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雾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减少雾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雾霾;旅游形象;影响
2012年冬,中国17个省市有10-20天不同程度雾霾天气。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自然灾情进行通报。10月14日到31日期间,吉林省148站次出现雾霾,较常年同期多56站次。上面数据显示,雾霾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导致部分人群身体不适甚至生病。北二外旅游管理学院唐承财博士说:“长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旅游业带来的将是一种灾难,而这种灾难并不像火山爆发或洪水泛滥一样直接,它会透过整个旅游行业的产业链带来深刻影响。”雾霾给吉林带来的污染也严重影响吉林市的旅游形象。那么如何预防“十面霾伏”,并在“霾伏”中保护环境,维护吉林市的旅游形象就是这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一、雾霾的基本理论
雾霾,是指雾和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是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相对湿度较小时,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能造成人的视觉障碍。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量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二、吉林市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冬季的来临,空气污染的不断加重,作为并未处于中国主要雾霾带上的吉林省,10月以来却屡中“霾伏”。吉林省气象台台长杨雪艳介绍,相较往年同期,今年10月中下旬吉林省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明显增多。10月14日到31日期间,吉林省气象台大雾预警3次,霾预警13次,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警4次,省环保局和省气象局联合重污染天气预警2次。在这个过程中,吉林市无一逃脱。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重度污染天气出现时,近地层存在着较强的静稳气象条件,风速小、大气层稳定等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冬季由于集中供暖,造成大量的锅炉污染物的排放,导致空气污染的加重;秋冬季节,吉林市区及附近农田里大量集中焚烧秸秆直接影响了PM2.5的浓度;近年来,吉林市私家车数量大大增加,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排放的是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并进一步催化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2.5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
三、雾霾天气对吉林市旅游形象的不利影响
在调查“雾霾天气是否会影响你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时,选择“影响很大”的占61%,选择“影响一般”的占38%,选择“没有影响”的仅有1%。可见雾霾正在影响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雾霾也使得吉林市的旅游形象受到不良影响。这些不利影响主要包括:
(1)存在雾霾天气的城市,会威胁旅游者身体健康。雾霾的构成颗粒,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这一现象直接导致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负面印象。(2)旅游交通方面。由于雾霾天气影响,能见度下降,迫使高速公路关闭,这就使本来就没有机场的吉林市的旅游交通更加不便,同时给自驾游出行的游客带来较高的安全隐患。(3)雾霾天气里,由于空气浑浊,阴云密布,使得旅游者从视觉、到嗅觉、再到内心都受到影响,在低沉压抑的天气里旅游者的游览大减。尤其是对于吉林这种主推生态旅游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主要依托的是雾凇、山、水等生态旅游资源,一旦出现雾霾天气,所有景观都成了灰色一片或者“视而不见”,促使其旅游形象直接受到严重影响。
四、防雾霾、保环境,维护吉林市旅游形象的建议
作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的吉林市,旅游业发展依靠的是以“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著称的天然美景,其富饶的旅游资源是我国少有的山水环城的自然景象,堪称“东北的香格里拉”。然而雾霾的到来直接掩埋了发展旅游的一切资源,导致旅游者至而不游或游而不见,甚至拒绝再来。因此,要想保证吉林市生态旅游的平稳发展,就要维护好其良好的旅游形象,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更要从预防雾霾开始做起。
从旅游角度来讲,具体建议如下:(1)减少旅游机动车数量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虽然预防雾霾是整个社会乃至全国的大事,但是我们也要强调从自身做起,从各行各业做起。因此,建议吉林市区内大力提倡“自驾游”,这里的“自驾”并不是指驾驶机动车出游,而是建议吉林市区内开展自行车骑行自助游,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旅游车带来的尾气排放,又为广大的青年旅游者(无机动车一族)出行提供方便和可能,最为重要的是,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吉林市的生态、环保旅游。(2)增加环保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主管部门应多强调并提醒旅游企业要注重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注重开发偏向自然体验、有益于提升吉林形象的环保体验型旅游产品,在创新上深入互动,以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并最终实现环保、防霾效果。(3)提高生态旅游意识,提倡旅游者从自身做起。在这里,向广大旅游者发出倡议,应养成文明出游、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惯,减少一次性消耗,如牙签、筷子等的使用,自觉做到不乱扔垃圾,多做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事情,如减少私家车出行、多做公交车等低碳行为。
从宏观角度来看,预防雾霾、保护环境,维护吉林市旅游形象的建议如下:(1)制度上应进一步完善并进行长效管理。地方政府应尽快建立符合本地区的防治颗粒型污染通则和落实细则,督促城市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按标准落实,严格执行制度并奖惩分明。(2)执行上做到根治污染排放,减少污染排放源和大气污染物,坚持以防范颗粒性扬尘污染为环境保护第一要义,最大限度降低市区汽车车轮和路面尘埃的接触频率和面积,隔绝城外车辆和施工车辆带来扬尘,控制机制由对排放源的应急控制转变为以常态长效措施为主。(3)思想上充分认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污染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多部门精诚合作、公众广泛参与、全社会共同进行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吉林市要实现生态旅游的大力发展其前提就是保证生态旅游资源的长期存在,这就需要良好的气候和空气质量。同时,吉林市的旅游形象也是以空气质量和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来树立的。因此,我们要努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来保证吉林市旅游业的平稳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雾减霾增】
霾天数已超过雾天数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雾霾天气成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42.3%。
从时间跨度来看,1961年—2012年,中国中东部地区(东经100°以东)平均年雾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近52年来,年雾霾日数最多的是1980年,有35.8天。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东部地区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雾霾日数比例逐渐减小,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
据了解,雾是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就结雾,雾本身并不是一种污染。霾是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的,颗粒基本在微米量级,不像雾是在十几或者二十个微米的量级。
【霾天连续】
持续6天霾过程是过去3倍
绿皮书称,中东部地区连续3天以上霾过程站次数在20世纪虽然略有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但进入21世纪后,连续霾过程站次数增加显著。
数据显示,持续3天以上的霾过程站次,2001年至2012年的监测平均值,均为1961年至2000年监测平均值的两倍以上,其中,持续6天霾的过程,监测数据是对比数据的3.1倍。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东部雾霾呈现高发态势。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是52年(1961年-2013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东增西减】
中东部局地雾霾超过百天
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变化呈东增西减趋势。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区雾霾日数每年减少0—0.5天,除新疆北部外,西部地区年雾霾日数基本都在5天以下;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天至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
绿皮书选取了中东部6个典型大城市(北京、石家庄、郑州、南京、杭州、广州)和附近的6个小城镇(遵化、饶阳、西华、高邮、慈溪、增城),对比分析年霾日数变化可以看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城市和小城镇年霾日数差别不大,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大城市霾日数明显较小城镇偏多,大部分年份偏多超过50天。
【雾霾危害】
给经济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绿皮书称,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都会使雾霾情况频繁发生。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
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治理建议】
建立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
篇3
雾霾天饮食策略
应对雾霾的关键性措施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结合适当的饮食防护具有更佳效果。雾霾天的饮食策略主要有:①适当增加饮水量,尽量做到不吸烟,不饮酒。《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饮水量应≥1200mL/天,且少量多次。一般情况下,雾霾天气时可适当增加500~1000mL。多喝白开水以保持口腔湿润,减少口咽部悬浮物沉积,也可用淡盐水漱口。中医认为罗汉果具有清肺利咽、止咳化痰的功效,午后饮罗汉果茶对防治吸入烟尘所致的咽喉瘙痒不适能起到更好效果。②饮食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宜进食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大豆制品。适当补充有吸附或排除粉尘的食物,如黑木耳、蘑菇等。③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深色蔬菜水果。充分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类蔬果,如萝卜、南瓜、番茄、紫甘蓝、菠菜等。同时,因雾霾天气接触阳光减少者还应进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等。④可进食具有清肺润燥作用的药膳,如雪梨、百合、麦冬、荸荠和莲子等。其中冰糖雪梨炖百合是最常见的清肺润燥的食物或药膳。原料:雪梨(去核)2个, 百合50克,冰糖 20克。制作方法:将百合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煮5~8分钟,将去核的雪梨切块;将两者一起置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予小火炖20~30分钟后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
药茶清肺化痰
事实上,被人体吸入后的尘霾会借由咳嗽及咳痰的方式来排出体外,所以大部分的咳嗽及咳痰都属于肺脏自行清净及修复的动作。一般民众只要多喝水或自己冲泡“润肺茶”就能帮助自净。患有慢性鼻炎或咽喉炎的患者,孩童及青少年成长阶段免疫力低下,利用“养肺汤”有助呼吸道代谢且健脾润肺。以下推荐几款茶饮强化肺部功能。
润肺茶:胖大海3克、生甘草5克、桔梗10克、木蝴蝶3克、桑叶6克、陈皮3克。适合一般民众体质,隔日服。2碗水煮成1碗水平分3次饮用。
益肺饮:太子参3克、党参5克、南杏仁5克、北杏仁3克、姜半夏5克、生姜2小片。
3碗水煮成1碗水去药渣,加入少许红糖每天分4次温服。长期患有接触冷空气或吹风后鼻塞、流嚏、痰白色清的人群,在天气转凉或空气品质不佳时,每日少量多次饮用。
养肺汤:麦门冬3克、天门冬3克、西洋参2克、茯苓8克、炒白术5克、炒薏仁15克、天麻3克、黄芪10克、杜仲8克、龙眼肉10克、鲫鱼1条、生姜2小片,炖煮1小时加入少许盐、胡椒调味即可。
篇4
博士:热身是参加任何运动之前都必须要做的准备。热身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身体的运动系统,包括肌肉骨骼和关节、心肺系统提前热起来,达到更好的状态去运动。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运动损伤。
网球的热身需要结合网球运动的特点,网球的常见伤病多发于肩、肘、腰、膝、踝,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具体的准备活动:慢跑5-10分钟,然后全身做操、包括头、肩、躯干、下肢、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的运动。而且要充分激活,肩部的小肌群,避免肩部的受伤。做好肘关节肌肉的拉伸,避免网球肘。充分拉开通过屈伸旋转,把腰部活动开,避免拉伤和闪腰。通过下蹲、弓步,通过与专项结合的跨步、快跑、侧向跑、交叉跑,来提高膝关节的灵敏程度。让并激活小腿肌肉,避免踝关节崴伤。
做完这些活动,再上场练球或者比赛,打球也要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来把身体逐渐活动开。根据个人的年龄、运动经历、身体条件、伤病历史来决定准备活动的长短,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5-30分钟,但无论何种热身,标准都应该以微微出汗为宜。
另外,根据气候环境,我们身体预热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冬天在室外打球活动会很冷,热身时间要增加,并且注意保暖。一定要在身体慢慢预热之后再脱外套,绝不能一上来就脱。这样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山野中国户外:陈博士你好,运动回来之后,尤其是高强度的,身上肌肉都会很酸,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来做到“排酸”?
博士:高强度运动会造成乳酸积累,第一,我们要强调运动后的“运动排酸”为第一手段,运动完之后必须要进行一定强度的有氧训练来把酸排掉。这至关重要,绝不能运动完后马上静止,堆积下来的乳酸会损伤身体。第二,运动完之后要马上补充一些水分和电解质,来帮助排酸。同时,要多吃一些碱性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海带,而蔬菜最好要生吃,这样可以不损失它的“碱性”,如果吃做熟的菜,它的酸碱性会受到影响,排酸效果会很差。或者直接都打成汁,这样更容易消化吸收。
另外还需要充分补充蛋白质和糖,这些也在高强度运动中会产生很大消耗,这些我们都建议在运动之后两个小时内进行及时补充,如果不及时,我们的身体就会东拆西补,造成更大的伤害。运动完之后的半小时是补给的黄金时间,这段应该通过营养品和饮料进行补充,之后再吃饭。
值得注意的是,肌肉的乳酸堆积光靠吃食物是排不掉的,还需要有氧运动,以及冷热疗、运动按摩、淋巴按摩等,来进行缓解。
山野中国户外:我是个喜欢去户外露营的年轻人,平时睡眠不错,不过一到户外,我就很难入睡。也许爬山并不太累,但晚上总是睡不着觉实在受不了,我该怎么办?
博士:睡眠和温度、环境以及神经兴奋性有关。户外睡觉睡不着,更多的是神经系统或者身体过于兴奋。如果在入睡前做一些头部、颈部缓慢的按摩拉伸,有条件的话,可以煮一杯热牛奶,这样可以安神。然后可以再按摩脖子,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全身放松,这样慢慢会好。
如果在高原或者亚高原,是因为大脑缺氧性的身体反应,只能去慢慢适应。
山野中国户外:请问陈博士,我是微胖体型,有足底筋膜炎,什么样的运动减肥,更适合我呢?
博士:足底筋膜炎跟脚型和体重都有关,平足和体重太大都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最大的问题是走路会疼,脚落地就会疼,这种人最合适的减肥运动是游泳和骑车,这样可以缓解。足底筋膜炎的治疗一是要消炎,二就是要减肥,不然会容易反复。
山野中国户外:现在很多城市雾霾都比较严重,您对雾霾对人体的伤害有何看法?是不是应该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计划调整?
博士:雾霾对我们的危害是长远的。雾霾对人体肺泡的破坏,以及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雾霾到了我们身体里,就很难排出去。对我们健康的肺泡数量会大大减少。雾霾确实以前也有,但最近是越来越严重。我建议大家不要到城里去运动,尽量避开雾霾。在室内,或者空气循环好的地方,或者进很远的山区,那里雾霾浓度低。我个人非常反对在雾霾天进行马拉松运动,对健康会产生很多长远而不可逆的影响。
如果雾霾很严重,建议要有一个测量空气质量的仪器,买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在屋里,会非常管用。
篇5
关键词:空气污染;雾霾;海洋性气候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大量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在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多种污染物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大气复合污染和霾现象,雾霾的产生不仅与污染物有关还与天气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人体的健康、交通和农业等都有着很大的危害。2012年2月1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新标准增设了细颗粒物PM2.5浓度限值并调整了颗粒物PM10浓度限值,显示了国家对雾霾治理的重视。
秦皇岛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旅游城市之一,北戴河旅游度假区和山海关风景名胜区闻名全国。然而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异军突起,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工业企业布局的不合理,大量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在秦皇岛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特别是春、秋季节,降雨少;夏季空气温度高、湿度大,旅游人口和车流量激增,外来车辆的尾气污染和本地污染等多种污染物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大气复合污染和霾现象,严重影响本市居民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秦皇岛空气质量监测网站数据显示,秦皇岛雾霾天数和重度污染的天数每年都在增加,做为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雾霾的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雾霾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秦皇岛城市布局与雾霾的关系
秦皇岛的工业只要集中在北部工业园区,周围青龙、抚宁等分散有多个小型水泥厂、淀粉厂,而位于东北部的港务局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材料,每年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是秦皇岛主要的排污单位,秦皇岛城市布局相对比较合理,但因城市面积不大,工业区和市区、居民聚集区相对较近,随着季节的变化,特别是春秋季节风向的变化,工业污染物对市区有较大的影响。
(二)近年来旅游、地产业突起与雾霾天气的关系
秦皇岛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与此同时,每到旅游季节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机动车数量激增,带来的汽车尾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秦皇岛雾霾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秦皇岛房地产行业从04年开始兴起,为了旅游的方便,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居民开始在秦皇岛购买住房,带动了秦皇岛地产行业,大量的居住小区兴建,对秦皇岛本土的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大量尘土飞扬,对雾霾天气的产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与雾霾的关系
秦皇岛属于滨海城市,气候特征为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较大,尤其夏季,容易导致污染物和扬尘等在空气中和水汽形成雾霾的现象。其次,夏季应是降雨的多发季节,降雨可以有效地使空气中的霾颗粒降落到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从秦皇岛近10多年的降雨量来看,年降雨量并不少,但分布的时间段过于集中,基本上集中在7、8月份,其他月份很少,所以近年来秦皇岛地区春秋季节雾霾天气的出现逐渐加剧。
二、治理雾霾的措施和建议
(一)控制雾霾的源头,建立监控系统
秦皇岛市区城市规划虽然比较合理,但周边存在多个小型的水泥厂、淀粉厂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应将强对此类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防止因风向变化导致多种污染物聚集形成雾霾天气,对于主要的排污单位,如港务局,还应建立动态的排污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便于应对突发的大气污染情况。
(二)加强对旅游、地产业的监管
秦皇岛近几年旅游、房地产业等行业项目逐年增加,这与秦皇岛地区今年来雾霾天气的频发有直接的关系,建议政府相关的部门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管理和处罚,有效防止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物的产生,将雾霾天气消失于萌芽中。
(三)发展公共交通,健全环保意识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导致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秦皇岛地区私家车成倍数的增长,除了推行新型环保节能型汽车之外,对机动车的数量也要进行必要、合理的调控,不能放任汽车拥有规模继续无节制地膨胀。其次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在城市内的出行时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应对空气污染从自我做起,少开一车天,能坐公交的尽量坐公交,这些都能对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起到作用。
三、结论
雾霾天气现象发生的原因本质是由于多种污染物的相互结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要从政府、企业、社会做起,也应该从自我做起,既要控制企业的排污问题、建立和健全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要利用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各部门也要明确职责,将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手段等结合在一起。
相关环保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雾霾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建立雾霾天气预测预报系统与污染物的动态监控系统,治理时也要各部门、各地区相结合,以有效地应对雾霾天气并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还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一片“蓝天白云”。
参考文献:
[1]徐晓明.环保牵手发展才能冲破雾霾[J].学周刊,2012
[2]王文林,试论中国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绿色科技,2013
[3]李崇志,于清平,陈彦.霾的判别方法探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9
篇6
今年冬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一位南京六年级小学生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早上一起来,就看见窗外一片白茫茫,不是雪,是雾,是霾。
“打开窗户,先是迎来一阵刺骨的寒风,紧接着是一片喧闹的人声和喇叭声。呼吸的第一口空气,既不清新,也不爽口,它带着浓浓的烟草味和石油味,还夹杂着一股腐烂的臭味,直逼我的喉咙,我猛烈地咳嗽着,重重地关上了窗户。这么恶心,怪不得停课呢!坐在飘窗上,看着街上的人群,各个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好似一个个奇怪的布包裹。窗外的天,是灰蒙蒙的一片,乳白色的雾把所有的物体都笼罩了起来。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浸泡在牛奶中。没出门,就这么看着,也别扭、也难受,我愤愤地拉上了窗帘……
“以前,虽说湛蓝的天空也不多,但也不至于差到如此地步!一步一步地退化,一步一步地堕落,不负责任的人类,不负责任的生活,不负责任做一切活动,怎能不受到惩罚!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已经叫得很响了,可是又有谁真正去做,尽心尽力去做呢!谁都希望别人去做,而对自己网开一面。他们以为凭一己之力是难以改变的,但我相信,只要做了,就会有改观,就会有成效。
“雾霾,不是自然现象,而是完全由人类亲手造成的一种极恶劣的生态环境。憎恶雾霾,讨厌雾霾,这都是不恰当的。要骂,应该骂人类,是人类让城市被雾霾层层裹胁。唉,谁知道呢,让人类陷入困境的,竟是人类自己!社会前进了,科学进步了,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而现在,大多数房地产商对环境不管不顾,只赶工期,只追效率,只求赚钱,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飞舞着粉尘。就这样PM2.5这种危险性物质不断地产生、不断地制造。雾、霾、灰霾、雾霾,成了我们生活中如影随行、甩之不掉的常客。人是生物链中的一环,不能因为人类而影响了所有生物共存的大自然,人类千万不要亲手毁了大自然!
“雾霾是一个错误,是人类犯的一个严重错误,快点醒悟吧,快点行动吧,还大自然一个本来的面貌!”
孩子的日记令人触目惊心。雾霾,这个五年前大多数中国人还非常陌生的一个词,如今已是人尽皆知,耳熟能详。如同《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一样,雾霾每次都大摇大摆地走来,盘踞在城市上空流连不去,弄得大家心惶惶、视茫茫,呼吸不爽,情绪很糟。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在百度公司总结的2013年热门问答中,“雾霾中毒怎么办”成为最热门求助问答。
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其中。
雾霾,你来自何方
从今冬的我国卫星照片上看,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覆盖着三分之一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0多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
烟雾浓重、气味刺鼻、“毒气室”、PM2.5爆表——这是国内外媒体对我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的描述。网上也开始出现各种“神吐槽”,诸如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抱怨归抱怨,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大问号:这雾霾到底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这几年,每到秋冬季节,我国中东部地区时不时会遭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
环保专家指出,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是首要污染物。
作为雾霾主要成分的PM2.5,是最受人关注的物质。PM2.5是指大气中动力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其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的1/20。它可以深入人的肺泡,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哮喘和呼吸道受损,影响心血管健康。据文献报道,PM2.5含有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经过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可能成为癌症发病的潜在原因。一个人如果长期在雾霾中生活,就会产生许多健康问题。联合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PM2.5的浓度每立方上升20毫克,中国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PM2.5污染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在东部地区的城市里。从近几年的卫星图片上看,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地区集中在华中、华北、环渤海区域以及四川盆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都是我国人口的集中区,也是经济相对繁荣的地区。
前不久,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雾霾中还发现了一种含氮有机物,这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相互反应产生的。中科院的专家分析说:“病毒、病菌都能在这种很小的颗粒物上存活,进而传播疾病。”有的学者更是发出警告,这种污染物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受紫外线照射可能产生剧毒物质。
延绵不散的雾霾遮蔽了视线,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面对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雾霾能治好吗
雾霾可以根治吗?回答是肯定的。环保专家根据雾霾产生的污染源不同,开出了一张治霾药方——
广泛使用脱硫除尘等设备。我国煤炭消耗量超过20亿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是个很惊人的数字。要想改善空气质量,首先要控制工业和燃煤过程,重点在于燃烧后的脱硫、脱硝和除尘处理。目前,我国许多工厂还没有脱硫除尘设备,或是已经有了设备但是使用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建议政府应该下大力气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使用环保设备。
完善公交系统。我国很多城市车辆增加十分迅猛,汽车尾气也是雾霾的“元凶”之一。从日常生活来讲,城市里应该完善公交系统,调整交通方式,增加公交车次,鼓励人们短途出行时多骑自行车、多步行。
扬尘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城市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这些工地大都是沙尘制造大户,只要风一吹或是重型车辆经过,便会尘土飞扬。因此,必须对建筑工地加强洒水防尘的监管。
多种绿植,减少土地面积。每座城市里都有不少绿化死角,许多黄土在外,如果能把大部分的空地都种上绿色植物,那么必将减少灰尘的排放量。
家庭饮食少煎炸、多清淡。油烟型污染物对雾霾的“贡献”也较大,家庭烹饪时,可以尽量选择清淡饮食,除了减少油烟排放,也有益身体健康。那么,请你今晚回去就告诉爸爸妈妈,炒菜少放些油哦!
以上措施若都能执行到位,重现蓝天白云并不是一种奢望。说到底,雾霾根治并不难,关键还在于究竟有没有决心。
“雾都”告诉我们
在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成为“雾都”。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伦敦每年的重度雾霾天气均在30~50天。严重的时候,整个城市都被笼罩在遮天蔽日的灰黄色雾霾中。在英语里,这种雾霾被称为“烟雾(smog)”,这个词是由煤烟(soot)和烟尘(smoke)合成而来的,它们也就是伦敦雾霾的主要来源。
伦敦这种以煤烟为主的雾霾是致命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和1892年,伦敦的毒雾都曾造成上千人死亡。但是,最严重的还是发生在1952年12月5日至10日的“伦敦烟雾事件”。据英国官方统计,持续五天的雾霾造成5000多人丧生,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因相关疾病死亡。这次灾难促使英国政府下定决心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用20年时间摘掉了伦敦“雾都”的帽子。
从伦敦治雾的经验看,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下决心。在这之前,由于政府不重视环境保护,很多工厂就建在伦敦市中心,居民生活能源也以廉价的燃煤为主,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痛定思痛,伦敦市政府决心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减少煤烟排放。
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迁出,工业企业要建造高大的烟囱,以便污染物扩散。同时,为减少居民生活煤烟,伦敦市政府下大力气推进居民生活天然气化,逐步实现冬季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这些举措虽然增加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成本,但是为了人民的健康,付出这些成本还是值得的。在严格的管控下,伦敦的煤烟污染逐年减少,到1975年,每年的雾霾天数已经减少到15天,1980年进一步降到5天。
英国政府后来还发现,仅仅控制污染排放还不够,对于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会来说,当人口总量和密度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即使人均污染排放很低,居民生活和相关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还是很高的,于是英国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
首先在大城市周边建设“新城”,降低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周边已经建立33个新城,容纳23%的城市居民。第二,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是降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减少交通污染的核心举措。汽车全部使用无铅汽油,使尾气的排放量减少了75%以上, 从根本上“赶走了”污染源。第三,积极倡导“花园城市”理念。目前,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城市中心区,有1/3的面积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
如今,伦敦上空已难见滚滚的浓烟和弥漫的黄雾,而代之以蔚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绝迹多年的上百种小鸟重返伦敦飞翔,许多鱼儿又回到了泰晤士河,使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个人防霾宝典
由于雾霾的治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经常遇上这个讨厌的家伙。遇上雾霾天怎么办?你和小伙伴们都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免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减少户外活动。雾霾天气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颗粒,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在上学和放学时,尽量戴上口罩,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专家同时建议,雾霾天气时应尽量减少户外体育运动,降低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注意个人卫生。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雾天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肤。
关闭门窗。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大雾的天气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
调节情绪,清淡饮食。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同学们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豆腐、牛奶等食品。
骑车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骑车和步行的同学都应多加小心,特别是通过交叉路口和无人看管的铁道口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左右交通情况,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破解“吉登斯悖论”
说到底,雾霾天气除了自然原因外,主要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关,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脱不了干系。当私家车主们质疑汽油的标准和质量时,脚下却不断地踩着油门;公众人物不断向大家报告空气污染指数,自己的企业在雾霾天却没有按规定及时停工;秋天,许多农村进入秸秆焚烧高峰期,使一座座城市笼罩在浓烟中;春节,鞭炮脆响,在释放好心情时,也在释放令人厌恶的PM2.5……每一脚油门、每一根烟囱、每一根燃烧的秸秆、每一串劈啪作响的爆竹后面,是你是我是他。我们是否也在一边抱怨空气质量,一边不经意地向霾“喂食”,催化并纵容着这个“伏地魔”?
空气、水、食物甚至每一滴母乳中,都充斥着在这个星球上循环的污染物,并将反复循环。污染物反复循环的结果便是,诱发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肥胖、免疫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每个人都难以幸免。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吉登斯在其《气候变化的政治》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人会袖手旁观,不会采取任何实际举动。从理论上讲,大家都知道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危险,但在实际上大家又不愿意行动。这就是“吉登斯悖论”。
从当下的现实看,大家都不愿意看到雾霾天气,但是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人们既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也是雾霾天气的制造者。
“同呼吸,共责任”,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只有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
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小常识
雾霾的前世今生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雾霾”,究竟是什么物质呢?要想弄清这个概念,就要先分清“雾”和“霾”的区别。
小伙伴们都知道,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物理现象。如果能见度在1000米到10000米范围内,则称为轻雾。因此,空气中充沛的水汽和凝结核的存在是雾形成的重要条件。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或接近饱和而发生凝结形成雾时,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
那么霾呢?气象观测很早就有这项记录,原本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空中悬浮着大量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颗粒物,使空气混浊,由于小颗粒物散射蓝光,使天空呈现灰白色,水平能见度降至10000米以下。霾发生时,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小于等于90%。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相对湿度在90%到95%之间也可能生成霾。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样一种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颗粒物逐渐增加,使我国区域性霾天气现象日益严重,大气中经常呈现灰蒙蒙的一片,严重的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篇7
雾霾天避免晨练 专家建议,雾霾天应避免到户外进行运动。因为运动时人体所需的氧气量会增加,而雾中的有害物质会侵害呼吸道造成供氧不足,从而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如果在雾霾天一定要锻炼,可在室内进行相应的运动(如做瑜伽、普拉提等),并避开人多的健身房。
尽量减少外出 在雾霾天应减少出行。如需外出,可戴上防护口罩、纱巾,或者选择在太阳出来后空气质量较好的时间段出行。特别是老人、小孩以及心肺功能不佳、呼吸道反复感染者,尤需注意。戴上棉制口罩,能够防止将含有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等的有害微粒粉尘吸入体内。
外出归来要及时清洁 雾霾中的有害物质不仅会经由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还会飘落并残留在人的皮肤上。因此,人们外出归来后,应及时洗手、洗脸,并且要进行上呼吸道的清洁工作,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咽喉和鼻腔,祛除积聚的细菌、病毒和过敏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沉积和影响。
坚持服药,留意健康 一般来说,雾霾天的昼夜温差会加大,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极易被诱发,心肺疾病也极易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所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并加强自我监察,如病情加重,要及时就医。
午后喝一杯罗汉果茶 罗汉果茶可以防治人们吸入污浊空气后引起的咽部瘙痒,有润肺养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喝罗汉果茶效果更好。因为雾气在清晨最浓,午间才会慢慢散去。人们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一杯罗汉果茶,能够及时清理肺部垃圾。
情绪调节很重要 雾霾天通常是气压较低且光线较弱,极易让人感觉心情沉重、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心理脆弱和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此类表现尤为明显。因此人们在雾霾天一定要注意调节情绪,多听听欢快的音乐,吃吃零食,看看电影,让自己的情绪好起来。
开窗通风要选好时间 清晨和夜间雾霾的浓度较高,一定要避免开窗。开窗通风可以选择中午空气质量较好时。这时可以将窗户开启1/3。另外,开窗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有害物质随空气进入室内影响家人的健康。
增强室内空气的湿度 可在家里准备一个空气加湿器,或者时常在地上撒一些水。空气湿度增大有利于粉尘的沉降,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空气中灰霾微小颗粒物的含量。另外,室内地面以及家具、电器上的尘土,要及时用墩布、湿抹布擦拭干净,从而减少家人吸入尘土的可能。
篇8
空气动力学上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而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则可以被人体吸入。所说的PM10是指空气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浓度。10微米是个很小的尺度,人的头发直径大约50~70微米。如果把一根头发分成25~50根,每根的平均直径才小到10微米。这样的颗粒能通过呼吸进入肺,所以被称为“可吸入颗粒”。
如果颗粒小于2.5微米,被吸入后还能进一步到达肺的细支气管,沉积在那里。这些沉积颗粒影响肺内的气体交换,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甚至肺癌。2.5微米的颗粒,要把一根头发分成400~800根才能小到这个尺度。其中小于0.1微米的颗粒,还可以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流窜到其他器官,包括脑。它们沉积在血管中会导致血管硬化,从而危害心血管健康。
问题Q&A
1.在生活中流传着很多“小偏方”,譬如工作中常接触粉尘的人应该多吃猪血、木耳等等,因为这些食物被称作“清肺食物”。到了PM2.5爆表的日子,这些“清肺食物”就可以防雾霾,这是真的吗?
实际上,这些食疗偏方并不可靠。雾霾之所以对人体有害,主要是因为部分细微颗粒物会直接进入肺部、甚至入血,引起肺部和心脑血管疾病。但食物吃下去是进入消化道的,不可能直接把肺里的有害物质“带出来”。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富含膳食纤维和木耳多糖,其中膳食纤维进入肠道后,能够吸附胆固醇等,可以降胆固醇,但不能清肺。同理,猪血等各种动物血制品也只能进入消化系统。之所以流传各种动物血制品能“清肺”,或许是因为动物血富含铁,易导致黑便,被大家误认为把肺里的毒素排出来了。
2.那么,在雾霾天我们还能做什么?
虽然从生物化学和医学上击败雾霾,和环境治理上遏制雾霾一样任重道远,但理论上在雾霾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食物,还是可行的。蛋白质是肌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作用。鱼、肉、蛋、奶、大豆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维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蔬菜水果一般都富含维生素C,比如菠菜、鲜枣、油菜、橙子、番茄等。维生素A可提高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可以预防和缓解雾霾对黏膜造成的损伤。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动物肝脏、鸡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宜大量吃。胡萝卜素大都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也具有相同效果。代表食物主要有胡萝卜、南瓜、木瓜、芒果、柑橘等橙黄色蔬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深绿叶蔬菜。
专家建议
减少雾霾对健康的伤害除了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篇9
【摘要】当前国内大多数的学校体育课都是在室外条件下进行的,面对雾霾天气的日益严重,我们有必要针对这种伤害人体健康的天气环境进行思考和分析,及时通过交流和讨论,研究相对合理、有效的室外体育课的开展方式。文章就优化雾霾天气情况下的室外体育课教学状况提出几点看法和意见,旨在引起体育教育界同仁的重视。
关键词 室外体育课;教学工作;雾霾天气;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63-02
近几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雾霾天气的影响,雾霾的广泛存在致使城市空气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中国环保部门在2013年1月份公布的10日空气持续污染十大城市中,河南省的城市就占了4席之多。2013年10月份互联网上疯传的全国空气质量排行榜中,郑州的空气质量在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下属于严重污染程度,位列全国倒数第三。河南省雾霾空气污染程度显然已经非常严重,在这种环境状况下,如何降低学生群体的健康受损程度是各个学校的在职教师与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如果说室内课通过关闭门窗,减少通气,搁置绿色植物与加大室内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雾霾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损害的话,那么作为室外课的体育课如何在雾霾天气情况的影响下开展教学工作显然成为了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对河南省多数城市的体育课场馆状况的访问调查后获知,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南阳市、开封市、安阳市、洛阳市、焦作市的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课教学都是在室外完成的。同时,以上地市的大学体育课教学工作除了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的教学,其余项目也几乎全部是在室外完成的。室内运动场馆建设的绝对不足导致了现在出现的尴尬情况,即河南省各个大、中、小学的体育课技术技能教学与游戏开展都是要在室外操场进行的。如果听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没有应对政策与手段的话,那么势必会对体育室外课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
一、必须明确雾霾天气对学生与教师健康的影响
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颗粒物是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这些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雾霾天气时,有害物质是正常天气的50~100倍,7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到人的鼻部、咽部,2.5微米以下的颗粒则可以到达肺泡并沉积进入血液侵入人体各系统,而脂溶性有毒物质甚至可以通过完整皮肤进入体内。雾霾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促发哮喘;其次,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的机率,影响其心脏的功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此外会对暴露在雾霾天气中的眼、鼻、喉等器官造成刺激,使之产生干、涩、痒、流泪、畏光、流鼻涕、打喷嚏、喉干、咽痛等症状,引发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咽炎等病症的出现,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还会造成各种过敏性皮肤炎症;同时雾霾天太阳光弱,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素,从而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减少,导致细胞惰性增强,使人处于抑郁状态,情绪低落易感疲惫;雾霾天气还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造成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由此可以看出,在雾霾天气环境中,体育室外课的教师与学生如果在没有任何自我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就进行室外体育课的教学工作,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的个人身体健康都必然会造成损害,特别是体育教师,由于要对不同班级进行轮流教学,长时间的雾霾侵害对其造成的身体伤害可能是巨大的。
二、必须明确室外体育课的教学意义
室外体育课的教学工作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学校体育教学要求体育课应从素质教育出发,紧密联系健康与体育的关系,把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使学生树立起“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可持续学习思想。围绕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意义,我国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相比20世纪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理念更加系统。有很多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也着重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向及开设意义进行了观点阐述与美好设想。需要指出的是,针对自然环境与体育课教学关系的论文却非常少。室外体育课作为在完全接触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实施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门基础课程,自然环境对师生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在学校体育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室外体育课的教学意义除了使学生从生理、心理、技能掌握等方面提高自身水平外,还具有增强学生自然环境感受能力的效应,即令学生通过在室外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游戏、技能的学习与体验,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尤其可以使学生在疲劳状态下,深切体会阳光、空气、风雨等带给自身的心理欢愉感受。可以认为,在正常天气状况的环境下,室外体育课带给学生的身心体验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
三、必须明确雾霾天气与室外体育课的矛盾
基于雾霾天气的危害特征以及室外体育课的教学特点,两者的交集出现了不可缓和的矛盾,即室外体育课要在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心理健康,而雾霾天气情况下室外授课就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矛盾。首先,任何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开展之前都必然伴随热身运动,其目的在于降低学生的肌肉粘滞性,提高学生的体温,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与通气量。如果是空气良好的状况下,热身运动必然会对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雾霾天气中,学生发汗时可能会对学生皮肤造成腐蚀效果,学生呼吸频率的提高与通气量的增大可能会更多地吸入颗粒污染物,同时加快的血流速度又使得学生体内污染物的携带与传播速度变快,急剧的呼吸还会令污染物对学生的上呼吸道产生强烈刺激,空气中的致病菌群浓度的增加也会使学生在完成室外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强。其次,雾霾天气容易诱发学生出现消极的负面情绪,这对于室外体育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无疑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有悖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理念,尤其面对部分健康意识强的学生一旦提出雾霾对人体的损害等问题,那么教师势必无法完成室外体育课的教学工作。最后还要指出,雾霾天气会诱发突然的心脏病、哮喘等急性疾病,这对于室外体育课教师的课堂安全控制也是非常大的隐患。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下,正常开展室外体育课的教学工作显然无论对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家长而言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运动场馆设施建设又无法满足所有师生进行室内教学的需求,同时国家教育部对于体育课教学工作的相关规定要求体育课教学工作必须在每个学期按照大纲要求予以实施,而忽视地域、气候等对室外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影响。那么,教师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否应该考虑针对雾霾天气状况与特点对室外体育课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大胆尝试,旨在保证学生在受到最小身体伤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知识技能学习,对于每天都工作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必然起到积极保护的作用。下面是对雾霾天气条件下开展室外体育课的几点建议:
1.赋予室外体育课教学工作以足够机动性。尽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硬性规范,但是不可否认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以及健康身体素质状况的发展。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在运动健康领域,体育教师相对其他科目的教师更具备发言权。那么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考核、听课等形式从教学内容安排,运动技能教授,运动强度控制等方面,建立起对体育教师能够合理开展室外体育课的信任并给予体育教师政策支持,使体育教师在从事室外体育课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雾霾天气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内容变动,最大程度减少雾霾天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2.允许室外体育课时师生在雾霾天气佩戴口罩。《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对于体育课的着装要求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体育教师以及参与体育课学习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期间不允许佩戴帽子、饰品等遮挡面部与存在安全隐患的器物。这样看来按照规定要求,师生体育课期间自然是不允许佩戴口罩了,当然如果从运动安全以及运动健康角度而言,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佩戴口罩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对身体是有伤害的。但是雾霾天气下,面对酸性空气、悬浮颗粒以及重金属的多重伤害,体育教师完全可以降低运动强度,突出运动技术,这样一来师生同时佩戴口罩进行相对健康和安全的室外体育课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3.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这里提到的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运动场周边绿化率的提高、校园除霾设施的投放以及室内运动场馆的整合。尽管体育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课程安排做出改变,以最大程度减少雾霾环境下室外体育课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但是如果要进一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内容掌握的质量,那么学校就应当展现出全力保障学生健康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及时调研雾霾天气环境下学校校区的污染指数,学校周边的污染指数,主动发现校园内外距离室外体育运动场地较近的污染源。在整合、对比、分析一系列相关数据后,对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作出优化,最大程度上降低校园内雾霾的污染指数,以便于支持学校室外体育课的积极开展,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潘铭.浅谈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5).
篇10
是什么使公众的表达趋于理性?也许我们应该先问这样三个问题。
空气质量的信息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吗?雾霾迟滞不散,环境问题随时可能演变为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早将空气严重污染的讯息传达给公众,借助短信、微博、广播、电视、社区宣传等网络平台,告知真实的天气情况、提升公众预防能力。未雨绸缪,好过仓促应对。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和PM2.5监测在各地的陆续启动,在此次雾霾事件中,监测结果更及时,数据与公众感受也更接近了。
公共应急机制运行正常吗?多条高速多个收费站关闭或交通管制,因进出港航班延误或取消、千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儿童、老人呼吸道疾病患者激增。雾霾扰乱了原本稳定的秩序,如何应变,是民生取向的拷问。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各区县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58家企业停产,完全切断了污染源,41家企业降低生产负荷,减少了30%以上的污染排放;与此同时,更直接要求土石方施工工地减少土方开挖规模、停止建筑拆除工程等。类似应急之举、强硬措施,至少迈出了第一步,表明了政府已经把维护公众健康放在第一位。
部门联动、区域联控机制确立了吗?前不久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大气质量改善的目标,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下降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下降6%。从这次雾霾的成因来看,有气候条件的外因,也有排放增大的内因,而在应对污染天气的防控战中,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休戚与共,需要不同区域的城市恪尽守土之责。从大气治理的格局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任何以邻为壑或投机取巧的作为,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绵延不散的雾霾遮蔽了我们的视线,好在政府的及时应对、企业的全力配合、市民的主动支持,能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一次次雾霾天气中,我们格外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也格外真切地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前路艰难。
这让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年间,3个来小村化缘的和尚遭受冷遇后,在村口架起锅来煮起了石头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村民们这家拿来调料,那家拿来萝卜,又有人拿来蘑菇和洋葱,大家开始不知不觉乐于献出自家的好食材,最终石头汤熬成了世间最美味的靓汤。一碗石头汤,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更说出了付出越多回报亦会越多的道理。
两年前的强烈抱怨和批评,促进了PM2.5的监测。今天的理性表达和建议,必将促进PM2.5的全面治理。今天是参与,两年前同样是参与,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上一篇: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 下一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