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经济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经济学概念

篇1

关键词:无穷级数 调和级数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27-02

高等数学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显然都要复杂得多。很多定义、定理、证明、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非常强的逻辑性。对刚刚步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来说,意味着思维方式的转变,很多学生不适应,于是很容易对学习高等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较接近实际的问题,学生更是觉得无从着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教学就是不断激发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它是消除学生厌学、恐惧心理,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无穷级数作为高等数学中相对独立的章节,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无穷级数的概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生佑腥さ氖道引出无穷级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起无穷级数的概念,并对此概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文科学生所擅长的形象思维与数学概念、定理中的形象因素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1 实例引入,巧设疑问

芝诺提出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几个悖论――两分法悖论、阿基里斯悖论、飞矢不动悖论和游行队伍悖论,其中阿基里斯悖论在无穷级数教学时是多数教师普遍引用的教学实例[1-2]。但这个例子对于经管类这种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但趣味性不强,并且难懂。不如举一个经济学中的有关实例作为引例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例:每当经济陷入低潮,国民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时,国家总会采取一些积极的经济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通常国家采用最多的是两项政策:银行降息和扩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那么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抛出实例:如襄阳市政府在经济上投入1亿元人民币以刺激消费,据以往消费习惯的统计数据看,襄阳市的每个经营者和每个居民都将自己收入的20%存进银行,消费掉剩下的80%。那么这笔投资会带动多少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分析:从最开始的1亿元,初次消费了0.8亿,而产生的0.8亿消费又成为别的企业及个人的收入,他们又消费掉其中的80%,即消费了0.8*0.8亿,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消费下去,那么由最初的1亿元投资引起的消费金额就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这是个无穷多个数相加求和的问题,那么这无穷多项相加求和是否有意义?若有意义,又该怎样判断及求和呢?

2 建立概念

初等数学中,我们只会计算有限个数的和,学生不但不会计算无穷多个实数的和,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无穷多个数的和。对他们来说,无穷多个实数的和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概念。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新概念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我们已知的有限个数的和紧密联系着。最终,我们发现由有限个数的和转化到无穷多个数的和可以借助上册内容中的极限这个工具来实现。由此引出无穷级数的定义。

定义:给定一个数列则由这数列构成的表达式叫做无穷级数。[3]

称作无穷级数的部分和。则为级数的部分和数列。 若,则称级数收敛,这时极限叫做无穷级数的和。若不存在,称无穷级数发散。

由刚才的定义可知,只有当级数收敛时,无穷多项的和才有意义,而且这无穷多项的和就是无穷级数的部分和数列的极限。

3 回顾讲解实例

4 设置悬念,引出新内容

通过定义,容易得出结论:若一个级数

收敛,其一般项必满足条件。反过来,若,那级数是否一定收敛?下面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例:判断调和级数的敛散性。

很多同学直觉上觉得这个级数是收敛的,但事实上,这个级数很难用级数收敛的定义来判断它的敛散性,从调和级数的形式来看,我们求不出它的部分和。那么除了用级数的定义来判断级数的敛散性,还有什么其他判断级数收敛性的方法?这样就适时地抛出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期待下节课学习其他判断级数收敛性的方法。

显然产生矛盾,因此调和级数并不像直观感觉的那样,实际上调和级数是发散的,它是目前已知发散最慢的无穷级数,它的前1亿项的和约为21,前1万亿项的和约为28。

5 结语

也就是说只是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那么请同学们思考级数收敛与否,是否与级数一般项趋近于0的速度快慢有关呢?从而为下节内容中讲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做好铺垫。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设置问题,用与学生专业背景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及与直觉不同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思考,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孙宝法.加强数项级数教学的趣味性初探[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99(2):28-29.

篇2

摘要:当前我国国际经济学教学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提高教师素质、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已成为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研究方法上,国际经济学主要运用微、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些分析工具和模型,因此,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关系教学目的的实现,目前我国高校《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因此,探索与国际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相联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国际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际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1课程理论体系庞大,众多理论派别林立

从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微观部分主要研究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增长、要素国际流动等问题,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及依据。宏观部分主要研究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政策、国际货币制度等。微观部分涉及到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诸多理论内容,宏观部分中的货币模型、资产组合平衡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内容更是涉及到众多经济学流派。

1.2国际经济学对数学要求较高

国际经济学所涉及的经济数量关系联系紧密,是一门由各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数学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两个特点使得数学在应用到国际经济学中去的时候,能够抽象地表述经济变量,进而建立经济模型,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国际经济学中大量采用了数学模型的论述方式,这自然要求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高等数学知识。

1.3国际经济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

国际经济学和经济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如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学科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在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国际经济学常常安排在其他专业课程之前或同时开设,这就使得国际经济学教学中需要涉及的一些财政、金融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暂时并不熟悉,由此也给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2.当前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很多高校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

2.2学生对数学在国际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理解困难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并且大量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其中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较多。经济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大多对逻辑推导、图标、公式、数学证明不习惯接受,尤其是难以将这些模型公式和其经济学涵义相联系,从而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

2.3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较严重目前国内高校通常由教师选取相应的教材并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固然有助于教师完成备课、讲授等教学环节,也有助于学生对成熟理论体系的掌握,但也使得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教材,而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国际经济现实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即使是被认为完善的理论也需要国际经济现实的验证,因此,过分强调教材建设,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可能会束缚教学双方的思维,导致教师难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也难以增强学生用理论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21写作秘书网

3.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篇3

一、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基础,通过技术革新、制度完善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最大程度减少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还能够有效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方面

通过对早期经济学思想进行深人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其中,都蕴含着低碳经济思想。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学仅关注国家(}DP,其实不然,经济学还兼顾世界经济、人类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此,经济学中,充分体现了低碳经济思想。

(二)其他学科方面

低碳经济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生态、循环、绿色及低碳经济,而其中,每一个方面又由多个学科构成,例如:生态经济包括生态学、经济学,针对生态、经济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低碳经济的四个方面都能够充分体现出低投入、低消耗等理念,井全面、系统的为现代经济发展做出指导,基于此,相关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为低碳经济奠定了基础。

(三)气候、资源环境经济学。

从气候经济学角度而言,《气候经济学》中,已经明确阐述了气候与经济之间存在的关系,且温室效应的出现,在很大程度是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另外,资源环境经济学明确提出人类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发展,促使世界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且能够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且资源环境经济学针对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低碳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经济学基础之上的。

三、低碳经济经济学价值具体表现。

(一)有效缓解国际经济合作矛盾,健全国际经济学体系

近年来,经济学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国际经济合作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让释,而最终都将国际经济合作作为基础,井以国际经贸为主要方式,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国际合作能够有效整合资源,谋取更多利益,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问题,特别是当下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导致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且CO2等温室气体自身具有流动性,给全球环境都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低碳经济中,的思想、观念能够有效缓解国际经济合作产生的矛盾,另外,低碳经济不仅立足于国际经济,还放眼于全球经济,基于此,将低碳经济融人到国际经济学领域当中,十分必要,更能够体现其价值。

(二)发展自身全面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工业时代前,经济发展缓慢,产生的环境污染也较小,生态系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确保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和谐发展,然而,工业革命后大量机器等生产设备参与经济发展,导致温室效应,生态系统无法承受重负,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井对人类身心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传统经济学理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活动发展需求,而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经济理论能够更好地为现代经济活动指明方向,井为促进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还体现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转变,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三)妥协或是你经济学内容,促进消费模式转变

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辅工具层出不穷,诚然,概念及理论井没有完善,但已经成为金融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一部分,气候自身具有复杂性,专家需要对风险、不稳定性等因索进行重新考察,井重新明确相关概念。另外,经济活动的发展最终目标都围绕着消费,消费越强,相对应的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随之增加,基于此,低碳经济理念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也有效转变了消费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经济学价值

引言

在低碳经济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低碳经济理念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而加深对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并且了解有关理论的经济学价值,则有助于坚定人们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念。因此,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有关理论和经济学价值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经济学理论

从经济学研究历史上来看,政治经济学研究学者西蒙曾经指出,财富是使人们获得物质性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物质享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政府成立的目的不仅仅是进行财富的累积,更是为了使所有公民享受物质生活。这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众多综合性经济学理论中,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四大经济学体系,都需要利用生态学规律和理论进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运作的引导。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从三高一低转换为三低一高的运作模式,可以实现资源高投入及高效率向低投入和低效率的转变,并且实现高排放到低排放的转变。而这些新世纪经济学理论和思想,就是低碳经济的主导思想。

(二)能源学理论

世界上的能源数量显然是有限的,但是经济发展却会进行能源的不断消耗。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能源不足的问题。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而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情况得到改善。正是遵循这一能源学理论,低碳经济才取得了发展。通过对废弃物二次利用情况给予充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连续的动力,并且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学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低碳为重点,需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贯彻低碳环保理论。因为,经济的发展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忽视环境因素进行经济的发展,将导致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并且使环境污染不断加速,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想要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还要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环境学理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解读

(一)使传统经济内容学得到了丰富

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碳货币、碳关税、碳交易和碳期货等概念得以出现。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发展与研究,这些概念也得到了不断丰富,从而成为了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就目前来看,国际贸易和金融学等经济学科都对低碳经济理论及概念进行了研究。而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较多,所以该类问题的处理十分复杂。通过对最基本和最常见的经济学概念展开分析,则能够重新进行传统概念的界定,从而为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因此,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经济学内容,从而推动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二)使经济学体系构建得到了完善

就现阶段而言,低碳经济及相关理论已经被纳入到了国际经济研究中,从而使有关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拓宽。从理论关系角度来看,经济学为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所以国际经济学的发展能够使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延伸,并且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对国际经济学展开研究,最大的目标就是利用有关理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通过使国家的国际收入和支出保持平衡,则能够完成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因此从国际经济学角度来看,其会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将低碳经济理论融入国际经济学研究,则能使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得到加强,继而使其成为真正的国际经济学。

(三)使新型消费方式得到了推广

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使得低碳经济与“刺激消费”的不协调关系得到了妥善处理。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居民将成为消费的主要全体,而这些人的消费方式已经开始转变,即逐步完成从生存消费到享受消费的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进行物质消费刺激,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更加严重,并且将导致能源遭到过度消耗。而这样发展经济,将导致经济出现毁灭性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理论的出现,则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再次转变,从而使人们由物质消费转变成精神消费,继而使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四)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能源的不断减少,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发重视。而想要实现环境治理,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以使人类的发展受到了困扰。低碳经济理论的出现,则为丰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措施。利用界定产权的相关方法,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交易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得到了大幅度缩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机制的作用则十分有限。此外,在处理无法界定产权的温室气体排放治理问题时,也可以采取碳交易、碳关税和谈贸易等低碳经济相关办法,从而使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接近。因此,在对国家与国家的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通常需要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

三、结论

总之,为加强环境保护,我国还应该坚持发展低碳经济,以便使经济发展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得到解决。为达成这一目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还要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便通过不断尝试新的发展途径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浩,付皓.低碳经济的特性、本质及发展路径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2934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 理论基础 经济学价值 探讨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下,通过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后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减缓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既能提高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一举数得,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低碳经济蕴含在很多的经济学思想之中,比如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低碳经济思想,在魁奈的《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支配力量》一书中就早有涉及。在世界主义的经济学研究范畴中,经济学绝对不止是研究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通常所简称的GDP增加,而是要研究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知道,世界主义的经济学,它所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大程度的为人类造福,这就与低碳经济的根本思想不谋而合。所以说,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思想是符合世界经济学理论的。

2、低碳经济的相关学科比较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主要经济体系,分别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这四个主要的经济体系,分别对应着相应的学科。比如说绿色经济,就是对人的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起着有效指导的平衡经济发展模式,它最早是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一书中提出,它的作者是二十世纪英国学家皮尔斯。再比如说循环经济,就是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有效的组合,进而构成的循环经济系统。这几种经济模式,都是高效率、低排放、低消耗、低投入的节约经济,都是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3、低碳经济的气候经济学基础

其实气候与经济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只是这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有一本书叫《气候经济学》,就阐明了这样一种关系。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温室效应现象的日益加重,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受到气候的变化影响。所以,重视气候的影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低碳经济的资源环境经济学基础

所谓资源环境经济学就是指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双方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环境的保护。除此之外,环境经济学还能够有效的促进污染物气体的排放,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1、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又缓慢的过程,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新兴的词汇,这些新的名词都是值得经济学家认真探讨和交流的。比如说我们经常在报纸或者杂志期刊,甚至是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所听到的“低碳城市”、“碳关税”、“低碳技术”、“碳期货与期权”、“低碳发展”、“碳贸易”、“低碳生活”、“碳货币”、“碳足迹”等等,这些所有的词汇,虽然有一些的具体概念尚不明确,还需要后来不断补充和完善,但是,这些词汇的出现本身就给经济学或者是金融学增加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研究内容。

2、完善了经济国际学体系

国际经济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建立起能够促进各个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实现国家的收支平衡,国际经济学主要是在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和评判的,不能脱离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况。低碳经济其实也是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如果把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融入到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之中,我们就能更好的从整体上对国家经济学进行把握,促进国际经济更好的往健康方向发展,也更能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

3、促进了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三驾马车”形式,所谓“三驾马车”就是指的投资、消费和外需,但是,要想促进国家根本性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靠需求消费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当然,这种消费和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些问题却是可以通过相关的低碳经济理论来化解的。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更加注重对是生活质量,这也就提醒着人们,他们已经将原来主要的物质消费转向高档的生活质量消费,所以,相应的消费模式也应该发生改变,更加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要求着人们转变原来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4、拓宽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以前人们解决环境问题,往往是通过事后的环境治理,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尽量减少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过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就很好的处理了环境问题。通过使用环保、低碳的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更好的保证环境的安全。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学家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它势必会成为未来经济领域的重点项目。在我国环境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坚持发展低碳经济是为了以后长久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坚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从而创建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少露,吴仁海,阮文刚.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12(06):32-33

[2] 史云娣,王军,岳思羽.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15(06):26-27

篇6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

国际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大趋势,国际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国际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上,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国际经济学是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国际经济学是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发展起来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他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研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最佳配置,以及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国际服务、商品、资产等交易以及对国内经济体系的影响,涉及到数量关系占相当的比重和数学模型。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还是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更不能培养符合现代经济活动所需求的经济类实用型人才。因此,探索国际经济学科学有效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模式,对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乃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由于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运用较多,需要通过抽象的思维建立一个纯粹的理论框架,这对学生的逻辑推导空间架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擅长高等数学,这让学生在理解其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上有很大困难。高校的大部分经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依赖教材,力求让学生理解学习经济理论就数学模型,从而忽视了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国际经济之间的联系,让课程变得枯燥乏味,生涩难懂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也让授课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缺乏压力和动力,最终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1.2人才培养计划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随之国际经济发展,社会对经济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实践中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外语水平上也有较高要求,这就要求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堂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1.3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效果的好坏和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有直接的联系。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结构设置。

课程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案例讲解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都有着明显效果。部分高校教师还是习惯单一的讲解理论知识。不能灵活有效的利用教学内容,做不到理论用于实践的教学理念。

1.4我国高校实践性教师队伍有待加强。目前,我国高校参与经济类教学的大部分教师中,往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的内容只能来于书中的理论知识,很难切合实际的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对书上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深入扩展与社会经济形势结合起来。

2.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

2.1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为实践所用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教育下的学生实践能力有限,所学知识与社会人才要求脱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注重实践。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培养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能到达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此,教学过程中:一是要熟练掌握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法。案例教学能很好的把空洞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二是充分的利用辅助教学软件。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已经在高校普及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其能有效的丰富教学资源,使课堂变得生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2推行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国际经济是一门涉外的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课程,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对外语交流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国际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外语交流技能,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实践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英语属于普及外语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外语技能,但是忽视了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因有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运用技能,一方面开设如外贸函电、经贸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来加强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应用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多用英语,多说英语等方式渐渐实现课堂上用英语交流,充分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符合国际经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2.3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国际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发展而来,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基础。另外由于公共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和空间逻辑等数学知识,所以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科学合理的安排高校学习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也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4 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要想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必须要拥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国际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对教师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能使教师获得更多的与专业教学有关的知识并拥有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冈.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管理观察.2009,(5).

篇7

    「关键词跨国公司,法律地位,管制,责任承担

    「正文

    慕亚平沈虹合着

    跨国公司发展已经经历了130年的历史,世界上无数专家、学者对跨国公司进行了研究。 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在法学界,人们也习惯地赋予了较高的法律地位,许多学者主张跨国公司是国际法主体,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国内法的主体,而大多数的学者主张其为国际经济法主体 .假若认真从法学角度加以考虑,便会发现目前法学界对于“跨国公司”这个来自经济学的概念并没有融合接受,而是简单地照搬套用,以致于至今都不能给跨国公司下一个法律定义,也未能准确描述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笔者认为,目前在法学界对跨国公司的概念和法律地位的理解是含混的,应当加以澄清,以免别有用心者无端将跨国公司“推向”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从而使得大国的权利进一步扩张。据此笔者谨将问题揭示出来,以求教于同人。

    一、跨国公司并非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跨国公司并非一个法律概念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或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原本是经济学上的名词,在国际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为各个领域普遍接受的概念,但是,至今对于跨国公司没有在法律上形成准确概念。最初经济学家们在提出跨国公司的名称时,主要是关注到资本的跨国化经营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管理上的全球化策略而对跨国公司的相关经济管理问题作出论述。在法律界首先对跨国公司进行界定的是蒂姆伯格(S. Tim berg),他在其文章《国际联合企业和国家主权》中提到“多国公司”,这是关于跨国公司的最早的论述。 后来有学者认为多国只是指出公司的多国籍性,忽略了跨国公司以母公司国家为基地的特点,而且容易使人误认为跨国公司是具有双重或多重国籍的公司,而提议将多国公司改称为“跨国公司”,以便更好的表达这些公司以本国为基地从事跨国经营的特点,而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是专指那些投资者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起草的《跨国公司行动守则》采用这一意见使用了跨国公司的名称。国际社会也试图从法律上对跨国公司作出界定:包括1977年的奥斯陆会议上通过的多国企业的决议,以及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84年的《跨国公司行动守则》等,然而至今也未能对跨国公司作出确定的法律定义。

    归纳各国学者和国际会议关于跨国公司的定义,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977年的OECD奥斯陆会议的定义是,凡由位于一国的决策中心和位于一国以上的营业中心(具有或不具有法律人格)所组成的企业,就是多国公司,其中一个实体可以对其他的实体施加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分享知识和资源方面。

    1983年的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定义是,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任何,这些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可以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其他的因素,使得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方面。

    着名经济学家丹宁(Dunning)认为跨国公司是指对在一个以上国家的增值财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任何公司。

    我国台湾学者李兰甫将跨国公司定义为一群具有多国籍的公司整体或体系(但体系内各成员的组织形式或具体内容却不必相同),通常是体系内的母公司设于一个或两个国家,一簇附属公司则散布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

    我国学者对跨国公司的定义基本上同意《跨国公司行动守则》中的定义,但在实际的论述中又各有不同。如余劲松教授认为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在法律性质上与具有法人资格的一般商业公司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它会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法律问题。 但同时又认为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间在法律上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实体,而在经济上又是在母公司控制下的所形成的一个整体。从跨国公司具有共同的商业目的、中央控制和内部一体化的活动等方面看,可以说,跨国公司具有企业的特征,是一个经济实体,但它不是一个法律实体。 曾华群教授认为典型的跨国公司一般是由设立于不同国家的母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三类实体组成。 李金泽认为跨国公司是一个集合体,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集合而成的,这些成员分别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法律组建而成,或者在两个以上的国家有法定住所。

    上述对跨国公司的定义表面上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实质内容上是有共同之处的:首先,跨国公司是由分属在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组成的,实际上这种实体都是依据东道国的法律组成的法人或其他法律主体。由于跨国公司内的这些实体具有不同的国籍或住所,而使得其区别于一般的国内公司,一般的公司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从事活动。其次,这些实体联系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所有权或者其他的因素,如合同关系或者是知识产权上的联系,在多数的情况下是由于所有权(股权)关系 .再次,这些实体在经营管理上和经营战略上是由诸多的实体中的某一个公司(即母公司)所控制的,因此,在经营管理上和其他的商业活动上母公司对其他的实体有向心力的作用,使得跨国公司各组成部分可以共同分享产品、技术和资源等,这也是经济学家主张将跨国公司独立于一般公司研究的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跨国公司”没有成为也无法成为法律概念。因为:跨国公司所属的公司或者企业都是依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而成立的,每一个公司或者企业都有自己的国籍。但对于跨国公司来讲,本身并没有国籍,跨国公司没有也不可能仅依据一个国家的法律而成立,不然也就不是“跨国”公司了。按照现行各国法律规范,不可能有哪一个国家的法律将分处在不同的国家的公司合成一个整体进行调整。例如,全球快餐业霸主麦当劳通过特许经营的形式在全世界121个国家开设了2.9万家经营连锁店,而其每到一个国家就必须依据东道国的法律成立一个和若干个公司。譬如1990年美国麦当劳公司在广东与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合资设立广东广信麦当劳,然后又与北京三元公司合资设立北京三元麦当劳公司。这两个公司都是依据中国的法律成立的各自独立的公司,不仅独立于美国的麦当劳公司,就连北京三元麦当劳公司也独立于广东麦当劳。在2000年底北京三元公司收购广东广信麦当劳公司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股份,组成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司,也是独立于北京三元麦当劳公司的,即使他们的投资者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他们是独立的法律主体。但是,麦当劳是由位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国籍的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对于麦当劳这个跨国公司整体而已,由于它本身没有依据一个国家相关的设立公司和企业的程序和条件设立,因此没有获得法律主体地位,不是法律主体,不承担任何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在现行的各国法律体制下,各国的法律只可以规定在本国设立的企业和公司的设立程序和条件,而不可能规范在其他国家设立的公司和企业,因此,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所获得的只能是获得授予其法律主体地位的国家的国籍。对于公司投资某国所设立的公司或者企业(子公司等)只能基于东道国的法律而获得其法律地位。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一个企业或者公司只有一个国籍。而若干不同国籍的法律主体集中在一起,并不必然的获得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跨国公司是由若干法律主体组成的,但并不因此而取得其本身获得法律主体资格,因为跨国公司并不是依据某一国法律而设立的。跨国公司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是由每一个成员来承担的,跨国公司并不以自己的名义独立的承担法律义务或者享有权利,况且在各国法律是无法直接规范整个跨国公司的具体行为的。所以,笔者强调,跨国公司并不是公司,事实上是企业和公司的集合。跨国公司并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因此在涉及具体的法律行为时,不易采用跨国公司的概念,当然对于已经约定俗成的“跨国公司”的称谓也不便“一脚踢开”和完全废弃。笔者建议在调整跨国公司行为际内部的公司关系时采取用法律概念限制的办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将其称为“跨国公司母公司”、“跨国公司子公司”等等。这样既照顾了人们的习惯,又明确了法律地位,澄清了法律关系。

    (二)跨国公司并非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是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客体

    围绕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相继出现了不同的主张,有人认为跨国公司是国内法的主体;有人认为跨国公司是国际法的主体;多数学者认为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在此笔者阐述一种新的主张:跨国公司并非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是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客体。理由如下:

篇8

(一)国际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假设商品要素流动这一前提下分析研究企业发生的具体贸易行为,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变动。国际贸易理论中提到了优势思想,这一优势简单阐述即是各个国家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体现出的竞争力,形成了各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进入与退出,体现各个国家的企业在国际上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国际贸易的优势从绝对优势演变为相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各国企业对同一商品的生产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形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相对优势是指各国企业在生产不同商品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形成的竞争优势。相对优势与绝对优势都是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下对相同事物做出的判断。同时可以得出结论,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不受到资源约束的话,具备相对优势的企业则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具备绝对优势的企业则可以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国际经济学理论中的发展应用

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垄断优势理论,它形成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理论认为因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具备不完全性的特点,给跨国公司带来垄断的优势,比如跨国企业具备的专有技术,管理经验,以及销售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得到较高的垄断价格和利润,因此产生了不完全竞争的局面,这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直接原因。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是基于垄断优势理论提出的,因为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周期性的变化,主要分为创新,成熟以及标准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与企业的决策密不可分。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投资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应该运用在产品生产已经成熟并且投入标准化生产,这样可以将生产投入到成本较低的区域,从而替代出口产生的成本。3,内部化理论,该理论基于自然性市场的完美性出发分析当前跨国企业的兴起以及外国投资现象的形成。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是由于市场内部化形成的,市场内部化是指外部市场机制导致原材料,半成品等交易的效率呈现较低的状态。为了提高这一效率企业不得不通过行政结构将低效率的中间产品内部化。这一理论同时解释了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行为。

二、套利与平价理论在国际经济学理论中的发展应用

(一)基本概念阐述

套利是指在同一个市场中购进外汇,证券,商品等其他货物同时在另外一个市场中以更高的价格将其卖出。价差则是指同一个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有着不同的价格,包含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差异。交易成本是指套利者完成一项交易需要耗费的成本,主要包含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劳动力流动的交通费,资金流动的汇费以及隐含的工资,利息以及租金等,间接成本主要包含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等。平价主要是指价值对等,具体阐述为只要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超过交易产生的费用,那么套利者就能从中获取利润。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套利与平价理论的基础

篇9

关键词: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经济;

中图分类号:D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020-02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一门国际关系分支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探讨的是财富和贫困问题,以及谁能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体系中得到什么的问题。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对国际政治学和经济学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与此同时又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性质解释为“研究全球经济及技术之间相互依赖的发展同国家所构成的国际政治体系的持续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总之,国际政治经济学就是将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联系起来,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国际关系的学科。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流派

在国际政治经济化和世界经济政治化的发展趋势下,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将经济学与政治学相互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一大潮流,其主要目标就是研究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在国际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家和市场在国际领域的相互影响。但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流派即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在将经济学和政治学联系起来分析国际问题时,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一)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主要主张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重商主义认为经济从属于政治。强调单一民族国家的利益,国际利益决定经济活动。由于深受政治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重商主义者将国际经济看作是一种零和游戏。冲突是必然的即争夺经济资源是国际体系的内在性质,认为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主要行为者和分析对象。

2.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被称为古典重商主义。他们吸收了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等人的思想,认为“正式的权威如果不能节制自我利益的追求其结果必然是残酷的‘自然状态’。因此,必须借用公共权威将个人利益转换为普遍的社会利益”。古典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9世纪,这一时期的重商主义强调从国家安全角度来论述贸易保护的必要性。将政治经济力量看作是一种保护国家生存的方式,外国竞争会对国内市场构成威胁。在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方面更加注重国家安全。

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总之,正如罗伯特・吉尔平在《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所概括的:重商主义的优点首先在于它将国家视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和经济发展的工具;其次,它深切关注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在组织与处理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性;最后,认识到市场必须运行到一个充满社会和国家竞争的世界体系中。其弱点在于把国际经济活动看作是一种不变的零和游戏,缺乏一种令人满意的关于国内社会、国家和外交政策的理论、强调保护主义。

(二)自由主义经济

1.自由主义经济的概述

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国家间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凯恩斯的政治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经济认为在经济事务中的中心角色应当是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个人;人类的繁荣有赖于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由扩张,而且这种扩张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之内,它会超越国界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扩张。经济自由主义之父―亚当・斯密相信,即使政府不施加干预,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市场也会自然而然的扩张。经济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在追求其经济利益时是理性的,当其把这种理性运用到市场之中时,所有的参与者都会获益,因此通过市场运行的“经济交换是一种正和游戏。市场将使个人、家庭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国家间以及个人之间的经济交往是一个互利性的合作领域”。

2.自由主义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主要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他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集中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从自然秩序的思想出发,反对任何形式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保护私人产权,要求实行放任的自由经济。同样是从自然秩序的思想出发,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有效地调节经济运行。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可以看出其国际政治经济观:经济自由主义相信贸易与经济合作是实现和平的两大基础,因为在分工贸易之下,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互惠共赢的,是一种正和的游戏;是相互依赖的,共存的关系。

第二阶段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又可以称为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反对古典经济学把生产放在第一位的传统思想,认为消费是第一位的,一切生产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凯恩斯认为靠市场自发调节很难恢复经济,于是他一反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思想,主张政府要积极地干预经济。他认为“市场经济能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同时也具有潜在的风险、不确定性和无知”。在此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规范市场经济,实现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3.自由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在思想上与国际关系中的理性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承认国际无政府状态,但国际政治经济学更重视有序的国际交往;“强调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和共同规范对国际社会存在所具有的聚合作用和由此带来的和谐性”。自由主义理论是从经济上阐述人是理性的这一思想,其核心是比较优势法则。因此认为国家间通过加深经济交往,会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能促使各国在经济竞争中寻求政策的协调,良化竞争。这种协调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加以促进,如当今世界世贸组织等。因此,自由主义者认为在改造传统的权力政治特性或者解决特定的国际冲突时,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国际经济交往可以形成相互依存的国家间的新型关系,因此发展国家间的经济交往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这种经济决定政治或改造政治的观点是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本质。

(三)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概述

以政治经济学对国际关系进行研究一直是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尽管马克思没有对国际层面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进行过系统的表述,但他的思想中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成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制追求。同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随着商品和资本的输出,世界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会形成一种不平等的依赖关系,长期会形成世界范围阶级的联系和发展了世界性阶级对抗的政治结构。因此他们主张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内容所决定的。

2.代表主张

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他的起点是“世界体系”概念。世界体系以彼此相互依赖的某种政治结构和某种经济结构为特征。他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划分为一个具有核心区、区和半区的等级结构之上。核心区拥有先进且复杂的经济活动,具有成规模的市场工业和复杂精细的农业,而且这里的经济活动都掌控在资产阶级手中;区处于等级结构的最底层,这里主要是原材料的生产场地,工业基础薄弱,并且一切经济活动都掌控在来自核心区的资本家手中;半区在经济上混合,拥有相对比较先进的工业技术,处于核心区和区的中间地带。可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一种基本运作不平等的交换过程。经济剩余从区转移到核心区;利润从区低工资、低利润的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核心区高收入、高利润的生产者手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强国有能力要求弱国继续这种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就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核心区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剩余价值的占有。沃勒斯坦在分析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时,将经济置于首要地位,政治次之。沃勒斯坦的论述给分析增添了色彩。

总之,的基本观点是经济是社会阶级之间,尤其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不平等的根源。政治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政治处于支配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学关注资本主义的扩张史以及这一过程所引发的阶级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必然会导致国家之间和社会阶级之间的新危机与新冲突。在者看来,国际政治经济的历史可以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史。

二、结语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解决当今第三世界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实现全球和平发展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通过对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进行的简要论述,笔者认为三大理论的分野在于:在政治与经济关系上谁是决定性的,分析的对象是国家、个人还是阶级,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本质特征是什么。用下图可以明确表示。

参考文献:

[1]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M].杨宇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2]倪世军.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4]罗伯特・杰克逊,乔格・索伦森.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M].吴勇,宋德星,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经济体系国际贸易。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40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等。

一、金融自由化的风险。

金融全球化的本质是金融资本的全球高速流动以寻求最大利润。巨额资本的快速流动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潜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健全、具体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产生金融危机的诱因可以说无处不存,无时不在。主要是因为:

1.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国际游资频繁在各国外汇、股票市场流动,具有投资、投机两重性。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造成了经济结构性失衡,形成“泡沫经济”,一旦出现逆差或货币贬值,资金便迅速抽逃,导致国际信用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典型例子。据IMF估计,国际短期游资多达7.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额的20%。其投机性、流动性和逐利性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严重威胁。

2.作为资本流动载体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大特点便是其“杠杆效应”,能以较少“定金”买卖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于定金合约金额的金融产品,如远期合同、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形成以证券料汇、利率和商品行情的信息预期为客体的金融衍生资本。一家金融机构的少量交易即可牵动整个国家经济甚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链条上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使整个金融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

3.“对冲基金”规模不大,但借贷能力特别强,能够迅速筹集资金投放市场。一批基金联手再加上众多世界级银行财团的支持及其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中的强大游说能力,足以将任何一个市场置于危机之中。

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美元霸权霸权。

虽然从理论上说,国际美元本位像任何关键货币一样,对于提高国际交换效率和降低国际交易成本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中,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美元毕竟只是由美国政府法令强制使用的一种纯粹的、完全不兑现纸币,它的“生产”完全受到美国国家机器的控制,它所服从的完全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制订者所愿意奉行的任何国内规则。所以美国不会,也没有义务把别的国家的利益置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之上。

三、货币一体化理论。

货币一体化就是各成员国联合起来,结成固定的汇率,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西方学者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一体化进行了划分:(1)汇率同盟。(2)假汇率同盟。(3)货币一体化。(4)货币联盟。

货币一体化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越不能靠经常的汇率变动来改变相互之间的贸易条件和本国的国际收支地位,这两国(或多国)走向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具体说来又主要是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①相同或相似的通货膨胀率;②要素流动的程度;③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开放程度;④商品多样化的程度;⑤工资、价格的(变动浮度);⑥商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⑦财政一体化程度;⑧政治因素。货币一体化的主要收益来自于汇率稳定。汇率经常经常性变动会影响正常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使用单一货币能减少外汇风险,而外汇风险会象交易成本一样减少一国的进出口,同时单一货币能减少外汇风险,而外汇风险会象交易成本一样减少一国的进出口。当前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就是运用理性预期的形成,时间不一致性,信誉问题以及汇率决定等宏观经济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及分析方法对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在货币中立问题方面:弗里德曼和卢卡认为因为有理性预期的存在,长期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应该存在着与通货膨胀率毫不相关的自然失业率。在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方面,在对“货币中立建议”西方学者进一步运用时间不一致性观点来考察货币一体化的成本。超级秘书网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中,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作为全球化的核心,跨国公司总体上毕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反映了当今世界资本和技术流动快而劳动力相对不流动趋势下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笔者认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和安全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跨国公司,还不如说取决于本国的政策。对跨国公司既要加以利用,又必须予以限制。而且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商业行销、科研开发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巨大复合体,是一种时代潮流。发展中国家只有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参与全球经济,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有利地位,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