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心素质

初中学生正值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学生,身体快速成长,各个器官系统都有很大的变化,男女生的差别更加明显。同时,学生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渐成熟。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的锻炼,身心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一、初中体育给学生的身心素质带来的有利帮助

培养良好的智力、情绪和意志力,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基本的目标。智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变得积极向上;学生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良好并且稳定的心态情绪,便可以增强对生活的幸福、满足感,有利于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学生步入社会、开始独自承担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意志力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懂得克服,不轻易放弃、退缩,这也是学生提高成绩、实现个人理想的关键。总而言之,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为了学生能够在逆境、困境中成长,不断地适应周围变化的环境,养成勤奋向上的学习态度、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当学生面对自己的缺点、弱点的时候,能够鼓起勇气,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学生真实地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改善自己,有助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如此,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有助于让学生对社会有一个客观的了解认识,对学生以后很好的融入社会做奠基。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精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周围环境;能够预防一般疾病,增强抵抗力,并且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提升学习工作的效率。

二、初中体育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具体策略

1.因材施教,制定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方案

想要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关键在于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体质,因此教师要为每个学生研究一套体育教学方案,这样才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安排,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教师还要充分了解体育对学生身心素质的积极影响,在教学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了解到每位学生的身体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心理变化,为学生研究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2.实施受挫教育,提高学生面对挫折时的身心素质

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抗挫教育,合理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应急能力,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意志,使学生在坎坷挫折中获得成长,发现乐趣,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与人生观,锻炼并且提高学生面对挫折时的身心素质。对困难的克服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学前,教师应当先对学生的个人身心素质和现有的承受能力做评估,再为他们安排不同标准条件的运动。例如跳山羊这样的运动,不仅需要学生有跳跃能力,还要有跳跃的勇气和胆量,有利于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综合提高。这项运动也许会让有些学生胆怯,并且受到挫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让学生认识到,受到挫折并不是终点,而是成功的开始,让学生感受这样的心理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3.投入感情,拉近师生距离,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情投入也是极为重要的,放下自己教师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喜好、情感、习惯等,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关心、帮助学生,和学生建立亲密又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还可以从另一面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也要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4.通过各项运动,提高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体育运动有很多的合作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一些团体竞争合作类的体育运动。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这些体育运动中,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和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从而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比赛便是良好有效的办法之一,比赛前,学生会为自己所在的集体努力锻炼,既锻炼身体也锻炼心理,增进了集体的团结和个人的荣誉感与使命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比赛时学生会相互加油打气,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亲相爱;比赛结束之后,不管是输是赢,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团队带来的力量,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开展研发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把武术、踢毽、舞蹈等体育项目加入到教学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三、结语

当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一样重要,体育教学不仅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教师不仅要能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还要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的时候,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提高与发展。同样,教师也要有一颗平易近人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体育。只有学生喜欢体育,才有助于教师正确的引导。一节充实又有意义的体育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身体方面得到锻炼,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很好的教育和提高作用,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术.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2(15).

篇2

一 身体素质概述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三年制初中的各年级每年都有6~8学时的身体素质练习课,这就说明身体素质练习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体能力。这部分动作结构较简单,与生活、生产劳动较接近。因为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不受技术体系的限制,每个练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可用较少时间获得较大效果,因此大纲中要求每个年级都有身体素质练习。教师在选择搭配练习时,应考虑每个练习提高身体素质的重点。但是,由于人的有机体是统一的整体,每种练习不可能绝对地只限于发展某一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求,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组合或配伍,将运动项目和提高身体素质练习相互配合,制订切合实际的锻炼“处方”。

二 身体素质练习在教学中实施的做法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体育锻炼

教师选择好了身体素质练习后,要在体育课中实施,这一环节是最重要、最困难的。首先要使学生思想发生转变,要让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教师可利用理论课讲述体育锻炼的意义及重要性,用具体实例使学生感到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便会产生“练一练”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体育课中的素质练习课就会好上得多。

2.重视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来源于多种方面,如课程的类型、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协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

3.优化教学内容与手段

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备好课。多安排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得到锻炼,而且还不能让他有“太累,下次课不练了”的想法。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的刺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课已始,趣己生,课已尽,趣犹存”。再有,教师还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在学生做练习时,用适当鼓励的话,使其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以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性质的内容,将身体素质练习结合进去,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了乐趣,并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

4.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单凭教师个人的表演,学生注意力会很快转移。而且学生多,水平、层次各不相同,教师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反而使学生不愿做,甚至偷懒。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做一些简单示范,让体育委员来做,以便激发学生勇于争先的意识;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内容交给体育骨干,带领部分学生去做,以便在学生间产生相互竞争的意识,谁都想做得更好,在学生中展示自己,树立自己形象,适当地下放一些权力给体育骨干,他会做得比教师更好,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威信有时比教师高,因此,应充分信任他。

5.组织中考体育的模拟

在身体素质练习课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应组织中考体育的模拟,来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因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成绩有无提高是他们最关注的,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检测,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水平,为以后的锻炼确定目标。

6.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仅靠一周两节体育课的练习还远远不够。课余时间,学生自觉锻炼,才能有所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了,有了一种成功体验,他就会在体育课中主动锻炼,因为他看到结果了。首先教师要合理开具“运动处方”,据了解,学生想练可不知怎么练。教师要给予正确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一般一周开一次“运动处方”。其次,充分利用课间操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课间操后,集体做一些下肢的小力量练习。课外活动时,教师统一安排,师生同练共娱,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同时建议除体育教师外,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能与学生一起锻炼,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锻炼效果。

三 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投篮命中率;影响因素;投篮时机

On How to Improve Basketball Field-Goal Percentage

BO Zhi-ji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many factors may affect the Field-Goal Percentage (FGP). To improve it, a good apprehension of the time and space of shooting and other factors is essential. And players should master comprehensive shooting techniques and sound shooting skills. They should also h

1前言

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唯一的得分手段,是一切进攻技术和战术的最终目的和全部攻守矛盾的焦点。在篮球对抗中,所有的进攻行动都是为了创造出更好的投篮机会,所有防守也都是为了阻止和破坏对手的投篮。因此,全面、娴熟的投篮技术和较高的投篮命中率,是组织多变性进攻战术的必备条件,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保证。所以,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就显得尤为重要。〔1〕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郑大体院篮球专项、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

3.1.1身体素质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篮球各项技术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提高篮球运动水平和篮球比赛中的投篮命中率是不现实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对比赛投篮命中率有着促进作用。众所周知,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队员的对抗能力也会随之而提高;运动员的信心增强,投篮命中率也会随之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能使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这也是提高命中率的因素之一。其次,身体素质的提高使运动员的时间感、空间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投篮准确性的提高,自控能力的增强等,也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身体素质的提高能增强自信心,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能发展队员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和投篮的稳定性,对提高各项技术、投篮命中率都是不可缺少条件,所以身体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3.1.2投篮时机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当今篮球比赛中,防守越来越凶狠,个人防守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集体防守配合更是日益加强,投篮不受干扰的情况日渐减少,在比赛有干扰的情况下投篮命中率是非常低的,尤其是男子比赛更为突出,大多数球队在干扰下投篮命中率都在30%左右,最低的只有16.6%。所以创造良好的投篮时机,减少干扰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有力保障。因此,除了掌握正确、稳定的投篮动作外,还要善于和各种技术紧密结合,与对手造成“时间差”、“空间差”、“位置差”等,从而创造良好的投篮机会。篮球比赛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良好的投篮机会仅仅出现在一瞬间,投篮时机把握得好,防守干扰少,投篮信心足,投篮命中率就高。

3.1.3心理素质、心理适应能力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心理状态的好坏对是否能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技术潜力,而即便平时有“神投手”之称的运动员有时也会因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表现失常。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队员比赛的目的不明确,在赛场上老想表现自己,喜欢玩“花球”,只片面的追求动作的漂亮与否,而不注重投篮的命中率。

②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有其它原因,开局不利,投篮多次不中,篮板球控制不好,常被对方反击,从而造成队员失去投篮的自信心,不敢轻易出手投篮,故而不能充分发挥原有的技、战术水平。

③比赛时轻视对手,盲目地认为对手的水平低,进攻、防守不认真,不负责任,进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④比赛中因对方队员的身体素质好,身材高大,且动作粗野,易发生身体碰撞,在对方高大队员面前胆怯,不敢出手投篮或投篮动作变形。

⑤在激烈的比赛对抗中,因一些判断和配合的失误,受到队友的埋怨、教练的责怪及观众的议论,造成情绪低落,投篮动作变形,进而影响比赛时的投篮命中率。

篮球比赛的临场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会随之不断变化。以上几种情况基本上反映出运动员在比赛时所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投篮命中率,必须克服。

3.2提高篮球命中率的方法

3.2.1全面掌握投篮技术,练好投篮基本功

掌握多种投篮技术动作,提高在各个位置投篮的能力,以及投篮动作同各种技术动作的组合与衔接运用能力〔2〕。

①必须掌握规范化投篮动作。投篮动作有多种方式,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严格按规范化动作去做,最终达到规范的动作定型。

②加强全身协调性和出手动作稳定性的训练。稳定性因素是正确运用投篮技术并保持较高命中率的一个基本条件,指的是投篮者在对抗中始终保持正确、稳定的投篮动作,特别是保持正确的持球方法和腕指协调、柔和的发力拨球动作。比赛中由于防守者的刺激和干扰造成腕指用力感觉失调,乃至出手动作僵硬变形都会影响投篮命中率,因此,加强稳定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③增强对抗性投篮训练。当掌握了正确、协调、稳定的投篮技术之后,关键是在实践中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使之在激烈的比赛中发挥作用。因此,平时必须多采用对抗性投篮训练,如一防一、二防一、三防二等高强度的对抗投篮训练。训练中要结合实战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甚至要超出实战难度,在以多防少的情况下防守队员要有意推、拉、堵、夹投篮队员,使其增强应变能力。在高强度激烈对抗中合理运用投篮技术,培养队员的抗干扰能力,达到在实战中提高投篮命中率的目的。

④选择合适的投篮出手角度和球的飞行路线。投篮的出手角度决定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和入篮角的大小,它依靠手指最后作用于球体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来调节。如果出手点过低,出手角度就不可能大,所以只有在保证用力方向的前提下,出手角度与特定的出手速度相配合,才能使球沿着理想的弧线飞行而落入篮筐。但出手角度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因投篮者的身高、投篮方法以及出手速度不同而变化,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弧线高低取决于投篮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投篮距离和出手高度也与弧线高低有紧密关系。

3.2.2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

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灵活性和协调能力是在激烈对抗中争取时空优势的保证,因此,必须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强度。身体素质是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基础,对投篮命中率有明显影响。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投篮动作变形,出手动作慢,投篮命中率会明显下降,所以要把投篮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起来,在一定强度和对抗下进行限时限数投篮训练,以使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对抗比赛中有足够的体力保证投篮命中率的稳定。

3.2.3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3.2.3.1 调动情绪,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

比分的领先和落后,观众的喝彩和评价,都会影响队员情绪变化从而影响投篮命中率。我们必须对队员进行心理诱导,赛前做好安定情绪的训练,把注意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刺激物上,使队员的心情放松;在比赛中出现情绪失控时,要排除一切杂念,增强自信心,只想着我一定能够投中和罚中。队员能克服比赛中影响投篮不中的消极因素,就能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满怀信心,发挥自己最好的潜力,提高投篮命中率。

3.2.3.2 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队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进行训练,这样,在比赛时才能抓住更好的时机,命中率才会提高。

3.2.3.3 加强队员的适应能力

通过训练使队员增强适应能力,提高队员的投篮命中率。如在平时要多让队员接触球,使之增强球感、球性,增强在对抗中、在困难情况下,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所需要的球感,从而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在有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定时,定数、定点、定距的投篮比赛,采用移动篮框、小篮圈和硬度较大的篮框,加重球的训练。在弱光条件下,强烈噪音干扰下,采用以高防矮的防守进行投篮训练、选择感应的准确性,等等。

3.2.3.4 建立自信心,果断投篮

关键时刻果断投篮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技术动作,在实力相当,比分接近或比赛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果断投篮尤为重要。果断投篮的训练主要是:训练中尽量创造接近实战的气氛环境,不断提醒队员比赛和比分的情况,锻炼队员的自控能力和心理平衡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肯定队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的点滴进步和提高,努力帮助和支持队员建立信心。

3.2.3.5 意志品质的培养

顽强的意志品质,可以保证命中率的稳定性,是提高命中率的物质基础。

3.2.4提高观察、判断能力,选择良好的投篮时机

①投篮出手的时机。投篮出手的时机要在防守干扰之前或干扰较小的时间内进行。一是加快动作速度,减少准备动作过程;二是利用时间差进行投篮,投篮者要观察防守队员的重心、位置、防距,一旦防守者失去了正常的防守位置不能有效干扰投篮时,应果断出手投篮。

②利用空间条件。投篮者利用动作抢占一定的空间位置,使对手无法干扰而及时投篮。例如采用跳起高手投篮,利用快速移动超越或摆脱对手获得地面位置跳投,以身体隔开对手运用勾手投篮等。

③利用集体配合为投篮队员创造良好的机会。比赛时队员间利用掩护、突破分球、空切为同伴或自己创造无防守干扰或干扰较小的投篮机会,利用全队战术创造出手的机会或利用攻防双方出现的时间差和位置差立即投篮。

④利用投中多变的技术。离篮较近时,投篮者可突然贴近防守队员跳起高手投篮,在起跳时可以利用两脚蹬地起跳的快、慢避开防守或起跳后在空中利用腰腹力量、手臂伸展的时间差避开封盖。远距离投篮时,投篮者不一定跳得很高,但要突然、准确,投篮动作要全面、熟练,运用恰到好处,使对手无法掌握投篮者的投篮规律。要想获得更多的投篮机会,还必须有过硬的突破技术,使对手在防守投篮者时有后顾之忧,不敢靠近持球队员,从而争取到投篮机会。丰富的实战经验有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适宜的心境,这对及时、正确地判断防守情况并适时采取相应投篮动作是十分必要的。而实战经验的形成不但要多观看高水平的比赛,更要多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每一场比赛打下来都要总结经验和教训,要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吸取别人的经验,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提高投篮命中率打下坚实的基础〔3〕。

4结论

在激烈对抗比赛中,决定投篮命中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要提高投篮命中率,必须掌握好投篮的时间、空间和稳定性因素,这些是正确运用投篮技术并保持较高命中率的基本条件。

(1) 必须熟练地掌握全面的投篮技术,包括扎实的投篮基本功、投篮方法的多样化,在各种位置投篮出手的能力、投篮动作同各种相关技术动作的组合与衔接运用,以及提高运动员的观察、判断、反应能力等。

(2)必须具备全面、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速度、力量、弹跳、灵活性和协调能力等身体素质是在激烈对抗中争取时空优势的保证,对提高投篮命中率其着决定性的作用。

(3)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顽强的斗志、坚定的自信心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对自己投篮准确性抱有强烈自信是所有神投手的共同特征。

(4)必须富有相应层次的实战经验。丰富的实战经验有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适宜的心境,这对及时、正确地判断防守情况并适时采取相应投篮动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篇4

一、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

当前由于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很多学科都有学生厌学现象。体育学科虽然很少有厌学现象的出现,但是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或者心理的原因,对体育课有所逃避。从理论上讲,运动能够使人放松,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在一些体育活动中都能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我们分析,个别学生对体育课的疏远,并不是内心里讨厌体育课,而是因为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没能吸引住他们,让他们觉得枯燥和无聊。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课改力度,激发学生喜欢运动的天性,创设吸引学生兴趣和爱好的活动环节。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人,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根据教学对象变换教学方法,针对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的接受特点,适时地更新教学方式。如使用提问式教学,或者是启发式教学,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小学生都喜欢猜谜语、听故事等特点,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出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双手赞成”,猜一体育项目,谜底是“举重”;“金蟾戏水”,谜底是“蛙泳”。在出这些谜语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不仅很快就产生兴趣,还能够让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如果再配合上教师的讲解,会让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运用器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增加一些游戏的环节,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为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竞赛,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之间的接力赛,或者设立擂台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兴趣尝试打擂的快乐。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这些半游戏半教学的比赛,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在玩耍时显露其心理特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适应其个性,就能让学生在学习和运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和柔韧性几个方面。当前小学生由于缺乏锻炼或者练习不得法,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方面达到正常水平,健康、茁壮地成长。

小学生由于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出众,而另一方面相对薄弱些。要想全方面地锻炼,就应该多进行练习,同时还要注意负荷练习的时间和等量,避免过重练习引起不良反应。如在速度练习时,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诸如短跑等运动,提高学生对速度的达标;在身体柔韧性练习时,安排一些体操等活动,将各个部位都进行有机的锻炼。这样一来,不但能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也让他们在练习中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三、开展有效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训练标准,让学生逐步达到要求。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觉得有信心去完成教师的任务;其次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最后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让学生能在困难面前勇敢面对,挑战自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需求、特点,安排学生去努力完成,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

例如,在课堂活动和课下活动中,我经常为学生布置一些体育活动,让他们在锻炼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如跳山羊、跳高、攀爬等项目,有些学生表现出胆怯、害怕等现象,我们可以首先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害怕心理,了解学生产生消极意识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如学生可能因为恐高、暗示等心理,条件反射地觉得自己很难完成。这个时候教师要仔细说明动作要领,用语言暗示和引导,并降低器械的高度,做好安全防护,让学生放心去做运动。只要学生能够完成,就要给予表扬和掌声,让学生觉得自己成功地跨越了障碍,战胜了自我,在以后面对类似的困难的时候,也会表现得勇敢起来。

另外,我们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条件,以此来安排运动。做高难度的运动时,要注重保护,但不能太过于表现出帮助的意识,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会让他们产生依赖心理。

四、感化“后进生”,争取共同提高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发展不同步,成为“后进生”或者“学困生”。如果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睦,容易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于后进生,教师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了解和信任,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步并给予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例如,我所教的班级里就有几个学生,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显得很散漫,无组织纪律观念,对教师的教育只当做没听见,我行我素。有一个姓张的学生,表现得最具典型性。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主动接近他,和他聊天。张同学平时不怎么听班主任的管束,可是对于聊天式的对话,还是很感兴趣的。在聊天中张同学说出了他对教师的看法:“我总觉得教师不应该总是板着脸,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这样会让我们产生距离,应该多和我们说说话,问问我们喜欢什么方式学习,不喜欢什么方式学习,尊重我们的心理意愿。”他的话非常有代表性,同时也说出了很多学生的心声。“其实我也觉得自己挺孤独的,班里的学生都不爱跟我玩,我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引起教师的注意。”这个时候我没有用说教的理论去说服他,而是顺着他的想法,说:“我特别理解你,因为我在那个年纪的时候也特别的特立独行,觉得很孤独。不过后来我觉得这样并不好,我应该融入到同学之中去,让自己快乐起来。”通过这次聊天,张同学和我的关系非常好,不但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同时也让张同学变得自觉起来,在兴趣中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让我感觉到欣慰。

篇5

形体训练多着重体现在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上,力量和耐力的增强尤为重要,形体教育的动作规范中,压、下桥、拉肩、体前、侧、控腿、踢腿等练习都能促进柔韧度提高,立卧撑、徒手等动作能加强协调性培养,脑部的支配使得大脑和身体部位的配合更加得当。而健美操中仰卧起坐、高抬腿、跑跳等都能提高职员的力度和速度,定时跳绳、跑跳绳训练则是加强耐力素质的法宝。

2.身体机能的发展

形体教育能提高职员的身体机能,形体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形体训练对人体内脏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完善作用,能提高人体心血管功能。具体体现有在音乐的伴奏下,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健美操的成套动作之后,心率会有所上升。形体教学和训练旨在增强职业人士的身体素质,塑造好的形体,寓教于乐,为广大职员的生活带来新的趣味,让他们在灵动的步伐和飒爽的英姿中展现不同于工作时的状态,在形体教育和训练中,充分体现形体美的重要性,充沛的体力、巧妙的配合、强壮的身体、坚毅的品格及高贵的气质都是在音乐与形体教学和训练中建立起来的,音乐和形体教育的和谐统一能带给职员们更清晰直白的感官,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和耐心,同时培养他们平时难以发掘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从美感的主观反映和评价上有所提升。参与体育活动和审美锻炼有机结合有两大点好处,分别是形象性和愉悦性,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在职员教育中获得赞誉和肯定,才能使职员的身心素质得到互相促进和发展,从教学目的和手段多方入手,达到职员教育的最终目的。

3.强化音乐与形体教育的几个方面

音乐与形体教育的突出作用已经得到证实,我们在职员教育实践中应着眼于如何提升,根据探究,我们做出以下几方面的总结。3.1加强理论教育,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形体教育和音乐鉴赏培养训练的积极性。职员教育应引发职员们对美的向往和期待,这是人之本性,首先要做到强化职员追求美的欲望,上班阶层的人们多以工作和家庭为主,身体状况和素质都有所退化,定期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加强职工对人体美学、健美运动和生理运动基本知识的把握,普及形体训练方面的知识和科学有序的锻炼方法,培养职员们积极向上的健美意识,起到音乐和形体教育在源头上的推动作用,让职员产生自绪,而不是把音乐和形体教育当做一项工作完成,提高职员教育的效用性。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音乐和形体教育紧密相连。形体教育在训练过程中对人体各个组织机构和肌肉韧带都有力的作用,可见活动项目极为广泛,内容颇为丰富,概括起来可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健美练习,就是身体的基本素质的训练、发展练习、柔韧和灵敏度的把握;第二是姿态练习,培养职员的站姿、坐姿、走姿,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建立良好的肌肉感觉和信心;第三是协调性练习,体型的匀称发展更能提高身体表现力,保持体形的线条流畅,节奏和造型方面都要有所注重,确定教育内容形式,就能更好地提高身体机能和素质。3.3培养兴趣,提高表现欲。自我表现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潜能,是人的积极意识,关系到自尊心和信心的维护,在准确领会动作要领的同时激发职员的内在表现欲,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是音乐和形体教育中的一部分。

4.结语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 健康体育教育 改革建议

高校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从而构建了健康体育教育学,促进了大学生体育健康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生健康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体育教育既关注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健康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受益终生。健康体育教学为学生开设了能自由选择适合各自锻炼、增强体魄的运动项目,它从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入手,建立合理的体育锻炼标准与评价方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享受到快乐的体育和健康的体育。

健康体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及本质特征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当时的体育教育背景下,一些欧美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便萌发了最初的健康体育教育思想,对于身体素质的检测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然后,一些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们开始关注人体生物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两类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理论,一是受身体灵敏度、身体素质、反应性、爆发力等运动素质影响的运动能力,二是受身体柔韧性、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与力量等健康素质影响的运动能力。专家们把身体柔韧性、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与力量和脂肪占生体重的百分比作为五项健康素质的参考标准,能够反映人们在健身中的健康状况,显现出人体与健康有关的素质,在明确体育锻炼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身体素质理论,使体育锻炼的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以提高个体的基础运动能力并健全身心健康状态为目的的锻炼是健康体育的基本特征,健康体育教育通过教授学生相应的健康锻炼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健康诊断的方法,是一种以评价、检查为中心的体育方式。健康体育教育考虑到了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实践、医疗、保护及生活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受益终生的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成为统一的有机体。以目前各个高校的体育教育方式来看,他们过度重视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训练技巧和技能知识,从而使得健康教育计划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由此可见,即使学生提高了个人的运动技术水平,但没有结合健康水平来训练自己,因此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盲目性和约束性。那么,怎样才能结合学生实际健康状况制订健康体育教育计划呢?这是当前体育教育急需被解决的问题。

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实施

1.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意义

对于在高中以学习为主而缺乏体育锻炼的高中毕业生来说,进入大学以后,健康的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它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

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严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开始以学习为主。换句话说,现代大学生除了饮食与休息外,体育锻炼是他们唯一能调控自身身体素质的活动,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在年龄上是处于青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对人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阶段,性格与思想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担负着找工作的压力以及自我独立期的不适应性,他们要兼顾工作与学习、朋友与亲人、人际关系与事业发展,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易造成高校学生心理的不协调性,分析并讨论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法对现代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高校学生应在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技能知识,培养健康体育锻炼的习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锻炼个人身体素质,从而能在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中保证身心健康,使身体发展更加平衡、协调。

在大学期间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满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需求,是提高个人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充实业余生活的好方法。由于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通过适当的锻炼来调整,对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可以健身、陶冶情操、锻炼毅力等,因此,大学生需要做好丰富的体育锻炼愉悦身心,加强个人文化素养。

2.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优势与作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是竞争的主体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健康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一般是以运动训练和项目竞赛的内容为主,具有竞争性和拼搏性,通过这些竞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学生在经历一番风雨的胜利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高校得到的体育训练能帮助他们在社会的竞争中独当一面,更加适应社会中竞争激烈的生活。

从原始的角度出发,健康体育的首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强化体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有力发展。然而,学生体质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其实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极大的联系。健康体育以快乐体育为基础,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最终达到增强体质,锻炼身心,获得体育基本技能知识的目标。

结语

现代的社会需要有健康的体育锻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健康体育是现代以及未来社会的必须体育教育模式,我们的社会离不开健康体育。此外,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便适应现代社会高强度、高效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昱.21世纪高校健康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9,4.

[2]麻巧英.关于高校体育实施健康体育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2.

[3]樊炳有.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健康课程的理性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

篇7

关键词:旅游业;导游素质;问题建议

近年来,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准逐步变好,在一些发达地区有些企业给员工一些带薪假期和奖励旅游,这些都给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动力和生机。导游员在旅游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旅游活动的指挥者、处理基本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协调者。随着旅游业的深层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导游员的行当中来。导游员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导游素质的高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导游员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导游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健康的体格和充沛的精力

导游员的职业特点要求导游在全部游程中始终保持最佳精神状态和旺盛的服务热情。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对导游员要求较高的旅游服务工作,更是需要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热情。在旅游旺季到来的时候,导游员往往要付出比平时多几倍的体力和精力去完成导游工作,所以健康的体格和充沛的精力是导游员必备的最基本素质。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导游肩负着为旅游者游览和生活服务的责任,还掌管着全部旅程的经纪费用,他们远离组织、独立的工作,因此自觉的遵纪守法、维护职业道德,这是对导游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此要奉行“游客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要加强自身教育,公私分明,自尊自爱。导游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在旅游过程中的众多复杂工作都是导游员独立完成。因此导游要在旅游活动中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把导游员的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像湖南湘潭的英雄导游文花枝①就是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导游的典范。

(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广博的旅游知识

导游需具有广博的知识,除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等直接有关知识外,还涉及到美学、心理学、考古学、建筑学、宗教学、伦理学、民俗学、医学,甚至摄影、摄像、花卉虫鸟等知识,真可谓“诸子百家,无不涉及;三教九流,多有相关” 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广博的知识是不能胜任的。导游的接触要比较一般人广泛,因此导游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积累,还要在带团的过程中学习,因此只有学识渊博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才会让游客信服,以便能够在带团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熟悉导游工作业务

导游的主要业务是旅游生活中的生活服务和讲解服务,还包括横向业务联系和后勤方面的工作。导游不仅要十分熟悉旅游线路,知晓风景游览景点的来龙去脉,而且应当熟知各地的交通、旅馆、餐厅、商店、停车场,甚至厕所的方位等,熟悉导游业务是一个过程,导游员要在平时注意观察和留意旅游点周边的情况,更要熟记旅游路线,做到更好的和司机配合,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五)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导游是旅游团体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直接指挥者,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导游的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游客安排恰到好处,活动程序张驰有序。具有组织能力的导游能成功的将旅游者组合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一个乐队指挥,顺着“乐谱”指挥有度,应付自如,按计划完成规定的游览项目。在旅游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车祸、疾病、失窃等意外事件,导游要有临危不慌、排除困境、处理难事的各种应变能力。导游员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重在培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做到恰到好处,把一切关系协调妥当,不负重望,给旅游者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

(六)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做到措辞得当、词能达意、说话顺畅。讲解时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晰、富于节奏。游览者来自祖国各地,讲解时一定要用普通话。语言是导游员工作的生命线,不仅要做到语言恰当还要有吸引力,尤其是刚和游客见面的自我介绍,对导游来说是十分重要。游客认识导游员往往是通过导游员的自我介绍,好的自我介绍能给客人带来轻松、自然的感觉,愿意和导游相处。另外,语言能力在讲解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我国导游员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导游员素质在近年来的现状

1.导游员队伍扩大化、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从 1989年起我国开始举办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员的人数不断增加,2000年国家旅游局下放权力,两年增加的导游比前十年的总和还有多。2.导游员队伍结构不平衡:(1)语种结构不平衡。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缺少,85%-90%为汉语导游。(2)导游等级不平衡。据统计,2004年在中国22万导游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占4%,而特级导游全国仅有27人,96%的导游是初级导游。由于98年后导游等级考试停止,初级导游员数量庞大。

(二)导游员在工作中的问题

1.导游员身体素质下降,旅游旺季体力透支:近年来,导游员在游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忽视了最基本的讲解和对身体素质的加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各别导游员身体素质较差,甚至带病上团。特别是在旅游活动比较集中的旅游旺季,频繁的旅游活动对导游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强度、强体力的带团活动中,身体素质较差的导游会感到体力透支,无法带领游客完成正常的旅游活动。2.道德缺失,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迎合各别游客的低级趣味:个别导游员在带团时,为了追求回扣强行给游客增加自费旅游项目,甚至不惜压缩行程,减少正常的游览时间。还通过增加购物店和变向推销、变向购物等方式诱使游客购物。几处前在南方城市中出现过购物店关押游客强制购物的事件。这种种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广旅游者的感情,更严重损害了导游人员的形象,而且对旅行社的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一些导游员为了迎合某些游客的低级趣味,做出有损导游员职业道德的行为。3.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不正规,导游缺少文化知识:导游员的人员构成在近年也十分复杂,各别导游员是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考取了导游员资格证.这些导游员在带团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导游词,缺少灵活性,生动性,讲解也呆板没有趣味,使游客的注意力不集中.

2.调整导游员年龄结构,加强小语种导游队伍的建设:由于导游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偏小,造成了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够成熟,在旅游的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不冷静.因此,导游员队伍需要一些有阅历有知识有体力的成年人来补充.对于我国广大下岗职工来说,导游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旅游局可以对一部分符合要求的下岗职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旅游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派发导游证,使导游的年龄结构适中.

导游员中大多数人考取的是汉语导游证,而小语种导游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到来时都非常的抢手,所以大力培养小语种导游员,增强导游员的外语水平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旅行社对提高导游员素质的改革

1.改革导游人员现行薪金制度和采用各种激励手段

(1)实行底薪等级制:合理拉开素质高低不同的导游人员的收入差距,把导游人员的底薪与其等级挂钩,以激励导游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向更高的等级发展。(2)改革现行购物佣金制度:由旅游经营行业组织商定佣金的合法比例,寻求实现商家,导游人员和旅行社之间利益的公平和合理,并将佣金收受限于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和旅行社之间结算,杜绝高额佣金和暗箱操作。把佣金结算纳入财务和税务管理,接受工商和税务的监督。(3)导游小费给付的明确化,制度化,规范化:将小费列入导游的正式收入。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客源状况等制定具体的小费给付标准,定出每位游客应付的小费下限,再由客人视导人员的服务质量浮动。这样,将导游人员的小费收入与其工作量和服务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促使导游人员在平时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以获得较高的物质回报。在国外旅游发达国家给导游的小费已成为一种制度。(4)实行各种激励:对不同的导游员灵活的采取激励手段,以激发导游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如:晋升;出国或本国接受再教育;管理者对导游员工作、家庭、身体的关心; 改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及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让导游员一定程度地参与决策;对取得较大绩效的导游员给予表扬、奖励;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发挥其正强化和负强化作用等。

2.合理分配旅行社中导游员级别比例

导游员群体中初级导游占据绝大多数.为了提高导游员的讲解水平,旅行社要增强导游员的综合素质,要积极的鼓励和倡导导游员考取中级,高级和特级导游证.做到限制发展初级导游,鼓励考取中级导游,增加高级和特级导游员的数量.完善协调导游员初,中,高特级的人数在一个旅行社中的比例,使其达到合理化,在一段时间内使旅行社中级导游员的数量有显著上升,逐步成为导游员队伍的主体.

(四)导游员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提高我国导游人员整体素质这项系统性的工程中,最重要的是广大导游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安身立命。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应当注重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带团技能和沟通技巧。导游员要充分意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导游员,要想不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就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新的事物,学习先进的旅游理念。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带团特色。

面对日益完善的旅游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游素质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从导游员自身、旅行社、旅游行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要做好旅游市场,提高我国旅游市场的信誉度,关键是要通过导游队伍的建设。因为导游是和游客接触最多的人,游客消费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也是要看导游服务质量的好坏,所以提高导游素质,改革旅游中的薄弱环节,对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彭玲《我国导游队伍现状及培训工作策略》,《高教论坛》.2007年第9期。

[2]王小娟《导游培训工作的的问题与对策》,《当代经济》.2007年第10期。

[3]叶敏《提高文化素质是导游成功的关键》,《广东教育》.2007年第9期。

[4]仝红星《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5]杨建生《导游员应具有的素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慧力《导游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篇8

关键词:速度节奏;投掷项目;动作速度;身体素质

一、前言

笔者通过对我市中小学历届田径运动会中学投掷项目比赛现场的观察发现:大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加快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而忽视了自己本身是否具备与这种速度相匹配的力量和协调性等相关身体素质,使得动作出现脱节或者控制不住出手角度和方向,没有形成良好的速度节奏。这样,不但容易使运动员技术动作变形,成绩发挥不出来,甚至还有可能引发运动损伤。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对速度节奏不够重视或者是在比赛中期望运动员的成绩有突破性的提高。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状,并结合自己几年的训练体会,试着就中学生投掷项目比赛中的速度节奏问题作一阐述。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参加乐清市中小学历届田径运动会中学投掷项目比赛的各校运动员若干。我校在训投掷运动员11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投掷项目训练方面的资料。

(2)观察法

对乐清市中小学历届田径运动会中学投掷项目比赛现场各运动员的比赛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与在场教练员沟通交流获取运动员相关信息。

(3)实验法

对我校在训投掷运动员共11人进行了对比实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1.观察结果

由于市运会每年举行,学校普遍较为重视,所以在选材方面很多运动员身体素质都较好,技术动作也具有一定水平。但与在场教练员交流后了解到,很多教练员都反应自己的学生“发挥不好”,比赛成绩比平时在校的训练成绩差了很多,原因大都归咎于受场地、饮食、天气等非技术性原因影响。本人通过几天的比赛观察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比赛时教练员普遍会强调学生“动作要快,要发力”这种语言暗示。那么学生在紧张的比赛环境中会不会因为听到教练员的这种语言暗示而导致技术动作出现不协调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呢?为此我特意在我校在训投掷运动员做了对比实验测试。

2.实验结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观察分析结果,笔者对我校在训投掷运动员共11人分3个项目(铅球、标枪和铁饼)分别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即按照自己平时的节奏进行测试和进一步加快节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在强调加快节奏的要求下,普遍会出现没有形成很好的超越器械(上体起得过早)、最后用力不充分(屈髋)、用力顺序错误和容易犯规等现象,运动成绩对比也明显下降。

11名在训投掷运动员成绩对比

3.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测试发现:影响学生成绩发挥可能有着各方面的原因,但比赛当中教练员的这种要求学生主动发力,动作加快的语言暗示对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是有较大影响的。特别是对于有些学生在技术动作还没有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强调加快节奏或主动用力更会影响他完成动作的连贯性,使得动作脱节,力量无法较大程度地传递到器械上,最终导致成绩不如训练。

所谓速度节奏,是指身体的各个环节在完成完整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按一定顺序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时间间隔交替等方面。中学生投掷比赛项目包括铅球、标枪和铁饼,技术动作分析来讲都是通过助跑、滑步或旋转等方式先对器械进行预加速,然后通过合理的技术动作把器械投掷出去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能量集聚、传输和释放的过程。其中动作速度负责集聚全身能量,技术动作充当能量传输的通道,速度节奏则是保证所有能量的最大汇聚。投掷项目是以距离决定成绩的项目,而决定成绩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如何最大限度地聚集人体的全部力量作用到器械上是保证获得较快出手初速度的根本条件,这也恰恰是速度节奏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合理的速度节奏。

那么怎样才是合理的速度节奏呢?合理的技术是完成动作的关键,也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加快动作速度是集聚全身能量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速度的加快应该在不影响完成技术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而是否影响完成技术动作质量的关键就在于该运动员是否具备进一步加快完成该技术动作相应的身体素质,像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等。一般来讲,如果加快动作速度的同时还可以顺利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即能保证能量的正确传递和释放,那么这种加速对提高运动成绩是有利的。但如果影响能量的传递和释放,导致最后作用到器械上的力量反而更小,则可以肯定这种加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出现技术动作变形、脱节或者不能顺利完成动作。所以,速度节奏是否合理主要是看这种节奏会不会影响完整技术动作的完成,像运动员在比赛中频频出现的动作脱节、容易犯规等现象则说明目前这种节奏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合理的速度节奏。

合理的速度节奏,能体现人体各环节严格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动作时的速度变化,保证完整技术动作的连续性和加速性,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合理的速度节奏不仅能使技术动作更加精确合理,发挥更大的动作效率,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协调一致,产生更大的能量,加大整体用力的效果,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形成稳定的技术定型,使动作趋于自动化,从而保证运动成绩的稳定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自己合理的速度节奏呢?其实,速度节奏是运动员在掌握专项技术动作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动作速度变化。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逐步提高的同时也就是速度节奏不断加快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运动员从不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到熟练掌握的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只有当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时才能达到符合自身目前身体素质的最佳速度节奏,也才能发挥出当前的最好水平。但是,因为我们中学生运动员普遍参加学校训练的时间较短,对技术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还是不够,如果在比赛当中过于强调加快节奏、主动发力往往会使得运动员原有的技术动作定型打乱,使得出现犯规和技术动作不正确等现象,最终导致成绩不如平时训练。

当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动力定型之后,运动成绩也会相应出现“停滞现象”,即运动成绩较长时间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很难再有所突破;而运动员每次完成完整技术动作时所呈现出的速度节奏也是相对固定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运动员其他相关身体素质只能支持他目前的这种速度节奏。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突破目前的这种速度节奏,重新建立一种更快的速度节奏,以达到加快出手初速度的根本目的。但是,要突破现有的速度节奏,除了进一步熟练和完善技术动作本身之外,更主要的还应该是通过加强运动员的其他相关身体素质训练,像力量和协调性等,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保证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不能单纯地强调加快完整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另外,中学生正好处在生长发育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盲目加快动作速度会使得局部负荷急剧增大,对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会有不良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在激烈的比赛当中,教练员应该让运动员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完成动作,这不但能较好地发挥自身成绩,还能有效地避免运动伤病。而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于速度节奏的认识,随着技术动作的熟练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逐步加快动作速率,避免“抢动作”现象,从而更好更快地学会技术动作。

在中学生投掷项目比赛中,合理的速度节奏是运动员发挥真实水平的基本保证。对于中学投掷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训练应该充分考虑该运动员的相关身体素质是否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只有做到动作速度与相关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动态平衡,运动员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南仲喜.王林.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

4.林伟良.铅球技术训练中速度节奏的培养[J].田径,2005.08.

篇9

关键词: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青少年学生

近年来,我国教育有关部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视,而体育竞赛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是否顺利,关系到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一、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的作用

首先,体育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的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承受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要远大于国外的学生。虽然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倡导培养德、智、体全方面人才,但是许多学生的脑力发达程度要远大于体力,而近年来处在学生时代的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引起的。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得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的精神。

其次,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比赛类的活动,就一定会涉及到输赢。体育竞赛的胜负欲对学生本身以及将要面对的对手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动力与压力共存的心理状况,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为了获取比赛最后的胜利,学生之间会展开充分的交流,这都是文化课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给予的,也是其他体育活动所不具备的。

最后,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比赛性质的活动,就会有规则来作为约束。众所周知,世界上知名的体育运动员擅长利用规则,为自己一方赢得有利的条件。在校园中开展体育竞赛,使得学生在比赛中对于规则进行充分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以及大局观。

二、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的意义

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运动,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而体育竞赛,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体育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体育竞赛中的胜负性,可以刺激起青少年学生的胜负欲和对胜利的强烈渴望,在竞赛中为了胜利不断努力,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正是我国弘扬的传统美德。

在体育竞赛中,其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其灵活性与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学校进行开展。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中带来的压力与疲惫,也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对身体的健康发育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如何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

1.我国校园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我国对学校在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以及体育竞赛的要求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总的来说,就是各大学校在开展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比赛安排简单、比赛项目少、参赛人数不足、缺乏趣味性等。更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只在将要检查的时候开展所谓的体育竞赛,检查结束后,又开始按部就班的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必然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并不是学校教学任务的全部,要对学生展开德、智、体的全面性教育,才是新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向。

2.对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与思考

针对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来说,必须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力度,对现有体育竞赛的制度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首先,要转变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在传统教育中的成绩优先论应该得到改善,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学校要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和默契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要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增强对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视,把体育竞赛开展的程度,以及竞赛的成绩纳入学校优良的考核范围,提高各大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最后,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完善学校体育竞赛的体系。加强对体育文化事业的宣传,将体育竞赛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广泛的融为一体,使得体育竞赛活动的好处深入人心。并且,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竞赛活动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一应体育器材一定要做到有损坏,要及时更换,以免青少年学生在进行体育竞赛的时候,因为体育器材的问题而受到伤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严格规定竞赛的规则,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对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

四、总结: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即是学生们的渴望,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体育竞赛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缓解了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身体练习体验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

一、当下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1.当下学校及教师普遍的思维模式

首先对体育的认识不到位,在他们的意识里,体育可能就是一项运动,在体育课上学生做一下操或者走个步就算完成了体育教学。[1]其次是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明确,教育者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在于要在课上让学生完成一些运动,要在课上让学生多进行运动。最后是对教师的职责理解不深刻,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太过苛刻,学生毕竟还未成年,需要的是适度的体育锻炼而不是高压练习,教师不是健身教练,学生也不是健身爱好者,要改变思维模式,对教学进行改革,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2.当下学生对体育理解有偏差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点:第一是不明白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体育课时学生过于注重课上讲解的内容,而不注重体育教学想要传达的深意是让学生多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2]第二是学习方法不正确,现在很多的教学活动都是一对多的讲解,学生能做的只是听教师的讲解然后学习,被动的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导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第三是努力方向不正确,学生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更多的不是想要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而是将教师教授的知识掌握住,以期望考核的时候能够达标,这样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得不偿失。

二、构建体育教学理论框架要做出的努力

1.体育概念的灌输

概念的灌输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在教师自身的角度,教师自身要对体育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理解,施教者不懂的事物怎么可能给受教者讲解的清楚。教师要选择较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教育目标,让学生对体育也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这样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很有好处。第二要从教师教育学生的角度,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亲身实践,才能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概念,让学生走上正确的体育学习道路。第三是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教学不是一个人一类人的事,教学是一个双面的名词。体育课上一味的跑步做操,可能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体育课程的教学才更容易开展。学生平日在校时间学习时间较长,锻炼身体的机会也不多,体育课开展的效果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也很大。体育课开展效果好,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终身锻炼以提升身体素质,让教育教学深入到学生心里。

2.改变教师体育教学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认识到体育概念之外,还需要认识到的是体育教学所要承担的基本任务,其它学科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体育学科确实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教师不能作为教练的身份存在,而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教育的目的是改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需要拿学生的身体作为一个桥梁,通过在体育课上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心智更加健全,让学生吃得了苦、流得了汗,起到育人的作用。最后才是想到成绩的问题,体育课也是一门学科,因此其最终成果检验也是需要进行考核的。以往的教育里,对成绩特别看重,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因此同样的体育锻炼之后起到的效果不尽相同。不能将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终标准,但是成绩也是比较重要的,高考等重要考试也都是需要考察体育成绩的,所以教师不能过度注重成绩,但是也不能忽视体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