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概念和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概念和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技术概念和特征

篇1

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1.创造多样的数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抽象、枯燥,致使大多数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只是消极被动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但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数学课本中单一的知识转化为集图片、文本、音效、动画等为一体的新的表现形式,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趣味化,这种可观、可感受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2.将静态的数学课本变成动态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对于部分教师很难讲清的数学难点,经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演示,给学生提供了自己亲身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观察、思考、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充分的思考交流,发现数学现象的本质,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充分的掌握数学知识。

3.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可见的数学知识

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一些艰涩难懂的概念、公式等数学知识进行生动的演示,就能够改变传统的演示方式,解决了许多现实演示中遇到的困难,而且给学生一种更加直观、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方式。例如,在教授“对直线和线段的理解”这节课程中,通常来说对于这一概念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划出一条直线,然后只是做一些口头上的讲解,但是这样的讲解,对于直线的一些特征学生们是无法轻易地学到的,很难让学生对直线的概念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形成,具有形象性思维,因此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就能够将抽象的直线的很多特征,通过多媒体生动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全面的把握住直线的特征。所以说,对媒体技术在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讲解中体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因为数学学科具有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自然而然的会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但是新知识经常会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转化其定势思维,此时就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一个纽带,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些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困难的便是教学难点。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化繁为简,将困难的知识变容易,将抽象化为具体,这样教学难点就能够实现突破。

在小学数学课堂熟悉概念时,因为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对那些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学生经常不能掌握知识,这时就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技术。

三、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正确的方法

1.通过游戏实践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环境,将所讲内容穿插到游戏之中,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娱乐中将知识学到,这样就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

2.通过媒体进行讲解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视频、图画、声音,从而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这种方法通常运用于对数学观念、公式、法则的教授之中,因为这种方法更为直接具体

3.通过活动进行研讨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给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机会,这样在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便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在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掌握知识。

4.使学生的练习形式多样化

因为多媒体技术比其他传统技术具有更好的交互性,所以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更为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信息反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联系进行反馈。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课堂练习便是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最好的联系方式。

小学生的一个特点便是稳定性不强,很容易产生疲劳,因此,教师们要不断地变换联系的形式,不断地以新的刺激来刺激学生,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证学生充足的经历和高涨的热情。通过多媒体形式的直观与生动,可以把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趣味化,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方便的理解数学中的问题,也更能发挥出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策略

教育部门制定的新课改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成为当今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这和传统教学来比,有效地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数学这一学科,需要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更加方便学习和记忆,提高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效率。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我们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具体可行的策略,使多媒体技术真正发挥其作用,帮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中,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多媒体的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 过多运用多媒体

很多小学数学老师运用多媒体只是为了跟上时代潮流,认为这是现代化教学的必须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味地为了使用而使用。这样一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都大大减少,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质量。

(二) 盲目制作课件

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课件并不是自己编辑制作的,也有些虽然是自己制作的,但是质量并不是很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其作用关键在于课件的质量,课件能否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展示出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在课件制作上的不认真,可能会出现课件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符合的情况,从而影响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 多媒体使用不当

此外,也有一部分小学数学老师没有了解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作用,仅仅把多媒体当做投影屏幕,而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把教学内容紧密的堆凑在一起。这样以来,课堂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形式的真正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运用策略

尽管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有了很久的应用,但是其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小学数学老师都应该认清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助手,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前提是保证课堂进度的连续性。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大多较小,他们的求知欲大多来自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根据本节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比如说在讲解“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章节时候,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显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共同吃一个苹果,喜羊羊、美羊羊各吃1/4,懒羊羊吃1/2”提问学生们它们三个谁吃得最多?这样以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将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收获更好的教学质量。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中有很多概念性强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学习十分困难,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说在讲解除法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画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分的动态过程中,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知识点,才能更容易记忆。

(三)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一味的讲解教学内容,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仅仅在老师提问时候回答问题,很少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营造一种师生和谐相处的氛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表达的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问学生。此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制定教学形式,对于低龄学生的教学,老师可以多使用动画等形式。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它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有着关键的作用。总的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教学助手,但是又不能过分依赖,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求,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安聚.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J\].基础教育论坛,2009(2).

篇3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很多学校甚至以教师是否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地理教学也不例外,随着多媒体技术深入课堂,既可以感受到它给地理教学带来的便利,也必须面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从优势和缺陷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重点探讨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

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劣势;教学资源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优势

1.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二维、三维知识,教师经常需要在黑板上绘制草图或借助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却使这些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多样。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我们学到人文景观的知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学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中,感受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地理世界的奥妙。

2.展现地理直观现象,建立地理概念表象

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图像、文字、动画等,也为地理概念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在学习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时,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直观的地理概念表象。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大气环流”这一类立体空间知识时,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化“枯燥”为“生动”,将以往学生难以想象的概念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缺陷

1.过分依赖技术,缺乏创新,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由于对多媒体技术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导致部分教师在运用技术时产生了错误观念,认为地理课堂不再需要教师动手,而可以完全依赖“远程教育”或“课件资料”等,反正学生爱听,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想必教学效果也不会差。殊不知,这样的教学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太大帮助。在这里,学生成为课堂中的“观赏者”,教师成为服务于机器的“操作者”,两者身份都发生了严重置换。

2.课堂容量过大,学生缺乏思考和提问的时间

在以课件为主导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无法把握好教学节奏。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内容的讲解,都一味地强调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的优势,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否跟上教师“展示”课件的步伐。其次,就是只注重课件内容的播放,而忽视了学生答疑的需求,导致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师生之间“零交流”的现状。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协调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为了改变机器“取代”教师成为课堂主导的现象,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其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自己和课件之间的主次关系。需要明确的是,课件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代替品。无论技术如何运用,教师始终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而且一定的板书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否则学生将难以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2.从实际需求出发,优化教学资源

在进行地理课堂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时,教师应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价值比较高、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资源。从地理课堂需求和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最优化原则”,筛选出最佳资源,辅助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一锅乱炖”。其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不必太过复杂,课件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来进行。而不是用一些过于花哨的图案、颜色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无效信息泛滥,最终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

3.课堂交流必不可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还要充分考虑以往课堂中提问环节的插入,并且需要掌握好课件的播放速度和自己的讲课速度,争取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提问时间。比如,在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太阳光照有何变化?”等。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依然面临较大阻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它自身拥有的巨大潜力。就目前的地理教学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我们需要紧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作者:张茜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富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 富网络应用 媒体

一、富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富媒体技术,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页、流媒体、富网络应用(RIA)等先进技术对多种媒体进行渲染展示和交互控制的技术。[1]富媒体技术集桌面应用程序丰富的用户使用界面功能,便捷高效的部署以及友好的互动交流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网络资源融合应用技术。从概念中我们发现,富媒体技术主要有两层内涵:

(一)富媒体技术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富媒体技术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技术,它主要解决的是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问题。网络传输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需要符合不同带宽的限制,流畅的将信息资源呈现到用户界面。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因其受格式、数据量大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不能符合网络传输的标准,这就造成了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传播时出现了迟滞性。富媒体技术则使用流媒体、富网络应用(RIA)等先进的网络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信息资源在网络中传播的稳定和速度的问题。

(二)富媒体技术关注点在于交互控制和双向信息推送。富媒体技术除了对多种媒体进行渲染展示以外,其更重要的一点是使用富网络应用(RIA)以及Web技术搭建一个用户交互控制和信息双向推送的平台,它为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构筑了一条稳定、便捷的通道,服务器可以将用户需求的资源推送到客户端,用户也可以实时回传用户数据,达到双向交互的目的。

二、富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富媒体技术是一种网络应用技术手段,它着力解决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关键技术难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技术,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一)富媒体技术的特点: 根据富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富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应包括一下几点:1.丰富的UI展现。富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丰富的页面控制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的UI界面,将用户最需要的操作功能集成整合在页面或者客户端中;2.深度的用户交互。用户对于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交互,不只是满足与对于资源的播放、暂停等简单的交互,富媒体技术能赋予用户和信息资源之间更深层次的交互控制,使用户在浏览信息资源的同时,使用客户端的各种外接设备主动参与交互;3.动态驱动的响应机制。富媒体技术的动态响应机制能够持续的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并对于用户的操作给予及时的回馈,并间接的影响用户的下一步操作,从而引导用户进行学习体验;4.部署的便捷特性。富媒体技术支持包括浏览器或者客户端的访问,用户不用安装任何插件,就能通过浏览器或者客户端对信息资源进行自由访问,并且服务器推送的信息能通过网络高速、准确的传递到每个终端节点;5.融合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富媒体技术能够将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完美结合,实现桌面即Web,浏览器即桌面。富媒体技术能够将单机的应用程序实现网络连接,使用户能够更为便捷进行网络学习。

(二)富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富媒体技术的特点,其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同样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点主要优势:1.更加丰富的媒体展现能力。富媒体技术编译的场景中除了可整合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还涵盖了矢量图形交互电影和各种复杂的交互式流媒体格式;2.强大的动态交互能力。富媒体技术在进行丰富媒体信息展现的同时,还能更多的加入了网络交互性操作,使用户融入整个网络教学训练的环境之中;3.融合式网络教学的业务体验。富媒体技术能够通过一组连续的富媒体场景信息传递,使用户在PC终端上体验音视频服务、动画、下载、媒体控制播放、呼叫、sms/mms发送、定时提醒、摄像头捕获等各类业务操作,最终将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资源平台,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4.实时的内容分发。富媒体技术能将服务器端的资源更新实时推送到客户端,客户端的信息一旦改变提交,其他的各个终端上的数据同时更新。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富媒体技术实现了“网络应用”和“丰富媒体”的结合,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遵从网络教学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解决学习前端的交互控制、网络资源共享和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

三、富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比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概念是: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图、文、声、像等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集成整合的信息处理技术。[2]笔者已经通过上文介绍了富媒体技术基本内涵,但是人们经常混用多媒体技术和富媒体技术这两个概念,为了进一步理清这两个概念,笔者从以下几点说明二者的不同之处。

(一)基本定义的区别。从两种技术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强调媒体类型多样性的计算机技术,而富媒体技术则强调页面控制、页面展现、互动交流、信息资源推送、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一种网络融合技术。

(二)集成整合能力不同。多媒体技术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但是对于媒体格式、资源类型有限制,并且对于用户使用要求必要的插件或者播放器。富媒体技术具有优异的资源集成整合能力,对于媒体格式几乎没有限制,并且不不需要客户端安装任何插件就能进行信息资源浏览,自带渲染器,形成一个完整、无缝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三)对于网络的依附程度不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必须全部下载才能浏览,会话活动仅限于浏览器,一旦浏览器关闭,会话则会中断,信息资源则停止传递;富媒体技术则具有一次加载,多次使用的特性,数据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缓存,即使终端会话,用户也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离线浏览使用。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和富媒体技术在其根本上存在着区别,两种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富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技术的一种补偿和完善,它不仅重视媒体展示的丰富性,更加重视信息资源的交互性、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融合性,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技术革新。

参考文献:

篇5

(一)网络文学的形成

“网络文学”这个先进技术与人类文化结晶的出现,虽然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但是其发展进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它表现出的自由性、虚拟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等都受到很多作家与读者的热捧。网络文学一出现就意味着要颠覆传统文学,改变旧的文学形式与观念,带动人们以新的形式、新的思想观念创作出一种新型的文学。新文学的出现意味着,新问题、新思想的出现,同时还会成为文学界的一种新商品。“网络文学”一个正处在发展的萌芽阶段的新事物、新概念,在我们平时的讨论中悄悄地生长,并且不断的形成与完善。也就是说,平时的讨论既是“网络文学”概念形成的根本,又是文学创作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网络文学”这个新词的身边出现了各种网络文学发言权的争夺现象,也正是这种现象才“网络文学”有了今天的意义,才有了与“传统文学”理论上的呼应与对比的能力。

(二)网络文学的定义

网络文学起源于那些海外的留学生,最初他们把自己的留学生涯和思念家乡的心情通过文章的形式发表在了互联网上。也许第一个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并且对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人,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举动,或者是通过想象以网络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与心情。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在无意中对大众的心灵发出了召唤,使很多人开始模仿他的这种方式,分别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各大网站或者网页进行发表,这种书写活动很快得到了传播。大家把最初网络上出现的这些“作品”同称为网络文学。与此对应我们把网络文学定义为:“通过网络创作并且进行广泛传播的文学作品”。于网络文学的最初定义“网络上出现的所有作品”相比较,这种概述更注重网络文学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和网络文学的原创性。但是我们发现,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的网络文学,其独特的性质并没有在这种环境里得到完全的施展与充分的体现。有的学者为网络文学制定了定义:“Web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创作出来的,并且以互联网为传播形式传播的文学作品”。从这个学者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型的网络创作手法,新型的作品传播形式,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的物质载体,以及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等新的特点,是网络文学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前提就是多媒体和网络,如果没有了多媒体和网络做平台,所有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所以说,这个定义充分的体现了网络文学和多媒体技术的重要关系。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大众的眼、手、耳等多个器官,都受到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技术途径的刺激,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所有感官功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促进了人们记忆、探讨、思想、创作等活动的发挥,从而使网络文学的展现,由原来单调的文字印刷形式转变成了各种生动直观的形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网络文学得到了更好的拓展与延伸,传统文学的线性结构被非线性的排列所代替。而网络的自由性、共享性、互动性等各种特性,促使网络文学以独特的性质出现在大众的生活里。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虚拟结构的融合,使文学内容的直观展现更加逼真生动。它既可以让大众感受分子、细菌、基因及原子结构等微观世界的奇妙,又可以看到海洋、宇宙、原子弹爆炸、卫星发射以及星球相撞等宏观的过程。这些技术既可以完成普通常规实验,又可以完成常人都不能接触的实验,还可以构建出各种不同的特殊环境。例如,网络上曾进行了一个轰动世界的“虚拟青蛙解剖”教育课题,当时这堂轰动世界的解剖课是通过万雄网给全世界学生上的。实验者通过网络互相交流探讨,发表各自的意见,还可以亲自动手在屏幕上进行解剖实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给学生们创造出真实的模拟环境,使学习方式脱离了单调的平面叙述,学生的视野、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扩展和提高,冲出了书本文字的局限。不只是学生以及大众的思维都有所改变。

(四)多媒体技术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

在传统文学的审美理念中,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那就是理性。不论是什么样的传统文学作品,其中都有不可缺少的理性概念。比如,康德的观点,美感产生的必备条件就是对判断力的一种“反思”。在康德的观点里,感性的审美中必须要把握住理性,这就是美感。传统文学就是在美学的天地里不允许有人间的焰火气息和乌烟瘴气,其创作来源在于传统文学创作者都是社会各界的专家和权威性人物,他们把文学内容的重点集中在精神方面、超越方面、教育方面和道德方面,因此他们忽略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以至于社会大众对专家、权威们定义的审美,长期以来不能理解。而大众追求的美学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体现,网络文学无限制的自由发表与互动,快速的网络传播,各种欲望的表达方式以及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字风格,都成为战胜传统文学的法宝,也正是多媒体技术体现出来的感性化美学。只有各种感性的正确、完善发展,才能带动人的本性健康发展,才能培育出健康的人性。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使人能够更快、更好的了解什么是美学、美学的价值以及个人的审美需求。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追求被压制,那么他人性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文学没有了感性做基础,那么文学就成了利器反过来伤害人性的发展。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利有弊的双面性,我要把握住有利的一面,使其另一面失效,这对网络文学来说很重要。就当代人来说,感性的欲望追求和它的合理性已经成为事实,主要是怎么去满足大众的感官欲望,在满足感官欲望的同时又要让读者对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进一步的“升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带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心中的欲望。这个历史转变的重任压在了网络文学的肩上,他是否能以“感望”为中心,然后带领大众跳出以“欲望需求”为主的文学圈,这就是网络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多媒体技术促进网络文学发展视界

(一)文化产品里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网络文学带来了媒体性、交互性和数字化等特征,正因为网络与多媒体具有这些特征才使得网络文学变得多彩多姿。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文学作品里包含一定的技术,也就是说,人们的审美观改变了,已经接受审美与技术并存。在网络文学里表现出了技术审美,机械复制的模仿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他把很多符号通过数字化技术叠加在屏幕上供人们消费。波德里亚认为:“在这个现代化消费空间,人工和机械的关系,将取代艺术与自然原初的关系,因此模仿的机械复制将代替艺术创作的个性风格表达”。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仿佛就像是一种视觉消费品。通过数字化技术把一些不相干的代码组合起来,形成了看似真实的虚拟物象,然后把它作为代码,用来替代真实物象,使组合而成的审美符号代替了本身的艺术审美。这就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成果。

(二)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

人类的社会生活被现代化技术所带动,现代技术以一种决定性力量的形式,掌控了人类的历史命运。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文学界开拓出新的局面,虽然先进科学所创造的这种数字化符号世界色彩缤纷,但是也不能代表它到处都是温暖多彩的春天,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寒冬酷暑,依然需要处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的网络文学不断的自我提高、完善自身、丰富其所应有的内容。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文学的价值问题不得不重新探索思考。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共存的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信息的同时,也把自由和创作的机会带给了人们,不再单单是专家和权威性人物的创作。网络文学的非线性、自由性和多结局的特点在多媒体网络体现出来,这些特点产生了文学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使其成为了客观世界的一种虚构、一种描述及一种解释,打破了传统文学原有的权威性和确定性。通过新型的网络文学,提高读者的整体素质。创作者也应该赋予新的思想含义,他应该是具有善于获取信息、改造信息能力的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鲜明个性的人,具有合作意识、平等观念、和崇尚现代科学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较高的创作能力和超强的适应能力的人。从这种具有广阔的时代前沿性角度出发,创造网络文学的价值观,才能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为网络文学开拓正确的前进方向。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物理 教学 整合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推进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就是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整体优化,它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数字、图片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受的形象,激发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引入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起到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转换思维模式,降低思维难度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更透彻。

二、开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1.创景导入模式。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形象或场景,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观、听、记、思考、记忆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热膨胀知识中蒸汽导管弯曲形状,升国旗、港口码头中起重设备等等,诸如这些来自于生产生活中实例,通过创设情景能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来唤醒其认知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设疑引探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点创设疑点,以及多媒体模拟演示功能,为学生的探索猜想提供模型和验证,从而逐步理解物理概念及相关物理量间关系,提示其规律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学媒体展示内容的观察、思考,抓住模拟事物的基本特征与原来的事物相关、相连、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使观察力、思维力得到提高、发展。

例如有关物质比热的教学中,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例“烧开水过程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然后学生自己去猜想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结合课件展示,模拟演示通过对水加热时间长短,水升高温度多少,水的质量多少等分析比较,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热量与其他几个因素的数量关系,再通过新的问题提出,对不同物质而言吸收热量多少是否相等?继续模拟演示实验过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在此基础上抓住最后一步的模拟实验过程如果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和煤油两种物质吸收热量不相等的关系,引入物理概念比热。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概念,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

3.模拟启导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指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设有典型的现象和过程,或者设有提示或富于启发性的事物与现象,引导学生探求真知,运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主动去获得知识和能力。例如初二教材中有关液体的蒸发具有致冷作用的教学,学生从已有知识知道液体的汽化过程要吸热,既然是吸热怎么又会致冷呢?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甲从游泳池中走出,身上水淋淋,上岸后整个身体直哆嗦。而乙始终站在岸边,他们有着完全不同感觉。从甲身上水在不断蒸发,而乙没有发生水的蒸发现象,甲感觉冷是因为水需要吸热,而人是放热过程,人体表面皮肤温度降低,人感觉就会冷,通过这个课件学生真正领会到“致冷作用”的含义,实质是液体蒸发时从周围物体吸热,即周围物体放热,导致周围物体温度降低,再结合巩固性练习“两只温度计,有一只玻璃泡用蘸有酒精的棉花包住,另一只没有,过一会儿发现两只温度计的示数不同”,学生很容易自然理解。

4.网络教学模式。开放的互联网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将不再主要依赖教师的授课和课本进行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知识等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初三教材中“液体的压强”,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有关压强的知识,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状况,学生从网络上搜索长江三峡工程的有关知识,收集到“经济效益的世界之最”、“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水库淹没和安置移民工作难度之最”,一方面学生了解到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动态,又激发了学生爱国的热情。通过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上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实践的平台。当然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并不仅是如上述所讨论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其他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要求应该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模式,也可以在一堂课上将几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有机的整合,可以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需要防止进入的误区

开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这其中,需要防止陷入以下误区,从而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果。

1.用物理课件上的视频或录像来代替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与实验。所以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物理老师我们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如果缺少实验器材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用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来做些简单的实验。有些老师认为有了别人做好的演示实验动画或视频就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更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实验效果比自己做的还要好,所以干脆不做实验,让模拟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我想这样肯定比不上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来获得的知识更加效果好。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多媒体技术 有机整合 实用性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我们面临一个新的教育课题: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把多媒体技术作为高中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工具,并致力于改变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使高中生乐意并积极投入实际、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当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时,它能够为新型课堂教学创造宽松、愉悦、高效的教学环境,能够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供高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立足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并选用合适的课件,创造科学、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下面根据近几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我对高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巧借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作用。

1.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图文声色并茂,具有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性,而且可以做到及时反馈。这种交互性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它能有效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以往的方法就是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做完后再进行讲评。多媒体人机交互则为我们创设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利用多媒体制成题组训练课件,高中生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如果回答对了,窗口就会弹出激励性文字:“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如果你答错了,窗口就会弹出:“你答错了,请再接再厉!”如果你四次回答失败,窗口则显示正确答案。这样处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我们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高中生都会有参加的机会,也能够从服务器上快速查出答题的准确率,以此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和激发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是课堂的主宰,高中生只是课堂的配角,课堂教学的内容、教法和学法、课堂结构,甚至课堂练习都是我们事先准备好的,高中生只能被动参与这个过程。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高中生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高中生可以按照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选择所学内容的难易,选择符合自己水平的课堂练习。

高中数学复习课或专题课,尤其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我们完全能够制作与利用这类课件组织教学,从数学知识的复习,例题的选编与讲解,到巩固知识的练习,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根据高中生的个体差异,设置成不同层次的教学。这种交互性给高中生提供了多种课堂情境,让高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为高中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创造了良好条件,进而使高中生真正体现出课堂学习的主体性。

二、巧借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有利于高中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为一体,这样看得见,听得到,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高中生单一地听我们讲要强得多。同时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丰富性等大大提高这种刺激强度,有利于高中生对课堂新知的获得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高中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以往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性思维的训练,但缺乏有效的图形支撑,缺乏供高中生探究的学习情境,于是只能靠高中生的硬背和教师的说教。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制作出动态的、有形的图形,能够给高中生直观、清晰的印象,大大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化抽象为直观。高中数学中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高中生几乎只能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受和死记硬背,以此知道概念的特征。例如“三角函数”这个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靠教师的说教和高中生的硬背,高中生一直缺乏明晰直观的印象。而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特性创设问题情境就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化抽象为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实效。

3.化繁为简。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针对高中数学中一些繁琐知识的教学,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做到化烦锁为简单,只需把教学重点讲透,把非智力过程交给多媒体处理就行,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高中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多媒体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

篇8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有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教育形式迈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全新时期,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优化教育过程,提供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被广泛地运用到语言、常识、音乐等活动中。以下是我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应用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现今多媒体在数学活动中的缺失

毫无疑问,生动形象的画面,动人心弦的音乐,肯定比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讲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视听毕竟还只是处在浅层上,一味走马观花般地播放多媒体课件,最后导致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弄巧成拙。幼儿是在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与发展的,要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老师引导、分析,在他们的思维空间进行深层的理解和思考。由于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切换频繁,幼儿的注意力被媒体本身的切换所吸引,分散了对学习内容、知识点的注意,感知停留于表面化和机械化,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的兴趣,失去交流探讨的机会。

教师要熟练使用多媒体,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数学教学课件的选用、制作是有其难度与高度的,而这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多媒体亦如此。如果多媒体应用模式一成不变,让幼儿一目了然,水平完全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对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限的,很显然这样做的结果弊大于利。“批发”加“甩卖”大包大揽的多媒体,看似在为幼儿学习扫清障碍,却忽视了孩子们抽象概括性萌芽的个性化,廉价的多媒体已经不能引起幼儿的心灵震撼,相反却使幼儿走向了精神的麻木。由于多媒体屏幕闪眼,课堂可控性差,易导致幼儿精神困倦,降低听课效果。同时也会因为多媒体的司空见惯,唾手可得,使得其在幼儿的心理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正如心理学研究所证明:如果持续长时间的接受一种刺激,人们就会因“适应”的缘故而变得不再敏感,多媒体也会因其轻而易得而贬值,教师过度帮扶,让自主探索变成一句空话。

二、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体现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对幼儿进行重新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渴望创新,才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能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达到唤起幼儿创新意识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内容,还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让幼儿在感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启发幼儿的思维,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做准备。

三、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活动中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数学教学课件的选用、制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所选用制作的课件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难易程度,并必须立足于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翰林汇数学教育软件中的启蒙版,则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大班数学教育内容设计的,其知识难度也是“跳一跳,够得着”,形式也是多以游戏为主。例如:比较数的大小,则通过“小熊翘翘板”的游戏,让幼儿自己用鼠标移动不同数量的小熊来加以比较,当回答正确时,计算机则马上表扬“你真棒”,回答错误时,则鼓励“想一想,再试一试”。鲜艳的画面,清晰的回应声,及可操作性,实现了计算机与人的互动作用,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中发现、建构数的知识。

(二)新的感知手段,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翰林汇数学软件中认识人民币,就设置了“商店”的游戏,不仅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用它感受“网上购物”的过程和乐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模拟的各种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再辅以教师的口头表述,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要让幼儿掌握,教师将反复演示、讲述很多次,结果仍不尽人意。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象,动态情境,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学习5的减法,则设置在树枝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两只,树枝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是培养信息时代人才的需要。要培养高素质适应时代的人才,要从小抓起,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能让教师较好的综合呈现信息,使教学体现出信息时代的特征,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看或实际掌握操作,如:拖动鼠标,敲击健盘等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为成为适应时代培养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四、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活动中教学模式的传统转变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05-0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一度成为电机技术竞争的热点。它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与信息分享为一体,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爱,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技术应用中炙手可热的领域,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新感觉和新体验。

1.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概念已不仅限于有线形式,通过与网络的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视频和语音的信息传输,不但保证了原有通话质量,还拓展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人们生活中单调乏味的信息连接方式,同时摆脱了以前的通话地域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缩短了人们交流和联系的距离,成为现代社会通信发展中的重要转折。

2.在医疗影像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应用于疾病的检测、测量和分析,细胞研究,医疗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等领域。在医疗影像的应用上,现代基于3D技术的医疗影像系统正是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的三维技术,其改变了传统CT、核磁共振等二维图像形式[2],以更加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病症,让普通人更易看懂,还为医患双方提供了较好的规划、沟通与讲解功能,是复杂手术的术前模拟和术中导航。此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帮助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医患矛盾,是现代医疗影像应用的一大助手。

3.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让中小学课堂教学与原来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老师上课可使用PPT进行演说教学,这种将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讲课方式,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诸如现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对课堂实践中一对一辅导教学、在线教育、网络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促进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各种图像、声音的媒体辅助以更深刻的课堂印象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除了PPT讲课,老师还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图像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多媒体视频,相比单纯文字展示的PPT形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思考兴趣,促使他们喜爱上这门课程,这些有益的发展都归因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4.在学校管理中的发展应用

在多媒体环境下,诞生出多种新媒体工具,微信就是其中广受欢迎的工具之一。微信具有群发文字、图像、视频信息的功能,这为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奠定了基础。在学校,班级管理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下达通知,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也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分享周边新闻事件,交流内心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5.在娱乐项目中的发展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现代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例如电影,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观看3D电影,让人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这种利用科技力量带给人们娱乐体验上的创新正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带给我们的成果。此外,在音乐制作上,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歌曲的音效进行处理,给人们带来更美妙的音乐视听盛宴。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21世纪,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它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有3个方面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技术集成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工具的智能化和嵌入化。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成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交互技术的发展成熟,一系列以全息图像、语音及身份识别合成及新型传感技术等为代表的交互技术经过数据传输以形象具体的形式呈现给我们,利用计算机交互系统感知人的面部特征,合成人体动作,现实而逼真地实现人机界面的操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更广泛地进入到生活、生产、教育、科技、医疗、交通、军事、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现代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其中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已经走向成熟,世界步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促进全球网络的访问,更大范围内促进多媒体资源的分享,这将是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

多媒体工具的智能化和嵌入化。随着计算机数据量的增加,储存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多媒体载体中例如光储备具有工作稳定、储存容量大、便于携带等诸多优点,取代硬盘驱动器等计算机硬件结构,实现计算机多媒体的嵌入化。同时,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接口软件不断改进,计算机性能指标逐步提高,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更加适应现代网络环境的需求,多媒体终端装备将更加智能化。

三、结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丰富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需求日益多样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朝着集成化、网络化、载体嵌入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也将步入新的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方面的文本资料繁多,识记理论复杂,在传统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中存在着形式单一、学习媒体落后、怠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主体性等许多不足,这些因素已经妨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方面接受中国传统音乐的交流。为此,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交流,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丰富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扩展其艺术文化视野。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属于当代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在我国学术界,通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或以后所发生的具有传统音乐形态的音乐,划归于传统音乐的范畴。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民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在它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从律制、音阶、宫调、音乐形态特征、文化传统到民族思维方式,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东方文化的集中表现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了解与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与特质,加强的历史责任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存在的问题

1.1人类思维网状结构与传统教材组织上的线性有序特征之间的矛盾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思维记忆具有联想特征,在阅读或思考问题时经常从一个概念或主题经过联想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是一种非线性的、纵横交织的网状结构。目前国内出版的所有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在学习内容组织上均体现出线性、有序的特征。在这种线性的内容组织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的摄取难免被动、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1.2文本资料过多、识记理论复杂趣味性少与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

国内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纯文本资料过多、各民族传统音乐独立单处、针对性研究、形成不了一条主线的缺憾,这是专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进行的单一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造成的。

1.3手段陈旧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繁重的学习与交流内容

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交流一般都以专家口头传授为主,加入一些视听资料,无法及时地展现知识信息,专家的讲授受到限制,授课的视听效果不能做到步调一致,讲授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者。如中国传统音乐讲授、中需要介绍到各个时期大量的谱例,传统的讲授方法只能通过专家的板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观看,然后做谱面上的分析,或者利用钢琴即兴演奏,动作示范只能是局部的,学习者很难把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毕竟钢琴的音色是单一的,表达音乐风格的准确性不能尽如人意。

2多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的积极作用

2.1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展和放大信息空间

用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可以呈现出多样化和多维化,使那些抽象难懂,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一目了然。多媒体课件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在课件中重新组织编排讲授信息,将讲授内容整合为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专家在授课时就可根据讲授思路在不同章节之间、章节内容知识点之间灵活“跳转”,及时获取课件上的相关信息来辅助讲授。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学习者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散发式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多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正符合中国传统音乐讲授的需要,它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非线性的信息传输与交流,帮助学习者建立思维、改善思维、减少思维过程中的弯路,较快的接近学习目标;多媒体的引入还能把声音和谱例完美结合,实现音色和风格的统一,完成音乐风格的具象化,使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

2.3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符合时代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我们传统的外国音乐讲授手段和方法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这是中国传统音乐讲授过程别重要的,学习者的认知当然需要从别的教材、工具书中汲取一些专业信息作为补充,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讲授手段的信息集成优势,则会大大扩展原有的讲授资源。

3多媒体技术在中国传统音乐学习与交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