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篇1

摘 要:目前,房地产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房地产企业的行为被社会广大民众所重视。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重要一环,房地产企业义不容辞需要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提出了很多企业都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监督体系落后等问题。最后针对房地产企业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提出了三个对策: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机制建设以及监理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机制。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社会责任

一、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

最近几年,虽说房地产行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发展减缓,但是它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势头也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可该行业在带动经济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社会问题。不断快速上涨的房价使很多刚需购房者或者刚毕业的年轻夫妇望而止步,就算有了首付款购买房子,也是成为了经济负担很重的“房奴”。并且我国对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监管手段还不够有效,房地产市场经常出现不诚信的经营行为,比如说捂盘、哄抬房价以及偷税漏税等。这些恶劣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以及购买者的利益,也使得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形象差。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令人担忧,具体有以下几点:

1、履行社会责任的房地产企业较少

据《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报告》分析显示,34.7%房地产企业表示在自身企业发展计划中,不包含社会责任的履行。并在接受调查的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整体相对不足,甚至还有很多企业表示不知道有社会责任性履行这件事。这表明国内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

2、房地产企业投放过多虚假广告,影响企业信誉及企业形象

近年来,广告促销方案随处可见,为争销量,很多企业不遵循实际情况,投放虚假广告,比如,有的企业投放虚假房地产内容,误导消费者;有的商品房根本就没取得销售许可证;有的甚至还不具备相应的房地产机构资质;有的全是空头支票,不能兑现的承诺。所有这些就是房地产企业不切实际,做出违法违规的虚假广告,由此引发诸多消费纠纷,导致购房人对房地产企业不再信任,极大的影响了企业信誉及企业形象。据不完全统计,接近一半的购房纠纷均是由虚假广告引发的,商品房信息不对称、交房后房屋面积“缺斤短两”、绿化变楼房等现象比比皆是。

3、房地产企业缺乏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我们的地球需要一片自然的清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自然资源,确定绿色住宅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购房时,除了要考虑房屋的价格、所处地段、房屋质量外,也更加注重考虑房屋是否环保节能。然而,多数开发商还未重视这一点,仍一味追求以房屋美观为突出卖点,忽视以房屋节能环保为主的重要性

二、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已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也为大多数企业所适用,大多数企业能够根据现有的市场经济特点,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发展理念等,在选择房产产品、经营领域等各方面也有了足够强大的意识及先进技术。然而,对于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这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却处于意识淡薄的状态。比如,企业在规划长期发展战略时,未将社会责任指标纳入其中;企业在进行裁员时,未考虑到这会对政府与社会造成多大的就业压力;企业在控制成本使用低劣、伪劣原材料时,未考虑到这会对消费者及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多数房地产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及价值还没有真正理解,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这样也不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2、信息不对称下的房地产企业道德风险

传统经济学中有一种理想的完全竞争模型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竞争市场上,拥有相等的信息量,以供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就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生产者和消费者拥有不同等信息量,开发商对自己开发的楼盘诸如房屋的质量、物业服务以及成本等等各方面情况非常清楚,但作为购房者在购买房屋前对这些方面的信息却知之甚少,因为对于这些方面信息的缺失导致购房者处于信息的劣势。产生这种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他商品不同,房地产商出售的房屋只有在建好甚至是购买入住后购房者才能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才能进行同类商品之间的比较判断,而一开始往往只能听信生产者也就是开放商的一面之词。房地产企业这种在信息上占有的巨大优势,容易崔使他们产生了不好的销售动机,比如,肆意夸大、虚假宣传、在产品信息上有所隐瞒。这种买卖双方在产品信息上的不对称往往导致房地产企业做出不负责任的决定。

3、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滞后

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的滞后也是导致房地产企业不能很好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方面原因。首先,我国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这种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目前,关于针对环境有效评价和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系在我国尚没有形成。例如,我国目前缺乏对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估的相关非政府机构,这种评估、监管的缺乏,就容易导致房地产企业大环境的扭曲、恶化。认真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相关的规定内容,然而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做法,不得不让我们审视这些规定是如何落实,由于部分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有些或是出于自身经济考虑或迫于某种压力,种种原因造成政府部门功能的缺失,也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滞后,因此,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对房地产企业现在的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管理部门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只关心企业的税收和利润,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的引导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

三、提高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对策

面对如今的房地产行业环境和我国在企业履责方面相关的研究水平,想要提高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本身,还需要政府、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经过研究笔者认为,想要提高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

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社会舆论可帮助房地产企业充分认识这一点。社会舆论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有三方面:一是约束作用,针对企业的一些不恰当做法,社会舆论就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对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作出的一些对社会不负责任、不理性的行为,进行曝光、批判,这种社会舆论的效应,自然而然就对房地产企业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无形的约束作用。二是引导作用,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必然会收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强烈正面的社会舆论,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及其内部员工明辨是非,迎合社会需求,摈弃不合理做法,大大减少其行为的无目的性,促进社会理性的弘扬。三是激励作用,正面的社会舆论能够让企业及其员工深刻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能够让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了解到提高竞争力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重要关系,找准平衡点,从而更加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2、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机制建设

诚信是企业的立足根本,也是企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企业诚信的缺失往往就是违法违规的开始,如今房地产行业的偷税漏税、虚假宣传等行为,其实根源都是企业诚信的缺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机制建设,作为房地产企业本身,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将履行社会责任列入自身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将诚信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心里,使其能够讲诚信、树信誉。诚信是一个企业、一个人最最基本的品格,只有诚信贯穿企业内部,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内部可以指定一套道德评价标准,以正确的道德规范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管理,塑造员工的道德形象,营造企业内部的道德氛围。这种道德评价标准会不经意间冲内部影响企业员工乃至企业决策者的商业决策,引导其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3、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

我国关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不仅起步晚,而且不够全面和规范,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不同,我们多是基于企业的财务指标上来作出评价,并不能对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合理评价。首先,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就是针对每一个行业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于房地产行业,这种监管体系不仅可以给房地产企业形成一定压力,更能够为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其能够更好的监督开发商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全面的监管体系,也能有效加强社会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督,促进社会对房地产企业的了解,使房地产企业更加深得民心,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体系,在对房地产企业做出正确引导的同时,能够运用强制的法律手段对其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坚决惩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察、审计、纪检、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深入现场,沟通了解情况,出现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政府部门可根据会计、法律事务所等提供的依据,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严惩,坚决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另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投身到房地产企业的监督队伍中来,面对企业的一些违章违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向社会公开,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帮助房地产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英杰. 《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1.

[2] 燕补林.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 2009(05).

[3]许云华.论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J].特区经济.2007.4.

篇2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品牌建设 员工责任 环境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是伴随着资本不断扩张,进而引起诸如两极分化、社会贫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也是跨国公司在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为了改善自身形象而践行的理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但要使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应该让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企业品牌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一致认可,企业品牌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一种关键资产,在竞争中扮演重要的战略角色。如果能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具体影响,就能引导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高品牌影响力。本文试图从根本上寻找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的关系,用来解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品牌的分解,讨论企业社会责任在品牌各个层面上的内涵,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的关系框架,探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各个层面的品牌建设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的互动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为,企业不只是为股东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负责,其中包括: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对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有迫切的外部压力,而品牌建设更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必要保证。对于二者的关系,目前在理论界和管理实践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是背道而驰的,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迫于外部压力的一种被动行为,只能增加经营成本。

本文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必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但可以丰富企业品牌的内涵,而且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作为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成员,其行为要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具体包括: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等。品牌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企业的品牌形象除了包括产品品牌、雇主品牌、企业品牌等方面,内涵上也包括着很多丰富的内容,不但和企业性质、行业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时代特征、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企业特别是知名度较高的跨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路径依赖正在由传统的广告方式转型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即通过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来重塑企业形象,再造企业文化,并由此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

例如沃尔玛公司曾经主动采取两项举措:一是将其庞大的物流车队的效率提高100%,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是将其各卖场的能源耗费量减少30%,以节约利用资源。宝洁公司从1994年起编辑其全球环境报告,并对读者进行追踪调查,将反馈结果体现在下一年的全球环境报告中。一方面表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将赢得当地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好感,愿意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或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对企业在当地各项活动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意愿,使企业容易取得消费者、合作伙伴、金融机构的信任,将有助于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

实践证明,履行社会责任会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而社会责任缺失,则损害企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预防品牌空心化的有效措施

品牌空心化指品牌具有高知名度,却缺乏认知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品牌的高知名度无法转化为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造成品牌外强中干的空心化。品牌空心化的主要表现是,品牌单纯的符号化,有广泛的知名度却没有个性化的内涵,品牌定位及核心理念同质化严重,目标受众对其品牌的认知和认同与其知名度严重不对称。品牌与产品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能把品牌对消费者的利益承诺通过具体的产品实现,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品牌空心化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比如广告的粗制滥造、宣传失当、核心价值缺失、品牌定位不当、渠道建设不到位等,预防品牌空心化也有很多手段,而企业通过履行产品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美誉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品牌空心化的发生。

(四)品牌建设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内部合理性

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不合理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多起因于外部压力,有一个从不愿意到愿意的过程。要使企业自愿自觉的履行社会责任,必须让企业认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品牌建设在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正可以提供这种重要性的证明。

以我国企业为例,大部分企业已经清醒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而且正在积极进行品牌的建设和巩固。然而,目前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大多不是自愿行为。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只有让企业认识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品牌形象的重要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让企业主动积极的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品牌建设的体系中,才能从根本上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内部动力。

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互动关系模型构建

由上可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建设将产生直接的、深切的正向关联度,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新的路径依据。为了进一步说明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把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分解为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把品牌建设分解为产品品牌、雇主品牌以及环境品牌(绿色品牌),并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对应,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关系框架模型(见图1)。

本文根据该模型,分别阐述产品品牌建设中的消费者责任、雇主品牌建设中的员工责任以及绿色品牌建设中的环境责任,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在品牌建设各个层面上的内涵。

品牌建设在社会责任各层面的内涵

(一)基于消费者责任的产品品牌内涵

消费者具有四个方面的权利,即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听证权。安全权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企业及其提供的产品侵害的权利;知情权是指消费者有权知道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具有什么性能和特点、怎么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它体现的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和平等性的权利;选择权是在知情权的基础上,消费者通过比较、选择,自由进行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权利,它同样体现的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平等、自由的权利;听证权是指消费者有表达自己对企业愿望、批评、建议以及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的权利。

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为对消费者上述权益的维护。尽管这些权利还不能体现企业对消费者的全部责任,但是却包括了企业对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基本方面。如果企业在这些方面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企业就没有尽到其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根据消费者的上述权利,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对消费者的最基本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服务),这是社会价值原则——不伤害的基本要求。企业在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时必须确保其产品的安全性,以维护消费者的安全权。消费者购买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如果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安全隐患的产品,不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还可能付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代价,这不仅违背了基本的社会价值原则,更为社会法律所禁止。因此,企业要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负有完全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的第二个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准确、清晰、充分的产品信息,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的尊重与维护。准确的信息是指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确凿的,避免了夸张和暗示;清晰的信息是指提供的信息是直接的、易懂的,并且既没有欺骗又没有操纵;充分的信息是指为潜在的消费者提供全面的、足够多的信息,让他们在选择商品时能够做出最优选择。

因此,消费者责任的内涵是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消费者责任的履行为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

(二)基于员工责任的雇主品牌内涵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保障员工获取合理合法的劳动报酬,这是企业对员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一般而言,此类责任基于企业与员工明确的契约义务关系,也为当今社会法律所明确规定。企业承担此类责任,不仅是为员工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收入,更是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

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这是对员工生命与健康权利的保障与维护。员工为企业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企业不能以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和报酬为由,忽视对其生命和健康权利的保护。在一些工作场所,员工有可能遭受有害物质的影响,或者承担发生事故或患职业病的危险。因此,企业应该从维护员工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出发,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另外,工作环境的安排也必须有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不得让员工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长期工作,作业间要通风透气等等,这些都是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基本条件。

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这是企业对员工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尊重与维护。

员工责任的内涵是雇主品牌建设的基础,员工责任的履行为雇主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而雇主品牌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企业品牌。雇主品牌的建设是企业吸引人才、防止核心员工流失、缓解劳资纠纷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绿色品牌内涵

具体地说,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从以下方面承担对自然环境的责任:

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因子,它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也有价值意义上的独立性。然而,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势必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进行生产,这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独立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如何化解和减少这个矛盾是当代人类社会必须面对和认真加以考虑的难题。

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人类在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造自然界,改变生存的环境。企业作为人类的主要生产组织,在环境污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它必须承担控制污染的首要责任。企业不仅要从自身做起,避免与控制本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性的环保公益活动,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主力军,为环境保护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综上,环境责任的内涵是绿色品牌建设的基础,环境责任的履行为绿色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将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任赜,于真译.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林恩夏普佩因,杨涤等译.公司道德—高绩效企业的基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3

欧洲“企业2020倡议”逐步深化

2010年10月,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CSR Eourpe)发起“企业2020倡议”(Enterprise 2020),针对目前全球面临变化的商业界转型的趋势与动力,提出了四大主题:转变的市场;包容的社会;健康与福利;诚信透明度。

欧洲企业2020倡议以欧洲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为依托,公开呼吁建立新的合作联盟。它不仅是一个战略,还是一个行动。经过近两年的运行,企业2020倡议在欧洲逐步深化和普及。继德国,法国等国之后,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相继在各自国家推动企业2020倡议。

“现在我们也有自己的2020倡议,虽然现在西班牙正经历经济危机,我们也看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对西班牙经济的一些不信任和不好的看法。但是我们的2020倡议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帮助企业制定更好的发展战略并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展开合作。”西班牙企业社会责任组织Foretica理事长German Granda介绍了企业2020倡议在西班牙的开展情况。

企业2020倡议在欧洲逐步普及的同时。其深度也在扩展。企业开始在这一倡议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或研究当前社会面临的热点问题。“我们组织及会员企业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如何更好地完善企业治理和管理;第二我们的会员企业更多地关注职业技能和提供工作岗位,以解决欧洲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危机;第三,我们即将于今年秋天启动另外一个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行动。”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顾问Jan Noterdaeme介绍了欧洲企业2020倡议的最新进展。

在欧洲,企业2020倡议正成为一个独特的平台,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了解CSR的重要性,并将企业运营和履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sR与社会繁荣

“最近社会责任方面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企业希望能够为整个社会的繁荣贡献力量,不仅仅是为股东、员工、或其他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企业还想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来带来更多的价值。”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办公室主任鲁德福在谈到德国CSR的最新进展时说。鲁德福表示,企业意识到企业有责任去来解决或者是应对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而且把这些应对的措施跟他们长远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有竞争力。

事实上,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本身,还要为整个社会的繁荣作出贡献。尤其在目前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更是如此。因此,很多企业在环保、能源、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采取行动并作出贡献。

例如,在西班牙,企业更关注清洁能源、节能等议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越来越多的新公司加入到CSR运动当中,采取措施应对当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瑞典驻华大使馆社会责任中心和环境科技中心主任吴思也介绍了瑞典企业在环保、性别平等议题上所取得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社会繁荣的框架下。这一理念不仅能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实现社会的繁荣。正如Jan Noterdaeme所说“在欧洲,我们要特别地去照顾那些贫困人口。这才是社会责任的真正意义所在”。

此外,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从此前的倾向于慈善转向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策略当中。

合作带来共赢

“企业需要和利益相关方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自解决如此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将风险最小化而将机遇最大化的过程”。在谈到履行社会责任时,Jan Noterdaeme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随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合作不仅仅是企业间的合作,也包括整个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整个行业的合作、跨界合作以及多个国家之间的合作。

Jan Noterdaeme表示,现在欧洲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一亿五千万欧洲人生活在贫困当中,上千万的人失业。对此,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来应对这些挑战和解决这些问题,“欧洲议会在5月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两份报告,报告强烈建议政府和企业以及相关网络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像《WTO经济导刊》和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这样的组织,我们知道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知道人们为什么如此积极努力地去解决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管理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在瑞典,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典范的引导作用,同时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及政府部门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等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而在国际层面,瑞典在北京建立了一个CSR中心,给年轻的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还和其他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展推广CSR。

德国也是如此,“2010年10月份,德国政府出台了一项文件,叫做‘CSR德国’。2012年,我们也再一次强调了各个企业政策制定者、民间社会以及研究机构共同致力于这样一个德国CSR的行动计划。”德国国际合作机构驻华副首席代表施泰格在发言中也强调合作对实施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篇4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的社会环境分析

企业是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的一切活动必然受周围环境的制约或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面临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所以分析、研究和改善社会环境有利于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荣耀感。

1.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广泛和持久的,这些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极其复杂的企业环境,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尤其影响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决策。

(1)政策(法律)环境。政策法律环境主要指政府的行政、法律法规等对企业活动的影响。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仍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不论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尚处于初级层面,社会责任意识仍很淡薄。加上我国市场化改革在不断深化过程中政府职能定位一定程度上的误解,政府部门对企业行为过于放松监督,甚至放任自流。政府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注重经济发展和政绩,在我国市场环境还不完善、市场行为不规范,政策法规不完善及有关部门缺少监督和管理不力的情况下,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没有强有效的约束。即使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企业的不法行为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惩戒。这是导致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直接外在因素。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能促进社会购买力的提高,扩大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也日益明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进一步强化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忽略了社会责任。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从企业自身来看,54.4%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皆因经营困难导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之初全凭自身的力量,其发展、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得到的外界支持比较少,其资金来源少,或农业生产的自身的资本积累,或者靠民间借贷完成。他们具有强烈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欲望,完全受追求自我利益的机制支配,顾不上也忽略了承担社会责任。而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中小企业这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和整体价值观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成员行为态度的变化。近年来人口数量、结构、权势阶层构成及变化、社会价值观变化等较以前大大加快,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文化中重守成轻分财的观念影响更深刻。这种影响以及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不足,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大社会氛围使得很多成功的企业一般很少关注慈善等“分财”的社会公益活动,而很多民营企业家 则把很大一部分利润用于自身的奢侈性消费上。政府和社会也没有给予必要的激励,消弭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在企业经营困难时如果国家和社会不能给以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也会影响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政府引导、法律监管、舆论导向等机制难以完全到位,造成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外部环境的部分缺失。

2.内部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实际看,尚未形成高整合性的伦理气候,多数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当作企业的社会责任,职工的权益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难以履行。从企业经营能力看,中国企业目前在发展过程中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几乎没有太大力量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大多数企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较高。国家如何在这方面降低企业的后顾之忧。国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所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否在鼓励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不公平从而导致企业的进一步不公平竞争。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已成为市场的主体、创新的主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企业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也应该与时俱进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自觉行动的最大拉力

(1)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完全是靠企业家自身的觉醒形成的,而是靠市民社会的基础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内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设计与构造、规范与落实就必须借助政府的强大力量,全力借助政府力量的拉动和引导,创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更多地张扬承担社会责任的英雄。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公益责任,不仅需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而且需要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以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2)鼓励企业分阶段地履行社会责任。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政策、税收和补贴等优惠作为补偿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声誉、改善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等,尽管这些无形资产在短期内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内外部经营环境等能够促进企业获利。大多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质疑和担忧,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尤其是许多中小企业。对企业而言,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只有当收益超过成本,承担社会责任才是企业值得选择的策略。社会责任的利益是长远的,所以政府要扶持企业作好长远发展的打算。

2.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提升的主要推力在于居民个人素质的提升

(1)个人素质的提升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升。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责任受各种利益机制和人的素质的影响较大。首先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企业道德素质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不论是消费者、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个体其素质高低或多或少的会影响企业行为。而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在中国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中国的国民素质却远远没能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也受到转型期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家素质提高利于企业的成长,员工素质提高是企业生存的基础,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决定中小企业竞争力,个人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更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顺利的推行企业社会责任。

(2)把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变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推力。消费者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来说,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消费者的选择, 消费者行为不仅受经济因素影响,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社会关注意识的不断强化,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还希望得到具有“社会责任”的产品,也就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合理保护员工权益、保护环境,对利益相关者做到应尽的责任。消费者可以通过联合拒绝购买来打击那些认为企业提供的产品中社会责任因素不够的企业,因此来自消费者的监督和约束对企业行为形成外在压力。一旦企业出现不负责任的经营行为,外部压力,如消费者抵制、新闻媒体负面报道等,迫使企业规范自身的经营活动,增加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但这种压力也可变为激励推动力。对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外界给与正面的评价,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良好业绩等,激励企业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消费者压力变为推力且通过市场机制转化为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而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动力,最终使得那些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社会大众的褒奖,企业才会自觉采取社会责任行动。

(3)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大众的理解支持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宽松的环境。做好社会责任的舆论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媒体引导和社会舆论的导向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中来,关键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对那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及其领导,政府要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其有荣耀感、成就感。同时各类媒体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经常了解企业的经营行为,增强社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认知的透明度。对那些严重违法的企业进行曝光让社会舆论来参与监督,通过社会舆论监督,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为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作贡献。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公众舆论的参与度空前提高,大众的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显著。大众对企业应该少一份猎奇心理,多一些平和心态。社会更需要的是长久发展的健康企业,而大众和社会则宽容和包含则是企业健康持续长久发展的加速器,充分利用社会大众的推动作用利于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行政学院政经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王水嫩.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4:161-162.

[2]盛顺喜.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5,6:42.

篇5

1.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近年来煤炭价格有所下滑,部分煤炭企业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现象。加之行业面临安全生产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资源利用率等等问题,导致煤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1.1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我国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提高和投入的增加,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是与其他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据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煤炭每开采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0.3以下,共发生13起安全生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是0.293,是其他采煤国家百万吨死亡率的10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倒逼企业加大了对安全经费的投入,虽然经费逐年增加,但是相对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指标还有所不足。煤矿生产事故的频发,不仅给企业带来人员财产损失,也成为影响煤炭企业形象最重要的因素。

1.2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煤炭开采本身会对地表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对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第一开采时造成地表塌陷,破坏耕地资源。而且煤矸石的堆放也占用许多可以耕种的土地。二是煤矿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加大了水资源缺口。三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颗粒粉尘等污染物。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

1.3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

据我国能源蓝皮书的信息显示,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较低,平均仅有30%,而国际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已经达到80%左右,不及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而且做为我国煤炭主产区的山西省,地方中小煤矿回采率仅为10%。仅此一项每年浪费的煤炭资源就达40亿吨。而与之相关的高岭土、煤层气、焦化气等资源利用率也很低。

2.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提高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既不能单独依赖政府的管制,也不能依靠企业自身的意识。应双管齐下,即第一由政府推动企业肩负并履行社会责任;第二是让负有社会责任感成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2.1从政府层面推动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在欧美先进国家,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都十分强。究其原因既是社会进步的因素;也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因此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加强政府监管,由政府推动企业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2.1.1完善政策法规,监督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政府推动是促使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因此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加快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在企业经济利益上,保障履行责任的煤炭企业实现合法利润的最大化。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煤炭开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煤炭回采率。达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预防为主,对煤炭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将其做为审核煤炭企业准入的一项重要程序。从根本上杜绝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2.1.2强化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治力度

有了完善的政策法规,还需要有力的监管,才能全面的促进煤炭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有力的监管,就是要求第一政府、行业主管、协会等部门对煤炭开采企业进行依法监督。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监督企业行为,确保煤炭开采企业能够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发挥群众、新闻媒体等社会资源,加强社会监督。人民群众、企业工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环境问题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发动群众力量对企业进行监督,能够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系。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企业,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以打造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环境。

2.2改变生产经营理念,推动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履行社会责任就要求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价值相结合,在内部保障企业经营和员工利益;在外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2.1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我国煤炭行业大多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忽略了环境保护和员工权益问题。煤炭企业真正重视并肩负起社会责任,就要改变以往的发展方式。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集约型发展方式,坚持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减少环境污染的道路。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三废”的治理上。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经营理念中,保护生态环境,这既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2.2.2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整体发展、长期稳定发展制定的策略。发展战略不能单独的拼比企业的经济实力、物力等硬实力。还要比拼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意识等软实力。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上升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煤炭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中不仅要体现出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还要体现出尊重人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热心公益事业等等,并在促进就业、社会稳定方面肩负起一定责任。这才会实现企业、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2.3培育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法律规制

        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之外,所承担的维护国家、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责任。主要包括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对资源环境的维护和治理以及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和公共事业的顺利实施等责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决定了企业并不是孤立生存和发展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在整个经济活动运作的环节中都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2  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维护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良好运行,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走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增强知名度,从而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因此,充分考虑企业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承担能力的前提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能够放心使用的合格产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其得到应有的福利,促进社会的稳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企业自身形象,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健康运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市场建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和技术给予了企业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应该为社会完成的职责,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力武器。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由于许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最求利益最大化,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产品充斥市场,劣质产品造成消费者财产和人身权利受损的事件频繁发生;只顾短期利益,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售后服务和产品保障;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进行等。

        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我们应该认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正视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事实,加大力度改变这一情况。

        4  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现状

        由于企业的最大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使企业立刻得到物质上的回报,甚至存在短期内与企业最求营利的目标相矛盾的表象,使得企业很难积极主动的履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加以规制。

        我国《公司法》第五条中设有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但只是一带而过,过于抽象的概念原则,很难被实际应用,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在《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单行法中,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条文都零散而模糊,尚未形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并且缺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公司法中所规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法律责任,可以依靠法律的强制力强制履行,而一些道德层面上的社会责任,例如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在国际市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等,只能寄望企业自愿的履行,这就需要政策和法律通过激励来改善。

    5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5.1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体系。《公司法》中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仅仅是企业的法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公司法》第五条的规定发展为具体的、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条款,并通过与其他部门法相结合,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得以落实,具有实践价值和效率性,是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要对现行法律体系中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问题有关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目的为指导,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多个层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将散见与个法律法规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规则,应用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理论重新整合,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的建立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法律机制。

        5.2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激励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中法律责任的部分可以利用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针对道德责任的部分,则需要采取政府引导、法律保障、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与企业自身规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觉自愿的履行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例如从市场准入、财政税收、市场管理、科技引导等方面,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实行产业政策优惠等。

        5.3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将企业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内部自觉的监督。同时依靠国家政策,强化政府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对监管不力的政府机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公开监督制度,依靠社会和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王卫国,李东方.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篇7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沟通。然而,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海外运营的中资企业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竞争,成为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来看,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具体见表1。

(2)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特点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会责任实践区域广泛、情况复杂。全球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业务已经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区域也随之扩大,既要面对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要面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宗教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和要求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已经成为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特色。

第二,社会责任实践内容丰富,尊重人权和环境保护等是重点领域。在海外运营中,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具体情况,消除歧视、注重性别平等、开展人权教育、关注弱势人员、注意避免强制劳动和使用童工,是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关注点。同时,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已经成为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第三,社会责任实践形式上,注重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参与。海外中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探讨社会责任实践的方向、议题和重点内容,鼓励和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到社会责任实践中,共同推动当地发展。

2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贡献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包容性的、绿色的,在得到合理投资回报的同时,又给当地创造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第一,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带动产业升级。在东道国,海外中资企业参与大量的政府援建项目,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制造、轻纺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质优价廉的产品,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和提升了生活品质。通过技术革新提供新型产品的同时改良当地技术,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为当地产品创新、技术改良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案例:

中国石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以企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过12年的发展,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已成为阿克纠宾州重要的油气生产企业。不仅在油气生产上实现了突破,而且每年按时足额向当地政府上缴各种税费,支持了该州财政收入的70%,解决就业人口数量占阿克纠宾市人口的15%,成为该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00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华时称赞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是“中哈合作的典范”。2007年,中哈石油合作十周年之际,阿克纠宾州税务局给发来贺信,感谢公司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资源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报告

第二,创造就业机会。在海外运营过程中,中资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06年至2010年雇用当地居民的数量以28%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雇佣了近100万名员工,其中71%为当地居民。华为、中石油、工商银行等公司在海外的雇员有60%以上是本地人,中兴通讯的2011年CSR报告显示,其海外市场本地化雇员超过65%。2011年,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1%。海外中资企业关注本土员工的成长,制定适宜的培训体系和科学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当地员工骨干提供理论培训。

第三,推动节能环保工作。海外中资企业注重在东道国的节能环保工作,提供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产业链,提高节能环保绩效,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节约当地能源和资源消耗,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新的市场机会。另外,参与社区的节能环保宣传,支持社区节能降耗工作,改善社区环境,建立公益基金支持环保持续发展。

第四,参与社区慈善和公益事业。海外中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签署社区慈善和公益事业协议,建立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基金。中资企业注重与当地社区、教育机构等合作,建立助学基金、学校、培训中心等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当地卫生医疗条件实际情况,改善医院、诊所等医疗卫生设施周边的基础设施环境,建立医院并捐助先进的医疗卫生设备,针对性培训当地医疗卫生人员。走进社区,免费为当地居民治疗各种疾病,组织专家向当地居民普及疾病防治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1 守法合规方面的挑战

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复杂、立法标准不同,中资企业跨国经营时间普遍不长、经验缺乏,守法合规成为海外中资企业运营的重大挑战。一是对当地法律法规不熟悉。对于经营管理、人权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不熟悉,无意识违反当地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守法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商业诚信缺失,缺乏契约精神,不履行合约,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当地法律,并因此受到惩罚,给海外中资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2 文化方面的挑战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文化方面的巨大挑战。从宏观层面来看,运营地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巨大的差异,法律、商业惯例和不成文但为社会公众认可的规则等因素都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挑战。比如,当地员工与中国外派员工的价值观、信仰、习惯乃至生活方式都不同,这些文化背景差异极可能演变为文化冲突和矛盾,造成内部跨文化管理的困难,降低中资企业对海外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加大沟通协调难度,增加运营成本,甚至使经营陷入困境。

3 管理方面的挑战

(1)劳资关系

海外中资企业的外派员工多数担任技术、管理职位,而矿工、建筑工、搬运工等基层岗位几乎全部是当地人,两者界限分明,加上语言能力有限,遇到问题无法有效沟通,导致劳资关系紧张。部分中资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为节省生产成本而降低用工标准,给当地工人支付过低的工资,引起了工人与工会的不满和抱怨,甚至引发罢工。

(2)职业健康安全

海外中资企业在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涉足较多,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但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础管理薄弱,安全用具设施不健全,事故时有发生,职业病的隐患增加。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已经成为中资企业海外运营的重要挑战之一。

(5)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

海外中资企业的部分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达不到相关标准,一定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由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技术水平的差别,海外中资企业与当地的供应商之间易产生沟通障碍,互信度不高,无法建立持续的伙伴关系,难以了解双方的真实需求与存在问题,难以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不利于推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4)资源和环境保护

部分海外中资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缺乏完整、规范、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难免受到当地的警告、甚至处罚。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短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东道国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中资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方面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提升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绩效

1 积极提升守法合规运营意识和水平

中资企业在海外运营中获得国际社会和东道国提供的社会、经济、环境支持的同时,也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制约。积极学习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升合规意识,有助于提高中资企业合规运营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在经济方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开展政治参与、公平竞争,反对偷税走私、圈钱逃债和商业贿赂。在社会方面,学习当地人权、劳资、消费者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尽责审查、评估人权风险状况,避免同谋、反对歧视,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工作中的基本权利。在环境方面,学习践行当地与防止环境污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栖息地恢复等相关法律法规。

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2012年9月28日,中国商务部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这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首部自愿性社会责任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海外经营行为,指导中资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

2 主动融入当地社会

海外中资企业融入当地社会,需要企业与当地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同行及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不断沟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3 提升社会责任属地化管理水平

一是积极将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的战略和日常运营中。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研发、设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环节及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结合自身运营实际明确社会责任核心议题,集中优势资源在当地开展社会责任专项实践。

二是建立适合属地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社会责任工作部署、报告、沟通等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和社会责任日常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中资海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的长效机制。

篇8

德鲁克第一个提出并系统阐述企业社会创新这一重要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新的实践形式,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从“赚钱行善”向“行善赚钱”的战略转变。当代企业社会创新的广泛实践日益显示德鲁克社会创新思想的实践价值。

彼得·德鲁克( Peter F.Drucker,1909-2005)是当代最为知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也是对我国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管理思想家。自1946年发表《公司的概念》和1954年发表《管理的实践》以来,德鲁克以其30多部著作及其极具实践价值的管理思维提出了目标管理、有效管理者、创新与创业管理、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企业社会责任等一系列创造性的管理思想,引领和塑造着当今“管理的世界”。特别是德鲁克第一个从理论上明确地提出并系统阐发企业以“社会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观点,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从“赚钱行善”向“行善赚钱”的重要转变,开拓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新视野和实践新境界。

企业社会责任从义务向战略的转变

作为一个理论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是随着现代企业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逐步提出并不断演变的。早在现代管理理论诞生之初的1923年,谢尔登( OliverSheldon)在其被认为管理哲学创始之作的《管理哲学》中第一次提出了“管理的社会责任”问题,强调工业管理承担对它所服务的共同体和作为其中人的因素的工人的重要责任,管理的效率不能仅仅根据经济、效率标准,也应该根据公共福利的最高标准来评价。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产生于1950年,先后提出了社会义务观、社会绩效观、社会营销观等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点,不断扩展和深化着对社会责任概念和实践模式的认知。1979年,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之父”的阿奇·卡罗尔( Arc}ue B.Carroll)完整地提出了一个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组成的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成为当今人们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内涵的基本框架,用他的话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应当努力创造利润、遵守法律规定、遵循伦理道德并且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简言之,企业必须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

在实践上,1970年以后,随着劳工权益、就业歧视、收入差距等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全球生态环保运动的兴起,社会责任由被动变主动,逐渐演变为一项全球性的企业伦理运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当今时代企业的普遍共识。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性组织,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扩大的社会压力下,如何实现社会责任与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使履行社会责任既能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开辟创新领域的重要途径,又能为企业可持续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动力,这些都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显然,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盈利后慈善捐助这种仅仅“为了脸面好看而做好事”的“赚钱行善”观念或将社会责任单纯看成是“付出或成本”的模式越来越难以维系了,,必须突破这种社会所得就是企业所失的“零和逻辑”,走向企业永续经营与社会责任共进的双赢思维。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从道德义务向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德鲁克以其思想家的深刻远见和对企业变革的高度敏感,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企业创新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强调企业应当把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纳入战略框架,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与创造社会需求来引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方向,这就是他首次提出的企业社会创新,“理想的情况是,一个组织能将社会需求的满足,包括它自己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需求,转变为组织获得业绩的机会”;“企业只有把社会责任转化为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转变成商业机会,才可能真正履行‘社会责任’”。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进入了与企业战略和创新内在统一起来的“行善赚钱”的新阶段。社会创新日益成为当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形式。

德鲁克企业社会创新观的提出

1973年,德鲁克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首先提出了“社会创新”( socialinnovation)这一新的概念,明确指出:“与技术创新比较而言,对社会创新的需要甚至可能会更大”;“从工商企业的发展历史看,社会变革和社会创新至少与技术创新具有同样的重要性”。1984年,德鲁克再发表“把社会问题转化为商业机会: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意义”一文,具体阐述了“行善赚钱”即“把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转化为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的社会创新观。1986年,德鲁克再以“社会创新——管理的新领域”一文,以生动实例阐释社会创新相对于科学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功能,提出“社会创新已成为管理的全新领域”的重要论断。由此可见,以社会创新履行社会责任是德鲁克深思熟虑的一个重要管理思想,是他将创新创业精神与企业社会责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融合思考的创造性理论成果。

众所周知,德鲁克“发现”了现代社会的“组织化存在”,组织作为“社会的器官”“是为社会而存在的”。而随着企业“社会权力”的扩大,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责任的问题是组织社会所固有的”。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承担经济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同时,德鲁克特别强调企业创新与创业精神,但他敏锐地认识到,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像教科书、报纸、保险、医院、管理等社会领域,在历史上都实际地发生着创新——社会创新,它们往往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源自社会领域的需求日益成为企业创新或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和方向。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相结合,就催生出以创新和创业精神解决社会问题和以社会需求引领企业创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机融合行动,这就是企业社会创新。这是熊彼特以来创新理论的新发展,也是谢尔登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新视角。

德鲁克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美国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变化中,认识到一个面向社会问题、社会需求的“创业型”社会的来临。创新、创业精神从经济、技术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教育、保健、政府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创新,远比商业与经济领域的创新具有更广阔的天地”。在“创业型”社会里,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各种组织都应该发挥创新和创业精神或通过有效管理来提高运行效率,重塑发展动力;企业应该主动把创新导向社会领域,“将社会问题转化成经济机会和经济利益,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开辟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新领域。因此,对德鲁克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承担、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而在于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企业永续经营与社会责任可持续化的双赢结果。显然,理想的方法是将“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途径,看作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机遇”,是“把社会需要转化成有利于企业盈利的各种机会”。这样,使“行善”(社会责任)与“赚钱”(企业发展)二者兼得的企业创新成为可能。

德鲁克虽然首次提出和反复强调社会创新的重要性,但始终未能给出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从他相关的阐述中大致可归纳为社会创新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与技术创新相对应,社会创新是经济社会领域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社会效应的创新。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生产出肥皂属于技术创新,而养成注重卫生、用肥皂洗手的生活习惯,属于社会创新。显然,两者对于人类的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对应,企业管理中消除不良社会影响或解决社会问题,但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发展,也是一种社会创新。如1913年美国福特公司率先提高工人工资,既缓解了当时社会的劳资冲突,又减轻了因工人频繁更换而造成的损失;第三,与创新创业精神和管理的社会功能相对应,将创新创业精神和管理工具应用到社会领域中去,以新的思路、方式和技术来解决各类社会问题,也属于社会创新。这方面德鲁克强调的是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创新创业精神或通过改进管理来提升绩效。不论角度如何,有两个认识和实践企业社会创新的基本点:一是创新目标的社会性,即创新必须面向社会问题或社会需求,并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二是创新方式方法的新颖性,即必须体现创新创业精神或实施有效的管理。

德鲁克企业社会创新观的实践价值

德鲁克提出的社会创新思想,不仅强调企业要把社会问题或消费者期待解决社会问题的“公众期望”纳入发展的战略框架,而且强调通过满足与创造社会需求来引领企业创新方向。开辟了企业以自身可持续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境界,代表着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模式从“赚钱行善”向“行善赚钱”(fromdoing well to do good to doing well by doinggood)的根本转变。正如“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所说的: “我心中伟大的企业是那些致力于挣钱并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

以近年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推出的全球“绿色创想”计划为例,通过增加对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自身的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提升了企业在创新与执行方面的声誉。而该公司新的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在投入市场后又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回报,使GE在社会责任与自我发展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成为企业社会创新的成功典范。再如,因应时代变革,英特尔公司发展战略三个关键因素的顺序正由原来的“技术创新——产品+市场—社会、环境问题”转变为“社会、环境问题——产品+市场——技术创新”,这就是德鲁克所强调的以社会问题、社会需求来寻找市场需要,进而引导产品和技术创新的社会创新过程,英特尔称之为“责任引领创新”。如惠普、微软、英特尔、联合利华等世界知名公司都将原来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转变为社会创新部门,致力于在教育、环保、社区治理等领域的社会创新实践,并以此为基本的发展战略,引领着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新潮流。

面对现代社会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和日益多变的社会需求,如教育、生态保护、贫富差距、健康卫生、文化消费等,仅仅依靠公共服务机构是不够的(当然,公共服务机构同样需要自觉进行社会创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创造性的方式或方法,着力去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或创造社会新需求。在促进企业自身经营和发展的同时,以更有效的方式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篇9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需求层次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利益相关者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盲目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忽视社会、环境因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事件屡见不鲜,雀巢碘超标、宝洁“SK-II”风波、安徽劣质奶粉等事件导致的后果更是触目惊心。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使其在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具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以利于其长远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一大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概念,国内外对其表述千差万别。

国外,卡洛尔(Carroll)为了将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协调起来,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模型,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自由决定的责任,这也成为其他许多学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基础。国内,学者卢代富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为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相互关系,是以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企业义务的相对方。

二、基于激励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分析

(一)需要层次理论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因而可以认为企业的需要也是分层次的,而为了满足企业需要引发的社会责任应当也是分层级的,这里我们借鉴陈迅、韩亚琴的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社会责任即法律责任,并将经济责任纳入其中;二是中级社会责任即道德责任;三是高级社会责任也即慈善责任。

(二)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解释相对直观。当企业很好地履行了其社会责任时,利益相关者会对其行为给予支持和奖励等正强化手段,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后重复出现。当企业没有履行其社会责任,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危害时,他们则会采取批评、罚款甚至将企业解体等负强化手段,以使企业反思其行为,直至消除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心理,更好地配合履行责任。

(三)公平理论

不同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上的产出和投入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产出投入比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评价结果是否合理,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横向比较如下式所示,只有当下式成立时,企业才会认为公平产出(本企)投入(本企)=产出(他企)投入(他企)。

当感觉本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产出投入比小于其他企业的产出投入比时,本企业就会认为不公平,可能会要求增加自己的产出或者减少自己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投入,也可能会要求减少别人的产出或者增加其投入,以使两边趋于相等。当等式左边大于右边时会采取相反的行为。纵向比较与此类似,当现在的产出投入比大于先前的产出投入比时,则会继续增加投入;反之亦然。实际操作当中一般是增加或减少自身投入。

上面三种激励理论分别从内外部作用下的企业需要、利益的博弈和比较三个方面对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差异进行了分析,结合激励的过程得到的。

三、对策建议

(一)企业自身

主要包括股东、管理者。

第一,股东和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只有从上到下树立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以人为本、和谐企业的理念,提高对责任竞争力重要性的理解,并将其植根到企业文化和日常事务当中,营造强烈的社会责任氛围,才能保障其长期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股东和管理者要推动自身和企业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在股东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要遵守法律规定,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签订公平的劳动合同,保护其合法权益,生产良心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并做好基本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提高责任产出信心,抛除侥幸心理。正确理解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要性及其与自身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其他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不是相互对立的。

第四,正确认识不公平现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由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对信息理解的主观性的存在,加上环境复杂多变的作用,要想实现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企业应从自身以及社会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责任盈利能力,提高责任产出,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公平。

(二)其他利益相关者

主要包括政府部门、消费者、员工、社区、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

第一,积极引导企业需要的发展。引导企业需要的发展首先要引导好股东和管理者需要的发展,利益相关者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自身需要反应到对企业各项工作的要求当中,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以合力来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积极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做好监督工作。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律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通过行业年会,新闻报刊等方式全面做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并做到公开公正,令人信服。

第三,积极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政府部门要及时适当的调节对各种企业支持的,增加对公共物品和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的投资,而不能导致差距过大。

结语

2011年,中国100强系列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分由17.0分变为19.7分,稍有进步,但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近七成企业仍处于“旁观”状态,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当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履行现状与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不相适应的情况,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以企业为主体,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来承担的,只有整个社会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动,并在各利益相关者自身和相互之间达到平衡时,才能真正保护好所有人的利益和环境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申林.组织行为学与人事心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篇10

【关键词】会计人员 社会责任 虚假报告

会计社会责任是一个巨大深远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建立良好的有秩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与实践作为其保障。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效益最大化。从而有利于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一、会计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人们已经认识到,会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要。新世纪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关键时刻,会计工作任重道远。如何适应时代需求,提高会计社会责任,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已成为经营者、投资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呼声。提高会计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会计社会责任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从自然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时期,客观上要求会计工作者要重视其社会责任。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地提高,使社会文明程度产生飞速的进步。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和广泛应用要求会计工作的思维模式要发生根本性的改革,抛弃狭隘的主体服务思想。假如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真实,那么这些数据不但不能为企业、国家决策和税务征收的提供信息基础,反而还会损害企业投资者、相关债权人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并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提高会计的社会责任是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更为紧密和直接。因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经营决策绝大部分依赖于直接的感性判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营决策主要依赖于国家主管部门的计划。这时,会计信息只是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在事后的反映。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人、债权人、企业本身和政府的决策行为都受到财务信息的影响,社会经济运行质量也以其为重要依据。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会计工作突出作用,所以要求会计主体突破自身的利益观念,站在社会利益的立场上承担会计责任。

提高会计的社会责任是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充分是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企业的内部人员相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更了解企业的现在的经营状况与前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经常会被其通过操纵企业信息披露来左右。市场的参与者要想平等享有经营决策权利,就必须消灭这种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存在。在资本市场上,会计的作用在于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市场运行更具有效率。会计社会责任是发挥会计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作用的保证,只有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公司才会出准确、合理的会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才会提供客观的审计报告。

提高会计的社会责任是政府管理的需要。各个国家的政府都是以会计信息作为基础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如我国的社保部门依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了解其履行社会保障义务的情况;国家税务部门依据企业财务报表征收税款;国家发改委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依据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宏观规划。国家根据各个会计主体提提供的会计信息而出台的相关经济政策,引导和督促其合法经营,为国家政治和民主建设贡献应尽的力量。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突破只考虑自身和会计人员所在企业主体利益的狭隘观念, 而是要考虑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履行会计社会责任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会计人员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经常会从企业主体或是某一小集体的利益出发,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损害企业投资者、相关债权人和整个社会利益。

运用不恰当的政策处理业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采用不合理的费用确认方法。区分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是合理确认费用的关键。假如支出的是费用就要进行提取和摊销。但是现实中企业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将支出的费用不合理的转化为资本,以便实现减少费用支出和虚增利润的目的。第二,采用不合理的收入确认方法。确认企业收入的必要条件是:货物的所有权风险转已经移给购买方;销售金额可以准确的计量;销售过程中形成的成本可以准确的计量;企业很可能已经得到销售利润。在交易已经完成之后且利润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且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记录和确认收入。但在实际经营中,公司的管理者为了虚假提高销售收入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会计人员提前确认收入或是制造虚假收入。第三,采用不合理的方法进行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和权益法是常用的两种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虚减利润以便少缴税,在企业盈利的时候,不按规定采用成本法却用权益法核算;在企业亏损的时候,不按规定应用权益法却用成本法来进行核算。而在有的时候为了虚假提高利润的需要又会采用相反的方法。第四,会计政策的不稳定性。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进行某些会计核算时,例如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等,会计人员可以按实际情况而在几种不同的会计政策中进行选择。但是依据规定,政策选定后就不能随意更改,在各个时期要应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公司往往会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以调整利润。

利用非经常性收益调控利润。股权转让收益、费用减免、利息减免、债务重组收益、税收减免、诉讼胜诉收入、处置资产收益等都称为非经常性收益。非经常性收入在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总利润中所占比例通常都比较小。可是有的企业在主营业务亏损或是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为了粉饰其经营结果,通过加在非经常性收益(如债务重组、争取政府援助、出售或是转让资产)来提高整体收入,掩饰真实的财务状况。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这会计造假中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不但违反会计法规,并且违反《税法》等经济法规,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通常采用虚构经济业务与虚构交易事项的方法编制虚假财务报告。

三、履行会计社会责任的对策

针对在履行会计社会责任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立法和执法建设,改善外部环境,规范会计人员和企业领导的行为。完善相关经济法规,明确界定会计的社会责任和应负的法律责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并通过执法的严格性来强调其对社会利益的维护。加强会计工作立法,有利于规范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利于禁止会计造假行行。通过严厉惩处造假者和指使、强迫会计造假者,提高造假者的犯罪成本,使其得不偿失。同时要严格规定领导的责任和惩罚措施,断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造假而获得不当收益的念头,促使其主动管理和监督本企业会计人员履行会计社会责任。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教育、监管与技术培训。建立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财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社会责任的宣传和教育,并监督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例如,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全国会计从业人员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监督和评价,通过网络数据库建立一个会计类从业人员的档案,以记录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资料使用者得到真实、完整、准确会计信息。

通过建立经营者市场在企业内部形成经营者的竞争机制。一方面为了消除企业领导因为所得到的收入和为企业所创造的财富相差很大而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采用合理的分配制度,从而体现企业领导的真正价值,使其通过正当途径能够得到其应得的利益;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的对企业领导进行监督,可以建立和健全监事会、稽查特派员和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样就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也就是说企业追求投资者利润的最大化要以满足社会服务为前提。因此,企业的企业利益、社会效益和会计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四、结论

综合上文所述, 履行会计社会责任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 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固有的职业责任。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经营者市场形成经营者的竞争机制、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和加强对会计社会责任的立法与执法建设,使会计人员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 更好地履行会计的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新亮.新形势下企业会计社会责任的反思[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2]陆浩.浅论会计的社会责任[J].商场现代化,2013,(04).

[3]杨钧皓.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财会通讯,2013,(21).

[4]王晓路.完善会计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