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雾霾的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雾霾的防治方法

篇1

关键词:行政法学防治雾霾思考

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伴随着经济大幅增长,近几年国内特别是北京的雾霾问题也愈发凸显,可谓世界热议,民众焦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政府作为防治雾霾的主导力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入手研究雾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北京市防治雾霾的行政法制建设现状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来务工求学的外地人口众多,城市可承载容量和日常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之北京当地和周边省份都以传统工业生产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近几年,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逐年加重。据统计,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为176天,严重污染13天,全年总天数中优良天数不到一半。2014年的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47.1%,除了6月、8月和9月没有发生严重污染外,其他各月均有重污染发生,严重污染日数累积达到15天,比2013年多出2天。在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首发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北京雾霾天气频现,对民众身体健康、交通出行、城市形象等各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PM2.5”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高频词,“APEC蓝”、“阅兵蓝”成为民众的期盼,每日的天气状况时刻牵动着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推动雾霾问题的防治工作,中国目前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环境保护部门为了应对当前新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也全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目标、思路和方法,如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与计划》,2014年7月更是了有史上最严之称的空气污染治理考核规定。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开始实施,区域合作步步推进,污染监管层层加码,环保法律与时俱进。随着国家的大气污染相关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文件,北京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单双号限行、停产、督查等治霾举措都已经开始实施,如2013年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除此之外,北京还了与天津市、河北省的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探索联防联控治理区域雾霾的新思路。

二、北京防治雾霾过程中存在的行政法问题

近几年,北京在防治雾霾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相关行政法规较之以前也有所进步,但是还缺乏独立和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执法和监管工作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目前北京雾霾问题的治理效果仍不够理想。

1.行政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机制僵化。空气污染所造成的首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这一系列危害所直接侵害的就是公民的环境权。现阶段,在防治城市空气污染中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主要法律依据,但仍缺乏一部更具有针对性、专门性的全国立法来推动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其中,新的《环境保护法》对于公民的环境权利也缺乏更加全面而权威的保障。另一方面,北京现有的行政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煤烟型城市空气污染,并没有涉及当下对城市公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新型污染物PM2.5,并且對作为空气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规定也不能满足当前治理的需要,于当前愈发复杂的空气污染问题而言,相关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2.行政执法理念比较落后,效力低下。在北京,部分环境行政主体执法理念过于陈旧,使得环境执法活动冲突不断,执法效果不尽理想。在日常执法活动中,部分政府环境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行政执法的错位、缺位现象屡现。现阶段北京相关环境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多采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性执法方式,这还造成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冲突不断,执法效果也大打折扣,执法效力较低。

3.行政法律监管力度欠缺,责任模糊。北京当前的雾霾治理模式仍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承揽了很大一部分的雾霾防治工作。而随着政府简政放权,环境保护市场的关系又越发复杂,传统的雾霾监管模式已经失灵,出现了行政监管视野不足,现场监督非连续性等问题。政府在雾霾防治中的责任分工仍不够明确,职责界定比较模糊,实践执法过程中,因行政机关的环境行政不作为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屡屡发生,由此可见,运用行政法对行政主体进行有效规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雾霾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三、推动北京市雾霾问题更好解决的行政法学路径

鉴于当前北京雾霾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及紧迫性,应尽快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和方式,加强行政监管和公众参与,从而为今后的防治雾霾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保障。

1.完善行政立法,构建雾霾防治法律体系。当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民法及刑法对于雾霾问题的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要对公民环境权进行立法确认,还应不断完善保护公民环境权得以顺利行使的行政法制。在立法层面,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系统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而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要尽快出台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从而不断完善雾霾防治的法律体系。

2.转变行政执法方式,创新执法理念。法律赋予了相关行政机关在环境领域一定的管理权,但此项权力的行使是以环境保护的义务为基础的,究其本质,环境保护乃行政机关特别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因此,北京市环境行政主体尤其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环境保护的职责与义务,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仅是环境的“管理者”,也是环境的“服务者”,同时也要转变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注重非强制环境行政执法方式的广泛运用。

篇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电机科技多采用无刷直流电机应用到风机、泵类、空调系统等设备中,因为其耗能低,噪声小的优点受到了广泛应用。在基于DSP的基础上如何改进电机的控制方法来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效率,并且减少设备的能耗及抑制其转矩脉动来减少设备运行的噪声方面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 转矩脉动抑制 PWM 控制方法 DSP

随着社会电子电力科技技术的进步,新型的永磁材料在电机领域开始发挥作用,而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电机驱动系统中发挥的优势使它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无刷直流电机应用广泛,其中的一种正弦波控制方法应用最多的是SPWM技术,该技术运用时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的直流电压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开关损耗较大,输出电压中含有较高的低次谐波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以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整体效率。

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现状研究

1.1 无刷直流电机的研究一:转子位置的检测装置

转子位置检测的存在作用是因为在无刷治理电机控制时,因为缺少换向环导致使用逆变控制技术来驱动电机时是需要检测转子位置信息的。目前较多的无刷直流电机多采用机械式的位置传感器来检测转子位置。而机械式的位置传感器有多种方式,主要采用的多为霍尔位置传感器及光电编码器等。随着此科技领域的发展,无位置传感器的研究成果改进了位置传感器的一些不足。而这些算法又是依赖于电机的电流电压和电机的模型以获取转子位置信息,这种信息极易受到系统参数的影响,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2 转矩脉动的抑制

无刷直流电机的转矩脉动包括电磁转矩脉动、齿槽转矩脉动等多种转矩脉动方式,而电机的转矩脉动与两方面有关,一是电机本体结构,第二种则是控制方法。抑制无刷直流转矩脉动首先应从这两方面着手考虑如何抑制。而换向转矩脉动是作为方波驱动存在的转矩脉动。正弦无刷直流电机则是在转子位置细节出现错误时电机所受的影响产生的转矩脉动,所以,转矩脉动如何抑制是无刷直流电机如何控制的最大问题。

1.3 电子电力的改进和逆变技术

我国现在所使用的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的开关器件只有两种,而在电机控制要求逐步提高的时候,这两种常用开关器件已无法满足大功率、高频、高压、组合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技术要求,电机控制系统和逆变器有着同步的关系,最能适应如今逆变技术要求的逆变器分为PWM型、多重叠加、多电平逆变器。而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PWM逆变器的应用最多。

1.4 DSP智能控制方法的应用和现代控制理论

在无刷直流电机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的今天,DSP作为更高性能的数字化处理器将替代传统的PID控制器的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包括了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对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现代的控制理论和DSP的智能控制方法将在以后智能化的电机科技时代占领更大的空间。

2 无刷直流电机的逆变控制技术研究

2.1 无刷直流电机的逆变性控制技术和SPWM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的逆变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波控制和正弦波控制。而方波控制简单易行但是输出电压含有很大的谐波,造成电机转矩脉动大的问题。而为了减小转矩脉动,电机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了PWM技术应用到逆变器的控制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将正弦波输出电压调节控制为等幅,然后以脉宽按照正弦的变化规律产生的脉冲序列来替代正弦波输出的SPWM技术,在电压型逆变器中运用时,减少了电压接近正弦波时产生的谐波含量。此控制技术实现了变压变频的同时运行,减少了一级可控整流环节,以一台控整流器同时给多台台逆变器供电的效率,降低了供电成本。此技术使调压过程在逆变器内迅速完成,取消了过滤波的环节,提升系统响应速度的同时,完善了电机急剧加减速的技术。而且此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与正弦波比较相近,减少了低次谐波,缩小了转矩脉动的损耗。而此技术在发挥其优点的同时,此技术仍存在不完善部分,如直流电压利用率不到90%。此技术的输出电压中依旧不能杜绝谐波含量,无法将损耗降到最小化,提高高载波频率的技术能减少一些谐波,却增加了开关的损耗。

2.2 SPWM的优化策略

可以采用将逆变器输出电压时,所引起的幅值较大的主要低次谐波特定性的消除,来缩小电机谐波所造成的损耗和转矩脉动。而这种通过开关角度见了的超越方程计算比较复杂,有些难以实现,在实际中得不到很好的普及运用。而第二种方法则是通过注入三次谐波来提高逆变器的直流电压的利用率。通过专业技术测定和叠加一定比例的谐波分量,再根据专业技术降低调制波的幅值,实现提高一定百分比的直流电压的利用率的目的。

3 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及抑制策略

3.1 电磁转矩脉动和抑制方法

改善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势波形,使其与正弦波相近,其次要使定子电流中的谐波含量减少。

定子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是定子绕组切割气隙磁场而产生的,气隙磁场的波形将直接影响到感应电动势波形。所以我们应改进转子结构和永磁体形式及充磁方式来优化完善反电势波形。首先优化定子的结构,采用三相星形的接法来控制绕组时的三次谐波。也可以将定子绕组设计改进,来较少谐波的含量。继而采用专业的调整方法减少定子电流的谐波分量,在进行技术方面的措施来改善定子电流中的谐波含量生成原因后,达到减少谐波含量的效果,从而优化电机转矩脉动的运行。

3.2 齿槽转矩脉动及抑制方式

永磁电机定子不通电时导致转子永磁体和定子齿槽间互相产生作用力引起切向分量形成的转矩脉动。这种转矩脉动也被叫成齿槽转矩脉动。而此种转矩脉动是导致电机振动何早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影响了系统应当发挥的性能。要抑制齿槽转矩脉动应从多方面考虑,首先要减小定子草寇的宽度,或采用无槽或闭槽装置。斜槽和斜极也能很好的减小齿槽转矩。其次可选择合理的极数及槽数比,进而提高转矩的频率达到减小齿槽转矩的目的。

4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电机控制是DSP的主要涉及领域之一,高性能控制的需求及控制理论的发展使DSP成为了电机应用场合的首选。而感应电动机或永磁电动机控制器,除了需要DSP还需要许多技术阵列的组合。DSP顺应了能源和环保的要求,在以后的电机控制上必将受到更广泛的应用。

控制器硬件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明确看出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本装置是由DSP内置的PWM模块产生六路PWM信号直接输入IPM的模块中,以此程序来驱动电机运行,在算法控制时应用电机运行时的相电流,然后以2个电流传感器根据系统设计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输入DSP内置的AD模块,并且,该模块中两个独立转换器可以保证采集到同时的相电流。而光电编码器则负责完成电机的转速测量和位置的测量。人机接口完全可以直接通过DSP内置的SCI/SPI和CAN现场总线模块的系统设计直接完成对电机各种参数的设定及对电机运行状况是否稳定的监视。此类型的方案设计不止这一种,本文即对这种基于DSP的控制器作了说明,此控制器已经过编程和调试,完全可以稳定运行无刷直流电机。

5 结语

本文对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对无刷直流电机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并对正弦波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及抑制策略作了简要分析及探讨,列举了部分问题及优化方案,希望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得到更好的抑制和更完善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方浩.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程大学,2012.

[2]毕安宁.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孙宏兵(1963-),男,山东省海阳市人。工程硕士学位。现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篇3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鄂法(89)民行字第4号“关于王欣然、任桂香与邓志荣房屋买卖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收悉。对王欣然、任桂香与邓志荣房屋买卖关系是否成立的问题,经研究,我们认为,该案当事人双方的房屋买卖协议已载明要经公证机关公证后买卖方能生效,既然公证机关不予公证,就不具备双方约定的生效条件。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以不认定王欣然、任桂香与邓志荣的房屋买卖关系成立为宜。

以上意见供参考。

篇4

连续的雾霾天让一个在网络上热传的“雾霾清肺方”火了起来。据媒体报道,北京的很多药店都在显眼的位置张贴着“雾霾清肺方”的组方,包含罗汉果、百合、话梅、金钱草、罗布麻五味中药。多家药店表示,由于买者众多,方中的罗汉果已经“脱销”。

那么,“雾霾清肺方”到底有什么作用?能不能靠它防雾霾呢?我们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兴中主任医师为您答疑解惑。

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各种污染排放源排放的大量细颗粒物(PM2.5)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时,细颗粒物浓度持续积聚就会出现雾霾。雾霾影响阳光照射,会使地表面的细菌病毒微生物快速繁殖;雾霾的颗粒物也会通过人体呼吸,进入呼吸道,引发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引起感染或过敏等疾病,也导致癌症的患病风险增高;另外,雾霾天空气含氧量低,会使人心脏跳动加速,出现胸闷、气短,更容易使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面对雾霾天气,怎样从重重雾霾中突围,也成了民众关心的的话题。

中医如何看待雾霾对人体的伤害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就要时刻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等各种气象因素(风、寒、暑、湿、燥、霜、雨、露、雾、雪等)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的防御和调节体系(正气)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行变化和适应,使人体能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维持内在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机体的健康,故这种季节更替和风霜雨露等因素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疾病。

如果雾霾这类极端天气超过了人体正气的防御调节能力,就会破坏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造成疾病的发生。雾霾致病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雾霾这种极端气候情况下,人体的抵抗力或者调解能力不能有效地防御雾霾,让人不受侵害;二是雾霾天气下快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会乘虚侵袭人体,产生各种疾病。

从医学角度来讲,在雾霾的环境里,防治雾霾对人体的侵害,首先是提高人体的防御免疫力,使人体有足够的免疫抵抗雾霾的侵害;二是在雾霾对人体发生侵害之后,减轻雾霾对人体的侵害,治疗雾霾引起的病理反应,包括消炎、抗过敏、促进血液循环,防治因雾霾导致的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千人一方不符合中医治病原则

中药治疗雾霾导致的病理反应,不仅仅在于它的消炎、抗过敏、促进血液循环,治疗雾霾导致的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更主要的是根据人体不同的体质状态和各人受雾霾侵害之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调整和养护人体的“正气”,即防御、抵抗雾霾侵害的免疫力。

正常情况下,各人的体质不同,对雾霾这种极端气候的免疫能力不同,在受到雾霾侵害之后,所产生的病理反应也不同;而发生雾霾的季节不同,对人体侵害的程度和性质也不同;再者,不同地域发生的雾霾对不同地域的人群侵害性质也不同。因此,每个人在雾霾环境里的防治措施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中医治疗任何疾病都要遵循的治疗原则,即“辨证论治”,所以,所有人都盲从一张防治雾霾的中药处方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雾霾清肺茶”的漏洞在哪里

网络上热传的“雾霾清肺茶”本身对雾霾并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网传的“雾霾清肺茶”的主要成分为罗汉果、乌梅、百合、广金钱草和罗布麻,具有清肺润肺、抗病毒的作用。但是,从中医学的道理上来讲,这张处方没有说明中药处方的“君臣佐使”配伍关系,不符合中医治疗疾病的“理法方药”规矩;药方中的百合、罗汉果性质寒凉,具有清热利咽和润肺的功效,适合用于干燥环境下引起的肺热肺燥,但雾霾环境下空气湿度偏大,基本上没有“润肺”的必要;对于雾霾引发的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选用陈皮、半夏、川贝等燥湿化痰,把肺里的有害物咳出去,可能更对症一些;雾霾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呼吸道,比如嗓子不舒服、咳嗽、有痰,这可能引起精神萎靡不振,而处方中的广金钱草、罗布麻在临床上不是预防、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很少用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处方总体性质偏于寒凉,且其中的某些药物用量也偏大,甚至超过药典法定的剂量,如果不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使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毒副反应,出现用药安全的问题。

总之,中医治病讲求对症施治,不管是什么疾病,都要注意季节、地域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不同人的体质、寒热虚实的不一样,组方用药也会不一样。如果说一个方子能通治所有地方的雾霾带来的不适,那它肯定是没有道理的。

防雾霾我来支几招

在北京地区,冬季天气寒冷,雾霾较重,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桔梗、苏叶、玄参或者生姜一块儿煮水喝,对于防治雾霾环境下的呼吸道病理反应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桔梗有止咳化痰的作用,玄参有解毒利咽的作用,苏叶有宽胸理气止咳的作用,生姜本身有化痰的作用。如果咽喉痛痒,也可以加牛蒡子、射干、麦冬等一起煎煮喝,可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在目前的雾霾天气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外出,外出时佩戴质量好的防护口罩,加强物理防护,这些才是减少有害物质入肺的有效方法。

2.在雾霾天气外出或工作环境在室外者,回到室内后,可以自行调配淡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将附着在鼻腔中的雾霾污浊清除掉。

篇5

关键词:雾霾治理 化学工艺 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产生的废气逐年增多。近些年,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道路上运行的车辆越来越多,这也是造成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雾霾治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确保居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充分借鉴国内外雾霾治理的经验,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构建优质的城市环境,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雾霾和PM2.5概念的阐述

1、“雾”和“霾”有着本质的区

“雾”是由大量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构成,是地面水汽凝结的产物,随着日照的变化和水汽的蒸发,变化明显。“霾”又可称之为“灰霾”,是一种颗粒的混合体,包括空气中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导致空气污浊,严重时水平能见度在几公里以下。霾的水汽含量较少,固体颗粒物较多,一般呈灰黄色,在一天内的变化较小。因为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水汽也影响霾的变化,我国的气象部门将其与雾联系在一起,将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霾”,可视为一种灾害性的天气。

2、PM2.5的概念

PM2.5其实是一种代称,PM2.5是空气中的一种微型颗粒的总称,这种微小颗粒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这个大小的颗粒容易被人体吸入,吸到肺部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PM2.5包括很多污染颗粒,例如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物等颗粒,这些颗粒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吗,霾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看到的报道中豆浆雾霾天气与PM2.5 浓度标准值联系在一起,PM2.5是否超标是检验是否形成雾霾的标准。

二、雾霆天气形成的原因分析

雾霆天气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城市的能见度很低,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极易引发人类的肺部疾病。一旦雾霾持续的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城市的日常秩序会被打破,人们会生活在恐惧和危险之中。因此,治理雾霾势在必行。造成雾霾天气现象产生的因素很多,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研究雾霾的成因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雾霾”主要是一些污染颗粒物对空气的污染,这些颗粒物大多来自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汽车尾气。随着工业化的规模逐渐扩大,工厂排放出的废气量逐年上升,例如冶金工厂和机电工厂等,还有一些从事汽车维修以及建材材料的生产企业,排放出的废渣也会混入空气中,带来污染颗粒。其次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遇到有雾的天气,会转化成二次颗粒,造成空气污染,进而产生雾霾。另外,城市的颗粒污染物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例如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中排放的废渣、废气等。

导致霾产生的颗粒主要分为四种,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和扬尘颗粒,较为常见的是硫酸盐型灰霾,污染时间持续较长,危害较大,硫酸盐型灰霾主要是因为煤炭燃烧产生的。

三、雾霾治理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建设

我国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雾霾治理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遏制环境恶化,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居民打造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雾霾的治理可以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新能源汽车、污染防控、空气净化等行业带来发展空间,进而繁荣国内市场。

2、有助于推动城市主要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较为粗放,管理模式有待创新,内陆城市重工业比例较高,能源结构以煤炭燃烧为主,而煤炭燃烧产生的废弃物和颗粒正是雾霾产生的罪魁祸首。因此,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是优化城市环境的必然要求。想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首先要改变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空间很大,有助于实现城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四、治理雾霾的化学工艺研究

1、行之有效的气相反应法

1.1可选择性的催化还原法

可选择性的催化还原法,也可称之为SCR技术,这种方法是利用氨或烃做化学反应的还原剂,催化反应温度在320℃-400℃,在催化剂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将NOx还原为氮气和水。这种方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小,不会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应用技术最为成熟的雾霾治理方法,脱硝率约80%。

1.2选择性的非催化还原法

这种还原方法又称之为SNCR技术,要求反应温度较高,一般在900℃-1100℃之间,不使用催化剂,通过在反应气体中注入氨和尿素等物质,有选择性的把有霾气体中的NOx还原为氮气和水,达到去除雾霾的目的。这种反应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温度的控制。

1.3混合型还原法

是将前面提到的两种还原方式配合使用,前端温度控制在1000℃左右,后端温度在350℃左右,并加入少量催化剂,实现还原反应,驱除雾霾颗粒。

2、等离子体活化霾法

2.1电子束辐照法

首先在含霾气体中加入氨,然后利用电子加速器制造出的高能电子束辐照气体,将含霾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和NOX转化成硫酸铵或硝酸铵,实现雾霾的治理,这种脱硝技术成功率也较高。

2.2脉冲电晕等离子法

这种方法是依赖脉冲高压电源在反应器中形成的等离子体,继而产生出高能电子。利用这种高能电子将含霾空气中的二氧化硫、NOX、水、氧气等分子激活、电离、分解,进而诞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基团,这些基团与SO2、NOX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三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并注入氨,之后生成硝铵等颗气溶胶,经过过滤收集和科学处理,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3、固体和液体吸附的方法

吸附方法有一些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在这里主要介绍几项简单的化学方法。

3.1分子吸附法

主要利用丝光沸石对N的吸附力,有氧条件下将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进行吸附。

3.2硅胶发

用硅胶作吸附工具,将一氧化氮转变为二氧化氮进行吸附,但气体中固体杂质较多时不适合采用此方法,固体杂质会堵塞吸附空隙影响效果。

3.3稀硝酸和碱液吸收法

稀硝酸和碱液都可以作为吸附剂,稀硝酸的成本较高,在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碱液吸收法,一般使用碳酸钠。

结语

综上所述,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加强雾霾治理有利于提升空气质量,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通过科学的化学工艺有效的开展治理活动,是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提升的关键,城市要通过雾霾治理加快产业升级转型,转变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把握“五忌”

忌大水漫灌浇水追肥

深冬季节温度低,再遇上连续的雾霾天,使得棚室内的温度(气温、地温)只减不增,影响蔬菜生长。随着土壤温度降低(甚至达到10 ℃左右),棚内相对湿度增加,蔬菜根系生长点几乎停止活动,处在高湿的土壤中,极易产生沤根烂根现象。如果此时盲目大水漫灌来浇水追肥(特别是黄瓜等需水较多的瓜类蔬菜),土壤温度继续降低,根系停止生长。如果土壤温度长时间低于10 ℃,沤根、烂根后会出现植株死亡现象。因此,深冬连续雾霾天,棚室蔬菜生产忌大水漫灌。

解决办法:尽量不浇水,或采取膜下浇小水的办法。

忌喷水剂农药防治病害

连续的雾霾天使得棚室内温度降低,通风减少,相对湿度增加,辣椒疫病、番茄叶霉病、茄子褐纹病、黄瓜霜霉病以及细菌性病害各种病害发生几率增大,为防止和防治棚室蔬菜的病害,切忌再喷水剂农药,否则蔬菜吸收不好,药效下降,且进一步增大棚内的湿度,降低了棚内温度,诱发更多的病害发生。特别是哪些随着湿度增大扩散加快的病害:如黄瓜的霜霉病、番茄的叶霉病等。

解决办法:加大喷药间隔,一般10 天左右,尽量不要采取烟雾剂,因为雾霾天不便通风,易发生药害。最好采用喷粉机的办法进行病害的防止和防治。

忌晴天后突然拉开草苫

连续数天的雾霾天后,大棚内土壤温度势必会降低很多,个别达到10 ℃左右,导致蔬菜根系活力减弱,停止生长,不能正常吸收水分;突然晴天后,菜农为了尽快增加光照,迅速拉开草苫见光,使得棚室内的气温迅速升高到20~25 ℃,光合作用增加,呼吸作用加快,蒸腾作用加强,植株需水增加,然而土壤温度上升缓慢,与气温升高比例不同步,气温上升快,土壤升温慢,根系吸水能力提高缓慢,这样就造成了蔬菜生理性缺水,出现萎蔫现现象,以及泡泡病的发生。如:辣椒落叶增多,甚至出现光秆;黄瓜、茄子、番茄短时间内的萎蔫现象等。

解决办法:突然晴天后,不要一次性把草苫全部拉起来。为防出现萎蔫现象,机械卷帘机拉动草苫的应该分3 次拉开,中间间隔30 min,使得棚室内的气温上升缓慢,使土温也缓慢升高;人工拉草苫的,应采取揭花苫的办法,即间隔一床拉一床,时间间隔也是30 min,这样使得棚室内的气温上升缓慢,使土温也缓慢升高,光合作用增加缓慢,呼吸作用缓慢,蒸腾作用缓慢,植株需水不会猛然增加,避免出现萎蔫现象。若出现萎蔫现象,要及时采取回苫的办法进行补救。

忌棚室密闭不通风

由于长时间的雾霾天,棚内温度降低,许多菜农为保温减少了通风换气,导致棚内CO2气体不足,有害气体和积累。

解决办法: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在中午时刻放小风,注意时间不要太长,排除和减少有害气体,增加CO2气体含量,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忌贪价高不疏花疏果

连续的雾霾天导致蔬菜植株营养吸收不足,生长缓慢,产量明显降低,价格迅速升高,挂果较多的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等)势必造成果实之间的营养竞争,果实的商品率降低。个别菜农认为蔬菜价格高,不舍得疏花疏果,势必影响植株的生长,造成落花、落果,化瓜、畸形果增多。

解决办法:此时应注意适当疏花疏果,首先保证植株生长的可持续性,采收时间提前,减少植株体内养分消耗,使植株渡过困难时期。每棵植株挂果率减少,黄瓜为原来的1/4左右、番茄每个花序保留1~2 个果实、茄子保留3 个果实比较合适。

牢记“八注意”

注意采取措施提高保温能力

长时间的雾霾天使得棚内的温度降低,注意及时采取措施保温增温。拱棚生产的要增加覆盖的层数,由3 层覆盖增加到4 层覆盖,即大拱棚内套小拱棚,有条件的在拱棚四周1 m高度遮挡草苫,增加保温效果。日光温室可以再增加一层外膜,以免草苫子被弄湿,草苫子一旦着潮湿,整个冬天都难以风干,不仅影响了保温效果,而且降低了草苫子的使用寿命。有条件的可适当人工增温,如用暖风炉加温等,注意不要太高的温度,一般15 ℃即可,否则对植株伤害极大。

注意尽可能增加光照

长时间的雾霾天,植株一直处于弱光照状态,光合作用弱,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出现徒长、落花落果、化瓜、甚至死亡现象,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及时拉开草苫,并且清扫棚膜附着的尘土等,增加透光率。散射光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只要揭苫后气温不下降,都要适时揭苫让蔬菜见光。可趁中午前后,让蔬菜见光1~2 h,切不可连续数天不揭草苫。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设置生物效应灯人工补光,特别是甜瓜等处于果实成熟期,或在墙上张挂镀铝反光幕、铺设地膜(如番茄、茄子等),以此增加光照,着色效果好。条件具备的地方,可在番茄行间地面铺设红外电热膜(宽45~50 cm)的办法,既补充了光照,有提高了温度,效果非常好。

注意科学防治病害

冬季连续雾霾天喷药容易产生药害,注意多数农药的最佳喷药间隔期在10 天左右,且浓度按平时用药浓度的3/4来配比,最好不要多种农药同时混用。另外,在连续雾霾天时,切勿喷药过勤,最好应掌握10 天左右喷药一次,以防止诱发其他蔬菜病害。连续雾霾天烟雾剂熏棚须谨慎,因为雾霾天棚内通风较差,空气不流畅,可能造成有害气体的积累而产生气害。蔬菜嫩叶叶边发白或叶片发黄、花蕾、幼果等容易脱落等。所以说,阴天熏棚要结合天气预报,如果连阴天熏棚就更要谨慎,要结合天气预报,保证熏棚后第二天能安全通风。如果在熏棚后的第二天,不能及时拉草苫通风,很容易使蔬菜遭受气害。雾霾天是灰霉、菌核、疫病、霜霉、细菌性等多种病害的高发期,可采用喷粉尘剂防治病害,注意严重时不要一次性喷粉过量而产生药害,采用在蔬菜的行间上方喷粉,不要直接对着叶面或植株喷洒。晴天后不要马上喷药,因为连续雾霾数天突然转晴后,蔬菜的叶面由于长时间处于光合作用强度较低的状况下,造成叶片薄、黄而嫩、纤维组织柔弱,这样很容易产生药害,应通风见光2~3 天后再喷药。

注意适当通风换气降湿

由于长时间的雾霾天,棚内温度降低,一旦通风就会降低棚内温度,许多菜农为保温减少了通风换气,导致棚内CO2气体不足,其他有害气体积累,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在中午时刻放小风,注意时间不要太长,排除和减少有害气体,增加CO2含量,减少病害的发生。雾霾天湿度大,蔬菜尽量不要浇水,若需浇水时也要在膜下浇水。原来的地面用地膜全覆盖,有效的降低棚室内的湿度。

注意连续雾霾天后不要立即浇水追肥

连续雾霾天中棚内蔬菜减少或停止了浇水追肥,有菜农认为连续雾霾天后晴天,应该立即浇水追肥,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反而进一步加重植株病情,且浇水量越大,肥料养分含量越高,症状会越严重,这种现象在瓜类、番茄、豆类等蔬菜上表现突出。因为这时浇水, 地温提升更缓慢, 地温与气温的温差更大, 萎蔫情况就更加严重,而且这个时候植株根系比较弱, 耐肥能力差,冲施复合肥料等,容易出现伤根,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一定要注意不要着急浇水追肥。最好是等晴天后的第2~3 天再浇水追肥,既可减少肥料对根系的伤害,又补充了水分。对于已出现萎蔫的植株,采取叶面喷温水,缓解萎蔫症状。

注意收看天气预报

看天、看地、看苗进行管理,是搞好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看天就是要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把握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到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进行浇水追肥、喷药等相关环节。特别是浇水追肥一定要注意浇水后至少保持3 天的晴天,及时通风去湿,减少病害发生。否则不看天气预报,浇水后遇到连续雾霾天,将对棚室蔬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注意减少植株调整

连续雾霾天,棚内温度低,湿度高,极易诱发蔬菜病害,此期尽可能减少植株打叉,因为伤口愈合慢,极易感染病害。如减少番茄、茄子打叉,减少瓜类老叶的采摘等。

篇7

近期,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数据显示,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大部、河南、北京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至10天;其中江苏北部、河南中部等地偏多1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5天。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等13省市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时下,雾霾横扫中国北方地区,中央持续加大整治政策力度。随着国务院颁布“史上最严”大气污染治理的“大气国十条”,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相继出台,相关媒体预测中国将用10年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

雾霾治理可以等十年,但国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已无法坐以待病再等十年。日前,由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与广药集团旗下企业白云山潘高寿共同合作完成的防治PM2.5伤害研究项目成果公众于世,该成果提供的药效学实验依据直接推进了我国防治PM2.5人体伤害的研究进展。

项目组历时5个月,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在上海徐汇区非工业区采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制成颗粒物悬浊液,对实验大鼠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建立肺损伤模型并观测不同对照组的体征、肺重比、各项关键生化指标以及鼠肺损伤程度。

我国是否进入雾霾高发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气候专家周兵认为,我国东北、华北出现的雾霾天气是跟特定的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的。

他介绍,近期北方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次数上偏少、强度上偏弱,这是主要的气象条件。造成雾霾多的主要三个原因有:第一,平均风速的减小,使得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在减弱;第二,静稳天气的增加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第三,全国降水日数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的湿沉降减弱。

所以,雾霾是和某种特定的大气环境相关联的,我们不能就近期的雾霾而来断定我国进入了雾霾的高发期。

PM2.5可致肺癌

研究发现,PM2.5进入肺组织后不仅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会影响肺上皮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出,导致细胞死亡。同时,PM2.5会引起肺组织生化成分的改变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严重而持久的炎症会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导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有充足据显示,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

中国每分钟6人患癌

“肺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癌中之王”,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22.3万人因大气污染患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过去30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症,并且已取代肝癌成为我国首位肿瘤死因。

6天“鲜肺”变“黑肺”

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 PM2.5对照组大鼠经过隔天滴注总计6天后,肺组织变硬,缺乏弹性,呈暗红色,边缘色泽灰白,肺组织有明显可见的黑色颗粒物弥散,俗称“黑肺”。

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彻底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乎无逆转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在2013年两会期间向记者表示,PM2.5作为颗粒物本身还是一种载体,可以携带二氧化硫甚至病毒,进入人体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永远留在那里。

药物效果明显

研究发现,事先经过潘高寿蜜炼川贝枇杷膏、治咳川贝枇杷露一定剂量对大鼠进行连续灌胃给药后的预防组大鼠肺部颗粒物弥散现象减弱,且色泽逐渐由灰白色偏向于鲜红色。

通过对肺灌洗对ACP(酸性磷酸)、AKP(碱性磷酸)、LDH(乳酸脱氢)、TP(总蛋白)四种关键指标测试发现,在PM2.5模型组的活性均高于预防组。 ALB(白蛋白)、IL-6(白介素-6)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量也显示,PM2.5模型组的炎性因子与蛋白渗出量均高于预防组。

结果显示,两种止咳药物对PM2.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均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抑制炎性因子与各种细胞内容物的分泌,促进细胞的愈合与生长,保护肺部组织,减少肺损伤。

药效学实验结果的提示

从药物实验的级别看,从低到高分别为分子生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整体动物实验,人体临床实验。本次研究实验属于整体动物实验,具备较高的说服力,能够提示潘高寿产品在PM2.5人体肺部伤害中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复旦大学宋伟民教授指出,“从生物机理上看,两款药物对pm2.5引起的呼吸道炎症有明显减轻的作用,并且作为已在临床使用的市场用药,结合本次实验结果,从其本身止咳润肺的功效上也可以得出其产品有此方面的功效。”

“本次研究作为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具备权威说服力,作为结果的延伸,在人体临床实验中出现阳性结果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药效学实验,推进系统的人体临床实验”,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卢其福表示。

防霾抗癌 从我做起

篇8

所谓“北京蓝”,是北京大气质量良好的形象叫法。它是2008年8月“奥运蓝”、2014年11月“APEC蓝”和2015年9月“阅兵蓝”等蓝天的形象化归纳。其背景是城市人口快速聚集、突破大气容量、雾霾频发,急需用法律、政治、经济等综合手段,控制、减轻和治理这种雾霾灾害。

2016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很快,中国多个城市便陷入十面“霾”伏的窘境,似乎有意挑战和考验这部法律的实际效用。应当说,《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行后,“北京蓝”多次出现,然而,2017年元旦前后的跨年雾霾,似乎依然在考验《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6年11月12日修订)在运用大区域合作机制以及霾灾治理的公众参与方面,是否有足够的智慧。

雾霾与人的微致灾性现象

专家对PM2.5的来源没有大的争议,争议的是什么成分占主要比例。有的专家认为是煤炭燃烧,有的说是汽车尾气排放,有的则说是工业扬尘,还有的说是外部污染源造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和来源解析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发现,六大主要来源为:二次无机气溶胶26%、工业污染25%、燃煤18%、土壤尘15%、生物质燃烧12%、汽车尾气与垃圾焚为4%。这个排列顺序中,汽车尾气是最低的一个原因。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分析结论是:煤炭燃烧占19%,二次硫酸盐17%,二次硝酸盐14%,生物质燃烧11%,交通扬尘占9%,机动车占6%,工业6%,其他18%。其他相关科研机构对PM2.5的来源与构成也有解析,比如有一家机构认为北京地区汽车尾气的占比为22%,就上升为核心原因。相关意见很不一致,是因为有时候取样、时间、检测和研究方法不一样,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也就不能完全一样。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机动车作为一个重要的尾气性致霾工具,它的运行不但可以形成严重的交通扬尘,而且也是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的排放源。于是,就有了灾害法学上“人的微致灾性现象”的发生。一旦每一个人、每一辆机动车的微量、超微量的大气污染物持续排放,聚集、汇集和积攒到超出大气污染物的容纳界点时,大气的自净能力严重下降,而被污染的大气便呈现为雾霾症状。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一定要从雾霾形成的技术性原因,即各种PM2.5构成成分的分析“陷阱”中走出来,反思中国的经济政策、工业政策,尤其是汽车工业政策。在中国,城市的发展没有强化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没有把城市的宜居、人居等因素作为核心因素进行统筹安排和长期规划。从而,导致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量人口无序聚集、流动。

比如,工业生产以及这些定点源的工业大气废物的排放都会因为人口的过量集中,以及城市功能设计层面的不合理而加重。还有出行半径过大,引发的超量人员上下班高峰的交通扬尘污染。甚至于城市道路和地面保洁不足而导致的扬尘等,都会使PM2.5的浓度不能被城市大气的自净能力所稀释。至于生产、生活用火中的燃料燃烧活动,包括垃圾焚烧厂生物质的燃烧、煤的燃烧,以及各种可燃物的燃烧等,都会产生让PM2.5含量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这些大气污染物排放因素的根源在“人的微致灾性”上,即人的各种合理、正当、合法的需求与欲望。但是,任何一个城市,不会因为机构和居民仅仅排放了微量、超微量的大气污染物,而完全免除其主体责任。

治霾的可尝试性与可持续性

应该说,近年来,为治理霾灾,北京市政府和市民良性互动,不懈努力,并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比如,几次“北京蓝”的出现与维持表明,雾霾灾害是可以防治的,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加以控制的。要让“北京蓝”变成可持续的蓝天现象,实现“天要蓝、水要净、空气要新鲜”的城市宜居目标,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在国家政策层面发力。尤其要以治理大气污染为切入点,以优化城市功能为基础,以提升城市人居幸福指数为目标,以建设城市的人文环境为根本,以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从而,可能在持续几十年的奋斗之后,赢得蓝天的常驻。

目前,尽管各地的雾霾灾害治理方案“一箩筐”,例如,雾霾灾害应急响应的启动、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交通限行限号等举措的密集实施等。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大气污染治理“等靠熬现象”。没有把“人的微致灾性”纳入霾灾治理的视野,相关“红警”措施也是治标不治本。许多人都埋怨他人在制造雾霾,而对自己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等行为,则不加反思,更不愿积极配合消霾措施和控霾举措。

在中国,公众参与和公众积极配合的意识尚未成为公民意识。比如,机动车使用过度、交通拥堵的致霾机制。各种官媒或自媒体,都没有把“人的微致灾性”通过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展示给市民,让市民明白雾霾灾害与其日常生产、生活与交通行为的内在联系,逐步树立“治理雾霾,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大气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对“人的微致灾性”给予有效控制。人口的大量迁移和减少,不但要考虑经济成本,还要考虑政治成本、社会文明成本和城市社区建设成本等。从整体意义上看,仅仅依靠京津冀的小区域联动与合作机制,显然是杯水车薪。中国城市化国家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把城乡区域大气环境的生态平衡都打破了,在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都市圈时,其大气污染的“面”已经构成。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不是一个城市的“点状污染”,而是一个区域内所有城市的“面状污染”。面对这种大气污染,需要对症下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启动“霾灾治理的大区域合作机制”。

霾灾治理的大区域合作机制

1.霾灾治理,应当超出京津冀区域联动的思路限制。应将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纳入大区域霾灾治理的合作范围,包括京津冀之外的内蒙古(中部)、辽宁、山西、山东和河南等省,都属于霾灾防治合作的“华北大区域”。此外,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也应当与内蒙古东部地区一起构成“东北大区域”;长三角则应当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之外的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纳入,构成“长三角大区域”;而珠三角除广东外,则应把福建(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贵州、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纳入,构成“珠三角大区域”。

这样一来,中国整个东部霾灾频发地区,从北到南形成四个霾灾治理合作大区域,即东北大区域、华北大区域、长三角大区域和珠三角大区域,以及西部的川渝大区域。可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通过各地合作,形成大区域霾灾治理的合作框架,出台统一适用的区域协作政策。在大区域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并实际运行起来之后,由中央政府出台相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霾灾治理纳入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从而实现“天要蓝、水要净、空气要新鲜”的发展目标。

对北京市而言,要落实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划定城市人口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各种“人的微致灾性”导致的大气面源性污染物排放行为。在形成大合作区域后,相关区域要承接北京市的人口疏解、交通流控制和相关城市功能规划调整带来的资源整合任务。与此同时,在大气污染“橙色预警”、“红色预警”的时候,要逐渐形成大区域联动合作与配合机制。

2.依靠法律,形成霾灾治理机制。也就是说,要形成法治对“人的微致灾性”的有效制约机制。这种机制,就是雾霾灾害有效治理的义务分配机制、行为制约机制和责任承担与追究机制。

3.霾灾治理大区域合作的压力机制。今后,地方政府治理霾灾的意愿必然会不断持续增强。理由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觉醒,以及各种媒体与舆论的压力――霾灾治理的外部压力加大;在霾灾治理过程中,关于成本或者支付代价的考察与监督,则是仍谘沽ΑW魑霾灾治理受益方的社会公众,为了获得“北京蓝”这样的“蓝天收益”,即健康呼吸的收益,也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比如减少开车次数。

4.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利用与治理技术。在依法治霾的同时,在技术路线上,也应有效地遏制“人的微致灾性”,即降低和削弱人的某些不良生活、生产和出行习惯,即形成“管住嘴、少开车、多配合”的市民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的社会氛围。

结语

篇9

春节刚过,本该是一番万象更新、朝气蓬勃的景象,但人们美好的意愿,被突如其来的雾霾给弄了个灰头土脸。2014年2月下旬开始,灰霾便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多个城市连番登陆。根据2月21日环保部卫星遥感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都笼罩在雾霾的阴云之中,其覆盖面积竟然达到了约143万平方公里,其中遭重度霾污染的面积也有81万平方公里。

去年9月,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那么,重污染天气再度来袭,各地的应急体系是已经开始运作了,还是仍让大家处在“自强不吸”“厚德载雾”的无奈之中呢?

在众多受灾的城市中,北京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可谓首当其冲。今年2月20日中午12时,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首次启动。这本来已令不少市民触目惊心,闭门关窗,希望能尽可能地减少雾霾对身体所造成的危害。但问题是,雾霾来袭,我们无处可躲,况且,境况仍在不断恶化。就在黄色预警后一天,也就是2月21日中午12点,北京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再度升级为橙色预警。

自2013年年初,北京遭遇大规模雾霾侵袭之后,便于当年10月份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根据这份预案,雾霾天气污染程度被由低到高分成了四个级别,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而根据当时的规定,当预警从黄色过渡到橙色的时候,北京市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将开始付诸行动,实行“四停”的方法。

细细说来,这“四停”是指“停产”“停工”“停放”“停烧”。也就是说,一旦出现橙色预警的严重污染天气,政府便会强制部分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30%的污染物排放,另外部分土石方和建筑拆除工地也将强制停工,同时全市范围内停止燃放烟花爆竹、露天烧烤停止营业。听起来,这“四停”倒像是重磅出击,不管是工业企业还是建筑工地,似乎都涵盖其中。不过政策虽好,但若执行不力,岂不是落得一纸空文,于治理污染无益、于百姓亦毫无益处可言。

为此,有媒体记者曾专门前往北京城区对“四停”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但结果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有记者采访发现,即使北京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但北京四环之内仍有工地在“顶风作案”,施工依然进行得热火朝天。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综合楼的工地,便毫无停工的意向。而对于覆盖、洒水等控制扬尘的措施,也鲜有工地认真执行。甚至有工地的工人对雾霾预警对应的应急措施,连听都没听过。不过,其中自然也有企业严格遵循预警要求,采取了停工、停产的措施。

当然,政策的实施虽少不了企业的配合,但政府的监督也是必需的。自橙色空气污染预警以来,北京市环保局已经组成了四个督查组,以监察“重污染橙色预警”的落实情况。北京环境监察总队也出动了10组执法人员在全市范围展开督查和检查,同时还利用大气污染源污染物在线监测来随时监督排放超标的企业,并派执法人员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处理。

其实,此次受重度霾困扰的还有北京的近邻河北省。2月24日,河北省也在北京之后了霾橙色预警。并根据提前拟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限产、停产企业名单,实施减排措施,以达到烟(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削减30%以上的减排目标。

而据环保部门的预测,毗邻北京的另一个直辖市天津,也将在今年2月23日至2月27日之间,出现重污染天气。天津市政府也已于23日了《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通知》,并实行机动车限行的措施,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即便企业配合、政府监督,但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时治理空气污染也不仅仅是企业和政府的职责。身在这昭昭雾气中的你我他,同样对再现碧水蓝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北京为例,面对重污染,北京市应急委员会、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严控机动车上路,全市的党员、干部要带头绿色出行。虽然这一举措的执行力度和实施效果有待考察,但政府这样的姿态也给公众提了个醒。雾霾中国,普通百姓虽说也都是受害者,但也有义务和责任为防治空气污染尽自己的一份力。

因而,如果说完善应急响应机制,考验各部门的执行、协作能力,这是对政府的一次大考的话,那改变生活习惯,选择绿色出行,则是对普通百姓的一次大考。自去年雾霾来袭,民众便玩起了苦中作乐,网络上更是遍布“自强不吸”“厚德载雾”的无奈调侃。就连《人民日报》都曾引用网民的话在评论文章中写到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美丽中国”。

但面对“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的现实,普通人绝非处于“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完全被动的处境。虽说势单力薄,但每一个人的每一小步都将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过程中的一大步。因而,与其自怨自艾的无奈调侃,不如付出实际行动,用绿色出行,用点滴的节能减排,来为自己争取多一点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役

此番雾霾的侵袭,可谓来势凶猛。那我们就先来解读解读,这一轮雾霾“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因。

以北京为例,据北京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今年2月19日19时至2月20日19时,全市的PM2.5小时浓度从30微克/立方米飙升到了300微克/立方米。短短24小时,PM2.5小时浓度便翻了10倍。因而,有专家用“来势猛”“时间长”“气象条件差”“区域输送强”来形容此次北京的雾霾。

那么,为什么这一轮的雾霾来势如此之凶猛,持续时间又如此之久呢?

北京市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马小会分析称,此次雾霾期间,北京受偏南气流控制,近地面回暖缓慢,但1000米以上高度的气温上升明显,导致“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而据她介绍,逆温则意味着垂直扩散差,而近地面风速本来就微小。同时,此时的偏南风将河北的污染物输送到了北京上空。

虽说这样“天时”“地利”的气象条件在短期内制约着空气质量的走向,但城市活动的污染物超承载力排放,才是雾霾形成的长期原因。

张大伟称:“每一次雾霾,都是城市生活的多方污染因素综合导致。在北京,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就全年而言,污染物构成比例变化不大。”

因而,不利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再加上人们工作、生活等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共同造成了北京这令人压抑的雾霾天气。

雾霾的严重困扰和橙色预警的拉响,已令大家目瞪口呆,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话令芸芸众生瞠目结舌。但细细想来,这句话也可谓大有深意。

2月22日,北京已经在此次雾霾的魔爪下度过了两天。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经济界的风云人物马云依然是观点犀利、语出惊人。在谈到严重的空气污染时,马云称“这次北京的雾霾,我特别高兴,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因为特权阶级他们有特权的水,这次没有特级的空气了,他们回家同样会面临老婆孩子的指责。”

虽说,马云的一番话言明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对特权阶级的厌恶,但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在雾霾面前,我们终于实现了实质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你是富可敌国,还是一文不名,如今所困扰的问题,都是一致的:“何时才能呼吸一口健康的空气?何时才能免受雾霾的困扰?”因而,这既然是这个国家几乎所有人的困扰,也必定要每一个人都付出努力方能见成效。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个人的战役,也不是一个人能赢得了的战役……

惨痛的历史教训

如今中国空气污染的现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七嘴八舌的议论也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谩骂、埋怨,也少不了嘲弄、蔑视,当然也有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但事实上,中国绝非唯一曾遭受过大规模空气污染影响的国家,也许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英国伦敦

1952年12月5日开始,英国伦敦的上空为逆温层所笼罩,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的城市,无论是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空气流动均停止了。多日的无风天气,令使用燃煤采暖的伦敦上空迅速蓄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持续4天之久的大雾天气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拉开序幕。

大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批航班被迫取消,甚至连室内音乐会都宣告取消,因为浓雾下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到。而在当时,许多人都出现了呼吸困难、眼睛刺痛的症状。

大雾过去后,根据英国环境污染负责人厄尔斯特・威廉金斯博士的统计,在大雾期间伦敦地区的死亡人数从之前一周的945人激增到了2480人。而在雾散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大雾引起的慢性病死亡。

虽说这次的烟雾事件已经给英国人敲响了环保的警钟,但治理的成效难以迅速突显,因而在后来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英国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污染事件。直至1965年,在长达几十年的治理之后,有毒烟雾才最终从伦敦销声匿迹。

美国洛杉矶

如今,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旅游胜地美国洛杉矶,曾经也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从1943年开始,无论季节如何变幻,但凡晴天,便会出现一种浅蓝色的烟雾弥漫在洛杉矶的上空。

当年的洛杉矶,已经因为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成了一个人口密集的港口城市。商业的繁荣、人口的剧增,带来了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20世纪40年代的洛杉矶,已经拥有了250万辆汽车。

有数据显示,当时涌入城市的大量汽车,每天大约要消耗掉1100吨汽油,而汽车排放的尾气中的污染物也是多得惊人:这些汽车平均每天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300多吨氮氧化合物和700多吨的一氧化碳。汽车排放的这些污染物与当地的炼油厂、供油站等地的石油燃烧排放物共同作用,给洛杉矶的上空罩上了一层毒雾罩。

更为严重的是,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释放到大气中之后,因为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使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了新的物质,这种新的产物则为含有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在光化学烟雾污染严重的时候,洛杉矶100千米以外,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的松林,也因污染而枯死。1950年至1951年两年内,大气污染便给美国造成了高达1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1955年,美国当地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00多人。

他山之石能否攻玉

英、美等国空气污染所带来的惨痛教训,我们吸取的并不好,不然也不会造成如今连番雾霾的局面。世界各国在环保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我们深思。

英国

先说说英国。当年惨痛的历史教训,在提起英国人环保这根神经时,也催生了全世界第一部有关空气污染防治的法案――《清洁空气法》。根据该法案的规定,城镇需使用无烟燃料,并且要推广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冬季采暖采取集中供暖的措施以减少污染,同时将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迁至郊外。

而为了减少城市空气中悬浮的尘埃,英国政府还于20世纪80年代尝试在街道使用钙基黏合剂。这种黏合剂有类似于胶水的功效,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在使用这种新型材料之后,监测结果显示,在采用该产品的人口嘈杂和污染严重的城区,空气中的微粒含量下降了14%。

另外,英国还通过扩建绿地、征收拥堵费等方式,有效地增加人均绿化面积,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以达到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的目的。

美国

和英国类似,立法在美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也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经过一个多世纪反复修改的美国《清洁空气法》,可谓是一部意义和影响同样深远的法律,它为许多国家制定相关法律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美国的另一项措施,来自于其超前的空气质量监测意识。在我们仍不知PM2.5为何物时,美国环保署便于1997年7月率先提出了将PM2.5作为全国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监测。并在9年后进一步完善了所制定的标准,开始实行对美国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的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的官网公布当天PM2.5监测结果和次日的预报。因而,可以说美国政府在空气质量监测上的超前举措,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初识PM2.5,竟然是从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网站上获取的信息的原因:因为PM2.5的监测在美国国内已是常态。

遏制空气污染物排放的根本,便是清洁能源的大力推广和应用。美国环保署要求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而综上所述,无论是英国的巧思妙计,还是美国的意识超前的做法,各国政府都在环境保护方面不遗余力地做着努力。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中国政府的许多做法,与上述国家的有些做法十分相似。这也说明,中国政府在制定相应的举措之前,也对各国较为成型的做法有所参考。

防霾小贴士

虽然雾霾来袭,我们无处可躲,但总要在摸爬滚打中,用最有效的方式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才行。不过,放眼望去,在雾霾中混得风生水起的 “防霾神器”和“防霾偏方”着实令人眼花缭乱。本文将为读者去伪存真,去糟取精,看看那些“防霾神器”和“防霾偏方”中,哪些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哪些是防霾有功的真英雄。

防霾食品无依据

空气净化器、口罩,防霾工具种类繁多,要是保护自身健康,防止雾霾的侵扰单用食品便能解决,那可真是既方便又实惠的绝佳选择。于是乎,黑木耳、梨、猪血、五花肉、胡萝卜等,纷纷被挂上了“防雾霾食品”的“头衔”。但这些食品真的能够防霾吗?用食品防霾到底靠谱不靠谱?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表示,并不存在专门针对防治PM2.5的食品。潘小川称,PM2.5在不同的地域,组成成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所谓的各种食疗,对防护PM2.5可谓功效甚微。因而,“某种食品可以防PM2.5”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尽管如此,有医生还是表明,雾霾天气的饮食倒不是毫无讲究的。例如,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都是在雾霾天气应当采用的饮食原则。

有害无益的柚子皮面具

网上曾流传着用柚子皮为原料制作防雾霾面具的视频,引起了许多网民的关注。但惯被用来去异味的柚子皮,真有这么强大的功效吗?

北京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刘曾向媒体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用于过滤空气的产品,多是利用“活性炭”的成分来实现空气过滤的过程,无论是口罩还是空气净化器都是采用的这个原理。但人们日常剥离下来的柚子皮并不具备这种成分,因而,也无法达到过滤空气的效果,自然也没有防霾的功效了。反而,要小心不透气的柚子皮,会造成呼吸不畅,影响人体健康。

口罩才是硬道理

既然食物防霾没有科学依据,自制的柚子皮面具毫无益处,那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在雾霾天气有效地保护自身健康呢?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市民在雾霾天应减少出行,出行要佩戴口罩。

而对疾控中心的提醒,很多医生也给予了认可。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医师张鸿表示,抵抗雾霾最有效的防护办法只能是戴口罩。

篇10

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冬季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多,造成黄瓜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弱,棚内湿度增加、温度降低,根系生长受阻,使植株处于饥饿和缺水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棚室黄瓜的生产,并且给棚室黄瓜栽培和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为了增加黄瓜产量和提高黄瓜品质,雾霾天气下棚室黄瓜应采取以下的栽培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1 增光提温措施

1.1 棚膜选择

①选用无滴膜 无滴膜能使靠近棚膜的空气中的水汽吸附到膜的表面,形成水滴向下流滴,滑落到棚的前沿,从而防止和消除棚内的雾气,降低了棚内相对空气湿度,并增加了光照时间和强度,可提高棚室内的气温和地温1~2℃。

②使用新棚膜 薄膜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现象,降低棚膜的透光性能。实践表明, 使用3年以上的老化薄膜的透光率一般较新薄膜降低20%~40%,从而降低棚内温度,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薄膜的使用年限一般以2年为宜。

1.2 棚膜防尘除水

棚膜上的尘埃和水滴可阻止10%~20%的光照进入棚室。所以经常刷洗棚膜和扫除棚膜灰尘, 或者采用风力净膜带技术,防止尘埃和除去薄膜吸附水滴,是增强光照和增加棚温的一项重要措施。

1.3 挂反光膜

在棚室的三面墙上,从11月末到翌年的3月初张挂反光幕,可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提高棚内温度。

1.4 挂天幕和围膜

挂天幕就是在棚室内,距棚膜15 cm处拉几道铁线,然后铺上塑料膜,白天卷起,晚间拉开,可提高棚温。挂围膜就是在棚室南侧,距棚膜10 cm处挂一圈约1 m高的塑料膜,将其下部埋入土中,可提高棚内温度,并能防扫地风为害。

1.5 利用补光灯

在雾霾天气下,可利用灯光代替太阳光来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照,来弥补日照时间短的不足,起到增温和补充光照的双重作用。每667 m2可用40 W的补光灯20盏。

1.6 火炉增温

如遇特别寒冷的雾霾天气,可在棚内增设热风机、电热加温线、火道等办法加温,可使棚室内的温度迅速升高,如用煤球炉或明火加温,要防止蔬菜煤气中毒和烟害发生。

2 降湿防病措施

2.1 采用地膜覆盖

①全膜覆盖 冬季地膜覆盖要选用透明地膜,全膜覆盖。透明地膜透光性好,保温性强,不透水,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近地面植株间的光照、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增产增收等优点。

②不要过早覆地膜 嫁接苗在定植前覆膜或定植后立即覆膜的,随着地表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在地表形成湿润层,使深层土壤通透性变差,造成根系上浮,形成浅层浮根。由于表层根系的吸水吸肥范围有限,严冬时如果保温不良,尤其是剧烈的温度变化下,则极易造成低温为害,因此早覆膜不利于越冬茬黄瓜高产。一般在秧苗有8片真叶左右时再覆地膜,根据气候条件一般在11月中旬左右。

2.2 合理通风

在冬季,棚室通风的目的是为了换气和排湿,通风多在晴天的中午进行,温度下降后要及时关闭风口,即使在雾霾天气下,中午前后也要适当通风,但应注意保温。真菌病害的病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因此应提倡放顶风,尽量避免放底脚风或腰风。

2.3 铺设植物秸秆

将粉碎好的麦草或玉米秸秆铺在蔬菜操作行内,它具有防止操作行被踏实、吸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的作用;秸秆在发酵腐熟的过程中能释放出热量和二氧化碳,可提高棚内温度和促进蔬菜增产;秸秆腐烂后是一种极好的有机肥;铺秸秆避免了全棚覆盖地膜导致土壤与空气之间气体交换减少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土壤中氧气浓度,提高根系活性。但秸秆进棚前一定要做好消毒杀虫工作。另外也可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2.4 采用滴灌或微灌技术

在连续雾霾天气下,棚内湿度大,地温低,尤其是地温低于15℃时应慎重灌水,即使采用膜下沟灌也应慎重。而采用膜下滴灌、软管微灌等暗水灌溉方法则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系附近灌水、供肥,可节约用水50%,大大降低棚内湿度,还可调节植株间的温度和湿度,不会造成土壤板结,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实现高产和稳产,提高产品质量。

3 提高抗病抗逆性措施

3.1 采用黑籽南瓜嫁接

嫁接后黄瓜根系发达,提高了黄瓜抗病和克服连作障碍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了黄瓜的耐低温能力,嫁接后黄瓜在地温12~15℃、气温6~10℃时,根系仍能正常生长。

3.2 合理施肥

每667 m2施入腐熟的鸡、驴、马粪等热性肥料15 m3,植物秸秆(把秸秆铡成1~2 cm的小段掺入粪肥中,共同发酵,让秸秆在腐熟过程中吸收粪肥中过量的氮,避免粪肥单独腐熟时氮素的流失和氨的挥发)和三元复合肥各100 kg,过磷酸钙70 kg(对于酸性或盐渍化重的大棚,可施生石灰100~150 kg)、硫酸锌和硫酸镁各2 kg,以利用秸秆腐熟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提高地温,促进黄瓜根系的发育,提高黄瓜的抗逆性。

3.3 及时中耕

幼苗定植后,第一次浇水时,由于土壤疏松,用水量大,因此在定植水后3天左右,及时划锄松土,6天后再中耕一次,浅锄背深锄沟,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利于缓苗和提高成株期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3.4 适时揭膜、盖膜

遇到连续雾霾天气,只要温度不是很低,就要揭开草帘,如有短时间露出太阳,棚室内温度就会升高,通过晚揭早盖的办法充分利用阴天的散射光,使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如连续雾霾天气骤晴时,可在上午和中午光照强时,放下部分草帘进行遮光,最好每隔一段时间交替放卷草帘,从而避免局部光照时间过长而出现萎蔫情况;在早上和下午阳光较弱时,可全部揭开草帘见光,连续数日后,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再转入正常管理。除了通过揭盖覆盖物来调节光、温外,还可喷施叶面肥来补充作物营养,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 促进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