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调研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意识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保意识调研

篇1

关键词:调查;公众环保意识

一、中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环境和生态出现了一系列危机,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每年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4%左右,数字令人触目惊心!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已使众多生物的生存岌岌可危,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自然财富。(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环境意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三)课堂是培养中学生环保公众意识的主阵地,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堂,通过发挥德育功能,使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公德意识。

二、中学生公众环保意识欠缺的原因分析

(一)调查数据显示,看到乱扔垃圾,45%的人视而不见,15%的人无所谓,仅有40%的人制止;所在小区周边有污染现象,40%的人无所谓,30%的人视而不见,仅有30%的人举报。说明大部分人“敢当环保卫士,纠正他人不当行为”的精神欠缺。(二)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其中不可回收垃圾又可分为可降解垃圾和不可降解垃圾及有害垃圾。垃圾分类是为了回收可再生资源,有利于处置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利用资源。图1中调查数据表明,仅有25%的人每次进行垃圾分类,35%的人只能偶尔做到。说明大部分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图1(三)调查显示,95%的人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说明学生已初步储备了一些环保方面的法律知识。(四)调查显示,85%的人白天看到楼道灯亮着选择立即关掉,无论在旅游景点还是在教室内,90%的人选择把垃圾放进垃圾箱,说明基本能自觉维护公共场合的环境卫生,在某些方面已具备较强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且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五)加油站产生含油废水,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非甲烷总烃,易导致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图2中调查数据表明,85%的人不认为加油站是污染源,说明加油站是污染源对初中生来说是个盲点。图2(六)调查数据显示,90%的人认识绿色环保标志,然而,图3和图4中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时,仅有30%的人会注意商品上的环保标志,只有10%的人会优先考虑购买绿色产品;当绿色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价格的0.5倍时,只有10%的人愿意接受。说明绿色消费现状不容乐观。(七)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小,使用过程中有益于公众健康的产品都是绿色产品。图5中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认识到包装袋和食品是否绿色关乎身体健康,对于衣服鞋帽、报纸书刊、电子产品,只有10%的人认为这些产品是否绿色关乎到健康,90%的人没有把这些产品归入直接关乎健康的绿色产品之列,说明大多数人对绿色产品的概念认识不足。

三、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中学生对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应充分利用思品课的课堂阵地,深入浅出地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及世界的环境形势,帮助他们理解环境方面的国策战略。从而使他们真正认同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从调查的结果看,初中生普遍了解一些环保知识,也已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自觉运用和主动参与不够。对此,我们可开展“环保小标兵”等评选活动,并把此作为评优的一个要素,同时,录入学生的成长足迹档案袋,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公众意识。

(三)初中生对绿色产品的概念认识不足,我们应利用课堂,帮助学生增强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四)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应该在利用课堂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建议学校在教室内放置分类垃圾箱,从身边着手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五)初中生对某些领域的专业环保知识和政策欠了解,可请专家进课堂,增加专业环保知识的受众面,也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拓宽眼界,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公众意识。(六)还可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请媒体参与,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增加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潜移默化培养中学生的环保公众意识。附件: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1.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部分初中学生调查目的:旨在了解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与参与情况2.样卷(1)看到乱扔垃圾(单选)A.制止B.视而不见C.无所谓(2)平时垃圾分类装的习惯(单选)A.每次B.有时C.偶尔D.从来不(3)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A.很了解B.了解一些C.没听说过(4)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环境保护与我无关A.同意B.不同意(5)阳光明媚,但楼道灯还亮着,你选择A.立即关掉B.视而不见C.从不留意(6)如果有同学在教室里乱扔垃圾A.你也跟着扔,因为反正很脏B.制止同学C.自己坚持把垃圾放进垃圾箱(7)如果你所在的小区周围有污染环境的现象,你的态度A.举报B.无所谓C.视而不见(8)外出旅游时,零食吃完后,食品袋的处理A.景点有许多人乱扔垃圾,我也随大流B.趁人不注意扔到一边C.带走,到有垃圾箱的地方扔掉(9)对污染源的认识A.汽车尾气B.工厂排污C.烧烤麦秆燃烧D.加油站E.施工扬尘(10)在购买商品时,是否优先考虑绿色产品A.会B.不会C.偶尔会D.无所谓(11)购买商品时,是否会注意商品上的环保标志A.会B.不会C.没听说过(12)你认识绿色环保标志吗A.认识B.不认识C.没听说过(13)若绿色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产品价格,你可以接受的涨幅A.0.2倍B.0.35倍C.0.5倍D.1倍(14)听说过绿色印刷吗?绿色印刷产品与食品安全、身体健康A.有关系,但影响不大B.有直接关系,且关系紧密C.无关(15)平时消费中,你及家人特别在意且认为直接关系到健康的绿色产品有A.衣服鞋帽B.食品C.包装袋D.报纸书刊E.电子产品

作者:黄青凤 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峥.绿色印刷公众意识调查报告[中印调查].

篇2

柘荣县药品监督管理局自年成立以来,在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对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环节上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某些医疗机构出现的一些不规范使用药品及对药品质量管理上的疏漏仍然感到不容乐观。在这里根据这次调研活动中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结合我局在这几年的对本县医疗机构的执法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管理办法作一个总结分析。

一、柘荣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监管的情况和方法

(一)从加强岗位培训入手,提高人员素质。

我局在狠抓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把事前的培训帮助作为一项重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要的工作内容,分批分层次组织法律法规和药学业务知识培训,进行指导。同时采取有效方式认真督促医疗机构自身开展药剂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药学专业水平,为规范药品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员保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规范购药渠道入手,保证药品质量。

为从源头上保证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我局“三管齐下”,一是要求医疗机构高度重视营销人员和供货企业资质审验,做到“三查五对”(即查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书;对身份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印章、授权范围),签订配送质量保证协议,把好进药第一关;二是加强药品营销人员管理,通过建立信誉档案、强化信用管理措施,督促医药企业严格依法聘用营销人员,严格实行对营销人员的审查考核和业务培训;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打击无证经营药品、非法渠道购药等违法行为,有效地净化了市场。

(三)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统一管理“软件”。

针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没有明确的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我局在出台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软件”,即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资料记录等统一做了细化,督促医疗机构统一制作各项制度并统一上墙明示,统一对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统一做好各种资料收集和质量记录,使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上做到合乎规定,有章可循。

(四)从创建“规范药房”入手,加强诚信自律。

为加强诚信自律体系建设,我局根据医疗机构等级规模不同,专门制定了《柘荣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验收标准》,分县级、乡(镇)卫生院、社会医疗机构和城乡个体诊所三级制定相应的条款,符合要求的按照得分情况评为“规范药房”。“规范药房”采取动态管理,每年将根据监督检查和管理情况可升级或降级,对验收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将记录在案并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增加检查次数,对屡教不改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主动地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五)从密切部门配合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联合组成了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通知》,并成立了联合检查指导小组,加强指导;二是建立互通信息制度,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医疗机构涉药违法案件和检查情况,加强部门信息沟通,从而增强了部门沟通和药品监督执法工作透明度,也使医疗机构更加重视药品管理,提高了守法遵规的自觉性。

二、目前柘荣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由于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大,是人民群众药品使用最直接、最广泛的窗口,因此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通过这几年多的监督管理实践,我们感觉到,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⒈进药渠道不规范。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级医疗机构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进货渠道混乱的问题。虽然药监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责令其改正,并严厉打击其违法行为,但他们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使得药监部门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

⒉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法律观念淡薄,对《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认识;其次专业知识匮乏,由于某些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药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忽视,导致了药品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相对低下,从而造成在药品使用管理上的效率低下。

⒊药房、药库药品管理差。与药品经营企业相比,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库在卫生条件、场地、设施等方面都相对较差,药品堆放杂乱无章,灰尘较大,拆零药品较乱,没有药房及药库管理制度,中西药品没有分开,药房、药库设施缺乏,基本上没有防尘、防鼠、防潮、隔热等设施,并且在药品验收制度的实行方面也明显存在不足。尤其在村级卫生所,依然还存在过期药品未及时清理的问题

(二)我县在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我国目前在药品研究、生产、经营等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如药品研究领域有、,药品生产领域有,药品经营销售环节有等,这些规范都是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条款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具有法律效力。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单位只有符合并通过这些规范的严格认证,才具有合法从业的资格,这些环节抓监管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但是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却遇到了一些违法行为无法追究的情形。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对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已经远远落在了药品研究、生产和经营等环节的后头。在现阶段,我国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⒈欠完备、全面

我国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仅限于规定而规定,没有相应的约束条款,或只有禁则而无罚则,即规定了应当怎么做,却没有规定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不同形式的违法行为,致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中许多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威慑。而这些行为却无形之中对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如:合法票据、购进验收有记录是医疗机构依法购进药品的依据和凭证,在《药品管理法》中虽作了明确规定,但却没有罚则,而这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

⒉欠前后规定的一致性

《药品管理法》关于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参照什么质量管理规范才能获得认证许可并没有做出象、那样的明确规定,但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第八十三条关于药品认证含义中却提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这样的描述,显然没有做到法律与法规的统一。

⒊对药品使用从业人员业务学习缺乏硬性要求

我国目前实施的执业药师制度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由于、认证必须配备的硬性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但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因没有相应的质量规范,该制度很难得到医院的重视,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不学习照样工作,无危机感,这就很难保证百姓用药安全,更不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了。

三、对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设想和对策

(一)、完善补充现有法律法规

⒈在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需对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章节增加如下内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须经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使用许可证》;无《药品使用许可证》的,不得使用药品。()《药品使用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经营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医疗机构药剂科必须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库、药房、设备、仓储设施、卫生环境;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具有保证所使用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必须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使用药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医疗机构药剂科是否符合《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步骤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⒉制订《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必须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可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时除对药库、药房软硬件做出规定外,应考虑急诊室、防疫室、中药炮制室、病区药房、化验室、煎药室的药品管理问题。

(二)、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可实行“扣分制”管理。

“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是药监部门工作方针,为把这一工作方针运用到对医疗机构用药行为的监管上,建议可借鉴交警部门对驾驶员扣分的作法,对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实行“扣分制”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按照《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规定,制订一个扣分的标准,即扣分的内容,这一内容不宜过多、过细,但必须量化,有操作性,如

⒈药械从正规渠道购进分

⒉建立药械购进、验收、登记分

⒊药械购进、使用帐目清楚分

⒋使用正规药品、器械分

⒌特殊药品管理规范分

篇3

关键词:小学生;环保教育;现状调查;影响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1 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我国有关领导曾强调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当前社会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环境的状况,甚至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为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秉承“生态文明从小抓起,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的理念,全面提升孩子们作为“未来地球小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之切实加强环保教育,这对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2]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环境问题自然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2 化工园区环境污染现状及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调查

2.1 化工园区环境污染现状调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不断引进大批化工企业,长期以来,空气、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突显起来,自然也就会给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隐患和影响。而对当地化工园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体现如下:

2.1.1对园区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是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循环的重要介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很大一部分是以水溶液的形式进行排放的。一旦化学物质进入水体,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地方化工厂污水经化验,含有酚、氰化物、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2.1.2对园区空气环境的影响

化工园区上方的空气对地方居民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毒气体也同时被排放到空气中,使得空气质量变差,甚至在空气中迷漫着多种难闻的气味。每至秋收时节,雾霾也将严重影响化工园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2.1.3对园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央视《新闻1+1》曾报道过一条新闻:曾对某一线城市进行食品抽检,其中大米抽检的不合格率超过了40%,主要问题是因重金属超标。随着“镉大米”、“重金属蔬菜”、“血铅事件”、“癌症村”等事件的曝光,引起广大群众对土地污染及粮食安全的担忧。因为,化工园区的土地一旦受到污染,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2.2化工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调查

为全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意识,激发他们崇尚绿色文明的情感,作为宿迁市宿豫区化工园区唯一一所实验小学,宿豫区启明实验学校切实做好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的调查工作,并专门对该校200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水平,课题组设计了两组问卷,第一组问卷针对低年级组(1- 3年级),第二组问卷针对高年级组(4- 6年级)。调查时间是在2014年3月- 4月,发出问卷200份(其中第一组问卷120份, 第二组问卷80份),最终收回问卷182份。其中有效答卷171份(第一组问卷108份,第二组问卷63份),完成率为85.5%。实际调查的样本组成与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组成与分布情况

分组情况

占有效样本总数比例(%)

有效问卷样本数

第一组(1- 3年级)

90%

108

第二组(4- 6年级)

78.8%

63

本次调查所设计的两组问卷,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生所具备的环保知识情况;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情况;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情况;小学生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情况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大致反映了化工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的基本情况。

2.2.1环保知识水平较低

在两组问卷中,关于环保知识的题目各6题,每题2分,每卷共计12分。经过统计,两组问卷均没有得满分的。第一组问卷平均为3.5分,第二组问卷平均为4.2分。其中关于“温室效应”的调查,第一组在108份有效问卷中,“你听说过温室效应吗?”,有32人选择“听说过”,仅占29.62%;第二组在63份有效问卷中,“你知道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吗?”,有31人正确选择了二氧化碳,仅占49.2%。调查结果显示,化工园区小学生的环保知识还处于较低水平。

2.2.2对环保措施了解甚少

在对小学生关于对环保措施了解状况的调查中,课题组调研所涉及的主要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中国珍稀动植物”两个方面。

表2 对环保措施知晓状况

分组情况

所涉及的主要范围

问卷正确率

第一组(1- 3年级)

自然保护区

21.08%

中国珍稀动植物

3.60%

第二组(4- 6年级)

自然保护区

31.22%

中国珍稀动植物

3.91%

在对“噪音排放”、“ 防大气污染”、“ 生产污水排放”、“施工垃圾分类处理”等环保措施知晓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对我国珍稀动植物保护措施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在“珍稀动植物”一项更是如此,这一结果反应出化工园区小学在生态教育及保护措施这些环节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3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结合生活实际,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使用哪种洗衣粉、冰箱?是否应该食用野生动物?”等相关问题。经过统计,低年级组中具有环保意识的学生占39.81%,高年级组中占41.73%,说明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不容乐观。而且,随着小学生年龄及知识水平的不断增加,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未随之增强,而环保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环保行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刻不容缓。

2.2.4参加环保活动较少

调研中,6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每年的“爱鸟周”、“植树节”以及“世界环保日”的具体时间。这一事实说明,环保活动并未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而致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受教育以及参与环保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将会间接影响到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为今后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 对小学生加强环保教育的实施对策

通过调研了解到,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还非常片面,因而,作为教育者来说,就需要对学生广泛进行环保教育,并将环保教育的内容不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及活动中,积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爱环境,切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维护好环境卫生工作,培养学生明确的环保认知概念以及独立的环保行动能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现对小学生加强环保教育提出如下实施对策:

3.1 建设打造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环保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为此,该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区细分到每个班级,每班坚持早上和中午两次打扫,设立了周评比、月总结制度,对每个班级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在全校范围内禁止乱丢、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发生,每一块清洁区都设有分类垃圾桶,可回收的垃圾定期回收,不可回收的进行填埋处理。此外,让全校师生谨记宿迁文明20条,切实养成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等好习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学校注重校园绿化,并将每一株绿化植物的维护责任到人。校园内,各色花朵争相竞放,绿柳成荫,荷花藕塘一片翠绿,实现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如此整洁、优雅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给师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愉悦,整洁而又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更加激发了孩子们爱护校园环境之情,同时潜移默化地激起他们对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于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起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3.2 进行各门学科整合渗透,形成高效生态环保课程

目前我国在小学还没有开设专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课程,不过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课堂进行环保知识渗透[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4]。可以将环保教育内容巧妙地渗透到各学科中去,使小学生在学习之余,获得相应的环保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环保技能,不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在科学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这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适时地渗透环保教育的知识,让小学生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许多物种消失了》、《可爱的地球》等内容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正确对待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在语文、数学以及外语等课堂上,也可以适时渗透、普及环保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班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不断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增强环保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3 建立学校环保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特色活动

环保实践教育活动是切实推进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为此,该校设立了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化工园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化工企业除污原理和流程,知晓做好除污工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农作物生产的大棚内观察其生长情况,从而激发出对环境保护的深厚兴趣。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等,广泛开展环境教育、主题环保教育等活动;定期举办以节约水电、变废为宝、爱护植物等环保主题才艺演出活动;举行“大手拉小手,共创文明家园”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画手抄报、文艺表演、特色黑板报以及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向他人介绍环保教育的成功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切实提高其环保素养。

3.4 有效借助环保游戏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游戏进行间接的环保教育最易被小学生接受,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们的课外活动中,借助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们有效地掌握一些环保知识,使之集自然教育与娱乐活动于一体,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小卫士。如借助“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玩青蛙捉害虫”等游戏,让学生在追逐活动中,懂得青蛙能够保护庄稼,是益虫,为此,真正树立起共同去保护它的责任意识。同样,通过“猫捉老鼠”游戏,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有关生物链的基础上,懂得关爱动物,并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在主题班会实践课上,利用学生们事先收集的纸盒、纸筒、饮料罐等,制作“小吃店”、“烧烤店”、“娃娃家”等,使这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提高小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5 充分运用校园舆论媒体,广泛宣传环保基础知识

借助校园电视、校园广播等舆论媒介,对小学生广泛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让他们知晓更多的环保知识,从而养成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信心和决心,共建化工园区美好家园。通过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情景剧表演、举办环保宣传讲座、发放环保宣传资料、进行环保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唱响保护环境的“主旋律”,吹响人人争做环保卫士的号角,不断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切实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每一张纸、每一寸土地,爱护花草树木,真正做到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通过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讲,旨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12369环保投诉热线的知晓率,激发学生参与创建国家模范城市、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着力营造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爱护美好家园的舆论氛围,为创建生态宿迁、打造美丽宿豫作出积极贡献。

3.6 开展学校家庭共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环保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性人物[5] 。在开展环保教育之时,教师应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努力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让孩子的生存环境更加洁净,更有活力。家庭成员对环境保护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未来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孩子节约水、电以及纸张等资源,杜绝浪费;讲究清洁卫生,不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维护好家庭及周边环境。利用学习之余,积极收集废报纸、旧书以及牛奶瓶、盒子等,将之卖到废品收购站,或者巧妙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模型;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在教师及家长的共同教育与引导下,逐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4结语

以学校为阵地,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使之具备良好的环保素养,对于改善未来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经过全方位的环保知识的教育熏陶,化工园区的小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清晰地认识,使得环保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强化训练,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的环保小卫士。环保教育,攻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努力,全面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缔造出化工园区绿色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林忠锋.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3(2)

[2].李玲丹;王坤.小学生环保意识启蒙教育推进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12卷5期

[3].温志旺.小学生环保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环境教育,2011(10)

篇4

1.认识白色污染与生活的关系,树立防止白色污染的环保意识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袋一类的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化学老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塑料的成分,认识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进而探讨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一是减少使用塑料袋;二是循环利用塑料袋;三是使用布袋、篮子等取代塑料袋进行购物,树立防止白色污染的环保意识。

2.认识沼气的形成原理,树立节能的环保意识

沼气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用来照明、做饭,沼气的利用不仅体现了循环利用秸秆、粪便的节约意识,也体现了使用洁净能源的意识。因此,在讲到沼气时,应详细讲解沼气的形成原理、对生活的影响、利用价值,从而让初中生树立“节能”的环保意识,利用生活中的废物变废为宝,走一条低花费、高效能、节约型、环保型的环保之路。

3.通过学习新能源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使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的意识

使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人类探究新的生存方式的重要手段,是走向环保社会的重要一步。因此,在讲到大气污染时,渗透能量转换和新能源知识,应引导学生积极使用新能源,在将来树立开发新能源的远大理想,积极探索新型能源,开创一条低污染、高效能、循环利用的环保之道。

4.通过对H2O的深入学习,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学习化学时,当讲到水的成分时,应渗透水的相关知识,比如水的重要性,地球上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一是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二是可以防止水污染。

5.正确认识拼车对生存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一部分,因此,在讲到大气的成分时,化学老师一定要详细讲解汽车尾气的成分,以及这些有害成分对空气的影响。进而认识大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生存的关系,并结合相关视频进行熏陶教育。最后,提出拼车这一环保措施,引导学生认识拼车的重要性,不仅节约花费,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6.结合实验教学,加深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研讨实际生活中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经常要向学生介绍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这时附带讲授一些环境保护措施,可以使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预防方法。在具体实验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制取化学物质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掌握污染物回收知识。如铜和热硫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存在,能得到明显的结果即可。如用硫化亚铁和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未排出的气体要用碱液吸收。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统一处理,一定要指定处倾倒或回收,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放,尽量避免有毒气体和液体泄露乱淌。

7.实施假期课题调研,提高环保意识

课外活?邮强翁媒萄У难由旌筒钩洌?在假期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假期里,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既可以补充课堂上教学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使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寒暑假前,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去教学,参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地,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以及尚有哪些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假期开动脑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选取一些紧贴日常生活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像“贵港水泥厂的污染物处理问题研究”“东湖水质检验与分析”、“关于‘凤凰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等等。

(2)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车站、菜场、社区等,发放调查表,收集反馈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实地测量,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篇5

[关键词]生态旅游社区;社会资本;生态旅游收益;居民环保意识;调节作用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8-0080-07

1 研究背景

与大众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重视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而且强调保护当地珍贵的自然资源,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这个概念提出以来,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推崇,成为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社区居民是生态旅游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他们不仅是开展旅游活动直接的受益者,能够从中分享经济收益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同时也是协助当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如果社区居民具备较高的环保意识,主动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那么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将会开展得更加顺利。在这种背景下,探索如何培养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调动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成为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

很多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收益是激励社区居民对野生生物、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因素。因为社区居民会逐渐意识到,只有在自然环境保存完好的情况下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但是,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对生态旅游收益这种激励方式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指出并非旅游收入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就必然能促进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在争论的过程中,有学者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发现在获得一定旅游收益的前提下,建立在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认同、良好的社会关系等社会资本,会对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在社会资本较高的社区,居民更愿意采取符合集体目标的个体行为,自觉树立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旅游社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在社会资本较低的社区,由于没有一致认同的规范或条例,居民之间往往缺乏信任,集体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追逐私利的行为会导致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居民从生态旅游活动中获得了收益,其环保意识也不一定会增强。也就是说,生态旅游收益对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影响的研究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资本在二者关系中存在着调节作用。但以往的研究只是对社会资本的影响进行了案例分析或描述性阐述,没有更深层次地探讨社会资本究竟如何影响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这个问题。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将社会资本纳入生态旅游收益对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影响模型中,通过收集国内典型生态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调研资料,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生态旅游收益与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之间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填补生态旅游研究领域这一方面的空白,并为更好地保护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启示。

2 文献述评

2.1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的关系

生态旅游收益是指生态旅游社区内的居民从生态旅游中获得的经济收益。通常以生态旅游提供的就业和现金收入来测量。社区则有多种定义方法,最常见的是根据地理空间来进行定义,如聚集在同一处流域、山脉、集水区;或者根据行政区划定义为集镇、市区以及国家。本研究中的生态旅游社区指的是生态旅游目的地所在的当地集镇。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生态旅游收益能够作为激励因素增进居民的环保意识。如朗侯兹(Langho'lz)认为,居民从生态旅游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可以减少或者杜绝当地居民对如开耕、伐木、畜牧等传统开发自然资源活动的依赖,而相应地采取其他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博瓦尼克和吉多(Bovarnick&Gupta)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当地社区能够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得到可观的利益分享,则会对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经济收益一方面承担着激励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拉力”角色,即生物的多样性和传承的文化习俗作为能够为居民带来经济收益的资产而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减少社区居民环境破坏性活动的“推力”,当环境保护能给居民带来收益时,当地的资源所有者会采取可持续的思维而不会只顾眼前利益而破坏环境。

但是也有学者对旅游收益这种激励方式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并非旅游收入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就必然能导致保护环境的结果。如布克宾得等(Bookbinder,et a1.)的实证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并不足以对居民的环保意识产生激励作用。有些情况下,社区居民还会将新增的收益用于投资农业、商业活动,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带来的新的经济收入也有可能因为分配不公平或者贫富差距的加大而使得当地产生社会冲突,从而损害到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当地的环境保护。

一些学者对产生这种分歧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探索,并逐渐认识到,尽管经济利益的驱动对生态旅游的成功实施而言至关重要,一些非经济因素也会对居民的环保意识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区内居民之间的信任、认同程度和社会关系等。有学者将这些非经济利益归纳为社会资本。

2.2社会资本

在过去的20多年,社会资本的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1986年,布迪厄(Bourdieu)在其著作《资本的形式》中强调了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相区别的社会资本的价值,随后科尔曼(Coleman)对此构建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论框架,但这两位学者都倾向于从个人层面定义社会资本,认为社会资本是能够提高个人获利能力的社会关系。由于本文是针对生态旅游社区进行的研究,因此,采用的是另一些学者从集体层面对社会资本进行的定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普特南(Putnam),他将社会资本用于区域发展的研究中,指出社会资本是促进组织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相互协作的信任、规范和网络。

(1)信任。信任是指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意识有信心,预期对方会有合理、公平以及友善的行为,同时还会考虑到其他人的权利。个人相信其他人会根据自己的期望采取行动,因而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对他们进行监视,这可以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节约资源,促进合作。信任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建立,但是却不会轻易遭到破坏。在一个相互之间缺乏信任的社区里,集体之间的协作则往往很难达成。

(2)共同的规范、准则和约束。共同的规范、准 则和约束是社区内部一致认同或者正式制定的行为标准,有时候也可以称之为游戏规则,或者说是一个社会系统内部的道德规范、社会的黏合剂,或者是形成信仰的基本价值观。规范是在群体中产生信任的环境基础,受同一规范约束的双方可以预期对方的行为。只有在社区制定了完善的规范、准则和约束并严格遵守的情况下,个人才有充足的信心参与集体或者团队的合作,因为他们知道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3)社会关系和网络。社会关系和网络是社会资本非常关键的概念。在群体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和网络,包括社区内部个人和社区之间的联系;社区之间的联系;社区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联系等。这些社会关系和网络可能是单方面的,也可能是双方面的,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定期调整的。虽然社会资本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但社会关系和网络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3社会资本对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尽管一些学者认识到社会资本对生态旅游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如琼斯(Jones)通过对冈比亚两个生态旅游社区的对比研究,发现较高的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居民的协作来促进环境保护;施庄泽和戈迪略(Stronza&Gordillo)通过对亚马逊3个生态旅游社区的定性研究,发现有着较高程度社会资本的社区更有能力管理当地的自然资源。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始终没有阐明生态旅游收益、社会资本和居民环保意识三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旺德(Wunder)曾提出,社会资本会影响生态旅游收益和居民环保意识之间的关系。在社会资本不同的社区,生态旅游收益对居民环保意识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社会资本较高,互相信任的氛围、共同遵守的规范和良好的关系网络更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调整或者控制自身的行为以实现集体目标,这种情况下,生态旅游收益的增加会对居民的环保意识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相反,如果社会资本很低,居民之间互相猜忌,没有集体意识,或者破坏环境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这种情况下,即使社区居民从生态旅游活动中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只考虑一己私利的行为最终只可能会加速自然资源的消耗,而无法在社区内形成集体性的环保意识,生态旅游收益分配不均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冲突,使社区内的矛盾升级,更加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可能是一个调节变量,正向调节生态旅游收益和居民环保意识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文献研究,本文提出假设:社会资本对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该假设。图1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罗浮山生态旅游区和南昆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数据收集的地点。罗浮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广东岭南第一山”之称,目前社区内居民多以销售土特产、豆腐花、农产品等旅游产品,以及开设家庭旅馆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南昆山于1984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成立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撤镇设立生态旅游区,2007年成功创建4A级国家级旅游景区。目前,南昆山旅游业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和全民产业,其旅游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的85%。

3.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共设计了8个计量项目,所有计量项目均采用李克特7点尺度。其中,生态旅游收益从当地社区发展生态旅游后家庭经济收入和就业变化两个维度来计量;对社会资本的计量则采用琼斯在研究冈比亚生态旅游社区时的计量维度,包括社区内的居民是否值得信任、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社区内是否存在冲突3个方面;从是否支持环保政策、是否认为自己与环保有关系、是否会采取环保行动这3个方面计量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问卷最后还包括一些人口统计变量。

在实地考察中,调研小组与罗浮山和南昆山管委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初步访谈,也参与了罗浮山的社区村长非正式会议,了解当地景区管理方式和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等基本情况。同时在居民填写问卷的过程中,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社区邻里关系、村里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以及居民的经济收入构成等情况。

3.2数据收集

调研小组于2009年3月16日至22日在罗浮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南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附近的社区进行了正式的问卷调查,对在此期间在家的村民及当地特产店、家庭旅馆、手工作坊店、工厂职员以及景区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方便样本的收集。考虑到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状况,调研小组在调查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后,对被调查者有疑问的地方给予详细的解答,见证被调查者完成答卷并现场回收,以保证问卷的质量和回收率。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62份,回收问卷448份,经过筛选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收回有效问卷42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1%。在收集的样本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2.4%和47.6%,年龄在25岁以上的占51%,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50%只有高中及以下学历,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80.5%。

4 数据分析及结果

4.1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首先,使用SPSSl5,O软件计算各个计量尺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eh's α),结果显示所有计量尺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12~0.859之间,表明各个计量尺度是可靠的。

其次,使用LISREL 8.70软件,以协方差矩阵为输入矩阵,对模型中的3个概念进行确认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指标在各自计量的概念上的因子负载均为显著(t值在8.31~15.16之间),表明数据有较高的会聚有效性。各概念解释的方差(AVE)都大于该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共同方差,表明数据有较高的鉴别有效性。NFI、NNFI、CFI、IFI、GFI、AGFI、RFI的值均大于0.9,RMR值小于0.05,RMSEA值小于0.08,表明模型与数据有良好的拟合程度。

4.2层次回归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l5.0对样本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以检验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社会资本对生态旅游收益与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其中,生态旅游收益、社会资本、居民环保意识的取值分别用安德森(Anderson)和格宾(Gerbing)推出的因子得分来代替。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通过观察标准化误差和标准化预测值的散点图,可以发现各变量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可以用来进行回归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分为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输入自变量生态旅游收益、调节变量社会资本和因变量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进行回归,得测定系数R21,判断

生态旅游收益、社会资本与居民环保意识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然后把生态旅游收益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即生态旅游收益乘以社会资本放人回归方程,进行第二次回归,得测定系数R22,若R22显著高于R21,则调节作用显著。层次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各个回归模型中,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VIF均小于10,表明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第一个步骤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态旅游收益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3(p

本文根据艾肯(Aiken)和韦斯特(West)及科恩等(Cohen,et a1.)所述的方法,分别以高社会资本和低社会资本两种情况作调节效应图,以更清晰地阐明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其中,高社会资本选择大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值,而低社会资本则选择小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值。由于本文中社会资本的值为安德森和格宾推出的因子得分,社会资本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因此,高社会资本即为社会资本的取值为1,低社会资本即为社会资本的取值为-1。在高社会资本的情况下,简单回归方程为y=0.259x+0.226;而在低社会资本的情况下,简单回归方程为y=0.043x一0.282。调节效应图如图2所示。可见,在高社会资本和低社会资本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两个简单回归方程的斜率存在着显著差异(t=2.598,p

为了进一步对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进行解释,本文采用艾肯和韦斯特及科恩等提出的方法来检验简单回归线斜率是否显著不等于0。检验结果显示,在高社会资本的情况下,简单回归线的斜率为0.259(t=3.642,p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中,社会资本对生态旅游收益与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两者之间关系的作用。数据分析结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此前其他学者的研究,即生态旅游收益对居民环保意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表明,社会资本是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正向调节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之间的关系。在社会资本较高的社区,居民之间互相信任、认同并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在这种氛围中,社区居民的集体意识普遍较强,更加注重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相反,在社会资本较低的社区,居民之间难以达成协作,个人片面强调追逐一己私利,这时集体性的环保意识则很难形成。

5.1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

居民在生态旅游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可以被视为一种外在的激励。在获得足够经济激励的情况下居民会阻止内部和外部对自然资源有威胁的行为,或者采取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来替代对资源的掠夺。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利益分享的实践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尼泊尔野生自然保护区每年提供30%一50%的门票收入来补偿周边的社区居民,这种举措提高了当地居民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

但是这种外在的经济激励方式是否能够获得长久的效果?正如前文所述,许多学者对此产生了质疑。旺德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收入确实能够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且促使其使用更加理智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但是,这种经济的收益只能在短期内或者生态旅游发展初期减少居民破坏环境的行为。当经济收益逐渐减少或者出现地区分化,甚至导致居民间的贫富差距时,这种收入的外在激励很有可能不再显著。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收入对居民环保行为的激励效果具有一种边际递减的效应。因此,要使得这种外在的经济激励长期发挥显著的作用,需要寻找具备内生性和坚固性的动力作为支撑,社会资本由于其不易变更的特征而往往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5.2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

尽管之前也有一些学者曾提到社会资本在生态旅游社区环境保护工作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但在他们的研究中始终没有阐明生态旅游收益、社会资本和居民环保意识三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更没有用数据作为支撑进行过实证检验。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社会资本是一个调节变量,对生态旅游收益与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两者之间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社会资本越高,生态旅游收益对居民环保意识的正向影响关系越显著;反之,在社会资本很低的社区,生态旅游收益与居民环保意识之间则很可能不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经济收入和就业的提高并不是必然能导致保护环境的结果。经济和就业的提高确实有助于改变当地居民行为方式,但是却无法改变人们较为刚性的价值观。也就是说,生态旅游可能会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但是较难从本质上转变居民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对自然资源使用的观念。一旦这种外在的物质激励减少或者缺失,居民则很有可能再次进行农垦、放牧、采摘野生植物、捕杀野生动物等活动,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带来负面影响。而建立在社区内部广泛的信任、共同遵守的规范、良好的社会关系则为转变居民的观念提供了有效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生态旅游收益的增加才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如果社区居民相互之间缺乏信任,或者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对社区居民的行为进行约束,即使经济收益增加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村民即便在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当他发现其他村民破坏环境不被惩罚的时候,那么他也会在以后的实际行动中漠视环境保护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社会资本是对居民环保意识无形的内在约束力,比经济收益具有更加刚性的特征。

5.3对实践的启示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经营者及当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提高社区居民的福利,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的机会,采取多种方式让居民分享生态旅游的经济收益,生态旅游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经济收益的增长毕竟是有限的,单纯依靠经济手段对社区居民进行激励,其长期的有效性值得怀疑。笔者认为,除了生态旅游收益,经营者及政府应该正视社会资本在社区内发挥的作用。在生态旅游社区内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氛围、一致认同的规范,在社区居民之间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这种精神上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从本质上改变居民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促进居民的环保意识。当然,社区内的社会资本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其对环保意识的激励作用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但是,这种内生性的社会资本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遭到破坏,能够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发挥持续性的作用。

6 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方向

本研究还存在着以下局限性:

首先、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本项研究只在我国的生态旅游社区收集数据并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我国广泛存在的“人情”和“关系”观念与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在其他国家的普遍适用性。今后的研究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的角色差异进行比较。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绿色学校”为载体,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 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 全面动员,充分参与活动,力求活动具体化,务实化。

(二)教育工作优质化 充分利用先进电教媒体、网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环保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环保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之中。

(三)创建活动多样化 以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发展,使之主动并带动身边的人投身于“绿色学校”活动。

三、总体要求:

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如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不乱写乱画,不高声喧哗,不损坏树木花草,自觉节约资源等。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机构

1.组织建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专设环境教育办公室,并具体分管环保工作。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名单为:

组 长:田 淼

副组长:曹卫国 严国章

成 员:王德胜 魏方平 谯延春 邱小春 陈文杰 王家勇

程兴全 陈旭东 韩贵华 李昌林等

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社会、自然、思品等学科的教师为骨干的教管机制。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教育活动。

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校环保工作。

(二)完善环保队伍建设

1、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发挥外聘环保领导的指导作用,利用培训讲座等方式促进环保意识发展,同时外聘市环保局领导指导环保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工作。

(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

1、绿化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计划在校内加植各类树木1000株,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设立环保标语牌,悬挂环保主题的图片或美术作品.增设环保宣传栏,学校宣传媒体定期刊出或播放环保内容的文稿,努力营造环保氛围。

3、净化校园。继续做好“无烟学校”工作,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做到校园净化,课室整洁,宿舍卫生,厕所清洁,饭堂卫生符合标准。

4、加强学校环保硬件建设。加强“生态植物园”建设,增设地理室,完善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建设

(四)多层面、全方位,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挖掘各科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结合环保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环保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都要将环境教育列入科组计划,要有措施,有总结,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大力开展宣传,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设立宣传栏,在各班级设立宣传墙报,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图书室、电教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介绍、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3、发动学生,组织“绿色卫队”,自编节目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知识,并积极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环保活动。

4、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调研和社区环保实践活动。各部门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做好环保教育工作总结,注重实效和档案管理

1、加强环保教育工作总结交流。在校园网、校刊、校报开辟“绿色教育”专栏,宣传各级政府关于环境教育的方针政策,介绍交流学校和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和经验。

2、做好环保档案的整理工作,学校档案室和各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对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论文、书刊、录像等资料要妥善管理。

篇7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突出重点,提升内涵,继续打造两条环保示范街。2010年我局在认真总结09年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扩大战果,提升内涵,对凤凰街-带城桥路和竹辉路-新市路继续开展环保示范街创建工作。我们按照“早准备、早动手”的要求,春节前就开始了示范街商户的摸底调查工作,春节后又召开了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并对今年的创建工作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将创建范围从餐饮业扩大到了沿街所有的商户,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细化了进度,为今年的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创建工作中,我局认真依照“四个示范”和“五个100%”的标准,并加强于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的配合,对沿街各商户进行审核,对不符合示范街要求的商户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其立刻整改。在今年创建工作中,我们继续寓监管理于服务之中,对积极配合创建工作的商户实施“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前期对餐饮企业的油烟净化装置进行了第一次的免费清洗工作,有效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排污行为,并有效提高了经营业主的环保意识。截至目前,两条示范街的整治工作已接近完成。同时我们还注意做好已建成示范街的长效管理,加大巡查力度,督促业主加强自律,确保创建成果的巩固,最终达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整体推进城区环保整治水平的目标。

(二)开拓思路,层层推进,开展老虎灶整治试点工作。老虎灶整治工作是苏州市蓝天工程的重要任务,也是年初区下达的环保实事工作。我局年初就积极展开了老虎灶的调研工作,局主要领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深入基层,走访老虎灶经营户,听取街道和社区的意见,并邀请相关人员到局里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先试点、后推广”,“规范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对配合整治的老虎灶经营户给予适当补贴的整治工作思路。目前,试点工作正在南门街道和吴门桥街道顺利推进。

(三)围绕大局,转变角色,积极开展“服务企业保发展”行动。围绕区委确定的“双保双优双转”的工作重点和“服务企业促发展”的主题活动,我局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树立服务意识,针对政策法规、解困活动、服务载体、服务能力和调查研究等五大类制定了十六项内容的行动计划。通过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我局缩短了审批办结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到目前共审批了160个项目,是去年同期的2.7倍。通过帮助企业做好污染防治,帮助企业消除隐患,在服务中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完善、健全服务载体,达到了方便市民企业办事的目的。通过街道环保员、企业环保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我区整体环保队伍服务的水平。通过企业恳谈会、调研走访、现场办公、征集意见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强的调研活动,切实将服务企业保发展的工作落到实处。

(四)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做好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和省、市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工作。完成了市区河流黑臭排查工作,并根据排查结果和原因分析制定了整治方案。按照省环保厅要求,制定了《沧浪区太湖安全度夏实施方案》、《沧浪区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控源截污、蓝藻防控、全力减排、加强宣传等一系列措施,为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制度保障。

(五)集中力量,强化执法,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环境问题。今年我局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确定了6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挂牌督办。并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按照“稳定是第一任务”的要求,及时认真处理各类环境,努力使工作由被动接访向主动下访转变。落实责任制,多措并举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不断提高结案率和群众满意率,维护群众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强化宣教,提升理念,注意环保“软力量”建设。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环境宣教工作是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我局今年提出了“软力量”建设的概念。我局今年针对“六五”环境日的主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宣传行动计划,利用各街道和社区的环保宣传栏张贴宣传板报、开展环保咨询和科普展览、评选“环保民星”、组织参加市环保演讲比赛等等活动,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市民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热情。我局今年还通过积极扶持民间环保队伍的发展,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用自己的方式开展环保活动,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保护环境、改善人居质量的重要一份子。

(七)提升层次,突出人居,确保群众享受绿色创建工作成果。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是我区的特色工作。年初我区确定了今年创建3个省级绿色社区、7个市级绿色社区、3所省级绿色学校的工作目标。在创建工作中,我局突出民生理念,把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确保群众充分享受创建成果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通过街道、社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积极配合和大力宣传,把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市民,让市民养成关心环保,参与环保、享受环保成果的生活理念,全面提升整个社区和学校的环境质量。截至上半年,我区新创建市级绿色社区11家、市级绿色幼儿园2家,并正在积极组织省级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申报工作。

(八)领导带头,全局参与,认真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从三月份起启动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3月20日召开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推进会,形成了领导带头、支部为主、全体参与的学习氛围。在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中,全局同志结合工作实际,边工作边学习,边调研边实践,班子的领导和支部的同志都结合工作撰写了调研文章。在我为沧浪献一策活动中,领导干部也能认真思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经营户,了解实情,把握政策,积极进言献策。在全体党员和工作人员的参与下,我局最终形成了分析深入、思路明细的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报告,为下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九)加强教育,提升能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今年我局积极筹划区级环境监测站,上半年又通过统一招聘和考试,录取了两名监测站工作人员,为提升我区环境监测能力创造了条件。我局还加强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按照区委统一要求,认真做好岗位风险排查和承诺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自觉抵御风险,防腐拒变的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继续做好“服务企业保发展”主题活动,推动各项环保实事工程,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民生服务。

1、巩固创建成果,建立环保示范街创效管理机制。继续完成示范街创建的各项任务,继续加强监管和业主自律,巩固创建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总结试点经验,尽快推广老虎灶整治工作。老虎灶整治试点工作实施以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我们将尽快总结经验,改进措施,尽快将老虎灶整治工作向全区推广。

3、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对水、声、气的污染防治监管,特别强化对辖区内地表水断面的监查;强化对挂牌督办单位整改情况的监管,认真处理环境,大力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4、继续抓好环保软力量建设。围绕“绿色创建”、“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等主题,积极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生态理念,弘扬绿色文明。加快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5、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第二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工作,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

篇8

关键词:环保 实用性 素质教育

一、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随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让学生们谨记:只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态规律办事,才能使自然界赐予人类的宝贵财产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人类才能持续拥有这唯一美好的家园地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导致了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周遭的生态环境也不断遭到破坏,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名初中 生物教师,在传授基本的生物知识以外,也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吃透教材,触类旁通。

生物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从教材入手。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可以不断找到生物教学中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植物学部分时,可以着重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绿化环境,提高生存环境质量。

2.探究式教学。

生物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声音影像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如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讨论小组,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3.关注环保热点,开展专题讲座。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师也可以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当今世界环保的热点问题,适时地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比如,可以对今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进行解析,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回顾禽流感和滥用抗生素等现象,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前因后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实用性。

1.生物教学应该与实践紧密联系。生物教师除了在课堂授课外,也应该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包括种植和养殖等, 借此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此,首先,教师自身业务水平要提到提高。生物教师应该深入到乡镇中学进行调研, 与乡镇教师进行探讨性学习,其中包括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初中生物课教学,怎样把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上。生物教师也应该多多参观农村种植和养殖大户的基地。

此外,教师在调研的基础上要回归课本,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这就要求生物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扩展知识面。

教师必须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 随时随地学习各类科研信息,力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当然除了生物专业知识,教师还应掌握基本的应用性技能,对养殖、种植、栽培的主要生物种类有详细的了解, 掌握科学的栽培、养殖及管理方法。

2.主阵地——课堂教学

生物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质量充分重视起来,不断挖掘其中实用性的知识,并且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重视,就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实用性知识,提高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讲授 “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时, 教师可以对氮、 磷、 钾等大量无机盐的作用进行详细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其重要性产生认识, 并且要认识到缺少和过多使用某种无机盐都会产生危害。如叶用类植物需要较多的氮肥, 施磷和钾肥要少用;像土豆、藕等块茎类植物,中后期多施以钾为主的无机盐肥料,产量就可以提高30%-40%等等。又如“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章,对怎样实施嫁接和嫁接的意义应该进行明确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嫁接不仅对提高植物产量有积极作用,对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也效果明显。

三、生物教学中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生物学科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素质教育应成为生物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

1.兴趣的重要性。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采取直观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节课时,讲到膈的参与时,如果教师能够出色地制作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对于学生就可以很好理解了。

2.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等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这样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兴趣还培养了观察能力。

篇9

[关键词]葡萄牙 再生能源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K5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66-2

1葡环保管理机构

目前,葡政府环保管理部门是葡环境署(APA),隶属于农业部。APA由之前数个分管环保的政府部门合并而成。环保署管理涉及的范围包括大气、水、废弃物、气候、化学费料、噪音、臭氧层、转基因食品安全等。其职能涵盖了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分析和评估环境、提交专业报告、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国民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的宣贯。该署设署长一名,副署长三名。另设环境战略和政策、气候变化和大气(噪音)、环境许可证、废弃物管理、国民环境教育推广及环境实验室部门主管各一名,该署共有850多人,可以说,机构设置简单,人员配备精干。

2葡环保法律框架

葡议会于1987年4月通过了环保框架法律(EFL)。九十年代起,葡开始修订法律,并将一些欧盟环保法律法规陆续转换成国内法。目前,涉及水、大气和废弃物处理的法律适用,直接采用欧盟的法律。土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则还沿用葡本地的。如两者发生冲突,则以欧盟法律为准。1995年,葡出台全国环境规划,内容包括全国海岸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城镇土地以及水、水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方面。

葡环保法律规定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环保许可证制度。即涉及噪音污染、用水、水源地土地、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废弃物处理及工业设施的活动必须申领环保许可。目前环保许可不仅是项目申报的条件,更是项目启动和运作的前提。

另外,葡2008年5月制定法律,规范全国环保统计体系,对环保信息的作了明确分工。即环境报告和评估由环境署负责,环境统计由统计局按年公布。政府在每年10月向议会提交环境状况报告,提出来年环保预算及计划。

3葡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

3.1与欧盟接轨,环保驶上快车道

葡萄牙于1986年加入欧盟。作为成员国,为与欧盟接轨,葡自上世纪90年代起,建立了现代环保法律架构,并将大部分欧盟法规转换为葡本国法规。2006年,葡开展法律服务便民计划,推广法律法规电子化服务及减少各种繁杂手续。利用欧盟的财政支持,投资建设饮用水,废水和废弃物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近年来还引进清洁能源技术。有效利用欧盟资金建立了相应环保机构。可以说,借助欧盟成员国的身份,葡萄牙驶入了环保的快车道。

3.2实施可再生能源政策,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环境和能源消费息息相关。葡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了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执政旗帜,予以宣传、推进,为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有利氛围。实施产业培育政策,对企业形成有效激励作用。例如,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承诺以竞争力的价格向企业购买全部可再生能源。

由于政策和措施有力,2006年至2010年,葡萄牙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比例一直在20%以上,2010年的占比为24.6%,远高于欧盟平均12.4%的水平。2011年,由于少雨,水利发电减少,再生能源消费仍占22.8%,同年,葡可再生能源发电256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占总发电量的49%。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目标值将达到31%。

由于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2000年至2008年间,葡经济增长的同时,大气中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却降低了64%,而同期,OECD国家的平均排放量只减少了28%。可以看出,从使用传统的能源转向一部分使用清洁能源,这一战略举措对葡环境保护功不可没。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无尽的海滩以及多元的地质风貌成为葡旅游环境的亮点。

3.3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排污者须为排污买单

2001年到2008年,葡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占比为GDP的1%。2009年,环保投入比上年增加6.8%,达到13.94亿欧元,金额占GDP的1.6%。其中,40%的资金投到废弃物处理,金额为5.57亿欧元。28%资金投向污水处理,22%资金投入生态多样性和风景保护。拨给地方的经费占四分之三,中央政府的经费占19%,其余小部分投向非赢利性机构。2009年,有将近半数的企业投资环保或在环保措施上投入了资金。化工和制药业及橡胶塑料厂家采取的环保措施力度最大,分别有73%和68%的企业参与。

2000年至2006年,葡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79亿欧元,占GDP的0.8%,其中,23亿欧元为来自欧盟的援助。2010年,欧盟环保基金的9%投向葡萄牙,可以说,葡萄牙是欧盟环保基金的最大受益国之一。

另外,葡制定了由纳税人负担转向由排污者买单的政策。税收方面,扩大了诸如废弃物、耗能灯泡、排放二氧化碳车辆的相关税种。2011年,葡环保相关的税收达55.5亿欧元,占总税收的9.8%,环保税收占比明显高于欧盟其他国家。

3.4积极参与环保国际合作

葡积极参与环保国际合作,不仅签署了多项多边和双边国际环保协议,而且在推动欧盟环保政策制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葡在任欧盟轮值主席期间,为欧盟水资源缺乏和干旱以及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化的政策推动和制定奠定了基础。在海洋环境事务方面,葡也表现活跃。先后参与修订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文件于1998年在葡辛德拉市通过。目前,制定欧盟统一的渔业政策仍面临挑战。

中葡环保合作尚处在起步阶段。1993年中葡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2012年6月,科技部万钢部长访葡时,与葡科技和教育部长NUNO CRATO 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表示要加强在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生物科技及海洋开发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同年3月,葡参加了澳门国际环保合作论坛,表达了深化葡澳环保合作的意向。

4葡环保面临的挑战

葡环保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不少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4.1环境污染压力仍然不断增加

可再生清洁能源使用,降低了大气中污染物排放。近年来,葡经济负增长也减缓了对环保的压力。但自2002年起,葡城镇垃圾和汽车尾气排放量却与日俱增。以垃圾为例,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垃圾每年从443公斤增加到514公斤,与欧盟平均水平持平。五分之三垃圾用于填埋,要实现2020年欧盟提出的50%垃圾须循环回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葡与欧盟签订的共同负担减排的协议,一旦经济好转,葡恐难以完成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标。

4.2能源利用的效能亟待提高,能源价格政策需要调整

据统计,葡能源浪费比例在20%到30%之间,节约能源大有潜力可挖。能源价格调整需考虑弱势群体,民众基本需要及超出部分高额收费等因素。

4.3环保研发投入占GDP 比例较低,环保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及行业国际竞争力需进一步提高

欧盟一份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包括葡在内的欧盟国家,由于紧缩政策的实施,对环保及研发投入带来了负面影响。葡萄牙从欧盟环保基金得到的资助从2000年到2006年的人均300欧元,降到了2007年至2013年的260欧元。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国际竞争力在欧盟也处于较弱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葡环保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一些基础设施供过于求,如全国40%高速公路交通没有达到预期流量。环保人士指出,这是对自然的破坏,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环保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超市过多使用塑料袋,车辆停车不熄火等忽视环保现象。

5葡环保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以及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

我国在环保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水域污染及城市周边垃圾围城的现象。温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今后环保问题做出了精辟论述。他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经过对葡环保领域的调研,经分析,我认为对我国至少有以下启示:

(1)积极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与葡萄牙相比,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较低。2006年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消费比例为9.6%,2020年,该比例目标值达到15%。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NGO)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葡登记在册的环保NGO有114个,成员有19万人,每个机构平均有1633人。NGO按照一般社团注册和运作,NGO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志愿者,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无偿工作。据对一家NGO实地了解,该组织有成员2600人,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对公众进行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训、举办研讨班、进行政策和法律事务咨询、实地考察和测量以及组织公众参与环保活动。该组织主席由一位大学环保系教授担任,他同样是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工作。其组织成员75%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许多人受过大学教育。经费来源是葡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小部分拨款、个人捐款和会员会费。

(3)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和理念的宣贯

环保意识是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产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环境保护的行为上。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环境道德较弱,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较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借鉴葡方,以政府宣传为主,非政府组织宣传为辅的做法。在学校和社区大力开展环保宣传,培育公民的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

篇10

一江水养南北人,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质量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赴丹江口水环境调研团队在丹江口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1.“库区情·饮水思源行”水环境调研

在这个“病从口入”的时代,我们将“饮水思源”旧词新说,意为喝着杯里的水,想着水源地的环境。丹江口水库的水会逐步流入千家万户,我们喝到的是健康安全的水么?这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这次调查我们团队以丹江口水库为主要考察对象,沿着河道实地考察丹江口水环境,用相机和纸笔记下最真实的水环境,并将作品制成微电影进行宣传。

2.“环保行·共筑中国梦”居民、企业访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与当地老百姓的交谈,我们团队了解到居民的垃圾处理方式,河流附近的环境污染状况,目前丹江口的水质情况以及当地相关部门推行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力度。另一方面,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农夫山泉公司,污水处理厂,丹江口市环境保护局等)进行访问,从工业、农业、养殖业、旅游业等方面了解丹江口水库的污染源,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和仍然存在的问题。

3.“保驾水·护航送健康”问卷调查及宣传

作为水源地的居民,我们有责任保护水环境;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更应该保护水资源。然而,是否人人都有这个意识,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团队通过编写、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环保意识。并通过发放宣传单,让人们认识到保护丹江口水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人们为水资源保驾护航,为北方人乃至所有同胞送上健康水的责任意识。

4.“中国梦·生态环保梦”宣讲会

中国梦,是我们所有人的梦。而让一切梦想成为现实的基础却是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应该是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首要任务。根据前期实地考察、访问调查获得的资料数据,开展“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梦”主题宣讲会主要是向人们展示我们身处的环境,同时通过发放宣传单,播放央视报道的方式引起大家的重视,倡导全民参与保护水环境。

5.“我的家·我的环保梦”心愿集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