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

篇1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浅析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最大的人工林林场,2007年在原林场和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塞罕坝地处高原地带的森林-草原-荒漠沙地交错带上,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加大对森林系统的保护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1研究方法

蓄积量法是以森林蓄积量数据为基础的碳计量方法。其原理是根据森林主要树种抽样实测,计算出森林主要树种的平均容重(t/m3),根据森林总蓄积量求出生物量,再根据生物量与碳量的转换系数求出森林的固碳量[2]。

1.1森林资源蓄积扩大倍数δ的确定

利用该系数可将树木蓄积量换算成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蓄积量。根据测数学,中国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树叶平均生物量占整株树总生物量的6.75%,树枝占15.75%、树根占25.0%、树干占52.5%,由此可计算出树木生物蓄积量扩大倍数为1.9(IPCC默认值为1.9)[3]。

1.2容积密度ρ的确定

该系数是为了将森林全部生物量蓄积转换成干重的换算系数。日本主要树种平均容积密度约为0.45,本研究取国际通用IPCC默认值0.5。

1.3含碳率γ的确定

该系数是为了将生物量(干重)转换成固碳量的换算系数[4-6]。中国阔叶树一般含碳率值都低于0.5,而针叶树的平均含碳率一般等于或高于0.5,用0.5作为平均含碳率计算森林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得的结果比较客观真实。

1.4林下植物固碳量换算系数α的确定

法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森林蓄积生物固碳量占森林固碳总量的41%,林下植物固碳量占森林固碳总量的8%,林地固碳量占森林固碳总量的51%。因此,林下植物固碳量换算系数α为0.195,其作用是根据森林生物固碳量计算林下植物(含凋落物)固碳量。

1.5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β的确定

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β为1.244,其作用是根据森林生物固碳量计算林地固碳量。

1.6森林全部固碳量计算公式

CF=树木生物固碳量+林下植物固碳量+林地固碳量

=∑(Sij×Cij)+α∑(Sij×Cij)+β∑(Sij×Cij)

其中:Cij = Vij×δ×ρ×γ

式中,CF为森林全部固碳量;Sij为第i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的面积;Cij为第i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密度;Vij为第i地区第j类森林类型单位面积蓄积量;δ为生物量扩大系数;α为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β为林地碳转换系数;ρ为容积系数;γ为含碳率。

2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地总面积9335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0%。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量的72.39%;全场林木总蓄积量达1012万m3,公益林地4232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33%,商品林地32346.6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4.65%,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之比接近3∶2。林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科、303属618种;大型真菌22科51属79种;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

3 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3.1 生产经营影响

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以林业为主,商品林经营是森林经营的中心工作。同时单层人工纯林集中连片,但树种过于单一,导致林分稳定性和综合抗逆能力下降,近几年森林病虫害虫总量逐年增加,且有大面积发生的趋势,不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和全面合理地培育后备资源。

3.2 人口增长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也较普遍,对各种植被的开发利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导致资源被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承载压力增大,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4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4.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和对自然与生态的渴求,自然保护区建设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遗产为主要目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区建设,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林场的协调发展。

4.2 林业经营管理

4.2.1 分类经营管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保护森林资源,就要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发挥森林的各种功能,在塞罕坝优质人工林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经营,将林业潜在的最佳效益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4.2.2 林地林权管理

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应及时查处。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权属关系,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强森林利用管理和森林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流失,收复和恢复损毁林地。

4.2.3 限额采伐管理

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遏制森林资源超限额采伐,加强森林资源抚育经营,防止国有森林资源流失。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4.2.4 荒漠化管理

坚持植被重建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大力推进工程治理、增加林草植被,切实加强封禁保护,强化禁牧、禁垦措施,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与优化。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要加强荒漠化防治,又要发展特色沙产业,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

4.3 开展生态旅游

开展生态旅游可有效地维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的核心概念是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强调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规划和监测,使旅游、林区和当地社区共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承受能力为前提,避免生态功能的破坏。并按照淡旺季节、节假日、不同景点、不同线路而有区别地科学区划分流和疏导游人,避免超负荷接待游客。

(2)生态旅游业必须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进行适度开发。开发中所有的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必须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施工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不污染、不破坏环境为前提。

5 结语

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应当加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并将措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万维英.浅谈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2] 丁存发.优质高效、分类经营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河北林果研究,2001(3).

篇2

关键词:珍珠岩矿;使用林地;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U55+1.34

1项目的由来及项目区背景情况

1.1 项目的由来

珍珠岩是一种火山喷发的酸性熔岩,经急剧冷却而成的玻璃质岩石,因其具有珍珠裂隙结构而得名。珍珠岩原砂经细粉碎和超细粉碎,可用于橡塑制品、颜料、油漆、油墨、合成玻璃、隔热胶木及一些机械构件和设备中作填充料。珍珠砂矿经高温煅烧膨胀后行膨胀珍珠岩,膨胀珍珠岩为一种轻质、多功能新型材料。具有表观密度轻、导热系数低、化学稳定性好、使用温度范围广、吸湿能力小、且无毒、无味、防火、吸音等特点,可解决重量、防火、隔热、保温等工程上的难题,具有价廉物美,环保,容易施工等优点。膨胀珍珠岩大量使用于轻质混凝土,天面隔热层,混凝土预制等,亦通用于园艺种植、改良土壤,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部门。

为使该地区珍珠岩更好的开发利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2012年6月,莫旗国土资源局委托内蒙古第六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该矿进行了地表评价,探求了资源储量,确定矿床有开发利用价值。经当地政府和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同意,莫旗国土资源局拟出让该矿的采矿权。

1.2 工程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1.2.1 地理位置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部,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右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3°32′55″至125°16′14″,北纬48°05′10″至49°50′50″。旗政府驻地为尼尔基镇。

1.2.2地形地貌

莫旗地貌属大兴安岭中段东南麓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海拔高度在173~698米之间。

1.2.3 气候

莫旗位于中温带北部,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3~2.6℃。年≥10℃积温在1700℃~2500℃。无霜期平均90~113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50~520毫米。

1.2.4 土壤与植被

莫旗土壤类型可分为四个土类、十五个土属、五十一个土种。

莫旗植物种类繁多,寒温带针叶林分布于北部、西北部400~600米的低山阳缓地带;典型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海拔在200~4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山地杨、桦林集中分布于北部、西北部400米以上山地;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缓坡与河谷阶地;典型草甸分布于山间谷地、山麓、丘陵丘间低地;沼泽化草甸向沼泽草甸的过渡类型。

1.2.5 水文

莫旗境内有大小河流50多条,均汇入嫩江及其支流,属嫩江水系。

1.3林地资源现状

莫旗林业用地面积283059hm2,其中有林地22495 hm2;疏林地面积1635 hm2;灌木林地用地5979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806 hm2;苗圃地86 hm2。

全旗活立木总蓄积量437.9万立方米,全旗森林覆盖率为22.60%。

1.4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现已发现野生植物574种;野生动物93种;鱼类60余种。

2项目拟征占用林地概况

2.1 拟征占用林地规模及空间位置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遵山珍珠岩矿有限责任公司坤密尔提办事处珍珠岩矿采选建设项目拟征占用林地总面积0.8000公顷,全部为防护林。

2.2 拟征占用林地周边林地情况

拟征占用林地呈块分布,占地面积为0.8000公顷。拟征占用林地的周边200米范围内林地类型以防护林为主,有林地为辅。距离拟征占用林地西南方向4m有一条长350m、宽3m的柞树林,其余均为防护林。详见附图3《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遵山珍珠岩矿有限责任公司坤密尔提办事处珍珠岩矿采选建设项目拟征占用林地现状图》。

2.3 拟征占用林地面积采用了GPS实地测量和数学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拟征占用林地总面积为0.8000公顷。

3拟征占用林地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3.1 对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的影响及评价

该项目拟征占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林业局有林地面积为0.8000公顷,拟征占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林业局林地面积的0.000003%。项目拟征占用林地面积较小,不会对项目所在地区的林地结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等森林资源结构产生影响,林木资源数量和质量不会下降。

3.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评价

拟征占用林地的生态系统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天然柞树、黑桦、落叶松混交林。这一生态系统,是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常见生态系统,生境类型在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普遍存在。林地被征占用后,由于面积相对较小,不会明显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正常功能的发挥,也不会伤害野生动物。因此,拟征占用的林地不会产生该地区某种野生动植物的种群灭绝和数量上的减少。

3.3 对生态效能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及评价

林地被征占用后,将迫使栖息于此的森林动物暂时向他处迁移,但种群总量保持不变;被征占用林地上的树木将被采伐,地类由征占用签的有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有林地面积在数量上暂时减少,但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和岛屿化。项目没有占用河道,不会导致河流改道、断流,不会影响鱼类的回游,也不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3.4 对景观风貌的影响及评价

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有森林景观、灌木林景观、草原草甸景观等类型,占用面积较小,不会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景观风貌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破坏周边景观的协调。

3.5拟征占用林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经过现地勘查,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及地貌特征、林地分布及道路交通情况等因素,占用林地面积确定到最小。达到了少占用林地、草地和少破坏植被的目的。目前已作好了占用林地前的报批准备和协调工作,具备了建设条件。此项目立项依据充分,行政审批手续齐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具有可行性。

4保障措施

4.1 组织保障措施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林业局要按照“严管林、慎用钱”的原则,加强资源监管和资金使用管理,党政领导班子统一组织领导,负责占用林地情况的监管和相关手续的办理。林地、林木、植被恢复补偿费及安置补偿费的收缴,并按照《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占用、征用林地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确保收取的各项费用和返还部分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足额用于造林、营林、森林植被恢复及资源林政管理等,并进行异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各项工作均由资源科、森调队、林政科、生产科以及林场一同具体实施。

4.2 技术保障措施

在本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施工前由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林地所有单位,按照批复的可行性报告中的地类和面积,现地验证拟征占用林地位置、面积,严禁越界拟征占用林地。

4.3 施工保障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建立就地植被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就地植被保护措施和责任;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林业局派专人或结合森林资源管护,负责就地植被保护措施的落实和监督,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情况。

4.4 资金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资金占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严格遵守财经制度,财务、审计部门要对项目资金进行跟踪审计,提高项目资金占用率,保证建设工程顺利开展并如期完成。

拟临时征占用林地的各类补偿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筹集,并在办理林地使用手续时预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其它补偿费在班里林地划拨手续时付清。

森林植被恢复费,专项用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植树造林,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森林植被恢复费的使用,应当在编制森林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并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上,按照批准的作业设计书,编制森林植被恢复费支出预算,待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安排使用。

4.5 其它保障措施

在项目建设中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使用范围进行,不得更改地块,严禁破坏各种标桩和标记;必须保护好周围的林木,严禁破坏森林资源。

5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采用的各种相关数据及社会经济情况等背景资料的来源可靠,数据详实,具有时效性。通过对本项目占用林地的现地调查、设计、分析和论证认为本项目占用林地的方案科学,布局合理,用地规模符合实际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科学合理。

篇3

关键词:林地保护;利用;问题;对策

林地是生产和再生产森林、林木以及承载依靠其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土地,它是林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发展林业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发展国民经济需要以及林业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国家每年有大面积的林地被征用、占用,再加上各级政府和林业管理部门有重林木管理轻林地管理的倾向,并且忽视了林地地籍管理这一基本环节,从而造成了林地资源的破坏和大量流失,无形中加大了林地管理的压力。

1 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大,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十分迅猛,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园区、城镇、道路、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各地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任。而林地中,受地理环境、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用地条件的限制,可供建设项目征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少。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1.2 林地保护利用需要统一的规划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只注重管理、不注重基础性工作,一直没有编制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致使林地管理无法做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定量控制、定额管理,突出重点、强化效益。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林地保护利用存在顾此失彼,不合理的征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时有发生。林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地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1.3 林地征用审核环节存在问题

现阶段在办理林地征占审核审批手续时,通常建设项目已经批准下来,而建设单位在办理土地审批前定位于土地审批的前置审核。由此可见,建设项目在批准时已经完成了选址、路线,规划设计也已完毕。尤其是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由于前期投资巨大,再受严格的竣工期限制,即使工程建设必须穿越自然保护区、重点公益林区等,林业部门也没有否决项目的权利,导致林业部门在审核征占林地的审批过程中过于被动,不利于林地的保护与利用。

2 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的建议

2.1 林地保护管理的措施

2.1.1 建立责任机制。各级政府不仅要将重点放在地区经济发展上来,更要将林地资源的保护提上工作日程,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加强对林地的保护与管理。各级领导实行责任管理机制,保证林地保护措施的落实与执行,做好林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2.1.2 要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其实整体上来讲,我国林地管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慢,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社会上对相关的法律政策了解不足,因此要加大林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包括“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件”、地方性的管理条件等,提高全民法制意识,提高人民抵制违法占用林地的自觉性,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2.1.3 对各级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予以明确,提高林地监管的有效性。林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点多且面广,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林地监管的有效性,就要将基层林业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基层林业站全面落实其林地保护与监督职能,明确其工作责任。基层林业站要与各个生产单位加强合作,扩大林地保护与管理的工作范围;建立征占用地林地台账,对非法占用林地案件坚决查处,绝不姑息。此外,县林业主管部门也要从管理上、技术上及资金上对基层林业站加强指导与监督,提高其对林地使用的实际控制能力。

2.1.4 要加强林地管理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高林地保护利用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工作归根结底均要由“人”来完成。因此,林业主管部门要将林地管理队伍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在林地管理队伍中强化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其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增强其服务意识与管理意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林地保护与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2.2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2.2.1 要将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作为重点对象。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中,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公益林也成为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与保护可以遵循“一主体、两监督”的原则来进行科学分工,全面落实保护管理责任,加大滥砍乱伐、强征乱占、滥采滥挖、毁林开垦的打击力度,最大程度上降低违法现象对生态公益林的破坏。

2.2.2 要加强森林植被的恢复工作。在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费的征收与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专款专用,将每一分钱花到异地恢复森林植被工作中来,实行林地面积占补平衡制度。因建设项目需要征占用林地的,必须采取“占一补一”的措施,恢复的林地面积不得小于被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积,以确保林地面积不减少。

2.2.3 要做好水土保持及退耕还林工作。目前各地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额采伐制度和采伐作业规程,但由于执行不力,往往流于形式,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提高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实效性,对于限额采伐森林、违反采伐作业规程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并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持水土,增加林地面积。

3 结语

总而言之,林地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提高其生态防护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措施,因此,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要客观、真实地分析当前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既保证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又可以保证林地在占、补方面的动态平衡,实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2014-10-24)

参考文献:

[1]李留春.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02: 33-34.

[2]詹长英,谢其寿,林端华,等.完善我国林地保护的法律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1(5):14-17.

篇4

关键词:石台县;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12-02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西北部,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以中低山为主的山区县。石台县2014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39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产值3.9亿元,全县财政收入为2.1亿元,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410元。2014年全县总人口为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8.0万人。

1 石台县森林资源概况

全县总面积141 387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5 639.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8.86%,非林业用地15 747.5hm2,占土地总面积11.1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15 264.6hm2,占91.74%,疏林地面积0.2hm2,灌木林地8 893.4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24.8hm2,宜林地182hm2,全县森林覆盖率84.49%。

2 石台县森林资源经营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石台是一个以农林为主的山区县,总体上,林业生产水平处在较低的层次上。近年来全县大面积实施封山育林,对天然林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森林植被取得恢复性增长,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山青水秀,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等成绩斐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石台县绿化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84.49%,远远高于全国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2.2 问题 (1)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林分经营水平相对不高。全县有近7万hm2的天然次生林;县域经济困难,对林业建设的投入相对不多,林业发展出现一定的困境。根据2014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石台县的森林结构基本情况是:中幼林比例很大,可采资源不多,存在“中幼林太密,人工林太纯,近成熟林太疏”现象。因林分经营水平低,加上对林业建设投入不多,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全县的森林质量远远比不上全国平均水平,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相差更大。全国平均1hm2林分活立木蓄积量为86m3,世界平均1hm2林分活立木蓄积量_110m3,而石台县平均1hm2林分活立木蓄积量只有55.56m3,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4.6%,世界平均水平的50.5%。

(2)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导致林农收入减少。林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减少,保护与利用、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人均林地面积达1.39hm2,人均耕地只有0.03hm2。而2012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7.4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17亿元)中,林业产值仅1.5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9%,占农业总产值的29%,相对于林地资源,林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太少。

3 石台县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建议

石台县林业要加快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走依靠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的路子。采取科学、可持续地经营森林,提高现有林分质量,以发挥更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特别是对现有人工、天然林分的抚育、培育、调节与控制,促使改善林分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平衡系统间、群落间、种间关系,以保持森林生态系统长期、高效、稳定的生产力。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逐步调整、优化森林结构,加大育林力度,提高对现有林人工、天然林分的抚育、培育、调节、控制,促使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产出,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持森林生态系统长期、高效、稳定的生产力,以发挥森林应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1 石台县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内容 规划森林可持续经营内容应包括:适时抚育和间伐,以促进保留木生长,改善林木质量,提高林分生长率,增加林木总价值;建设林分保护措施,改善林区经营条件,降低经营成本;结合抚育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降低更新造林成本;针叶林内培育阔叶树种,结合择伐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分,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林分卫生状况,增加林产品种类,达到林分地力的可持续利用。

3.2 石台县各森林类型的具体可持续经营措施 石台县目前主要森林类型有天然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宜封育林地等类型,各森林类型的具体可持续经营措施主要有:

(1)天然次生阔叶林经营:项目采用目的树法间伐,1hm2选择150~300株目的树,伐除竞争木,霸王树、上世代残留木,间伐强度10%~20%,保留株数1 200~2 100株/hm2,郁闭度在0.6~0.7。

(2)杉木林分经营:杉木间伐应从造林密度、土壤条件、林分郁闭度和间伐木价值综合考虑,以郁闭度为间伐指标,郁闭度达0.8~0.9以上时开始间伐。一般采用下层疏伐,间伐后郁闭度保持在0.6~0.7,经营期分2次间伐,株数间伐强度一般在30%左右,间伐蓄积20%,林分最后保留株数1 500~2 250株/hm2。

(3)马尾松林分经营:幼林5―6a郁闭后进行修枝,其强度为10年生树使其冠高比为2/3,10~15年生树使其冠高比为1/2至1/3,修枝季节在深秋或早春;林分郁闭度在0.9以上开始间伐,采用目的树法,间伐后郁闭度保持在0.6~0.7;8~10年生林分伐去材积的10%~15%,10~20a生林分伐去材积的15%~20%,20a以后采伐强度为25%~30%。对严重遭受松毛虫危害的林分可使用块状更新的办法将其改造为针阔混交林。

(4)竹林经营:根据竹林生长状况和立地条件分别采取劈山砍灌(6-9月),挖山松土(7-9月,带状或快状,深度20~25cm),采伐标号(9-12月),施肥等措施,伐兜不超过10cm,材用林保留立竹度3 000~3 600株/hm2,笋用林保留2 700~3 000株/hm2。1至4度竹比例分别为3∶3∶3∶1,对当年新竹标号并适当钩梢。

篇5

【关键词】天然气长输管道;生态环境;防范措施

1引言

在可持续理念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具有低污染、高效能、低排放的天然气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天然气长输管道在沿线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生态性造成干扰,使其产生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对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造成负面影响。故结合管道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环境预防及保护措施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保证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2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的特点

天然气管道建设是保证天然气安全输送的重要环节,管道的铺设和质量很大程度影响着天然气的安全使用,因此,管道建设需经过长期的策划和准备,施工中要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管道建设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天然气因其易燃易爆的危险属性,通过加强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可确保天然气运行达到安全可控的目的。另外,长输管道工程属于长途的施工工程,长途施工工程的工作量一般都是沿线分布,常具有以下特点:施工作业性质比较独立;施工方在野外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施工方的施工进程加快,工作人员流动较大;工程量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

3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对土壤及植被的影响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中的管沟开挖、管道敷设、管沟回填等施工环节会对项目区内的植被及土壤造成程度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地表土壤的面积增加,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表层熟土经过翻、挖等作业流程被深层的生土所替代,大大降低了土壤的营养含量;极易对植被根系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项目区内植被数量或种类的减少,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等。

3.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管道施工的特性,可能会分割或扰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活动区域等;管道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等。由于在该项目区内所开展的管道施工活动具有一定的短暂性、分段性,故其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是可控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水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管道需穿越河流进行施工时,由于多采用开挖沟埋的方式进行施工,会增加水体中的泥沙量,进而对水生生物的成活率、生长率等造成影响;降低了鱼类的疾病的抵抗能力。

3.3对野生植物的影响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野生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车辆或机械对野生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管沟两侧约5m范围内的植被所遭受的破坏是最为严重的,以管沟为中心,其两侧2.5m范围内的植被根系遭到彻底破坏,且被破坏的植被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正常恢复的,进而对该项目区的生态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3.4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林地面积的损失。在林地地段进行管道建设的过程中,管沟开挖等施工活动会对现有林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造成大部分林地的无法恢复,针对这部分无法恢复的林地,只能将其土地利用方式转换为荒草地或其它利用类型;②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损失。针对能恢复的林地,其在恢复期间的生物量及生产力均呈大幅度下降,这一过程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4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措施

4.1预防措施

4.1.1加强管道穿越段的维护管理加强线路的巡检,严格地监控平原水网地带的机械清淤等威胁到生态环境的行为,监管机械清淤相对危险的地段;加强对管道交叉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管道保护的力度;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的管理,着重做好管道沿线的风险识别,增强抢险应急的能力。4.1.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线巡查的力度,指派专人进行巡查,准确及时地掌握信息,以明确管道施工可能会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严格把关用地审批、规划选址及工程建设;由于当前城镇化建设步伐较快,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若提出管线的迁改方案,需结合实际情况,重视长远规划,避兔进行重复的整治,以减少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4.2保护措施

4.2.1林业生态系统保护施工道路尽量利用林业项目区内现有的道路,若由于管道建设需要新修施工道路时,应尽量缩短其长度;尽量采用人工开挖管沟的方式;针对林业项目区内需要特别保护或珍惜的树种,可在施工前安排人员对其进行移栽;对林业项目区整个施工用地面积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林木的砍伐量等。4.2.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良好的植被生长条件是野生动物生存的基础,故在管道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开展树木或草木种植工作,改善项目区域的植被条件,以为野生动物的生长与繁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河流穿越施工中,应避免施工活动所产生的污水或汽油等污染物进入河流内,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4.2.3土壤保护措施在土壤项目区内,应将施工带宽度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值内,以减少土壤表层的面积,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在管道工程建设完成后,需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活动中所产生的废防腐材料等进行清理,避免因这些材料的难降解性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在管道工程建设前,需对项目区内的土壤土质情况等进行勘察,以明确表层熟土的厚度,计算各层土壤开挖量,划定堆放点,在管道下沟作业完成后,分别填回深层生土和表层熟土,以保证土壤内部的营养含量。4.2.4野生植被的保护植被恢复主要采用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人工恢复主要是结合地区地形地貌、温湿度等条件有选择性的对生长速度较快的乡土植物进行种植,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该区域的植被生长体系,减少管道工程建设对原地面植被的影响。针对林业地段遭到破坏的植被适宜采用种植树木的方式,对于树木种植成活率较低的地方,可适当种草或浅根系经济林木;在保证林地原有生态系统组分不变的前提下,在布局上可采用交错分布的种植方式,以促进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发展,进而形成一个稳定性较强的生态体系;相关检疫部门应对种植所选的树种、种苗等进行病害方面的检疫,防止引入病害。

5结语

综上所述,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涉及了野生动植物、林业生态系统、土壤等,且由于影响程度是不一的,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带来难度。因此,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加强管道建设各参与方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度,落实管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以最大程度的控制或减缓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促进管道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志伟,朱丽艳,张良.中缅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5):18~22.

[2]王焜平.风电场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恢复措施[J].环境保护科学,2015,41(2):105~108.

篇6

关键词:公益林;规划建设;健康发展;江苏苏州;吴中区

苏州市吴中区现有山林地1.54万hm2,其中集体林地1.40万hm2,国有林地0.14万hm2;2001年分类区划成公益林1.36万hm2,商品林0.18万hm2,主要分布在沿太湖的丘陵山区,全区大部分森林属针阔、针竹混交林和常年封山后的杂阔林。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工作部署,吴中区林业站以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为技术依托,启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实行林地的分级保护、分区建设、分区管理、分类经营、总量控制、合理利用,规范林地用途,逐步构建起以林地、林木管理为核心,区、镇、村3级联动的生态公益林管护体系,由此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1,2]。

1合理规划,分级保护,加强林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规划是根据林地生态的敏感性、林地区位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对森林的影响性和其他相关因子,将全区现有1.36万hm2公益林分为二、三、四级3个级别的林地规划保护区。林地分级保护是林地分类经营和管理的基础,重点区域保护为主,一般区域保护与利用并举[3]。

(1)二级林地保护区域0.91万hm2,主要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和天平灵岩景区的风景林和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普遍封管,严格控制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2)三级保护区面积0.45万hm2,实行较为严格的保护。主要是越溪、横泾、胥口、光福等乡镇的省级公益林,以及东山和金庭镇的经济林,经过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3)对四级林地保护区域实行国家、省级及当地的一般性林地保护措施,严禁非法征占用和毁林开垦等破坏行为。

2分区管理,构建公益林管理体系

根据保护规划,采用公益林属地镇管理,吴中区林业站按镇(街道)划定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区,签订镇(街道)生态林管理责任状。各镇各村护林员同样落实公益林管护考核制度,形成一级管一级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4]。

(1)落实管护责任。根据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区政府每年与11个镇(场、街道)签订管护合同,逐级分解落实管护任务,各镇(场、街道)与42个村级管护单位及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四至界限、管护面积、管护时间以及管护要求。

(2)加强护林员管理。每年开展护林员上岗培训,明确护林员职责,在护林员配备上平时按1 000hm2山林配备15名护林员,防火期间增派人员按1 000hm2山林配备30名护林员的要求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有248名常用护林员,护林员工资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3)加强监督检查。区、镇两级定期不定期对公益林管护单位开展监督和检查,落实管护责任、管护设施建设、管护报酬和奖惩措施等,努力确保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

3总量控制,完善征占用管理制度

为确保吴中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林地资源消耗和利用进行总量控制。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是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林地保护总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征占用补偿制度,强化征占用管理,杜绝乱占乱伐现象。

结合“十一五”期间吴中区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面积情况,依据吴中区确定的“十二五”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对吴中区规划的近期和中远期间林地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征占用林地控制目标:

(1)2008~2010年的近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54hm2,年平均控制面积18hm2。

(2)2011~2020年的中远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150hm2,年平均控制面积15hm2。

4分类经营,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林地

规划将吴中区的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1)生态公益林。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区划界定后,落实到地籍小班,实行小班经营管理,以确保林地面积的稳定,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改变其性质、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同时,坚持等量置换的原则,保证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但是对有利于发展林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益的合理开发利用要予以支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商品林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快速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出发,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点和竞争优势的林业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碧螺

春茶、枇杷、杨梅、水蜜桃等名特优经济林、苗木花卉,目前林产品收入已成为山区农民的增收亮点。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5组建队伍,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到实处

为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到实处,吴中区及时组建了森林警察大队和森林防火专业扑救队伍,切实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违规征占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狠抓森林防火,强化病虫害防治,积极开展林相改造和宕口复绿,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为吴中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6参考文献

[1] 谢金生,徐国祯.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林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106-109.

[2] 麻朝晖.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的林业发展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45.

[3] 买玉玺.关于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97-98.

篇7

关键词:陀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11102

1 连江陀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

1.1 各地类面积

全场经营总面积为2 155.3hm2,其中林地面积2 090hm2,非林地面积65.2hm2。林地中商品林面积1 609hm2,占77%,生态林面积481hm2,占23%。林地中有林地面积1 784.9hm2,其中用材林1 312.8hm2,占73.6%;竹林37.5hm2,占2.1%;经济林11.7hm2、占0.65%;特用林5.2hm2,占0.25%;防护林417.7hm2,占23.4%。全场林业用地总面积2 090hm2,其立地质量分级:Ⅰ类(肥沃级)地32.3hm2,占1.5%,Ⅱ类(较肥沃级)地720.8hm2,占34.5%,Ⅲ类(中等肥沃级)地1 139hm2,占54.5%,Ⅳ(瘠薄级)类13.2hm2、占9.5%,立地质量综合评定为中等。

1.2 各类林木蓄积

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168 092m3,其中林分蓄积量167 383m3,占99.58%,见表1。

2 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分析和存在问题

(1)从表2中树种结构看,针叶树种马尾松(湿地松)面积和蓄积占绝对优势,阔叶树占少数,树种结构不合理。并且还存在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等现象,容易造成森林病害大面积发生。

(2)从表3中龄组结构看,中幼林面积、蓄积偏多,近熟林面积、蓄积偏少,龄组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资源“青黄不接”现象。

(3)立地质量Ⅲ、Ⅳ类地占为多数64%,造成林地生产力低,使得这部分森林的林分质量较差,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只有101m3/hm2,比福建省(114m3/hm2)平均单位面积蓄积少13m3/hm2。近十几年来二代林分的营造,特别是杉木采伐迹地,受地力衰退影响,造林树种多选择湿地松,湿地松比重加大。最近,林场周边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一旦危及本场,将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3 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树种结构调整

通过造林更新和伐区安排,实现树种结构调整,做到多树种更新造林。今后一个时期造林树种以杉木、木荷、火力楠为主。同时,进一步扩大针阔混交林比例,力争到2020年各树种结构调整到25∶45∶30。以利改善林分的群体结构,提高森林抗性和生态效益。

3.2 龄组结构调整

龄组调整在合理年伐量的基础上,通过年伐量调整,并通过优化森林经营类型,调整合理中、小径材比例,在木材均衡生产的同时,从目前近熟林面积、蓄积偏少现象,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度过“青黄不接”阶段,确保林场资源可持续发展。

3.3 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

利用林场采伐迹地,选择Ⅱ类地或Ⅲ类地,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以提高林场森林资源总量。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可选适合本地耐寒树种巨桉,培育速生丰产林选择优良杉木树种进行集约经营。

3.4 林分改造

对低产林部分林分进行改造,一是对地力差造成林木生长弱,可通过施肥提高林木生长,二是对疏林地重新选择合适树木造林,充分利用林场有限林地,通过改造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5 加强幼林抚育和保护措施

利用林场资金和技术优势,强化造林更新头5年抚育管理措施,对Ⅲ、Ⅳ类地造林进行前期施肥,加强病虫害预防和防治、以及兽类的破坏,确保幼林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3.6 开发“森林人家”旅游消闲经营区

篇8

第一条为了使我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天然林资源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根据《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和《湖北省竹山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管护单位指我县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的单位,即乡镇管护站、国有林场等。

第三条在工程区内,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留一部分自用材(含培植材)、薪炭材及经过核准的速生丰产人工林等森林资源消耗外,严格禁止其它森林资源消耗。

第四条工程建设确需用材的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经核实批准后,方可按要求采伐。隐瞒虚报或不按要求采伐的,按《森林法》有关条款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凡禁伐区的森林、灌木林、未成林幼林及限伐区内的森林和部分灌木林,商品林区的部分有林地被列为管护对象。包括:国有林、集体林、个体林的森林、灌木林、未成林幼林及其中有益生物。

第二章管护组织

第六条根据工程区内林地权属关系,森林分布及地域特点,可分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方式,实行属地管理:

国有林管护以原有单位竞争上岗的职工为主。以管护所为基本单位,建立精干的森林专业管护队伍。以划定的管护区域为责任区。采取责任区负责制或个人承包方式进行管护。以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将管护责任和管护费用落实到责任区或个人。

集体林(含个体林)管护以林业工作站和森工企业分流的职工为主,以专职或兼职农民护林员骨干,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以个体承包方式,采用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其承包期限,将管护责任和费用直接落实到个人,或承包给其他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管护。

原则上对位于远山,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林地封山设卡进行管护;对于近山、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稠密,林农交错的林地,采取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以个体承包方式进行管护。

在管护责任区内,提倡并尽可能推行个体承包经营管护,鼓励承包者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第七条加强天然林资源管护站、所的建设。

第八条管护网络设置应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布局合理,相互衔接,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又不重复设置。以责任状和合同确定的管护区域划定责任区。做到明确责任界限,设立固定界标。各责任区做到严防严守,密切配合,加强联管联防。

第九条管护站、所的设立以及人员编制,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乡镇及林场实际情况,结合转产分流,发展多种经营的需要,由县林业局确定。定编人员按每人管护3500—4500亩面积测算。

第十条管护所设所长1人及管护人员若干名,管护站设站长1人及管护人员若干名。其他管护人员人数根据面积需要确定,并相应核定基本管护费用。

第十一条管护站、所负责人和主要岗位工作人员应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水平,通过考试、考核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一般管护人员除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外,也要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和双向选择,择优上岗。从而建立起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本领过硬的森林管护队伍。

第十二条在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各林场、乡镇森林资源分布、林分结构、生态地理位置等因素,将每个林场、乡(镇)划分为若干个管护片,每个管护片又可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或地块)。层层签订责任状或管护承包合同,将责任逐级落实,最终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头。

第十三条各实施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贯彻《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实施天保工程的方针、政策。

第十四条各实施单位的管护制度要以《乡规民约》、《护林公约》等形式,制作标准的宣传牌,公之于众。让大家都知道禁伐区的范围和限伐区的界限,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共同保护好天然林。

第三章管护责任制

第十五条各实施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健全管护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及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并把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各站、所或承包人。

第十六条主要领导负责本辖区内天保工程资源管护的全面工作,并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及监测,森林病虫害防治及监测,科技推广与应用以及资源环保监测和信息收集整理工作,配合主要领导搞好各项工作,不得相互推诿。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依法管护辖区的森林、林地,制止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活动。天然林管护的责任主要是:

一、防止偷砍盗伐、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伐薪烧炭,毁林采种,违规采脂、剥皮,过度修枝等毁坏林木以及乱采滥挖药材和其它破坏森林植被,非法收购林木及其它木制产品的行为。在禁伐区,禁止一切采伐、采挖、放牧等活动;在限伐区,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数量,禁止实施皆伐作业。

二、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毁林开垦,退耕复垦,林下乱采滥挖以及违法征、占用林地等各种破坏、侵占林地的行为。

三、加强森林防火管理,严管野外用火,做好火源控制,积极预防和及时扑救森林火灾。严格按照《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四、加强植物检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好森林病虫害和鼠害的监测、预防。

五、坚持巡山查山,发现有森林火灾或林业违法事件迅速报告有关部门。

六、严格控制进入管护区的人员,加强对管护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强化其森林保护意识,防止发生侵害森林资源的行为。

七、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防乱捕滥猎。严禁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和非法收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八、积极协助、配合林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处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经营权的争议,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九、负责本辖区经营活动,管护活动等情况记载,建立管护档案,整理统计资料,及时上报。

第十八条管护责任要有量化指标,内容具体,操作性强。要充分体现依法管护,按章办事。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将管护者利益与管护成效挂起钩来。

第十九条对珍稀野生植物和有特种保护价值的树木以及林木良种资源,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古、大、稀、奇林木树种要挂牌登记、建档、立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砍伐和毁坏。

第二十条天保工程的护林公约牌、宣传牌、界标等标志牌由林业局统一规划设计。设立的标志牌任何人不得擅自变动和毁灭。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县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对实施单位森林管护成效进行监督和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㈠管护责任的落实情况;

㈡管护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㈢管护设施建设和完成情况;

㈣管护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

㈤管护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情况;

㈥管护报酬及奖惩措施兑现情况。

第二十二条实施单位应将自查的结果,作为对森林管护承包单位和个人支付管护经费和报酬的主要依据;县林业主管部门的复查结果,作为对实施单位年度森林管护费提出调整和安排意见的依据。

第五章奖惩措施

第二十三条实施单位要对森林管护成效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认真总结森林管护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管护措施。

篇9

关键词:林政管理 存在问题 措施对策

林政管理是针对林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依照林业相关政策法规,对林业相关产业实施的业务管理。其核心内容包括“六管理一执法”,即林业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林木采伐管理、木材流通管理和林业行政执法。

近年以来我县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发展和保护森林这一林业工作核心,以宣传《森林法》和国家林业法律、法规,提高公民林业法律、法规意识,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为重点,抓队伍强素质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我县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谈谈我县林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一、我县林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资源林政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识不足,法制意识淡薄人们往往只注重于森林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林政工作责权不明。林政管理中有权无责的现象普遍存在。林政工作在一个地方究竟谁主、谁副,出了问题由谁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任;在一个乡镇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到了破坏,破坏究竟到什么程度才追究责任,其责任又由谁来负等问题都没有标准界定。3、管理力量薄弱,林政工作成绩不明显。4、乱占林地、毁林开垦现象仍然存在。

二、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政管理队伍,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技术精,作风纪律硬,热情服务,廉洁奉公的林政管理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把提高林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参加上级学习培训,集中自训,以会代训,安排自学,统一抽考,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林政管理人员对《森林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培训。规定凡林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政府组织的培训,在考试及格、考核合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凡调入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凡考核、考试不及格者必须待岗培训。这些措施的采取可以调动林政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林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搞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向社会宣传林业法规政策,增强公民遵守林业法规的自觉性。知法是守法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让公民了解、掌握国家林业法规和政策,我们注意加强对林业法律、法规和国家林业政策的宣传。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的同时,注意利用标语、宣传车、展板、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公民宣传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从事维护国土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行业等知识,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和依法治林意识。

3、扎实地抓好基础工作。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我们注意按上级要求狠抓落实,如期完成了森林资源二类清查,为编制“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提供了依据,按要求顺利完成了我县第四次资源连续清查。严格限额采伐管理,控制林木过量消耗。加强木材检查站的管理,规范木材运输管理。

4、严格控制限额采伐,解决林地逆转问题。根据以往在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时,忽视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一些乡镇的局部利益,短期行为,林业抓的落实不够,造成超限额采伐问题,使有林地变成疏林地,疏林地变成无林地,使林地逆转,严重制约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进行了林权证发怔工作。二是明确落实责任,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出现超限额采伐,毁林造成林地逆转的一发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三是加强了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杜绝了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的事件发生。四是对一些低产林,疏林地由林业局下去调查,合理确定更新。五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制定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按照规划确定使用用途,采取相应的林地保护措施,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占滥用林地、毁林开垦和违法运输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对一些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由新闻单位公开曝光,依法进行处理,从而使超限额采伐,有林地逆转得到根治。

5、进一步加大采伐限额管理力度,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确保森林资源消耗不突破国家下达的年度限额指标,是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总要求。一是要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严格凭证采伐制度,对申请采伐证明文件,要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和省厅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核,严格把关。要严格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和省厅规定的发证权限,核发采伐许可证,严禁越权发证。二是要强化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证单位要对采伐作业实施现场检查和作业质量、采伐量进行验收。县局将继续组织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对超采伐限额负有失职、渎职责任的林业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要依法严肃处理,坚决杜绝超计划采伐。三是加强对采伐更新验收的检查工作,对于年度采伐后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不得核发木材采伐许可证。

6、切实抓好林地保护管理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搞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尽快完成林权检查登记发证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制度,包括征占用林地的审核、临时使用林地的审批和林地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内修筑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的使用林地的审批。四是加速调解林权争议,要积极做好林权争议的调查、调解工作,依照有关政策妥善处理。

7、进一步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的管理,强化林木运输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林木经营加工的检查监督力度。凡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已办证的林木经营加工单位和个人,要加强管理,把住进货渠道关,防止收购不合法的木材。二是依法强化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严格签证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木材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快使木材检查站达到国家标准。

8、深入开展林业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治理。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黑龙江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特别是抓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真正把《森林法实施条例》落到实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严格执法来树立林业部门的形象和威信。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对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由新闻部门公开曝光。下大力气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稳定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队伍,加大执法队伍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增加车辆、通讯、微机、传真机等基础设施,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全面推动我县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做好林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9、深化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改革。要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需要,对不利于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管理的办法加以改进和完善。如制定“集体林经营管理办法”,“森林采伐限额审批和采伐管理办法”,“林地管理办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检查验收办法”等操作性强的地方配套法规。逐步形成办事高效,监管有力,执法严明的新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系。

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林政管理,林业才能有跨越式发展,才能把我县打造成林业大县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仁怀是属贵州省20个经济强县(市)之一,也被认定为“中国酒都”之称。目前,仁怀市正在进行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以及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问题,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仁怀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仁怀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仁怀市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仁怀市 生态环境 存在问题 保护措施

仁怀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酒的故乡。仁怀市幅员面积1788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人,耕地27713.3公顷,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9.4%。近年来,随着区域人口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仁怀地区工业、养殖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问题,致仁怀市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水质污染与生态退化交织,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1 仁怀市生态环境现状

1.1土地资源

仁怀市总面积1788km2,山地约占86.7% ,其余部分为丘陵平地,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土壤,共有5个土类,l4个亚类,64个土属,近165个土种,主要以石灰土和黄壤为主。根据仁怀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结构中林地面积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39%;其次耕地占总面积的30.2%。据统计分析仁怀市的土地利用程度比较高,利用率达到75.86%。但是土地退化比较严重现象,水土流失总比例已超过60%。

1.2 森林资源

仁怀市林业用地面积80757.51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73415.6公顷,占9O.9l%,商品林地面积7341.91公顷,占9.09%。生态公益林地面积中,重点公益林47653.59公顷,占64.91%;一般公益林地面25762.O1公顷,占35.09%。仁怀市林业用地总的趋势是林业用地面积增加,有林地面积增加,疏林地面积减少,灌木林地面积增加,未成林面积增加,表明仁怀市采取扎实措施加强退耕还林(竹)、种草、封禁治理等工作仁怀林业资源在一定程度得到提高,但生态功能环境恶化趋势依然十分严峻。

1.3 水资源

赤水河河网发育,干流滩多水急,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因山高水低,水资源利用较困难。由于赤水河属面源性河流,受降水影响,来水暴涨暴落、丰枯悬殊,水量季节性与年际变化较大。近年来由于大气降水和植被涵养功能等原因,产水量已有明显减少趋势。岩溶泉、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一般涌水量较大、时空差异也较大,碎屑岩孔隙裂隙水明显受降水控制,时空差异小、水量也较少。但因埋藏较深、加之地形深切,大多利用较困难。

2 仁怀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土壤流失与退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

由于仁怀市自然条件较差,加之人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对陡坡地的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比例已超过60%。在1997年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为102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7%,其中耕地流失面积共55.78万亩,占流失面积的36.17%,占耕地面积的64.9%;非耕地流失面积98.44万亩,占流失面积63.8%,占非耕地面积的54%,长期掠夺式的经营,只用“不养”,使土壤中的有机物,矿物质含量明显减少。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4%,生态功能环境恶化趋势依然十分严峻。

2.2 水环境污染比较突出和水资源短缺

近年来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仁怀市地面水环境质量一般,部分河道水环境质量超标现象严重,水体呈有机污染状态,部分河段水质富营养化。由于财力的制约,城市下水管网仍未实现“雨污分流”,虽然生活污水有一部分经过了埋地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还有一部分经过栅格式化粪池处理,但由于这些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有限,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大量污染物污染了水体,严重影响了水环境质量。

2.3 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严重

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移,乡镇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逐年增加。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在引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规划和治理,致使局部地区污染严重。尽管环保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工业污染的行动,但由于乡镇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企业中的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 仁怀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建议

3.1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

合理安排,点面结合,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保护区作用,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多元参与投入的机制,出台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要以茅台酒厂发展规划为核心,科学制定上游城镇的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工业发展的规模和数量,提高对环保要求的准入标准。重点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

3.2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

仁怀市应推行安全、无公害生产技术,控制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在仁怀市内发展有机红粮和小麦,为茅台酒厂生产高质量的原料,打造国酒第一生产车间;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可降解地膜,消除农业白色污染,使农业增长方式向低耗、少污、高效转变。

3.3 建立新型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制定有力措施,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白酒工业等为代表的低污染、产业链长、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促进赤水河谷名酒工业积聚区建设,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要求,抓好白酒酒糟生物工程产业循环链建设,推进城镇清洁能源的使用。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废旧资源的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抓好农作物秸秆气化和固化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快开发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仁怀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环境保护,2006.2

[2]赤水河上游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贵州境内),贵州省环境保护局2006年10月

[3]吴晓军,祖廷勋.近年来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