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龄化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龄化发展

篇1

一、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世纪之交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虽然我国进入老龄化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口比重从7%升至14%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日本用了2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与日本不相上下,老年人口比重从7%升至14%,预计只需要27年。

2、人口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别很大。总的来说,东南沿海地区属于老龄型,内陆和西部偏于成年型;城市偏于老龄型,乡村偏于成年型。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五省市率先进入老龄化,而部分边远省市区在2000年之后10~20年时间才能进入老龄化。

(三)呈现高龄化趋势。预计到2025年世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1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35%,而我国有2574.8万人,占总人数的1.76%。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四)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三者大致是同步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到来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未富先老,超出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解决老年问题的难度。

综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就要求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而这种模式单单依靠政府、企业、家庭是远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应该追寻一种家庭、企业、政府共建的多元化社会养老模式,以适应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分布不平均等特点。大连市开创的居家养老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二、大连市居家养老新模式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双职工家庭往往无暇顾及老人,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快了我国家庭规模缩小的进程,“421”家庭和“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使得家庭中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相对增多,可提供照顾老人的成员减少,这必将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自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以来,养老机构的建设已经形成“燎原”之势,养老机构床位数不断增加,政府和社会对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支持,老人要选择养老院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对于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除了政府能为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建设一批活动设施以外,高龄老人和卧床需要照顾的老人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国际上共同存在的问题。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道创办了“家庭养老院”,构建了一种花钱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家庭养老院”的概念。“家庭养老院”是指老年人在自己家庭中,由街道和社区选派护理员对其照顾服务,并由街道统一组织管理的网络型居家养老方式,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家庭养老院”建立前期,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道对辖区的老年人状况和养老服务资源进行了调查。辖区内共有2787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412人,占区内总人口的12.2%,在这些老年人中,希望进入养老机构的仅占一少部分,一些特别需要照顾的老人很难得到照顾。对养老服务资源的大概了解有以下:一是社区有260多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劳动能力的大龄失业女工,可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最充足的人力资源;二是这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都有固定的住所,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养老服务;三是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为老年福利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为老年人解决医疗保障;五是社区干部有较高的积极性。在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后,民政部门对养老服务方式、管理体系、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等做出详细的计划,初步确定了一种适合民情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即“家庭养老院”。

(二)“家庭养老院”的运作方式。“家庭养老院”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筹集资金保障。“家庭养老院”成立时,街道即时成立了“慈善会”,该慈善会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团法人,实行会员制,会员由驻街单位和个人组成,会员每年向慈善会缴纳会费,为家庭养老院的成立和运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之后,区政府通过多方筹措,筹集200多万元奖金,启动了全区的“家庭养老院”。其次是选择养护对象。养护对象的选择分为三种:一是无固定经济来源、无子女供养和生活无依靠的“三无”老人;二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300元的急需家庭养老照顾的特困老年家庭;三是子女不在身边,急需家庭养老照顾的,有能力支付服务费用的老年家庭。再次是选择养护员。选择养护员的基本条件是:社区成员,身体健康,离老人居所较近,便于照顾老人,有一定责任心与爱心。其四是对养护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心理特征、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急救知识、家政服务、与老年人的交流技巧等。使养护员具备基本养老护理知识并持证上岗。其五是制定规章制度,使家庭养老院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制定了养护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养护员工作守则及服务承诺,规定老人与养护员必须签订服务协议书,建立《帮扶日记》、《家庭收支明细账》和《老人健康档案》。

(三)“家庭养老院”的运作效果

1、探索出了一种投入少、见效大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无力花巨资兴建大量的机构养老院,并且大部分老人都无法承受高额的入住费用。而发展“家庭养老院”则可以利用老人现有的住房条件,减少新建养老设施的费用,比较经济。目前,“家庭养老院”的费用支出主要是养护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是平均每人每月300元。其中,“三无”和孤寡老人的护理费用由慈善会解决,其他家庭由老人自己解决。与进入机构养老院平均每人550元的费用相比,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大的养老模式。

2、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老年福利服务,实现社会福利和社会效益双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关键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当大连市成立家庭养老院时,在大连投资的“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过考察,决定把用于宣传和开业庆典用的30万元人民币,资助100个家庭养老院,同时建立了“首创安泰关爱天使”义务服务队,为100户老年家庭服务。在其带动下,“海宴堂公司”、“蒙牛乳业”等相继资助“家庭养老院”10多万元,为启动和支持“家庭养老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借助“家庭养老院”也对这些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3、解决了现阶段中低收入老人家庭的社会养老问题。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养老需求越来越多。而现阶段养老机构数量有限且门槛过高,大多数老人退休收入较低,不能进入机构养老。即使部分老人有能力进入养老机构养老,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养老。这些老人都期望能得到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既不离开社区,又能得到和入住机构养老同样的生活照料。“家庭式养老院”满足了这些老人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

4、为大龄下岗女工提供一条新的就业途径。大龄下岗女工是再就业的弱势群体,生活负担较重,迫切需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随着“家庭养老院”的兴起和发展,对养护员的需求势必越来越多,从而为大龄女工再就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5、转变了人们的“养儿防老”观念,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延续和拓展。家庭养老有效地解决了“三无”老人,孤寡老人及“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实现了“无儿也能养老”,“儿女不在身边也能养老”这个社会问题。这就有利于转变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有效地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实现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协调发展。

6、有利于社区形成尊老、敬老、护老的社会风气。养护员一般家住在老人附近,有的就在楼上楼下,彼此了解,随叫随到,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有利于周到细致地照顾老人。并且通过养护员的行为影响其家人,进而带动整个社区成员做到尊老、敬老、护老,有利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完善“家庭养老院”对策建议。“家庭养老院”模式从建立至今,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其具体运作过程中,仍需要进行一系列完善。

1、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应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目前,由于国家财力的制约,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创办“家庭养老院”既解了政府之忧,又消除了老年人之忧,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但就民权创办“家庭养老院”短短几个月的实践来看,这项事业的发展主要借助社会的力量。这在严格限制供养对象,支付养护员较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下去。但从“家庭养老院”这项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家庭养老院”规模的扩大,供养对象的增多,支付养护人员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对养护人员的培训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加,资金不足,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问题都会凸现出来。这需要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财政与经济援助。具体措施为:一是市政府、区政府应在当地财政支出中列出一笔养老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各社区“家庭养老院”的运营。二是各级政府可以用购买养护员岗位的方式,在支持“家庭养老院”发展的同时,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每年由市民政部门发行一次专门为老年人养老筹集资金的“即开型”社会福利彩票,所得资金专项用于支援低收入老人的养老费用。

2、加强对养护员的培训,扩大养护员队伍。目前,民权街道“家庭养老院”养护员大多是来自社区的大龄下岗女工。从长远来看,当这些下岗女工达到法定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享受养老保险金待遇后,她们不一定还愿意接受月薪300元的养护员职业;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岗失业问题得到缓解,也不会再有大量下岗女工来承担养护员的工作。由此可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必将面临养护员的后续来源问题。这就要求政府未雨绸缪,在市属相关院校增设社区服务的养老护理专业,扩大招生数量,为社会培养热心为养老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促进院校与社区进行合作,在社区开设短期培训班,扩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她们的养护员水平,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养护员的发展。

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影响;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良好的人口环境,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压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制订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依据国际通行的标准,将60岁以上人口算作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的地区,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型地区。2000年,我国步入老年型国家,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同世界其他国家大致相同,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如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地域分布不平衡、高龄化趋势明显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本国家或地区完成工业化后,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因此,其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而我国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出现的,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必然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退出劳动岗位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减少,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即被赡养的人口增加。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老年抚养系数从1970年起一直上升:1975年为12.9%,1999年为13.5%,2010年为17.4%,2030年为37%,到2050年则进一步上升为47.5%,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接近于2:1。(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尽管少儿抚养比有下降趋势,但由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大大快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老年人口赡养费用也要比少年儿童抚养费用多得多,因此,劳动力成本会大大提高,这会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2.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数量。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人口的老龄化最终将导致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年龄结构高龄化。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靠的是科学技术,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较小。而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多是以体力要求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不同年龄劳动力在体力、精力和适应力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影响扩大再生产。国民收入在分配使用额时分为积累和消费两大部分,积累资金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基金的增长,意味着必须压缩消费基金。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国民收入中用于老年人口的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福利费用等消费基金的压缩极为困难,这不但消耗大量经济增长的成果、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而且导致积累基金减少,特别是生产性基金减少,影响扩大再生产,降低经济增长率。

4.引起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有着许多同青壮年不同的特点。老年消费群体的日益扩大,直接会引起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第三产业尤其是生活消费服务业的水平比较落后,远远不能满足老龄人口的物质文化和生活的特殊需要。

5.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老年人口因其体力下降、智力退化,必然导致自我抚养能力的衰减,而加重对别人的依赖,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照料老人的人力资源不足,大大弱化了家庭养老的能力。受经济基础和社会发育程度的严重制约,现阶段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老年人经济自养能力不足,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基本上完全依靠子女,这将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随着老年人数的增加,给家庭经济收入和家庭消费水平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容易引起代际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制定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期人口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认真执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保持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同时,在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城镇的总和生育率,使城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防止家庭结构“四、二、一”格局的出现,减缓城镇的老龄化速度,降低对老年人的供养系数。这既能控制人口增长,又可以防止老龄化速度过快,推进老龄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在2020年之前,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将始终处在60%以上,虽然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在提高,但在劳动力的总量上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期”,大力发展经济,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起来,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为适应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和高龄社会的到来奠定物质基础。为此,我们要做到:(1)加快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2)把老龄产业作为老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繁荣。(3)利用地域间老龄化程度的显著差异,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地域间的优势互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安老体系。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照料服务体系、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使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老龄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和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多层次的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以保障老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利。(3)发扬我国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文化传统,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维系方面的作用。(4)加快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进程。针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特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将社区工作的重点转向为全体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文化娱乐及其他精神慰藉的服务上。

篇3

老龄化宠物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就是肾衰竭的毛病,这种病几乎所有老龄化猫咪都会患上,根本没有性别或者是种类的区分。从宠物患上肾衰竭开始,它会逐渐的减少食用粮的数量,从刚开始的多饮水少吃粮、慢慢的会出现易疲劳、不吃东西、呕吐、最终死亡。想要尽量避免宠物肾衰竭疾病的发生几率,那么给老龄化宠物使用专业的食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因为年纪大的宠物狗牙齿不好,所以要注意给它的食物不能太硬,如果太硬的话,也可以在喂给它之前先用热水蒸一下,也可是半熟的?这些都能够纳入考虑范围内。一天的喂食次数可以分为三次或四次,这样喂食比较好。如果一次就喂给很多食物的话,也许会有困难。

宠物老龄化以后,牙结石以及牙龈炎也是困扰它的一个常见疾病,饮食习惯已经相对固定,当宠物在出现牙齿疾病的时候进食,会导致它胃口不佳,长期下来就会消瘦、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这种疾病解决的方法是要多给它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来弥补食用数量上的不足。

猫咪年纪大以后出现肥胖是很普遍的,这也是猫咪老龄化后一种常见的疾病,因为随着年纪增大,活动量减少,食量却不减少,过多的脂肪没有办法消耗,最终淤积在身体里面,体型就会越来越肥胖。而随着身体变胖,一些肥胖引起的疾病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为了猫咪的健康,一定要让他多运动、控制饮食,不要让它过度的肥胖。

日前国外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他国,不仅人口正在老龄化,连猫狗等宠物也正在老龄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兽医医学的发展以及大多数人越来越关爱自己的宠物。

根据国外宠物食品生产商协会的调查显示,约一半的宠物狗都已经年过7岁(相当于人类的50岁)。该协会执行官望月胜尾说:“营养更为均衡的食物、更细致的卫生保健服务以及宠物主人对自己宠物的全面关爱,使得宠物越来越长寿。许多人把自己的宠物当作自己的家人……”

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老龄政策

一、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变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即指老年人口在人口总体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规定,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的趋势称为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的数量比其它年龄组的人数增加得更快,从而使老年人口系数增大的一个过程。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①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围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11.5%,2030年将为15.7%,2040年为21.3%,2050年则达到22.6%,到2030年时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见下表。

资料来源: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New York,1999

(二)造成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70年代初期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和严厉的控制措施,从而迅速使全国性的高生育率水平转向低生育率水平,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第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对养老、医疗保健事业的影响

现在实行职工养老保险,就是企业的职工交养老保险,占劳动者的比例不到20%。我们是属于未富先老,每年退休的人员以6%的速度增长,养老需要国家财政来弥补,是很沉重的负担。另外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需求率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成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和寿命延长、老年期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根据卫生部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老年群体中60%~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新的冲击

传统的家庭作为一个福利单位,表现在养老机制中的作用是天然养老组织,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传统伦理“孝”的价值取向,是“天经地义”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也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养儿防老”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家庭保障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地方出现了“4-2-1”小型化家庭结构,一对夫妻不仅要抚养小孩,而且要供养四个老人,其精力和财力均难维持家庭养老正常运转,家庭养老功能将日趋枯竭,这无疑会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三)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使愈来愈多劳动者体力出现衰退,对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也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体力劳动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次,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劳动力老龄化,将不断扩大劳动力质量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也将对劳动力的健康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老化对总体生产率的提高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将产生消极负面影响。

三、针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的战略对策

(一)加强老龄问题的宣传力度,营造和谐美好的老年人生存环境

加强老龄问题的宣传力度目的是让全社会了解我国日益突出并快速发展的老龄问题,及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影响。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关注老龄问题,重视老龄工作,支持并参与老龄事业的发展,为最终解决老龄问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老龄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关心和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要积极提倡中青年人为老年人服务,动员全社会都投身参与老龄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二)改革和创新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城镇各类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一体化;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步伐,力争全部农村人口养老和医疗保障应保尽保;切实做好民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扩面;整体推进实现城乡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确保城乡人民在年老以后的养老和医疗的社会保障。

(三)鼓励延缓退休,适度后移法定劳动年龄

为了保持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近几年来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制定了提高领取退休金法定年龄的计划,其中美国每年提高2个月,计划到2010年提高到67岁,日本也争取在2025年前后把领取退休金法定年龄提高到70岁。目前,我国平均法定退休年龄是56岁,但是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都还处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状态之下。适度后移法定劳动年龄,除特殊部门之外,法定劳动年限应适当后移,以避免过早地将富于工作经验和体力的人员推入养老的行列中去。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选择的,但人们在人类老龄化面前也绝不是无能为力、绝不是被动适应的。人类社会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采取适当的对策来缓解矛盾化解困难,可以积极地化挑战为机遇,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注释:

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04-28

参考文献:

[1]王字飞,郑怡.我国农村老龄化现状及影响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3).

[2]李林晋.老龄化问题初探[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篇5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面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颇为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社会的生产发展、社会分配以及社会消费水平等都具有产生了影响。另外,如今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一,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企业生产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方面成为薄弱性环节,不能够进行更新换代,在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会对现代化的企业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其二,在城市中,到了退休年纪的人部分可以享受退休待遇,生活能够得到保障[2]。但是在农村等偏远地区,村子里的老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市里发展,使得农村人口急剧流失,留下来的都是老人或者儿童。村里的老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没有所依靠的对象,对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三,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担[3]。人口老龄化,随之带来的医学设施、生活必须品、社会公共设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支出,我国的经济迎来了挑战,对于财政的分配和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二、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生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的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在社会生产的技能方面,工作时间久的员工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通过自身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了娴熟的工作技能,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提高生产质量,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积极性的影响。其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的人才在面临着更新换代,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技巧不熟悉,很难独自开展工作,这时企业可以通过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的方法,让新人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学习老员工的经验和技巧,为培养新型的工作人才提供重要条件。其三,人口老龄化严重会使得员工为企业的工作时间延长,退休时间延后。在企业工作的时间长,能够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熟练工作技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13年有关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进行了评估,发现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也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能够让老员工的资历不断加深,工作技巧不断积累,有利于企业的运营。

2.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消费水平的影响

在积极方面,人口老龄化刺激了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间接的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经济循环发展的作用。如今,我们在市场上经常会看见很多老年人的保健品,而且价格都很高,子女为了体现自己的孝顺,对于保健品的采购量逐年上升,刺激了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像我们经常从广告上看到的脑白金、黄金搭档、善存等都是知名的营养品,近几年,像这样的营养品消费市场越发的火爆。市面上凡是与老年人有关的商品价格不菲,宣传重在展现儿女的孝心,刺激了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由于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长,在医学领域的支出会越来越大,刺激了医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尤为重要,要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由于身体不适就医等方面都会花费不小的生活支出,促进了医学经济的发展。在消极方面,如今,我国的老年人的收入都不算很高,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除了儿女为老年人买的老年用品外,老年人自身可能会因收入水平而影响消费水平,遏制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的分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现代我国的人均GDP是根据我国国家总人口数进行平均分配的,这样会导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口增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对象对增多,结果可能会有所降低。苏子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年轻人纷纷迁移到城市发展,老人和儿童被留在农村,对于老人而言,缺乏一定的劳动能力,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但是进行社会分配时,要用国民生产总量去除以国民的总人数得出的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增长的比例要高于少儿人口下降的比例,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以此来减小儿童的增长比例,严格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基数过大的现象,有效的平衡社会分配现象。虽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但是可以相对的降低儿童数量的增长率,使得我国的人口数量维持一定的平衡,提高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篇6

关键词:老龄化;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

根据联合国的权威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称为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87%,均已达到联合国标准,老龄化特征突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5.5%。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我国老年人口每年增加1000万人,按照这一趋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呈加快趋势,形势非常严峻。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相比,我国老龄化显著特征是“未富先老”,届时,“银发潮”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继续教育在老龄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世界各国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影响,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继续教育,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和法国的“第三年龄”大学,日本的长寿学园等。我国为应对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也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延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继续教育等。其中,加强对老年人继续教育对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老年继续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预期寿命提高,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失去的情况下,对老年人人力资源再利用意义重大。

2.老年人参加继续教育,丰富精神文化,提升老年劳动者整体素质。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实现与社会有效沟通,不断更新自我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延缓老龄化社会进程[1];同时又找到生活乐趣,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使他们再次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

3.老年人参加继续教育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措施。健康老龄化是个系统概念,涉及物质、精神、医疗、教育等各个层面,要求老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健康,对社会、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能积极参与工作和社会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进程。

二、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继续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老年人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够,参与热情不高

各地党和政府把主要精力都用于义务教育和青少年文化教育上,忽视对老年人开展继续教育,认为老年继续教育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时才考虑。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更为重要的是精神需求。一直以来老年人都是弱势群体,由于生理原因,他们记忆力和听力较差,精神、精力都处于下降或衰退,很难参加继续教育获得持续学习的机会,很多老年人自己也认为,参加教育是年轻人的事情,没有必要参加老年继续教育,这种主观上的认识导致他们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不高。另外,很多人对老年继续教育认识片面,把老年继续教育简单认同为唱歌、跳舞等文化娱乐活动;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也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参加继续教育对老年人生活没有太大意义。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出台一些涉及老年继续教育的一些法律、法规,如《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但尚未出台《老年教育法》,在执行老年继续教育工作时,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依据,没有强力的法律制度保证,成为老年继续教育发展障碍。比如,一些地方上老年大学,比上普通大学还难,老年大学每年的新人仅为总数的八分之一,而且存在户籍、身份等门槛限制。当前,我国老年继续教育相关工作主要由老干部局负责,老干部局无法支撑老年继续教育相关工作,应当理顺管理体制,将老年继续教育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三)缺乏相关的继续教育资源

1.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龄人口日益增加,对老年继续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老年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远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速度,资金不足成为老年继续教育发展障碍。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是当前老年大学主要由老干部局主管,经费由老干部局划拨,没有相应的财政预算,随着老龄人口增加,老干部局投入的经费无法支撑;除了老干部局之外,还有隶属于其他部门的老年大学,如老龄委、教育局开办的老年大学,由于主管部门不同,没有统一标准,经费投入存在差距,城市投入多,农村投入少,一些地区的老年继续教育基础设施和日常开支无法保证;师资力量弱且队伍不稳定。另外,个人投入也不足。

2.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随着老年继续教育蓬勃发展,老年大学的设施、设备较之以前有很大改善,发达地区的一些市级老年大学,不但拥有自己的教学场地、办公大楼,而且配备钢琴、电脑等设备[2]。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老年大学,学习场地仍然是租的,学习和娱乐空间狭小,设施设备陈旧,没有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一些娱乐设施、设备无法满足需求。

3.师资力量短缺。随着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愿意接受老年继续教育的人口也逐年增多,老年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短缺。因为老年继续教育机构经费来源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所以从事老年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编制,属于聘任制员工。教师主要来源于退休员工,另外,还聘有大量的兼职教师,导致师资队伍建设不稳定。兼职教师往往有本职工作需要完成,投入到老年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老年继续教育需要有一支热衷于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要有责任心、耐心,这与兼职教师的状态相冲突,兼职教师受到原单位工作影响,加上家庭事务比较繁忙,请假、停课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老年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对教师在能力和思想上有更高素质要求,但从事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师工作的年龄偏大,可塑性差,影响老年继续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

老年继续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年继续教育规模。目前,老年继续教育教育的内容偏重于娱乐化。课程设置以文体活动、医疗保健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为主,这使得老年继续教育机构变成老年活动中心。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枯燥教学内容无法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脱离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应当多样化,避免枯燥无味的知识,以丰富老年人生活,增长老年人见识为主,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在教学形式上一般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也有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比如,带老人参观、听讲座,这种传统说教形式很难满足老年群体实现自我价值需求,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效果”[3]。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较少,针对老年群体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缺乏利用网络媒体对老年群体进行继续教育。

(五)教育模式有待完善和提高

我国老年继续教育有五种教育模式,分别是学校老年继续教育、基层社区老年继续教育、远程老年继续教育、社会老年继续教育以及老年自主学习继续教育。这五种教育模式应当相互补充,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老年继续教育发展。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都以学校老年继续教育为主要发展模式,对其他老年继续教育模式的重视程度认识不够。以社区老年继续教育为例,在国家推进“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继续教育模式以其就近性、便利性,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推进社区转型建设,扩大老年继续教育工作覆盖面。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很多城市在社区老年继续教育上显得比较薄弱,在社区老年继续教育宣传和推广方面缺乏经验,影响社区老年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因此,需完善各种老年继续教育模式,促进老年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

三、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1.加强宣传,提高对老年继续教育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老年继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老年继续教育不仅是社会福利事业,还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把老年人幸福、健康、快乐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4]。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继续教育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老年继续教育功能属性的认识,让老年人和社会认识到老年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帮助老年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实现自我价值。

2.理顺管理体制,将老年继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对老年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老年继续教育主管部门不统一,存在老干部局、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部门等管理主体,存在多头管理、责权分散的情况,没有统一发展规划,老年继续教育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需建立由教育部为主导,整合文化部和民政部对老年继续教育的在规划上和福利政策上的职权,从国家层面设立“国家老年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隶属于教育部,统一规划指导老年继续教育,有效避免多头管理,权责分散,结束老年继续教育边缘化地位,完善我国教育体系。

3.加大经费投入。首先,国家应加大经费投入,不能只重视基础教育投入,忽视非基础、非正规的老年继续教育投入,加大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经费比重,将老年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既要保证老年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为老年继续教育提供专项活动基金。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拨款,规定地方政府投入老年继续教育的经费比例,比如,老年继续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提高老年继续教育经费的可靠性。再次,建立社会民间资助体系。研究引导社会资金推动老年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发挥政府的政策优惠措施,利用民间力量,争取社会捐赠,保证老年继续教育经费。最后,在一定范围内,收取老年学生的学费,作为老年继续教育办学经费。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年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支撑,但尚未出台一部关于老年教育的法律。我国已经出台《老年权益保障法》,已经涵盖老年权益的各个方面,但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急需完善老年政策法规,呼唤出台《老年教育法》,确保老年继续教育的性质和地位,让各级政府部门重视起来,根据老年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老年继续教育的统筹发展规划,以便老年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机构保障层面

1.拓宽教学内容。首先,要强化健康保健相关课程教学。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在该阶段应特别注重养生保健,增加保健教育内容,开设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身心健康,才能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其次,紧跟时代步伐,优化教育内容。一是增加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老年人在退休之前的工作环境及生活背景不同,因而,对教育内容也有不同要求,加强历史性、科普性、法律性知识教育,内容涉及文化、医疗、体育、烹饪、投资理财等方面,也可以增加一些育儿知识教育,让老年人在家庭中能分担年轻人的重担。二是“注重教育内容的应用型,能解决老年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年人比较关注所学知识能否直接运用到生活中,比如,书画、钢琴、太极拳比较受到老年人欢迎”[5]。三是注重教育内容的娱乐型,使老年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四是注重对老年人生命观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源及意义。

2.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当多样化。引入快乐教育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专题讲座、讨论等交流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有些课程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利用学校图书馆、展览馆等场地资源,边讲边做,在做的过程中回答每一位老年学生遇到的问题,增强老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修养指导教育方法,发挥老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途径帮助他们“老有所学”。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教学手段,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开展基于网络媒体技术的老年远程教育。

3.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教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年继续教育是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建立一支热爱老年继续教育工作,有耐心,精通业务,懂老年人心理的教师队伍。首先,把好入职关。在前文已经提出,老年继续教育归教育部管理,这样应聘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师会得到事业编制,招聘教师相对容易,但应注意三个选择标准:一是热爱老年教育工作,有耐心和责任心;二是具备担任教师基本的素养和能力;三是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其次,提高老年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和福利。再次,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让他们懂得老年人身心发展特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后,聘用一些专门研究老年人生活、教育方面的专家,讲授关于老年继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可以从学习者队伍中选择一些有特长的老学生作为兼职教师。

作者:周海英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忠海.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11-16.

[2]袁丽.老龄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老年教育路径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73-75.

篇7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经济影响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1.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国家

我国拥有13亿的人口,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国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专家预测,农村劳动力中还有1/3可能转移出来,成为流动人口。

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8.06,严重偏离了正常值106。

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 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以老年人口系数作为衡量的指标,指的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老年人口系数越大, 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突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现在我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仅仅覆盖了少数的国企职工和城市人口,而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陷入了着既不能依靠国家养老,又难以依靠子女养老的两难境地。

2.社会老龄化使得作为社会财富生产者的劳动人口将相应减少,由此降低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能力。我国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供养的退休职工大于在职职员,这就成为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大负担。

3.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必然导致人们必须储备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老年医疗的需要,这样就会降低社会的消费能力。

4.社会老龄化对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挑战。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会发觉,养老设施变得越来越缺乏而育儿设施会变得越来越富余。同时全社会的医疗费用也将大大增加,财政就要承受更大的负担。

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即由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必须增大税收和财政预算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的投资。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中国现阶段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仍在增加。据专业人士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1998年劳动年龄人口7.9亿增加到2020年的9.2亿。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就业难的问题。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因为年长劳动者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劳动力的老龄化容易给技术更新和行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变得十分被动。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老年人与中青年一代人之间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一些。退休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了社会保险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在职人员逐渐感觉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压力过大,于是出现了两代人之间究竟“谁养活谁”的说法,反映了我国当前代际矛盾的特点。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就对储蓄的影响而言,首先由于工作年龄人口的相对减少和老年消费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社会和个人储蓄能力相对下降。其次,国家、企业和个人增加对养老保险的投入,也可能会减少在职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再次,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总的消费人口增加和个人消费时间延长,因此也可能导致社会储蓄的下降。

就和社会投资的关系而言,老龄化使社会的储蓄出现相对或绝对下降,因此国家或银行的投资必然受到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是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4.人口老龄化为市场发展提供的机遇

(1)老龄化为消费品市场提供的机遇

老年人的消费需要一般体现为保健、实用和方便。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占社会总的消费份额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而且由于老年人消费的特殊性,因此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也要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老年市场虽然有所启动,但几乎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领域。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人口老龄化的后期,有关老年医疗保健的市场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老年市场发展的人口学与经济因素

篇8

关健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负担 养老保障

党的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口增长过快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及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中国人口规模大,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过程来势猛,老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使得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2000年占世界的2L29%;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增加到4.2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那时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是中国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国际上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7%翻番到14%,所用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前西德和英国为45年,美国预计要用75年,日本预计要用26年,中国预计也将用26年,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中国人口高龄化显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了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的所有现象,即80岁以上的老龄中后期人口的比重提高得较快。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又快于老年人口。19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足200万,200(〕年达到了1200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0.88亿。

3.中国将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进人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时滞性。欧美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而来的,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从而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上升,这是一种刚性的过程。欧美一些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并制定了一系列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进人老年型人口国家时,农村人口占64%,缺乏必要的物质、制度准备,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篇9

Key words: Dali Prefecture;aging population;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87-02

0 引言

人口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人口环境可以促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就必须保证人口的数量、结构、质量及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老龄化通常是指社会人口结构的老年化状态,即整个社会大部分人口的老化。①按国际通用标准,一个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被称为老龄化社会。②按此标准,大理州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大理州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与发达地区相比,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若不予以重视和妥善解决,极可能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 大理州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后10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大理州少儿比19.44%,老年人比重11.95%,老少比为42.4%,三项指标均达到老龄化社会指标,大理州已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具有如下现状和趋势:

1.1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2010年大理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理州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1.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95%;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8.5万人,占总人口的8.25%。③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较,10年间大理州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了8.99万人,比重上升了2.15个百分点,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2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9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大理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加速增长。到2015年末,预计全州老年人口将达到50多万人,约占全州总人口的14%,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1.2 高龄化趋势明显 2000年大理州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2.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40%,占总人口数的0.72%;④到201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4.5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99%,占总人口数的1.31%。随着大理州人口寿命逐渐延长,十年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比重增加了3.59个百分点,并且将会逐步提高。

1.3 “未富先老”特征突出 发达国家是在经济发达时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然而,2000年大理州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人均GDP仅为4115元,折算为美元不足1000美元;2010年,大理州的老年系数为11.95%,人均GDP仅为13519元,折算为美元也不到2000美元,经济发展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水平,属典型的未富先老。

1.4 独居老人和空巢家庭不断增加 2010年大理州41.3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中就有独居老年人21636人,占老年人口数的5.24%;311560户老年人口家庭中,空巢家庭就有41343户,占13.26%。

1.5 性别差异明显 2010年大理州老年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共有41.3万人,其中男性19.7万,女性21.6万,性别比为91.2;70岁及以上共有18.3万人,其中男性8.2万人,女性9.98万,性别比为82.16;80岁及以上共4.6万人,男性1.9万,女性2.7万,性别比71.05。⑤可见,大理州老年人口性别比随年龄增高而下降,更多的单身女性老人需要家庭与社会的照顾。

2 大理州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理州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有利一面。然而,从长远来看,会给大理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1 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 大理州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在下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比重在上升了,现阶段尚处于对经济发展有利的“黄金时期”。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减少,将引发劳动力成本提高,从而影响大理州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

调整。

2.2 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大理州的老年抚养比为14.32%;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抚养比为17.41%⑦,10年上升3.1个百分点,平均每10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约1名老年人;预计到2020年前后,老年人抚养比将达到一个新高,政府财政对医疗、养老、老年事业等支出的增加会增加国民收入中的消费份额,从而削弱工农业生产的积累规模和投资能力,必然会阻碍大理州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

2.3 影响社会养老体系发展 一是人口老龄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理州空巢家庭越来越多,2010年60岁以上老人中就有独居老人21636人,占老年人口数的5.24%;311560户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中,空巢家庭就有41343户,占有老年人口家庭数的13.26%。二是使得养老机构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到2012年末,全州各类养老机构仅42所,总床位3167张,占老年人口数的7‰,这和发达国家30‰-40‰有很大差距。三是社区居家养老面临诸多困难。社区居家养老优点多,值得推进,但大理州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资金短缺、场地限制、服务内容单一、专业人员缺乏等诸多困难。

3 大理州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思路

3.1 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

要解决大理州人口老龄化问题,就要加快经济发展、有效提升经济实力。首先,要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来大理州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商业、金融、保险、高科技产业领域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快大理州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就业渠道,尽快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状态。

3.2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首先,政府要发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平衡好老龄产业盈利和公益性的关系,对相关企业进行税收优惠。其次,各个企业要根据市场导向生产研发适合老年人日常消费品、保健护理品、专用器材用具、医疗康复器材等产品,形成一批老龄产业聚集区;第三,培育和引导发展以生活照料、疾病护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老龄服务业;第四,多渠道筹集老龄产业所需的资金支持;第五,鼓励老年人消费,保障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可能被侵犯到的各种权益。

3.3 建立适应大理州发展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这就要求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家庭等各方面养老社会服务资源。一是重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大理州应利用社区所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的功能,让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政府通过“星光计划”资助社区,逐步形成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发挥机构养老的补充作用,各级政府要对各种养老机构从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上给予资助,照顾好两类特殊老年人,即无子女、无自理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年人和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而不能自理的、在家中养老有困难的老年人。三是倡导“以老养老”,大理州2010年有低龄老年人23万人,占老年人口数的55.8%,应鼓励他们争当志愿者,走“以老养老”、“助人自助”之路。

3.4 建立健全适应大理州人口老龄化的城乡老年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符合大理州实际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养老金的发放、管理、监督,做好中青年人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工作。在农村,推进社会基本保障、家庭保障和群众互助保障相结合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农村保障模式。二是完善资金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做好对老龄公共服务费用的年度预算,拨款应主要用于满足“三无”人员的基本需求,并探索建立老龄基金会和社会捐赠平台,将各类可利用的资金依法、有序纳入老龄服务轨道。三是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机制。对于农村,政府要专款专用、及时到位,建立应急机制,缓解老年人由于大病、重病及长期慢性疾病导致的医疗负担难承受的问题,并大力培养农村医护人员。对城镇,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为贫困老人提供保护屏障。四是推行老龄服务评价监督机制,将政府资助优惠政策与养老机构评估制度结合,对评估优秀的给予奖励,评估合格的给予资助,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可以停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从而促进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注释:

①邬沧萍:《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1页。

②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37页。

③大理州人口普查办公室:《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出版。

④大理州人口普查办公室:《第五次人口普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⑤大理州人口普查办公室:《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出版。

篇10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文章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金融服务业发展影响,在分析唐山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和金融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和谐金融生态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理念,将服务营销贯彻于经营活动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速老龄金融产品的研发;加快建立满足老龄金融需要的金融机构,完善社会保障第二支柱;培养高素质金融服务业人才等发展唐山市金融服务业的策略建议,以期推动唐山市金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缓解人力老龄化压力。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唐山市;金融服务业;老龄金融;金融创新

一、人口老龄化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人口老龄化催生了老龄金融问题。所谓老龄金融,是指年轻人口(60 岁以下人口)在自己年轻时期所作的各种资产准备,在进入老年期以后将这些资产置换为可供享用的产品或服务的金融运作机制。

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金融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首先,老龄化带来的是金融消费观念的改变,风险厌恶型金融消费将成为老年金融消费的主流,因此,保障性、储蓄型金融产品将更受青睐。其次,老龄化对现有社会保障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在“未富先老”的压力下,一方面需要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障第一支柱的足够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以提高保障水平。三是需要金融服务业提供更具人性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以缓解由于老龄化所引起的生活不便。四是在消费超过储蓄情况下,融资问题成为金融服务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要解决个体老龄消费所引发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由老龄消费需求扩大所引起的供给方融资需求的扩张。

老龄金融问题的本质是使用当前的价值积累来满足未来资金需要的资金配置过程,其核心是金融资产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金融服务业是这种交换得以实现的媒介,适应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环境变化是金融服务业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唐山市金融服务业现状分析

根据《2012 年唐山市统计年鉴》资料,截止2012 年底,唐山市总人口为757.73万,其中60岁以上人口117.5万,占总人口的15.5%,预计2015 年,老龄人口将超过140万。韩召华(2010 年)在分析河北省老龄化趋势时进一步指出,唐山市在2013 年左右完成初始人口老龄化,在2033-2050 年间早于河北省其他地区进入平稳重度老龄化社会。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唐山市金融服务业尚未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金融服务业发展所需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有待完善。近年来,唐山市金融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大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证券公司营业部进驻唐山,但金融服务职能弱化造成了金融对经济渗透能力不足。另外,由于社会征信体系不健全,企业和公众的诚信意识、金融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薄弱,在唐山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减缓的条件下,信用违规时有发生,加大了金融服务业的经营风险。二是缺少服务意识,整体服务理念有待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金融服务业将面临更多的老龄人口,如何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为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将是金融服务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三是金融创新不足,缺少有针对性的老龄金融产品。四是金融机构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满足老龄金融发展需求的金融机构。五是高素质金融服务业人才缺乏。

三、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唐山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策略

1.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一般来说,金融生态环境指金融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依照仿生学原理来发展建立金融体系的良性运作发展模式,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和产权制度是其构成的核心要素。首先,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是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前提。在我国当前金融法律体系下,唐山可出台扶持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方面引导金融服务业加大对老龄金融服务的投入,另一方面配合金融监管部分加强对在唐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第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金融机构、行政执法部分和司法部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可与本地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并开发信用风险预警机制,防范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第三,根据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和金融服务业发展需要,鼓励唐山市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提高金融行业竞争自由度,促进金融产权制度的完善和金融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2.树立“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理念,将服务营销贯彻于经营活动中

在老龄金融服务领域,老龄人口以及为老龄人口提供商品或劳务的企业将成为金融服务业的直接服务对象。尤其是老龄人口,是一群特殊的被服务群体,其生理特征、养老方式、消费途径等内容是金融服务的供给方进行产品研发和经营、机构网点设置、业务领域拓展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唐山市的金融服务业应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意识,树立“灵活、便捷、安全”为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理念,为顾客提供更为人性化的订制型服务。此外,金融服务与其他商品或劳务服务不同,不是单纯的产品销售或服务的提供过程,其服务具有良好延续性、深入性和传承性,与传统商品销售的售后服务更为接近,适用于服务营销的概念,有利于企业根据顾客需要提供创新性的服务模式。“以人为本”理念和服务营销策略的结合,为金融服务业发展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3.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速老龄金融产品的研发

老龄金融产品的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消费特征。首先,人口老龄化是社一个社会发展过程,是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社会现实状况,是几代人要面对的社会问题,而不只是当前老龄人口所需考虑的问题。以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状况看,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会保险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因此,第二支柱以企业年金为代表的团体福利计划和第三支柱商业保险将是未来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唐山市的金融服务业应将集中力量进行第二、三支柱的金融创新研发,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其次,在金融产品的选择上,老龄人口更倾向于选择风险低、保本且收益稳定的产品,因此储蓄型和保障型保险、个人理财产品将成为热点。完善现有理财产品结构,开发如税收递延型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将成为金融服务业的老龄金融产品的供给方向。第三,由于老龄人口收入下降,根据我国国情和现有产权制度,研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融资类产品推向市场将有效缓解老龄人口养老资金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第四,老龄人口意外大额支出概率较高(主要受突发疾病影响),鉴于储蓄作为老龄人口主要金融资产情况将长期存在这一事实,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储蓄型金融服务行业,应着力研发新型储蓄产品,在兼顾流动性的同时,保证适当收益。

4.加快建立满足老龄金融所需要的新型金融机构,完善社会保障第二支柱

未来可着力发展三种新型机构,即私营养老金、养老金信托和专业投资运作机构:私营养老金是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主要由私人退休账户和雇主自助的养老金计划组成,政府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由个人自愿参与,其覆盖范围较广,类似于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而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唐山也仅有唐山钢铁集团有试点企业年金计划;养老金信托是采用信托管理的养老基金和养老资产,能有效杜绝养老资金被非法挪用情况的出现,是国外广为流行的资产管理模式,具备财产管理和中长期融资的独特职能;专业投资机构主要负责机构专项资金的保值增值运作,具有经营运作独立、透明、高效的特征,可为上述两种组织和其他机构提供专业化投资服务。以上三种新型机构将有效缓解老龄金融服务压力,推动唐山市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5.培养高素质金融服务业人才

金融服务业需要的人才应具有全面金融知识储备,较强市场分析能力,较好实践操作能力,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及一定研究能力等特征。唐山市金融服务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域外引进或与市内高校联合培养的途径加以解决。从外引角度看,唐山市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京津,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城市规划布局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经济水平在河北省居于首位且发展潜力巨大,周边地区高校云集,具备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良好环境和物质基础。从内培角度看,唐山市现有的三所本科以上院校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学院和唐山师范学院均设有金融类相关本科专业,其中河北联合大学具有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资格,这种人才供给结构符合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市场经验和实践操作,两者结合能更有效的促进人才供给和需求契合,从而推动唐山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课题来源:

唐山学院科研项目13014A;唐山市社科联课题项目TSSKL2014-016 。

参考文献:

[1]党俊武.老龄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制高点[J].老龄科学研究,2013,05:3-10.

[2]吴义根.中国金融结构变迁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