及其将会产生的后果缺乏认知。本文就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操作程序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进出口贸易的程序

1.出口程序:

(1)出口许可证

(2)贸易洽谈

(3)货物准备

(4)信用证

(5)海关申报

(6)出运

(7)保险

(8)文件和付款

2.进口程序:

(1)进口许可证

(2)贸易洽谈

(3)信用证

(4)租船订舱

(5)保险

(6)审单付汇

(7)海关申报

(8)提取货物和检验

(9)索赔

(10)争议的解决

二、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重要性

进出口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对大多数国家来讲,进出口是最重要的国际活动。各个国家都要进口他们所不生产的货物和商品,并得赚取外汇来支付它们。这些进口国家就得通过出口它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剩余的原材料来赚取外汇。这样进出口贸易就是一个硬币的二个面,双方在各自的生产优势上都得益。

进口对于进口国的本国产的商品产生了竞争;而出口对于制造商来讲,为自己的产品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有效保持了国内市场价格的走低。

有些中小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为了降低成本或自以为是、随心所欲,采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放任的态度。他们没有认识到:进出口贸易的依次顺序和具体运用必须严格地遵守和执行的重要性。

但是有些因素迫使政府对对外贸易制定限制政策。进口可能受到进口贸易监管或许可证控制或海关关税的影响,以保护国内工业(如,根据我国的进口商品监管目录,某些进口商品在进口时,进口商必须凭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规定进口许可证,才能向进口地海关办理相关的海关申报手续。如果进口商在进口货物到达口岸时,还没有取得相关许可证的话,海关将根据国家的规定,1.将已到达进口口岸的进口货物作退运处理;2.等待进口商取得相关许可证以后再办理相关的进口手续。如果出现上述二种情况,A进口商将承担进口货物退运而造成的全部损失;或等到进口商取得相关许可证后再办理相关的进口申报手续,但是货物到达口岸已超过海关法规定的“进口货物到达口岸后14天内必须向海关申报的规定”。因此海关将向进口商收取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延迟申报的罚款;同时进口货物到达口岸的时间过长,港区有关方面和船公司将向进口商收取货物驳运、仓库场地堆放、储存和集装箱占用的费用。);或因为有用的外汇会被用来购买基础物质。出口也可能受到限制,以保护国内正在发展所需求的具有特点原材料(如我国的稀土原料的出口,国家执行出口配额制度)。这些因素意味着进口和出口都受到许多手续的制约。例如:海关进口和外汇控制认可,以及许可证控制等。只有经过上述许可,才能得以进行国内的批发和零售。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认知,那些工作应该先行和那些工作要后续,只有认真执行按顺序进行相关的工作,才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这也意味着外贸程序比内贸程序繁杂的多。

三、有效地按照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几个方法

进出口业务是如此地繁杂,以至于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完成交易。在进出易的过程中要经历变化多端和繁杂的程序。整个交易自始至终需经历四个阶段:出口或进口准备;业务洽谈;完善合同;解决贸易争端(如果有的话)。

出口最困难的部分是第一阶段。任何出口商想要将他的产品出口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些国家,他必须首先对拟出口国的进行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对某一产品进入特定市场进行研究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国外给予的市场进行学习,以确定该市场的需求;并且确定能供给的产品的方式方法。

出口商需要知道那一类的国外公司可能使用它的产品或对市场感兴趣,并在他们的国家分销它的产品。他必须考虑赚取利润的潜在性,并在这些地方审查市场架构和常规的经济条件。

市场研究通常覆盖如下方面:

(1)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

具有不同政治和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国外贸易业务采用相对不同的态度。

出口商应对它们的政治、金融和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它们的政策、政府的对外贸易的法律和法规、外汇控制、海关关税、商业惯用标准和它们的对外贸易形势(贸易结构、进出口商品的数量、贸易伙伴和贸易限制)。

(2)市场研究分析

在主要的进出口国家对某一特定商品进行研究,研究其生产、消费、价格和及其趋势,以便为出口商品设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并适当处理业务条款。

(3)客户的研究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资料的重要性远比国内贸易的信用资料。

出口商应当知悉,进口商或买方有什么样的信誉、它的贸易规模、它的付款方式和它的贸易活动的有关信息。

很明显,具有良好信誉和优良的财务状况的客户便于出口贸易的进行。出口商可以从各种渠道获悉这些信息,例如:由买方提供的相关信息、买方的银行提供的信息、各种各样的贸易协会和征询机构提供的信息。这样就可以甄别潜在的客户。

1.业务洽谈。不管谈判如何进行,通常它们是由下列几个环节所组成:询价、报盘、回盘、接受和议定销售合同。上述几个环节中的报盘和接受是达成协议和缔结合同的二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履行合同。采用信用证支付条款的CIF合同下,出口合同的履行一般要经历下面几个步骤:货物准备、商检申请、开信用证提醒、信用证审查和修改、订舱、出运、保险、银行议付运输文件准备和解决索赔等等。

(1)出运货物的准备。合同签订后对出口商来讲他的主要任务是出口货物的准备和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核对货物。质量、规格、数量、包装和唛头必须与合同或信用证一致;货物的准备日期必须要与出运的计划一致。

(2)检验申请。如果合同或国家强制规定要求对出口货物进行检验检疫,出口商必须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货物的检验检疫并获得检验证书。通常商品应当获得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验证书后海关才得以放行。

(3)提请、审查和修改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银行信用证一般都用于采购价格的支付。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卖方来讲促使买方开立信用证是必须的一个步骤。根据合同买方应及时开立信用证。但是有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买方会延迟开立信用证。为了安全收取货款,卖方要促使买方加快开立信用证。卖方在收到信用证后必须非常仔细地审查并确认信用证的所有条款和条件与合同规定的相符。如果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卖方要即刻与买方联系进行必要的信用证修改已保证合同顺利履行。

(4)租船和订舱。出口商取得相关的信用证后,要与船务公司或船公司联系安排订舱或租船的事宜,并按照进口商的出运指令做好出运前的准备工作。租船是对于大批量的货物需要整船运输所需的。而对于小批量的货物来讲,订舱就可以了。

(5)海关手续。在货物装运前,必须完成一系列的海关手续。根据要求,必须向海关提交申报文件。文件需列明所有出口货物的各类详细品名和相应的海关组织的HS编码,连同相关的销售合同、发票、装箱单、重量清单、商品检验证书和有关的文件一并递交给海关。在货物装上船甲板后,船公司或船务公司会签发海运提单。海运提单是船公司或船务公司证明货物已在船甲板上的收据。

(6)保险。出口贸易承担着许多风险。例如:船可能沉没或托运货物可能在运输途中受损;汇率变化;买方违约或政府突然强制封港;目的港地域的战争或罢工等等。习惯上给出口货物的运输途中的风险进行保险。保险覆盖的范围要根据货物的类型和环境有所变化。如果出口商为出口货物购买了保险,那么货物受到物损的时候就能得到补偿。

(7)准备银行议付文件。货物出运后出口商要准备所有信用证要求的各类文件;并在信用证规定的时效内提交给议付银行。至于出运文件,它们包括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装箱单、重量清单、检验证书,有些时候还要求提供领事发票和原产地证明。文件要求正确、完整、简洁、清楚。只有当所有的文件与信用证完全相符一致,开户行才予以支付款项。提交给议付行的文件中的有任何与信用证不符,开户行不予进行款项的支付。

篇2

关键词:fdi;进出口贸易;贸易效应;影响因素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著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如下: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2、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世界经济,2002(2).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型

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能源危机的加重,气候灾难的加剧,低碳经济应运而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联系的加强,低碳经济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愈发彰显。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纷纷签订京都议定书,确定减排目标,呼应低碳经济的理念。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

不可否认,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开始参与世界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出口贸易从无到有,从做大到做强。中国出口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发展中的中国总是喜忧参半的。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弊端慢慢暴露。首先,我国出口结构单一,主要以纺织,钢材,服装加工,农产品等为主,出口结构单一,出口多为初级产品。

二、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

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现状不容乐观,但要准确找寻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的突破口就需要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保证出口贸易循环绿色发展。改制低碳经济我国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在于:一是认识不力,企业管理层,企业执行层,企业员工,相关主管部门未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构建。国家相关部门,未能充分了解世界贸易局势,制定出适合我国转型的方案与举措。二是机制不合理,世界贸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我国贸易机制还不能紧随其发展脚步,造成了贸易出口的缓慢发展。三是监管不力,出口贸易发展同样需要相关硬件的约束,不仅需要自律更需要他律,呼吁相关贸易出口法律的出台,并制定出贸易出口的新规划。

三、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的创新不仅是每个企业的责任也是国家的使命,寻找低碳经济下国家出口结构的转型亟需技术创新。企业应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加大企业技术投入,加大企业研发与应用的力度。国家应保证产学研的对接。搭建企业和高校以及研发机构的平台。让研究更有目的性,让企业创新更有方向感。鼓励技术产量高的产品进行出口,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创新,树立企业创新标杆。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新的和谐社会氛围。形成企业自主创新力,树立企业品牌,加大国际竞争。净化国际贸易的环境。

2.转变出口方式

过去我国出口贸易的方式过于单一,极易在出口贸易的发展中迷失方向,更易在抽口贸易中被淘汰,因此要转变我国出口方式,适度扩充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的初级产品加工出口结构,加大电子,高科技的出口,加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出口。其次,支持环保产业出口,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求进行更多的低碳发展和环保探索,以便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扶持环保展业的发展与出口,加大环保投入。最后,打破贸易壁垒,在国内形成一个环保产品,环保产能,环保技术,环保服务的环保市场,保证我国出口贸易的绿色低碳循环。

3.加大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

出口贸易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密切的国际合作。我国出口企业的成长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也有赖于企业的国际合作。那么在低碳经济的世界大形势下,各出口企业在谋发展的过程中更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因此,一是出口企业要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扩充出口渠道和出口方向,做到出口多元化,同时各出口企业也要积极研发出口国的需求能力,做到供需结合,增大出口的积极性,加大出口的对接力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低碳为指标,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出口转型。二是国家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环保产品出口退税,积极引导落后产能企业进行产能升级,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对创新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宏观调控贸易出口结构,逐渐加大低碳产品出口比例,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增强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四、结束语

探寻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发展出路,不仅需要加强调研,更需要积极践行。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理形象的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经济建设也切忌纸上谈兵。因此,在低碳经济的世界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贸易国要积极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中国制造的落后现状,找准我国出口问题的症结,积极进行出口转型,转变出口方式,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际合作,让中国以一个更加绿色和低碳的国家参与者来引领国际潮流,以低碳经济为契机,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积极转型,在世界贸易市场抢占经济制高点,让中国的巨龙在世界贸易的航线上重新起航。

参考文献:

[1]赵凯,低碳经济背景下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商论,2012(12)

[2]杨肃志,徐铭营,黄粤.低碳经济下出口贸易结构探析[J].哈尔滨工程学员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李媛娜.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研究[J].北方经济, 2013(05)

篇4

面对金融危机“保增长”的重要性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保增长”是现阶段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使“保增长”的目标落到实处,理所当然要将“扩内需”摆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然而,“扩内需”并非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对外贸易在“保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在“扩内需”的同时,如果也能够尽可能发挥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可供选择的手段增加了,“保增长”的把握性自然也会增大,“扩内需”过程因此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总体来看,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有所放慢。从2002年到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幅度连续6年都超过了两成,但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幅度却只有17.8%,其中,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7.2%和18.5%,增长速度比前几年明显放慢。

现阶段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虽然放慢,但2008年的全年统计只不过是由“显著”增长变为“温和”增长。可是,如果像证券分析师那样也做一张《分时走势图》,则不难看出,2008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基本上可以用“高开低走”这个股评术语加以概括。2008年10月以前,进出口贸易增长或快或慢,但基本上能够保持增长势头。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10个月,出口和进口分别累计增长21.9%和27.6%。可在10月之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形势却可以用“晚节不保”来形容。据统计,2008年11月全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和17.9%,特别是出口贸易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了月度负增长。更有甚者,进出口贸易的月度负增长并非“间歇”性,而是渐成趋势。2008年12月,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又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8%和21.3%。

贸易顺差的“贫困化”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即使对外贸易规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萎缩,贸易顺差扩大的势头也依然得以持续。由于进口贸易的下降幅度要超过出口贸易的下降幅度,2008年11月贸易顺差达到400.9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大的一个月,而12月贸易顺差也达到了389.8亿美元的历史次高点。再看一看整个2008年,全年贸易顺差达到2954.6亿美元。

一般来讲,许多人都会认为出口越多,经济增长受到对外贸易的拉动也就越大;而进口越多,经济增长受到对外贸易的拖累也就越大。近期,由于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进一步强化。

可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尽管贸易顺差还在扩大,开展进出口业务的难度却在加大,许多企业苦不堪言。当下,眼看着一些出口企业停工甚至关闭,眼看着出口企业的打工仔、打工妹甚至白领们丢掉饭碗,又有何理由为贸易顺差的增加而自我欣慰?仅从量的角度看,顺差加大应当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然而,若从质的角度来看,净出口规模的大小并不一定等同于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由此,笔者开始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小贸易的大顺差不足为喜,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不一定比得上大贸易下的小顺差,甚至有可能还不如大贸易下出现的适度逆差。2008年11月贸易顺差创新高就能印证这一命题。否则,中央也就没有必要在当前形势下特别强调要靠“扩内需”来保增长了。

就对外贸易而言,净出口因素固然可以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净出口因素绝非影响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事实上,对外贸易也会出现贫困化增长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本身就是对上述净出口因素起“推动作用”的唯一性提出挑战。按发展经济学的概念,贫困化增长是指贸易条件严重恶化导致社会福利下降程度大于社会福利改善程度,最终会出现越增长越贫穷。在贫困化增长的条件下,出口越多,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弱。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现阶段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出现萎缩,贫困化增长的先决条件不复存在。在进出口贸易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对外贸易或许不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贫困化增长,但“贫困化”的特征却依然存在,索性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贸易顺差的“贫困化扩张”,又何妨?

的确,从宏观角度来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应当体现在净出口方面。可是,如果将微观层面也纳入观察视野,仅从净出口角度来看待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未免有些狭隘。单独来看,无论是出口贸易还是进口贸易,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只不过这种拉动作用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宏观层面,而是通过微观层面间接作用于宏观层面。

虽然具有某种程度的重商主义色彩,但对不同国家来说,通过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来推动经济增长或许具有可行性,动机也无可厚非。可是,就整个世界贸易体系而言,各国对贸易顺差的追求恰似一场“零合游戏”: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顺差必然要以另外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为前提。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贸易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对外贸易能够产生福利的“正合效应”,而非“零合效应”或者“负合游戏”。否则,比较利益学说、要素禀赋论、规模经济理论等国际贸易理论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保增长”绝非单靠贸易顺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资源的全球配置力度不断强化,过分追求贸易顺差不仅无助于整个世界贸易的发展,而且也未必就对各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富国并不少见,而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的穷国也屡见不鲜。

不难看出,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仅仅靠贸易顺差的大小来加以简单评价。现实状况表明,近期的贸易顺差加大颇具“贫困化”特征。

首先,在当前进出口贸易规模均出现萎缩的状况下,月度和年度贸易顺差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说明这一顺差本身就存在质量上的隐患。在出口保持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贡献度的情况下,随着出口贸易出现萎缩、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压制,不仅会导致出口企业的生存空间收窄,开工率下降,赢利减少,也会对就业和税收等方面造成压力。与此同时,随着进口贸易规模出现大面积萎缩,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机会也相应减少,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有效借助“外力”,很难更多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来弥补内在资源的“瓶颈”约束。

其次,在当今国际市场上,竞争与合作都要立足于一个为相关各国所接受的共同平台。一般来说,在这个平台之上,一个国家的顺差大一些就有可能对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强一些;而顺差小一些就有可能对经济产生的牵制作用强一些。可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平台已经不再稳固,净出口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如何的确很难说。将进出口贸易结合起来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在2008年11月出现双向萎缩,对中国经济而言尤为不同寻常。在当代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之下,中国处在国际产业链条的中间位置。因此,长期以来,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国际产业链条上自然也会出现相当多的断裂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加工贸易受到的损害最大。由于加工贸易具有大进大出的特征,加工贸易的下滑还有可能会导致进出口贸易规模出现双向萎缩。

再次,近期贸易顺差的迭创新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变化因素。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上的反应并非完全都具有对称性。总体来看,初级产品价格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应最为立竿见影。相反,工业制成品价格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应是逐步显现的,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初级产品在中国进口贸易中所占比例相对要高一些,而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却相当大。因此,目前中国进口萎缩速度要快于出口萎缩速度,贸易顺差规模也就越来越大。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规模很难保得住,甚至有可能转为逆差。即使贸易顺差能够进一步扩张,也很难摆脱“贫困化扩张”之嫌。

总之,无论是出口规模下降,还是进口规模下降,对经济增长来说不一定都是利好因素,而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整体萎缩对经济增长来说则进一步构成了利空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对当前对外贸易顺差创历史最高纪录时刻保持警惕。

表面上看,贸易顺差的扩大与否关乎“保增长”的大局,而具体的进出口业务只不过关系到相关企业的“小算盘”。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对出口企业来说,只要做好每一笔进出口业务,都有利于“保增长”。

一方面,为了推动出口贸易,今后应当通过进一步挖掘商业机会,强化出口企业的技术投入与管理水平,扩大出口企业的赢利空间。这些努力看起来是针对出口企业的微观层面,但最终会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了“饭碗”,有利于增加税收和就业,从官方和民间的立场去面对出口企业的福利“溢出”,最终会为宏观经济带来活力;另一方面,推动进口贸易,要利用好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时机,在全球范围内强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通过进一步引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要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中间产品,来加大相关企业的赢利空间。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传染机制 贸易溢出效应

一、金融危机传染性的概念

当前,对“传染性”范畴的界定存在一定分歧。多数学者从现象视角将其定义为:只要不同国家金融市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其中某一国遭受冲击后显著增加,就可判定为发生了传染性现象。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在剔除共同性冲击、经济基本面关联性和国家异质性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后,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过度关联性,才是真正的传染性,称之为“纯传染性”。由此可见,对传染性概念界定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只有某种特定形式的传导渠道才能被称为传染性。综合来看,本文倾向于把传染性看成一国遭受极端的负面冲击后向其它国家的传导过程,这种定义避开了对范畴界定的争论,更加关注于所有潜在的传导渠道及其相对重要性,这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更为重要。[1]

二、金融危机传染机制

Masson将金融危机的传染原因总结为季风效应、溢出效应(包括贸易溢出效应和金融溢出效应)以及净传染效应。本文借鉴Masson的研究思路,将金融危机的传染分为贸易传染、金融传染、季风效应以及净传染效应。这其中贸易传染和金融传染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市场之间在贸易和金融等实体方面联系密切而导致的危机传染,而季风效应和净传染效应则是与经济基本面无关的危机传染。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传播过程中,虽然各种传染机制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是金融危机的蔓延是各种传染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2]

三、贸易溢出效应的传染机制

贸易溢出效应是指一国爆发金融危机会导致与其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联系密切的国家贸易以及经济面的恶化,分为直接双边型贸易传染和间接多边型贸易传染。直接双边贸易传染有两个特点。一是一国首先爆发以货币大幅度贬值为表面现象的金融危机,往往导致贸易伙伴国成为投机者货币冲击的对象,成为金融危机的被传染者。二是一国的金融危机往往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导致其贸易伙伴国价格水平下降,减少对本币的需求量,增加对外币的需求量,进而使贸易伙伴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减少,诱发本国货币危机,从而沦为金融危机的感染者。

间接多边贸易传染主要发生在贸易竞争型国家之间,当金融危机在一国爆发后,与其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另外几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这几个国家的货币易遭致投机性货币冲击压力。

无论是直接双边型贸易传染,还是间接多边型贸易传染,金融危机都是通过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等机制影响危机输入国的贸易量。

收入效应是指当一国爆发金融危机时,该国失业率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进口消费需求减少,危机爆发国的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贸易量下降。国内学者裴平(2009)指出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前十大出口对象国(地区)失业率上升,进口需求大幅下降。价格效应是指金融危机发生国货币贬值,进而影响该国的贸易伙伴国和贸易竞争国的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从而导致危机输入国贸易量的变动。价格效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危机发生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和劳务本币价格提高,从而导致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减少;另一方面危机发生国货币贬值,出口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对危机发生国的贸易竞争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冲击影响。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本国的负面冲击影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这种效应称为政策效应。

四、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量与外贸增速的影响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出现了大幅下滑。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实现强劲反弹,但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再次出现增速放缓迹象,比2010年减少12.2个百分点。进入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放缓趋势更加明显,1―11月份累计增幅进一步放缓至6.3%。[3]外贸增速放缓不仅反映在海关的统计数据上,具体在现实中就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2012年出口企业普遍反映订单不足。 [4]

五、美国次贷危机的贸易传染机制

贸易溢出效应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危机通过间接多边型贸易渠道进行传染。美国与欧盟的出口市场十分相似,是激烈的贸易竞争对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这就使欧盟的出口贸易蒙受损失。欧盟国家为维持自身的出口贸易份额被迫选择货币贬值。2008年美元与欧元出现竞争性贬值,次贷危机通过间接多边贸易传染至欧盟国家。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存在相似性。危机期间,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而人民币则持续升值,这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贸易传染主要是通过直接双边型贸易。具体而言,一方面,由于美元大幅走弱,美国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降低直接导致对华进口需求的大幅下降,其对于我国贸易溢出的收入效应十分显著。美国对华进口需求由2008年同比5.11%的历史较低水平增长,迅速下降为2009年上半年的-13.15%。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而导致我出口价格优势的丧失,造成了危机贸易溢出下的价格效应逐渐凸显。进入2008年,由于出口贸易较大的下降压力,前9个月我国贸易差额月度累计量同比均呈现小幅负增长。而到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全面下滑,其总额缩水达20.19%。其中,相对于进口贸易,我国出口贸易压力要稍大。从与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情况来看,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对华出口贸易下降幅度高达16.19%,而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平均下降幅度更是达到23.12%。

六、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进出口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强调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进出口贸易将面临外需大幅萎缩并且长期低迷的形势。应改变长期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发展策略,强调进口、出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商品结构,调整税收政策以扩大能源资源等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 、核心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二是鼓励外贸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要积极保护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创新与品牌维护,即便是“床单上一个新颖别致的印花”,只要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就应当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5]

(二)开拓新兴市场,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

一是开拓新兴市场。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十分不平衡,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目前在我国的出口市场结构,新兴经济所占比重非常小。应该积极开辟亚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出口市场。二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当前,应客观理性看待加工贸易,既要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找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力促转型升级;又要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看到加工贸易作为适应我国国情的贸易方式在相当长时期仍是我国经贸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与贸易争端。我国政府与企业应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双边经济对话等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妥善处理贸易争端。

(三)建立有利于维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向我国进出口贸易传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人民币持续的单边升值反映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贸易顺差日趋减少,国际收支进一步向均衡状态接近。我国应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汇改,增加汇率弹性。

参考文献:

[1]张磊.基本面关联还是市场恐慌――金融危机跨国传染渠道的文献综述及其警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3):238

[2]刘琳琳.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传染研究[D].吉林大学,2013:45

[3]曾忠东,谢志超,丁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影响的价格溢出效应分析[J]. 环球金融,2012(2):25

[4]熊丹,石慧.我国外贸增速放缓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3(4):19

[5]刘国晖,张如庆.论困境倒逼下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学家,2014(2):66

篇6

关键词:国际形势 贸易保护 进出口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2009年,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将实现恢复性的缓慢增长,估计全球经济增速在3%—3.5%之间。这次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实现难度较大,发达经济体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1.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现状

我国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由于受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2010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进口1193.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来看,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至2006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措施

1.降低国内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贸易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令中国出口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着力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增加结算币种,并学会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增强消化汇率升值而带来成本风险的能力。

4.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注重服务质量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5.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重视科技发展,改善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6.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调整出口退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出口贸易;分析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出口贸易劣势

1.义乌小商品出口仍存在低价竞争行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态势的日趋加剧,我国小商品市场上的竞争也表现的异常激烈。由于义乌小商品出口市场分布集中、商品相似性大,小商品出口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量、争得客源,经常不惜成本大打价格战,导致了义乌小商品出口的低价竞争。尽管义乌小商品的出口利润已非常微薄:销售一颗纽扣2厘,100根牙签只能赢利1分,1支吸管利润仅有8毫钱,五金产品的利润也不超过3%,绝大部分商品的毛利润在10%以下,而且小商品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小商品的出口成本明显上升,但是由于小商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义乌小商品出口企业为了赢得更大的出口量,就只能通过低价来增强出口竞争力。

2.义乌小商品的出口企业还没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义乌小商品出口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基本都没有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目前,在义乌的货运市场上,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已经完全萎缩,没有商用市场;而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发展也非常不平衡。其中,公路运输完成的货运量每年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铁路货运量只占据了非常小的一个份额,航空货运量所占的比率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以2012年为例,公路、铁路、航空三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量分另一方面,由于义乌小商品出口企业还没意识到建立自有的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性,在小商品出口运输中也多采用国外的第三方物流,这又导致了义乌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进程缓慢。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出口贸易的劣势的解决方法

1.避免低价竞争,提高义乌小商品的持久出口竞争力

第一,实现产品结构升级,避免低价竞争。义乌小商品低价竞争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结构相似甚至雷同,原料、生产工艺非常接近,造成产品间相互替代性很强,市场上同等档次的商品过多,没有形成差别和梯次,往往某一种商品的降价会引起许多其它类似商品的降价。近两年来,义乌的出口市场转向了以发达为主,发展中国家为辅的状况。我们要适应国内外需求的变化来推进产品结构的升级,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收入的阶层的需求,生产出不同档次、不同设计、不同生产工艺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避免产品间的可替代性而带来的低价竞争。

第二,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增加小商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由于义乌工业企业许多都是传统的产业,技术落后,设备简单陈旧所以必须依靠高新技术改造这些产业,才能生产出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小商品。因此,地方政府要引导和培育一批有能力的企业生产高中档产品,通过改造促进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出更别致、美观、新颖、耐用的高档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使义乌小商品实现从低价优势到技术优势的转变。

2.支持和鼓励小商品出口企业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第一,加强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并均衡规划物流运输中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由于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义乌小商品的出口运输过于依赖公路运输。为了促进小商品出口运输方式的平衡发展,在今后物流运输的长远规划中,应该加强对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投入,取长补短,疏通物流运输发展中的瓶颈,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运输方式可能隐藏在深处的发展潜力。

第二,鼓励第三方物流和个私物流的共同发展,并支持义乌小商品出口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随着义乌小商品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小商品出口企业不仅需要强大的物流运输业的支持,而且有能力来建设强大的物流运输业。

义乌小商品出口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世界的小商品采购中心。小商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成交额逐年大幅增长,市场的外向度也进一步扩展。不过,义乌小商品出口贸易也还存在很多不利于其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如:出口贸易壁垒增多、缺乏持久的出口竞争力、自主品牌和创新意识薄弱、还没充分运用现代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因此,要促进义乌小商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义乌小商品出口开辟出更宽广的道路。义乌市应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规范和扶持流通性外贸企业,加强对外贸诈骗案防治力度;拉长小商品产业链,提高对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两型社会”。

篇8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出口收回风险;风险防范

引言

任何国家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规避贸易中的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就是被普遍运用的一种手段。出口信用保险在经济领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突出表现在能够有效的规避和防范经济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上。尽管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不可忽视它在降低出口汇率风险上的作用。因此,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和优势作用,达到规避出口汇率风险的作用,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概述

1.1出口信用保险

所谓信用保险就是权利人对担保人要求信用担保的一种保险。信用保险中的权利人就是信用关系中的投保人一方,投保人投保他人的应用。

出口信用保险就是按照信贷条件对出口商出口商品,在买方出现不能按期付款的情况时,对买方承担赔付贷款金额的一种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和政府为了鼓励积极的出口贸易而实行的出口信贷担保政策,以此保障贷款降低或者避免损失的一种补偿政策。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在买方不能按时付款的情况有以下几种:资金周转困难,无力支付或者买方失信不按时付款;由于政治原因或者非经济原因导致的买方不能按时付款,例如政治战争、政策变更等。因此,对于不能按时付款的情况,出口方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进行投保,承保机构就可以在其能够承担的保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损失,通常是赔偿原本货款的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

出口信用保险是为了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经济的发展,保护企业自身的权益,承保方在企业出口业务中,对遭受贸易风险收到的额经济损失进行赔偿的特殊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所承担的责任按照风险分类分为商业风险即买家风险,政治风险另称为国家风险。

1.2出口收汇风险

出口收汇风险指的是在出口贸易的结算中出现的不能按时收汇的风险。贸易出口中,出口厂商要经过洽谈、签订合同、准备出口货物、对商品进行包装和检验、商品的托运等部分的内容,因此,出口贸易联系到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中的多个当事人, 因此,增加了在出口贸易中的各种的潜在风险。

出口收汇中的风险主要有一是出货日期、规格和合同规定不相符合造成的出口收汇风险。出口货物的一方无法按照签订的合同和信用政策规定交货主要是因为企业在货物上产上的延误、采用类似规格的产品代替要求的货物、交易价格较低,用质量低下,成本低下的货物冒充顶替。二是由于单证的质量不过关造成的收回风险。尽管对货物的结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信用证的方式结汇,保证出货的时间和货物的质量,但是在出货后,交易单据不能与信用证做到完全符合。三是业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出口收汇风险。贸易出口关系到各个方面,导致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业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就会致使局面失控,成为官司失败的一方。

2.出口信用保险的优点和问题

2.1出口信用保险的优点

首先出口信用保险在企业的结算方式上,为企业提供了灵活多变的结算方式,为企业拓宽业务,开拓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的出口贸易中的风险起到了很好的防范风险和保障经济利益的方式手段,并且完善了企业中的损失赔偿和风险防范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巩固企业竞争地位,未定企业发展的作用。如果企业经营出现损失,出口型用保险的机构就要对其进行经济上的赔偿,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也维护银行的利益,保证企业和银行的良好运行。其三,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的水平。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了解到更多的买家的信息,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最后,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并且使得收汇安全获得保障。

2.2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防范收汇风险时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私人商业机构涉及到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政策时,有可能会出现对双方不好的现象。既不利于政企分开,又不利于国家关于商业政策的落实和完善。银行体系的业务范围不够广,服务内容不全面,因此导致出口贸易的业务难以广泛的使用。主要的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是进出口银行和人民保险公司。这两种机构在信用保险上出现竞争,导致在出口贸易中的风险难以控制,国家对信用保险支持的资金额度不够,同时也与其他国家的政策不相符合。

其次,承保方式不合理,并且出口信用保险的费用过高。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出口企业在一定的投保时期和市场中,不能只投保业务中的一部分或者部分时间内的业务,要求对整个的业务进行一次性的投保,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出口信用保险上的投资成本增加,同时降低了投保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再次,投保意识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出口信用保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政策性,而企业在投保过过程中会忽视这一特点。企业重视投保费用的高低,这回忽略出口信用保险在防范风险上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实际作用。出口企业在出口理念上是传统的,不开放的,对出口信用保险不信任其所能发挥的作用。

最后,法律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使得出口企业和保险机构在出口贸易的保护中缺少法律保障。

3.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防范收汇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而为了促进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出口企业中的收汇安全进行保障而制定的由国家提供财政保险资金的一项非盈利性质的政策上的保险制度。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之后,出现买方出于所签订合同中的原因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或者不能支付全额货款的情况时,卖方提供给信用保险公司相应的违约证明,在保险公司核实违约合同的具体内容之后就可以按照签订合同的内容支付赔偿金额,与此同时将卖方的求偿权转移给保险公司。

出口信用保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论是政治风险还是经济风险都能很好的起到规范的作用,它在根本上保障了企业资金的收汇安全。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机构对企业的利益安全进行保障,支持和帮助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规避风险的损失。通过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进行投保,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借助这样的网络,企业可以在保障收汇安全,有效的管理财务账款,防范收汇上的风险,降低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因此,通过这样的客观条件,企业在货款收账上的拖欠率和坏死率大大的减少。

出口信用保险承担了商品进口方的商业风险和进口方所处的客观环境的政治风险,如果进口方拒绝支付货款、拒绝接收货物和企业破产倒闭,以上情况的出现和发生会对企业的出口贸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对此情况进行防范和规避。在对国际上的财务账款进行追收时,由于国家的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为其提供后备基础,与此同时,利用伯尔尼协会的行动规则,因此,在追讨货物账款过程中,出口信用保险所发挥的震慑威慑能力尤其强,所以它对乙方的约束力也特别强,由此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提供了简单容易的追讨账务的方式。也可以从中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减少了企业出口坏账和拖账所造成的损失,对企业的收汇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4.结语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进行出口贸易的活动后越来越频繁,在出口贸易中随之而来的是更重贸易风险的发生,降低出口收汇风险就是其中关键的部分。对出口收汇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对出口信用保险进行有效的运用,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优势作用,不断加强对出口收汇风险的规避,更好的推动出口贸易环境的优化。(作者单位: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

参考文献:

[1]孙旭.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

篇9

论文题目《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为各个国家所认同,所有国家都已经把出口贸易作为自己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提上了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对于中国来说,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就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世界各国都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整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和饱和的情况下,帮助中小企业扩大出口, 使其在国际市场立足、发展, 便成了各国政府经济增长突破点。

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战以来,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美各国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并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发展,防止其垄断,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对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如中小企业存在形式和存在领域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中小企业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经验研究等)和较为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专题调查》报告,张炳申的《广东中小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林汉川的《广东、湖北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比较分析》,欧江波、张赛飞对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调查等)。

自从2005年以来,我们已进入后WTO时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出口贸易国。中国GDP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高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急速增加都部分得益于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国现阶段,出口贸易确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之一。正确认识出口贸易的任务和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们是许多成功大企业的孵化器。随着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小企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5%,但在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内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如管理不当、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差、融资难、发展空间受限、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

综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否提出合理的对策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背景,然后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研究方法:

首先,应通过访问、查阅综述性文献以及统计资料等方法,初步获得资料并弄清资料的基本内容,涉及基本的研究框架。其次,根据研究框架的需要,从各种国内外数据库、年鉴、书籍、杂志、报刊以及各种统计资料中获得数据资料。最后,把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预期目标:

加强自己的认识深度和理论水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和文字处理水平。通过大量阅读、查阅资料,系统剖析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如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四、所需要的条件:

1、需要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2、利用图书馆、Internet广泛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与同学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并向老师请教。

五、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

周次

起止日期

工 作 内 容

阶段成果

5

4.14.5

论文选题

收集文献、确定论文题目

6

4.84.12

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

完成开题报告

7-9

4.155.3

撰写论文初稿

完成初稿

10-11

5.65.17

修改初稿

完成二稿

12-14

5.206.7

修改二稿、校对英文文献资料译文

定稿

15-17

6.106.28

论文总结,毕业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20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内容、研究目标等,如未能完成须说明原因):

在论文的整个完成过程中,我首先根据课题的写作目标做出详细的框架,通过查阅网络和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料,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案例,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在全面掌握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整理,并严格按照研究的课题目标,作出相关内容的深层分析,从而为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在论文的内容上,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现状开始分析。按照写作目标,分析中小企业的作用于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研究对策建议,完成了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中规定的工作内容。在论文写作的后期阶段中,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和修改,使论文的观点更加鲜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后期工作。在研究目标的完成情况上,把目标的论证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分别研究,通过对论文内容的修改和完善,使论文内容逐步接近预期目标,并使论文内容的完成情况与论文的预期目标基本上一致。

总之,在论文的完成情况上,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和最初的论文写作框架,使论文内容不断的完善,论证更加充分,预期目标基本得到完成,也完成了指导老师制定的各个阶段性任务。

主要创新点:

由于现有文献,分析的不够全面只是单独分析了有关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某一方面,或者分析的时候没有抓住要点,不够犀利。本文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现状着手,分析了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分析比较全面、深刻、犀利。

工作状况(包括工作态度、刻苦精神、协作精神、个人精力投入、出勤等情况):

在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我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和刻苦努力的精神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各种相关资料,认真翻阅国内外各种相关文献资料,并且进行严格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为论文的完成作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情况分阶段进行各项任务,并且注重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了指导老师安排的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按时出勤,积极参与老师的论文指导,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修改毕业论文,同时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定期进行论文计划的讨论,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认真听取学校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最新要求,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论文修改,从内容和格式上针对论文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强化和优化。努力达到指导老师的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毕业论文能及时较好地完成。

收获、体会及建议:

篇10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外贸结构依然存在较大问题,由此也引起了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多种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思考这种拉动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有利于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借鉴张颖聪(2011)与周妮笛(2010)的实证方法,本文采取AHP-DEA模型,基于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17个指标,旨在对每个省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构建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关键在于建立反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参考欧阳强、谢兮晨(2012)与张欣、于萌(2009)对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现状,本文从对外贸易规模效益、对外贸易贸易效益、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外贸易技术效益、对外贸易生态效益及对外贸易资源效益等方面进行考虑,选取的17个评价指标详见表1。其中,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X7)=(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进口)/(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进口),即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能力;进口技术效率(X1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总进口额,表明对外贸易对技术改造及技术转化的影响程度;出口贸易废水净排放量(X13)=(工业出口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水净排放量,X14与X15公式类似,表明贸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初级产品效益度(X16)=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表明对外贸易对资源利用开发的合理性;进出口能源密集度(X17)=(单位金额进口耗能×进口额)/(单位金额出口耗能×出口额),如进出口能源密集度大于1,表明出口产品耗能量小于进口产品耗能量。

二、评价方法的选取

目前,国内常用的评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目标、准则与方案等层次,并根据主观判断来计算一系列方案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尽管此方法较简单明确,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并根据指标所提供的原始信息产生客观的权重系数,但缺乏对各个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考虑。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的非参数统计方法,用于评价相同类型的多投入与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具有技术有效,该方法不需要确定各指标权重,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但是不能反映决策者的偏好。综合考虑以上方法的优缺点,本文选择将AHP与DEA两种模型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AHP模型分析法

1.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根据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本文建立了全国30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层次分析结构,具体结构见图1。

2.构造判断矩阵与一致性检验。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通过比较分析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分值,构造出各层次的所有判断矩阵C。假设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有AW=λmaxW,W为准则层相应元素对于目标层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同时,需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构造一致性指标:

CI=[SX(]λmax-n[]n-1[SX)] (n为判断矩阵阶数)

若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

(二)DEA模型分析法

首先,在既定的评价指标数据上,通过分析筛选出评价指标鉴别力较高的指标,构成第二轮评价指标体系,再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较低的指标,产生第三轮评价指标体系,对第三轮指标区分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最后用软件deap2.1得出相对效率值。

(三)AHP与DEA模型集成

AHP模型评价值反映决策者的主观偏好,DEA模型评价值反映决策单元实际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对两种评价值采用线性加权的方式,最后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各省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公式为:

A=αy+(1-α)θ

上式中A为综合评价值,α为主观偏好系数,可取[0,1]之间任何值,本文取α=0.5;y为AHP模型评价值,θ为DEA模型评价值。

三、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笔者选取2010-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贸易数据为样本②,所使用的各省份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3年的各省份统计年鉴及国研网,其中全国进出口额及利用外资额数据来源于2011-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而各省份的研发支出(R&D)来源于2011-2013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本文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将所有指标正向化处理,正向化是指所有指标同趋化,重点是解决逆向指标的指向问题,即将原来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负相关的指标,通过变换使之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相关。本文涉及的逆向指标共三个,分别是出口贸易废水净排放量(X13)、出口贸易废气净排放量(X14)和出口贸易废渣净排放量(X15),对这三个指标采用取倒数的方法使其正向化。由于各指标的单位有所不同,不能统一量化,本文对所有指标选用无量纲方法进行同量度处理,最后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

(二)AHP模型评价及简要分析

本文通过构造所有的判断矩阵,并用excel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相应的各指标权重(见表2),其中目标层-准则层矩阵CR值为0.030,对图1的准则层-指标层从左到右构造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219、0.033、0、0.046、0.046和0。由于所有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所以满足一致性检验;通过加权总层次排序得到CR值为0.037

由上述指标权重分别计算全国30个省份的3年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值,结果见表3。从AHP模型评价结果来看,在三年变动情况中,大部分省份是下降模式(包括持续下降和n型下降),可见相对于2011年的情况而言,2012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降低,其中下降最大的分别是浙江、北京与黑龙江。从平均值来看,排名最高的三个省分别是北京、黑龙江和上海,排名最低的三个省则是新疆、吉林和陕西。

(三)DEA模型评价及简要分析

1.评价指标鉴别能力分析。评价指标鉴别能力指的是评价指标数据区分评价对象特征差异的能力,本文的评价指标鉴别力分析时指区别不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低的能力。如果所有被评价的省份在某些指标上波动范围很小,则认为该指标鉴别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低,反之则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本文采用离差系数(CVi)来描述评价指标的鉴别力,CVi=[SX(]Si[]X[TX-][SX)],其中Si表示该指标的标准差,X[TX-]表示该指标的平均值。本文划定CVi=1为临界值,当CVi1时,认为该评价指标鉴别能力较弱,予以删除。通过计算17个指标离差系数的2010-2013年的平均值(见表4),本文保留X1、X2、X3、X4、X6、X7、X8、X11、X12、X13、X14、X15及X16这13个指标,构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第二轮评价体系。

2.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评价指标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意味着重复使用评价对象的某些信息,这样会缩小或放大某种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力,进而减弱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降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初始已对指标数据进行正向化、标准化处理,通过对第二轮13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进行检验水平=0.01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X2与X4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删除后保留剩余的11个指标,构成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第三轮指标。

综述分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筛选最后保留的指标分别是对外贸易规模指标: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X1)、省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比(X3);对外贸易贸易效益指标:高新产品出口比重(X6)、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X7);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外贸对GDP贡献率(X8);对外贸易技术效益指标:R&D经费支出占出口总额比(X11)、进口技术效率(X12);对外贸易生态效益指标:出口贸易废水净排放量(X13)、出口贸易废气净排放量(X14)、出口贸易废渣净排放量(X15);对外贸易资源效益指标:初级产品效益度(X16)。

3.DEA模型评价结果及简要分析。在DEA模型中剩余11个指标区分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见表5),分别将2010-2012年的数据运用软件deap2.1计算相对效率值,最后求出三年平均值,见表6中的DEA评价值。总体来看大部分省份的DEA相对效率值都在0.9-1之间波动,可见相对差距不大,表明区分强度不大,需结合AHP模型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四)AHP与DEA评价结果集成

根据AHP与DEA的计算结果,取均值计算出综合评价值(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全国30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AHP-DEA模型排序情况为:北京>黑龙江>上海>浙江>甘肃>江西>江苏>广西>广东>内蒙古>辽宁>重庆>福建>湖北>天津>山东>安徽>河北>>四川>湖南>云南>青海>陕西>山西>海南>贵州>河南>新疆>吉林。

(五)结果综合分析

1.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由综合评价值最后排名,可见属于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西与广东占据前九名中的六个名额,而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一直占据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以上,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由此可见相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较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有望继续繁荣。中部地区的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基本处于排名的中间部分,可见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对贸易结构或贸易形式进行改进。最后,西部地区的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差,几乎所有省份都处于排名的中后半段,可见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关系,东部地区经济繁荣,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最好,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贸易模式存在问题,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由此可见对外贸易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经济发展也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前提,两者相辅相成。

2.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分析。根据各指标权重的分布,由表2可以看出排名前六的指标分别是高新产品出口比重(X6)、出口贸易废气净排放量(X14)、R&D经费支出占出口总额比(X11)、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X7)、进口技术效率(X12)与出口贸易废水净排放量(X13),其指标权重之和为0.715,后11个指标权重之和为0.285,这说明前6个指标具有相对较高的解释能力,是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X6与X7代表出口贸易中技术性产品的比重,表现了出口结构的优化程度,表明出口贸易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同时X11则表明了研发高新技术的力度,三个指标反映出只有国家高新技术发达,对外贸易才能真正长期高效的可持续发展。贸易三废的排放量中的X13及X14是负相关指标正向化后的指标,表明保护环境、降低污染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息息相关,应该在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对外贸易,惟有这样拉动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方式才具有可持续性,才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3. 我国30个省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分析。由表6可知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京、黑龙江和上海,最后三名是河南、新疆和吉林。结合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分析,发现由于北京与上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繁荣,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北京与上海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较高。黑龙江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较高,其中对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最多,主要是由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出台了良好的机电产品贸易政策,扩大对机电产品的出口。与此相反,新疆和吉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河南省主要出口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低。排名全国第19位,比部分中西部地区省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高。这是由于2010-2012年以来,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尤其2012年进出口总值达34亿美元,增幅居全国第一,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有所优化。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AHP-DEA模型,本文对我国30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从三大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较强,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有望继续繁荣;中部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对贸易结构或贸易形式进行改进;西部地区的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差。第二,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高新技术研发力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能力和出口“三废”的排放量大小。第三,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京、黑龙江和上海,最后三名是河南、新疆和吉林。结合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来看,北京与上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繁荣,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北京与上海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较高。黑龙江省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较高,主要是对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最多,两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机电产品贸易关系。由于河南、新疆和吉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低,机电产品竞争力也较低。2010-2012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有所优化,排名第19位。

结合以上结论与我国实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提高各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实行“科技兴贸”战略,大力推进外贸创新,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鼓励自主创新,建立充满活力的外贸创新机制。第二,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应加快中西部地区贸易形式改革,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改革,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力度、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发展服务贸易。第三,加强贸易环保立法,提高国民贸易环保意识,健全环境保护法;同时,应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发展绿色贸易,推行绿色贸易增长方式。

注释:

① RI值可通过查表得到。

② 不包括宁夏、香港和澳门的其他所有省份。

参考文献:

[1] 林振平,胡建荣,孙聘仁.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实现福建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1999(8):51-53.

[2] 许淑娟.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0-52.

[3] 刘小薇.环境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0):190-191.

[4] 陈秋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评价指标[J].江苏商论,2008(6):62-63.

[5] 侯德文.实施绿色包装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59-60.

[6] 陈光春,周柯,马小龙.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J].发展研究,2012(5):76-78.

[7] 赵静敏.基于DEA的江苏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J].江苏商论,2007(3):7-9.

[8] 张欣,于萌.辽宁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分析[J].中国商贸,2009(15):154-155.

[9] 周妮笛.基于AHP-DEA模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1(4):10-19.

[10]蒲艳萍,王玲.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J].国际贸易问题,2007(7):77-82.

A Study on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YANG Jing-jing, ZHOU Xiao-meng

(School of Economics &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