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时间:2023-04-02 12:3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企业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企业会计准则

篇1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09-03

我国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从规范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企业会计准则》未在小企业实施。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正式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将在2013年1月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继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建成的又一项重要的会计标准。意味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从内容体系等各方面对两个准则进行差异比较,旨在促进财务相关人员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两大准则的联系和差异,以期更好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内容框架的比较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结构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补充规定。基本准则共十一章,内容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条件、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和附则等。38项具体按内容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收入类、费用类、特殊事项类、列报类、综合类等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和应用指南。正文部分根据核算内容分为十章,具体规定了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范。应用指南主要规定会计科目的设置、账务处理、报表的格式及编制等规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框架结构与《企业会计准则》相似,都包括准则和应用指南,并且都采用章节体例,体现了两者的协调以及我国会计标准的统一。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的比较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境内的所有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标准的企业。以下三类小企业除外:(1)证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2)金融企业。(3)企业集团内的母子公司。

从适用范围的比较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一方面与国际趋同,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小企业“不承担公众责任”的含义,另一方面考虑到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衔接。将上述三类企业排除在外,是因为前两类小企业承担了社会公众责任,要满足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三类小企业,因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需要统一会计政策,也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比较分析

3.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设置的比较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主要体现了统一,但由于小企业的业务范围相对较窄、业务复杂程度不高,加上简化核算的原则,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也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具体区别如表1所示。

在会计科目上的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有而《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的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同的科目

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一些资产减值准备类科目等、发出商品、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融资租赁资产、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预提费用、预计负债、长期债券、未确认融资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劳务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企业会计准则》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短期投资”,《企业会计准则》有“持有至到期投资”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长期债权投资”

3.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的比较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上既有相同、也有差异。常见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似,但根据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一些业务的核算进行了简化。两者的差异地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资产核算的差异

资产核算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计量属性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计量资产。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

(2)短期投资核算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对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四大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短期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在约定付息日计提利息,不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不论何种情况均采用成本法核算。

篇2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63-01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原因解析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所有477万户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了解并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并不是缺少标准,财政部2004年就颁布并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是制度实施直至今日,效果仍然不甚理想。该制度实施情况不理想由多种因素造成,诸如小企业本身内部财会人才的匮乏;实施制度的要求不具有强制性;小企业本身缺乏执行的内在动力;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影响实施等。

由于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情况,《小企业会计准则》适当简化了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减少了与税法的差异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纳税调整,满足了小企业的会计需求。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

(一)适用范围的改变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于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的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制度中还没有微型企业的概念。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变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共设置了66个一级科目,而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60个一级科目相比,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相对应,为小企业的将来的发展与壮大后采用《企业会计准则》奠定了基础。《小企业会计准则》增设了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等一级科目。取消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等一级科目。另外,在一些科目的名称上也有了细微变化,例如现金、材料、应交税金等等。

(三)会计核算方面的变化

第一,企业的资产按成本计量,不再计提减值准备。对于资产核算,为了减少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要求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和存货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发生的损失在实际发生的时间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存货计价方法改变,借款费用可计入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存货计价《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后进先出法,规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而对于经过一年期以上的制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的存货,其发生的借款费用、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可计入存货的成本。

第三,增设"累计摊销"与"研发支出",无形资产核算与《企业会计准则》接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于核算在各期计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小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与研发,直接按费用化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增设"研发支出"科目,表明小企业研发无线资产时,其符合条件的支出可以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即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与研发的处理,不单单是费用化,同时满足条件也能资本化。

第四,规范"应付职工薪酬",便于企业对于职工薪酬及其他支出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职工薪酬分别由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核算,过于笼统。将其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并详细列出应付职工薪酬的明细,使得工资及其他福利费的核算更为规范。

第五,扩大"应交税费"的核算范围,取消"其他应交款"。《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设有"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两个一级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将其改革为"应交税费",核算除税法规定的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外,还有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内容。

第六,增设"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小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

三、结语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改革《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简化并规范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可以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并且也为税务机关查账征收奠定基础,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税收的征收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S].2004.

[2]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

篇3

【关键词】 小企业; 新会计准则; 财务管理; 措施; 分析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基于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我国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不断的完善。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而更好地迎合我国开放式的经济模式。与此同时,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使得我国的纳税管理更加地规范。这对于有效地保障我国稳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战略化的意义。所以,基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小企业的发展急需新的会计结构体制,进行更好地规范管理。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逐渐的完善。进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实施有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一)规范小企业会计制度,专业化会计人员

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其在有效性会计管理中,面临着严重的不规范问题。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与统计中,多以非会计人员为主。因而,面对着逐渐开放化的市场经济,有效地规范小企业会计体制是迎接经济大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多的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内容,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兴的经济模式给予了明确的规范。因而,小企业要更好地迎合新会计准则,首先需要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养或开展有效地人才引进模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和专业化小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强化管理层的会计重要性意识

小企业的健康运营,很大程度上需要基于管理层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视。也就是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会计工作。而实际的小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工作缺乏一定的认识。进而,依托有效地会计准则,来强化管理层的会计意识。尤其是对于会计业务的专业化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会计工作的局限性。

(三)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地科学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进而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原则上,进行了科学的创新制定,对于会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使得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透明化。所以,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科学化的界定了会计业务的范围,进而很好地解决了经济建设的公平性问题。

(四)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促进了小企业经济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小企业的规模逐渐壮大,进而需要基于有效地会计准则,规范化小企业的市场秩序。我国的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会计准则给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在良好的会计准则之下,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小企业的运营活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下,促进了小企业经济的市场发展,尤其是关于资本市场的运营活力和空间。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几大创新之处

在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的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审核与计量,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就基于当前的小企业发展状况,在内容和范围上更加具体化。同时在诸多的内容和形式上出现了诸多的亮点。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合理提出,生物资产核算制度的创新性制定等都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所在。

(一)独立化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在体系上,更彻底的实现了其体系的独立性。其在内容和范围上,都有着时代性和创新性。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系统独立化,更加有利于其执行力度的实现。同时,其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的借鉴了新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成熟条文,使得其在独立的体系中,仍然具有很好的执行效果。

(二)合理地删除了冗长的会计部分,尤其是关于资产计量的计提问题的删除

为了更好地为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好地空间,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中,明确规定,删除关于资产计量的计提准备。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化处理,充分地考虑了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为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提供便捷。同时,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逐渐的简化了小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使得小企业的会计向税务的方向靠拢。因此,经过有效地优化处理,使得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和原则上,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通过内容的删除处理,使得准则在结构框架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会计的主体规范上,新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地注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而且在内容的删除过程中,紧紧地基于企业的会计准则。因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基本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互补的功能。

(三)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使用范围,也就是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制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直接影响着其执行的力度。因而,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中,就明确规定了小企业的范围,即非上市公司、非集团公司,以及小规模公司。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界定的明确阐述,可以更好地便于准则的贯彻。尤其是其执行的范围明确界定,便于经济结构的小企业管理。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体系。但其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在相关文件的转换上,需要基于实际的文件精神,进行灵活和科学的变化。

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 比较

一、“固定资产”科目会计核算的比较

(一)自营建造固定资产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营建造固定资产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与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有关。只要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管是否办理竣工决算,发生的费用均应停止资本化,其后发生费用只能费用化,即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营建造固定资产资本化的时点与固定资产是否办理竣工结算有关,即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只要没办理竣工结算其发生的费用仍然资本化,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只有办理峻工结算手续后发生的费用方可费用化,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二)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分别规定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是全部专门借款利息费用扣除尚未动用的借款取得投资收益后的金额,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形成固定资产成本;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要与资产支出挂钩,用于固定资产购建活动的利息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形成固定资产成本。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借款利息,不论是专门借款还是一般借款,只要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在借款费用发生至固定资产办理竣工结算期间,均按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全部资本化,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形成固定资产成本,并且该利息资本化金额与固定资产支出多少无关。

例:冰城啤酒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3月1日为建造一生产车间,取得利率9%、期限三年的专门借款500万元,并于当日购入建筑材料一批价款400万元,建造活动也于当日开始。2012年6月1日又从银行取得一般借款600万元,期限5年利率10%,其款项也用于车间工程建设。2012年7月1日支付工程款400万元(其中100万元为专门借款),2012年8月1日支付工程款300元。2012年暂时未动用的专门借款暂时投资取得投资收益0.5万元。假定该车间的建造活动于2013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13年7月31日办理峻工结算手续。则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如下:

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其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2012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2012年专门借款利息费用-专门借款尚未动用部分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500×9%×10/12-0.5=37(万元)

2012年一般借款利息金额=600×10%×7/12=35(万元)

2012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300×6/12+300×5/12)×10%=27.5(万元)

2013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645 000

应收利息 5 000

财务费用 75 000

贷:应付利息 725 000

2013年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2013年6月30日。

2013年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500×9%×6/12=22.5(万元)

2013年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600×10%×6/12=30(万元)

2013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525 000

贷:应付利息 525 000

2.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2012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500×9%×10/12=37.5(万元)

2012年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600×10%×7/12=35(万元)

2012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725 000

贷:应付利息 725 000

同时,

借:应收利息 5 000

贷:财务费用 5 000

2013年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为办理峻工结算手续的2014年7月31日。

2013年专门借款的利息资体化金额=500×9%×7/12=26.25(万元)

2013年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600×10%×7/12=35(万元)

2013年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612 500

贷:应付利息 612 500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与初始直接费用的和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支付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较简单,无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总和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固定资产修理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修理支出,除销售部门固定资产的修理支出借记“销售费用”科目外,其余一律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修理支出数额较小的,按其受益对象,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对于修理费用数额较大的,先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然后分摊计入各受益对象,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五)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按重大会计差错处理。首先按重置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其次按所得税率计算应缴纳的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最后根据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市价或同类、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该项固定资产按新旧程度估计后的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六)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采用的是备抵法,即按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数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采用的是直接转销法,即对于持有期间发生的减值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直至资产处置时一并考虑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会计核算的比较

(一)初始计量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合并(同一控制下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以外其他方式(支付现金、发行权益证券、投资者投入)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因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方式不同其初始计量不同。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银行存款”、“存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科目,或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投资,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及合并发生的相关费用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账面价值及合并发生的相关的费用,贷记“有关资产”或“有关负债”或“股本”等科目,其差额借记“有关损益类”科目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如购买方付出的是无形资产,则其差额可能是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合并以外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及手续费,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合并以外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账面价值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因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单一,其初始计量比较简单。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业务处理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以外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二)后续计量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比例及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影响,其后续计量分别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一律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应当于减值损失发生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四)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即按收取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或其他权益变动”科目,按应收未收的股利贷记“应收股利”科目。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还要将因采用权益法核算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一并转出,即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因只采用成本法核算,其处置的核算也比较简单,按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无形资产”科目会计核算的比较

(一)使用寿命无法估计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使用寿命无法估计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但在会计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表明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按期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使用寿命无法估计的无形资产,按照不低于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

(二)无形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减值准备,按其减值数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平时不考虑无形资产的减值问题,在处置时按其差额直接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J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2.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篇5

关键词:会计准则 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 小企业现金流量表

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当然,按照规定,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按需编制,没有强制性,但《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小企业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这无疑给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规定有哪些不同,如何看待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部分项目名称及核算内容的改变,是值得很多小企业会计人员关注的问题。

一、编制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现金流量表(以下称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而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等同为现金,如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有三类小企业不能编制小企业现金流量表,而要编制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可见,编写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小企业一般日常业务不会涉及到现金等价物,因此编制基础是现金,不包括现金等价物。

二、主表构成项目不同

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包括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部分,主表项目共有38行次。而小企业现金流量表只包括主表,不包括附表,主表项目共有22行次。可见,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主表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主表简单,项目缺少16行次。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小企业现金流量表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缺少的项目主要是四大类:(1)涉及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项目,(2)第四大项汇率变动影响项目,(3)流入及流出小计项目,(4)其他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有关的项目。前面两类一般与小企业关联不大,所以直接去掉。鉴于小企业一般业务较少,不要求企业提供各项活动现金流入及流出小计,仅提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样做更为简化。对于其他与各项活动有关的项目,笔者认为可以保留,因为小企业会有一些业务不能明确归属于表中所述项目,只能放在其他项目填列。《小企业会计准则》把一般现金流量表中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现金”项目,拆为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的现金”和“分配利润支付的现金”两项,并去除了分配股利这种情况,这样调整更符合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因为小企业一般不会涉及到股利分配问题。

三、部分项目名称有所区别

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些项目名称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更为详细,这样有利于小企业会计人员作出判断,也符合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四、项目核算内容差别较大

相比于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有些项目不仅名称改变,而且核算内容也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1.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不包括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而是列入“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列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中。

2.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不包括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直接列入“支付的税费”项目中;而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列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3.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职工薪酬”项目包括从事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开发项目的人员薪酬;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项目不包括在建人员工资,在建人员的工资归属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4.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如为负数,仍构成该项目的内容;但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如果该项目为负数,应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另外,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所造成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报废、毁损而收到的保险理赔收入不构成“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的内容,列入“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这种情况则反映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

5.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对于购买股票和债券价款中包含的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则计入“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投资取得的现金中包含的已确认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息,计入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则计入“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6.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对于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等税费,计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而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该种情况则反映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中。

7.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各期租赁费,计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则计入“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上述核算内容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企业现金流量表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更为简化,编制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笔者认为,有些核算内容的改变并不太恰当,需要改进。如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都不包括增值税金额,这种人为将价款和增值税分开填列的方法,极易造成数据的不准确,特别是在小企业会计人员手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情况下。同时,小企业现金流量表将增值税进项税额填列在“支付的税费”项目中,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购买原材料或商品时一起付给了供应商,并没有上交给国家。另外,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职工薪酬”项目包括在建人员的工资,但在建人员的工资属于购建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费用,应该属于投资活动,而不属于经营活动。

五、小结

总体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项目设置比较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但编制起来较为繁琐。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现金流量表项目设置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简化,编制起来相对容易。对于小企业会计人员来说,区分开两种现金流量表十分必要。只有明确了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快捷地编制出企业目前所需的报表,也为以后企业转型为大中型企业,需要编制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打下基础。

(注:本文系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2011[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会计科目;新增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于2013年1月1日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实施范围中的小企业实施。笔者通过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的66个会计科目中有不少是变化了的会计科目。这些变化的会计科目,有些是新增会计科目,有些是合并会计科目,有些是调整核算内容的会计科目。在此,本人不揣浅陋,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变化会计科目谈一点粗浅之见,以期会计专家批评指正。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现金)、原材料(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长期债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应缴税费(应交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费用(所得税)。文章所述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括号中的会计科目为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

    尽管上述会计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但这些会计科目的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没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一目了然,一见如故。在实施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作为一般性掌握即可。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16个会计科目。

    (一)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

    上述16个会计科目中,属于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是: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实际上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分拆形成的。它通过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转化成“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两个会计科目,其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一致。

    “预付账款”会计科目则是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账款”会计科目拆出来的。小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不再按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而通过“预付账款”会计科目核算。

    (二)新增存货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存货会计科目主要有两个: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这是因为小企业不一定按实际成本核算存货,也可能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小企业如果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显而易见的,自不必多说。

    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用来核算小型农、林、牧、渔类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该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其借方登记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以及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等;贷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和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时的账面余额,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农、林、牧、渔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三)新增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

    余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会计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是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它们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始价值和损耗价值,二者共同核算农、林、牧、渔类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价值,属于无形资产备抵科目。因为“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其原始成本,则“累计摊销”科目与“无形资产”科目共同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核算小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也包括采购物资在运输途中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损失或尚待查明的损耗。它实际上是小企业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的批准处理前后的缓冲会计科目。所以,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处理完毕,不能留有余额。

    (四)新增负债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主要有: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等三个会计科目。其中,“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是销货业务适用的会计科目。它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科目基础上分解而来的。这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预收账款就不用在“应付账款”会计科目中核算了,而单独作为一项负债进行核算。“应付利息”会计科目则不然,它是在取消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该科目主要用来核算借款等业务发生的年度内产生的应付未付的利息。

    “递延收益”会计科目则是因为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这些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项目。由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故通过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摊销收益金额。

    (五)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这是因为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样,由于小企业也存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业务、也存在工程施工项目和机械项目,如果只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远远不能解决研究开发成本、工程施工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的归集。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主要有两种:一是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二是合并的明细科目。

    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有: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

    合并的二级会计科目有: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其他支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利润分配(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利润、转作资本的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

    上述合并的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中,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是因为取消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是取消了计提职工福利费,而按不超过工资总额14%比例列支。而合并的“其他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等一级科目的明细科目则是要求小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灵活设置明细科目,不必拘泥于小企业会计标准。为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直接取消了明细会计科目,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明细核算。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删除的会计科目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像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标准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故删除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会计科目。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尽量要求与企业所得税法一致,而年度内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能起到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故小企业会计准则删除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跨期摊配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接受捐赠财产的会计处理通过“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核算,收到捐助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待折旧或摊销时再转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如果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则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会计科目。

    (四)小企业一般通过薄利多销进行经营活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少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委托代销商品”会计科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差异比较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持股比例和性质不同,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一)核算范围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内容包括:(1)企业持有的对小企业、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2)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3)准备长期持有,并且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对于第(3)种长期股权投资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内容包括:(1)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2)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二)科目设置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需要设置的科目有:(1)资产类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2)损益类科目:投资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需要设置的科目有:(1)资产类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需要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三个明细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应收股利;(2)损益类科目: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三)会计处理的比较

1.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采用成本法进行初始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下,初始计量需要区分属于同一控制下合并还是其他方式,如果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照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其他情况下,按照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投资成本。另外,若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相同点是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法核算一致。不同点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下权益法的核算不同。《企业会计准则》权益法下,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以及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份额,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及“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同时确认“投资收益”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而不是“投资收益”。

3.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企业会计准则》下,若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需要借方转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权益法核算下,持有期间通过“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的其他权益变动转入“投资收益”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不涉及相关核算。

(四)发生投资损失的比较

1.确认条件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损失金额与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和条件一致。《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损失仅与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可收回金额有关,与税法规定不同。

2.核算科目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损失直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损失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运用历史成本,后续计量采用与企业会计准则成本法类似的处理思路。《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比较复杂,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需要区分企业合并及其他投资方式,企业合并进一步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后续计量区分成本法和权益法。

尽管《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核算方法不同,但是整个投资环节对损益的累计影响是一致的,只不过对各会计期间损益的影响不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比较如上页表1所示。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实例讲解

例: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5 00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00万元)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2007年1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7 000万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

(1)2007年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商品,商品成本200万元,价款300万元,甲公司作为存货至年末未对外销售。2007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 000万元。

(2)2008年2月5日乙公司董事会提出2007年的利润分配方案,按照2007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400万元。

(3)2008年3月5日乙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提出的2007年利润分配方案,按照2007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500万元。

(4)2008年5月1日,甲公司收到了150万元现金股利。

(5)2008年乙公司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导致资本公积增加100万元。

(6)2008年,上年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的商品(商品成本200万元,价款为300万元),甲公司已全部对外销售,2008年未发生内部交易。2008年乙公司发生净亏损为800万元。

(7)2009年度未发生过内部交易。2009年度乙公司净亏损为10 000万元。

(8)2010年8月10日甲公司销售持有的对乙公司投资,出售价款为9 000万元。

甲公司分别作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表2所示(单位:万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国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在我国的小企业范围内全面执行该准则,原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对完善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意义

1、我国的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另外,其对促进城乡一体化、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监督规范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很关键。

2、解决小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资金实力弱、融资能力低、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小企业的生存,而融资难更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会计核算方法简单、财务管理不规范、提供的财务信息匮乏,致使小企业不能及时地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许多小企业正是由于融资受阻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正常运作。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建设小企业准则入手,以提供健全的财务信息。

3、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近年来,随着对会计领域的深入研究,会计准则、制度及规范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由于小企业主体的特殊性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差异性,导致小企业同有公共责任的大企业对会计规范的需求存在差异。而一般的会计准则又是针对大企业制定的,如果让小企业遵循,就会增加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方面的负担。所以应针对其核算特点,建立相应的会计准则和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财务核算系统。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只是删除不常用的经济活动和核算项目,小企业在实务中并未深刻理解自身实际情况如何与会计制度匹配,存在执行尴尬的境地。因此,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很有必要。

4、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目前,一些国际会计组织与国家均在致力于研究和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IASR1制定了中小企业会计和财务报告指南,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分别了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加入WTO后,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中,为降低会计成本,更好地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小企业会计准则》呼之欲出。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在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国际上通常选择两种方法。一种是分立法,为中小企业单独制定准则,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准则体系;另一种方法是一体法,在同一个会计准则框架下考虑和处理中小企业问题,不另设体系。在这两种方法下,准则的适用主体、内容框架同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相同点。

(一)、分立法

目前,采用分立法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是一些国际组织,如IASB2、IASR,和一些国家如英国、斯里兰卡等。IASB自2003年起成立项目工作组,并于2009年正式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对准则主体的界定采用定性规定,包括“不在公开市场上发行证券,不是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或对本国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中小主体”。准则的内容框架与已经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条款一一对应,并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对原条款进行简化和补充。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从关心降低企业负担角度出发,以“探讨小型公司豁免遵守会计准则”为核心,在1997年了《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该准则专门为小型主体制定了一套完整独特的会计准则,定性规定准则并不适用大型或中型公司集团、公众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其并未把现有财务报告准则中规范的交易和事项都纳入到《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中,同时对已纳入的交易和事项也进行了简化处理。

(二)、一体法

实行这一办法制定准则的主要有加拿大、新西兰、马来西亚等。以加拿大为例,秉承在原有准则基础上给小企业某些条款豁免的原则,加拿大于2002年了《差别报告》,规定满足条件的企业可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选择使用一些公认会计准则的特定条款,不单独设立准则体系。该准则适用于除公开,合作企业,受管制的金融机构,价格收管制的企业和政府组织以外的非公开企业。

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并未专门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如美国。

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独立于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单独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来规范小企业会计,是采用分立法来制定准则;在适用主体的规定上,针对不同行业,用营业收入及从业人员人数的定量指标界定小型企业,并定性剔除了“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等三类小企业。在国外普遍运用定性标准来界定小企业的情况下,我国将定性及定量标准结合,对适用主题的界定具有创新性和准确性;在内容框架的设立上,各国都是对已有通用准则的规定进行简化或豁免,呈现一定的趋同性。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内比较

通过把《小企业会计准则》与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对比,可以总结出两者在具体实务规定上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执行力度上:《小企业会计制度》并非强制执行,符合规定的小企业既可以选择制度,也可以选择《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有了选择空间,反而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必须执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便于税务及工商部门进行监管。

2、适用主体上:《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又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见前所述),概念界定的准确性可以增强准则的可操作性。

3、会计科目上:将二者的会计科目进行对比会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相关会计实务进行了简化,如取消减值准备类科目,在实际发生时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若又得到收回,则将其记为“营业外收入”;取消待摊和预提费用科目,将待摊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通过“预付账款”核算,将预提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通过“其他应付款”计提。另外,增加了一些会计科目,以扩大原有的核算范围。如考虑到部分企业平时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成本,增加了“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增加“周转材料”,核算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等科目,对成本、资产的核算更加细致,便于小企业对成本的节约和管理;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不同行业的会计需求。

四、启示和建议

通过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国内相关准则制度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一项准则的制定和完善需要时间和不断的努力,尤其是针对小企业这一特殊群体,更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我国从2004年出台《小企业会计制度》,到2011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再到2013年正式实施就历时9年。当然,准则在实施后还需不断修改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满足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另外,从长期来看,一体法较分立法会更加合理,所以未来准则也需要逐渐与《企业会计准则》融合。针对这一准则的实施和完善,有以下建议:

1、借鉴国际上会计准则的理论实践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在积极“走出去”,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要借鉴国际研究领域的先进理论,将准则同国际接轨。

2、将准则同实务紧密联系。《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小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应针对准则内容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深入到各小企业中,探究准则与实务的契合程度,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修订,以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

3、出台相关的准则执行指南。应通过在小范围内集中试点,了解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难点,从而出台相应的操作指南,让小企业能具体理解自身实际情况如何与准则匹配;另外,小企业从“制度”过渡到“准则”会有一定困难,相关部门需要对其建立新帐套,设定新科目等调整进行指导。

4、提高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小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进行准则的培训和教育,加深对准则的理解,以提高其解决小企业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0).

[2] 戴维·苏塞娜.差别报告框架—对IASR中小企业会计和财务报告指南的回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

[3] 崔金勋,史安娜.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架构.山东社会科学,2010;3.

[4] 袁小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比较.会计之友,2012;3.

注解:

篇9

关键词: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对策

一、小企业准则制定的标准及意义

因为小企业与企业的界定不同,核算特点也有别于企业核算。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小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规模小,投资少,投资与见效的周期相对较短;二是对市场反应灵敏,具有以新取胜的内在动力和保持市场活力的能力;三是小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强,对资源获取的要求不高,所以能适应任何环境;四是在获取资本、信息、技术等服务方面处于劣势,管理水平较低。在小企业的发展中,资金薄弱,融资不足,获取信息能力低,科技落后,创新不足等不利因素都会导致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与计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有利于提高小企业资金流通能力,和融资能力;有利于加强税收公平现象。为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进一步让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重要的作用。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几年因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升高,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论是准则还是规章制度,不一定都是完善的,要不断地实践运用,发现问题,目前小企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1.部分小企业负责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认知不到位。虽然有关部门对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大力宣传,但是由于一般小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直接负责人,这样导致企业下面员工对于认知准则要求模糊,员工认为只要不偷税漏税,编制什么样的财务报表无关紧要。而企业负责人认为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会增加成本,这样负责人就更不愿意贯彻执行新的准则,往往敷衍了事。这样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导致会计工作水平也低下。小企业的员工缺乏较高的素质,不会把企业会计问题上升到实质性问题,然而负责人并没有感觉问题严重,但这样会确确实实影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严谨性。2.政府监督力度弱,法规不完善,惩罚性不强。在我国,小企业因为规模不大,业务范围不广导致自身能力不足,水平不足,提供不了高质量会计信息,使得小企业会计需求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偏低。而有关部门对待这些事情监督较弱,不重视小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小企业会计监督力度十分之弱,严重是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因为政府监督力度弱,一些小企业会出现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各项惩罚政策又比较单薄,这样小企业违规的成本就比较低廉,便会更多的出现违规违法的现象。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法规还不够完善,惩罚政策需要提高。3.《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有偏差。虽然财政部下达命令将小企业准则作为小企业的学习内容,但是缺少推动措施。有部分企业表示,税务部门并没有因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而增加实质性的会计报表,这样也就会让个别企业执行准则马马虎虎,积极性不高。而交税也是经营企业中一项重要的业务,由此看出,国家十分需要真实可靠企业的会计财务报表,以便税收申报。但是国家税法针对一般企业,小企业准则与税法就是两个系统,在两者协调的过程中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如果某些会计核算的处理方法完全按照税法的方式来处理,那么一定会出现相关的一些问题。并且随着国家的发展,税法也会随之变动,如果在未来国家不能保证小企业准则的稳定性,便会很难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与真实性。

三、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对策措施

1.加强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执行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保证,所以一定要加强小企业会计基础的规范性,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和条件。为了确保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应该严谨填写会计凭证,审核会计凭证,不能出一丝纰漏。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时,也要做好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要求,有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以确保可以高质量的执行新的会计准则。2.提高小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我们更应该注重员工的人才培养,这样能使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其一,要加强企业对会计员工的综合能力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会计工作的精髓与会计实务的操作,让员工不再以自己仅有的知识去执行会计工作而要学会新的操作与理念以适应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另一个是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企业应发掘专业知识过硬,素质能力高的员工组成一支先进的财会人员队伍,更能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惩罚的力度。相关法律法规是让许多小企业浑水摸鱼的借口,所以必须制定严谨的法律法规。首先应制定《小企业会计会计准则实施明细》,对会计行为做出明细化的分类与管理。其次制定《小企业会计监督法》使得小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法可依,使得有关部门对一些企业的违法违规的行为有具体的法律依据,从而惩罚他们。之后应该在《刑法》中增添相关违法行为的条款,使偷税漏税、提交虚假报告等行为的企业进行治理。单单设置《监督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也必须加大对小企业会计行为的外部监督力度。首先,加强财政部门对小企业的监督力度,财政部门应与各个银行、税务机关都协调合作,指导和监督小企业会计工作、行为规范。其次,加强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监督力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监督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要严格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制。最后,实施惩罚制度,对于小企业有违法违规者,不仅要严惩企业还要把责任上升到部门和个人。4.减少《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偏差性。我国最基本的义务就是交税,小企业也不例外。所以国家颁布了税法来强制企业与个人交税,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内容条例与税法中的相关条例不同。在税法中应设立小企业缴纳税金的标准,缴纳税金的时间,使得会计工作与其税法之间有一定的协调性。国家的税法规定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变化和更改的,但是企业的会计政策与国家税法制度相比,其稳定程度更高一些。所以,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其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可对税法的相关政策做好协调与分离。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免不了存在许多问题,如基础会计工作不到位、法规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惩罚性不强、与税法有偏差等等问题,严重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效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小企业应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制定出符合本公司的实施方案,从而使新的会计准则更好的服务小企业,使小企业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庆考.《小企业会计准则》解读[J].中国农业会计,2012(01).

[2]王旸.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2).

[3]王旸,杨艳琴.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1(12).

篇10

无论从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还是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降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保持与税法相互协调,减少纳税调整工作量,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增强财务信息透明度,提高小企业财务信息有用性,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经济来看,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必要的,是可行的。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将推动国民经济的有序增长 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基础性的群体企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所有477万户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占总量的97.10%,从业人员占52.95%,资产总额占41.97%,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为此,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一方面将有效规范小企业纳税人自身的会计核算,最大空间保持了与税法的协调,降低涉税成本,减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空间,降低职业判断能力,简轻小企业会计人员编报成本,规范和统一财务报表格式,有效提升财务信息有用性。另一方面,为小企业信息使用者提供规范的财务信息,主要是为税收征管人提供税收核查依据,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同时也为银行信贷提供规范的决策依据,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提升小企业的经济效益,规范税收征管,规避银行信贷风险,为社会创造正能量,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有序增长。

(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推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中央已高度重视并支持小企业发展,先后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制度和政策措施。但上述这些政策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显示出内容过时,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的问题。一方面,企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经营规模,不同的公众受托责任,也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和信息需求。诸如《企业会计准则》法律制度不考虑小企业的会计需求、规模大小及其特殊问题,一律执行单一的会计标准的做法并不符合小企业的实际。我国虽然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但《小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版,在会计核算、纳税调整、财务信息报送等许多方面都没有结合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另一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情况,出台了ISAR(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同时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7月制定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因此,随着我国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结合我国特色出台《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助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三)有利于税收征管,促进税负公平 小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中,最主要的是税务部门,这是由小企业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的实际以及小企业和税务部门之间的二维纳税关系决定的。小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少,财务独立核算能力弱,多数小企业财务账簿没有建立健全,税务部门按照税收征管的要求只能对其采用核定征收的税收征收方式。这势必出现目前存在的多盈少盈的小企业都交纳相同的税,盈利交税,亏损也交税的税负不公平的问题。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推动小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增强小企业的财务独立核算能力,使税务部门实行查账征收成为可能,规范税收征收管理,促进税负公平,满足税收决策,包括是否按税收优惠政策纳税,采取何种税收征管方式,应征税额等,为税务部门进行监管、依法治税提供了更加明晰的有用的财务信息。

二、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在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小企业和税务部门之间的二维纳税关系,将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

(一)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条件弱 小企业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之一,而且具体运用和执行又取决于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在小企业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是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关键。按照现代财务管理体制的要求,财务人员的职能不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层面,更应积极参与小企业决策管理,为小企业财务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提供参考和决策意见。但小企业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有限,财务专业技能人才的录用无法像大中型企业一样用高薪酬来吸引,从而使大部分小企业缺乏财务专业技能人才,丧失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条件。一方面,小企业财务基础簿弱,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良莠不齐,不能完全领悟《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另一方面,小企业缺乏建章立制的能力,使《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丧失主动力。小企业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因为财务管理制度是小企业财务工作的准绳,既是对财务人员工作指导和规范,又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化。但小企业往往缺乏建章立制的能力,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或建立健全了却没有有效执行。

(二)多准则并存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善了会计准则体系,但出现多准则并存的问题。(1)小企业会计人员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领悟能力有限,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变化的把握不够,产生了误区。他们认为计税依据是税法,不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或新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只要正确找到了税法和会计的差异,并依此进行纳税申报,就不会产生纳税风险。为此,小企业一方面体现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实施从根本上就不重视,缺乏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在动力。(2)小企业不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规定,任选制度,选而用之。(3)《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条规定,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本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根据调查显示,有33.33% 的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也说明,很多小企业在这一制度施行以前就选用了《企业会计准则》,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又没有刚性的转换要求,部分小企业必然选择沿用以前的制度。第四,小企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内容无心把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框架、会计科目、核算方法、计量和报告内容等与《企业会计准则》差异很大,但小企业没有精力再去掌握新的内容。因此,多准则并存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小企业存在税务核查误区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和银监会等五部委于2011年11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财会[2011]20号文件,文中提出,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积极推进、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建制。在五部委中,与小企业往来最多的确属税务部门。但税务部门是征税人,小企业是纳税人,二者之间的二维纳税关系使纳税人毫无疑问认为,征税人引导纳税人建账建制无外乎就是要求小企业提供税收征收核查依据。小企业若规范建账,便是提供给征税人有关纳税信息,无形被征税人全面监管,毫无避税、漏税甚至偷税的余地,从而也缺乏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动力。相反,征税人也普遍认为,主管我国会计工作的是财政部门,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按时足额地征收税款,关注的重点是小企业账簿记录是否真实、正确,能否按税务部门要求提供有关纳税信息,是否按税法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税款。而小企业选择和适用哪种会计法律制度是自己的“分外”工作。因此,纳税人存在税收核查误区,征税人与财政部门甚至五部委间的相互推诿,都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

(四)执行成本和行为习惯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会[2011]17号《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小企业范围内施行。从《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一制度本身来看,它具有他律性,即按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就必须强制执行。但小企业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1)小企业出于转换成本所带来的短期利益受损考虑,影响执行力。(2)由于会计人员的行为惯性,不愿接受准则的变化对会计核算的改变,尤其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小企业,会计核算要求改变更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也跟不上。(3)小企业规模的界定是一个幅度范围,上下限之间差异比较大,会计核算能力和核算要求其实并不相同,统一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会加大一些规模小的小企业制度执行成本,从而也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

三、提升《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有效实施,离不开小企业自身和五部委的引导、监督,但在出台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关键取决于小企业纳税人自身和征税人税务部门。

(一)纳税人有助于提升《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的措施 《小

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关键在于纳税关系中的纳税人这一主体,小企业有以下四种积极措施来提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1)出于缓解融资瓶颈,提升执行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有助于小企业融资,为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创造了机会。一些金融机构不愿意给小企业贷款,其主要原因是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没有统一格式要求,财务信息不可靠,金融机构缺乏可靠的贷款决策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效规范了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信贷决策、信贷额度、信贷条件等依据,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从而增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2)出于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纳税负担,提升执行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为小企业提供了诸多税收优惠,为小企业的效益增长创造有利机会。小企业必须意识到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从税收优惠角度来讲,大大减轻了小企业的纳税负担。小企业必须克服小企业转换成本和行为习惯,克服短期受损的思想,严格按照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对十六大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执行,从而享受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3)树立利税思想。目前,小企业的纳税现状令人堪忧,纳税负担重,尤其是会计核算不健全的小企业根本无法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小企业必须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的利税规定,充分理解新准则中的利税思想,正确认识国家出台该新准则的良苦用心,尽可能及早准确地将准则规范运用到会计核算和纳税工作中去,达到减税效果,推动小企业可持续发展。(4)借助外力,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账簿。小企业担心自身建章立制的能力是自然的,但小企业可以借助记账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外力来引领小企业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账簿。通过一段时间的引领,小企业已走上习惯规范会计核算的征途,最终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信息的有用性。

(二)征税人有助于提升《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的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除关键取决于小企业纳税人外,主要还取决于小企业的征税人,征税人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1),征税人委托培养税收征管综合人才。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首要在于税收征管人才,人才是有效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不但要求税收征管人对税法的全面掌握,也提出对《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律制度的掌握。虽然二者所属不同的科别,但税法和会计之间的紧密性决定税收征管人必须对税法和会计都要掌握。如:我国除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外,都要交纳企业所得税,在年底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仍然必须依赖会计利润,即小企业应纳税所得税额的计算必须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增或调减。因此,税收征管人只有既掌握税法,又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才能有效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2)明确《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同和差异。《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是充分保持与税法相协调,满足税收征管信息需求。但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一些无法消除的差异。在会计和税务这两个不同的主体之间,二者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其原因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是两种不同的经济领域,他们最终目的不同,两者有时对同一经济行为或事项会做出不同的规范要求。因此,税收征管人必须明确《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同与差异,把握纳税调整事项与非纳税调整事项,对准确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3)注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后续教育。征税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掌握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必须转变观念,定期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专业技能资格考试,通过集中学习和长期自学,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税收征管人的要求,从而增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4)推动税收征收方式的改变。《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税务部门推进和引导小企业建章立制。税务部门应以规范纳税管理,降低税收征收管理成本,提高税收监管质量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小企业实际,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小企业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对其实行查账征收。(5)高度协调五部委的监督职责。在税务征税核查过程中,税务部门发现小企业未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等情况,税务部门没有处理权,但必须履行五部委共同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责任,及时反映给主管会计管理工作的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进行处罚。税务部门与其他“三部委”之间也是如此,各部门应做到相互协调,共同监管,而不能相互推诿。通过各部门的严格监督,全面真实的披露财务信息,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净化信息市场,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有效信息,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执行做好监督保障,提升执行力。

[本文系 2012 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012C074)、 2012 年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编号:DSK2013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泽水:《〈小企业会计准则〉难点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