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身体素质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身体素质优势

篇1

一、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思想前提

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充满感情,积极开展工作,享受工作中的点滴快乐,将教育教学工作当做自己的一项事业去奋斗,而不是当做养家糊口的工具。这一点对于青年美术教师来说更重要,受社会拜金、恋权等不良思潮的侵蚀,许多青年美术教师并不是抱着为教育事业奉献这样的思想投身于教育行业,而是为了端上一个相对稳定的饭碗,被动地选择教育行业和教学岗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美术教师的爱岗敬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美术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观看先进典型专题片、组织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广大初中美术教师端正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其次,学校应当强化帮带工作,将年轻教师与中年教师结对,将敬业精神强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结对,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促使初中美术教师树立敬业精神与奉献意识。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工作与岗位充满感情,才能够为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底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业务功底

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业务性较强,尤其是对教师的艺术鉴赏力水平、字画和其他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较高。对于初中学校而言,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相对较为匮乏,无法完全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初中美术教师属于半路出家的类型,提高广大美术教师的业务基本功是当前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前提。初中美术教师不管是专业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之余强化基本功训练。首先,思想上要树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思想理念,将美术基本功训练作为日常工作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时间就进行相关的训练,保证适应美术课堂需要的要求。其次,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往常交流相探讨问题。可利用教研组活动、业务沙龙等载体,交流自己在美术基本功训练方面的心得体会,并相互指点有待改进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好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才能够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胜任初中美术教学工作。

三、谦虚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动力

学无止境,对于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广大美术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获取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信息,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为美术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和提供强劲动力。首先,初中美术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阅读美术教学教研类书籍,从中汲取对自己美术教学工作有利的知识,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学会从网络中汲取教改经验,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经常上网浏览,获取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为己所用。其次,初中美术教师要善于从观摩、研讨中提高自己,对于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美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及各类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要积极参加并认真学习借鉴,从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精湛的教学技巧,对于自身教学能力提高帮助较大。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回顾与总结,和其他成功的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的差距,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高自身教学工作能力。

四、精湛的教育引导技巧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必备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教育教学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教育方式不当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不佳。对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而言,由于不是中考应试学科,学生学习兴趣相对不浓,教师更需要掌握精湛的教育引导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全面熟悉青春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缓解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心理紧张,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在美术鉴赏和技能训练中涌现出来的进步之处,要不遗余力地进行表扬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情感基础。另外,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定期听取意见或者建议,听取学生正确的观点,对美术教学中不完善之处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五、充分的资源整合技能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创新要求

处处皆有学问。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善于整合资源,发掘利用有利于美术教学的资源,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善于发挥兴趣组织活动的作用,组织乐于学习美术的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拓展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发挥展示载体的作用,班级橱窗、美术角等阵地可以定期展示学生优秀的美术作品,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教师可以发挥竞赛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对于天赋较好的学生,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并与校外专门机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专业训练与培养工作,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更好地胜任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必零.对初中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10).

[2]夏军.浅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状况[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篇2

教师的专业素质成长,不是成为教育理论专家,而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最终达到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追求教育教学高质量的目的,从而成为在某一个方面拥有话语权的教育行家。

一、高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1.高尚的师德风范

素质教育的性质、任务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高者为师,身正为范。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塑造少年儿童灵魂时,像一个工程师设计一部精密的机器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肩负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教书育人,育人先己。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一切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

2.丰富的知识储备

实行素质教育,决定了语文教师既是本学科的专家,又是杂家。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一桶水”,而且要引进时代活水,成为一条潺流不息的小溪,这样才能激活教学中蕴含的生机和活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很多,方法万种,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要“成仙”、“过海”则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否则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谓“专家”,是指语文教师要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不但要通晓新课标和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要掌握本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所谓“杂家”,是指既要掌握本学科所包容的各类知识,还要具备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以语文本学科为例,在语文方面应是专家,还要涉及与语文不相关的知识,如天文、生物、地理等的知识,还得了解古今中外文学家、科学家等人物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3.高超的教学技艺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除一专多能外,还要有出众的专业特长、高超的技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加上学生的学,还要有一个“怎样”的问题,要讲究技巧,要有高超的技艺。譬如语文教师要在听说读写中,至少有一项或两项才能非常突出,要么在朗读方面远远超越一般,要么在写字或写作方法上出类拔萃,要么在演说方面功夫独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人、感染人,从而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

4.良好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为学生的思维得力于教师的引导与开发,不管哪门学科都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艺术地训练学生思维,把他们的脑子教“活”,教开窍,教聪明,就离不开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要获得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有形象思维的生动描述,又要有形式思维的逻辑推绎,还要有辩证思维的全面分析,更要有灵感的触发引爆并立体开拓与辐射,从而收到妙思泉涌、敏捷过人之奇效。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

5.现代教学的前瞻意识

当今社会,由于学科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具和手段不断更新,电教媒体应用前景广阔,利用电脑编写课文,模拟过程,实物演示,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更应抓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尽快掌握这些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新技术吸收新的科学信息,科学地选择信息、贮存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并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高科技时代的挑战。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方方面面不时地给自己“充电”,教师的学习不仅要有良好的环境,更要有一种主动学习,积极提高内驱力。

1.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就目前而言,语文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包括教育质量观、学生观和质量获得观。就语文教师本身而言,其要将传统学习观转为终身学习观,传统学习观表现为:①一次性学习可受用终生,考张文凭吃老本;②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语文教师有一桶水的储备。而终身学习观要求活到老,学到老,语文教师不应成为一桶静水,更应成为一条潺流不息的小溪。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根新观念,使活水源头来。

2.讲究学习方式

学习形式往往影响学习效率,影响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其可以不拘形式,不拘方法,灵活地学习,但总的来说有两种形式:

随时学习式。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社会是个大课堂,只要留心,随时随地都会有所感,有所获,万有引力定律是以苹果落地得到的启示。语文教师可以不断地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譬如学习有关于动物的文章,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解它们的习性、特点。学习有关于常识性的文章,可和学生一起身体力行,大胆地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自主学习式。语文教师自主学习内容丰富,单是业务方面就有五种:文化知识、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现代教育技术、操练基本功。例如要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语文教师就要率先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技术,它是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具有图像功能、音频、动画等功能,是朗读教学的最佳选择,可以使枯燥无味、呆板的教材变得生动活泼。

篇3

关键词;足球运动 身体素质训练

当今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足球训练先进的训练方法,较快的被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足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回归到足球文化和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上来。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各种先进技战术的运用也是超强运动素质为基础,我国近半个世纪足球运动水平的停滞不前,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相对世界高水平国家运动员身体素质较低。在身体素质方面差距,成为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足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足球运动员在同场对抗的情况下与对手进行的竞技比赛,身体素质的强弱往往是比赛场上技战术细节成败的关键。我国足球运动员在与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比赛中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有较明显的差距。

(一)力量素质差距明显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我国足球运动员无论在有球或是无球状态下与对手的身体对抗都表现出我国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不足。往往在运动中有较好的位置或时机优势,可在与对手的拼抢对抗下,就会失去在竞技场上的种种优势,而转变为不利的境地。尤为明显的是在决定足球比赛胜负的进球中,我国运动员表现出在射门时力量的不足,难以在关键时刻打出“世界波”。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在世界大型足球比赛中一直没有较好的比赛成绩原因之一。

(二)速度素质较差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而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足球运动比赛是同场竞技比赛项目中运动场地最大项目之一,足球场上运动员各种移动的快慢,往往是进攻和防守成败的关键。技战术的核心就是较好的完成进攻。速度素质的好坏就是在对手防守之前完成射门进攻的程度,我国运动员在组织进攻阶段,传球、移动的速度较慢,往往不能突破对手的快速逼抢。通过中场阶段和最后进攻阶段很难创造良好的进攻速度优势,不能给对手造成有利的威胁。相反在与高水平足球队比赛中,在组织进攻,中场衔接,前场进攻阶段速度优势明显,往往每一次对手的进攻都会造成本方球门前的危险。

(三)耐力素质较差

耐力素质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足球比赛时间较长90分钟,没有暂停时间,只有一次的半场休息时间。足球比赛对足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要求较高,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决定比赛的最后15分钟的进攻和防守能力。长距离奔跑,连续突破过人,都需要足球较好的耐力素质。整场比赛竞技水平的保持,或是连续比赛体能的恢复,都需要足球运动员有较好的耐力素质。我国足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明显体能储备不足,防守被认为涣散。其实就是我国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较差的表现,虽然我国实行多年国内足球联赛的耐力测试标准,但从多年的国际比赛效果来看,没有什么作用。

二、我国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足球运动政府投资较大,各个省市的足球学校都很普及。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一批专业运动员进行训练,每年都有一大批专业足球运动员被淘汰,各个阶段足球学校的竞争也很激烈,运动成绩往往决定一系列的利益关系,就促使各级训练单纯追逐比赛名次,不顾及足球运动员的权益,拔苗助长,毁坏足球运动的寿命,恶性竞争选拔出的国家队很难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足球运动员专项练习过早,不注重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科学发展。足球运动员训练的很累很辛苦,但对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提高却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一)力量训练不系统

竞技运动中力量素质被认为是重要运动素质之一,身体对抗类竞技运动中力量素质是各国竞技训练的重要内容。我国足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不系统,因为我国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主要在各级各类的足球学校,而我国足球训练的足球学校较注重技术的学习训练,力量素质训练没有系统安排,力量素质训练多数安排在训练课的间歇,很难保证力量训练的长久效果。

因为我国足球运动员从小进行单一的足球专项训练,就难以保证各种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各种力量素质的不均衡发展又会限制某一项力量素质最大发展,从而使我国足球运动员在与国外高水平足球对比赛中,表现综合力量素质的差距,从而影响比赛成绩。

(二)速度训练与专项结合不好

速度训练应与专项运动相结合,足球比赛中奔跑多是短距离的急起、急停,在对手积极防守的情况下利用速度达到有利进攻和防守的优势,我国足球运动员不适应与高水平足球队的比赛速度的发挥,速度素质处于劣势,很难利用速度创造优势,所以在足球比赛场中突破、过人等带球的移动速度较少采用,原因之一就是我国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较差而不敢采用。我国足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加强与专项运动的结合,加强专项速度实用性的训练。同时速度训练与专项结合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越专项越好,本人认为速度训练与专项结合不应过早、过多,以免影响足球运动员纯速度素质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

(三)耐力训练与比赛关系不大

我国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受到很大的国人关注,对于足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拼抢不积极,防守不到位,归因于我国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不足,先后我国足球联赛,进行各种耐力测试项目,不及格就不允许参加比赛,一些优秀运动员因为“十二分钟跑”等测试,而不允许参加各种比赛,相反测试合格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耐力也没明

显效果,说明我国足球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和测试与比赛关系不大。

三、我国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建议

(一)加强我国各个级别足球运动员与世界足球强国的比赛交流

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有一定的发展敏感区,而各种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有一定的波动性,与世界强国的比赛对我国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波动性的把握有一定的借鉴性,有利于减小平时训练中与世界足球强国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距。

(二)注重平时训练中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在对抗性比赛身体素质是一切技、战术的基础,转变平时注重技战术训练到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决定运动员提高的后劲,是运动水平的基础,足球运动场上身体素质决定对抗优势的区别,一定程度提高技战术发挥,拟补不足。

(三)加强我国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比赛实用性的训练。

每项运动项目都有本身的运动特点,足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专项特点有利于比赛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赛实用性是训练的中心,身体素质比赛实用性,才会在足球比赛场上发挥具有的身体素质优势,取得好的比赛结果。

参考文献:

[1] 席志德.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群体的水平提高[J].成才之路.2009(32).

[2] 叶杨.普通高等学校足球专项课专用教材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5).

[3] 王卫宁.论普通高校足球队的教学与训练[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02).

[4] 孙雷鸣.浅议足球球星的特质[J].湖北体育科技.2001(03).

篇4

关键词:排球垫球;教学;中职女生 中职排球教学,其目的不仅是将基本排球技巧教授给学生,更是要在这一特殊的年龄期督促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体育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在中职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更要关注中职女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调动女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排球垫球学习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掌握排球运动的技巧,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既提高身体素质,又提高心理素质。

一、对中职女生教学难点的分析

通过查询资料,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发现中职女生除了对排球运动不了解、不喜欢、怕疼之外,心理因素的影响是主要方面。现今的中职女生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但她们习惯于依附家长和学校,更依赖网络,在各方面遇到困难时,习惯于从互联网搜集资料而不是征询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互联网信息量庞大,错综复杂,对于处在身心发育青春期的她们来说,难以分辨真假是非。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就读于中职的女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之前所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新环境适应力不强,性格有些自闭,不愿与周围同学多接触,团结性不强,缺乏自身优势与特长,导致缺乏自信,又极度自尊,这些综合因素的限制使她们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或在活动中畏首畏尾,自我束缚,无法实际地发挥自我潜能。

还有的中职女生,是未能顺利升入高中,不情愿就读于中职的,在她们的观念里,既不甘心未能晋升高中,又不愿与职业学校里的其他人混为一谈,以上因素会使她们的自卑感与自尊心产生强烈的冲突,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这部分女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她们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如何突破她们的心理屏障,调动她们的热情,恢复她们的自信心,帮助她们在排球运动中重塑自我将是教学的难点。

二、针对分析得出突破难点的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应从几个方面着手,调动中职女生学习排球垫球的热情。首先对于有兴趣学习排球垫球但担心会疼的女生,在训练初期,将传统硬式排球替换成软式排球,这样一来,对于质软、飞行速度慢、目标较大的软式排球,学生将掌握得更容易也更迅速,同时不会有疼痛感,学习热情被有效地调动起来。等技巧熟练后,再增加硬式排球的垫球训练,同时结合软式排球的技巧和战术配合训练。

对于来自农村之前接触体育运动较少的女生,通过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排球对战视频、技术策略分析讲座等方式,让她们了解排球,尽快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增强团队意识,相信她们将很快突破心理屏障,在了解了排球垫球的技术要点和相关知识后,因为身体素质优秀,将很快掌握技巧,成为技术主力。

最后,也是排球垫球教学的难点,对于不情愿就读于中职的女生,如何突破她们自我厌弃、又盛气凌人的心理冲突是重中之重。从头开始培养她们正确的学习意识,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她们重塑自信心,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同时使其他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带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团结她们,分享垫球的技术技巧,通过一对一或是小群体集中训练,使她们逐步地参与到集体训练中来,循序渐进地接受排球训练,达到融入集体的目的。

对于技巧的训练方面,动作要领要简化,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提高学生的信心,对学生灌输简要的技巧口诀“一插、二夹、三抬臂”等,并不一定一开始学习就需要完全掌握,对于技巧掌握较慢的学生,只要做到手臂夹紧,伸直,击球时注意下压手腕就可以,通过实训,慢慢积累经验,待到球不乱飞,能平直地将球击出,再加强其他技巧的训练,并予以肯定和鼓励,相信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连年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各界教育者深深认识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在推行智育、德育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身体的强健与头脑的开发相结合,才是新时期教育体制革新的目标。通过学习排球,使中职女生这一处在生长发育初期的群体,在身心成长上都得到有效锻炼,更有助于学生的德育与智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三人制篮球;体育教学;中学体育;价值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大众体育运动,它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及其培养学生坚强心理品质。篮球运动通常组织五人制比赛形式,基本技能包括运球、投篮、跑动、传球和跳跃,具有较大的娱乐性和游戏性,可以吸引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国家倡导及篮球运动对场地要求较低,所以基本上学校都建有标准的篮球场地。完善的场地器材设施为中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硬件条件保障。由于三人制篮球比赛可以在较为简单的场地上进行,并且比赛时间安排较短、对比赛场地的要求降低以及整场比赛身体对抗强度和运动量没有常规五人制大,与中学生的身体发育阶段相匹配,可以提升其身体素质,进而对培养中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都大有裨益。三人制篮球项目有其自身难以忽视的优越性,可以提高中学体育课程质量,培养学生其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导向作用[1]。

一、三人制篮球促进中学生健康的价值

(一)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

根据国家体质监测报告中的中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情况分析,中学生阶段的身体形态及生理机能的发展极为重要。现如今的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导致每天学习时间延长和长时间保持极高专注度。因此整个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发育都受到了较大影响。虽然三人制篮球的规则要求是在传统篮球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比赛所用场地和其战术战略技术安排上。技术动作和传统篮球运动一脉相承,并且三人制篮球同样属于身体对抗项目,其基本运动技能需要调动人体绝大部分肌肉群参与完成运动,对于提高运动者的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十分有效。三人制篮球运动比赛的进攻和防守的转换节奏比传统五人制要更加快,这就导致运动过程中跑动。有助于中学生机体提高代谢水平,从而增加心脏中血液的搏出量,进而提高机体内外交换节奏、肺活量以及心肺耐力。对增加肌肉生理横截面积,增强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提升身体负荷承受能力有积极效果。而且三人制篮球运动参与双方多采用直接对抗方式,运动中身体频繁接触,能够提高人体对周围环境敏感性,提高大脑神经对各肢体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强机体灵活性以及协调机体各器官反应的能力。经常参加三人制篮球赛,对于中学生动作的协调性,空间的感受能力,运动中身体的变向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具有积极增强效果,具有很高的强身健体价值[2]。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这项运动,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体格的功效。

(二)促进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功能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进而造成心理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参与篮球运动排解压力及产生运动的愉。第一,学生参与在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学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同对手竞争,达到在对抗中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不愉快情绪的目的;第二,在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注意力从学习中转移到比赛中去,时刻注意赛场上其余运动员的跑动和球的走向,通过分析判断,扬长避短,创造优势,然后自己做出相应的变化。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放下学习上的不快,获得运动快乐,彻底地放松自己;第三,三人制篮球运动可以锻炼中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因为篮球赛场中胜负不定时刻变化,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发挥自身实力。三人制篮球运动对于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塑造中学生其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促进中学生社会发展的功能

三人制篮球赛追求的是队员之间的团结互助、协调合作。因此,中学生在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扩大参与者的交往范围,建立队员之间的良好友谊,另一方面便于队员之间相互了解,培养默契配合的氛围。三人制篮球更加注重参与和互动,赛场就是交流平台,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社会经验和情感表达,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美的享受[3]。此外,从三人制篮球运动来说,它是三对三的小团体运动。并且比赛只需要三个人上场,但是比赛场上的三人必须要以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技术,认准同一个胜利的目标,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赛。在对中学生的体育教育训练中,组织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可以锻炼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优良的个性以及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这对健全中学生的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比赛开展要求的降低

现阶段制约校园体育项目开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运动场地、开展经费和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三人制篮球运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和传统篮球一样,完全可以利用校园现有的篮球场地,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的使用。而且三人制篮球的规则简单,对于篮球运动有薄弱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参与,便于三人制篮球的组织和开展。作为一名中学生,没有扎实的篮球技术基础,不了解篮球的战术策略,就会导致参与比赛的失败。这极有可能打击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放弃运动的机会。而三人制篮球运动并不看重其体育运动本身的竞技性,偏向于趣味性,意在培养中学生的健康身体素质。因此,不用担心学习的难易程度和运动本身的高技巧性,大家即使以前没有学过篮球,没有打过篮球比赛,也会在三人制篮球比赛中游刃有余。

(二)三人制篮球本身的趣味性

三人制篮球是在传统篮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保留了篮球比赛的基本特征,又在其内涵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在运动项目的价值观念上同传统篮球有着不同的体现。其与传统篮球运动的竞技性的不同在于,三人制篮球更强调的是参与人员的运动参与感和心理的满足感。三人制篮球往往着眼于运动的过程以及参与者在简单配合下个人能力的体现,所以追求强调学生个性,寻求自我在运动中的表现,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吸引别人关注的心理需求。三人制篮球不再突出强调传统篮球的竞技性要求,更加强调突出体育运动的游戏性,符合体育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宗旨,适宜在校园开展。

(三)三人制篮球比赛的适宜性

首先三人制篮球所使用的场地为传统篮球项目场地的一半,打一场比赛的整体时间在10分钟左右。比赛场地的缩小和比赛时间的减少,意味着三人制篮球的运动量相比于传统篮球来说得到了下降,并且节省了中学生的体力,控制运动负荷在青少年中学生年龄阶段能够接受。在技巧战术方面简化了比赛攻守转换的方式,比赛节奏相比于五人制篮球来说得到了加快,适合在中学校园内开展。在三人制篮球比赛过程中,每个人的角色都能得到重视,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比赛参与获得感,减少因为自身技术水平差异而得不到机会的失落感。并且三人制篮球的适宜性可以使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得到极大地锻炼,又因为其与中学生发育阶段相符合的运动量不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另外,三人制篮球赛与传统篮球相比其全队攻守战术更加简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获得较大的成功感,更加有利于体育教学效果实现和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4]。

三、三人制篮球教学开展的错误认识

大部分人都错误地认为三人制篮球运动就是半场篮球,它相比于传统篮球来说只是参与人数上的区别而已,这种认识就是管中窥豹,并没有从总体来评析。首先三人制篮球参与人数的变化,赛场上双方队员虽然是采取直接对抗的方式,但是各自的活动空间更大,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得到增加。然而在中学校园的篮球实际教学中会陷入尴尬境地,比如因为学生篮球技术的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组织起学生全场五对五篮球的教学训练。又因为对于三人制篮球认识的偏差,不能发挥三人制篮球教学特点,针对学生年龄阶段安排具有建设性的三人制篮球教学,从而导致体育教学不能让人满意。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同学们在体育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锻炼。

四、如何更好地在中学校园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

(一)理解三人制篮球教学目的

在中学校园内进行的三人制篮球教学,其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其运动的游戏性、降低竞技性,以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自我认知结构[5]。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来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在比赛规则的合理范围内展开对抗,从比赛中找到乐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基本平衡

在校园里开展三人制篮球教学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在运动中既有参与感也获得心理上的成功。而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有差异,比如说男生和女生的差异、身体素质优秀和普通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比赛分组时保证每组实力相当,比如一个水平高的和两个水平相对差一点的分在一起。并且在比赛开始之前,临时制定一些额外的规则来约束学生,尽量使比赛达到平衡,使每个同学参与运动当中更具有幸福感和成功的获得感。例如采取“让分”的方式限制优势方,这样就可以保留教学原本目的,又可以让比赛双方都有参与感。

(三)针对学生身心特点,激励学生超越自我

三人制篮球进攻和防守的面积变大,所以可以增加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比赛中,增加在赛场上的跑动,加强和队友的交流合作,建立阳光积极的身心状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在自己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升华。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其身体发育水平具有其阶段性,需要使学生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进一步理解体育运动的深层次意义,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完善健全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

(四)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在三人制篮球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选择不同的训练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教师及学生之间和谐统一[7-8]。比如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学生,阶段性增加训练量,使学生逐渐适应。同时讲解理论和采取游戏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引导其在游戏中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改变以往对体育运动误解。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设置一些具有特殊规则的篮球比赛,增强学生对于篮球学习的激情,提高体育教学效率。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持三人制篮球教学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实现三人制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增强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性格、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效果。而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趣味性、适宜性,可以使中学生的体育教学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三人制篮球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学校教师应该从三人制篮球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开展比赛的适应性着手,规避对三人制篮球教学及比赛开展的固有错误认识。首先应理解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教学目的,其次改善三人制篮球课堂教学方式、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因地制宜开展三人制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使学生通过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和比赛,得到身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轩,纪沙.三人制篮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J].山西青年,2021(5):121-122.

[2]马骞.“三人篮球”技战术特点及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6):52-54.

[3]赵宪法.三人制篮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5):9-10,13.

[4]李云镔,张军,杨世强,李志清.三人制篮球运动发展方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213,215.

[5]李肖雄.三人制篮球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5):101,103.

[6]孙志亚.中学体育教育中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育人功能探究[J].才智,2017(6):81.

[7]薛来何.浅析中学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意义[J].艺术科技,2014,27(5):379.

篇6

【关键词】攻击性防守;篮球训练

On the Application of Offensive Defense in Basketball Training

CHEN Jing

(College of Commerc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31)

【Abstract】Offensive defense is now the mainstream tactic in basketball games. To achieve a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tactic,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i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e of it, and the training of the tactic. It aims to improve the players' awareness of defense and their skills of offensive defens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Keywords】 offensive defense, basketball training

拼斗、对抗是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在特殊地面区域和空间位置进行短兵相接的近身攻与防,球场一切拼抗行动都围绕着空间的篮圈来进行,以智对抗、以力对抗、以技对抗、防中有抗、抗中求攻、守中有抗和抗中有守,已是篮球竞赛对抗的基本特点。谁能顽强地拼争防守和取得篮板球的主动权,谁就能掌握比赛全面的主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并紧密结合大学四年篮球学习、训练实践,仅对篮球比赛中攻击性防守在训练中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目的是为提高篮球素质、训练质量服务。

1攻击性防守的训练特点

1.1个人攻击性防守的训练特点

攻击性和破坏性是个人攻击性防守的鲜明特点,首先,在防守姿势上,要随着进攻队员的进攻动作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改变除平行站姿和斜步站立姿势外,现还提倡一种美国式的防守姿势,即两脚开立比肩宽,屈膝重心要低,头部与进攻者肩部平齐,屈肘,手臂弯曲,手像风车一样不停地摆动。这种良好的姿势能为队员突然改变身体重心进行抢、打、断球等攻击性动作时提供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其次,在防守的站位上,有外线近身,抢前防守站位,内线贴身、抢步、卡位等。第三,在防守位置上,表现为近球区以多防少,远球区以少防多。第四,在防守动作上,以准确的判断,不失时机地抢球、打球、断球、盖帽、紧逼封堵、夹击,迫使对方失去有利位置或时机以至失误。第五,在防守能力上打破了大防大个,小个防小个的成规。

1.2全队攻击性防守的训练特点

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是指在一个防守回合中,合理地组织采用两种以上的防守形式,根据对方进攻的情况,针对性地主动变换防守形式。从形式上看,它虽不同“盯人和联防”也不同于单纯的“全场紧逼”,其实质是综合以上防守形式的优点,集中精力来对付进攻。这不仅具有攻击性、集体性和破坏性,而且使对方难以在短时间内识破防守意图,更具有隐蔽性。

全队防守的攻击性特点表现在战术上的综合多变性,具体表现为防区扩大,形式增多,有全场、三分之二场、半场的紧逼盯人和区域紧逼,有对位联防、混合防守和多变盯人、混合盯人等。运用时综合多变,造成对方总处于不适应或来不及适应。一旦出现机会,立刻有一人或数人参与夹击、封堵、抢夺、同伴则错位协同防守,突然袭击打乱对方阵脚。

2攻击性防守的训练要求

2.1对有球队员攻击性防守的训练要求

防守队员应根据对手特点,确定是以防投或防突为主的防守战术行动,同时要根据不同时机采用抢位、挤边、堵中放边方法使其远离球篮靠近边角造成夹击,迫使对手失误,防传球,做到“宁横不竖”,防内线做到“宁外不里”以减少内线攻击次数、威力。

2.2对无球队员攻击性防守的训练要求

根据“人球兼顾”的原则,采用“错位防守”,即防守者应先抢位于投篮方向的无球队员内侧,根据球离自己的远近以及自身的移动能力来调整自己与进攻者之间的距离,在以球、人和人球兼顾的原则下,全力防备与堵截对手在篮下或攻击区内移动接球,积极抢断或逼迫其远离有效攻击区,以控制与制约对手,争夺控球权。

2.3抢篮板球攻击性防守的训练要求

当今世界篮坛流行一句行话:“篮板球是比赛的命根子,谁赢得篮板,谁将赢得胜利。”由此可见,抢篮板球是防守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夺回控制权的重要途径。其要求是:第一,观察、判断对手的行动,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切忌只看球、不看人,而给对手造成冲抢机会。第二,堵截对手向篮下冲抢,力争不给对手强行挤抢的机会。第三,以距对手移动方向最近的一脚为轴转身进行第二次堵截。第四,在竞赛规则允许的前提下,用自己身体用力顶住挡靠对手。第五,根据球的反弹方向和落点,调整位置,及时起跳,同时顺势高举手臂,挤、靠对手身体,迫使其难以同自己争夺高度和有利空间,注意保持对抗中的身体平移,并保护好球。

3提高攻击性防守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3.1熟练掌握篮球技术、战术方法

个人攻击性防守技术是综合多变防守战术的基础。个人防守应熟练掌握篮球各种脚步动作,充分发挥手臂和脚步配合的威力,提高灵敏反应和正确的判断能力。篮球比赛中主动获得球权最多的是抢篮板球和抢断球。因此在训练比赛中要加强以抢断球为中心的全场紧逼、半场紧逼、多种多样的区域综合防守训练。实战是检验技术动作掌握的最好办法。平时训练的技术动作能在比赛中合理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那才是技术动作的掌握。实用性是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唯一要求。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掌握必须在实战中训练、加强、提高。

防运球突破。采取全场或半场并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锋线的一对一的攻守方式。根据进攻者持球的强侧手、习惯动作、重心,判断对手意图,运用正确规范的防守步伐和手部干扰动作,以紧逼、堵位、贴身防守动作限制对手的行动,控制和破坏对手的突破动作

堵位。在限定的狭长区域内一对一进行。要求身体正对进攻者,降低重心,双手横举,平步站位,利用横滑步、侧身跑和横跨步,判断准确、动作连续、快速、有力地堵截进攻者前进路线。

防守掩护。采用一对一加定位掩护,进攻者可空手或运球。防守者保持好防守距离,观察、判断对方即将发生的掩护时机和位置,在形成掩护的瞬间,向外逼近进攻者,形成与掩护者之间的空隙,利用横跨步挤过去。

3.2重视高大队员的专门训练,提高攻击性防守的能力

我们常常看到身体素质优异的高大队员在比赛中大放异彩,甚至有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篮球场是属于那些巨人的。但是在攻击性防守中,由于高大队员的移动速度和反应能力普遍都比小个队员慢,太高的身高反成了实施攻击性防守的桎梏,攻击性防守对地面的争夺多于空中的争夺,要求运动员要有快速移动的爆发力,要有持续高强度防守的耐力,要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当然也要有超人的弹跳力进行盖帽和抢断。我国运动员的防守能力突出表现为小个队员的防守较好,高个队员防守差。由于高个队员的灵活性差,脚步动作慢,当教练采用全场紧逼、区域紧逼和综合多变的战术时,不得不将他们换下场。因此,如何提高我国高个队员的防守能力是当务之急。对高大队员一开始要注意个别对待,除了进行全队的、共同的一般训练外还要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素质情况和在比赛中的位置特点,进行特殊的、专门的个人训练。只有他们的防守能力得到提高,内线防守能力真正得到加强,队员才可无后顾之忧地去全力进行夹击、抢断,这样全队的攻击性防守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3.3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攻击性防守系统训练

攻击性防守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我们要提高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就要把握当今世界篮球发展的脉搏,贯彻“以防促攻”的指导思想,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攻击性防守的系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防守队员要有防住对方的信心和咄咄逼人的气势,要使进攻队员感到精神的压力、望而生畏,做到这些防守的目的就会达到。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防守队员的攻击性。针对各种进攻战术设计自己的防守战术。在训练比赛中加强防守时的突然夹击和紧逼防守,以此来打乱进攻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使得进攻者感到有压迫。在心理上给进攻队员遭成压力,迫使他增加失误,来取得球权或者进行反攻。

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强度大、难度高,对抗性强的关门、夹击、补防、挤过、穿过、绕过和交换防守等协防配合训练。在训练时,必须严格掌握协防配合的时机、配合路线、配合位置,并合理地运用抢、打、断球技术,配合技术,来增强协防的攻击性和同伴间的默契配合的协防能力。

3.4重视攻击性防守意识的培养

重点培养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前提。在技术训练初期就需重视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视野训练、提高眼睛余光的观察能力,并且在训练一般观察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运动员的视觉选择能力。要通过技术动作的实战运用训练,培养篮球运动员分析、判断、应用技术的应变能力。基本技术的每个动作方法都有其特点、应用范围、条件及标准,这些都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意识活动的基础,也是技术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篮球意识的重要内容。比赛场上的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在培养分析判断能力时,可采取一对一攻守练习。要求防守队员通过观察分析球、人的位置以及运球的路线、方向,来判断运球者的大致方向,不失时机地进行合理的移动、卡位、抢断球。

在对篮球意识训练的基础上要培养运动员积极主动、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运动员不怕苦、累、伤,分秒必争、寸步不让,具有压倒一切的信念和勇气。作风训练不仅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讲授来提高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联系实际、严格要求,通过实践、不断锻炼而实现的。上好每堂训练课是培养作风的重要内容。

3.5科学有效的进行身体训练

由于攻击性防守需要队员保证有利的防守位置,就要不断跑动、不断调整防守姿势和脚步动作,确保对方球员在自己的防守范围内,这就需要队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身体素质训练的目的,是在运动训练中科学地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有效地影响运动员的体格、体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改善体质状况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发展过程。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体质,提高与篮球技、战术相关的专门素质,挖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潜力,尤其是提高构成篮球技术、战术要素的速度、爆发力、灵敏、协调反应和平衡能力,从而保证运动员掌握难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增强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应变能力,延长运动寿命,减少运动创伤,培养优良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是篮球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速度训练:(1)球场端线、直线、折线全速跑,如小步跑、后踢腿跑、高抬叉步跑。(2)球场追地滚球全速跑,各种起动跑练习、冲刺。(3)2人对抗起动抢球,全场运球上篮。

灵敏训练:(1)全速中听哨变速跑。(2)听哨音后转身全速跑。(3)接左右前后移动的困难球。

弹跳力训练:(1)每人一球撞篮板连续跳,10-15次为一组,练习8-10组,前5组每组的间歇为30s,后5组为60s。(2)队员站成一路,行进间撞篮板跳,每人每组托球撞篮板5-7次,5-8组,每组间歇30s。(3)通过负重跳跃、跳深练习来增加弹跳力。

速度耐力训练:(1)全场两人短传快攻上篮往返3次,5-8组,每组间歇60s。(2)全场1对1攻防对抗8-10组,每组间歇30-40s。(3)全场3对3或4对4攻防对抗8-10组,没组间歇30s。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攻击性防守是一种攻击性和破坏性很强的防守具有个人防守技术的攻击性和集体防守战术的攻击性的特点,攻击性防守和专项技术的密切配合,不仅体现了他的强大攻击性,同时也促进了技战术的发展。个人攻击性防守是全队攻击性防守的基础和前提,应在强化个人攻击性防守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队攻击性防守的训练。要有计划、目的的进行攻击性防守系统训练;熟练掌握篮球技术、战术方法;重视攻击性防守意识的培养;科学有效的进行身体训练和重视高大队员的专门训练,是提高攻击性防守的主要手段与方法。

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报告,其中20.23%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措施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体育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李志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李志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5):75-77.

篇8

论文摘要: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篇9

一生理选材

生理选材是在研究青少年生理机能状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遗传的发展趋势,找出先天条件和身体素质优越的人才,加以系统培养。

1形态分析

调查发现,运动员的选材指标最重要的是形态类,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包括了身高、指间距、体重、肩宽、跟腱长度等等。是绝大多数教练员比较认可的指标,其中身高又是形态指标的重中之重。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标志,遗传度高达75%,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其未来的身高发展趋势和潜力。通常可以凭经验或者用公式来预测其未来身高:儿子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女儿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也有些教练员根据多年经验对骨龄预测和第二性征出现的时间跟踪,淘汰一些超龄和早熟型的选材对象,提高选材的成材率,也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肌纤维组成

随着现代科技在体育科学选材中应用越来越多,经研究发现,骨骼肌中的快肌(白肌)和慢肌(红肌)的差别,由于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必须是快速反应和快速冲刺能力,所以篮球运动员必须为快肌型,德国的生理学家贾克布斯指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肌肉的特点是白肌纤维:红肌纤维为1.3:1。

3血乳酸

这个指标目前我国在省队和国家队选拔人才时得到广泛应用,人体在长时间激烈运动时,在正常的有氧供能不能达到要求时,人体机能出现了无氧供能,肌糖元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代谢产物为乳酸,通过循环进入血液,就形成血乳酸。研究发现,水平越高的篮球运动员,血乳酸的浓度越高。而比赛中可能会出现峰值,这清楚的说明了糖酵解能力的高低和专项耐力好坏的关系。这也与学者们一致坚持的篮球运动90%都是无氧代谢相吻合。所以,血乳酸选材能更好的把那些优秀的人才找出来。

4心功能指数

是用来评价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和心脏功能的指标。现代篮球在竞赛场上对抗激烈、拼抢凶狠、比赛时间长,在这种高强度,高负荷的比赛状态下,需要一颗强大有力的心脏来支撑。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过快,内脏器官功能发育跟不上身体的发育,往往会出现心脏疾病,所以选材时必须重视心脏功能指数的监测。

5尿肌酐检测法

尿肌酐是磷酸肌酸在体内分解,失去磷酸而生成肌酸后,经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测尿肌酐的浓度可以间接了解到运动员体内磷酸肌酸的含量,经研究发现磷酸肌酸含量高的运动员,反应灵敏、起动快、弹跳能力强。根据篮球运动的专项运动特点来看,磷酸肌酸的含量对其极其重要。尿肌酐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测血清法和Jaffe氏测尿液法(碱性苦味酸法)可以实现。一般采用运动员早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测定尿肌酐的含量。运动员的尿肌酐系数在25~40mg/kg,有的甚至更高。

二心理选材

1常用的心理选材指标

当前,基层心理选材的主要方法是运用实验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及相关相邻学科的一些方法,并根据运动专项特点和对应的心理特点专门设计的。常用的有:反应时、准确性、时间知觉、肌肉用力感、稳定性、思维能力、气质类型、神经类型。最近科研人员发现,应用于心理选材的这些指标对篮球技术的学习速度、掌握程度以及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优劣相关度较高;而与竞赛过程中能力水平的发挥程度相关度较低。

2关于最新心理选材指标的探讨

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日臻完善,人们越来越关心在体育理论和体育事件中,认知本身对运动训练和竞赛发挥等环节的影响。因此,一些新的心理学选材指标被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如:认知焦虑、运动智力、意志力、敢为性等等。

认知焦虑是人脑在对客观事物直接反应时所诱发的内心紧张、忧虑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活动质量和效率。一般情况下,认知焦虑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调动主体的全部心智能力服务于当前任务,从而提升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增力效果。这是积极地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对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减力效果。一般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汗液检测法来检测人的焦虑状况。

运动智力是指人们在掌握和表现运动技能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表现为:与运动信息加工过程中编码、储存、提取、决策问题有关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因素。所以在选材中,教练员更要关心运动员在具体运动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是选材时设置一些具体的运动情景来考察运动员的这些能力。

意志力属于非智力因素,在年龄、体能、技术水准、智力因素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训练和比赛都是以克服内外障碍为其特征,没有意志力渗透到训练或比赛中去,要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或取得比赛胜利是不可能的,在影响运动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和自信心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只有意志力受遗传影响很大。

篇10

多元的教育内容,可以从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培养、锻炼习惯、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等4个方面来实现。

1.良好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反映。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主要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构成。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适时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提高。

2.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视,学生始终扮演着被加工、被改造的角色,多数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处在较低的层面。将养成教育寓于阳光体育运动之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逐步明确练习目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进而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习惯。

3.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要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心理和情感状态不稳定,需要通过适宜的渠道来缓解。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了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真正体现“我运动,我快乐”的阳光体育理念,这与养成教育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4.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科学养生的基本要求。合理的生活制度、良好的情绪与心态、平衡的饮食营养、适度的健身、积极的休息都是构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期,而健康有序的生活习惯则是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其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与方式,进而使其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律令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文化熏陶与行为训练相结合、自我管理与同伴教育相结合。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有助于达到认知与实践的结合,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目标。

1.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而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塑造健康体魄具有重要的意义。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在“活动理论”中指出,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对象性,人是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的。因此,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把握住课内外结合的关键点。除了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对象性活动使学生形成特定的需要,即把活动的内涵转化成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和人格倾向。

2.律令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各学校都会制定具体且可供操作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律令教育固然可以起到提示、强化学生锻炼的作用,但学生仍然处于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的过程,很难将硬性的要求转化为自觉的锻炼习惯。习惯养成的关健是个人主体意识的发挥,只有为个人接受才能在习惯养成进程中产生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学校要将律令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发挥律令教育的作用,制定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在环境的约束中,逐渐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积极提倡自我教育,突出学生自身的个性倾向性和性格特征,在有意识的控制下,主动自觉地养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

3.文化熏陶与行为训练相结合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通过多种校园体育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切身体验并不断强化对运动健身的理解和认识。在良好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学生更乐于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并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身体与精神上的满足。

4.自我管理与同伴教育相结合随着社会多元资讯的影响力日渐加强,主流意识影响力下降,人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这也是“同伴教育”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按照同伴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比较,学会发现自身不足,增强锻炼积极性。此外,还充分发挥学生会、体育干部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学生干部在日常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配合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开展。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要实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目标,还应建立起科学的评价考核方法。这不仅可以使教育效果得到反馈,还可以通过评价考核,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为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时,要遵循单项评比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往往只关注可测性的品质与行为,强调共性、稳定性和统一性,有些内容勉强量化后,忽略了那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品质与行为。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只会流于形式,并不能对评价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量”的变化,也关注“质”的转化。特别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体育意识等内容,更以定性评价为主,采用表扬、鼓励等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加以正面的引导。

2.单项评比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充分肯定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也要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的优势与特点,进而树立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信心。因此,在开展各种竞赛时,要刻意发掘每个学生的特长,授予比赛优胜者诸如“体育明星”“单项竞赛能手”等称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某一项或几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投身体育健身的行列,进而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

3.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由于目前学生的体育基本素质相对较差,如果单纯的采用终结性评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必须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独特作用,在日常的学习、竞赛的过程中,发现、肯定和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