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资源短缺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淡水资源短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淡水资源短缺

篇1

    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对自然越来越多的需求,人类在未来的资源上面临越来越窘迫的境地。美国人口研究机构报告,20xx年世界人口突破了66亿大关,20xx年将会超过70亿,以后的20年里还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未来的人类社会,人口越来越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类往往着眼于短期的需要,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未来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势在必然。目前淡水资源危机、粮食紧张、环境保护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重大难题,成为联合国会议讨论与研究的重要话题。这些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基本问题,不仅是目前各国关注的热点,也必然影响未来人类的生活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森林是孕育人类的母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中,她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的各类资源,调节着气候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行为曾一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但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各国都制定了措施,保护森林。森林不仅能够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为人类营造优美的环境,而且强大的生态生产系统能够持续为提供人类丰富多彩的产品。森林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人类未来资源短缺的重要基地,对于满足人类未来物质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森林是解决人类未来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基地。

    当前,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淡水短缺成了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重大难题。20xx年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水源不足,20多亿人口的饮用水得不到保障,其中有12亿人面临较为严重的缺水压力;预计到2050年,全球缺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缺水人口总数将达到33亿左右。西方的社会学家曾经说过:“现代的战争是为石油而战,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将为争夺水资源而战。”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足见未来淡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篇2

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

(一)地球水资源的概况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水,有水地球上的万物才得以生存、生长。据统计地球表面2/3被水覆盖,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仅占2.53%。冰川、积雪的淡水难以利用却占淡水总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气水,这些淡水仅占0.26%且最活跃更新最快。如果说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们可以用其他能源来替代,那么,如果没有洁净的淡水,没有干净的可饮用水,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孟加拉代表爱农·尼沙特在研讨会上说:“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为盛在一加仑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当于一汤匙——大约是总量的0.75%。”在21世纪的开端,地球上有10多亿人根本喝不上干净的水。大约24亿人得不到足够的可饮用水,每年大约还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有关专业人士预言:人类面临的下一个生态危机将是淡水资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联合国和斯德歌摩环境研究所报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洁净的水。2025年面临缺水困境的人将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洁净水。有些地区大水泛滥,而有的地区却因干旱而导致居民死亡——或者沦落成难民而举家迁移。加拿大有着与中国同样多的水资源,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中国的2.5%,人均淡水量远高于中国。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资源量居世界82位,不到世界水平的1/3。在干燥的博茨瓦纳,水是如此宝贵以至于用“雨水(Pula)”命名自已的货币。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在自然原因中水资源全球分布的及不均匀,气候变暖改变区域降水的蒸发格局造成了大气环流失衡,使区域性降水造成了分布不均衡。其次,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更不均匀。

两个原因当中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人类水资源需求总量正在急剧上升的现象这是不可非议的,相反人类人为造成水污染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当今水污染是全球淡水资源面临的又一大威胁,清洁、充足的水是极其宝贵的。没有清洁、充足的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我们却把清澈、干净的水源作为废物倾倒场,每年向湖泊、河流和海洋倾倒数十亿吨的化学品、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时海上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液体泄漏也给海洋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当的淡水利用也给水资源带来了无形的浪费。在农用方面,农作物的大面积灌溉使淡水造成了大量的流失,这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水,另一方面却在继续忽视水的重要性。这不是我们今天人类应该做的,相反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我们的水质。

三、全球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及保护法取得的进步

20世纪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引起21世纪水将成为引起战争的根源。由于全球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国必须对淡水资源的国际公平分享问题和淡水污染的防治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做到广泛协商并用国际条约巩固协商成果。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水事委员会提醒大家:“此时此刻,我们面临着世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解决不了水源短缺的问题,结果将是粮食价格上升,缺水的国家不得不用昂贵的价格进口粮食,然而缺水的国家大多贫穷落后。”饥饿和干渴也与政治动荡和经济增长缓慢紧密相关。

关于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经历了从单一利用到全方位保护,从保护河流到保护整个水系的发展过程,从创设相对简单和直接的防止重大跨界污染的义务发展到建立广泛的保护共享资源的法律制度。

起初,区域性的或双边的国际条约构成全球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如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签订的《美加大湖水质协定》。《协定》的宗旨是“恢复并保护大湖流域生态系统的、水体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完善性”。1998年通过的《保护莱茵河公约》,该公约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莱茵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河流、河流沿岸与河流冲击区域一起考虑。

随后,1966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赫尔辛基规则》是淡水资源的全球保护的里程碑,在条约中提出了现代国际流域的概念,为国际河流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赫尔辛基规则”宣告国际流域利用的国际法一般原则;确认国际流域内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合理公平地利用国际流域内的水资源;提出并界定流域水的自然分成结构水质;各国不应对国际流域内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现有的污染程度,从而可能对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严重损害,国家应为减少各种现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损害;关于国际河流利用产生的争端,应按联合国精神以和平解决。1997年根据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约》这一法典化文件。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适用于所有国际水道的一般规则;(2)实施这些规则的程序规则;(3)关于淡水保护、保持和管理的实质条款;(4)关于水道国缔结协定的条款。该公约的目的保障国际水道的利用、开发、保存、管理和保护,并为当代人及后代人而促进对国际水资源保护。

总的来说,当前国际环境法在国际水资源保护制度上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原则和规则。对国际淡水资源法律制度的研究对指导国内立法具有积极意义。

四、国际淡水资源的保护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淡水资源保护法在体系机构上所调整的范围不断扩大,渊源构成多样化,在内容上存在着国家与水道国际化之间的矛盾。保护法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已经签署的双边、多边条约执行的不彻底。国际河流委员履行的职责有限,上下游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尚且存在,国际水资源争端的解决存在争议。

我个人认为,国际环境法应与国内环境法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国内环境法无论在归责问题或保证实施上大多都有明确规定,不可否认国际环境法在这些问题上不可能同解决国内法一样,它面临更大的困难,但及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是刻不容缓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自70年代以后,有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迁往控制不严格的发展中国家,导致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这与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低下,民众的环境意识低下和管理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谴责发达国家这种举动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使全世界都积极参与到拯救环境的队伍中来。

世界局势逐渐向多极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通过建立全球关系,迎接环境与发展的挑战,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结束语: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几千年以前中西方的自然哲学思想,还是当代全方位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于全部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就是人类应当与大自然保持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不只是某一国家范围内的任务,是国际各国共同关心的焦点。不论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深受其害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还是近年来提上国际议事日程的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消失等问题,都以跨越了国家或地区的界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和地区协调一致的努力与合作。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此过程中,人类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遭受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只有全世界共同努力,保护我们仅有的水资源,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3

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

(一)地球水资源的概况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水,有水地球上的万物才得以生存、生长。据统计地球表面2/3被水覆盖,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仅占2.53%。冰川、积雪的淡水难以利用却占淡水总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气水,这些淡水仅占0.26%且最活跃更新最快。如果说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们可以用其他能源来替代,那么,如果没有洁净的淡水,没有干净的可饮用水,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国际 自然 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孟加拉代表爱农·尼沙特在研讨会上说:“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为盛在一加仑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当于一汤匙——大约是总量的0.75%。”在21世纪的开端,地球上有10多亿人根本喝不上干净的水。大约24亿人得不到足够的可饮用水,每年大约还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有关专业人士预言:人类面临的下一个生态危机将是淡水资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联合国和斯德歌摩环境研究所报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洁净的水。2025年面临缺水困境的人将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洁净水。 有些地区大水泛滥,而有的地区却因干旱而导致居民死亡——或者沦落成难民而举家迁移。加拿大有着与

起初,区域性的或双边的国际条约构成全球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如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签订的《美加大湖水质协定》。《协定》的宗旨是“恢复并保护大湖流域生态系统的、水体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完善性”。1998年通过的《保护莱茵河公约》,该公约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莱茵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 发展 ,将河流、河流沿岸与河流冲击区域一起考虑。

随后,1966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赫尔辛基规则》是淡水资源的全球保护的里程碑,在条约中提出了 现代 国际流域的概念,为国际河流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赫尔辛基规则”宣告国际流域利用的国际法一般原则;确认国际流域内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合理公平地利用国际流域内的水资源;提出并界定流域水的 自然 分成结构水质;各国不应对国际流域内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现有的污染程度,从而可能对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严重损害,国家应为减少各种现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损害;关于国际河流利用产生的争端,应按联合国精神以和平解决。 1997年根据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约》这一法典化文件。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适用于所有国际水道的一般规则;(2)实施这些规则的程序规则;(3)关于淡水保护、保持和管理的实质条款;(4)关于水道国缔结协定的条款。该公约的目的保障国际水道的利用、开发、保存、管理和保护,并为当代人及后代人而促进对国际水资源保护。

总的来说,当前国际环境法在国际水资源保护制度上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原则和规则。对国际淡水资源 法律 制度的研究对指导国内立法具有积极意义。

四、国际淡水资源的保护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篇4

一、淡水资源短缺迫切需要发展海水利用产业

我国年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左右,位列世界100位之后,被联合国列为13个最贫水国之一。我国沿海地区大部分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年,其中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等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200立方米/年,处于严重缺水境地。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海水资源的利用能缓解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通过海水淡化,可以增加我国淡水供应总量;海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和工艺用水、生活用水(冲厕)、农业用水等,替代淡水资源,可以增加淡水资源相对供应量,达到科学开源的目的。

海水淡化从需求上讲,可作为沿海地区用水的第二水源、岛屿用水的第一水源,缓解沿海地区淡水紧缺局面,遏制部分地区因超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区域性地下漏斗面积增加,扭转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从经济上讲,也是比较合算的,譬如用远距离调水与海水淡化相比,据国外测算,当调水距离大于40千米时,其成本将超过海水淡化。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值得认真对比研究。

二、海水利用技术已具备产业发展条件

国际上,海水利用技术日趋成熟。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膜法和蒸馏法淡化技术的国家之一。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国的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已在山东荣城建成万吨级示范装置,并具备自我设计、制造反渗透淡化装置能力;我国蒸馏法海水淡化3000吨示范装置正在青岛市黄岛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即可建成投产,万吨级示范工程也在青岛市黄岛筹建之中。已建成的我国海水淡化装置设备,其造价比国外可降低50%,吨水成本约为4—5元人民币,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海水循环冷却关键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已形成全套技术和产品。2500吨/小时示范工程,有望上半年在天津建成应用;海水冲厕示范小区也正在青岛建设。

虽然我国在海水利用技术方面比较成熟,并已有成功应用的示范,但工程规模小,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更未形成产业,较国外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譬如,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国内最大为5000立方米/天,发达国家已达135000立方米/天;蒸馏法国内引进和在建项目仅有千吨级规模,而国际上已达270000立方米/天。国内每天海水淡化总产水量不到3万吨,仅为全球海水淡化总产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此外,我国每年海水冷却水用量不超过150亿立方米,而日本为3000亿立方米,美国约为1000亿立方米。

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鼓励、扶持、引导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投入不足,规模示范不够,设备国产化率不高;缺乏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持续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协调,配套政策跟不上,等等。

三、促进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形成与发展,冲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短缺瓶颈,拟提出以下对策:

1、尽快制定、出台并实施“全国海水利用发展规划”。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针对沿海地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在“十五”后两年重点开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产业化;2010-2020年,推进海水资源利用产业全面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立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出台关于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引导政策法规和鼓励沿海城市利用海水的具体措施。譬如:对于海水淡化厂实行优惠电价;放开自来水价格或实行海水淡化水价补贴;实行自来水指标定额制;对新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鼓励耗水大户使用海水,限制使用淡水;对于经营海水淡化水及装备等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通过立法,补贴扶持海水利用设施建设等。

3、设立专项资金,实施“海水开源”战略。采取“政府(资金、政策)引导、启动培育市场”,逐步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过渡的发展模式。设立专项资金,启动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运作,进行产业相关技术的规模示范,增强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动力和信心,降低经济运行风险。

篇5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203

1 我国水资源基本现状

1.1 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比较可观,但人均占有量少,整体来看,仍然是严重的干旱缺水国家。我国目前的水资源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900m3,相对于总量约为2.8x1012m3,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淡水总量来说,的确是非常少的,与其他大国相比,我们仍是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工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及基础单位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给本就不多的水资源更蒙上一层阴影,而且,随着我国水利建设和水能开发利用的范围和深度不断加大,开发的难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已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

1.2 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

我国虽然是加速发展中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对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在很多方面却远远不如一些比我国落后的国家,比如尼泊尔等国家。这一问题与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科研水平、调水能力和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设施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这都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

1.3 水体污染严重

我国现在的水质情况仍容乐观,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仍不断的排入河流,有些甚至已经危及到地下水源,例如利用深水井将工业废水灌入地下,给我们最后一点纯净度呃水源以沉重的打击,而且,水体污染有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从内陆向海域延伸的趋势,这些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4 洪涝灾害及水土流失仍十分频繁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我国基本已形成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洪涝灾害虽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严重,破坏之大仍是人们对水控制过程的一大难题,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也十分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退化、沙漠化和生态恶化,引发河道淤积堵塞,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洪涝灾害的影响,使其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2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相关法律,提高保护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证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制度基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对水资源数量、质量的影响是深远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因此要想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就要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社会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机构管理的效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并提高制度的灵活应用水平,强化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

2.2 积极采用科学措施

针对我国出现的各类水资源短缺现象,我们可以从2方面出发,提高本地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率;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用外水来满足本地区的需要。例如,对于农业生产,我们可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工业生产,我们可以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废污水的技术研究,而且,可以协调各用水部门关系,增强有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调水工程进行水资源的相互补给和最优调配,例如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调水工程。

2.3 加强水资源保护

这是一项长久,而且需要全民参加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要保护好与人民生活和重要生产密切相关的饮用水源,合理划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并严格管理。并加强流域机构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河道排污口管理,对各个生产部门的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制度,从源头抓起,从过程抓起。要加强面上的生态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

2.4 加强管理水平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变水资源管理的无序状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与制度,提高用水的科学管理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加大法律力度、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的水务稽查队伍。通过水务稽查,进一步规范城市用水市场,完善监管环节,提升监管水平。

3 结 语

篇6

关键词:水污染 设想治理

水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各国为了防治水污染,都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的1/4,另外,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众多城市结构性缺水。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激增,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在各国纷纷立法进行水资源保护的今天,我国也积极做了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等,就此形成了我国现阶段水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情况。

一、现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五大严峻问题

⒈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污染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快,据水利部统计近3年增长8.6%,主要水系水质恶化程度没有得到控制,据环保局统计,2004年七大水系,一半以上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一半以上属于五类、劣五类水,已不能直接使用。另外,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经济损失较大。

⒉工业污染仍然十分突出。不少老企业污染严重,无力治理,生产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大量存在;不少企业有法不依,违法排污现象普遍。

⒊城镇污水未有效处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而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目前能正常运行的有1/3,低负荷运行的有1/3,还有1/3开开停停。另外,我国仍有一大批城市没有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或收费偏低,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要求。

⒋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我国一些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差,不合格率占25%,全国农村尚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

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22吨,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2%,发达国家均为75%~85%;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5,而很多国家为0.7~0.8;生活用水浪费严重,全国管网漏损率为20%,每年浪费水达100亿吨以上。

二、水体污染的治理和防治设想

如此严重的水体污染,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对人类自身生命之源的破坏。我们在分析的同时,更实际的是做出应对的措施,以改变现状。

1.水污染防治政府有责,增强法制约束力,加大处罚力度,让有些违规的行为得到法律的制裁,让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到提升。

2.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将主要的需水工业搬迁部分到南方,缓解北方水少、工厂多的局面,减少水质恶化。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为从整体上解决我国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水资源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对一些原始的水源必须严格保护,将各区内水资源的分配、水费、排污费的收取、治污资金的筹集有效地统一起来,就能够实现从局部到整体治理步骤的实现,从而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合理制定水资源规划,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了解我国如此严峻的水体污染状况,颇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把自己所学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紧迫性,重要性。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为高一级学校提供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

篇7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

众所周知,水原本应该是澄澈透明的,人们之所以看到许多红色的,蓝色的水,是因为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往水里添加了许多色素。因此,无色是水的基本属性之一。

如果要区分与它同样无色的白酒,只需要用鼻子闻一闻。水无味,而白酒却有酒独特的气味。由此而得,水是没有味道的。

木头、石块都有固定的形状,无论怎么放置,都不会改变形状,可水就不一样了:把它放入圆柱形的容器里,水就变成圆柱形;把它放入长方形的容器里,水就变成长方形,所以水是没有固定形态的。

篇8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分布;问题;对策

0 引言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远多于陆地面积,但是,地球上97.5%的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也很难适用于工农业,仅有2.5%的淡水能直接被生产和生活利用,而对于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65%以上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其余大部分淡水位于大陆深层中,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微乎其微。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7,342立方米,但是由于地理因素等不同,导致各地区水资源分配量不均,部分区域水资源供应量严重不足,其中,中东、非洲区域尤其突出。

1992年,联合国曾在冰岛举行水和环境国际会议,倡导寻找新的途径,对淡水资源做出评价、发展和管理;世界银行也曾于1993年提出了有关水资源的新课题;最近,粮农组织又成立了一个关于水和持续农业发展的国际项目(lap-wasad)。这些信息表明,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农业水资源的使用量将会持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性的首要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相应的对策,水资源问题必将对该国的社会、经济、人口产生重大的影响,解决水资源问题刻不容缓。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针对自身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值得其它各国借鉴。

1 美国水资源现状

美国水资源总量丰富,据估计达29,702亿立方米,其东北部五大淡水湖湖水总面积为242,984km2,为美国东部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然而,东多西少,人均丰富却成了美国水资源分布的一大特点。细致地可以将美国划分为两个不同区域:西部和东部。西部17个州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东部是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为800至1000毫米左右。很显然,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南部淡水资源储备量不足,成为了美国水资源的突出问题。

据了解,干旱在美国西部约占一半以上的面积,不仅如此,干旱程度与去年同期也没有多大差别,最干旱的地方包括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等地的居民常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加利福尼亚南部大范围区域正经历着十分干旱的状况。美国海洋、农业、和大气管理部的《干旱观测》,在水资源评估中声称道:美国陆地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或者缺水状。因此,美国有很多理由为该国未来水资源而担忧,水资源危机成为了影响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又一重要因素。

2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上文中指出的问题曾经成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上世纪40年代起,美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水资源危机的紧迫性及淡水资源的重要性,经过70多年的努力,现今美国水资源利用率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

2.1 兴建调水工程

调水是从水资源充足的区域向水资源匮乏区域进行调动,以便实现该区域水资源再分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对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建设合理的调水工程,将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缓解该流域工、农业用水的矛盾。

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美国政府积极采取区域调水措施,并且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例如,美国西部曾经是干旱缺水地区。为开发西部,仅 1933-1943年联邦政府就批准兴建了34个调水工程,这些工程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西部经济繁荣[2]。加州南部地区年降雨量很少,地下水资源储备量不足,为了解决南部地区干旱缺水及工农业发展的需要,美国通过从克罗拉多河引水,供应南加州地区的用水需求。这些调水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南部地区缺水的问题,而且还在防洪、灌溉、水力发电及旅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国西南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海水淡化处理

海水淡化处理是利用电渗析、反渗透、蒸馏法等新技术实现水资源利用。通过施行新技术的海水淡化处理,不仅可以降低美国海边城市淡水成本,而且水质好,技术可实施性高。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将有效解决部分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br>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德克萨斯州以及其他一些沿海城市长期承受着干旱的压力,从其他州调运淡水往往会增加成本。对此,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美国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并对经济产生重要意义。

经过60多年的努力,美国的海水淡化技术与规模取得了长足发展。美国政府于1950年成立盐水局,进行淡化技术应用研究,1974年后转化为资源技术局,不断推进水资源和脱盐技术的进步[3]。由于地理因素影响,海水淡化厂通常集中建立于美国本土东南部和西南部。其中,位于得克萨斯州的 freeport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座海水淡化厂。据相关统计,2004年美国就拥有海水淡化厂2,560多家,淡化水日产量约36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很显然,美国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对经济已经产生重要意义。

2.3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为保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很多国家十分重视水资源管理问题。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许多国家成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对水的使用、调配、开发进行全面的管理。

美国水资源分布有较大差异,对不同地区水资源的管理也有不同的模式。从总体上讲,美国政府注重综合性的水资源管理,强调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重视水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其他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田纳西河水资源管理是美国历史上水资源综合性管理的一个成功模型。

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落后的地区。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决定成立田纳西河管理局,并授予其规划、利用田纳西河流域各种资源的权利,对整个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性治理。经过10年的努力,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共修建了31座水利工程、21座大坝,不仅成功控制了洪水,还在当地农业灌溉、水力发电及旅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10年间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创造了举世赞誉的田纳西奇迹[4]。

2.4 污水处理

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城市污水处理是实现水资源重新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实际上,污水回收系统是通过工程工艺来模拟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系统中包括了有计划的污水再生、循环和回用,同时,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社会系统”,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也是防治水环境污染及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实现水资源良性社会循环的重要保障措施。污水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不得不重视污水作为“第二水源”的可利用价值。

近几年来,美国的污水处理项目已成功实施,且对重点城市普遍施行了污水二级处理及再利用化发展。其中,加利福尼亚州irvine大农场处理污水用来灌溉、洗车、工业,污水利用规模1,500公顷;弗吉尼亚州的upper occaquan回用水补给水资源,污水利用规模7,200公顷;德克萨斯州的ei paso回用水补给水库,污水利用规模1368公顷[5]。

3 结束语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得美国的淡水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均等水资源危机问题,如果能够借鉴这些成功的措施,将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陆贻通,朱有为,陈凯旋.世界水资源保护概况[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4).

[2] 陈楚龙.美国水资源发展过程与战略[j].人江,2006(5).

[3] http://taiwandesal.com.tw.

篇9

有人说,19世纪争煤炭,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淡水。以此描述世界大趋势虽不够准确,但也不无道理。今天,21世纪才刚刚开始,世界淡水资源匮乏之势已见端倪。我国的缺水趋势更加明显,形势十分严峻。21世纪里,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如何来解决呢?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严肃问题。

目前,国际上已经把粮食、能源和淡水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重要的保证。因此必须成功找到一条水资源补充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这既是我们国家对淡水资源安全的战略需求,也是为缓解迫在眉睫的淡水资源短缺现实的决策。海水淡化作为21世纪一项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正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缺水城市及乡村淡水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获得淡水的新途径

向大海要水喝,这是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的获得淡水的新途径。当今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日产量已高达3775万吨左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供水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为了解决日益紧缺的淡水资源问题,促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正在从政策上大力支持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加大了资金的投入。

在我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海水淡化先进技术,如天津市海水淡化业的技术水平就相当高。

天津市也许是我国最缺水的大城市,人均只有160立方米。如今天津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依靠外调来的滦河水和黄河水,但外调水的供应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哪怕今后有南水北调的补充,其供应量也不是无限大的。天津正在实施的工业东移,开发建设滨海新区,预计新区建成每日所需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就以百万吨计,水资源缺口之大是惊人的。另一方面,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濒临渤海,具有153公里的海岸线,利用海水解天津之渴,理所当然地成了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天津先后建成了2500吨/小时海水循环冷却工业装置、1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科技示范工程。2006年引进了法国全套技术,天津宝成集团公司完成了我国第一台万吨级海水淡化主体装备的加工制造,成为国内首个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的载体。目前,天津每年的海水淡化能力已达500万吨,在建海水淡化项目的海水处理能力已高达每年6000万吨,此外还有直接利用14亿吨海水的技术装备。海水淡化与直接利用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诸如山东黄岛电厂、华欧集团公司等我国沿海各地区的环保明星企业,在解决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方面,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探索,也都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成果。今天沿海缺水城市利用海水解决淡水资源匮乏的举措,已经成为了一种保障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新途径。

海水淡化技术

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4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今天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已取得了重大突破,规模化海水淡化产业的技术基础已经夯实。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已经成熟,部分领域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今天,我国已掌握了多种海水淡化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有蒸馏技术、反渗透技术和电渗析技术。

海水蒸馏是最传统的成熟技术,也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的技术,在我国乃至世界被广泛采用。其原理是:海水经过加热后变成蒸气,继而让蒸气遇冷,再凝结成淡水。一次蒸馏不行,可以进行多次蒸馏。在该设备中,蒸发室通常保持着一定的真空度。由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所以在具有一定真空的蒸发室里海水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开始蒸发。当加热后的海水一进入蒸发室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蒸气,这便是“闪急蒸馏”技术。

由于以蒸馏技术淡化海水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影响了生产成本的降低,由此生产出来的淡水价格较高,还不能为普通百姓所接受。为了降低成本,科学家正在进行各种努力,如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淡化海水来节省加热的燃料,又如利用太阳能来降低能量消耗成本。科学家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是把原子能发电与原子能淡化海水结合起来,据估算这样一来,可以使海水淡化成本降低80%,甚至更多。

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大约在1967年才开始得到发展。反渗透海水淡化器中的关键部件是一张薄薄的具有多孔结构的反渗透膜。在施加一定的压力下,该薄膜只容许淡水顺利通过,而把水中的盐类物质截留下来,于是淡水和盐类物质就分离了。由于反渗透法的分离效率相当高,具有能耗低设备简单的特点,这项技术问世伊始就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反渗透技术的制膜工艺,有些国家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制作反渗透膜,既大大缩小了海水淡化设备的体积,又提高了海水淡化的效率。

此外,还有一种叫电渗析的海水淡化技术,它是依靠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来完成脱盐淡化的。这两张膜通电后能使海水里的盐类分解成阴离子和阳离子,这些离子受到了膜的阻挡,流出来的就是不含盐的淡水了。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制造高纯度的饮用水、锅炉用水、子工业用水和注射用水。

海水淡化的前景

当今世界上有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个科研机构在进行着海水淡化的深入研究,有几百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容量的海水脱盐淡化设备在运转着,每天生产几万吨、几十万吨淡水。由于海水淡化生产厂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海水淡化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一些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大规模淡化水厂的生产成本已降到了接近于一般自来水厂的水平了。某些富裕的产油国淡化水的供应量已达到了满足城市供水的规模,甚至有些地区已将淡化水用于了农业灌溉。

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已经全面掌握了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两大技术,并已趋成熟。我国生产的海水淡化设备比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便宜30%~50%,淡化水的生产成本达到5元/吨,已经接近了世界最先进水平。我国已先后建成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日产5000吨反渗透和日产3000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目前正在建设着日产万吨级的示范工程。我国的海水淡化设备和技术在世界上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海水淡化技术在我国尤其是沿海的缺水地区应用的前景广阔。

另外,我国西北、西南以及华北存在着大面积的苦咸水地区,那里的苦咸水未经处理多数都是无法利用的,当地人民连饮水也相当困难,严重阻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地区正是应用海水淡化技术的另一个广阔天地,对苦咸水进行脱盐淡化正是解决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缺水疾苦、迅速发展生产建设的有效措施。

除了海水淡化技术,在我国沿海缺水地区直接应用海水也是解决水荒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广泛用于沿海电力、石化和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方面,我国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设备,实现了海水循环冷却产业化的技术突破。大生活海水利用技术也取得阶段性成果,青岛示范小区正在建设中。

篇10

关键词: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一、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的现状

1、水资源概况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滨海平原的裙部,远离地下水补给源,由于浅层无淡水,200米以下深层是承压淡水,且水质含氟量超标,属水资源极为贫乏地区。这一现状决定了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必须与跨地区引水紧密结合,随着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京唐港供水一期工程就是唐山市水务局根据港区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要求,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投资7133万元兴建的基础产业项目,在全省率先迈出了水利产业化的第一步。实现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经营管理、供水服务、水政水资源为一体的面向海港开发区的城市供水体系。

京唐港供水一期工程主要由水源井群、输水管道、水厂、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管理站五个部分组成。水源地距京唐港30公里的乐亭县会里乡境内。设计流量0.5立方米/秒,年供水为1500万立方米,日供水4.1万立方米。

京唐港供水二期工程是在现有一期工程供水能力饱和的形势下启动实施的。该供水工程总投资2.68亿元,包括取水工程、管线工程和水厂工程,以乐亭县徐家店乡为地下水水源地,实现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立方米,年供水1752万立方米。

但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供水形势异常严峻,突出表现为:可供水量缺乏,目前港区源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由于受工程规模和水资源可开采量的限制,可供水量远远满足不了海港开发区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全区日用水量约12万立方米,工程处于超负荷运转,勉强能够满足现有生产、生活用水。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日用水缺口逐渐增大。由此可见,要想保证海港经济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解决可供水量不足的矛盾。同时,水资源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取水水源地的保护问题,供水工程单线供水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的现状可概括为:水资源极度贫乏,不可多得;用水需求日益增长,不容乐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不可忽视。

2、水资源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1)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迅速,工业产值迅速提高。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截至目前,区内注册企业583家,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10个,竣工项目150个,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西班牙德佳德斯公司、德国蒂森克虏勃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冶集团、中材建设、中钢集团、中国地煤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开发区。大唐王滩电厂、唐山佳华煤化工、中润煤化工、中冶恒通等一批立区兴市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区内初步形成了煤化工、精品钢、电力能源、陶瓷建材、大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支柱产业。

(2)水资源对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限制

一般而言,工业可分配水资源总量的15%~20%,由于海港开发区工业多属高耗水企业,工业可分配水资源总量的70%~80%,工业可用水资源量约为3.6万立方米。以工业可用水资源量(近似代替工业最大可得水量)与工业需用水量的比值来表征工业水资源利用持续度,标志水资源限制下工业发展程度与不受限下可能发展程度的比较,截止目前,工业的发展只能达到自由发展70%的程度。

(3)经济发展对于水资源限制的响应

为保证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工业用水必须严格执行节水措施,把用水定额降下来。实施节水技术如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工业用水量不继续增加,实现工业用水零增长或负增长。大唐国际王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海水作为发电厂冷却介质,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发电工艺用水。利用两台海水淡化设备可淡化海水量为6000立方米/日,目前电厂利用一台海水淡化设备海水淡化量为3000立方米/日。这对港区淡水资源匮乏起到了缓解作用。

3、水资源与港区居民生活

随着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将会大幅度增加,居民生活用水量将进一步提高,会加重港区用水紧张程度。城市污水治理后可重复利用,从而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节约城市用水量,缓解供水压力。

二、海港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港区将逐步建成以培育“两大园区”、“五大产业”为重点的新型港城。这将带来三个方面的大变化:(1)产业结构的变化,追求工业集约化和规模化;(2)港区结构的变化,都市化进程加快,港区布局出现较大调整,重点面向工业区;(3)生活习惯和思维观念的变化,重视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高品质饮用水。

因此,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用水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在水资源的增长量和水环境的质量上。例如,当前港区居民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以提供优质的原水,否则,如果忽视对水源地的保护,仅靠改进制水工艺,则难免事倍功半。因此,要从重点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转变为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特别强调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

三、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与对策措施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目标是:最终形成与海港经济开发区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建成完善的安全供水体系,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和全面的水环境保护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多渠道开源

如何解决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节水,二是开源。节水主要是计划用水,科学调控,优化配置,强化管理,采取一切节水措施,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开源就是广辟水源,多方补源,异地调水,处理污水,利用微咸水、海水,调蓄雨水等。

(1)异地调水。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供水一、二期工程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开采量和持续保障能力较低,因此,要解决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短缺问题,除了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外,必须尽早研究制定跨区域调水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努力提高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供水保障能力和可持续供应能力。

(2)微咸水利用。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淡水资源短缺,但地下微咸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可开采200万立方米。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成为解决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对增强港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地处海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靠海用海,大量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或生活冲厕水。既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又缓解日益增长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

(4)强化废污水利用。污染水利用是解决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出路。将污水处理后用于工业循环,不但减少引淡水的消耗,而且解决了污染环境问题。经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是城市的再生水资源,数量巨大,可以用作城市绿化用水、工业冷却水、环境用水、地面冲洗水。这对于解决港区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改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坚持依法治水

我国已经制定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海港开发区也制定了《供水管理细则》,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要通过强化法治意识、完善法规体系和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纳入到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