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

篇1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一)多媒体的概念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视频(video)。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二)多媒体的内容

多媒体包括:

(1)文本:由语言文字和符号字符组成的数据文件。

(2)图像:通过描述画面中各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等组成的数据文件。

(3)图形:矢量图形的简称。即生成一幅图形由数学方法组成的数据文件。

(4)动画:将静态的图像、图形及连环图画等按一定时间顺序显示而形成连续的动态画面。

(5)音频:声音信号,即相应于人类听觉可感知范围内的频率。

(6)视频:可视信号,即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动态信息,如动态图形、动态图像、动画等。而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媒体以数字化的方式集成在一起。从而使计算机具有了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

计算机化至少对终端用户来说媒体信息的播放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集成化涉及的设备的类型与数量尽可能地单一。包括存储集成化、捕捉集成化、播放集成化、网络集成化(ISTN与ISPN)。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音、视频及各种感知、测量等信息的技术。它集合了数据的转化、存储和传输。数字化了的各种信息的数量是非常之大的,多媒体数据处理目前严重依赖处理器的能力、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信传输的能力以及这些系统的处理效率。

(1)视频技术。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和视频编码技术两个方面。视频数字化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和彩色空间变换转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使得计算机可以显示和处理视频信号。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经过编码成为视频信号,从而可以录制或播放。

(2)音频技术。音频技术主要包括4个方面:音频数字化、语音处理、语音合成及语音识别。越来越多的声像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输,这为人们更灵活地使用这些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如何给不熟悉计算机的人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手段,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而语音识别技术就是其中最自然的一种交流手段。

(3)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包括图像、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压缩,文件存储和利用。图像压缩一直是技术热点之一,是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以及网络传输的重要基础,目前ISO制订了两个压缩标准即JPEG和MPEG,同时使计算机实时处理音频、视频信息,以保证播放出高质量的视频、音频节目。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是指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像、图形、数据、文字等的新型通信方式。它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目前的通信方式只有两种物理形式:一是有线通信方式,二是无线通信方式。这两种通信方式目前都在广泛使用,只是在中间插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形成了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和电话、电报、传真、计算机通信等传统的单一媒体通信方式相比,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相隔万里的用户不仅能声像图文并茂地交流信息,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媒体信息,还能步调一致地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而且用户对通信全过程具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这就是多媒体通信的分布性、同步性和交互性特点。

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由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促进信息世界全面实现的关键技术。蓝牙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多媒体网络技术无线化、小型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化可以描述成是一个决定性(关键)技术的集成,这些技术可以通过访问全球网络和设备实现对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可以肯定是未来发展的主题。

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多媒体技术;高中化学教学

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我们不可能每个实验都去亲身参与,但是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又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带来了崭新的篇章,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可以说将实验带到了课堂中去,多媒体能够将实验的全过程呈现出来,同样也达到了学生做实验才能达到的效果。

一、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是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在课堂授课时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多媒体教学技术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在新课标教学的理念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师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课堂授课。部分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亲自去操作的话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未引进多媒体技术时,对于这些实验大多借助于课本图片和文字的描述,起到的效果很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也能对实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介绍多媒体教学的具体作用。1.有利于教师进行授课。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把一些有危险的实验在实验室完成,学生更多的是看,但是这不能照顾到全部的学生,后排的学生很难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的过程,而对于一些实验设备落后的学校,大多数实验没有完成实验的条件,教师在讲课时很费力,学生也很难理解,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后,教师在课堂上就能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每个学生都能清晰的看到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同时还可以进行回放,让学生对实验想象进行多次观察,使得学生对实验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2.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实验本身就存在着危险,实验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是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例如化学药品使用对皮肤的腐蚀,化学仪器存在裂口,划伤学生等,这些不稳定性因素导致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而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代替教师进行实验展示,就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取消学生实验,对于一些简单安全隐患低的实验,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改变了传统课堂上的枯燥乏味的气氛。化学实验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对于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机会很少,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引入实验课程能够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通过多媒体设备投影,学生能够了解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积极性较高,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采取适当的互动方式,能够近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高中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否则会起到反作用,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实验的背景资料,以及和实验相关的食品图片等,同时要注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明确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与本实验相关的知识。1.借助多媒体补充实验相关的知识。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更多的是结论性的东西,而实验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倡导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得到课本上的知识,这种观察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新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进行资料搜集时,要去寻找那些和实验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观察实验视频前,为学生进行充分的铺垫,同时提出各种问题,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是很关键的,同样我们做实验的根本目的。2.图片视频资料的筛选要合理。多媒体教学更多的是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感受,通过视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缓解课堂上枯燥的氛围,在视频的选择时,不仅要有整个实验的过程,这是我们课堂的核心内容,同时还要附带一些实验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这些作为我们课堂的拓展内容,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我们所学的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近一步了解化学,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化学处处可见,在课堂上展示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既能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应用化学,培养创新创造意识。高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临”化学试验现场,通过多媒体视频对化学实验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也有效的缓解了学校实验设备上的压力,避免了一些高危险实现的安全隐患,使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在具体应用是要注重实验前期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选材时注重生活中的化学,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邵园园.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5,04:58.

2.王志艳.高中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管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185+187.

篇3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优化物理教学;实践运用;演示模拟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其直观性、趣味性、大容量等优点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无疑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得一些较难操作的实验、较难理解的概念,如今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的探索与尝试,谈一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对于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物理学的一些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再者,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使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手脑并用、视听并举,由原来的厌学、怕学到爱学、乐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比如,“透镜”一节中透镜成像作图是难点,它的焦点在哪里,透镜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画图,以及在实验装置上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物体上反射光线通过透镜的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3.模拟实验情境,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有些课堂上无法用实验演示或虽可演示但无法揭示其本质规律的物理过程,抽象难懂的思维过程等内容.学生只能从理论上去理解,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多媒体教学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便于观察的目的.

4.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容量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容量一般较大,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等待时间都可以省略.优化了课堂教学,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复习,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展示的信息集图、文、声、色于一身,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

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笔者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尝试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活化教学,但并不是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技术.如,一些用真实实验就能很好说明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通常都亲自动手做一做,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模拟现象模糊、抽象的或较难完成的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低,难以让全部学生观察清楚,往往影响教学效果.此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完成.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在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操作.

2.模拟一些便于教师讲解、需要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

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许多实验,学生不但要亲自去做,还需反复观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模型以及工作原理,笔者将其做成flas并采用局部放大、停留、慢动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鲜明的视觉信息,让学生全面观察后再反复观看各个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模拟违规操作,呈现实验错误后果的实验

实验都有其操作规范,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轻则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损坏了仪器,重则危及人身安全.用多媒体模拟违规操作,将可能产生的后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还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将弄巧成拙. 因此要注意多媒体的辅、实用性、科学性等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正日益提高,并早已显示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但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点——多媒体再好,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可能解决一切,更不可能代替一切.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尽量让它发挥“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课堂服务.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要让它发挥独特的作用,才能尽显其优势,同时促进物理教学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大友.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旭东.Flash Mx2004动画制作实战指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多媒体 应用

高中实验的教学既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近些年以来在高中逐步普及应用的教学手段,集投影、录像、电影、电视、计算机、语音实验室等多种教育手段为一体,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直观、形象生动地发现问题,从而达到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在课堂上不可能进行的实验

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内容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天体,有些宏观的或是微观的实验内容已经不可能在课堂上通过传统教学的操作呈现给学生。而如果没有将这些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很难建立起相应的物理表象,知识点也会因此变得枯燥乏味。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可以利用FLASH软件和3DSMAX软件将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物理图景、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模拟、核裂变的模拟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获得更为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一些物理实验由于其持续的时间较短,如果想让学生观察清楚实验过程,教师只能一次次地重复实验的操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在关键的时候再以慢镜头的形式让实验过程缓慢地呈现给学生,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分析。

如新教材中“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知识点的教学,由于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是瞬息即变的,学生初次学习时难以从瞬变的动态中理解波的成因及规律。但用多媒体技术中的FLASH软件编制的多媒体课件,模拟“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的情境,一方面不仅是教师,学生也能方便地分步、反复地再现各不同时刻各质点的位置,从而领会介质中各质点是被逐步带动的,且离波源近的质点先振动,离波源远的质点后振动,故能形成凹凸(或疏密)相间的机械波。另一方面还能播放动画,再现机械波的传播情境,使学生能多次仔细观察与探究,得出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如:介质中的质点只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都是相同的……最后教师还可在“波动”的任一瞬间“定格”再现某同一时刻,波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置,并分析不同时刻波的图像,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

虽说学生已经进入高中阶段,但是对于刚接触的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对于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就更是如此。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形象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利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化现象和去磁现象时,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就可以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又如“楞次定律”教学实验,如配以多媒体模拟,直接模拟外磁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感应电流,能更形象、更方便地研究它们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

四、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

一些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往往再三叮嘱学生正确操作,但是学生由于好奇,认识不到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的严重性,所以实验教学事故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严重性。比如电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不允许学生进行的操作,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为了让学生知道错误操作的危害性,可采用电学实验虚拟实验室的虚拟实验模拟错误操作的后果:电表烧毁,电池很快发热而毁坏,实验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引起火灾或引发触电而造成财产和人身伤亡事件。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使学生领会到了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实验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多媒体技术,所以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多媒体技术。另外,在实际的运用中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将多媒体教学作为噱头,一味增加这种教学的时间,造成实验教学主题的地位下降,也是得不偿失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寄生虫学检验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要掌握各种寄生虫的各阶段的虫体、虫卵形态以及生活史、实验室诊断等主要内容。多媒体技术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形态、繁琐的生活史形象简洁地呈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化了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1.寄生虫学检验传统教学方式

寄生虫学以形态教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单纯应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学生根据课本文字的描述,老师的讲解,再结合书本上的插图或挂图把寄生虫的虫体、虫卵形态在脑海里有个感性的认识。加上实验课上虫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虫卵形态的观察,学生能够对某种寄生虫的知识得以掌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挂图和课本的插图都是按照课本文字描述很规则地画出来的,然而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够观察到的形态和标准形态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误检和漏检。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知识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2.传统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形态学特点的教学创新,也是扩大学生信息面、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寄生虫学检验的传统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全心全意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作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局限于课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学生很难把生活中很微小的、不常见的虫体、虫卵形态印入脑海。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和板书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图、文、声音、动画综合起来,形象生动地把某一寄生虫的虫体形态、虫卵形态、虫体进入人体后的移行途径等课本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强大视觉、听觉的冲击作用下不仅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要点,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寄生虫检验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填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课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图文、音效的整合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升。

2.2 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寄生虫学检验是检验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至于很多常见的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寄生虫病的认识就很浅薄。

如果在传授学生很陌生的知识点的时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点,当然课堂气氛也就不尽如人意。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做成动画,使得学生眼、耳、脑并用,渐渐地学生兴趣被调动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如在蛔虫的教学当中,对于并发症之一的“蛔蚴性肺炎”这个知识点学生就难以理解。蛔虫是肠道寄生虫,它进入人体后寄生部位在肠道,为何能够引起肺炎?这时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虫卵进入人体后在人体里的移行过程在人体模型图片中用动画表现出来,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蛔虫的移行途径,对于并发症中的“

蛔蚴性肺炎”的发病机理也容易理解。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活跃了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3 扩大视野,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图以及老师的挂图,甚至教学标本玻片中的虫卵、虫体形象都很规范、很典型。但是,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他们会发现,实际标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观察到的形态和教材中的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误检或漏检。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学生的知识面、信息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需要通过图书、网络等有效工具尽可能地把寄生虫的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鉴别。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综合理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面,减少误检和漏检,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信息,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传统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

3.多媒体技术的“点睛”之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6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大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其对教学的帮助作用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但同时,也有一些人仍然对多媒体教学抱有成见。笔者通过探讨使用多媒体,分析为何及如何能够优化英语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同传统教学环境的比较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势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要做到将这些信息展示出来,多媒体教学环境需要依赖计算机,显示器,扬声器,电视机,投影仪等多种电子媒体。传统教学环境要简单得多。教学内容主要依赖黑板、粉笔来展现。两者相比较,前者的优势非常明显。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室环境下,教师需要通过板书展现课堂内容。但是板书往往要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事先使用文档、图片或者幻灯片等的形势,准备好上课讲义,在需要的时候直接调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增加信息量。

此外,传统教室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较高:板书要工整。声音要洪亮。否则,学生的听课质量会受到影响。多媒体环境下,用文档等形势所展现出来的授课内容字体规范,而教师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递到学生佩戴的耳机或者经教室内的音箱进行放大,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在获取文字声音信息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上课效率。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多彩的颜色记忆逼真的声音刺激着学生的各种器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多媒体还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势的训练,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最后,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掌握知识,避免学生在紧张的心里状态下被动地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语言氛围。中国的英语教学从最初的注重语法转变为现在的注重应用。教学思路的改变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多人学很多年英语,依然开口不能说,提笔不能写。

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像等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应用到英语课堂,会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学生容易感兴趣,也会不由自主地就认真听、开口说英语。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过程

由于上述多媒体教学环境较之传统教学环境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英语教学的过程。英语的教学被人为地分为了很多部分,本文将具体阐述多媒体对英语听力及阅读教学的优化。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英语听力教学过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最终的应用。而听的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交流应用。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听力能力的培养,由大学四六级改革中加大听力部分的分数就可以看出来这种倾向。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中,教师放录音,对答案,讲解技巧及答案,然后接着放录音。这样的形式单调枯燥,学生容易偏移注意力和兴趣。运用多媒体,可以将生硬的背景介绍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将单调的声音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形式的变化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使学生时刻保持集中的状态,有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英美文学阅读教学过程。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问及对《简爱》等英文经典著作的理解时,很多学生都能回答的头头是道。可是仔细再听,这些回答却都是基于好莱坞的电影或者BBC的电视剧之上的,这些分析都是人云亦云的。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或者读完这些他们评论的原著。在“读图”时代,学生往往容易被直观的画面所吸引,而抗拒会提供更大想象空间的文字,更何况还是非母语语言写就的又往往隔了遥远时空的文字。在这样的事实下,与其一味地明知道效果不好还要求学生死记忆多读书,不如作出一些妥协,换种方法。

在教学中,在介绍作家作品时,适量引入一些图片、声音甚至影像等内容,先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消除学生同异国文学的陌生和距离感,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许多学生还会对此产生强烈兴趣并去找原著来读,也增加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注意事项

(一)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是要为教学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一定不能本末倒置,过度地注重展现形式,而忽略了展现的内容。

(二)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尽量避免因为设备使用生疏而造成的课堂教学的不流畅,避免因为设备故障而造成的课堂教学中断。

(三)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种准备包括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掌握,课堂流程的设计,突况的应对,等等。教师必须对上课所展示内容非常熟悉,能够立刻找到所需资料的准确位置,以免影响教学节奏及学生兴趣。

(四)多媒体教学时要多与学生沟通。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会有学生被设备的功能画面所吸引,反而不能专心。或者因为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跟不上。因此,教师要留心学生的情绪,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活动等促使学生专心,确认学生的接受情况。

(五)教师要坚持创新,积极寻找更好的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例如教师要积极地试用新的软件。具有同样功能的软件有很多,每个都各具优点。教师要多试用几个,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的一个。

四、结语

总而言之,如果能合理适当的使用多媒体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反之,也会得不偿失。因此,如何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如何更好的使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还需要我们一直探索,不断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丹.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外语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 2008(02).

[2] 杨芬.扬长补短,合理运用——浅谈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J].湖北教育,2008(06).

篇7

【关键词】网页设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而在网络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提升网页内容含金量和整体美观性,为网页设计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降低工作量,提升网页设计质量。故此,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必然选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由此看来,加强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十分关键,有助于为后续地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分析

1.1 网页视频的处理技术

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数字摄像机和光碟中获取视频。由于自身特性,内部数据量较大,就以当前的数字电视图像NTSC制式、SIF制式,可以发现数字电视图像中的每帧数据量高达2038KB,每秒数据流量则是在62.7MB左右。未经过压缩的视频在网络上传输是十分困难的,很容易被网络资源所影响,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正常使用。故此,在网页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视频的处理技术选择。

1.2 数字音频的处理技术

在网络上有很多音频文件,这些音频文件的格式大多是MP3、WAV、WMA和AAC等集中。数字技术则是多媒体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并且很早的就应用在网页设计中,在网页设计中数字音频资源的获取途径较为多样,可以在网上下载或购买,或者在音频素材库中寻找等。基于此,网页设计中,需要明确声音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将音频和视频有机整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呈现效果。

1.3 网页图形和图像处理技术

图形和图像是网页设计中同样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蕴含的多媒体信息较为丰富,通过对图像的压缩和处理,可以生成二维、三维图像。图像的获取多是通过扫描技术和数码采集技术实现,对于图像的处理方法较为多样,诸如,较为常见的Photoshop软件,可以根据图像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包括图像的曝光度、对比度、柔化和裁剪等等,也可以对图像进行修整,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输入。较为常见的图像格式包括jpg、gif、bmp以及jpeg等等,在网页设计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可以让网页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2 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1 实时通信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网页是一种在互联网平台衍生的一种功能和信息传播的平台,在网页设计中需要保证通信质量和速度。尤其是在网页过多时,网页存储内容要求较大时,很容易出现网页打开速度缓慢,影响到用户的上网体验,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实时通信信息压缩处理,开启多条数据通道,促使用户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上网体验。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互联网上信息浏览中,对于文件的读取和下载多媒体通过音频采样序列,而在网页设计中,需要通过大量文字对网页功能和内容进行介绍,提升网页整体结构的完整性。网页中关于产品展示、广告和整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文本信息、图形长度和像素调节等,如何有效协调这些内容,均是网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

此外,在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文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压缩标准对于文件质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将JPEG作为标准,计算机多媒体激素和数据流技术,则是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促使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可以获得优质体验。

2.2 多媒体技术在网络连接设计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网页随着投入使用时间的增加,访问量逐渐增加,媒体信息量随之增加,如果网络连接突然出现中断,如何能够更有效的满足数据信息传输需求,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实现网页中数据信息的压缩和处理,解决网络连接中存在的故障问题。

2.3 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形象化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中,多媒体技术不仅起到丰富网页内容的作用,还可以通过音频、图像和视频形式,促使网页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可以感受到网页带来的视觉冲击感,产生更大的兴趣。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是一种加载程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为网页加载中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网页设计中需要合理搭配多媒体技术,设计更为新颖、独特的网页。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需要设计人员充分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充分整合设计元素,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将内容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生动想象的呈现出来,带来丰富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孟燃.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24):215-215,217.

[2]王月红.网页设计中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J].信息通信,2014,11(10):153-154.

[3]李姝博.“网页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J].中国科技信息,2014,21(02):97-101.

[4]马绍惠,谌湘倩,魏勇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1(02):75-78.

作者简介

谭庭俊(1984-),男,拉祜族,云南省临沧市人。助教。目前在云南省临沧市滇西科技示范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篇8

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普及率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镇和农村电脑拥有量为每百户62.6台和3.6台(2000年分别是9.7台和0.5台)。宽带网民达2.7亿,占总网民数的90.6%。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较07年增长了133%。特别是3G网络的应用,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流畅地无线上网已不再是奢望。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Intern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使网络(视频)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一、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互动性”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使听众可主动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历史回顾等方面发生飞跃性的变化。

二、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收听广播,使广播覆盖全球。

三、通过相应的技术发展建设,可方便地实现视频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量大,传播快捷迅速的特点。视频广播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广播也可以“收看”了。

我台紧跟新媒体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对我台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使广播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此次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来源于/

一、建设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互为备份。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以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二、建立一个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全台统一广播台网,以满足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播电台的发展需要。我台已建成了广播制播网,播控传输网,综合业务网三个功能网。新系统采用扩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的"星形网络结构"为主体的网络结构。根据业务种类、网络规模、安全级别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实现内/外网、各功能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和信息共享。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化教学;主要环节;系统网站

教育部在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提倡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2011年,教育部在《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再次强调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网络技术因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和主流。自2006年初我校建立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多媒体进入教室后,如何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符合信息时代学习特点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整理信息及信息创新能力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由此可见,网络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公共基础课教育的主要手段,形成适应21世纪公共基础课应用人才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公共基础课的任务和网络化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育应把面向应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公共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和应用公共基础课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拥有通过公共基础课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目前公共基础课教育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大致为:了解公共基础课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公共基础课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公共基础课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应用软件,具有运用公共基础课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手段的重大飞跃。但网络教学所涉及的其他方面,诸如:网上自学、网上辅导、网上测验、网上练习等,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和教师还处在摸索阶段,网络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要在各大高职院校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化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传统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网络化教学需要改革

随着公共基础课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公共基础课应用的迅速普及,公共基础课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公共基础课能力要求同样有增无减,公共基础课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在入校前都没碰过公共基础课,而部分来自城市的学生却已经在中学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基础知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水平,如何结合我校是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公共基础课基础教育,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如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就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多年的有益尝试和教学教改经验基础上,学院从2010年起对公共基础课网络化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

三、网络化教学中的四个主要环节

卜)网上授课

授课是公共基础课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已普遍采用了网络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地利用了公共基础课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引入公共基础课基础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粉笔一黑板’的落后教学手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多媒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机传播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信息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公共基础课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例如,当在公共基础课课程中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时,需要大量的图片与声音素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充分,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系统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二)网上自学

学生入学时的公共基础课水平差异也很大,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讲授知识是无法使公共基础课基础教育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所有必须的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CAI课件或电子讲稿、电子教材及参考书目、重要习题及参考答案等。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网上不但要公布课程中必学内容的资料,还应公布规定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的资料,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自学空间。

(三)网上考试

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终手段是考试。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以集中笔试为主,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无法充分反映公共基础课课程实践性强这一主要特点,检测方式过分单一,检测时间过于死板等。网上考试系统则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测试,许多题目都要求学生在公共基础课上现场操作完成,根据学生操作后的结果打分,通过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网上考试系统的试题是从题库里随机抽取的,保证了人人异卷,提高了考试的保密性,减少了作弊现象的发生。

三、网络化教学的思考

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工作,在公共基础课网络教学方面不断努力。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公共基础课的网络化教学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

(一)加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开展网络教学后,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前网上查寻资料、备课写教案上,在上课时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了“听电脑上课”的感觉,降低了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虽然网络教学大量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一些教学内容复杂、抽象的原理得以形象化。但是有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由于有了多媒体课件,产生了依赖思想,把一些教学上的示范动作省略了;有的把一堂简单的教学课复杂化了,把学生讲糊涂了,其效果适得其反。

(二)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

由于公共基础课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加之远程教学的普及将使教师逐渐从前台推向后台,这使得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从事公共基础课基础教育的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跟上公共基础课技术发展的脚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之余,除了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前沿技术文献,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积极学习网络教学的相关知识,精通一些多媒体手段,掌握教学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趋势,在未来教学中将占据重要位置。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运行机制来逐步规范网络教学,但推行网络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两者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着眼实际,注重抓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网络化教学的探讨《福建电脑》,2010年.

[2]龙江-力口强教师内涵建设,创新高职基础课程新改革《科教导刊》,2011.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互联网;数字化;卫星技术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传统的广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正确分析形势,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总结广播的特点与规律,发挥广播优势,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对于推进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发展迅速。到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就已到2.98亿,普及率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镇和农村电脑拥有量为每百户62.6台和3.6台(2000年分别是9.7台和0.5台)。宽带网民达2.7亿,占总网民数的90.6%。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较2007年增长了133%。特别是3G网络的应用,使手机流媒体传输技术产生极大的飞跃,流畅地无线上网已不再是奢望。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LIntem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使网络(视频)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1 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互动性”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使听众可主动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历史回顾等方面发生飞跃性的变化。

2 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收听广播,使广播覆盖全球。

3 通过相应的技术发展建设,可方便地实现视频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量大。传播快捷迅速的特点。视频广播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广播也可以“收看”了。

我台紧跟新媒体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对我台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使广播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此次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1 建设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互为备份。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以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2 建立一个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为一体,适应现代广播的网络化平台。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全台统一广播台网,以满足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广播电台的发展需要。我台已建成了广播制播网,播控传输网,综合业务网三个功能网。新系统采用扩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的“星形网络结构”为主体的网络结构。根据业务种类、网络规模、安全级别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实现内,外网、各功能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和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