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篇1

一、注重市民文明素质的培育,推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既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保证,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之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硬件设施可以通过最先进的设计和技术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相对而言,在短时期内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要困难得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应更加注重市民文明素质的培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总体评价,包括软、硬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主要涉及可以用技术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软件建设主要涉及提高效率、提高市民素质、弘扬城市精神等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硬件建设离不开高素质市民的参与,软件建设更不能忽略了人的因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是人,市民文明素质是文明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务。随着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交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方面的表现会有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促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二、提高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认同,培养市民的家园意识和责任意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改善城市环境、形成优良秩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举措。在全社会掀起阐释和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热烈氛围,让市民感知和接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美好愿景,让市民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对提高生活水平,享受高品质服务的作用。加深对全国文明城市标准的认识,了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市民文明素质的要求。不再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看做仅仅是政府的事,而应该从我做起,把自身的行为融入到创城中,全员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增强家园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对城市的依恋感、归属感,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城市形象,关心城市发展,形成合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

三、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市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质的积极性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改善民生相结合。解决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如: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混乱、公共服务缺失和低质等一系列关系市民生活质量的、市民切身感受到的问题。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成规划合理、设施完备、管理有序的全国文明城市新局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把为市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提出做到通水、通电、通气、通暖、通信、通路“六通”,方便出行、方便就医、方便上学、方便购物“四方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等方面。公共教育主要是提高市民对文明认知水平,对照文明标准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公共文化主要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基处设施建设。公共卫生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加强公共卫生基处设施建设,提高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交通设施应更加人性化,优化交通质量,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市民将享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各种便利,享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积极主动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开展主题文明行动,在“创城”活动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篇2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这个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创建各项工作,巩固发展已有成果,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促进全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共促共为,进一步增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信心和决心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加快实现“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举措。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新时期的创建工作,最重要的是结合“强市富民、发展三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始终坚持和突出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市上下一切力量凝聚起来,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实在在地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推进加快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激活人的内在动力,开发人的创造潜能,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为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加快三明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去。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体。中央文明办制定的“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其评价项目和标准,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方面面,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我们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统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和根本所在。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在开展创建活动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要巩固发展已有创建成果,实现新的创建目标,最根本的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真正在推进创建过程中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只有群众满意、群众支持、群众参与,形成合力推进创建,创建工作才有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我们一定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从保护、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多为民办实事好事,让群众通过创建得到更多实惠。同时,通过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群众中的创建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更加自觉主动地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并不断在巩固、提高、发展上下功夫、创特色、打品牌,切实以创建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提升三个文明建设水平,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进一步树立三明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称号,既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社会进步程度,又体现了一个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现在,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区位优势的竞争,同时也是文明环境的竞争、市民素质的竞争,还包括了生态、人居和创业条件的竞争。我市自然生态环境优良,通过深化创建活动,促进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构建秀美山水城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有利于展示三明城市的魅力,而且是体现创建成效的“第一形象”。我们一定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树立三明的良好形象,打出三明的文明品牌,切实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创出特色,不断提高争创工作的档次和水平1.明确要求、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一是集中精力加快发展。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参与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高度,认真审视、找准抓住发展自己的切入点、着力点,全面落实推进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各项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力求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着力抓好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建设,进一步把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发挥起来,形成万众一心争发展、抓创建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局面。三是注重提高公民素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舆论引导,树立开拓创业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抓好诚信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四是深化创建共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改进方法、丰富内涵,建管并举、提高品位,突出特色、全面推进,着力抓好“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满意在三明”、“绿色生态文明带”、“结对济困、情暖三明”等品牌项目,不断夯实文明城市的基础,发挥军民共建、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巩固提升“创五城”工作成果。五是务必做到执政为民。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让群众通过创建得到实惠,在参与创建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争创特色。一是在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上,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具体过程之中,致力于树立敢拼敢上、创先争优的开拓创新精神,致力于营造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致力于建立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工作机制,致力于形成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整体合力。二是在创建工作的机制体制上,突出共建,创新载体,从共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军民共建等,向区域共建的深度、广度发展,努力在共建的内容、形式、范围以及领域等 方面都有所创新,形成特色,使创建工作机制体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在创建工作的重点推动上,坚持项目带动,重在建设。经济建设要抓项目,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有项目。要通过精心设计、强力推进一系列创建活动和项目,带动人的素质养成,带动城市环境的改善,带动整个创建水平的提高。四是在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上,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做到思想道德教育与依法管理协调起来,把人人参与创建活动和法制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既抓诚信教育,又抓法制教育,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教育来推动发展。不断促进全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促进方方面面统一步调、共同攻关,促进广大群众自觉参与、踊跃推进。五是在创建工作的本质要求上,坚持求真务实,突出实效,把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落脚到“满意在三明”上。通过城市环境的配套建设和综合治理,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和社会服务体系;通过软件项目和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开展营造经济发展优良环境专项整治,切实在工作、生活、投资、效能、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加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塑造文明开放良好城市形象。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这些方面,加大探索创新实践力度,联系各自实际,突出特色,争创品牌,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创出自己的新路子。3.狠抓整改、健全机制、常抓不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为了应付一时的检查,更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取一项荣誉,而是要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三明更快更好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尽快形成一个适合山区城市发展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常抓不懈的创建机制。应该看到,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市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标准、细则和工作检查、考评的制度,健全了目标管理机制、投入保障机制、齐抓共管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形成了一任接着一任抓、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年连着一年做的工作格局,创建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要看到,新时期文明城市的内涵和外延已经不断丰富和提高,我们现有的创建水平和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和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既看到成绩,又正视差距,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通过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亮点,切实建立起一整套时代感强、特色明显、充满活力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要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对需要提前建设的硬件项目,抓紧统筹规划、落实项目、责任到人、加紧实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对必须完善的软件项目,要逐一明确整治、完善的措施和办法,选准抓住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行业和重点部位开展联合攻关。当前,特别要针对城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抓紧开展城建管理和市容市貌的集中整治,把突击性的专项整治与经常性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依法治市、依法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档次、上水平,出经验、创特色、见成效。三、强化责任、狠下措施、齐抓共管,确保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要确保领导责任到位。为了加强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领导,市、区两级都要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全面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几套班子合力抓、条块结合共同抓、专门机构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地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带头履行职责,带头搞好协调,带头推进落实,确保政令畅通、高效运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市、区、街道、社区的各责任单位一定要尽快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具体措施和有关责任人,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做到思想认识、领导力量、工作班子、具体措施、创建合力和保障机制“六个落实”。市委、市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人大、政协要组织代表、委员进行视察,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要对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通报情况。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影响全市创建整体效果和整体进度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问题突出的要追究领导责任。2.要确保舆论宣传到位。要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富有成效的形式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强劲造势,不留死角,使全市人民都能了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都能认识到自己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和责任,真正做到创建意义、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创建要求和文明规范“五个明确”,真正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宣传力度,开设专栏、专版、专题报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报道创建活动的工作进度,宣传创建过程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并针对创建活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帮助人们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为。同时对创建过程中发现的“不作为”、“中梗阻”现象,经教育仍不整改的,要予以曝光,引以为诫,以推动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3.要确保干部群众参与到位。群众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直接受益者。从这个角度和意义来看,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因此,要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群众投身创建的智慧和热情,营造群众性创建的良好氛围。今天动员大会后,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使全市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上来,使广大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社区居民、农村群众、 学校学生、部队官兵都积极行动起来,同时也要让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及外来务工人员都自觉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人人争做城市的主人翁,人人都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添光彩。只有这样,才能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工作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也才能真正体现“创建为民、群众创建”的真谛。4.要确保组织协调到位。落实创建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创建目标顺利实现,需要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各级各部门统一步调、密切配合,组织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抓出成效。一要加强协调。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的“七组一室”,既是规划、指导、协调创建工作的重要部门,又是直接组织和参与各项创建活动的议事、办事机构,必须切实负起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的责任。各成员单位、各测评项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都要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对每项任务明确具体要求,量化分解指标,制定工作标准,建立督促检查反馈制度,做到工作有人抓、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深入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二要密切配合。创建工作涉及上下左右、条条块块、方方面面,市、区、街道、社区和中央、省属单位都要站在全市“一盘棋”的高度,按照创建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本职工作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行业创建与社区创建有机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协调配合,加强统筹推进。特别是对难度大、交叉扯皮多的问题,容易产生漏洞的环节,更要注重沟通联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多做工作,促进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三要狠抓落实。对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合力,攻坚克难,一件一件事情、一个一个环节、一项一项任务抓深入、抓具体、抓到位。对涉及创建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创建工作指挥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有关单位、相关部门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议或现场办公等形式,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本文为市委书记###3月26日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标题为编者所加

篇3

【关键词】污水处理;建筑物;排水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文素养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评判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城市的给排水建设程度极大地说明了城市污水处理,并且也更加明确的说明城市给排水建设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对于当今社会中建设一个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这个影响城市下游环境的重要工程,对于我国建设文明城市的影响是不可忽略。

我国城市的建筑物给排水系统一直是我国给排水系统建设中一大重点难题。尤其是现在高层建筑的增多,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这个问题。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的改良与建设中。

水,乃是万物之源。一个不具备给水和排水的建筑物并不具备使用功能的,水作为建筑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中离不开水,因此建筑物的给水以及排水是一个建筑物最基本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程。在污水处理方面,建筑物中的排水系统大部分都应当具备中水系统,可以直接将生活中的污水加以利用并且进行适当的收集。建筑物的给水系统是为了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方便。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水被送到各个建筑物中,因此一个完整的建筑物必须具备有给水以及排水系统。

我国水资源的不足与污染严重问题,将是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如果水资源不足问题以及水污染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以及治理,那么我国的经济必将能够得到更高更快的发展。反之,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么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将得到更大的制约。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大约为二点八一亿立方米,居于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环境,我国的人居水资源占有量仅排在世界第八十八位并且仅仅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这个问题非常直观的指出了我国的水资源的短缺,并且在这里所说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能说明我国水资源的不足。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指出。据统计,中国北方缺水量总面积达到五十八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很多我国北方重要的城市以及地区。

我国不仅仅是水资源极度不足的一个国家,并且还是一个没有良好节约用水习惯的极度浪费的国家。据统计表明,2005年我国各个地区万元工业增值用水指标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相对于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里的反差之大令人乍舌。我国的水污染状况更加严重,并且没有更好地实施污水处理。以至于Ⅰ类——Ⅲ类水所占比重不足百分之五十,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我国加快城市建设而不断的变化中。使得我国水资源愈发的紧缺。

我国并不是一个善于能将污水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的国家,这一点从我国的污水处理率上就能够明确看出。我国污水处理的处理率仅仅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只有少数的沿海城市能将污水处理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因此我国污水处理的行业发展空间较大。我国建设部下定目标,在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部分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并且为了实现此目标,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不可谓不巨大,因此我国的污水处理空间巨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污水处理大致按照处理程度不同而分为三级,也就是所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以及深度处理,这里深度处理的耗资巨大,但是却能充分的保证水资源的在利用。也正是如此,我国的很多污水处理厂本着投资小的概念与理论,并不会去选择深度处理污水资源的的相关设备,而只是简要的做一些一级处理或者是二级处理,这样的做法的确降低了污水资源处理的成本,但是却大大降低了污水资源的再次利用率。

篇4

(4月26日)

今天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细创建思路、突出创建重点、落实创建责任,全面推进我区创城工作。此次会议既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安排部署会,也是培训会。会议传达了4月20日市创城办督导组对我区创城工作的督导意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今年创城工作的重要性

唐山的文明城市创建始于1988年,到现在已经历了22年。自1999年国家首次组织考评至今,每三年一届的创建工作,唐山市已经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称号,最近一次是测评的。从开始,中央文明委确定每年二、三季度要对每个城市的公共文明指数进行测评,去年,我市获得了全国地级市排名第十的好成绩。应该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创建工作,有效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今年,我们仍然要接受国家对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并且和去年的测评成绩分别按照30%和25%的比例进入本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总评成绩。因此,做好今年的创建工作非常重要,是为明年总测评攻坚克难、打好基础的一年,甚至决定着本届,也就是20__年能否取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关键因素。

二、要塌下身子,开展创城工作队工作

为了加大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力度,市委市政府从下基层工作队员中专门抽调300多人,组建了创建文明城工作队。其中,我区有31名工作队员。这次下基层工作队员都是由组织部门审核上报的。在3月31日全市创建文明城干部下基层工作队培训会,和4月1日全市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活动出征动员大会上,创城办领导对这次工作寄予了厚望。特别是4月13日我区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区领导明确要求,“工作队员要切实做到与本单位工作脱钩”。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意见,区创城办将负责对创城工作队员下基层期间的管理和考核,并对每名工作队员的业绩表现做出坚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要十分重视这次创建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刻苦努力工作,争取在这一年当中多学些知识、多积累些经验,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要明确任务,迅速行动

篇5

【关键词】城市文明 景观 细节

文明城市的定义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市景观的定义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

城市形象的塑造源于细节,城市文明的权衡也在于细节。城市的文化底蕴决定城市的精神状态,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同时应首先考虑城市的人文以及对城市文明所起的作用。

1.城市文明发展与景观文化的联系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思想家芒福德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通过城市景观的塑造,增加城市文化内涵,从而改变城市的精神品质。这就必须从一个城市的内涵上下功夫,这个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因为一个城市好不好,最终要看城市文化的整体素质、品质和品位,这不但决定今天城市的基本品格,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

在国外,让他们自豪的不是最求GDP有多高,而是谈他们的城市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多少文化名人,他们正举办哪些艺术展览等等。他们以此为荣,其背后体现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以文化为依归的价值眼光,是人类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而城市景观对于城市文明的贡献也是相对直观的。

2.人文环境对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对于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始终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力量。如历史上的伦敦、巴黎等一流的国际大都市都是人文精神的高地和集大成者。伦敦是老牌的帝国都市,科学理性和渐进求变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座。巴黎之所以受到尊重,不在于它是时装之都、香水之都,也不在于美丽的塞纳河、著名的卢浮宫和高耸的埃菲尔铁塔,更重要的是她曾经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中心,是启蒙运动和人文精神的历史名城。对于城市而言,文明建设与城市环境,不仅表明一个城市的文化态度、文化追求,更表明城市对未来的志向。

3.以乐从南区水系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景观在城市文明中起的作用

景观艺术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比如俞孔坚先生的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与京杭运河的整治工程、森林办公楼等等。下面就简单以乐从南区水系景观设计来说明景观在城市文明中起到的作用。

3.1概念的形成

乐从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西北部,乐从的地各得名于商业,乐从也是传统文化鼎盛的岭南水乡小镇,本案的概念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则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当前我国城市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扩展,过快的建设步伐给城市留下的丰功伟绩无数,城市千城一面。同样,过快的建设步伐给城市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城市的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明越来越缺失。河流是生命的起源,场所是社会活动和城市文化的源生地。如何保持城市地域特色、突出自我个性,结合城市相关规划和当地的历史底蕴、自然条件,从水系和绿化这两个地域独有的元素突出城市的个性,如何让景观引导人类文明的升华……

“流动与穿连、融合与传承 ”的构思之初的灵感来源于水,水的流动串连了江南的风韵,水的柔美熏陶了胜境的内涵,水的结清使华夏文明千载流传。在本案中借以水的起源 、流动使原先隔离的地块重新相连,以涌动的气韵为主线把水乡的气脉穿连成整体,历史、文化、精神以及当代赋予场地的特殊涵义在此刻凝结为一体,水乡底蕴由此以新形象缓缓蔓延。

图1 一河两岸标准断面图

3.2园林景观细节对城市文明的促进

城市景观无论以何种形式和面貌出现,人性化都要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同的景观设计方法类型都将在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下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公共环境的关注和研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渗入到城市景观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部,生活环境将充满了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的关怀。

本案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廊道,为城市新鲜空气入城及鸟类入城提供一个生态廊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休闲、交流、文化教育的空间。采用生态护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构筑一条水路之间的生态通道;采用生态铺装、架空栈道等优化生态环境;根据两岸的土地使用功能,合理利用河道两岸空间;充分利用现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强化视觉通道和景观渗透,使河道线性空间与两岸空间融为一体。本案以“河流、生命、文明”为水文化主题,运用浮雕景墙的方式表达水文化的深刻内涵,阐述历史与文明的发展历程,指定当今社会精神文明的走向,对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社会进行精神上的的净化、教育与提升。

图2 景墙示意图

3.3人性化的景观细节展示城市文明之美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是指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的生理、心理、行为及文化的需求。本案设计中设计的景观要素主要为水景、绿化、主题雕塑、景墙、亭台、栈桥、铺装、城市家具等,突出以水文化为主题的场景细节,体现文化、历史、地域性的特点,在对展现城市景观、促进城市文明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在指示牌、宣传栏中以各种创意清新的表现手法对市民进行引导、教育,提供宽敞空间让民间组织开办“道德讲坛”,竭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有意引导市民的“文明”意识。

除了人文精神层面上的营造,更有细微的景观细部,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如无障碍配套设施、公共街道设施等,无障碍设施是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安全通行和使用的便利所建设或配套的服务设施,包括坡道、无障碍交通产品等,公共设施主要为公厕、垃圾桶、饮水器等人们日常行为中密切相关的,这类设施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规范,并注重实用性与宝洁性能,一个整洁有序的城市景观为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公共空间的精神面貌更能体现城市文明之美。

结语

一个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我们所留给后世的,不应只是在物质上的丰饶,还要有丰富的精神创造。所以,我们筑造的不仅是高楼大厦,通过城市景观及文明的推广,我们还在创造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城市景观建设者应在设计中引用城市文化的理念,为城市文明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6

一、注重宣传先行,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是石家庄文明城创建的群众基础

1、抓宣传动员。社区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共建联席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机关、非公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广播、楼组长会、党员学习日、计生入户宣传、综治上门走访,以及社区举办的街头宣传演出、文体活动等各类活动,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队伍组建。社区结合本辖区对接的省直机关单位多、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强与省直机关党工委以及老干部处的联系,积极调动党员志愿者和老干部这两支队伍。由社区党委牵头,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活动队伍。以石家庄西里社区为例,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该社区共组建了6支志愿者队伍:学雷锋志愿者、扶贫助困志愿者、家政服务志愿者、敬老服务志愿者、关爱残疾人愿者、关注农民工志愿者等。这6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单位小区、街头巷尾、新村楼院,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真正发挥志愿者的功能作用,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立足本职,不断开拓进取,为建设和谐社区作出应有的努力。

3、抓网络建设。为了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工作队伍,社区专门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共建单位作为主体纳入到成员中,形成了由社区党委牵头、共建单位主动参与、居民群众自愿加入的良好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使志愿服务的活动更有效。社区还制定并实施了开展社区党员、青年志愿活动的工作方案,使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4、抓发展模式。做好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社区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的工作,对内容填写及选择服务项目进行详细说明,为社区广大党员居民进行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提供便利,使广大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从此有了志愿服务的“身份证”。

二、注重丰富活动,发挥志愿服务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水平

1、提升居民素质,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具有创新精神,结合时尚元素,以特色凸现亮点,主流价值观充当着整合社会,构建有序生活方式的基本媒介。其中,守法是重点,诚信是关键,知礼是基础,石家庄市文明城建设应在这方面开展教育,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居民自觉遵守法律,依法保护居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主线,切实抓好居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居民树立“住在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美化石家庄”的主人翁精神,自觉同各种不法现象作斗争。正确引导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维护好社区秩序,确保实现社区的安定团结。才能提高社区、城市的知名度,增强我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改善人居环境,居住环境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它包括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和经营理念等方方面面。人们生活在高楼里,生态环境的优化不仅取决于水、空气、食品质量的改善,更取决于生活环境的美化,社区街道的清洁,控制噪音、光污染和电磁辐射等污染。还应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从人文环境来讲,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预防和打击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机会均等的环境,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环境治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还应加强环境文化教育和环境道德建设,创造一种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对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强化组织领导,居委会自身建设尤为重要,要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区街制定创建的工作大局,突出重点,创新载体,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自律;配合相关部门执法单位,加强社区管理是他律。自律他律相结合,不断促进社区的文明程度。以居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出发点,牢固确立“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持之以恒,从而,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石家庄文明城创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实践调研中充分认识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各个社区将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不断探索开展志愿服务的新思路,走出具有石家庄社区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路子。

篇7

充分认识媒体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实施创建文明城市是萍乡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制定的旨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2007年,中央文明委提出要把老工矿区和革命老区特点作为萍乡市的创建主题,为全国树一个“两老”创建样板。为此,萍乡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创建活动总指挥部,确立了“以创建促创业、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促转型”的总体目标。

创建文明城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对于促进萍乡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媒体必须围绕这一主题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创建活动宣传中体现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切实把创建宣传做好,真正发挥媒体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广电媒体应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创建宣传的整体策划,积极介入全市创建工作。2005年以来,萍乡市广电局、萍乡人民广播电台、萍乡电视台定期召开宣传例会,并经常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有关专家和民众代表座谈,共同策划对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根据全市创建工作目标和进展情况,提前制定宣传预案。

科学整合媒体资源,精心策划各类节目

2005年以来,特别是2007-2009年,萍乡广电媒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广电媒体优势,整合媒体骨干力量,精心策划各类节目,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在市内外营造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强大舆论宣传氛围。

2005年元月,萍乡电视台和萍乡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专门开辟了《创建在行动》专栏,精心策划报道内容,实时关注全市创建动态。这一时期的宣传重点主要抓住治理“三乱”做文章。到目前为止,已播出新闻600多条。在着力抓好新闻报道的同时,萍乡电视台还调集骨干力量精心策划、拍摄制作了电视专题片《正是雄鹰展翅时》和《印象萍乡》在各频道播出。

2007年以来,萍乡广电媒体进一步加强创建的新闻宣传,在新闻节目中开设了专栏《创建再行动》。从“在行动”到“再行动”,再一次唤醒了全体市民的创建热情。这个阶段将有关全市创建的宣传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播发了《萍乡:从“灰城”到“绿城”“美城”的嬗变》《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营造生态宜居环境》《萍城道路成为生态“绿色走廊”》等新闻,并且专门配发评论。此外,萍乡电视台调动所有的品牌栏目,紧紧围绕创建主题加强策划。

荧屏有形,电波有声。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萍乡人民广播电台发挥了广播互动、快捷、方便的传播优势,与电视宣传相得益彰。新闻综合频率的专题类访谈栏目《1068访谈》、交通文艺频率的《交通大看台・创建特别策划》,通过主持人、记者和嘉宾的三方交谈和听众的互动参与,以轻松的谈话形式,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对全市创建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从市领导到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普通百姓,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同时,《萍乡广播电视报》开辟了《城市创建》特刊,采用消息、特写、图片、评论等各种形式,运用新旧照片对比的方式,生动介绍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展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另外,一系列精心制作的有关创建的公益广告和标语也在各媒体播出,萍乡广电传媒网实时播发电台、电视台的节目。

集中力量出精品,打好持续战和精品战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强的信念、强大的韧劲和科学的战略决策,创建宣传也是如此。

创建宣传必须毫不懈怠地打好精品战和持久战。为此,萍乡广电媒体策划拍摄了以“文明城市、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系列专题宣传片,以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继2005年的《正是雄鹰展翅时》《印象萍乡》之后,萍乡电视台又集中力量,在2007年摄制了《托起文明的太阳》,2008年摄制了《激情在这里点燃》,2009年摄制了《碧水青山绿满城》等一系列专题片。值得一提的是12集纪录片《桥洞里的人家》,该片讲述了周庆鱼老人多年来带着四个收养的孤儿居住在南门桥桥洞的故事。此事在2007年5月经《萍乡广播电视报》和经济生活频道的《周姐帮忙》栏目报道后,立即引起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年8月,市房管局住房办通过廉租房项目对周庆鱼一家作了妥善的安置。此纪录片在2008年的评选中,获得了该年度江西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此外,大型系列深度报道《转型之路》的策划和制作,从主题立意和表现手法上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了创建之路的意义,传播了这样一个理念――我们一直在关注着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另一方面宣传片和专题片从理想和现实、艺术和理性的不同角度再次坚定了全民创建信念,唤醒百姓对身边这座城市的美进行重新审视,再次点燃了全民的创建激情。

创新宣传手段,讲究宣传艺术

在萍乡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实践中,广电媒体创新宣传手段,讲究宣传艺术,主要体现在“三抓”,即“抓时机、抓鲜活、抓特色”。

抓时机。抓住时机就是抓住了宣传报道的主动权。萍乡是一个“两老一枯”城市,即老工矿区和革命老区,作为传统产业支柱的矿产资源逐步枯竭,经济发展陷入“瓶颈”。如何实现产业转型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萍乡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萍乡广电媒体在萍乡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抓住萍乡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创建促创业、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促转型”的有利契机,切实提出把创建宣传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小事例,组织一些有特色的大型公益活动。这样既增强了创建宣传的贴近性和针对性,又增强了民众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取得了强大的宣传效果。

抓鲜活。创建宣传的目的是为了让公众理解和接受。作为一项需要公众理解和参与的公益事业,创建宣传能否被公众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报道是否鲜活和生动。萍乡市只辖有三县两区,在2007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动员阶段,一位市领导在召开动员会后与社区居民对话时说:“萍乡的三县两区就是我们萍乡的‘三室两厅’,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家的洁净和温馨,我们要自己动手把房子打扫干净,让客人对萍乡有一个很好的印象。”广电媒体对这一鲜活而亲切的比喻进行了放大宣传。这个“三室两厅”的提法也成了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融洽干群关系的“开心果”和“催化剂”。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 展览馆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15-02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1 城市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可以认为,这是居住环境规划的萌芽。

2 城市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经济市、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 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4 城市规划展览馆

是城市规划的“研究馆”,集中了大量规划素材,可以为研究、制定城市规划提供重要遵循;是城市形象的“展示馆”,可以展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是城市历史的“博物馆”,可以浓缩和形象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是城市规划的“教育馆”,可以普及规划知识,增强市民群众的规划意识,自觉遵守规划、支持规划。

城市规划展览馆一般是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益性设施,是实现“执政为民”、“阳光规划”、“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是市民与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公众咨询城乡规划和学术交流的场所;是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景点;是城市历史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窗口;是展示城市精神气质、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自豪感、宣传城乡规划知识、相关公共政策、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之窗”;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展示历史文化、总体规划、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等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建设在上海世博会之后成为各个城市建设的热点,除省会城市外,很多省份的州、市、县也纷纷准备建立城市规划展览馆,如何有效的利用城市规划展览馆普及规划知识,宣传城市建设理念最关键的部分是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

5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设计

5.1 展览馆位置的选择非常重要

规划展览馆选址非常重要,城展具有集综合性、互动性、亲民性于一体的特点,作为一个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场所,市民参观的景点,要立足于最大程度的吸引公众的参与,要有优越的地理位,一定要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应该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可以和其他中心共享广场、绿化、通道等配套设施,实现资源整合。例如济源市城市规划馆位于世纪广场东侧,与文化城和篮球城相邻,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天安门广场和故宫旁边。

5.2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设计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设计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要定位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未来宏伟蓝图、宣传城市美好形象的重要阵地,将成为展示城市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规划远景的重要窗口,是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以及介绍城市发展全貌的重要平台。成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城市建设史、经济、文化建设成果与城市规划光明前景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金名片”。

6 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的原则

(1)规划展览馆,应体现和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规划将适当采用高科技手段,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手段的基础上,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要有最时尚的建筑理念,充分借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将规划展览馆建成低碳、环保、绿色建筑的典范案例,让市民切身感受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二要有最先进的展示手段,按照“不求最大、但求一流、但求最先进”的思路,充分运用当今世界最现代、最先进的声、光、电、3D、4D等科技手段,增强规划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有最完美的展示内容,多角度展示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展示生态文明城市理念,

(3)规划上,注重人流动的科学设计,注重参观者的参与互动,让参观者在轻松的心情下认识规划、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极具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7 具体功能要求

规划展览馆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应考虑以下六个功能:

(1)城市展览功能。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演变和发展变化,使市民更多了解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使投资者更多了解城市历史、城市发展的信息。

(2)规划公示功能。展示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要地块详细规划等城市规划内容;通过公示征求市民意见,增进政府与市民的相互沟通与了解,使城市规划更为科学、合理,更具可行性。

(3)咨询交流功能。举办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专业场所,为专家与建设者提供一个小型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4)宣传教育功能。宣传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规划意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关注、参与、监督城市规划。

(5)办公辅助功能。设置规划展览馆辅助管理用房等。

(6)展馆后期展板、模型及灯光等要考虑后期的维护和更新。

(7)人性化设计,展馆对人性化的关注要体现在各个方面:要有专门为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另一方面要体现在展馆的公众参与性强,展示的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8)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震,防洪和消防要求。

8 后期的提升

城展馆设计一定要考虑后期扩建和提升的重要性,要为以后的提升和扩建留有空间,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也在发展,城展馆的建设也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提升,要避免像有些博物馆一样,开始免费是人员较多,以后越来人越少,

篇9

关键词:低碳;世园会;城市生态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092-02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设成果,充分表达了人们热爱自然、追求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活的意愿。世园会以“低碳”的方式践行了绿色办会宗旨,从世园会园内的建筑到开幕式演出、园区宣传活动等等,世园会处处体现了低碳经济的魅力。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生活方式的提出,是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的新命题、新挑战,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生存方式和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走生态文明之路的一项新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及内容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内涵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1]。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经济性、技术性、目标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具有四个关键因素。第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能源,其目的是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从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的能源结构转变。第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低碳技术,发展低碳技术的目的是提升企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第四,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2]。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二、全面解读西安世园会――城市生态化的体现

(一)宣传活动中所体现的生态化

自从2010年11月开始,世园会就开始向市民推广绿色生活十条理念,从建筑、交通、用电、饮食、消费等方面,呼吁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自己,将绿色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理念与态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有益的绿色风尚、绿色文化。除此之外,开展“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大讲堂”活动、“绿色引领时尚”环保园艺主题服装展演活动、世园低碳公交卡发行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无不体现着世园会环保的总要求,表达了人们对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绿色低碳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园区规划建设中所体现的低碳化

园区规划时,合理利用河、灞河自然水系和湿地,长安塔、自然馆、创意馆和绿地生态科技馆等其他建筑的空调系统冷热源都采用了“地源热泵”调温系统,用电量只有传统中央空调用电量的40%左右,无氟利昂及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无“三废”排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世园会园区内禁止建设不符合低碳标准的建筑,提倡采用可再生、可拆卸的节能环保新材料,并大量利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建成大批生态示范建筑。这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的办会理念,使得本届世园会上,人们除了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外,还能看到当今生态、节能、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三)灞生态区建设中所体现的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发达程度的指标。在灞生态区内,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物种的丰富性明显增加,充分展现了园林艺术的多样性。2011年5月14日,“西安城市与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召开,在论坛上,西安向全球城市发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让我们以建设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为目标,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和保护事业的不断进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地球上每一座城市的美好未来,为城市里每一位居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这一倡议集中体现了实现生态治理和城市建设和谐统一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

总之,各种“低碳”元素在西安世园会中处处体现,未来城市必将走向绿色、低碳、生态化。从社会生活看,低碳城市建设将更受重视,燃气普及率、城市绿化率和废弃物处理率将得以提高;在家居与建筑方面,节能家电、保温住宅和住宅区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将受重视,并向公众提供碳排放信息;在交通运输方面,将更加注重发展公共交通、轻轨交通,提高公交出行比率,严格规定私人汽车碳排放标准。低碳经济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人类居住的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荣。

三、世园会的举办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创建绿色、低碳、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走城市生态化道路的现实选择。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为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生态化提供了现实的例证。著名学者牛文元指出,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3]。城市生态化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和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市生态化发展。为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制订行动计划,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生态立法,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各机构中可通过联合设立综合的、跨部门的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组织、协调、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最后,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城市生态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积极选择"适宜技术",发展低碳技术,推广生态产业,保证发展过程低污、低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走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基础。

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生态城市的建立。生态城市具有低碳经济的内涵,因此也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自然生态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是基础,经济生态化是条件,社会生态化是目的,复合生态化是前提[4]。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1990)提出了“生态结构革命”[5]的倡议,并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计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方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应该合理借鉴。

结论

展望未来,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当前我国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和乡村,生态化建设实践已蓬勃展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城市生态化建设,就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采取绿色建筑、科技建筑、人文建筑的“生态化”建设手段,尽可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营建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文关怀的生态文明型城市,由此推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此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全世界的难题,全世界各个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有共同之处,但是,各个国家、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条件和特点,因此,我国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必须从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2]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

[3]靳萍,李树财.普及生态价值观初探――从科普创新的视界看[J].科普研究,2007,(5).

篇10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大会,目的是对这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凝聚全市力量,为实现“创佳”目标而努力奋斗。把作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试点城市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旅游局对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国家旅游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同志分别讲了话,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最佳旅游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事关我市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我市正在进行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很多内容和要求上都是一致的。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点,就是扎扎实实地抓好创建最佳旅游城市工作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创建最佳旅游城市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对提高我市产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带动交通、通信、饮食、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而且也为一、二产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同时,旅游又是加强城市“营销”的重要载体,努力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水平,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对人才、技术、企业、资金的吸引力,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不仅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高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发展的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提高我市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目标是建设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从所设置的考评指标看,最佳旅游城市涉及的内容全,标准高,既是对优秀旅游城市的深化和提升,又是集国家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于一体的城市;不仅对旅游业的提升明确了很高的标准,而且对城市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实现“创佳”目标,必须按照国际化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由此可见,通过创建最佳旅游城市,必将对我市的城市管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三)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惠及全市人民的大事。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不仅对推进我市的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将为广大的市民带来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如,通过加快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充分就业;通过加强景观景点建设,为城乡居民带来诸多商机,提供很多创业致富的机会;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必将极大地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因而是一项涉及全市人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总之,创建最佳旅游城市,意义深远。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全市力量,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创佳”目标。

二、突出重点难点,扎实抓好创建最佳旅游城市的各项工作

创建最佳旅游城市工作,明年月就要接受验收,时间紧、任务重。各级要抓住重点难点,集中精力打好攻坚战,整体推进创建工作的落实。

(一)坚持国际化导向。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必须坚持国际化导向,具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旅游产品和达到国际水平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当前,我市旅游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从总体讲离国际化的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对世界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为此,我们在规划定位、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上要树立世界眼光,瞄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以我们现有的旅游品牌为重点,倾力抓好重要景区、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和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要树立大旅游的思想,整合全省旅游资源,为我所用,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影响力。要加大入境旅游促销力度,不断创新入境旅游促销办法,拓宽境外旅游营销市场,使我市入境旅游和旅游创汇取得新的突破。

(二)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特色是旅游的精髓。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文化传承,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大力实施特色旅游发展战略。一是要进一步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学习外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全面提升休闲之都、美食之都、会展之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二是要树立旅游产品的个性和特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放大文化作用,提升旅游的感染力。三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巩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品牌,大力发展以农家乐、旅游古镇、旅游型村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突出乡村风情、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和乡村体验特色,形成国内外驰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三)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创佳”目的是要让游客和市民满意。要大力加强我市旅游“软”、“硬”件建设,整体提升城市旅游环境。一是要加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作为西部旅游口岸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快国际航空港建设、旅游线路和出行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抓好旅游公厕、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游客出行和游览。要打造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改造提升城市旅店,建设旅游商品城、旅游信息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优化旅游要素配置,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二是要规范旅游秩序。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旅游行政管理职能配置。要强化旅游执法监督,持续深入开展旅游市场集中专项整治,依法查处旅游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三是要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要大力推进旅游环境国际化建设,加快完善机场口岸服务国际化功能,简化旅游入境手续。加强对旅游服务业中心管理,完善旅客投诉受理制度,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旅游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佳”工作取得实效

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各级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齐抓共管、形成创建合力。各地、各单位要把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保证创建工作有计划分阶段有序开展。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了由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挥全市的创建工作。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使创建工作上下结合、合力推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分解落实责任,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保证各项工作有人抓。要加强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使“创佳”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浓厚氛围。

(二)要坚持高标准,扎实有效地推进。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项目多、任务重、标准高。各级在推进工作中,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坚决克服敷衍了事、简单应付的现象。要针对当前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高度重视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着力在构建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和“一阵风”、突击式的工作方法,真正使“创佳”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成为促进城市发展、惠及广大市民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