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的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降雨的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各位同仁:
大家好!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每天都应该呈现出新的内容”,所以,我今天汇报的内容是“唯有用新交流,方能收获惊喜”。
我们都知道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但是怎样抓好?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我认为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个班主任都知道,而我的方法就是交流方式的不断创新。
创新小展板的运用。
我们求实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可以说初中已经把这个工作做到了极致,但是在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心智的逐渐成熟,已经过了那个看一段视频,读一段文字,听一段励志故事就会被感动得五体投地的年龄段了,他们更加需要的是那种有高度有深度,能够对他们的人生起到引领作用的更加理性的东西,这种东西最终只能回归到最本质的最朴素的文字上来,这种文字不再是随便摘取的美文或名人名言,而是你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个活生生的人对这个大千世界,世间万象的体验和感悟,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来,以期达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对视,师生携起手来共同进步。比如我读到汪国真的《热爱生命》这首诗很有感触,也正好给予刚刚踏入高三还略带彷徨和迷茫的学生一个精神的指引,于是就略加改动写在了展板上。“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当时我并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是我从学生那明亮的眼睛、专注地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分明是被震到了。再比如,进入高三之后,学生们对小时间的把握都很紧,一天刚吃完中午饭,我到班上看一看,结果一进班就被当时那种热烈的讨论学习氛围所感动,于是随即就在小展板上写下了“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时间用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结果我们班抓紧小时间的学生越来越多。当然,也不光是好的事情,比如我们班和八班打篮球比赛,几个小孩儿打的非常好,都想赢得这场比赛,但是结果我们班输了,全班都非常沮丧,都在盼望着我这个班主任能够在晚总结时说一些安慰的话语,抚慰一下他们滴血的心灵,可是我偏偏一句话都不说,最后我把提前写好的展板挂了上去。我写到:“五班的勇士们,我知道你们特别不想输,我也不想输,那一刻我恨不得替你们上场,可是只要是比赛就会有输赢,输了不可怕,只看输给了谁,如果是输给了身高和技术,我们仅仅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如果是输给了拼搏和勇气,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今天你们用拼搏、顽强和勇气赢得了尊严和尊重,我们虽败犹荣,在人生的道路上比赛又何止是这一场,只要我们精神不倒,胜利的丰碑永远为我们树立。五班的男人们我向你们致敬。”学生们看过之后,我分外强烈地感受到了全班那种慷慨激扬,激情奋进的氛围,从此之后,我们班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卫生纪律上都要跟八班的比一比赛一赛,全班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拧成了一股绳。你说,有些道理需要多说吗?讲到着可能会有老师问,你这些不就是写写文字吗?其他的求实老师也很注重文字交流,你的创新之处在哪里?我觉得我的创新之处是更注重教育时机的把握,我的这块展板并不是天天挂的,而是当我发现学生们在思想上有了困惑、,在行动上需要引领之时,我才不失时机地,以学生意想不到的方式挂出来,为什么?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惊喜,进而让他们震撼,我平时跟学生交流的原则就是惊喜和震撼,那些不深不浅,不疼不痒,没有目的没有效果的交流我宁可不做,要做就要让他们震撼。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也说过,教育,离开了对心灵的触动,就不可能有成效。比如,高三一模前,我想再给学生们鼓鼓劲,加加油,想把全班学习的热情再提升一个档次,于是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给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写了一段鼓励的话语,这里面有他近期的表现,优点、缺点、提升点,我都一一写了出来,等到高三晚上11:00晚自习结束,我会偷偷地规规矩矩地放在每一个孩子的桌面上,朋友们,我期待着一个场景的出现,大家可以想象,早上,当孩子们一个个进班之后,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桌面上多了一张属于自己的评价时,全班会是一个什么场景,他们会为老师给予的礼物而惊喜,会为老师真诚的鼓励而奋发,会为老师辛勤的付出而感动,更会为老师精准的观察而震撼。不错,我就是在这不断地追求惊喜和震撼的过程中不停地创新着自己的交流方法,寻求着教育方式的突破。比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让家长和高三学生一起奋斗,一起成长,让孩子们知道高三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他并不孤独。比如这一段话,是家长写给孩子的一段告白,我把这段话呈现的方式稍加改变,便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给大家读读。宝贝儿子,妈妈基本不会用电脑,连个标点都不知道怎么打,可是我还是写了这封信,只要能够帮助你,妈妈什么都愿意做!你从小就很听话,从不让妈妈多费心,你是上天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自从有了你,我们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你出生的三个月你爸爸拿下了会计师证书,后来又考上了注册会计师。他就是用知识改变了咱们家的命运。要不然哪有钱给你交学费买房子呀!宝贝,妈妈知道你们很辛苦,一直在努力,幸好我们就剩下三个月就要高考了,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一定要加油呀,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妈妈现在不上班了,也没去苏州,就是在家陪着你,和你一块努力,你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的。今年是我们的好日子,今年八月是妈妈五十岁了,妈妈就要退休了,我们一家人就要在一起了,你的录取通知书就是给妈妈最好的贺礼。宝贝加油!
篇2
黄河之水是天上来的吗?是的。
从本质上说,黄河、长江乃至所有江河湖海中的水,以及地面上、土壤里的水都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黄河源头的水是从青海巴颜喀拉山上流下来的。山上常年有冰雪,冰雪融化成水流下了山。而这些雪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冰是降水和降雪结成的。黄河有很多支流,黄河流域还有很多湖泊,它们给黄河送来很多水,它们的水也是从天上降下来的。
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吗?是这样的。不仅是黄河,绝大部分江河的水也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为什么不说是所有江河呢?因为有的江河是内陆河,这种河流了一段以后就在内陆消失了。
水从天上来
水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那天上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么多江河没完没了地往海里灌水,为什么海里的水不会漫出来呢?
原来,一方面,海水不断蒸发减少;另一方面,降雨和陆地上的水不断地从江河流进海里补充蒸发掉的水分,从而保持了海里水量的稳定。
地面上、土壤里的水蒸发到天上以后,由于大气温度比地面低,水汽发生凝结,就又变成雨下到地面和江河湖海里了。有些海洋上空的水分,还会随风飘荡到陆地上来。这时候如果遇到冷空气,这些水分就会变成降水下到地面。夏天的雷阵雨,大部分就是当地水面和土壤里的水分热蒸发到高空遇冷凝结后降下来形成的。大范围降水的水汽大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
对我国来说,最主要的水汽源地是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海。我国是季风国家,夏季东南季风把太平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送到我国大陆,而西南季风则把印度洋的水汽输向我国。有些水汽辛辛苦苦爬上青藏高原,有些水汽则穿越近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千里迢迢来到我国。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这些水汽较难深入我国内陆腹地,但有时也会不辞辛劳到达河套以北地区。还有些水汽是从南海北上访问我国的。春夏季节,偏东风会把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水汽输向我国东北。冬季,偏东气流常把东海的水汽输向我国大陆,这是华北降雪的重要水汽来源。当然,大陆上的水汽也可能随风由一地飘向他处。新疆的降水主要就是本地和大陆上其他地方的水汽形成的。大西洋上的水汽有时也会飞过欧洲前来光顾。
水汽变降水
既然海洋往大陆上输送水汽时是一碗水端平的,为什么水汽经过的地方有的下雨有的不下呢?这是因为只有温度降低水汽发生凝结时才会形成降水。这意味着,要么水汽过山抬升,温度降低产生降水:要么北方有冷空气来,把暖空气抬上去进而产生降水。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干冷空气比海上来的暖湿气流比重大,于是就钻到暖湿空气底下把它举起来。这样一来,暖湿空气只好乖乖地把雨降下来了。
是不是天上降下来的水都能到达地面呢?也不是。降雨开始时,除少量降水直接落入河湖外,一部分滞留在植物枝叶上,其余的则落到地面上。落到地面上的水,一般会向土中入渗。当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能力时,即产生超渗雨。超渗雨会在地面形成积水,并向低处流动汇集。当地面上有洼塘时,积水首先流入洼塘。洼塘填满后,则向更低处流去。许许多多的溪流汇入河槽,最后成为河川径流量。城市中的混凝土地面不透水,降雨除流入下水道外,也有一部分直接进入河槽。此外,由地表入渗的雨水,在补充土壤含水量的同时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到达地下饱和水面,并经各种途径渗入河流,就成为地下径流。流入下水道的水,最后也汇入江河。
文章前面讲到了海水在太阳照射下不断蒸发的问题。实际上,地面上、植物枝叶上、植物体本身、农田里、土壤里、水库河湖里的水都是会蒸发的(植物向外蒸发水分叫蒸腾,农田的总蒸发量叫蒸散)。内陆河的水除了人们引用后再入渗、填洼后形成径流的部分外,就是因为消耗于蒸发而入不了海的。
水分会循环
由此看来,水面的水分子经太阳一晒,蒸发到天上去了,水汽到了高空后遇冷形成雨降到地面。水到了地上,蒸发掉一部分,剩下的渗入土壤,流入江河湖泊,归入大海。然后再升到空中,再降下来。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叫做水分循环。水分循环有大有小,大到陆地和海洋间的循环,小到一个地方内部的循环,还有陆地、海洋各自的循环等等。
由于水分的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就是由水分循环产生的。大气圈所含水汽量为1.3万立方千米,全球平均年降水量为5.2万方千米,水汽约10天交替一次。全球河流总蓄水量为1.2万立方千米,河流全年径流量为374万立方千米,河水约12天交替一次。
既然水分是循环的,为什么一个地方得到的水各个时候不一样呢?其实,通过水分循环保持水资源的稳定是就全球在一个时期的总体情况而言的。至于哪一年,哪一个地方,并不是严格循环的。我们头上的天,是一个偏心的老天爷,经常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它今年给这个地方多下点雨,明年又给另一个地方少下点雨,弄得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用不完,有的地方缺得要命。水资源在时间上也有很大变化,今年发水灾,明年闹干旱。因此,我们在和水资源打交道时要讲究科学。
还需要补充一点,有些水资源是难以再生的。高山冰川资源、山前平原含水层的地下水、深层自流水、沙漠地下水、湖盆洼地地下水和湖泊蓄水都是难以再生的。
人工可增雨
既然水资源在有些地方非常紧缺,能不能想点办法呢?于是有人想到了人工降雨。
2004年4月25日至4月26日,北京下了一场雨。雨还未停,就有报道说,人工降雨成就了这场中雨;又说,气象部门进行了人工降雨作业。截至25日21时,人工降雨飞机在密云和官厅水库上空播撤液氮300升。
这条新闻提到了很多科学问题,有必要加以解读。这些问题包括:人工真的能够降雨吗?为什么撒了液氮就下雨?怎么知道人工降雨的雨量是中雨?
首先要看雨是怎么下下来的。雨当然是从天上下下来的,就是说,下雨之前天上要有水,这些水就是云中的水滴。一个地方常有云彩出现,但不是所有的云彩都能下雨,只有一部分云能下雨。当这种云到达一地上空时,就具备了降雨的条件,但不一定能下雨。当云中上升气流强烈时,会把云中的水滴向上抛。水滴相互碰撞,结成大水滴,并掉下来。然后上升气流又把它抛上去。几经反复,水滴越来越大,最后上升气流再也没有能力把它抛上去了,水滴就会受重力的作用降到地面,成为降水。
由此可见,要想下雨得先有云,还得云中的水滴不断变大。
水滴怎么才能变大呢?水滴要变大必须要有个核心,气象学上叫做凝结核。当大气中缺少凝结核时,水滴是没法降落下来的。这时就需要人类帮忙了。人们在有条件降水的云中施放碘化银、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液氮、尿素、盐粉等所谓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可以起到凝结核的作用,能使雨滴变大,产生降水,或者增加降水。施放催化剂,可以使用飞机,也可以采用高炮和火箭发射。“人工降雨”是科学家早期使用的词。这个词不够确切,容易使人感到通过人工方法就可以降雨,不用考虑天气形势。现在,科学上的准确说法是“人工增雨”。
篇3
当前,世界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识水平。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即使一个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但只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视知识的传统,那就可以断言:这个国家是有前途的。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目前很富裕,却供养着一群“不学无术”之徒,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它一定会渐渐地衰落下去。
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形成“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除了皇帝的开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得以充分发展。国内人才济济,国家力量强大、威震四海。
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凤唤雨。在今天看来,这些似乎太愚蠢可笑了,然而它正是没有知识而导致的必然结果。现在我们有了科学知识,有了人工降雨的办法,即使遇上大旱,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很好。“老天”也不能卡我们的脖子了。人定胜天,就是因为人们有了知识。
由此可见,国家的繁荣、富强是离不开知识的。
篇4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进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知识就是力量!
当前,世界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识水平。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即使一个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但只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视知识的传统,那就可以断言:这个国家是有前途的。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目前很富裕,却供养着一群“不学无术”之徒,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它一定会渐渐地衰落下去。
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形成“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除了皇帝的开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得以充分发展。国内人才济济,国家力量强大、威震四海。
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凤唤雨。在今天看来,这些似乎太愚蠢可笑了,然而它正是没有知识而导致的必然结果。现在我们有了科学知识,有了人工降雨的办法,即使遇上大旱,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很好。“老天”也不能卡我们的脖子了。人定胜天,就是因为人们有了知识。
由此可见,国家的繁荣、富强是离不开知识的
篇5
那么,细菌真的一无是处吗?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坏东西,不少细菌对人类还有着独特贡献。例如,我们吃的泡菜、酸奶,都是经过细菌“加工”才制成的……近年来,随着对细菌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新的对人类有益的细菌。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神通广大的本领。
“吃”掉甲烷防爆炸
瓦斯是甲烷等易燃物体的统称。这种气体在煤矿中自然产生,积累到一定浓度,就会引起井毁人亡的大爆炸。为了避免这类惨祸的发生,科学家研究了不少办法。不久前,印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甲烷细菌。它生来就爱“吃”甲烷,易燃的甲烷经过它的“消化”,就变成了不会燃烧的气体。据试验,在空气中甲烷浓度达99%的矿井中,放进大量甲烷细菌,不出一星期,细菌就吃掉了84%的甲烷,因此能轻而易举地预防爆炸。
让蚊子“”
最近,在中东某地的沼泽里,科学家找到一种灭蚊细菌,它能钻进蚊子体内进行繁殖,并产生出一种能吸水的蛋白质,透过蚊子的细胞膜吸收细胞中的水分,从而使细胞失水收缩,让组织器官像晒干的泥土般龟裂开来,蚊子也就一命呜呼了。奇怪的是,灭蚊细菌只对蚊子感兴趣,对别的昆虫、鸟兽、家禽、家畜一概无害。在试验中,科学家把0.4公斤灭蚊细菌喷撒在4000平方米土地上,48小时内就消灭了90%以上的蚊子。而且,这种灭蚊方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效果远比DDT等杀虫剂好。
耕云播雨
在众多人工降雨方法中,细菌降雨是最奇妙的一种。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好几种能凝聚水蒸气的催雨细菌。它们“住”在大海的气泡里,海浪击碎气泡后,细菌升到空中,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成水滴并降下雨来。现在,科学家已在实验室里繁殖了这种细菌,并在实验中成功地降下细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许就能派这些细菌到蓝天上去耕云播雨了。
细菌发电
燃料电池是21世纪80年代诞生的新型高效电池,能直接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在这种电池中,能加速化学反应进行的催化剂是技术关键……近年来,科学家从一种细菌中成功提取出甲醇脱氢酶来代替金属做催化剂,使电池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效率提高了60%~70%。而且,细菌可以大量繁殖,产生出大量酶,从而使电池成本大大降低。这种用细菌酶做的电池,就是细菌电池。
高效产油
篇6
同学们都知道,摩擦可以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所以,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看电视时,荧光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就连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
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劈啪”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静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谁能肯定1997年12月29日挪威油轮“伊斯特拉”号突然爆炸不是静电闯的祸?
总之,静电危害起因于静电力和静电火花,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是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人们常说,防患未然,防止产生静电的措施一般都是降低流速和流量,改造起电强烈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材料等。最简单又最可行的办法是用导线把设备接地,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静电积累。细心的同学大概会发现,在飞机的两侧翼尖及飞机的尾部都装有放电刷,飞机着陆时,为了防止乘客下飞机时被电击,飞机起落架上大都使用特制的接地轮胎或接地线,以泄放掉飞机在空中所产生的静电荷。我们还经常看到油罐车的尾部拖一条铁链,这就是车的接地线。适当增加工作环境的湿度,让电荷随时放出,也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潮湿的天气里不容易做好静电试验,就是这个道理。科研人员研究的抗静电剂,则能够很好地消除绝缘体内部的静电。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静电,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扬长避短,也能让它为人类服务。比如,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和静电分选技术等,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也开始在淡化海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甚至在宇宙飞船上也安装有静电加料器等静电装置。
篇7
关键词:气候;影响;办法
一、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1、究进展
针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最早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等多个国际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发起并开展的,研究计划包括世界气候计划(WCP)、全球能量水循环试验(GEWEX)等。美国是较早组织气候变化与水之间关系讨论会的国家。随后多项研究和报告出台,其中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是WHO与UNEP共同组建的IPCC,其专门就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进行评估,旨在为政府决策者提供适应气候变化决策的科学依据,目前IPCC已4次非常重要的评估报告(分别为1991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气候变暖及其对水资源、农业、生态和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虽已得到全球公认,但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国际环境、政治、经济、能源、贸易等诸多问题,在落实《里约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方面,各国分歧仍然严重。
2、方法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目前都是基于气候变化而引起流域气温、降水、蒸发的变化,预测径流流量变化趋势以及对区域供水的影响。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评价气候变化时无法得到未来气候变化的准确预测值,只能得到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这种气候变化模式就称作“情景”DD种基于假设基础上获得的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的描述。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时先定义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再建立水文水资源模型,将气候变化情景作为条件输入到水文水资源模型中,经过模拟运算得到区域水文循环的过程及水文分量,以此评价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气候变化情景可采用任意设置情景、长系列历史资料分析、大气环流模式3种方法生成。水文水资源模型可依据经验统计、概念分析、流域水文分布等方式建模。已公布的气候变化情景与水文水资源模型数量众多,但多属孤立、静态模型,存在气候模型与水文模型耦合性不足问题,且集中于气候变化对径流平均变化影响上,故应改进水文模型,建立大尺度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研究方向上加强对供用水系统、土壤水分、农业灌溉用水、水环境、航运等方面影响的研究。
二、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产生的影响
水文循环是气候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基础,虽然水文循环可以对气候系统进行反馈,但它也会受其制约。如果气候产生了变化,那么水循环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为流域水循环基本上都是受日照、降水 、气温、风相、相对湿度等这些影响,而这些因素都属于气候条件,而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是降水,毕竟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水循环的开始。除了这些直接影响的因素以外,气候因子可以通过气温、日照、风相和相对湿度对路面蒸散发过程造成影响,从而间接的对水循环造成影响。所以,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基础。
1、降水产生的影响
从20世纪全球的降水资料分析,虽然在20世纪的陆地降水增加了2%,但是在北半球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却减少了2%,而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沙漠地区降水更少。从我国范围来看,我国近百年来的降雨量变化不大,看不出很大区别,但是如果从50年来看,我国很多地区降雨量都减少了,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四川地区、青藏地区、黄淮海平原等,除了这些区域,还有我国的黄河、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在五十年间减少了50~120mm,虽然如此,我国其它地区的降雨量却有所增加,例如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下游、东南丘陵以及东北地区的降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由其明显,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2、流产生的影响
以往5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大河流的实测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下降最多的是海河流域,相比1980年前的径流量,总共减少了40%~70%,并且地下水位也下降了。黄河下游花园口在22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断流,就连主要支流也发生过断流,黄河的年径流量也在快速减少。淮河的递减率达到26.95%,而下降趋势最小的是珠江,十年来的递减率才为0.96%。径流对于降水的变化比对气温变化更敏感,但是河流径流量的下降不完全是因为气候变化而造成的,人类的活动也是影响河流径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散发的影响
蒸散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实际蒸散发的测定工作较为困难,所以只能用蒸发皿蒸发量来最为参考指标。根据我国总共664个气象站在96年~00年口径20cm的蒸发皿资料显示:在96年~2000年期间,我国的蒸发皿蒸发量有显著的下降趋势,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发皿蒸发量比60年~79年减少了99.8mm,下降幅度达5. 8%.黄河流域在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发皿蒸发量比60年代~70年代减少了136mm,下降幅度达到7.5%。
4、水位变化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温室效应的出现,冰帽、冰川、冰盖慢慢发生融化现象,因此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根据材料表示,全球在1961年~2003年期间,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1.8±0.5mm/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仪在此期间测量的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速度为3.1±0.7mm/年。通过这些数据可知,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趋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不但会导致土地盐渍化和淡水盐化,也会导致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灾难。
三、降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措施
1、造林,涵养水源
树木的好处有许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据调查林地比农田拥有更强的蓄水能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降低洪水的强度,提高土壤的蓄水量。土壤蓄水量可以通过转换来增加枯水季节的地表径流量和水资源,同时也能改善生态环境,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2、科研工作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却是严重匮乏,而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加大对人工降雨的研究,尽可能低的降低人工降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就是进行调水,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匮乏地区。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个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地区的缺水状况。
3、水的利用率
在诸多用水的部分中,数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最为厉害。在农业用水方面,我们有必要加强农业的水利建设,研究并推广抗旱和节水技术,从节约和高效率利用双管齐下来达到科学用水的目的。在工业用水方面,我们应该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强制性政策,对那些污染水的企业进行大量的罚款,同时对那些在用水方面表现好的公司给予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他们科学用水。
篇8
一、浙江水资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水资源数量时空分布不均。根据全省1956―2000年水资源量时间序列统计,浙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41亿m3,最丰年份为1973年,水资源量为1396.77亿m3,最枯年份是1978年,为479.05亿m3,最丰年份是最枯年份水资源量的2.91倍,水资源量年际分布极不均匀。浙江省按单位面积计算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2万m3/km2,仅次于台湾、福建、广东,居全国第4位,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9倍。但由于浙江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100m3,比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低100m3左右。按照人均水资源量2000m3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m3为人类生存起码条件的国际标准,目前我省正常年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略高于严重缺水边缘,到2020年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940m3左右,已处于缺水警戒线之下,而枯水年份的人均水资源量更低。
2.水资源需求结构不合理,供求矛盾十分尖锐,“以供定用”特征明显。目前全省有水库3900余座,总库容约380亿m3;提水工程4.2万座,装机容量100万kW;引水工程5.6万座;地下水工程14万眼;此外,还有海水淡化、屋顶接水等工程。现有供水工程设计的年供水能力约235亿m3。2003年全省城镇水厂供水规模1350万m3/d,年供水总量27亿m3。除杭嘉湖地区外,大部分城市供水已由水库水源供水,全省70%左右的城市人口和重要工业用水由水利工程提供水资源保障,但随着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提高,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
2003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05.98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98.65亿m3,占47.9%;林牧渔畜用水13.28亿m3,占6.5%,农业总用水量比例比往年有所降低,但仍达到54.3%;工业用水量为55.28亿m3,占26.8%;城镇公共用水量6.63亿m3,占3.2%;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0.67亿m3,占10%(如计入城镇公共用水则占13.2%);生态环境用水量11.47亿m3,占5.6%。总用水量中地下水用量为8.47亿m3,占总用水量的4.1%,其中承压水2.81亿m3。地下水用水量最大的是金华、台州、杭州、嘉兴4市,占到全省的69.6%。与发达国家的用水结构相比,我省用水结构明显不合理,农业用水比重偏高,占到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而工业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所占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将大幅增加,农业、工业、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竞相用水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直接制约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供求状况看,浙江水资源呈现出明显的“以供定用”特征。全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同时并存,各地区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部分地区因缺水问题进而导致地下水超采,杭嘉湖地区、宁波地区、温黄平原等地已出现局部地区地面沉降,其中嘉兴城区2003年累计最大沉降量达到860毫米,出现水问题“并发症”。
3.水资源过度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下。国际上通常认为,地表水资源利用率超过30%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超过40%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虽然在短期内可满足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需求,但从长远看,将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资源的安全受到威胁,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可持续,并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我省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35.9%,其中,衢州、温州、丽水的水资源利用率在30%以下,金华利用率为32.8%,其余7个地区均高于40%,湖州、舟山利用率超过80%,嘉兴更高,达604.7%。即使是降水量正常水平的2001年,嘉兴、湖州的水资源利用率也远超过40%,绍兴、金华超过了30%。如按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进行衡量,开发利用率约为22%。
在水资源被过度利用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用水浪费非常严重。2003年全省总耗水量为117.18亿m3,平均耗水率为56.9%,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就占了62.7%,林牧渔畜耗水量占9.7%,工业耗水量占12.8%,城镇公共耗水量占2.8%,居民生活耗水量占10.3%,生态环境耗水量占1.7%。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为219.2m3,每立方米水产出仅45.61元,折合成美元仅约5.5美元,而美国、德国、日本的每立方米水产出分别达到14.4、47.5、53.9美元。按照目前的供水能力及用水效率,2020年全省缺水量将达到125亿―141亿m3。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浙江省1981―2003年23年时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轨迹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废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处于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曲线轨迹相似。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达国家一般形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上升阶段是按照递减的速度上升的,而我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上升阶段则是按照递增的速度上升的。水域污染特别是平原河网和城市内河污染严重,出现水资源质量安全问题。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温黄平原、温瑞平原等省内水乡平原地区的水污染特别严重,水质基本为Ⅳ、Ⅴ类,有84%的河段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嘉兴等地甚至出现“水乡泽国无水喝”的状况。
二、构建浙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双重的,一是数量上的足额供给,即保证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和自然环境的生态用水需求;二是质量上的安全供给,即保证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洁净水的供给,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但是要构建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单从供给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需求保障体系和贸易保障体系来配套。
(一)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1.保护水生态,治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础,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关键。但是,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会使保护者缺乏保护的积极性。况且,流域上游和水源保护区往往是相对欠发达地区。因此,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保护水生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水生态保护的主体、水生态受益的主体及水生态保护的效果均容易量化的情况下,例如在跨流域、跨区域引水工程中,可以建立“谁受益,谁付费”和“谁保护,补偿谁”的市场补偿办法;在水生态的受益者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如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可以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向保护者提供补偿。
2.治理水污染,恢复水体功能。水质型缺水是我省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方面,甚至是主要方面。整治水体污染是修复水生态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我省水资源供给的主渠道。从源头控制看,浙江水环境保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格实施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方针。即在坚持达标排放的同时,采取措施将排放指标分配或拍卖给流域内的企业或家庭,严格控制废水排放总量。二是严格实施污水减排与废水集中治理的方针。即在实施废水减排计划的同时,实施城市生活污水与园区工业污水的集中治理工程,实现废水治理的规模经济效果。
3.保护水域率,保证蓄水容量。根据统计资料,我省拥有651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这是浙江地理的重要特征。但是,“以粮为纲”的产业政策导向,出现“向水域要耕地,向水域要粮食”的现象。如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嘉兴市的耕地面积竟出现递增的趋势。在加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有些地方又出现了“向水域要城区、向水域要园区”的现象。如绍兴市城区的河道由33条减少到16条。从全省范围看,目前水域占用现象也十分严重。必须尽快实施水域保护计划,保护水域率和水域面积,进而保证包括蓄水功能在内的水域综合功能。
4.转换水功能,保证洁净供水。水资源具有饮用、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功能。建国以来,我省建设了一大批以发电功能为主的水库。这些水库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饮用水的功能更加凸现,而可替代的发电技术又迅猛发展(如核电技术、风能技术等),因此,实施水库功能转换计划,将部分水库的水资源发电功能调整为饮用功能,是解决城乡居民饮用水需求的可行之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协调好两个关系:一是水利部门与电力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供水区域与需水区域之间的关系。
5.海水淡化,增加新的水源。浙江沿海地区以资源性缺水为主,即自然淡水资源短缺。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大部分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1000立方米),6个海岛县的人均水资源量大部分低于5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从长远看,引水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省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根据我省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必须“造水”,利用浙江“海洋大省”的优势,实施海水淡化工程。而海水淡化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成本。从当前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快制订海水淡化技术的规划和发展战略;第二,设立海水淡化研究专项,加快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第三,加大扶持力度,为海水淡化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第四,鼓励社会各界力量介入海水淡化市场。
6.开发大气水,实施人工降雨。在特殊的干旱缺水时期,开发大气水,实施人工降雨工程,是缓解旱情的一条有效途径。关于大气水的开发,需要把握三点:第一,大气水的开发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手段,是对水资源供给的一种补充,但不能作为主要供给手段。第二,开发大气水的关键问题是科技进步,要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大气水开发的成本。如果开发成本高于开发收益,就会使大气水开发得不偿失。第三,由于人们可以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地享受人工降雨的效果,因而这种手段难以由市场提供,往往由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来提供。
(二)水资源需求保障体系
1.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的水资源危机不仅是“短缺危机”,也是“效率危机”。一方面,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另一方面,我国每万元GDP的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我省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学习以色列等典型的缺水国家的用水与管水经验,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提高单位水资源生产率,是短期内水资源供给增加有限情况下保障我省水资源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
2.建立水价调节机制,遏制过度用水需求。水资源价格是影响水资源需求者用水数量的重要杠杆。“高价少用,低价多用”是需求定律在水资源领域的反映。从一定程度上讲,水资源的价格体现水资源的稀缺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资源的稀缺性呈现加剧趋势,因此,水资源价格的上升是一个长期的走势。但是,水资源价格的调节机制并不是一味地提价,而要体现一些基本原则:基本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体现公平优先;生产性用水和享乐型生活用水体现效率优先;少用低价,多用加价;分质供水,分质定价;优质水高价,劣质水低价。
3.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水成为稀缺资源的背景下,要尽力压缩水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大力发展节水型的产业。要像重视劳动生产率一样,重视水资源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第一,进一步调整三大产业的用水比例。第二,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第三,进一步压缩水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三)水资源贸易保障体系
1.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优化配置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是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通过明晰水权,允许水权交易,可以形成反映水资源稀缺性的水权价格,使水资源配置到高效率的产业或区域。在“市场大省”的浙江,已经有了东阳、义乌两个县级市之间水权交易的成功范例,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规范的水权交易市场。为此,需要对初始水权在区域之间进行明确的界定,进而在区域内部将水权界定到用水户。这样,必然发生区域与区域之间、用水户与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由于我省有相对独立的水生态系统,实施这一制度的协调,主要局限于省域范围内,因而可以比较低的交易成本完成水权交易。
2.建立水污染权交易体制,优化水环境容量资源的配置。根据水环境容量,确定废水排放总量、分配废水排放指标、建立水污染权交易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上海市闵行区在水污染权交易制度的实践方面已有成功经验。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3个环节:(1)确定废水排放总量。(2)分配排污许可证。(3)实施水权污染权交易。
篇9
1.1人为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森林灾害之一。一般来说,人为引发的火灾可以按照意识分为主观纵火和客观纵火。前者可以说是一种性质极其恶劣的行为,我国已经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后者可以按照火源的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生产与生活两类。其中生产火源,即是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火源,可以包含牧场用火、烧窑狩猎、烧荒用火以及烧灰积肥等;而生活火源则是来源于吸烟、取暖、做饭、照片以及祭祀等活动,引发火灾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疏忽引发。
1.2自然原因
在我国,自然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天气、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着火事件,最明显的就是雨天,雷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且越高的地方越容易吸引雷电,而森林包含很多高大的树木,从而导致很容易吸引雷电,而雷电击中树木会产生电火花,木材本身就是一种可燃性极高的材料,从而导致火灾发生。此外,山体出现坍塌和滑坡也是常有的问题,这些过程中石块滚落会出现碰撞和摩擦,所产生的火星,也会引燃树木,从而导致火灾。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因素,例如陨石撞击产生的火源,无论在发生情况还是可能性方面都不常见,所以在此不作研究考虑[1]。
2林业资源防火技术策略
对于目前林业产生的火灾,除了一些自然原因造成,多数还是由于人为原因,所以,除了加强相关的防护技术以外,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防火的制度以及相关的监管,所以开展相应的防火技术策略可以根据两大方面进行,即制度措施方面以及技术措施方面。
2.1制度措施方面
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尽快落实一些制度方面的措施,即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知识教育,秉着防患未然的意识,相关部门要实现真的护林防火,首先需要加强民众的护林防火知识普及,所以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对周边居住的民众进行积极的知识教育;2)健全制度,制度体系也是护林防火的关键。而林业部门要健全防护相关的制度,首先需要健全责任制度,从而制度中明确第一责任监督人、火灾的直接导致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3)明确管理,管理制度的作用主要是落实对火源的管理,即像:相关林业部门可以出台林区火源管理办法,即包含林区工作者在内的任何人,不得在林区使用生活明火,例如进行吸烟、烧荒等等,一旦发现可以通过罚款、移交管理部门进行严惩,从而有效减少人为失误产生的火灾[2]。
2.2技术措施方面
对于防火的技术措施而言,目前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有6种,即:1)防火隔离沟渠,一般可以通过挖防火沟渠,一般保证沟渠宽度在1m以内,沟渠位置在泥炭层或腐殖层以下35cm~50cm左右,而且生土带保证宽度范围为1~2m左右,而且需要通过翻耕。防火沟渠是一种减少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2)防火林带,对于绝大部分树木来说,虽然都是易燃物,但是也有一些树木具有较强的耐火性,最为典型的树木有杨树、榆树、柳树等等,采用树木与其他树木进行混合种植,既可以保证林区的覆盖率,又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3)防火线,防火线是指在林区树木之间的空地,而空地保证绝对不存在可燃物,例如花草、树叶等等,如果出现火情,防火线的最突出作用就是减少火势的蔓延,按照分类,防火线可以分为林缘、林中、林道等多种;4)灭火站点,灭火站点是指,林区的各部分林道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都建立起灭火的站点,然后各个站点配置相应的化学灭火设施,例如配置常用泡沫灭火器、小型消防车、灭火水龙头以及其他灭火器械,然后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站点值班,以便发生火情能及时调动灭火物资进行抢救;5)设置岗哨台,根据林区的坡度,挑选制高点设立监察岗哨,并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在岗哨台上进行林区视察,以便观察和发现火情;6)气候预防,一般来说,干燥季节是火灾发生较多的时期,所以相关林业部门需要对各个季节进行健康,同时根据气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例如在夏季,往往会出现连续高温。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则需要注意林区会出现温度过高引发的自燃现象,则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或者定期通过高压水龙头向林区喷水,从而保证降温;如果是在空气干燥,落叶较多的秋季,相关人员则需要定时对林区落叶进行清理,如果要进行焚烧处理时,需要远离林区[3]。
3结语
篇10
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式,除了政府动用67亿元资金进行人工降雨、降雪,抗旱工作外。而中国将长期处在严重缺水状态,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缺水状态,更多的要关注当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改变生产生活模式系统解决,而目前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只有50%,到2015年,也只能达到53%,面对基本上是在荒漠隔壁建国的以色列,水资源利用率达到100%。
面对这样的一种严峻的局面,节水行业和节水产品将会获得巨大的倍增发展:
1、政府采购市场,正如节能灯,已经许多地方政府成为重要节能减排项目,提供配套补贴推广节能灯的普及,居民可以以很低的价格,甚至免费得到节能灯产品,同样,由于旱情将不断出现,缺水日趋严重,节水器、节水马桶,节水龙头、节水农业灌溉等设备也将会受到政府大力支持推广,获得更大的发展。
2、生产节水市场
在农业、工业等消耗水资源的重点行业,加上水价不断上涨,产生了额外的生产成本,节水设备,循环用水设备,污水技术将会得到普及。
3、民用及商用市场,据不完全统计,97%居民家庭还在使用传统的水龙头,马桶,平均每日白花花浪费的水资源超过100升,一年就是36500升,大量的酒店、饭店、娱乐场所、商场、公共场所每日消耗的水资源都是惊人的,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设备也将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4、特殊市场,如洗车、洗衣设备,也需要更加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加以解决。
那么,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的节水设备企业的市场营销步伐还比较缓慢,很多企业纠结与技术和生产的圈子中,未能实现面向市场有效推动的模式,提到节水品牌或者龙头的节水企业,一般的消费者头脑是一片空白。只有上市不久的禹水节水,通过领先对滴管技术和“产品+工程”的独特业务模式,在甘肃、新疆等地的节水灌溉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而相比其他500多家节水灌溉设备企业,发展的步伐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还处在摸索阶段亟待解决。
笔者常年从事绿色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认为节水企业如何抓住目前的旱灾危机和市场机遇,必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从技术生产导向向营销转变
目前一些节水企业开发了很好的产品,但是企业主要创始人往往是搞技术研发出生,埋头苦干,对产品技术和生产非常在行,对市场推广缺少有效的办法,百度一下节水等关键词,基本上没有厂家在进行相应的推广介绍,消费者也不清楚如何选择节水产品,这就需要招募有市场经验的人事和外脑来加速企业业务的发展。
2、从关系导向向品牌导向转变
一些节水设备企业往往通过与当地政府建立关系,获得一定市场份额,政府公关非常重要,但是建立在专业领域,甚至大众领域的节水专家的品牌形象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更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依赖个人关系和能力,导致订单不稳定,市场认知度的局面发生。节水企业需要高调一些,体现自身的实力与价值,让更多的政府、商业机构、企业、消费者主动和企业达成合作,实现销量的倍增。
3、从价格导向向价值转变
目前一些节水设备价格虚高,某些卫浴品牌的马桶卖出天价,出现节水不实惠,一次购入成本过高,这样其实阻碍了节水设备的普及推广,阻碍了市场发展。企业需要对产品线进行梳理,价格上做出调整,推出不同档次的产品,根据市场需要,尽量占领主流目标市场。如果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也需要进行生动化介绍,体现产品的价值,如笔者建议一家北京的节水器企业,由于采用德国的技术,造型美观,选择最难攻克的五星级饭店进行试用推广,带来了良好的口碑,进而在经济连锁酒店迅速得到普及,通过标杆客户的价值引导,带动业务的推进增长。
4、从商业导向向公益转变
为何蒙牛一家普通的乳业企业,刚开始生产线是租的,奶源在内蒙古搞不到,是从黑龙江进的,但是在短短6年时间,业绩增长1000倍,关键是从商业导向向公益形象转变,蒙牛当时初创之际,伊利想将其封杀在襁褓之中,蒙牛打出广告“和伊利一起,共创中国乳都”,将对手转变成了合作者,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而后喊出了“一杯牛奶,强壮13亿中国人”公益口号,让国家和众多媒体成为蒙牛的倡导者,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共鸣,从而奠定了蒙牛的乳业龙头地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节水企业如果塑造良好的公益公众形象,得到政府、竞争对手、媒体、民众的支持,将节水上升到事关国家发展,民生福祉的千秋大业,将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开创更好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更是扭转市场被动局面的有效方式,转换背景,小企业也要做出大企业的影响力,如喊出“每天节约一升水,让母亲河不断流”,引发人们的节水意识和节水行为,从而带动节水产品的销量。
5、从生产导向向资本运作转变
节水企业需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加速企业的快速成长,在短时间内在主要市场或者全国市场建立话语权,笔者认为中国节水市场广阔,每个省都会诞生区域性的节水代表企业,但是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突破,如禹水节水通过在深圳证交所的上市,企业的未来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民众支持。
6、从产品导向向业务模式创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