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篇1

[关键词]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治理;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近些年来,通货膨胀在一些国家多次发生,破坏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将经济拖入了危机的泥潭。各国政府都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政策,因此,必须结合各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实践,分析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效应。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也是物价总水平失衡的另一种表现,总需求的萎缩造成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下降,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失业增加,消费需求萎缩,经济被拖入萧条与衰退的境地。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政策措施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贬值,在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通货膨胀才开始成为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经常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它破坏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使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中相对价格的波动程度加大,使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按其产生原因的性质,可分为内生性的通货膨胀和外生性的通货膨胀。前者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造成的,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后者是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货币供求失衡而带来的,也称为货币冲击引发的通货膨胀。反通货膨胀的重点在于治理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或货币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所以,追求宏观经济总量均衡,即总供求均衡和货币均衡是反通货膨胀政策总体目标。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1.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一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出售政府债券,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存量。二是提高再贴现率,使银行借款成本上升,减少非借入性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上升使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借款成本增加,以抑制过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利率管制的国家,货币当局一般会直接提高利率以紧缩信贷。三是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通过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抑制其货币创造能力。四是收回再贷款或压缩再贷款规模。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效果较好。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削减政府支出,使总需求下降;或增加税收,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降低总需求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的,但是它同时减少了对劳动的需求,产生了更多的失业,又使工资增加的压力减小,使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因此,以降低总需求为目的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可有效的反通货膨胀。

2.紧缩性的收入政策

紧缩性的收入政策也是一些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紧缩收入能抑制过快增长的消费支出,也会起到抑制总需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是确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指导线”是政府在一定年份内允许货币收入增长的目标数值线,政府根据它相应地采取控制各行业工资增长率的措施。二是管制或冻结工资。这是一种强行把职工工资总额或增长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的措施。三是运用税收手段。通过对工资增加过多和过快的企业或行业的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所得税的办法抑制收入增长速度。

3.价格管理

价格管理一般是通过法律形式进行的,为了控制垄断高价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美国政府通过公用事业委员会对公用事业的价格进行管理。全面的物价管制一般伴随着工资的管制。从管制的范围上讲,物价管制分为全面的物价管制和局部的物价管制;从形式上讲,物价管制分为行政性调控和物价冻结。其中,全面的物价、工资管制和全面的物价、工资冻结是物价管制的极端形式。物价管制能有效地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涨,同时会对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负作用。物价管制是人为地压低商品价格,商品的短缺仍然存在,若取消物价管制,价格会出现“补偿性”的猛涨。所以,物价管制仅为治理通货膨胀的应急手段,不可长期运用。

4.有效供给政策

有效供给政策也被一些国家用于治理通货膨胀,此政策通过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差距,以实现平抑物价的目的。主要的有效供给政策为产业政策,它是政府通过一定的经济政策措施促使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有选择的重点配置以调节供给结构的经济政策。此政策适用的条件是通货膨胀是由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总供求缺口引发的。此措施改善了供给结构,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效果较好,而此方法却见效较慢。

5.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的含义是收入指数化,它是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分配方案。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实施办法是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其效果:一是可消除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收入指数化剥夺了政府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二是能抵消和缓解物价上涨对个人收入水平和现有生活水平的影响,克服通货膨胀导致的分配不公;能借此稳定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微观主体的行为,防范抢购商品、贮物保值等使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此方法对面临世界性通货膨胀的中小国家有积极意义。

6.改变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应性的还是非适应性的,一般影响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例如,政府的高就业目标使政府在总供给下降的过程中要刺激总需求的上升,这种适应性的政策会出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企业员工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使他们不断要求增加工资。相反,如果政府采取非适应性的政策,企业员工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也不可能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可能就会降低。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与治理的政策措施

(一)通货紧缩的判别标准及负面影响

在经济运行实践中,判断一段时期是否出现通货紧缩:一是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负;二是物价的持续下降是否经历了一段时限,例如我国以一年为界,通货紧缩以其发生的期限长短为界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降低,因这种价格下降并非是技术进步、效率提高造成的成本下降,必然减少经营部门的收入并减少从业人员的收入;企业被迫缩小经营规模,大量从业人员失业;收入增长变缓,消费水平下降,消费的萎缩又使物价下降。通货紧缩的发展使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变坏,民间投资萎缩虽然物价下降能使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人们从中得到一些实惠,而收入下降的预期使消费者不愿进行当期消费,经济不景气的预期使企业失去投资意愿,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经济陷入衰退。

(二)反通货缓缩的政策目标

政府反通货紧缩的目标一般是刺激总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和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货币供给量。通货紧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总量的不平衡,总需求萎缩造成物价总水平降低,货币供给总量下降;货币供给结构中强流动性部分的紧缩也造成物价水平的下跌;产品结构性供给过剩也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下降。有的制度性的因素也影响消费需求水平,例如收入制度、福利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使人们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增强,减少当期消费。

(三)反通货紧缩的措施

1.扩张性货币政策

要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利率、进行公开市场购买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量。在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中央银行要直接下调存贷款利率,刺激企业投资和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在通货紧缩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经济不景气的预期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动机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经济不景气抑制了银行的贷款增加,各方因素均阻碍总需求的增长,使经济很难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

2.扩张性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能在相当程度上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同时能还可增加就业和部分人的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政府应通过减税的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减税能增加企业的可用资金,减少由于财务困难陷入破产的企业数量,也可防范由于企业破产而出现的失业。政府应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一部分人的收入,这是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3.调整产业政策

政府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供给过剩的产品生产以抑制此产业的扩张,支持适销对路的、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产品的生产,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对重点产业要给予优惠政策,解决因结构性供给过剩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和投资需求下降,抑制通货紧缩的持续。

4.价格管理政策

政府要对一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直接或间接管制,如:禁止某些产品的不正当价格竞争,对违反规定者依法罚款或通过道德教育让厂家放弃降价促销等做法。此政策仅可在短期内奏效,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刘庆华,等.正确判断和认识通货紧缩[J].市场与发展,2000

[2]赵全新.通货紧缩的内涵界定[J].价格辑刊,2003(8)

篇2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由来

    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因此, 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 人们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三种: (1).温和的通货膨胀;(2).急剧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本世纪初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形成以后的产物。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 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可以无限发行, 从而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打开了大门。只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社会商品量, 通货膨胀就发生了。通货膨胀尽管有很多诱发因素, 如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部门结构失调带动, 但产生通货膨胀最终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货币与商品的供给比例发生了变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得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他认为, 一般物价或特殊物价, 在短期的上涨, 可能由多种原因产生。但一般物价的长期持续性上涨,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 总是由于货币量增加速度过快而产生的货币现象。他形象地指出“高通货膨胀是因为政府印刷货币太多, 就是这么一回事。那就是唯一的原因, 哪里都如此。”本世纪以来, 通货膨胀如同一个幽灵, 缠绕着社会经济。

    二、当前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我国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

    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成本推动;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温和性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国际传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属于需求拉动;而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

    1. 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 货币是计量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尺度,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正常的经济秩序, 生产经营活动规则, 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 都是以货币价值的基本稳定为基础的。当出现通货膨胀以后, 货币价值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动, 这造成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混乱, 破坏了原有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活动规则赖以存在的基础。通货膨胀使人们实际收人下降, 极大地损害了固定收人者。

    2. 破坏了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

    由于商品价格的高低关系到每个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 因此, 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 支配着经济主体生产什么, 消费什么, 如何生产。在物价稳定时期, 经济主体根据市场物价比较容易掌握生产调节的方向。但是, 在通货膨胀期间, 物价水平变化较大, 很难掌握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往往造成生产和经营上的失误, 削弱市场机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物价的普遍上涨, 使价格无法反映市场的真正供求关系, 也无法真实地反映出生产者的经营效果, 这就使价格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调节生产的作用。通货膨胀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商品价格上涨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加剧了生产中各部门利润的不均衡, 从而造成一些部门的生产规模扩大, 而另一些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减和下降。

    3. 通货膨胀会使需求发生变态

    在通货膨胀中, 尤其是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 货币持有者由于害怕物价进一步上涨, 就会把手中的纸币尽快变成商品, 甚至不论商品是否需要。囤积居奇现象由此大量发生。在纸币不稳定的条件下, 用纸币来计算经营活动已不可能, 也不能衡量企业的盈亏, 这时金银会重新在市场上直接成为计价的工具。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 纸币甚至不能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商品所有者为了避免通货贬值可能带来的损失, 甚至会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接受纸币, 物物交易现象就会普遍发生, 纸币流通甚至遭到完全的破坏。

    4. 通货膨胀加剧了投机活动

    通货膨胀会加剧对商品种类和地区的需求不平衡, 此起彼伏地发展, 助长了投机活动的发展。投机活动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起着很大的破坏作用, 使商业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正常经济联系的纽带作用遭到破坏, 促使大量的社会资本从生产领域转人流通领域, 助长了泡沫经济的成长。

    5. 通货膨胀破坏本国出口公司的竞争能力

    鼓励在国外抽人商品, 以较低价格在国外购买商品,然后按较高价格在国内销售。使本国资本极力流往国外, 寻求更加有利可图的投资和可靠的避难所。外国资本外流, 国际结算状况恶化, 加重外汇危机。

    6.通货膨胀破坏了银行发挥正常的作用

    在通货膨胀期间, 人们不愿意用货币形态保存资本和收人, 所以, 银行存款的来源缩小, 银行账面数字虽然增加很多, 但是, 其实际价值往往缩小, 这样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资和贷款不能不相应减少, 甚至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银行提供信用实际上已无利可图,因为债权者收回来的债务是贬值了的货币, 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同时, 银行本身还会把大量资金用于投机, 因为投机盈利比放款利息大得多。所以, 银行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不能成为促进生产发展的力, 反而成为破坏经济的力量。

    四、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我国没有近期通货膨胀,一旦发生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对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破坏性作用,因此,,必须下决心及时治理。这种治理应该是多方面综合进行的。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为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5.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6.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

    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五.结论

    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政策。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平、廖强.当代货币政策理论的新进展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 谢平、刘斌.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最新进展中国金融论坛(2004)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8)

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 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及类型

通货膨胀在我国一般表述为:在货币自由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的客观需求量,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国际上是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的程度。常用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

通货膨胀的产生依赖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不同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也不同。在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最为流行的有三种:需求拉上理论、成本推动理论、结构失衡理论。需求拉上理论是从社会总需求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品下的社会总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从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来看,在我国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高达了25%,特别是有些工业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认为: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或者通过推动成本上升间接助导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三、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在分配和产出方面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总的来说,它对社会经济的危害远远大于其对社会经济发挥的短暂刺激作用。通货膨胀在爬行阶段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得促进作用。但是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其负面效应远远大于其正面效应。在通货膨胀的非爬型阶段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货膨胀会扭曲国民经济的价格机制;第二、通货膨胀会打乱产业结构合理分布秩序。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预期,“货币幻觉”所产生的盲目投资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最后,通货膨胀的发展会使社会的实际投资减少。

四、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其治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冲击了中国出口需求,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回落。2009年,中国通过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内需求从而弥补萎缩的外部需求,实现经济的最先复苏。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复苏,2010年第四季度的CPI同比增长平均处于4.7%高位,尤其在11月份达到5.1%。2011 年初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9%,二月份CPI同比上涨4.7%左右。由此看来,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

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流动性过剩,另一个则是成本推动。资金流动速度快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构架有利于出口和投资。出口有助于积累大量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反过来它也回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更多的外国投机资本的流入,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以往被严重低估的资源,能源价格的回归和劳动力价格逐渐上涨的趋势都成为推高生产成本,进而推进我国的通货膨胀,使得我国通货膨胀呈现出成本推动的特征。生产成本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粮食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三个方面。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居民收入水品有了大幅度提高,需求扩张,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创造了条件。

在应对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时,我们及时调整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已经回升,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的严峻考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应对通货膨胀的压力,我认为具体措施有:第一,放缓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要从根本上控制货币的增长速度,首先要加快改革我国的利率和汇率机制,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水平上浮动,加快实现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第二,增加农业和农产品的补贴,稳定粮食价格。证供应是阻断价格上涨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必须对农业和农产品进行补贴,通过政府买卖等行为,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参考文献

[1] 张红伟,货币银行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0第一版.

[2] 李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经济探讨,2008.6.

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 现状 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学涵义及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全面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我国CPI增长幅度在2011年4月是5.3,而在2012年4月,其增幅已经下降到3.3,通胀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同时2012年的通胀与以往不同,之前是由于信贷激增,游资炒作造成的价格上涨,而最近的通胀则主要是成本引发的通胀。虽然2012年我国通胀情况与2011年相比,压力略有缓解,但从长远看,通货膨胀依然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抑制治理通货膨胀的相应对策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做到控制信贷的总量,慎用加息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对货币供应量要严格控制。因为通货膨胀是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流通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很多国家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以此来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要抑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过快增长,对新开工项目加强和规范管理。

(二)落实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各项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减少贸易顺差,防止热钱流入,除了要增加进口、汇率升值外,还要强化对资本管制,防止全球流动性泛滥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也要努力发展,更要鼓励民间投资向创业投资、产业投资流动。这样既可以促进居民储蓄转化为实业投资;也有助于支持国内技术创新、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减小收入差距,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贴、减税、农业扶持政策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手段,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畜禽养殖业的投入,保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降低,加快发展农业,使得更多的资源和劳动力更好的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四)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缓解通胀压力。经济增速过快往往是通胀加速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经济增速过快,会推升物价上涨,这是经典的“菲利普斯曲线”所呈现的关系。从周期角度分析,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速在2009年跌入谷底,而在2010年三四季度开始回转并加速上行,市场才重拾活力,整个经济进入上升态势。事实上,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物价的较快上涨,是与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速超过10%有很大关系,即经济增速过快而导致通胀压力加大。因此,保证和维持稳定合理的经济增速,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五)加强市场监管,采取措施维持市场流通秩序。将经济、法律等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整顿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加强市场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基础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理,使得经济物价调控体系适应市场发展,坚决打击利益集团囤积商品、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等不法行为。同时,动用中央储备,确保市场供应;改善价格环境,维持价格稳定,必要时对基础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篇5

【关键词】外汇储备 通货膨胀 基础货币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改革前3645亿元到2012年519322亿元,将近143倍的增长,使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然而经济的高增长也带来了高通胀水平的严重代价,直到现在,我国始终都没有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针对当前的通货膨胀,一种比较新颖的观点是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属于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多,截止到2013年3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44万亿美元。又由于实行结售汇制度,由中央银行统一实行外汇结算,导致央行释放大量货币流动性,使国内货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并最终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基于这一认识,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

二、相关文献综述

针对我国近十年来的通货膨胀成因,国内学者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刘世锦(2008)认为,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加剧成本推动的压力,所以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孙莉、张萍(2010)则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市场中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交易需要,推高了商品的价格。以上观点都是针对物价上涨的国内因素加以分析的,还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引起物价上涨的国外因素。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外汇储备这一因素,认为外汇储备可以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物价。张鹏、柳欣(2009)采用实证分析,得出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与物价指数、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分别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杨缅昆(2011)则基于理论和现实情况,认为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是近年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多,央行被迫发行的货币促进了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并得出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外汇推动型的结论。

目前关于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的文献几乎都暗含了“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本文在继承相关文献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前背景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进行补充和创新,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对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分析。

三、对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分析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经济紧缩的同时,物价也相应走低。直到2000年以后,我国才基本摆脱改革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物价开始正常浮动,但从2007年开始我国物价指数又开始上扬,一再高攀,并在2008年达到近十年以来的物价高峰,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甚至达到8.5%。2009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低迷,总需求减弱,物价指数急剧下跌,但这并没有改变物价指数上涨的总体走势,从11月份CPI就又开始反弹,到目前为止,物价指数也一直处于高位。

而我国外汇储备自1993实行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持续增加,呈直线上升走势,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汇储备每年平均以29.01%的速度增加。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外汇储备如此快速积累的同时,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在以前所未有的疯狂态势增长。2000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平均每年增长17.98%,相当于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量的同步增长绝非巧合,而且与当前的通货膨胀也必定存在影响关系。

从通货膨胀的本质来说,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远远超出了实际需要,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必然上涨。近些年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由于国家集中管理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冲销,进而使央行的货币发行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投放的,被动投放的货币量形成市场中过剩的流动性,引发通货膨胀,总结起来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国际贸易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保持双顺差,而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一直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银行为了持有大量的外币必须保证足够的人民币进行兑换。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多,央行只能靠新发行人民币来保持头寸,这种新增发的人民币就叫做基础货币,也称作基础货币,在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作用下,基础货币被货币乘数无限放大,表现为广义货币量的增加,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货币增加,物价上涨。二是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幅度明显,波动弹性也日益增强,中国政府为了控制这种升值预期,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不断买入外汇,抛出人民币,这种做法不但增导致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而且直接增加了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引发通货膨胀。三是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纷纷涌入中国,热钱的流入反过来又会刺激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引发通胀压力。很显然,外汇储备的变动确实会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虽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冲销由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量,进而削弱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但开放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贸易的不断深化与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外汇储备的量势必会越来越多,央行对冲操作的作用也会不断减小,甚至还会限制到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加剧通货膨胀。所以,有必要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并有效利用外汇储备,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对当前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治理给出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我国汇率制度的缺陷导致汇率的波动不能真正体现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动,汇率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扭曲。要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严格加强资本金融项目的监督管理,以防国内经济受到国外资本的冲击。

第二,实行“藏汇于民”政策。即按照自愿原则将部分外汇保留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将一部分外汇藏于民间,有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缩减,从而分散了诸多投资风险,减缓了通胀压力。

第三,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治理。对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治理,仅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很难取得成效。只有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将调整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作为切入点,才能对当前通货膨胀进行标本兼治的治理。

参考文献

[1]杨缅昆.论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J].统计研究,2011.

[2]张鹏.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9.

[3]高瞻.我国外汇储备、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0.

篇6

关键词:利率;加息;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068-02

中国人民银行25日晚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从1月18 日开始,央行先后五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已达到17.5%,无论是调整幅度、调整后高度,还是频次都是空前的。但是通胀趋势并没有缓解,10月份CPI指数达到4.4%,11月份CPI指数达到5.1%,超越了红色警戒线。央行不得已动用利率杠杆。那么在目前时局下加息是否合适,是不是唯一选择呢?

一、加息的利与弊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经济功能: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介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功能;把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的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过上述五种功能发挥出来的。而利率之所以具备这些功能,是因为利率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由此,利率发挥“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2)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4)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但是加息是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也很大:首先,上调利率使得银行可贷资金减少,银行资金运用受限,这对银行利润的影响较大,毕竟国内银行存贷收益占到70%以上,短期内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是不可能大幅提高的。其次,对企业而言,上调利率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尤其对于长期处于融资渠道不畅的中小企业而言,上调利率更是致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成长较快,底子薄但资金需求大,极度缺乏资金。而这些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上调利率很可能影响整个经济的景气度。再次,上调利率将会加剧国际游资即“热钱”的流入,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局面,增加通胀压力和经济运行风险。最后,对于个人而言,上调利率使得房奴的月供增加了,生活压力加大,加息对于消费的抑制作用使得长期偏弱的国内消费更是雪上加霜,也影响了宏观经济的发展。

二、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目前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1.概念。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2.通货膨胀的后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2)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3)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3.通货膨胀的原因。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俗一点说,大致一是流入市场的钱太多了,钱多了,物价自然上涨;二是生产短缺,物价上涨。反正,钱不值钱了,就可以认为是通货膨胀了。

可是,眼下中国的钱多了吗?当然很多,据有关专家的说法,近年央行光是超发就达43万亿之多,且形象地指出“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但这些钱再“乱窜”,也并不在老百姓手中。那么,中国的钱在谁手中呢?大概一是集中于政府,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在富人手中。不过,这似乎都不构成通货膨胀的理由,因为,政府的投资主要用于工程建设等大宗交易,这与眼下以食品为主的涨价关系不大。虽然富人财富巨大,但在中国的富人的占比是很小的,据统计,在中国0.4%的富翁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而且,富人的消费重点在于奢侈品,而对普通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和消费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富人虽钱多但也是够不成通货膨胀的。

而普通百姓的需求和消费,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上面,特别是食品。因此,普通老百姓手里是否有钱才是决定物价涨跌的主要因素。但是,普通百姓手里钱多吗?其实这两年,百姓收入并没有较大增长。可见,导致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肯定不是老百姓手里有钱!

那么,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思索再三,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一是原因。据有关分析称,借着人民币升值之际,境外资金大举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一定程度推动货币流通过剩,从而推高物价;二是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原因。现在的食品类商品也成为中间商囤积的对象,甚至形成一定的垄断,加之游资的肆意炒作,如前期大蒜、绿豆等大涨价就是明证;三是农产品的上游商品涨价,比如农药、化肥、汽油柴油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尤其燃油的长期高价机制,导致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四是忽视农业生产。由于热衷于推进城市化进程,过度鼓励农民进城,城市规划区内房地产圈地以及市政设施占地,农村也在到处搞所谓工业化,特色化等等,削弱了蔬菜和农作物生产能力,导致了一定的农产品紧缺;五是借题发挥,跟风涨价。商家、厂家,当然信奉利益至上,一看市场上物价上涨,则立即跟风提价,投机炒作。

4.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货紧缩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就是从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纸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1)增加税收。(2)提高贴现率和减少信贷总额。

通过这些办法抑制总需求,使之接近于总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来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1)颁布价格指导线。(2)以减税等手段刺激企业实行低价。(3)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

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的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而只是把它作为对通货膨胀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其结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相反却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加息对治理通货膨胀不是在任何时候下都是最好的选择

篇7

关键词:通货膨胀 生产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一般认为通货膨胀(Inflation)指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

一、 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内)、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之间)、飞奔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50%以下)、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50%以上)。

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区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区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下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 通货膨胀的特点

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以通货膨胀为准)。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间接表示。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应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可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NP折算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特点如下:

1、热钱的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占款的不断攀升致使央行被动增加流动性,致使物价水平攀升;

2、输入型通胀:大宗商品等价格的上升致使多数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引发终端消费品和投资品价格的上升;

3、结构型通胀:部分如房地产、资源类行业过热,但传统行业投资不足,产品价格向终端传导困难(如服装、外贸代工品等)。

三、 通货膨胀的影响

提起通货膨胀,人们往往视为公敌。然而,通货膨胀的影响需要我们客观进行分析。如果通货膨胀是平衡的,所有的价格,包括各种产品和劳务、各种生产要素及各种债务的价格都是按相同比例变动的,则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不会使任何人受到伤害,也不会得到好处。如果通货膨胀是完全预期的,可以预先采取某些措施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通常是不平衡的,多少总会造成影响。一般来说通胀的影响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的影响。对大多数人来说工资是主要收入。工资的增长率慢于通货膨胀或者滞后于通货膨胀,则人们的收入就会受到损失,雇主就会得到好处。对于债务人来说,急剧增长的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得益,而使债权人受损。对于拥有较多房产、黄金或实物财富的人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受益,而手持现金较多的人则会遭受损失。对于发行债券、国债的政府来说,受益要超过居民。2.通货膨胀对产量和就业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使得市场非常不稳定,导致购买力和投资的下降,产量随之下降,然后带来更高的失业率。3.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首先,经营成本上升,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经营难度。 其次,贷款难度加大,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因而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一般都会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通过紧缩信贷,减少整个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门槛,会给中小企业造成资金困难的局面。再次,其他财务风险,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会面临着贬值,收回的难度也会加大,造成坏账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时,其长期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四、通货膨胀的对策

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分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钱多货少”。西方发达国家不是紧缺经济,市场长期处在商品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但是仍然会出现通货膨胀。当前我国经济中货币流动性过大,货币投放的速度过快,以及流动性大的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增长偏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存在着物价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因此,要防止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而防止通货膨胀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在防止经济过热上面,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防止经济过热,主要应该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过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宅需求、股票需求的拉动作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多次采取紧缩银根的措施,这对于防止通货膨胀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采取的措施见效还不是很快。因此,防止经济过热不仅要紧缩银根,而且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及外贸双顺差的增长过度、企业利润增长过度和政府土地开发过度这三个“过度”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见效。因此,经济增长偏快要逐渐转慢,经济热度要逐渐降温。

对于第二个防止,也应该根据经济发展中新的情况,采取新的措施。首先明确防止通货膨胀要建立在防止经济过热的基础上,只有经济过热的隐患被消除,物价稳定才有牢靠的基础。其次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直补标准;稳定农业生产,保证价格上涨较多的农产品能满足供应。第三要利用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优势,扩大进口一些在国内市场价格高、国外市场价格低的商品,调节市场余缺,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税,控制国内涨价商品出口。第四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对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价格和廉租房租金的监管,落实和完善商品房价格管理政策。

在控制物价上涨时,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是:要处理好合理的物价上涨与防止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合理的价格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和价格上升是必须的。要把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物价的表面稳定。要实现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高增长和低物价,这是新的形势下宏观调控的难点。需要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国际收支和价格政策,尤其是要运用好外汇政策,处理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宏宇.探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及对策[j].云南:时代金融,2011.21期

篇8

关键词:通货膨胀;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引言

通货膨胀的治理一直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率是各国央行普遍关注的名义变量之一。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颇为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减弱,影响CPI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易宪容,2012)。现实情况中,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机制有四种,即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本文将构造计量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菲利普斯曲线是解释通货膨胀的经典理论,它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关系,这种关系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预测通货膨胀水平。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还有货币主义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结构学派从各部门经济生产率不一致来解释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以此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方法对中国的通胀变动展开研究。曾利飞等(2006)的研究表明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成本和进口中间品边际成本。韩剑(2009)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研究发现1980-1993年中国与全球通胀变动的相关系数仅为0.325,而1994-2007年这一数字却表明中国与全球的通胀变动的走势正不断趋于同步。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文章分别从消费需求的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应量、国际化过程中通货膨胀的输入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选取的变量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投资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进口增长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时间为1996-2011年。

(二)模型构造和数据分析

本文构造的多元线性模型为:

其中,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GDP同比增长率,为食品价格指数,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人民币汇率增长率,为固定投资增长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进口增长率。用EVIEWS5.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得到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5144,拟合度比较好。在显著水平5%的情况下,F检验显著,F统计量为5.014893;DW值为1.955863,不存在自相关,Prob(F-statistic)为0.023506。但是,t统计量的值只有是显著的,其他变量t值都偏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三)逐步回归

首先,逐个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拟合度高,且通过了t检验,经济意义也合理。就拟合度而言,的回归方程是最优的,故以其为基本回归方程。其次,将、和引入后,拟合优度和t检验值都比较高。但是的拟合度最高,所以将引入接下来的回归。再次,在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和在拟合度和t检验方面比较高,经济意义合理,但是的拟合度最高,所以将带入接下来的回归方程中。最后,在、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虽然显著性得到了提高,但是t检验的结果都不显著。

最终的回归结果显示:、和这3个解释变量的拟合优度较高,无论是F检验还是t检验的结果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方程的总体回归结果显著,且每个变量都具有合理的经济意义,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四、实证结果及政策建议

本文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出显著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有: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有:

首先,GDP同比增长率上升1%,通货膨胀率上升0.533470%。经济快速发展会引起供应短缺以及各种成本上涨。国家应当通过减税、补贴等措施提高原材料的供给。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也是应对国际资源价格波动的有效途径。

其次,食品价格指数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193699%。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可能是由于食品需求的上升,而导致粮食价格主导型的通货膨胀。治理目前通货膨胀必须通过价格管制等措施进行总需求控制,合理调整消费需求结构。

最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203138%。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物价上涨。因此,控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必须实施稳健甚至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4):76-82.

[2]曾利飞,徐剑刚,唐国兴.开放经济下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76-84.

篇9

关键词:通胀;市场需求;供给;货币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一)通货膨胀是在纸质货币流通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纸质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退出流通,缺乏自动调节货币供给 量的功能;

(二)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紧密相关,但不等同。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并不一定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取决于诸多因素,非货币性因 素引起的物价上涨,不能看作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是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如果出现普遍的,而且是持续的物价上涨,可以断定是向流通中投放了过多的货币,这就反证了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

(四)通货膨胀的不同时期,对物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通货膨胀初期,由于市场对货币具有一定的容纳能力,物价上涨现象并不明显。随着通货膨胀的发 展,社会公众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便会将多余的货币尽可能地转换成商品,社会购买力急剧增加,物价呈上升趋势。

二、通货膨胀的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主要有生产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三个指标 。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二)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三)零售物价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是指以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

三、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一)流动性过剩引起。

高资本回报率推动下的外资涌入以及贸易顺差的持续攀升,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二)资产重估推动信贷扩张,信贷扩张放大总需求。

在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中,银行信贷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资产价格重估和上涨使得企业进行抵押融资的能力大为增强,促使银行信贷扩张,而银行信贷 的扩张又将进一步加剧投机需求,推动股票、房地产等价格的上升,形成资产价格上涨和银行信贷扩张的相互推动格局,并且形成了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之间的共生 关系。

(三)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的通胀压力。

首先,存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自进入 21世纪以来,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下游产品价格涨幅。由于各种原因,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一直受到阻碍。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 时,特别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传导必然会发生,从而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次,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也形成了通胀压力。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某些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而且愈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经济增长和过快投资增长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动因。

四、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对策

从以上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通货膨胀, 并要从这几个因素入手,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

(一)控制商品需求膨胀。控制商品需求膨胀包括控制对外商品出口需求膨胀和对内商品消费膨胀两个方面。就控制对外商品出口需求膨胀而言,其主要措施 是:运用货币手段,通过提高利率和调整出口信贷政策等紧缩性措施,保持对外商品出口的适度增长。就控制国内商品消费膨胀而言,其主要措施是:运用紧缩性货币手段,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降低国内商品需求;通过“有保有压”,从供应方面来控制商品消费水平和规模等。

(二)控制货币供给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供给膨胀主要源于对外贸易中的大量顺差和当前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短期积聚的大量国际游资,控制货币供给膨胀的实质就是控制外汇占款中的对外贸易顺差和积聚的国际游资。其中,就货币政策而言,主要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适度从紧,控制整个社会 的货币供应总量。就外贸政策而言,其主要措施是在保持出 口适度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国外高科技产品和基础产业产品的进口力度,努力提高和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效益等。

(三)控制产品成本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国外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传递到国内从而导致该国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就我国而言, 引发我国产生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这些国外商品通常是石油、钢铁等基础产业商品,因此,控制产品成本膨胀以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如何来防止国外 的石油、钢铁等这些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我国整个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四)消除国内经济中隐患。具体来讲主要是: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的稳产和增产,切实防范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再次发生;对固定资产 和房地产行业进行适度调控,以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大力加强煤电油运等基础产业的建设,进一步缓解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加快各类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全面促进经济增长等。

参考文献

【1】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2】陈舜英、吴国平、袁兴昌:《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拉丁美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年。

篇10

关键词:通货膨胀;消费价格指数CPI;外汇占款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很多,在大学的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但经济学的不同学派对此的定义却不尽相同。货币主义的代表任务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而凯恩斯主义则从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和结构角度解释通货膨胀。我们通常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2011年7月,我国的CPI指数达到6.5%,创下年内新高。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虽然是个老问题,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刺激和扩大的效应。理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价格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对居民收入分配而言,通货膨胀的带来的货币贬值,使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对固定收入的劳动者,通货膨胀使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当恶性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

对经济发展而言。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使生产者无所适从,容易判断失误,误人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而当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又会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国长期维持的低工资和低物价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曾因价格改革和投资过热发生过物价大幅上升的现象。近年来通货膨胀卷土重来,概括起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货币发行量的快速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广义货币发行量截至2011年6月为78.820万亿,而这个数字在2006年之前还不到30万亿。五年期间年增长率为16%,远超期间平均10%的GDP增长率。由于出口的大幅增加,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大量没有实物基础支撑的货币留在国内,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产品,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从这点看,很符合货币主义的观点。

2 成本推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被人为压低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价格都开始上涨,东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年调整的幅度都在10%以上,土地价格不断上升,人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认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都推高了产品成本,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物价的上升又促使人们要求更高的工资收入,物价、工资陷入了双螺旋式上升过程。

3 需求拉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虽然2009年的最终消费率只有4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左右,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之上,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的投资形成率为47.7%,并仍然呈现每年增长的势头,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进行的四万亿投资以及后续投资使全社会需求旺盛,金融危机后外贸订单重新恢复,2011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增长率为25%。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带来的需求极大的拉动了要素价格的上涨。

4 外部输入性因素。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深化,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决定着我们需要进口大量基础原材料,制成工业品后出口。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外部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就通过进出口传导到了国内产品价格上。近年来发生的铁矿石、石油、铜、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都导致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四、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 政府要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目前中央高度重视抑制通货膨胀,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是,并不是各级政府和各个方面都对治理通货膨胀问题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缺陷,不少地方对通货膨胀的危害认识不足,仍然热衷于争投资、上项目,甚至要求放松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民生问题的通货膨胀问题并不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占据太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需要对考核机制做出调整。

2 控制货币供给。货币的泛滥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超发的货币不是短时间就能减少的。要改变的是货币超发的机制,单纯的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进行数量控制治标不治本。前文指出,外汇占款成为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我国的强制结售汇政策一方面造成人民币超发,另一方面政府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带来外汇资产贬值的风险。各国都对外国投资基金的投资做出种种限制。所以应改变这种强制结售汇制度,实现“藏汇于民”,让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能够自由获得外汇资源。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通过分散的民间投资规避国外的投资限制,实现外汇资源的最优配置。

3 实现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是负数,而银行却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发放贷款。这实际上是让广大储户承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这种负利率状况对经济发展后患无穷。低效率的政府投资平台得到了低利率的贷款,维持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又导致对资金的更多需求,形成恶性循环,加剧通胀发生。而安排就业人数巨大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低成本的资金,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不能给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因此要建立金融业的竞争机制,鼓励更多的资金和企业进入金融,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打破原有的金融业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产品价格。

4 实行松紧结合的财政政策,理论上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需要实行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政府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政府应该压缩三公支出,将支出更多的投向民生,投向教育、卫生等公共部门,降低民众负担,缓解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收入减少影响。例如,建立基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把学龄前教育纳入政府负担就是途径之一。

5 加快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物价上涨每次都是由于农产品涨价引发,由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中食品占比最大,所以食品价格的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极大。甚至有人直接将CPI指数形容为“猪肉指数”,加快农业改革,稳定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稳定物价,治理通货膨胀的途径之一。

6 控制输入性通胀因素。我国之所以深受外部资源价格上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关键因素是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大量进口外部资源,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又是非做不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