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高考改革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高考改革的利与弊

篇1

【关键词】i+1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分级教学;高等教育管理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着自然班授课的方式,但时过境迁,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需要。笔者结合上海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具体实践,利用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史蒂文.D.克雷申)i + 1理论以及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利与弊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在现行条件下,因材施教,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但分级教学作为新兴事物,在实践中仍值得探讨和改进,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将大学英语教学推向新高度。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例—以上海某大学为例

在“因材施教”原则和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导下,上海某大学进行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如下。根据新生的英语高考成绩进行编排,将学生分为ABCD四个等级组织教学。A级为英语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前20%,B级为英语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前20%-60%的学生,C级为英语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前60%-90%的学生,D级以少数民族特招生、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主,及英语高考成绩从高至低排名后10%的学生。针对四个等级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选用上有很大不同。此外,采取滚动制分级教学,在四个等级之间实行公正、公平的升降级制度,即:成绩优异进步显著的学生(约占本级别人数的5%)可升入高一级英语班学习,高一级英语班中学习成绩不努力而导致成绩倒退的学生(约占本级别人数的5%)将被降入下一级英语班学习。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我国大学英语公共课堂,普遍存在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课时少、进度快的现象(杨连瑞、张德禄等,2007: 174),教学中往往只是抓中间、放两头,以中等学生水平组织授课;而在授课时一般采取随机发问、学生自愿回答的方式。在传统模式的班级,每次回答问题的几乎都是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那些英语基础一般或者较差的同学,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极易陷入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怪圈。分级教学能有效扭转局面。同一级别学生英语水平基本持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重点,量身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做到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让各等级学生皆学有所获。

2.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构建知识体系。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i + 1理论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1985:2),认为只有通过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i代表语言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而i+1代表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等情感因素对输入起过滤作用:语言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李炯英&戴秀珍,2001;孙菊如等,2006:108)。分级教学利用i + 1理论将学习者根据其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区分,例如将学生划分为四个等级,使学习者能在相应级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处于i + 1层面的语言输入,逐步提高语言水平。采取滚动制分级教学,在四个等级之间实行公正、公平的升降级制度,调整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激发各级别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缺乏凝聚力。分级打乱原有自然班,学生间的陌生感会引发约束感,降低其归属感,极易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影响课堂气氛,提问回答环节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组织课堂活动举步维艰,稍不留神课堂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因此,在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高效吸收知识,是一个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问题。

2.分级后心态调整问题多多。分级教学可能对师生心态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低级别的学生,如文中C、D级的学生,如Dornyei(2005: 142)所论述的,易生自卑感,丧失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尽管滚动式分级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但是大多数低级别的学生认为升级困难重重,而大多数高级别的学生则认为即使自己不努力,英语水平也不可能差到被降级的程度。从教师的心态上说,教差班的教师会产生自卑心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态和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方法有时并没有让大多数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问题主要出在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上。笔者认为需将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抓好学习环境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大要素,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种互动交流,在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地构建信息,教师转变为学生构建知识的高级伙伴。如此,分级教学和建构理论相得益彰,必将极大推动我国大学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4.分级测试和测试评估系统仍不健全。我国很多高校将高考成绩或入校摸底测试成绩作为分级划分标准,但不同省市高考英语试卷差异性、考试成绩偶然性、考试的效度和信度等问题使得其可行性和合理性值得探究。此外,分级后在阶段性测试评估中,有的学校在不同等级之间仍采用同一套测试题,这种测试得出的结果,实在难以作为滚动式分级教学的理据,而且也会直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他们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具有很强的先进性,是贯彻素质教育和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极佳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需要英语教师们的积极探索,而且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Dornyei,Zoltan.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动机研究与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Longman, 1985.

[3]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 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