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防治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免疫学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免疫学防治

篇1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中职护生;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0-02

1 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进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满足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中职护理专业要求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惑。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2 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改革

2.1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部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疲惫。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启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经常采用指导性和启发式教学,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学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认真听教师趣味性的讲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如,免疫“战争”的导火索―抗原。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通俗地说,免疫就是机体针对抗原的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始动因素和必备条件就是抗原的进入和出现发生的一场免疫应答[1]。

2.2 采用比喻学习法,有利于难点的记忆

在医学免疫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可以运用巧妙记忆的地方。如,抗原提呈的内外源途径的比较难理解,很多学生记不住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究竟是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还是CD8分子。其实,在这里可以应用一些记忆技巧,即因为MHC-Ⅰ小,所以要和大分子CD8结合为靠山;而MHC-Ⅱ大,因此选择和小个子CD4 结合。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此种记忆技巧。

2.3 利用图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

在学习免疫学时会遇到很多概念,有时仅看书本上的文字叙述很难理解其本质含义。如,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区别,通过看图,则可以轻松理解这些概念。T淋巴细胞膜上有CD2受体(E受体),通过E花环试验,T淋巴细胞与绵羊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了“玫瑰花环”。而B淋巴细胞没有CD2受体,没有结合绵羊的红细胞,没有花环。通过图解,学生能很快能区别T和B淋巴细胞,也有利于实验课镜下区分T和B淋巴细胞,图表有利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2]。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对所授内容的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3.1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

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笔者认为,虽然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但是学好免疫学的第一步依然是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理解并记住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知识。

3.2 教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在讲解免疫学这部分内容时,概念多、抽象、理论深奥、不易理解,因此,指导学习方法是必需的,对帮助学生学好免疫学这章非常重要。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问题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住相应的知识。其次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学生做好笔记,容易把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还要求学生边听边在重点部分做符号,重点内容重点记,一般内容略记。

3.2.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应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拓宽视野,增长人文知识,发展个性。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通过预习和独立思考,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一些不懂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经教师一点,不仅理解,而且记忆深刻,这样逐渐地通过自学也能掌握应学会的内容。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下节课开始时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2.2督促经常复习,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

免疫学教科书的编排逻辑性强,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前后呼应,尤其是后面的章节所介绍的知识通常是基于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免疫球蛋白章节中所阐述的,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这里提到了B细胞、抗原等名词,关于B细胞、抗原的概念是在免疫学总论和抗原前两个章节中分别介绍的。有的同学课后未能及时复习,已经记不清这些概念,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抗体的概念,甚至会听不懂课。为此,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尤其是在下一次课之前,完成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的进行复习,前边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为后边的内容理解就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2.3 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医学免疫学属于前沿学科,涉及范围广,其中渗透了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免疫学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需经常给学生简单复习一下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学习免疫学。当然,这对于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免疫学,还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相关学科。总之,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免疫学的学习,是学好医学免疫学的推进器。

4 重视实验课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一认识(理论)一再实践,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也是科研发展的规律。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最基本的免疫学科研实践。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甚至自己设计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学原理。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通过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的现象,是一个经典的动物Ⅰ型过敏性休克试验[3]。此型过敏反应发生迅速,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以及明显的个体差异特点。过敏反应过程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释放多种血管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特有症状。与临床常见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很相似。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Ⅰ型变态反应机理的理解,并提高护生对防治青霉素过敏重要性的认识,使上述各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和示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使理论课上无法完成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2

1.1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健康志愿者6例,志愿者均与抽脂要求相符,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均对本研究知情;均身体健康。研究组女3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46±3.36)岁;男3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9.65±3.34)岁。对照组女3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51±3.29)岁;男3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70±3.42)岁。两组健康志愿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别抽取两组健康志愿者脂肪组织25g,将其放在离心管中,后转为培养皿中,准备处理,离心管与培养皿均为无菌;剔除组织中筋膜及血管,使用无菌溶液反复进行冲洗;处理后,用眼科剪对其进行分割,大小约为1.5mm3,直至分割成糊状,在37℃环境下,选择Ⅰ型胶原酶(0.1%)予以震荡进行消化处理,速度为120r/min;采用LG-DMEM培养液和胎牛血清(10%)终止消化,并离心10min,后获得高浓度的间质组织细胞团,对其进行处理,选择红细胞裂解液,并去除红细胞,采用筛网(100μm)进行过滤;将过滤液取出,使用链霉素100g/L、青霉素100U/ml、LG-DMEM培养液、胎牛血清进行重悬处理;处理后,将其置于培养皿中,直径为100mm,接种,设定浓度4×104/cm2;接种后,在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设定为37℃,且每隔2d更换一次培养液;待细胞生长检测80%~90%时,按照比例1∶2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目标细胞分化群表面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的特点,方法选择流式细胞术。首先使用BSA-PBS溶液(0.5%)对脂肪干细胞标本进行洗涤,离心10min,1000r/min,获取单细胞悬液,转变细胞浓度1×109/L;其次对组织相容性抗原Ⅰ(MHCⅠ)、MHCⅡ、CD44、CD29、CD90、CD31、CD45、CD34进行荧光标记,将标记后物质加入悬液,将其和荧光标记的非特异性IgG同型进行对比分析,在37℃环境下进行培养,30min后,反复使用PBS进行处理,使用多聚甲醛予以固定,用量30g/L,最后实施检测,仪器选择流式细胞仪。

1.3观察指标

观察细胞分化群表面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的特点,同时对异体脂肪干细胞及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的增殖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脂肪干细胞分化群表面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的特点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干细胞分化群表面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的特点,阴性表达抗原:CD31(2.81±1.04)%,CD34(17.12±0.54)%,CD45(1.39±0.27)%。阳性表达抗原:CD29(91.22±1.03)%,CD44(90.83±2.37)%,CD90(94.02±0.69)%。由此得知,脂肪干细胞无造血系统污染及内皮细胞污染问题。

2.2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情况

对照组与研究组CP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脂肪干细胞对异体移植的排斥作用较小。

3讨论

篇3

关键词:药剂防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对策

随着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对棉花生产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破坏时间主要集中的8月至9月,若遇阴雨天气,危害更为严重。相对其他防治方式而言,药剂防治能够较好的防治棉铃虫,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药剂防治棉铃虫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提出合理的措施,进一步提高药剂防治的质量和效率,为棉花生产提高较好的支持,从而提高棉农收入,实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1药剂防治棉铃虫的经济及生态效益

1.1降低治虫成本

药剂防治棉铃虫的费用主要由器械费和防蚜等构成,相比其他防治方式而言,所需辅助工具较少。同时,在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下,精准把握防治时间和防治手段,能够减少药剂使用频率,节约了药剂成本。而且在政府政策支持棉花产业的发展前提下,棉农所需承担的费用大大降低。从经济效益来看,药剂防治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治虫成本,减少棉农在棉铃虫防治上的支出,从而实现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目的。

1.2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棉铃虫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对棉花的破坏上,同时也会危害小麦、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生长。我国西北等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大,一旦遭受棉铃虫灾害,将对棉花等作物产生极大的影响。使用药剂方式防治棉铃虫,能够降低棉铃虫在棉花生长期间的损失,从而提高棉花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能够提高棉农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带动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1.3有利于降低对生态的破坏程度

在防治棉铃虫的技术等研究上来看,防治方式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对棉铃虫卵、幼虫、蛹、成虫的控制。从最初的农药方式防治到新的科学防治手段的产生,保护了生态环境,做到人畜无害,减少了农药污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民财产和生活安全。同时,相对农药防治方式而言,使用药剂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其他生物的危害程度比使用农药防治低得多。在使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科学完善的防治方案还能最大程度的对棉铃虫进行针对性防治。

2进一步提高棉铃虫防治的对策

2.1加强科学预测,制定完善的防治及预警方案

要实现对棉铃虫的有效防治,必须加强科学预测,制定严谨完善的防治方案,从而提高棉花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不同的种棉地区,由于温度、降雨、作物结构等产生的差异,各个地区发生棉铃虫灾害的萌芽期及高峰期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地理区域,结合当地的棉铃虫侵袭时间,结合现实情况,提高预见性,加强科学预测,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尤其是针对突发棉铃虫侵袭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提供指导方案,这就要求当地政府部门加强突发应急方案的制定,这样在面对突发灾害侵袭时,能够最大程度的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协力面对突发事件,缩短反应时间,从而降低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2.2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是进一步提高棉铃虫防治的必要保障。只有加强科技创新,从技术层面解决设施设备的难题,提高防治技术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决策依据的作用。吸收相关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育和构建创新团队,在设施设备的研发创新和后期维护阶段实现新的突破。同时致力于新的防治方式的研究,尽可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统一。加强有关高校科研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为棉铃虫防治提供坚实的技术后盾。

2.3提高棉农的科学种植与防治意识

药剂棉铃虫防治工作的切实实行离不开棉农的积极参与,棉农科学种植和防治知识的提高是改善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中之重。当地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广泛的宣传和普及棉铃虫防治的相关技术和政策支持,高度重视棉农的参与,实行每个干部与棉农进行一对一帮助,开展试点工作,让棉农真实感受到在技术支持、科学种植等方面的帮助下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发挥带动效应,更好地实现推广以药剂方式防治棉铃虫。

3总结

药剂防治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方式,相对其他防治方式而言,药剂防治棉铃虫能够大幅度降低灭虫成本,提高棉花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也比较小,能够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在药剂防治棉铃虫上,必须做到科学预测,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棉农科学种植及防治的意识的宣传,从而实现我国棉花产业的优质优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克华.性信息素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与诱杀防治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2012(8):107-110.

篇4

关键词:化学分析仪器;环保水质检测方面;应用

前言: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对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其中水质的污染情况令人堪忧。就水质的保护而言,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若想做好水质检测的工作,需要有着明确的科学发展观,并将一些可行性较好、先进程度较高的化学分析检测仪器应用到环保水质检测中。例如检测型在线化学分析仪器能够实时的了解水质情况,为提升水质检测的水平创造机会。

一、简述化学水质分析仪的分类与应用的领域

(一)化学水质分析仪的不同种类

在使用化学分析仪器的时候,可以依据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目的,将化学分析仪器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分析仪器类以及监测程序和各类分析仪器。监测与分析主要被用在水质检测之中,确保水质是否合格。在监测的时候,需要监测水质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就环保水质方面,先要监测水质中是否含有杂质,若是存有杂质,需要进一步确定杂质的成分。在处理水质之时,检测与分析仪器的应用对水质监测有着较大的影响,若出现水质问题,应使用合适的水处理工艺,保证水处理能够进一步的开展。在应用化学分析仪器之时,既要保证水的质量标准,也要实现节能的要求。例如在检测饮用水的时候,需要测量水中的氯含量,溶解氧以及矿物质等。在处理水质的时候,水的亚硝酸盐氧化还原电位、污泥浓度、氨含量以及ph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不同地方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处理水质的方法也有所差异。例如火力发电以及核电站需水之时,应保证水的电导率、pH值以及溶解氧等。

(二)化学水质分析仪的实际运用领域

化学分析仪器一般被运用到不同的领域之中,在实际运用之时,对技术的要求不同。一般情况之下,较高的显示器能够保证仪器的精准度,其数据能被用在执法管理之中作为参考的依据,程序分析仪器的可靠性与仪器的稳定性能够为水处理提供数据基础。从实践中可知,化学分析仪器对于水质检测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依据不同的水质,来确定合适的检测技术,并使用相应的化学分析仪器以此来保证环保水质检测的水平。

二、简析检测型在线水质分析仪器的相关应用技术

(一)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

就检测型在线水质化学分析仪器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技术来看,使用得最多的是系统集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对于化学分析仪器系统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该技术主要是由单线或多个线的分析仪器所组成,更需要相关的技术与设备支持,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具备有水处理的能力,将其分为设置水预处理单元、检测和分析单元以及二次分析单元等。在检测水质的同时,具备有收集与水质相关的信息,并能将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对于工作人员了解并处理水质有着莫大的影响。

(二)抽样与样品的预处理技术

在进行检测型在线水质检测知识,除了系统集成技术之外,还需应用抽样和样品的预处理技术。由于使用了该技术,检测型在线水质分析仪器能够高效的检测多种类型的水源或者是不同类型的水样。另外,抽样与样品的预处理是进一步确定水质的关键,当水质中含有其他杂质,例如悬浮物、泥沙等,该技术能够为处理水质提供相应的技术依据。

(三)蓝水卫报预警技术

若想能够高效的使用化学水质分析仪器,则需有相应的设备支持,例如蓝水卫报预警的检测设备。蓝水卫报预警技术已成为了水质检测的关键内容之一,在使用水质检测设备之时,通过使用预警模型,来实现水质全面预警的功能。蓝水卫报预警系统主要是依据大量的试验数据,然后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综合分析水质量的变化,并将水质变化之间的差异进行记录。通过使用蓝水卫报预警系统中的质量矢量警告流模型和分析模型,能够高效的计算警告模式的角度和向量幅度。当水质发生变化的时候,蓝水卫报预警功能能及时的发出警告。

三、简析过程型在线水质分析仪器相关的应用技术

按照权利要求的在线水质分析仪的准确使用设备和水处理工艺特征:在线水质分析仪可以不需要人工操作,能在无人看守和调节的情况下自动运行,实用性极高,有一定的优越性,还能正常实现自身性能,稳定地提供水反应质量数据的实时状态,有利于做记录并作为参考,观察运行状态。另外,在线水质分析仪表的选择要求较为严格,更加看重综合效用,要根据测量原理、响应时间、日常养护和不同的实际业务需求来确定,确保能够拥有更多和更优质的功能呈现。

在线水质“参数替换”分析仪器应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生活饮用水的纯净度,保障人们的基本水资源需要。水质替代参数相对来说是一种更为特别的水质参数,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能反映出现实水质中的一些实际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水质污染和污水处理工艺用水层面的综合反映通常不能作为在线监测的水质参数。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为了深入落实环保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应当在水处理技术中实时监测有害合成有机化合物,加强对其的了解,确保能达到饮用水处理的标准和目的,同样要实现保证整个过程的自动控制。在长期的坚持和监测管理下,必然能运用更有效的水处理工艺去提高水质,减少水污染。水处理工艺在线水质分析仪“专家”:通过对在线水质分析仪进行了解,我们能深入了解到其实际的运用目的,在水处理方面有很大的现实价值,在不断的实践和投入使用中,相关水处理工艺越来越完善,能从容应对大多数水问题,获得人们想要的结果,还能实现自动控制的过程。从污水处理控制来看,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数学模型能够推动技术的应该用,例如“WTOS”污水处理厂的优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随着社会进步,有效的污水处理控制方案和相关的最优化理论等方面的结合应用已经逐渐在西方国家投入使用,尽管原理和操作都比较有难度,但是能获得十分巨大的成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微生物免疫学;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教学

引言

高职高专微生物免疫学课程是各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必修基础课,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过渡上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因此,建立关于此课程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以适应微生物免疫学课程飞速的发展,在现阶段显的尤为迫切。综合笔者的相关教学经验,同时查阅了近几年最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创新性的改革意见,以初步探索新世纪下高职高专微生物免疫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1.重视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应用原则,即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微观的知识现实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具体来讲,主要是运用生活中大家易接触的物体、事件作为例子,将复杂晦涩的知识点转化为大家易于理解的模型,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的现实事例。比如,在讲解人体免疫反应中,抗体需要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从而发生特异性的免疫性反应。这个知识点就可以采用锁与钥匙的关系模型来进行比喻,即把锁比喻成抗原分子,把钥匙比喻成抗体分子,这样,钥匙主动地插入到锁中,并根据钥齿的完美匹配和锁进行作用,并且,因为这种特异的匹配,使得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通过这种形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运用,不仅仅可以形象的展现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特异性的结合,也可以体现出抗体结合抗原的主动性,进而发生作用的层面,可谓一举两得。

2. 提出“合理进度”教学模式,来替换传统的计划式教学

由于高职高专微生物免疫学课程的迅速发展,知识结构近年来有不断深入的趋势,再加上大部分院校对于这门课程都是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开设的,这对于从中学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个挑战。为了应对这种越来越深入的知识体系变革,笔者在此提出“合理进度”教学模式。

“合理进度”教学模式是将复杂整块的知识按照难易程度从低到高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分阶段讲述,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的接受、掌握整个知识点。具体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先按最容易的知识层次讲起,只需要让学生有个大致的基础的了解,然后,针对学生接受的情况,逐步的深入授课。例如,在免疫学内容的教学上,就可以部分颠倒教材的教学顺序,先从免疫系统,抗体,抗原等基本内容讲起,这样像补体系统、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应答、超敏反应、抗感染免疫等复杂内容就容易被学生接受。

3. 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原则的实验创新性改革

在高职高专微生物免疫学课程的教学中,配套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所学知识走向应用的关键步骤。但是,就笔者调查所得,目前在各高职高专中开展的微生物免疫学实验课程还是比较陈旧的,其教学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此来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当然,这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一个优点。但是,随着近年来微生物免疫学课程不断地改革与强化深入,这种实验教学的弊端也愈来愈明显,即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很难具有系统性,失去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并且,极大的阻碍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

所以,笔者在此提出,要进行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原则的实验创新性改革,即把问题作为基础、把问题作为学习导向、把问题解决作为主体。具体来讲,每次实验教学前,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先让学生以提出问题及相互解决问题的方式搞明白实验原理及理清实验思路,接下来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和实验步骤的确定。上课时,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步骤。实验结束,启发性的引导学生来思考实验结果,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分析、解释。以上是常规实验的做法。

笔者认为,每学期应该至少增加1-2个自主创造性实验,即没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学生综合自己一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根据兴趣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从而真正实现百分百的独立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即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成功的解决问题。我相信,通过这种实验的训练,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技能,更重要的,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独立、创新、理论同实践结合的能力。

4. 充分利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高职高专微生物免疫学课程中,要充分利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因其独特的简便、形象、互动等特征,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课堂上开始出现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多媒体教学以其趣味、动画、重复等诸多优势,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板书式教学中费时、抽象、晦涩等缺点,从而很好的将难懂的知识点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吸收新知识的效果。

比如,在教授微生物学内容中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一节时,很多学生未接触到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并且由于基因突变的复杂性及微观性,无法通过口述形象的讲解其机理。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弊端。制作关于基因突变的动画,以不同颜色标注不同因素下可能造成的基因突变情形,并且扩大化突变前后基因的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对基因突变产生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又如在讲解细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时,细菌一分裂二、二分裂四的景象在动画中呈现就显得非常直观易懂。

5. 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老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从而错误的理解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实,教学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所以,要想更好的完成高职高专微生物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就必须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

毋庸置疑,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发挥主动性很好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种名为“竞赛式”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选出一些重要课题,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随机分配这些课题,小组可通过任意方式来讲授这些课题,包括制作powerpoint,挂图,板书等。每组讲完以后,还要接受来自全班同学的提问与质疑。这样,在一种竞争比赛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有动力来查询课题相关内容,由于面临被提问的境遇,学生会全面、深入的探究要讲述内容。学生通过这种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记忆会异常深刻。

6.结语

总之,虽然高职高专微生物免疫学课程比较晦涩、抽象,但是笔者坚信在不断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改革中,微生物免疫学教学一定会变得感性化、简单化、形象化。(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四川;雅安;625000)

参考文献:

[1] 郭成栓,欧阳蒲月.高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专业教学研究,2011,(2).

[2] 彭俊凤.以实验报告为切入点提高高职微生物免疫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篇6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一个系列过程。其上游是多重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的流行;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在其破裂基础上不同程度和不同特征的血栓形成,而在临床上可表现为ST段抬高与不抬高的两种不同形式;在急性早期有效干预挽救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尔后发生的慢性心力衰竭成为严重而日益常见的问题。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我们需要形成五个层面防线:

1.防发病,即一级预防――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2.防事件――预防和减少脑卒中、AMI等可能致残或致死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3.防后果――一旦发生AMI等严重事件,应尽可能挽救心肌,挽救生命。

4.防复发,即二级预防。

5.规范防治慢性心力衰竭

一、一级预防――防发病

近15年来,我们努力发展和推广普及了心血管疾病的介入与手术治疗,这是必要的,但它是针对发病后,甚至AMI等严重事件发生后进行的干预和补救,仅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系统工程下游的一个局部和侧面。

我们应付出更大努力,抓好疾病防治的上游,即一级预防,注重治“未病”,主要措施是综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心血管专业学会应与糖尿病学会、神经科专业医生、肾脏病学会组成联盟,协同工作,齐抓共管,在共用的平台上同时治理多重危险因素,才可能事半功倍。心血管的专科医生需要与社区医生沟通,加强社区对多重危险因素的干预力度,把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规范措施转变成社区卫生实践。

二、防事件

预防AMI或其它类型事件发生,一是要注意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二是防止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有利于斑块稳定,在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接受支架治疗的病人,长期(1年)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优于仅术后用药4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更有效抗血小板和抗栓。

三、防后果

一旦发生ACS,应及时正确干预,最大程度降低AMI与死亡的风险。

如发生ST段抬高的AMI,应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心肌,挽救生命3。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如有必要设备并可提供全天候服务,技术熟练,并可在从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的时间(time from door to balloon)控制在60-90分钟以内,应开始直接PCI。如无以上条件,可开展静脉溶栓。即使溶栓,也要强调尽早实施,应把从病人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推注药物的时间(time from door to needle)控制在30分钟内。缩短病人起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也至关重要,应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告知社会“有胸痛上医院”;教育社区与基层医务室医生及时转送病人;与急救系统联合,组建快捷有效开通血管救治病人的绿色通道。

对于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抗栓而不溶栓;应对这类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对高危病人应及早干预。抗栓应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抗血小板药物,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4,对于高危病人,尤其需行PCI的高危病人,可用静脉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为了使抗血小板药物更快起作用,阿司匹林的首剂量不宜低于150mg,氯吡格雷首剂量不宜低于300mg。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至少与静脉肝素(监测aPTT)等效,甚至疗效更好。人工合成的高选择性Xa因子抑制剂ARIXTRA(低聚糖)可能具有更为光明的应用前景。

早期“他汀”干预势在必行。“他汀”与PCI/CABG合用,比二者单用更为有效。

高危病人应在主动脉内球囊泵(IABP)的保护下行PCI或CABG。

治疗性监测(体外的自动电复律除颤装置)可明显缩短除颤启动时间,更大程度挽救心脏骤停。

实施早期有效干预,需在急诊室组建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CPC),开通“绿色通道”。干预的方式选择,一要根据证据,二要坚持病人第一的原则,个体化规范化选择PCI或CABG,都需联合使用“他汀”等类药物。

四、防复发――二级预防

发生事件而得到挽救的病人应戒烟,坚持ABCDE的预防对策。

A ― Aspirin,ACE抑制剂5

B ―β-blocker,Blood pressure control

C ― Cholesterol lowing(“他汀”)6,Cigarette quiting

D ― Diabetes control, Diet

E ― Exercise,Education

五、规范防治慢性心力衰竭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干预的成功,慢性心力衰竭日益成为常见的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的重要问题。应根据临床试验的证据和指南,规范合理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阻断剂,尤其后两类药物。应改变目前以大医院为中心干预心力衰竭的传统模式,探索组建心力衰竭专病门诊,联合社区干预的新模式。慢性心力衰竭不但要治,而且要防,其一级预防需干预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一级预防干预的危险因素一致。

为了充分发挥预防性药物的作用,不但要使用β阻断剂、ACE抑制剂和他汀类等有效药物,而且要注意使用有效剂量。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理念与战略发生了重大改变,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从针对疾病下游发展药物、介入与外科技术,转向重视疾病上游的预防,综合治理多重危险因素,从青少年抓起,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从针对疾病转向针对健康。

2.从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

3.危险因素的干预从单一学科分别干预单一危险因素转为多个相关学科联盟,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控制。

4.从大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

经过多年努力,大量的随机临床试验以获取充分的证据,以下四个方面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大作用:

1.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2.“他汀”革命

3.抗栓防栓

4.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拮抗交感神经-阻断剂

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抗醛固酮药物。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发展冠心病的介入与外科治疗技术是必要的,它对于我国冠心病治疗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这仅仅是冠心病防治总体战略中一个方面。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是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一方面应特别注意科学规范化地使用这些技术,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发症,另一方面要强调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

六、学科的“重构”

为了构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防线,需要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学术发展需要,进行学科重构。

1.基础与临床的结合:除必要的“纯”基础研究外,基础的多数人员应与临床结合或整合,受聘或兼职于临床的基础研究室(所)。要作好这一整合,应加大对临床相关基础的研究投入,项目负责人应有必要权限,支配与使用科研基金,包括用于保障受聘的基础研究人员的待遇,保持研究队伍的稳定。

2.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医生的密切合作,组建临床试验中心。国家相关部门和药品器械生产厂家除了支持与自己有关的个别临床试验外,应以更大的力度培养我国临床药理的研究队伍,组建临床试验机构,形成我国临床试验的“生产流水线”。

3.组建心内外科一体的心脏中心,既有益保护病人利益,优化选择治疗手段,也有利于全面的学科发展。

七、抓好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构成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需要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过于集中地培养从事介入技术人才的历史与现状,需要改变。应注意培养血脂学、血栓学和慢性心力衰竭等方面的人才和专家。

“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医学院校毕业后的第一个10年,应努力学好内科和心内科,作一个临床水平高的医生;第二个10年应选择具体的突破目标,重点作好科研和创新的工作;第三个10年应重新走向宽阔,学会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成为出色的学科带头人。60岁后可用更多精力与时间著书立说。

在人才培养上,应走出单纯技术型培养的片面与误区,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尤其应加强人文教育,医德教育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八、模式/系统循证,模式/系统创新

循证医学原则不仅用以评价药物或医疗器械,也用于评价疾病的防治模式。没有承载现代技术应用的相应的现代模式与系统,就不能充分实现技术成就的价值。模式的创新同样可改变病人的预后。救治ACS的绿色通道和慢性心力衰竭以社区和家庭为中心的模式探索都是经典的例证。

抓好模式与系统的创新与循证,可能把医学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转换为防病治病的重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应得到充分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Eastern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Blood pressure, Cholesterol, and Stroke in eastern Asia, Lancet,1998:1801-1807.

2.Fujishima M, Kiyohara Y, Kato I, et al.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urvey in Japan: The Hisayama Study. Diabetes. 1996;45(Suppl 3):S14-S16.

3.Van de Werf F, Baim DS. Reperfus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 re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Circulation. 2002;105:2813-2816.

4.Yusuf S, Zhao F, Mehta SR, et al. Effects of clopidogrel in addition to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out ST-segment elevation. The 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 Trial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2001;345:494-502.

篇7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

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管好用好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住房公积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拓宽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因为各地发展不平衡,住房公积金制度不能惠及到各城镇角落,因此,要继续扩大归集面,从而扩大受益人群,同时要及时创新担保方式,进一步探索有效的促缴方式和手段,逐步向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拓展,努力做到应建尽建、应缴尽缴。通过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力度,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面,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更多的职工有条件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贷款。

(二)加大力度,支持职工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近年来,由于各地区县一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需求不断增大,全力推进县一级管理部个贷业务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各县的广大职工了解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优惠政策。另外,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放款力度,提高县级管理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审批机制,缩短贷款办理时限,提升服务质量,使各县个贷发放量成为新的增长点,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要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把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重点是要逐步改善业务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升信息系统质量,增强软件的智能审办和统计分析功能,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保证资金安全。

(四)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做好本职工作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切实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机械服务为人性化服务,从细节入手,找出各环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便民利民措施,规范文明服务的内容和标准,使服务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管好用好住房公积金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就一定能使住房公积金制度得到更好的实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研究,要重视培养和充实一大批从事住房公积金工作的专业人员,努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出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减轻这部分职工的还款压力。另外,在住房公积金支取方面,也要及时调整提取政策,让广大职工受益,特别是为中低收入职工解决住房困难提供帮助。

(三)认真吸收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进一步简化贷款、支取程序和手续,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一切为方便职工着想,一切为方便职工工作。以职工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努力营造住房公积金事业干净健康的环境。

三、突出特色抓创新,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公积金改革创新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结合我市住房公积金实际,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经公积金管委会同意,进一步放宽了贷款条件。贷款最高限额提高到40万元,同时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缩短贷款审批时限,增加银行贷款办理网点,采用“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出台了多项激励机制,调动内部职工参与贷款发放,实现了中心职工“人人宣传个贷,人人参与个贷,人人服务个贷”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人员深入职工单位、售楼部等贷款一线,现场受理业务,办理审批,为职工提供了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我中心建立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分级核算、统一运作”的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系统软件,建成一个先进完善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职工,积极探索,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开辟了电话语音查询、数据分析、逐月还贷、资金监控、OA办公、触摸屏查询以及装修贷款6项业务管理系统,使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还有效防范了资金运营风险,信息化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启用个贷服务大厅和归集提取服务大厅,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一次性办结”的全新工作模式,并且实行手续内部传递,缩短审批时限,并将6家银行和担保公司集中在大厅,无论是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提取,还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均可在服务大厅内一次性办结。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服务大斤承诺,周六、周日照常办公。同时做到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只要有业务办理,可无限制延长工作时间,做到当日受理的业务,当日审批完毕,全力为各单位和广大职工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为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的职工提供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深受职工好评。

篇8

不断加强和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素质对医学人才未来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但如何将医学专业英语水平与生产实习过程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1],消除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与临床技能培养“分离”现象[2],促进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学实践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儿科临床生产实习阶段开展的“多环节”医学英语训练模式对于实现专业英语学习“重新拾起、不断深入、迅速提高”目标,协调医学专业英语水平与临床实践技能间的“同发展,互促进”关系,稳固“双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多能”(多种临床技能)的教学模式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多环节医学英语训练模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词汇早读:点式强化,积少成多。儿科教研室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和实践教学需求对儿科学专业词汇总结并建立词汇库,并进一步梳理、划分成多个记忆单元,每个单元由20个左右的专业英语词汇组成,记忆单元的词汇被分次书写在教学演示板上。每日上午交班前由住院总医师带领实习生朗读、熟记,每次词汇早读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时注重医学构词、文化背景、实际应用等三个方面综合理解[3,4]。通过这种训练,实习医师的儿科学专业英语词汇量明显增加,达到了积少成多的效果。

2.晨间交班:写、读、听、说,全面提高。除传统的汉语形式交班外,住院总医师负责选择1位患儿作为实习医生英语形式交班的对象。英语交班书面内容包括患儿的主诉、病史梗概、体格检查特点、入院后病情变化情况以及接诊医师诊治措施等方面。实习生早晨交班前独立完成英文交班内容,由值班的主治医师负责审核及修改,交班时上述内容由交班者口述表达。负责英语交班的实习医师还要听懂全科医护人员用英语发问的2~3个问题并用英语回答。交班结束后,由教研室主任或其他高年资医师对上述交班过程进行简短点评。在这种书写、通读、倾听和口答的序贯性训练模式和多次历练过程中,实习生应用专业英语时在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3.文件书写: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实习生在儿科的实习时间为3周,每位实习医师在这段时间内都需要完成教研室制定的“111”儿科专业英语书面表达训练目标。“111”目标包括用英语完成至少1次的交班记录书写,完成1个结构完整的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完成1份英语格式的完整住院病历书写。通过这种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学生书写的英语医疗文件更加规范和流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们在这种应用型、语境化[5]、氛围式的环境下[6],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显著提升。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我们鼓励并指导他们书写所有参考文献为纯英语形式的医学综述,使他们在大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内容结构和书面表述特点。

4.教学查房: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实现纯英语教学,教研室遴选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临床技能过硬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查房带教小组,每周安排1次查房。儿科实习生在教学查房前3天左右明确患者对象、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熟悉患儿病情特点并准备相关资料。教学查房当天以带教老师为主导,逐一用英语展开教学内容和相关问题,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问答和互动,促进教与学质量的共同提高。实习生在掌握儿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此外,英语底子好、表述能力强的实习生参与教学查房活动也可以使带教老师的口语表达水平得到提高[7]。

5.病例讨论:融会贯通,学、能共促。为了调动儿科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应用循证医学观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研室在为期3周的实习期间为实习医师安排1次以学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活动。这种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由全体实习医生组成讨论小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与整理。在实习医师组长的主持下,由学生组织讨论活动。通过介绍患者的病情特点、诊治经过,逐一引出需要解决的各种临床实际问题,小组成员着重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广泛讨论,充分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在讨论过程中不断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式问答和交流讨论,最后由高年资带教老师对整个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根据讨论内容的专业难度和开放性程度不同可以分别用纯英语、英汉双语或纯汉语表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实习生热情很高,主动翻阅病历资料并自觉问诊、查体,随后依据自己记录的资料在互联网上进行广泛搜索,应用循证医学的观念和最新医学资源来处理临床问题。在这种讨论活动中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明显提高,他们的“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英语水平)、“能”(临床基本技能与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了二者相互交融的效果。

二、多环节医学英语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

多环节医学英语训练模式使实习医师在如下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一,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前期医学英语学习的被动性因素较多,多是为了“过关”和在考试中获得高成绩而学习。许多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普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再拾书本深入学习,回归临床实践应用”的行动,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第二,学习方法更加科学。临床实践使实习生深刻理解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一般特点和内在规律,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并具有针对性。比如在“词汇早读”训练环节中,实习生深刻体会到了医学词汇的发音特点和构词方法,学习词汇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在短时间内有显著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学习的主动性更加积极。该模式使实习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比如在“病例讨论”训练环节中,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付出的努力拥有用武之地,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形成“成就―动力―目标”的良性反馈,使实习生在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应用医学专业英语意识以及主动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显著提高。

篇9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后遗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89

2007年2月~2010年2月对42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进行BAEP早期监测及动态监测,针对监测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42例,男26例,女16例;胎龄

方法:入院当时进行BAEP检查,治疗上给予光疗、退黄、药物、输注人血白蛋白、应用静丙,有换血指征者征得家属同意后给予换血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改善脑代谢及高压氧治疗。针对BAEP异常进行随诊,随诊间隔时间为第1次BAEP检查后每月1次直到BAEP转为正常或年龄至1岁,同时采取神经康复治疗并随访神经系统功能。

血清胆红素测定:应用OLYMPUS 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BAEP监测:采用Keypoimt型脑干诱发电位诊断仪(ITP-300型耳塞式耳机)行BAEP检查。被测新生儿哺乳后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将记录电极、参考电极和地极分别固定于头顶正中、同侧耳垂和前额,单耳输入疏波短声,常规强波75dB听力级(nHL),波宽0.1毫秒,重复率11.4/秒,带通滤波150~300Hz,叠加2000次,解析时间15~20毫秒,对侧耳施于35dBnHL白噪音掩蔽,记录脑干对声音刺激产生的脑电波,并观察Ⅰ、Ⅲ、Ⅴ波发现率,各波潜伏期(PL)及波峰间潜伏期(IPL)。异常标准:BAEP波缺失,波潜伏期(PL)和波间潜伏期(IPL)>正常的2.5秒,V波与I波波幅比值(V/I)

结 果

42例中,入院后监测BAEP发现异常例数28例(66.67%)。胆红素水平越高,BAEP异常率越高,见表1。

表1 胆红素浓度(μmol/L)与BAEP检测结果[例(%)]

血清胆红素浓度异常无异常合计

轻度3(33.33)69

中度8(61.54)513

重度17(85.00)320

合计28(66.67)1442

随访结果:28例BAEP异常患儿随诊间隔时间为第一次检查后每月1次,直至BAEP转为正常或年龄至1岁。同时采取神经康复治疗并随诊神经系统功能。无失访者。生后1个月复查,13例转为正常,15例BAEP仍为异常。对BAEP异常的15例患儿予以神经康复治疗,3个月再次复查BAEP,仍有7例异常。此7例患儿给予神经康复治疗至6个月,再次复查BAEP4例仍为异常;随访至1岁,此4例异常患儿中,仍有BAEP异常,且临床上均有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此4例患儿入院时已发生胆红素脑病,且有反应差、拒乳、姿势异常、肌张力高、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痉挛期的表现。

讨 论

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有时间依赖特点,病理进展可分为可逆、治疗后可逆、不可逆3个阶段[1],前两阶段都属于暂时性神经毒性,可有神经生理或行为改变,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相当常见,可认为核黄疸的预警期,神经损伤可逆。最后一个阶段神经细胞的损害转为不可逆,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降低新生儿溶血病后遗症的关键。

胆红素致神经元损害有明确区域分布特征,主要累及基底节神经核团,尤其听神经传导通路的神经核团最易受累,而BEAP能记录声音刺激后从听神经至脑干到听觉皮层中枢的整个听觉系统所产生的一系列电位反应,可全面反映听神经通路上功能异常[2],能客观反映脑干及脑神经功能的生理功能和病理障碍,并在胆红素脑病早期即可表现异常,故为早期发现胆红素毒性和监测病情发展的灵敏监测指标[3]。因其检测不受年龄限制,无损伤,重复性强,可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

篇10

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名优养殖鱼类以及贝类、虾、蟹等特种水产动物的养殖模式,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水产动物的疾病随之爆发,而作为防治疾病主要对策的抗生素所导致的耐药性和食品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使得通过营养手段增强水产动物免疫防御机能,提高抗病力的研究成为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1]。

水生生物疾病的防治依赖于免疫学理论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产养殖业迫切的需要高校能够培养出从事水生生物免疫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在青岛农业大学,水生生物免疫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的需要,在教材的指定、授课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的探索等方面,努力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利用实验教学,以其培养出现代水产养殖产业的新型人才。

1 课前准备

备课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包括教材的选择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1.1 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基本参考和依据。免疫学课程教材种类繁多,不同的专业有其合适的教材,如果教材不合适或者缺少教材,都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2]。免疫学方向的教材很多,与水生动物免疫学相关的教材有肖克宇主编的《水产动物免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杨汉春主编的《动物免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等等。肖克宇主编的《水产动物免疫学》是现在水产养殖学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优点是,该教材中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不同分类地位的水生生物的免疫学方向的研究成果,详细的概述了水生生物的免疫学方向研究进展;缺点是,该教材中的免疫学理论体系介绍的过于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理论基础打的不够牢固,在以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中难以有效的提升。杨汉春主编的《动物免疫学》是生物大类各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优点是,该教材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介绍的比较透彻,比较适合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阶段学生掌握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这两方面内容的需要;缺点是缺乏常见的水产动物的免疫学理论知识。经教研组研究决定把杨汉春主编的《动物免疫学》制定为学生用教材,但是又根据《水产动物免疫学》一书,整理了常见的水产动物免疫学理论知识的补充教材。

1.2 提前了解学生

提前了解好学生,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可以通过课前谈话,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因而可以因材施教;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可以有的放矢。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需求出发,调整教学内容,防止知识点过多,过深;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出发,确定讲解尺度,防止学生跟不上教学思路与进程;从学生的学生习惯和学习方法出发,设计教学方法,防止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即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拥有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以及人生的价值观等,认真准备教案使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教案的内容包括授课方式;授课方法和手段;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基本内容纲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作业、讨论及辅导;课后小结和参考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