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性消费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理性消费的建议

篇1

1影响飞行人员心理评定效果的因素

1.1飞行部队和飞行人员方面的因素

1.1.1对心理评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尽管总后勤部卫生部明确规定疗养员疗养入院后随大体检同时进行心理评定,但由于心理评定结果未被列入飞行人员疗养健康鉴定和硬性考核指标中,飞行人员健康登记本也未有该项内容体现,而且也不是所有疗养院都进行心理评定等原因,使个别疗养部队认为该项工作多此一举,是科室出的花样。因此并不愿意配合心理评定工作。

1.1.2对心理评定结果不能正确理解有一些人错误认为心理评定就是评定精神状况,有问题者就是精神病,对心理评定和心理疏导采取抵触态度;有一些人则认为即使心理评定差,也不能停飞进行治疗,做不做一个样。

1.1.3入院时间分散和疗期的不确定性总后勤部卫生部尽管也明确规定了疗养员入院时间和具体的疗期,但由于种种原因个别部队疗养入院时间晚、出院时间早、入院人员分散,给心理评定工作带来困难,使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的人员不能安排系统的治疗方案。

1.1.4航医对心理评定结果不重视部分航医只重视大体检中飞行人员的躯体健康评定,而对心理健康评定不闻不问。觉得心理疾病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心理矫治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漫长的过程,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尤其对一部分有某些心理问题的人员,在疗养期间进行了前期疏导和治疗后,航医不能对其进行后续治疗。

1.2疗养院和科室方面的因素

1.2.1各疗养院心理科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疗养院不能对飞行人员进行心理评定,一些疗养院虽能进行评定但缺乏整体治疗措施。这是飞行人员心理评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应引起各疗养院的重视。

1.2.2缺乏专业的心理评定者心理评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进行心理评定的工作者应具有心理学术机构颁发的心理测量资格认定书,同时还应具备航空医学知识、航空知识及社会学知识[2]。但是目前疗养院心理科医师普遍缺编,专门学习、研究心理疾病的医师更少,对飞行人员这个特殊群体和所从事的特殊工作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不能给予系统的治疗。

2提高飞行人员心理评定管理效果的建议

2.1完善飞行人员大体检制度对飞行人员心理评定的时间、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具体要求,并成为一项制度列入飞行人员疗养健康鉴定中,将测评结果记录在飞行人员健康登记本上,作为对飞行人员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健康管理资料。

2.2全员重视心理评定工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心理评定工作在空勤大体检中的地位,教育引导大体检医师关注心理疾病和关注也可能是导致各专科疾病的因素,各专科检出的需要心理科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交心理科进行检测治疗。心理科也应加快业务建设的步伐,以适应飞行人员全面健康管理的需求。

2.3提高疗养部队和疗养人员对心理评定的认识

2.3.1召开预备会加强对疗养部队、疗养人员的健康宣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做心理评定之前要召开预备会,向受评部队首长、航医介绍心理评定和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积极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正确的理解。

2.3.2举办心理讲座通过心理讲座、观看心理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宣传讲解心理学知识,宣传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飞行中的作用;在现代战争中如何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使参测人员对心理测评、心理疏导有一个正确认识,这样既能提高参测率,也能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3提高心理科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3.1加速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可采取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式,尤其要大力加强在职学习和在职培训,使人员了解最新航空医学、心理学发展动态,迅速提高全面素质。

3.2增强责任心我们要珍惜疗养员有限的疗养时间,尽最大努力做好心理评定、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整理测评结果,对有阳性结果人员根据志愿形式进行心理辅导。也可召开参加测评飞行人员和所在部队航医座谈会,座谈心理评定、教育的体会及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和建议,真正提高心理评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华淼,刘军,张加林.对飞行人员心理个性的评定及其其管理.国防卫生论坛,2002,11(2):115-117

篇2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孤立性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20-0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也不断在发展,孤立性肺内小结节的早期发现率也随之升高,如何才能正确诊断孤立性肺内小结节的良恶性变得尤为重要,对于良性病变做出正确的诊断可避免手术的痛苦,而恶性病变也可以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1]。本组试验通过对90例患者实施CT动态增强扫描的调查研究,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内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现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期间接收孤立性肺内小结节行CT动态增强扫描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均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4士2.35岁。患者病灶的最大截面直径不超过4cm,没有出现明显钙化。全部患者经手术证实的有42例,通过CT引导实施皮穿刺活检得到确诊的有35例,通过抗炎、抗结核治疗病灶明显减小甚至消失的有12例,在1年的随访复查中没有复发现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良性、活动性炎性及恶性三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8例、20例、42例。

1.2 方法 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双层螺旋CT机。对比剂总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每秒3ml,延长时间分别为30、90、120、180、300、480秒,将患者病灶最大层面作为中心,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将测量病灶的最大同一层面的平扫值和增强动态的强化峰值分别记录下来,并计算强化值。测量结节动态增强的所有强化峰值和同一层面上主动脉强化峰值并记录,计算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峰比值。测量方法为测量病灶的中心层面。测量时伪影、坏死及钙化区要避开。采用方差检验三组均数比较后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取最小显著差法[2]。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试验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平均数(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活动性炎性结节和恶性的强化值与良性相比明显较高,P

3 讨 论

以往CT主要是以结节形态学角度研究分析其良恶性,但实际临床诊断过程中,同影不同病或同病不同影现象导致误诊率很高。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多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其效果显著。本组研究采取的注射速率为每秒3ml,对比剂总量为100ml,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对患者病灶的最大层面进行扫描,得出肺内小结节的强化值、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峰比值,对肺内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肺内小结节的强化值、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峰比值结果显示,活动性炎性和恶性肺内小结节的强化值与良性肺内小结节相比明显较高,其P

综上所述,对三组肺内小结节患者的鉴别诊断中,活动性炎性和恶性肺内小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与主动脉峰比值均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性显著,这对如何区分良性病变十分有利。活动性炎性和恶性之间时间均值密度的不同,有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采用这种扫描方法实际操作简单且实用性强,对肺内小结节的界别诊断效果显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储成凤,杨明,刘斌,等.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4:30-33.

篇3

关键词:消费行为;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研究目的

消费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学生消费的需求以及消费的品质在不断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及价值观[1]。因此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月消费情况进行调查来了解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原因,并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利用调查结果来总结大学生在校消费是否理性化。

二、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调查地点,选取500名本科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三、数据的分析处理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月消费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家庭因素对学生的消费影响较大,受不同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消费的金额有差别。从研究结果看,大多数学生都能理性消费,但是仍然超前消费的现象[3]。

五、对策建议

大学生在消费中应做到理性消费。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应根据自己实际经济条件、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所需要的消费品[4],养成良好的理性消费习惯。大学生作为校园消费的主体,应倡导理性消费,彼此尊重。从而形成大学生整体的价值趋向,以提高大学生积极良好的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强.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经济发展研究,2014(3):250.

[2]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5-280.

[3]刘营军,张杨,刘志斌,吴海盛.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7(12):41-42.

[4]孙百才.万阳洋.国内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文化,2011(1):.96-99.

作者简介:杜雪婷(1991-),女,汉族,吉林公主岭人,学生,所在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研究方向:统计学。第一作者。

篇4

一份发表在美国《保健事务》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还可能增加一倍。

报道警告说,肥胖的直接经济后果将是“医疗费用增加、生产力下降、缺勤人数增加、残疾和过早死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病将逐渐增加”。

中国人迅速肥胖起来的原因,有些是很自然的。比如报道中提到“吃”在中国人社交和商业活动中居中心地位,以及长时间坐班、不规律饮食、睡眠减少等现代生活的压力等等,都很容易理解。但是,中国人片面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则又恶化了这种趋势。说片面追求西方方式,并不仅仅是食用热量较高的西方食品,而是专门引进西方最不健康的生活潮流,但对健康的潮流则熟视无睹。

比如,当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开始“去车化”时,中国则迅速步入汽车社会,造成以车代步,从车里出来马上进了电梯,每天的身体活动无形中大为减少。

(文/薛涌 摘自金羊网)

可抑制消费冲动的智能钱包

美国一个设计师发明了三种能告诉消费者即时财务状况的智能钱包,希望能够帮助用户理性消费。

其中一款钱包能根据用户银行存款变化而相应地发生膨胀或收缩;另外一款的特点是,钱剩得越少,钱包就越难打开;第三款钱包则能在用户消费时发生震动,钱花得越多,震动就越厉害。

发明者科斯特纳在三款钱包里安装了微型电脑,并通过蓝牙与用户的手机相连,进而经由互联网与用户的银行账号连接。这样,钱包就能随时了解用户银行账号里有多少钱,并作出相应反应。

科斯特纳在博客里写道:“我们不能完全控制消费冲动,特别是在电子时代。我们购物时,并不知道银行账户余额有多少,或者这个月是否超支了。我们当前对于个人财务状况的了解并不能使我们理性消费。而智能钱包反馈回来的触觉信息却能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准确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从而指导我们理性消费。”

(摘自中国日报网)

低油饮食就健康吗?

爱美怕胖的女性多盛行低油饮食,那么,低油饮食到底好不好呢?

要知道,油脂对身体很重要,很多身体的组织构造与生理运作都需要油脂,如果无限制地低油的话,油脂摄取不足,会出现精神不稳、免疫力下降和血糖不稳等问题,对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不控制除会造成肥胖外还有可能引起三高。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健康用油?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摄入盐控制在6克以内、摄入油控制在25克以内。选择好的定量工具按照标准精准定量,相信必定能建立健康饮食习惯。

篇5

2013年9月,《中国教育报》发表的“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记者采访调查,引起了社会对于大学生“超钱消费”的关注,尤其是家长该给上大学的孩子每月多少生活费?随即成为开学季社会热议的话题。大学生的消费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教育问题,也是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2013年9月初,我国高校陆续开学,大学新生除去学费的各类消费以1万元作为起步价,对于普通家庭超过万元的消费着实有点“上不起”。相对于开学消费,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也成为学生家长“伤脑筋”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解析

2013年8月8日,《现代金报》报道,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发出的新生入学通知书附带的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写道:“学校提倡勤俭节约,崇尚俭以养德的传统文化,建议您提供给孩子的月生活费一般为600元,最高为800元~1000元。”这一建议引发众多大学生的吐槽,有学生说600元生活费在食堂都不够用。该校有关老师告诉记者,这个标准是根据在校生的消费调查得出的,绝大多数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内,学校建议每月600元生活费是给家长一个参考,并不是一个硬性规定,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而定。此后,《中国教育报》对15个城市20多所高校479名大学生的采访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结构呈橄榄形分布,大部分集中在800元~1200元,约占到总数的45%。其中,600元及以下的占10.38%,600元~800元的占20.76%,800元~1000元的占22.67%,1000元~1200元的占23.09%,1200元~1500元的占12.29%,1500元及以上的占10.81%。

人民网通过网络随机对全国15个省市地区的30个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学生表示月平均生活费水平为1000元左右。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月生活费在1000元~1500元区间的大学生占44.4%;500元~1000元区间占37.8%;1500元以上的占12.3%;500元以下的占5.5%。《中国教育报》调查发现,不同城市高校的学生生活费呈显著差异。北京、上海两直辖市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超过1200元的占39.15%;而省会城市学生主要集中在800元至1200元,地级城市学生在800元以下的占44.45%。事实上,大多数大学生消费在1000元左右的区间内,消费结构以生存性消费为主,21.4%的学生月吃饭支出在400元以下,30.3%的在400元~600元,30.8%的在600元~800元,只有17.5%的超过800元。

由美国花旗集团和《十七岁》杂志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父母为孩子上大学支付的费用呈下降趋势,2010年到2011年父母为子女支付费用的比例由47%降至37%。22%的学生由父母支付学费,41%的学生依赖贷款,18%的学生自己承担学费,19%的学生依靠奖学金。近4/5的美国学生在校期间都在辛苦工作,这些兼职或全职的学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19小时。我国大学生消费的资金来源为:72.46%的学生来自家庭,4.42%的学生通过自己赚取,23.12%的学生二者兼有。有网友认为,近年大学生在生活消费上相互攀比的越来越多,存在“超钱消费”现象。但调查显示:73.0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及身边同学的消费适中,12.92%的人认为偏低,只有13.99%的人认为偏高。也就是说,少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超钱消费”现象。

二、对大学生“超钱消费”的一般看法

处于当今普遍崇拜“超钱消费”的社会,在思想、性格、兴趣尚未完全定型的少部分大学生,感染“超钱消费”的习气尽管在所难免,可是也实在令人担忧。大学生因为金钱发生的人生悲剧,在电影《金钱诱惑》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主人公因为别人异样的眼神,嫌弃自己家庭穷困,走上了犯罪道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最终堕落。实践也证明,“超钱消费”之风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会使一些学生追求生活享受、相互攀比、不求上进。

有网友表示,大学生主要是学习的,生活费应主要用在吃饭和生活用品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倡议,有利于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依靠自己的劳动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走勤工俭学道路的行为值得鼓励,这也是应对大学生“超钱消费”的最终落脚点。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就读大学的子女,父母没有承担学费、生活费的义务。欧美一些国家,子女一旦成年,父母都会理所当然地停止供应学费、生活费,大学生完全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也就是说,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不能盲目地“超钱消费”,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在我国,一些家庭忽视了节俭教育,不少高校也没有注重节俭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不足,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消费观教育缺位是致使“超钱消费”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孩子在国外念书时,王永庆每个月给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刚刚好”,而且要求孩子必须写家书,家书里必须报告每天的开销,就连买一支牙膏也要写进去。其实,无论生活变得多么富裕,节俭的美德都不能丢。

三、引导大学生成为理性消费者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的一份调查显示,“勤俭节约”已是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最不被重视的社会人格类型。在南京大学,不少大学生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可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已经迫在眉睫。虽然,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繁荣的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扩大消费、合理消费,但如果大学生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超钱消费”则是十分有害的。家庭、学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客观分析“超钱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态与行为。大学生也要认识理性消费的价值,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父母?家长要以言行回答好这一时代话题。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支持者,家长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及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管家庭收入高低,家长都应鼓励孩子在消费面前理性、节制、自立。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不仅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拒绝孩子提出的“超钱消费”要求,还要教育孩子继承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鼓励孩子参加勤工俭学,塑造孩子自立自强的道德品格。

高校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引导者,教师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消费教育。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财富,提倡理性消费,反对“超钱消费”。其一,可通过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消费行为。例如,可以通过消费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能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认识消费的道德意义,自觉抵制挥霍浪费、炫耀攀比等不良消费行为,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在西方国家,很多大学生认为,年满18岁以后如果一味依赖父母的资助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大学生既要有独立、自由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自主与自我负责的义务或责任。

其二,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从消费细节着手,引导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行为习惯。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因此,学校要对一些大学生随意而缺乏计划的消费给予引导。在《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一书中,作者戴夫・埃利斯提出了一则简易而熟悉的理财方法――记录新生一个月内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只需要保证随身携带纸和笔,即便是不方便的时候也要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平时漏掉的财务细节管控起来。对自己的收入和花销越清楚,就越能作出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的经济决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向家长建议的学生“生活费标准”,就是对大学生消费的积极引导。

四、营造大学生理性消费的环境

雷泓霈在《伊顿公学为何不装空调》一文中介绍,英国的伊顿公学建在一座古堡里,学生生活条件相当差,宿舍里既无空调也无电话,甚至没有自来水,用水还要自己到井里去打,一切生活设施都尽量因陋就简。诸如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桌椅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一所培养了20位英国首相的名校,为何推行如此朴素的教育模式呢?他们就是想借助这种无比真实的艰苦,提高孩子接纳不如意及苦涩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忍耐力、调节力以及适应力,过滤掉更多的心浮气躁。我们不赞成苦行僧的校园生活,但高校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时候,是否可以学习伊顿公学的精神,多一些艰苦朴素、少一点豪华奢侈呢?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我们提倡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但我们也要反思长期以来对学生的管制与强迫,是否可以还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多一些尊重与赏识、少一点干涉与指责呢?

篇6

反季服饰受欢迎

“虽然春装风头正盛,但冬季女装打折后,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有些市民一买就是三四件。四季商品的反季促销中,就属冬季女装卖得最火。”Etam weekend店长马兰兰说,不少市民在看中某款棉衣或羽绒服后,会专门等到反季降价促销时再来购买。而春装、夏装原价较低,打折后不会便宜太多,所以这些服装的反季销量远不及冬装。

“雅轩菲格”女装导购蒲丽芳对此表示赞同。她说:“我们店里的冬装T恤已经在反季促销中全部卖完。折扣价的大衣、羽绒服也受到了女性市民的欢迎。因为冬季寒冷,换季时间长,春秋两季相对较短,所以冬季女装在反季促销中最受欢迎。”

较之反季女装的热销,反季男装的境遇就尴尬得多。

男装品牌“恒源祥”导购李想兰说:“平时男装的销量就不及女装,反季促销也是一样。很多女性顾客一次就能买好几件女装,但即便是打折期间,顾客也只会买一两件男装。”

据某商场经理刘长春介绍,男装因为款式变化较少,需求量不多,折扣力度不大,即使在反季促销中相对便宜,购买者还是寥寥无几,整体较为萧条。

她说,女性消费者有更多的购物热情,女装需求量也最大。女装的反季促销往往持续时间最久、款式最多,因此在各类商品中能够拔得头筹。

反季购鞋女靴热销

在多家商场鞋类专厅,记者看到,虽然春鞋上市已逾一月,长靴、短靴等冬季鞋款仍然“霸占”着专柜中的重要地位。一些品牌的春季新品也推出了短靴、及踝靴的款式。

商场“曼迪莎”女鞋导购邓小芳告诉记者,因为鞋类反季要比服饰迟来半个多月,虽然现在已是三月,仍有不少顾客购买反季冬鞋。

她说:“不同于服装,鞋类的季节性并不明显。多数冬鞋到现在依然能穿,所以反季鞋品销量很好。由于我市春秋两季时间短、春鞋价格相对较高,目前冬鞋的反季销售更为火爆,仅在我们店里,反季冬鞋的销量就是春季新品的两倍。”

据某商场皮具部主管张丽艳介绍,全年不同期的反季鞋类销售中,女靴最受市民欢迎,春秋鞋款、凉鞋以及男鞋的反季销量并不理想。

她说:“与服装相同,反季销售中,冬季女靴可谓‘独霸一方’。因为女靴单价偏高,每年的价格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所以不少消费者会等到反季促销时再来购买。不同于春、夏、秋三季的鞋款,女靴普遍以黑色、棕色为主,设计简单,不易过时。折后也往往能省下千元左右,所以无论从时尚出发,还是为省钱考虑,消费者都更加青睐反季购买女靴。”

反季饰品: 围巾墨镜受欢迎

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夏季的墨镜已然登上货架,各大饰品专柜仍然在出售羊毛围巾、冬帽、手套等冬季饰品。

she's专柜店长徐嘉慧告诉记者,饰品销售的季节跨度并不明显,主要是围巾、手套、冬帽、墨镜存在反季销售的情况,而头饰、项链、戒指等首饰则基本没有季节性。

她说:“在反季销售中,夏季的墨镜与冬季的围巾最受消费者青睐。与服装、鞋子不同,饰品不易过时,便于搭配,所以在反季销售中也有着不错的销量。”

记者注意到,虽然来往顾客多数会购买丝巾等春季饰品,但面对打折,不少顾客也对反季饰品抱有兴趣。

正在挑选手套的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反季销售期间,她已经买了不少饰品。“反季促销的时候,我为自己买了一些搭配用的饰品,也给朋友和家人买了围巾当礼物。饰品不容易过时,还是比较实用的。”她说。

据“丝路美雅”专柜导购李燕介绍,反季促销时,不少顾客都会选购饰品馈赠亲友。她说:“在反季促销时,我们一天能卖出十几件反季商品,多数顾客都会在这时选购礼品。与反季服装、鞋类的销量相比,反季饰品也毫不逊色。”

大多市民愿购反季服饰

反季购物是否具有吸引力?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在46名受访市民中,只有3人表示自己从未购买过反季服饰。超过93%的市民都有过反季购物的经历。

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购买过反季服饰,一些市民还是对反季购物持反对态度,这一比例达到20%。有80%的市民表示接受反季购物,以后也会在反季促销期间购买商品。

46位受访市民中,有37人有过采购反季商品的经历,并表示今后遇到合适机会还会再次采购。而他们购买的主要原因,大都是反季商品在价格方面具有吸引力。

“80后”市民迪娜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会在反季促销时购买服饰。她说:“有些品牌服装并不便宜,所以我会等到反季促销时购买。折扣低的时候,我会一次购买三四件衣服。虽然有些衣服放一年就不合身了,但我对反季购衣还是有热情。”

与迪娜看法相同,市民余佳也很青睐物美价廉的反季商品。她告诉记者,在她的衣柜中,有一半以上的衣物是在反季促销中购买的。

“我认为,如果不是特别要求时尚,反季购物是最好的选择。这时候买到的服饰物美价廉,一次购买三四件,可能还不如买件新品花钱多。”

60后网友“放飞心情说”:“我有很多衣服都是在反季促销时买的,每次穿出去,大家都以为是新衣服。只要了解适合自己的类型,选一些容易穿搭的款式,反季商品也能扮靓自己。”

反季服饰易过时、尺码不全

46位受访市民中,有6人表示曾经购买过反季服饰,但今后再也不愿购买;还有3人表示,自己从未有过反季购物的经历。

不够时尚、容易过时、不合身成为市民不愿购买反季商品的几大原因。也有市民认为,反季商品上架太久,又经过多人试穿,在卫生上和质量上没有保障。

网友“2013”说:“我从来不买反季服饰,好看的衣服早在当季就卖完了,反季衣物不够时尚,对我没有吸引力。”

与网友“2013”相同,网友“小包子”也从未购买过反季商品,但她的理由则是反季服饰被多人试穿后,太旧太脏。她说:“有次想要看看反季服饰,发现有些衣服都因被试穿多次而出现了汗渍或者毛球等情况。现在谈起反季促销,我就有心理阴影。”

此外,也有市民因为有过反季购物的“失败”经历而不愿再度购买。

理性消费渐成主流

记者了解到,虽然多数市民赞成反季购物并曾经在反季促销中购买服饰,但反季服饰的销量却在逐年递减。

据某商场经理刘长春介绍,近几年来,反季女装的销量正以每年5%的比例递减。她认为,正是市场竞争、市民消费心理的变化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刘长春说:“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不少应季商品在刚上市时就有一定的优惠。这导致了反季商品在价格上逐渐失去优势。此外,市民愈加强调生活品质,消费者对于美观、时尚的追求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反季销售,即使价格差距不小,但新款商品往往更受欢迎。”

刘长春认为,理性消费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主流心理是反季商品销量递减最主要的原因。她说:“当消费者趋于理性,不必要的消费行为就有所减少。在购买反季商品时,为满足刚性需求而发生的消费行为逐渐占据更大的比例。几年前,不少市民还会在打折时购买十几件反季商品,现在,消费者只会买自己真正喜欢并且需要的反季商品。”

不买便宜只买对的

该不该购买反季服饰?如何购买适合自己的反季服饰?伊琳SPA馆个人形象顾问毛慧建议市民,虽然反季商品的折扣一般很低,但购买时应当理性消费,尽量选择不易过时、适合自己的商品。

篇7

旅游“零负团费”问题一直是近十几年来困扰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国家旅游局出台的《2011年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十大重点任务督查工作安排》中的第四项即为“遏制、扭转‘零负团费’低价操作模式”。西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已发展成为西安的支柱性产业,西安旅游业成为见证中国旅游发展的晴雨表,因此为保证西安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西安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作者随陕西省旅游局“零负团费”专项调查组于2011年5月23-30日对包括陕西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光大国际旅行社、西安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幸运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黄河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6家旅行社进行了走访调查。本文结合调查研究结果,着重从西安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危害角度出发,来探究遏制西安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二、西安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零负团费”是指旅游目的地接待旅行社以等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来组团社业务和接待旅游者的经营现象。旅行社从旅游者各种消费中产生的“回扣”来弥补成本以及获得利润,因此在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出现了“强迫购物”、“欺诈消费”等现象。作者通过对西安旅行社的调查研究发现,西安旅游市场的“零负团费”问题在地接方面表现不明显,主要出现在组团方面。西安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条旅游线路上:港澳线、泰新线、日韩线、云南线、海南线。体现在购物及自费项目方面,以香港为例:西安某旅行社推出的香港双飞三晚四日游的价格为1280元。经过调查发现,这个时期仅往返机票的价格就为1290元,为明显的“负团费”操作行为,地接旅行社的成本无法保证。这种旅游产品凭借低价来获得大量的旅游者,组团旅行社将风险转嫁给地接旅行社,使得旅游者到达目的地以后不得不以购物和自费这种非正常消费方式来弥补团费的不足。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西安市目前有几百家旅行社占有市场份额。由于市场份额一定时期内不变,导致众多旅行社竞争加剧,过度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使得旅游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这就为“零负团费”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不成熟

由于旅游者不了解旅游产品的真实构成,绝大多数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过度追求“质优价低”,旅游产品供应商为求得生存迎合旅游者的要求推出含有隐性消费的低价旅游产品甚至是“零负团费”产品。

(三)旅行社专业化操作水平不够

目前西安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形式较为单一,各旅行社的旅游路线也大同小异、趋于一致,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和重复性进一步导致价格竞争的加剧,从而间接导致“零负团费”问题产生。

(四)旅游产品供应商的多元化

主流新闻媒体、户外俱乐部以及网络供应商等纷纷加入旅游产品供应商的行列,推出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占据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战愈发严重。

三、西安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问题的危害

“零负团费”问题在西安旅游市场的产生导致了一系列危害出现,严重损害了西安旅游市场各主体的利益。

(一)损害西安的城市形象且损害西安旅游市场的整体利益

“零负团费”是一种投机行为,机会成本巨大,甚至会产生“旅游摧毁旅游”的负面影响。旅游者的口碑宣传和各方新闻媒体对其负面影响的报道和炒作,会严重损害西安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不仅给旅游业的下游旅游产品供应商带来深重灾难,而且损害了西安旅游市场的整体利益。

(二)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

“零负团费”以其低价的优势虽然在报名时给旅游者以短暂的惊喜,但在整个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使旅游产品的效果无法达到旅游者预期的效果,因此产生了很多旅游投诉。2011年4月至5月西安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收到游客书面投诉16件,网上投诉20件,符合受理条件的14件,其中有5件投诉旅游购物商店,5件投诉旅行社,“零负团费”问题产品已经阻碍了旅游者消费心理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

(三)损害了旅行社的自身利益

“零负团费”是一种恶性竞争手段,旅行社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使众多旅行社陷入低价的泥潭不能自拔。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旅行社行业的诚信尽失,旅游者对旅行社失去信心,放弃对旅行社产品的选择,旅行社的自身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四)损害旅游产品下游旅游服务供应商的利益

“零负团费”问题产生以后旅行社的自身利益难以保证,而诸如酒店、景区、餐饮机构等下游旅游服务供应商的利益更是难以为继。这些旅游企业为保证利益,对旅游产品的价格采取统一政策。这样使得散客放弃对此产品的选择,而又不能保障团队游客的服务质量,企业发展陷入怪圈。

四、针对西安旅游市场“零负团费” 问题提出的建议

旅游业是西安的一项支柱性产业,而旅游市场的“零负团费”问题使得西安旅游业无法健康发展,因此针对“零负团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西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旅游,指导旅游者理性消费

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盲目追求低价是导致“零负团费”问题滋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如何引导旅游者合理选择旅游产品,进行理性消费是避免恶性价格战出现的关键。借助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旅游,普及旅游知识。建议在西安人流量密集的主要路口及街道定期定量投放公益类广告或宣传牌,在公交车或地铁等移动传媒上投放旅游小贴士等,强调旅行社的出境资格与资质,宣传导游员的阳光形象,介绍主要旅游产品的构成,指导旅游者理性消费旅行社产品,对公众进行旅游知识普及教育等。

(二)由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旅游产品指导价

目前西安旅游市场上相同旅游产品的价格存在很大差别,旅游者无法判断旅游产品的真实价格,这使得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存在很多困扰。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出指导来引导旅游者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旅游产品的标准行程、成本、市场需求量以及价值规律制定各种旅游产品的最低价及价格波动范围,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最低价的价格销售旅游产品,给出市场指导价供旅游者作为参考,以帮助旅游者进行理性消费,同时加强对旅行社的业务检查,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要及时对旅行社进行处罚,进一步遏制恶性价格战的出现。

(三)成立行业协会,约束内部成员行为

行业协会是约束行业内部成员行为的可靠组织。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指导,西安各旅行社参与,成立内部行业协会,制定制约条例和奖惩办法,建议由协会要求内部成员缴纳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一旦发现内部成员出现“零负团费” 操作模式并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时,将其质量保证金平均赔偿给其他成员。同时形成“自律公约”约束内部成员行为,保证市场整体利益联合抵制“零负团费”操作模式。

(四)对旅游产品进行提升和创新

目前,西安旅游市场上各大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实质大同小异,旅游产品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因此产品价格就成了旅行社分割市场、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鼓励旅游企业进行已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发,例如,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为遏制“零负团费”问题目前主要开发自由行市场,为自由行游客提供往返机票及当地住宿设施,此外还免费提供当地手机卡、当地地图以及自由行手册,等等,除此之外,康辉旅行社还重点开发例如夕阳红和主题旅游等形式的特色团队旅游,借此来规避常规团所带来的风险。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形式和内容,对产品开发好的旅行社进行物质鼓励,提高旅行社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使旅行社竞争在根本上从价格战走向实力战。

(五)给予导游人员一定的物质保障

导游人员作为旅游团的接待人员成为“零负团费”的主要执行人,这种具有风险性的获取“回扣”行为可以说是导游人员不得已的冒险。因此,要给予导游人员一定的物质保障,从最直接产生“零负团费”问题的方面入手,遏制此种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旅行社拥有专职导游,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给予导游人员一定的物质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改变目前导游人员以收取“回扣”作为主要收入的现状,肯定旅游接待人员尤其是导游人员的正面意义,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五、结语

篇8

1、表示你等待、期望中的人物这两天也有接触的机会哟,之前有些暧昧不明的情绪也逐渐明朗起来了;同时灵光闪动,各种新点子纷纷出笼,趁著这股气势,好好想些新月份开始的新计划吧;

2、此外理性消费可以让你省下一笔钱,该花则花,不要随意开销;还有这两天内心有很多的想法无法确切的表达出来,容易说错话,尤其是在表现自己或在工作层面上会有所阻碍,建议组织好自己混乱思绪再与人沟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大学生高消费;消费动机;理性消费

1 大学生高消费,钱都花到了哪

1.1 日常生活消费

《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饮食支出为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支出,约占全部支出的54.1%,其次为购买衣物(11.1%)和日用品(10.8%)的支出。与此同时,当月消费支出超过1000元时,购买衣物取代购买日用品由第三大支出开始成为第二大支出[1]。

从小生活优越的95后大学生们,“勤俭节约”似乎与他们无缘。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上讲究自我体验的舒适、享受;有统一宿舍,在校外租着房住。高校周边“学生村”的形成无不在彰显着大学生惬意的生活状态。

1.2 奢侈时尚产品

淘宝的《中国互联网消费趋势报告・2015》中披露了关于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大学生热购产品分别为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化妆品、鞋服,男士们热衷购买各类高端电子产品,而品牌服饰鞋包、名牌化妆品则是女生们追逐的对象。95后大学生们个性、时尚,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渴望通过拥有一些奢侈时尚品来证明自己,他们往往会不惜重金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1.3 社交娱乐消费

1.3.1 聚餐消费

聚餐作为中国人联络感情的方式之一,在大学生中也颇为流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应酬文化的调查显示,29%的大学生聚餐频率达到每周2次以上;38%的大学生在聚餐社交方面的开销占到生活费的3成以上,可见大学生社交娱乐的需求旺盛。

1.3.2 旅游消费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也日益上升。平均每年每个大学生会出游2次,学校、社团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

1.3.3 恋爱消费

大学生恋爱已是普遍现象,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显示,独生子女的恋爱费用每月约300-500元。

2 大学生高消费的动机

购买动机(Purchase Motivation)是驱使消费者实行某种购买活动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反映了消费者在心理、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生活优越的95后们可支配的金钱数量颇高,且个人在其大学生涯的消费中拥有决策权,所以个人情感需求在其消费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2]。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温饱,其次是安全,更高一阶段的需求就是尊重。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包括自尊及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他人的尊重往往表现为社会对个人的认可、信赖。个人对尊重的需求,就希望能在群体有地位,有威信。如果无法满足此心理需求,则会感到沮丧、容易被虚荣所吸引,爱面子[4]。

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较低的两个层次的需求是可以满足的,所以他们渴望在新的集体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对尊重需求的渴望,往往使得大学生在消费中表现往往表现出如下心理:

2.1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周边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我认识、判断及行为上趋向周边人群的行为方式。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趋向成熟的阶段,其各项行为更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中攀比、炫富等恶劣噱头式的炒作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拥有名牌成为部分大学生引以为傲的事情。

2.2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即相同的社会群体,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模仿的行为。大学生是同辈群体,年龄相差不大,很容易相互影响相互模仿。他们的攀比心理更在乎“有”――你有我也有。看到别人购买了好的物品,自己也想拥有一件,无论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这样就会导致日常花费过大。

2.3 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或者称异化心理,指消费者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心理是消费者都存在的,是消费者对于一个人区别于一群人的特征的追求[3]。互联网把全球连接在一起,异域特色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消费观念,95后本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就高,其对各种特色、个性的产品拥有强烈的购买动机。这些无一不在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各项消费。

2.4 自我实现

当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校园时代就时刻为进入社会做准备,生活方式也习惯参照社会的社交模式,注重所谓的“灰色技能”:外观上,注重衣服的品牌和质量、装饰品的品味、以及妆容的搭配;交际上,大学生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吃喝玩乐,美其名拓宽自己的人脉。

3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策略建议

大学生消费亦是消费行为的一部分,消费动机受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3.1 个人

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消费习惯,不盲目攀比、跟风,坚持理性消费,遵循良好的消费原则。

3.1.1 量力而行

大学生应根据自己实际生活学习需要,并结合自己及家庭的实际经济能力来明确日常消费水平,量力而行。

3.1.2 合理规划

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消费项目合理分配额度,并严格按照规划好的额度消费。

3.2 家庭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大学生消费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家长应做好健康消费、勤俭持家的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勤劳节俭的个人品质,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3.3 学校

开设消费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消费提供科学的理念及有效的指导。同时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当代大学生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

3.4 社会

3.4.1 舆论引导

提倡勤俭节约,公益帮扶等正确的消费行为,对炫富、攀比浪费等不科学的消费行为批判到底,为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3.4.2 法制监管

加强大学生相关消费项目的监管,如白条、花吧等网络购物平台的信用透支类功能,应严格对大学生的审核条件,而非为大学生放宽条件,从而控制大学生负债消费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玉.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01-14.

[2]丘秋.消费理性与非理性[J].经济论坛,2005(12):20-21.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消费 影响 政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为了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其中也包括教育消费、医疗保健等涉及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另外,社会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必然会使城镇居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挤占居民的当期其他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考虑这些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对居民其他消费情况的最终影响。

二、文献回顾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人力迁移等项目,有关人力资本投资对消费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两项。崔凌霄和贾旭光(2008)、骆祚炎(2007)、黄继炜(2008)从消费者生命周期内效用最大化的角度,通过VAR模型分析等方法得到较为相似的观点,认为虽然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相关消费及服务的需求,但对消费表面的拉动作用远远小于实际的抑制作用。周弘(2011)认为不同人力资本水平的家庭在消费行为上具有异质性,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对高学历家庭和低学历家庭的消费水平有不同的影响。骆永民(2011)通过构建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得出健康人力资本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健康人力资本集聚的地方,健康人力资本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即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

对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讨论人力资本投资对消费的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注重于教育支出的影响,这样的做法是把人力资本狭义地等同于教育,而忽略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其他因素如健康等。董亚娟和孙敬水(2009)指出,研究证明教育和健康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不能完全替代和互补的。二是大部分研究的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最终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只有少数学者的结论是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消费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多表现为不是同期的促进。三是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情况与地区、受教育情况紧密相关,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对于发达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来说,人力资本投资对其消费水平的影响有相对来说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以及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教育支出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变量,其他影响因素归入随机项。同时,本文还会将物价因素考虑在内,从而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本文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2年各期,为了计算上的统一性,所选变量皆为人均变量。其中,消费选取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数据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消费支出),变量名定义为C;收入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量名定义为Y。另外,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用E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用H表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P表示。以上数据均为名义值,考虑到物价后的实际值在以上变量前加“P”表示,即依次为PC、PY、PE、PH。本文采用的是年度数据,期间为1995年度至2011年度,共17年。

(二)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检验法来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下面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考虑了价格指数的实际值之上的。根据ADF检验结果可以发现,PT、PY、PE、PH都接受了原假设,表现出序列上的非平稳性。对它们进行一阶差分之后,仍然没有同时在同一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仍然存在非平稳性。对它们进行了二阶差分后,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拒绝了原假设,表现出了序列平稳性,即一个I(2)时间序列。

2.协整检验

通过上述检验得到的四个变量都是二阶单整或可视为二阶单整的,那么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就可以直接对这四个变量进行OLS回归,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表1为通过Eviews6.0得到的协整检验的结果。

该输出结果包括迹(Trace)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Maximum Eigenvalue)统计量检验。以0.05的检验水平判断,因为迹统计量检验有50.54555>47.85613,22.56992

3.回归模型的OLS估计结果及原因分析

使用Eviews6.0在考虑物价的情况下对上文所述的(9)式进行估计,结果如下,相应的表达式为:

(3.07) (50.81) (1.68) (2.01)

,,(1995~2011)

对于这一估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人均收入对人均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教育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对其他消费支出的弹性为负,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与其他消费支出呈较为微小的替代关系。

导致上述实证结果的原因有多种:其一,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对缓慢的增长相比,我国城镇教育和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增长较快,超过了大部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其二,政府对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投入不够,这使得居民不得不自己多掏腰包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其三,倡导理性消费的宣传和教育不够,这使得居民不能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收入,导致消费不理性。三、政策建议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本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积极地进行着改革,但这种趋势导致教育和医疗保健价格不断上涨,对其他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目前我们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减少这两项支出对居民的负担,从而使居民的消费需求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一)控制教育与医保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

应注意教育与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防止过快上涨。教育和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一方面挤占了其他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和预防将来生病,消费者会为此增加储蓄,这直接降低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增加对教育和医疗保健的财政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不足,导致居民不得不挤占其他消费来满足这一方面的消费需求,自然会影响到整体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教育和医疗部门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所以政府部门应比其他行业更注重对医疗和教育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的投入。

(三)倡导理性消费

倡导理性消费,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消费质量,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理性消费。教育方面,一些家庭没有充分考虑子女自身的水平,只想通过大量投资获得相应的回报,应提倡个性化培养,同时重视具有实践运用的课程和基础课程及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综合提高自身能力的教育目的。医疗保健方面,应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健康教育,医疗保健消费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看病,还包括适度的保健消费和体检消费。

四、小结

人力资本投资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一个最后的综合影响结果,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和挖掘空间。首先,本文的研究仅限于城镇居民,后续的研究可以将农村居民考虑在内,而且可以加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对比。另外,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以增加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因为不同收入阶层对人力资本投资情况以及消费理念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可能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催凌霄,贾旭光.城镇家庭教育消费对其他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 商业时代,2008(33).

[2]骆祚炎.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01).

[3]黄继炜.教育医疗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08(06).

[4]周弘.家庭金融视角下人力资本与家庭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CFPS的调查[J].经济经纬,2011(06).

[5]骆永民.公共卫生支出、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南方经济,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