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诊断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生物学诊断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提供可靠的临床标本;
(2)了解正常的菌群;
(3)结合临床,准确进行实验;
(4)病原学诊断需准确、合理;
(5)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报告实验的结婚;
(6)加强对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现代感染性疾病诊断最重要的一步为采集恰当的标本,从而要求临床医师能够获取代表感染性疾病的标本。细菌进行实验的前提是了解知晓人体的正常菌群。在做微生物实验时,应联合临床,做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实验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恰当的临床实验标本由临床医师提供,然后进行全面的讨论分析,从而更加的为患者负责。微生物室应在涂片结果,敏感结果以及最后结果出来时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对病情做有力的报告。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应对各种检验项目加强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现代临床微生物学要求参与医院感染疾病的监测、管理和控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作用有:加强对病原学诊断、微生物抗药性以及环境、器械的监测;加强医院的消毒与灭菌;对流行病进行试验,并加以控制。
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医院感染的要求有:
(1)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测;
(2)临床微生物室参与医院的教育工作;
(3)对消毒隔离加强管理;
(4)对抗菌性药物进行试验,快速准确试验的报告。
若在临床实验中发现微生物的感染问题,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沟通,及时与控制感染的科室进行必要的联系;一般提醒临床对于病菌的来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菌的传播与扩散;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经常定期抽调人员去参与医院进行的教育工作,从而更加准确的对微生物菌体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正确消毒对微生物菌体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包括正确的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指导和监察,并且在特殊情况下,参与对特殊耐药细菌的实验工作并制定消毒隔离的措施。临床微生物室应定期对微生物耐药性的监测结果,这将对临床的救治成功率大有帮助。现代临床微生物学在现代医学中对实际临床中的感染控制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微生物学要求紧密结合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要牢牢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对常规的微生物检验工作要快速进行,判断要准确,并且应即有速度又有质量对实验结果做出报告。
临床微生物学要求实验结果与临床尽可能的相符。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加强对教育培训的宣传,并能对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实验的结果做出合理准确的解释。现代临床微生物学不仅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们,或是对医学工作者的知识更新都是极其有必要的。医院应切实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的工作,从而为服务临床做到更好的服务。利用临床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能来进行临床微生物学的检验。临床微生物学需通过检验系统,从中了解各类微生物的特性,快速、有效的做出对病原学的诊断及微生物检验报告,为治疗、诊断措施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为医学感染控制提供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从而达到减少、避免和控制病原体的效果。微生物实验室工作者应加强对微生物标本的提取工作,然后写出对其的研究报告,为医学临床提供帮助。现代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包括:获取标本信息,并且学会妥善保存与保护,提高对微生物的检验率。利用微生物学知识学会多种对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从中选出最佳的检测方式,还包括系统鉴定程序,以及对检测中存在的质量控制。
篇2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维吾尔医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of Uighur Medicine
Azierguli·abudukerimu, Delixiati·yimiti, CHEN Feng, WANG Hongying,
Abuduhabaer·abudykerimu, Zilaiguli·mijiti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ch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daily life and the most clinically common, whether it is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ighur medicine, medical doctors often in face,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treatment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must have the aid of Pathogenic Microbiology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 biological laboratory tests to find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Uyghur medical education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Xinjiang area of Xinjiang higher education, is also the medical career and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Uygur Medicine, Uighur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on reality,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tarting from the culture with modern medical needs of the medical personnel, a series of reform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edical microbiology; uighur medicine; teaching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涉及到临床医学、医药学、中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多种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等。医学微生物这门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强,是连接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
1 维吾尔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维吾尔医学是维吾尔民族的医药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医药科学,它既不同于古希腊医学,也不同于古阿拉伯和印度医学,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古代维吾尔人民和各族人民几千年以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医药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人民很长时间以来通过根据把脉,观察病人面色、舌头、精神状态、大小便等一般状况及病程,症状等特点进行诊断并治疗民间发生的各种病,积累了关于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很多经验,他们把这些经验不断地运用到实践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维吾尔医药学基础理论、临床治疗方法及维吾尔医药物。 维吾尔医药学的运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维吾尔医药学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所以广大维吾尔族群众把它认同为可靠、信赖的医学领域。因此要想将维吾尔医药学更广泛地利用到医学领域、更深入的运用到医学治疗过程,甚至要发展维吾尔医药学并尽快摆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融入到我国医学领域和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对中国特色医学卫生事业的建设与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①
2 维吾尔医学专业开展病原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与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最常见的医学问题。不管是临床医生或传统医学医生都会遇到各种感染性疾病只不过是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治疗技术方面有区别,但是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检查方法还是离不开病原微生物这门基础课程知识。
维吾尔医药学是以种属于宏观医学的医学领域,维吾尔医药学理论认为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人体的整体性观念是维吾尔医药学的主要特点,而且正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使维吾尔医药学具有局限性和限制性。②
维吾尔医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维吾尔医学教学中医学微生物学应该有自身的教学体系,而不同于临床医学。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启发及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将病原生物学与中医学、西医学、维吾尔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学好这些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奠基出,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专业课做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加强病原微生物学这门桥梁学科的教育体系。
3 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
维吾尔专业教学对象是少数民族学生,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都是维吾尔语授课而且专业课设置量大因此这一系列自身的特点对微生物学这门课程的传授及学生的掌握比其他专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紧迫感。因此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条件尽量给学生增加课时,安排有关维吾尔药物方面实验操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对微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维吾尔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有关维吾尔医药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诊断及治疗方法就能对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至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学生更不能把维吾尔医药学知识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没能真正意识到病原微生物学的学习对维吾尔医学工作的重要性。病原微生物学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治,病原微生物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病原微生学这门课程与临床医学,中医学,西方医学,维吾尔医学等各个医学专业关系很密切。
4 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4.1 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定于他对学习的态度,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兴趣又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决定学习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推动力,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吸引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些实际例子来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克服思维中的依赖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被动转为主动。 让学生理解医学微生物学不仅对今后临床工作而且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很密切,对我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介绍自古以来在世界发生的一些生物战争。例如,二战时期,日军731部队曾对中国10余个省施放鼠疫、霍乱、伤寒和炭疽杆菌等10余种战剂、英国在格鲁尼亚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弹,至今该岛仍不能住人、美国9.11事件也有一些利用炭疽杆菌粉末导致多人致病和死亡的事件等。通过这些案例,可引起学生对各种细菌、病毒,病原体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更多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一些问题。③由于微生物是体积很小肉眼看不到的,对于形态,结构等知识的讲解还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各种病原体的形态图,结合实验室自己在显微镜观察的病原体和老师讲解的结合起来。有关传染性强,教学实验室不能培养,学生不能在实验室观察的病原体及其培养过程的一些内容老师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让学生用眼去体验,合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节省时间,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2 加强微生物学基础内容的教学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学习与维吾尔医药学相关内容,对于维吾尔医药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用维吾尔医学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维吾尔药物的生产、药物鉴定、销售管理、新药物的研究并开发等各种相关工作都将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病原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营养、代谢、生长、生态、控制、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维吾尔药物的通过微生物学方法检测、鉴定、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药物的生产与研发、微生物学诊断、治疗等具有紧密的联系。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将为维吾尔医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维吾尔药的开发、制造、临床使用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维吾尔医学理论认为,体液(Hilit)是在火、气、水、土等自然界四大物质和人体气质的影响下,以摄取的各种饮食为基础,通过肝脏的正常功能所产生的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和黑胆质等四种体液。④
这四种体液失去平衡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这四种体液质人群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体质、抵抗力都不一样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也不一样,因此从这些特点出发把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和病原微生物真正地联系起来讲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3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课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操作能力,实验室是学生踏入工作之前的很重要的一个实习基地。经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环境素养等基本素质。我们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根据其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验证性实验模块、综合运用性实验模块和研究性实验模块。前两者为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客观知识的理解,对于维吾尔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后两者对本专业的发展提供很多理论基础,实验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方法,目前关于某些感染性疾病与维吾尔体液理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开始研究,因此激励学生参与老师们各种科研课题从而锻炼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推进教师们的科研进程。
4.4 提高老师们的科学素养
飞速发展的医学教育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全面教育及发展,通过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学术会议、专业交流会、培训班等,同时对维吾尔专业的学生来说老师不仅要精通微生物学专业还要了解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尤其是要学习有关感染性疾病与维吾尔医学体液论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际的临床例子来给学生解释这两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这方面老师们要下功夫进一步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技术、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进程等,丰富自身的周边知识,提高学术水平、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培养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实用性医学人才。
总而言之,维吾尔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互相促进、协同完成的过程。只有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维吾尔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医学界所需要的医护人员。
注释
① 哈木拉提·吾甫尔,刘西平.加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维吾尔医学专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38-55.
②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民族地区维吾尔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新疆医学,2012(42):170-181.
篇3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和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临床标本做出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①为了响应国家对于高职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的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逐步尝试和不断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变教师经验传授为启发引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新的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
1.1 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临床微生物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繁多,如果严格按照教材内容施教,学生们接受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好多内容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极少用到,所以我们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对于临床分离率比较高的微生物,尤其是对于医院感染意义比较大的而且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或新发病的病原体进行重点讲述,如MRSA、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不动杆菌、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SARS病毒等内容;对于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的、不常发病的病原体少讲或不讲,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风分支杆菌、白喉杆菌等这些内容可以留问题,根据问题自学后提炼总结,老师拿出一定的课时分别给予解答,这样节省了教学课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②
1.2 合理安排教学方法
(1)横向联系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横向联系主要体现在在学习细菌各论时,要注意强调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验之间的关系,因为每一种细菌的微生物检验程序都是以其各自的生物学性状为前提进行的。只有充分掌握了该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才能选择适当而必要的方法进行鉴定与鉴别,才能使得整个诊断过程变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纵向比较是要教会学生对相关知识归纳总结,比如临床标本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哪些?他们的致病力、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都是什么?……通过归纳总结,可以把他们各自的生物学特征对比地温习一遍,而且对他们之间的鉴别要点可以再次加强记忆。(2)采用病例式的教学方法:病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用教材的内容给予解释,既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实现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如在讲授乙肝病毒时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把一个患者从感染乙肝病毒到临床症状明显以及临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等整个过程讲述出来,并且还可以结合每个时期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授课,如最初的“窗口期”—表面抗原阳性—大三阳—小三阳—抗体阳性等整个过程以及每种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这样不仅仅给介绍了一种病原微生物,而且还介绍了“乙型肝炎”的临床过程,兴趣浓,记忆也肯定会比较深刻。(3)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手段的功能性和先进性:微生物学检验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容易混淆等特点,而且有的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的差别也不大,仅仅语言描述很难说清楚,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也就难免开始走神,甚至干脆与周公约会去了。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以及超微结构以图片直接展示出来,那么同学们就不会觉得这些东西像海市蜃楼那样遥不可及了,这种感性的认识,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自然是行之有效的。
2 实验教学
2.1 提出教学目标, 分组讨论并设计综合性实验
对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在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 抓住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这个中心, 缩短了验证性试验(如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微生物细胞的显微直接计数法)等的课时,建立了3 个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即病原性球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肠道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病原性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
2.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1)采用自主设计、课堂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学。每次实验前,老师给出实验的目的,由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好实验方法以及所用的器材,然后课堂上畅所欲言,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给出一个最佳实验方案,以在下次的实验课上应用。这样既加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启发他们多动脑子,把理论知识活学活用。(2)加强形态学教学的试验操作。在平时的实验教学工作中,非常注重强化学生们诸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以及菌落观察(包括溶血情况、色素产生)等形态学检验的技能。
3 参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1)参与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③改变了以往老师准备好试验的器材,直接操作的状况,给学生充分参与试验的机会,既加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也让他们很好地了解试验的全过程及每步的操作和意义。(2)参与实验预做。由于参与实验预做,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他们充分掌握,在实际试验的时候更加可以扬长避短,不再犯类似错误,提高试验的成功率。(3)设计实验方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结设计实验的能力和技巧。(4)实验结束后对感染性器材的处理。通过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和器材的处理,树立他们的无菌观念和生物安全意识,有效防止以后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
4 定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现代医学教育观主张:医学教育“应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连续性终身教育转变,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培养转变”。④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目的是让他们在自主意识下从实验准备开始,对每一个基本实验的整个进程做到心中有数,对实验方法的选择、结果处理及临床意义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通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实施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微生物学检验变得生动起来,目的是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其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系统、规范的操作技术,培养他们极强的动手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将他们培养成适应基层卫生机构医学检验工作的实用型检验人才。
注释
① 刘运德.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
② 常虹.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开展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检验医学教育,2012.3.19(1).
篇4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报告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篇5
关键词:生物制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生物制药专业发展及微生物课程建设概况
1.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
生物制药是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并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制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
2.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教学目标及概况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新微生物资源的发现、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建立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从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所显现的优势将继续存在,事实证明微生物制药在整个生物制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生物学在理、工、农、医、师范院校与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此可见,微生物课程也必然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职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分布、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理论与实验操作技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其后续课程包括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艺学、药品分析与检验、药剂学、药事管理与基因工程技术等多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微生物分类、结构、生理活动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关微生物生产的必要基本技能操作,并掌握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与生产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然而,一方面由于微生物本身个体极其微小,肉眼难以看见,其生命活动规律不易被人们所知;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微生物学领域中的内容日益丰富,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这样的客观情况势必给《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提出更高的
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选用、编写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它是联系师生教与学的纽带。教师据此讲解课程,传授知识;学生以它发展能力,吸收知识。因此教材建设也一直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的配套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入选为“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出版后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推荐和众多读者的欢迎。教材中的这些改革尝试主要表现在:
(1)在以往的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教学中,微生物课程往往使用医学类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医用”而忽视了“药用”相关微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因此课程的学习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不够紧密,而本教材依据药学类专业岗位群的需要,重新梳理与添加了课程内容,如:以“微生物与药学”为一个篇章,讲述微生物与药物生产和微生物与药物质量控制等内容。(2)十分突出实际应用。基本理论和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应用性、职业性和继续教育的特点,教材较多地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在医药产业、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医药用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内容比较实用,范围比较广泛,总结比较有针对性。
2.授课时对教材内容的“取”“舍”
一本优秀的教材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大多数学生,而对于教师授课来讲,还要注意对其内容的“取”和“舍”。“取”指的是教师平时要密切关注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前沿以及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的应用,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当前的新技术、新问题、新知识,补充更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都是可以用本课程的原理来解释的,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如:SARS、禽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的结构和致病性教材上不可能介绍得很详细,需要及时给学生介绍,使学生了解它们致病性和防治原则;讲解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时,列举几起因微生物引起药物变质引起的医疗事故;又如,在讲授抗生素知识时,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制药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抗生素,简单介绍一些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及相关产品,分析当前抗生素滥用危机。“舍”指的是对教材的内容适当地舍其枝叶,抓住主干。由于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多,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的限制,对本课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对于已经在前面课程中讲授过的或者后续课程将重点讲述的内容,为了避免重复,教师授课时要适当精简,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总结,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于理论知识,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整体内容的“主线化”,有些知识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挖掘出主干线外的分支线,至于相关内容可简单讲述,侧重其联系性。如微生物各论部分,与其对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每一个章节进行详细讲授,不如用列表的方式,对其形态、大小、培养特征等进行横向对比,抓住异同点;讲授微生物遗传与变异时,部分知识在《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制药》等课程中有系统介绍,可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开展菌种选育、弱毒株制造菌苗等方面。这样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也能帮助学生养成横向联系看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技巧,由于《微生物学》课程讲授的内容是在微观世界下生活的生物,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较为特殊的手段,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创新”的原则,通过教师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PBL教学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创立的。PBL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法运用于《微生物学》教学,特别是对某些概念纷杂枯燥、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教学,可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加
强自我指导性学习和问题解决技巧等能力等。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提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同时提供给学生参考书目和网址让学生课下准备,上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让每一组推举代表回答问题,该组其他同学补充,然后,组织学生对某些有争议的结论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对该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问题作出明确的解答,并进行简要的串讲和总结。如:提出问题“防腐、消毒、灭菌有何区别?常用的防腐、消毒、灭菌方式有哪些?生物制药产业中防腐、消毒、灭菌的应用领域有哪些?”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易混淆词汇,让学生掌握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又如,“历史上造成较大影响的真菌毒素药物中毒事件有哪些?常见的真菌毒素有哪些种类?各自的中毒机制是什么?容易污染哪些药品?怎样对其进行预防?”以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霉菌的产毒特点和危害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高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高度整合所学相关课程知识的作用,这个过程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理论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并且也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课堂主持和时间控制能力。
2.现代化教学手段
《微生物学》经常涉及一些抽象的、微观的、描述性的内容,要在“微”字上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强大优势,搜索相关电子图片及影像资料,并且制作成具有较高保真性的微生物学图片及影像资料库,供制作课堂讲授课件时调用。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建在笔者所在单位,拥有荧光定量PCR仪、荧光倒置显微镜等精密仪器设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从书本平面、死板的黑白世界转变为立体、鲜活的多彩世界,实现微观世界宏观化、文字叙述图片化、平面内容立体化、彩色内容真实化、静态模式动态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目的,增强微生物的可视性、可感性。
3.典故史料法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凝聚着无数微生物学家的心血,许多流传的经典佳话构成了微生物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适时介绍令人难以忘怀的有关背景史料典故以及他们为微生物学发展忘我劳动的献身精神,展示他们不惧失败、百折不挠的拼搏风格,不仅可以渲染、活跃课堂气氛,还会激励学生为微生物学发展作贡献。如:列文虎克勤于观察,首先看到微生物的个体、科赫反复试验找到优良的凝固剂琼脂、巴斯德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应用难题、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与之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卡尔梅特和介兰受到农场主启发,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张仲景遭遇了家族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的悲剧,但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等,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增添了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喜爱和期待。
4.多样化的教学技巧
如:形象比喻法,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有些要点既抽象又深奥,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如能恰到好处地打个比方,能使复杂问题顿时变得简单、形象、生动,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用稍加修饰的鸡蛋比作细菌复杂的细胞构造,其要点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又如,图表演示法,有些教学内容用文字叙述,既嗦,又不易表达清楚,或者就很难进行表达,如果经过加工制成图表,可使繁琐的内容变得简单清晰,一目了然,帮助理解,便于学习,如: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比较、G+与G-细菌细胞壁结构成分比较等。再如,分门别类法,微生物学名词概念多,容易混淆,不便记忆,如能依据某种相近关系把它们分门别类放在一起,分析比较,寻找异同点,便于理解,如:内毒素、外毒素、类毒素等。
四、实践课程的改革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首先,要引导学生注重实验课,只有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才能对课堂讲授的知识加深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要通过“理”“实”结合、集中技能训练等方式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其次,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规范的操作技能,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理念。第三,要注重实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实验,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满足生物制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微生物知识与技能的需要。
几年来,笔者和同事在高职教育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更新周期短的学科,社会的进步使得生物制药高职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结合社会需求、专业特色、高职教育特点继续深入地开展,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争取把《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秦春娥.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09-110.
[2]朱善元,陈平.医药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刘英杰.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信息,2010(8):113-114.
[4]张文治,孙晔,俞苓,等.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86-389.
篇6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72-02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病理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的基础,而且与临床各学科联系紧密。微生物总论部分较系统且条理,学起来相对容易些。各论部分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涉及其他过多的基础知识,在中等医学专业学校更是如此。但这部分内容有繁杂、易混淆、枯燥等特点,各微生物间虽无密切联系,但又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由于上述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学生普遍反映:微生物各论易学不易记,易懂不易清,故将某种微生物说成另外一种的张冠李戴情况很多见,甚至有医学毕业生把“流脑”与“乙脑”的病原体搞错了的现象。如何使学生学好微生物各论,并牢牢地掌握其基本内容,为后面的临床课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微生物各论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中专生来说,因他们的自学能力还不太成熟,学生的学习多为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灌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可采用如下多种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一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
即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它的基本思路是变“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课堂讨论以病例为中心,先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让学生自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解释病因,提出诊治方案,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断、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例如:针对流行性感冒病毒这一节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流感病毒经常使人致病,它到底长的什么模样呢?(2)流感病毒是靠什么物质引起人体的疾病?(3)流感病毒为什么会多次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围绕这三个问题让学生们课前预习,并查询相关资料,课堂上再分小组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同传统教学相比较,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医学各专业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微生物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特之处,使微生物学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会给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观结构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医学微生物学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轻易混淆等特点,各种病原体的形态结构仅靠文字讲解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大量直观的图片,真实形象地显示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使学生们对各类微生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如在讲解艾滋病病毒时,用FLASH动画的方式展示艾滋病病毒感染、增殖的过程,使原来难以理解的内容由抽象变得生动形象,不但使学生们对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过程一目了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采用CAI课件进行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省去了教师书写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容量大,既缓解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另外,CAI课件易于保存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还可以采取全教研室统一制作CAI课件,使重点、难点统一规范。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录像,如被狂犬咬后的紧急处理、发作的症状等,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
三 口诀记忆法
在讲授肠道杆菌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各杆菌间重要特点,归纳总结如下歌诀:大肠杆菌住肠中,正常情况不致病;周身鞭毛能运动,另解五糖都能行;沙门氏、痢疾菌,都是人类害人虫;沙门菌属周毛菌,葡糖阳性乳糖阴;唯有伤寒仅产酸,其他均有硫化氢;痢疾杆菌不能动,葡糖产酸不产气;变形运动最活泼,迁徙生长呈菌膜;另解尿素来得快,有时还把黑色带。通过歌诀记忆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背诵,能较牢固地记忆所学的内容。
四 列表总结法
列表总结法的原则是既遵守教学大纲重点,微生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考虑到各微生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我在制定一些总结性表格后,让学生在以后的章节结束时自己去设计新的表格。当这项作业留给学生后,学生们都很认真、积极,并纷纷主动将自己设计的表格给我看,我从中挑选好的拿到课堂上讲评,并在班里给予表扬。这样经过列表总结,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已学过的各种微生物,加以纵横比较,加深理解,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列表总结的好处是既线条清晰,科学合理,利于记忆,也利于学生复习,还可作为以后学习、工作中的参考,所以也是学习微生物各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 注重知识更新,加强教学与临床的联系
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重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由于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不易记,而且枯燥无味,我们可以采取结合临床讲解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将知识学活用活。近年来,临床上感染性疾病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各论教学中对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病原体要精简教学课时数,重点应放在严重耐药性病菌,将那些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新出现的传染病及时吸收融入教学中,如SARS、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知识面,使同学们意识到传染病有在全球不断蔓延的趋势。有些学科新动向,在教材中难以及时反映,尽管教师上课随时增加教材外的新内容,但因学时有限,不能系统讲授,而且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负担有些重。为此,可以增开选修课,配合教学内容,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基础上延伸向临床教学的新发展与新动向,以课后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与技术,讲授内容主要选择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需要的医学微生物学学科前沿知识。
六 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内容在理论课上难以讲清楚,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微生物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作为微生物的特征,必须让学生掌握,而对于各病原菌形态的熟悉,实验教学是一很好的方法,在实验课上,首先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做回顾性的总结,老师示范操作,然后由学生们亲自操作。通过在镜下的观察,不但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将一些细菌的“模样”固定在自己的脑海里,对一些较易混淆的病原菌通过镜下的观察也很容易分开。如肺炎球菌同脑膜炎球菌都是双球菌,但肺炎双球菌呈瓜子状,钝端在内,尖端朝外,多有荚膜,染色阳性;而脑膜炎双球菌呈肾形,凹面相对,无荚膜,染色阴性。通过实验操作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七 寻找共性和个性
微生物各论之所以难记,是因为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往往学生工夫下得很大,但效果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我帮助学生在繁杂的内容中找出各微生物间的共性和个性,找到它们的规律性。如大多数致病菌都以毒素致病,究竟是那种毒素,记起来确实困难。但它们有规律可循,这就是革兰阴性菌大多产生内毒素,革兰氏阳性菌大多产生外毒素。但也有例外,如革兰阳性菌产生内毒素的是肺炎双球菌,革兰阴性菌产生外毒素的有:志贺氏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不产生毒素的是:结核杆菌等,便于学生们的理解、记忆。
总之,为了学好微生物各论的内容,老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归纳总结,从杂乱无章中理出头绪,找出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才能真正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以期提高总体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宏思、秦静英、费世杰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4):665~666
篇7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 教学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熟悉掌握临床微生物检验试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学缺乏整体性,内容繁多,与各学科交叉点较多;对临床病例缺乏综合分析,造成学生分析问题不全面,无法给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方法,为建设高素质临床微生物检验医师队伍、培养临床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是目前临床实验课程很迫切的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教授Barrows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去查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方法。近十余年来,在全世界许多医学院校都开始推崇PBL教学方法,近来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我院近几年也逐渐开展PBL教学模式。本文针对我院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的PBL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对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微生物z验实验课进行了总结分析。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级-2014级临床检验学专业每级1个班,共5个班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进行PBL教学法教学。
1.2PBL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简单地来说,PBL教学法就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分别收集资料及分析-学生集体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教学后评价。
以《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这节实验课为例,教师备课时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结合临床上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疾病,编写病例及问题,课前一周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如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基础免疫学、临床医学、和药理学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等多学科关系密切,所以学生在查资料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从多方面进行。课下进行分组(5-7人一组)讨论,课上学生(教师依次指定一名学生作为主汇报人)以组为单位来回答,老师来引导,详细分析病例,将各个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与问题中,使各科学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有不同的意见时,老师可适当引导,给予部分提示,再由其他组员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不清楚的问题作出小结。PBL教学后,对教学进行评价,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反思,并及时进行修正,完善教学过程,并做好记录。待分析讨论后,选可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同时,应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学习积极性,遇到的困难等,为下一轮教学进一步的完善。PBL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总结,教师也应加入讨论的阵营中,以相互学习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教师应根据临床微生物学学科的教学大纲,设立临床感染的实际病例和相应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1.3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课开展PBL教学活动结束后,每年所有受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理论课的期末成绩。5年共157名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是否接受,对知识掌握程度,是否认为能提高其能力三方面。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从是否喜欢PBL教学法,是否促进临床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是否提高学习积极性,是否能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否能培养创新能力,是否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对PAL满意度等七个方面,表明了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说明PBL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上使大多数学生受益,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参加到学习和讨论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各项结果如表1。
2.2 5年的期末成绩
5年的期末成绩的分别为72.36±20.75分,75.47±16.83分,74.67±15.82,70.32±14.83,76.29±13.26。
3讨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能促进微生物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能促进对临床微生物学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其创新能力,这与许多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PBL教学法确实能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同时,结果也表示大多数的学生愿意接受PBL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法。从理论期末成绩上看,虽然每年的平均分差别不大,成波动状态,但标准差在逐年的缩小,说明PBL在教学上使大多数学生受益,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参加到学习和讨论中,把理论课程和实际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扩展了理论课程的宽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当然,PBL教学也存在的一些问题:(1)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兴致不高。(2)学生参与PBL教学活动积极性存在差异。(3)学生讨论的问题偏离教学目标。(4)PBL教学考核主观性差异。(5)PBL教学开展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教学负担。
篇8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法 基本运作过程
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过渡性桥梁,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一直沿袭的是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授课的主动权在由教师掌握,学生很少有时间和能力“思考分析”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及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都是不利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目前PBL教学法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受欢迎的三大教学法之一[1]。该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预习、自学、讨论,从而学习相关知识,进而解决问题。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及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很多医科院校均进行了PBL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4]。因此,如何将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我们医学微生物学教师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中融入PBL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把该课程零碎、抽象的微生物学知识通过生动的图片、简洁的表格及形象的动画等手段经行加工,这样,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问题[1]。多媒体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具有简洁、形象、信息量多等优点。例如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于一体,生动形象,便于将微生物抽象微观的生命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相对零碎、枯燥、抽象的内容。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富含微生物各学科最新进展内容,所含信息量由授课人自由把握,所以可以及时、充分地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把多学科的交叉知识点融汇到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多样化,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其作为医学科学的前沿学科,生物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现与再现病原的不断出现,等等,需要医学生全面掌握,灵活应对。因此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尽管这种多媒体教学法打破了以往“填鸭式”教学的缺点,但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进行,所以仍然不能解决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等问题。
PBL教学法是把学习植入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习深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注重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而不只是纯粹地探索,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外部引导在学习探索中的作用;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轴心,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学习者必须有对学习任务的责任感,要全身心投入于问题中。该教学方法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特别是应用于高等教育,其经历30多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风靡世界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作为中心,把问题作为基础,其教学程序分为问题提出、问题甄别、问题解析、结果报告、总结与反思五个环节组成。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使用PBL教学模式,对资源的要求较多,费用较大,而且比较耗费时间。此外,我国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新式教学方法认识不够,认为如何教是老师的事情,从而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不能把学习的微生物学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可见,纯粹实施PBL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暂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在我国以单纯PBL教学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不切合实际,而应该将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与多媒体教学法相互结合起来。授课老师在准备多媒体课件时,同时准备PBL案例和预设问题,在进行多媒体知识点讲授的同时,将预设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把从学生中提炼出来的问题予以点评,并完整地归纳案例及问题点,公布正确的探索问题的思路,并对不同PBL小组的结论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和指出不足。
2.多媒体结合PBL的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微生物课程教学的基本运作过程
(1)备课及问题的设计
授课老师在准备多媒体课件时,同时准备PBL案例和预设问题,并设想在多媒体何处及讲课何时提出这些问题。同时可以准备一些富于多样的案例卡片、知识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例如在肝炎病毒这一章,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卡片及两张预习检测试卷(A、B卷),其中15张红色卡片标注内容是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或特征;50张绿色卡片标注内容为五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规律、诊断方法、免疫及预防措施等。卡片内容主要来源于该班学生使用教材。这些材料用于教学过程对不同组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提出及对该堂课学习结果的检测。
(2)提出问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医学微生物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经行讲解的过程中,根据预设的问题提出的地点和时间提出问题,并将学生随机分成5―6人组成的PBL小组,教师引导同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并通过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甄别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报告结果
教师组织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堂集体讨论,并督促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学习结果作出总结报告,这是对知识的概括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回答或问题的答案,而且要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进行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归位。同时,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更新知识面,不断地给自己加压,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及广泛的前沿信息,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不同PBL小组的报告结果进行总结,并通过制作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问题最终的解决思路和结果。要求每个PBL小组对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包括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效率和成效,思维改进的方法等,同时反思如何增进团队之间的合作效率。
总之,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有效性还在探索之中。它充分体现了多媒体和PBL各自教学的法优点。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贯穿着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学习结果[5]。所以在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相当重要。设计问题必须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生水平、知识结构等因素[6]。目前,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急需广大教育者的积极推动,也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随着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它将会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4.
[2]凌红虹,张风民,钟照华,等.开展PBL教学法,在分子病毒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1):4-5.
[3]祁兵,宋晓陵.运用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的过程及效果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71-173.
[4]宋波,周春辉,候力,等.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25(1):24-25.
篇9
学生进入微生物室工作时,实验室负责人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并签字存档。其主要内容包括:
1.1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工作要求、检测范围、工作流程等,使实习生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的概况。
1.2介绍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微生物实验室是病原菌相对集中的地方,而实验室中的一些事故、伤害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为失误、不良实验技术以及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务必做到“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不受标本的侵袭,也确保周围环境不被污染。
1.3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标本的采集与接收、检验项目和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的室内质控等内容,要求学生们在上岗前仔细阅读并掌握实验原理、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1.4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系统软件,强调标本接收、编号、录入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介绍拒收标本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如何做好临床沟通及记录工作。
2强化实验技能的培训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自动化的仪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上机前的标本处理仍需要手工操作。操作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决定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形态学判断非常重要,需要依靠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因此必须加强实习生的基本功训练。要求实习生掌握从接收标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区划线接种,到对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这一过程。要求他们对镜下菌落进行描述,能够辨别临床常见细菌的菌落特征,并与染色结果结合起来。同时对于触酶、氧化酶、凝固酶、KIA等基础实验、K-B法药敏试验也是通过反复操作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对于全自动或半自动的微生物仪器,我们要求学生们掌握其基本原理并熟悉仪器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除了临床标本的处理,我们还要求实习生参与染液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等工作。这样经过一轮的实习,学生们不但能够熟悉自动化仪器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而且能够熟练掌握传统手工鉴定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各级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
3增强质量控制的意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核心是检验质量,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是一个连续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这个过程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导致检测结果错误,影响到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因此,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全面的质量控制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其内容包括3个方面:
3.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来说,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包括医生检验单的申请,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识、保存和运送,如痰标本的留取好坏、血培养采集血液的时机和血量、留取尿标本的最佳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项目包括培养基、试剂、诊断血清、染液、药敏纸片等,定期用标准菌株对各种染液、培养基、试剂、诊断血清、生化反应管、药敏纸片、鉴定和药敏板条或卡片等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每天记录冰箱温度,环境、仪器的温湿度,如果超出范围立即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仪器的运转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等。
3.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检验报告的填写是否正确、检验结果发送是否及时,检验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等。
4加强与临床的沟通
篇10
关键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现状
目前,在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依据主要来源于临床微生物检验,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及病菌的药敏性进行分析,从而为合理治疗的开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1]。同时,微生物检验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病原微生物检测进行有效加强,从而提高阳性检出率是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首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流行病学分布现状,本文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共计标本5000份。按照标本类型进行分类,其中有2725份为呼吸道标本,512份为血液标本,202份为胸腹水标本,188份为脑脊液标本,215份为大便标本,另外1158份为其他非呼吸道标本。
1.2 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所选的5000份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具体操作流程按照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的说明书进行,同时对对检测过程开展质控分析。
1.3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2011~2012 年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2012~2013 年,两个时间段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渐应用到了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并且该项技术逐渐的向微机化、微量化、自动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2],如今,微生物检验已经逐步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在如今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增多,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多,微生物检验在传染性疾病检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时间段的阳性率比较,除大便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非呼吸道标本以及全部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
总而言之,目前的微生物检验性还存在很多问题,诊疗过程中应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分布情况以及原因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提高检验的准确率,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柳,郭清莲,申及,涂建成.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4:1573-1574.
[2]邓文强,傅广华,蔡元菊,毕秀梅,李宏光,王萌.《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09:1138-1139.
[3]董毅娟.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9:13-14.
[4]朱秋丽,陈霞.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4:5662-5663.
[5]景晓敏.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9:89-90.
- 上一篇:文物安全防范规章制度
- 下一篇:服装设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