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植物学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植物学的意义

篇1

摘 要:民族植物学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是19世纪末的事情,虽然蒙古族的民族植物学发展的更晚但也在我国算得上比较前沿,经过进30多年的发展,内蒙古民族植物学发展已经渐渐的走向成熟的阶段,于此同时也要看到所谓成熟只是一种标准科学的术语,本文试图从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对其做大概的述评。

关键词:科学实践哲学;地方性知识;内蒙古民族植物学

一、科学实践哲学视角下的地方性知识及其意义

内蒙古民族学作为一种方性识在科实哲学的地方性知概念,是种哲学规范义的概念,指的是知的性质具有方性,特别学知的方性,而不是产生于非方地域识。这的方,主要在识产生辩中自然形特定情境。如文化、价值观利益和这成立和视域等。就是,科学践哲视野下的方性知识与以前有地方性知识本质差别:地方性识与普遍性识并非造对等系,而在于地性识的观下,不在遍性知识。普遍性只是一种地性知识转到另种地方性知识结。基于这观,少数民族总是着眼形成识具体,对这识进行研究,必具体情发,民族识及社会思境研究也是于一种尬的地:一方,它会民族国家占支配位民族的识系统相对充量也就补充或上面说比较框的另类知而已,也与范围、更空间中是西方为表的所谓“普性”识相对,之抗争少数族知经不被认可,在战线斗争、它不自列人教育、程中的,而政意义上值性产物―因为少数民族利而附加东西,这是它自然状态!方性知识予我们的就是对于境况揭示和反驳:同予我们于不同族的意义问题。唯有样,我们的研究能凸显其重的意义。

二、地方性知识视野审视内蒙古民族植物学

内蒙古民植物学我们可以看作是地方性知识,内蒙古民族植物学的研究的起步很晚但在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上世纪80、9年代初起,内蒙古开了民族植物的研究工作。到现在也经有近30年的历,在内蒙古兴的一门学科民族植物很短时间里发展迅速、成果常丰富、形成了明的地特色、在全国致界范围也具有一定影响力,然如此,内蒙民植学发展伐取得的果也我也会发现民族植物西方经的族植物学越越远而又越来靠近的现象。内古地区有很好的植学研究基础,草植与草原生这方的研在全国世都有影响力。雄厚的研基为民族植物在蒙古立与发的有保障。但也偶经典的科学识和民传统知识间相互脱却导致了一科的发展走瓶颈。与此时,自界出现的很多很难用纯论研究,解决。很多民所形成素知和经验经的实践,蕴了丰的科道理、有很强实性。基于此就现要保护和发展的民植物文化是植物文化全部学这种问题,可是文化已全球化进正在逐消失。正是这个景科学实学以其独视角阐了知识地方性特点,而提供了力理论视角。以不但要及加以保护更重的是我们要找民族性东西,挖掘本民族地区研特色,这才最终的义。下面从古族民间传命名来分蒙古族植物的民族特色掘其文化特色。

三、蒙古族民间传统植物命名与分类的地方性知识的分析

蒙古族为其历史、文化、以语言文字和化的不同对植物的命名的方也是多种多样的,成了蒙族独的民间植物命文化。植物间的名是通过人植直接作用和响而的,反映了蒙对其处的环境独特认识。研究蒙族间植物学命名是植物学研究的要的内容,方面的研内容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内蒙古民植物自建时起就蒙族民间植物命名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成果常显著。在这方代表的章有:陈山的“物命名与蒙古文化此文全面归纳用蒙语拉丁化命的植物1属、191个种、3亚种和8变种分析了这植物命名民族文化的涵。如:锦鸡属德国植物分类学家法林休斯(1714一1774)在162年的《物系统名录》第一第42页中建立,的名称是,属的种(衡pu)是树锦鸡(蒙锦鸡)。锦鸡的蒙古原名叫“har”讼“na”,蒙古文中“hara”字义为“黑色”,再用蒙古文加“gana”成为名词规律而变来的,意在指草原植物群落中远望锦鸡灌丛时所显的深色。还有,帖木儿是草属是由著名的帖木儿汗的名命名的。还有很多种是,蒙古地名,山名等。其他蒙古文作种加的。该文以国际植物命名作为前提,从世界通用的植物拉丁名上审视蒙古语词汇,阐明了蒙古富了植物学丁文,为世界植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按照谨而范的国际物命名法命名植物拉丁学名也丰的民语言文化素,民族植物学的内拓宽到植物拉名和蒙古语词汇域。正是这里们可以发国际的拉丁命名法很多民族特也就是体现了实践哲学地性知识知识的性,普遍性知识知识种地方知识转移到种地方知识的,而不是有一个之四海皆准统一一切民族文知识的普遍知识,即使是标准科学也一种地方性知为此而已。

哈斯巴根、陈山的《蒙古族传统植物命名中的动物及其文化研究》究了古族传统物中的动物文以及其其。此文运用族物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究蒙古民间录传统物命名。了蒙古族独文化特征。文应的蒙古用骆驼牛和羊修词,命名同属不同种的,反映蒙古族的化以及此景下的思维方式。

哈斯根、苏亚拉图的《阿科尔沁蒙古族民植物名的集与鉴定》(蒙古文)与《鲁科尔沁蒙族民间植物名的结构、类型、义及命名据》(蒙古文)篇文章用民间调查的,系统多角度研究了内古峰市鲁科尔沁旗民间植物名。植命名民族文化重要组部分。这涉到自然生态、生方式、语言、统文化等方面素综合范畴。随着代进程的,传统文化在消失。文化某部分被替或消社会发展的可是优的统文化的消失是类可挽回损失。蒙古命名中的文化是古族秀文化,说以上究容是对统化的拯救研究,对文化的传承着非积极作用。需更加广深的研究。

篇2

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

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不外两种途径,其一是肠道吸收来自食物和胆汁的胆固醇,其二是肝脏和外周组织中产生的胆固醇。他汀类药物主要是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功效毕竟有限。依折麦布是第一个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它作用于小肠细胞的刷状缘,选择性地抑制胆道和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但并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甘油三酯等的吸收:由于小肠对胆固醇吸收的减少,使排泄增加。据研究,每天服用10毫克依折麦布,可以抑制约54%的胆固醇吸收,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18%左右。

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联合使用,为降低胆固醇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途径,患者耐受性好,不良作用少。数千例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单用他汀类。剂量增加一倍,仅能额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6%;而在使用他汀类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10毫克,则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达25%左右,与他汀类增加3倍剂量的效果相当。目前国外己有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组成的复方制剂问世。

他汀类联合缓释烟酸

为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人们曾寄希望于调整生活方式+他汀类。欧洲11个国家8545例患者按上述方案接受了为期3月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仍有40%的女性和33%的男性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其中1/4的患者表现为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甘油三酯,具有致动脉硬化特征。

篇3

1、学书无纸的书意思是写字。

2、学书无纸来自:《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伯珍 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3、《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启示: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

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①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②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③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④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⑤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角色也应改变,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

(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

(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

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5

关键词 输血前检测 HBsAg 抗HCV 抗-HIVl/2 梅毒抗体

为确保医疗安全,输血液制品前(包括输血浆)有必要对受血者进行相关各项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在患者手术前及输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l/2、抗-TP4种血清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1]。为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528例输血前患者4项血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手术、预输血者528例,男、女比例正常分布,年龄18天~85岁,采患者静脉血4ml。

检测试剂和方法:HBsAg、抗-HCV、抗-HIVl/2、抗-TP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抗HCV用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ELISA试剂盒检测。抗-HIVl/2用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ELISA试剂盒检测。抗-TP试剂购自现代高达生物公司,TRUST试剂购自荣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操作过程及结果判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执行。

结 果

63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全检测者528例(83.81%),未全做者102例(16.19%)。检出HBsAg阳性73例(13.83%),抗HCV阳性6例(1.14%),梅毒抗体阳性11例(2.08%),抗-HIVl/2全阴性。该四项指标共检出90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7.05%。其中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3例,HBsAg与抗-TP同时阳性3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2例。凡血清感染性指标阳性患者其中80%以上ALT活性>40U/L。

讨 论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但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存在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3]。输血风险主要是指输血可引起不良反应,也可引起传播输血相关疾病。输血相关疾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含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为了判断和分析血源性疾病的病因,划清感染疾病的责任,减少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近几年本院严格按要求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抗-HIVl/2检测[4]。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血液传染病的检出率为HBsAg阳性13.83%,抗-HCV阳性1.14%,抗-TP阳性2.08%,抗-HIVl/2阳性0,可见患者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不容乐观。医务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在进行外科手术、注射、穿刺、抽血、清洗和处理医疗器械时常有锐器的损伤,被损伤暴露的皮肤粘膜接触到污物时完全有可能被感染[5-7]。此外,血清标志物筛选还为区分患者是否为输血后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了举证倒置的临床例据,同时也是医患双方自身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彩玲,古旭东,周菊琳.手术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7100例结果分[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421-4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3 谭轩,孟庆年.输血前5种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83-84.

4 王玉丰,刘斌,黄与双,等.输血前和手术前4种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必要性[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23-424.

5 付麦旺.输血前血清四项感染指标检测与职业防护[J].中国牡区医师,2009,11(212):119.

篇6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37-02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生严重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普遍害怕学数学甚至讨厌学数学,数学教学难度不容质疑。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数学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五年制高职教师满怀热情地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受教师的爱,从而满怀期待地走进数学课堂,等等,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引入数学文化,改善学生的数学观A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数学思想及数学与周围世界联系的根本看法和认识。它是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观支配着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和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着学生对数学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观,是五年制高职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除重视思维活动的价值外,还注重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的教育价值,也就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数学观。

1.数学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观

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学时讲授数学的涵义、特点和数学之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能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经过实践,学生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数学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另外,每章引入适当介绍相关数学知识的历史,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数学故事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体验数学的丰富和神奇之美。

2.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观

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学习重要的是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发展数学能力,而数学知识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让五年制高职学生体会数学的存在、数学的价值,生动地再现数学知识能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例如,在函数的应用教学中,可以讲市场销售或细胞生长的例子,也可以讲印度舍罕王重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以及人体节律的正弦曲线等,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从而期待学习。

二、教会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扩散思维的展开。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力,还能使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使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

教会学生创作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动手动脑科学地学习数学,将每次课、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内容用思维导图展现出来。通过实践,多数学生感到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受益非浅,对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

三、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措施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学的生命也在于创新。五年制高职数学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到区间的记法,原来只让学生记住:a>b,a,b∈R,闭区间包含左右两个端点,记作[a,b],开区间不包含左右两个端点,记作(a,b),实数集R记作(-∞,+∞),集合{x|x>a}{x|x≥a}{x|xa}{x|x≥a}{x|x

四、加强学生对数学实质的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讲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却没有体验数学知识创造发展的过程,也没有参与数学活动,缺乏主体意识,并不能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以学生的常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创设情境性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数学的猜想、合情的推理、探究、检验等),不断重组常识或经验,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这样,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学生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建构个人知识,通过交流发展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素质,并对数学实质建立个人认识,在发展数学观的同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导者、帮助者。首先,教师应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改进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进步,欣赏学生的成绩。这是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为出发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稳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这是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实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才能发挥数学的人文价值,强化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1 重视并讲好绪论

绪论课教学是引导学生步入微生物课程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一门课程的窗口,通过绪论学生知道该 “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同时在绪论部分教师和该学科给学生留下了第一印象,这种印象的好坏会影响到教师今后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绪论教学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绝不能马马虎虎,轻视此部分内容,相反,教师应努力在绪论部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绪论部分,教师要介绍什么是微生物和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研究方法及微生物学发展史等,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明确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方法,强调学生要按时到课,课堂上认真听课、记笔记、及时复习、预习、按时上交作业、对相似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等,例如可以对各种球菌或引起腹泻的细菌进行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等各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其异同。提醒学生教师课堂上会经常随机提问,检查教学情况,严格要求和约束学生,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强调实验课教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1.2 举例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一些极端环境生长的细菌,例如厌氧性嗜热菌可在300℃下生长,一种芽孢杆菌的芽孢可在-250℃下存活三周,抗辐射微球菌抗辐射能力特别强;举列说明微生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微生物农药既可以杀灭病虫,又可以使植物无农药残留,使人们真正吃上绿色食品、放心食品;介绍弗莱明等科学家从青霉菌中发现和提炼青霉素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伤员的事例,启发学生要善于抓住偶然的现象来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详细介绍我国著名学者汤飞凡发现沙眼病原体的感人事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他曾经把沙眼衣原体先后两次接入自己的眼中,造成人工感染,四十多天后才采取治疗措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分离培养出沙眼病原体的伟大科学家。这些举例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

1.3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讲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时,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尸体和垃圾为什么会腐烂?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酸奶中含有什么细菌?喝酸奶有什么好处?林黛玉、茶花女死于什么病,凶手是谁?乙肝和艾滋病是如何导致的?”等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大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利的,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2 重点内容开展PBL 教学

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学生对相似的知识点容易混淆,难以记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PBL 教学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2.1 PBL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首先,依据教学任务和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应该把握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寻找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可讨论性以及具有启发性的案例,便于问题的提出与讨论,例如化脓性细菌、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破伤风梭菌等,典型病例能使学生在讨论后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那些症状不典型的病例会使学生考虑太多的疑似病例,在不同疾病的相似症状上纠结,分不出所以然;其次,选取案例还要具有前沿性,能够反映出教学的新知识、新动向;最后,根据案例选取合适的问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选择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关键知识与较难理解的知识,对此提出问题。

例如我们设计了“破伤风梭菌”的PBL案例:某男,30岁,左脚在建筑工地被铁钉扎伤,当时简单自行包扎,一周后病人出现漏口水,易激动,大量出汗,随后出现角弓反张,苦笑面容。我们提出以下问题:“根据病例病人最可能患什么疾病,感染了什么病原体?该病原体的形态特征是什么?该病原体的致病条件是什么?什么样的伤口易患该病?该病原体的感染途径是什么?吃进该病原体会不会患病?为什么?该病原体产生的致病物质是什么?该病原体的致病机制是什么?如何防治?如果你在临床上遇到这样的病人你该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病例和问题设计,把患者的体征、病史等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不仅了解了破伤风梭菌的基本知识,而且了解了破伤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等知识,病例还涉及到很多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设计完病例后,提供给同学们参考书目和网址,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锻炼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综合各种信息和资料解答问题并提出病原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在对问题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找出案例中的不明问题,提出假设,归纳整理问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把病历资料提前1~2周发给学生。

2.2 课堂讨论与总结

首先,分小组进行讨论前, 尽量保证每一位同学在这之前对病例都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否则课堂上才看书或资料了解问题,势必影响组内其它同学,影响整个小组讨论的进程。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随机推举一个代表对病例进行讲解并回答有关问题,组内其他同学可帮助补充和修正,或提出异议。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 对发言不积极的同学要进行鼓励, 并与他们谈心交流,找出他们不爱参与讨论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勇敢的参与进来。如果问题比较难, 学生解决不了, 此时教师可适当介入,启发和引导学生寻找支持疾病诊断的最有力的证据,避开那些非重要问题的困扰, 如果仍不能解决, 由教师帮助分析,给出正确的诊断和诊断依据,剖析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最后,教师给予总结,梳理本节课所讲解的具体内容,对该病原体给予全面的总结分析,并重点讲解最重要的和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路,此过程是对阶段学习质量和效果的一次提升。此外,教师可以对学生点评和鼓励,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点评,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意识得到提高。

3 增加学科前沿进展,激发学生励志图强

篇8

法治文明不仅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对于个人而言,法治文明也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正是基于对法律知识的高度重视,我认真学习了“五五普法”系列教材,并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收获。

首先,我的法律知识更丰富了。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学习了《教师法》、《劳动法》、《民法通则》、《经济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系统学习,我对部分法律条文的修改对构建和谐与时展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法律条文既需要具有稳定性、严肃性,同时又必须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其内容必须把人的生存与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正如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一样,处处皆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现代社会,法制的健全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权利,人的生存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这一点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正越来越多的得到实现。

其次,在学习中使我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温总理说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这句话我很感动。人民怎样才能活得更有尊严呢?我认为前提条件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而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就必须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正是我国法律所追求的最大公平。公平和正义需要靠制度去实现,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主观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公平和正义首先体现为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所以教育学生学会公平和正义的去待人待事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学生加强公平正义的教育,就应该做到:法制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篇9

忽然,她昂起头,抬高了她那纤细的双手,踮起脚。霎时间,那锋利的刀子割破了她那双娇嫩的小脚,但她毫无顾忌,仍在冰冷的刀尖上释放出那美丽的舞蹈。那舞姿是多么骄人,然而在美丽的同时,她的脚下早已是一片血河…

舞在不停的跳,血还在不停地流。那女孩紧咬着她那美丽的唇,忍着;含着泪,舞着。她的每一个舞姿,都是她那每一个悲惨的故事。她尽情的跳着,速度越来越快,血流的速度也愈来愈快。

终于,女孩倒下了,倒在了那血河中。黑暗即将吞没大地,女孩那苍白的嘴角却挂上了一丝微笑……

月,在朦胧的世界中浮现了,女孩静静地躺在地上。柔和的月光洒在了女孩那乌黑亮丽的头发上,女孩的身躯也在月光的陪伴下,消失了……

女孩睁开了双眼,她发现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天使。那天使头上带着一个蓝色的环,身穿着蓝于白互相交错的衣裙,身上还长有一双洁白的翅膀,她的脚上还散发着许多的金光。

“你好,我是掌管天空的天使‘水蓝儿’,仙王听说了你那美丽而凄凉的故事,特地派我来接你的”天使说。

女孩迟疑了一会儿,说:“哦?这是哪儿?”

“这里是‘仙界’也就是等于你们人间说的‘天堂’,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进来。你是被选中的其中之一” 水蓝儿说“现在,闭上你的双眼,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数‘1、2、3’,好吗?”

女孩点点头,她把手放在了水蓝儿的手上。刹时间一股强大的风扑面而来。

“好了,现在数‘1、2、3’。” 水蓝儿平静的说“快!”

“但…但是…风…风太大了,我快呼吸不了了!”女孩紧张地说道。

“没关系的,相信我,不会有事的。来吧,开始了‘1、2、3’”

“啊~~~”

篇10

一、两种定义方法的对比

1.“终边定义法”是从映射的角度来开展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终边定义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已知一个角的终边上的一点的坐标来求这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但是对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记忆、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而言不是那么方便。“比值”作为三角函数值,其意义不够清晰,“从角的集合到比值的集合”的对应关系与学生熟悉的函数概念中的“数集到数集”的对应关系不一致,而且“比值”需要通过运算才能得到,任意一个角所对应的比值的唯一性(即与点的选取无关)也需要证明。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在结束了三角函数的学习后还对三角函数的对应关系不甚了解,与“终边定义法”的这些问题不无关系。

2.“单位圆定义法”给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带来了一些变化

(1)由于单位圆定义法的直观性,学生可以从定义中看到具体的、直接的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即:任意给定一个角α,其终边与单位圆就有唯一的一个交点,交点的纵坐标定义为α的正弦函数,横坐标定义为α的余弦函数,这给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对应关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在单位圆中,可以直接用弧长来度量任意角的大小,有利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是“数集到数集的对应”。

(3)在“单位圆定义法”下,作三角函数图像时,可以更直接地使用几何取点作图法。

(4)利用单位圆对称性,并借助单位圆的几何直观效果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诱导公式。

(5)由于可以直接利用任意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讨论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特别是周期性、单调性、最值、对称性)的理解更方便,记忆也更牢固。

二、两种定义方法的有效结合

“单位圆定义法”与“终边定义法”本质上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教改以来,教科书在这个知识点上改来改去,最终两种定义方法都采用。对于老师们熟悉的“终边定义法”,北师大2014年7月第8版15页例1中给出了更加直观、方便学生理解的推导思路。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比值不会随着点P在角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对于确定的角a,三个比值都是唯一确定的。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以角a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比值’”是不失一般性的。而用“单位圆定义法”直截了当、简洁易懂,不需推导,就更突显其好处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单位圆的直观性,又不忽视比值定义的意义;既注重函数图象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利用单位圆的直观性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在解题中的应用。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好两种定义法。

三、“单位圆定义法”可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从这个解答过程可以看到,在掌握单位圆定义法后,不仅能够顺利地使用角与三角函数的对应,而且能在单位圆的载体下建立起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的内在联系,这对学生打开解题的思路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