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性消费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理性消费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新型飞机 机场 消防 营救 飞机火灾 灭火剂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31-02

一般情况下,机场都依据FAA提出的“飞机营救和消防”(ARFF)设备和能力的最低要求进行机场消防能力的配备,但是这些设备与措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滞后性,不是专门针对新型飞机而设置的,机场的消防人员与营救人员仍然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1 新型飞机消防概述

飞机的型号、种类很多,但无论怎样划分,飞机的构造大同小异,一般来说,大致分为:机身、机翼、机尾、发动机和起落架,所用材料主要是铝合金。机身主要分为:客舱、货舱和驾驶舱。燃油主要在机翼上,此外,机身夹层内布满了各种线路。飞机起火因素很多,有发动机起火、机身内线路短路起火、起落架起火、飞机碰撞摩擦起火,等等。无论哪种原因起火,都可迅速蔓延至整架飞机,以致引起飞机油箱起火爆炸。总之,飞机火灾燃烧迅速,危害极大,在几分钟之内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引起严重的机毁人亡事故。而飞机火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可燃、易燃物多,火灾发生的危险性大。现代化的飞机为了提供舒适的环境,内部的装修豪华、美观,设施一应俱全。但是,这些装修材料多为可燃、易燃物品。

(2)火势蔓延速度快,扑救困难。如果没能及时在火灾发生初期将火扑灭,那么火势就会迅速蔓延,直至失去控制。这种危险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飞机内空间相对狭小,可燃物较多,火灾荷载大;飞机各舱之间没有防火分隔,一舱起火,很快就会蔓延至其他机舱。

(3)飞机起火后容易发生爆炸。飞机内部起火,密闭而狭小的空间内温度会迅速升高,里面的气体也会迅速膨胀,极易造成爆炸。另外,高温对发动机舱也是很大的威胁,一旦发动机舱遇火燃烧,爆炸就难以避免。

(4)火灾造成的烟气毒性大,易使人窒息死亡。因为飞机内部的可燃物大多为有机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雾。飞机各舱之间互相连接,有毒气体和烟雾会很快充满机舱内部。同时,飞机的密闭性非常高,有毒气体和烟雾很难散发出去。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内人员极易中毒身亡。

飞机火灾一般分为:内部火灾、机翼火灾、坠落火灾。据相关资料统计,飞机事故约有80%~90%都发生在起飞和降落期间,而作为机场消防力量,我们主要探讨针对发生在机场的飞机火灾,坠落火灾不在此讨论。

由于军用飞机也包含直升机和运输机,所以,这里借鉴民航飞机火区的划分,飞机火区一般划分为:发动机、短舱、货舱、行李舱、APU、机翼和燃油箱、驾驶室、客舱、危险区域。涡轮发动机的防火部位,包含:①发动机动力部分,有燃烧室、涡轮、尾喷管。②发动机压气机、机匣,包含压气机和所以附件。③完整动力装置舱,包含动力部分与附近部分之间没有隔离的区域。

2 火灾中火的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ISO3941-1977《火的分类》和我国GB4351-1997《手提式灭火器通用技术条件》中的定义,把不同物质燃烧的火进行了分类,并作如下定义:

A类火――指固体有机物质燃烧的火,通常燃烧后会形成炽热的余烬(如桌子、木材、纸张、纺织品等)。

B类火――指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燃烧的火(如汽油、柴油、酒精、乙醚、丙酮等)。

C类火――指气体燃烧的火(如人工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石油气等)。

D类火――指金属类火灾。包括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各种形态的活泼(轻质)金属燃烧的火

E类火――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如家用电器、电气开关箱、控制箱等所有带电燃烧的物品)

3 新型飞机火灾中灭火剂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

飞机客舱货舱主要发生A类火,发动机舱和APU主要发生B类火,电子舱和电气控制板主要发生E类火,机身等飞机结构主要发生D类火。

飞机机壳、柜架、纵梁、翼梁等部分,主要构成是铝合金,达800℃即迅速熔化。发动机部件主要构成是钛合金,虽然不易燃烧,但遇高温燃烧迅速,温度可高达2000℃,且遇水易爆炸。起落架轮毂和发动机托架,主要构成是镁合金,亦是易燃烧金属。发动机部件主要构成是镍合金,而飞机内部装饰主要是木和塑料,都是易燃物,且燃烧时释放大量毒害气体。

现代飞机使用材料中,金属材料逐渐下降,轻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使用增多,这些变化都为扑救飞机火灾增加了难度。

飞机火灾的复杂性还在于,飞机各构成部件本身就复杂精细,成分复杂,燃烧情况复杂。以飞机轮胎起火为例,机轮过热或燃烧,应用正确的灭火剂缓慢冷却机轮,防止因冷却程度不一,造成轮毂金属收缩爆裂等。如机轮过热燃烧发生后,允许短时间着火,在灭火前观察火势进展和判断起火原因,如机轮上油脂燃烧,油脂自己燃烧产生的损伤比灭火产生的损伤反而更小。

所以,针对飞机火灾的消防,要求迅速准确,必须把握1分钟原则,所谓“1分钟原则”是指第一辆消防车到达现场后,要在1分钟内控制90%的火势,才能最大限度的进行救援。

因此,我们还必须掌握飞机灭火剂的种类和特性,对机不同部位不同情况的燃烧,进行针对性的正确使用。飞机灭火剂的要求是:常温下不会凝结,可长期储存,对系统附件或灭火剂质量没有不良影响。

下面介绍常用灭火剂的种类和特性:

(1)水。直流水和开花水(滴状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质物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以扑救闪点在120℃以上,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但不能用于扑救闪点低于37.8℃以下可燃液体火灾。雾状水降温快,灭火效率高,水泽损失小,可扑救低闪点液体火灾。也可用于粉尘或带电设备的火灾。

(2)泡沫灭火剂,包括化学泡沫、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高倍数泡沫、抗溶性泡沫灭火剂。其中抗溶性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水溶性液体火灾。如乙醇、甲醇、丙酮、醋酸乙酯等火灾。其余5种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非水溶性液体火灾及一般固体火灾

(3)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按其适用范围,主要分为BC型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灭火剂两大类。①BC型干粉灭火剂。这类干粉灭火剂主要适用于扑救液体火灾及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火灾和带电设备火灾。②ABC型干粉灭火剂。这类灭火剂不仅适用于扑救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火灾,而且适用扑救固体火灾。

(4)卤代烷灭火剂。这类灭火剂具有灭火效率高、灭火后不留痕迹,药剂本身绝缘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液体、气体、精密仪器和电气火灾。其灭火机理是在燃烧过程起化学阻碍物作用。但由于污染较大,目前在非必要场所已停止使用该类灭火剂,以后将逐步被淘汰。

(5)二氧化碳灭火剂。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性质稳定的气体,对绝大多数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灭火后能很快逸散不留痕迹,又没有毒害,所以最适合扑救各种易燃液体和易受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侵蚀的固体物质的火灾。另外,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导电的物质,故又能扑救电气火灾。

对于A类火,适用水;对于B类火,适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化学干粉;对于D类火,适用化学干粉和细砂;对于E类火,适用二氧化碳,虽然化学干粉也可以,但易损伤飞机上的精密仪器,所以对机上的E类火,一般应用二氧化碳,而不选择化学干粉。而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时,应注意必须配备非金属喇叭管,因为使用金属喇叭管喷射二氧化碳时,易产生静电发生燃烧,而且金属管易导电,其产生的静电容易对消防员造成人身伤害。

综合以上特点,飞机火灾时,主灭火剂应为泡沫灭火剂,辅助灭火剂选择化学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或者上述组合。而在实际应用中,干粉和泡沫联用,可以发挥干粉灭火迅速、泡沫灭火效果稳定的特点,可以达到冷却覆盖、有效防止复燃的作用。但是必须选定使用,保证灭火剂之间的相容性。

由机火灾情况复杂,下面就单独针对飞机储油系统的火灾进行专门性的灭火剂选择研究。

泡沫灭火系统是在消防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之相配套的空气泡沫灭火剂在消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就空气泡沫灭火剂在消防中的应用,浅述空气泡沫灭火剂灭火机理,让大家熟悉空气泡沫灭火剂特点,对于较好地使用、管理泡沫灭火系统,充分发挥泡沫灭火设备设施的消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泡沫灭火剂的火灾原理:空气泡沫是由一定比例的瑞港生产泡沫液和水混合,经空气搅动后,通过物理作用而形成含空气的膜状气泡群。泡沫倍数根据泡沫性质不同可达2~1000倍,相对密度(水=1)在0.001~0.5之间,远远小于一般可燃液体,因而能漂浮于燃烧液体的表面,形成较厚的空气泡沫覆盖层。

空气泡沫覆盖层隔绝了燃烧液体表面的空气,对燃烧液体表面具有良好的窒息作用、冷却作用,加之泡沫受热蒸发后产生水蒸气,能够稀释燃烧区氧气浓度、隔断火焰辐射热,从而阻止了燃烧液体受热蒸发,使可燃气体难以进入燃烧区,实现了灭火的功能。应该指出,灭火是个复杂的过程,上述4种效应往往是重迭起作用的,必须用整体动态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空气泡沫较为稳定,对油面的封闭时间较长,加之冷却作用,在灭火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防止复燃性能,是其他灭火剂所不能比拟的,也是空气泡沫灭火剂在油库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泡沫灭火剂的组成及特点:相对而言,泡沫灭火系统灭火效率高,效果好,空气泡沫灭火剂使用方便,流动性好,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是油库目前是理想的灭火剂。按其发泡倍数可分为低倍数、中倍数和高倍数泡沫灭火剂3种类型;按泡沫液与水的体积混合比不同,又可分为6%型、3%型2种类型;按原料组成不同,又可分为蛋白型和合成型2种类型。其中在油库中常用的低倍数泡沫灭火剂有蛋白型、氟蛋白型、水成膜型3大类。

干粉灭火的优点是能够迅速控制火势,灭火速度快,其致命缺点是冷却作用甚微,灭火后容易产生复燃。空气泡沫灭火剂的优点是热稳定性、抗烧能力强,泡沫覆盖层厚,冷却作用明显,具有良好的防复燃性能。在扑救油类火灾时,为提高灭火效果,往往将泡沫灭火剂与干粉灭火剂联合使用,首先喷射干粉灭火剂迅速压住火势,而后再喷射泡沫覆盖油面,防止复燃,这样充分发挥了2种灭火剂的特长,可大大缩短灭火时间。但由于普通干粉中的添加剂对普通泡沫有很强的破坏作用,2种灭火剂相遇后,大量泡沫受到破坏后很快消失,反而降低了灭火效果。因此,在同一火灾场所,同时使用不同灭火剂时,首先必须保证2种或多种灭火剂间具有相容性。适用于扑救A、B、E类火灾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可与各种空气泡沫灭火剂相容,可联合使用。适用于扑救A、B、E类火灾的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干粉灭火剂,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可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相容,可联合使用。

适用于扑救B、E类火灾的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干粉灭火剂与泡沫灭火剂不相容,不能联合使用。

4 结语

航空业的消防安全与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随着航空业的发展,新型飞机的出现对机场的消防营救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机场的消防营救能力进行分析,应实现成熟的高新消防技术成果和经验的借鉴与应用,通过新型飞机消防营救措施方面的交流与研究,实现机场消防能力的提升。此外,对航空业的消防安全研究,特别是飞机火灾、防火和灭火机理的研究,通过应急预案、消防营救具体措施等方面的建立与完善,实现消防营救效率的提高,降低飞机事故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朱子勤.航空器失联后的搜寻与事故调查法律责任研究――兼谈马航客机失联后的搜寻与事故调查[J].政法论坛,2014,(05):48-54.

[2] 祁勇.美、英等国机场建设和机场消防力量及装备配备概况[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2(32):53-56.

篇2

【关键词】原代分离;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方法;模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地点:XX大学中心实验室。

材料:健康清洁的小鼠6只,雌雄均为3只,体重19~23g。在实验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国家《关于善待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中的相关规定。

试剂及仪器主要包括DEME培养基、 青霉素、 链霉素、Ⅰ型胶原酶、胰蛋白酶等等以及兔抗鼠SP-A-抗、SP-C-抗、多聚赖氨酸、SABC试剂盒、DAB试剂盒、高速台式离心机、 培养箱以及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等。

1.2方法

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离:将小鼠脱颈处死,尽快取下肺组织并洗干净;将其剪成小块;放入10mL的离心管,以2mL/只小鼠的标准加入1g/L胰蛋白酶。将吸管吹打均匀后在37℃的温度孵育5min,将消化好的细胞悬液移除,并加入与之等量的含10%胎牛血清的DEME中止消化;使用同法用1g/L胰蛋白酶对肺组织进行5mim的消化,将消化好的细胞悬液移除并中止消化;在剩余肺组织中,按上述标准加入Ⅰ型胶原酶,孵育15min,移除细胞悬液,加入同上的胎牛血清,中止消化;吸管混匀后用过滤、离心、去上清,用DEME重悬沉淀。

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纯化与培养:将肺细胞悬液接种入包被小鼠1gG的培养皿中,并孵育,吸出含未黏附细胞的液体接种于另一包被小鼠的1gG培养皿中,同法继续孵育2次,并使用胎牛血清重悬沉淀,并接种于培养皿和培养板中,24h后换液,此时贴壁的即为Ⅱ型上皮细胞。

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鉴定:将其置于6孔培养板内,并使用多聚赖氨酸浸泡,吸出多聚赖氨酸后彻底吹干。对纯化后的肺细胞悬液浓度进行调整并接种于盖玻片,并加入SP-A-抗及SP-C-抗,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操作,然后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2结果

在AECⅡ的产量、纯度及活力方面,每只小鼠的平均值分别为 、 、 。

倒置显微镜下,免疫黏附纯化后的AECⅡ在接种后的12~18h开始伸展贴壁,形状为圆形活力放心,且有小颗粒,胞核明显。24h后逐渐融合。48h之内为多边形,72h后颗粒减少。六七天后无法辨认Ⅱ型细胞形态。而免疫黏附细胞48h后大量纤维细胞贴壁生长,呈不规则三角形或梭形。

透射电镜下,小鼠AECⅡ呈圆形或立方形,胞质内有小泡,细胞游离面见大量微绒毛。其中图1为倒置显微镜下原代培养的小鼠AECⅡ。

3讨论

就目前的技术来说,从肺组织中将AECⅡ分离出来最常用的方法是酶消化法。常用的消化酶有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等。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是胰蛋白酶联合Ⅰ型胶原酶的方式,而且降低了胰蛋白酶的消化浓度和时间。使用这种方式的目的,一是为了降低胰蛋白酶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二是为了保证AECⅡ获取的数量。胶原酶能够对细胞基质起到消化作用,但对上皮细胞的影响不大。在细胞分离的过程当中,因为酶会对细胞产生一定的损害,细胞释放出DNA,并与细胞外基质形成DNA蛋白复合物,从而将细胞聚集起来。因此,为了使细胞无法聚集成团,经常使用脱氧核糖核酸酶进行控制。在本次研究中,整个分离过程也都存在脱氧核糖核酸。而且,提高细胞活性的条件还包括保持低温、缩短细胞分离的时间。

肺组织中的细胞较多,经过酶消化后得到的细胞悬液中包括AECⅡ、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等等。这样的AECⅡ是不符合实验研究的需要的,必须对其进行纯化。AECⅡ纯化方法种类较多,例如免疫黏附选择、密度梯度离心法、单克隆抗体技术、贴壁选择以及流式细胞仪筛选等等。每种方式均有自身的优缺点,但部分方法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而且结果并不是很理想,细胞的数量较少,也容易受损。而使用差速离心差速贴壁和免疫黏附法对其进行纯化,所得到的产量、纯度、活力等均较高。本次研究中分别达到了 、 、 。

AECⅡ的鉴定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形态及特异性来实现对标志物的表达。AECⅡ特异表达的物质较多,例如SP-A、SP-B、SP-C等等。完全分化的AECⅡ最具代表性的表型是表达表面活性蛋白。在AECⅡ中,SP-A的含量最多,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检出比较容易,因此是对免疫细胞进行化学鉴定的一种新方式。而SP-C是仅在AECⅡ上表达的唯一活性蛋白,因此也可使用它来进行AECⅡ的鉴定。在本次研究中,同时使用了SP-A和SP-C进行鉴定,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使得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增加,而且在20h就能完成,使得鉴定时间缩短。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胰酶联合胶原酶消化,差速离心差速贴壁和免疫黏附纯化法能够获得产量和纯度都具有优势的AECⅡ,符合一般的体外实验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Western econom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s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rangement, they are strict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gain, the two remaine independent, and basically do not matter in content. For example: in production theory, it only studies a single consumer's conditions of utility maximiza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but not contacts macroeconomic issues to consider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not associates price elasticity to consider the commodity price decis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lore the issues.

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最大化;边际分析法;思考

Key words: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utility maximization;marginal analysis;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32-02

0引言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探讨消费者如何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用,即最大的满足程度。具体包括了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其中边际效用分析法利用高等数学中原函数(总效用函数)的一阶导函数(边际效用函数)的值为零时,原函数可取到最大值的原理,论证了消费者在收入即定的前提下(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消费某种商品要取得总效用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为零。即边际效用为零时的商品消费量能够保证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对此结论,本文认为: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分析,除必然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外,还需要把它放在更加广泛的环境中考察,这样才可能得到更加客观、更加实际的结论。

1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具体内容

1.1 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法的基本分析框架西方经济学把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效用理论包括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度量)和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可度量)。其中基数效用论在效用可度量的基础上发展了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依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下(如表1)是一个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的效用表。

单纯从数学角度分析:当一个连续函数的一阶导函数的值为零时,该函数能够取到最大值[实际上,MU=(TU)']。按照这一数学结论,在假设TU函数为连续函数的前提下,当MU=0时,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TU为最大。从上表的情况来看,当消费者的消费数量为5时,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总效用20。

1.2 基本作图根据以上表格,传统教课书作出了MU曲线和TU曲线,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当消费量Q=5时,MU=0,同时,TU取得最大值14。

2对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思考及修正

2.1 对边际效用(消费量)和总效用曲线图形做法的思考及修正依据上表一可知,实际上能满足总效用TU的值为最大的消费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亦既在销售量为4到5这个阶段存在一个总效用保持最大值的平台期。所以,严格来讲,TU函数的图象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抛物线,而是在抛物线的顶端应该有一条平行于Q轴的线段AB,如图2。图2才真正反映了表一中商品消费量、边际效用和总效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对消费者总效用最大化条件的思考及修正从表1和图2能够看出,消费者总效用最大(14)时的消费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并把宏微观经济学其他理论结合起来分析,总效用最大时的消费量则有不同的结论。

2.2.1 单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最优消费量应该为4。这是因为消费者在4这个点上已经实现了总效用TU的最大化,如果继续消费第5个商品,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由于第5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为0,,则意味着消费者消费第5个商品所增加的效用为零,亦即第5个商品的消费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任何效用。同时消费者在消费第5个商品时,必然投入了货币和时间,增加了无谓的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量应该为4。

2.2.2 由于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假设前提是供求平衡,消费者的需求量和厂商的供给量相等,从商品价格弹性理论和厂商所生产产品的可替代程度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该厂商生产(销售)的产品需求弹性很小甚或无弹性,并且该产品的替代品(包括完全替代品和不完全替代品)很少甚或没有,则意味着该厂商有能力在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向市场(消费者)索要更高的价格,厂商向市场提供更多产品则会牟取更大的超额利润。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厂商最优的生产(销售)量应该为5。

2.2.3 结合供求定律并从消费者收入效应的角度来看,厂商的最优生产(销售)量应该为5。这是因为当厂商生产并向市场投入更多的产品时,既市场供给量加大时,依据供求定律,产品的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产品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条件约束下,消费较少的商品就能得到等量的效用,即,支出相同的货币会取得更大的效用(即收入效应:产品价格下降,消费者收入不变但其实际购买力增加)。

2.2.4 单纯从厂商的角度来考虑,消费者最优消费量应该为4。这是因为在保证消费者总效用为最大的基础上,厂商生产(销售)更多的产品意味着厂商在生产技术不变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这意味着生产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的更大损耗。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假设厂商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首先要满足的必要条件则是成本最小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单纯从厂商角度考虑,其最优的生产(销售)量为4,而并不是大多数传统教材中认为的5。

2.2.5 抛开以上三种考虑角度,单纯站在宏观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分析,厂商的最优生产(销售)量应该为4。这是因为在销售量为4时,市场已经饱和,供求平衡。如果厂商继续生产同时消费者继续消费,不但意味着厂商自身生产成本和固定资产损耗加大,消费者消费商品产生负效用之外,而且意味着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无效。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生产量从4增加到5)而投入的生产要素可以在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配置到能够更有效利用该生产要素的生产上去,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综上所述,对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在消费者自身的角度来思考,而应该同时结合宏微观经济学中的其他相关理论综合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宏微观经济理论的融合,不至于让人们产生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完全割裂和西方经济学中各个理论相互割裂的印象。也只有这样,对具体经济问题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的结论。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消费者;非理性;智能手机;4P营销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089-02

一、消费理性与非理性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将消费者视做有意识的决策机器,认为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基于其偏好和价值体系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建构过程。因此,目前的主流理论都将消费行为界定为一种有意识的理性决策过程来加以研究和对待。

在西方经济学当中,消费者被抽象为“经济人”,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为出发点,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即消费决策问题。一般而言,消费决策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是如何决定的。从微观的角度说,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实际出发确定消费目标和数量;二是运用科学方法从多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三是确定适合个人实际情况的消费方式。显然,消费决策的正确性评价来源于消费者自身的偏好,收支的考量以及自身的消费初衷和结果。消费决策直接关系到消费效果的质量及其实现的程度,合理的消费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消费者生活健康、稳定和发展的保证条件。所以,在资源有限的约束前提下,消费者的决策都认为是理性的或者理智的。

然而,除了有意识思维之外,人类还拥有大量的无意识思维,或者说非理性思维。德国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认为,人们的思维有一半是无意识的,这些无意识思维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无处不在。弗洛伊德(Freud)则把人的心理活动比做漂浮在水中的冰山,有意识思维是冰山浮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无意识思维则是冰山没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只有这部分才能决定冰山的漂流方向。无意识思维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无意识冲动总是力求得到满足而上升到意识层次。一般而言,意识对无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寻求满足无意识冲动的途径;二是调节无意识冲动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避免机体受到外部伤害;而这两个方面均是为无意识需要服务的。由于社会力量相对强大,意识的调节往往表现为对无意识冲动的压抑,但受压抑的冲动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仍潜伏在无意识需求的深处。于是,近年来国外出现了探讨消费者无意识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尽管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却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非理性消费的特点

相对于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具有如下特点。

1.非理性消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计划性。有很多偶然因素将对非理性消费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推销员、店员的因素,商店的位置、商品的排列等场所的因素,消费时同伴的因素,产品代言人的因素,在实现最后的购买行为时,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购买欲并不强的时候,实现购买行为的可能性很大,从而引发超出计划的消费行为。

2.轻产品实际价值,重自身情感需求。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在观察商品时更多地从自身情感、当时的心情出发来进行购买决策,商品成了其寄托情感、展示个性、愉悦或者是愤怒等感性宣泄需要的道具。

3.超越现实的轨迹,需求层次理论。非理性消费往往是朝前的或者是超出自身理性承受能力的购买决策行为:一个月收入不过1 000元的女孩可能用的是价值几百元的化妆品;一个收入中等的男士可能会出入豪华的酒店餐饮娱乐等等。因此,非理性消费并不像营销专家所预测的那样遵从常见的购物模式,非理性消费已经超越现实的轨迹,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彻底。

4.追求直接效应,满足一时虚荣。虚荣心作祟,好奇心作怪,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知名品牌、奢侈品被一些消费者津津乐道。非理性消费行为关注最直接的效果,可能是一时的,或者是仅仅是当时的冲动,争口气、好面子等等,最直接的消费动力。

三、基于非理性消费的智能手机4P策略

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智能手机(Smart Phone)”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而来的,本身并不意味着这个手机有多“智能(Smart)”。

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58%,达到2 390万部,美国则下滑7%,为2 330万部。受益于产品打折以及iPhone等畅销设备的推动,中国2011年第三季度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

尽管大量的手机厂商包括在位者以及新进入者纷纷涌进智能手机领域,然而,纵观我国智能机市场可以发现:一方面,外资品牌仍然是顾客首选。目前市场智能机高端品牌以苹果领衔,然后是三星、HTC、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二是价格相对较高。苹果Iphone的价格在4 000以上,其他品牌的价格起点也在2 000以上。三是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前三位主要是酷派、华为和中兴,但主要是依赖运营商的绑定赠送策略,目前不是顾客自主购买的首选。

篇5

【关键词】非理性网购;动机

一、调研背景与原因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有着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行为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消费观念超前与消费实力滞后的矛盾,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的影响,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难免会存在一些非理性的网购行为,这势必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大学生的非理性网购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消极影响。大学生网购行为的产生源自于网购动机的直接推动,大学生网购行为的各种类型,从大学生的网购动机那里都可以找到动因。我们可以根据网购者的各种外在表现来判断一个人的动机,用推理的方法来研究个体的动机,进而认识和了解他的行为。因此,对大学生的非理性网购动机进行调研十分具有必要性。

二、内容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查找文献提取出如下几类动机,在上述网购动机中,大部分属于非理性网购动机,如外观漂亮、流行时尚、产品新奇、名牌、凸显个性需要、心情好等,如以完全不同意=1,基本不同意=2,不确定=3,基本同意=4,完全同意=5,这些非理性网购动机项目的得分出奇地高。下面给出,各项动机的得分情况,其中项目得分=人数*分值

将质量相对好,学习辅导需要,特长培训需要,工作发展需要,满足实际需要,人情交流需要,产品性能好归为理性网购动机;将外观漂亮,价格相对便宜,流行时尚,身心放松需要,娱乐需要,产品新奇,名牌,凸显个性需要,受周围人影响,受广告影响,心情好归为非理性网购动机。有如下结果:

总分均分

理性网购动机184630767

非理性网购动机356529708

理性消费动机均分=理性消费动机总分理性消费动机项目个数

非理性消费动机均分=非理性消费动机总分非理性消费动机项目个数

总体水平上说明目前大学生理性网购状况只是稍稍好于非理性网购状况,非理性网购在目前大学生中比较盛行,影响比较大。

(二)非理性网购动机分析

1 社会动机

1)自我存在的彰显

由于网购本身具有差异性、层级性、象征性的特点,因而网购在历史上一直他自小成长的家庭,家庭环境、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进行自己的网购行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网购行为。与以往的家庭环境和家庭观念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家庭普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使得当代大学生对自我存在的彰显格外重视。青年人又乐于表现自己,乐于将自己突出并使自己得到认同。非理性网购行为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将自己突出,并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是尊重,从而彰显自我的存在。

2)社会“地位”

在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以他们不同的网购方式、网购能力与网购水平,进行着他

们自身社会地位的再生产,为他们在社会中确立与稳固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在大学校园这个社会雏形中,有同样有着生命力。社会“地位”同样是存在的,尽管这“地位”只在当代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中,甚至只在自己的校园中才可能有所体现,但当代大学生亦乐此不疲。

3)无形的“社会”认同感

“人有脸,树有皮”,“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这些“俗语”反映了一种文化,即是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人所独有的“面子”。这种面子观念,在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市场化条件下的产品需求与网购需求的众化与泛化,对涉世未深,羽翼未丰,却又在身心上都极度自我“膨胀”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极易将他们带向非理性网购行为。

4)同龄人的影响

同龄人由于年龄相仿、所处于社会环境和时代环境趋同等特点,在从思想到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相近的意识和准则,因而本就极易互相效法和互相模仿。同龄人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的交流的惟一的群体。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当代大学生是最荣易被自己的同龄人影响的一个群体。在当代大学生受追求非理性网购、羡慕非理性网购、渴望非理性网购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同样崇尚非理性网购、以非理性网购为荣的校园环境的情况下,同龄人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非理性网购行为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

2 文化动机

负面的的消费观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潜在的文化上的支撑力量,它也的确已在中国掀起了一种非理性性质的消费文化,而这种文化上的影响,使非理性网购行为找到了理论“支点”,引领了当代大学生的非理性网购行为。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的类型存在,成为当代大学生非理性网购行为形成原因中的中坚力量。

3 心理动机

1)求名心理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名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一批对名牌情有独钟的学生。执着于品牌效应,对非品牌的商品不信任,但在现实中,品牌商品售价偏高,大学生实际消费能力有限,所以他们会更多的将自己对品牌的关注度放在购物网站上,在网上进行该品牌的购买。

2)求“异”心理

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购物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商品的外型和款式上,期望自己购买的商品能够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从而引领消费的潮流。如果只在生活当地的实体店中购物,很难满足他们的“求异”需要,而通过网络购物平台他们则可以选择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产品,能充分满足其追求独特的心理。

3)从众心理

在这个网络购物十分盛行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大学校园中网购也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对于个性特征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大学生来讲,极易受周围同学和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加入这种风尚。看着周围乐此不疲在网上淘宝的同学,再加上铺天盖地的网购宣传影响,大学生会不自觉的便会加入网购行列,很容易由于冲动而发生非理性网购行为。

三、理性网购的引导

非理性网购问题对网络购物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确实存在有害影响和消极示范,但只要持续地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对策进行引导,就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率,将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引入到理性、适度、科学的消费轨道上来。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网购过程中,多数大学生都表现的不够理性,因此,学校应该运用各种资源,在大学生当中开展专题讲座、主题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她们增长知识,并逐步培养她们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有了正确观念的指导,女大学生便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与真实的生活之间自由转换,保持头脑的清醒,而不至于盲目攀比,沉溺于网购之中无法自拔。

篇6

理性消费:明确你的需要

理性消费的观点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广告的引导而购买东西。当我们需要一种产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广告提供的信息,决定到哪去购买,买什么牌子的商品。广告只在我们需要某种商品时起作用。如果仅仅根据广告或是否名牌的标准来购买商品,而不考虑我们的实际需要,家里就会买一大堆没用的东西,这样做未免太不聪明了。

判断自我需要的主要方法是:检查你的生活,是否因为缺少某种产品,较大地影响了你的生活和学习。

广告最喜欢说的话是:“这是你的最佳选择!”持理性消费观点的人则认为:广告并不了解我的实际需要,怎么能断定这就是我的最佳选择?

总之,理性消费就意味着:利用广告,而不被广告所利用。

适度消费:了解家庭经济状况

适度消费的观点是:根据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而不是根据广告或社会流行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平。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现在孩子在家庭消费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来大致确定孩子每月花多少钱合适,尽量不使孩子的消费水平过高地超过其他家庭成员的平均水平。等孩子懂事以后,应给孩子讲讲这方面的道理,并在给孩子零花钱以及带孩子消费时适当引导。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所以出自不同收入家庭的孩子的消费水平是不能比较的。

我曾遇见一位40岁左右的开出租汽车妇女。她伤心地告诉我:“我不知道哪对不起我的孩子了。我开车挣钱供养他,很辛苦。但他都该上高中了,还不懂事。他看不起我,但看得起我的钱。他今天要我给他钱买流行唱片,太贵了,我没有给他。他就跟我吵,说我没文化……”我听了很震惊。我真想问问这位初三的男孩:有流行唱片就是有文化的标志吗?这么不理解母亲的辛苦,看不起自己的母亲,还要强行消费母亲不能承担的产品,那么,究竟是母亲没有文化,还是你没有文化?

在现代社会,适度消费才是一种有文化的表现。因为适度消费体现了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对家庭的关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不是光讲道理能让孩子明白的,应体现在父母的消费言行中。

货比三家

有许多广告是针对一类产品的。比较这些广告的成分、组成、性能、质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就能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我们需要购买电脑,就可以仔细阅读媒介上的有关广告,分析比较各产品广告所提供的主要指标,或打电话询问,以作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正确选择。

如果他人已经购买了你正需要的产品,可以跟他人交流。他人使用的经验有时比广告更有参考价值。

另外,不要只依赖电视广告获得有关信息。在需要购买技术参数较多、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如电脑、摄像机,或是耐用消费品如彩电等产品时,最好阅读报刊广告,因为报刊广告能为你提供较详尽的信息。

欣赏广告艺术

广告也是一种艺术。特别是电视广告与其他艺术一样,它的语言、色彩、构图、画面、声音、人物形象、音乐和摄影都可能带给我们一种愉悦的感受。

广告创意是广告艺术的灵魂,它决定着如何使用色彩、构图、音乐和演员。一个好的创意,能使我们回味无穷。1996年嘎纳影视广告精品中,有两则以婴儿形象作主角的广告,就令人叹绝。

一则是汽车VAUXHALL的广告。广告一开始的画面是一个大会场,会场上竟坐满了成百上千的婴儿。谁见过这样的场面?会议主席也是个婴儿,只听他在主席台上咦咦呀呀,用婴儿世界的语言宣布:“公民们,听着,我们有这个权力,要求行驶安全,要求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不是一边有保险杠,而是两边都应有……我们要求有自己的空间,盛满玩具,跟在家里一样。我向大家推荐的就是这样一种汽车VAUXHALL……”婴儿主席说话时,座位上的婴儿们表情各异,有鼓掌的,有莫名其妙的,有神情专注的,也有高兴挥手的。我们简直被这些可爱的婴儿陶醉了,同时也记住了VAUXHALL是一部适合有孩子的家庭的汽车。

篇7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需要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结合的方式,消费的过程就是消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消费需要的满足方式,取决于消费主体(消费者)和消费客体(被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结合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消费者如何获取被消费的商品及服务以及如何消费。消费方式受到自然条件、传统习惯、职业分工、消费观念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等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逐步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形成积极的科学的消费观的同时,也出现了消极的、不科学的消费观。近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本土消费陋习的影响,不计一切社会道德责任和后果,片面追求个人享受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与理性消费行为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非理性消费行为呈泛滥之势。比如,炫耀性消费,它是指消费者为了夸示财富而不是满足实际需求的消费活动。这种消费的动机是谋求某种社会地位。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观点。他认为,消费依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闲阶级为了过有闲生活的消费;另一类是劳动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和便于继续劳动的消费。有闲阶级不仅要满足生理需求消费,还要满足心理的或者虚荣心的炫耀性消费。从社会角度看,对于炫耀性消费的追求会导致浪费。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非理性消费。大量的非理性消费把花钱当作满足购物欲或炫耀财富的方式,使消费者购买不需要的商品或享受不必要的服务,互相攀比和大吃大喝将使自然资源极大地浪费,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非理性消费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浪费,助长了奢靡之风,社会福利不能达到最大化。

二 、 消费方式对渔业资源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已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居民在食品消费支出方面从以粮食类消费品为主向非粮食类消费品转变,即由植物型食物消费向动物型食物消费转化,人们更倾向于消费营养价值更高、更健康的产品,其中,水产品的消费量逐步呈上升趋势。

非理性的张扬使人的物欲泛滥,一部分人把无度的消费、物质享乐当作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幸福,追求“挥霍奢侈型”的消费理念。为了了解非理性消费情况,笔者设置了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于相对规模较大、客流集中的大型餐饮企业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水产品消费浪费的数值平均值大约在15%左右。浪费的数量与宴请的类型有关。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和消费者反映,企业家宴请,公款消费浪费最大,消费量在20%左右;其次是红白喜事,浪费在10%左右;家庭消费请客浪费较少,一般在5%左右。由此可见,从消费方式角度来看,个人的炫耀性消费、群体消费中的公款消费造成水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浪费较大。

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水产品非理性消费的驱动,使得对水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水产品需求,必然要加大水产品的供给。水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为水产品的捕捞和水产品的养殖。水产品需求增加会直接导致过度捕捞和养殖的扩大,对渔业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

(一)过度捕捞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锐减,并逐步形成恶性循环

人类的捕鱼活动对鱼群来说是一种强加的死亡途径,它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海洋的生态系统,过度捕捞更是如此。渔业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总是存在一个合理的总量范围。当总的捕捞量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将会严重影响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更新能力,势必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竭。

建国后,我国海洋捕捞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渔业资源迅速衰退。20世纪60年代前,捕捞量约200万吨左右,单位功率产量2.1左右,总捕捞量中以大型底层鱼类为主;70年代中期,捕捞量300万吨左右,单位功率产量下降至1.8左右,捕捞量中以小型中上层鱼类为主;80年代以后,海洋捕捞量迅速增加,总捕捞量中以小型中下层鱼类为主。近年的资源调查显示,处于食物链较高层次的传统优质经济鱼类越来越少,并且小型化、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由于目前海洋渔业的比较效益高于种植业,大量非渔业劳动力进入捕捞业,进一步加大了捕捞强度。捕捞技术的进步,如渔船功率的增加,探鱼设备的使用与改进等也加剧了捕捞能力的过剩。可见,在捕捞过程中,渔民和渔船数量的增多,捕捞方法的改进都直接影响了渔业资源的生长与恢复,使渔业资源加速锐减,形成了恶性循环。

产生渔业生产过度捕捞的经济根源是渔业生产中的外部不经济性。渔业资源是一种流动性资源。这里所指的流动性资源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一种流动性物品。流动资源的特征决定了资源系统是共同使用的,但资源单位却不是共同使用的,而是相互竞争的。就渔业资源而言,具有流动性资源的共性。它作为公共资源具有的非排他性使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却不需为这种使用所造成的资源减少对他人的影响而付出代价。然而,在非理性消费驱动导致对水产品的强大需求下,渔业资源又是稀缺的,而渔民对渔业资源的增养殖却不需承担合理的费用,因此,渔业生产中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另外,由于渔业生产者对生产过程中因网具流失及生产所造成的海域污染的潜在危害以及对渔获物的任意抛弃所造成的直接损失都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致使渔业生产的破坏性加大,海洋捕捞的外部不经济越发突出。渔业资源的非排他性,使得近海捕捞基本上处于“自由准入”状态。从渔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让本来可以马上捕到的鱼继续留在海里生长和繁殖,他就必须承担被其他渔民捕走的风险。由于捕捞成本在渔获收益中仅占很小部分,因此他的收益就会遭到损失。这样,不享有渔业资源利用排他性权利的渔民就缺少为未来使用而养护渔业资源的必要诱因,渔业资源的稀缺性也就越发严重。

根据外部性理论,每一渔民的捕捞活动都会对其他渔民或其他类型的资源利用者施加“外部成本”,也就是说,渔民的捕捞活动会给其他渔民造成机会损失,但他并没有为此给其他渔民支付机会成本,这就造成了捕捞的实际成本低于真实成本,收益高于其利润。渔业生产的这种外部性使得渔民们总是倾向于过多地使用这一资源,使得过多的人加入到捕捞行业,并诱使原有渔民不断增加捕捞能力,最终导致捕捞能力超过能够提供最大经济回报的水平,产生过剩。渔民为了在过剩的捕捞能力竞争中获得优势,被迫进一步增加投资,加大渔船功能,改善渔船渔具性能, 采用更加有效的捕捞技术,其结果是渔业投资过度,捕捞季节缩短,捕到的鱼往往既小质量又差。于是,本来可以用于其它经济活动的稀缺资本和生产要素,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过度的捕捞生产中被浪费了,同时渔业资源也因此会遭到极大的破坏。可见,海洋生产的外部性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成本太低,在缺乏有效管理条件下,导致捕捞的过度投资和资源的过度利用,使得渔业资源不断衰竭。

(二)水产养殖业不规范,海洋污染严重

水产养殖业对弥补海洋渔业资源不足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调整渔业生产结构,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水产养殖业的不规范,滩涂无度开发和药物滥施乱用已对近海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引起水体水质恶化,造成水域多样性和生境减少,网箱养殖区投饵对附近海域造成的营养盐负荷成为赤潮发生的诱因,导致鱼虾大量死亡等。水产养殖引起的海洋污染主要有:对水体的营养污染、药物污染、对近岸生物群落的影响等。

1.对水体的营养污染。养殖产生的残饵和排泄物进入水体,以有机或无机物的溶解态和颗粒态存在。N、P含量升高,原有的水化学平衡产生相应改变,对水质产生影响,在水动力作用下,这种影响还可能扩大到邻近水域生态环境。虾池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在海水中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大量氨氮,而氨氮是养虾池中普遍存在的毒性物质,在高浓度时对虾体有致死作用。水产养殖底泥中C、N、P的含量和耗氧量比周围水体沉积物中的含量要明显高出很多,而且,底泥中经常可见残饵。这说明,水产养殖改变了底质的运输和沉积方式及溶氧状态。而富集在底泥里的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重新释放出来,污染水体,成为水体污染最重要的来源。

2.药物的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散失到环境中,造成环境短期或长期的退化。药物的施放与残留,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使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益菌、虫受到抑制、杀伤及致死。因此,不加选择的使用消毒剂、抗生素会造成微生态严重失衡。同时,多种药物大剂量重复使用,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转移,容易产生抗药性。对于一些低浓度或性质稳定药物的残留,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累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整个水体的生态系统乃至人体造成危害。

3.对近岸生物群落的影响。水产养殖水体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系统比较,养殖对象单一,即使混养,也不过两三个种群。为追求高产,部分生物因子被人为强化,而另一部分则被削弱甚至去除,造成了物质循环的部分链条受阻或被切断。从发展的角度看,大面积的单种海水养殖,必定造成海区生物多样性向单一性转化和海洋生物的“内循环”发生变异。当生态变异过大时,将导致物质循环平衡的失控,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滩涂湿地系统是很多具有商业价值生物的产卵地和育幼场,又是众多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甚至哺乳类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地,其中还有珍贵和濒危物种,在生态平衡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浅海滩涂的开发是在缺乏系统规划和技术的研究下大规模启动的,存在急功近利的盲目围垦或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现象。如大规模发展对虾的养殖,严重破坏了大片滩涂的生态平衡。

三、 改善渔业环境的对策

(一) 树立科学消费、可持续消费的意识

合理的消费应当是人性化的消费,即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目的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要注重节约,杜绝浪费,树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从而促进生产的节约,这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上说,消费的“可持续性”主要指当代人满足消费发展需要时不能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消费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它既要求实现资源的最优和永续利用,也要求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和对环境的最小污染。毫无疑问,生态环境承载力一旦被突破,消费当然就没有“可持续性”。由于各种高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等都毫无意义地增加了资源消耗,加剧了环境破坏的程度,所以都不是可持续消费。

可持续消费在实践上要求人们树立尊重生态价值的绿色消费理念。国际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生。具体说来,绿色消费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满足自己生产、生活需要时,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购买和消费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使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向热爱自然、追求健康、降低消耗、杜绝浪费的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消费。

(二)优化膳食结构,增加对水产品替代产品的消费

膳食结构指的是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数量及其在食品中所占的比例。人类膳食中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7大类。任何一种单一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人类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且各种食物组成比例合适,才能达到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

近1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同程度增长,导致消费水平、购买力和食物选择的变化。尤其是高收入人群,传统的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为特点的植物型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已经向动物型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转变。淡水和海水产品是动物性食品摄入的主要来源,过度消费导致因摄入量过多而引发患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危险。为此,在食物消费方面,提倡和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适当增加奶类、豆类、绿叶蔬菜等食物,增加动物性食物的品种,并强调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健康, 既可以避免植物性食物食用过多所造成的“贫困病”,又可以避免大量摄入动物性食物所造成的营养过剩,即“富裕病”。

(三)控制捕捞量,推广生态养殖,加强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控制

我国近海现有实施诸如伏季休渔、捕捞许可等类似制度,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捕捞能力,但这些管理措施尚未从根本上消除捕捞能力增大的趋势,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渔业管理制度,建立新的鼓励渔民自觉实现捕捞能力与资源基础相匹配的良性激励,有效控制捕捞量。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状况 消费来源 消费结构 消费文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 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41~142

篇9

关键词:营改增;消费税;地方税主体税种;零售环节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6日

一、营改增背景下地方财政急需新主体税种的支持

(一)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功能下降。对我国现有的税收体制而言,“营改增”试点全面推进意味着营业税这一地方主要税收收入将受很大影响,“营改增”对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大部分上缴中央将进一步影响地方税收。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举措,必然会相对减少地方的税收收入,增加地方税收征管的难度。因此,对未来的地方财政而言,必然迫切需要寻求一个新的可以替代传统营业税的主体税种。

(二)地方缺乏有实际影响力的主体税种。营业税作为地方税收来源的主体税种,伴随着“营改增”推进,营业税征税范围缩小并被增值税所替代,其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功能日益下降,会慢慢退出地方税收范围。而除了营业税之外,个人所得税虽然也是政府税收收入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主要作用于调节居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出于其自身的地区范围差异较大所具有的特殊性及作用意义考虑,其不能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其次,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起受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的政策调整,由地方税转变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其主要政策的制定和决策归中央所属,也使得此两大税种不能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则其余的所属地方税的都是一些零星分布的小税种,其税收征管难度大,成本高,且也都是小额税种,所以尽管看起来所属地方管理的税种很多,但是对地方财力起决定性影响且长期稳定的税种却极为缺乏。

二、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可行性分析

在美国,消费税和房产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我国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在积极研究房产税的同时,也在从消费税所具优势及其自身特性方面思考趁此次消费税改革的契机,使其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

(一)地方主体税种的特征。目前,“成为地方主体财源的税种”已基本达成一个普遍共识,即应具备以下特性:一是税基较宽,税源丰富,且具有增长潜力,对增加地方税收规模影响较大;二是在收入和地区产业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调节性;三是在税收制度方面严密规范,透明度高,便于征管。

(二)消费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的优势。消费税兼具增加财政收入和引导部分商品消费的功能,改革从主要在生产环节征收转为在零售环节征收,具有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的优势条件。

1、消费税税源丰富。我国现有的消费税是仅次于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第四大重要税种。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进出口增长以及居民消费欲望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提升了消费税未来的征收规模和额度。截至2014年国内消费税实现收入8,906.82亿元,且不包括进口环节缴纳的消费税,而且是以烟酒等14个应税消费品(不包括新增的电池和涂料)为征税对象征收的税收规模。如果对消费税进行改革,将资源性产品和奢侈品消费税纳入,那么税收规模将会大幅度提升。

2、消费税具有税收的双向调节作用。将消费税收益归地方所有,就会激励地方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将投资转向与居民消费有关的行业和领域,实现市场资源的更好配置,以吸引更多的消费。除此之外,就需求层面而言,消费税的征收无疑可以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引导居民理性消费观念形成,促使其消费方式科学合理转变。

3、消费税能够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营业税是中国第三大税种,营业税原本全额归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在“营改增”全部完成之后便丧失这部分收入,加之卖地收入逐渐减少,以及债务和事权的问题,这些都给地方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将消费税建设为地方税,税收收入调给地方,可以对冲“营改增”造成的地方减收,这些收入可以激发地方政府在教育、养老保险、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建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提高其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地方消费的积极性。

三、消费税建设为地方主体税种构想改革建议

消费税改革应坚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符合国家财政需要,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完善消费税立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税收制度的核心,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暂行条例的法律效力对于调整约束征纳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当前消费税改革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制定出台一部科学合理有效的《消费税税法》,而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向则应该遵循有法必依的原则。

(二)征收范围要做到有增有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改革首先要取消一些基本生产资料和已经成为大众生活必需品的税种,比如啤酒、酒精和轮胎等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的生产资料;其次应将更多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消费的服务行业和消费产品纳入征收范围,比如将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造纸、建材等行业以及高档娱乐场所、私人飞机、高档皮革制品等加入消费税应税品目,通过实施“有增有减”的消费税政策调整措施,进一步增强消费税引导生产和消费、促进节能减排、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三)进行科学合理的税率设计。消费税税率设计要根据应税商品的特点去调整,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消费品的生活必需程度、产品的替代性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能耗来设计税率。第一,对于生活必需程度高的消费商品和服务实行高税率;对于生活必需程度低的实行低税率或者取消税率。第二,对于可替代性弱的国家严格限制生产和消费的产品待以高税率。第三,对于高污染、高能耗、对人体危害程度大的产品课以高税率,例如鞭炮、焰火以及香烟等,以起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引导理性消费的目的。在此,也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按照产品的不同消费档次和价位进行分门别类的消费税率的征收,以此提升税额征收的差异性,更为合理地引导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同时也能够帮助生产者进行有序的创新研发,避免传统单一的生产模式。

(四)调整消费税由生产环节征收转到零售环节征收。改变征收环节,就是把原来在生产和批发环节的消费税推到零售环节,零售环节征收类似于美国州级为主征收的销售税。这种做法优点是地方政府不会特别热衷于办企业,而是被激励去优化辖区经营环境,促成辖区购销两旺,并同时增强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所负担税负的感知能力,促使其理性消费。从未来我国的税种征收发展趋势而言,消费税将在生产环节征收转为在零售环节征收,并成为未来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五)推行“价内税”为“价外税”的改革试点。从价税关系来看,目前大多OECD国家都采用“价外税”的计税方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将我国的消费税从商品价格中剥离出来,可以采取试点改革的方式,加强对专用发票的管理,在专用发票上分别注明税款和价款,让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时了解自己所承担的消费税款的多少,引导其理性消费,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商家缴税的制约力度,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强化对税务机关的制约。通过试点推进,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然后逐步拓宽试点,推向全国。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芷晴.试析“营改增”背景下的消费税改革[J].税务研究,2013.7.

篇10

寄宿制高中生是中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与普通中学生相比,较早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研究寄宿制高中生日常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可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培养其生活理财能力,提高其财经素养。

基于上述目的,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一所全寄宿制中学――中山纪念中学的高中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寄宿制高中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数据,在中山纪念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对6个班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总计发放问卷305份,回收问卷30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76份,合格率为57.70%。我们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寄宿制高中生收入来源、构成分析

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其经济来源基本依赖于父母。有些学生有少量的各种奖励、稿费收入等,但金额和次数都相对较少。在中山纪念中学176个调查学生中,有137个(78%)学生从未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只有39个(22%)学生从事过勤工俭学,其中28个学生从事过1次勤工俭学,10个学生从事过2~3次勤工俭学,仅有1个学生从事过10次勤工俭学。

在中山纪念中学,住校生每月家长给的生活费最多2500元,最少200元,平均513元;零用钱最多1500元,最少为0元,平均为113元;住校生每月可支配金钱最多为4000元,最少为200元,平均为626元。住校男生每月平均可支配金钱为657元,女生为582元,高于女生。城市户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零用钱以及每月可支配金钱分别为:522元、116元、638元,均略高于农村户籍学生。

二、寄宿制高中生整体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分析

调查发现,中山纪念中学的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金额最多的是3100元,最少的是190元,平均消费金额为781元,高于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626元),出现了超支现象。其中住校男生每月平均消费金额为778元,女生为784元,消费金额基本持平。全部抽样样本中31个学生的月实际消费金额大于1000元,83个住校生介于600元到999元之间;62个住校生月平均消费总金额介于190元到599元之间。农村户籍高中生每月平均消费金额高于城镇户籍中学生。

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内容主要包括校内伙食费用,购买学习用品开支、课外书籍,购买零食、衣物、玩具,支付交通费、手机费等费用。表1就住校生具体消费构成进行分析,表2、表3就住校生具体消费构成进行对比分析。

表1 寄宿制高中生月消费构成表(单位:元)

表2 不同性别、户籍学生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表(单位:元)

表3 不同年级学生消费水平表(单位:元)

对比分析不同性别、户籍、年级寄宿制高中生各类消费支出,我们可以发现:从户籍看,农村户籍学生整体消费水平高于城市户籍学生,城市学生除课外书消费超过农村学生之外,其余各项消费支出农村户籍学生均高于城市户籍学生。原因可能是,学校所在的中山市处于经济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当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高,大量农民靠土地、厂房及个人物业的转让、租赁以及集体分红获得了丰厚收入,农民普遍比较富裕,收入高于城市普通工薪阶层,消费支出也相对较高。从年级看,低年级学生在课外书、交通费、手机通讯费、电影就餐、服装各个方面都高于高年级学生。从性别看,男生仅在伙食和玩具消费支出上高于女生,其余各项及消费总额都低于女生。

三、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结余及理财分析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寄宿制高中生对生活开支没规划,花钱无计划。以中山纪念中学为例,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实际超支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85%,月末有结余的学生仅11%,还有4%的学生每月全花光,没有结余。大部分被调查学生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超支的原因与父母的态度和要求有关系。调查数据表明,只有9.66%的家长管理严格,不允许超出,超出部分要求从下月生活费中扣除;73.86%的家长认为可以超出,但不能超过一定限额;还有16.48%的家长不对孩子消费支出进行约束,超支多少给多少。超过一半(约51%)的学生个人认为每月记账理财没有必要。事实上,53.98%的学生每月没有记账理财;24.43%的学生偶尔记账;12.50%的学生有时记账;仅有不到一成,约9.09%的学生每月记账。学生的理财意识薄弱,20.45%的被调查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存款状况,38.64%的学生大约知道;40.91%的学生清楚自己的资金存款状况。当每月消费有结余时,超过一半(约60.80%)的学生把结余现金放在家里;只有14.77%的学生存银行;7.39%的学生购买股票证券投资。其中,20.45%的被调查高中生不清楚社会上各种理财投资渠道;64.20%的高中生听说过一些,但没有系统地了解过;只有15.34%的学生很清楚社会上的各种理财投资渠道。他们对主要理财投资信息的了解渠道从高到低排序:家人、亲戚、朋友58.52%,互联网48.30%;广播、电视42.61%;杂志36.36%;学校17.05%;其他5.68%。这说明家庭和朋友对学生的理财意识影响大,而学校发挥的作用较小。

调查也显示,55.11%的家长经常教导学生如何理性消费;31.25%的家长有时有;但还有13.64%的家长根本没有对小孩进行消费教导。只有8.52%的家长经常督促孩子记账;73.86%的家长没有督促并要求孩子记账;17.61%的家长有时要求孩子记账。30.11%的家长不清楚孩子的资金存款状况,还有39.20%的家长大约知道,只有30.68%的家长很清楚。

调查还显示,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力度不够。超过一半(52.84%)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必要开设消费投资的课程;47.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而事实上其中91.48%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并没有上消费投资课程,只有8.52%的学生上过相关课程。同时,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消费行为影响较大。60.80%的学生有时有同学朋友之间交流消费购物心得;14.77%的学生经常交流;有24.43%的学生没有交流。

四、调查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查结论

通过对中山纪念中学寄宿制高中生的日常消费行为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收入来源看,相较于国外,中国的寄宿制高中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生活来源几乎全部依赖父母。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寄宿制高中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差异巨大,收入最多为4000元,最少为200元,平均为626元。

2.从消费总水平看,寄宿制高中生对生活开支缺少规划,85%的学生花钱缺少计划,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超支。住校生每月消费总额差异很大,最多是2950元,最少是190元,平均是781元。农村户籍学生消费总额高于城镇户籍学生。

3.从消费结构看,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构成主要包括校内伙食费用,购买学习用品、课外书籍,购买零食、衣物、玩具、礼物、交通费、手机费、电影就餐、日用品等11项支出。对各项消费支出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分析,发现寄宿制高中生平均每月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费用为36元排在第8位,低于购买零食66元、电影就餐62元、服装57元、交通费47元、日用品开支46元,仅仅排在购买玩具游戏11元、购买礼物12元、通讯费用21元的前面,说明学生的消费结构有待改善。

4.从消费心理看,理性消费意识有待提高。比如自行购买饮食和零食首选原因中,相当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好吃,而不是食物的营养价值。从零食消费种类看,营养价值较低的碳酸饮料、糖果等占学生消费零食的不小份额。14%的学生在购买日用品时首选原因是不作过多考虑,很随意购买,显示了他们的消费欠理性。自行购买课外书首选原因超过38%是为了消磨时间、休闲娱乐好玩,而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在自行购买高端电子产品钱不够父母不支持时,仍然有16.48%的学生选择不吃饭偷偷存钱;1.14%的学生选择向同学借款购买。从上述表现来看,部分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待家长和学校进行诱导,使其转变。

5.从理财意识看,寄宿制高中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财经素养教育,理财意识淡薄、知识贫乏、理财能力较低。一方面源于家庭教育和学校传统教育不重视,对中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力度不够,甚至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纵容;另一方面与中学生群体及个人自我意识淡薄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学生群体,寄宿制高中生更加容易受到同辈群体消费理财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群体意识淡薄必然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二)对策及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帮助寄宿制高中生树立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提高其财经素养。

1.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和意识

青少年时期是建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战略高度重视对青少年消费活动的指导,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理性消费理财观念,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作风。

学生要认识到消费理财的重要性,认识到消费理财是人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和重要内容,认识到学好消费理财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让他们适度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在生活消费上提出过高的要求。

2.加强家庭教育,教导和监督学生学习消费理财行为

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学生消费观和理财观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消费时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肃自己的消费行为和言行举止,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消费理财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教育。[1]

家长应鼓励孩子制订理财计划,定期进行财务总结和预算,培养孩子理财意识,帮助他们熟悉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控制生活费用、交流消费理财心得等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消费教育和监督。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使其尽早懂得比较购物消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2]

3.加强学校财经素养教育,合理引导高中生消费理财行为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财经素养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把青少年的财经素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上来。针对青少年不懂消费和不珍惜金钱的行为,学校应该尽早开设鼓励青少年从小树立劳动挣钱意识、了解金钱知识、保持勤俭美德等方面的财经素养课程[1],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财经素养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形成一整套系统化、循序渐进的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青少年的年龄增长,其智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加深和改进,合理、循序渐进的财经素养教育必将成为青少年形成理财素质、进行合理消费的有效途径。[3]

参考文献:

[1] 邵帅.当代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探析. 网络财富,2010(1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