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78-01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创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关专家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生产、服务、管理行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产业技能,既能够适应国家和地方需求,又有自己的优势,即实践能力较强地解决生产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我系在力求达到上述教育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对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确定和建立我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重庆,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通过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一系列的反复讨论、反复斟酌、反复修改,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和“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岗位认知模块
我们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从学校走入学校,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及专业技术的了解比较欠缺,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知之甚少。而目标的明确会对一个人积极努力的完成一件事情具有相当积极地作用。如果学生对今后会做什么不了解、不明确,那么,学生在今后三年学习中很可能就是茫然的、被动的。为了增加学生对今后工作岗位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参加与已就业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和知名行业专家举办的讲座,使学生初步认知工作岗位。
二、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模块
不管从事何种具体的工作,某些基本的技能、知识是今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也是学生形成较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第一学年,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学习及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不会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直接用到,但是他会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较强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电气制图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社会实践模块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学生毕业后将会走上具体的工作岗位,而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完成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完全独立完成的,人最终应该是融入整个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因此,我们在第一学年的暑假,指导学生走上具体的社会岗位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与人、与事的具体接触,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不仅是个体的技能,还有团队的合作等相应的能力。
四、专业知识及技能模块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别人会的我更专业的地步,这样才会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二学年,安排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的学习,使学生紧紧围绕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五、生产性实习模块
学校的教学与真正的企业环静会有一定的差别,在第二学年的暑假,我们按照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有选择的组织学生到技术对口的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开阔其眼界,进一步了解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
六、综合职业技能实习模块
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我们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使其将所学过的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提高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整体认识和学习,使知识和内容更加系统化、完整化,进一步强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顶岗实习模块
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将学生分散到到预期就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学校和企业都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具体岗位上的问题既可以问学校老师,也可以向企业的指导教师请教,这样学生就会真正的查漏补缺,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已经在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得到了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培养了合格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我们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五年制;电气自动化;探究式教学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各企业实现经济转型、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环节,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技术革新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培养大批高端电气自动化技能人才是广大中小企业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五年制高职教育完成了中高职教育的形式统一,大大丰富了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办学形式。本文结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5年一贯制高职教育试点, 围绕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五年制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五年制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以“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导,在对湖州地区各类相关企业深入调研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共同确定PLC应用技术为主线,准确定位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实现了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有机衔接。
学生在中职阶段前3年主要培养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职场素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中级电气技能人才。
学生在高职阶段后2年的主要培养电气技术、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电气识图和制图、安装、调试、维护、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从以上两个阶段的培养定位对比可以明确的知道,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型人才,强化了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阶段定位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侧重技术改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中职的基础上一定层度上提高了技能操作的水平,但更强调的是综合职业素质。
二、统编专业教学计划,完成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电气自动化领域相关职业资格的标准,树立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观,建立以PLC应用技术体系为主的课程体系。中职定位在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及中级维修电工技能水平;高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PLC的应用、整合及维护能力,以达到2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技能水平为目标。课程的划分可由下图表示。
1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初级维修电工的综合职业素质;2段主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如:继电控制、简单PLC控制等知能要求重点训练,参照中级维修电工标准培养,学生达到中级工的水平;3段侧重学生的PLC简单应用和电机控制的训练,达到三级PLC系统设计师的能力;4段是专业的提升阶段,强化学生的PLC综合应用能力、组态能力,通过项目训练,达到2级PLC系统设计师水平。4个阶段的核心课程主要为:1段核心课程为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电子、电工基础,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2段核心课程为:电机拖动、机床排障与读图、PLC与传感器基础、完成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鉴定;3段核心课程为:电气CAD应用 、PLC与控制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达到3级PLC系统设计师水平;4段核心课程为:PLC组态技术、触摸屏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完成二级PLC系统设计师的职业资格鉴定。
三、建立以核心技能抽测为重点的质量监督体系
要做好中高职课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衔接专业,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经过我校的探索,目前形成了在跟相关合作中职学校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在实操层面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然后在中职和我校实行分层标准培养,同时跟各合作学校商定在第3、4、5学期实行技能抽测联考,加强了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我们在第1学期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跟各合作学校的教务处长就课程、教学模式、职业资格与能力、教学模式进行协商,专业负责人进班级对学生进行专业始业教育,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强调适当的淘汰机制,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在第2学期跟合作学校班主任与学生处联合研讨学生管理问题。在第3学期开始对合作学校确定对学生初级维修电工技能进行技能抽测评估,第4学期对学生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进行抽测评估,第5学生对学生的PLC基础应用能力进行技能抽测评估,第6学期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摸底测评,这样持续介入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有效的实现了质量监控。
实行能力为本位的评估体系,在教学考核中,根据不同的要求,开展理论知识评价、实践操作评价和作品综合评价的三结合考核,实行一文凭、多证书的评价标准。专业技能考核参照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要求进行,在教学计划中明确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 实行双证融合的考核体系。
四、实施“1+X”探究式项目教学
在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行“基本项目+拓展项目”课程训练模式。采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推进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按照 “接受任务制订方案绘制电气图、列元件清单安装、调试文件交付、总结” 的流程组织和实施。在安装、维护、维修和改造等实际工作中“学学、想想、讲讲、做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创新能力。
如《PLC与控制技术》课程,按照“系统电气识图典型线路设计小型系统设计装调”教学路线,开展了 “1+X” 探究式项目教学。分别以基于继电器控制的行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基于PLC的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基于PLC的简单水塔液位控制系统为3个基本项目为载体教学,要求学生实现1、行车控制系统系统的PLC改造;2、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往返运料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3、基于继电器控制的自动往返运料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4、基于继电器控制的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5、基于继电器控制的水塔液位控制系统;6、基于变频+PLC控制的水塔液位控制系统;7、基于PLC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等多个探究式项目的学习和设计。
五、结语
电气自动化5年制中高职教育衔接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衔接、招生制度、合作形式等各个方面, 每一个方面都涉及许多具体问题, 都值得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而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5年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案例,他仅仅是一个开始, 探索适应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5年制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
吴国强(1978-),男,汉族,湖南常宁人,学士,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副院长,讲师,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薛毓强(1962-),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福建福州3501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54-01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不断涌现,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电气工程人才是电气工程教育界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依托电气学科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福州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211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传统学科创建于1958年,经过近几年大力度的投入、改革和建设,在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优势与特色。现阶段面临很多很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人才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思路,更为福建高校电气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近几年的学科建设中,我们依托福建省电气制造行业的发展优势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的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科研平台,结合电气学科优势和学生就业状况及市场需求状况,将课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进行综合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老三段”体系,凝炼和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系统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在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建立认知层、基础层、拓展层、创新层四个层次结构实践教学体系及基本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四种类型的实验课程内容,把工程设计与应用贯穿于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诸多环节,同时通过创新实验室等第二课堂,举办各种专题实践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科技竞赛,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真实的工程环境熏陶与系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与实验、研究与创新的全过程,激发创新热情,获得创新乐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利用这些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各级各种竞赛机会,强调自主开发、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个性潜力,激励学生的实践创新,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促进优秀人才在提高中脱颖而出。
二、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培养模式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围绕发挥特色专业优势,培养电气创新人才的主题,我们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等教学工作,动态优化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新教育体系。
1.追踪学科发展,优化培养计划
追踪学科的发展,推行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原有的培养计划,将计算机、电子与控制等新兴技术及新能源应用引入,重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引进企业(集团)生产实践典型案例。组织力量编写反映学科特色的教材及生产实际的特色教材,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体系,开设国际化课程,对传统专业进行更新改造、实施研究型教学、重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加强新形势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突显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创建强化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重视工程教育,实施卓越计划
自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试点专业后,先后与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台湾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国英飞凌(中国)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合作关系,成立了校企卓越工程师人才联合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本学院有关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培养计划在保证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如电气工程创新性设计、电气设备制造与测试技术等新的实践课程。
对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基础学习阶段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学三年级后再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并为学生学习、实践、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或项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授课或学生到企业通过实践完成,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体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验班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加强个性教育,培养拔尖人才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现代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对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学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外可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可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参与科研项目。实施全程有效的学科导师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学生全面接受科研方法的训练,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以真实科研项目为平台条件,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科研项目实训紧密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和快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学科导师的指导下按个性化培养方案完成学业。
4.国际合作办学,提升教育品牌
2005年开始电气学院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联合办学,突破了以往封闭的办学模式,开创了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中德双方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实施“5+5”培养方案(前5个学期福州大学学习,后5个学期在德国学习),学科学习成绩相互承认,选拔学习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的学生进入中德班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中、德双方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教育的国际化一方面可以将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引进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尽快达到一个新的水准;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树立起优质的教育品牌,丰富了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办学的特色,也为国际化合作办学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坚持积极引进为主和自己培养为辅的道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建设负责人及教学名师为首的教学团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群)建设为基础,以品牌特色专业方向建设为重点,以实验室建设为保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为重点,组成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小组,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和整体提高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工作;适当引进电气制造企业(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学团队,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篇4
关键字: 工作过程 人才培养 电气自动化 教学
1.引言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但传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对社会和高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需求,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必然趋势。
2.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依据
(1)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迅速发展,人才培养也在随之不断进行调整,但目前高职院校相关的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使培养的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学生到企业上班实习期增长[1] [2]。因此,高职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具备生产、 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3]。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要紧跟市场发展,最好以企业真实案例为导引,嵌入理论学习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企业知识,"教、学、做"一体化。
(3)适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
高职学生普遍来说理论基础较薄弱,动手能力较强。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操环节,调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他们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适应高职课程教育的需求
高职教学课程体系强调教学内容和典型的工作过程相整合。课程设计必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锻炼实践能力。因此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真实职业情境,增加与工作和职业关系密切的内容。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后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5)结合专业自身特点
电气自动化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多数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这个特点正好符合市场对此专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工作过程应用在教学中,学生从做中学理论,在从知识中理解实操,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3.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1)加强教育理念,确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过程
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动员大会,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通过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研究探讨如何在本专业展开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进行了大量相关岗位的调研工作,分析和总结与本专业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最终确定职业面向和岗位能力要求,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行动领域和工作任务过程。
(2)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4],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例如,自动生产线控制技术这门专业课,把所学内容整合成几个工作过程,授课地点从传统多媒体课室改为职能室,理论和实操相互融合在课堂,学生边学边做,学习兴趣浓厚。相应的授课教材和课程标准聘请行业专家参与编写或者提出指导宝贵意见。
(3)加强校企合作
走校企紧密合作道路,是培养现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必由之路。本专业产学研结合主要体现在"四个相结合"上:一是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相结合;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三是学校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结合;四是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我们与中山宏基管桩有限公司、广州美的华凌冰箱有限公司等多家签订了校企合作,我们与中山市南头镇政府合作建设 "校镇合作联络站"、"校镇合作产学研基地",与南头镇辖区的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教师挂职实践锻炼工作站"、"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和"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技术服务基地"。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要相一致,要做到依托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
(4)积极推进"订单班"
在与电气自动化相关企业进行紧密合作的同时,该专业与广州地铁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订单班。企业和学校一起探讨人才培养目标、方法、内容;确定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课程和企业文化修养课程。专业课程一部分有我校教师讲授,另部分由企业专家把最前沿最真实的地铁工作任务带给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工作岗位的各种信息,激发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缩短上岗培训周期,深得企业好评。
(5)注重开发"双证"课程
双证课程是指把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专业课融通的课程,其思路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电气自动化专业已开展电子CAD课程、电工技能训练等多门课程作为双证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学生在获得职业资格证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就业成功率,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升。
(6)强化教师企业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是学科型教师转行而来,或者是引进应届硕士毕业生,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缺乏了解。我们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工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带着任务去企业,回到学校把讲授的专业课和企业具体工作相结合,对教学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
(7)建立相关管理体制
我们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在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流程等相关方面严格执行此标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标准化,及时预防和纠正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了一些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4.结论
电气自动化专业不断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推动了该专业建设,拉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宽,纪静波。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2期: PP:46-47。
[2] 韩亚军,周洋,朱亚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蒂27卷第3期: PP:19-21。
[3] 张迪,申永康,刘洁。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化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PP:96-98。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趋势;建设
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且是促进我国工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作为现代工业企业必须意识到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认真分析和总结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论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结晶,在促进我国工业事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工作强度,还能强化工作效率,提高检测精度,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提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确保工业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由此可见,在现代工业事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1]。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就必须对其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集成化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目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已经实现集成化。尤其在管理上正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企业浏览器对人力资源和财务核算等信息数据及时的进行存取,并对生产全程的画面实施动态的监控,能及时地获取企业在生产方面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同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机器等方面实现了横向拓展,这些设备与系统软件的应用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实现了集成化的组态环境。
2.2 维护更加简便,应用更广泛
就电气自动化工程而言,其发展的主流主要以人机交互的界面为主,并在PC系统的支持下,使得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更加灵活,集成的特点更加显著,加上其标准系统语言的应用,在便于维护的同时提高了其应用效率。
2.3 替代传统的DCS系统
随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不断应用,DSC系统的弊端正在不断的体现出来,不仅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在便于互动基础上降低了维护的价格,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使得其应用更加广泛。
2.4 处理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采取的集中控制的方式,因而必须将全部功能录入处理器之中,这就会使得系统的处理速度较慢,最终导致机器难以高效的运行,加上电子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极大的增加监控的数量,使得主机的空间不断的下降,不仅提高了投资的费用,还加大了查线的难度[2]。
3.发展趋势
通过多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的分析,我们对其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必须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展望,以确保其应用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
3.1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统一化
这里的统一化主要是指管理的统一化。具体来说,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生产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不仅能进行周期性的设计以及测试和运行,还能对其进行统一化的调试、维护和运行,从而降低一项产品从设计到制成成品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通过统一化管理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实现开发系统与运行系统的分离。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必须确保所采取的设施有助于现场设备的控制,并结合企业和计算机的监管体系,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保持数据的畅通,达到统一化的管理。
3.2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标准化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实现统一化的基础上,还能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程序的标准化。并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降低工程成本和缩短工程时间,达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与办公室系统的资源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所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科学策划就显得十分必要,并在相同PC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程序接口的标准化,从而更好地与生产厂家进行软硬件的数据交换,从而彻底的解决通讯困难[3]。
3.3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产业化
为了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必须切实加强自身体制的改革,着力实现结构的产业化,并在科学技术和保障体系的支持下,推动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产业化形成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当技术开发和集成系统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较多时,可以采取外包分工的方式,切实加强与分包单位的合作,实现零部件生产的配套化和市场生产化,确保所有的大型装备的技术开发研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从而更好地配置资源,利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各项生产。
3.4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制造的成品安全化水平更高
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生产技术奖变得更加安全,有效的实现安全和非安全系统一体化的集成空中,从而在非安全系统进行控制的原则下,确保开发费用降到最低,同时还能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尤其是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生产的成品的安全化水平将变得更高,从而更好地将其性能发挥出来,服务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3.5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安装和设计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时,往往不注重对设备控制人员的培训,当安装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后,才注重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得其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因而为了确保其应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在安装过程中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参与,以更好地掌握其安装流程,同时深刻的认识到系统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其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装方式以及安装的必要性,同时更好地处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所在,及时的判断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最大化的确保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始终出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必将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才[4]。
4.关于如何建设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确保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成效更好地提升,为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就必须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具体来说,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
在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将其与地球数字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是使其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而且也是促进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自身技术含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主要是将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动态表现以及多维空间的且与地球有关的大量的信息数据整理成坐标,从而形成电气自动化的数字地球,并将所有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之中,并在网络的辅助下,就能随时随地的对地球的地理坐标进行整理,从而对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电气自动化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掌握。
4.2 将现场总线技术与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基于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在系统的长期运行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并在这些条件作用下,使得很多网络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实现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现场总线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其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不仅为企业的各种电气设备提供通信的同时将其与生产信息和顶层信息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企业的管理部门就能对自动化部门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存取,达到网络服务工业发展的目的。尤其是与传统的DCS系统相比,不管是在安装成本还是在材料成本以及可靠性方面等均具有较强的优势,并节约了大量的通信和控制电缆,在节约成本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将其与总线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提升。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使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5]。
4.3 加强多方的合作,着力推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是工业企业应切实加强与电气自动化专业学校的合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厂区和车间,对现有的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并接纳学校的学生进行实习,着力打造多功能的生产试验和培训基地,深入企业开展教学,加强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实现实践能力与岗位实习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度应不断的拓展,采取订单的方式进行人才的培训,使得学校严格按照企业的职业要求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从而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从而在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下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水平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二是在加强与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还应对企业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方面的改进,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着力打造符合企业发展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管理模式,明确系统运行过程中各项责任的主体,在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有效应用的同时确保企业的各项生产运营安全高效的进行。
4.4 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体系
第一,在教学专业团队的协调组织下,对市场需求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岗位群体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这些岗位群体需要具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学校组织优秀专业的教师根据这些岗位群体反应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关的教学课程,这就是以工作岗位为基础形成了更加专业化的课程模式。第二,将教授、学习、实践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真实的生产任务当作对象,重点强调实践的能力,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专业学习中至少一半的学习内容要在实训企业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行动组织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来的工作程序。第三,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实施定点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及时的引进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高校人力自愿的支持下,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对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实践,并设置具有激励和约束职能的奖惩体系,以全面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从而更加主动全面的占领市场的领导地位,快速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尤其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6]。
5.结语
综上所述,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充分意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致力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将现场总线技术与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多方的合作,着力推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水平的提升,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体系,全面深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性,着力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为整个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115-117.
[2]刘惠彦.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125.
[3]余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4:248.
[4]张礼崇,郜祥,王焱,李兴.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2,01:127-128.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技术教育改革
当前社会上所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既要求数量上的庞大也要求质量上的精准;结合时代需求与我国国情对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进行改革,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出专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支援我国现代建设。
1关于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分析
(1)就业性的分析。针对近年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情况,总结出了其就业的对应方向,除了有传统的航空企业、电器制造企业,机器维护等也增加了与新技术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一些新式的营销和维护及相关电气行业的工作。企业虽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但身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如此有优势的前提下却受到更为严格的遴选,不但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其就业竞争力可想而知,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实践性与可行性。为服务于社会建设培养人才是教育机构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意义,是各级学校掌握本体的教化功能,对于自己的定位进行专业设置,并规划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为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使得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的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独特发展道路,摸索出一条适应本体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途径。
(3)竞争性的分析。随着国家在教育上的大力投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得到支持,其中也包括对中职学校的投入,使得师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正规大学或者是职业学校接受教育,选择想学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专业,是基础建设行业中相对重要的专业。职业学校大多则是培养实践技能相对较强的技工,实践性质比较突出,理论方面相对较弱,在就业上就会有冲突和矛盾,是一种较为严酷的竞争。但在操作技能方面经过系统培训后及企业用工成本方面还是存在较强的竞争力。
2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实际操作
(1)确定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可以应用试点的方式来进行,面向社会发展,从我国的经济建设状况出发,抓住当前人才需求,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强调能力上的培养,所以就要保证,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均衡发展或者是相应发展的结构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2)确定专业培养模式。面向就业性而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这四个方面是绝对的准则。作为一个衔接呈现,对于未来的电气自动化的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方向进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划与制定。就要根据学生自我的能力和优势进行分门别类的教育。可以是电气类工业类自动化类等具体的分化,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广泛的选择,针对个人的特点潜能进行不同的选择,或者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意愿,对学生负责,对社会建设负责。
(3)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归根究底是为了在实践中取得成效,最后得到工作或者是经济上的完善。所以,就要考虑到当前的教育形式,必须要走出教室,脱离完全的知识灌输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理解加强记忆,完全可以引入校地结合或者是产学结合模式,在学校阶段取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上就会更加的完善。
(4)强化对教师的选拔和考核。既然是要改革,就必须在各个维度上考虑。考虑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并加以完善。不得不承认教师在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多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以及改革进行的是否顺利和学生接受的程度。所以,必须要强化对教师的选拔和考核,保证教师的高水准和强能力,推动改革的深入实行,培养越来越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类别的专业人才。
3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1)整合教学资源。近年来我国都在进行有关于教材内容的规划,是合理的删减和增加,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决定将C语言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将接口技术的部分内容也进行减少,将电力拖动,机床电气控制整合成电机与电气控制,以及图册内容的翻新整合,这都是在教学内容上的一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为未来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初步的规划和整合。
(2)强化职业性质教育。其实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电气自动化是一个有特殊优势的专业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具有综合大学所没有的实践条件。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定期带学生去实习,或者直接把整个学期的实习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尽早的接触到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并进行思考和独立解决,也帮助学生很好的消化理论性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所以说,这种形式促进带有职业性质的教育发展完善,在社会上取得更大的认可。
4总结
一个专业得到更多的注意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多一些关注会给这个专业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更深层次的探索的机会,所以改革就出现了。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合时展的人才,为了整体的良性发展。对于教育来说,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一直在变,适当时机下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革,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这个具有极大塑造性的专业变得更加深入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廖镇勋,王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5(17).
篇7
关键词:可靠性测试;电气自动化;现代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机械电子、智能、计算机等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拓宽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范围。在社会实践中,借助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有效地对生产条件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地提升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在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只有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才能保障生产运营的安全性。
1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因素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因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设备元器件存在质量问题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生产商的角度来说,由于生产商数量比较多,进而难以对各种元器件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进一步影响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尤其是规模较小的设备元器件生产商,由于对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元器件的生产质量,甚至有些生产商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为地降低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而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2存在电磁干扰在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各种因素中,电磁干扰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来说,由于运行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电磁波,进而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1.3机械作用力机械作用力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运输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有效的防护,容易导致其受到机械作用力的影响,例如:震荡、冲击等。在机械作用力的影响下,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受损,例如:技术参数发生改变、内部元器件变形断裂等,进而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1.4环境因素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来说,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进而影响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设备出现高温、损坏设备结构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直接损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
2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在社会实践中,为了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2.1强化思想认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一些企业普遍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缺乏日常维护与保养,忽视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而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制约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因此,企业需要强化思想认识,正确地认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在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充分挖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价值。2.2测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对于企业来说,为了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设备的现状进行维护和保养,测试设备的可靠性。首先,由专业质量检测人员对出厂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检测,检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元器件等是否存在故障问题。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中,由于包含的各种元器件比较复杂,进一步增加了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出厂前,需要组织开展自检工作,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出具质量检测报告。在自检过程中,如果发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质量不合格,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如果出现故障,需要进行及时的检修,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质量。其次,在试验室中检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对设备运行环境进行模拟,对设备的技术参数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调整相应的技术参数,以此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最后,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现场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需要对运行故障进行模拟,有利于发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这种检测方式,一般由专业质检人员按照设备运行性能的指标、时间间隔、试验时间等操作流程,调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根据调试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设备的可靠性。2.3选择合理的元器件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来说,元器件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设备的整体质量。为了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需要结合电路性质、运行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元器件,在性能、质量等指标方面,确保元器件满足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同时,按照规定要求,对元器件进行正常的维护,确保元器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质量。在市场上,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涉及的元器件比较多,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需要对元器件的可靠性、稳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元器件。2.4加强环境保护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来说,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其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尤其是湿度因素,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湿度很容易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大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周围形成水珠,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水珠就会腐蚀设备内部的零器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漏电、导电等现象,进一步引发安全事故。同时,潮湿的空气会腐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保护膜,降低绝缘性。基于此,为了规避环境因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影响,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浸渍、灌封等方式,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保护,以此提升其可靠性。2.5排除设备故障排除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故障,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借助看、听、闻、摸等方法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潜在故障进行检查,例如:过热、声响等。在排除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潜在故障时,需要对主电路、电动装置进行仔细检查,在明确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故障后,需要对故障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在处理完设备故障后,需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可靠性。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企业日常运行的安全性,所以,企业必须注意主电路和电动装置的可靠性,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不断地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问题的分析及提升策略探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8):42.
[2]张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检测基本原则和实践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3):267.
[3]刘鸿儒,王立,武占仑,等.关于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测试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6(6):202.
篇8
【关键词】电气 自动化 电气 工程 应用
电气自动化属于新兴学科,人们对此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可见必须强化现代人对于电气自动化之认识,并积极宣传将电气自动化融入到电气工程领域的迫切性,从而提升现代人对电气自动化之认识,深化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全面理解,从而让电气自动化能够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更好地 提升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
1 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电气工程之中的必要性
一是国家积极鼓励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之中。因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电力之需求也在持续提升,传统意义上的电力系统已无法满足于当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电力系统实施全面改进,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证明国家已愈来愈重点将电气自动化运用到电气工程之中,充分认识到电气自动化对于电气工程的重要作用与贡献,这对电气自动化应用电气工程产生了新的质的跨越。二是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电气工程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电气自动化技术之产生与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当逐步实现从初步成型到日趋健全完善之过渡,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持续发展符合了中国实际,也是我国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发展的必要选择。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电气工程之中符合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实际,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依靠其领先于同类技术的先进理念,在我国电气工程的实际应用领域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三是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电气工程之中能够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电气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分别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通过以上两者之间的良好结合,能够实现有效的目的,具体来说,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两个学科各自所具有的理论知识、结构特征以及操作技术等,从而让电气自动化与电气工程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这样一来也能形成更加适合于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专业性学科。
2 在电气工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几点对策
一是在电网调度过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之中的电网调度也就是要运用电网调度服务器以及之与相关的电气自动化体系以实现改进与优化电网调度之目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说是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之中综合应用之重要体现,主要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等不同的组成部分。硬件主要包括了显示器、中心服务器以及工作站等各类设备;软件主要是网络系统。通过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不仅能够通过电网运行之中的合理调度,从而让电网运转得以充分保障,而且还可立足于检测与分析电力生产的相关数据,让电力系统的负荷能够实施自动预测之功能。同时,还可通过对各项数据加以显示,能够十分快速而且规范地对电网系统之中的具体故障点加以明确,并且提高排除各类故障之效率。
二是在发电企业分散监控系统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发电企业分散测控系统主要是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过程控制单元等控制生产的全过程。一般来说,发电企业均利用分散测控系统以实现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之目标。分散测控系统也就是分层次加以分布的一种测控系统,它一般是运用以数据通讯体系、远程工作站以及太网等构建而成的网络系统来对控制单元实施全面的分散测控。过程控制单元能运用实时监控手段来展示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且让有关执行机构能够进行合理的驱动,并且实时监测生产的全过程。
三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不仅能够舍弃传统意义上繁杂的人工监视工作,而且能够很好地提高变电站自身的监控成效,加大变电站运维之力度,让变电站变得更为自动化,提高电力工程所具有的总体效益。在变电站自动化之中合理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更加全面地监测变电站中各类电气设备和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且妥善处置其中隐含的问题以及隐患,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控制变电站。立足于变电站的自动化,能更好地实现所有设备的计算机化,并真正替换掉那些已经老化甚至淘汰的电磁式设备,在实施实时监控时能够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让整个操作变得更为直观,并运用计算机保障数据安全、准确地传送。四是在配电系统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如今,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如何运用于配电系统依然需要实施进一步的研发。这就要求实现配电管理和集中监控紧密联结的新型集中监控型配电方式,以求真正把子站和主站加以联结,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新型配电自动化体系。
四是在发电厂的应用。目前,发电厂主要是通过分散监测系统来实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散监测系统的特点是分层分布,通过数据通信系统、远程监测站、以太网构成的网络系统对控制单元和过程监督进行分散测控。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单元和过程监督能能直接显示出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控制工作。与此同时,分散测控系统会将接收到的生产过程中传出的信号进行打印,操作人员通过对打印数据的分析,快速了解设备当前的运行状况,简化工作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水电厂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但能够实现公用设备自动化和单机自动化,还能够实现全厂自动化,进而促进水电厂的安全生产,为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火电厂中,火电厂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电、炉、机一体化的单元制运行。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及时汇总和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排除潜在的隐患,对机组的发电潜能进行挖掘的同时,减少了机组维护费用。此外,统一单元炉机组能够简化数据采集,并提升火电电网的管理和运行效率,促进发电企业的自动化、网络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
3.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析
一是智能电力互感器的出现。随着电力技术的发达,电力互感器的智能化将会得以实现电力互感器的主要作用是将电压和电流降低到可应用范围,但是目前,这个过程还不能完全实现智能化,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如何实现电力互感器的智能化成为了未来电力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电力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其结构设计上和其检测功能上首先,传统的电力设备之间依靠大电流电缆进行连接,安全系数不高,也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然而当电力一次设备实现智能化后,从结构上做了调整,减短了连接电缆的长度,提高了安全系数;其次,电力系统设备在线检测的实现,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一次设备中的故障,这样就确保其安全运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当然,在电力一次性设备的智能化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一一解决,但是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必将得以实现。
4.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与传统意义上的电气技术比较起来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电力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具体操作者而言,电气自动化能够便于其选择更加符合其自身实际的操作程序,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工作的效率。近年来,电气自动化这一新技术得到新的完善,其出现很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电气工程发展的实际状况,对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能发挥出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广利. 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 黑龙江科学,2013.
[2] 付晓宇. 基于电气工程的电气自动化应用探究措施分析[J]. 消费电子,2013.
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企业的某项专业技术在技术或管理模式方面优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且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好比树根、 树干和花果之间的关系: 企业好比一棵大树, 核心产品是树干, 业务单位是树枝, 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 而核心竞争力是树根, 是所有这一切赖以存在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 是企业所特有的,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主导产品 (服务 )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1]。
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 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2l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学校只有围绕创建专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竞争力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等多因素,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各个因素的优化。下文就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度、师资力量的加强、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实践教学的合理开展、对行业领先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特色的突出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的论述。
一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将来电器工程发展所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求。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潜在人才的教育中,要注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教育机构和学校要明确专业培养的方向。如何明确专业目标,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对专业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专业培养目标。
二 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一个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师资的质量和优质师资的数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具备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因此该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增长不明显状态。为了加快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提升,必须对该专业进行一定的优化。对于该专业来说,专业的优质师资力量不够充分。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的改革,师资力量就必须得到足够的加强。当然,这种加强既包括数量的增加,还包括质量的提升。
三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都会依赖于其经济基础的扎实程度,故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业技术课程的引进、专业实践操作软件的使用、专业教师的招聘等,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来实现操作的可能性。对于一项教学专业课程来说,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专业教育相关的各类费用。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与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内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宣传并倡导企业对专业教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 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一门课程的理论而言,其都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实践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它的理论的学习也是必须结合实践的开展,才能更好的得到理解和解释。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如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实地考察,实施模型、模拟等教学方案。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要选择适当的参考案例和参考基地,在学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时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探究实践的目的。
五 跟进行业领先技术学习和研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专业课程,其实在相关行业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的到了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改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对行业内现金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要积极主动与市场和国际并轨,从而达到促进实践进行的目的。
六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门课程在宏观方面的改进,主要就是对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工作的改进。当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宏观方面也主要体现为该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要是宏观方面的元素起到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元素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提升。要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可以顺利实施,是教学的次序逻辑分明、主次得当,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目的得到更好的实现,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
七 突出专业特色
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拥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是如此,必须突出其专业色彩,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特色和作用。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要如何突出其专业特色,本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是在对基础的扎实稳固前提之下,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兼顾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作用,突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践进行的特点。
第二是要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关系,参与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论研究部分,在项目实施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习工作等。
综上而言,要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就必须结合教与学,充分开展理论与实际互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从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结束: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自己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相关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队伍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将会更加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龚志广,赵艳秋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04).
[2]唐志平,过军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6).
篇10
电气自动化设备在水电厂的应用,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地位。但是,从电气自动化设备应用现状可以看出,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技能等等,这些都给水电厂的正常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1 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对水电厂能否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只有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水电厂正常运行。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可以更好的提高水电厂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自动化设备,如图1所示。
2 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2.1 元器件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元器件个数和种类都比较多,设备元器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购买,这就导致元器件的种类和质量存在差异,这必定会影响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质量和性能。通常情况下,设备厂商会选择在固定的元器件厂家购买元器件,但是很多元器件厂家的规模都比较小,无法保证元器件的质量。
2.2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温度和湿度是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因素。通常情况下,自动化设备都在室内安装,并保证干燥和通风良好。但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环境温度很高或有短路等异常现象使自动化元件发热,那么线圈可能烧毁,触头烧黑,设备便无法正常运行;随着季节变化,温差变大,湿度发生变化,如果自动化元件使用环境的湿度不断加大,严重时发生结露现象,设备就会受潮生锈,使控制回路拒动或误动,设备的可靠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3 人员专业素质低
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有很大影响。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巧,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但是,从水电厂人员结构来看,水电厂设备的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力度不够,很多员工都是一知半解,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操作流程不熟悉的现象,导致自动化设备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要想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水电厂必须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 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对策
3.1 加强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的质量管理
水电厂要想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就必须加强设备元器件的质量管理,减少元器件的种类。除此之外,设备采购人员还应该谨慎选择元器件的购买厂家,尽量选择规模大,元器件种类多的厂家。加强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的质量管理,可以从根源上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合理利用电气自动化设备保护设施
温度和湿度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有很大影响。要想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就要降低外界因素对设备的影响。设备维护人员可以结合水电厂对设备的需求,合理改善自动化元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提高设备的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电气自动化设备都具有保护设施,保护设施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设备散热设施,二是温度保护设施,三是湿度保护设施,四是防腐设施,五是防污设施,这几项保护设施可以降低外界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维护人员在为设备安装保护设施之前必须充分了解设备所处的环境和水电厂对设备的需求,并结合设备所处的环境为设备增设安全保护设施,提高保护设施的利用率。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维护人员就需要在设备上添加热保护、防潮和通风保护设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生产厂家就需要在设备上添加防寒保护设施。
案例:某地区NZ800F水电厂就使用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发电,该设备采用三层系统,具有较高的驱动处理能力,可以把被控制的对象设置成机组LCU、公共设备LCU、阀门LCU等等,分别对控制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吉林位于我国东北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4℃,冬季气温寒冷。冬季,水电厂必须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表面条件保温设施,降低冷空气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如果不对设备进行保温,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反应效率就会下降,运行的速度也会减慢,进而影响水电厂的生产。
3.3 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合理性
在生产设备之前,设备生产厂家需要结合产品的性能合理的制定产品设计方案,产品的设计必须坚持“安全可靠”的原则,产品的定位不能过低,在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性,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利用率。
3.4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水电厂电气自动化设备较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水电厂要重视人员培训,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培训提高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要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水电厂还要增强维护人员的责任感,定期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维保和检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水电厂可以在运行维护人员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4 结束语
如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电气自动化设备应用在水电厂可以大大提高水电厂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设备的可靠性。首先要加强设备元器件的质量管理,从根源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其次,要结合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水电厂对设备的需求合理的添加设备保护设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后,水电厂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对设备的可靠性有很大影响。要想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水电厂必须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孟繁欣,张蕾.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1(17).
[2]轩晓涵,孟令英.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3).
[3]邓 .分析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J].科技与企业,2015(7).
- 上一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原理
- 下一篇:经济危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