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研究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分析 从法经济学角度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立法的必要性 破解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社会责任问题的对策思路 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吉林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保险机制植入中小企业融资必要性分析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驱动性分析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分析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调适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建立的必要性解析 “营改增”的必要性和中小企业的现状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对策 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加强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条件 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商业银行的必要性与策略 浅析中小企业实施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谈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的必要性 浅析中小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必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新浪财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DB/OL].http://finance. sina. /roll/20121022/152913440410.shtml.
[3]郜金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现状、内涵及功能分析[J].河北法学,2006(1):130.
[4]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
[5]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 2002:96.
[6]李昌麒.经济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212-213.
[7]张文显.法理学[M].法律出版社,2007:166.
[8]郭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M].法律出版社,2011:54.
[9]杨丹.论企业对雇员的社会责任[J].河北法学,2009(10):189.
[10]蒋国宏.试论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中的政府责任[J].管理学研究,2011(01):115.
[11]马红梅.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08):46.
[12]李建辉.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统计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03):166.
[13]张文显.法理学[M].法律出版社,2007:166.
[14]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09.
[15]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10.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32-03
国有企业对于中国经济社会有着重大意义。中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由自身性质所决定的责任要求,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对国有企业提出的使命要求。
2012年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① 根据初步测算,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71 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见图1)。
图1 2011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第二产业,即工业,一直被称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中中国国有企业对于工业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在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经济表现积极。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细化,发现在世界经济发展势头减缓、中国整体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初步测算GDP增速为9.2%)的同时,中国国有企业仍呈现出活跃的发展局面(见下页表2)。
通过以上图表的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中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有企业应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那么,究竟何谓“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作为一个“舶来品”,它的提出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息息相关。此后,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存在必要性、内涵深化以及研究范式等各个领域都引起了政府、学者、企业的广泛讨论和研究。但直到现在,尚未有一个绝对完整或确定的定义。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它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被丰富,随着人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被充实。目前,较为被广泛接受的一个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除了股东之外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具有的社会责任。
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这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中并不强调股东,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股东负责是其最基本的责任。一个企业得以形成,必然存在对其投资的股东,如果企业连对其股东的责任都无法保障时,企业很难存续,此时更谈不上对其他对象的负责了。因此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中,将此基本责任不列入强调与讨论之列。(2)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一般认为,利益相关者表现为在股东以外,受企业决策与行为现实的和潜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的一切群体。具体可以包括企业的员工、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企业的债权人、企业利用的资源和环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受益者、政府等各类群体。企业对这些群体的责任就是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3)责任的层次。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但其核心内容,综合起来说,包含了三个层次的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道德责任。经济责任可以表现为对员工收入及合法权益的保障、对合同方承诺的守约、对政府税收的贡献等。法律责任主要是指在国际国内法律法规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的所有内容,对于企业具有强制力,是必须遵守、严格履行的义务。伦理道德责任则更多地指向那些由企业自愿履行且以国家强制力之外的手段为保障的义务。值得一提的是,认清企业社会责任层次的同时,必须明确这三个层次的责任并非有着明显的界限,而是互相包含、互为补充的,企业在履行其责任时可能同时满足经济、法律、伦理道德三个层次的要求。
二、新时期中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国民经济生产总水平也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作为中国重要经济力量的国有企业在全球化竞争和现代化进程中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企业转型阶段充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对于中国国有企业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1.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性。中国是一个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决定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性。(1)国有企业负有维护国民经济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责任。大多数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都占据着国家经济命脉,在这些行业里履行社会责任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2)国有企业享有一般企业无法享受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惠。权利义务的均等从客观上要求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将其因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而得到的利益惠及于社会公众。(3)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国有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始终承担着实现国家政治战略目标、经济战略目标的使命。当代的国有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期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中仍然完成其使命。(4)国有企业的行动措施对其他一般企业具有示范作用。国有企业占据着国家经济命脉,稳定着国家的经济根基。而其他一般企业在国有企业的带领下也必将锐意进取,活跃起国家经济。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于其他一般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2.国有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履行社会责任。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国有企业也开始了向现代化企业转变的体制改革。现代企业的特点体现在企业具备较为长远的发展战略、完善的生产经营制度和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也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活力的激发和企业形象的提升。这可以从根本上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频繁也促使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也发展至今。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推动下,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企业社会责任,甚至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质量纳入到对企业的评价中去。中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对内起到了对其他一般企业的示范作用,在对外经济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负责任形象的生动体现。
三、中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最初计划经济体制下,到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国有企业始终不断地在履行着它们的社会责任。但是纵观中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渐引入社会责任思想,但仍有待加强。20世纪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入中国伊始,它并没有一下子得到广泛关注,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追求经济利润的目标相违背。但经过了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与企业逐利的目标相左,相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更好地促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此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开始逐渐被引入了经营管理理念中,国有企业也纷纷开始对这一理念的实践。但客观地讲,虽然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逐渐引入了社会责任思想,但仍有待加强。
2.中国国有企业逐渐履行社会责任,但形式欠丰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国有企业也逐渐开始履行社会责任,包括在地震、冰雪灾害等时候的慈善捐助等,但是总体说来,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比较单一,有待丰富。现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再是“企业办社会”的形式,不再大包大揽地充当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功能角色了,此时就需要思考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哪些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大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但很多也仅仅停留在公益慈善事业。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可以也应该更加多样,比如建立社会基金,与社区、学校联动,同社会团体合作等等。
3.中国国有企业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评价体系不完善。自2006年国家电网首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六年来有更多的国有企业相继了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报告。但是对比发达国家,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还有待丰富。除了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上的参差,大多数报告在说明履行社会责任具体情况时仍然较为宏观,而没有相应具体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来加以佐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质量。事实上,为了满足社会和更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定尚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建议。
四、加强中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国民和国民经济的影响重大,要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履行,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但不能全盘照抄,而必须因地制宜,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相应对策。
1.增强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从作为国有企业领导层的国资委、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各级职工,到为国有企业服务的所有员工,甚至是经济社会的每一个人,从思想层面上加以重视,都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把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重要的议事内容,经常研究讨论社会责任事宜,加强社会责任培训和意识建设,形成良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
2.建立并逐渐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国际合作。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计划层面、实施层面和评价层面等,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真正纳入到国有企业治理和长期发展战略中去,制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考核评价制度,保证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对履行社会责任加以关注和重视。此外,还可以通过增进与对履行社会责任有更先进经验的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寻找可借鉴之处,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定等工作。
3.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向社会及其利益相关者进行公布。通过观察、分析现有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发现其中的大多数均来自于国有企业。包括政府、学者、企业在内的各方也开始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运用,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而各家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除了共性之外的特性部分中,展现自身的企业形象,坦诚接受来自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建议。
中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仍将是一条长远之路。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在中国“十二五”计划开端之际,顺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有企业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和谐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 李洪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 殷格非,代奕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必要性探讨[J].WTO经济导刊,2008,(6):20-21.
[5] 彭建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内容与动力——“三因三色三力”理论[J].宏观经济研究,2010,(1):3-9.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ulfill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New Period
FAN Jun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Shanghai University,Baoshan 200444,China)
篇3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
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令国人谈“食”色变。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就是亟待解决的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问题之一,它也是造就以上一连串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工业社会,若无相应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作保障,食品安全也就无法独善其身。因此,文章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出发,结合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挖掘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并简要评价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找出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法律路径,以期为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贡献绵薄之力。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食品安全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的涵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的谢尔顿在其所著《管理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但时至今日,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一直争议较大,未曾达成一致,伯文认为: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作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 李哲松教授认为:公司因其合理的经营结构而积蓄了如今庞大的经理力量,超出了一介商人的地位,成为重要的社会实体,因此可以让它承担部分带有公共性质的责任。又由于公司对利润的极端追求成为生产财富不均等重重病理现象的原因,所以应该让公司主动做出将积蓄的财富返还给社会等行为,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这就是社会责任的主要宗旨。
我国法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论著虽然不多,但学者们也试图给企业社会责任下个较为准确的定义。如刘俊海老师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目的,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社会利益。 卢代富指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含义模糊、范围不很确定的概念。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最初是被是被归于道德的范畴的,而并非法律义务。然而,法律制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无序经营已经给社会公众、生态环境甚至国家大局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在逐步建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约束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在不断演变为法律义务。因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众说纷纭也就理所当然了。尽管如此,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却普遍认同,就是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应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界的这一普遍认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后续研究是有重大意义的。
(二)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
对食品生产企业而言,确保食品安全是其首要责任。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承担这一责任,我国的《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企业应当保证其产品质量合格,符合“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的要求,应当保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这些均为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2009年2月28日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更是加强了企业在食品安全链条中的责任。该法既从我国国情出发,既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又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既强化事后问责机制,又强调源头治理;既具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导向,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法建立了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的全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如该法第4条第2款和第3款的规定以及该法第5条第2款的规定分别厘清了中央和地方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该法弘扬了源头治理理念,建立了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如该法第25条既允许企业在其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也鼓励食品生产企业追求卓越,见贤思齐,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这项规定鼓励企业慎独自律,有助于强化企业责任意识。该法弘扬了勤勉行政理念,废除了食品免检制度。如《食品安全法》第60条第1款明文禁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实施免检,并在第2款和第3款要求加大食品检验力度,这样也就杜绝了企业以次充好的投机行为。 此次《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以及相关的制度创新不得不说其先进,缘何企业如此大胆,屡试不爽地触碰食品安全防线,频频制造食品安全事件,全然不顾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几令食品安全防线沦陷。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究竟应当承担哪些义务与责任,以及对谁承担责任,这都是本文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具体内容
(一) 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食品卫生法》是我国较早对食品安全作出定义的法律,其中第六条:“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大问题。问题食品毒害食用者人身健康,对其家庭造成伤害、甚至酿成社会群体性健康问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安定因素。而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是“社会的公器”,应当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履行应尽的义务。而对于食品,企业应尽的义务就是承担食品安全的责任。无数事实早已证明企业承担这一义务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从企业本身来说,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其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又创造了品牌效应,而省去了大量的广告成本而且效果远胜于广告。其次,从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能够立足于社会,是由于它从社会取得了生存的权利和社会为企业再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资源。因而,企业有义务回报社会,而作为食品企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理应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取信于消费者,唯有如此才能促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最后,从国际背景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发达国家早已在规制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成熟的法律制度,而这一企业社会责任也已成为国际潮流。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接受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考量,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历经风霜刀剑而屹立不倒。
(二)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
斯蒂格利茨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缔结的“契约网”。因此,企业活动不仅关系到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对消费者、社会大众、供货商、生态环境等造成影响。因此企业经营活动,不仅要注重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更应该把我经营活动的约束条件:不危害社会大众的合法利益诉求。
1、企业对劳动者的责任。
斯蒂格利茨等的理论为从法律层面强化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的提供了理论依据。财富是资本和劳动的结合产物,没有劳动资本无法增值,财富也不可能脱离劳动而独立产生。这在现代社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现代企业竞争乃至国家实力的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优质的人才和劳动队伍是企业和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宝。
2、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顾客是企业生存永远的上帝,消费者权益是企业发展永远不可忽视的课题。一切漠视消费者利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权利的企业、产品、服务都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三鹿的消亡便是例证。企业应该秉承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经营态度对待自己的客户。保证企业产品和服务不对公众和个人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3、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内开展的,然而,以损害环境利益来换取企业短期发展的历史不断重演,先是英国伦敦成为雾都,后有中国滇池一片恶臭,许多地方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化为不毛之地,动植物不断灭绝。近些年来,海啸、极寒等气候反常现象不断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实践证明,以损害环境利益换取企业短期发展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水源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等等都间接地变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三、加强企业自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内在动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付出或者成本的增加,这对于股东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无疑是一种损失。但从长远利益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利润最大化是统一的。因为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商誉,这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绝不亚于企业有形资本的投资。
社会责任应该内外兼修,内里通过企业自身减少短期利益的激励,加强长期利益的激励从而加强企业自律,外在通过政府、消费者和媒体公众的三重监督给企业自律加一个外部压力,使企业建立起一个以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自律机制。
四、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然路径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不断被采纳,在我国也不断受到越来越多学着点认可并推崇,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到底该如何推行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1、改变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决策活动中来,并将其制度化、长期化。如利益相关的居民代表、劳动者职工代表等等,推行并不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让更多的有独立见解、社会责任感的人加入到企业决策活动中,使得企业充分考虑到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等各方正当的利益诉求。
2、激励和保护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订单等方式,支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发展壮大。
3、通过法律手段加大企业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代价。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甚至还有许多法律漏洞可钻。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一句简单的道歉和极少量的罚款就解决了问题,可见,我国企业违法、危害公众利益的代价过低,而其取得的利益却堪称暴利。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社会责任都无从谈起。笔者认为,应该不断通过立法、加强执法,不断加大企业经营活动危害公众健康的法律成本。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注释:
转引自王玲.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法学家.2006年第1期.
[韩]李哲松著. 吴日焕译.韩国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刘俊海著.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篇4
【关键词】社会责任 博弈 社会责任承受能力
一、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于社会责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观给出的一般解释是企业为所处社会的全面和长远利益而必须关心,全力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的适应和发展的参与。具体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改善社会环境、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企业作为开放性质的经济组织,其基本功能和职责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并获取盈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主体地位的加强,人们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行使自身功能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通过对概念的解读,我们不难理解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完全是一种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应有一种自觉的道义责任。所谓自觉的道义责任,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是不被强制要求的。而当我们回归到企业的概念时发现,新古典学派赋予了企业以“经济人”的含义,认为企业是使得厂商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完全的理性,并掌握完全的信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产生了一个关于承担道义责任必要性的问题以及承担责任大小的疑问。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从企业属性的角度分析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单个企业则可看作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于是我们可以把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为企业包含于社会,而企业与社会同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际上,从企业的自然和社会二重属性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得出企业社会间的关系。企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要持续经营则必须承担起部分社会责任,而同时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决不能无视社会责任。
2.用博弈论的模型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企业生产存在经济周期,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相互揣摩竞争方的策略,以作出下一步有利于自身盈利的策略,这样就形成了企业间的博弈。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多少,也是企业在该营业周期内必须作出的决策之一,而作出这种决策的依据则部分依赖于同行业内竞争方的决策选择。当然,竞争方也同样将企业可能的决策倾向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假设双方同时作出决策,这样,一个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模型就诞生了。
假设存在A和B两企业,双方就是否承担企业对社会环境负有的社会责任展开博弈,以采取最优化策略收获最大化的利润。在企业的经营中,存在企业的生产周期,政府政策的时滞,市场信息反馈的周期。因此,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企业间的博弈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时间阶段。
企业在产品的一个生产周期中若承担起依法纳税,处理好产生的环境问题,向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等社会责任,那么这必然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把增加的生产成本部分转移给消费者,即提高产品价格,同时部分内部消化。
因此,在短期内,按照履行社会责任引起的盈利的能力的变化,我们可以假设两企业在各方面的生产能力和条件完全一样的条件下,双方履行社会责任后的利润是10,一企业履行而另一企业不履行的利润分别是5和20。这是因为履行社会责任增加了生产成本,由此而失去的市场份额转向了另一方。两企业都不履行时,在平等的生产成本条件下竞争,则利润都是15。从这个博弈矩阵中可以发现,对于A企业,为了尽可能追求利润,它的最优决策是不履行社会责任,考虑到A企业的选择倾向,B企业也会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这样双方实现了15的利润。
在中期,企业完成了第一轮生产,双方均未承担社会责任,政府注意到企业的逃税行为,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罚款并加强监督,因生产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使企业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降低,同时,对公益事业的冷漠,一方面,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责任感受到质疑,另一方面,不利于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善。设想整个行业在初期的博弈结果是逃避社会责任,那么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开始恶化,行业前景不被看好。
然而,因为政策时滞或企业内部人员的侥幸心理,企业开始有意识的承担但并未完全承担起足额缴税和环境问题处理的责任,居民也还未完成企业形象的重新定位,但试图寻找该企业生产产品的替代品而使得需求量有所减少,行业环境虽然恶化但并不明显。由于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我们得出了新的博弈矩阵。
A、B企业都履行社会责任后的利润是8,一方履行而另一方不履行的利润是4和15,A、B企业都不履行的利润是10。由此可见,因外部条件的恶化,企业的盈利能力较短期内下降,然而不承担社会责任仍是A、B企业以至该行业的最优决策。
经过中期的经营,企业开始反省利润降低的原因,意识到随着企业形象的日渐受损会导致商
誉这一无形资产的急剧跌价,行业环境继续恶化的结果是该行业的整体破产。同时,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有能力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也符合他们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一企业继续选择不承担社会的决策,其周边环境和企业形象的恶化会使利润大大降低,直至无利润,最后破产。新的博弈矩阵如下:
A、B企业都履行社会责任后的利润是15,一方履行,而另一方不履行的利润分别是0和20,A、B企业都不履行社会责任后的利润是0。很明显,A、B两企业会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了他们的利润最大化。
通过企业在短、中、长期的博弈分析,总结得出企业只可能在短期内以逃避社会责任来获取高利润,但这种获利方式是不持续的。从长期来看它将不会获得任何利润,从而退出该行业,因此,企业要立足于长足的发展,必然要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承受能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无限的,要量力而为,但又不能流于形式。因此,探求企业社会责任承受能力也是必要的。
如下图所示,承担道义责任的边际成本是不变的,可以设想用相同数量的投入去履行一单位的社会责任,但当履行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程度时,此时企业已有一定的声誉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边际收益递减。不难发现,在MR=MC处,企业实现了最大化的利润,即承担R0的道义责任时企业处在社会责任承受能力的最佳点。承担多于R0的道义责任,则会成为企业过重的社会负担,而承担少于R0道义责任,则不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从图中可以看出,R1―R0是社会责任承受范围,企业要持续盈利则在每个营业周期中至少要承担R1道义责任。
现实社会中,承担道义责任对外部条件和企业商誉的影响是难以确定的,因而承担道义责任的收益难以精确计算,但我们可以放松求最佳道义责任的条件,扩展成一个范围。
下面引进“袁隆平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支出结构表作一个实例分析,以探求该公司最佳的社会责任承受和可以承受的范围,下面就是该公司各年度支出结构的表格反映。
在公司的长期经营中,它会估量出承担道义责任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不妨赋予这种影响程度一定的权重,例如0.5%,我们假设其他条件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历年净利润的升降关系,通过同一个坐标可以把捐赠支出占全部营业外支出的百分比P,净利润W的趋势变化反映出来。
可以这样分析,从2000年到2001年P值大幅减少,然而W小幅上升,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在2001年相对其他年份履行了过高的道义责任,以致利润有所下滑。在2002年底,P值降至最低,但我们也发现利润降到了最低点。随着公司加大在道义责任方面的指出,公司的利润明显在2003年得到了回升。把这种分析移到成本收益图得到如下图形:
从上图分析中,我们推测出此结论:该公司的道义责任最佳承受范围为6.35%~18.66%,而其可承受道义责任的范围为1.11%~18.66%。如果将更多年份的数据纳入分析,那么可以把这个范围进一步缩小,逐步得到精确值。然而这个分析模型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假设了其他的条件变化没有对历年净利润的升降造成影响,实际上这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经常出现,但这个模型的价值在于证明了企业是有最佳社会责任承受力的,以及提供了一种不太完善但针对某些现实有效的简单计算方法。事实上,只要精确计量出各种条件对利润的影响权数,收集足够的数据,那么则可以建立一个更加现实的模型,也能得到一个更加精确的值。
四、总结
在以上的论述中,分别用企业的二重性,博弈模型来论证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然后借助成本收益图证明另外企业存在社会责任承受范围和最佳承受力,并进行了简单的实例分析。无论是对必要性还是最佳承受力的论证都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完成的,都是围绕着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平衡中展开的,更能引起相关利益者的关注。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实现双赢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篇5
企业应用社会责任会计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中心为会计主体,以责任中心可控的资金运动为对象,对责任中心进行控制和考核,但目前我国在推广应用责任会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国家利益、企业效益和应承担的义务更协调,达到既定的企业会计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根源的追溯,论证了这一领域的科学基础:通过对社会责任会计揭示方法的探讨,提出了这一领域的不完善性;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改进了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通过西方国家的成功尝试,证明了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并着重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特点、作用和意义,深入研究在现代社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责任中心;会计信息;企业会计目标
abstrac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s to provide stakeholders in the fulfill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o the various responsibility centers within the enterprise for the accounting entity, with responsibility center controlled movement of funds targeted to the responsibility center to control and assessment an accounting system is also an effective syste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s now the responsibility of our country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make the national interest, business benefits and obligations in a more coordinated to achieve the established objectives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root cause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theory, the retrospective, demonstratin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is area; by way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evealing discussion, put forward in this area of imperfecti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by study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vent to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ccounting in china in the field of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ystems; a successful attempt by western countries proved that china's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and focused o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in-depth stud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modern society, accounting in china's enterprises applications.
keyword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esponsibility cente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nterprise accounting objectives
目 录
1 前 言 1
2 企业责任会计概述 1
2.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涵义 1
2.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渊源 1
2.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体系 2
2.3.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阐述 2
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环境分析 2
3.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宏观环境分析 2
3.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微观环境分析 3
4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4
4.1 社会环境要求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 4
4.2 社会主义市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要求 4
4.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于实现企业会计目标的要求 5
5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描述 5
5.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构成概述 5
5.1.1 预算计划体系 5
5.1.2 总分类核算体系 5
5.1.3 分析考核体系 6
5.1.4 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6
5.1.5 控制监督体系 6
5.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构建原则 6
5.2.1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中心 6
5.2.2 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会计制度 7
5.2.3 确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考核目标 7
5.2.4 设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业务流程 7
5.2.5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控制与评价制度 8
6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8
7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运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8
7.1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责任会
--> 计的认识 8
7.2 深化企业改革,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 9
7.3调动责任中心积极性,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9
7.4 从实际出发,合理地推广应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 9
8 结 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 刘力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j].财会理论,2006,11:13-15.
[2] 郭黎,霍建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山东经济,2007,5:77-79.
[3] 陈明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环境分析[j].当代经济,2008(18):152-153.
[4] 赵金英.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浅析[j].财会月刊,2007(3):60-61.
[5] 周奇志,杨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2007,9:126-127.
[6] 阳秋林.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 -47.
[7] 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j].财会月刊,2009,5:91-93.
[8] 韩继良,刘东梅.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7(23):13-14.
[9] 韩永.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56-57.
[10] 张根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6:43-44.
[11] 安宜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释义及实施[j].国际商务会计,2009,1:56-57.
[12] 张亚梅.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j].经济问题探索,2007,6:33-34.
[13] jd suver and jc cooper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2006,vol45,jssue1,146-152.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影响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含义
(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企业社会责任最早是由美国一位学者在1924年首次被提出,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很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社会责任都做了分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对策,笔者在理解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结论将企业社会责任归纳为:企业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应承担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的责任,一般包括员工的利益、商业道德、环境和社区关系等。(2)企业绩效的含义。企业绩效就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后的产出情况。企业绩效总体可以用净利润、年营业额、投入费用比、人均产值等指标来表示。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与利益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首先,在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上的支出。其次,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支出。企业应该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活动,也就是说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能破坏空气、水、土壤、植物等大自然的要素,并且应该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危害通过环境保护工作降低到最低。最后,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的支出。企业应树立正面形象,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企业。(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利益。企业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利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获得良好的口碑,这样就会得到政府、社会、社区的支持以及消费者的认同,最终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责任的履行为企业赢得了良好声誉,也使企业与利益各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也高,供应商和客户与企业建立诚信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按时足额纳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最终提高核心竞争力。(3)社会责任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的综合分析。总的来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长远来看,它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有助于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相关成本和效益,并通过的科学方法加以量化。
三、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提高企业绩效的建议
(1)把承担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长期战略中。企业应当把承担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长期战略中,并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协调处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提高绩效的关系。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提高绩效并不冲突,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并且一起推动企业的发展。(2)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体系。政府、企业、员工、社会和环境这几者间应建立起合理关系。就政府而言,政府是公共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要形式相应的权利建立起规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体系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就企业而言,企业要以经营者的身份,依法履行其社会责任。所以要完善相应的法律,而不是只强调企业道德问题。就社会而言,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发挥媒体和民间组织、社团组织的作用,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3)出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尽快出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应作为和不应作为的责任为中心展开的会计活动。
总的来说,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得到政府的支持,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消费者中赢得良好的口碑,从而为企业带来好的商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变得融洽,就能影响政府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政策,从而减少两者的冲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商誉是一种稀有资源,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计收益或损失的无形资产。好的商誉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建立企业良好的市场关系,赢得社会公众信任,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绩效的目的。同时,企业绩效的提高又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花费相应履约的成本,这些势必要求企业以经济实力作保证。因此,企业的绩效越好,对其承担社会责任也越有利。
参 考 文 献
篇7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绩效;管理对策
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刚刚落下帷幕,本年度评选的标准是:责任、创新、影响力、推动力。今年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因为六中全会的核心是“和谐社会”,“责任”既是对股东的责任,也是对员工的责任,还是对社会的责任,还是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责任,同时也是对人的道德要求。李嘉诚荣获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大奖毫无悬念,因为他将社会责任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李嘉诚以超人智慧创造了庞大的企业王国,他以个人财富创立基金会兼济天下。他宣布将再捐1/3财富,价值480亿元,不仅为华人企业家树起了梦想的旗帜,更为这个群体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血液。因此对企业家来说,不仅仅是做一个好企业,更多的是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的法律和道德环境中是不一样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一发展过程大体如下:
18世纪,企业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遵循市场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能被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了。一些富有的企业家如果还能为社区提供捐助和做点慈善事业,则会受到颂扬。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工业化完成,公司制日趋成熟。但面对工伤事故频繁,劳工缺少安全保障和生活保障等问题,遵守经营伦理,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工地位,就成了社会对企业的普遍要求。20世纪初期,公司的公共性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向“对外”和“对内”两个方向发展。对外,更强调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责任,强调企业为公共福利、慈善以及科学与教育进行捐助;对内,则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对全体股东负责。20世纪中后期,则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孕育和兴起。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责任包括含有社会利益内容的法定责任和含有社会利益内容的道德责任。法定的社会责任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规明文规定的企业应当承担的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企业违反法定的社会责任,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道德的社会责任是指虽然没有法律的直接规定,但道德伦理要求企业承担的对社会的责任。由于法律规定不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道德的社会责任便成为法定的社会责任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整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仅仅指企业根据伦理道德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也就是道德责任。但正如学者所言“公司社会责任概念,其本身,基本上虽是道德性的抽象观念,但在学术研究上仍应该请求如何将之具体落实的办法,否则将沦为纯粹道德化的诉求,免不了终致落空成为一项口号而已。”因此有必要将这种道德责任法律化。另一种途径是将这种社会责任融进具体的制度设计中,例如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赋予职工参与决策、确立董事中心地位等。这一定义显示:(1)企业社会责任是多元化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方面。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如员工安全健康、培训等);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如质量、诚信等);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如赚取利润、保证企业成长发展等);企业的政府责任(如纳税、履行政府经济政策等);企业社区责任(如社团和慈善捐赠等);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如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2)企业社会责任是更高层次的企业责任。(3)社会责任的承担与企业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有因果关系。判断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不能只根据“说”,必须根据其行为和后果下结论,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那些只喊漂亮口号而不落实行动的企业,很难让人相信其社会责任意识的真诚。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公众期望。对企业的社会期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急剧增长,公众支持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也追求社会目标的主张,现在则更加坚定。(2)长期利润。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趋向于取得更稳固的长期利润,这是更好的社区关系和负责的行为,产生了更好的企业形象所带来的必然结果。(3)道德义务。一家企业能够并应该有良心,企业应该具有社会责任,因为负责的行为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4)公众形象。公司设法加强自身的公众形象已获得更多的顾客、更好的雇员、进入货币市场以及获得其他益处。由于公众认为社会目标是重要的,企业就能够通过追求社会目标来创造一个为大众喜欢的形象。(5)更好的氛围。企业的参与能解决许多社会难题,从而在企业中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令人向往的团体,这种氛围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雇员。(6)减少政府调节。政府调节增加了经济成本,限制了管理当局的决策灵活性。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可以期望减少政府调节。(7)责任与权力的平衡。企业在社会中拥有巨大的权力,这就要求有同等程度的责任来平衡它。当权力远大于责任时,这种不平衡会助长违背公众利益的不负责行为。(8)股东利益。从长期来看,社会责任将提高企业股票价格。股票市场将把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看作风险更小的和接受公众监督的公司,因此,他将使股票获得更高的价格——收益比率。(9)资源占有。企业拥有财政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它们有能力帮助需要援助的公共项目和慈善计划。(10)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社会问题发展到一定时候必须处理。企业应该在问题变得更严重时,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补救,以及分散管理当局实现产品和服务目标的经历之前,对它们采取措施。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
有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其经营业绩,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绩效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在短期财务核算下,这一观点是成立的。但事实上,这只是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矛盾冲突,长远分析未必如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支出虽然增加当前的经营成本,但正是这些社会支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回报。(1)提高企业融资吸引力。在全球媒体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劳工问题时,有效地实施社会责任管理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公司品牌价值,避免公司品牌因劳工标准等问题受到损害。社会责任管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社会声誉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2)提高人力资源的回报。人力资源状况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全面而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比仅仅依靠经营者个人的努力在提高企业绩效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沃尔玛公司将员工视为合伙人,于1971年实行了“利润共享”政策。这一政策促使员工们不折不扣地以管理层对待他们的态度来对待顾客。员工善待顾客,顾客感到满意从而经常光顾本店,这正是利润的真正源泉。(3)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长期与一个供应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将比那些同时拥有很多供应商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绩效水平。(4)获得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集中于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依法纳税,如果企业对政府负责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政策促进企业发展,那么该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此外,较好的社会声誉对于求职者也具有更大的亲和力,更容易得到劳动者的认同,它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流向。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是消除贸易壁垒的利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及其商业伙伴更好地遵守法规,避免因社会责任管理不善而丢失国际订单。
四、我国企业推行社会责任管理的对策
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要实现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目标,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去,确保社会责任管理的落实。
(一)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
如果说以前,企业考虑环境因素少,人们更多把目光放在经济增长问题上,今后企业面临更多严厉的具有惩戒性质的劳动保护和环境的法律法规,管理部门将强化劳动保护立法以及制定强制标准等措施,迫使包括我国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两方面的内容考虑进去,促使处于单一原始积累尽快走向人本主义。亿利资源集团主导产业是治理沙漠,使点沙成金和社会效益互动提升,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正如王文彪所说:治理沙漠我没有赚多少钱,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既是一个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这是亿利资源的历史使命。在治理沙漠起初是为了生存,后来是为了发展,但是更多却是造福当地百姓,改善区域环境。所以今后不管赚钱不赚钱,我们讲也就是要将治理工程进行到底。
(二)建立社会责任系统化管理
要从整个组织所有的业务范围出发,积极和系统地理解、管理及交流风险,从整个组织的目标出发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目前众多的企业仅仅停留在最低的管理层次,回避法律风险,极力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为节省成本而引起生产事故。
(三)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传播系统
可仿效国外企业制定并公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借鉴国际上影响力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要按照标准要求,不断改进企业工作环境与职工生活环境,改变本土企业“劳工权益保护不充分”的不良社会形象。
(四)贯彻实施SA8000标准
篇8
刘岩,河北经贸会计专业研究生。
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的产物,它使会计学科更加充实,提高了会计在经济中的地位。而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
1968 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在《会计杂志》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该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并从此揭开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进程。
社会责任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所作出的反映和控制。社会责任会计主要是协调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使企业在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尽管社会责任会计提出时间较短,但经过二十几年的研究,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会计已经从理论走向实际。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加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作为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有利于经济的强有力的发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形象。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近年来出现的种种漠视企业社会责任的现象频繁发生,从早期的三鹿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婴儿患上肾结石到近期的吉林禽业公司忽视安全检查而造成的爆炸事件无不折射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淡薄。一方面,很多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及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等自身的局限,缺乏社会责任的意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其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违反或者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只将自身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忽略了企业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些企业往往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甚至为了达到短期效益,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这些行为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缓慢。
(二)信息披露主要以定性披露为主,信息披露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文字的形式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信息披露,虽然报告篇幅较长,但缺乏与之相关的定量信息,而且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用详细的数据进行披露,导致不同企业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
(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没有明确要求,在现行会计报表项目的设置上缺少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科目;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格式也没有固定的规范,同一行业间不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会计项目不一致,导致不同企业间缺乏可比性。
三、解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建议
(一)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应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且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应从国家和企业自身双方着手。
首先从国家层面,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和引导,营造企业遵守社会责任的宏观环境;还应通过立法或行业活动等将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相联系,例如,国家可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相关的考核,对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或者政策支持等;另外,国家还应该加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立法,加大企业的违规风险,从而违规后果变得严重,加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定期检查,对于企业逃避或违责任的行为,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罚(环境污染治理罚款、增收相关税费等),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企业自身来看,也应自觉加强企业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承担起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行为方面,企业的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都应自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的每一份子都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相关内容纳入到企业的日常培训中,并将其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将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绩效相联系,并将其作为评价管理者绩效的重要指标;员工也应自觉参与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企业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应主动披露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由被动披露转变为主动披露,主动承担起披露主体的责任,接受社会各方的监督。
只有在上述国家、企业包括管理者及员工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逐步将披露方式由定性披露向定量披露转变
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主要以定性披露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有用性。为了提高信息的可用性,应该逐步加强披露方式向定量披露的转变,而定量信息的取得,需要企业在经济事项发生时就进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的记录。对于现有的会计报告系统,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因此在会计系统的设计上,就应该增加相应科目满足相应的记录要求,这样才能使得披露方式转变为定向披露。
(三)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体制
1、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制。在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政府应承担起推动的责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相应的法律保证,使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性。例如将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相联系,国家可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相关的考核,对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或者政策支持等。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以及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情况而定。
小规模企业可利用文字性描述的形式进行披露,而较大规模的企业不应采用这种形式,因其规模较大或行业特殊,应采用数据量化的形式进行披露。
3、实现法律和行业协会的结合。一方面要加强我国行业协会的制度管理。当前我国约束行业自律的相关法律较少,缺少相关法律的规范不利于行业的自律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使各个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陈茜,《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广东经济,2013年第5期 48-49
[2]丁曼,胡振宇《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第2期 96
[3]聂树强,李许坚《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第4期 161
[4]孙红梅,蒋娜,岑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之友,2011年第1期 12-13
篇9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社会伦理 伦理秩序
近年来,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到“地沟油”、“毒馒头”、“毒胶囊”等问题的出现,均折射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最新的中国社科院的《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表明,2012年,国企社会责任指数仍领先于民企和外企,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整体较低,六成企业仍在“旁观”。据了解,蓝皮书中提到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慈善行为,而是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四个方面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而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作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体制变革的其中一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指的是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当今理论与企业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不仅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是我国当前极具现实挑战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想要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考虑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国际通行做法。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定义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学术界的看法大致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依法做好企业该做的事,即为股东创造尽可能多的产权收益。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依法经营并给利益相关者以公平的回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依法履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责任的同时,为企业价值的全面实现向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与帮助。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发展经济的责任和社会的伦理责任两方面。发展经济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不断创造经济价值,为企业股东创造最大化的利益,同时也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它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内涵的。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应该是指企业作为伦理实体对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伦理道德方面的责任,这点也是本文中主要阐述的问题。其核心在于企业的行为与支配行为的观念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具体表现为:企业首先要以人为本,关心人权,对企业中的员工要始终保持不变的尊重,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的伦理氛围,这点应该算是伦理责任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其次,企业在社会的公共生活中,在处理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时要“公平合理、公开坦诚、负责守信、相互尊重”[1],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二、社会伦理秩序的含义
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社会秩序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人的社会性使人们的行为可能而且必须协调一致。人们只有在协调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各项活动并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及其相应的机制来调适人的行为。而当这些规则被社会赋予权威性,并且使社会生活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时便出现了以调适人们行为的规则和机制为基本内核的社会秩序。“每一种秩序的形成,都是作为人的行为规范、准则,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而存在的。”[2]所以,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只有在相应的秩序系统中才能够得到缓和和消解。人类社会相继出现了习俗秩序、伦理秩序、制度秩序和法律秩序等,它们共处于一个社会中,有着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作用。其中伦理秩序是关键、是基石。
伦理秩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上,有伦理观念渗透其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客观交往关系及其规则系统。[3]作为一种规范体系,伦理秩序的基本功能在于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只要有伦理秩序存在,就有某种约束和规范存在。社会伦理秩序应该是具体到当代中国社会的,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伦理秩序体系。
三、从企业的社会责任看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报告中提到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时代背景的。它有必然性和必要性。必然性表现为它是以当代中国的社会情况为基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而必要性主要是指社会伦理秩序建立的紧迫性,一系列问题已经陆续出现,尤其是企业作为一个大的群体,其出现的一系列有关社会责任失范的事件,均体现出了社会伦理秩序建立的必要性。而伦理本身作为化解人性内在矛盾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伦理秩序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导向性和内在约束力。
首先,伦理秩序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伦理始终渗透于人们的各种活动中。伦理关系渗透于各种人际关系,伦理规范渗透于人们各种具体活动。伦理秩序也就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促进人性的完善和提升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伦理秩序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秩序。这意味着生活在一定社会伦理秩序中的人们,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使自己的行动为正确的预期所指导即预见到都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有效的合作,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伦理秩序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诸多社会秩序形态中,伦理秩序承担着价值批判并提供价值合理性基础的责任,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作用。它能为各种社会秩序提供价值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证明。其基本价值精神能渗透并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秩序要求。而且伦理秩序能够提供一个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合理的价值体系。它通过对各种规则的价值过滤、反思、批判调节各种形态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后,伦理秩序具有较强的内在约束力。虽然伦理秩序与其他社会秩序形态一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和外在强制性,但是由于其根源于人的本质性需要,主要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社会习俗维系。
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来看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途径,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性建设。规范性伦理秩序的出发点首先关注的是人的行为,核心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期求的目标是规范整个社会生活。社会规范伦理的理论基点、核心问题、期求目标决定了它只能使人们达到伦理道德的低层次要求,是具有普遍公度性的“底线伦理”,即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的规范伦理建设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伦理规范。表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上就是立足于企业的责任,尤其是社会的责任。在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和建构中,需要行为者符合一定的伦理关系和伦理实体性,即依循一致的道德规则和价值理念去行动。[4]其次,社会伦理秩序的制度性建设。这个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制,另一个就是相关的职业道德。前者主要是相关法律的要求,后者确是体现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很重要的职业道德,事实证明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责任的,是得不到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每一个职业虽有不同的职业道德准则,但都具体地体现为责、权、利三大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然而在目前中国的现实生活中,责、权、利三者关系上却出现了问题。很多人专注于“权”和“利”,而忽视甚至丧失“责任感”,片面维护和追求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而不顾甚至牺牲社会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制定各行业的职业行为准则及相应的惩罚措施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随着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之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说明还是可以体现出其价值的。在合理的社会伦理秩序状态下,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全社会诚信互助、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生态环境良好,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重要资源和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秋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企业伦理责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5).
[2]鲁英.伦理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J].中国市场,2007(40).
篇10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 现状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各国学者对有关社会责任都进行了较为详细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具体的理论体系,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将注意力放在社会责任的研究上。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员工权益的侵害等,这些都阻碍着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广泛开展和谐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公司、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党的十报告中也指出,“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要想实现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更要求我们每一个企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践行社会道德。党的十精神要求企业,不但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创造利润,还应该将绿色消费模式、保护环境、安全食品、绿色施工等不断推广,突出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当然这也需要社会责任审计来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使社会责任更加有效、真实。
二、我国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问题剖析
(一)我国当前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纵观我国近年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实践的情况并不乐观。企业在追逐利润、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三鹿奶粉”事件、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无一不表明我国企业在食品安全、员工权益保障等方面所存在的严重问题,而接二连三的雾霾天气,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可见,解决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加强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各地也开始纷纷出台政策来控制和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毫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资源更加紧张,各类资源的价格频频上涨以此来调控对资源的滥用。随着法制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员工开始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社会责任的问题剖析
由于我国引入社会责任的概念较晚,社会责任履行的意识淡薄,人们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环境、资源、人权等问题。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激化,我们不得不暂时放缓追逐GDP的步伐,回头来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自从2006年国家电网了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以后,我国的社会责任运动被推向了。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它的真实性开始遭到质疑,而要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公信力,就需要社会责任审计来完成这个任务。然而由于社会责任审计在我国刚刚开展,其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1.对企业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强制规定,而且报告可以不经过审计直接报出。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初衷是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但是我国现行的规定中,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方式、内容等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社会责任报告流于形式,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善社会责任。而且,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经过管理者签字后就可以对外报出,没有第三方对其真实性进行审计,更没有出具专门的审计报告。这样也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报告不重视,为了提升企业形象,一些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只披露对自身有利的方面,从而掩盖其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在为企业做着虚假宣传的同时,也损害了利益相关者及其知情权。
2.没有具体的法律对社会责任审计做出规范。法治社会,要有法可依,才能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由于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算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其研究也处于初步阶段,也缺少相关的准则来遵守,这样即使是有第三方对其进行审计也无法发表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社会责任属于道德范畴,但需要法律对其进行规范,仅仅靠舆论、自觉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公众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在宏观层面上约束企业的社会行为。
三、我国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工作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监管。审计不仅关注企业财务情况的真实有效性,还要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也是维护经济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经济、环境、社会、行政等各个方面相结合,其中社会责任审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基于社会责任的准则,相关部门需要审计部门提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意见;为了保障各个企业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审计部门需要进行社会责任审计,来对其进行监管;为了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率,需要审计部门进行社会责任审计;为了鉴证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审计部门需要进行社会责任审计。可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一些利益相关者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社会责任对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一方面是来自投资者的压力,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考虑更愿意将资本投到“环保型”、“慈善型”企业,当然这就需要企业出示一份真实的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另一方面,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政府也将支持力度转向了“绿色”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优秀的企业从政策上给予扶助。最后,还有广大消费者、媒体,也需要看到一份经过审计的社会责任报告,以此监督检查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
(二)社会责任审计的可行性
一是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企业也都处于初步发展的时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有企业处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较大,国有企业应该当好履行社会责任的“领导者”,推动整个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二是能强化社会责任在法律制度层面的监管。在2005年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2006年9月25日,深交所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其中倡导了各个企业应该积极地披露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虽然并没有做强制的规定,但是我们看到了社会责任已经得到了上市公司的关注,这也意味着社会责任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衡量企业的各项能力。2008年5月,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下发,显示出国家已经将社会责任提到了日程。2008年5月,上交所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意在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社会责任报告。为了具体说明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在2010年5月,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2013年我国首次颁布了《中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指南》,进一步扩大了社会责任的范围。这些政策的颁布强调企业不仅实现自己的财务利润上的增长,更要关注自己的社会价值,履行社会责任。截止到2013年10月31日,1 525家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随着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社会责任报告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社会责任报告审计也应运而生。
三是能完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理论、充实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实践活动。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可信性、改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理论、充实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实践活动。欧洲会计专家协会FEE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应该与公司的财务报告平分秋色,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得到利益相关者的信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独立的审计。Lars-OlleLarsson曾经说过:“没有经过审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很多学者对这样的观点表示赞同,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都开始重视环境、社会和发展问题的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数字和标准也越来越多,可是很多公司只是把这些报告当成一种装饰来用,这样让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大打折扣。作为一种对外公开的信息披露,与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一样,对社会责任报告也应该实施独立第三方的鉴证。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活动发展比较缓慢。2006年,中远集团在其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了鉴证报告,这份鉴证报告是由挪威船级社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出具的。截止到 2013年10月31日,我国已有7.6%的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第三方审验,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个百分点。由此看出,我国在社会责任审计方面取得的长足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审计系统化,规范社会责任审计准则,明确审计目标,扩宽审计业务范围,结合专家组审计,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前景一定非常光明。
四、对加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对社会责任审计的准则和标准加以界定和完善,确立社会责任审计实务的实践方法
结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员工、公众、政府等)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对于这些事项的履行情况、质量高低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准则来支撑。因此,在我国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首先要着手制定一套相关的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做到有据可依。其次,从以前的实际情况看,企业自愿社会责任报告并接受审计的动机并不明确,需求也较弱,我们还不能确立审计的方法,工作有些盲目。所以,进一步推广社会责任审计,并扩大审计主体,确立社会责任审计的方法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二)组建社会责任联合小组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并增强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
由于社会责任的内容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涉猎的学科也较多,需要各方面的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所以我们可以建立社会责任审计联合小组,让审计工作人员和环保、工程、社保、税务、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共同参与审计,这样不但能融汇各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完善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社会责任审计对从业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社会责任审计既涉及到财务方面的审计,又有绩效审计、合规性审计,专业性强,技术性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懂得财务、经济、绩效、社会学、工程学、法学等各个领域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加强培养相关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在监管结果上提升社会责任审计的监督力度和处罚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
在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管,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对严重违责任的行为,要有一定的惩罚力度,对责任要追究到底,这样才能把企业引导到正确的履行社会责任审计的道路上,真正地让审计发挥其效用。
(四)优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审计的意识
目前一些企业为追求高利润,忽略了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发生了严重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事件,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法制观念的增强,社会问题已经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存。所以,为了保证企业的各项政策能顺利进行,基于企业战略层面来对社会责任问题进行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继价格、质量之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该优化治理结构,认清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联系,为社会责任审计提供有力的战略背景,也为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奠定基础,同时,企业还应提高社会责任审计的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积极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高企业在公众心里的可信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促使企业更快更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翠.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2.方.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3.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5):47-51.
4.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1):11-13.
5.韩晓梅.论审计的社会责任观――关于审计目标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6,(2):59-63.
6.黄溶冰,王跃堂.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20-24.
7.解鹏里,潘文林.关于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5):14-1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