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86-0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词汇量。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在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备受大家的关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实施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这方面的运用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加以探究,总结自己在阅读方面的方法及策略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

1.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1 阅读材料需精心选择。阅读英语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要做到并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做好阅读材料的选择,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要选择生动有趣,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材料,还要选择具有启发学生心智的材料或者书籍。小学英语的阅读内容要选择有一定的故事性,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内容,既能启发学生,又能让学生非常乐意地读与学,这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结合课本所学到的知识,编写并收集一些英文小故事、小短文等是有利的。给小学生选择材料,还要注重材料内容的生动性、有趣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材料的选择可以是自己熟识的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情景,还可以选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活文化,并进行介绍,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情地享受,在欣赏文章中更喜欢学习数学,不再是呆板地读读文章。

1.2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小学生的阅读还处于基础认知的阶段,在阅读的方法及技能方面还有欠缺,学生掌握的还不够好,我们要加强训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还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在指导时,可以对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还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当学生阅读前,适当地介绍与材料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喜欢学习英语。

2.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3.在阅读中扩充信息量

3.1 读有趣的文章。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准备有趣的文章,让他们在读这些有趣的内容中,获取了知识,也扩大了知识面,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兴趣。

3.2 办各种小报内化语言。我会定期让学生办英语黑板报,有时通过英语手抄报、英语角内化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还通过办班级英语小图书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积累,各种小报的内容不拘一格,在各种活动中还要增加英语阅读的题材,比如,教材的疑难知识问答和学习方法介绍也可以是小报的内容,还给优秀的学生刊登优秀习作,让学生积累英语小谚语、小故事,在读小幽默中加强了练习。通过不同途径做大量的英语信息输入,轻松地扩大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量。

3.3 在听觉上进行语言熏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用英语与同学们讨论、交流,刚开始是一些简单的语言,比如问好的,回答的句子。还要定期定时地播放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让他们看英语儿童电视节目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英语语言的熏陶,在听觉熏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4.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总体性探索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以上几个方面,是学生大信息量的阅读输入和输出,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耀民.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新精神,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使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适应各类语言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协助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喜欢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

篇3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imary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quir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I Hui

(Zengcheng Licheng Street No.2 Primary School, Zengcheng,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The status quo of today'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reading instruction, textbooks and teachers is worrying, thinking of those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in pursuit of some of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from start to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n to expand after-school reading are to respect students' individuality departure, hoping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for students to provide some supplementary comments.

Key words elementary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tatus; strategy

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的学习现状

目前,阅读课堂中,学生缺乏积极性,在课堂上目光呆滞或者呼呼大睡,有时像是明白一些,有时候又好像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对于这样的课堂环境,教师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究其原因,首先,学生看不懂阅读的内容,出现生词或者不懂的句子就产生了消极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会使其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进而采取退缩的行为。其次,很多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能力,在自己阅读材料时往往不知所措,没有摸索出提高阅读的有效途径。最后,拓展阅读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仅仅以课堂作为依托是一种限定学生视野开阔的不利的教学思想。教师应把阅读的空间拓展到课外,充分利用各种课外阅读活动来填补课内教学带来的空缺,无论是课外课内都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氛围。这样才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学有效性也能够充分发挥。

1.2 教师的教学现状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理念上的改变势必会导致教学方法的革新,大多数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以前单一的教学方法,过分重视语法教学和词汇识记。阅读课上只听到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述一些生词和语法,而忽视了阅读的本质特征,没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

1.3 阅读内容现状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阅读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小学生的理解难度系数。时代在发展,学生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教学内容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才能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应选取适应时展需要的阅读内容开展教学,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意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广泛开展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们的视野开阔,大量的阅读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是很好的补充,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感,也能够促进他们对句型结构、习惯表达方式等的认识,同时也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3.1 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激发,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调动他们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在教材的选择上,也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应本着以适合小学生天性的趣味性为首要原则,多方面地选择阅读材料。达・芬奇认为:“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学习会损害记忆,所记东西无法保持。”学生在阅读中喜欢的是阅读内容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而不是里面的词汇和语法。

3.2 摸清学生个体的阅读理解力

新课改一改从前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但这并不就是说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还应该在熟知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个体差异性,然后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21页)策略。课堂活动中,应该设置一些浅显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鼓励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思维逻辑来回答问题,在不同的答案中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新知识和是否能运用新知识回答问题。在ask and answer中使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作打下基础。

3.3 充分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对于英语来说,一日不读便觉口生,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针对小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发音、语速等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单一的阅读方式不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因此在教学策略的上可以采用多种阅读形式。例如齐读、跟读、分角色读等,每次阅读都设置不同的问题角度,这样小学生能够充满新奇的读。

3.4 情境教学

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策略,比如看图说话的阅读训练中,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也没有兴趣去说,教师完全可以创设真实情境,把教室的东起来,用“Where is the …”提问,学生用“Is it in / on / under /behind…?”句型来猜,进而对“in, on ,under ”等介词的用法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掌握。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将阅读内容排练成小话剧,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活动中既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因子,又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更能够使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5 拓展阅读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门语言的掌握不能仅依靠着课上的这点时间。虽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上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但养料的吸收还是得依靠课外的时间,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是在充分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的。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教师应在课堂上利用卡片、图画、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尽可能多掌握词汇量来为课外阅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阅读课外材料的基本的方法。目前小学生对英语材料的阅读太过盲目,教师要起引导作用,指导孩子们采用精读、略读、速读、慢读、大声读等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要给他们信心去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鉴于目前网络技术的发达,学生也可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4 小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兴趣阅读是前提,教师对于阅读方法的引导是关键。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心理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浅显的阅读内容逐步实现较为复杂的内容过渡,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欣.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3(9).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22-01

创新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多读多思,多悟多写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导入形式和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实现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提高。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要想充分发挥出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功能,语文教师在准备教学课件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的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思维逻辑,并且明确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基本目标的教学课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应该符合素质教育语文课程的编排要求,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是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和实现的现实目标。

例如,在课堂上教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匆匆》的时候,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反复读写练习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对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修辞手法。”其中,“帮助”、“讲解”和“启发”这样的描述表示教师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来制定教学目标的,既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心理、思维以及对语文阅读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综合参考了这些问题的话,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就应该是“通过反复读写练习来认识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研究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修辞手法。”这样的阅读教学目标,不仅将教学的中心任务清晰地梳理了出来,也凸显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和关注。

二、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导入形式

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都还处于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们对世界上的森罗万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语文教师只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阅读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形式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小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从课程导入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然后有目的、有选择地搜集大量和阅读课程教学内容有关且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从中精挑细选出具有兼具文学性和趣味性的阅读资料并将其巧妙地安排在阅读教学课件的开头。在小学语文实际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利用这些有趣的阅读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学习的内容上,让学生自发性地、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上册课文部分第九课的《影子》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大量收集一些与影子相关的童话故事、音乐歌曲、趣味游戏或是文学资料并将其巧妙地设计到阅读教学的课件内容中去。开始上课之后,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影子相关的儿歌或是讲述一个跟影子有关的童话故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一种名为“踩影子”的比赛游戏,并且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影子的形态变化和方位变化。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影子相关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导入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工具来播放各种事物影子的幻灯片,激发出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评价主要分为对学生在课堂上具体表现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素质评价这两种类型。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由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比较、评价和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激发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这种刻板而陈旧的评价方式,采用适度且具有激励性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交流,在认真倾听学生阅读心得和学习心声的同时,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正确回答了“主人公的梦想是什么”之后,语文教师可以用“洞察力强”和“心思细腻”等词汇来评价该学生。而在学生对“梦想的力量为什么会如此巨大”这一见仁见智的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时,可以避开直接的评价,转而向其它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某某同学的观点怎么样?你们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这样就巧妙得把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这两种评价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聆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教学策略这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丰富阅读课程的导入形式,同时改革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生们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性的阅读过程中熟练掌握语文阅读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逐步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重点也逐步由词、句教学转向语篇教学方面。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逐步了解词句以及句句间复杂的关系,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文章,逐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1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阅读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主要是由于如下原因导致的:

1.1强调单词,忽略语境,过度拆分

当前,虽然有关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表面充分,但是,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强调单词记忆,不注重带入文章的整体语境;教材所提供的具有完整语境的文章,教学时常常被教师过分拆分,并使学生以句、词等形式展开记忆,导致文章完整性严重缺失。

1.2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多数英语教师缺乏玩、画、唱、演、写等教学技能,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趣味性、生动性与直观性,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加上不少教师仍沿袭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只是一味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注重词、句讲解,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因而严重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1.3学生依赖性强,阅读积极性不高,英语阅读能力较低

由于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听、说训练,不关注阅读,也不注重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工作,导致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且阅读能力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对已学阅读材料无法快速认读;对新接触的语言难以进行高效构建;阅读材料信息收集能力差;文本信息收集及处理方法不当;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获取渠道窄,阅读量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很难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1阅读前开展适当的导读活动

在阅读之前,采用一系列形式的导读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具体而言,导读活动可从如下方面展开:对阅读材料的背景及主体进行介绍,对核心词汇进行讲解,清除学生自主阅读的障碍,鼓励他们采用略读、跳读、预测等技巧。由于中高年级阅读材料通常篇幅较短,所涉及语言及主题也十分简单。因此,在导读活动中应着重围绕语篇主题及核心词句展开。如可以在阅读模块设计“Before you

read…”板块作为导读指导,在阅读“Hats and Monkeys”一文时,可先鼓励学生针对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然后使学生带着疑问展开阅读,并思考“What’s the story about?”“What did the monkeys do?”带着疑问迅速掌握文章大意,并从中寻找相应的答案。这样可以极大地激活学生的储备知识,使其将所需阅读内容同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其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2.2阅读中布置阅读任务,采用灵活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应对阅读任务及其具体实施的方式进行设计,课堂中应由简到精,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明确各次阅读所需完成的任务,促使大家积极地开展阅读,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良好的体验。以六年级下册“Planning for the weekend”一文为例,在安排大家展开阅读前,教师可先将读后“Finish the sentences.”作为相应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在阅读后回答。还可依据教学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提出what、where、How、when等问题,让学生一一回答,或要求大家从文中划出与周末活动相关的动词,也可以将周末的活动绘制成表,使学生自主组织阅读内容,并予以填写。

在阅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精泛结合、朗默结合的阅读技巧。加强泛读训练可以转变学生见词就查的习惯,使他们掌握有意义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因此,泛精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有益。与泛读相对应的是默读,学会泛读的同时应了解默读规范。对初学阅读的小学生而言,朗读课文可以使其体会发音,掌握语调,使文章更具生活感,若教师需要强调某部分材料时,可以通过朗读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但朗读并非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沟通形式,且朗读习惯会影响阅读速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增加默读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默读规则,根据语境推测出生词意思,避免频繁指读。

2.3阅读后完成检测任务

应从整体、细节两大层面出发,设计检测任务,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在阅读检测时,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检测学生阅读技巧的运用情况、语篇理解及掌握情况、语篇评价情况等。由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文章所涉及的语言、主题及体裁较简单,因此,检测时重点应放在快速阅读,语篇细节理解、整体语篇意义的理解等方面。如,五年级上册“Our animal friends”一文,可以设计如下整体语篇理解问题:The story is about…。也可以根据文章信息设计检测表格,使学生对表格进行填充,如,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Look and write”安排了Cloze式的段落填充活动,要求学生根据配图进行仿写记录,可以检测学生读、写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相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现生硬化,比缺乏灵活性

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二)师生定位不准确,教学质量不高

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简单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有点含糊不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探讨

依据目前的教学改革形势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长此下去,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三)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的广阔视野能够让小学生对各学科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在课外书中得到印证和补充,使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因此,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小学生想读、乐读、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小学生。为使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如教会小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提高小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起小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1.初中语文开放性阅读的实施原则

1.1阅读教学开放性的原则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开放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当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建构的过程。知识和经验体系的建构不是单向的从外界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和优化的。因此,构建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让问题由学生提出、疑点让他们辨析、结论在其中形成是语文课程开放性的要求,也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更是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大语文教学观也指出了,语文教学应当建立课堂、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语文课程与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之间的联系。因而,开放性原则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并体现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1.2阅读教学多样性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应实施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原则是语文课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多样性原则体现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特点的基础上,将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理念运用到上述三个维度中去。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知识的融合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其多样性的特点。另外,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等均是在动态的、多样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开放性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本身的特征也是阅读教学多样性的需要[2]。

2.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鼓励自主阅读的民主性策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知识传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和目标。而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分析文本并向学生加以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阅读教学乏味和僵化,而还课堂给学生并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则成为人们在困境中总结出来的积极成果。《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我们认为自主阅读策略是在开放性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合理处理好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促成学生的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只有让学生进行不断地自主阅读,才能使其真正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只有让学生发现阅读中的意义,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不断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活动。也只有通过学生在积极地寻求阅读价值和意义的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并回归到人本主义对于自主阅读教学的指导上去。

2.2 开放阅读过程的探究性策略

开放性阅读是建立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关于教师和学生关系定位转变的基础上的。在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从过去单向的传输者转变为互动的阅读教学的指导者;学生也从阅读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和能力的主动构建者。开放阅读过程教学策略,是在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的开放条件下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在开放性阅读理念的指导下并对阅读教学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的综合指导。因此,开放阅读过程,提倡个性化阅读则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多角度、多层面、开放性的探索。

2.3 培养能力和价值观的个性化策略

开放性阅读,是动态、多元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价值观为重要目标的阅读教学模式。上述有关建构主义的阅读理论已经表明,阅读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开放性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阅读过程的探究性都决定了开放性阅读的个性化特点。所以,在阅读教学策略上,我们认为个性化是开放性阅读的明显特点,但是这一策略的主要目标是在于培养能力和价值观上。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能力和价值观本身是语文实践性的表现和目标。开放性阅读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氛围中实现自我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个性化要求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不再是一元的、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多元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到开放性阅读教学中。让开放性阅读的实施和进行充满个性化,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充满人文关怀的表现。

3.结论

总之,开放性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一元化和封闭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方式的互动性,内容和过程的开放性,评价标准的多元性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1.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2.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4.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一心.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J].

篇9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205-02

一、核心概念及其特征

1、核心概念

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选择一个或多个题目,与学生共同就一个或多个题目进行多个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对这一个或多个题目的文章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现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形成一种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更侧重于以儿童的视野选择优秀儿童作品,以一定的议题将数篇或一本书或几本书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或一定时间内读一组文章,发展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本课题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及教学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开发策略,探索儿童多种阅读方法。

2、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首先,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特征就是开放性。所选议题没有任何固定的答案,老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来进行知识建构;教师所选的议题内容也比较开放,老师与学生有非常大的讨论空间。其次,交互性。群文阅读教学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各类文章同时进行,同时根据选题进行知识建构;其次,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在交互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相倾听和建构来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老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学习。最后,探究性。群文阅读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以选题为基础,进行探究讨论和学习,深入了解各类文章,这体现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倾听,探究新的观念和思想,与已有知识交互产生新的知识构建。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谁都不会知道提前预知探究结果,并且群文阅读教学重在过程,结果并不重要。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意义

1、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课堂中教师围绕单篇作者进行对学生讲解,其可以增加对特定作品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会使学生使去兴趣,群文阅读教学是以多篇作品作品同时进行教学的模式,学生对多篇作品同时阅读使其发挥最大理解的兴趣。从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小学生对语文单篇的作品大多没有太多兴趣,一本教材最多对其内少量的几篇产生兴趣,对其产生兴趣的作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会较认真去听课考与互动。在其不感兴趣的作品大多都不予以理睬,许多小学生在这种情形下都会出小差,没有认真听课。多篇的阅读能使小学生发挥较大的兴趣,几篇作品结合总有一些作品使其产生兴趣,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发挥其兴趣与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模式上更胜一筹。

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中教师会延长小学生阅读作品的时间,因为单篇作品的阅读并不需要很少时间,后面的讲解也已经有足够的时间,传统的模式下是阅读时间较为长。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安排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对几篇作品的阅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有效的提高阅读的速度,中国的传统九年制教育中并没有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明确的培训,如今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海外的图书作品流入中国的很多,中国本土的各类图书作品的数量更是巨大,小学生在下一阶段想全面发展需要有多阅读的基础,如果该者在阅读速度上条件很差,将会面临享受不到如今大知识背景下带来的提升自我的好处。

3、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量。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一本教材中的作品数量比较少,在如今社会发展的状态下小学生如此少量的阅读是不足够满足社会认识的需求,小学生许多知识都是从语文教学中了解而来,因此语文教学因当发挥更大的责任,对小学生的整合知识量进行对其丰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作品数量较多,不同种类的作品也增加,从量上能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从知识性上讲也增加了几倍,使小学生能在早期了解社会上的不同知识,使其在下一阶段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三、目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主要问题

(1)从教学目标看,缺少对规律的梳理和提炼

教虽然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通过比较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学习和运用,但是,由于对课文的关注点较多,不舍得删减教师认为比较有益的知识,为此,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较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实践少之又少。

(2)从教学内容看,缺少对文本的重组和加工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不断深化,教学的关注点越来越零散细小,知识点之间越来越割裂,训练点越来越复杂,忽视了对于文本表达规律的理解,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忽视了课内外结合。

(3)从教学总量看,缺少对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纵观现有的阅读教学,教师仍然紧盯教材、落实教参、深化习题,极大地滞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标的要求,滞后于学生对语文文字学习的需求。

2、问题分析

伴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教师对于课标的解读越来越明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越来越重视。于是,针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指导也不断细化,读用迁移的教学策略遍布课堂。这样的频频训练,极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性。

由于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仍是原来的,这就给教师落实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不便。现有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编写的,人文性强,工具性弱。教师的教学往往跟着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语文园地进行。然而,许多年级的单元导读,只是站在了人文性的角度给予指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元素。这就使得教师只能立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从篇的角度设计教学,从而导致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无法达成知识目标这一现状。

课外阅读指导一直没有成为语文教师自己的事。许多语文教师都认为读课外读物、儿童文学作品是课外的事、家长的事,和我们的关系不大。为此,指导课外阅读成了盲点。随着学生阅读量少,课内学习比重增加,学生的学习力也越来越小。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辛勤耕耘在讲台上,学生听得多,参与少;学生回答小问题多,探究大问题少;学生读短文多,读整本书少。在这样的以教材为语文教学的全部的偏颇的思想引领下,语文实践成了一句空话。

四、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1、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强调学生的成绩,教育部门应当取消在学校中进行对班次的成绩排名、比赛等活动及观念,教学理念必须以维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或者等先进的理念为主,群文阅读教学能对小学生发挥个人潜能的作用,小学生往往在传统的教育之中并没有了解到社会上的足够知识,而语文课程的价值之一可提高小学生对自己祖国、社会的认识,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中了解的知识对以后的阶段有极大的帮助,语文的教学的效果以潜移默化为主,和学校中的条例“口号式”的教导小学不能去做不好的事情不同,在小学生当中发生公共安全的事例很多,大多因为没有良好的教育,在公共安全的认识上可以加入语文作品,这样能较好的避免发生各种的公共安全问题。学生的行为规则也可以加入语文作品中,学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能认识到主人公的行为善恶,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较多同类的作品熏陶下学生自身的行为能达到较好自觉规范,其在学校及生活中能展示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其的身心健康也巩固了好的基础,因此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在确立好,不能以传统落后的理念进行该模式的运用,如果理念不改变反而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2、丰富语文教材的作品量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要提前语文教材的数量,群文阅读主要以几篇同时阅读为主,一堂课中学生能阅读完几篇作品且老师能利用其时间对几篇作品进行讲解,在这种条件下作品的数量必须能够满足,不然会出现前期教师已经把课文讲完了,中后期剩余出大些的课时会不知其如何利用,因此会走向一种极端。教育部应当进行教材的更新,增加大量不同的作品,作品要考虑到几篇作品的主题相关,如果不相关教师将很难利用,对学生的学习也会出现把负面的影响,如几篇作品可一半是正面的人物主人公,另一半是反而人物的主人公,故事的主题以正面与反面相对,教师在课程中对其两种类型的主人公及主题进行对比讲解,能生动的调动小学生的理解,知识性的涵盖也得到全面性;教育部在无法更新教材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组织编写多一本教材为解决的方法,可组织编写多一本语文教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利用,教材要与现存的教材配合,要考虑到其教材与现存教材的搭配性利用。

3、教师应当注意作品之间的相关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在几篇作品同时阅读讲解中要考虑到其关联性,作品之间可以有相同的主题或者是对立的主题,或者是主人公相同等特定。几篇作品不能出现不相关联的情况,这样会使学生不能理解其讲解,教师也较可能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教学的作用,几篇作品之间有关联性教师才能发挥更好的讲解表现,W生也能更好的在这种模式下物尽其用,对于关联性的探索老师应当花更多的备课时间进行对作品的分类,组合成不同的作品集,教学当中要敢于探索。部分教师选择作品的时候要慎重选择,要选择符合小学生的作品,有益于小学生发展的作品为优先,难度高的作品及带有反作用的作品要放弃对其的选择,作品要符合我国对小学生的品德规范、符合我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及符合当地不同民族的习惯。

五、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意义,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未来将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一名社会的成员是否拥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的数量等都将影响其未来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发展,一名拥有多方面知识的社会一员能够较好的处理好生活中更类问题且在工作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个人作用。本来对群文阅读教育问题的改善也作出了一定的见解,对其教学质量提升作出了对策,主要以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丰富语文教材的作品量以及教师应当注意作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学校、学生的情况而作出有益的探索及改善。

参考文献:

[1] 徐秀春.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小学教学参考》, 2015(31):1-4.

[2] 罗 莉.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四字激趣”分段谈[J].《科学咨询》, 2015(22):79-80.

[3] 杜晓翠.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学导报》, 2015.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仍然特别关注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生的性格虽然比较自我,但是实际上他们是很热爱交朋友的,并且有交友的欲望,所以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展开是很合理的,是符合现代小学生性格和身心发展特点的。通过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在课堂学习中给小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得到锻炼,一方面锻炼了胆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小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小学生正处于受教育的最佳阶段,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所以,教师可以认真研究并且分析这个时期的学生特点,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给小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鼓励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且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作预习,开阔思路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成功学习的基础,而经过前人多年以来的经验可以发现学习之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尽管预习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讲,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培养小学生重在方法,通过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面是合作预习的教学案例。

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考虑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前预习这篇课文,主要形式以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为主,这样学生会在小组内开展朗读活动,并且在遇到生字时,学生能够自觉通过查生字表认识生字。例如,学生在朗读下面这段话时,能够很好地将不认识的生字标注拼音:“在一座陡(dǒu)峭(qiào)的山峰(fēng)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gē)膊(bo)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dūn)在山头,望着翻滚(gǔn)的云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与学习都离不开互相之间的交流,很多学生能够在课堂的交流中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有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得到思维的启发,也能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得到友谊的发展。下面是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案例。

例如,学习《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互相交流,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这篇寓言故事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小学生会在小组内各自发表意见。有的学生会表达这样的观点: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目光太浅,要放眼看更广阔的大千世界。而有的学生会表达这样的观点:“坐井观天”用来讥笑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知识浅薄的人。组内学生的观点各有不同,小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和教学策略。

(三)合作复习,查漏补缺

复习一般是在学习之后进行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其进行复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并且可以提供给学生合作复习的机会,让小学生能够在合作复习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例如,在学习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文中的“父与子”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有的学生会用“了不起”来形容。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写的读后感在小组内展示,学生会了解到其他同学对课文不同的解读,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一些补充。这样的合作复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见解与思路,开阔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小学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入门学科,同时也是基础和工具学科,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所以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很重要的,其中合作学习法正是符合当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地在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以此来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高亮.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