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知识

篇1

关键词:服装设计;理论知识;重要性

历史发展至今,知识都是通过文字理论,图像等记载传承的。服装设计学科也一样,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需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的。虽然效果图,实体服饰在电视传媒占的比重更多一些,但那是传媒需要,与我们学习是不同属性的。我们学习时文字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现在大部分的中专与大专学生把服装设计当成纯艺术,更偏重于服装效果图和图像信息而忽视的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笔者在上课时着重指出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其中服装设计最常用到的形式美原理,设计色彩,中外服装史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理论知识加图像信息,其中基础的文字理论知识被大部分学生所忽视。

其中最重要的是形式美原理,就因为其文字内容较多较为枯燥,而常常被学生不为重视。这一原理是经过多年观察、实践,总结出其中存在的大部分的美的规律。艺术创作和产品外观在形式上符合这些规律,就具有一定的美感。形式美原理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创作和产品外观设计,服装作为一种产品,在外观设计上也广泛地应用了形式美原理。

形式美原理不只是服装设计的美的规律,还是色彩,图案,材质等学科的美的规律,它是艺术创作里通用的。是前辈总结出重要原理。我们的学生作为初学者应跟随前辈总结出重要理论知识加以学习,打好基础,巩固基础,才能得到突破。

对理论知识的不重视,不学习会造成以下的一些后果。例一,对设计不知从何下手,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或者有一个模糊的想象但表达不出来,抓不住主题。这是现在大部分中专和大专学生的通病。对形式美原理理解不透彻,不能以理论为指导,不能加以运用,就不能把自己脑海里构图表达出来。这就是原因所在了。

例二,给学生播放新一季的时装会时,提醒他们注意设计师在设计时运用的形式美原理,只有少数的几个同学能说得出来。当我们看时装会,看不出形式美原理的运用,看不出款式,色彩,材质,图案,工艺。那么在这一学科你就什么也没学会。

正确的步骤是,应以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服装实例,通过技能实训,才能掌握形式美原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是用区别的,绘画色彩是以精神性、情感性、欣赏性为目的,是艺术家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感、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而进行的艺术表现,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属于个人行为,是感性的、主观的。设计色彩是以人类的生理结构为基础建立的色彩理论体系,它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活动,是经过精心设计、构思。选择通过一定手段、程序和方法,运用美学原理,采用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统一等形式美法则,创作出的符合消费者审美需求、适合消费者功能要求的产品。设计色彩不是简单的色彩原形描绘,它更注重色彩的解析与重组,注重色彩的表达与阐述,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服务。

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原本是建立在同一色彩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是受到其艺术目的的影响,在表现手法和形式美感上有所差异。

学生喜欢设计,创作。但缺点是缺乏总结性,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在设计色彩时,总有学生问我,不知道怎么配色,把同类色配色,近似色配色,对比色配色,相对色配色,形式美法则这些理论指导忘记了,学过一次就不去复习了,也没有在设计色彩时用到这些理论知识。这些文字理论是很重要的,是环环相扣的,越是不去学习、复习理论知识,靠自己的想象去设计,没有理论知识为基础,那么你的设计就越没有基础,甚至没有踏进设计色彩这门学科的门槛,更没有进步可言。

了解色彩科学体系,学习与掌握基本的色彩原理知识、色立体的理论体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色彩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及今后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导。

中外服饰史主要内容是以史为主线,介绍了总远古到现代的各种服饰种类和服饰制度,介绍了中国和外国的服饰特点及分类,对于提高学生的服装认识和鉴赏能力,把握服装流行规律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它即保证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又注重专业的技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有机地结合。

中外服饰史是一门服饰发展史,通过学习,能了解每一个历史时期服饰的发展,了解每一时期的款式,色彩,材质,图案,工艺的发展性。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服饰历史是辉煌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优秀的,无法取代的一部分。它能毫厘不差地揭示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其理论知识,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除了要掌握其专业设计以外,还要了解各国或各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他们的服装,也可从中吸取养分,引发灵感,创造出更新颖的服装。总的来说,学生在阅历受年龄的制约情况下,只能更多的积累知识,才能厚积薄发,让自己的设计的底蕴越深厚,设计的产品才有市场。

所以,我们同学必须注重形式美原理、设计色彩、中外服饰史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服装实例,通过技能实训,才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其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创造出出色的设计。在掌握其专业设计外,还要不断学习一些必要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创造新颖的服饰,进一步走出中国,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 金兰名.“变装”设计理论及其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2.

[2] 鲁虹.服装感性设计的知识平台与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篇2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组织模式

作者简介:吴永红(1968-),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和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59-03

高校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针对某课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的设计活动。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是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总结和检验及对专业教学效果的的综合评估。本文拟探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以优化教学组织过程,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创作出新颖、时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好作品。

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培养目标是在展开教育活动之前,在教育管理者的观念中存在的教育结果,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想[1]。从大设计的专业范畴来说,高校的毕业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创新及实践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说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服装艺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完成服装产品的系统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服装市场,完成系列服装设计、制作等,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服装的设计能力、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毕业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投身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与设计制作能力的机会。因此,其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除了必要的指导和跟进检查讲评之外,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

二、重视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建立毕业设计的指导规范。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并制定毕业设计指导书,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及其规范要求、时间安排、作品数量、作品的质量要求等做出周密的部署。

其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一般毕业设计主要集中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除了要完成一个系列(5套)的服装设计及制作外,还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作品的展示,任务非常繁重。在这个学期,他们还要参加各类就业应聘会,很多学生因为忙不过来而匆匆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没时间去精心修饰作品。因此,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提前安排,要将印有毕业设计各项任务、具体进程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春节长假这段时间考虑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社会实践、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为第二学期开学后毕业设计的正式启动做好铺垫。[4]

再次,需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来实施毕业设计中间各环节的检查工作。服装毕业设计主要包含选题(大主题下可设小主题)、前期社会实践与市场调研、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方案构思和筛选、定稿、制作、撰写和整理毕业设计文档、作品展示这些过程,具体环节可分为以下四个:

(一)构思方案: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支撑主题的素材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制订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向。

(二)定稿: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画出几个系列服装的草图,并说明创作思路和意图,指导教师给予有价值的建议,根据效果、面料的可选性、加工等因素选定一个系列作为最终方案。

(三)绘制效果图和结构图:将选定的一个系列服装画出效果图,注明设计构思,并绘出结构图,在教师指导下作必要的修改完善。

(四)裁剪与制作:制作一个系列5套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按照设计方案,实现并完善设计构思,准确表达设计意图,配上服饰品,以形成完整的服装系列。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是检验学生将构思转换成服装成品能力的关键。

根据以上环节,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进行检验,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成绩进行评定,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也进行如实考核,作为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依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成衣制作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选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及解决学生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5]

三、采用主题教学法

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主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题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主题教学法为发达国家实用艺术类学科的设计教学所普遍使用,它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主题教学法的实施就是选取某一切入点(即主题),导引思维向更加广泛、更深层面拓展,此间可借助合适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以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有个性、有原创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例如,以“建筑”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教师讲解以“建筑”为主题如何进行服装设计的立意、思考和创作,要求学生必须把新的理念和思想体现在服装的款式上。教师在导入主题时,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启发学生全方位感触建筑的有形和无形,指导学生从颜色、面料、廓形等方面去考虑建筑元素的表达效果,并要求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而形成全新款式。主题教学法要求学生颠覆固有的思维框框,一切从“零”开始,通过观看各种建筑图片,或者是带有经典建筑的影片,体会各种建筑的外形构造和气质神韵,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概念: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有复杂的有简练的,有精致细腻的有粗放豪迈的,不一而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产生活跃的思维态势,结合服装要素,创作出富有特质的作品。[6]

主题教学法教授的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和实证精神的设计方法,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传统格局,寻求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养成发展的、思辨的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非常符合设计教学的规律。主题教学法的选题思路很重要,服装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服装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我们应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动向来拟定选题,结合社会热点来做设计,以顺应时尚潮流。

四、与企业和市场结合

为了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必须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受高校的学术氛围影响,学生喜爱设计概念性的、造型夸张的“奇装异服”,为此,可以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分为创意服装设计和实用服装设计两大方向,引导部分学生朝与企业、市场接轨的实用服装设计方向发展。创意服装设计方向比较注重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注重个性,但是创意服装设计不能脱离人体和服装本身,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对实用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通过一些知名服装品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设计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对于实用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所谓“实用”不等于不要艺术性和创意,它同样讲究精彩的构思与创新,只不过更加强调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契合,要求服装设计与企业、市场接轨,能够占据市场份额是其终极目标。

许多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主动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他们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入企业,在此期间,学生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经过较长的毕业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具体,为选聘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企业而言,采取这种方式选聘人才,相比用考试招聘的方法成功率要高得多。[7]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还可把服装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者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内容,学生根据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位设计新产品,企业出资、出设备,并派技术人员指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既有经济收入,又可以尽快了解企业运作,适应企业要求。学生在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还能改变其设计产品一味追求个性而不顾及生产与市场的弊端,提高作品的采用率。同时企业也得到新思想、新设计或者解决难题,一举多得。[8]

五、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

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服装设计大赛也分创意类设计和实用类设计,符合以上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分类。通过服装设计大赛,师生能分享参赛学校的服装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尝试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国内或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将毕业设计的主题选定为某个或某些大赛的主题,运用主题教学法,教师通过解析大赛主题,启发引导学生构思、表现、完成服装作品。将毕业设计与参加比赛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热情,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在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其获奖的作品不仅可成为学生择业时含金量较高的自荐资料,而且对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都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激励后来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设计大赛中,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将毕业设计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学生不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毕业设计,而且还能够把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作品送上更有影响力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即使在大赛上没能获奖,学生也能够从中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要结合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精心筛选大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导,达到综合考察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六、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就是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这既是学生们几年专业学习的成果汇报,也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来表现效果,分别体现舞台大效果和近距离逼真效果,各有千秋,相互补充。通过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活动,可以使毕业设计成果检验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展览交流设计经验,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学校方面也可以借此总结教学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组织模式,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的比较中找出差距,从模特的动态展示中发现服装的美和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毕业设计成果不仅面向学校展示,还可走出校园到社会的舞台去亮相,甚至可专门邀请本地区的服装企业和媒体现场观摩,这给学生提供了向社会、向企业直接展示专业能力的机会,也宣传了学校的专业教学成果,一旦企业欣赏某些学生的作品有可能直接吸纳到企业工作,促进了学生就业。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使他们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独立实现系列服装从构思到成衣的完整过程,充分运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几年学习成果的大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个铺垫。因此,高校不断研究和改进毕业设计组织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服装人才培养规律和方向,结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组织并管理好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以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这是需要高校服装专业的师生共同努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70-176.

[2][3][5][7]洪春英.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王小雷.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5).

篇3

关键词 服装设计 版型 结构 工艺 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服装专业院校毕业生缺乏市场观念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一直困扰着用人企业和校方的一个难题。能否通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来减少这一矛盾是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浅抒陋见。

1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服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登陆我国教育界。开始,由于人们更看重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因而多由艺术类院校率先开办,其专业性质被圈定在艺术范畴内。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服装了解认识的增多和对前期教学状况的反思,国内许多院校逐步意识到服装工艺技术教学的重要性,相对削减了艺术绘画课程内容及课时量,加强了相关工艺技术技能课程的训练,对于一些常见的服装式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制作实践,学生的工艺技术能力有所提高。不过这些技能训练往往集中在一些固定款式的复制上,诸如西服、西裤、马甲、大衣、衬衫等,一些人认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就是教会学生能裁剪制作这些衣裤,专业教学又走入另一片面的误区。通过对那一时期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了解到,学生进入企业面对的产品并非都是那些定型裁法的日常装,更多的是款式与结构有变化的时装,这对于仅了解一点常规服装裁作技术的学生来讲,可以说是全新而陌生的工作。他们在不了解市场、不了解服用材料、不懂结构的情况下所搞的设计,通常是“纸上谈兵”地画一些效果图。好在那时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结束的惯性期,国营企业数量还占有一定比例,学生分到企业后能有几年的实践学习机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其中素质好悟性强的学生会逐渐显露头角,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企业的核心骨干或知名设计师。

90年代末,国内各行各业与国际间的交流学习日益频繁,人们对服装设计本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服装设计与纯艺术及其它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差别也有了一定共识,服装设计从门类划分上开始剥离艺术范畴,并且各类院校纷纷着手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像素描、色彩等基础绘画课程教学开始逐步转向贴近专业的优化训练:注重短期作业,强调体现物体结构特征的设计性素描,以人物速写训练为设计绘画人物动态表现作铺垫;服装技术技能方面,不但加大服装制作工艺的实践实训课时,也更加注重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与应用,强调版型、工艺缝制技术与面辅料的统一,专业教学呈现出面适应市场需要的理性思考。至此,服装专业教学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基本构建起了培养专业人才所需的较合理的知识体系。

2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是我国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教、研、产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工作室教学优势更为显著。工作室教学是以师生日常生活状态的接触为特征,学生主要是通过亲自参与教师设计实践的全过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与实践过程,学到专业知识的整体贯穿与应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的一方,有利于缩短从书本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有利于化解传统教学中简单的单向授受关系,以促成新型“自助式教育”,使静态的授受教学向动态的参与教学转化。对于“教”的一方,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以能力论成败,有助于将教师的利益、责任及荣誉感结为一体。同时给教师以较多自我完善和自我培养的空间,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导师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与科研群体,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而且各工作室之间也有了实实在在的竞争,能够促使知识不断更新。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被誉为现代设计教育先躯的德国包豪斯教学体系,就明确强调艺术和技术的再统一。采用艺术家与富有实践经验且技能技巧高超的工匠合作的工作室教学,使其在学生身上产生“化合效应”,培养了当时一批杰出的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包豪斯所倡导的“设计为人服务”、“为人创造更舒适、更便利、更理想的生活”设计理念,对今天的设计教育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现今世界各国的艺术与设计教育都以工作室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创造新生活”的实际能力。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个别知名艺术院校也开始试行工作室教学,进入本世纪,这种教学体制已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采纳。

设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也是为迎合国家经济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服装专业特点,除了担当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正常授课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市场或为社会上的单位、个人搞定向设计,以设计制作的项目积累经验。而且在工作室教学中合理设置一些选修课和学术性的交流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工作室教学是一个发挥教师主动性及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 ,教师将更注重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能更广泛关注和研究本领域的新知识、新动态,形成以课题项目带动教学、科研,使教学体系更完善、更贴近社会与市场的需要。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会培养出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技能知识,又有与时代、与社会发展同步,完全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新课程改革中指出:课程内容应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下,我设计了两课时的《制造时尚――走近服装设计大师》为课题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条件,给学生提供发散式的思维与设计理念,让学生异想天开,集服装设计、制作和表演于一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信、创新的精神,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本人作了以下探索:

    一、 走近“大师”,了解时尚,拓展视野

    目前各类时尚电视,时尚报刊杂志随处可见,不经意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时尚不是时髦,而是前卫、是潮流、是个性,而时尚通常也是学生所向往的。但高二学生平时功课繁忙,少有时间看时尚服饰表演或图片。我就利用网络,给学生们搜集了许多世界服装设计大师的有强烈个性的时装作品图片。把各种千奇百怪的服装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边看边讲解服装颜色的搭配、风格、款式等服装设计基本要素,开拓学生视野。学生们看后觉得有些大师作品自己也可以制作出来,大师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于是我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也许你们今天的设计也会成为明天的时尚,因为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曾经说过,他二、三十年前设计的服装成了人们今天的时尚。

    二、 师生互动,感受时尚,挑战自我

    自信是所有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特征。而我们的学生经常是既向往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但又因为自信不足而不敢上台表演。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上台表演的勇气,敢于向懦弱的自我挑战。其次才是训练基本动作。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以前所学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我真诚地告诉学生,在教学之前,自己也一知半解,我愿意和同学一起学习探讨,从而打消学生的顾虑。我和学生一起观看模特走台的短片,一起分析其特点,给予适当的讲解,甚至示范,并让学生来评价。学走台过程中不强调模特的身高和体形,只要求挺胸收腹、肩膀舒展、视线平视前方,然后跟着音乐的节奏,走成直线就可以了。而能做到这些,一个充满自信的形象基本塑造成功。当然在几分钟内要走好台步是不现实的,但只要让学生能抬头挺胸找到自信的感觉就是最大的成功。

    三、互相协作,制造“时尚”,释放智慧

    互相协作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是当今社会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尽管学生已经有了拓展视野的铺垫,但如何因地制宜地就地取材,尚需学生的互相协作。在我展示了为学生准备的许多材料的同时,学生也展示了他们各自所准备的材料,其中有帽子、围巾、浴巾、床单、窗帘、花布等等应有尽有。活动中,他们一边探讨,一边反复试验着如何搭配出最美的服装色彩和款式。而教师本着尊重学生的创意,给予适当的指点。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能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协作精神。在小组成员的精心设计、制作下,不到30分钟的时间,每组基本上都已经设计制作好了各具特色的“时尚”服饰。

    四、 作品展示,体验时尚,收获成功。

    知识与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多姿多彩的创意作品已经诞生。随着音乐的节拍,“装扮一新”的学生模特们走着并不标准的台步上场了!赢来了学生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欢笑声。我即刻拿出相机,录下了这激动人心的场面(附图)。学生们得意地欣赏着自己设计的作品,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展示结束,学生评选出了最佳“设计”和最佳“模特”。不过最后谁是最好的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在设计、制作、表演的过程中倾注了感情,创造了美感,收获了成功。

    可以说,这是一堂以美术为主的艺术探索课。对学生而言,在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自我挑战,面对新的知识,不会没关系,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就可以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过程。

2004/5/24         

篇5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彭颢善(1970-),男,江西余干人,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陈文(1974-),女,江西抚州人,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染整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63-03

根据国内外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已成为选拔高技能人才,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我国职业教育多年来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了一套适合职业教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以赛促教,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通过组织学生参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改进服装设计教学的模式,实现教学互动互惠,有利于加强院校间、校企间技术与经验的交流。作为一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为了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一、职业院校师生参加技能大赛的价值及作用

(一)参加技能大赛有利于展示和检验教学成效。技能大赛为充分展示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进而可以检验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参赛成绩已成为评估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成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参考。基于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一定的参赛标准开展的,技能竞赛必然会对参赛对象进行优劣的鉴定和等级的区分,根据评价标准给予评选优秀。通过院校在技能大赛中的获奖情况可以从某个层面评估院校的办学水平,师生大技能大赛的参赛成绩可以衡量师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技能大赛有利于展示和检验教学成效。

(二)参加技能大赛有利于选拔和激励技能强手,鞭策落后者。遴选高级人才、培养技能高手是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目的,技能大赛使一批专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大赛的获奖者不仅可以获得奖金和荣誉,而且金奖获得者还可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服装设计”技师证书,银奖、铜奖获得者将获得“服装设计”高级技工证书。在前几届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大多被知名企业高薪聘用,这种激励作用远胜于获奖本身。技能竞赛对参加比赛的选手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可以使其按既定的竞赛目标、竞赛标准进行学习,充分挖掘参与者的潜能。此外,技能竞赛的激励作用还表现在对未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对于比赛成绩落后者,这同样是激励,是有力的鞭策。落后者如果仍不努力改进自我,差距就会无限放大。这对于未获奖者督促自我查找问题,努力学习,改变落后的状态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技能大赛有利于选拔和激励技能强手,鞭策落后者。

(三)参加技能大赛有利于营造尊职重技的氛围。目前,技能大赛引起了企业的高度关注,社会各方面都给予了的积极、广泛地关注。宣传职业教育的优秀教学成果,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扩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塑造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氛围,使职业教育在社会的认同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技能大赛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晴雨表,各方面对技能大赛的重视,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企业更关心职教、更积极参与职教,反过来,职教的成果惠及企业,实现“双赢”效果。技能大赛有利于营造尊职重技的社会氛围。

二、我院师生参加大赛取得的一些成绩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师生在最近几年的各类技能大赛中从零起步,在激烈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几年相继有学生和教师在各类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充分展示了学院职业技能的教学成果。

2008‘雅戈尔’杯全国首届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服装设计技能大赛以“梦想·跳跃”为主题,分教师组和学生组进行评比。911件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委评审有64件入围决赛(其中学生组794件作品34件入围,教师组117件作品30件入围),评委专家以“在实用的基础上结合原创的设计创新,以独特的风格演绎时尚潮流”为标准,分别在教师组和学生组中评选出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及最佳效果图奖、最佳工艺奖等。我院服装教研室老师参赛的系列设计作品《极致》以华丽的造型、精美的搭配获得教师组综合银奖,作品《释放》系列以新颖的设计获得最佳创意奖,选派的参赛学生服装06-2班吴海霞同学系列作品《Hero》荣获得学生组综合铜奖和最佳工艺奖并获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技工证。

2009年12月全国第二届服装设计技能大赛决赛中,收到的561个参赛作品中只有65件作品入围决赛(教师作品30件,学生作品35件)。我院服装专业教师系列的作品《游走》入围并在江苏扬州进行展示,作品在服装的材料及细节的搭配上表现出富于幻想的情怀及激情,紧扣主题,摘得教师组银奖及最佳设计图一等奖。

2010年,我院服装专业又组织学生参加“达利杯”2010全国第三届服装设计大赛,大赛要求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年轻人富有活力、幻想和时尚潮流的创新设计。我院服装08-2班庞姗姗同学以《破界》系列在全国参赛几十个高职院校的700多幅作品中成功入围(全国仅15名学生入围),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以一系列出色的作品展示获得学生组银奖及最佳服饰搭配奖。

2010年9月我专业老师指导的08服装(2)班学生吴小笑、以及09服装(2)班学生谢丽丽、王芳芳同学在精心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入围了“濮院毛衫杯”中国桐乡毛针织服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专业老师的两幅毛衫设计也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200多幅作品参赛),进入“濮院毛衫杯”中国桐乡毛针织服装文化创意设计复赛。

2011年4月10日,由浙江省旅游局、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浙江旅游服饰设计大赛有来自二十多家专业和综合性大学的在校师生,以及国内知名职业设计师参加,竞争异常激烈,共收到参赛作品500多份,最终仅选出20名入围选手参加了决赛,大赛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本专业老师指导的服装10-3班徐瑶瑶同学经过三轮的激烈角逐,以一系列制作精美、优雅时尚的旅游职业女装喜获铜奖。

这些比赛充分展示了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体现了我院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鼓励更多师生参加技能训练,在各类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对以赛促教,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以赛促练,提高综合技能。当今,参加技能大赛对于促进参赛者的进步已取得广泛认同,参赛的过程就是学习。一般大赛,都有明确的主题,对内容和作品规格都有一定的要求,竞赛主题很多来自于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参赛者在参赛过程中所接触的是一次完整的项目,作品要体现创新思想,紧扣主题。比赛不仅考察了选手的设计理念,还要求参赛者有熟练的操作能力,这都是服装设计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参赛前必须对赛事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服装效果图、款式设计进行全面思考,参赛者要大量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更好的完成设计作品。这就充分地发挥了参赛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以传授和灌输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模式所不能及的。以技能大赛为重要平台,以赛促练,提高了参赛者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对新技术、新情况的应对能力,提高了参赛者的综合技能。通过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师生同台竞技,可以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更好掌握本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以赛促练,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技能大赛直接对接,进而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使课程改革得以实施。

(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服装职业技能大赛内容越来越贴近行业的技术前沿,是这几年大赛的一个显著特点。服装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服务服装企业,实现了共赢。大赛不仅是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展示的舞台,也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纽带。大赛的命题组专家有很多都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比赛的命题也与行业、企业非常贴合,赛场的诸多评委也多是各个服装企业的精英。这样,学校人才的培养和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对接。

通过参赛拓展校企合作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职教发展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节奏,企业标准引领技能大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良性对接;第二,企业一线人员参与大赛的评判,能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技能大赛为纽带,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突破口,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转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强化教师职业实践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同时把企业专家引进课堂开讲座、兼职实践教学、与同学积极沟通、互动,让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三)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在强调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必须以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教岗位之所需,学岗位之所用,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目的。大赛比拼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参加比赛中要考虑到整体设计、材料的搭配运用、服装色彩的搭配、服装工艺技巧的展示、装饰搭配、甚至包括表演的方式、走台音乐、灯光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对于每个参赛选手都是全方位的锻炼,大赛的内容每年都有行业、企业技术前沿的创新,所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对新技术、新情况的应对能力,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大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力度。而在比赛中,整个服装系列的搭配、音乐背景的选择、台上的展示及与模特的沟通等需要参赛选手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奋战,对赛手的耐力、高强度下应对压力的能力、团队协作及与模特等工作人员的沟通等职业素养都是一个全面的考验,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行为的养成与培养,如独立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强烈的团队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四)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组建服装设计竞赛指导教学团队。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教师要懂理论更要懂实践。组建一支专业设计水平较高、教学经验比丰富的、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服装设计竞赛教学团队,并根据学生设计能力水平以及理论基础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进行综合指导。第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提高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服装设计竞赛为教学契机,以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采取以项目教学为主线,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第二: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统一,一方面教学中引用大赛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论,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高课内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开展竞赛项目课外小组活动,发掘部分基础扎实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赛,对参赛学生进行详细的、有计划的、针对性的系统的指导,提高竞赛实践操作能力。

各类服装专业技能大赛是展示服装专业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舞台,也是教育改革、专业建设的推助器。我们要努力提高应赛过程的组织管理水平、增强师生的合作,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培养服装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说明我们对教学的探究会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及时总结新的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改进和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更好更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范祖贤.全国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的启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6-7.

[2]康玉娥.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8(8):244-245.

篇6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 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71-02

1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以强化服装技能训练为特点,为服装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服装职业岗位完成一般性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服装岗位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识、技术能力,上岗后能基本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这样的要求使得高职服装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它强调实践育人,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2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建设针对地域服装行业特点和产业布局,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服装设计、打板、制作、营销、展示一体化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技术服务基地;服装企业岗位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学校主导、校企合作共建、设备和师资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拓展生产性实训功能,实现学校与区域内的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校中厂”。建立并完善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相适应、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行和管理模式,支撑和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学校与相关服装公司合作,校企双方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生产任务,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计划,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企业将每季新产品开发设计项目作为专业的一个教学活动或设计大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设计环节,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创意设计作品,提高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紧密度,实现互利双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岗位培训与课程项目教学于一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员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满足承担自主研发品牌以及合作服装企业品牌部分款式设计、制版、车版及小批量生产和学生生产性实训,承办及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时装周。

为保障教学、保证生产,成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双方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生产任务,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计划,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训基地生产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紧密度,实现互利共赢,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3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技巧

为了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与企业同步,学校应与企业联合进行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两个方面。

3.1 设备管理

由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服装企业,因此对于设备管理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生产顺利。

设备管理分为在线设备管理与备品备件管理、设备维修及故障管理三个方面。对于在线设备管理应及时跟踪,建立详细的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及时了解设备各种信息;对于备品备件管理需要建立设备备品备件台帐,完成设备备品备件的出入库管理,培训设备管理员,了解各种备品备件的用途,保证对既适应维修的动态要求,又节约库存投资和库存费用;设备维修与故障管理方面需要编制维修计划、收集整理设备故障信息,掌握设备故障规律,提供设备维修技术并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价。

3.2 人员管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人员的组成主要是学生,而学生是与社会工人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相对企业来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员管理会更有难度。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学生认为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工作;其次在时间安排上,学生除了进行生产性实训的课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基础课和理论课,这就造成了时间方面的困难。正确引导学生和合理安排时间是人员管理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管理先进的工厂采用“8S”管理模式,“8S”管理内涵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节约(SAVE)、学习(Study)等8个项目,将现代企业的“8S”管理新观念应用到服装实训基地学生的实习实训中,彻底改变学生观念,塑造学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培养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爱校的职业素养,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真正“企业人”打下良好基础。

除此以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选举在同学中有威信的学生做组长,在生产和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相关的协助管理,由于学生的角度和老师的角度有所不同,因此加入学生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更容易营造和谐的生产氛围。

4 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预期成效

4.1 人才培养方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项目来源于企业,学生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企业给的相关项目来学习,将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运作程序,熟悉工业化生产工艺程序与管理知识,掌握从面辅料采购、成本核算、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又能享受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源、材料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服装企业需要的一般技术,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另一方面由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企业的模式进行生产和管理,使学生尽早的适应企业节奏和氛围,提高了就业自信和成功率。

4.2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由于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结合学校和企业的现状及时调整课程及课程内容,校企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保证专业发展与时俱进。

4.3 师资队伍培养方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服装专业教师有机会在相关合作企业中接触到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反馈于教学,同时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4.4 社会服务方面

依靠服装专业的师资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面向本地及周边地区进行与服装设计相关的技术培训,为服装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训,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技术讲座等服务,使专业社会培训、技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要:怎样针对高职大专学生的特点来创造出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比较短时间内能迅速掌握时装画的基本技巧,是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并着重指出了解时装画的基本特征、要素和掌握技巧是学好时装画的关键。

瞬息万变的服装业中服装设计处于这一行业中最受人瞩目的位置,它往往占据了服装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首席地位。时装画,是一名设计师艺术涵养和设计水准的体现。服装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创作,时装画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直观的表现手法。服装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服装质地、造型的完美结合将通过时装画反映出来。因而准确而熟练的掌握服装画表现技法在这里显的就尤为重要。

时装画教学在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当中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每个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认真掌握。但是作为教学的老师会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较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许多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针对职业大专学生的特点,再结合本人多年在时装画技法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时装画技法怎么教

(一) 临摹是时装画技法的敲门砖

学习时装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由量发展到质的变化,初学者不能求之过急。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必须要从临摹入手,在大量的临摹与写生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变化规律,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临摹是对一个动态场景进行反复描绘后要用默画的手法重复,然后再对照原稿寻找差距,多次反复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上,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练习画人体比例,多临摹直到能掌握人体的基本型,然后再画手、脚、五官等。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线条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完整地作画了。

(二) 画理是时装画入门者的实践认知

常言说学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所以要大量的练习绘画,对各种技法都要实践,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与艺术感知,如对人体各部位比例的把握,对各部位表现的认知,衣服配色的感觉,都是潜藏在练习中的画理,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活得画理。

(三) 画技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脚石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它适用于各种层次教学,对职业院校尤为适用,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能。相对于理论知识,我们更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但这并不是不教理论知识,仍要要适当地教授,真正的艺术人才要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但是教学上必须有的防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 风格是时装画技法的点睛

经过一些艰苦的训练后,相信同学们的时装画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再融入其它的表现方法,如夸张、变形、简化等,时间久了就会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的时装画是没有灵魂的,但风格的形成需要因材施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时装画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想有新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从文学、音乐、舞蹈、历史、雕塑、民间美术等相关艺术中去吸收养分,同时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把握时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探索自己时装画的风格。

二、时装画技法教什么

下面我谈一下需要让每位学习时装画的学生必须要明白和掌握的知识:

(一) 要让学生明白时装画的基本特征

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把事物的本质特征表现出来,尽管时装画不是人体画,但必须学习人体结构特征,人体是大自然中注意完美、最富有变化、最和谐的形体,掌握绘制完美的人体是学习时装画的基础。现实中的人体比例大约在7头或7.5头身比例,然而时装画中的人体比例不是一般绘画艺术的人体比例,它是通过艺术的夸张,达到视觉上的审美需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优美曲线和修长身躯。具体表现时一般躯干部位不变,而将四肢尤其是腿部比例加长,形成以腰部为中心点的上下比例变化规律。所以在绘画时要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绘画体现出来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尽量最大程度地概括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学习时装画重要的要求。

(二) 要在学习中了解时装画的要素

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画画也是如此,在时装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它已由最初的时装版画发展到现在的时装绘画,并且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画种-----时装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了解时装画就要了解时装画的发展脉络,从杂志插图到铜版画,从写实手法到夸张、装饰手法,是人们由对自然界的客观表现,向着对主观世界、人的情怀意向表现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时装画也注重技法的表现,强化线条在运转流动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同时,还吸收了版画、水彩、水粉、油画等技法,在形象刻画上重提炼、重效果从而形成自身的特点。

(三) 要培养学习时装画的技巧

时装画的技巧是不拘一格的,为了表现效果。画龙点睛之笔常常在最精彩的部分,但总的来说,时装画特别注重人物造型、姿态、角度与时装的最佳组合,强调面料质感肌理和整幅作品的表现方法与其它画种的相连性。时装画经常采用人物的变形、夸张手法,不局限于一般性的动态,是纯粹对人体与服装美的一种激情感受的表达。常常采用写实手法、夸张手法、装饰手法、简化手法、背景描绘和趣味手法等,除了上述手法之外,还经常采用姊妹艺术的某些技法和材料。如中国画中线的运用,工笔渲染方法的表现,版画中刀法的借鉴,油画技法对写实、细腻服装的再现,以及水粉、水彩、水墨、素描等表现技法都可以借鉴。这些种种技法是由表现效果而用的,不可生搬硬套,倘若要丰富作画的技法,就要多动眼观察,动手作画并且在切身实践中寻找规律,学到种种画理画技之后,创作实践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的说,学习时装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过程的体现。需要经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发展过程,谁违背了这个过程谁就违反绘画的逻辑,任何人都不能这样如此,尤其是初学者。作为一名教授时装画技法的老师,只有不但清楚教什么,还要清楚怎么教,才能带领更多的学生步入时装画的殿堂,开启服装设计的宝藏。

参考文献:

1、《服装绘画技法大全》 刘晓刚、何智明著上海文化出版社

篇8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摘要】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以针织服装设计课程为对象,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容系统进行了分析,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基础保障系统和过程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针织服装设计;实践;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28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84-02

针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视为一个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实践教学各要素实施有效的监督,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调控实践教学各环节和各要素,使其实现针织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要求,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1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容系统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践教学,是指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与专业实务相适应的、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学习,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1]。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实践、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综合实训和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不断地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建立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基础、专业到综合逐步递进的实践教学结构模式。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实验教学和上机训练为基础,以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为重点,以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为补充,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2.1管理机构

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施校、部二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重心在各个学部。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包括校领导管理小组、教务处、督导室、教育技术与资源设备管理办公室和学生处等。以教务处等为代表的校级管理部门宏观指导、质量管理,以评价为手段保证实践教学质量[2]。根据不同实践环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指导、检查和管理等来规范实践教学的具体活动。

2.2组织成员

实验课程教师、实验技术员以及实习教师都是实践教学的参与者,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针对部分高校专职教师较少,双师型教师缺乏、兼职教师相对较多的特点,教师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制定《专兼职教师管理规定》、《专兼职教师试讲记录》等系列管理文件。积极鼓励专职教师挂职锻炼,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各学部通过严格的面试、试讲,层层把关,聘请企事业优秀管理人员兼职实践教学一线岗位。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受益者。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处、学工委、学生自律委及实习单位等都应加大学生在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另外,学生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每学期学生的网上评教、学生信息员的教学反馈,都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信息反馈渠道。

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文件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服务者,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到全力为学生、为教师、为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

3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系统

3.1基础设施

实验室、实验仪器、实习基地实验室、实验仪器、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实践教学就是纸上谈兵。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择建设一批专业对口、社会口碑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习锻练的需求。

3.2实践教学文件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实训教学大纲、实践任务书和实践指导书等纲领性文件,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通过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并经实践不断检验才确定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经学校教务处审批通过后,不得随意修改。若有改动,必须填写《教学计划调整申请表》,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高校针织服装设计课程还需不断完善学期实践制度方案,实行《实习日志》和《实习鉴定表》等相关制度文件。

3.3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针织服装设计实践教学课程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在已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应地建立起配套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4]。例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实习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系列规章制度及标准,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4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管理系统

4.1实践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准备检查:主要检查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课程大纲、教学进度、实验指导书等各项教学文件是否齐全以及教案的准备情况。坚持听课检查:学期中实行校、部级领导干部、同行专家、教务人员、专业秘书等听课制度。各层次不同人员不定期或随时到实验室及实训室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

课程考核检查:实践课程考核以主观判断为主,质量标准也是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考核方法,根据实践教学类别和学科不同的特点,采取调研报告、实习报告、创意设计书、项目设计书和小组答辩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成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4.2研究与调控制度

质量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汇总收集各类真实有效的教学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和研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且反馈给校领导或相关部门,以便于学校组织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5]。

4.3信息反馈与评价制度

校内通过督导检查反馈,领导听课反馈,学生信息员反馈;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汇编督导和教务简报等多种形式,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反馈制度。使各项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反映,各项监督措施能够得到及时落实。

校外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实习单位反馈,听取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评价。定期邀请他们参加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4.4激励与奖惩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要想使教师认真负责,学生积极参与,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奖惩制度。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学生的好评,或带领学生参加实践竞赛获奖者,学校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将教师年度考核评估结果与奖金、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师德师风考核和学习培训资格等结合。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教学环节,整个实践的过程表现突出或参加实践竞赛获奖者,也应受到相应的奖励。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表现突出者,可以将他们的成果拿出来展示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相反,如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应该按照《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条例》和《学生手册》相关处罚措施进行相应的惩罚。

5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只有探索有效的途径,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于秀琴,刘俊英.创新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7,(21).

[2]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何向彤.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特质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17).

篇9

关键词:服装制板与工艺;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制板及工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与实践性,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鉴于原有的教学方法,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及应变能力。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高校专家对服装制板及工艺课程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各学校也都建立有自己的一套实践体系,但因校而异,所提出的方法缺乏普遍适应性。因此,如何根据服装制板及工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更是对推动服装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1、现状分析

“有关中国服装的打板和制作技术”一直都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国外服装超前的设计思想 新颖的款型配色 精致的服装加工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都对我国重艺术轻技术的教育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 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它不仅应具有艺术的外观特征,更重要的是应具备穿着的实际功能特征,这需要一定技巧的裁剪、制作工艺才能实现,是服装成型的关键,而打板技术与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设计能否落地。在服装行业,板师与工艺技师在产业链中承担的角色分量超过设计师,但与行业期待不相匹配的则是,中国服装行业制板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仍待提升,有关行业专家就表示,中国制板技术和工艺水平同欧美等国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中国制板技术起步晚于欧美,在对板型的把握度和对工艺技术的运用上同欧美相比确实有一定的欠缺。

以男装西服板式为例,中外产品就有很多差别,国外西装的款式趋于简单化和单一化,它们在板式设计上非常严谨,基本套用固定板式。相较于欧美,中国这两年西装的板式更侧重时尚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造成了西装版型的多变,因此,其成品版型相较于欧美必然没有那么完美和严谨。

在数据统计这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做的非常细致。他们每过几年都会对本国人口体型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在欧洲,甚至还有“妈妈体型”、“少女体型”等尺码划分。而在中国,对人体尺码数据的统计还是以企业自建数据库为主,国家尚没有对人体尺码的有效统计,这也导致了我国尺码数据库在及时性和覆盖面上相较国外有很大的不足。

尽管中国制板技术与工艺水平同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中国企业也在力求改变。国内有一部分企业目前的情况还是以自培为主。从当地招聘相关人才,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进行培养,本地招聘能保证板师和工艺技师的稳定性,自培则能使板师和工艺技师更符合企业习惯。对于优秀板师和工艺技师缺乏的行业现状,国内有关专家认为,中国服装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占很大一部分原因,服装院校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与生产严重脱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基本找不到专门培养板师和工艺技师的学校。

2、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

(1)由独立性教学转变为综合性教学

传统的服装专业是将服装结构制板与服装工艺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甚至分别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场所进行教学,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导致重点不突出,学习时间长,重复率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工作岗位上显得束手无策等问题。如果将服装结构制板与服装工艺两门课程合二为一,将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对服装制板、工艺设计等岗位的用人需求进行调整,教学形式以院内实训中心和院外实习基地为依托,通过完成不同季节开发的新产品为最终学习目的,重点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承担服装的制板 排版 工艺设计及制作的能力。具体应用到教学环节中,通过服装制板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具有把立体的服装款式分解成平面结构图的能力,采用多种不同的制版方法研究服装的结构规律及分解原理,设计并绘制出这些服装的平面样板;通过工艺制作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将前期裁剪好的样板按照合理的、科学的方法完成成衣的制作,这样一个连续的学习实践过程使得服装制板与工艺不脱节,学生在研究款式结构时就要预计在工艺制作环节能否实现预想的效果,从而达到了课程的完整统一。

(2) 由静态教育转变为动态教育

传统的服装工艺课程是师傅带徒弟式教学,由老师统一制作服装纸样,每个步骤进行示范性教学,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服装成品,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学习,造成大量学生毕业后走进服装生产企业,表现出对服装生产流程不清楚,生产工艺不熟悉,不能单独从事某一新产品的开发制板生产等情况。实际上,服装制板与工艺课程教学要能及时反映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制定相对动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用聘请服装企业家参与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将企业或个人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真实的生产任务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以产品质量标准、客户要求作为工作目标,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形成真实的情境式教学。在此环节中,对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工作成果评价等工作过程,教师要通过调研制定完善合理的实训计划书,具体到授课环节,教师首先采用示范性教学,学生由模仿到独立创作完成,从而获得服装设计、制板和工艺等综合职业技能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具体实施措施--实战演练

项目1:春季新产品样板制作

服装工业样板制作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合乎款式要求、面料要求、规格尺寸和工艺要求的一整套利于裁剪、缝制和后整理的纸样。具体实施:学生分组进行,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在掌握女裙、女裤、衬衫、春秋外套基础样板制作的基础上,利用纸样旋转的方法完成 1 :1 的工业样板,为生产成衣产品作准备。

项目2:新产品成品制作

成衣制作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加工工序,成衣制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新产品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总动脉。小组成员在上一环节工业样板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完成女裙、女裤、衬衫、春秋外套的缝制工艺并达到质量标准,从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与制作。

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和梳理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分析各款服装的造型特征、成品规格计算等,示范关键技术,以保证学生以较高质量完成任务。在任务教学中,学习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板―裁剪―缝制―校正―修改纸样。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达到理论与实践合一,学与做合一。

3、实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篇10

伊莎贝拉・德・波切格拉芙(caIsabelle de Borchgrave):“看着吧,一会儿我将用这个裁出一个女仆,对!就是你眼前的这块纸板。”她手里拿着一块纸板埋头工作。纸板上已经被涂抹了胶水,伊莎贝拉打算用它裁剪出一个女人的轮廓。一开始它看起来什么也不像,只是一个简单的纸模,有点像简化版的中国剪纸。随着伊莎贝拉的几下动作,打湿的纸张被抚平,形象初显,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最终的结果。接着,扁平的纸张变得立体化了,有了飘起的蓬蓬裙,女人的身材显露了出来。这是上衣,那是胸肩,还有马上要加上的粉色披风,一只弯曲的袖子靠近身体主干下垂着,绝妙地手笔。现在设计师手里正托着一个不知道原来做什么用的瓶盖(用来装奶酪?冰激凌?),它原本被随便放在了桌子上。调配好的象牙白和灰色的颜料,通过小瓶盖在纸箱上印出了凹凸,可以看出是一个瓷杯的形状。过几天,这个“侍女”就要托着茶杯在波茨坦宫当班了当然,“她”还有其他“同事”,20个2D宫人和19个身着盛装的3D剪贴人,以及一群用纸张、铁丝和纸板制作的猴子、狗和异域的飞禽。“他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庆祝腓特烈二世登基300周年。这位普鲁士国王曾用法语写过一部戏剧,伊莎贝拉的任务是通过纸人展现戏剧中情节。在此之前,伊莎贝拉曾用纸张制作过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冈蓬夫人(Mme Campan)和王后侍女雕像的头饰部分。如果去参观凡尔赛宫,不要忘了看一看去年冬天经过整修刚刚对外开放的皇后浴室,上面提到的伊莎贝拉的作品就陈列其中。就在几天前,这位金发碧眼的艺术家还在她位于布鲁塞尔的艺术展馆展示了她的得意作品,纸张、画笔加上她化平凡为神奇的双手造就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开幕式。

如果谁想和这位艺术大师合影,动作要快,这个敏捷不知疲倦的女人,做事从不拖沓。她超强的行动力从小就可以预见一二。“我享受周一到周五,从早晨到晚上,纸张到服饰的过程”,伊莎贝尔自己提到。90年代初,她开始尝试用纸张和绘画来代替丝绸和缎子。京都服装院和其他都市博物馆的展览启发了伊莎贝拉,让她意识到自己可以用这种“可怜的”材料和画笔获得设计时装的乐趣,尽管可能没有客人欣赏这类作品。伊莎贝拉小时候就对艺术类书籍着迷,经常窝在家中阅读,上学的时候,老师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后面,方便她一边听课一边画画。14岁时,伊莎贝拉已经决定绝不去读工科类专业。她进入了布鲁塞尔皇家学院,在那里学习了三年的人物素描炭画。整个绘画过程中学生只允许使用黑色炭笔,不能添加其他颜色,简直是绘画专业的军事训练。17岁时,伊莎贝拉凭着手里的一把铅笔和脑海中的丰富想象力,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求职路,但入门无路,那时她一手分发着求职简历告诉世人自己的才能,一手托着自己手工缝制的舞裙,在布鲁塞尔的街头行走,那些舞裙或是用埃菲尔铁塔作图,或是用鲜艳的虞美人花为图案。总的来说,那段时光还是挺快乐的。20岁时,年轻的伊莎贝拉在沙布伦区开设了一家名为贝蓓尔塔(Latour de bebelle)的店铺,专为追求潮流的女士们提供服饰。她聘用了8位设计师,自己也不辞辛苦地工作。美丽的作品自然畅销,失败的作品就要像蚊子一样必须拍死。废寝忘食地工作为伊莎贝拉带来了良好的声誉,一些大型布艺装潢公司开始找上门。Boussac、Frey、Design Guild等工作室醉心于伊莎贝拉设计的图案,装潢师将它们应用到了办公楼、公寓和街道。伊莎贝拉的想象力被不断地外延到床单、沙发、野餐毛巾、无脚杯和碗碟上,几乎到处可见。

那么用纸设计服装的念头是如何产生的呢?后来成为卡斯帕(Caspari)公司设计师和合伙人的伊莎贝拉在设计过程中,在与纸张接触时敏锐地领悟到:纸张,这种不可能穿在身上的材料,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和直接的商业活动隔绝再平凡的纸张,只要运用不平凡的巧思设计,都能够给服饰带来一股自然的清香之气。纸张连同这些礼服,一起拯救了她的灵魂,让她变得简单、沉静。

伊莎贝拉同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舞台服装技师瑞塔・布朗(Rita Brown),一起设计了20套华丽的裙子,然后将它们存放在自己的住宅,每天都要看看。为了仿制18世纪到20世纪的华服,她用纸张制作了锦缎、马海毛、印花棉布、蕾丝边和细麻布。“真正的透视画,是虚无的艺术。”伊莎贝拉重复道,“应该回归纸张本身,把它当做是貂皮、丝绸或是天鹅绒;要让刺激感从头脑冲到心里,然后从心里滑到手上。就像观赏伦布兰特(Rembrandt)的作品,靠近看,什么都看不到;退一步,这就是皮毛;再退一步,皮毛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