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产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产业发展

篇1

关键词:岳阳;旅游产业;SWOT;对策

一、引言

岳阳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岳阳的旅游业曾火爆一时,但是三峡截流后,受到水路客源减少的影响,岳阳旅游业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就岳阳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进行有益探索。岳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一江(长江)、四水(湘、资、沅、澧)、三省(湘、鄂、赣)的多元交汇点,北通巫峡,南及潇湘。岳阳不但有京珠、京广铁路由南而北贯通,也拥有方便的水路交通。岳阳北依武汉,南靠长沙,西边是湖南的大湘西旅游圈,东边亦可融入长三角旅游圈,其旅游区位可算是极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交融,是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岳阳旅游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占据优势区位,有利于发展旅游。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有“湘北门户”之称,北临长江,扼洞庭四水,有人形象地把岳阳所处的地理位置简化成为一个“q”字:q的一竖指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郴州-衡阳-长株潭-岳阳”经济走廊,q的半弧形代表洞庭湖周边地区,岳阳就是一竖与半弧交汇的顶点;在交通上,京广大动脉穿过岳阳,给岳阳带来大量的经济流和客流;在旅游区域布局上,在南部有现在正着手大力发展的长株潭经济区,往西有湖南的强势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往北有经济枢纽武汉,在更大的范围上说,岳阳甚至可以融入更大的经济旅游合作,往东可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往南可以与泛珠三角区域进行密切的合作。

2、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首先,岳阳文化古老悠久,积淀丰富,有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另外还有被誉为“情岛”的君山,分布着二妃墓、柳毅井、飞来钟等等名胜古迹。在岳阳城区内还有小乔墓、鲁肃墓、文庙等等。自然资源方面,有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南湖风景名胜区、大云山、五尖山等等。丰富多层次的旅游资源为来岳阳旅游的游客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3、旅游产品丰富,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岳阳拥有很多高品质、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岳阳君山银针,以三起三落著称,古代谭元春还曾做诗赞许,可见其盛名;还有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岳州扇,与苏州扇、杭州扇同享盛誉,成为工艺扇中的三姊妹。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岳阳有独特的食鱼文化,回头鱼、银鱼都深受游客的喜爱。

(二)劣势

1、资源分布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岳阳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空间分布很分散,岳阳楼、文庙、南湖风景区等等在市内,但君山、慈氏塔等分布在市区以外,到核心景点张谷英村需乘车一个多小时,著名的屈原墓、屈子祠等都在汨罗市。

2、旅游定位不明确,线路缺乏有效整合。岳阳现在的旅游定位并不明确,各个资源缺乏统一的形象定位,洞庭湖、南湖是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而吸引游客,岳阳楼是以其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而屈子祠等又是以屈原的文化为切入点。零散的形象定位使岳阳难以树立一个强势的吸引形象来招揽更多的客源。

(三)机会

1、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大发展时期。今后2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从2000年的6.68亿增至近16亿;旅游业的收入增长的幅度将在20年中增长3倍,达到36000亿美元。而且到2020年,中国的旅游人数将达到1.3人次,从而取代法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旅游大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岳阳的经济发展快速且平稳。2007年岳阳市全年实现GDP915.84亿元,连续10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同年,岳阳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3元,同比增长16%。这些数据都表明,岳阳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拥有更多的收入可以用于旅游,旅游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

3、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大力投入资金建设公共设施,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接待条件。岳阳市政府已经明确了将旅游作为岳阳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将大力招商引资,拉动岳阳的旅游业发展。

(四)挑战

岳阳北有武汉,其有利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都必然会对岳阳的旅游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南临长沙,其综合实力远超过岳阳。在岳阳以西,是湖南强势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圈,拥有世界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及江南风景的代表凤凰等等。从更大的范围上看,岳阳南边有已有十几年合作历史的珠三角经济合作圈,东部又有长三角合作圈。这些区域都是岳阳旅游的强大对手,岳阳若定位不准、宣传不到位,很可能被这些地区争夺去大量客源。

三、岳阳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一)岳阳旅游市场定位

岳阳的一级旅游客源市场应该定位于省内,鉴于省内其他旅游资源的替代作用,岳阳应该与其他强势的旅游地区发展旅游合作,实现信息共享、线路整合,吸引大量客源。湖南的邻省应该视为岳阳的二级旅游市场,为了吸引其他省的客源,岳阳更要与其他旅游地区进行合作,进行整合营销,单凭岳阳现有的旅游产业实力还不够作为一个单独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作为一个旅游经过地或是与作为一个旅游系列产品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营销将获得更好的客源市场。

(二)岳阳旅游产品定位

旅游最核心的内容还是文化,而岳阳拥有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要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建立“文化-产品-市场”的有机关联。

岳阳的旅游产业应该定位在一个“忧”字上,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就是以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全国,表达了岳阳人民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另外,岳阳作为屈原的第二故乡,将传承并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屈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先忧后乐,团结求索”。岳阳应该扩大屈原文化节以及龙舟节的影响,并将屈子柌、屈原墓与岳阳楼进行很好的整合。君山二妃墓流传着娥皇、女英因为思念舜帝,泪洒于竹,哀号而死,这也是一种忧愁,同样可以以“忧”作为主题。

很多景区景点都推出休闲与喜乐为主题的旅游,当岳阳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必将脱颖而出,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旅游形象,这是一个大胆而新颖的尝试。

四、岳阳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旅游管理部门

市场的确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但是通过市场所进行的资源配置并不具有完全效率性,因为市场会出现失灵现象,仅仅通过市场是很难完成资源有效配置的,只有政府对旅游经济活动施加某种程度的干预,才能使旅游经济活动更有效率。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政府要制定出完善的旅游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规范并激活旅游市场。第二,政府应该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接待物,而各个旅游接待物往往具有公共性。第三,构建灵活的旅游业经营体制。第四,加大岳阳旅游宣传力度,政府要投入人力财力致力于岳阳旅游的形象推广,做好宣传促销活动。第五,寻求政府间合作,协同打造旅游精品路线。

(二)旅游资源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的维护和建设,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吸引力。景区要不断增加或是更新景点,一方面可以增加景区容量,另一方面也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

其次,旅游景点周围设施的建设要注重与核心景物的风格协调,以岳阳楼为例,其周围的饭店、餐馆、商店都可以设计成为带有明清风格的建筑。

最后,岳阳的旅游景点应该合作推出通票。岳阳旅游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留不住游客,来岳阳旅游的游客很少在本地过夜。推出通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将岳阳楼、君山、张谷英村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出售,通票价格只售到分别单买其中两个景点的门票的费用,这样将吸引更多的客源,景区也可以因为规模效应而盈利,游览这三个景点需要不止一天的时间,这必将拉动住宿业及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凸显旅游的乘数效应。

(三)旅行社

旅行社是沟通旅游者与旅游景点之间的桥梁,发挥好桥梁的作用才能营造出游客与旅游景点的“双赢”局面。如何结合好“推”和“拉”的旅游市场营销,是岳阳旅游业获得更多客源的重要问题。如同国内当今大多数旅行社一样,岳阳旅行社也存在导游员激励制度方面的问题。岳阳旅行社管理人员应该敢于创新,推出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随之提升,联合打造岳阳旅行社的品牌。

(四)酒店

岳阳现在共有酒店43家,其中大部分是三星级及以上级别的酒店,整体上说岳阳酒店档次构成偏高,经济型酒店较少。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岳阳还应该建设更多的经济型酒店,调整产业构成。另一方面,岳阳的酒店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接待游客的层面上,更应该创造事件,主动吸引客源。岳阳的酒店可以借助巴陵饮食文化推出“巴陵特色饮食节”,在活动期间推出从古至今岳阳地区特有的饮食,如回头鱼、蝴蝶过海、洞庭银鱼、洞庭腊野鸭条、君山银针鸡片等等。岳阳的特色巴陵戏也可以加到酒店活动中。这不仅将增加新的旅游项目也将提高岳阳旅游产业的盈利水平。

(五)旅游交通

岳阳现在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相衔接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强。岳阳楼、君山、南湖风景区、文庙等主要景点都位于市内,而且距离较近,方便游览,张谷英村位于市区以外,但是有直达大巴,所以也很方便。应该提高岳阳旅游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游客经历,像从市内去君山岛就可以首选水路,让游客乘坐精心设计的小舟前往君山岛,可以渲染出不一样的气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唐召英,杨宁光,苏智先.岳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04(4).

2、袁林,冯健.江西省永修县旅游发屡的SWOT分析及其组合战略[J].农村经济,2008(2).

3、刘飞龙.岳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

4、张华,谷人旭,程智.岳阳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5、易炼红.创造巴陵盛状[J].求是,2005(14).

6、林静.三明市旅游产业定位与市场营销对策[J].三明学院学报,2004(3).

7、把多勋,游喜喜.试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机理和一般条件[J].开发研究,2007(1).

8、张艳.旅游市场中各利益相关者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9、甘露.解析韩国旅游业成功的因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篇2

一、深入开展《意见》的宣传工作

在全省及各市(州)同步召开宣传贯彻会和新闻会,向旅游企业及相关涉旅部门通报我省培育旅游骨干企业的思路和做法,鼓励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培育企业确定后通过主要媒体向全社会公示,培育成功后召开新闻会。

二、尽快完成旅游骨干企业的申报和审核工作

各地要推动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尽快向企业注册地市(州)旅游局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报送企业基本情况、发展规划、主要措施等相关材料和报表。市(州)财政局、工商局、统计局、地税局、商务局、经委、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对申报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初审,由省财政、工商、统计、地税、商务、经委和旅游等部门对企业进行复核,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并对外公布。各地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和培育扶持旅游骨干企业、项目的重要性,力争在1个月内完成报名、筛选和确定扶持企业名单。

三、推行旅游骨干企业分类定向培育机制

按企业性质我省旅游企业分成3类企业: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和旅游商品企业,分解落实责任,实行定向培育。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主要依靠企业所在市(州)人民政府,培育和扶持旅游骨干企业的责任主体是市(州)人民政府。因此,市(州)人民政府首先要积极支持本地旅游骨干企业发展。

省级有关部门要协助市(州)培育和扶持旅游骨干企业发展。其中,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分别由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等职能部门指导和帮助;旅游接待企业中,旅游车公司由省交通厅指导和帮助,星级饭店、旅行社由省旅游局指导和帮助;旅游商品企业中,旅游商品生产性企业由省经委指导和帮助,旅游商品经营性企业由省商务厅指导和帮助。

四、全面落实扶持引导政策

我省出台的《意见》,对列入扶持名单的旅游骨干企业进行政策优惠和扶持,而不实行普惠制,对发展中的问题要提供“一站式”直通车服务。相关部门要密切跟踪、反馈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骨干企业以及旅游大项目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让旅游骨干企业得到实惠,起到实效,确保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的圆满完成。

五、媒体积极报道旅游骨干企业的培育过程

各地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我省实施《意见》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各地的培育举措,客观报道“三类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反映我省旅游骨干企业的发展状况,努力营造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篇3

尽管如此,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差距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还体现在对发展旅游产业的思想观念上,体现在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产业的体制机制有待突破、旅游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实现黑龙江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转变,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国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从思想上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近年来,全省各地对于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有所提高,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仍有一些地方停留在口头重视、行动忽视,文件重视、实际轻视的阶段,对发展旅游产业认识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广泛存在。一是认为增加地方收入的关键还是要依靠工业,依靠大项目的拉动,没有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到应有的位置。二是认为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季节性强,文化底蕴不够丰富深远,旅游半年闲的问题难以解决,旅游产业很难有大的发展。三是认为旅游产业投入大,产出慢,不易尽快取得成绩,受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使发展旅游产业仅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也是彰显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一方面,对相关的产业有较强的依托性。另一方面,又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从国际上看,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旅游业总收入就已经超过石油、钢铁、汽车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由于游客的消费活动,使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企业产生了经营收入,从而为社会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并创造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数据反映,旅游业对铁路、民航和宾馆行业的拉动作用超过80%,对餐饮业、公路客运业、汽车租赁业和文化艺术娱乐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也都接近或超过50%。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球每10个就业岗位中就有1个与旅游有关。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人员。与旅游业相关的109个产业行业中,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增加1元,可带动其它产业增加5元,从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重点,有力地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回暖。如深圳市缺少天然的旅游资源,但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该市依托东部黄金海岸,投资35亿元,建起占地9平方公里的东部华侨城,人工建造了一个欧式风格的茵特拉根小镇,开业一年多,就实现税收5亿多元人民币。

发展旅游产业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要求。发展旅游产业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财富转移的效果,入境旅游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富裕人群的财富向我国的转移;国内旅游很大程度上也是发达地区的富裕人群的财富向旅游地区的转移,所以,旅游对于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旅游局资料显示,2007年“五一”黄金周青岛崂山地区农家乐平均每户收入3500元;北京延庆县收入前五位的农户均在5万元以上,有的多达十几万元。2009年黑龙江省雪乡地区林户和漠河北极村农户旅游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如果发展旅游产业能够一年为黑龙江省每个农民平均增加100元收入,就相当于全省农民收入增加。

发展旅游产业对于促进黑龙江省生态建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旅游业是举世公认的无烟工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与良好环境的关系互为依存、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目标是最为一致的,现代旅游是以良好环境为资源。

二、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增强旅游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除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之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欠账较多,环境保护压力大,发展环境不够优良等。在这些问题中,体制机制滞后从本质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严重阻碍着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和有效保护,旅游部门行政管理职能较弱,难于履行应有的管理职责,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不够,难以形成发展合力,条块关系不够协调,难以实现统筹发展。在旅游产业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部门能够直接管理的只有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其他方面的管理职能分属于与之相关的不同部门,如餐饮由卫生部门管理,旅游运输由交通部门管理,景区管理的部门有文化、园林、建设等部门,购物场所的管理涉及到工商和质监等部门。以黑龙江省著名景区镜泊湖为例,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是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景区统管机构,但景区内还有许多条块的管理机构,常驻景区的管理部门和单位有18个,这些单位不定期对景区进行检查、执法和收费。景区是土地、森林、水利、矿产、动植物等多种资源的综合体,涉及20多个行业,众多的省市县管理部门都依据各自的法律法规执法和收费,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利益纷争,无序开发,使省政府赋予管委会的统一管理职能无法落实到位,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景区条块分割在黑龙江省旅游管理体制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主要是地方与森工、农垦关系不顺。森工、农垦是黑龙江省两大系统,地域遍布全省13个市地,其中森工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1/4,垦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2.2%。森工、农垦系统与地方地域相互交错,又都在内部设立旅游局,并被赋予市地级旅游局管理权限,负责各自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和行业管理。这样,在同一地域内旅游资源被分为部门所有和地方所有,严重影响旅游业的更大发展。例如,黑龙江省著名景区雪乡,位于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属森工系统,行政区划在海林市。由于森工企业的困难处境,无力对景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混乱,没有停车场和星级宾馆,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开发。

三、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筑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国内旅游经济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黑龙江省应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运用大旅游、大产业、大服务、大市场、大环境的理念,谋划、指导和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管理合力。组建省长任组长,主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有关事项。省旅游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落实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全省每年召开一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总结部署工作,推出发展政策,营造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统一科学权威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建设重点。目前的关键是抓好规划的编制,实施好具体专项规划。规划要与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与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宏观调控、行业指导和市场监管,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加专项资金额度。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进行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宣传。

(二)大力推进旅游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体制顺则旅游兴。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扎实推进旅游业体制机制创新。在重点景区建设管理上要学习吉林省长白山模式,理顺各级旅游管理体制,由原来的旅游局改建成风景旅游管理局,承担规划建设、项目审批、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行政管理职能,形成责、权、利相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高效运行模式。这些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非常值得黑龙江省学习、借鉴和推广。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夯实旅游产业载体

篇4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以经营特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的企业为中心,以地接社、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公司为主体,以保险、银行等配套服务企业为辅的面向游客需求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型旅游产业集群(通常以具有销售中介职能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众多中小旅行社企业或特许经营加盟社为主体,相关旅游要素企业为依托而形成的旅游产业集群)之分。在本规划中主要指的是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的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价值链是旅游集群的核心。旅游产业集群主要由三个集聚层次的价值链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出层,由目的地旅游产品及事件组成;第二个层次是供给层,即由目的地旅游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组成;第三个层次是投入层,即由目的地人力资源系统、产品与服务创新系统、财政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信息基础系统、商业氛围、基础设施的环境质量和营销系统等组成。按照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的程度的差别和旅游企业之间的价值链连接关系,旅游产业集群涵盖四个层面,即:核心产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购物商场/点、旅游餐饮、旅游娱乐场所、旅游交通;延伸行业主要包括:旅游策划、旅游金融、旅游保险;辅助行业主要包括:旅游社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制造业、旅行设备业等;支持组织主要包括:旅游教育、信息、咨询等。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际旅游产业发展动态分析

1.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国际旅游业年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游客量位列第二的地区。

2.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个性化。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将从以观光旅游为主,逐步转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格局。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

3.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国。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统计显示,年我国入境旅游者1.3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749.3亿人民币,是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国家。

(二)国内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预测

1.现状分析。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增长12.6%;入境旅游人数1.30亿人次,下降1.4%;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下降2.6%;出境旅游人数4584.44万人次,增长11.9%;旅游总收入1.16万亿元,增长5.8%。

2.旅行社及酒店情况。年度全国有0家旅行社,比上年度增加116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970家,比上年度增加173家,国内旅行社18140家,比上年度增加994家;全国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665.4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6%,上缴营业税11.29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9%。旅游星级酒店数量14099家,比上年度增加516家,增长3.8%;其中五星级432家,比上年度增加63家;四星级1821家,比上年度增加226家;三星级5712家,比上年度增加405家;二星级5616家,比上年度减少102家。星级酒店客房数达到159.14万间,比上年度增加1.76万间,增长1.1%;拥有床位293.48万张,比上年度减少3.4万张,下降1.2%。全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1762.0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7.0%,上缴营业税118.33亿元,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3.发展趋势。到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2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7%,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

(三)区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比较优势分析(S)

(1)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区属都市文化旅游圈的区域范围,也是市目前主要的旅游观光休闲中心区域。年区共接待旅客16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占全市的75%;旅游总收入215.2亿元,同比增长14%。市拥有人居城市、绿化城市、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区地处繁华闹市,区内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设施齐备,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相对密集,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年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904.7万人次,占全市的80%,比增14.8%;旅游总收入237.1亿元,占全市的70%,比增10.3%。特别是区与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对台湾、优势十分突出。

(2)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区现有面积76平方公里,辖区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二十名景”中有15景在辖区。而且拥有广阔的海岸、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茂密苍翠的植被、连绵起伏的山峦以及四季如春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自然条件。

(3)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目前,市主要的高星级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和旅游码头等服务设施大多集中在辖区。辖区内共有星级酒店50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19家、二星级11家;全区现有未评定高星级旅游饭店30家,经济型酒店约60家,旅馆、旅社125家。全区共有旅行社9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7家,国内旅行社80家,另外还拥有旅游客运企业18家。

(4)经贸和旅游经济比较发达。辖区内中山商圈、梧村商圈、会展商圈,遍布沃尔玛、国美等大型超市、大卖场,磐基、马哥勃罗名品中心点缀其中,特色商业街纵横交错,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光电产业、总部经济初具规模,以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良好的经济条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支撑。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劣势(W)

(1)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区旅游正处在由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向多元化的复合产品转化的过渡期,目前仍旧以观光旅游为主。区内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著名的景点中赢利的不多,且不少产品老化,更新速度缓慢,新的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缺少充分利用资源的休闲项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

(2)旅游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从区旅游产业收入构成上看,住宿、餐饮和交通等收入所占比例比较高,而购物、娱乐等收入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旅游产业各供给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结构有待调整,迫切需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系统的产业集群规划。

(3)资源优势利用不足。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无疑让成为发展“旅游”最具优势的旅游地,但是从发展现状看,“旅游”、“金旅游”发展并不充分。与周边地市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未能充分利用区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海、空、陆交通优势,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形成互补,区的游客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不够。

(4)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旅游业的相关配套设施,如旅游信息系统(包括语种运用、旅游网站制作、宣传方式和促销渠道等)、各景区内的标识系统、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系统、针对自驾游等散客的路标及指引系统、导游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运用、城市的安全管理等明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旅行社、航空公司和酒店三大旅游支柱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彼此缺乏协作,难以形成合力。

3.发展机遇机会(O)

(1)旅游和休闲需求迅速增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休闲和旅游将成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近期从中央、省、市相继出台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区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游客集散中心。

(3)两岸空、海直航与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及动车组通车等,给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4)《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南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旅游”主题,为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需应对的挑战(T)

(1)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各旅游城市推介手段不断推出、营销绝招精彩纷呈,都在抢夺旅游这块大蛋糕。

(2)客源地面临拓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区面临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其中,走出已有的客源地,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是区旅游宣传推介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3)区位优势逐步丧失。随着两岸实现“大三通”,区作为“小三通”中转地的区位优势将逐步丧失,而且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游的日益增多,游将受到冲击。

三、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区的贯彻意见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努力打造“三个中心”的目标要求,正确定位旅游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树立创新观念,始终注重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充分发挥和利用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结合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经济优势,立足、整合周边、拓展海西,辐射我国北方地区及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俄罗斯、北欧等地,在促进自身旅游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城市旅游的发展,为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原则。结合地方特色,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提升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原则。拓展集群在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推动旅游产业围绕高、精、优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3.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引导集约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以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产品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的核心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

4.发挥区域优势原则。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相关产业区域布局,鼓励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培育规模实力较强的跨地区旅游产业集群。

5.坚持旅游产业集群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原则。进一步完善各景区(点),引导和促进旅游产业集群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循环型产业集群。

6.坚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与旅游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大旅游龙头企业重组并购和股份制改革力度,促进关联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优化。

(三)规划期限

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期限分近、中、远三期。其中:近期:--年,中期:2012--2013年,远期:2014--2015年。

(四)发展总体目标

规划到年、2013年和2015年,区旅游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330亿元、400亿元。成为西岸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旅游相关产业高度集群。围绕整个区游客集散中心,形成完善合理的旅游产业链,对旅游景区景点、酒店业、旅行社业、餐饮业、旅游购物以及娱乐休闲业进行整合与管理,并以上述的六大要素为核心,形成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来区游客进出更便捷。争取对台旅游的政策支持,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异地办证”的政策目标;同时争取对海外游客实行落地签证,简便手续,并争取设点于区。实现国内外游客由入台旅游的便利快捷,将区打造成为对台旅游中转站,及东南沿海的旅游中心城区。

3.旅游管理、营销和服务与国际惯例接轨。旅游管理体制按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运行,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旅游产品丰富多元,旅游服务体系健全且个性化服务发达,接待设施、服务标准达到国际水平。

四、区旅游产业集群打造重点

(一)旅游景点景区打造重点

1.作为的旅游形象代表,区旅游发展的重点景区,需要充分挖掘其自身所蕴含的温馨浪漫的气息,重点打造:一是对十三国领事馆进行修复,重现20世纪初岛上“万国公馆”的景象;挖掘各色建筑的文化内涵,不断地摸索与营造艺术之岛的文化意境;充分利用上的小巷及特色老别墅,打造“小巷——老别墅游”,对龙头路商业街进行改造,建设酒吧一条街和特色休闲小店,塑造出属于的文化夜生活——酒吧+音乐;提升家庭旅馆品质,实施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即引入“酒店星级”管理模式,为游客提供理想的住宿之地。

2.从食、购、娱入手对进行打造,重点打造南小吃一条街、完善台特色商品一条街、塑造购物休闲片区,定期举办购物节,打造鹭江两岸夜景游。

3.结合旅游规划,将亚洲湾大酒店到一国两制标语处路段建设成西岸著名的度假胜地。这一片区集阳光、沙滩、大海、绿树等休闲度假元素,是整个岛最美的地段,再配以特色休闲度假及会议商务饭店,将成为我国北方市场、台湾、东南亚、俄罗斯及北欧市场游客休闲度假和会议商务的首选之地。

4.根据区旅游规划继续打造游艇俱乐部以及一系列的沙滩活动等,同时应在原有沙雕公园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新的色彩,重点打造可沙滩寻宝、滑沙戏水、沙滩排球、蹦极、高空弹跳等活动的游乐场。

5.旅游

“旅游”将是区旅游业的重头戏,区要以“金旅游”和“成功之旅”为突破口,要发挥的桥梁作用,努力将——台湾本岛海空航线往返打造成为两岸行程最短、价格最优、时间最省、服务最好、手续便捷的旅游产品,使区成为旅游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6.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山,应着重建设体验性休憩项目,由单纯观光游览转变成休闲度假娱乐型景区。主要定位两部分:一是周边居民的周末休闲游,二是中远程游客的度假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山林休闲地、开发度假胜地、山地运动、森林野战俱乐部。

7.辖区公园

区的公园大多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让这些公园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城市公园游,着重以下几点:一是将资源基础好的公园通过主题化包装,加入到特色旅游线路中去,丰富区城市旅游的内容;二是吸引“候鸟一族”在辖区公司休闲放松,形成新的旅游路线。三是推动各公园差异发展。近期重点关注公园的规划,公园近期兴建了延平郡王祠,同时鸿山公园本身也还存留有郑成功屯兵的嘉兴寨、太师太傅墓等郑氏遗址,因此鸿山公园可打造成“台郑成功文化展示中心”,同时其也是台“成功之旅”的主要景点。

8.周边旅游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区的区位优势,对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一是主动与岛外各区开展合作,将等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纳入旅游线路;二是构建以区为中心,以为延伸的旅游经济圈,建设省最具吸引力、最具有知名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经济强区,联合精品旅游景区点,共推旅游产品、线路。三是推动西岸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市场,对接旅游合作区,构筑――台――粤港澳西岸黄金海岸旅游带,发挥区的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

(二)餐饮打造重点

着力挖掘餐饮业潜力,完善酒店餐饮、社会餐饮与特色餐饮三个餐饮系列;注重高、中、低档结合,突出菜、素菜、传统小吃等地方特色饮食,培育品牌菜,推动餐饮品牌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突出服务个性,挖掘产品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增加餐饮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建立融餐饮、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

1.分片区进行布局策划。结合已有的发展基础与条件,根据辖区各个片区所特有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特征,突出各个片区主题和特色。重点是:一是进一步繁荣及周边街市的餐饮业,适当引入一些连锁餐饮和休闲式餐饮点;在鹭江道至大白城间适当的海岸边,适当发展“珍珠坊”式的海上游艇的海鲜特色餐馆。二是利用特有的氛围,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老房子,经营休闲酒吧、音乐酒吧以及艺术酒吧,同时引入休闲特色小店,以此吸引游客和当地人到岛上休闲。三是发展东部海岸景区餐饮业,突出海鲜、休闲、椰风海韵。四是湖滨北路加强商务餐饮的发展,主要突出上档次的海鲜大餐,以满足高端客人的需求。

2.餐饮种类多样化发展。引进一批实力强、知名度高的餐饮企业,集各地餐饮特色风味于一体。在突出各地特色的同时,还应东西文化汇聚,各地美食并茂,地方风味与外乡美食交流融合。同时繁华商业街上的麦当劳、肯德基和中式快餐等餐馆,作为餐饮消费的一种补充。

3.建设若干条酒吧街。酒吧休闲是游客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丰富区的餐饮娱乐文化,给游客夜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品位,可在、、适合的地段结合自身特色培育和建设酒吧街:(1)应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老别墅,吸引外国人来经营酒吧,龙头路也可考虑改造成酒吧街。(2)临海一带(如老番街一带)建一条中高档次的酒吧街,该临海酒吧的定位为高档休闲场所,主要面向白领阶层和国内外游客,为他们会友聊天、商务会谈、休闲娱乐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提供咖啡、各国酒类品牌、快捷的中西餐和节目表演等轻松的消费方式。(3)选择片区内通往轮渡方向的一条街改造为适合大众消费的中低档次酒吧街,该酒吧街定位于大众文化休闲活动场所,提供中等价位的休闲娱乐项目,吸引旅游者参与。

4.建设小吃街+小吃名店。整合南特色小吃和台湾小吃,打造特色小吃街。可选择、等片区发展小吃街。组织绘制区美食地图,将辖区内现有的小吃老店名店逐一标绘,游客可依图寻找,增加旅游带来的体验乐趣。如的林记鱼丸、麻糍、粒粒香扁食等。

5.引入特色餐饮店。结合旅游者求新求个性的实际,可引入一些特色餐饮店,如武侠餐厅、黑暗餐厅等等,既丰富餐饮文化内涵,也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6.丰富提升旅游餐饮文化内涵。抓好餐饮行业和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掘传统饮食文化,并将其融入菜品制作、就餐环境、经营理念中。在此过程可注重选择、建设一批主题餐厅,如在何厝附近可建设以1958年炮战为主题的战地餐厅,利用郑成功的文化影响了,开发“成功宴”或“成功菜”,利用两岸的议题创设宴席或特色菜肴等,以及以餐饮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开发。

(三)酒店与旅行社打造重点

1.酒店打造重点

(1)酒店发展目标与方向。合理控制辖区酒店总量、档次类型、布局和功能,适当改造、提升和新建高星级旅游饭店,适度建设商务型酒店,为适应会展旅游适当加强酒店会议功能建设,鼓励辖区内休闲度假饭店、汽车旅馆、青年旅馆、休闲农庄、家庭旅馆等的建设,尽可能实现旅游饭店的星级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服务,使区住宿接待设施档次与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经济效益有保障。

(2)酒店布局与规划。①合理调整饭店档次与类型结构。适当发展高档饭店、鼓励中低档饭店和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高档饭店尽量在原有基础上扩张,从以商务型为主向商务型与休闲度假型并重方向发展,同时适应区旅游业的发展,适当地发展青年旅社、家庭旅馆等。有计划地建设高星级酒店,并注意突出会议功能和商务功能以及适度地辅以康体保健功能,积极引入有国际品牌的饭店集团或管理公司;增加经济型住宿设施,在公园周围、、等地适量发展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结合优势建设度假村,在沿东段临海一带利用现有酒店抓紧建设若干功能综合的、高级的度假村,尤其是度假村和温泉度假村;提供一些特色住宿方式,根据旅游季节在主要景区(点)周边适当兴建洁净舒适的帐篷营地等活动住宿设施。②大力发展酒店会展业务。加强区内酒店开展会展业务的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酒店内部会议功能建设。酒店应配备有多功能厅和各类型会议厅、先进的技术配置。专业的会展酒店还可设置展览会专门顾问服务,为会议组织方提供一站式会议管理。配备一些相应的宴会厅,同时豪华会议厅附设展览室等。二是政策扶持与引导。协助酒店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组织经常性短期培训,同时鼓励酒店招收专业性人才;建立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点地支持一批品牌会展酒店;给予大力发展会展业务的酒店一些政策上的鼓励性措施。③合理进行酒店布局。根据区酒店分布现状,应增加东部的黄厝、前埔等地的酒店数量,逐步改变酒店过于集中在火车站和环筼筜湖的现状。④分区进行酒店功能规划。针对辖区内各个区域的市场需求,突出专业化特色,重点发展度假型饭店和商务饭店;会展中心附近重点新建或改建一批会展型饭店;重点推广完善家庭旅馆建设等。⑤改变经营方式。酒店经营应走向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之路。引进著名国内外饭店联号或饭店管理公司,组建若干大型饭店集团或饭店管理公司。

2.旅行社策划

(1)旅行社发展现状。目前辖区内有旅游旅行社87家,国际社、国内社分别为17家和70家。除建发旅游集团、旅游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外,总体而言,旅行社仍属“小、弱、散、差”、旅行社间存在价格恶性竞争等。

(2)旅行社发展目标。现阶段区辖内的旅行社应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旅行社经营管理质量,重点解决旅行社业存在的“小、弱、散、差”问题,提升旅行社的竞争力,通过旅行社品牌建设、网络建设,内合与外联,发挥旅游行业资本、人才、信息、数据等资源的集聚效应,通过整合模式和企业集团化,加强区内整体的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同时,加强导游员的素质、业务、技能培训及管理考核,促进导游员的规范服务等。

(3)旅行社打造重点主要有:一是加强旅行社重组改制,提升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激励旅行社实施兼并、合并、联合,包括与周边地区、省外有较强实力的大型旅行社以及港、台、澳及国外旅行社的合作;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收入上亿元、接待人天数十万人次的大型旅行社;二是鼓励旅行社品牌建设;三是鼓励旅行社加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鼓励旅行社早日与国际旅游预定系统和旅游产品分销系统接轨,在旅行社业银行金融信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早日开通网上预定和网上销售业务;四是加强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提倡诚信经营。开设投诉专线、网络投诉点,并及时受理游客投诉并反馈结果,在全国形成优质服务诚信区的品牌形象。

(四)旅游交通打造重点

1.区旅游交通建设目标。应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形成更为完整、便捷、景观优美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发挥服务旅游的功能,重视旅游交通的游憩休闲功能和景观欣赏效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点旅游区(点)的交通、停车管理。

2.区旅游交通策划要点。

(1)充分发挥火车站的交通枢纽作用。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密切协作,注重打造城际间的交通网络,针对主要客源地,策划组织节假日、市郊、城际等形式的旅游专列,进一步做大国内旅游。(2)发挥滨南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建立以旅游集散中心为主导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散客运输网络体系,形成以旅游包车为基础,以市内、省际旅游班线、城市观光环线为补充的旅游客运服务格局,增强旅游运输组织和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3)注意新建续建道路的景观建设和旅游道路建设。争取市政交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继续注意与旅游线(点)有关道路设计、建设时的景观视觉效果,特别应适当保留一定的曲折蜿蜒,尽可能扩大游客亲水活动范围;为方便自驾车旅游车的活动,要建设更合理的路标指示系统和引入泊车引导系统;更多使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主要路标用中英文标示。

(4)开发水上旅游交通线。①打通旅游通道,扩展海上旅游活动范围。抓紧对台旅游优势,做好旅游交通方面的准备。设计、、澎湖与台湾之间的旅游线,打造行程最短、价位最低、手续最便、服务最好的旅游通道。②开发国内海上观光旅游线。扩展现有的海上旅游线路,结合辖区内与周边无名海岛的开发和漳州、泉州沿海的景点,规划增加观赏游览内容,形成一条串联各点、游览时间更长的旅游线路。③建设海上交通工具。继续推进香山国际游艇码头建设,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游船等“三船”旅游产品;加强与东南亚、欧美等大型邮轮公司联系;吸引国际大型邮轮公司入驻;配合台轮渡公司做好“中远之星”与区内旅行社合作。

(5)协助做好停车场的布局与建设。缺乏停车场是区各个景区,特别是、南普陀、植物园等发展旅游的制约因素。随着自驾车游的增多,旅游停车问题日趋尖锐。应增加各主要旅游活动区域停车场的车位,在新建的旅游接待景点景区,合理配套停车场。对于建筑密集没有空地而又急需停车场的区块,可考虑利用附近空地开辟临时停车场,并结合城区改造规划建造一批旅游专用停车场。

(五)旅游购物打造重点

1.旅游购物建设目标。全面提高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生产、分销的能力,增强商品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宣传功能,积极组织和引导开发生产丰富多样、具有台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购物企业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旅游购物网络,逐渐与国际旅游商品经营体制接轨。

2.旅游购物打造重点(本规划重点谈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商品的开发,在功能上,要注重旅游纪念品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台地方特色,表现旅游景点的风光,尤其是台文化与历史名人、海岸风光和海洋生态的特色;在档次上,应以中低档为主,适当开发高档纪念品,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要注重购品的包装设计,讲究美观、方便携带。要强化旅游购品的技术含量,包括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术,提高旅游纪念品的竞争力。

(1)加强旅游纪念品专利保护。与市旅游局一道制订鼓励开发、生产旅游购品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积极性。强化对旅游商品设计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保护工作,坚决打击盗版、仿制等不法行为。

(2)举办旅游纪念品创意大赛。近期重点做好郑成功文化节纪念品创意设计征集。

(六)娱乐休闲打造重点

1.娱乐休闲建设目标。区作为城市旅游接待中心应进一步发展旅游娱乐,延长游客在的逗留时间,真正体现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区旅游娱乐业应以体现温馨、活力城市形象和休闲城市特征为原则,增加各类娱乐休闲项目,并进一步提升质量。在旅游娱乐设施的建设中,形成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系列供给,在辖区内形成一个管理规范、雅俗共赏、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旅游文化娱乐接待体系。

2.打造重点

(1)建设完善的旅游娱乐休闲场馆。文化娱乐休闲场馆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剧院、音乐厅等,这些场馆代表了区乃至的文化,应进—步完善。具体包括: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厅、宏泰音乐厅、建发会议中心音乐厅、大会议中心音乐厅等高档次音乐厅举办各类音乐会;协助做好剧院的建设;借助文化艺术中心的公益性,拓展游客的娱乐休闲选择。

(2)丰富夜生活。一是完善酒吧娱乐一条街,重点是建设和完善筼筜湖沿岸、—轮渡、环岛临海、等酒吧街;二是适当增加娱乐休闲场所,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在整合现有的零散的娱乐设施基础上,引进一些有品牌的高品位的夜总会,以满足游客对夜间文娱活动的需求;三是开展露天大众娱乐活动,在客流聚集较集中的景区和城市文化广场,定期举行一些小型的节庆活动、露天晚会等开放式互动项目,并注重游客参与性和大众娱乐性。

(3)开发以台民俗风情为代表的旅游娱乐休闲产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大小一水之隔的东海岸,开发南和台湾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项目,通过热情奔放的台山地歌舞、游客参与的游戏,让游客了解台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乡音歌舞、工艺美食,领略台文化底蕴。旅游部门与文化管理部门协作,积极发挥辖区内专业剧团参与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公共服务

1.健全区旅游产业领导机制。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应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和企业研究旅游产业发展,为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2.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协会牵头、行业推动、企业互动”形式,组织六大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区旅游产业发展协会,定期组织企业研究旅游产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间的协调发展,寻找薄弱环节,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3.加强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全面梳理、系统分析,积极研究并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健全集群机制。

4.加强旅游区(点)道路管网、通信网络、停车场、旅游景点标识等基础配套建设。

5.依托旅游集散中心,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协调与整合,健全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旅游便捷服务。

6.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旅游业自身的创新基础,推动旅游企业广泛采用Internet技术、网络预订、多媒体、无票旅游、虚拟旅行、电子地图、卫星导游、旅游信息系统、高科技主题公园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旅游业成为高科技武装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培育龙头企业,树立旅游品牌

1.扶植和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走集团化管理、网络化经营道路;推动企业建立营销联盟,培育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2.积极培育和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改造和重组步伐,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3.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建设。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鼓励旅游企业建立综合品牌,积极培育知名产品名牌和区域品牌,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

4.支持区旅游企业到、台湾以及境外投资开设办事处、分支机构。

(三)推动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以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新的增长点。

2.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确保每年都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使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分别实现突破。

3.加强产业链的研究,搞好产业项目的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鼓励与扶植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商品设计与生产、游艇制造、旅游用品设计与制造等新型产业。

4.不断充实、改造、提高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品位,逐步形成观光游览旅游产品——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特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机组合的产品结构。对初具规模的旅游产品,如、南普陀以及胡里山炮台等,努力提高其文化品位,尽快完善配套,形成旅游精品。

5.积极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应积极开发和推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

(四)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1.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

2.设立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龙头产品,配套企业、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和研发平台的建设。

3.开辟各种融资渠道,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予以融资支持;协调争取金融机构运用政策性贷款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等外汇管理方式;支持保险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企业集群各类企业的保险服务工作。

4.创新对台旅游政策,允许即时办理赴旅游的证件,特别是针对来参与会议、节事旅游团队的证件办理。允许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循——台湾本岛海空航线往返,努力使金旅游成为两岸行程最短、价格最优、时间最省、服务最好、手续便捷的旅游产品。

5.增加旅游宣传的投入,加大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

(五)注重人才培养,设立科研基地

1.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扩大旅游教育规模,善育人才,善纳人才,善用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旅游职工队伍。

2.加强旅游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人才市场网络,建立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努力实现旅游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篇5

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脉南端西翼,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8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土地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海拔最高1521米,最低511.9米,年均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1、文明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据专家考证,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2、旅游资源奇特。全县有62处旅游资源单位有80%以上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特品级旅游景观有乾坤湾、黄河峡谷地貌,四级旅游景点有六处,三级旅游景点有23处,可以划分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批准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临汾市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可开发形成核心旅游区。

3、红色文化厚重。1936年率领东征,途径,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是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住过的地方。在时期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前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1971年将曾居住过的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并修建了东征纪念馆,当时的临地委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委会。5月12日重新修复了东征纪念馆,剪彩开馆,有霞光普照、阳光雨露、殉义柏等景观,境内还有回师西渡渡口、沙发石、井、石、崖、毛字石等红色旅游资源(来源:文秘站 )。

4、生态资源丰富。境内盛产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在我省干果类农副产品中率先获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目前,全县红枣树总量达到30万亩900万株。发展绿色观光、采摘旅游、建立果品加工基地,转化原枣为旅游商品,开展绿色生态旅游。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旅游开发兴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打造以东征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枣品尝采摘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牵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东征纪念馆为主体,新建展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东征纪念塔,开展追寻东征足迹、寻访东征老及其后人,祭奠崖英勇牺牲的无名烈士等主题活动,努力把东征纪念馆打造成全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2、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加大以乾坤湾为主体的重点景区建设,修建黄河地质博物馆、观景台、乾坤道、天脊台等景点,挖掘保护河会里民间艺术村、黄家岭民俗村等资源。开发黄河观光体验项目,开展水上漂流、黄河游艇、空中热气球等活动,饱览黄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开发游乐服务项目,修建服务中心、农家宾馆,推出特色产品、农家饭菜,开展黄河沙浴、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园,营造十里绿色果林带,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绿色旅游林果超市,游客可在不同季节采摘果实,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篇6

关键词:旅游产业;政府职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

一、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战略限制和落后的计划经济思维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政府职能上出现了政企不分、多头管理、缺乏法律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职能优化的必要性再一次凸显[1]。

二、政府职能的误区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政府对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准确[2]、行政管理体制和观念落后、政府职能模糊不清等问题暴露无遗。

1.旅游市场机制不健全,过度强调政府主导。在现今市场经济体系下,仍有不少的地方政府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权的模式对旅游行业进行管理。一些地方过分地强调政府的行政命令用于指导和管理旅游行业,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实际规律,将合理的、适度的政府主导职能表现为长官意志,取代了企业行为,导致了政府的旅游发展决策失误,整个旅游市场的供求失衡,造成很大的浪费。

2.旅游行业管理机构组织混乱,政企不分。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彻底性,对旅游企业的建设、管理、经营一把抓,严重干预企业的成长和运作,充当企业一切具体业务的决策者,其结果是政企不分,旅游企业无法自主发展。有一些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虽然相继进行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改革,但企业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运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调整往往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3.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从行业管理上看,相关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企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一些旅游企业在条线上又有具体的部门管理,如建设系统、林业、农业系统直接管理,在事实上造成了多头管理的情况发生,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空头管理。在很多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当中,组织架构混乱,缺乏标准流程,管理关系复杂,使得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十分茫然,遇到问题需要多头请示、多头汇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问题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法律监管,政府控制缺乏依据。旅游业点多、面广、综合特征明显,产生的法律问题往往需要众多部门协调与衔接,迫切需要出台综合性旅游法,统筹协调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和保障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政府管理有依有据[3]。

三、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只考虑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是片面的,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实际上是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发展和人民幸福感与休闲指数的全面提升。政府职能的定位是旅游战略实施的第一步,成功的职能定位可以为后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政府和市场要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相互配合[4]。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优化产业结构、运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手段、以大旅游思维整合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以实现联动式发展和规模化竞争。

2.旅游法规的制定者。当前,我国旅游法制建设还很不健全,一部系统完整的旅游法迟迟不能出台,极大限制了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加速政府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及实施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为了保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要通过规划、引导、协调和监管等手段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以保证其稳定持续地发展。

3.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在推进旅游发展的进程中要做一个优秀的服务者,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便捷式服务[5]。政府应当推进旅游信息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合理利用公权力,成为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创建旅游服务型政府是旅游行政部门社会职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关注民生工作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职能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旅游惠民政策的推行者。政府应当积极丰富公民的休闲生活,满足其旅游需求,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等惠民措施的实现,使公民的休闲权利得到保障、群众的旅游品质得到提升。

四、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行政管理存在的职能误区,应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角度优化政府管理职能,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

1.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政府计划职能。旅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旅游行政管理主体在履行旅游计划职能,制定旅游发展目标的时候,应当全面考虑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环境持续、社会效益等综合因素,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优化政府组织职能。传统的政府职能是建立在金字塔式的科层制基础上,组织结构封闭,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新时期政府组织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政府和公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公众能更好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3.突出行政协调机制,优化政府协调职能。旅游发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集合体,不同的分支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入行政协调机制可以极大改善旅游公共利益的导向,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产业发展的繁荣。通过政府行政协调可规范政策法规的执行,维护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加速旅游立法进程,优化政府控制职能。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无位”与“无为”现象[6]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旅游法制建设的落后,各级行政管理机关监对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的管理缺乏依据,管理者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应当大力推进中国旅游法制的建设,使各级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J].旅游学刊,1998(6).

[2]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1(2).

[3]苏晓梅.浅谈对旅游法的几点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5).

[4]王起静.市场作用、政府行为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篇7

关键词:旅游行政;政府主导;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28-02

政府主导型旅游开发,是指按照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基本原则,充分合理地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符合市场要求的法规标准等措施,依法规范、积极引导各类旅游主体的行为,从而使旅游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状态。实践表明,实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第一,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性要求政府干预。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人或者某个企业推进一定的经济行为时,给相关个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个人或者该企业却未因这一结果而支付相关的经济赔偿或者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在旅游产业开发和旅游资源运营过程中,外部性问题十分明显。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极有可能造成过度开发甚至是掠夺开发旅游资源的情况。要实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的规划和指导。

第二,旅游产业生成和运作机理的公共产品特性要求政府干预。比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推广。以一个城市或者地区作为旅游形象,其即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也就具有了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或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对整个城市或者地区进行旅游形象方面的宣传,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又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的旅游资源不管如何丰富,若是缺少便捷的交通和信息联系,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的。由此可见,有关旅游产业开发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项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部门来提供。

第三,信息不对称容易诱发旅游市场紊乱,也要求政府干预。在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各旅游主体得以生存的“温床”,也是它们彼此之间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一个主要原因,致使旅游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因此,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有利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这就决定了改善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必须通过政府部门才能够实现。

二、我国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明确的旅游行政主体。如前所述,旅游产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特征的朝阳产业,虽然同样是进行和从事旅游产业的企业,却分属于不同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的产权和人事权又分属于不同的投资部门,加之各旅游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定位的不一致性,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电不能越权行使职能。因此导致了“交叉管理”的尴尬局面。实际上。缺少真正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一直是困扰我国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大瓶颈,这使得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布局长期以来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单打独斗”局面,严重损害了我国旅游产业的整体利益和健康发展。

第二,壁垒重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虽然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促进本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比如: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在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想方设法持续推动各种旅游项目的开发等,但是,越来越明显和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之间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往往是竞争大于合作。缺少相互协调的基础。各行政区域之间的旅游项目布局往往相互重复,其经济运行也有着十分明显的行政区域利益性,旅游资源的统筹可持续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都难以推进和实现。

第三,责任含糊不清的旅游行政管理。长期以来,我国旅游管理的行政责任边界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所承担的职业责任和风险相对较小,这导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决策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科学性。比如: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致使大量的国有资产被浪费,事后却难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主体。

三、促进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战略层面。(1)切实转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依据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长远规划,充分整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权力。建立能够满足当前和长远发展所需要的职能框架和体系。在宏观层面上,要正确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干预作用,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积极调控旅游产业的相关活动,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弱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微观管理职能,使其由原来的控制者、参与者、操纵者转变为指导者、监督者和服务者。(2)进一步确立先进的旅游行政管理理念。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以务实态度和科学方法,扎实推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科学决策与管理。与此同时。还必须将效能理念体现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工作的行为结果上,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3)科学制定和大力实施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制订相关计划以及各种配套政策,不断引导和鼓励旅游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

篇8

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永仁县成立了苴却砚文化研究协会,县境内苴却砚厂和经销商有11家,产值达3600万元;全县成立彝族刺绣协会1个,分会12个,彝族刺绣示范户36户,彝族刺绣品集中加工点6个,彝族刺绣品销售点11个,彝绣从业人数达4364人,彝绣产值达过3000万元。

(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这一主题,以方山景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区为重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旅游开发建设工作。完成了总投资约40万元的方山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13万元的方山景区门票售检系统工程、10万元景区特色游步道修复加固工程、5000万元的中国苴却石艺城、6000万元目标任务的永仁珩宇度假酒店、1500万元的永仁永定河文化景观带、1000万元的永仁赛装广场、5000万元的永仁小哨农业观光园区、8000万元的永仁永定老街、600万元的永仁县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

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旅游产业总产值达15184.5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人才缺乏。一些干部群众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民族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观公园,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人才缺乏,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极不相称,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尚有待培训提高。

二是体制束缚,缺乏合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牵涉到城市建设、规划、土地、交通、餐饮、娱乐等诸多方面,必须有一个比较专业和权威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和操作具体事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作为职能机构,协调各方面的难度较大,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仍存在职权分散,活力不足的问题,不能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力,分散了民族文化旅游业的竞争力。同时,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产业政策不配套不完善,对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服务企业等的管理还比较滞后,造成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呆滞,不利于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形成。

三是缺少资本对接,缺乏流动资金。永仁县的景点资源大多需要开发建设,而景点建设开发投资回报周期长,在吸引投资上有难度。因此,到目前为止,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仍以政府投资为主。由于永仁县仍是吃饭财政,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投入捉襟见肘,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景点建设筹资渠道少,开发景点面临资金缺乏的制约。无论是从旅游景点数量上,还是从旅游资源可发掘上来说,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均有明显不足,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品优势。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建立一个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作支撑,打破归属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继续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路子,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资促进政策,让大量社会财富源源不断流向民族文化旅游a业。

四是社会跟进意识不强,企业参与度不够。目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宣传同步推进,吸引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仅靠政府、银行,更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积极跟进参与,真正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主体。

五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环境未形成。旅游景点和吃、住、行、游、娱、购等要素,没有这些要素的配合,就会大大降低旅游景点对人流、资金流的吸引力,影响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制约着它对相关产业带动效应。如方山风景区,作为永仁县最具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存在着规模小,景点少,设施不足等问题。其他与旅游相关的饭店、宾馆、娱乐场所等要素,无论从数量、档次、布局上,都适应不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需要。

三、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根据我县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今后一度时期,全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考虑是: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大突破、抓好四项工作、建设项目。

(一)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永仁建设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健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二)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用现代旅游的理念谋划和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打造永楚、永攀、永昆三大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带。二是推动集群发展。集中打造“方山旅游、中国直苴彝族彝装节、彝族刺绣、苴却砚”四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在不断提升重点景区景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把永仁县打造成为昆明和攀枝花的“后花园”。

(三)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在完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上实现突破。着力培育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学探险等旅游项目,形成文化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服务规范健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升级转型上实现突破。围绕省州黄金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建设一批休闲度假设施,实现由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产品的升级转型。三是在开拓旅游客源市场上实现突破。健全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招揽游客的机制,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加大对外的宣传和促销力度,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到永仁旅游。

(四)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科学修编规划,指导旅游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省、州旅游发展规划,围绕“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的县情定位,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为核心,适时调整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科学修编《永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加强项目工作,大力招商引资。根据国家、省州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形成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筛选、论证和储备一批有重大影响、开发基础和条件较好的旅游项目,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加大开发建设和宣传营销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方山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为带动,大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努力构建“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沿线型、特色农业型、民族文化型、旅游小镇型”的乡村旅游体系;做好永仁旅游线路的统筹开发和精品旅游环线的打造推荐工作,把方山旅游区、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等景区、景点有机融入省州旅游部门确定的三条重要旅游环线,即:昆明―禄丰―武定―元谋―永仁―四川攀枝花―西昌、昆明―楚雄―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四川攀枝花―丽江、昆明―禄丰―武定―元谋―永仁―大姚?―姚安―南华―楚雄―昆明;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行业跨地域合作,与周边县市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区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开发具有互补性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积极组织参与国家和

篇9

摘要:本文对共青城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及战略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共青城;旅游产业;红色旅游;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1.引言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共青城作为九江市分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发展区域,应该重新审视与把握共青城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定位、综合效应和发展趋势。昌九城际高铁的开通为游客提供了交通便利,为共青城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共青城应该综合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努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产业,加快推进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2.文献回顾

共青城的相关文献大部分都在研究生态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只是作为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被提及。黄万林[2012]提出了“共青现象”,指出其本质是一条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并指出了“共青现象”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他城市建设的启示[1]。汤恒[2012]提出建设共青生态城的关键在于要抓好生态立项,同时,提出共青城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融资问题的解决途径分析[2]。对共青城具有代表性的“中芬数字生态城”研究也是有关共青城研究文献一个重要部分。周愿,张峰[2012]以共青城中芬数字生态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讨了其创新性和实施推广的意义[3]。白海涛,李晓琼[2011]介绍共青建设数字生态城的背景,分析其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和优势、发展策略及实施保障措施[4]。对共青城的旅游产业的研究较少,而且主要是关于共青城生态旅游的研究,忽视了共青城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3.共青城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3.1.交通区位优势

地处江西省会南昌市至赣北历史名城九江市的中段,距南昌昌北机场和九江机场各30 分钟的车程。共青城毗邻南昌市和九江市,可以与其进行区域合作。昌九城际高铁的开通更是为共青城交通的便利提供了条件[5]。水路有鄱阳湖和博阳河,铁路有京九铁路和昌九城际高铁,公路有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纵贯境内。

3.2.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构筑共青城旅游业的发展基石。共青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自然候鸟保护区。共青城绿色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水资源优质丰富。

人文资源优势:共青城千年甘露寺、航天功臣阁、富华山景区等景区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旅游资源。同志的陵园就座落于富华山景区,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至今为止,这里是全国唯一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具有传承垦荒精神功能、知青文化、引领示范青年创业等作用的红色旅游资源载体[6]。

3.3.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共青城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旅游设施建设,修建了休闲垂钓中心和高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共青城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新兴的旅游休闲城市。

3.4.政策优势和科技支撑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2006 -2010),市委、市政府根据省规划提出了“生态崛起”的口号都为共青城的旅游产业的反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共青中芬数字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4.共青城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及战略思想

4.1.发展目标:调整旅游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构筑开放带动型旅游产业体系,全力打响”鄱湖水韵,魅力共青”的城市旅游形象,逐步打造“生态之城、活力之城、白鹤王国、鄱湖风韵”等旅游品牌。

4.2.战略思路:共青城旅游产业开发应策应九江大旅游,围绕庐山鄱湖的品牌效应,实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旅游主管、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战略。

5.共青城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5.1.建立领导机构,完善管理体制

从现有的旅游管理体制来看,共青城还没有成立旅游局,也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对旅游业进行有效地开发与管理。旅游业涉及的相关产业很多,因而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应由政府牵头建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下设旅游局和旅游开发总公司,形成统一合理效能的旅游管理体制。

5.2.进行合理旅游规划,开发与保护并重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要,共青城应该组织专家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对旅游项目进行深层次挖掘,尤其开发以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特色的项目。结合“鄱阳湖经济区开发”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将零星散乱的珍珠进行串连,形成颇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政府和企业在开发的同时,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重视环境保护。在旅游规划时要着眼于长期利益,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注意景区的环境容量,做到科学合理保护性开发,协调好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的关系。

5.3.进行区域合作,实现发展共赢

依靠鄱阳湖与九江和南昌相邻的有利地理条件,借助庐山和南昌旅游城市的品牌,加强区域性旅游资源合作性开发,开发庐山―鄱湖―南昌旅游线路,引导庐山和南昌的游客流向共青城。借助全省环鄱阳湖经济圈的整体规划的强大影响力,让我区旅游产业融入环鄱阳湖经济圈中。

5.4.加大政府支持,引进旅游投资

加强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导向性投入。要将旅游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把立足点放在大力引资、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上,充分带动社会力量兴办旅游的积极性。鼓励在投资上开展区域联合,打破区域界限,进行共同开发。

5.5.加大旅游宣传

各级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要高度重视旅游促销宣传工作。要重点旅游产品的整体对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旅游的宣传。聘请旅游专业策划公司对共青城旅游整体形象进行策划、包装和宣传;积极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做到“以节促游”;在各车站码头及主要的商务中心区等人流集散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网点;在主要的交通要道和大商场大酒店设置自助式旅游信息触摸查询系统和大型电子屏幕显示系统。

另外,需要重视新兴科技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重视优秀的旅游规划人才引进和优秀导游人员的培养。积极创建具有共青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和红色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黄万林.“共青现象”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J].鄱阳湖学刊,2012(2):47-52.

[2]汤恒.抓好生态立项 搭好融资平台 建好生态共青城[J].经济师,2012(3):225-227.

[3]周愿,张峰.“数字生态城”的规划探索与实践――以共青中芬数字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C].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325-339.

[4]白海涛,李晓琼.关于共青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12):17-18+20.

篇10

[关键词]宁夏;全域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宁夏作为全国第二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全域旅游发展目前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宁夏接待国内游客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进出境人数首次突破20万人次,这三个首次突破的实现,无疑得益于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2016年,宁夏开工建设旅游项目172个;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宁夏智慧旅游运行监测管理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一批金牌旅游小吃、创意旅游商品、旅游演艺项目和特色农家乐走进游客视线,单纯依靠景区吸引游客,带动增收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2016年,宁夏国内游客接待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1%和30.2%,成为全国旅游人次同比增长最快的五个省市之一;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比值达到6.73%,游客人均消费近972元;出入境人数20.7万人次,同比增长97%[1]。2017年,全区将进一步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3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区。

二、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

(一)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驱动力

宁夏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其全,共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达830个,其中在旅游资源种类方面,以建筑与设施类居首,有389个单体,占总数的46.86%[2]。总体而言,宁夏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突出,旅游资源中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可以说文化类旅游资源占据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从来宁游客的旅游资源偏好来看,据宁夏旅游政务网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2012-2016年),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上升为游客最感兴趣旅游资源的前两位,说明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和休闲意识的增强,在旅游消费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希望通过外出旅游获得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更多的精神享受。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所占比例为40%[3]。当一种新的旅游需求产生后,需要新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同时消费需要和消费水平还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因此,在当前文化旅游需求量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产业逐渐开始向体验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并且愈加重视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性因素[4]。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无疑顺应了旅游产业的这一发展趋势。任何旅游产品,剥开其外衣看,核心都是文化[5]。宁夏作为全国第二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在创建过程中,就是要围绕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并且将其放大,使它渗透到全域旅游的各个方面。换而言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大力推进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宁夏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二)全域旅游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2017年3月5日,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被列为2017年重点任务之一。这意味着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以往的辅产业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从位居台后的生活型服务业提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前台行业[6]。对宁夏而言,2017年是宁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为此,宁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2017年全区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全区旅游行业落地生根,其中一条就是要推动观光、休闲和度假与人文旅游产品并重发展,做精做深人文旅游。此外还提出了2017年的六大主要工作任务,其中明确要支持各地大力发展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要全面打通串联全区所有博物馆的精品旅游线路。而在自治区政府即将的《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要求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养文”,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具体而言,意见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和科技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挖掘和整合我区历史、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弘扬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和回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和文化创意,最终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上述利好政策,无疑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注重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

目前,宁夏旅游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链较短,这个问题已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7年3月30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提交的《关于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宁夏旅游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条较短,旅游收入基本依靠“门票经济”,游客“进得来,留不住,消费少”[7]。为此,宁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2017年全区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推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全面发力、景区建设与旅游配套体系并重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旅游购物消费,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在延伸宁夏旅游产业链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在以下两方面大有可为:1.精心打造旅游演艺精品目前,自2007年首演的宁夏第一部旅游演艺产品《月上贺兰》,由于演出场地改造及后续资金问题,已于2014年底停演。在演的《西夏盛典》、《回乡婚礼》、《西夏之恋》和《多彩吴忠》等产品,市场反应不一,后期发展不容乐观。由中华回乡文化园2015年开始斥资2亿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实景剧《梦回•一千零一夜》,目前仍处于筹备阶段。2016年,宁夏演艺集团推出大型旅游秀《千寻宁夏》,但仅9月份在当年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活动中上演一场后就再无下文。因此,在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宁夏急需精心打造一部能体现宁夏特色并能够长期上演的旅游演艺精品,形成品牌,经久不衰。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宁夏旅游演艺市场,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延伸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链。具体而言,旅游演艺产品的编排和制作要与游客的需求无缝对接,既不能曲高和寡,又不能粗制滥造。同时,政府还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扶持政策,譬如可以用活用足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为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提供专项资金,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2.大力开发文化旅游商品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欧美国家高达50%-60%,亚洲发达国家为40%,中国为28%,宁夏仅为14.8%。为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宁夏计划到2018年将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20%。从游客的角度而言,他们希望在宁夏除了枸杞还能买点其它的特色旅游商品,但当前游客在宁夏各大景区看到的是大同小异的旅游商品,缺乏文化创意和内涵,激发不起购买欲望,最终导致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举步维艰。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印发了宁夏旅游购物指南《宁夏特色旅游商品名录》,推荐了五大类110种特色旅游商品,但要真正能让游客主动掏腰包,还需在提升文化内涵上做足功夫。旅游商品是区域文化(地方特色、人文历史)、主体文化(景区、酒店、餐厅等经营主体)和创意文化(艺术、创意、工艺和材质)三者的结合体,同时,旅游商品只有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精心设计的销售空间里,才能被游客更好地发现和认同,最终产生消费。目前,分别位于银川文化城的宁夏特色物产馆和银川大阅城观光夜市的漾•空间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未来,全区所有3A级以上文化旅游景点都将有文化创意产品展销区域,文化旅游商品必将在延伸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二)积极创建文化旅游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