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对南钢目前能源管理现状的阐述,指出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并从实现国家节能目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改进能源管理水平等六大方面阐述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南钢能源管理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消耗;节能
近年来,南钢的能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和方法,但与公司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相比,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能源管理工作还没有实现全流程管理,在工作方法上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将会影响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对能源生产、使用过程予以控制和不断优化。
1南钢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南钢能源系统一直以挖潜增益为重心,推行能源精细化管理,加大节能项目推进力度,对标先进找措施,深挖节能潜力和管理漏洞,曾被省政府评为“十一五”节能先进集体。近年来,公司先后实施了煤气回收发电、干熄焦余热回收、TRT发电、烧结余热发电、能源管理信息系统(EMS)等100多项节能减排项目,同时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进行了循环水节电改造、加热炉蒸汽螺杆发电、烧结余热发电、风机变频等项目的改造,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国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基地”、全国钢铁行业第一家“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十二五”以来,南钢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全新要求,对照产业政策主动淘汰并不属于国家强令淘汰的小型化生产设施,积极实施技术升级与改造。2014年完成了转型升级改造,转型升级后的主要工艺生产装备达到大型化和现代化,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等重点指标进一步下降,其中吨钢综合能耗较转型发展前降低8公斤标煤。转型升级后的节能装备和技术措施等配备较为齐全,这为能源指标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另外靠节能技改项目为主要支撑的节能时代已基本结束,后序能源管理工作将进入深度挖潜阶段,节能难度将越来越大,节能空间将越来越小,未来能源消耗能否大幅度下降完全取决于新一轮节能理论、节能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支撑。
2南钢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1政府要求2013年3月,省经信委下达《关于印发江苏省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计划的通知》并下达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年度目标。2013年8月南京市经信委下达关于印发《南京市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推进方案》的通知,要求到“十二五”末,全市万家企业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的能源管理体系。2015年4月南京市经信委再次组织全市万家企业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2015年是“十二五”期间的最后一年,南钢势必年底前完成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
2.2能源、资源的压力能源、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而钢铁行业一直是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之一。在国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后,国家与地方在减少能源消费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南京市政府也相应地对南钢下达了较为严格的综合能源消费、煤炭消耗总量控制指标,若南钢的能源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这两项指标将成为制约南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瓶颈。
2.3环境的压力为治理严重雾霾天气,环保部与31省份签“治气”军令状,并实行问责制,要求江苏省到2017年PM2.5下降20%,而近年来钢铁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占全部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比例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对钢铁企业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节能减排目标和要求,今后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任务必将十分艰巨和急迫。
3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对南钢能源管理工作的意义
3.1有利于南钢尽快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任务国家下达给南钢“十二五”期间的节能量为31.5万吨标准煤,“十三五”期间的节能目标可能更为苛刻。根据国外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经验,企业系统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少可实现10%左右的节能量。面对国家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南钢的能源管理工作将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将有助于南钢尽快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任务。
3.2有利于提高南钢自身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南钢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虽然在逐年降低,但南钢同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着原料价格上涨、由于钢铁产量严重过剩且市场需要放缓导致订单不足的困境。另外南钢刚完成转型升级改造,原有的优势失去、新的优势还未完成形成。公司为摆脱生存危机也增加了品种开发力度、提高了质量保证要求,能源消耗量增加。这种形势下南钢迫切需要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成为南钢能源降本的有利措施。
3.3明确了全体员工在能源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并将能源管理工作推进到每个用能单元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之前南钢虽然以“三级能源管理网络,能源四级考核指标”指导能源管理工作,之前的能源管理工作中三级能源管理网络(一级:公司级;二级:分厂级;三级:作业区、车间级)中的第三级能源管理工作涉及面有限,大部分是依靠各部门领导及能源管理人员开展能源管理工作,而这些人员的能力是有限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后明确了全体员工在能源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节能意识,全体员工将自觉地将能源管理工作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南钢四级能源考核指标中一级指标包含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吨钢电耗等公司级综合指标;二级指标包含焦化工序能耗、烧结工序能耗等工序级能耗指标;三级指标包含吨铁电耗、吨钢转炉煤气回收等工序定额指标;四级指标包含各生产系统中大型耗能设备的主要能源指标,如加热炉热效率、风机效率等。在之前的能源管理工作中只注重了前面三级指标的完成情况,忽略了第四级指标对前面三级指标的影响,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后南钢将在装备提升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用能设备的能效测试和分析工作,确定主要经济小指标,进行动态管理,努力使公司的用能设备运行在设计和高效的范围内,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后对四级能源考核指标体系的执行,将南钢的能源管理工作推进到基本用能单元中,节能效果将会显著提高。
3.4有利于节能工作准确地贯彻落实南钢之前的能源管理方式大部分是明确了某项节能工作的责任人,而该项工作如何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节能工作的完成情况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明确、可操作的规范,便能大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同时,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人员对照相应的职责、制度、作业文件就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能源管理中“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保证了节能工作准确地贯彻落实。之前的节能工作中往往是该项工作刚开始推进力度较强,随后开始慢慢减弱,而且重复作业次数较多。而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后通过对节能工作以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方式不断推进用能单位用能效率的改进,进而提高南钢节能工作的整体效率。
3.5有利于能源指标的精细化管理能源消耗指标是评价企业能源消耗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各钢铁企业均通过对标先进企业找措施,但单纯的横向对标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各企业的生产结构、装置配置、产品结构、原燃料质量均存在差异,所以片面地追求横向指标(如吨钢综合能耗)的先进性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后对各个工序制定出能源绩效参数,通过分析各阶段的生产条件制定出能源绩效参数的基准值,将能源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基准指标进行不断的比较、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从而得到不断进步。在以前的能源管理中,对指标的管理没有将对其影响较大的生产技术、设备管理指标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要求进行控制(如高炉入炉矿品位、热风温度对燃料比的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热装比例对加热炉燃耗的影响等),从而难以发挥其他职能部门在能源管理中的作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后将改变能源管理单一的专业化模式,将能源管理内容融入到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中,形成能源指标的精细化管理,能源管理的绩效得到提高。
3.6有利于将日常的能源管理工作形成PDCA管理模式,规避了能源的事后管理目前,南钢能耗指标管理采用计划值管理,公司根据生产安排计划给各工序下达年度、月度能耗指标,月份结束时公司对各个工序当月的实际消耗情况进行统计结算,并与当月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这样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以事后管理为主。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后将对生产过程实施能源消耗的日管控,各工序将以计划指标为目标,对每日能源消耗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当消耗异常时,及时查找原因并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以保证完成当月计划指标,能源管理工作从之前滞后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过程管理,也为公司节能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
4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价、控制等手段,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能源消耗,在为企业实现效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为整个社会节约了宝贵的能源。然而,低能耗并不等于低排放。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节能又要关注减排。虽然南钢在2006年6月29日与世界银行签署了转炉煤气利用发电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减排购买协议,是中国钢铁行业参与CDM活动的第一家企业,也是世界银行“碳融资”的第一个钢铁行业项目,但是目前南钢能源管理方面缺乏对公司整体碳排放的关注与管理。“十二五”末,国家将实现对全国重点用能单位的碳排放总量放权管理。为了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国家已经在全国七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所,对企业进行核准碳排放指标,并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尽管江苏省不在试点范围内,南钢应尽快安排对企业的碳资产的管理和研究。“十二五”末很快到来,如果不未雨绸缪,碳排放权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
篇2
4月16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在吴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在氯碱行业面临内外需求不足等困难的情况下,昊华宇航决定启动该项目,对于企业降低能耗、控制成本、保护环境、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和理念上的变革。能源管理体系是从能源管理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企业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模式,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企业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节能监测、能效对标、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控制目标。
据了解,昊华宇航公司是氯碱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去年12月份,该公司投资建设的能源管理中心正式投运。该系统利用现代化通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耗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电、蒸汽、水等能源介质进口总管进行计量,对内部能源状况进行监控,达到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消耗环节等系统的优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项目投运后,年可节约标煤20709吨,新增利润931万元。今年一季度,在产品售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吴华宇航通过最佳实践增加收益5400余万元。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研究部主任幺恩琳女士表示,下一步氯碱行业的节能点在管理,用能源量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减排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办法,因此氯碱行业全面实现能源体系建设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芩女士讲解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内容和实施措施。她谈到,今后一年,昊华宇航公司将经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四个阶段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二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管理知识、标准培训;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帮助企业梳理现有能源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建立企业内部持续改进机制,使得能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标准、有依据、有检查、有整改、有落实。
昊华宇航公司是氯碱行业第二家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也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首家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企业。
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
高职教育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加以重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使高职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管理者的服务意识理念,逐渐树立关于服务学生的观念。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一个以服务为主导的高职学生管理的治理体系,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体系的完善。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智能理论,主要偏重于比较单一的语言和数理逻辑等方面的能力,而西方学者在对多元智能的研究过程中,着重强调人类的智能具有多元发展的特点,并且指出人类具有的比较独立的九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言语和语言智能、逻辑和数学智能、身体和运动能力、视觉和空间智能、人际关系之间的智能、音乐和旋律智能、人类自我认知方面的智能、自然观察方面的智能以及存在智能等,同时他们也认为这几种智能之间具有一定独立性,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是能够做到独立发展的,但是它们的发展又容易受到教育和环境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人们实践能力的提升加以重视和关注。传统智能理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进行评价,而这一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不公平的特点。由于一个班级中成绩学习好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不一定是发展最好的,而一些在校期间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或许具有比较大的成就,这就以事实验证了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中不存在绝对的后进生,只是学生各自智能表现具有一定的强弱程度差异。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具有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这些学生自身也对应试教育具有厌烦感,但是这些学生智力和动手方面的能力却不一定比较差。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也需要对这些学生的能力和天赋加以关注和重视,使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教育学生,并且能够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促使学生各自优势智能得以进步和成长,使这些学生能够在自身的智能领域范围内逐渐成为有用之才。高职院校的责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促使其教育可以满足学生不同优势职能下的不同需求。高职教育还需要对市场服务的相关规律内容加以必要遵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对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1]。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理念下,主要是以“教师教学,学生接受”为主,学生之间无论水平如何都会接受同样强度的教育内容,教师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灌输,这就比较容易导致学生的接受知识内容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能够有效发现学生之间所具有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发展中的负担内容,而是学生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我们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学生观教育观念加以改变,不断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准确的认识和正确引导,对其具有的才能加以挖掘,促使学生能够在自身能力和特点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使他们更好地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对高职院校教学观重新定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的具体方式中,促使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加以改善,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逐渐强调学生所具有的自身优势的发展以及智能化方面的表现,选择最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学生自身水平认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共同进步的有效发展途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差异,根据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具体差异,使学生的潜能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势下得以有效开发,使学生自身得到进步。
(三)高职院校教学行为的变化
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还需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对学生的发展潜能加以关注和重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全面认识,并且能够采取多方面的手段进行教学,对教学的形式和环节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还体现在对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形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问题讨论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主动对知识内容加以探索和讨论,使知识内容了解得更加深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也不断促使学生学会积极方式和有效思考[2]。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建设
(一)树立多元教育管理观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加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下,能够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使高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逐渐加强,促使其服务意识相关内容得以不断构建和完善。对传统的相关管理内容不断加以取代,去服务意识逐渐增强,逐渐构建以服务学生作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理念性和操作性特点的高职学生管理治理体系,对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相关服务功能不断加以凸显。
(二)学生管理体系多元化发展
在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中,不断使学生管理体系多元化发展,高职院校也逐渐能够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管”,对学生潜能有效激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以关注和有效提升,同时也使高职院校中的各部门协同创新的治理体系不断构建和完善,使这一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多元化发展,这是促使高职学生管理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对学生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构建
高职院校服务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对其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内容。高职院校在进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过程中,需要在进行管理人员招聘的过程中,招聘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从根本上保障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并且也需要对管理人员加以必要的培训,不断为这些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自我培养动机,对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的考核奖励制度加以有效建立,不断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完善自身,建立必要的奖励制度,对服务的质量和自身服务效率加强。
(四)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的制度建设
多元智能理论的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建设,其主要是以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作为主要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促使高职院校进行以服务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多元智能理论的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建设中以服务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有沟通回应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以及服务监督制度等,还包含对管理人员的服务评价制度和公共事务公开处理制度等方面内容。这些管理制度需要以服务作为核心内容,促使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服务学生作为其主要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五)高职学生管理行政部门权利结构改革
高职学生管理行政部门权利结构在以往的情况下,往往是从上到下发展的,多数情况下,仅仅做到了上级指令和国家教育政策等方面内容的传递,而忽视了下级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反馈,使高职学生管理行政部门在进行各方面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切合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构建多元智能理论的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进行相对比较开放化的管理组织结构,也需要对其中的权利制度加以改革,在进行高职学生管理行政部门权利结构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促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行政结构逐渐开放化发展,对以往具有只对下级部门进行权力控制和单项服务的结构加以有效改善,对管理结构的边界不断加以开放化处理,使下级和组织以外的人员对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和决策加以参与和监督。给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中的组织部门提供必要的权利控制内容。并且不断促使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中的组织体系主要由“单中心”的权力控制模式向“多中心”的权力结构转化,逐渐对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加以不断凸显和有效完善,使高职学生管理行政权力结构的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逐渐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使高校管理体系建设中的行政结构逐渐创新和发展[3]。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已经不断得到较大范围内的传播,逐渐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中得到有效应用,促使多元智能理论在推动我国教育和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关注和重视,高职教育中也不断重视基于多元化理论的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构建,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4]。
参考文献:
[1]吴常果.浅谈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服务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16(12):138-140.
[2]刘素婷,杨国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创业教育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95-96.
[3]平静.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6.
篇4
【关键词】提高 学生 能力 激发 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106-02
【Abstract】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essay i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raising students’ level of using foreign languages by arousing their initiative. The key problem is how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better results can only be achieved with the existence of enthusiasm from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Improve Student Capacity Arouse Motivation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围绕如何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问题,外语教师历经几代人的专研与努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通过著书立说、、召开研讨会及教科研课题等形式各抒己见,总结出多种广为推行的教学法,例如,语法教学法、词汇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毫无疑问,这些教学经验与教法的总结、推广和应用凝聚了几代外语教师的心血、智慧和劳动,为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外语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教学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与创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及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国家层面到各高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一直没有松懈。教学大纲几经修改,教材逐渐趋向规范化、系统化,教学设备日趋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创新,考试制度逐步健全。四、六级等国家英语能力考试年年进行,考试过级率较高。然而,在改善软硬件条件,取得一定成就的情况下仍有许多现存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结果是接近七成左右的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偏低,或高分低能,特别是在听、说、写方面。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教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关注度普遍较高,每年有大量的教研论文如雪片纷飞般地应运而生。而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动因及主动性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或显得无奈。
第二,教师站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两个指挥棒中间处境茫然,在两个指挥棒的博弈中,受考试过级率和工作业绩的影响,教师的天秤不得不向应试教育方面倾斜,在帮助学生过级考试方面大做功课,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
第三,相当比例的学生原本没有多少学习外语的热情和动力,但出于自身的功利考虑又不得已而习之。实践证明,单纯为应付考试的学习热情是不可能持久的,而且仅凭考试的胜出或侥幸胜出并不能代表真才实学,因为任何考试都会受到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所以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偶然性,而且为众多的学生一旦通过了外语考试就如释负重,不再问津。
第四,不少学生对外语学习是被动的,迫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不走进外语课堂。这部分人外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表现被动。通常在外语课堂上不带书本,不听讲,打瞌睡,看课外书,浏览手机,注意力不集中,或因外语学习欠帐太多,严重跟不上教学速度等现象,没有任何外语学习的原动力。
第五,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在外语课堂上会时常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一面是教师一丝不苟、满腔热情地讲授外语知识,另一面是一部分学生虽人在课堂,但心在课外,与教师之间没有任何配合与互动。受授课内容、进度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又无法拿出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思想说教。因此,课堂的交流与互动就只能在教师与部分基础较好和表现较佳的学生之间进行。从整体上看,一方面会影响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面对不同个人素质、不同思想水平和不同外语基础的教学对象,施展教学技能,完成教学计划,往往无暇顾及那些学习上不在状态的学生和一些课堂乱象,往往显得茫然和进退两难。如果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只有教师教的积极性,缺少学生学的积极性,就无法活跃课堂,也无法形成师生间语言交际的良性互动,教师的作用将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的整体外语能力也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二、问题的根源
如上所述,教师关注较多的往往是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学生关注的是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虽然这些年广大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上形成了共识,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现状很难被取代,即便是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走进课堂也难以撼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现实地位。因为没有教师讲解的课堂就不成其为课堂,但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主导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还难以统一标准。纵观古今中外,有好的教师主导课堂历来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是老师怎么教和学生怎样学,如何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和良性互动。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要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做深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内心关切、了解他们的原动力。为什么喜欢或者厌倦学习外语?这看起来是很平常的问题实则极不平常,“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学生是老师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对立统一体,能否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能否得到学生的信赖、支持和配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及教学的成败,因此,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就谈不上质量和效率。学生学习外语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觉得自己外语基础不好,跟不上进度,听课吃力;有的认为自己缺乏学习外语的潜质,认知能力低,不适合学外语;还有的因为懒惰,缺乏兴趣而产生排斥心理。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教学效果,根源是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失去了学习外语的原动力。
三、对策与办法
所谓“原动力”是指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驱力”,也就是人们出于兴趣、爱好、追求、愿望和需要等原因,自觉自愿地去做某种事情,能够不畏艰辛,倾力投入,以实现个人目的内在动力。例如,儿童在开始习得母语时就具备兴趣、爱好和需求的要件,再加上拥有良好的语言学习和应用的外部环境,因此,学起来动力十足,进步快而扎实,几年就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母语,能够基本满足表达个人愿望的需求。由此,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需求是动力之源。
很多学生从小到大在学习外语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效果并不理想。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越学越差,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根本原因是内在动力不足,即缺乏原动力。其次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环境欠佳所致。没有学习主体的学习原动力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解决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问题。为此,应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摸清情况,明确需求。
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知道哪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是什么,要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调整授课进度,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使学生充分知晓学好外语与其自身利益发展的利害关系,事关自己的学分、奖励、学位、毕业、就业以及未来自身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使其明白不但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外语,因为这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以此激活其学习外语的基本动力。
2.创造条件,激活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语言及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选择富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用严谨,亲和加幽默的教学语言;注重课堂实践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传授要领,重在掌握。
除了总的学习要求外,每个阶段和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教师应先行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带领学生攻坚克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学中不盲目地赶进度,重在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力争使学生学多少,会多少,注重实效。
四、结束语
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我们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仅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改变教师一头热,学生一头冷的局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和激活学习主体的学习原动力,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热起来,有了双方的动力和积极性,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6-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原则和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的理念和方法,包括应用系统方法、过程方法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概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构建和形成的基本框架,它是国际和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特殊行业具体应用的优秀范例。为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增强质量服务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现将其可行性分析如下。
1 鉴定站现状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鉴定站经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8年批准成立并于2009年3月正式开展鉴定工作,目前鉴定站设专职工作人员5名,在聘考评员26人,年鉴定能力2500余人。现有21个鉴定工种资质,鉴定级别包括初级、中级。鉴定站开展工作三年来,共鉴定7批次,鉴定人数为7134人,为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持。
鉴定站经过三年的基础建设,建立了理论、实操标准化考场,购置6.2平米彩色电子显示屏用于信息及考试现场的监控,应对考评员进行了量化考核制度,所有鉴定站岗位均应按照要求设置专人负责,办公、宣传及咨询面积达到80平米以上,办公环境按照现代办公场所的要求改善,区域划分应合理,标识醒目。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流程,利用附表形式将建细化管理的内容、表格装订成册以供日常工作查询。
2 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可行性
2.1?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必要性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鉴定站现有21个鉴定工种资质,鉴定级别包括初级、中级。对于我院的8个系部42个专业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各专业的鉴定需求,导致好多专业挂靠其他鉴定站完成鉴定工作,耗费大量人力及财力,同时四年制高职的引入要求学生毕业时需要拿到各工种高级证书,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资质。鉴定站申请提高鉴定级别和增加工种按正常程序耗费时间周期太长,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会加大上级部门对鉴定站的信任度,有利于鉴定站鉴定工种和级别的完善和提高。
2.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院鉴定站工作效率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种确保产品具有国际质量信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自带评审机制和评价系统的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要求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实施,使鉴定站的管理模式文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包括鉴定站的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的职责,鉴定过程的控制、预防和纠正措施,质量记录、教职员工的培训等都要确定下来。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从报名资格审查、审批、培训监督、考试安排、试卷管理、考评管理、证书管理等,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注重在各种工作程序中接口的衔接,各接口处理的工作程序清晰明了,各工作人员履行相关的职责,进行相应的记录,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出现。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OA办公系统的作用,既可以通过纸质材料进行交接,也可以通过校园网OA办公系统的内部往来进行传递,减少了纸张的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是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的有力保障
创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规范鉴定过程和鉴定行为,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完善规章,维护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和创建国家示范鉴定站的目的是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确保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性,也确保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扩大了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影响力和诚信度的基础,成为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的有力保障。创建国家示范技能鉴定站提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
2.4?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十四是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工作的规划要求
质量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生命线,在鉴定事业快速发展时期,与鉴定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体质和制度改革缓慢,监管机制不完备,导致考评行为、考评秩序不规范方面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这是从外部环境来看。从内部环境看,大多数鉴定机构没有建立起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内部管理机制即未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才是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鉴定机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维护证书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想,确保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因此省鉴定中心已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中并从2011年的省级示范站中开始实施。
2.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院示范鉴定技能站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考核对象的能力与规定职业要求的符合性进行验证。多年来,各个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鉴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等要求,依据统一命题,考务、鉴定机构条件、考评人员资格和证书核发与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章和职业能力评价质量保证体系。但是,由于传统的管理方法缺少现代管理理论支持,导致某些鉴定机构对鉴定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管,我院鉴定站相对其他鉴定所(站)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各项管理制度还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监管机制、考评机制等都存在有很大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我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鉴定行为,推动我院鉴定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我院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鉴定站管理运行的一种科学、有效、经济的途径,也是促进学院长足发展的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鉴定站实施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可行的,必要的,其潜在价值和收益将是巨大的。要把学院办成具有鲜明特色形象的国家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站,就应该积极准备,创造条件,适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完全可以借鉴先进鉴定站的经验,结合鉴定站的实际,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构建适合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参考文献
[1] 陆炳坚,谭惠坤,蒙逸云.从ISO9000理论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12).
[2] 蔡启茂,袁美华.ISO9000族标准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J].职业,2007(8).
[3] 钟明煊.技工院校质量管理标准的运行实践[J].职业,2007(4).
篇6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82-01
1 进一步明确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同时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在提高职工节能意识、规范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等方面,用系统的思想来指导和开展工作,而且,高度重视能源的源头控制,超前谋划。
2 烟草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节能管理模式,早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注和重视,国家标准已颁布实施。因此,我省烟草系统要加快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国家标准,有利于推动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
2.1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需求目前,我国烟草企业能耗问题严重,国家、行业、公司对能耗的要求也越来越上升到工作日程中,全面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是烟草工业企业节能工作走向科学、系统、全面、持续的重要途径。目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还面临着相当大的难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烟草行业能源体系粗放管理模式导致实际生产中企业各生产单位为完成生产计划而忽视产品单耗这一现象现象的长期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烟草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有些企业虽然建立能源管理制度,但只在职能和机构上规定“谁”、“做什么”,而对于“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没有进一步完善。新的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依赖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谁抓住了这一环节,谁就会受到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把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就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开展企业能源消费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对于促节能、降成本、增效益意义重大。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协作,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顺利推进。要以“烟草行业十三五节能减排纲要”的要求作为指导,按照“统一策划、明确主体、分步实施”为原则,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各单位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为此,各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健全机构,保障运行。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自上而下有序有效开展工作。同时要强化培训,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认识。
2.3努力提升能源体系管理水平能源管理是卷烟工业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能源管理工作,是企业争先创优、打造标杆企业及争创优秀卷烟工厂的必要保障。应围绕企业的工作方针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能源管理,需要更加注重提高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及体系架构的完整性、能源管理方法的系统性及科学性、能源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覆盖率及数据分析的即时性及准确性、设备经济运行的合理性、节能降耗关键节点的准确把握及严格监控、能源计量考核监督,以充分发挥好管理、技术、人才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3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企业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工作,强化督促检查,落实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为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3.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通过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持续改进的节能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全省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坚持企业主体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起切合企业实际的能源管理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创造氛围、搭建平台等措施,营造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外环境;坚持持续创新原则,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采用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办法,扎实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有明确的总体目标,要细化阶段性任务,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使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有较大改善,节能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能源消耗水平有较大降低。
篇7
升级:从船舶能效计划到能源管理体系
位居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中远集运,与全球班轮业巨头处在“同海竞争”的风口浪尖,其管理和运营170艘集装箱班轮、总箱位达80万TEU,经营80条国际航线、11条国际支线,以及83条中国沿海航线和长江珠江驳船支线,在全球超过53个国家和地区及155个港口挂靠,年挂靠港次
11 650次,相当于全球最大港口上海港全年船舶靠泊艘次。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下,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既是攻坚突围之策,也逐步形成了履行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的自我约束。
2011年8月,中远集运首开船舶能效管理的先河,率先编制完成了国内首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在通过中国船级社审核后,一年内在近远洋和内贸内支航线所有船舶推广实施船舶能效计划,运用能效要素管理的手段,使包括船队和航线管理、航次计划、气象导航、合理配载、港口协调、船岸联系、装卸控制、最佳压载、废热利用、船舶和设备维护、能源管理、燃料管理等诸多环节,得到了有效监测和监控、评估和改进,年度能耗指标开始从高位回落。
船舶能效管理在全船队实施两年初显成效,但中远集运高层并不自恃与满足。针对集装箱班轮营运班期紧、周转快,海域全覆盖、时间全天候,燃油成本居高的特点,管理团队将目光聚焦在挖掘降耗增效的更大空间。2013年9月,中远集运与DNV GL船级社、中国船级社携手合作,引入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和国家标准GB/T23331-2012,着手建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升级”再上台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刚性约束。
与聚焦提高燃油利用效率的船舶能效管理不同,“能源管理以‘能源’为核心进行控制和管理,组织通过能源评审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确定具体的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DNV GL船级社管理服务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康文煜认为,建立和形成能源管理体系,其系统性、综合性体现在对能源消耗的过程控制,包括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目标的整体绩效更大。
从船舶能效计划到能源管理体系,中远集运高层果断决策,自我加压,对标最新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以此提升班轮船队能源管理质量水平。
绩效:从体系运行到节能指标翻倍
建构与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既是企业完善节能减排流程,与集装箱班轮船队现有安全管理等三大体系的有效对接,更是船舶能源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过程。历时8个月的紧张准备和试运行中,中远集运确立了“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的能源管理方针,通过“标准”研读、现状调查、体系设计、方针确立、基准搭建、文件编制、运行检查、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主要工作环节,完成了能源管理的组织架构、方针目标、策划运行和监督检查等一整套规范,形成了具有PDCA循环模式的管理体系。
“航运公司的能源管理,其主要对象是燃油,主要环节集中在航线设计、船速控制、调度监督、燃油采购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其主要用能设备是船舶的主副机。”中远集运副总经理侯立平强调,能源管理的重点在于节能意识强化、能源管理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到位,其中能源管理基准选择和监督测量更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中远集运能源管理体系运行采用的能源基准主要包括总能耗、燃油总消耗量、油消耗总量、单位工业总产值能源(万元产值能耗)、燃油单耗(千克/千吨海里油耗),以及不同箱位量船舶的燃油消耗限值标准等15项,同时,对包括EEOI船舶能效运营指数、经济航速、船舶航速滑失率、货载航行总里程(海里)、主机MCR功率、船舶平均航速(海里/小时)等24项相关绩效参数,进行定期监控与分析。
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度安排下,近年来先后对12艘5 100TEU船主机增压器进行封堵改造,15艘万箱以上船加装自动切断装置;实行航线加船减速,通过控制船舶运行的合理航速减少能耗;优化航线设计,减少绕航往复,扩大节油成果;落实监控责任到人到点,实行船舶油耗跟踪和监测。通过从岸基到船舶的经营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举措多管齐下,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燃油成本实现了可控。根据数据对比,2008年,中远集运运力总箱位量为43万TEU,年油耗量达283万吨;2014年运力箱位量增至80万TEU,今年1-7月,平均单箱运力燃油和滑油消耗同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9.59%和31.68%,全年油耗量有望回落至238万吨。船队总箱位量增长近一倍,而油耗却下降近50万吨,显现了能源管理的良好绩效。
领跑:从船队竞争力到绿色航运新名片
在全球加快减排步伐的倒逼下,航运业低碳减排已经从呼声、议案进入具有明确操作性、强制性的实际行动。2013年,美西港口实施对所有进港的船舶采用低硫燃油由此前的20海里扩大到100海里;2014年1月,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简称ECAs)”除确立硫氧化物的排放限额和排放标准,还规定2016年后建造的船舶的排放不得超过其确立的第III级,同时将ECA适用范围延伸至海岸线之外200海里,几乎涵盖了美国、加拿大、法属领地、波多黎各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沿海水域。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推动下,2015年起任何船舶进出波罗的海、北海排放控制区的燃油硫含量不得超过0.1%,或者废气排放必须经过净化且净化达到同等水平。2016年后,新造船舶的氮化物排放必须降低75%左右。而欧盟委员会正在建立的海运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系统,主要针对5 000总吨以上停靠欧盟港口的大型船舶,并将航运业排放规范整合至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欧盟政策框架下。
以节能减排、高效低耗为主导的绿色航运,正在成为航运业新的竞争力。“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能源管理的系统性、标准化对航运企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包括市场化的碳交易等。”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总经理黄士元表示,能源管理体系与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等多位一体将推动航运经营、船舶运行和服务走上一个新台阶,这也会成为客户选择航运服务的新亮点。
篇8
Abstract: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 enterprise energy audit situation and advice, and discusses some issue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energy manager and related consulting personnel and research personnel, and promoting enterprise's energy manage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关键词: 用能设备;能源审计;审核建议
Key words: energy-using equipment;energy audit;audit recommendation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37-02
0 引言
某公司始建于1957年,属机械制造行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以民用产品研制生产为主体企业。
公司于2010年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先后荣获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集体)、节水型企业、以及市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能源统计先进单位等称号。
1 企业主要耗能设备
企业主要耗能设备见表1。
2 企业能源消费
该公司201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折标准煤6728.84吨,等价折标准煤10260.07吨,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见表2。
3 企业用能概况
2011年企业工业总产值能耗当量值为0.065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等价值为0.099吨标准煤/万元,与201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当量值能耗降低了5.80%,工业总产值等价值降低了7.48%,企业用能概况见表3。
4 审计结论及建议
4.1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 企业成立了能源审计领导小组,但未建立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各方面的能源管理制度和节能指标考核体系。建议:强化机构建设,增加人员配备。适当强化节能机构的职能和协调权力,以满足节能工作需求;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执行力度、节能考核等方面的日常实施督察。跟踪国家节能大形势,重点作好节奖超罚。
4.2 计量配置、计量管理方面 能源计量是能源管理和统计的基础。建议:加强计量装置配备,依据国家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和完善三级能源计量网络,绘制计量网络图,并加强对计量仪表的维修检验管理,特别应加强主要次级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装置配备率,如真空炉的电力计量,按国标和行业标准要求,配备完善计量装置,以使全年单耗定额考核更准确、科学、合理。
4.3 能源统计报表及定期分析方面 企业建立能源统计体系和报表制度,并通过报表对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建议:加强统计机构和人员配备,协调统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依法、依规反映企业实际。定期对各单位的报表数据进行考查,注意分析数据的平衡关系。加强企业用能状况分析,在逐月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年度分析和对比总结。按国家要求定期上报企业用能状况分析报告。
4.4 各用能系统 建议:量化考核各环节的消费指标;加强企业运行小指标考核,不断深化和更新各部门、各生产班组间开展小指标竞赛内容,量化考核各工序、各机组、各生产班组的能耗指标。优化各用能系统和用能设备运行状态,使之处于高能效区运行。
4.5 节能监测
①电镀设备节能监测:电流效率31.4%,低于考核指标75%;平均槽电压6.88V,高于考核指标5.0V。
②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排烟温度148℃,低于考核指标32℃;炉体表面温度侧面温度42.9℃,低于考核指标7.1℃,顶部温度57.6℃,低于考核指标12.4℃,以上两项指标合格;炉渣含碳量21.1%,高于考核指标6.1%,年节能潜力109吨标准煤。排烟处空气系数5.5,远高于考核指标3.3,年节能潜力1240吨标准煤。
③建议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对照明系统的灯具进行节能改造,以降低电力消耗。
④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多数重点耗能设备安装的无功补偿设备未投入使用,建议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涛.企业能源审计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篇9
耗能企业节能自查报告
一、企业概况
山东榴园水泥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国有控股大一型企业,下设南分厂、北分厂,年水泥生产能力130万吨,企业节能自查报告。企业获得了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化验室合格证书等荣誉,是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为认真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发改委、省政府、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加强企业节能管理,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司作为千家企业重点耗能单位之一和省控重点用能企业,深知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积极响应国家和省政府、市区政府号召,大力推进公司节能减排,顺利完成省政府、市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并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20**年的经营情况及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20**年,全年计划生产水泥110万吨,20**年1-12月份,公司实际生产水泥108.2万吨,完成年计划的98.36%,实现销售收入190426万元,上缴税金2343万元。单位产品标煤耗83.49kg/t,20**年单位产品标煤耗86.54kg/t,同比下降了3.05 kg/t。20**年1-12月份,累计节约标煤0.33万吨。与20**年省政府下达给公司的节能目标0.29万吨标煤相比,超出目标值0.04万吨。由此可见,公司顺利并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三、节能组织机构及能源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和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强化企业节能主体责任, 20**年初,公司在去年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能源管理工作,调整了能源计量、节能领导小组和节能工作小组,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等,加强企业能源管理工作。
(一) 进一步完善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标准体系。
公司责成一名副总具体负责节能管理和领导工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管理和领导小组,设立了公司节能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单位明确了节能专、兼职负责人,形成了三级节能管理网络,由生产综合处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节能工作,同时,建立了节能工作机构和管理体系,成立了节能工作管理和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在完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政策、法规及标准,组织贯彻、制定能源管理标准,编制节能规划及计划,贯彻执行能源管理中的技术标准,负责组织节能检查,对用能计量、统计进行监督,组织节能技术培训和宣传,发出节能倡议,进一步完善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二) 分解节能目标,落实节能职责制定产品消耗定额,并对各部门进行考核。
对生产中各项工序、产品的能源消耗进行定额管理,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任务目标层层分解,把能源消耗与工资薪酬、效能挂钩,力争吨熟料、吨水泥能耗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节能技术管理部门建立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制定成本考核评价制度,考核指标细化分解到有关车间、部门、责任人,定期评价和考核;制定车间消耗指标,考核指标执行情况;设立能源统计岗位,专人负责建立能源消耗和成本台帐。对现有生产工艺系统进行优化平衡改造,窑温热效率利用、单机台时较上年有明显提高;在立窑安装变频器,对磨机选粉系统进行改造,制定消除跑、冒、滴、漏的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查。
(三)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能源的管理和节约离不开计量,能源消耗以计量检测为基础,而能源计量检测以能源的消耗和供能为服务对象,两者密切结合,互相协调。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ERP网络通信技术和DCS集散控制技术实现对诸多能源数据的自动采集、统计,并在重要计量岗位安装监控系统,保证计量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通过公司电脑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制定了《能源测量和监控装置管理制度》,按照《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配置计量器具,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和测试及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计量部门采用一级管理的管理机制,由公司专门成立组织机构承担公司的生产、办公所需要的能源及载能工质的节能降耗的管理和推进工作,实行对供配电、煤炭的统一调配和计量统计,整改报告《企业节能自查报告》。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主要耗能岗位、设备的计量器具配备,以满足能源计量和管理考核的要求。加强了计量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完善了能源计量器具、原始记录、基础台帐,加强用能的计量和检测,提高企业计量检测的能力,充分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等,计量部门负责能源计量器具测量的适应性配备、检定、校验、计量确认工作,计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由节能办公室统一制定,通过有效实施,不但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能源计量意识,提高了员工对节能降耗的积极性,提升了企业能源计量的地位。
公司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协议与能效对标活动。
(四) 加强能源统计管理。
完善能源统计管理体系,对各种能源的消耗进行统计。设立能源统计岗位,建立各种能源消耗台帐;按照上级和能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定期填报能源报表;按照国家有关的统计管理规定,进行能源统计管理。统计部门对数据报送涉及部门、时间、内容、计算方法等做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日常考核范围,与个人绩效挂钩,提高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公司还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各类相关制度与规定,掌握相关信息,利用电脑使信息实现共享,对各分厂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确认、汇总、整理,登记统计台帐,编报能源报表。建立健全各种能源的购入量、消耗量、库存量等记录,能源质量的化验记录,建立和完善能源统计台帐。
(五)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能源计量和统计的培训工作。
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千家企业节能工作精神,深入开展“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活动活动,将节能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强力推动,同时对职工加强节能宣传,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节能意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节能降耗,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员工真正意识到节约能源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20**年4月份,公司从市安监局聘请专家来公司,对看火工煅烧理论和现场操作技能进行直到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看火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强了能源管理、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公司先后两次安排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人员外出学习,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了能源统计管理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能耗定额、能源计量与统计、节能奖惩、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层层分解节能目标、逐月考核和落实。
公司将年初与省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分厂,分厂又层层分解到车间和班组,使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有责任,并逐月考核,优奖劣罚。
五、建立节能专项资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1)公司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工作管理力度和节能研发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工艺配方,采用无烟煤、天然焦搭配配料,立窑采用小料球、浅暗火煅烧,熟料煤耗由原来的160g/t降至150kg/t左右。熟料台时产量也明显增加,出厂水泥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节能也较为明显。该方案经过试验达到优质、高产、节能之目的,目前正在公司内推广使用,年可节约原煤近0.3万吨;
(2)针对各分厂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南分厂安装2台水泥大磨∮3.2×13m替代原∮2.2×7m水泥磨;20**年初,公司投资144万元,在南分厂1#、2#窑安装砖混收尘器,由南京旋立集团设计安装;20**年7月至9月,投资358.2万元,将原3#—11#窑使用潍坊除尘设备厂,型号:FSCM8*127,大布袋除尘器,更换为先进淄博鑫鹏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除尘器,型号:LDC-442-1000;与此同时,对两磨和窑底熟料破碎收尘设施进行更换和改造,投资210.4万元。以上技改工程于20**年10底全部安装完毕。
“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十一五” 完成节能量1.43万吨标准煤;2009年完成1.15万吨标准煤;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20**年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10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于20**年12月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订了这一目标责任书。公司将该节能任务及目标层层落实到各个分厂,分解到车间、班组,使得人人身上有压力、肩上有担子,心中有目标、头上有责任,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良好的节能氛围,20**年底,公司根据各分厂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完成公司既定节能目标的北分厂和阴平分厂奖励,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向其学习。
“十一五”期间公司节能思路:紧紧围绕“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清洁生产”的主题、目标开展工作,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生产的瓶颈,正视自身存在的差距,继续发挥技改优势,力争通过扎实有效的节能管理和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公司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和综合利用最大化,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来支撑,以管理机制来保障,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企业。
六、明年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节能的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组织机构,能源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管理的职责,严格执行能源的考核制度,创新节能工作思路、加大节能改造措施工作力度
2、加强和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提高能源管理的方法;大力推进节能自愿协议工作。
篇10
一、建立健全全员、全面、全过程节能组织体系
为加强节能管理,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及机构,企业成立能源管理委员会及节电、节水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三级能源管理网的作用,将节能降耗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制订、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同时制订了能源管理奖惩办法,对在节能降耗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奖励,对浪费能源的予以重罚,提高职工的节能意识;形成节能管理与其他管理相结合,纵横联络,互相配合的能源管理体系。
二、加强基础工作,制订节能规划
为把节能管理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企业狠抓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能耗统计报表和能耗分析台帐,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做到按时按质上报;实行万元产值能耗和产品能耗定额管理;坚持定期考核评比,根据各车间耗能实际情况打分做到多节多奖,浪费处罚,对贡献大、效益好的技术措施实行重奖。对每一个生产车间、每一台用能设备逐个进行检测和热平衡核算,找出进一步节能所在,并据此制定了详细节能方案。
三、依靠科技进步,挖掘降耗潜力
依靠科技手段改进冶炼炉、溶铸炉、锅炉、合成塔、渡槽等技术装备,发展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开发利用低温余热,实施优化生产。同时定期对耗能设备进行节能监测,了解设备运行及耗能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出设备节能整改方案。
四、避峰填谷,降耗节能
为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企业采取了合理安排生产,实施避峰填谷措施,使峰谷电费差降到最好水平。同时采用电脑智能分析仪,准确地分析出高压外转用户的用电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促进了用电负荷率和峰谷差的根本好转。
- 上一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 下一篇: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