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学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动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54
Abstract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is our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animal medicine and aquaculture and other related majo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is need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animal science basic theory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course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eaching experience, explor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eans and ways of assessment reform,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Foundati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动物学基础是我校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相关专业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及水产养殖。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增加课程,必然导致一些课程被删减、压缩,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传统的主干课程受到了较大冲击。在2013年以前,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和水产养殖专业的这门基础课一直由我校动医学院基础课部老师授课,由于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加上动物学这门课程内容量庞大、知识体系繁杂,且重理论教学,轻实际操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就。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经我院教授委员会反复论证,将“动物学”更名为“动物学基础”,并根据生源情况对动物科学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分开进行授课。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动物学基础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笔者分析了当前动物学教学的现状,结合两年多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
1 当前动物学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由于动物门类较多,内容十分庞杂,易混淆的知识点和记忆性内容较多,纯理论的教学显得更加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压力与排斥心理。①比如生活中不易见到的一些生物物种,无法在脑海中直接产生联想,造成他们对这些门类的动物特征认识不深,认为这些学习内容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动物门类,如鱼、鸟和哺乳动物等,又常常以自己原有的认识和理解先入为主而失去学习兴趣。而且目前大多数动物学教材又太注重讲述各个动物门类的生物学特征,平铺直叙地介绍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内部解剖和分类分布,各章节之间缺少有机联系的串线,具有“现象罗列、概念不突出”的通病。②
1.2 教学方式和手段
填鸭式教育模式仍是教育中的常见于传统教育形式,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③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上课时只忙于记笔记或只对新鲜知识点感兴趣,这就导致学生自主思考不够,逐渐对老师产生依赖。在教学手段方面,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由老师结合黑板板书及描绘简图讲授课程内容,虽然教师能通过幻灯片、挂图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授课,但仍然给人以枯燥、抽象的感觉。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十分有限。故课程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积极性不高。
2 动物学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为了生动有效地讲解动物学基础的课程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动物学课程的精髓及知识体系的意义,笔者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研究。
2.1 立足专业基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来,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发展趋势下,专业课的课时被大幅压缩。就我们学院而言,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由原有的40个课时压缩到24个课时,想要在短短的24个学时内,让学生对动物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如果仍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将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范围广但深度浅的问题。因此,在讲授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动物学课程和生命科学发展的特点,以动物的进化和演变史为主干,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点讲述各门类动物在演化发展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生物学特征,比较不同门与纲特征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最后粗略介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在讲述节肢动物的时候,笔者会着重讲述这个动物界中最大的动物类群,为了保护自己适应广阔而复杂的大自然,在不断进化中具有了发达坚实的外骨骼;同时与软体动物同样是为了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而“背”上了厚贝壳做对照。这样的讲述,既简单又通俗,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及其出现的意义,同时又复习了软体动物的主特征,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另外,还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结合动物学科研前沿动态调整授课内容。对于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放在脊索动物门类上;而对于水产专业的学生,将着重讲解与水产养殖生产紧密联系的动物类别,除鱼类外,像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也会重点讲授。在介绍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时,以其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为例来讲述,结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事迹,并要求同学们在课后查找文献来解答青蒿素怎样抑制疟原虫的问题。通过结合这些科研前沿动态,既可以带同学们了解最新的专业资讯,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动科专业的学习兴趣。
2.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动物学基础的理论教学中,我们尝试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期从视觉和知觉上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他们学习动物学的兴趣。首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尽量用图表、摄像、视频和动画资料将书本上的文字知识生动、立体地转化出来。例如在讲授节肢动物外骨骼的特点时,先通过图片展示外骨骼的层膜构造及蜕皮过程,然后再以虾蜕皮过程的视频资料为例,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节肢动物是如何通过外骨骼运动和蜕皮的,从而更加准确、高效地掌握此知识点。
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关系。授课时,与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思考和知识体系,采用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语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轻松课堂教学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如在讲授环节动物蚯蚓的再生功能时,引用了蚯蚓孩子把自己切成两段去打网球,蚯蚓妈妈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的笑话,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深刻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在解决学生不了解动物学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对其后专业学习意义的问题时,我们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基础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动物学基础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对动物生产的指导意义。例如在讲授软体动物的种类时,以其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如有些类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等,介绍这些类群在市场上的价值,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动物的现实意义。另外,可以结合湖南省常见的动物物种资源讲授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 更新课程考核方法,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动物学理论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学生大多在考前突击复习,考后书本一丢就全忘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分步计分方式,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几部分组成。由于我院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采用“大班”上课方式,上课学生有时多达100多人,老师挨个点名是不可能的事情。个别学生认为自己不去上课老师也不会知道,因此将出勤率与课程成绩结合起来是有效减少学生缺课逃课的方式。大学的学习全靠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部分自律性差的同学,课前不对新知识点进行预习,课后又不进行复习,造成对知识不熟悉,学过很快就忘记的情况。④为了减少这类现象,我们采取了课前提问、课后布置作业的方式。即在开始上新课前,对前一次的授课内容进行随机提问;授完一单元内容后,布置一些与当前科研相关的作业,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该单元内容,甚至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才能完成,然后将上课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通过改进课程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思考及时巩固知识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 进一步的课程改革设想
网络的发展使得获取丰富的最新信息变得非常快捷,也为动物学基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便。⑤经过教研小组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制作出集图表、摄像、视频和动画资料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并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一步动物学基础课程改革,我们计划通过网络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动物学教学资料,时常对课件进行更新,尽量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再次,通过对微课和慕课等先进教学手段制作技术的学习,我们计划在动物学基础下一步教学改革中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某些重点章节制成微课上传至校园网,开展小范围的网上互动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制作一套动物学基础课程的慕课课件,用于平时学生的自学和知识检测,有效解决因课时缩减而导致课堂传授知识容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问题,将这一新鲜、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在实践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
注释
① 顾俊杰,岳艳丽.动物学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4(11):66-67.
② 陈红,李松,熊荣川等.《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6(2):80-82.
③ 何文平,李萍,郑宗林.高等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63-6965.
篇2
盐度也会引起水生动物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当外界环境的盐度升高时,水生动物的血清渗透压及血清Na+、Cl–离子浓度增大,适应环境后趋于稳定,但血清中Ca2+和K+浓度、酶活性和激素含量等的变化因物种而异。黄晓荣等测定了在盐度为0~28范围内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发现随着盐度的升高,血液总胆红素含量增加,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血清淀粉酶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Ca2+浓度则无显著性变化;并指出淡水施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可以经盐度驯化后移殖于盐度较高的水域中。
童燕等对施氏鲟幼鱼进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后发现,盐度胁迫下施氏鲟幼鱼的血浆皮质醇、血糖等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随后各项指标开始回落。房文红等研究发现,中国明对虾血淋巴中Na+浓度在低盐度时为高离子调节,渗透浓度为高渗调节;在高盐度时,则分别为低离子调节和低渗调节。将中国对虾从低盐度海水转移到高盐度海水,其血淋巴渗透浓度逐渐上升,并最终趋于稳定。金彩霞等在研究盐度变化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a)血淋巴渗透压、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时发现,生物胺可激活鳃丝Na+/K+-ATPase活性、调节血淋巴渗透压效应物含量引发渗透调节过程。
一般来说,水生动物都有最适盐度范围,在该范围内水生动物的摄食量高、生长和繁殖速率快。臧维玲等研究了盐度在3.1~42.1范围内日本对虾幼虾的生长情况,发现盐度为10.2~26.9时,日本对虾幼虾生长效果最佳。通常广盐性和洄游鱼类的胚胎发育需要一定的盐度刺激,叶星等研究发现,广东鲂(Megalobramahoffmanni)胚胎具有较强的盐度适应能力,在0~7的盐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良好,孵化出膜时间短,且孵出的鱼苗活力高。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对盐度要求较为严格,其孵化的适宜盐度为0~4,超出此范围孵化率明显降低。此外,盐度还能够引起水生动物性早熟,已有研究发现随着水体盐度的升高,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性早熟率上升,成活率则降低。
2碱度对水生动物生理的影响
水体的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一般水体的碱度来自HCO-3、CO2-3,其组成的缓冲体系对维持水体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水体离子组成、含量及比例也对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高碱度水质中,离子组成多变,且主要离子含量和比值不恒定,是制约水生动物生存和生长的主要因素。Gatal等对来自不同盐碱湖泊的褐色鲑(Salmoclarkihens-hawi)的鳃、肾脏和肝脏进行组织学研究,发现高碱度使腮氯细胞增生或肥大。也有学者发现水环境中碱度升高可造成水生动物鳃组织表面损伤,并影响鳃小片表皮细胞外表面Cl--HCO-3交换体系的功能,同时,由于碱性物质的摄入量增加,血液缓冲平衡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血液pH上升,机体出现代谢性碱中毒症状。房文红等研究发现,中国明对虾幼虾的成活率随着碱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碱度和pH对幼虾的致毒效应表现出协同作用。雷衍之等也认为高碱度对水生动物产生的致毒效应受到水体的pH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另外,王卓等[7]发现在高碳酸盐碱度胁迫下,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przewalskii)通过调节肝脏和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结语
篇3
一、双主教学模式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
1.双主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笔者自2001年7月至今,在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讲授“家畜外科手术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影像学”等课程。高校扩招后,动物医学专业本科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并且为了加强素质教育课程,专业课课时被压缩。班级和学生多,专业课课时少,教师压力大,成为突出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针对“家畜外科手术学”等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经过积极探索,形成了以课堂讲授、实验室实习、网络学习和学习小组相结合的新型、立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至今已实践数年,为大学专业课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2.双主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和内容。①多媒体课堂教学,家畜外科手术学的课堂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教学内容按大纲要求,全部制作为电子教案,在多媒体教室合班讲授理论课。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节省了板书时间,提高了讲课效率,保证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计划内容。加之其强大的表现力,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看到形象、具体、动态的外科手术病例图像和手术过程的视频,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情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下面通过一个实际课例来说明如何把“双主”思想应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奶牛难产是生产实践中的常见病,所以牛的剖腹产手术实际应用多,是教学的重点。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解剖知识和已有手术基础知识,对奶牛剖腹产手术的手术通路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位学生说,可用腹下切口,侧卧保定施术。另一位学生则认为,腹下切口实施麻醉和保定比较困难,且缝合后腹下张力较大不利于愈合,应采用腹侧切口。教师进一步引导:左侧切口与右侧切口有没有什么不同?学生思索之后认为可采用左侧肷部下切口,此部位虽可能受到瘤胃妨碍,但肠道脱出的机会较少,并且在站立保定和浅麻醉下,手术对奶牛的影响较小。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每位学生都对奶牛的剖腹产手术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适时地播放了奶牛剖腹产的手术视频录像和一例手术病例的图片介绍,这两个病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在这个课例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思考的地位上,在原有的知识框架上进行新的建构。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在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通过展开讨论和多媒体展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同时,我们还推出了相应的教学网站和网络课程,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并整理笔记。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手术基本素养和手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采取小班上课,每班不到30人,适于师生交流和分组。外科手术实验室除了手术器材设备外,还具有全套的摄、录、放像设备及多种手术录像带和光盘,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验开始前通常结合实际病例或视频素材,创设情境,然后通过组内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各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完成“意义建构”。比如,“离体肠管缝合”实验和“活体肠管吻合术”实验我们采取了以下模式:上课时,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术前讨论并观看离体肠管缝合录像,然后自己动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在进行了离体肠管缝合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拟定“活体肠管吻合手术”方案,然后观看肠管吻合术教学录像,进行术前讨论并修改自己的手术方案。各小组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活体手术,并对手术过程进行录像。手术完成后,师生共同观看录像回放,进行术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实验里,所采取的一系列过程,使“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这四大要素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通过这两次实验,学生都牢固掌握了“肠管吻合术”这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成立课外学习小组。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组织对家畜外科手术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了课外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采用半开放式选题:围绕家畜外科手术学这一主题,由教师确定一批手术课题供各小组自行选择并开展合作研究,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小课题不同。学习小组除了实验小组和网络小组外还有以消毒灭菌为方向的学习小组、以外科手术进展为方向的研究小组和专业英语小组等。这些小组以不同方式提交自己的学习结果,老师起指导帮助作用。
二、教学效果评估
1.学生认知水平的测量。为了检验学生在双主教学模式下学习是否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在期末学习结束时,用与上一年级相同难度的试卷进行总结性考试。考试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家畜外科手术学”的知识结构和手术技能均能较好掌握,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学习行为观察。在“家畜外科手术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高,始终对家畜外科手术学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和较高的注意力。学生课堂听课率在98%以上,实验课到课率达100%。实验室开放期间,平均利用率在80%以上。家畜外科手术学课外学习小组吸引了80多名学生参加,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0%。网络教学环境的建立,对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手段。网站开通一年中,点击量达26000多人次,收到提问250多条,解答率在95%以上,远远超过了传统教学时学生的提问数和问题涉及范围。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更为方便和频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连续几年的学生评教中均获得96分以上的好成绩,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很受学生欢迎和接纳的。
三、结论与体会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课堂、网络、实验室和课外学习小组共同支撑的,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涵盖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传统与现代、一般与个别等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双主”的思想,给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
1.需加强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利用。建构主义强调教与学的情境性,而家畜外科手术学是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多媒体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利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篇4
多媒体可以发挥很多实用的教学功效.首先,它可以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将会很有帮助.在知识引入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看到一些有代表性的运动过程,并且通过视频的观察来获知一些运动过程的相关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透过动画片段的观察进入教学主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为知识教学提供有效铺垫,而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自身的思维也会随之调动起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自然会更加顺畅.例如,在讲“匀速圆周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今日说法”的视频节目:在一个丁字路口,一年内发生多起汽车撞进路旁房屋的事件.通过这个节目,学生得知这是由于施工人员违反了物理规律把转弯路口修成了外低内高造成的.又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在介绍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自己事先从某一高楼扔下两个轻重不同的保龄球的录像.再利用录像的慢放和定格功能,可以清晰展示两球下落的全过程.这样不仅能够直观地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于这些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相关分析.这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借助图景分析,引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多媒体不仅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其中的一些功能还能将片段进行定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就一些重要图景展开观察与分析.这在“运动与力”教学中很有帮助,能够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运动与力的教学重心,是让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对于物体的受力状况进行判断与掌握.要想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对于物体运动中的一些核心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图景的呈现,能够为这一过程提供辅助,可以透过图画的定格,让学生对于一些运动过程有进一步的认知,进而让学生准确地判定物体的受力情况.例如,“静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它表现为弹力、静摩擦力等力的动态变化.对这类问题,在进行必要的物理实验之后,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弥补和解决这一难题.如,利用flash制作“斜面、档板和球”的小课件.通过鼠标拖动旋转档板的角度位置,让学生观察各个相关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变化,把原来学生难以想象的力的变化过程变成具体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一目了然.当学生对于整个运动过程以及每一个运动变化的细节有良好的认知后,逻辑思维进一步找到依托,能准确地进行物体受力情况的判断.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物体运动过程
在“运动与力”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给学生呈现物体真实的运动状况,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运动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于运动的真实状况有良好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口述以及运动模式的描绘来引导学生获知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学生可能没有弄清楚物体的真实运动轨迹.有了多媒体工具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被化解,任何物体的运动过程都可以清晰地呈现.这不仅能够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而且让学生对于运动过程有更好的感知,从而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由于演示实验太快,学生不易观察清楚,因而难以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为使学生弄懂这一问题,教师通常会不厌其烦地在黑板上画图、分析、讲解、说明,但即使是这样,学生对于运动过程还是没有弄清楚.有了多媒体工具后,这些问题能够轻松被化解.教师可以用计算机将此过程重现,让三个小球分别同时做平抛运动、水平匀速运动(速度与平抛运动初速相同)、自由落体运动,控制好动画的运动速度,能使学生非常清晰明了地观察到现象,并且了解三种运动方式的差异,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与体会自然会更加深刻.
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能动 互动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的物理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尝试自己去验证物理规律,在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学习中了解物理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并且借助实验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加深,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物理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能动与互动性分析
(一)理论教学为实验教学提供基础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而且物理知识与日常的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高中生应该尽可能地学好物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两者都不能忽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用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了解验证物理规律的方法,为实验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虽然理论教学较为枯燥,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理论知识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效果。高中物理的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虽然以前高中教师并不是特别注重对物理实验的教学,但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发展,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对事物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如果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人们往往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努力做好这个事。因此,实验教学的一个目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并不是知识在课本上那样死板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逐渐地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明白定律概念的原理,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证实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用仅局限于对课本上内容的死记硬背,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知识远远比死记硬背得到的效果更好。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不仅在学习上获得了进步,在知识上也得到了充实,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本中定律和概念的理解,实验教学能够将课本中抽象的概念搬到试验台上,学生可以从根本上了解概念和定律。实验教学将抽象的事物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概念和定律,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课本的局限性,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高中物理已经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电学、力学等以及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可以说高中的物理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只死记硬背,不但浪费了时间了,而且取得的效果十分小。因此,在学物理这种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时,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但是最简洁的办法就是对理论的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手中了解理论,而且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的知识可以使自己记忆更加深刻,才能获得内外的健全发展。
(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虽有点枯燥,但是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来弥补,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自己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理论知识,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学校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做人,使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拥有独立自主能力,可以明确自己的道路方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出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动与能动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都非常重要,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利.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职业,2010(5).
[2]王晓东.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
篇6
以PowerPoint2003为例,用户需要制作动画时,选中需添加动画效果的对象,单击菜单栏“幻灯片放映”,选择“自定义动画”菜单项,再选择右侧的“添加效果”按钮,此时会弹出: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等四项动画效果选项,这四项效果选项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动作效果提供给用户选择。按PowerPoint软件菜单中提供的动画,主要是自定义动画,自定义动画又分为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等四大种类型的动画,如图2-1所示。“进入”动画是指PPT页面出现后,对象在页面中从无到有的过程,例如:百叶窗、飞入、盒状等效果;“强调”动画是指素材已在页面出现时,由于用户的具体需要而对对象进行的动画操作,例如:放大/缩小、更改字体、更改字型、陀螺旋等效果;“退出”动画是指对象从页面退出(消失)等的过程,例如:消失、飞出、切出等效果,它是进入动画的逆过程。“动作路径”是指对象沿着某一路径移动的动画效果,用户可以使用“动作路径”来实现有规则的或无规则的移动动画,它是PPT动画中自由度最大的动画效果。如果从对象呈现的效果来分类,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可以分为十大类,如图2-2所示。
事实上,PowerPoint提供了飞入、切入、浮入、飞出、浮出、直线路径、升起、上浮、下浮、字幕式、跳动式、平动式、旋转式、呈现式、暗淡变化、大小变化、状变化、闪烁式、走动式等近百种效果的自定义动画,在制作PPT课件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某种动画或选择多种动画组合以现实想要的动画效果。对动画对象的动画效果(进入、强调、退出)、顺序以及属性进行设置,可以控制动画展示时间、顺序、速度等,以达到所需要的动画效果,还可以通过触发器来控制动画从而实现互动效果。配合幻灯片的页面切换效果,可以对幻灯片切换的效果、切换时的声音、切换速度以及切换方式(通过单击鼠标和设置等待时间)等进行选择,使幻灯片的播放精彩有趣。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PPT课件动画设计策略的探讨
PPT动画的设计是根据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意图,通过对文本框和图片等素材添加一系列组合动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设计和控制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主次顺序、位置改变、字体及字号的变化、放大/缩小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基于物理的学科特点,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课,教师都会遇到一些难以讲述清楚的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刚接触物理,抽象思维还没有成熟的初中生来说,电学部分学生比较难理解,部分学生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电流的形成原理,难以理解电场磁场的存在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课件中合理地使用动画,可大大增加课件的逻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但并不是使用动画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动画设置应适量、适当、适度,符合教学内容,动画展现时机和方式要恰当。因此,动画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用PPT课件的经验,对PPT动画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能用文字表达,就不用动画来展示教学PPT课件不同于宣传展示类PPT,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少用动画效果,能不用就不用,以避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幻灯片标题、表格、全屏图片等内容等最好不要设置有动画效果。常见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出现,采用的动画也不要跨度太大,如采用出现等基本动画效果。一般页面切换场转效果也不宜过多使用。动画音效也尽量少用,确实需要时在同一课件中也不宜使用太多,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用爆炸、疾驰等刺激性强的声音。动画的进入和退出的速度要适中,避免太快或太慢。
(2)内容展现的动画方式要恰当要根据教学设计要求来展现教学思想,动画效果要简洁,文本框一般选择出现、切入、上浮等较温和的动画效果,图片一般选择切入、缩放、淡出、盒状、形状等动画效果,线条和形状选择擦除和展开等动画效果。特别注意的是,内容的出现往往还要考虑出现的方向何去何从且同一页面中,方向的改变也不要过。
(3)动画呈现的时间要合理根据教学设计要求设计好每个对象的动画呈现时间,做到利于学生观察的合理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而影响学生的观察效果。物理学科的演示中,常对线条、形状、图片等对象进行放大、填充(变化)颜色、闪烁等强调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在课件中经常使用强调效果,这样会既浪费教师宝贵的时间,又会增加内容的预设,从而造成教学缺少弹性。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物理教学中PPT课件的动画往往是用PowerPoint提供的各种动画效果组合而成的,例如利用旋转、闪烁、自定义路径动画等组合,可以制作中学物理实验演示,比如,圆周运动、抛体运动、天体运动、原子运动模型、电磁场的模拟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演示等这些实验,各种动画效果的呈现时间的选择是否合适十分重要。
(4)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课堂上出现的课件,首先实用性是必要的。即课件动画一定要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如果适得其反的话,倒不如不用。其次要有艺术性,每个PPT动画都应该是一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一个优秀的PPT动画作品应该牢牢地抓住观看者的“眼球”,在物理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拓展学生的信息通道,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有效地启发以及丰富的想象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形象性与直观性相结合PPT动画的动作安排、界面布置以及配色必须经过反复设计,要符合审美的要求,动画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课堂辅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本质,因此,动画要做得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理解物理知识。
(6)趣味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课堂上使用课件也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动画一定结合趣味性与灵活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就知的欲望。动画是一种运动的模拟,其实现方法是在屏幕上快速连续地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画面在动的效应。因此实现动画的基础是图像的显示和使图像快速的翻转、变形或变化等。制作PPT动画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快速准确地制作想要的动画。制作动画时要明确所要表达的动画效果,明确动画所要表达的目标。比如制作物理实验的虚拟实验时,要了解整个实验过程,知道每一个步骤的动作要点。根据实验过程的这些动作特点,构思在PPT中用那些动画效果来表达这些动作。有些效果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时就需要深入的研究PPT中每一个动画效果的属性,或者组合几种动画效果来实现所要表达的动画。
三、结束语
篇7
苏州市作为我国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许多的成功经验:
(一)不被取得的成绩所陶醉,积极向先进城市学习苏州市政府在苏州服务外包产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不断与更发达城市比较,找出问题和不足,向先进城市学习,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制定详细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在规划方面出台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产业发展战略,甚至聘请了专门的咨询研究机构——毕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对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在政府规划里,明确了发展目标,确立了发展方向,并从多方面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供支持,包括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企业发展资金的扶持渠道,以及对人才培养或是引进的具体措施等。
(三)政府大力度的扶持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积极落实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在财政上予以大力的支持,如对企业的补助,对于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补助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高于5亿元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注册资本5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这样的补助标准在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名列前茅,甚至高于北京市的补助标准。在基础设施和人才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扶持政策。
二、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总结及基模的构建
结合以上两个例子,笔者认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政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要不断的根据发展程度及时调整政策,使得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发展。基于此,构建基模如图1。
三、南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基模,分析南昌市应如何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出构建南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基模及相应建议:
(一)编制南昌市服务外包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目前南昌市只是对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给予了一些扶持发展的政策文件,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产业发展较为混乱。已经建立的高新技术区和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大量的服务外包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品牌弱,产品层次较低,不利于南昌服务外包产业的长远发展;二是存在少数非服务外包企业骗取政策优势的现象。因此南昌市迫切需要一个整体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保持发展动力。基于此,建立基模如图2。在发展方向上,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应当采用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站稳脚跟。南昌市目前的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品牌弱,拥有的高级人才很少,所以目前的发展方向不是一味的追求离岸外包而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离岸外包对人才和品牌的要求较高,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要求,而国内外包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相对较容易实现;第二步稳定合作,开拓市场。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与国内的特大型和大型企业合作,随着我们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推进,这些特大型和大型企业也在不断的开拓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如果能保持与这些大型企业的合作,不断了解其发展动态,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借助这些企业在海外的市场需求,来拓展市场;第三步大力发展离岸外包。在实现前两步基础上的企业一般都具有相当的实力,政府则可以鼓励和扶持企业不断的争取扩大离岸外包的市场份额。
(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实施差异化人才战略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需求,主要包括了一般的公共设施如便利的交通,方便的生活和生产设施,还有企业所需的建设用地以及服务外包行业所需的技术设施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软件方面,包括政府方便快捷的服务,相应的鼓励政策和人才的满足程度,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减少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制约度。建立基模如图3。1.硬件方面对于硬件方面南昌市政府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南昌市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改扩建,交通问题将会很快得到缓解,但由于南昌市的服务外包企业所在地区都离市中心较远,导致生活设施不齐全,影响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南昌市政府要对高新技术区和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两个区的生活设施加大投入,运用政策鼓励一些大型的超市等商业机构进入园区,给进入园区的商业机构以税费和公用设施使用的优惠措施,对公共设施集团在园区建立的服务设施给予补贴,使得园区的生活设施尽快完善起来。2.软件方面在软件方面政府也已经给出了一些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措施,但这样的措施还远远不足。首先政府应该给服务外包的企业提供优惠的税费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因为目前南昌服务外包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少,难度大,这就更需要政府的扶持了。最后政府的政策扶持要不断更新,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中心。3.知识产权保护由于服务外包涉及到许多技术问题,尤其是离岸外包还涉及与外国企业的合作,所以政府应尽快组织专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出台一些措施,并积极向企业宣传,保证本地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可尽量避免发生法律纠纷,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同时政府可以设立知识产权交易点,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点,集中受理对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侵权的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4.人才战略采用差异化人才战略助力南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通过人才工程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来南昌工作;学习印度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为南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各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服务外包企业人才补助,采取措施,留住人才。
(三)建立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弱化相对区位劣势不少研究专家把南昌的区位当成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一种优势,但实际上这种优势并不显著,相反与国内沿海的大连、深圳等城市相比却有着明显的区位劣势,即使是与同处于中部的省会城市武汉相比仍有一定区位劣势,尤其是随着南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南昌服务外包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种区位劣势会更加凸显,但是服务外包产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不同于一些传统产业,政府只要建立起一个服务外包企业信息技术平台,这些企业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外界交流合作,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区位劣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基模如图4。一旦建立起这种服务平台,政府还应大力宣传,并对借助平台发展的企业给予各种鼓励,包括:前三年甚至五年的免费使用,后三年或是五年的费用减半使用;对于借助平台做企业宣传的企业给予广告费用的税费减免;通过一些媒体进行宣传。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平台的服务能力,保证平台能够有效发挥出沟通交流合作的作用。政府还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南昌以及南昌服务外包企业的特色之处,打造一批在市场上有影响力有品牌的服务外包企业。同时,借助服务平台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知名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南昌,在南昌拓展新的业务。
四、总结
篇8
Constructure of course contents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TANG Yuan LIU Hongmei JIA Jiaojiao ZHANG Jianxiang LI Xiaohui JIA Yi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College of Pharmacy,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a of pharmacy students, which study drug transport in vivo by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dynamics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is established by psychologist Jean Piaget, and the natur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adaptation and balance in the theory. The principle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is used to construct course contents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this paper. The schema is carried out to promote the assimilation and adaptation to lead to reaching a new cognitive equilibrium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oreover, this process is helpful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Genetic epistemology; Teaching contents; Constructure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原为两个独立的边缘学科,由于两者学科内容联系紧密,原卫生部将其教材合二为一,形成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为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和药剂学专业本科均开设此门课程。生物药剂学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而药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对药物进入体内后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进行定量描述。该课程为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对药物体内过程的质与量进行研究,对于新药设计、新剂型新制剂开发、药物的质量评价、药品管理等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2-3]。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涉及高等数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同学往往反映“难学懂、难记忆、难应用”。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国内多所学校已对该学科进行了多元教学法、多学科交叉法、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LBL结合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4-6]。发生认识论是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提出和建立的。其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是认为学生是认知行为的主体,新的知识必须与学生的经验和思维产生联系,并内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导,在知识建构活动中发挥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的作用,其传授的知识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目前,尚未见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建构。本文拟应用“发生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内容进行建构,为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支撑。
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基本思想
发生认识论最初来源于对儿童数学学习等的研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知识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获得的唯一途径是动作,动作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和基础;思维发展根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经主体内化了的动作进一步协调而形成认知结构。皮亚杰据此提出了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四个最核心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是指动作结构,是个体认识事物的基础;同化是客体对主体的适应,是个体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的?C能;顺应是主体过去已经形成的反应对客体的适应,是个体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体的机能。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人对知识的学习是逐步从简单发展为复杂,不断促进认识的发展,其主要动力就是认识过程中的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向另一种更高级状态过渡的过程。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总是先以已有图式去同化客体,若获得成功即得到认识结构的暂时平衡;若不成功,则做出顺应,改变现有图式,再去同化客体,直至达到认识结构的平衡[7-10]。
2 发生认识论适用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学习依赖分子生物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基础学科,同时又与高等数学密切相关。该学科的本质是用数学方法和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为合理用药和合理制药提供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发生认识论具有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应用的天然基础。
2.1 建立数学思维方式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主要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研究通过口服、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的量变规律,以数学表达式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是一门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药物在体内动态过程的科学。基础药学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机械记忆,对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较少,造成了药学专业学生思维往往拘泥于具体的对象,注重对其特征、形态、功能的观察和描述,不善于开展抽象思维活动。而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依靠已有的数学现实空间,将当前的知识纳入已有经验,进行归属或验证,通过新旧知识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新的数学空间。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往往不能一次完成,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深化。发生认识论是在研究儿童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有与本学科学习的共通性[11]。本学科的学习就需要学生从生物现象和临床特征出发,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活动,经过多次知识融合,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完成认识过程中的平衡化。
2.2 依赖于已有图式
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活动,并在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认识的图式[12]。人们总是用自己已经具有的图式去认识事物,具有累积性、交织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特性。成功的教学必须是以学生现有的图式为基础,充分适应了学生同化、顺应和平衡过程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之前,已学习过高等数学、药剂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在现有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上述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已有的图式和当前教学活动的联系,使学生将新知识尽可能纳入已有经验,进行归属或验证,直至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经过多次的反复和深化,完成原有图式和本课程知识内容重新建构的顺应过程。
2.3 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
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人是在对具体知识的学习中,逐步从简单结构发展为复杂结构,并发展自己的认识的。人的认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其发展阶段具有连续性,各个阶段按顺序发展,没有某个阶段会突然出现,也不会发生跳跃和颠倒。认识发展就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不断往复提升的过程[1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既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承前启后上,又体现在“先生物意义后数学模型”“先单室后多室”“先线性后非线性”等学科内在逻辑方面。
2.4 体现认知的个体差异
发生认识论认为,人认识的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自身的经验能动地建构对客体的认识。由于不同个体现有图式的不一致,导致其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也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以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每个人的学习背景都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了不同主体最终学习的效果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课前对高等数学和药学专业课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显著影响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对动力学指标生物学意义的数学抽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数学公式在药物动力学实践中的准确应用。只有充分认识和考虑学生认知的个体差异,体现不同个体认知活动中同化、顺应和平衡活动的不同,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3 发生认识论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内容的建构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头脑中的图式可以形成一个有规则的一般图式,其代表着主体某一时期的智力程度和认知水平;他还用同步性实验证实,人如果达到某种智慧水平,就能够完成同样水平的问题[14]。而且人的认识图式不是一成不变,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这就是图式的建构过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过程就是根据该学科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将生物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化到现有图式之中,改变原有的高等数学图式以适应药物动力学的理论、公式和应用,使学生的认知发展达到更高的平衡状态。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都不相同,每个人的现有图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过程中对思维过程的展开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活动,而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和课中不断地开展合理的图式准备,以利于新的图式平衡的达成。图式的发展演进情况最终体现在教学效果的好坏上。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参考和引导作用,其编写要求为知识框架逻辑清楚、内容详实全面、公式及推导准确完整,但直接使用不一定适合于学生的思维展开。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发生认识论的原理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3.1 开展图式准备
首先,?_展基础学科图式准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基础。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非常重视导入性的复习基础知识,比如:学习药物的跨膜转运和吸收,需要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性质、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皮肤和黏膜的结构与功能等生理学基础;学习药物的分布,需要了解循环系统、淋巴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学习药物的代谢,需要了解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代谢反应的生物化学基础;学习药物的排泄,需要了解肾脏排泄、胆汁排泄、其他途径排泄的生理学基础和疾病对其影响的病理学基础;学习药物动力学的各个模型,需要掌握动力学原理和高等数学的处理方法。
其次,完善学科内部图式准备。在学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之前,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概念,勾勒出本学科的基本框架,对后期各章节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生物药剂学时,要让学生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剂型、配伍等药物因素,以及年龄、性别、生理、疾病、遗传等生物因素有明确认识;学习药物动力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动力学的研究有线性与非线性之分,而线性方法又包括单室模型和多室模型,同时还需要知道剂量、浓度、表观分布容积、速率常数、生物半衰期和清除率等关键参数。
通过上述图式基础的准备,调整了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使之处于准备接受、处理新知识的状态,使本学科的新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易于找到可对应内容,以便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实质性的融合。而且教师在图式基础的准备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哪些知识准备是必须的,以便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针对性地补齐自己的短板。如果图式基础的准备到位,那么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容易事半功倍。
3.2 促进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互动讨论 教学模式建构
一、初中物理互动讨论教学方式的内涵特征
初中物理互动讨论是一种微观研究,它只注重观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制约和期望的模式。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过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互动讨论教学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奠定“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为了在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学生素质,开展互动讨论的教学研究,可以优化课堂交往活动的形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使学生个体得以借助教学媒介(教材、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体)创造性地学习,从而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巧妙设计问题,提出悬念。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我们只注重教师语言,而很少给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说话的机会。要使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辅助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互动方式。
(二)重视实验操作、模型制作,吸引学生参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有许多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以往教学的讲实验、讲模型的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动手实验等能力。
1.加强学生实验。加强学生实验有助于提高实验考试的科学性,保证实验教学评价效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改进实验教学,大面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促使广大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实验要注意有层次性。例如:在初二的开始教学中某些简单的操作(如振动产生声音、骨传导等)交给学生去做;当教学进行到稍复杂点的实验时,可把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再往后就可让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能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同时,能真正落实互动的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进行模型的制作。物理教学中有些规律、概念较难讲清楚,学生理解较困难,如果发动学生的动手制作一些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创造一个抽象到直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活动,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进行初二的“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光的反射和折射图案,让学生做光的反射和折射模型、自制简易照相机等,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比较、组合,很快就会弄清上述规律的本质。
3.优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现象,观看录像、投影、挂图等都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看得准,看得细,善于捕捉观察重点,并由观察结果中得出结论。而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动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优化演示实验是一种好途径。演示实验既生动、直观、有趣,又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参与意识,取得了演示实验的最佳效果。
(三)采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初中学生的自尊心特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融入到教学中,肯定他们的成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拉拉队”的角色,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为之喝彩。教师更要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参与进行评价;对某些学生的失误不要过分地指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初中学生有争强好胜、表现自我、不甘落后的心理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可以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四、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一)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以鸡蛋放清水中和在清水中加盐的实验进行演示,提出相应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提出猜想。
在学生对某一物理规律进行探究时,需设计实验去观察与研究和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再运用抽象思维和科学归纳的方法获得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共性,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很大,需要教师精心指导。
(三)重视实验操作,合作探究。
提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多角度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猜测、假设,提出初步的研究方案并展开讨论(选用哪种实验仪器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操作等),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四)分析论证,组间交流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种开放型的讨论,但它并不是一个无序的、放任学生自由活动的讨论过程,教师要适时调控。学生活动时,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必要时要参与学生的讨论,把握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实践证明,在互动讨论学习中,通过学生互动讨论后,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效合作技能,而且学生学到的是自己理解的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转变为主动“学会”学习。这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了科学方法,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重视了学习的过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侯晓燕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篇10
——《物体的形状》案例
开发区实验小学 顾振太
一、教学片段:
师:圆柱体、球体、圆锥和圆台,它们是怎样滚的?请你们拿出学具滚一滚,并互相说说。
学生拿出学具兴致勃勃地滚动着,交流着……
生1:我觉得圆柱体是横着滚的。
生2:我可以使圆柱体竖着滚,只要把它换个方向摆。
师:你的补充很有道理,但如果不换个方向摆,它能不能一会儿横着滚,一会儿竖着滚?为什么?
生3:它只能往一个方向滚,因为它有两个平面,平面不能滚的。
生4:球到处可以滚,我往哪儿推,它就往哪儿滚。
生5:球是往四面八方滚的。
生6:圆锥是绕圈滚的。
生7:圆柱体和球能滚得很远,而圆锥和圆台滚不远,它们只是在转圈。
师:说得真好!那你知道圆锥是绕着哪儿滚的吗?
生7:绕着这个尖顶滚的。(边说边指着圆锥的顶部)
师:圆锥是绕着尖顶滚的,那圆台是绕着什么滚的?
生小声猜测:可能是小的圆吧?
师:老师给这个圆台作了顶帽子,现在给它戴上(接上圆台延伸部分的圆锥),请一个小朋友来滚一滚,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话没说完,有的学生就猜了起来:肯定是那个尖顶)
一生上台滚动,其余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
二、反思:
在上述片段中,学生们都投身于探求知识的活动中,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比较,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更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
在上述片段中,如果凭空让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缺少空间想象力,必然会“闷”掉。因此,教师让学生边滚边玩边交流,学生的兴趣智能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在操作中,不仅知道了各种几何体的不同滚法,而且对它们作了比较小结。如球的滚法,学生从具体的滚动方向中得出了“向四面八方滚”的结论。球和圆柱体能滚远,而圆锥和圆台滚不远。总之,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不仅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师是引导者、评价者。新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淡化了,而是要求更高了。新课程提倡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但不是放任自流。上述片段中,虽然第一和第二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不全面。但教师的一句话“如果不换方向,它能不能一会儿横着滚,一会儿竖着滚?为什么?”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在再一次的思考中,思维接受碰撞,得到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同时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加以引导,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如教师给圆台“戴帽子”,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圆台绕什么滚的难题。在“引”的过程中,教师还注意了激励评价“补充得很有道理”“说得真好”。教师的充分肯定,使学生敢想、敢说、敢猜测,形成了一种互相撞击,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学习氛围。
3、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上述片段中,学生动手操作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来讲,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化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