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8 17: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药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P键词:中医药;健康旅游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他们试图从旅游中能够解放自我、释放压力,并且希望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健康服务,中医药健康旅游则完全符合游客的要求。中医药强调的是整体观念,从整体中把握健康状况,突出治未病。它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治疗方式灵活的特点,是具有我国国家特色的养生资源。而中医药服务中最具有特色的一个板块就是中医药健康旅游,它主要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等为游客服务,同时尽可能的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并与中药材种植、养老服务和中医医疗服务进行融合。
一、中医药健康旅游现有模式概况
1.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通过提供咨询和指导对疾病进行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的目标是实现健康风险控制、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将健康管理模式旨在与中医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目的地帮助旅客解决健康问题,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给旅客带来健康的服务。
健康管理模式可在大多数的中医健康旅游目的地开展,也可与一些旅行社、医疗机构等合作开展。如北京的上和元中医研究院有着独特的健康管理理念,内容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问题评价、健康方案制定、健康调理改善、健康指导顾问的服务和产品,这一健康管理理念可以促进我国中医健康旅游的发展。
2.医疗旅游模式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它以治疗为目的,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的同时得到身体上的康复。分为“治”模式和“疗”模式,“治”“疗”相辅相成。
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中医资源,但是在医疗旅游的发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其他医疗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内较为出名的医疗旅游是三亚的“中医疗养游”,三亚不仅拥有中医医疗保健技术还有独特的热带海滨气候,发展至今已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推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疗技术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旅游必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养生保健俱乐部模式
养生保健俱乐部主要是把中医保健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的过程中,运用中医保健理论向旅客传授中医保健意识以及中医保健活动。比较常见的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可以相聚在一起探讨、活动,这种模式相对简单方便,基本在每个旅游目的地都可以开展,多与其它模式一起开展。
4.养生休闲模式
发展养生休闲模式的旅游地一般依靠其独特的自然养生资源,如海滨、温泉、森林等。
四川北川的药王谷旅游度假区,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景区。它以独有的国医健康调理和中医药森林为发展基点,弘扬中医“治未病”和“蜀川药福”的文化理念,从望闻问切基础体检入手,结合食疗、浴疗、动疗、诊疗、枕疗、气疗、心疗等调理体系,让游客从内到外的感受到一花一草一木的气息,身心得到放松,体验不一样的中医药旅游。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国家的解决对策
1.中医药健康旅游缺少统一标准,各类项目鱼龙混杂
由于中医药旅游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各地充斥着打着中医药健康旅游招牌非正规旅游产品,旅游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配合度也不是很高。
国家为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规范化,2015年11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两个国家机关将建立相关合作协调机制,统一健康旅游的标准,制定中医药养生旅游行业标准、从业人员的从业标准、旅游产品标准等,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2.中医药健康旅游缺乏科学规划,各项资源未能有机整合
中医药健康旅游企业目前面临着中医药服务内容相对雷同、单一,项目特色不够鲜明,未将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和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链的问题。而旅游项目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配合度也相对缺乏。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两部门首次正式建立合作机制,以推动各级中医药和旅游管理部门、企业、协会等的全面合作。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
3.中医药健康旅游处于新兴旅游产业,缺乏社会认知度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随着人们绿色消费观、健康旅游和生态意识的形成而产生的新型旅游模式,它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符合市场规律但却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且各企业缺乏自己的特色品牌,这也是缺乏社会认知度的另一个潜在因素。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加强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促使以示范区带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消费并提高社会认知度。
4.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不够完善,人才需求缺乏
中医药健康旅游并未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信息化机制,各类消息乱象繁多,而且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监督体系,网络宣传消息真假难辨,且我国并未进行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匮乏。
《意见》中对于中医药健康旅游信息化发展提出来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将推动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内容包括档案信息、预约管理等功能、多语种咨询解答、医疗保险、旅游保险等服务,把所有资源单位、旅行社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对游客的跟踪和服务加强信息化。同时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这对于建设绿色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系有重大意义。
三、中医药健康旅游展望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越来越重视,自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在6部政策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并逐渐明确了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任务。其中不乏有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专门政策,包括《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日前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获悉,2016年8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规划》还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等重点任务。
此前,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计划未来3年在全国建成1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示范基地、1000个示范项目。
四、结语
中医药健康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不久且备受政府重视,它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健康服务需求,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在发展中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政府应积极应对,制定统一的标准,整合各项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健全旅游信息,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3.
[2]孟卓.医疗旅游:医院新金矿[J].当代医学,2004,10(11):27.
[3]曹诗图,孙天胜,蒋剑岚.神农架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探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2):60-64.
[4]赵维婷.《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015.23:(24).
[5]牧亮.中医药健康旅游环境政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6(2):102-103.
篇2
关键词:医院中药房;发展现状;科学化管理
中药作为几千年来人们在疾病治疗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一直受到患者的大力推崇。中药对治疗疾病、保健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医院中药房是综合型医院中药必不可少的服务窗口,也是综合型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维系着医学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与医院的健康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医院中药房的具体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较为滞后。
1 医院中药房发展现状
1.1中药"西化"阻碍了医院中药房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重视西医的发展,忽视了中药的发展;对中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误解。中医药在我国迄今并没有得到文化上的真诚对待,一直处在被验证、被怀疑、被审视和被改造的阶段。中医"西化",中医药成为辅治疗方式,且可有可无,缺乏了良好重要文化环境的中药房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1]。
1.2中药房工作方式的滞后 目前,多数医院中药房工作方式以保障医院日常药物的供给和调剂为主,医药师日常工作重点内容是负责审方、调配、核实和发药等。推行以药物为核心的传统供给模式,主要围绕药物进行被动型管理。此外,医院中药工作人员的临床医学经验不足,导致了医院医药学发展停滞不前。但是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医药市场竞争日益严峻,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所以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地服务[2]。
1.3中药房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就我国医院情况来看,医院高层领导对中药房工作人员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对中药调剂工作有一定的误解:多数医院工作人员认为中药调剂并不需要较多的专业性知识,只是依靠工作人员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工作;工作内容重复性较高、技术含量减低;只要不会发错药物、不写错药物用量和用法即可。此外,医院执业医药工作人员的闲置,医药工作人员并没有较多机会去深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一些中药工作人员只是掌握中药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不能为患者提供很好的应对咨询服务,从而导致了中药调配出错、服务质量偏低等问题[3]。
2 医院中药房的科学化管理
2.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中药医学作为和人体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体系,是我国具备独创性与原创性科学,它存在于现代医学科学与西医的范畴之外。学好中医药知识需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现阶段,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弱化基础性教育系统的基础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中医概念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医疗市场竞争日益严峻,医院中医房服务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这才是中医药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医药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规范中药房的管理,全面提高中药的质量;药库看管人员需要定期翻动和查看库存种药品,当出现潮湿、蛀虫或是发霉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晾晒[4]。
2.2转变管理模式,严把质量关 作为医院中药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操作规程,保障种药品的处方安全和用药安全。中药调配属于一项仔细而又复杂的工作,调配准确性直接关系着医药品的治疗效果。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与崇高的职业道德[5]。此外,中药工作人员还需要严把药品处方关,对每张处方进行严格地审查、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并定期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检查[6]。
2.3在技术方面进行科学化管理 随着我国医学的高速发挥在人们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高度重视,要求医院中医药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工作技能。在中医药业务培训上,能够利用各种方式来更新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有计划性地、有目的地参加科研活动[7]。医院高层领导应该将中医药工作和职工的岗位晋升以及奖惩报酬等直接挂钩,激发中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作为在医院中药房工作的员工应该主动参加各种学术性活动,加大对自身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3 结语
医院中药房的科学化管理属于一项长期性、复杂的工作,而中药饮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医院高层领导要对中药房进行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中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论"医药分业"与"医药分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0(03):121-145.
[2]辛耀中,王云霞,赵永良.医院中药房的发展现状和科学化管理探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09):112-130.
[3]李群芳,欧阳树,陈春燕.是什么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对如何振兴中医药的反思[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1,21(07):145-163.
[4]任继荣,赵刚著,王力军.综合医院门诊中药房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06):1121-1130.
[5]宋东燕,庞志功,汪宝琪.医院中药房的发展现状和科学化管理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01(05):130-135.
篇3
【关键词】基层医院 中医药发展 现状 对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优秀文化,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较小的毒副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及传统医药的重视和接受,但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更多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基层医院中医药曾经一度为社会、为医院创造辉煌也随之消失,接撞而至的是急剧衰退,虽然目前“中医药存废”之争的硝烟渐散,却充分暴露出中医药发展堪忧的现状,如何正确认识中医药,拯救并弘扬中医药,不得不引起深思,尤其是基层医院中医药工作者,笔者现就造成基层医院中医药发展堪忧现状的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原因分析
1.1医疗机制造就中医西化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在层出不穷的仪器的帮助下,从宏观已发展到微观,能够直观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全过程。中医理论则比较笼统、抽象,尤其是脏腑经络、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微观的世界里,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不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认可,加上中药饮片药价明显低于西药,同样的病情,用西药治疗的费用远远高于用中药治疗,创造的经济效益当然也远高于中医药,而在现行国家对医疗卫生经费补贴不足,尤其是基层财政缺口较大,医疗卫生经费补贴基本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为了在同行中争得一席之地,也为了自身的发展,只能自媒出路,其结果是想尽办法提高经济收入,中医药首当其冲成了改革的对象。一方面医院领导逐渐倾向于西医药而轻视中医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基层医院不仅没有再吸收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就是原有人员也因种种原因被改行,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缩小,后继乏人;同时在管理上,也往往将西医的框架硬套在中医身上,使中医失去了其本来的精神实质,逐渐艰难地生存于西医的阴影中;另一方面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同等学历的西医医生早已买房买车了,中医医生却还争扎在生活温饱线上[2],以致为了给医院和自己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逐渐被“中西医结合”,甚至纯粹西药化,现如今真正意义上中医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在基层医院已很少看到,中医被西化,中医不再姓“中”。由此患者认为看病必须依托西药治疗,因而大都患者干脆弃中从西,不再就诊中医。
1.2产业落后制约中医药发展 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总趋势,始终朝着高效、快捷、简便的方向在向前发展,传统古老的中医药,至今仍然使用着一杆古老得再不能古老的秤。并以此称量着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的中药剂量。虽然,这种度量药物的方法,并不存在有任何过错,但终因落后的调剂操作,工作效率低,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过长;常常受到病家的排斥,另一方面一些调剂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调剂称量普遍采用目测估量分份法,有的甚至以手代称,称量误差长期未能解决,因此患者时有怨言,加上中药煎药比较麻烦,先煎、后下、久煎以及煎煮时间、火候掌握等要求比较多,煎好一付药不但耗时而且耗神,即使药师给予认真指导,有时病家也不一定全明白,一些病家为图省事,将药交由医院或药店用煎药机代煎,该先煎久煎的药物有效成分尚未煎出,而该后下的药物的有效成分早已挥发殆尽,汤剂即便煎好,出门携带也不方便,加之药味比较苦,患者不易接受,同时中药与西药相比疗效相对较慢,尤其是慢性病需要较长时间用药,在当代生活节奏比较快的情形下,一般病人很难按时坚持服药,以致半途而废,如此,疗效欠佳归过于中医无能,久而久之对中医失去信心,老百性也就更乐意接受立竽见影的西药医疗,中医药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1.3中药质量影响中医药疗效 中药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和临床试验,其疗效不容质疑,但由于其质量的不稳定性及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严重地影响了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声誉。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药临床疗效是决定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今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常用地道药材、野生资源的日趋减少,另一方面社会对中药材需求量的扩大,药价不断上涨,一些企业为了扭转颓势,力求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采取大干快上的策略,从野生采摘转移到人工栽培上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药材资源问题,但由于天然野生药材变家种、南种北移,缺乏药材因气候、土壤等生长环境的变化对其质量影响的了解,生产出的药材质量往往不尽人意,同时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不合时令采收、化肥农药广泛而普遍施用于药材的各个生长阶段,大大地缩短药材的生长周期,造成中药材来源、品种、规格、等级混乱、以假乱真、炮制粗劣、伪劣药品泛滥,加上基层医院长期以来对中药质量管理不很重视,缺乏必要的药材养护枝术及条件,药材掺杂掺假、同名异物品混用,发霉、虫蛀等变质的中药饮片继续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中药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药之所以屡屡受到诟病,关键还是中医药的疗效问题。中医药疗效平平或者不够确切,中药质量是其重要原因。
1.4教育模式缺失推进中医药衰退 中医药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来重视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
但近些年来,因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中医药院校为迎合市场需求,在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越来越趋向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辨治、中医经典医学等内容的学习以及中医临床问、闻、望、切硬功夫的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违背传统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在这种影响中医药发展根基的教育模式下,难以培养出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药人才,其结果是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缺乏中医的全面思维,很难适应临床需要[1]。基层医院中医药发展的衰退,中医药领域缩小,队伍减少,呈现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不利局面与中医药院校教育严重西化不无关系。
1.5中药学服务进程缓慢阻碍中医药发展 基层医院由于中医西化,就医中医的患者急剧下滑,中药调剂量也随之减少,原有一批专业素质比较好的中药专业人才,纷纷调离岗位,据调查现有在岗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家改行过来的,未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而从事中药服务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偏低,同时长期以来,基层医院中医药不受重视,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中药执业药师普遍缺乏,目前临床药学服务还只局限于西药,未能做到深入临床直接面对患者,参与临床用药决策,难以对医师处方的正确性、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药物应用的正确性、患者用药依从性等与患者用药全过程相关的所有环节进行监测和提醒,因此接方配药时往往无法准确理解医师处方用药意图,全凭自已的理解配方,更有甚者妄自猜测看不清的处方,药不达意、错配漏配时有发生,隐患令人堪忧,基层医院中药工作质量下降,中药现代化进程缓慢,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又一因素。
2 对策
2.1改变现行的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 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上,应尊重中医药自身特点,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既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又注重基层医院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完善符合中医整体医学的理论体系,重点突出中医特色和提高利用中医手段诊治疾病能力,加强中医药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对接,培植中医药生存的深厚土壤,同时融会新知识,广收博采,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固循守旧,提升中医辩治水平,此外,应加紧中医药科研创新的培育,多层次、多渠道推广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为中医药发展争得话语权,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性机遇才有望。
2.2规范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炮制等环节的管理 中药材品种繁多,来源复杂,产地分散,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质量不一,一直是困扰中药发展应用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医药的进步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当务之急,必须加快规范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贮存、经营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药材经营渠道的规范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现有的药材市场,保护野生资源,建立以地道药材产区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化基地,依靠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从政策法规上,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管理及市场商品药材质量检控力度,从重打击奸商的以劣充优、以假乱真的不法行为,净化药材市场;同时国家应尽快制订出台中药材质量统一标准,实现我国中药材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产业化、包装规格化,有效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确保中医药学发展健康稳步。
2.3提高基层中医药工作人员的待遇 中医药学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至今日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现行政策环境下,中医药不能为从业者为医院以及整个行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对国家对患者来说,确属物美价廉,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人口多,人均收入低,医疗消费和新药的研制费用日益增长的形势下,努力寻求一条廉价而高效的医疗之路,是医疗改革的明智选择,而我国传统医学具备了简、便、廉、验的特点,政府应把目光投向中医药传统医学,通过政府政策的扶持,扩大中医药经费投入力度,将中医药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当中,并落实兑现,以满足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加快基层医院中医药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确保中医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2.4重建中医药的战略地位 中医不仅治疗慢性病,而且在西医束手无策的重大传染病面前也有用武之地,尤其在防治“非典”、“艾滋病”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中医药不同于西医的独特之处,在于辨证论治,因人施治,灵活多变的配方用药,使之达到标本兼治;治阴不损阳;扶正又祛邪双管齐下的目的。诸如这些,都是中医药之所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在现今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今天,中医药界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原理、基本知识,特色疗效、养生保健方法及其就诊指南等知识[2],在既尊重传统中医药的科学理论,又尊重现代医学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和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医药,将中医药融入现代医学,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中医药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信服中医药,使用中药治疗,重建中医药的社会信誉。
2.5加强中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中药服务人员素质 中药服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临床工作质量,基层医院领导应摒弃重西医轻中医、重西药轻中药的观念,积极引进高学历的中药专业人才,提高枝术人员比例,加大中药服务人员在岗业务培训、进修、参与业务交流的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同时加强其职业道德、责任心的教育,既要讲经济效益,更应注重社会效益,努力减轻患者负担。
总之,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发展尤其是基层医院中医药的发展急剧衰退的情况下,需要多方力量的综合参与,除了需要争取国家政策的重视,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合适的政策环境外,应正确认识中医药本身特性,充分认识并认真思考分析具体表现及其根源,彻底改变现行的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医院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炮制等制度,提高基层中医药工作人员的待遇及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深造培养,才能更好地为重建中医药的重大战略地位寻找出路。
参 考 文 献
篇4
论文摘要: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50多年中医药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简要介绍中医药教育的现状和对其发展做一展望。
一、国内中医药教育
中医药教育自1997年《纲要》颁布以来,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指导下,在规模和内涵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办学主体多元化
由以往单一的中医药院校办学,发展为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农学院齐办学。全国现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包括7所中医药大学),民族医学院3所。58所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设置了中医药专业。
2.中医药教育规模扩大化
中医药院校在全国高教体制改革中走上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道路,特别是1999年扩招后,规模发展速度很快,1998年本专科招生1.1万,1999年本专科招生1.6万,2000年2.4万,2001年将近3万,2002年突破3万。在校本专科生9.9万人,研究生6000人。
中医药本科有2类5个专业,研究生有3类16个专业,并且为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向性的需求,各院校还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开办了若干个专业方向,增强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中医药院校在硬件建设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征地建设新校区,其它院校也有明显改善,改变了以前中医药院校袖珍院校的形象,成为高等医药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由于中医药院校多为单科院校,学科单一,人才培养多为近亲繁殖,不利于中医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近年中医药教育除了在硬件上加强建设外,同时加强内涵建设,走学科融合、交叉的路子,联合办学,采取多种人才培养模式:(1)与综合大学合作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办七年制中医学专业;(2)与西医院校合作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国家教育部批准,成都、广州、南京等中医药大学分别与华西医大、第一军医大、南京医大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临床医师;(3)与工科院校合作培养制药工程人才,如安微中医学院与合肥工大等院校已经开始了这种理工结合的人才培养;(4)与财经院校合作培养管理和营销人才,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培养中药学市场营销方向的跨学科复台型人才;(5)中医院校之间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贵阳中医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
同时采取招收非医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中医类研究生的措施,扩大招生对象,给中医药教育注人新鲜血液,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4.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科学化
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教育部组织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其中中医药类15个,本着“坚持特色,探索改革,不断创新,提高水平”的原则进行中医药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在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又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医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闭。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模式”向学科与课程分离,开设综合课程,实行综合教学的“综合性医学课程模式”转变。淡化课程,强化学科,保留必要课程,减少必修课程,大量增加选修课程,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5.对外教育扩大化
伴随着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的趋势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来华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日益增多。目前,到我国学习自然学科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人数居第一位,在校留学生3500多人,其中本科学生1000多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Victory University ofTechnology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Middlesex U-nive}ity联合创办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的合作。合作项目得到所在国教育部门的正式批准,并由所在国政府下拨教育经费。这标志着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第一次向中医药学开放。
6.台、港、澳地区中医药教育长足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台、港、澳地区都非常重视发展中医药教育,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澳门,在2003年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中医药教育作为重点发展的方向。澳门大学更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强强合作,联合培养中药学专业、医药管理专业研究生,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课程开设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宗旨,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前瞻性。
二、国外中医药教育
中医药已经输出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多个国家开展了中医药教育,但发展并不均衡。
1.中医药教育的地位
目前,国外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合法性还没有解决,除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外,传统医学并没有纳人正规的医学教育体系,从而导致从事传统医学教育的单位并不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即使在日本,传统医药学教育也与中国不同,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中医药人才,而只是现代医学的补充教育。
因此国外中医药教育多是以民间办学的形式,工作条件艰苦,教育运行远不如国内规范。
2.办学模式
国外开展中医药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两种:一是综合性大学成立中医系或开设中医专业,二是民办的中医药专业学院,采取学历教育、专科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中医药教育。但大多采取与国内教育机构联合办学或聘请国内师资来保持中医药的特色。
3.课程设置系统化
不论是正规学历教育还是进修、普及类教育,国外的大部分中医院校都有相应的较系统的课程安排,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注重理论和临床的结合,并围绕不同的培养方向,逐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有效地减少了以往教学过程的随意性。
三、中医药教育发展对策
中医药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国际性的复合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当重视以下几点:
1.办学观念的转变
随着教育的市场化、信息化、个性化、国际化和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中医药教育必然要树立全球观念、市场观念、人本观念、信息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发展优势,扩大留学生的招收
中医药教育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教育之一,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教育,特别是在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中医药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学习,所以应当强化留学生的教育。
3.走出去,在境外合作办学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经济本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样中医药教育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需要本地化,这样才能很好的与所在国、地区的文化、经济、传统相结合,有利于对中医药的认同,同时促进中医药教育的发展。
4.控制中医药本科招生比例,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篇5
1.中国医药代表的来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医药代表也正是在此过程中悄然来到我们身边的。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跨国制药公司进入中国提供了有利的件,随着以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天津史克公司为代表的合资公司率先在内创建药品生产基地,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经验也开始进入中国药市场,国内的医药代表于是首先在这些合资公司孕育而生。
2.中国医药代表的发展
中国医药代表的发展经历了二十多载的时间,然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是各有各的阶段性特点。以下是笔者根据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归纳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康发展期”:医药代表的发展从1985年起,在中国以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天津史克公司为代表的合资制药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医药代表制度.并建立起自己的销售队伍。
第二阶段“活跃而又混乱期”:到了90年代末期,民营企业大量进入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医药代表的素质迅速“恶化”,只要能够打通医院层层关系便可担任医药代表。
第三阶段“法规制度期”:进入2000年后中国相关的机构终于意识到医药代表问题。相继推行药品投标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医药代表的发展问题与中国医药经济时常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医药代表的规范化发展并不只是这个职业本身的要求,还是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使中国医药代表规范化的发展起来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中国医药代表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几年,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前景广阔,是我国国名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但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市场相比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但问题不仅在于医疗体制和研发水平的落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高素质的医药营销人才。这些就体现出了现在中国医药代表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3.1中国医药代表数量增长快
中国医药市场正在经历最为快速的增长,在过去10年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2009年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5,而2013年将超过67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3。同等市场规模,需要同等的销售团队与之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数量成为扩大销售额的不二法则。事实上,中国还有大量的空白区域未覆盖。
笔者对于现在高校的一些医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也进行了一些访问和谈话。有相当一部分人体现出了以医药代表这样一个职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发展行业。笔者对于有意愿从事医药代表这个行业的毕业生的原因也作了如下总结:
(1)从事医药代表这个行业比较锻炼人。做销售行业的人员会不断遇到困难,所以他们必须不断的克服困难,从而使自己优先于别人更快的成长。
(2)待遇相对于进工厂高,进入工厂做生产和技术人员其待遇都比较稳定,而医药代表则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较高的奖金或提成。
(3)能够获得比较快的提升,在医药流通行业一般业绩做得好的话都会得到比较快的提升空间。
3.2中国医药代表分类
在2000年版的《中国职业分类》中,医药代表未列其中。对医药代表的类型划分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根据医药代表的工作方式和社会认同度,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社交专员:约占40%。这类医药代表更像专职社交公关人员,其工作方式几乎就是纯粹的社交活动,医师从他那里得到的企业及产品信息很有限。
(2)药品讲解员:约占50%。在医药市场竞争中,企业逐渐认识到要提高销量,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宣传,普及产品知识,让医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产品。
(3)药品销售专家:约占8%。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认识到销售技巧在医药代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医药代表的专业销售技巧训练。
(4)医药顾问:约占2%。他们是专业化的医药代表,是罕见的销售精英。他们具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上乘的销售技巧,擅于运用市场学知识开发潜在市场,创造需求,使医师接受产品而不产生对推销的反感,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又培育了产品的支持者。
由上述分类我我们可以看出医药顾问式的专业化医药代表才是我所最需要的同时也是最缺乏的。这类优秀的医药代表的缺乏也体现出了我国制药企业中对医药代表的招聘培训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总结
中国医药代表面对的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更要冷静地科学地去解决它们。根据国外医药代表发展的状况,其实中国医药代表发展规范化还是有据可循的。但是这确实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政府、企业、社会和医药代表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些问题化解掉。根据相关文献,结合国外医药代表的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推广《医药代表行为准则》(2)贯彻落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3)制定实施医药代表注册制度
参考文献:
[1]谢勤. 我国医药代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篇6
>> 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路径创新研究 湖北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 湖北省中小企业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我国中医药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推动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北京市中医药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湖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北省独立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探讨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 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福建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类专业基础课整合现状及对策 湖南省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李振吉:中医药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美国佛州中医学院关于中医的介绍[EB/OL]..
[4] 中医师国际交流合作[EB/OL].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篇7
关键词 抚州市 中医药产业 中医药工业 中医药农业 中医药商业 金融
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要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抚州是历史上著名的药都,我国三大中药帮派之一“建昌帮”的发祥地,素有“药不过建昌不灵”之誉。“十三五”期间,抚州将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全力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强化金融支持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对发掘和弘扬抚州传统中医药文化,支持和帮助赣南苏区产业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中医药工业发展情况。抚州中医药工业基础好、类型多,而且有独特的品牌和产品优势。截至2015年,抚州市拥有中成药生产企业32家,占全市49家医药类企业的65,其中规模以上13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家,汇聚了珍视明药业、银涛药业、昌诺药业、桔王药业、桔都药业、山高制药、仁丰药业、百盛药业等一批知名中医药生产企业。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亿元,其中仅银涛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就超过6亿元。中药生产企业产值上亿企业有4家(珍视明药业、银涛药业、百神昌诺药业和科伦药业)。作为抚州的传统支柱产业,抚州的中医药工业发展主要呈现出四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企业基础好、类型多、剂型全,在江西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全市有中药批文近300个,基药中药品规34个,国内独家中药品种数8个,分别为珍视明药业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百神昌诺药业大黄总蒽醌、大黄总蒽醌胶囊,银涛药业右归胶囊,山高药业参芪十一味颗粒、肾康宁颗粒、宫瘤清颗粒,仁丰药业百癣夏塔热分散片。13家中成药制剂生产企业,涵盖了注射剂、滴眼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喷雾剂等10多个剂型。中药滴眼剂和口腔喷雾剂全省也仅1 ~ 2家。二是已形成一批有独特的品牌和产品优势的骨干中药企业。有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量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如珍视明的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夏天无滴眼液,银涛的六味安消胶囊、右归胶囊、强力定眩胶囊,昌诺的活血止痛胶囊,山高的参芪十一味颗粒、肾康宁颗粒、宫瘤清颗粒,桔王药业的舒胸颗粒,红星药业的结石通胶囊,仁丰公司的六味木香胶囊等。这些中药品种(企业)已经成为抚州市中药产业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一批新药即将投放市场。近年来,各企业均加大了医药研发力度,如昌诺药业的国家二类新药大黄总蒽醌原料药及制剂已正式获得批准文号;其他企业还有十多个新药正在研发中,将陆续申报。目前我市各药品生产企业已累计获得新的药品注册批准文号45个,还有一个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和十多个新药等待国家局审批。四是“建昌帮”具有独特的自成体系的药材加工炮制技术,“建昌帮”饮片拥有广阔的市场。“建昌帮”中药炮制技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且一直得以继承和发扬。“建昌帮”中药饮片在国内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日、韩、东南亚地区备受青睐,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饮片销售价格每吨2万元,加工毛利达30%以上,纯利达15%左右。出口产品毛利达35%以上,纯利20%左右。
2.中医药农业发展情况。抚州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具备传统优势,拥有1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已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种植基地1个。全市中药材种植种类达四十余种,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其中黄栀子、泽泻、陈皮、四花青皮是闻名全国的地道药材,广昌县是全国泽泻三大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企业29家,中药材种植面积17万亩,年产量近10万吨,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种植品种多,有黄栀子、金银花、当归、泽泻、灵芝、紫株、杜仲、元胡、白术、薄荷、玄参、桔梗、白花蛇舌草、决明子、吴茱萸、厚朴、丹参、金毛耳草、黄柏、铁皮石斛、白芷等植物性中药材种植,还有梅花鹿、熊胆、石龙子等动物性中药材养殖。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黄栀子种植、新品种培育、栀子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的企业,已形成年加工6000吨黄栀子干果及附属产品生产能力,公司先后投资近6000多万元建设黄栀子基地,有黄栀子基地18个,面积达6万多亩。二是分布范围广,种植区域相对聚集。中药材种植遍布全市,但主要集中在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金溪县、东乡县和广昌县6个县(区),光临川区种植规模就达4.4万亩。全市种植面积超过千亩的中药材主要有黄栀子、山药、灯芯草、金银花、泽泻、水栀子、白花蛇舌草、铁皮石斛等品种。
3.中医药商业情况。一是在中医药流通方面,抚州市目前尚无大型中医药专业交易市场,无大中型药材购销企业,只有抚州医药公司及开心人大药房、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华民康大药房、抚州市春天平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连锁药店兼营中药材。市内中医药商品流通不畅,亟须引进现代物流体系,构建规模大、覆盖广、服务优的中药销售网络。二是在中医药医疗服务方面,目前全市已创建3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工作单位,建有3所特色中医院,10个省级基层临床特色专科,2个名中医工作室。全市有国家名中医1人,江西省名中医9人,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
4.抚州市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情况。抚州市一直将生物医药作为全市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扶持、培育上市、发展总部经济等多个方面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十三五”期间,抚州市将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发展扶持基金,围绕“全产业链”模式,大力培育中药骨干企业,重点建设中医药产业基地,着力构建以现代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为主导的中医药研发、生产体系,全力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
(二)强化中医药产业财政性金融支持
一是及时掌握国家中医药产业政策信息,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参与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建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利用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增加财政对中药材贷款贴息资金等,积极为中医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注资设立或参股担保公司,参与医药企业贷款的抵押、发放和还贷工作。四是加大对中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具有爆发性增长的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入驻。
(三)改进和创新对中医药产业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快面向中医药产业的信贷产品创新,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和信息优势,因地制宜推出各种信贷产品,完善差别化信贷服务机制,为企业融资及成长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不断提升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中药材龙头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三是积极向上级行主动推荐本地的特色医药企业和项目,大力争取资金支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增加贷款授权方面的弹性,适当扩大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
(作者单位为抚州农行)
参考文献
[1]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DB/OL].人民网,2016-02-22.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11号)
[DB/OL].人民网,2016-03-04.
[3] 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抚州日报,2016-03-
22.
[4] 罗娜,帅筠.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江西样板”的“抚州模式”[DB/OL].人民网(江西频道),2016-05-24.
[5] 李保金.温建民:设立发展基金推动中医药产业化[N].经济参考报,2016-03-18.
[6] 郭鸿军.金融支持医药产业发展思考[N].金融时报,2009-11-30.
[7] 廖斌,谢文君,吴柏涛.补“短板”金融该如何定位?对樟树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N].金融时报,2016-06-04.
[8] 刘克俊,王维林,姬红玉.金融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探析[N].金融时报,2012-12-31.
篇8
关键词:健康旅游;养生;互联网
1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现状
1.1中医药健康旅游基本概况
中医药资源方面,我国山脉众多,植被森林丰富,中草药资源丰富。依山旁水而建的养身文化基地建设良好,将养生文化与道家、儒家思想相结合。旅游方面,资源丰富,景色秀丽使我国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成为旅游大国。
1.2中医药健康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刚起步,通过总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整合不足,缺乏统一规范。虽然资源较多,但是缺乏有力的整合,统一的规范约束,从而造成现在散、乱、小的局面。第二,社会资本投资较少。政府未能采取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仅依靠政府自身力量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第三,中医药健康旅游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门中医药与旅游交叉的学科,需要具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与现有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市场需求相比,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从业人员数量相差较远。除此之外,针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人员的培训,急需解决不规范、无统一标准的问题。第四,未能对普及中医药健康旅游理念。人们普遍缺乏对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认识,不了解健康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以及经营理念。
2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兼顾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齐并,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灵魂
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按照年龄的划分,以中老年为主,青年人为辅;因中老年大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中医健康旅游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中医药健康旅游,获取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达到改善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按照性别划分,以女性为主;因女性对中医在美容、健康方面兴趣浓厚。中医药健康旅游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并进。以政府政策的引导为基础,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此外,还应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灵魂。创新和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需求,为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2以B生旅游为主题
中医药健康旅游坚持以养生旅游为主题。利用我国丰富的养生文化资源,我们可以以养生为主题,发展健康旅游。比如在山脉众多,温泉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养生旅游胜地。其次在森林覆盖面积大的地区建立有利于人体进行有氧运动的森林氧吧健康旅游景区,并在景区开发有益身心健康的有氧运动如登山、攀岩、步行、骑行等;另外,我们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食材、药材资源,结合人体的特质,提供具有不同疗效的药膳,从而改善体质,促进健康。
2.3以互联网+为发展手段
互联网+已成为传统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时代潮流,可以将中医药健康旅游与以互联网+相结合,即采用“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互联网与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结合;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药官方网站,并与各大旅游网站合作,定期策划主题活动推广中医药健康旅游。第二游客可利用微信、支付宝平台订票与买票;景区门口可采用机器扫码的方式检票,有利于节省排队时间。第三游客在景区可利用互联网享受景区线路规划和线路推荐服务,以便游客更有效的进行中医药健康旅游。
2.4 采用实地旅游和虚拟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途径
实地旅游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是中医药保健旅游;保健旅游即通过旅游改善游客的“亚健康状态”。第二是中医药医疗旅游;医疗旅游是一种健康旅游活动,指人们为了治愈疾病,离开居住地前往目的地的过程,包括医治和疗养两个阶段。第三是养生旅游 。
虚拟中医药健康旅游主要指的是以现实的中医药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模拟建立一个3D的旅游景区,让游客通过互联网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游览中医药旅游胜地,感受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怡人景色,从而改善心境,陶冶情操。
2.5 以促进中医文化传播为目的
游客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当的中医药健康之旅,可以是实地旅行,或者是虚拟旅行,通过浏览大自然景点,享受针灸、艾灸、推拿、拔罐、药膳等中医服务,调节旅游者的心情,放松旅游者的精神,缓解旅游者的负面情绪即暴躁、忧伤、愤怒等;通过中医药健康旅游,游客可以享受我国深厚的中医资源,掌握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使中医思想深入人心,从而促进我国中医文化的传播 。
参考文献:
[1]袁上杰.基于互联网的凤凰旅游形象研究[J].艺术科技,2015:198-199
[2]单亚琴,姚国荣.国内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
篇9
西医中所添加的某些化学合成药物往往会造成牲畜中的中毒作用,很有可能将药物中的某些成分残留牲畜体中,进而将牲畜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食品卫生健康等。由于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畜禽更加容易受到群发疾病的影响,而根据上述的中医的特性,中医在畜牧业中的发展是长足的,为中医带来了更
多的发展机遇。通过传统的医学平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更好地为畜牧行业服务,更好的为畜牧业做出贡献。
1 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人员的匮乏以及没有专业的中医学体系对畜牧产业进行指导调控,这就是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西医的长足发展已将中医挤下畜牧病害防治的发展平台。从相应角度上来讲,中医和西医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西医调控的更加快捷,中医则更加中庸、没有副作用,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医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显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是很大,专业人员的缺乏造成了畜牧业缺乏中医的指导。针对这样的发展状况,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建立一种自我的中医调控价值体系,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将西医的一些特性转变成中医的发展要求,扭转西医的霸主地位。
2 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对策
2.1 构建自身畜牧业中医学发展调节控制体系
首先应该针对自身的发展来确定中医学对畜牧业的调节控制体系,认清在畜牧市场中所占有份额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其次从采购方来构建经营畜牧的数量以及中医所需要的整体的调节控制体系。针对中医的特性,适时建立一种中医的价值体系,将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论治观运用到畜牧业中来,使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及时灵活地根据市场畜牧发展的销售状况,对畜牧业市场进行分析,确定较为不可控的变动因素,从而及时应用中医来对畜牧业中确定的各个品种的进行预防治疗,严格控制对畜牧养殖中牲畜的病害发病率,做到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还应根据季节对牲畜进行数据统计,针对以往的发病形式以及发病率的历史的数据,以及市场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个品种进行严格的中医把控,尽量做到药不多,但要治本。与此同时更方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度的把握好医药采购的不均衡等因素,控制医药成本,适时用药,继而在相应方面还应建立自我保险储备机制,防止在牲畜发病时中医药的断货。
2.2 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
中医学在畜牧业中应该迈出一大步,阔步进入现代化,同时也要对自身进行一定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将西医中的一些症状及其程度的发生频率作为基础数据,以效率差作为权重,采用一定的数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计量,给畜禽进行专业的中医治疗,使得中医的诊断指标更加规范化。
2.3 建立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储备库
对于畜牧业来说,需要更多的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对畜牧业进行专业而及时的指导,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的储备。对于中兽医学的发展要求来说,要有更广、更深的发展,就应建立合理适当的专业人员培训环境。要在根本上制定相应的教学理念及在教育培训中适时采用“中西并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让从业者更加专业,同时吸收两者之长,这不仅使得传统畜牧的中医学发展更加现代化,还使得中医学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作用,为引进专业人员的整体高素质奠定基础,进而能更好的适应畜牧行业的发展要求。
篇10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我省城市社区中医药发展现状笔者实地走访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我省城市化进程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资料与方法
调研对象:根据调研课题实际要求在安徽省范围内选定7个专题调研城市:合肥市阜阳市滁州市淮北市芜湖市安庆市黄山市进行了具体细致的专题调研工作。
调研方法:①问卷调查:针对不同人员设计了种问卷。问卷1:针对社区卫生机构管理人员;问卷:针对医疗一线从业人员;问卷:针对社区群众研究他们对中医中药的认知情况。②现场访谈:对专题调研地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式调查通过到政府相关部门走访并归纳整理总结出的调研结果。
统计学处理:调查表经过复核后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重输入并按15的比例随机抽查核对。用P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城市社区中医医疗机构开设率比较、群众对中医药的选择度情况比较等采用检验显著性水准设为5(双侧)。
结果
本次调研发放问卷5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其中专题调研地15份抽样调研地68份有效率95。99份调查问卷中问卷1 份(1);问卷 156份(5);问卷 197份(5)。
城市社区中中医机构设置及设备配置情况:①中医医疗机构在城市社区中设置情况:通过对调研专题地的走访调查在仔细分析了调研资料后可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设了中医相关科室科普及率9以上平均97(/)。②中医设备在城市社区中配置情况调研资料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设备配置情况率不高配置种类较少常用设备配置率在5以上而肢体康复器、训练用扶梯、中药熏蒸仪、经络治疗仪等设备配置率较低。
中医药服务在城市社区的开展情况: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设了中医科或提供一定的中医药服务总体开展率较高;但超过6(17/85)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单位的中医药服务开展效率不高中医药机构西医化比较严重。①临床诊疗方式上中医诊疗开展率较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的占到单纯用传统中医治疗的仅。这反映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西医“一家独重”中医西医化现象比较严重。②中医药服务人群覆盖面上服务对象覆盖面相对较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最近1周中医内门诊患者中老人、中年女性、儿童85其他人群仅15。③中医药参与社区“六位一体”服务体系上地区差异明显:通过对调研专题地的走访调查不同地区之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六位一体”服务开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建议与对策探讨:①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促进城市社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政策抢抓机遇促进城市中医药事业跨越发展。在今后的城市社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安徽省在《“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中医科1达标”等文件精神。由此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医药进社区必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我国城市卫生体系的基础拥有综合、连续、经济、方便、可及性高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构建完善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社区中医药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充分发挥辖区医疗卫生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在城市辖区公立卫生机构基础上鼓励企业、民营兴办中医诊所。加强内部管理实施中医药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有效规范化地管理是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保障。③突出中医药优势发挥中医药特色示范区作用:加强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特色疗法保证居民中医药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发展继续创建示范区活动以市为单位创建让一批确实具有示范作用的单位真正起到领头羊的作用。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城社区中医药队伍建设:中医院校-社区共建中医药发展基地保证中医药人才质量与数量。加快实施订单定向免费中医学生培养及落实不断加强城市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院校在校学生的社区卫生实践为医学生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加强中医药科研型社区卫生建设。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实施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医流必能孕育出新的生命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N].中国中医药报,1.
- 上一篇: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 下一篇:环境工程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