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勘查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质勘查行业现状

篇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各行各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地质勘查因此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尤其是在地质勘查的改革发展中,地质勘查单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事业单位向企业经营化方向转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同时管理运行机制也发生了调整。在此基础上,做好地质勘查统计工作尤其重要。然而,国内地质勘查的统计工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问题上需要做好完善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 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工作概述和意义

地质勘查统计工作,即针对地质勘查事业而进行科学决策及宏观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地质勘查行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有较好的监测及指导作用。对于我国的地质勘查行业的统计工作,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要全面地掌握地质勘查行业的基本情况,为该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国土资源部也曾出台过类似的政策,要求相关单位要定期调查地质勘查行业的基本情况,并对得到的数据展开仔细的核查及汇总,妥善地完成统计工作。[1]

1.1 地质勘查行业的统计基础知识

地质勘查统计工作一般由具备地质勘查资质,并且享受地质勘查事业费的单位执行这一工作,该单位主要包含中央及属地管理地勘单位、科研院所、矿业公司及勘查技术服务公司等。而统计主要针对的是矿产资源和工程地质等,并对其实施勘查、测试及评估,一般可分为如下五类:一是能源矿产;二是固体矿产地勘;三是二氧化碳和水等矿产地勘;四是基础地质勘查;五是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具体的统计方式则是每年对地质勘查行业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全国地质勘查单位执业信息报备系统”完成信息的传递,展开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1.2 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工作的意义

首先,地质勘查统计数据关系着企业的决策。与计划经济时期不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地质勘查统计结果来进行经营方向的决策,而不能依赖于国家的计划和政策。

其次,地质勘查统计结果为相关单位的组织和调控提供数据支持。任何生产单位都需要组织和调控来达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间的配合和有效衔接,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数据支持才能良好完成工作,地质勘查的统计结果对于相关单位的科学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2 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2.1 统计管理制度及统计机构不健全

虽然地质勘查行业统计结果对于相关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部分地质勘查单位没有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该工作主要由经营管理或者是财务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完成,因此在统计过程中一方面是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如对于统计结果的保存、交接及审计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则是统计方式的不同等,导致未能全面且综合地考察相关的数据,使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胁,不能全面及客观地反映出勘查对象的真实水平。

2.2 地勘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在地质勘查单位中,统计工作难以取得显著成绩,因此很多单位的领导对其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了解。在一些地勘单位中,统计工作有的是管理或财务部门的人负责,还有一些则是临时兼职人员,只有少部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对于兼职人员而言,不仅没有专业的基础统计知识,还缺乏责任心,对统计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而管理及财务部门的人员则还有本职工作要完成,因此导致统计结果的质量不高。

2.3 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地质勘查单位的统计工作具有来源多、负担重、统计繁杂等特点,如市场地质勘查、矿业开发等多种来源,还有地质勘查的成果统计、探矿权的年检、变更、延续等都需要做好相关的统计。因此,统计工作的难度较大。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给统计工作的简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总体而言,地勘单位的信息化技术引入较少,大部分还是依据以前的方法来做统计工作,从而未能实现统计工作的高效性。[3]

3 促使地质勘查行业统计工作更好发展的措施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主要分析了地质勘查行业的统计工作为相关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并指出了目前统计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方法,希望能更好地推进统计工作的发展。[4]

3.1 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健全统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加强地勘统计的宣传工作,让地勘单位从上到下真正地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单独设立统计机构,配备专业的统计人员,并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具体以《统计法》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统计管理制度,使其能做到依法统计,客观、真实地反映地质勘查行业的现状。在统计工作中,以地勘行业的整体情况为基础,结合行业发展的现状,适时适度地调整统计指标,使其能最大程度上给相关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2 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地质勘查行业中,其统计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而很多工作人员并非科班出身,因此我们要定期地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使其拥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统计能力,并且充分地运用于统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只有让工作人员真正地意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地勘行业的统计事业中,而不是得过且过,不负责任。同时,提高其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结合行业现状,改进统计方法,并参与到单位的经营发展中。

3.3 提高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统计工作中,除了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外,更重要的是现代化服务型统计的建立和完善,这部分的工作对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及网络的便捷,我们能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的收集、汇总,还能结合国内外地勘形势与行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统计结果。

篇2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规避策略

中图分类号:P61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对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规避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矿业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矿业投资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投资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的矿产地质勘查的投资方向转向法制的、开放的、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除掉这些良性的发展趋势,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也还存在着一些方面的问题,投资的体制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其改革。下面我就针对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做下具体分析:

1.“探、采”等方面的体制,相关部门并没有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的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困境的形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性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民营矿业受阻也会阻碍我国矿业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体制,以确保矿业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顺利进行。

2.运行机制的市场发育度比较低。当今,我国在这个行业的投放不多,导致市场发育度不高;矿产的资本市场不断缺失;主题改革也严重滞后。而作为特殊市场主体的国有地质单位只是一味延续传统运行机制,没有创新,因而并未起到所谓调节市场的作用,这就导致我国严重缺乏符合市场需求的涉勘企业。

3.勘查权益的相关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滞后,法规政策的透明性、稳定性未满足商业性投资需求。技术方面,专业性中介组织与市场未完全发育,数量少且不规范,因此无法确保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也不能更好地实现矿业的权融资。

4.只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既然要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制度,那么这个风险和收益,就不能只让国家参与。我国目前对矿产地质勘查领域的投资现状是,中央部门投资比重过大,而社会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过小,发展后劲显得非常不足。这说明我们的市场化程度还处于非常低的阶段,整个资金市场的规模也偏小、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后的发育过程很不健全。

5.缓慢的投资增长,这个数据不能单单看我们在这一个领域内的投资,要横向比较,也就是要和其他领域相比,这就看出了差距、看出了重视程度。虽然投资额度增大了,但是投资比例却缩水了,这就意味着投资力度在减少,很不利于这个市场的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更谈不上促进该领域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了。

三、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

1.“探、采”的体制,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

2.勘查权益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性投资的要求。

3.市场发育的程度不高,矿产地质勘查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资本市场缺失,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市场主体改革滞后。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老矿山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继续依赖于旧的运行机制,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调节不灵敏。我国符合完全市场主体要求的涉勘企业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运行的地勘单位。

4.探矿权流转不畅。我国目前探矿权的流转不活跃,转让方式单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仍然是为“大而全”的国有地勘单位所垄断,缺少机制灵活、经营有进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矿人,整个矿产勘查市场缺乏活力。在矿业权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往往作为矿产勘查风险企业的股东参与运作,并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财务等专长,一方面保证矿业权融资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又在谈判中保障了风险企业原有股东的权利。

四、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规避策略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防范要综合考虑矿产地质勘查中三种风险因素,而不是孤立的考虑一种风险,某些程度上三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是知识技术的载体,发挥人的主动性是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对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工作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资源开发技术力量的保证。降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风险,既需要工作人员发挥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也需要人力储备加强勘查者工作经验、方法等。投资者聘用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及行业相关的财经法规学专家等都是必要的。通过专业团队、专家对市场需求强度、矿质价格波动周期的分析和对投资矿产项目所在区域的政府关系、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研究,才能真正实现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量化分析,确保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的回报,最大限度的降低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

2.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首先是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是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的分析,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矿化强度、规模控制和各种示矿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对找矿前景做出科学预测,对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做出评价。地质勘查项目的准确研判能够决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以及进一步勘查开发的计划。其次是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的创新与应用。矿产地质勘查只有严格遵照各环节工作的量化标准,尽量避免因为人为而产生的风险,才能进一步抑制风险的延展。因此严格按照国家勘查技术规程施工,对规避各种风险有重要意义。最后是安全操作技术流程的创新与应用。实践证明有效安全管理可以避免事故发生进而控制成本,对规避经济风险效果显著。

3.积极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市场化意味着资源共享,要配套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地质资料共享、技术成果共享平台以规避风险。目前地质勘探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性质存在居多,这就造成勘查行业市场化不足,大量地质资料、技术成果、地质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数单位手中,技术、信息、资料的垄断,不利于勘查行业资源共享和风险规避。实际上,建立国家级省级资料、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既可以避免行业重复投资,亦可以为新上项目获得规避风险的大量资源。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规范的矿产交易市场,尽可能降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预测的不准确性。

4.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在政策方面,应规范矿业权出让和矿业开采审批制度,谨慎监管矿业投资者矿业开采进度,设置更严格的资质和行业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勘查力度并鼓励和拉动社会投入。避免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就要从提高矿业开采门槛和地质勘查资质门槛上下功夫。风险的源头是利益的驱动,国家应对矿业开发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提高矿业集中度及矿业产值。还要对地质勘查队伍资质进行严格审定,保存实力雄厚的力量,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单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风险。另外,还应通过政策的推行以及资源宏观管理去除市场泡沫,避免矿产地质勘查盲目投资,促进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这个领域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面对巨额利润,已经理性分析和投资,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跃;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探讨[J];财务前沿;2011(02).

篇3

一、地质勘查科技的发展现状

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一些精密的、先进的仪器逐渐应用到地质勘查工作当中,提高了地质勘查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地质勘查结果的质量,使地质勘查行业向更加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GPS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地质勘查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还进一步保证了地质勘探数据的准确性。虽然目前我国的地质勘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上的勘查技术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仍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此外,我国许多新型的勘查工程都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自己不断的摸索,而且很大一部分勘查工作还需要借助国外的科学技术才能顺利展开。不过从整体来看,即便是我国的地质勘查技术不够先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地质勘查技术的研究人员仍在不断的寻找新方法,致力于研究出科技含量更高的成果。随着我国地质勘查技术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研发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地质勘查技术,缩小与国际技术之间的差距。

二、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然而地质勘查工作的进行依然不够顺利,勘查结果也不是特别理想。在实际情况中,勘查人员往往进行了多次勘查之后也无法提供出有用的数据,这就严重影响了市场的运行常态,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其次,我国的资源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地质勘查工作开展缓慢使得很多资源不能及时的被开发利用,导致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都无法正常的发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地质勘查技术落后并且勘查技术的研究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研制出与时俱进的科研成果,这些都导致了地质勘查工作进度缓慢,地质勘查结果的实用性差,进而使地质勘探行业跟不上时展的潮流。因此,在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中,研究人员要抓紧时间研制出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勘查技术,解决现在面临的困境。

三、地质勘查科技的发展对策

(一)寻找多方面的资金渠道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勘探行业一直依靠国家提供的资金或者海外投资进行运营,但是随着采矿业的兴起,勘查企业和采矿企业之间也建立了某种利益关系。由于采矿业需要根据勘查企业提供的勘查数据进行资源开采,所以勘查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借助采矿业的资金来完善自身的经营与发展。此外,我国地质勘查行业还可以与其他行业建立利益关系,或者扩大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参与资源的开采工作,以确保有更多的资金来源。只有允许地质勘探行业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探成果才会越来越多,勘查技术水平也会更上一层楼。

(二)提高地质勘查人员的技术水平

地质勘查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光有先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第一,企业可以采取对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再教育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例如:定期举办地质专业的知识培训班、技能教授班等;第二,企业在选拔员工上可以更加严格,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挑选出有用的人才;第三,企业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主要是在教学中结合??际,增加实践基础训练课程。同时,企业可以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着重培养专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以便他们完成学业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不再需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三)研制出更好的科技成果

地质勘查工作中使用的探测、遥感等机器和技术直接决定了勘查结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我国的勘查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距离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还是有差距的。因此,我国的勘查技术研究人员要看清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增强创新意识,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同时,研发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探测仪器。勘查仪器的科技含金量越高,其探测结果越准确,进而勘查人员可以对探测到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开采有用的资源,缓解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压力。

篇4

【关键词】地质 勘察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矿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矿业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增长, 带动供应随之增长,其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原材料保障的同时, 资源回收率低、资源高消耗、日渐短缺和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等一些问题日益严峻。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有各类型金属矿山10618座,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半个世纪的开采,老化的矿山近10000座,超出原设计的服务年限10年以上的矿山则比例高达8000座。许多矿山资源枯竭,造成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企业生产陷入困境。按我国目前的保有储量,估计到2010年一半左右的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能维持生产的矿山将不足20%。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资源供应的日渐枯竭加剧了其与急剧增长的矿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做到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在全国开展危机矿山项目的同时,更需要大力加强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重点研究矿业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方法,进而实现矿产资源的再发现,再利用,减量化,再回收和再复垦等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增进矿业可持续的稳固发展。

二、我国地质勘探中的问题

1. 地质资料较少,投入资金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的基础地质勘探工作资金极为不充足,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中央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常常显得捉襟见肘。由于地质勘探工作中资金投入较少,使得地质勘探工作取得地质资料较少,造成之后的找矿工作严重依赖许多年前形成的地质工作资料,而新的基础地质工作资料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找矿工作的进展。

2. 占找矿主导地位的大多是国有事业单位,使得公平市场分配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在我国,主要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负责地质勘探工作,企业还没有能够成为地质勘查市场的中流砥柱,但国有地勘单位的事业定位,使得它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市场主体;地质调查局的投资者遭受了不平等,对政府投资的主要力量过于强势,造成社会其他的投资者资金投入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为缺乏对收入分配的地质勘探工作的风险分担机制的经济规律,而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心态继而导致社会投资的失衡,唯有增加投资金额,以降低投资风险。此外,地质找矿收益共享、风险均担的公平市场分配机制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这也是影响社会资金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积极投入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地质高技术人员缺失,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在如今的全面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新形势下,我们同样面临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这主要体现在:地质人才短缺严重,地质人事部门、专业、地域分布不均;地质调查队人员余缺并存;地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技术创新继续下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使用不够,未推出足够的新设备,设备更新缓慢,软弱地质勘探的基础研究。在第一线的地质科技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地质越来越窄的专业培训渠道。专业使用不合理,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查队伍不稳定。

三、对地质勘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发挥学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注重发挥地质勘查行业学会、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开展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咨询、培训等活动。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人口分布情况、国土利用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规划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布局,引导地质勘查工作的合理发展。

3.突出重点,拓展领域。

立足于我国现有的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点找矿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域的勘查工作,努力寻找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大矿、富矿,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4.立足国内,面向海外。

基本建设预算投资政策落实到位,帮助因基地建设、设备更新等欠账过多的国有地勘单位解决问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鼓励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扶持、鼓励,同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5、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建议中央和地方应继续给予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大力支持, 进一步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困难地勘单位,促进地勘队伍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国有地勘单位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以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6、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社会稳定,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建议实行地勘单位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让大龄下岗职工提前退休,以解决地勘单位下岗职工多、年龄偏大、文化技能低、再就业安置难度大等问题,。

7、改革地勘单位收益分配。

建议其收益分配向地勘单位倾斜,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安排的勘查项目,如发现有价值的矿产地,允许将大部分转为承担单位的国有资本金, 推进地质勘查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商业性地质工作。

8、加强对地质勘查单位的指导和管理。

引导各类地质勘查单位和企业开展合法地质勘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勘查作业质量。依据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行业准入。认真做好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的核定和监督管理,严格核实地质勘查单位的人员、资产、设备和管理水平,确保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资质类别与核定的等级相符。

9、安排合理,提前计划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各类区域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与海外地勘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勘查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提前10~15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结束语

在21世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日益普及,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适应新时代的资源供需全球化,还要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等措施,更应强调智能化以及人才创新,凭借科技创新,深化认识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并开发的新“认知”,加强国家与社会的宏观与微观的调配力度,监管力度,以探寻和达到勘查与开发适应新世纪矿业需求的国家目标。

参考文献:

[1]唐韩英,刘程,刘栩.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篇5

[关键词]黄金金矿 地质勘查 金矿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04-1

1黄金矿产资源在我国基本分布及特点

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从大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黄金储量/资源量占31. 6%,中部地区黄金储量/资源量占30.7%,西部地区黄金储量/资源量占37.7%。

在我国黄金矿产具有以下特点: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岩金矿为主,伴生金占有较大比重。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开采技术条件比较复杂,可供露采的矿床很少;难处理金矿资源已得到开发。

2黄金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1我国黄金工业现状

我国黄金生产的迅猛发展始于改革开放。自1978年以来的30年间,全国黄金产量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近几年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并有逐年加快的趋势。2007年,全国生产黄金270.491t,产量增幅已达到12.67%,2008年产量增长有所放缓,增幅为4.26%。2008年产量增长放缓有三方面因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度导致周边黄金矿区的生产停顿;为支持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周边地区禁止进行爆破开矿作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黄金行业资产重组、规模经营已初见成效。全行业产量规模1t以上的矿山(集团)22家,产量占全国产金量的41.58%;产量规模2t以上的矿山(集团)10家,产量占全国产金量的34.20%;同时形成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大黄金集团公司

2.2当前我国黄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行机制落后,企业社会负担大。劳动生产率低,现代化的大型采矿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利用。人才流动困难,自动化、计算机化和信息高速化水平低。资源分割严重,开发能力分散,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历史原因,黄金资源被人为分割。重复建设、大矿小开、一矿多办,矿连矿、厂连厂的现象比较普遍,使本应统一规划、规模开采的大矿区,成为小矿林立、各自为战的资源争夺场,严重违反了矿业开发的基本规律,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也限制了大公司的成长和发展。

3地质勘查现状

3.1地质勘查程度低,资源短缺现象普遍

我国黄金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为黄金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但黄金矿产资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可供工业利用的探明储量严重不足,成为制约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总体分析,金矿后备基地匮乏,老矿山深部找矿研究及勘查程度偏低。

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低。表现在大比例尺地质调查面积不足,一些重点金矿化集中区或区带的找矿工作仍需加强,此外中深部勘查程度低;

(2)综合研究工作滞后。在对成矿新理论的引进、研究和应用方面还不够,尤其对深部找矿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而且由于基础地质研究和矿床地质研究,地质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方面的脱节,使基础地质的新成果、新认识不能及时指导矿床地质研究及找矿,或者一些较宏观的理论还不能及时运用于找矿工作中。因此,综合研究工作滞后是金矿找矿取得突破急需解决的问题;

(3)金矿勘查工作缺乏总体部署,主要表现在一些重点有望金矿找矿地段被圈而不探,或少量投入影响勘查进度等情况,并使重大地质找矿项目无法布局,不利于金矿找矿取得突破。

3.2金矿地质勘查程度低的原因

金矿地质勘查程度低的原因主要在2个方面:

(1)矿产地质勘查市场尚未形成,相关矿业政策法规不完善;

(2)地质队伍自身方面,主要是人才断层和技术装备落后。

此外,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地勘投入严重不足和急功近利思想,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就所投入的资金而言,扣除物价上涨和人员增加等因素,更显得捉襟见肘。因为资金不足,使许多该做的工作做不到位。因为没有大的投入,很难找到大矿,而且金矿的分布比较分散,这更需要相当规模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地质勘查资金不到位不仅使技术设备更新成为空谈,也使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入成为奢望。结果便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沼:金矿产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越没有吸引力就越是得不到重视;越是得不到重视,各方面越是得不到保障,也就越没有吸引力。

4关于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

(1)地勘队伍自身要发扬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充分发掘内部潜力,在既有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具有找矿潜力的地方干出一些有影响的工作成绩。这样既可以展示自身形象,为赢得各方面的支持打下基础,同时也给自身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各级政府应尽可能地对为保证金矿资源贮备而开展的必要勘查工作提供较为持久的保障,应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尽量避免产生急功近利思想。

(3)充分运用当前的新成果、新认识指导矿床地质研究及勘查,综合运用多种勘查手段,加大综合分析研究力度,总结成矿规律,加强深部及老矿山的探矿工作,争取在金矿找矿工作中有新的突破,为黄金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范文玉.中国西南地区铜矿资源现状及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几点建议[J].地质通报,2010(09).

篇6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工作;措施

0.引言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科学技术与科技生产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于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这就使得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当前社会中实现高效化、安全化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相关部门与科研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1.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与常见问题探究

水工环地质工作在我国不断发展与推进的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我国新能源开发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1]。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水工环工作在实践当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应用环节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严重抑制了我国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通过对我国当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解,可以明确了解到其中所存在的几点问题。

(1)受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单一性与片面性,真正将我国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水工环项目极少,致使我国的水工环工作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并未有太多的改变,逐渐显露出管理阶段与实践操作阶段中的落后情况,严重影响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

(2)国内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地质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从我国政府机关的完善层次上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的了解到,水工环地质人才梯度不完善,往往会严重影响我国整体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2]。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都存在严重缺乏先进人才资源的情况,这一情况直接导致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只能单纯的依靠老一代的人员,严重缺乏新生力量,在工作调度与新老更替的过程中,会直接导致当前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严重影响我国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随着我国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深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因素之一。我国疆域广阔,矿产资源与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极为丰富,通过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我国创造出极大的财富,帮助我国更快的实现经济总体发展。但由于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践开采矿物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与污染,长此以往,致使我国生态环境在长期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中受到了严重污染,导致河流、土地等生态环境在当下社会中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污染与灾害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严重抑制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阻碍了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

2.加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在水工环地质工作当中运用新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改善与优化过程中,科研人员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展开研讨,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的实际应用到水工环地质工作当中,以此实现高效化、安全化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

三维可视化技术具体指的是三维虚拟模块与空间数据模块结合应用的一种图像处理与编辑技术,在实践应用环节广泛利用了现有的物理力学、医学影像、生命科学与数学分析等尖端领域,结合RS与GIS技术,直接利用地质数据进行三维肢体建模的一种计算机系统[3]。在我国当下的水环地质工作中,这种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极大节省地质勘查的工作时间,改善传统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节约了地质勘查的经济耗损,直观、清楚的为工作人员带来分辨率较高的水工环地质图像,帮助工作人员实现更为高效化的地质勘查工作,如图2-1所示。

2.2促进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流程改革

针对我国传统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相应的改善与优化过程中,科研人员与地质勘查管理人员应通过不断地探究与分析,积极促进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流程进行改革,对传统单一化、片面化的工作内容进行完善与创新,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地质特点与环境因素的地质勘查技术,帮助我国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最优化发展。

通过对我国地质特点及地质开发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在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流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应将传统的技术流程转变为以地质观测为主、地下水及地下资源观测为辅的综合性地质勘探工作,其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2所示。在实践工作中,首先应对钻孔静止水位位置进行测量,并且需要抽取钻孔区域的样水进行试验,进行简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观测,有效判定区域内矿产资源及其他能源的储量。同时,还需要进行钻孔岩芯工程的地质编录工作,依次作为参考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将长期观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且对钻井区域内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结合水质数据分析,计算出钻井区域内的岩矿石放射性程度,通过采集实验,实现区域内气象资料的收集,综合多种勘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得出正确判断。

2.3促进我国地质行业进行改革

针对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帮助我国地质行业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促进我国地质行业进行改革,解决这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在进行行业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促使传统水工环地质工作与我国市场相融合,实现行业结构与发展模式的优化与改进。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改革内容进行学习,帮助我国构建更加符合我国市场的地质资源勘查工作,使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实践应用中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为我国发掘出更多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我国今后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工作内容及操作流程进行系统性的革新,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优化生产方式,使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更加适应我国的经济市场,帮助我国社会实现更加快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进出.新型技术实际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先进意义[J].信息技术教育,2013,12(09):23-24.

篇7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创新

一、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进行了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试点,总共经过了多种经营、放权让利的阶段。前者是改革发展的开端,以打破计划经济制度为切入口,在地质经济结构中引入了桩基基础工业、工程勘查业、机械加工业、机械制造业、酒店服务业等,使得地质勘查在技术层面上注入了全新的力量。后者则是以承包责任制、事业单位和企业分体的运行模式,以及勘查企业的组建,将地质单位的部分权利分散,引入社会的各种力量为地质勘查单位改革任务进行分担。然而,二十多年的地质勘查经济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距离预期的改革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笔者究其原因,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在纳入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之前,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设,在此之前,地质勘查单位呼吁了建国后的能源战略发展需求,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依托,致使一定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等靠要”和“官本位”思想观念,譬如对地质勘查费用的依赖性,也有部分地质勘查单位员工的心态依然沉浸在事业单位观念中,忽略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靠的是体制和制度,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体制和制度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构成了改革的风险因素。譬如在早期的企业化改革中,管理模式依然以事企混合的模式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是择优而选,而是直接任命,但这种管理模式又难以适应集体经济亏损的现状,造成了单位的体制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差甚远,无法真正融入到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中去。(3)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的优势,那就是单位能够开发出市场独一无二的产品,这些产品即为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地质资料、报告等信息成果,属于知识范围内的产品。但这些资料信息的成果产权往往被同认为类似于探矿权,譬如在探矿结束后,这些地质报告和资料等会被当成国家无偿占有、转让、拍卖、转移等。地质资料等产权产品的流失,等于地质勘查单位失去了本金,失去了走入市场的必要条件,企业化的改革创新也就难以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二、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改革创新的思路

(一)端正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思想观念

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思想观念的转变,要进一步的思想解放,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进行大胆突破和创新,进行地质事业改革的探究。首先要适当减少和停止地质事业单位的国有资金投入,从根本上消除以国家为后盾的依赖思想,从主客观上提高改革创新的意愿,转变不适应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思想观念。其次是利用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金融危机对地质找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上游产业,其影响是首当其冲的,但这同时也是我国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改革创新的良好契合点,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兼并或者重组矿工企业,目前我国工业化对能源需求的增大,无疑是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创新的良好机会。再次是利用危机感和紧迫感刺激地质勘查单位寻找发展中潜在的商机,一旦地质勘查单位遇到了生存与发展难题,就会主动去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创新,主观上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二)体制与制度的与时俱进

国务院在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以企事分开为原则,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在体制与制度方面,地质勘查单位要彻底做到事企分开,让更多人投入到企业化经营中去,按照企业的投资机制和分配机制,建立适应地质勘查的企业管理制度。首先要在投资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我国目前的地质找矿空间非常大,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地质勘查的深度在500米以上,甚至有些地质仅为300米,也就是说,我国地质找矿在500米以下目前依然是块处女地。但如何才能以良性的地质投资循环机制规范和活跃找矿市场呢,目前国家已经成立了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这对地质勘查投资无疑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在投资方面,笔者认为要以独资找矿与合作找矿两种模式进行,主要这对风险较大而且社会资源较少的特殊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鼓励符合规定资质的各类地质勘查单位和谁企业参加投标,共同分担找矿风险。另外,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要自行承担投资损失,而找到矿了,双方要按照合同约定分享权益。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继续保持地质找矿的密度,以上基金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地质勘查投资不足的问题,目前也有很多社会游资深入地质勘查中,在资金优势的情况下,地质找矿要与国家长期战略发展同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

(三)坚持“走探采”相结合的地质勘查模式

关于“走探采”相结合的地质勘查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地指出要鼓励国有矿山企业实行探采结合的地质勘查模式,并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工业和企业集团,增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能力。地质勘查单位组建矿业公司参与矿产的开发,实际上是形成“走探采”相结合的地质勘查模式的基础,也是形成地质勘查单位产品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关于矿业公司的组建,实际上也是融入地方经济拉长产业链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掌握了大量地质资料和数据的矿业公司,在开发上能够提高效益,加快地质成果的变现,提高勘查投入的回报率。其次是鉴于目前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大量需求的迫切性,要鼓励地质勘查单位参与矿业的开发,地质勘查单位作为勘查工作的主题,具有得天独厚勘查技术优势,而勘查单位依靠市场的资金进行运转,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同时获得了勘查工作所需的资金,从而推动了勘查的良性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也规定了矿山企业对矿产地的需求必须通过市场方式有偿取得,这样给矿山企业自主找矿打开了便利之门,但危机矿山问题的存在,只有具有勘查实例的地质勘查单位介入,才能够实现技术与资金的优势互补,达到互赢互惠的目的,侧面上也推动了勘查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跨越式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地质勘查单位一是培育地质勘查单位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打开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培育企业的经营理念,能够促进广大干部职工适应企业的发展,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确立经营发展的思路。二是塑造良好的形象,地质勘查单位要从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融入到地方经济当中,参加地方经济的建设,树立市场竞争中的良好形象。总而言之,地质勘查单位的企业改革与创新离不开理念、创新能力、形象和产品定位,我们只有从与时俱进的角度进行勘查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才能推进我国地质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兵.对地勘单位企业化过程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与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8(1):98-101.

[2]杨成智.地质勘查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65-67.

[3]张荣科.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1999(1):36-39.

篇8

一、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

(一)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在1991年以前,我国的地勘行业由于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制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1991年1月我国诞生了地质勘查业第一部全行业统一的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随着地质勘查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的会计模式进行了改革,在1996年我国了新修订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并沿用至今。

(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承前启后

地质勘查工作的会计制度在继承了原有的相关制度同时,又对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一系列相关的会计制度加以借鉴和吸收逐渐形成一个符合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会计制度体系。会计制度的承前启后,能满足地质勘查工作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三)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对发展地勘经济有推动作用

地质勘查工作的会计制度是在一段时期内,对地勘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支撑进行的服务工作,对地质勘查单位服务领域的拓展,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财务核算和经济管理的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地勘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亟待改革。

二、地勘单位的会计制度现状

(一)地勘费预算拨款情况

我国在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属地化后,地质勘查费用基数在各地方财政机构仍做了保留,用于地质勘查工作、相关单位退休人员以及经常性费用支出等方面。由此可见,地质勘查费用基数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并不复杂。费用基数可以通过当地的一些财政部门公开并且公平的进行支付和转移。地勘工作拨款和支出仍然是地质勘查会计核算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地质勘查单位的退休费和富余人员费用方面的核算通常会用到其他经费支出。同时在地勘生产科目下对地质勘查单位的相关地质项目进行核算,通过管理费用对地质勘查单位的运作费用进行核算。

(二)公益性地质勘查经费情况

进行国土资源调查的项目,各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的相关基金项目以及中央安排的地质勘查相关的基金项目等地质勘查工作都属于公益性的。以上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仍然是首先政府拨款之后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最后对收支情况进行上报审核的过程。项目承包方通过此公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制度两方面进行项目财务收支核算工作。

(三)商业性地质勘查经营情况

所谓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所产生的,按照市场规则施工方和投资方进行费用核算和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增多并且大量资金涌入地质勘查业。

(四)非地质勘查业财务管理情况

随着我国的地质勘查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地质勘查单位会用闲置资金的一部分来用于副业的发展。随着这些用闲置资金发展的产业的投入市场,如何做好当前形势下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用好、用活资金,提高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是必须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地勘单位的会计制度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的会计制度与其当前的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现行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颁发年份相对较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不论是经营业务范围还是经营管理体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地勘单位不但需要承担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储备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而且也承担区域开发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有些地勘单位的业务范围也包括矿山开采、冶炼金属等业务,使得地勘单位的会计制度与其当前的业务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对其不断改革和创新。

(二)地质勘查工作中所产生出来的地质成果资产化程度不够。

现行制度规定,对取得探矿权等的地质成果,先通过地勘生产归集其取得的实际成本,地勘单位拥有的各项地质成果并不是全部计价入账,只是用于自行开发、转让或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地质成果,才应作为资产计价入账。这种规定主要基于地勘单位的主业是地质勘查工作,地质成果是其主要产品的考虑,过分强调了地质成果存续过程中进行地质勘查的生产性特征,忽视了地质成果的资产属性。这种既不同于实物资产,又有别于无形资产的知识性、信息性资产在地勘生产下归集的核算方式不利于地勘单位对地质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三)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

现行制度对于不同地质项目的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针对于国家计划的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按全成本进行核算,针对于由地质勘查单位自己筹集资金进行的地质勘探项目或者社会勘查工作的成本运算则按照制造成本进行核算。随着我国地质勘查单位的属地化,各个地质勘查单位承担的国家所下达的地质勘查项目的情况相对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地质勘查成本核算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失去意义。

(四)资产减值方面考虑不充分

在市场的公平公开竞争中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对市场的实时动态很难把控,同时市场极高的资产损失的数量和频率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都会发生一定的资产减值,尤其是作为地质勘查工作产生的采矿权和探矿权等资产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在会计制度中仅仅对坏帐准备进行设置的规定,已经不符合会计制度应该遵守的谨慎性原则,对地质勘查单位资产情况的反映不能做到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思路建议

(一)科学划分业务类型

应适应新时期地质勘查经济的要求,根据业务类型完善会计制度,从而实现业务类型的创新。为了跟上市场化进程,地质勘查单位应坚持事业性质的基础上实行企业化经营,地质勘查单位应该具体的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部门,按照不同业务部门的业务类型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会计制度。如公益性地质勘查部门应选择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制度,而商业性地质勘查部门则参照企业会计制 度,吸取当中对市场经营有意义的部分,从而来制定和完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

(二)加强地质勘查成果的核算

地质勘查单位对现已取得的地质成果没有所有权,只是在结算价款时进行入账(在入账时作为主营业务收入并不是作为无形资产)。地质成果已经提交但是没有给协议或合同单位接受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应该当成废品损失进行相应处理,对于有使用价值但是被协议或者合同单位拒绝的,应该把其作为无形资产并进行登记,当到了出售或者转让后,再确认最终收入。

(三)对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准备金制度的借鉴。

为了使地质勘探单位的资产情况得到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相应资产的准备金应该在财务核算中增设出来,并且在核算时针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实质进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提取和冲回。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地质勘查工作越来越重视,同时地质勘查单位的自身运行机制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支撑地质勘查经济发展的会计制度,应该及时发现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会计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分析,对会计制度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地质勘查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师红聪.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2,(7):42-44

[2]韩爽,韩继深.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亟待改革与创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23(4):40-43

篇9

【关键词】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找矿技术;整体效率

引言

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资源,矿产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进行地质找矿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找矿工作的效率。研究提高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整体效率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的指导地质勘查找矿工作的开展,大大改善地质勘查的质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 高效运用地质勘查找矿技术

1.1 遥感勘查找矿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也正在不断的健全,将其应用在地质勘查找矿领域,不仅可以对地质状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还能勘测出矿产的有利形成地形,便于找矿工作的实施。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以先借助遥感技术对整体的地质信息进行研究,描绘出大致的地质状况,并提取出有效的信息,例如:蚀变矿物波谱、矿化资料等,并参考矿物勘查数据表,提高找矿的准确性。矿区分布区域非常复杂,通过传统的地质勘查方式很难发现,具有很强的隐密性,但辅助遥感技术能够大大的改善找矿效率,将勘查找矿理论同实际遥感探测结果结合起来,确定不同区域的具体地理位置,开发出大量的矿产资源,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1.2 甚低频电磁勘查找矿法

地质勘查找矿工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电磁方法就是甚低频电磁勘查找矿法,该技术所用的发射频率范围为15-25khz,明显高于传统低频电磁技术的频率。方便携带、自重较轻、费用投入少是甚低频电磁勘查找矿法最显著的优势,在开放式的地质勘查找矿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勘查找矿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甚低频电磁技术进行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时,需要借助分析仪器、滤波处理技术,全面分析地质勘查数据信息。从本质上来看,该技术归属于物探技术的范畴,可以依据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等特性,总结出矿产的分布区域,准确的划分勘查找矿的区域,进一步提高了找矿工作效率。针对隐伏和半隐伏矿置确定问题,甚低频电磁勘查找矿法同样适用,能够做到精确的定位和判断,信号覆盖范围极广。

1.3 X射线荧光分析勘查找矿法

X射线荧光分析勘查找矿法的原理为利用分析微量元素类型、含量的不同对不同矿物质进行分析,在特征X射线激发作用下,矿物能够出现相应的X荧光,从而能够对矿物的构成成分、化学状态进行确定。X射线荧光分析勘查找矿法的谱线相对简便,易于分析和观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辨别出矿物元素,增强了测定分析的效率和准确率。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可以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勘查找矿法,大大降低了勘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矿藏位置进行清晰的判定,甚至还能够测绘出矿产大体构造,获得矿产的薄厚程度、密集程度等多方面的信息。

2 严格落实地质勘查找矿原则

2.1 具备前瞻性,进行全方位的协调

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社会的贡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所以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调整,由上级地质矿产勘查机构及地区政府共同进行布置和分配,促进勘查找矿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在开展地质勘查找矿过程中,还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实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2 科学规划勘查找矿布局,把握矿产分布特点

我国地域面积非常广阔,分布着大量、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分布地区各不相同,只有从根本上准确的掌握矿产分布的特点,明确各种类型矿产的集中分布地区,进行针对性的勘查找矿,才能有效的提高找矿工作效率。还要注意,在了解矿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做好科学规划布局,参考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地质勘查找矿方案。

2.3 主次分明,注重地质找矿勘查领域的拓展

面对社会对矿产资源质量和开采量需求量不断提高的现状,地质矿产勘查机构在开展找矿工作时,必须要明确勘查找矿的重点区域,充分的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规律,掌握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主要矿区位置,从而分层次和有重点的实施找矿工作。传统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应逐步拓展勘查领域,推动整个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一种综合行业,保证勘查找矿质量。

2.4 提升地质找矿勘查能力,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当前社会市场核心竞争力为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地质勘查找矿工作与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迎合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地质矿产勘查机构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在找矿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借助多种先进勘查找矿技术,并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构建同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状况相符的地质勘查和找矿基础理论,为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地质勘查找矿机构要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找矿工作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构建健全的地质勘查体制,形成协作找矿工作模式

在开展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依据就是勘查体制,只有依靠完善的体制,才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落实找矿工作。所以应逐步完善地质勘查制度,结合我国的地质状况,研制一套针对性的勘查找矿机制,为找矿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地质矿产勘查机构还要加强同地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发挥政府机构的引导作用,使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参与到找矿工作中,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形成一种团结合作模式,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提高找矿的效率和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是确保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在开展地质勘查找矿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实地考察工作,深入的分析不同矿区的实际状况,进行统筹性的研究,充分发挥现代先进地质勘查技术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把握地质勘查找矿的关键原则,提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扩大矿产生产量。

参考文献:

[1]蔡毅,张仲辉,齐占良.浅议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与方法[J].科技资讯. 2013(02)

[2]于琳琳,胡英男.浅析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困难分析与建议[J].民营科技. 2014(03)

[3]郭永臣.基于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GPS测量技术实践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4(08)

篇10

1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现状

1.1 人均资源匮乏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矿产资源总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的人口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所以矿产资源平均到每个人的话,我国的矿产资源就显得极为紧张了,尤其是从长远来说,我国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而可用的矿产资源却在日益减少,那么在将来的发展中就会面临稀缺资源日益匿乏的局面,所以当下,我们面临的矿产资源的第一大问题就是资源缺少的压力。

1.2 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低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从矿产资源的品质来看就会发现,我国能在开采出来直接利用的矿石却很少,也就是富矿贫乏,富矿少就意味着可以直接用于冶炼和化工使用的矿石稀少。以上所说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矿产资源的开采方面的不合理现象,大量浪费矿产资源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也体现在贫富矿石的开采不均匀,一味地开采方便利用的富矿,使得在今后的资源开采中只剩余大量的贫矿,而又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资源的大量搁置,或者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1.3 矿产资源的生产水平低下

我国矿产开发的起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晚,并且在落后的基础科技水平下,矿产开采设备落后,造成了我国大型矿床数量极少。其次,我国矿物开发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现象,例如;没有合理的开采规划、存在普遍的胡乱开采现象、开采技术的落后使得矿物开采只能以牺牲和浪费矿产为代价。这种不计后果的开采方式留下了诸多开采隐患,使得在今后开采过程中更加困难。

2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2.1 矿物勘查的基础资金不足

矿物开采属于大型的项目,在开采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为了开采出高质量的矿产,必须投人使用高科技的开采设备,此外我国的大多矿产都开采难度较大,这就对地质矿产勘察要求进一步提高,但近几年来,我国对于地质勘查资金投人已经无法满足地质勘查需求,因此造成了我国矿产勘查资料依据不足,给矿产开采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2.2 地质勘测缺乏科技创新

从地质矿产勘查来说,我国的科技水平本身起步较晚和西方发达国家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我国在地质勘查方面又缺乏先进的科技作为支持,缺乏创新型的人才为地质矿物勘查提供技术和科技供应。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对于地质矿产勘查技术的创新缺乏重视,没有起到倡导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也没有对该行业进行相应的资金支持,所以,我国的地质勘查科技创新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矿物质的开采质量。

2.3 现存的地质勘查管理体系不够科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有计划的出资,有计划的进行勘测和管理,这一套管理体系一种沿用至今,但我国当下的经济却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所以原来的计划经济下的地质勘查管理体系早就不适应于现有的经济形势,在这种不配套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下,主要体现在,原有地质勘查单位或个人的融资能力都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3 对于解决我国地质勘查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地质勘查本身与自然环境极为密切,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新时期,各个国家在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自然环境保护,我们虽然倡导利用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也要时刻注意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以此来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

3.2 政府起到服务与监管的双重作用

政府的职责是服务与社会的发展,在地质勘查与管理中政府也应该起到相应的服务与监管的职能,做到收集准确信息,提高外部信息的对称性,以此解决矿产勘查的市场失灵问题。

此外,矿产勘察属于大型项目,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外部经济性,也属于一定的公共物品,所以国家应当对矿产勘查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保证矿产行业的持续发展。

3.3 改革矿产勘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