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药工业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制药工业特点

篇1

>> 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的思考 关于中职《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医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深化 基于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提高中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网络的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平台构建探索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①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思考 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中药学专业波谱分析教学改革 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中药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中药现代化思想指导的中药学教学改革初探 针对药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05-18.

[3]孙震晓,张力.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肝损害国内文献回顾与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1):26-30.

[4]张艳,刘西建.抗肿瘤的有毒中药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4):154-156.

篇2

在历次连锁药店全国会议上,我们会发现很多品牌制药企业KA人员的身影,他们在会议中忙前忙后,出钱出力,悉心照顾着参会人员的衣食住行,唯恐一个疏忽造成“情人”的拂袖而去,这情景就如同小说中的白流苏一样。但我们的范柳原——连锁药店采购人员和负责人对这些熟视无睹,坦然接受的同时依旧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在连锁药店门口,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制药工业的销售人员无奈的摇头叹息,不明白在投入了很多资源做产品上量的活动中为什么效果不好?不明白品牌二线产品进场为什么要缴纳进场费,不明白连锁药店怎么有那么多借口收取营业外收入?………太多的疑问和困惑萦绕在KA经理的心头:连锁药店你到底想我怎样做,你才能抛给我你那诱人的橄榄枝?我能否给你一起演绎出完美的倾城之恋呢?

其实,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二个人能否走到一起,前提条件是能否两情相悦,而两情相悦的关键之一是二个人在处理一些共同的事物时,能否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奠定倾城之恋的基础。按此论断反观连锁药店和品牌工业合作出现的问题,我们大致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

结症1:利润的“博弈”

企业的本质是利润最大化,这也是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利润的实现对连锁药店而言主要是通过产品的进销差价来实现,同样对制药工业来说也是通过产品来实现的。品牌制药工业和非品牌制药工业由于对市场理解不同,投入的资源配比也不同。在要求相同产品利润率下,品牌制药工业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非品牌工业,这就使得品牌产品的给零售企业的利润率通常在10%-25%之间;而连锁药店的经营成本众所周知通常在25%-35%之间,这就形成了一个“利润差”矛盾:制药工业希望通过连锁药店渠道销售其品牌品种,而对连锁药店而言销售品牌品种就意味着亏损。至于制药工业宣传的通过单位时间内销售规模获取的利润总额则对连锁药店而言,无疑是“痴人说梦”!

解决方案:利润率上的博弈,是供需双方经营成本差异和企业对利润目标的设定所致。品牌工业的KA人员要解决这种矛盾,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通过给予连锁药店品牌品种大品规来实现,具体做法为:生产品牌品种的大包装规格,进行闭环操作,即此规格不通过流通渠道供给连锁药店,使得连锁药店保持此品规的专销性;在价格方面,按品牌流通品规的差比价的95%来制定终端零售价格;由于给连锁药店的供价由于是闭环操作,则可满足利润要求,以零售价的50扣或者60扣来供给。当然这种操作方式的前提是要求连锁药店必须售卖其品牌流通品种,保证不进行价格战、不断货且不做终端拦截。

此解决方案,很多制药工业担心大品规产品会抢占自己流通品规市场份额,其实不然,大品规是用来抢占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如笔者以前曾服务过的滇虹药业,其康王洗剂的流通品规是50ml,连锁经销品规则是100ml,连锁药店在这2种品规都在卖,100ml规格的非但没有抢占50ml的市场,50ml的年增长率反在5%以上。

结症2:促销“顽疾”症

产品促销是4P理论很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制药工业还是连锁药店几乎每个月都有促销活动。制药工业依据市场的竞争情况和产品的特性与适应症,开展单品营销。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产品的销售方法与结果,在测算费销比和全年预算范围内,确定开展那些促销活动。从供应链的角度上看,由于制药工业了解市场信息相对滞后,使得在设计促销活动时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连锁药店则不同,他们由于始终站在市场和消费者的最前沿,对市场变化十分敏感,加上品类众多,因而每个月都会有一些促销活动,依旧不同的促销力度会投入3-8个点的促销资源。其目的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增加消费者的偏爱度和忠诚度。对连锁药店而言,他们不会关注每个单品,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某一品类上。对工业的要求也是“谁能给我更多资源,我就关注谁!”这也是连锁为什么要收取制药工业促销费用的根本。

由于关注焦点的不同,导致工商双方的促销方式的不同,双方的步伐和节拍很难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工业销售人员对投入给连锁资源后收效不大困惑不解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案:“倾城之恋”在结局上,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关键之处在于双方同时感知到了对方在关爱自己。同样的道理,连锁药店和制药工业之所以在促销上的“顽疾”症能够产生,是由于工商双方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很好地解决这种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制药工业的销售人员一定要深入连锁中,知晓连锁药店在各个时期的促销侧重点。毕竟从市场接触的层面看,连锁比工业站在最前沿,对市场的变化更敏感。明确了连锁药店各个时期的促销侧重点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投入还是不投入,投入多还是投入少。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约费用,同时投入产出比合理,另一方面有助于制药工业集中资源与连锁药店合作搞大型专题促销活动。

结症3:执行力的迷失

我们都知道高效的执行力是每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因而无论是制药工业还是连锁药店都很关注执行力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对外宣传中都标榜自己为高效执行力的企业,但是实际的情况则不尽然。以制药企业为例,在与连锁药店沟通中,强调自己有专业的团队能在一线辅助执行各种营销策略,但实际则是很多连锁门店连此工业销售人员都没有见过,其产品销售均属于自然销售。再看连锁药店的执行力,即使品牌制药工业的产品让出了利润进入了连锁首推产品目录,在门店中,这些产品的销售属性还依然没有调整,有的门店甚至是该连锁的旗舰店连商品都没有进货。

制药工业和连锁药店在执行力出现的这些问题,均是监督跟进没有到位所致。从工作繁忙程度和细致度上分析,连锁药店每日的工作特点是“小而杂”,即门店每日都接到总部下达的各种指令,这些指令均以门店工作的细节为主。由于门店的店长是门店的最高负责人,在关注每日销售的同时,还要执行总部的这些指令,特别是指令多的时候,难免有些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品牌工业的销售人员的工作特点与连锁门店则不同,是“广而单”,即每日的工作内容是与连锁门店沟通,通常要求OTC代表每日要拜访15-18家门店,拜访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与店长店员沟通,查看商品陈列、铺货情况。受地区销售规模限制,每个OTC代表每月沟通门店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有些门店覆盖不到。沟通过的门店与未沟通的在销售业绩上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决方案:没有执行力再好的营销策略也是一纸空文,既然工商双方在执行力的角度上观点都一致,那么建议品牌工业的销售人员在拜访连锁门店时,应该关注连锁门店中所有的A类门店,对B类门店和C类门店进行间歇性抽查式拜访,并将拜访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文字材料定期与连锁药店进行沟通。而连锁药店则在每月例会时,汇总工业销售人员拜访门店情况,整理后待双方做销售回顾时进行沟通。这种互为监督的方式能确保工商双方的执行力都能得到提升,同时对销售业绩的提升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症4:培训之“惑”

通过产品培训上量是制药工业营销上量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解决店员如何卖的问题,怎样去卖的问题,也是区隔竞品的最佳手段和方法,为此很多品牌工业的聘请了专业人员做此项工作,如广东康美药业、葵花药业、紫竹药业、东北制药等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培训加强了自己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并在店员中树立了很好地偏爱度,进而养成了店员的售卖习惯。但时至今日,培训则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制药工业要给连锁做培训,不仅要出人出力,还要出场地费用和店长店员的车马费等。而即使制药工业投入了此资源,我们依然关注到店员店长的反感程度,课上昏昏欲睡者有之,课上玩手机者有之,更有甚者有的店员居然打起了“斗地主”。

连锁药店店长、店员等基础部门的员工对制药工业提供的培训感到反感已经在各个连锁企业中形成了共识。这也使得连锁药店高层管理者十分头痛!与此同时有规模的连锁纷纷成立了自己专门的培训组织如辽宁成大方圆连锁的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教育学院、山东漱玉平民的商学院等。一方面反感另一方组建商学院,行业里不少的KA总监大呼“搞不懂”。“培训可以提升自己员工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这也是连锁药店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核心工作。但制药工业提供的培训离店员店长的实际工作太远,即使是专业药品知识,我们也希望制药工业提供的培训具有系统性!”——湖南双舟连锁总经理易军则一语道破了此问题的关键。

解决方案:培训就是生产力这是中国连锁企业老板的共识,但“没有人不需要培训,没有人愿意培训”却是国内医药市场培训的现状。为此,制药工业在此环节可以考虑分级培训的方式,即按连锁药店的岗位进行分别培训:针对店员的培训,建议每次依据产品的特性,就一个品类从药学知识入手,讲病症和病因的同时,提出以产品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想通过一次培训让店员记住你生产的所有产品;针对店长的培训,建议从门店管理方法入手,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就共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式研究;针对门店管理部的培训,建议以营销技巧为主,通过实际案例特别是其他企业成功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引导连锁药店营销战术的科学合理性制定。

篇3

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过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步入到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来,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带动下,我国的各项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事业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与建设,这其中就包括我国制药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制药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细节问题。如制药企业废水的处理问题等。今天本文就分析了制药生产废水的水质特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的各种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及其他组合处理方法,评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制药废水的资源回收利用问题。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浅谈;药企;废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其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很差,且间歇排放,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制药废水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处理该类废水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个难题,也成为广大人民在生活过程中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了药企废水处理技术。

1.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1.1.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化处理、化学处理、生化处理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处理等,各种处理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物流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就是混凝法,该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水质处理方法。它被广泛用于制药废水预处理及后处理过程中。如硫酸铝和聚合硫酸铁等用于中药废水等。高效混凝处理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和投加性能优良的混凝剂。近年来混凝剂的发展方向是由低分子向聚合高分子发展。由成分功能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131。刘明华等141以其研制的一种高效复合型絮凝剂F一1处理急支糖浆生产废水,在pH为6.5,絮凝剂用量为300 mg/L时,废液的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7%、96.4%和87.5%,其性能明显优于粉末活性炭、聚丙烯酰胺等单一絮凝剂。第二,就是气浮法。气浮法通常包括充气气浮、溶气气浮、化学气浮和电解气浮等多种形式。新昌制药厂采用CAF涡凹气浮装置对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在适当药剂配合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在25%左右。第三,就是电解法,该法处理废水具有高效、易操作等优点而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电解法又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李颖嗍采用电解法预处理核黄素上清液.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83%和67%。

1.2.其次,我们来谈谈制药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而化学处理又分为以下几个具体方法,如铁炭法,试剂处理方法,氧化法等,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化学处理中的氧化法,其又称高级氧化技术,它汇集了现代光、电、声、磁、材料等各相近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电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超声降解法等。其中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新颖、高效、对废水无选择性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不饱合烃的降解,且反应条件也比较温和,无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紫外线、热、压力等处理方法相比,超声波对有机物的处理更直接,对设备的要求更低,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用超声波一好氧生物接触法处理制药废水。在超声波处理60 S.功率200W的情况下,废水的COD总去除率达96%。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外,还有生化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等技术,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2.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及选择

2.1.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及选择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使得多数制药废水单独采用生化法处理根本无法达标,所以在生化处理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一般应设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和pH,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某种物化或化学法作为预处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盐度及部分COD,减少废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质,并提高废水的可降解性,以利于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可根据其水质特征选取某种厌氧和好氧工艺进行处理,若出水要求较高,好氧处理工艺后还需继续进行后处理。具体工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废水的性质、工艺的处理效果、基建投资及运行维护等因素,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总的工艺路线为预处理一厌氧一好氧一(后处理)组合工艺。如陈明辉等 采用水解吸附一接触氧化一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含人工胰岛素等的综合制药废水。气浮一水解一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化学制药废水、复合微氧水解一复合好氧一砂滤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气浮一UBF—CASS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提取废水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3.制药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

推进制药业清洁生产,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中间产物和副产品的综合回收率,通过改革工艺使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减少或消除。由于某些制药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其废水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对这类制药废水的治理,应首先加强物料回收和综合利用。如浙江义乌华义制药有限公司针对其医药中间体废水中含量高达5%~10%的铵盐.采用固定刮板薄膜蒸发、浓缩、结晶、回收质量分数为30%左右,作肥料或回用,具有明显经济效益。但一般来说,制药废水成分复杂,不易回收,且回收流程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先进高效的制药废水综合治理技术是彻底解决污水问题的关键。

结语:

关于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由于制药行业原料及工艺的多样性,排放的废水水质千差万别,所以制药废水并没有成熟统一的治理方法,具体选择哪种工艺路线取决于废水的性质。根据该废水的特点.一般应通过预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初步去除污染物,再结合生化处理。目前,开发经济、有效的复合水处理单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应加强清洁生产的研究,并在处理前期考虑废水是否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和适当的途径。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4

一、医药产业现状

目前,*工业区园区先后引进医药加工项目28个,医疗器械、医药设备、医药物流、医药包装等关联项目6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集群,突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产业链条长,产品门类多。医药企业产品涵盖了中药、西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多个门类、千余品种,*步长制药和**制药跻身全国制药企业百强。在*工业园南部形成了以*步长制药、*丹红制药、*步长制药、*健民药业、*华信制药、*天草药业等中西药制剂为主的中医药工业组团,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制剂生产到市场物流的中成药生产体系;北部形成了以*制药、睿源制药、金翼生物制药、中亚制药为主的医药工业组团,形成了从优质产品种植、生物发酵、化学合成到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体系,成为目前国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纯度高、产业链条长的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产基地。

二是企业膨胀快,带动能力强。近年来,园区的医药企业发展迅速,效益良好,实现了连续投入,快速膨胀。**制药集团先后和*新先锋药业、美国辉氏、富莱汶等知名公司合作,三年累计投资近10亿元,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0个。*步长集团在4年内连续投资建设*步长、*神州、*步长、步长中医药工业园四个项目,步长集团计划再用2年时间,在园区建设成一个涉及天然植物药类、生物药类及保健食品类三大领域,以心脑血管病药为主的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及抗癌药注射剂,以妇科药为主的口服及外用药制剂、口服液制剂,及保健食品等生产基地和一个医药研究所,形成一个多领域、剂型全的现代化步长医药工业园。

三是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园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医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制药集团有2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成果奖,8项为国内独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医药中间体GCLE的研发生产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步长制药集团的产品稳心颗粒是国内第一个批准治疗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等病症的纯天然植物药,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丹红注射液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中药”,得力生注射液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的二类抗癌植物类新药,是世界首创复方抗癌中药注射剂。中亚制药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无高压加氢还原装置,建成了全国较大的大环内脂类原料药生产线,新研发产品乳糖酸卡拉霉素解决了大环内脂类原料药不溶于水的难题,填补国内空白。

二、发展医药产业的主要做法

*工业园区的医药产业从一个企业到形成集群,主要得益于“建平台、优服务、重招商、强科技、壮龙头”五项措施。

一是建平台。重点在*工业园区南部和北部的两大优势区域规划了中药加工、生物制药两大医药工业区,在投入上重点配套,先后投资7亿多元,确保了区域范围率先实现道路、供排水、通讯、电力、燃气等“七通一平”,打造了项目落地建设的优质平台。目前,在园区南部形成了以中西药制剂为主的中医药工业组团,北部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为主的工业组团。

二是优服务。为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营造医药企业聚集“洼地”,园区管委会实施了客商来访首问制、工作落实目标制、联系项目责任制、反映问题备案制等,设立了企业服务“110”,为客商提供“全天候、零障碍”服务,形成了高效快捷的创业服务和支撑体系。对医药项目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投资者最优惠的政策。提出了“只要项目区中建、一切手续我们办”的工作承诺,做到所有入区项目均由工业园管委会“一门受理”,各项手续由管委会结合有关部门联合审批“一站式办结”。*步长制药是园区的大户,当初步长集团看重的是原*制药厂的一个药号——稳心颗粒,企业落户园区后,当地优质的环境、优良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使*步长制药集团迅速崛起,集团董事长赵步长坦言自己是在被感动之后才做出这么重大决策的:“在其他地方跑手续一年时间也不一定够用,在*园区建厂,从动议到施工不到两个月。”他力排众议把原本计划在*、西安等地投资的项目转移到园区。

三是重招商。园区始终将对医药项目的引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抽调专业招商人员紧盯医药产业,研究发展方向,掌握转移趋势,积极鼓励医药企业采用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延深产业链条。并对引进的医药项目实行领导挂牌包保机制,强化服务,现场办公,加快了医药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行。在引进的34个医药及关联项目中,属于招商引资项目的30个,占88.23%。*健民药业公司积极响应园区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在建设了健民医药物流项目后,又吸引区外技术、资金,上马了远东海创生物科技项目,日前,公司又和新西兰沃森公司签约了合资1000万美元建设麦路卡制药项目的合同,而且,健民药业公司在完成该项目的建设生产后,将“走出国门”和沃森公司合作在新西兰注册新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扩大生产,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华信制药集团收购了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维生素C生产企业的江苏华源药业后,成为拥有六大剂型、200多个品种的大型制药企业。

四是强科技。园区大力实施科技促进和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医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一方面,为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园区对荣获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目前,园区有10家医药企业荣获了“*省著名商标”,2家获“中国驰名商标”,2家企业的产品评为省名牌产品,丹红注射液荣获国家“百姓安全用药”称号。另一方面,园区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加快了医药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步伐。*远东海创生物科技公司先后与*工业大学、*商业大学合作,取得了具有技术领先性、专利独占性的“直投式发酵剂”、“棉酚精提”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制药与*大学、西南交大、青岛科技大、*医工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解决了在7-ACA、7-AWA等生物制药领域的环保难题;自主研发的埃坡霉素B脂质体制剂,埃坡霉素缓释植入组合物及应用,获国家专利发明授权。

篇5

【关键词】基因工程 蛋白药物 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55-03

基因工程制药是随着生物技术革命而发展起来的。1980 年,美国通过Bayh-Dole 法案,授予科学家 Herbert Boyer 和 Stanley Cohen 基因克隆专利,这是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1982 年,第一个生物医药产品在美国上市销售,标志着生物制药业从此走入市场[1]。

生物制药业有不同于传统制药业的特点:首先,生物制药具有“靶向治疗”作用;其次,生物制药有利于突破传统医药的专利保护到期等困境;再次,生物制药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性;此外,生物制药具有较长的产业链[1]。生物制药业这一系列的特点决定了其在21世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历版中国药典收录的生物药物品种也是逐渐增多[2](图一)。

当前生物制药业的发展趋势在于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新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药物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的基础上,我国生物制药的产值及利润增长迅猛, 2006-2008年三年就实现了利润翻番[2](表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前生物药的热点逐渐聚焦到通过新技术大量生产一些对医疗有重要意义且成分确定的蛋白上。研究表明,在我国的基因工程药物中,蛋白质类药物超过50%[3]。而这些源自基因工程菌表达的蛋白,如疫苗、激素、诊断工具、细胞因子等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疾病或感染的预防;临床疾病的治疗;抗体存在的诊断和新疗法的发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DNA技术)生产蛋白主要有三方面的理由:1.需求性,天然蛋白的供应受限制,随需求的不断增加,数量上难以满足,使它得不到广泛应用;2.安全性,一些天然蛋白质的原料可能受到致病性病毒的污染,且难以消除或钝化;3.特异性,来自天然原料的蛋白往往残留污染,会引起诊断试验所不应有的背景[4]。

以下将介绍一些基因工程产物的市场概况和研究发展。

1 促红细胞生成素

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下促进红细胞的生成。1985年科学家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实验室获得重组人EPO(rhEPO),1989年安进(Amgen)公司的第一个基因重组药物Epogen获得FDA的批准,适应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恶性肿瘤或化疗导致的贫血、失血后贫血等[5,6]。

2001年,EPO的全球销售额达21.1亿美元,2002年达26.8亿美元,2003年全世界EPO的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创下生物工程药品单个品种之最,是当今最成功的基因工程药物。用过EPO的大多数病人感觉良好,在治疗期间无明显毒副作用或功能失调。重组体CHO细胞可以放大到生产规模以满足对EPO的需求。

2 胰岛素

自1921 年胰岛素被Banting 等人成功提取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仅2000年,胰岛素在全球范围内就大约延长了5100万名I型糖尿病病人的寿命。20世纪80年代初,人胰岛素又成为了商业现实;80 年代末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大肠杆菌和酵母都被用作胰岛素表达的寄主细胞[7]。

国内外可工业化生产人胰岛素的企业只有美国的礼来公司、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法国的安万特公司和中国北京甘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胰岛素类似物也仅在上述4个国家生产,且每个公司只能生产艮效或速效类似物巾的个品种,主要原因是要达到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产业化的技术难度特别大,若无高精尖的高密度发酵技术、纯化技术和工业化生产经验是无法实现的[8]。

3 疫苗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所示的疫症,而在预防和消除这些疫症的过程中疫苗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疫苗被评为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t raditional vaccine) 和新型疫苗(new generation vaccine)或高技术疫苗( high2tech vaccine)两类,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新型疫苗主要是基因工程疫苗。疫苗的作用也从单纯的预防传染病发展到预防或治疗疾病(包括传染病) 以及防、治兼具[2]。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付艾滋病、癌症、肝炎等多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疫苗开发取得巨大进展,这其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9], 2007年全球疫苗销售额就已达到163亿美元,据美林证券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疫苗市场正以超过13%的符合增长率增长。而我国是疫苗的新兴市场,国内疫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年增长率超过15%。

在以细胞培养为基础的疫苗、抗体药物生产中,Vero细胞、BHK21细胞、CHO细胞和Marc145细胞是最常用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反应器大规模培养技术支撑着行业的技术水平[4]。建立细胞培养和蛋白表达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生物反应器背景下的疫苗生产支撑技术是当前国际疫苗产业研究的重点。

4 抗体

从功能上划分,抗体可分为治疗性抗体和诊断性抗体;从结构特点上划分,抗体可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抗体可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病、传染病、癌症和炎症等[10,11]。抗体药物的一大特点在于其较低甚至几乎可以忽略的毒性。另外一个优势是,抗体本身也许既可被当作一种治疗武器,也可被用作传递药物的一种工具。除了全人源化抗体以外,与小分子药物、毒素或放射性有效载荷有关的结合性抗体也已经在理论上显示出了强大的潜力,尤其是在癌症治疗方面[12]。

治疗性抗体是世界销售额最高的一类生物技术药物,2008 年治疗性抗体销售额超过了300 亿美元,占了整个生物制药市场40%。在美国批准的99 种生物技术药物中,抗体类药物就占了30 种;在633 种处于临床研究的生物技术药物中, 有192 种为抗体药物,而在抗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中,治疗性抗体占了一半[2]。截止2007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见表二[13]。

参考文献

[1] 章江益, , 王康力. 美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及启示[J]. 江苏科技信息. 2011, 1(5): 11-14.

[2] 王友同, 吴梧桐, 吴文俊.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药物生物技术[J]. 2010, 17(1): 1-14.

[3] 吴梧桐, 王友同, 吴文俊. 21世纪生物工程药物的发展与展望[J]. 药物生物技术. 2000, 7(2): 65-70.

[4] 储炬, 李友荣. 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第二版)[M]. 化学工业出版社.

[5] Koury MJ, Bondurant MC. Maintenance by erythropoietin of viability and maturation of murine erythroid precursor cell[J]. Cell Physiol, 1988, 137(1):65.

[6] Cuzzole M, Mercurial F, Brugnara C.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Erthro-poietin outside the setting of uremia[J]. Blood, 1997, 89(12): 4248-4267.

[7] 李萍, 刘国良. 最新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 23(1): 19-20.

[8] 张石革, 梁建华.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进展与应用[J]. 药学专论. 2005, 14(11): 21-23.

[9] 徐卫良. 生物制品供应链优化与供货提前期缩短问题研究――基于葛兰素史克(中国)疫苗部的实例分析(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05.

[10] Presta LG. Molecul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of therapentic antilodies[J]. Curr Opin Immunol, 2008, 20(4): 460.

[11] Liu XY, Pop LM, Vitetta ES. Engineering therapeutic monoclonal antibodies[J]. Immunol Rev, 2008, 222: 9.

[12] 陈志南. 基于抗体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前景.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J]. 2007, 1(1): 2.

篇6

[关键词] 中药质量控制;监管科学;制药过程控制;制药工业大数据;药品质量检验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for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Big Data

LI Zhen-hao1, QIAN Zhong-zhi2, CHENG Yi-yu1*

(1.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2.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eijing 100061, China)

[Abstract] The evolu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oncepts of medical products within the global contex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are briefly described. Aimed at the bottlenecks in the regul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edicine, using Big Data technology to address th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s proposed. For quality standard refinement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encompassing its methodology, and the R&D direction of the subsequent core technology are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edicine; regulatory science; process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 Big Data for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quality testing of drugs

doi:10.4268/cjcmm20151709

中药具有上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在我国疾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20年来,中药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药工业总产值以年均20%以上速度增长,至2014年已超6 000亿元;销售过10亿元的大品种已有50多个;以中药产品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迅猛扩大;中药国际化进程加快,复方丹参滴丸等多个品种在美国FDA通过Ⅱ期临床试验,一批中药材质量标准被美国和欧洲药典收载。但是,由于中药产品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技术因素所限,中药质量控制科技领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中药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备受质疑,成为危及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隐患。因此,应当对药品质量控制科技创新方法学进行战略性思考,创立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理论,进而构建科学、完善、先进并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由此大幅度提升中药质量标准。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sup>[1]</sup>,人们已认识到数据是重要而有价值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科学认知复杂现象和事物内在规律的知识宝藏。应运而生的大数据科技正在为工业、农业、商业及科研等领域提供崭新理念和技术发明,并已成为国家战略。笔者认为,大数据科技是破解中药复杂性和系统性难题的有力工具,将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发展开启智慧之门。

据此,本文从全球视野聚焦于我国药品监管及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瓶颈问题和重大挑战,根据国际相关科技发展趋势,提出大数据驱动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创新策略及其技术方法学。

1 国际药品质量控制理念及技术发展概述

长期以来,药品质量控制的国际主流技术理念是基于事后控制方式的“质量源于检验(quality by testing,QbT)”,其基点为通过限制生产工艺变化,以原料及终端检测的合格放行方式保障药品质量。这种“产品质检放行”控制模式的缺陷是:①药品检验工作量巨大,使得监管难度大、成本高且效率低;②事后检验不具有追溯性,无法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易造成浪费;③在要求重复性生产达到既定标准的药品监管框框下,不允许企业变动制药工艺。这种传统监管思路严重阻碍制药工艺技术创新,限制了药品质量持续提升。

为克服QbT缺陷,发展了重视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源于生产(quality by production,QbP)”模式,现今又迈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时代。基于事中控制方式的QbP将质量控制重心前移到制药过程,贯彻了“药品质量取决于生产过程,而非产品检验”科学观,其基点是在整个生产过程设置关键控制点,以严格并经过验证的工艺技术来控制药品质量,具有即时性和可追溯性。QbD则进一步将质量控制重心前移至药物设计和研发阶段,以事前控制的方式保障药品质量,其基点是通过科学认知与风险管理来控制药品质量;即通过透彻析明制药过程,辨识质量风险因素,事先预估制药工艺各节点终态、各种可能的故障,设置风险管控预案,建立过程控制模型,由此生产优质药品。基于QbD理念的药品监管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贯穿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允许在大量数据支持下改进制药工艺和生产技术规程,这增强了工艺技术创新活力,有利于不断提高药品质量。上述监管理念的演化反映出国际上药品质量控制模式的显著进步。美国FDA在2001年首倡QbD理念后,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委员会(ICH)于2005年开始相继Q8(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Q9(quality risk management)和Q10(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等指导原则,引导QbD质控模式的实施。过程分析技术(PAT)是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全面认知和掌控药品生产过程,显著提高了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已应用于化学药和生物药质量控制。

在监管理念革新的大环境下,各国药品审评和监管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美国FDA于2005年CMC试点计划(chemistry,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 pilot program)<sup>[2]</sup>,旨在鼓励医药企业申报新药时践行QbD,使大家更好地理解QbD,进一步改善药品审评和注册机制。QbD理念下的CMC审评,强调对物料属性、制药工艺、生产规程与药品质量之间关系的充分把握,围绕高质量产品目标优化剂型、处方和工艺等,要求小试批、中试批、临床批与商业批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在新药CMC审评过程中贯彻QbD观念,可将质量监管由终端产品质检前移到新药审批阶段,提高管控药品质量风险能力,有利于实现弹性监管。美国FDA近来还改进监管策略,倡导质量量度(quality metric)评价,要求医药企业提交质量量度(包括批次合格率、质量投诉率、召回率等)指标状况报告,借此综合评估及度量医药产品质量和企业质控技术水平,发挥医药市场和消费者的监督作用,推动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医药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此外,美国FDA、欧洲EMA及日本PMDA等相继提出推进“监管科学(regulatory science)”发展。监管科学是一门“发展用于评估所监管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及性能的新工具、新标准或新方法的科学”<sup>[3]</sup>,为医药产品监管理论及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方位视野和前瞻性科技思维,迅速得到各国关注。我们团队也加盟参与美国FDA监管科学研究计划,开展了中药质量监管方法研究<sup>[4]</sup>。美国FDA于2011年发起召开监管科学全球峰会<sup>[5]</sup>,每年举行一次,浙江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在杭州承办了第二届峰会<sup>[6]</sup>,今年将在意大利举办第五届峰会。伴随着监管科学的国际间协同研究,药品质量控制技术前进方向正在发生变革。

2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概况及难点分析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建立了以化学标志物检测为核心的中药质检技术体系。纵观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大致可分为质量检测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两大研究领域。长期以来,人们注重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研究,而较忽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注重化学标志物检测技术研究,而较忽视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研究;重视药品质量分析和评价新技术研究,忽视监管科学的系统性研究;研究格局以零散化的各类分析测试方法研发为主,尚未全面构建科学、可靠并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保障体系。

2.1 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研究领域 分析检测技术是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随着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迅猛发展,中药质量检测由最初的靠经验鉴别(以感官为主),逐步发展为定量分析(药效成分、活性成分、指标成分或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有毒有害成分)、色谱指纹图谱与鉴别分析(性状、显微、理化和薄层色谱等)并重的质量分析模式。

化学指纹图谱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特征性和模糊性的物质相似程度评价方法,适用于药材真伪鉴别、中药产品批次间一致性检验等方面。近年来,一批学者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发展了多元指纹图谱、定量指纹图谱、生物活性指纹图谱等一系列新方法,但这类分析技术尚难以应用于检验中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成分定量分析是最为重要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但受限于对照品供应及分析成本,难以在药品质检中普遍推广。因此,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sup>[7]</sup>(包括一测多评法、替代对照品法、相对响应系数法等)近年得到重视和发展。此外,将色谱分析技术与生物活性检测法相结合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并取得若干研究进展<sup>[8]</sup>。

综上,该领域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化学标志物为核心的质检技术及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等方面,生物标志物质检方法研究报道极少。现有技术可控制药品原料的来源及安全性,但难以确保中药产品有效性和质量一致性。

2.2 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领域 药品质量源自于从原料到制剂整个制造过程,即中药质量标准的提升取决于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自中药工业发展以来,业界对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重视不足,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缓慢。为此,我们团队率先开展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出制药过程全程质量控制策略<sup>[9]</sup>,开辟中药制药PAT技术研究方向,创建了中药制药过程质量在线检测方法<sup>[10]</sup>,并将QbD理念引入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领域,构建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关键物料属性辨识方法以及“设计空间”开发方法<sup>[11]</sup>。近年来,近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工业电导率等过程分析检测方法和基于QbP理念的质量控制技术已应用于中药工业,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然而,目前我国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整体水平仍较落后,大部分中药产品的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管控,工艺参数与药品质量关系不清,关键质控点不明,制药数据尚未合理采集、集成、挖掘和利用等。

2.3 中药质量控制难点分析 由于中药产品化学物质复杂、制药工艺精密度低、药学研究基础薄弱,因此与化学药相比,中药质量控制面临众多难题,主要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中药化学成分众多,主要成分未必是药效成分,甚至不是活性成分;微量成分有可能是重要的药效成分;天然产物批次一致性较低;单一或少数几个成分并不能真实反映中成药质量;此外,许多中药产品中各类药效成分的比例可能与临床疗效关联,这就显著增加了药品质量检测和监管的难度,“控什么”成为众多中药品种质量控制研究中的瓶颈性难题。

②绝大部分中药品种存在临床定位模糊、作用靶点不清等共性难题,针对证候的中药难以定义“活性”,导致中药药效成分往往不明确,质量控制指标失去疗效相关性,造成药品质量检验标准不能确切反映其临床疗效,陷入质检方法与疗效相脱节的困境。

③绝大部分中药产品制药工艺粗糙、制药装备落后、过程质量控制手段简陋;而原料药材受气候、生态环境、采收时节、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化学物质一致性不高,致使中药制造过程中去除有毒有害成分、保证药效成分足量、调控产品化学组成一致性的难度很大,“如何控”成为众多中药品种质量控制研究中另一个瓶颈性难题。

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药品种繁多且生产企业上千家,大部分品种由“地标”升“国标”而来,当年的药品注册要求过低,造成现今中药产品监管困局难破。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监管科学及政策研究严重滞后,不仅致使非法添加、原料造假、擅改工艺等违规行为防不胜防,而且导致许多本应由药品生产企业承担的责任转嫁到政府监管部门,“如何监管”已成为中药产业的关键科技问题。

3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

如何保证源自于植物等天然产物的中药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世纪性挑战,其主要挑战包括以下方面。

3.1 中药材质量控制方面 中药材所含化学物质复杂且受基原、种植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成分含量波动较大。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药材质量批次间一致性是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的现实挑战。

3.2 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方面 如何用不均一稳定的中药材原料制造出质量一致性高的中成药无疑是制药过程控制技术所面对的极严峻挑战。不同的中药提取制备工艺(生产流程、操作规范或工艺参数等)会造成物料成分变化,致使中成药产品有较大差异。对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轻视导致人们对中药制药过程认知甚少,过程状态数据积累严重不足,工艺参数、物料理化性质与药品质量相关性难以辨识;过程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尚待推广,与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关的物料质量监测或监控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采用事中控制或事前控制等先进的质量控制模式,建立科学可行的制药工艺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是重大前沿课题。

3.3 中药产品质量检验方面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以化学标志物检测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标准难以保证药品质量,使不法厂商有空可钻并易造成社会误解,这是当前中药质量检验学极难应对的挑战。此外,化学标志物对照品的可获得性、稳定性、生产成本、环保成本,以及与疗效相关性和仪器分析成本都给中药色谱分析法的扩大使用提出了现实挑战,能否使用混合物作为对照品来检测中成药质量成为新的研究任务。

3.4 药品监管法规方面 原料造假、非法更改生产工艺或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等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依照现行法规和体制机制,监管难度很大,监管成本和代价高,易在突发中药安全事件时应对失措。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中药生产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是药品监管法规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

3.5 中药产业大数据方面 中药从田头到车间,从药材到产品,从提取工艺到制剂包装,从生产厂家到药检部门,从医院到患者,纵横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每时每刻在产出的数据蕴藏着丰富的质量相关信息,是创新发展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宝贵资源。但目前这些数据绝大部分处于丢失、残缺、分散、凌乱、异质异构、时空跨度大、非电子文档等状态。医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壁垒不仅存在于政府监管部门、医院、药厂、药检院所等单位之间,也存在于中药生产全过程各环节之间,各类数据难以整合分析并加以利用。这是采用大数据科技发展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3.6 中药标准国际化方面 中医药是历经千百年发展形成的传统医学模式,自成理论和临床治疗体系。中药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就必须以现代医学理念审视和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既体现中医药特点又符合医药监管科学要求的技术标准,从而得到国际医药界的认同,这是我国中医药界的重大历史使命。

4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发展策略

在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中药产业在发展全局中处于关键战略位置;而中国制药要谋求世界地位,提升药品质量是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深刻思考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瓶颈性和前沿性难题,对其关键核心技术及其发展路线图展开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将碎片化、分散化、局域化的相关技术研究汇聚到系统性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上,推进中药产业技术集群创新;应当采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成药临床定位、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科学阐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尽快开展中成药质量量度的顶层设计工作,进而制定科学、合理、先进的中药CMC规则,重构中药质量控制核心技术体系,有力应对中药产品监管领域的严峻挑战。

据此,笔者提议以大数据等科技思维驱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发展,创建“全程感知、四元互联、科学辨识、精准管控”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打通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临床应用与药监部门之间的数据网路,将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与中成药质量监管一体化融合,通过持续收集、积累并整合分析中成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透彻掌握药用物料属性、过程状态参数与产品质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间相关性知识,从而建立中成药质量进化式提升机制;以“大数据制药”理念,构建“人/机/物/环境”四元互联的制药工业物联网,随时感知中成药制造过程状态,辨识过程状态参数与药品质量相关关系,建立全过程管控知识模型,实现基于过程知识库的测、控、管一体化协同控制中成药质量,进而通过各项技术综合升级,全面提升中药标准(包括药材原料标准、中成药质量标准、制药工艺标准、生产技术标准、风险管控标准等);以“大数据监管”理念,强化中成药质量监管的广度和深度,破解中药制药过程监管缺位难题,创建基于大数据的中成药质量风险警戒方法,进而制定科学、全面、适用的中药产品质量量度,改进和完善中成药产品质量监管体制机制。

5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创新研究方向

根据上述技术创新发展策略,新一代中药质量控制核心技术包括:中药质量检验技术、制药过程状态检测技术、制药工业物联网技术、数字制药技术、中药质量大数据技术、质量风险管控技术等。笔者对相关技术创新研究建议如下。

5.1 化学与生物标志物检测相融合的中药质量检验技术 改进和完善现行中药质量检验技术的重要突破口是创新发展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以便更有效控制中成药质量,进而创建以化学标志物与生物标志物同时检测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检验方法学。因此,寻找既符合中药特点又具有良好方法学属性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手段是当务之急。对于作用机制清晰、靶标明确的中成药品种,可采用酶促反应、免疫反应等方式构建生物标志物快速检测方法;而对于靶标不明确或作用机制较复杂的中成药品种,可采用基因芯片或蛋白芯片等以模式评价方式控制药品有效性。

5.2 中药制药过程状态检测技术 针对中药制药过程关键工艺环节及关键质控点,采用先进检测原理大力研发制药过程状态参数感知技术(包括在线、离线、旁线、侧线等检测方式),破解中药制药过程状态数据收集难等瓶颈问题,为实施“大数据制药”打好基础之战。

5.3 制药工业物联网与质量风险管控技术 创新发展制药工业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透明”的中成药制造平台,通过“人/机/物/环境”四元网络管控方式,将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由“平面控制”发展为“立体控制”。针对制药工艺流程的瓶颈环节设计关键质控点,采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控制各工艺节点的药用物料质量在限定范围内,显著提高质量风险管控能力。

5.4 中药数字制药技术 数字制药技术包含多方面多层次,即以制药设备控制为目标的数字制药技术;以物料质量控制为目标的数字制药技术;以GMP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药技术;以工艺精密度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制药技术,以质量风险管控为中心的数字制药技术等。为全面提高中药标准,应当全方位综合发展中药数字制药技术。

5.5 中药质量大数据技术 破除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数据壁垒,采用统一性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工具,研究建设中成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类数据集成平台,制定中药质量相关数据格式标准。研发中药质量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利用、规律发现等关键技术,为建立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知识系统打好关键之战。采用大数据科技对各类数据集群进行关联分析,全局化、系统化辨识中药质量相关信息,进行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中药质量量度,持续改进和完善中成药质量控制和质量风险监管体系。

大数据时代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启将深远影响中药质量控制技术走向,引发中药质量控制核心技术体系的变革。我们应努力创新开拓,积极参与监管科学国际间协作研究,大力提升中成药科技竞争力,制定国际认同的中药质量标准,完成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Buxton B, Hayward V, Pearson I, et al. Big data: the next Google [J]. Nature, 2008, 455 (7209): 8.

[2] FDA. Submission of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information in a new drug application under the new pharmaceutical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notice of pilot program [J]. Fed Regist, 2005, 70 (134): 40719.

[3] FDA. Advancing regulatory science for public health [EB/OL]. 2010-10-06[2015-07-31]. http:// fda. gov/downloads/scienceresearch/specialtopics/regulatoryscience/ucm228444. pdf.

[4] Zhu J Q, Fan X H, Cheng Y Y, et al. Chemometric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botanical raw material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a case study using Panax notoginseng [J]. PloS ONE, 2014, 9 (1): e87462.

[5] Slikker W Jr, Miller M A, Lou Valdez M, et al. Advancing global health through regulatory science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global summit on regulatory scienc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J].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12, 62 (3): 471.

[6] Miller M A, Tong W D, Fan X H, et al. 2012 Global summit on regulatory science (GSRS-2012)-modernizing toxicology [J]. Toxicol Sci, 2013, 131 (1): 9.

[7] 孙磊, 金红宇, 马双成, 等. 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技术指导原则 [J]. 中国药学杂志, 2015, 50 (4): 284.

[8] Tilton R, Paiva A A, Guan J Q, et al.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quality control of botanical drugs (PhytomicsQC): a case study of Huangqin Tang (HQT) and PHY906 [J]. Chin Med, 2010, 5: 30.

[9] 瞿海斌, 程翼宇, 王跃生. 论加速建立现代化中药制造工业的若干制药工程技术问题 [J]. 中国中药杂志,2003, 28 (10): 904.

篇7

    关键词:制药废水;物化处理;化学处理;生化处理;组合工艺

    1 引言

    制药废水是国内外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之一,也是我国污染最严重、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制药废水的特点组成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BOD5和CODcr比值低且波动大,SS浓度高,同时水量波动大。目前,处理制药废水常用的方法有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以及多种工艺联合的方法。

    2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2.1 物化法

    物化法在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有很多种,其因处理不同的制药废水而不同,它不仅可作为单独的处理工序,也可作为生物处理工序的预处理或后处理。

    2.1.1 混凝沉淀法

    这是最常用的预处理方法,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其产生吸附、中和微粒间电荷、压缩扩散双电层而产生的凝聚作用,破坏了废水中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微粒相互聚合、集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制药废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硫酸铁、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硫酸铝铁、聚丙烯酰胺 PAM 等。混凝沉淀法的优点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还可以改善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出水的 pH 较低,含盐量高;对氨氮的去除率较低。

    2.1.2 气浮法

    通常包括充气气浮、溶气气浮、化学气浮和电解气浮等多种形式。在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可用于如庆大霉素、土霉素、麦迪霉素等废水的处理。

    2.1.3 吸附法

    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在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类、吸附树脂等吸附剂预处理生产中成药、米菲司酮、双氯灭痛、洁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 B6 等产生的废水。优点是处理效果好。缺点是成本高。

    2.1.4 电解法

    具有高效、易操作等优点,同时又有很好的脱色和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

    2.1.5 膜分离法

    该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膜、纤维膜。优点是在产生环境效益的同时又可回收有用物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率高、节约能源。

    2.2 化学法

    采用化学方法时,某些试剂过量会导致水体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应实验研究工作且化学药品昂贵。

    2.2.1 铁碳法

    工业运行表明,以Fe-C作为预处理步骤,出水可生化性大大提高。

    2.2.2 臭氧氧化法

    能提高抗生素废水的BOD5/COD,同时对COD有较好的去除率。I.A.Balcioglu等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了臭氧氧化处理,并研究了pH、进水COD以及H2O2的使用量等因素对臭氧氧化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废水在臭氧用量为2.96g/L时,BOD5/COD的比值由0.077增至038。而在废水pH 值不变的条件下,臭氧氧化过程均可达到75%以上的COD去除率。

    2.2.3 Fenton试剂法

    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称为Fenton试剂。它能有效去除传统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该方法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工业放大,是一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处理青霉素废水工艺。Neyens和Baeyens指出,Fenton氧化是在去除废水中许多有害有机物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同样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预处理,可以改变成分有助于后续更好的生物降解;并且可以在下面的生物处理过程中减少微生物的毒性。

    2.2.4 光催化氧化法

    该技术具有新颖高效,对废水无选择性且无二次污染,尤其适用于不饱和烃的降解。

    2.3 生化法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由于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所以一般需要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2.3.1 厌氧生物处理

    国内处理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以厌氧法为主,但单独使用出水COD仍高,一般要再进行后处理,即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是可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不用稀释,节能,产甲烷可回收利用,剩余污泥量少。

    (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法)。优点是厌氧消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无需另设污泥回流装置等。缺点是UASB运行时,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且启动驯化困难。

    (2)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UASB+A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它结合了UASB和厌氧滤池(AF)的优点,使反应器的性能有了改善。

    (3)水解酸化法。水解池全称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进的UASB。优点是可将难降解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初步分解为小分子有机污染物,提高可生化性;反应速度,池小、投资少,并能减少污泥量;不需密闭,搅拌,不设三相分离器,降低造价。

    (4)厌氧符合床(UBF)。与UASB相比,具有分离效果好,生物量大, 生物种类繁多,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强,是实用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5)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该反应器因具有结构简单、污泥截留能力强、稳定性高、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特别是对有毒、难降解废水处理中有特殊的作用,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3.2 好氧生物处理

    进行好氧处理时一般需要对原水进行稀释,因此动力消耗大,并且废水可生化性差,所以一般之前要进行预处理。

    (1)普通活性污泥法。缺点是废水需大量稀释,运行中泡沫多,易发生污泥膨胀,剩余污泥量大,去除率不高,常必须采用二级或多级处理。因此,改进曝气方法和微生物固定技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已成为近年来活性污泥法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2)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具有均化水质、无需污泥回流、耐冲击、污泥活性高、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占地少、投资省、运行稳定、基质去除率高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等优点。比较适用于处理间歇排放、水量水质波动大的废水。目前,SBR法也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制药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中,如中药材、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生产废水的处理。缺点是污泥沉降、泥水分离时间较长。处理高浓度废水时,不仅要求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还易发生高粘性膨胀。因此,常考虑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这样可以减少曝气池泡沫,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及液固分离性能、污泥脱水性能等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用此工艺处理青霉素制药废水时,可以克服常规好氧法能耗高、稀释水量大以及厌氧法预处理要求高、运行费用高的缺点。

    (3)生物接触氧化。该方法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势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处理负荷,能处理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制药废水。

    (4)深井曝气法。是高速活性污泥系统。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深井曝气法具有以下优点,包括氧利用率高,可达60%~90%,深井中溶解氧一般可达30~40mg/L,充氧能力可达3kg/(h·m3),相当于普通曝气的10倍;污泥负荷速率高,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2.5~4倍;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转费用低、效率高、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耐水力和有机负荷冲击(CODCr质量浓度可高达40 000mg/L);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保温效果好,可保证北方地区冬天处理废水获得较好的效果。缺点是部分深井出现渗漏现象,深井施工难度较大,基建费用较高。

    (5)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对BOD5、COD、SS、P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优点是A段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pH和有毒物质具较大缓冲作用,特别适用于有机物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

    (6)生物活性碳。优点是不仅能利用物理吸附作用,还能充分利用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大大提高COD去除率,氨氮、色度的去除率也较高。缺点是费用较高。

    (7)生物流化床。将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两者的优点融为一体,因而具有容积负荷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生物流化床常以工厂烟道灰等做载体,内设挡板,使流化床分为曝气区、回流区、沉淀区。

    (8)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法)。是将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与SBR相比,优点是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进水过程是连续的,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比SBR法的抗冲击能力更好。

    (9)生物膜法。生物相丰富,具有一定消化脱氮功能。常见的有曝气生物滤池、空气驱动生物转盘、藻类转盘等。

    3 制药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篇8

关键词:教材;选取原则;制药工程;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72-02

教材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资料,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连接教与学的枢纽,同时也是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反映,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保证,只有好的教材,才能让教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制药工程是以药学、化学、生物技术、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综合所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注重其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熟练的操作动手能力,在教材的选择、应用上要能够是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制药工程专业面向发展的重点。

一、教材的选取原则

目前,市场上针对我国高校各专业教材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品种繁杂、粗编滥造;实用性不强等。教材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为提高教学效果,选取一本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1],主要可以从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先进性和发展性等方面考虑。

1.实用性和科学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两个原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层面,缺一不可。教材在内容及组织结构上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发展规律,符合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要求。同时教材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逻辑,能较好地反映与其他领域、学科的区别、联系,基本的定义、概念等必须准确、无误,符合科学性的原则[2]。

2.思想性和系统性。教材不同,其中的思想性和系统性就不同,每一种教材的编写都具有其自己的逻辑编写,首先要思想正确,条理分明,能够反映科学的逻辑思维。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是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都是相一致的、完整的,整个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只有在思想上和系统上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去思考知识。

3.理论性和实践性。高质量的教材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不仅仅是需要理论基础,更是需要其操作、动手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好的教材不光要有好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避免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4.先进性和发展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制药工业的迅速推动,制药工程的所选教材必须充分体现其制药工程行业科技发展的先进性和该学科的学术前瞻性,教材的内容能适合学科的发展趋势,反映各项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一本合适的教材是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得到更新,且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长期使用,而不是频繁地更新,要立足于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前沿,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3]。

二、制药工程教材的选取思路

制药工程专业是国家对目前国际制药工业的竞争和我国医药行业的需求从而产生的需要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的新兴专业,它涉及化学、药学、药剂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目标为培养具备一定的药学、药剂学、工程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制药工程理念和综合能力的制药工程师,能从事相关药物的研发,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工程项目设计及生产[4]。

制药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教育模式应注重于多学科融合、多智能化的教育模式[5],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

1.学科课程的选择。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专门培养能够从事药品制造工程的技术性人才为目标的药学、化学、工程学交叉的工业学科,应在原来的精细化工的基础上,侧重于药物制药工程,主要包括新设备、新工艺、GMP改造等研究。

在专业课方面课至少要掌握生物制剂、药物制剂、化学制剂等基本知识;在基础课方面课程,至少应该掌握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制药工程设备;在工艺设备方面课程,应该掌握工艺流程、药物生产的装置等。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摸索,需要在理论基础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因此,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2.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制药工程的学科特色主要表现在规律和内容上融合多学科的内容,以及与目前制药工业的密切结合,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而实践教学需要与理论课并重,为构建以实践和理论学习为基础,认识、生产实习为核心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应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6]。在制药工程专业,需要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进行最优化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目的。

三、制药工程教材的选择

制药工程是一门涉及面很广泛的综合学科,在教材选择上,应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求等,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丰富,循序渐进,具有思想性和系统性。制药工程以制药工程项目设计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使用教材。如在制药专用设备方面,不能是设备简单的说明书,或仅仅把所有仪器罗列后进行简单介绍,应选择在实际的制药工程生产过程中,目前常见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分类介绍分析特点及其适用性,并对代表性的专用、通用设备加以重点介绍,使选择的教材具有实用性,符合教学的内容[7]。

同时在选择教材方面,也需要内容的系统性,对于所要介绍的知识应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徐徐渐进,由具体到抽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应做到讲解。在《制药工程》专业的书中,可以尽量配些许插图,内容简洁明了,易懂、易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难度。

2.教材内容要衔接互补,具有科学性和发展性。制药工程是在药学、化学、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化工设备、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基础重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因此在教材选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知识内容的互补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知识[8],造成学生学习障碍。例如在制药设备的介绍中,可以分很多,同时又是多本不同教材,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编写以及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预先了解,在内容上要求能够相互衔接,避免知识点遗漏,以及避免知识的重复介绍。

3.教材内容要注重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制药工程最核心的内容是制药工程项目设计,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需要注重其内容是否理论联系与实际,在设计方法的介绍和应用方面,是否有较多的实例,是否具有可行性,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围绕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制药工程理念,具有完整、系统的制药工程项目设计思路。

4.教材符合GMP要求,具有原则性和先进性。制药工程专业所制备的药品必须符合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因此在教材中,也明确需要按照GMP的要求编写,实际操作,因为药品人类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产品,其质量要求极高,可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身体健康安全。在教材中,一定要遵循原则,但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地融入更多的新的观点、先进性的思想,使得教材能够一直立足于科学的前沿,引领科学教学。

制药工程专业是医药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一门传统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特色学科,目前对于制药工程专业还有许多待要解决的问题,在制药工程创新实践性人才培养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去选择合适的教材,能科学地学习理论知识、先进的技术。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性、积极性,培养成制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子选.关于我国高校教材选取和更新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33):32.

[2]徐刚,王洪志.弹性学制下高校教材选用模式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5):105-106.

[3]张云霞.高校教材选用原则及其贯彻途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12):26-28.

[4]王晓季,吕常山,郑鹏武.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0,(15):40-42.

[5]余剑辉,刘昭文,吴龙火.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17):67-68.

[6]魏英勤,张永春,刘书庆,等.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价值工程,2013,(19):255-256.

篇9

买入理由:

1、随着医药流通行业的规模扩大和集中度提高,公司的成长机会更为确定。从医药流通行业规模来看,医药商业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2227亿元到2010年的70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而伴随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新医改的推动,医药流通业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16%左右的年增速。

行业集中度低的状况也将在未来继续改善。我国医药分销业前三和前十的市场份额分别由2003年的12.7%和26.1%逐步提高至2010年的21%和38%左右,未来医药商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而商业企业业务模式的升级(包括引入增值服务),将助推医药商业的整体转型。国药一致依靠大股东国药集团的渠道和流通优势,有望充分受益。

2、国药一致的商业规模已具,为未来继续实现细致化布局构筑好了基础和条件。截止到目前,公司旗下拥有11家商业子公司,分布在深圳、广州、东莞等两广区域,主要扎根于医院、连锁药店、社康中心等医药消费终端,其中在广西区域的网点达2000家。2011年年底,公司收购广西华梧和肇庆和信,将促进公司深耕于两广医药流通领域,其商业布局意义大于实际利润贡献,而利润贡献将体现在未来的财年中。总的来看,公司在二三线城市、农村地区的并购布局空间还较大,这将是未来几年公司业务的增长点。

3、公司的制药产品有竞争优势,业务扩张远景宏大,值得期待。公司旗下的制药产品在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有7个单品销售额过亿,并且基本都进入了基药目录。

目前公司制药工业由全资子公司深圳致君制药完成,目前的致君制药年销售额近14亿元,利润超过1亿元。致君制药观澜二期正在有序推进,按照公司十二五规划,医药工业要实现100亿规模,按照2010年15.7亿元计算,年复合增长率需达45%。待新增产能投产后,业绩增速可观。

4、业绩增速长期保持平稳。国药一致的收入和经营性净利润增速长期保持在20%和30%以上,2011年收入和经营性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81%和26.94%至151.3亿元和3.12亿元,稍显逊色,主要原因是2011年3月开始医院为提前应对国家即将出台限制抗菌类药物使用的政策而减少抗菌类药物的采购。

5、营利和费用水平较为稳定,相对同业公司具有明显优势。受制于医药流通环节的的行业特点,公司毛利率相对较低,但较为稳定,近年来都保持在9%左右的水平,较其他流通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国药一致近4年的平均值超过23%,而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广州药业等均不到17%。

6、国药一致的估值优势明显。公司目前股价处于回调阶段,以最新股价21.7元计算,国药一致对应的市盈率为19倍,显著低于当前医药行业约30倍的平均市盈率,PEG在0.7左右,估值颇低。

风险提示:

1、抗生素的限制使用对公司医药商业的收入影响,该影响亦可能超乎市场预期;2、基药药价受限可能影响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篇10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规律,既可在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传统化工领域从事科研和设计,又可在生物化工、环境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生物化学工程、现代分离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新材料导论、化工商务、现代化工物流技术、化工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冶金、能源、环境、化工物流、化工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教学、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毕业生适应面广,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多次达到100%。

应用化学。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国内最早创办的应用化学专业之一,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要求学生在较扎实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从事应用化学专业,尤其是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分析,应用电化学和现代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分离化学、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合成、精细化学品概论、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环境化学、工业分析、商品理化检验、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及能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商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化工安全评估、涂料、医药、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相当广阔的领域就业,近年来一次就业率近100%。也可以攻读更高学位。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能从事在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及利用、电力生产及自动化、制冷与空调等传统能源领域及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及新能源领域进行研发、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东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且一次能源匮乏,电力产业发展迅速,夏季时间长,空调和食品冷藏需求旺盛,液化天然气(LNG)的引入及惠州、湛江等几个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将使广东能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本专业将为能源工程领域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技术、工业催化、天然气开采与利用、燃气输配、燃气燃烧与应用、石油炼制等基础及专 24业课程。学生将在专业学习阶段分为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利用两个模块。毕业生可在石油炼制、天然气输配、电力生产、制冷空调、能源化工、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等院校等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工作,也可攻读更高学位。自2004年创办以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制药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制药工程发展需要,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轻工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新药研究与开发、医药企业管理、医药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制药分离技术、制药过程控制原理与仪表、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毕业生可在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疗卫生、高等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和药品开发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学位。制药工程专业涉及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包括中药)制药三大方向。本专业将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就业前景广阔,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均为98%。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