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的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市场的基本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domestic wind power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uses Michael Por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theory to describe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wind power equipment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proposes works tha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to enhance and maintain China's wind power equipment industry and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 风电;风电装备;装机容量;平均安装功率;国际竞争力
Key words: wind power;wind power equipment;installed capacity;the average installed power;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024-03
0 引言
利用洁净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环保理念的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已成为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成熟技术和新兴产业,是世界未来最重要的能源。
1 世界风电市场及其装备供应
2008年以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为24.9%,新增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为17.8%。风电的发展速度趋于缓慢,但仍保持着世界增长最快能源的地位。
2012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4.95GW,其中海上风电1131MW,比2011年增加了140%,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的2.52%。至2012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约为285.7GW。
2012年全球新增前十大市场占总装机容量的84.9%,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印度和英国5国占了总装机容量的73%,美国以其最强的年度业绩成为全球风电市场新增装机容量第一名。全球十大风电装备供应商当年提供33.37GW的机组,占总量的77.4%,GE 风能取代 Vestas公司成为全球前十大供应商的第一名。
至2012年底,全球累计前十大市场占总装机容量的85.2%,其中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印度5国占了总容量的73%。全球十大供应商累计提供了236GW的机组,占总量的81.5%。
2 中国风电装备发展状态
经连续数年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首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市场冠军,2010年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风电开始面临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并网消纳困难、弃风限电严重、风电机组及其零部件质量存在不足,核心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增速放缓。
2012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96GW,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3MW。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继续呈下行态势,在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上位列美国之后,失去全球第一的位置。
但是,中国风电仍在平稳向前发展。2012年,中国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GW,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同时发电量达到了全国总发电量的2%,比2011年的1.5%有所提高。从累计装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风电从2009年的25.8GW增长到2012年底的75.3GW,仍保持着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第一的地位。其中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共计389.6MW,是除英国、丹麦以外海上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
3 中国风电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1 分析方法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出发,阐述影响我国风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维持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这些因素是维持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是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3.2 国际竞争力分析
3.2.1 生产要素状况 生产要素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可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指先天拥有不用花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非技能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是指通过长期投资或培养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包括高科技人才、科研机构、现代管理体系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基本要素的作用因其广泛的使用性和必要性的降低而被削弱,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①自然资源要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实施了“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项目。项目根据国际上对风能资源技术开发的评价指标,在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到300W/m2的风能覆盖区域内,考虑自然地理和国家基本政策对风电开发的制约因素,并剔除装机容量小于1.5MW/km2的区域后,得出我国陆地50m、70m、100m高度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300W/m2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分别为20亿kW、26亿kW和24亿kW。
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系根据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和预警系统实验室1998-2002年的风速和温度数据,对7753个地面气象站和446个空间观测点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比较,对全球风能资源进行了统计和计算,得出:全球范围内距离地面80m处的观测点中,平均风速将达到4.59m/s,其中3级及以上风区地带可达8.44m/s。有13%可以达到3级风以上,即风速6.9m/s,非常适合风能的开发利用。在80m高处,符合风能要求的观测点海上比陆地多90%。按在80m高度处6.9m/s的风速计算,全球可利用资源量为72万亿kW。即使只利用其中的20%,依然相当于世界能源消费量的总和或电力需求的7倍。
我国可利用风能居世界首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风电产业及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②人力资源要素。风电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材料科学、声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技术、气象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和多种领域,是一项综合的高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培训体系才能造就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为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占有极大优势。但从风电市场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呈现的人才短缺现象来看,人才存量不足、高素质人才队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不利于行业竞争力的塑造与提高。
③生产能力与企业规模。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具备兆瓦级机组生产能力的企业不断增多,生产能力亦从2005年前的小批量转变为现在的大批量生产。
2012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96GW,其中前4家制造商产品装机超过50%,前10家制造商产品装机超过80%,产业集中度较2010年有所下降。金风科技、联合动力,华锐风电、明阳风电是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排名前4位企业,亦是全球十大供应商,具有较强实力。
我国十大风电装备供应商及其世界排名见表1。
④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方式。指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特点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国家环境。激烈的国内竞争不仅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利的刺激要素,而且会迫使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去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主要企业多是上市公司,基本实施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管理水平较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的经营者之间的委托机制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仍不健全,经营者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的经营目标不甚明确,造成企业的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不足。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基本情况见表2。
3.2.2 需求要素状况 需求要素状况指国内外市场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①市场需求。国内需求是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国内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若国内生产企业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国外厂商必然会抢占国内市场,抑制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2007年我国国内企业(含合资)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57.2%,累计装机容量的47.2%;2012年我国国内企业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已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92.5%,累计装机容量的86.2%。
国内制造商已经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并开始出口海外。2012年我国出口发运风电机组容量430MW(225台)。
2001~2012年新增及累计风电机组安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8.8%、66.5%,远超全球平均的20.1%、25.1%。同时,中国新增及累计风电机组安装已占全球安装容量的20%~50%,呈良好发展态势。见图1。
②产品技术。2005年左右,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主要依靠购买技术许可证的方式进入市场,进行风电机组的制造。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研发能力逐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实现了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从引进消化、联合设计到自主设计的转化。已自主开发出适用于与低温、高原、低风速区域的多型风电机组,基本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2005年以前,我国安装的多是兆瓦级以下的风力发电机组,功率多为250-300kW、600kW、750-800kW。2005年-2007年,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机组,2012年达到了风电装机平均功率达到1.6MW。详见图2。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07年才安装了一台试验性的风电机组。2010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34台3MW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11年以来,国内制造企业在2.5MW、3MW、5MW及以上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华锐风电的5MW、6MW样机均已安装并进入试验阶段,联合动力6MW、重庆海装5MW等也分别下线。2012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27MW(46台),占当年总装机容量的0.98%。其中潮间带装机容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89%。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海上风电项目总计389.6MW。
从全球风电机组装机范围看,2012年直驱型风电机组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9.5%,传统式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组仍为主流机型。主力机型功率为1.5-3.6MW,其中功率1.5MW以上的风电机组当年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96.3%,功率2.5MW以上的风电机组当年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12.8%。随着海上风电的迅速发展,单机容量为5-6MW的风电机组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营。美国7MW风电机组已经研制成功,正在研制10MW机组;英国10MW机组也正在进行设计,挪威正在研制14MW的机组,欧盟正在考虑研制20MW的风电机组。
尽管近几年我国风电机组平均安装功率超过1.5MW,但与美国、欧洲主要国家安装的风电机组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这也反映了我国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欧美强国比较还存在差距,先进风电装备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③质量状态。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及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成熟产品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故障频发,且呈上升趋势。故障主要集中在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变频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齿轮箱、发电机、偏航系统等部位。此外,在风电并网性能方面,产品可靠性较差,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3.2.3 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 指相关上游、下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及状态。风电装备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是零部件供应和配套服务业,下游产业为电力行业。
近10年来我国电力安装容量年均增长12.8%,下游行业的需求及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2012年我国电力安装容量11.44亿kW,其中风电机组安装容量6237万kW;风电机组安装容量已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5.5%。
其上游产业主要是零部件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
零部件制造业主要包括叶片、轴承、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等。其中叶片、发电机以及大规格的偏航轴承、变桨轴承和主轴轴承,国内已实现批量生产,具有很强的供应能力。齿轮箱轴承、发电机轴承和大尺寸主轴轴承目前全部采用进口产品,制约了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变流器以进口和采购外资企业的产品为主,由于市场供应充足,尽管国产化率不高,但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配套服务业主要包括公共数据库、以及标准、检测及认证。目前我国风况数据未被很好的整合应用,反应风电设备运行及质量状况的数据库也处于缺失状态,影响中国风电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风电国家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中有些直接等同采用IEC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否完全适合中国风况及气候的具体特点尚未经过验证。同时,我国风电产品检测、认证的能力也已经逐步培养起来,初步形成风电设备自愿性检测认证体系。但尚无一个较为全面的大型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综合检测平台,严重影响我国风电自主创新及制造能力的提高。
3.2.4 产业政策 在“十一”时期,我国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鼓励风电发展的分区域电价、费用分摊、优先并网等政策措施,建立了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并组织了风能资源评价、风电特许权招标、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等,积极促进风电产业发展。
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决定》,指出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并提出要“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收购制度”,并将实施配额制作为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手段。
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了能源工作总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协调地发展风电。全年实现新增风电总装机量1800万千瓦(18GW)。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为我国风电及其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 结语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风电发展迅速,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前列。同时,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产业链逐步建立、逐步完善,中国已步入世界风电大国行列,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但是,在风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建设、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亟待加强,风电公共数据库、风电标准、检测和认证等公共服务体系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将高于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风电及其风电装备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M].
篇2
摘要:电价预测是电力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支持向量机(SVM)已被广泛应用于这一领域。然而,电力市场电价的高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征给支持向量机核函数的选择带来了挑战。本文在选择不同核函数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两个电力价格预测模型,并用真实电力市场价格数据对两个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支持向量机预测研究相比,本文精心选择的SVM核函数对短期电价预测具有较好性能。
关键词: 电力市场;预测;支持向量机;核函数
A Comparison of Kernel Functions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Electricity Price Forecasting
ZHAI Hong-yan1,ZENG Jin-ming2 ,ZENG Ji-xia1
(1.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405,China;
2.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Guangzhou 510030, China)
ABSTRACT: Accurate forecasting of spot price is an essential issue in electricity market.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to deal with this issue. However, the high fluctuation and randomness features of electricity market present a number of challenges for the choosing of kernel functions for SVM. In this paper, by using different kernel functions, two SVM models for electricity price forecast have been developed. Case studies, adopting data from an actual electricity market, have been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comparisons with results from other SVM forecast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VM models could be improved by choosing a tailored kernel function.
KEYWORDS:power market; forecasting; SVM; kernel functions
1 引言
电价预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现实的迫切需要使电价预测成为研究热点[1]。电价预测是指在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力、电力成本、以及电力市场体制结构、社会经济形势等重要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利用数学工具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在满足一定精度和速度的情况下,对未来电力市场中的电力交易价格进行预测[2]。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在展开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我国也正在进行大区电力市场的试点。在市场环境下,电力如普通商品一样进行交易,电力价格成为电力市场中的基本要素。市场参与者均以不断变化的市场电价作为参考进行电能交易和结算,电价直接影响着参与者的收益。然而,电力市场中电价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和随机性,这给电力交易的收益带来了风险,市场中的各方均希望能够准确预测将来一段时间的电价,以选择资深交易策略和估算效益。
短期电价预测是电价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预测未来几小时、1天至几天的电价。准确的短期电价预测将有助于发电商最优报价策略的选择,从而最大化其利润,使购电方的动态成本控制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的实时监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保证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目前,短期电价预测主要有四种方法:1.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中。时间序列方法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选择恰当的模型。在时间序列分析中,选用何种因子和用何种表达式有时只是一种推测,影响电价的因子的多样性和某些因子的不可测,使得时间序列分析在某些情况下受到限制,预测的精度较低。2.神经网络(ANN)预测法。神经网络对大量非结构性、非精确性规律具有自适应功能,能够有效处理多变量和非线性问题,从而成为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得比较多的一种电价预测方法[2]。应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时,研究的重点大多在于如何构成预测样本,如何构成输入层数据等。由于模型的网络结构的选取大多凭借经验,或者采用试凑法,即取测试集预测误差相对较小时的数值,因此神经网络存在难以确定合理的网络结构和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解等问题,使得神经网络在预测精度和收敛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3.基于小波理论的预测方法。小波理论是在傅里叶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小波变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混合信号分解成不同频带上的块信号,然后在各个时频区域分别进行观察和处理,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小波神经网络与BP神经网络相比,预测精度和收敛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用辅助式小波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时,需注意小波基和分解尺度的选择,同时处理好小波变换过程中的边界问题,否则即使各个子序列预测得再准确,总体的预测效果也不会很好。而在用嵌套式小波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时,需注意小波基的数量和网络初始参数的选择,选择不当会导致网络收敛速度缓慢甚至出现不收敛。4.组合预测方法[2]。鉴于单一预测方法的一些弊端,有些学者开始对组合预测方法进行探索,当前的主要思路是直接从电价预测机理的角度将单一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即先对各种已有的单一预测方法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将两种或者多种方法进行组合,扬长避短,从而建立最优的组合预测模型[2]。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并非任意两个或者多个数学方法的组合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预测结果,这需要实践检验其预测效果,才能评价某种新的数学方法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算法[3-4],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s) 正被广泛应用于短期电价预测[5]。支持向量机的性能与其核函数(kernel function)的选择密切相关。本文针对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选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讨在单一环境下支持向量机核函数的表现性能。
本文的后续结构组织如下:第2节对支持向量机及其原理进行介绍;第3节描述实验配置以及数据;第4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实验结果总结与讨论,并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进行展望。
2 支持向量机
篇3
关键词:内部市场化;核算模式;链式结算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机床制造企业经营管理链条较长,生产工序相对较为复杂,包括装配、机加、供料等多道工序和部门,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涉及全部管理链条和各个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近三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建立内部市场化经营的关键是形成完整的内部市场化核算体系,在内部经济主体之间形成链式结算,才能充分调动内部经济主体的市场自我调控能力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机制。
一、内部市场化核算内涵和体系
内部市场化核算就是根据内部经营主体之间的供求关系,按照业务流程和生产价值链,对经济活动实行有价结算、有偿服务, 在内部实行链式结算,将内部各单位间的行政协调关系转化为内部经济关系,建立起新型工序服务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的过程。
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营,需要建立四级内部市场核算体系:一级市场核算体系是公司与内部经济主体之间市场关系;二级市场核算体系是各经济主体之间市场关系;三级市场核算体系是各经济主体与内部经营单位之间市场关系;四级市场核算体系是内部经营单位与班组、岗位之间市场关系。通过纵向内部市场核算体系建设,可实现成本管控的分权管理和责任追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控体系。
二、内部市场化核算运行机制
内部市场化核算模式建立需要分解经营管理流程、确立市场主体、形成经济合同关系、制定内部结算办法等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理顺内部市场核算基本要素是做好内部市场化核算的前提和基础。机床制造企业生产经营主要包括销售、设计、生产三个大的基本环节,下面以销售、设计、生产为内部市场主体,简要阐述内部市场化核算运行机制。
(一)销售内部市场化核算模式和内容
公司按照新签主营商品的内外购销差价确定销售部门新签合同的内部销售收入;公司按照制造成本和提取费用综合确定各类主营商品内部结算价格,按照主营商品对外销售价格高于内部结算价格差额确认内部销售收入。
公司按照销售部门陈欠应收账款催缴回款一定比例确认该类经营的内部销售收入。陈欠回款提成按照年限分别计算比例和确认内部销售收入。公司按照销售部门销售库存商品的新签合同回款和销售效益提成分别确认销售收入;库存商品销售效益提成以该商品实际制造成本和改造成本为内部结算价格,按照库存商品实际销售价格与内部结算价格之间的差额确认内部销售收入。
(二)技术内部市场化核算模式和内容
设计部门为公司及内部单位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支撑服务、引进技术消化和科研项目研究等实行技术量化经营。公司根据新产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填平补齐等技术等级分别确定设计费用提成比例,按照新产品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新产品项目研发收入。单元技术创新、三新技术应用、产品精化设计等项目研究,根据项目产生直接效益或解决瓶颈问减少损失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创新精化项目研发收入。
常规产品设计实行技术服务量化结算,按常规产品基型核定的单台设计和工艺费用,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周期分期确认常规产品单台技术服务内部费用。各类商品设计成本降低额收入根据市场准入价格和制造成本综合确定,按照实际制造成本降低额核定设计成本降低。
(三)生产内部市场化核算模式和内容
销售部门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后,以内部结算价格收购各装配单位整机商品;各装配单位制定生产准备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向采购、机加和供料等单位购买配套件、机加件、铸锻件、板焊件等。
装配单位依据商品入库单确认内部销售收入,机加单位依据装配单位签收的产成品入库单确认内部销售收入,供料单位以机加单位签收入库毛坯件确认内部销售收入。生产保障部门依据各生产单位签收的电力、热力、工具工装费用确认内部销售收入。
三、内部市场化核算基础保障
1.会计核算基础
内部市场化核算基础是会计核算精细化,需要财务部门能够核算确定每道工序、每个业务流程形成的经济成本和创造的经济价值,每个环节都准确核算财务数据,才能确定内部结算价格,形成内部市场化链式结算运转,建立内部经济往来关系。
2.内部价格确认
内部市场价格确定是在经济成本核算基础上,企业与内部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过程。内部市场化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各经济主体和全体员工降耗节支、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单纯依据财务成本确定内部价格,将降低内部经济主体工作积极性,因此需要企业在成本数据基础上,统筹平衡企业与各内部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确定内部市场价格。
3.结算机构保证
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内部结算需要有一个专门机构进行业务办理、统筹核算,企业应在内部设立内部结算中心,各经营单位之间的结算采用“即时结转,统一结算” 方式,即各经营单位在内部结算中心建立独立的账户,内部各类成本和费用结算通过内部结算中心进行资金的托收,月末统一进行成本和费用划转。
机床企业通过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可建立以宏观计划管控为统领,内部市场化核算为基础,投入产出为管控重点,内部经济主体独立经营的生产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企业实现管理精细化、内部市场化、生产经营集约化,优化管控体系和细化成本核算,实现制造成本全程节点管控,及时发现制造环节、管理过程存在的成本管控症结,堵塞漏洞,挖掘潜力,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晓松,谢向阳.煤炭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2]董春梅,刘勤.企业内部市场化浅析[J].企业活力,2005(03).
篇4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s a national monopoly industries, and its operating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ll walks of life, and even raising the level of national life.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volving all aspects of an urgent requirement to establish a global business of thinking,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rom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The article analyzes several common mode of the power of project management as well as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
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经济越发展,电力越重要。“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而我国电力基建市场基本上是国家电力系统独家垄断,所有电力基建项目主要由电力系统内的电力基建企业参与竞争。随着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基建项目将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招标,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摆在所有基建企业面前。目前,许多电力基建施工企业推进项目管理机制,取得一定的成效。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效益。经过若干年发展,我国电力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电力建设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奠定了基础。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发展
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建设项目管理也曾走过目前我国正在走的路。这些国家的投资者们由于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经验教训,较早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早就开始求助技术专家,从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到工程改进都尽可能地利用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的发展速度。较以前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比较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当今电力基建施工企业中,基本采用以下管理模式: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的模式;以施工图预算控制人、材、机资源消耗的模式;以电力基建企业“内部定额”编制施工预算,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模式;其他管理模式等。
2、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行各业纷纷引进项目管理,由于我国项目管理起步比较晚,在诸多方面还亟待改进。
众所周知,尽管国内的水电、火电建设在整体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仍应清醒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力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例如: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有的项目负责人严重混淆了电网管理部门、投资方与项目业主之间的关系,破坏了工程建设责、权、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有的项目法人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完善,还存在不少事故隐患;有的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还没有引起项目法人及施工企业的足够重视。又或者施工企业制度创新不够,管理基础薄弱,集约化管理程度很低,技术装备差,内部经营机制不灵活,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层次较低;施工企业功能单一、结构趋同、互补性不强,企业总量过剩,电力建设市场保护严重,严重束缚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员工的管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换句话说,国家对电力行业的保护程度还比较高重。但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项目管理水平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对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
成本、质量和工期是电力建设项目管理追求的三个目标。对于电力建设系统而言,其基本目的是加快能源建设,缓解供需矛盾,以适应国民经济协调稳步发展的需要。因此,电力建设施工队伍必须做到: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防止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项目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从而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3.1 项目组织结构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具备快速重组能力的项目组织对项目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大多数电力工程企业更多地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适合于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并且有一些突出的优点。矩阵组织的某些特点可以很好地服务项目的实施:一是资源共享,一般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能比传统企业少用20%的员工。二是能迅速解决问题,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人才,组成一个团队,把不同职能的人才集中在一起。三是员工本身有更多机会接触企业的不同部门。矩阵型组织既结合了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3.2 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
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完工并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后,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是对项目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与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项目后评价一方面确保了可行性研究和前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投资管理体制的需要。总的来看,电力工程项目的后评价遵循一个客观的、循序渐进的基本程序,大体上可概括为提出问题、筹划准备、深入调查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和编制项目后评价等五个步骤,其中关键工作就是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按照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可以把电力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划分为管理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和运营后评价。
电力经营管理状况的评价主要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策略和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改善电力施工企业经验管理、进一步发挥项目投资效益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只有在项目运营后评价时,才有可能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便为今后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水平提供经验教训。
4、项目管理具体对策
4.1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分析,形成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保证电力工程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换句话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已经发生的和可能要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关键在于控制项目前期工作的成本,即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时的成本控制。项目负责人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可以具体从组织、经济和技术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4.2 加强质量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一直强调,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可见质量工作的重要程度。电力施工企业的“产品”是构成庞大电力网络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项目部管理,在施工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质量管控体系和制度。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设置专管质量的机构。专管质量的机构的职能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在施工质量管理中,施工单位通常应建立图纸会审制度、质量自检制度、质量互检制度、专管人员检查制度、工序、工种间交接验收制度、隐蔽工程现场检查签证制度、施工质量记录填报制度、电气装置验收制度等等。
(2)倡导建设精品工程,通过高标准、严要求,促使施工方在管理意识,工艺标准等方面找出差距,从点滴做起,体现过程运作的精细化,体现制度落实的严肃性。“精品”的内涵在于工程的高质量,因此需要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工艺,科学的程序,精良的装备以及上乘的材料来组织实施,保证执行标准的规范性、准确性以及运作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创建精品迫切需要精细思考其要求的基本内涵,严格按照程序、合同办事,以过程精品确保结果精品。
篇5
【关键词】 电费资金;风险管控; 应对能力
当前,受企业内外部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的电费资金回收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加强电费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成为供电企业首要的中心工作,其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销售收入能否真正实现,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电费资金风险分析
电费收入是供电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基本要素。近年来,电费回收难是电力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在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作用下,供电企业需要面对诸多风险因素,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经济与政策法规等宏观环境风险
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加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国内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造成部分电力用户资金流动性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同时,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政府出台的宏观调控、节能减排、电价调整等政策法规,也对部分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对供电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带来潜在和现实的风险。
(二)电力用户市场经营管理风险
在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中,电力用户企业自身面临的市场前景与生产经营状况同样对供电企业电费资金回收形成风险,这与电力用户经营者的市场调研、市场开拓、市场营销等关系较大。用户企业的市场预期与现实、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从而对供电企业的电费资金带来风险。
(三)电力用户道德诚信风险
在我国,先用电、后缴费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交易惯例,这种交易结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供电服务主体电力用户将自身存在的道德诚信风险转移到供电企业。特别是在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体系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用户恶意欠费,或利用政策、法规空当欠费,或通过变更用电主体故意欠费等行为,都会给供电企业电费资金增加风险。
(四)供电企业内部运行监管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存在的供电企业内部管理环节,主要是对电费资金管理没有清晰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思路,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没有实施必要的电费资金风险评估和监管措施,没有配套的营销队伍和技术手段等。这些供电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带来的风险使得电费资金管理面临较大困难。
二、强化电费资金风险管控措施,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针对电费资金的内外部风险及带来的影响,供电企业应加强电费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采取风险回避、风险预防与抑制、风险转移等风险管理措施来规避与解决,以有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一)加强电费资金风险评估,规避外部社会经营风险
供电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外部宏观社会、经济、政策变化等信息的收集,多渠道、多途径获取社会经济政策走向,主动了解分析筛选宏观调控政策、政府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政府发展规划等对供区内行业和企业可能导致的影响,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形势,针对可能受影响的企业预见性地主动采取措施,防范和规避供电企业所面临的电费资金风险。
(二)加强电力用户信用管理,完善电费风险防范机制
供电企业要建立电力用户电费信用管理评估制度,对辖区内的用户实行信用评级,根据电费交纳情况设立预警级别,对故意拖欠、不按时履约的用户纳入电费信用“重点盯防”名单,有针对性地采取“催、停、拆、打、谈、治”的六字方针,实施相应催费措施,对欠费用户加大催缴密度和工作力度。实行电费回收风险预警机制,对辖区内重点用户定期或不定期上门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对用户企业主要产品、经营范围、销售市场、市场价格波动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对有可能影响电费资金回收的隐患重点排查,增强应对的主动性,防范与降低电费资金风险。
(三)严细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电力营销运行保障机制
在供电企业内部完善电费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与体制建设,防范和抑制电费内部管理风险。强化用电管理体制与业务流程建设,完善以用电管理职能部门为核心,以电费管理应用系统为平台的用电管理体制框架,建立供电公司、各营业场点、电费营业人员分级分层管理控制网络,规范电费营业管理流程,实现电费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按照抄表、核算、稽查、收费管理工作“四分离”原则,加强用电抄核收、稽查、分析与考核等工作。建立精细化的电费回收风险管理与考核办法,制定电费回收管理办法,促进电费回收管理监督激励的常态性,严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电费资金风险。
(四)创新资金结算回收方式,提高电费资金归集效率
篇6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品牌管理 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飞速发展,电力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电力施工企业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就我国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形象策划以及品牌培育上明显已经落后于国内的其他行业。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充分认识企业实施品牌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分析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品牌管理措施。
1. 电力施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脚步发展的不断加快,电力施工企业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所面临的竞争也随之更加激烈,品牌作为一个企业所具有的无形资产,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项基本要素。电力施工企业的性质属于销售在前,提品在后的行业,可以说,企业所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到了企业招投标的情况。因此,争创名牌着实已经成为了电力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首要工作。然而,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就必须实施科学的品牌管理战略,使品牌成为企业的在竞争激烈市场中的立足资本,进一步加深企业的品牌形象,形式良性循环。可见,电力施工企业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实施品牌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2. 电力施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电力行业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
2.1 对品牌理念缺乏充分的认识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实施品牌管理的过程中,将工作的重心局限在打造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知名度方面,导致对品牌的美誉度、企业的信誉度以及组成品牌管理的其他组成部分重视程度不够,使企业在对品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走进误区,造成品牌管理无法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3 实施过程分离
在电力施工企业内部,存在很多专业的技术人员,但是,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致力于电力施工方面,大多都不具备专业的品牌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由于企业缺乏出色的品牌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就会造成品牌文化“虚化”,这种虚化的企业品牌形象,在企业经营战略调整的时候,都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2.4 缺乏维护品牌的手段
维护品牌是电力施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简单的说,维护品牌就是要不断实现对业主的承诺。与此同时,如果在施工的现场,由于企业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施工质量事故以及与业主关系不和谐等问题,都会损害企业品牌的打造。另外,企业不顾品牌形象盲目决策的做法,不仅会破坏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对企业品牌的培育和提升也会带来影响。
3. 电力施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的方法
为了能够确保电力施工企业在实施品牌管理的过程中,将品牌管理对企业的推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电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企业品牌管理:
3.1 对企业的品牌进行准确定位
准确的品牌定位是企业实施品牌管理的重要前提,电力施工企业在对自身的品牌进行定位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竞争性定位的思考方式,在这种思考方式的基础上,对有可能成为企业业主的潜在用户进行想法施加影响,以此来唤起用户内心已经存在的欲望,从而使企业在顾客的心目中占据一个无法替代的位置。此外,企业在对用户实施服务的时候,一方面要尽企业最大的能力为业主提供独一无二的承诺,另一方面,还应该保持电力施工企业内外活动的一致性,从而建立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管理机制。
3.2 构建卓越的质量体系和服务体系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的行业特征,工程的质量好坏无疑成为了企业的立命之本。因此,如果想要创建企业优秀的品牌形象,必须要创造一流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一旦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就必然会赢得市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为客户提供保质保量的工程服务之外,企业还应该向客户提供品牌服务,品牌服务不仅仅只是包括竣工后的质量回访保修,还应该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服务。只有构建卓越的质量体系和服务体系,才能更好的获得用户的认可,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3.4 对企业品牌进行有效的推广传播与维护
电力施工企业品牌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不仅仅是树立完企业品牌形象之后就万事大吉,还要对企业品牌进行有效的推广传播与维护。电力施工企业可以适当的向媒体投放一些企业广告,比如像《中国电力报》等电力投资商必看的媒体。其次,还可以在相关的行业网站上进行企业的宣传与推广。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业主对企业品牌的理解,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施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如果想要得到稳步的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就应该加强企业品牌管理,大力推广品牌战略,制定品牌规划,以此来促进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静波,柳向红.电力施工企业实施品牌管理初探[J].《管理科学文摘》.2005(11)
篇7
企业文化视角下政工工作创新本质上需要在企业政工工作中融入文化内涵管理等,需要从如下几个原则出发:
1.作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需要明确将马列主义、思想、“三个代表”等作为指导性思想,将党的路线、方针等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政治思想工作之中去,这样可以有效增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和文化渗透性,将文化内涵融入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同时在培育企业文化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时候需要在全公司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实现员工小目标和企业大目标之间的有效融合,将政治思想工作融入整个过程中,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同一个大目标下和文化建树中推进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
2.坚持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创新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曾经提出“民本”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重视管理过程中“人”的重要性和根本性作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也是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下提出来的,因此“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和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说到底都是一致的,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也是围绕着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因此在企业进行政工工作创新发展的时候也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企业职工奋发向上。
3.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创新与企业文化管理的融合发展需根据电力企业自身规律来进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创新与企业文化管理都需要做到渗透,相比而言,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往往更加全面深刻,企业文化可以将各个基本要素注入到企业管理中,在形成企业核心文化的同时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构建,因此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发展规律融入文化管理理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特征实现政工工作创新。
二、企业文化视角下政工工作创新对策建议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之上,企业文化视角下企业政工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1、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进行政工工作创新,提升电力企业综合凝聚力。企业各项工作说到底都是以人作为基本主体,任何管理方法都需要人来实践,因此我们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进行政工工作创新。首先需要强化企业职工学习,培养一批职业化的职工,企业文化的构建归根结底都是需要职业化队伍来实现,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推进企业职工学习创新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提升企业职工综合素质,推进企业职工在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指导下进行政工工作创新;其次通过文化活动执行落实政工工作创新,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寓教于乐的政工工作,增强企业向心力的同时提升政工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比如对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认同感、自我满足感等进行调查报告,及时发现员工问题并有效解决,为企业政工工作创新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鼓励职工积极投入到企业各类工作中。
2、实现企业品牌战略,促进政工工作创新。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品牌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政工工作创新。首先企业可以通过自我品牌文化的宣传扩大对外影响力;其次可以通过品牌文化的推广进行市场占位,比如可以通过广告词和品牌文化的宣传推介企业产品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将品牌文化植入到企业职工和消费者心中,提升整体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企业在正确的文化价值轨道下展开各项政工工作。
篇8
摘 要 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现今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电力企业如果想要提高财务管理必须要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关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要从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现状、电力企业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 精细化管理
在企业精细化管理当中,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整体决策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财务精细化管理是现今电力企业最核心部分。随着电力企业的在不断的扩大经营管理,此时一定要管理好电力企业内部,掌握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从使财务管理的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全过程的掌控,建立起集中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科学合理使用财务核算的流程,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财务分析体系达到更加全面完整,实现全过程实时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及成本费用优化预控,才可以让电力企业在社会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长期发展以来,电力企业始终处于垄断地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意识比较薄弱。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促使了社会各界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全国的电力企业统一开展了“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活动,彻底在行业内部来根除弊端,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方法,便于压缩成本,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企业财务要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就是精细化管理,其最大的功能是可以挖掘出电力企业强大的潜在管理功能,将财务各方面的工作精细化,从以前没有开展的工作内容开展下去,从以前没有的服务实行下去。让精细化管理思维彻底的贯彻到财务管理当中去,一面可以增加企业财务部门的责任感,还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综合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2.电力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为了适应集约化及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以细做为基本要素,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企业的每项业务和每个岗位建立相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建立目标细分、流程细分、任务细分精确决策、实施精确计划、精确考核的一种非常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细”为基点,达到细致入微,对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具体业务,全部建立起一套相对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同时将财务管理分散到公司的每一个生产经营领域,行使财务部门的监督权力,拓展财务部门管理,服务职能,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没有死角,深层挖掘其潜在价位。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手段、拓展财务管理领域、深化财务管理内容,将企业财务管理融合到经营生产的各方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来提高电力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使企业效益可以稳步增长。
二、电力企业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值后,电力企业扩张加速,电力市场供过于求,发展后的电力企业在电煤价格走高、市场缩减的双重压力下寻求新出路。为了突破自身瓶颈,电力企业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内部方面问题。
1.缺乏市场经济意识
我国电力企业运行当中,设备供应商、发电企业、用电客户等都是进行自主选择,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少的电力企业消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较慢,财务内部没有办法投身市场运作当中,不仅疏忽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成本压缩,更不能及时的发现范围产生的不确定性和财务预算目标。
2.财务管理方法单一
因为财务管理范围的狭窄性导致财务管理方法单一。财务管理范围不全面致使财务管理方式简单化,很多电力企业着眼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以及资金的运作,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方法起不到作用。成本控制方面一些企业在环保收费、电煤价格等问题上无解决办法,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作用逐部弱化。
3.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有限
在财务的软件应用方面,信息不够统一,使企业整合程度和信息利用率降低,各项业务因此不能及时共享传递,财务信息在企业内部同样缺少集中和控制。因为电力企业在实践当中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财务评价指标系统,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和财务支持决策有效的手段,由于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认识匮乏,会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发挥出该有的决策作用。
三、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采取细节化管理、战略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量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评估化管理及成本优化预算控制,这些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模式。实施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精益求精,准时、准确的提供资金使用原因,为企业财务整体精细化管理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构建资金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局,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在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基础上,实行科学统筹,推动企业资金全方面预算管理实施,增加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预测精细化是根据电力企业财务收支的客观规律,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针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做出的科学估计,是制定财务计划及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做好日常资金调度工作的根本。
1.从制度上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始终沿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财务分析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陈旧的财务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现今信息含量丰富的这一特点,显得过于简单、粗糙,并且还存在着太多的不合理之处。可还有很多电力企业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缺陷,对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等科学、适用的方法缺乏足够认识,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没有有效开展。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电损的损耗计算方法不够科学,会导致进一步造成无法从财务角度找到解决方案。
2.压缩成本,提高效益
(1)企业应从财务管理的源头来开展成本控制,贯彻成本核算科学的方法,借鉴钢铁企业等一些其他行业成本管理措施,从而进行作业成本、标杆管理和责任成本制度,实行物质分类方法。
(2)编制成本分解计划,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成本体系,从内部挖潜增效,定制成本费用定额,精细化成本的支出项目,降低不必要浪费,将盈利水平提高。
(3)加强对项目投资规划、物资采购、科研、施工过程的成本计算,强化经济调度,控制购电成本上升,优化上网电量结构,充分使用各类的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3.实施全方位的预算管理
(1)电力企业在将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面临不断增加的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其重点在于成立公司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根据“十一五”规划还有企业经营战略要求,采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进行目标控制和预测决策。通过对业务、信息、资金的整合,明确适度的授权、分权,及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等来实现资源的作业高度协同、合理配置、战略有效贯彻的目标,在精细化管理模式前提下促进预算管理,必须坚持“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预算,所有预算收支都延伸到项目,所有预算项目都细化到月度”原则,以效益、效率配置其生产要素,从而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借助财务软件的应用,将预算编制从原来的年度预算,渐渐发展为季度预算、月度预算;同时将原来的固定预算逐渐发展为滚动预算,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
(2)电力企业业务预算或是生产预算的重点是成本费用的预算,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不断的拓宽预算内涵,从而形成产、供、销全过程的预算体系。告诉管理层何时投资、资金来源、何时收回投资,该加强对以电价为基础倒推投资的预算,减少盲目投资概率。
(3)在预算过程当中,落实权责,建章立制是保证预算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的先决条件,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从组织上来保证预算体系能够正常运行,各个级别的预算责任单位都需要承担起预算管理责任,财务人员还要不断的学习相应编制预算方法。在岗位上该横向分专业,纵向分层级落实各个预算单位的责任和权利,规范管理量化、分解经营目标、加强考核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4.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公司财务规范化、科学化的科技合理方法,用信息化建设加速财务现代化的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信息平台,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电力企业日常核算的工作量非常复杂,手工帐更加浪费时间,再加上一些财务人员在财务软件方面的功能认识不到位,致使日常工作中的小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从而降低成本的真实性。而使用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财务人员更多的精力使用到财务数据分析当中,为成本和预算管理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
四、总结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强财务核算,提高财务信息有效性,最大限度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保证。启用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将企业财务工作提升到经营管理层上,加强动态及全方位的控制,并以细为起点,财务人员需要认真学习,领悟细微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每个任务,都成立相对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华.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思路.现代电力.2008(6).
[2]陈孝.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财会通讯.2006(13).
[3]金翔.精细化预算管理浙江电力财务战略选择.电力信息化.2007(5).
[4]彭秦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篇9
关键词:节能调度表 智能电网 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应用也进入了大力发展的时期,在发展智能电网的过程中,节能调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智能电网运行控制的核心,在我国的电网建设中,节能调度对节能减排和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互动式节能调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智能电网互动式节能调度的相关内容分析
1.1互动式节能调度的基本内容
互动式节能调度是在不影响电网安全的基础上,对发电企业和用户予以一定的自利,允许用户发电计划的存在以及用电计划向节能方向的调整,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互动式节能调度的内容具体由下面的关系如图1表示。
1.2发电企业参与互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自己的发展就要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对电力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革。电力企业的改革主要面向的是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改善。对发电权交易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额重要方法之一,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电权交易是指在保护用户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利用双边交易或者集中交易的方法完成电量指标的买卖行为。这种买卖行为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的,将高耗能的发电指标专项低耗能的发电指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调度中心对发电企业的发电计划给予一定的自,在这种自的支配下,充分的实施厂内,发电集团内和不同发电企业之间的节能调度。建立交易平台,和交易模型,从而实现能耗和污染物的低指标排放。
1.3用户参与互动
我国以火力机组发电为主的时期,用户的负荷性具有不同的特点,用户参与互动是通过改变用户用电的负荷,对尖峰负荷进行处理,从而降低尖峰负荷带来的边际能耗水平,用户的积极主动参与互动能够对用电负荷实施调度,实现削峰。用户参与互动的过程如图2所示。
结合上图可以看出,在技术上给用户互动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和信息渠道。发电企业的内部设置测量系统,而调度中心的工作则是对发电企业的一些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例如,企业的成本、机组能耗、机组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检修计划和交易数据等等。在调度中心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智能电网的互动通信平台,使智能电表能够落实到每一个用户的家中,再把用电负荷的大小、种类等等用电的基本信息传送给调度中心。调度中心的工作是对企业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对系统的能耗量、电网的运行状态和用户的用电状态再传达给用户。调度中心还需要对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及时的检测,预测用电的负荷高峰期,提供负荷调整的相关经验和意见建议,使用户自身的负荷资源进行主动的响应,对不符合用电需求的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实现用户的互动。
2互动式节能调度的模型和算法分析
2.1互动式节能模型
互动式节能调度的主要作用是节能减排,但是除了节能减排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考虑,主要表现为有时候成本过高,电网的运行不够稳定等等。基于此,互动式节能调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节能减排方面,还在于经济成本的节约、温室气体的排放、污染物的排放、运行的可靠性分析等等。为了提高调度计划的可行性,要对不同的目标及调节方式进行考虑分析。以下几个模型主要涵盖了我们谈到的问题
第一,多目标一致性评估模型。这种模型对传统与现代互动式节能调度的目标进行评估,如果一致性的程度较高就可以运用简单的加权平均方式形成单一化的目标函数。如果结果不统一,那么就要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目标进行重要性的分析。对低碳发电调度与节能发电调度还需要展开评估,从一致性和目标函数的一致性分析低碳电力调度与节能发电调度的多目标进行一致性的评估。
第二,多目标协调优化模型。多目标一致性评估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进行多目标的协调优化。互动式节能调度中会出现很多种函数关系,这样就提高了调度优化的复杂程度。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影响每一个单元目标的基本要素进行研究,建立起多个目标协调的优化模型,采取决策树的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采用的一种优化手段。调度计划可以按照时间点进行细分,不同时间点的调度计划对研究形成不同的影响。
第三,调度计划的时间颗粒度优化模型。在互动式节能调度中,调度计划的时间颗粒度是一个固定的值,一般情况下是十五分钟。我们举例说明在优化调度计划时间颗粒中的调度能否的到优化。例如,在比较短的负荷期如果产生比较大的波动,并且能够自动发电控制、旋转备用等能耗和成本相对普通发电机组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细化时间长度来把握负荷波动的情况。
第四,智能多模型。互动式节能调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协调发电企业、电网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协调问题,对互动过程的种种行为进行控制和处理。在行为的处理方面可以采用智能多理论建立智能多的模型。在互动节能调度中嵌入智能性、中介性、机动性的模型。
2.2互动节能调度的算法优化
互动式节能调度是一个超大规模非线性的理算时变的优化问题。在算法上我国通过学者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许多种。其中动态规划法,启发式方法和混合整数规划法等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算法的优化过程中,在节能优化调度引入多种互动以后,算法比较复杂,为了优化以往的算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基于贪婪算法的可伸缩机组组合算法。互动式节能算法应该以《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为基准,保证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去分析机组煤的消耗水平,分析机组开停的影响要素。在电量的转移比较多的时候,对电网安全审核的处理、能耗校核的处理都会有相应的影响,这就需要采用遍历算法保证节能效果其他的情况基本可以运用贪婪算法
其次,对综合煤耗微增率的出现进行优化处理。我国目前大规模的互联电网在较远距离情况下的输电有可能发生线损的问题。发电厂的能耗降低但是线损可能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以煤耗微增率为基础,减少线损的情况,降低发电煤耗实现优化。
最后,云计算的电网优化调度计算。在引入互动后可能存在深度不足的一些问题。这样可以结合遍历法对开停状态模糊的边际机组进行开停状态的遍历。不仅提高计算量的伸缩还要保证优化的深度。云计算是利用计算资源的方法,具有虚拟化、该可靠性和通用性的特点。云计算的电力调度是未来智能电网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利用闲置的资源降低电力企业的相关投资提高电网调度的优化结果。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智能电网的互动式节能调度进行了分析,从模型、算法及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的深入。基于尖峰负荷的能耗的用户侧互动优化进行了探讨。包括集中调度和发电企业自主调度的协调运作等等。智能电网的互动式节能调度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社会做出了贡献。这种调度方式将被广泛的进行运用。实现电力企业,发电方及用户三方的利益,达到降低能耗、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童志.灵活互动智能用电的技术内涵和发展方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0(2):125.
篇10
关键词:电信业 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资产收益率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measures HHI in China’s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which indicates the market a highly-concentrated one. Then DEA approach is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s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 and efficiency has also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urthermore, a lateral comparison with some foreign telecommunication firms is made to get a full picture of efficiency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By global comparison, a conclusion is reached that China Mobile is full efficient, while China Telecom and China Unicom should expand their scale and improve their technical efficiency.
Key words: DEA, ROA, efficiency,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2008年,我国的电信业通过一系列的产业重组,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局势。其中,中国移动占据领头羊地位,在2011年占据了电信业53%的市场份额,超过其他两家的总和。
我国电信业目前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电信企业的效率问题也成为热门话题。一些人认为我国当前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将使企业产生“高枕无忧”的惰性,出现表现欠佳、运营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变差等现象,进而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而另一些人则争论正是电信业寡头垄断的产业组织结构使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得各企业高效率运营。此外,他们指出,较大的企业更易获得规模经济,这将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
为了探究电信业重组以来三家电信公司的效率,以及其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一、文献综述
在近年的研究中,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被广泛地应用于测度公共事业特别是,电信业效率的测算。Noel D. Uri (2001)应用数据包络法研究了电信业效率,认为美国的电信业激励性规制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变化,而配置效率变化趋势不明 。
希腊经济学家D.I. Giokas和G.C. Pentzaropoulos则对欧洲电信业效率做了很多研究。在2000年,他们主要采取DEA,得到了希腊各个地区电信的效率,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在2002年,他们比较了欧洲主要的公众电信公司的运营效率,得出公司规模并不一定导致效率。
同时,也有学者针对亚洲的电信公司效率进行了研究。Chao-Chung Kang (2009)通过DEA得到了合并前后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现尽管私有化促进了中华电信公司效率的提高,但无法保证公司在最佳规模 。Pun-Lee Lam和Alice Shiu (2008)采用DEA测度了中国大陆各省电信部门的生产效率。他们认为东部省份电信部门表现明显优于西部省份的主要原因应是环境,而不是运营水平差异。
但是大多数学者忽视了电信业市场结构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Johannes M. Bauer (1997)尝试通过检验市场势力、创新和效率的联系来检验Schumpeter的结论。他认为规制和垄断特权会阻碍创新,而竞争机制会激发创新。
鲜有学者考虑横向比较,即在研究一国电信企业效率的同时,进行全球对比。此外,国内的研究缺少对具体电信企业的效率分析。本文将我国现存的三个电信企业作为考察对象,尝试探究中国电信部门盈利能力、市场结构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测算三方面的指数,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引入了一些外国电信企业,以期将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行横向比较。
二、中国电信企业实证分析
(一)赫芬达尔-霍希曼系数(HHI)
赫芬达尔-霍希曼系数(HHI)常被用于衡量一个特定市场的市场集中程度。根据定义,赫芬达尔-霍希曼系数表示为市场中各个公司的市场份额的平方之和,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被看做是测度市场集中度的一个参考指标。而市场集中度则是体现市场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个较高的HHI意味着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并且该系数的上升显示出此行业竞争的减小与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相关文件,一个HHI超过0.25的市场可以被视为是高度集中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