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创新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技术创新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技术创新概念

篇1

关键词:绿色创新;中小制造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31

目前,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环境规制压力的不断加大和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日益觉醒,以创新的方式协调企业发展和环境责任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企业的策略选择。企业环境创新(又称为绿色创新、生态创新),是对企业所开展的一系列有助于减少环境负面影响的创新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企业为避免和减少环境损害而开发新产品,应用新工艺,以及实施新的或改进了的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制度等。环境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于绿色环保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革新活动。中小制造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群体,在制造业企业总数中占有99%的比例。推进该类企业开展环境创新活动,不仅有助于我国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还与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相一致。

1绿色创新的概念

绿色创新(又称为绿色创新、生态创新或可持续创新)是近年来广为提及的一个新概念,它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Fussler和James(1996)在其《绿色创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突破体系》一书中提到该词。在随后的文章中,James(1997)将绿色创新定义为一种大幅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给客户和企业带来价值的产品和工艺的创新活动。此后,不少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绿色创新进行了界定,如Klemmer等(1999)将那些导致生态公平改进的一类创新归属于绿色创新;Clayton等(1999)指出,绿色创新通过开展消耗更少资源、产生更少废物和制造更少环境损害的活动,来降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Rennings(2000)、Halila和Rundquist(2011)均认为,绿色创新这一概念可用来将对环境有益和有助于环境持续发展的创新活动从一般创新活动中区别出来。

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及其后来者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绿色创新与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相比有两点不同:第一,它是有特定内涵和指向的创新活动,它强调的是能够减少环境影响、降低外部环境成本的创新;其二,绿色创新的外延较为广泛,它不仅包括产品、工艺、营销方式和组织创新,还包括社会和体制结构的创新。

2绿色创新的驱动力因素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绿色创新不同于一般性的创新活动,它具有双重外部性,即知识溢出正外部性和环境危害减少正外部性,由此导致投资意愿的不足。这两种外部性相互作用导致的市场失灵,使得通过政策介入以驱动绿色创新活动变得异常重要。

除环境规制以外,学者们还关注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其他驱动力因素(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企业特定因素等),主要有以下结论:(1)关于市场需求拉动因素,Kammerer(2009)引入了市场营销中使用的“顾客利益”概念,并发现了它在绿色创新中的关键作用;Jens Horbach等(2012)的研究发现,需求因素对于所有类型的绿色创新均有重要性,尤其对于能源消耗方面的创新作用明显;由于环境友好产品定价较高,部分学者对市场需求因素的驱动力度表示怀疑。(2)关于技术推动因素,学者们一致认同,知识资源和技术能力对于绿色创新的驱动作用明显,包括企业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和与外界的知识联系等。(3)关于企业特定因素,学者们的观点有一定争议。Jens Horbach等(2012)在考察不同类型的绿色创新活动的决定因素时,强调了环境管理w系、知识转让机制和网络联系等企业特定因素。Johnstone和Labonne (2006) 也突出了环境管理体系和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框架的重要性。S. Sinan Erzurumlu等(2013)强调了企业R&D和资本强度等经营性驱动因素。Angela Triguero等(2013)从供应方角度,提出了成本节约因素。

综上可以看出,绿色创新的驱动力包括外部因素和内因素,学者们对于外部因素(市场和管制因素)的观点较为一致,而对于内部因素或供应方因素则持有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只强调技术因素,其他学者则较为全面地考虑了企业内部因素对绿色创新的驱动力作用。

国内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激励,例如政府R&D资助刺激了企业R&D支出,但激励的程度并不大;与“波特假说”的观点不一致,管理者环境关切是企业环境创新战略采纳的决定性因素,环境规制和利益相关者压力和环境创新战略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李勃昕等(2013)发现,我国工业行业研究与开发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R&D产出效率呈倒“U”型关系,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反而不利于工业行业R&D产出效率的提升;在技术密集行业以及环境污染程度较小的行业中,环境规制对R&D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会更加显著一些。

王瑞梅(2004)认为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源于政府、企业和公众3方面的因素。王丽萍(2013)分析了环境技术创新的外部和内部动力,各种动力形成的综合驱动力驱动着企业实施环境技术创新。李斌、彭星(2013)的研究结论表明,现有的环境规制工具的设计并不完善,还不能提供资本体现式技术创新激励,难以形成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系统。赵红(2008)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作者指出,目前我国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激励程度还很小,通过创新补偿作用对企业经济绩效产生的积极影响还不够大。Ying Dong等(2013)在分析生态创新类型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企业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行为是由环境规制的要求导致的,其他类型的生态创新行为,其目标并不局限于此,而包括改进资源效率、获取全生命周期内的生态利益,以及扩展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3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

根据欧盟(EU,2012)的统计数据,中小企业占据了99%的企业比重,吸纳了2/3的私有部门的就业人员,80%有污染问题,占国家污染总量的60%。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发达国家的企业日趋意识到其促进环境绩效的潜在好处,欧洲委员会(EU)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态创新的措施,称为“生态创新行动计划(EcoAP)”,旨在通过创新减缓环境压力,并呼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支撑服务。

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在环境规制压力承受能力、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治理和管理水平以及环境社会责任表现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弱势。在创新方面,大公司具有物质优势(Rothwell等,1994),在融资、吸纳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阻力较小,在创新项目上具有规模经济、成本消化和风险承担优势;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优势表现在组织灵活性(Bos-Brouwers,2010)上,它们在应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方面更灵敏,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便于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似乎不如大企业“正式”,但更适合做前端生态创新(FEEI)。EU(2012)特别指出,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可以成为生态创新的孵化器。Damanpour和Wischnevsky(2006)建议激进型创新适合于新建立的小企业,而创新成果的引进开发由大企业来完成。与此相反,Forsman 和Annala(2011)则发现小微企业较多开发的是渐进性创新,而不是激进型创新。类似地,de Jong和Marsili (2006)发现工艺创新在小企业中更为常见。

安同良等(2006)以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数据层面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R&D活动的行为模式,发现除行业和产权结构因素外,公司规模引致了企业研发行为的差异,R&D强度的趋势与公司规模间存在着明显的倾斜的V型结构关系,在引入新产品或新设计方面,小公司比大公司更具有效率。张俊峰(2009)基于历史统计数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低成本运营路径依赖,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动力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只停留在购进技术和设备上,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的投入很少;从实施技术创新的目的上看,多数为了节约成本和提升品质,倾向于选择投入少、风险小和见效快的工艺类创新。秦雪征等(2012)从产业、所有制及企业规模等角度考察了四川德阳地区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特征,发现发明专利密度与企业规模呈倒U形关系,而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的密度与企业规模呈覆相关关系;政府研发资助存在选择效应,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政府的创新扶持。

4研究趋势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及动力机制研究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研究样本,缺乏对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的研究。未来研究趋势是将研究对象拓展至发达国家以外的区域,结合发展中国家独特的制度背景、市场结构和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研究其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

篇2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一、环境友好型农业及技术创新概述

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指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的农业经济生产建设和发展,这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首先就要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避免环境污染的铁律,通过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和投入的方式进行创新发展,在对农业生态提供充足保护的同时,大幅提升现代农业的产能。农业技术创新是在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指引下以实现环境资源和农业生产平衡发展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技术和受益的稳定、持久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起步较晚,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以及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都低于发达国家,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以及研发基础设备短缺是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时的发展现状

(一)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难度大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起步较晚,多为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由于我国对农业技术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不足,且投入的资源有限,使得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创新理解不深入,因此,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创新难度较大。

(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性不足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向创新型农业技术方向迈进,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过强,导致我国自身农业技术的创新型发展不足。此外,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农耕思想制约了我国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农业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创新性发展不足。

(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经济收益风险较大由于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需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应用加以佐证,研发的成果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使得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长信具有较大的经济收益风险,影响着农业经济的边际效益。此外,土地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容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经济收益的不确定性。

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发展关乎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加大资金和研发力度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然而,科研人员也要注重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加大技术成果的应用率,切实解决当前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建设所遇到的困难,对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良性指导作用。

(二)完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机制我国要想摆脱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效果就必须完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机制。依靠完善的政策法规以及行政体制来规避单纯依靠人为自觉性的弊端,进而在制度上给予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研发支持,为农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健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制度关注和重视只能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资金的投入力度才是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效果和转化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健全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制度可以将技术创新由理论落实到实践,将理想转化成现实,通过资金环境的优化来提升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中来,进而对实现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气候;低碳;经济;能源

Abstract: The so-called low carbon economy, refers to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other means,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carbon coal oil,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 f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hiev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n-win the. This paper briefly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rise of new energy were analyzed briefly,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ean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under low carbon economy.

Keywords: climate; low carbon economy; energy;

中图分类号:TE0

引言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和威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正是基于气候变暖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低碳经济强调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及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预计按目前的消费模式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迫在眉睫。

2007 年12 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 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 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对全球低碳经济进一步迈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其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

二、低碳经济下新能源的崛起

近来,西方金融危机逐渐走出持续低迷的困境,在复杂多变的复苏状况下,人们普遍期待新的变局到来,而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从美国,到日本、欧洲各国,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是西方发达国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

经济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特别是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当今世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要对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贡献,而且要对提高劳动就业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贡献。

三、新能源的涵义

1、新能源的概念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除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2、.新能源的特点

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3、新能源的种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为三大类:①大中型水电;②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③传统生物能。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核裂变发电之外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二次能源

四、低碳经济理念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彻底转型。从经济结构上看,要转变现有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体系,用低碳农业替代高碳农业,用低碳工业体系替代高碳工业体系,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从能源结构上看,要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构建新能源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淘汰小火电、小煤矿、小炼油等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

2、传统能源也要"绿化"

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样的减排目标,不仅需要发展新能源产业,还要大力对传统化石能源进行节能减排,而且分析人士认为,后者潜力更大,而且需要付出的成本更低。据中电联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79253万千瓦,其中火电6013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75.87%,风力、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占比大约仅为7%。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分析人士预计传统化石能源"节能减排"很有潜力。此外,我国工信部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由头,我国众多传统产业都有望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思路的转型。

3、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

低碳发展之路固然应该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构筑轻型的经济体系,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构筑一个低碳社会,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发展低碳交通。目前,发展低碳交通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公共交通是实现低碳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构建低碳政府。中国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政府不仅作为投资的主体形成国有资本,还作为消费的主体改善着公共服务的能力;发展低碳社区。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其居民有共同的认同感。发展低碳社区,不仅非常必要,也具有可操作性;倡导低碳消费。

4、开发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人、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在“功能”方面的协调。绿色节能建筑应是立体环保工程,兼备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特点。绿色建筑的目标在于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其中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多方面内容,以便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我国已设定了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国商用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据统计,建材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10%左右,加上建筑本身需要消耗的钢材、木材和化工产品,估计建筑的间接能耗要占到总能耗的15%左右。

五、结论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对中国科技技术和新能源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中国必将通过新能源的发展实现人民更加富裕,国家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朱俊生 《可再生能源》 2003 第2期 - 万方数据

篇4

关键词:绿色化工化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TQ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026-0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化工化学是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旨,加快发展绿色化工化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科学技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1 绿色化工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化工是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内涵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人类及全球环境安全的保证,是当今国际化学与化工的前沿[1]。绿色化工化学属于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领域,是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在我国,绿色化工化学研究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同行业研究领域中的部分专家学者也习惯将绿色化工化学称为环境友好化学[2]。与中国传统的化学生产工业相比,现代化的绿色化工化学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

2 绿色化工化学的发展优势

2.1 有利于节约生态资源

将社会经济收益水平的提升放在化学化工研发工作开展的首要地位,是传统化学化工工程研究工作的核心管理理念,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则处于次要地位。与传统化学生产工业相比,现代绿色化工化学工业的研究和生产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采用更加科学的生产技术、应用污染力度较低的化学原材料,来有效降低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伤害。同时,由于企业根本上还是受制于成本效益的约束,因此相关技术作业生产人员在生产和研究绿色化工化学时,要努力实现相关化学原材料自身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发展[3]。因此,绿色化学化工无论是在生产理念的革新还是生产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 有利于实现化学工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生产研发的原料、化学溶剂一直到化学化工研发生产所必需的化学催化剂,均采用无添加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原料,使相应化学工业资源能够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原料应用价值的最大化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不会对客观生态环境发生污染的损害,一些绿色化工化学原材料的科学循环利用还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工化学工业对化学工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降低了化学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从化工研发生产的源头降低了其对客观发展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有助于科学可持续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实现。

2.3 有利于减少化学工业废物的排放量

工业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工业废物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如何减少排放或降低排放的不利影响是工业生产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我国传统的化学工业在研发以及生产过程中,由于绿色环保研发的技术水平较低,经常出现大量化学污染物排泄在外的消极生产现象。这些被化工业大量排放的化学反应废物,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现代绿色化工化学则针对这一现象,对相应化学反应合理利用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管理,使其能够在化学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开始,就对相应化学物质的组成Y构进行分解以及重新组建。在不改变化学原料基本属性的前提条件下,全面修缮其中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有害组成部分,经历过化学重组的绿色化工化学生产原料相比传统带有污染成分的化学原料,往往具有更高效的利用率。这样,经过一系列绿色研发与生产的工作流程以后,被排泄在外的化学原料数量就会大量减少。

3 进一步发展绿色化工化学的建议

3.1 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把绿色化工化学纳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营造有利于绿色化工化学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完善审批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相关企业的事前准入限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落实绿色化工化学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改革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保护绿色化工化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热情。

3.2 保障投资供给,建设研发基地

稳定的投资是产业发展的源头和保障。特别是对于还在初创期的绿色化工化学产业来说,由于技术还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面临着许多不可预知、难以确定的风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技术创新是全社会的公共产品,所以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化工化学的经济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加大对绿色化工化学产业的财税支持。应加大金融和税收支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化工化学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完善鼓励初创期绿色化工化学科技型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应加大科技支持,积极构建企业主导、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绿色化工化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平台,采取新机制建立一批产业创新中心。

3.3 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在科技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已成为一个行业、产业及至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国家应鼓励高校加大绿色化工化学方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合理扩大相关专业招生比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相关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为绿色化工化学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培养一大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和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鼓励绿色化工化学人才向企业流动。在绿色化工化学企业设立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在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全球人才,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领军人才。

3.4 加强宣传引导,形成思想共识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绿色化工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因此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要看到,绿色化工化学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社会对于绿色化工化学的相关理念还知之甚少,很多人从未听说过这一名词,不知道绿色化工化学为何物,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观念的就更少。为改变这一局面,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应该认真担负起宣传教育的责任。专家学者和化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编印材料、出版专著、专题讲解等多种方式,通俗易懂地向社区、学校以及大中小型企业等广泛宣传绿色化工化学的核心生产研发理念,让现代化的资源利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4 结语

总之,在社会经济发展备受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的今天,绿色化工化学凭借其高度节约的生产理念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绿色化工化学是转变发展方式、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方向已经明确,探索已经展开,但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系统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静康.绿色化学化工发展前景与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1):9-13.

篇5

关键词:云;云制造;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568-02

云制造技术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延伸和变革出来的,利用网络、互联网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不均衡,资源闲置与资源短缺并存,能力过剩与能力不足同在的现象[1]。云制造在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支持下,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中小企业中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从而盘活我国中小企业的制造资源的整体存量。

1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占整个企业总数的99%,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支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内部经营策略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 融资难。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扩大和创新,形成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

2) 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中小企业受资金、设备、技术、创新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产品档次低,产品重合度过高的现象,造成了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

3) 人才缺乏,管理落后,创新能力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管理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后的现象;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中小企业几乎没有科研和创新能力,严重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2 云制造概述

2.1 云制造的概念

云制造[3]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云制造是希望采取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理念,支持制造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

云制造可以提供给用户新产品开发、复杂问题求解、大规模仿真、复杂产品加工检测等服务。云制造提供不同的服务平成制造类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节省整体的研发、管理、加工等费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云制造的平台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 云制造的技术基础

云制造是将制造业资源进行虚拟化、优化调度并协同互联,制造资源包括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各类制造设备(如机床、加工中心、计算设备)及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模型、数据、软件、领域知识等,因此,云制造的实现需要融合语义Web、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高效能计算等新技术[4]。

1) 语义Web是计算机业和互联网业的术语化定义,其基本含义即基于网络建立任何微小数据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局限于网页。该技术的发展为基于知识的智能计算奠定了基础。

2) 嵌入式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如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等,都是用嵌入式系统。该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终端物理设备智能接入提供了使能技术。

3)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该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类物与物之间的互联。

4) 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和高性能技术的发展为求解复杂的制造问题和开展大规模协同制造提供了可能。

3 云制造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云制造作为一种新的概念,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念与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云制造根据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范围广,资金和人才缺乏,产品档次低等现状,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中小企业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整合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创新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促进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推进制造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研发,产品设计、工艺、制造、采购和营销等技术服务,提供信息化知识、产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等资源,能够很好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促进其健康快速成长。

3.1 云制造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制造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低,经费投入不足,云制造建立的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为广大制造类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性、综合。一方面,可显著弥补以企业为主体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科技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云制造提供的公共服务平台可提高有限的宝贵科技资源的利用率。

3.2 云制造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

针对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管理不善、创新技术信息和实际经验缺乏等问题,云制造通过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和相互合作进行的资源整合,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发展与运行效率。一方面,通过把现有技术转移,提升其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科研能力进行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3 云制造能够加强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

云制造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服务,设计系统管理方案及升级服务。通过提供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等进行深刻的变革方法,要求学习现代化管理的新概念、新方式,保障中小企业建立起既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又继承我国传统管理中的好经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在这种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下,能够很好地推广高新技术,提高中小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3.4 云制造能够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建立产品品牌

云制造通过现有的制造业产品相关的国内外标准,为企业提供明确的质量目标、能源目标、环境目标等;帮助中小企业做好质量方针、产品标准、管理标准、质量保证体系、计量传递、现场管理等基础工作,使中小企业基础管理得以有效强化。一方面,以“创新”保持行业内的技术优势,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保持产品的高档形象和价位优势,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以“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方针平衡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坚持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保障品牌对于用户的利润优势,维系用户对品牌的较高忠诚度,使用户为该企业合作而感到愉快。

3.5 云制造能够引领产业发展

云制造提供的面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密切跟踪世界产业发展动态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或合同为保障。该服务平台是以国家战略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云制造提供的面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先进制造流程与工艺的重要举措。可以促进以绿色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研究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大宗社会废弃物资源化的新一代制造流程及相关工艺。可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云制造提供的面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有利于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有利于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云制造的使用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有力地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的发展,但是云制造的应用将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渐进过程,对于当前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迈入云制造仍具有一定门槛,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并且已经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与过程集成,因此,对于云制造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政府、产业界、学界等多方联合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申超群,王晓侃.云计算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

[2] 刘志龙,陈鹏,籍莉.我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分析[J].市场论坛,2010(3).

[3] 杨海成.云制造是一种制造服务[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3).

篇6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生态环境 绿色开采技术

煤炭的使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为中国经济事业提供支持。但是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使用,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浪费,煤炭开采过程中带来的副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绿色开采技术的推行将大大降低这些因传统落后的开采技术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一、煤炭开采事业的特点

我们知道,煤炭资源是深藏在地下的,它和土地、植被水资源等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当进行煤炭开采作业时很容易破坏地质结构和地表地下的水循环系统,使地面造成塌陷,水资源污染。从而引发山体滑坡、土地沙漠化、地表植被被破坏等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不良后果。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煤矸石、伴生共生的矿石等这些固体垃圾堆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目前,雾霾肆虐入侵我国各大城市,城市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也越来越重。矿工在开采煤矿时多是井下作业,如钻井施工、安装设备、设计布置煤矿采区路径、挖掘运输等等这些环节。开采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新闻报道中矿井事故导致矿工死亡的事件屡屡发生。因为煤矿开采时往往伴有瓦斯,当瓦斯浓度过高时就会引发瓦斯爆炸、火灾或者瓦斯突出等安全事故。矿工施工时一旦发生事故必将是重大事故,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矿工由于长期生活在粉尘环境中,“尘肺病”成为他们的职业病。煤炭的形成经过千百万年不断进化而来,地球上储蓄的煤炭资源十分有限,不可再生。随着矿产不断开采,煤炭资源也在日益减少。终有一天煤炭资源将走向衰竭。

二、煤炭绿色开采技术

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将人类的经济发展事业、生态环境事业与煤炭生产事业有机结合。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并且尊重自然原理和规律。

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严格按照绿色工业保护生态环境原则的开采技术。力求达到“低开采、高效率、低排放”的目标。将煤炭资源的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是煤炭资源的生产开发与环境的自我净化系统相协调。最终达到把我国建设成可持续发展强国的终极目标。

三、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绿色开采在煤炭中的具体实施主要是应用绿色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依据相应立法和法规实行经济核控、总体开采规划的。开采方式主要为:保水开采、煤炭与瓦斯共采、减沉开采、矸石减排、地下气化等。

(一)保水开采技术

此技术是根据煤炭开采后的地下水漏斗的形成机理和上浮岩层破损断裂规律,针对这些规律对相对应的开采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使煤矿开采带来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综合的利用和保护不至于流失浪费。

(二)煤炭与瓦斯共采技术

几乎大部分煤炭事故都与瓦斯有直接关联,瓦斯事故是煤炭事业中死亡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煤炭事故之一。但众所周知,瓦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不仅能作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发电能源,还能作为化工原料,天然气以及工业燃料。它虽然是有害气体但是它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能在开采煤炭之前将瓦斯开采,不仅能减少瓦斯对巷道的危害性还能对我国天然气的开发使用创造价值。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三)减沉开采技术

当矿工在建筑物下面作业采集矿产时,采用减沉开采技术在提高作业效率确保经济收益的同时减少开采所引起的地表塌陷,保护地面上的建筑不被开采破坏。

(四)矸石减排技术

顾名思义,矸石减排技术是采用合理有效的开采方式,力图将矸石的产生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且在矸石产生后及时回填进去。以防止矸石废弃物的堆积占用地面面积。目前我国对矸石开采的使用还没普及还只是使用阶段。

(五)地下气化技术

地下气化技术就是将地底下深藏的煤炭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煤气再通过相应的管道输送出去,可供工厂电厂等企业用户直接使用,即是将物理开采改变为化学开采,地下气化是一种新型的整体性的绿色开采技术。它较传统的开采技术而言减少了多道工序,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经济资源。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地下气化还处于试用时期,因为技术的落后还存在很多缺陷有待完善。

四、结语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开展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对于我国的煤矿事业乃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富强也要健康环境,要发展也要保护家园。

(作者单位为济宁矿业集团花园煤矿)

[作者简介:蔡可杭(1961―),男,山东微山人,工程师,济宁矿业集团花园煤矿矿长,主要从事煤炭开采及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国桥,李钢.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煤炭,2008(08).

篇7

关键词:低碳理念;人本思想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fortable, energy-saving, efficient, natural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planner’s go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concepts of low carb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low carbon concept in the " humanism "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society, in order to meet the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growing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a view to the futur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Key words: low carbon development concept; humanism; low carbon building; low carbon transport;

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居住的要求不再停留于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层面,由简单的“生存性居住”向“生态性居住”转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居住以外的东西――居住环境,把接近、回归自然、绿色环保当作主流观念。这在珠三角许多城市的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1 居住区规划中低碳理念的探索与研究

1.1低碳理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的问题。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CO2 的排放量,简单理解,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

1.2居住区规划中的低碳理念低碳社会大背景下的居住区应按照“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方式、绿色碳汇”的新概念进行规划建设。居住生活方面提倡居民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工程建设方面采用生态和智能的节能环保住宅,注重太阳能等清洁型能源的普及与利用,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绿地规划方面采用园林式格局,注重植物环保特性的应用,注重植物的碳汇强度应用,合理配植等。使居住区具备智能化和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以及广大居民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

2 居住区规划中低碳理念的实现

2.1居住区规划中“人本思想”的发展纵观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的无自主创意的照搬时期,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雷同粗放型时期,再到如今21 世纪的人与自然协调的生态期,都将人的生存性作为居住区设计的主要元素,“以人为本”的思想俨然已经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第一要素。然而随着低碳理念的产生与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应与时俱进,居住区规划设计在为居民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的同时,更应该主动地为可持续发展承担一份责任。因此,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倡导低碳理念,规划者的设计思想应该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向“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原则转变。通过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使居民真正地理解“低碳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提高低碳意识,完成思想转变,积极实践低碳生活,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切实的将居民居住的生存性转化成为生态性,为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2.2居住区规划中主要元素的发展

2.2.1 居住区规划中的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 排放量。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全球建筑行业产生的CO2 排量大约占全球CO2 排放总量的33%。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对较高(每建成1.0 m2 的房屋,约释放出0.8 t碳,而且在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碳排放量也很大),在CO2 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40.0%~50.0%,而其中住宅建设又占到了建筑业总排放量的70.0%。因此,面对我国住宅建设的能耗现状,规划者应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居住区的住宅设计中,完善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居住模式。

居住区中的住宅建设应该从3个方面实现低碳。首先,住宅布局应“因地制宜”,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① 建筑群之间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建筑间距应加大,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时能获得满窗日照2h;尽量减少建筑间的刚性地面,推广青石板、汀步石、透水砖等柔性地面,绿化率不低于35%等。② 建筑个体尽量采用南北朝向,东西朝向不利于节能; 尽可能加大住宅进深,缩小面宽,选择合适的建筑层数,有利于节约用地。

其次,住宅本身从建造到使用期间,应顺应低碳建筑的要求。① 绿色设计、环保型材料应成为规划者在住宅设计与建造中的首选,顺应低碳社会的节能要求。规划者应该从住宅外墙保温、门窗、屋顶保温这3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设计中,注意门窗的气密性、断热性和水密性等要素;屋顶和外墙不应采用单一材料构造,最适合采用厚实材料加轻质材料的复合构造做法,实现外墙和屋顶的低能耗结构设计。在建造时应积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如生态水泥、纸面石膏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板、无石棉硅钙板、塑料型材、断热彩钢及断热铝合金型材等,结合墙体的复合技术、门窗隔热减耗技术、屋顶保温技术等,实现住宅设计建造中的低能耗目标,使建成住宅符合节能建筑的标准,能够很好配合新能源的使用,发挥显著的节能效果,顺应低碳的要求。② 清洁能源、节能技术与住宅使用功能的结合与利用应该成为低碳住宅的主要形式。广泛应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采用主动式太阳能与被动式太阳能系统相结合的作法,再辅以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等新技术手段,以维持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供给,减轻乃至最终替代住宅建设与使用中对化石能源的长久依赖,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最终达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再次,住宅内部空间的装修也应崇尚低碳风。人们追求奢侈豪华装修的思想应该顺应低碳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改变,倡导简约的装修理念更适合今天的低碳生活。从室内装修设计到材料选用再到完成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应该注重低碳。应该做到:① 设计中避免繁冗复杂的装饰,而是让自然的光线、绿色植物成为主要元素,配以必需的墙面和地面装饰,打造简约设计风格。② 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室内装饰和装修材料,减少辐射污染、有害气体污染等。③ 在施工结束后,注意对材料的回收与装修垃圾的处理等。

2.2.2居住区规划中的低碳交通。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珠三角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与道路交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断加剧,在珠三角城市中由交通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汽车尤其是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不仅是CO2 排放量迅速增长的诱因,还是低空臭氧污染、酸雨以及致癌微粒等的罪魁祸首。在建设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低碳型交通的发展刻不容缓。因此,在居住区的道路规划中,规划者应将低碳诉求体现在道路建设、引导居民选择出行方式以及道路照明等多方面。

首先,居住区路网采用开放式布局,在“顺而不穿,通而不畅”的基础上规划四级道路,设置独立的自行车通道,完成车行道与自行车道、人行道的分离。严格控制外来私人机动车进入小区。严格控制本居住区私人机动车的可达性,近期 (5年内) 禁止本居住区私人机动车在宅前小路上行驶; 远期 (10年内) 禁止本居住区私人机动车在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和宅前小路三级道路上行驶,同时完成原有机动车道的改造,采用透水砖、汀步石、青石板、植草砖等环保型路面材料取代原有刚性路面材料,使道路更适合满足人们的步行需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其次,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规划师有责任引导居民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即公交、自行车以及步行等方式。具体措施有:① 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在居住区级道路上设置公交车停靠点,使居民从家中出行6 min 内就能到达公交站点,方便居民的公交出行; 发行居住区公交卡使居民公交出行更便宜,调动居民乘坐公交车的积极性,减少居民对小汽车的依赖。② 鼓励骑自行车出行。设置多条独立的自行车出行通道,使自行车出行更顺畅; 在各级道路沿路区域上设置免费的自行车租赁点,使居民步行3 min 就能找到一辆自行车,方便居民出行取用。③ 鼓励步行出行。设置小尺度的巷道、通径、林阴路等专用步行通道,方便居民步行出行。④ 限制居住区内私人机动车的使用,除在远期大范围禁止私人机动车的可达性外,居住区内大部分采用地下停车设施,并且把主要入口设在居住区; 对需要长期在居住区内停车与行驶的私人机动车征收碳排放税,增加驾车居民对碳排放的责任感,最终达到净化居住环境的作用。

再次,道路照明关系着道路的夜间使用,也是居住区实现低碳交通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的道路照明中经常采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旧光源,因其能耗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居住区的使用要求,取而代之的是LED节能灯具、陶瓷金卤灯、T5 管灯、微波硫灯等节能长寿光源,它们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高节能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完全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的照明需要。

3 总结

居住区规划中的低碳理念,来源于低碳社会大背景下人们追求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新趋向,同时也是居住区为满足人们“生态型居住”要求的新探索。从“人本主义”思想向“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思想转变,再到对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与低碳的绿地规划的探索都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居住区规划中的低碳理念的具体应用,有利于居民低碳理念的形成,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实现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珠三角居住区中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打造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要求,增加居住区的整体水平; 有利于整个社会的低碳建设进程,也为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低碳城市在社区规划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68-5970,5972.

篇8

一、漫画型补写

漫画是用讽刺与幽默的方式去表达哲理与反映现实的一门艺术。命题人将漫画、仿句、修辞结合起来考查,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考链接】(2010年湖北卷第22题)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

【解析】解答漫画题时要认真审读漫画本身,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首先要读懂“画中话”,在此基础上,再研读“画外话”。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字数限制以及押韵的要求。

【参考答案】(一)洗衣不用电,手洗身体健。(四)急事你出马,平日你休假。

二、插入式补写

评论性的语段往往有一个统一的话题,有时命题人故意将其中关键性的评点话语抽出,让考生根据语意的指向及上下文逻辑关系去填充补写。

【高考链接】(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6题)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③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④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⑤ 。

【解析】解答此类题型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又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①处,要注意前面的“质疑”一词,“质疑”什么?当然是将感恩片面地理解为给父母洗脚。②处,什么“无疑是正确的”呢?根据前一句话,是说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是从大处来说,结合这一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了。③处,“简单地”是指做法,“不少学校”都这样,感恩教育模式化了。④处,要注意前有“不但”,后面可接递进关系或与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的语句。⑤处,既然感恩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单靠学校一方就很难做得很好了,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参考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③“一刀切”的模式;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对联式补写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对联每年高考都有涉及,但是2010年重庆卷稳中翻新,运用拆字法考查对联,且题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高考链接】(2010年重庆卷第20题)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广大为庆,?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解析】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予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本题拆字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导考生就此进行丰富的联想,拟写时要注意对联的仄起平收原则。

【参考答案】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四、提炼式补写

有时命题人提供一段说明文字,让考生提炼要点,去“伪”存“真”,删除冗余信息,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筛选归纳。

【高考链接】(2010年山东卷第16题)下面是一段介绍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开头补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秋、晚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解析】这种题型是“下定义”的创新版,但是两者有区别,“下定义”筛选信息时必须是说明对象固有的本质属性,而本题则不然,必须将所有信息都筛选出来。为了避免失分,可将原文进行层次切分,归纳每层大意即可。

【参考答案】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的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五、情境式补写

有时命题者设置一个具体的对话情境,从语言得体角度让考生根据不同的身份及要求有针对性地去补写。

【高考链接】(2010年重庆卷第21题)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学生坚持说: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解析】本题一般考生都有话说,但是不能过于直白平淡,要拿全分数,则要向“名嘴”学习,话中有话,话中见理,一语双关。

【参考答案】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炼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

六、总括式补写

议论性语段最重要的是加上画龙点睛的总括句,能否准确根据上文内容补写丝丝入扣的总括句,体现出考生逻辑思辨能力的高下。

【高考链接】(2010年全国卷Ⅰ第19题)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摇①?摇,低碳经济也涉及?摇②?摇。

【解析】本题不少考生对文段的概括不全面、不准确,所补句子不能与文段相对应。首先要理清文段的结构,找出中心句,是“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由此发现这段文字说的主要是对低碳经济概念的解释和相关概念的产生。然后分析提出问题的上下文,就会发现有两个词语给我们暗示:“其实”“涉及”。分析它们就可以发现答题的大致范围,即命题者要求从什么方面进行解答。“其实”是解释它的实质,“涉及”说明它的外延范围。我们发现那些例子中的解释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即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次我们发现它们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科领域繁杂。

【参考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七、图表式补写

图表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亮相,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

【高考链接】(2010年广东卷第22题)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写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中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在天文计算方面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摇?摇?摇A?摇?摇?摇;?摇?摇?摇B?摇?摇?摇数学活动中心。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的提示“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同时要仿照补写句的开头,并结合图表中的内容去写。为了使句子连贯,可加上必要的关联词或代词。

篇9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制造;绿色装备制造业

收稿日期:2011-04-18

基金项目:江苏绿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王惠清(1980―),女,江苏南京人,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42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227-02

1 引言

当前全球环境的恶化程度与日剧增,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制造业在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以及产品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废弃物,形成制造业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制造业量大面广,因而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很大。制造业一方面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但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如何使制造业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研究的主要方面,于是绿色制造的崭新概念应运而生。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江苏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地区分布结构大致分6大块,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京津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总量最大、产品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地区,正在成为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中心之一。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已连续24年居全国前列。

进入“十一五”以来,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6~2009年的年均增速均高于20%以上的速度,高于江苏GDP的增长速度,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品的数量和档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机械行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4 135.92亿元,销售产值13 813.28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过万亿元的工业行业。2009年江苏机械装备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工业总产值达到17 13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4%;工业销售产值16 774.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9%,增长速度高出全国0.3%。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很大,企业单位数、总资产和增加值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但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要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就需要提高装备制造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从技术节能、培育清洁能源产业、淘汰落后设备3方面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3 营造促进江苏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3.1 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加快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

制定和组织实施绿色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引导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根据中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采用先进绿色技术、工艺和装备,限制、淘汰技术水平低、役龄超过一定期限、耗能高、污染严重的工艺装备。加快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公司,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依托省设备成套局、省装备集团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对重大装备项目实行技术总承包,承建重大成套设备工程,提高成套装备集成能力。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实现绿色装备制造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绿色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2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扶持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

鉴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省级财政应拿出一定资金,建立扶持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对重大绿色技术装备研发和引进消化项目,省有关部门要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效率优先”原则,主要用于支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或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生产前景好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补贴;用于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资助及奖励基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培训,重点企业、引进重点人才的补贴,攻克重大科研成果人员的奖励。

3.3 实行积极的融资信贷政策

围绕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设立重大绿色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并以此来广泛吸引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绿色装备制造业。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运营方式,采取股权置换、债转股、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多渠道募集发展基金。对于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采取打捆缩水还债方法,由政府出面一并与银行共同协商解决。对出口绿色技术装备给予优惠贷款和贴息贷款。改善融资渠道。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绿色装备制造业战略调整。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及国有、集体企业控股并从事工业生产经营的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费不受比例限制在管理费中据实列支,并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鼓励企业通过加速折旧,加快自筹资本积累,提高投融资能力。

3.4 深化税制改革,用税收杠杆振兴绿色装备制造业

(1)借鉴国外经验,适当开征环境保护税种,扩大绿色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可以开征垃圾税,促使企业更多地采用垃圾处理装备,比如垃圾发电装备、秸杆回收与利用装备等。垃圾税的开征,能够促使产生垃圾的企业更多地采用绿色装备,由此扩大了部分绿色装备的市场需求。还可以开征废气排放税、水污染税等,促使各类企业使用环保技术装备。

在开征这些环境保护税种的同时,各国政府也分别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激励环境保护的优惠税收政策。比如,荷兰政府规定绿色投资免税。美国税制中有一系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直接税收减免、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措施上。我国也可以采取类似的优惠税收政策,这些优惠税收政策的制定更能刺激各类企业使用绿色装备。

(2)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对于绿色装备制造企业要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适当地减免一部分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收。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绿色装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采用绿色装备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在关税中增加与绿色装备有关的附加条款。其课税对象可分为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两类。进口商品征税主要针对有严重污染或预期污染又难以治理的机械装备,要增加其税负;出口商品主要针对风力发电、环保装备、秸杆回收利用装备等绿色装备,要全额退税,甚至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3.5 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

土地供应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计划应适当优先安排绿色装备制造业项目用地,对绿色装备制造业大项目、绿色技术项目用地实行更为优先原则。建议政府每年从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按适当的比例提取绿色装备制造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并设立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各类绿色装备制造业企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调节、补贴绿色装备制造业项目用地地价。

3.6 加快建立绿色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

支持重点绿色装备制造业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调查研究,搞好咨询服务,组织技术推广,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省绿色装备制造业专家咨询机构,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全省绿色装备工业重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和指导,搞好绿色装备制造业战略研究,有关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3.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绿色机械装备工业,人才是关键。针对现有机械制造业人才队伍的现状,应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主要环节,努力建设好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制造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和调动现有机械装备制造业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进一步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一支绿色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工人队伍。尽快研究制定引进绿色机械装备制造业各类技术专才的政策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引进绿色装备制造业急需的人才与智力,特别是在引进绿色装备制造业急需的绿色产品技术研发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于晨.抓住绿色经济发展的命脉[J].创造,2005(2):17~18.

篇10

政策护航 家电电子商务乘风破浪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这将加速释放各阶层的消费潜力。政府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包括促进信息消费、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等。国务院副总理2013年年底在京东调研时强调:“电子商务是综合性、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对扩大消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2013年阿里巴巴和长虹集团提出了“家庭互联网”的概念,由这一张“网”引发的争夺战也随之拉开序幕。2013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接着又传出格力集团总裁董明珠与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的10亿元豪赌……如此几大新闻恰恰勾勒出今天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与新兴互联网行业的融合与碰撞。然而,只有经过不断的碰撞,才会最终走到最有高度和深度的融合之境。实际上,在家电这个传统的制造企业里,这样的融合与碰撞已经开始,拥抱互联网,拓展大平台,实现新跨越。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的商业和物流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和变革。电商平台基础条件的完善和市场需求的出现,为家电电商的适时登场做足了准备。如在其他行业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和家电行业内先驱品牌效应的推动下,传统家电品牌在线上也开始逐次发力。海尔、海信、格力、长虹、创维、奥克斯、TCL、康佳、美的、荣事达、三洋等制造企业也由此进入电商的新时代。家电已在电商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销售增幅已远远超过传统的渠道。据权威部门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额达到18,500亿元,同比增长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其中3C家电网购市场规模占到了整体网购量的19.4%,年增长率达到50%,远高于3C家电销售的整体增长率,也高于整体网购市场的增长速度。2013年我国B2C家电网购市场规模(含手机、平板电脑)达到1332亿元,其中,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四大类大家电产品约占25.9%,达到345亿元。家电产品的推陈出新,一直是增长的驱动力,新产品的推出不断满足着消费者的需求。据了解,2013年小家电市场零售额为1144亿元,而30%以上来自网购,手机产品则达到786亿元,因为天气雾霾严重而快速掘起的空气净化器产品网购达28亿元。网购市场力量不可小觑。

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约1.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而2014年上半年我国B2C家电网购市场(含移动终端)规模达830亿元,同比增长56.6%。其中平板电视88亿元、空调67亿元、冰箱45亿元、洗衣机30亿元,同比增长67%;移动随身终端440亿元,其中手机406亿元,同比增长35%;小家电160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经过两年的适应和蓄势,传统家电产品在线上市场呈现出更大的爆发力。

“第二届中国家电网购高峰论坛”于2014年3月5日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分析认为,2013年家电电商无论从市场规模、产品类别、产品档次、用户关注度,还是物流水平来看,都进一步成熟,已经成为家电市场极其重要的一股力量,市场呈现出规模扩大化、渠道集中化等特点,这对于消费体验是一个极大地完善。网络化和电商化一定会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渠道和品牌企业对网民需求的进一步挖掘,也随着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深入,将出现越来越多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网购家电产品,定制化势不可挡。专家预测,2014年中国家电网购市场(不含手机、平板电脑)的销售额占整体家电销售额的比例将达到13%,到2015年家电电商渠道占15%市场是值得期待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包装与物流是最大的挑战,而且也为包装行业彰显了空间巨大的发展前景。

家电电子商务

求解“包装与物流之困”

2013年和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家电网购高峰论坛”会上,专家认为,在电商发展中对于家电,尤其是大家电网购市场环境来讲,实际上还有很多与之不匹配的因素。比如包装、物流配送是关键环节,这是个最大问题,是目前大家电网购所遇到的最大瓶颈。电子产品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尤其是大家电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由于体积大、单价高、重量重,容易损坏,还必须轻拿轻放,不同于一般日用小商品小包裹可以通过集体运输和批量操作,进行优化配送。家电产品对物流的要求很高,所以导致目前用户对“大家电最后一公里服务”抱怨颇多,物流是网上家电销售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做好物流整合,包装与物流专业化的服务水平提上日程,“安全、快捷、环保、低成本”是其最终要求。不言而喻,家电电商市场较传统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家电电商市场规模将占到整体市场的15%。

现代物流是将物质的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多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

面向物流环节,包装时时刻刻存在,在整个物流运行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将更加凸显包装的真正价值。“包装的成功,可化为惊人的财富,包装的失策,会导致可怕的亏损。”这是企业家们的深切感受。

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今天,也催生了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包裹件需要通过快递物流从客商转送到消费者手中,快递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的操作方式。传统物流一般都是大宗,单一物品的集合运输,然而快递运输更多的是小件物品的混合运输,目前来说快递物流的操作方式还是处于人工转运转送的初级阶段,且周转的环节一般不少于5次搬运,故在操作运行过程中,时有发生不同程度破损现象,导致客户直接拒收或退货,从而引起经济方面的纠纷,这其中也有包装方面不到位的问题,这足以说明包装在电商物流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电商行业在物流配送中对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四大原则:首先是要求包装可靠性、安全性、可操作性,以满足货物的保护,减少破损;其次是要求包装箱应更加轻便,便于搬运、装卸和配送;其三是降低成本,采用通用包装,着力将原有包装进行回收再利用,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废弃物,不污染生态环境,这也是绿色环保的一个需求;其四是外包装应时尚、美观、整洁,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价值,对电商的好感和信任度。

电子商务、物流和包装是新兴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在市场引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形成合力,加快融合渗透,深化物流行业的应用。本人认为当前需要采取以下四点措施:

首先是电子商务公司、物流公司、家电制造企业和包装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物流和包装的革新。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依托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依靠科技给力,优化包装结构,推陈出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优质服务为主题,挖掘市场需求,坚持应用先行,有序推进,努力将高端技术与设计融合进来,以满足家电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需求。

其二要完善标准体系。当今时代,标准已成为企业制定“游戏”规则,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对规范行业运作具有深远意义。

但是目前在电子商务方面相关标准还是缺位,仅靠企业的自律很难避免引起纠纷事件,因而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流通运输测试标准。

运输、包装设计与实验室检测和实际物流相结合才能做到最合适、最经济、最安全。测试标准规范化有利于指导和改进运输、包装设计,实际物流是检验运输包装设计的唯一途径,只有这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物流过程中出现的货损。与此同时,标准的出台,不仅规范企业行为,而且约束物流行业,从而达到标本兼治。因此,只有企业抢占了标准制订的制高点才能找准着力点拥有话语权,这实质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又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制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怎样制定严格科学的标准,把标准上升到法律层面还要付出艰辛努力,电商立法值得期待。

其三是推进整体包装服务。近年来,通过包装技术咨询服务和市场调研的不断实践,目前,包装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包装材料及其制品质量有所下降,产需链衔接服务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家电包装质量和物流需求。因此,家电制造商通过业务不断实践及家电包装和物流的需求,提出了产品整体包装服务的新概念。

产品整体包装服务新概念,有的还称之为包装集成服务,该项业务是包装供应商向用户提供从包装设计、包装生产标准制定、供应商甄选与控制、包装现场制作、包装材料与产品附件(辅料)供应到物流仓储全过程的“多、快、好、省”一整套包装服务解决方案,已受到业界的广泛推崇和客户的欢迎。

产品整体包装服务能改变某些包装企业目前所存在的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产品整体包装服务是加快企业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是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中附加值的战略抉择。产品整体包装服务应用推动企业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这不仅给企业带来双赢,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家电包装和物流供应链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四要加强基础建设,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提升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规范物流分拣和配送作业,杜绝抛、扔、摔等野蛮操作,努力改善物流环境,进而降低包装防护等级和配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