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肠道对健康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肠道对健康的重要性

篇1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我们的基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而现在,有一个新兴的科学研究领域,研究的是肠道内的细菌与所有困扰着我们的疾病的关系。

细菌,还有病毒和真菌都是微生物,而我们的体内有很多微生物。你的身体中每有一个细胞就有约10个微生物细胞。身体中到处都有微生物:你的皮肤上,你的嘴里、鼻子里,你的生殖器、尿道和肠道中。

这些微生物一起,形成了你身体殊的微生物群体,叫做微生物组,一部分微生物组的微生物来自于你母亲体内的微生物,还有一部分则取决于你的生活习惯。由于人体内的微生物非常多,毫无疑问,微生物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直到最近,科学家们了解到的信息还十分有限。

肠道中的微生物最多,所以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有关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者们通过研究粪便样本中细菌的DNA,想要了解这些微生物是否会导致特定的疾病,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

你的微生物组很有可能与你能够想到的所有的疾病都有关系:糖尿病、癌症、自闭症。而细菌对肠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肠道细菌是什么?

寄居在你肠道中的细菌能够帮助你消化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这些细菌还能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给免疫系统发送信号,以及合成帮助大脑运转的小分子。

如果没有肠道细菌的话,我们什么都做不了。肠道细菌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显示,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的肠道内的细菌群与身体健康的人相比,有很大差别。研究者们正在努力研究健康人肠道细菌的种类都有哪些,还有哪些肠道细菌能导致人们患有特定的疾病,或者是导致患特定疾病的风险高。

一些证据表明,健康的微生物组并不是存在或者是缺少某一种细菌,而是在于细菌的多样性。

如果你的肠道内有很多种细菌的话,就能消化分解不同的食物,产生很多不同的分子,这些分子能够促进你的免疫系统成熟,还能产生大脑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分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肠道不宁,全身都是病

有关微生物组的研究还是初步的,不能证实某种特定的细菌是否会引起疾病,或者是某种疾病是否会滋养特定种类的细菌――或者疾病和细菌之间还有别的关系。现在来看,科学家们仅能证实一个人体内的细菌组成和特定疾病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不论是否发现了这两者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肠道细菌都是一种能够让医生更早、更精确地诊断特定疾病的方法。

已有研究显示了结肠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肥胖与肠道细菌有关。虽然这些疾病看起来好像和肠道或者是新陈代谢更有关系,但是肠道细菌与全身的疾病都是有关的。

近期的研究显示,特定的细菌能够加强免疫系统,而有些种类的细菌可能会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

很多皮肤病、肺部疾病、关节病还有其他组织中的疾病,都可能是由感染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炎症更加严重,这样会刺激病情的发展。

一项近期的研究显示,没有接受过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肠道中,特定的炎性细菌更多,而一种有益的细菌的数量要比健康人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炎性的自身性免疫疾病。

研究者还发现了肠道细菌和焦虑、抑郁、强迫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D)、自闭症和阿兹海默症之间的联系。有的人认为,这些疾病与肠道菌群之间有关是因为,肠道菌群制造能够到达大脑并影响大脑工作的小分子(即代谢产物)的能力。

如何驾驭肠道微生物?

随着我们发现的与肠道微生物有关的疾病种类的增加,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你能改变肠道内细菌的种类吗?能治疗或者除掉某种将你置于危险之中的细菌吗?

如果你做一个长期的饮食调整――比如说从高脂高糖的饮食,调整为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那么重塑微生物组,使之更加健康是有可能的。健康的微生物组能改善你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炎症反应,身体也更加健康。不只是健康的饮食,饮食多样化也是形成健康的、多样性高的微生物组的关键。

另外,一项近期的研究说明,锻炼也能够使微生物组更加多样化,该研究显示了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相比,肠道微生物更加多样化。

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传染病 效果评价

传染病是临床殊的病种,传染病患者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传染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笔者以肠道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为例,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0、25岁。肠道传染病判断以常规诊断标准为参考,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1.2 研究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结果,分析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尤其对于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清。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05)。详见表1。

2.2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率达到80.17%,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以百分制为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趣味性得分较低,评分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此次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肠道传染病是“粪一口”传播,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肠道传染病可经苍蝇传播,饭前便后洗手可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外用餐应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家中常备“泻立停”等应急药物,肠道病菌会随手、食物、饮用水等经口而感染等,与肠道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提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评分较低,相关人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综合使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媒介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使患者更加容易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在传染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病人的法纪观念、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第二,有利于病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相关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关心自己的病是否传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病人及亲属不知道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又恐惧患了传染病。医院已经转向了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食道癌;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6-01

食道癌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食道癌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进食困难,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患者必要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笔者给予我院收治的28例食道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收治的28例食道癌术后治疗的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36-74岁,平均年龄为55±1.1岁。术中常规放置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从营养管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置管时间为8-12天。

1.2 诊断方法 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先根据常规的病理检查确诊患者为食道癌疾病。

1.3 营养液滴入方法 术后暂时关闭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手术实施后第1天,先将20-40ml生理盐水从营养管滴入,一天500ml。若患者无腹泻、腹胀以及腹痛等不适症状,可在手术第2天给予患者肠内滴入营养液,滴入营养液总量为500-1000ml,一天2次滴入,滴速为每小时60-80ml,第3天滴入营养液总量可增加到1500-2000ml,滴速为每小时80-100ml,第5-6天给予患者鼻饲总量为2000-2500ml营养液。滴入治疗后,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断增加肠内营养液的次数以及数量,并控制静脉营养液用量。术后8-12天若进食流质食物无异常,可停止给予患者营养液治疗,将营养管拔除。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 食道癌患者因遭受身体以及心理双重打击,患者的情绪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焦虑、绝望,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而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开导,并告知相关疾病知识,告诉患者该疾病是可以有效治疗,同时告知患者一些治疗成功的手术,增强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有助于患者术中积极配合,身体健康恢复。

1.4.2 营养管的护理 将营养管固定好,并将其出鼻腔处做标记,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采用营养管的重要性,防止患者中途出现自行拔管。告知患者注意翻身动作轻柔,定期对面部固定营养管的胶布进行更换。同时注意保证管道的顺畅,在滴液前,首先应对管道进行检查,保证滴液顺畅。在滴注前,应摇晃营养液,防止营养液的沉积而阻塞营养管。滴注完成后可采用30-50ml的生理盐水对营养管进行冲洗。

1.4.3 输入营养液的护理 在滴入营养液的同时,应注意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不适异常,应注意停止给药或实施对症治疗。同时营养液应注意定时定量,均匀滴入,并维持温度在37-40°C,根据胃肠道的接受能力而不断加大剂量,一天最大剂量不能高于2500ml,在营养液的滴注结束后,应适当抬高患者头部,防止因出现呕吐、呛咳而发生误吸。

1.4.4 口腔护理 一天最少要进行2-3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湿润,防止出现异味、口腔炎以及感染疾病发生。

2 结 果

患者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留置耐受性良好,平均置管时间为8.5d,遵医嘱将营养管拔除。其中腹胀1例,腹泻1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改善,继续给予营养支持。患者一般住院10天左右出院。

3 讨 论

食道癌术后患者因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进食功能仍然受到影响,且患者处于病中,身体处于较高代谢中,消耗能量较大,表现为严重的负氮平衡。在机体营养不足的情况,患者因自身的抵抗力较差,免疫机制不良,极易受到外界细菌感染的影响,加重疾病感染的发生率[1]。这样恶性循环作用下,患者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不能吸收身体所需的影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因此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身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其具体的实施由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所决定。一般的肠内营养的给予方式主要为经导管输入方式包括胃空肠造瘘管、鼻十二指肠管以及鼻胃管。给予患者必要的肠内营养供给,可有效增强消化道的正常血液流量,有利于肠道的消化蠕动。在食道癌术后给予患者早期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身体健康恢复,满足机体所需的正常的营养,增强患者身体免疫力,对肠道的消化功能形成保护,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2]。

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给予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8.5d,在治疗中出现腹胀1例,腹泻1例,给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后,患者一般在住院10天后出院。由此可见,食道癌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道的营养吸收,该方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篇4

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1],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物的种类极为丰富,人们在注重食物营养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饮食有节这一重要环节,而饮食失节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病之后的饮食调摄,又影响着疾病的转归[2],笔者在对社区居民多年的饮食宣教中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中医饮食有节思想的健康宣教对促进疾病的康复,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应引起重视。

1 饮食有节

中医饮食有节强调饮食必须定时,适量,有规律,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内经》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出饮食应有节制与节度,长期饮食无度对胃肠道等消化系统造成伤害。《东谷赘言》指出:“多食之人者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化。”现代社会人们由于不注意节制饮食,或过饥过饱,或五味调和无度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日益增多,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因而饮食不加节制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

2 重视对饮食有节思想的健康教育

2.1 其对疾病的影响 在疾病发展之中或初愈之后不仅对食物的种类应有所选择,对进食的数量也应有所控制,否则会使疾病很难治愈或愈后再发[3],如感冒患者发热时提倡少食为佳,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烂面条等,而发热初愈有些患者想令机体尽快康复,勉强多食,出现余热不尽,而令疾病反复,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这一点。近年来儿童哮喘及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日益增多,患儿家属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的质量问题,大多数患儿家属认为孩子抵抗力差,于是患病期间过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甚至强令患儿进食,导致患儿胃肠积热严重,胃气上逆迫肺,出现咳喘症状,疾病无好转反而加重。疾病刚愈,又不注意饮食调养,忙急于补充营养,甚至于饮料零食不断,使余热未尽,胃肠道积热不断,导致疾病又复发,因而对患儿家属的饮食护理宣教尤为重要,告知其过多进食的危害性,应予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掌握好少食原则,康复期间逐渐增加量及改善饮食质量这会令疾病的康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目前社区高血压病病例不断增多,这类患者更应注意饮食适量,忌一次性进食量太大,否则可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痰浊内生,如果痰浊上蒙清窍,可以诱发中风,此外还可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的发生。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社区失眠症患者呈上升趋势,这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心理压力大,睡眠习惯较差有关,而饮食不合理所导致的失眠往往被人们忽视,有学者认为吃不饱怎么睡得着,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胃不和则卧不宁”由于饮食无度,尤其是晚餐吃得过饱,容易引发失眠。饮食有节思想的应用不仅仅限于上述疾病过程中的健康宣教,还有如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都应重视饮食有节,从而改变一些人“吃得多,身体好”等这类看法的传统认识。

2.2 其对老年人的影响 《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已总结出饮食有节有利于延年益寿。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委专家近十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百岁老人70%以上的老人有节制饮食的习惯,而且具有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以摄取清淡和低热能膳食为主。老年人因脾胃运化,吸收功能减弱,过多进食还会增加许多疾病发生的几率,适当节制饮食已成为21世纪卫生组织老龄委提倡的最为简便易行的养生之道,因此对这一人群的饮食宣教除了做到饮食清淡、温热适宜、软烂等要求外,适当节制饮食的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2.3 饮食失节的不良饮食习惯

2.3.1 五味不调和 饮食有节才能维护脾胃化源,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注意五味(酸、辛、甘、苦、咸)调和,甚至过度享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如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控盐小勺”的健康指导,人们对味觉的一再高要求,导致了人们不知不觉的过多摄入了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及有害的食品添加剂等,为身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加强对社区人群树立科学的饮食观,“气味合而服之”的饮食宣教也是中医饮食有节思想的关键之一。

2.3.2 晚餐吃的过饱 俗话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根据一日三餐的食物分配比例,晚餐应占全日总热量的25%~30%,如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早中餐无暇顾及饮食质量,晚餐成了一日三餐中最为丰盛的一顿,这一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晚餐吃得过饱,营养物质过多摄入,得不偿失,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而且日久造成各种慢性病发病的因素之一。

3 饮食有节应避免的误区

饮食有节不等同于简单的节食,从每餐吃七八成饱为度,遵循逐渐减少的原则,应注意过度过快节食所造成的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它应以保证全身能量供应为前提,而食物的种类应尽量丰富多样和合理搭配,做到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兼收并蓄,五味(酸、辛、甘、苦、咸)调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饮食有节,起到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篇5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portal systemic shunt,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尤其是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率较高,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不一,约16%~55%[1]。术后发生肝性脑病与形成的门体分流术相关,主要是肝组织血流灌注减少经肠道吸收的有害物质避开肝脏的解毒直接进人体循环所致。做好TIPS术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预防和护理,对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收治的进行TIPS术患者其临床表现就良好的说明了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效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于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Tips术治疗,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在50~65岁,平均(52.6±8.5)岁,所有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将4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在护理方法上,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主要为:常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饮食护理 给患者及其家属开展饮食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饮食对于病情恢复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合理搭配每天的饮食,告知患者在术后7d内不得食用大豆、肉类等高含蛋白质的食物,严格控制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在术后2d内,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20g/d以内[2],每3~5d增加10g蛋白质,最后增加到0.8~1.0g/(kg?d)蛋白质[3],以维持人体基本的氮平衡);在能量的摄取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给患者吸收5016~6688kj/d,同时食用适量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1.2.2肠道护理 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是诱发HE的原因之一。TIPS术后,患者的肠道蠕动减缓,加上患者需要卧床休养,无法下床活动,这就使得患者更容易在术后出现便秘。对此,术后给患者服用乳果糖,30~100ml/d,分次口服,或予以杜密克灌肠对症治疗,同时加强患者病情的评估,从小剂量开始合理用药,将患者每日的大便孔子在2次软便即可。若患者术后出现便秘,则立即将100~250ml生理盐水与10~20ml白醋混合保留灌肠1~2次/d,促进患者肠道内氨的清除,指导患者有规律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尤其是早饭前后为宜,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患者排便结束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和量。

1.2.3行为干预 合理运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结合每个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个人运动喜好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卧床休养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4],方法是仰卧位,排空膀眺,以腹部为中心,以顺时针方式进行腹部的加压按摩,早晚各1次/d,刺激肠道的蠕动,增加肠道节律收缩,减少肠道对水分吸收。

1.2.4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经常与患者沟通,告知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积极正确面对疾病,减轻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1.2.5出院指导 出院时建出院沟通卡,向患者家属交代出院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让患者对肝性脑病的征兆有所了解,在出现某些症状时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嘱咐患者定期复查,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同时保持稳定情绪。

2 结果

实验组HE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通过饮食干预、保持大便通畅,行为干预以及心理干预,出院指导,使患者以及家属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合理的饮食,有效的家庭干预可有效减低术后HE的发生,见表1。

3 讨论

篇6

经典的营养学只计算供能营养物质的卡路里,忽视了它在提供热量的同时产生的其他对健康有害或有益的作用。例如,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会促成高血脂症及形成动脉斑块,导致心脑血管病;而相对地摄入同样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就有益无害。但如果不饱和脂肪酸是反式脂肪(酸)(植物油经氢化或高温煎炸生成),则对身体有极大危害。哈佛大学Hu等的研究[1]发现,长期摄食反式脂肪,每增加总热量的2%,其心血管病发生率增加0.93倍,而相应的饱和脂肪(酸)每增加总热量的5%,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仅增加0.17倍。研究表明,反式脂肪比饱和脂肪对冠心病的危害性至少高6倍。长期食用反式脂肪者将增加许多疾病的发病率,例如老年痴呆症增高4倍[2],抑郁症增高40%[3],2型糖尿病增高39%[4]等。反式脂肪造成如此恶果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因为体内参与代谢脂肪酸的酶只能识别天然状态的“顺式”脂肪酸,对识别“反式”脂肪酸较困难。结果导致反式脂肪在细胞内不易被降解而积聚,影响细胞及器官的功能。若沉积在动脉内壁将构成斑块。(2)免疫系统也把反式脂肪视为应清除的“另类”。大量免疫细胞聚集到反式脂肪堆积部位,就地分泌多种慢性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以对抗反式脂肪。但事与愿违,這些因子不仅不能清除反式脂肪,反而成为慢性炎症的基地,不断释放到全身各处,殃及全身。(3)天然脂肪均为顺式,其立体结构呈柔性,而反式脂肪结构则呈刚性,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反式脂肪不但能增高低密度脂蛋白-C(lowdensitylipoprotein-C,LDL-C),还降低高密度脂蛋白-C(highdensitylipoprotein-C,HDL-C),使血脂增高更加明显。(5)反式脂肪极易参入小颗粒LDL中,后者极易氧化浸润血管壁並吸引胆固醇,使斑块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并吸引巨噬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在吞噬大量反式脂肪后变成泡沫细胞,后者极易爆破将斑块崩裂成栓子,后患无穷。美国政府于2018年颁布法规,严禁在食品中引入反式脂肪。再者,同样是等热量的多糖类食物,也有优劣之分。如精白米和白面的血糖指数(glycemicindex,GI)很高(葡萄糖100,白面100,而泰国茉莉香米竟高达109),长期食用将使糖尿病、肥胖及癌症的风险性增高;若食用GI低的糙米(51),大麦(25)及燕麦(25),就无此顾虑[6,7]。高血糖指数致糖尿病及致癌的机制也不难理解,因为血糖指数高的食物极易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后迅速被吸收,血糖飙升,胰岛长期受到频繁冲击,功能衰竭或对胰岛素有抗性而致糖尿病。癌细胞的代谢特点是喜好糖,癌细胞表面有较多胰岛素受体[8],使血糖优先进入癌细胞,提供其充足能量,且高水平的胰岛素还有类似生长激素的作用,可促进癌细胞疯长。为此,平时饮食应尽量选用血糖指数低的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也有优劣之分。红肉(猪、牛、羊肉等)属于劣质蛋白质,为健康计,应尽量少吃。《美国流行病学杂志》[9]统计了133万人,历时5.5~28年,发现:与每食红肉少于10g者相比,每d每多吃20g红肉,总病死率相对增加5%,摄入量增加到170g/d者,其总病死率增加达40%。冠心病罹患率增加42%,2型糖尿病增加51%等。由于红肉中的肌红蛋白含有类血红素,后者在肉食加工尤其高温煎炒时,以及被肠道细菌腐败时,可形成杂环胺类(heterocyclicamines,HCAs)及多环芳香烃类(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PAH)等致癌物质;并可通过亚硝基化毒害肠黏膜细胞,导致结直肠癌。这类毒素也会毒害心、肝、肾等脏器[10]。现在医学界推崇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认为其能降低多种疾病的病死率。据《营养代谢年刊》[11]报道,共统计124706人,历时10~23年,发现与动植物食物混食的人群相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29%,癌症发病率降低18%。

2对身体有毒害作用的“营养物质”

研究发现,占蔗糖(即食用白糖)成分一半的果糖竟然是促成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12]。含糖软饮料每罐约含蔗糖35克,据美国《循环杂志》2019年报道[13],长期每日饮用含糖软饮料多于2罐者的人总病死率增加21%。其中,心血管病增加31%,癌症增加16%。为什么果糖竟能带来如此多的恶果?原因如下[14]:(1)果糖经肝中果糖特异性Glu5转运蛋白进入肝细胞,经磷酸化成果糖1,6双磷酸,此过程并不受胰岛素等的调节;(2)果糖1磷酸在肝中激活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C(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protein-C,SREBP1-C),促进肝合成脂肪,导致脂肪肝;(3)果糖1磷酸通过激活MKK7及JNK1使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receptorsubstrate-1,IRS-1)磷酸化而失活,导致胰岛素抗性;(4)在肝中果糖磷酸化的速度比葡萄糖快10倍,消耗大量ATP生成大量AMP,转成IMP而生成尿酸,尿酸可抑制一氧化氮(NO)生成,导致血压增高及痛风症;(5)果糖还可与蛋白质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糖化生成糖化蛋白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AGE)。AGE可与细胞内其相应受体(thereceptorof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RAGE)结合,生成活性氧分子以毒害细胞,并诱发炎性细胞因子,例如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导致心血管病及癌症等。(6)果糖抑制饥饿素(ghrelin)的分泌並干扰瘦素(leptin),使饱足感消失,导致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值得指出的是,水果中虽含果糖,但它在整体水果中与食物纤维等复合存在,对健康并无大碍[15]。然而高甜水果也不宜多吃。在一定程度上,果糖可视为“毒糖”,其他如反式脂肪也应该视为“毒脂肪”,应尽量避免或少吃。

3高度重视食物纤维的营养价值

经典营养学曾经认为,食物纤维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在营养上对人体似乎无甚贡献。可当今医学界认为,食物纤维在人体肠道中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营养素。食物纤维功能是:(1)食物纤维在肠道中吸收大量水分,软化和增加粪便容积,防治便秘;(2)吸附肠道毒素、胆固醇和胆汁酸盐并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了毒素进入血液毒害全身各脏器,并有助于降血脂;(3)降低能量密度,增加饱腹感,有助于节制饮食;(4)增加食物在胃及小肠中的潴留时间,使消化吸收更加充分,并可缓冲葡萄糖快速吸收所致的血糖高峰;(5)多吃食物纤维可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16]考察了50~71岁老年人群31456人,历时9年。结果显示,进食较大量食物纤维者(26~29g/d)的总病死率较仅摄取少量食物纤维者(11~13g/d)低22%;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低24%(男)或34%(女),死于癌症者低56%(男);(6)食物纤维是肠道有益菌群的最佳养料,而维护正常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食物纤维在动物性食物中则缺少,这就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蔬菜水果及糙米杂粮。

4维护正常肠道菌群与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中寄生的细菌达1014之多,人体用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养育肠菌。肠菌也反馈地为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17]。肠菌对人体的作用:(1)消化分解食物残渣产生许多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素和代谢物,例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及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可滋养肠黏膜上皮细胞,维护肠壁通透性。短链脂肪酸还可通过诱导激活核内转录因子抑制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ticfactor,TNF)等炎性细胞因子以抗炎症及癌症;(2)肠菌产生多种神经介质,与脑交互作用调节神经活动。例如体内90%的5羟色胺(serotonin)和50%的多巴胺(dopamine)均在肠内生成,故肠菌紊乱可导致抑郁症、帕金森氏综合征及老年痴呆症等;(3)肠菌中的益生菌可抑制有害菌群的滋生,并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促抗菌多肽分泌。现知体内的免疫系统80%存在于肠道中,故全身免疫功能与肠菌密切相关[18]。有害菌群的滋生除扰乱肠道功能,导致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外,还可产生超氧离子及炎性细胞因子损害肠壁细胞的DNA,导致肠癌;(4)有的肥胖症很难用节食及强化锻炼的方法减肥。由于该类肥胖症特有的肠菌竟能另辟途径制造能量,通过使原不产能的食物纤维分解生成大量乙酸,并进入体内合成额外脂肪致胖[19]。(5)植物中也含有丰富的共生益生菌,是补充人类肠道正常菌群的极好来源。据《边缘微生物》2019报道【20】单个有机苹果中益生菌的含量高达108,尤以中心部分及果籽中含量最多,这是蔬菜水果有益健康的又一佐证。

5全食物营养的重要性

经典营养学曾经认为,人类的主要营养素只是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后来虽将食物纤维也列为营养素,但这只能维持生命,很难设想长年仅靠输入上述营养素能增强体质、避免疾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地活下去。因为天然的食物中除含有上述营养素外,另含有其他许多已知和未知的能增进健康的营养成分,全食物营养就是包容了天然食物中凡能增进健康的营养成分[20]。最明显的是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质。植物性食物中含丰富的抗氧化剂[21],它可清除体内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副产品———大量超氧离子(自由基),植物性食物中还含有许多抗炎症及抗癌的营养成分,如咖喱粉的主要成分姜黄素(turmeric)能抑制NFκB基因表达[22]。需知NFκB可激活多达200种与炎症及肿瘤相关的不同基因,与肿瘤及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食物纤维再如大豆中的异黄酮素(isoflavones)、番茄中的番茄红素(lycopene)、大蒜中的大蒜素(allicin)、绿菜花中的类黄酮素(flavonoid)以及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和蓝莓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n)等。现已有研究证明,它们大多具有抗炎症、防癌及防止心脑血管病等功效[23]。须知植物性食物中还含有许多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目前尚属未知暂统称为植物营养素或植物化学物质,仍有待发掘。最后还需指出的是,鉴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代谢十分复杂,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上文中所引《美国流行病学杂志》[9]举出,长期摄食红肉170g/d者,其总病死率增加达40%,但若既摄食红肉170g/d,又同时大量摄食蔬菜水果者,其总病死率仅增加9%。也就是说,增加蔬菜水果的摄食量,可大大抵消红肉对身体的危害。

篇7

健康教育形式

文字表达:①走廊设宣传栏、办板报,由专人负责。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定期更换,并配有精美插图。做到内容精练通俗易懂,自开办以来深受欢迎。②免费发放传染病健康教育处方。

语言介绍:口头宣传,最直接、简便、效果最好的方法。利用候诊时间,集中病人健康宣传。宣传时,态度和蔼、亲切。诚恳,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接受能力,采取不同语言方式,便于患者接受和理解。

多媒体教育:①电视录像:如在门诊大厅设电视播放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以便候诊时观看。②因特网:在医院网页上制作相关内容。③电话指导:对前来就诊的病人做好登记,彼此留下联系电话,以便随诊时电话指导。

健康教育内容

对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的方式和特点,进行宣传,只有科学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才能正确预防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甲肝等为肠道传染病染病,要给予肠道隔离。做好饮食、环境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做好“三管一灭”等预防措施。麻疹、流脑是由呼吸道而传播的疾病,因而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流行季节外出时,要戴口罩,打喷嚏,咳嗽时,用手帕掩住口鼻。儿童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对一些虫蝶传播及寄生虫类传染病,如痢疾,出血热等,要做好除四害。

指导病人及家属做好消毒隔离:针对传染病的传染特点,指导家属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保护易感冒者。并对患者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可对家属介绍几种常用消毒方法:①病人用过的毛巾、浴巾、食具、衣服等用100℃的水煮30分钟。②被褥、被单,在日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剩菜、剩饭煮沸后弃去。③病人的粪便、尿、痰等用3%的漂白粉浸泡消毒2小时,墙壁、地面及物品表面,用3%漂白粉喷晒或擦拭。垃圾焚烧。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

指导病人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对易感冒者及密切接触者起保护作用。指导病人及家属到指定的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

饮食健康指导:向病人宣传饮食调护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合理的膳食,不仅能改善病人自身状况,而且能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促进早日康复。否则会成为加重疾病及出现并发症的诱因。如菌痢、伤寒等疾病,要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物。发热期多饮水,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切忌多渣难消化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患有腮腺炎的病人,以流质为宜,避免酸性饮料。患有急性肝炎的患者,急性期应清淡饮食,食物品种多样化,热量要足够,并适当地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不强调高糖和低脂肪饮食。慢性肝炎患者可适当进食较多的蛋白质,避免过高过热量,以防肝脏脂肪变性。

用药指导:当病人取到药后,有了解自己病情及用药方面知识的权利,这是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护士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查阅有关书籍,掌握传染病常规用药的量、方法及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并积极主动向病人讲解,必要时,将其写在小卡片上,便于患者记忆。

心理指导:热情接待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与其建立一种平等友好护患关系,用充满关爱的语言,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从中发现病人思想变化和情绪,给予恰到好处的身心护理。

讨 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所面对的应是每一位成员。由于社会由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所以,我们开展健康教育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书学习等。许多时候,通过学习来获取快乐,也是促使人们愿意进行学习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目的:①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②提高和维护健康;③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④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家属自我保护能力。病人所患疾病具有传染性,作为患者家属不可避免地要同患者接触,易感性相对升高。如何在照顾好患者的情况下,又保护好自己,是家属很关心的问题。因此,通过对传染病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了警惕性,保护了易感者。

实施健康教育,在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新型传染病不断袭来,诸如SARS、禽流感等,对传染病医学工作者又是一个新的考验。健康教育理念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产物,也是控制传染病蔓延的需求。

预防保健、心理护理,身躯护理于一身的多角色转变。

篇8

33. 使用卫生厕所,管好人畜粪便。

由“野外方便”到“粪便入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一向羞于谈厕,不屑谈厕,不少人认为厕所就是个脏地方,祖祖辈辈就这样过来的,他们舍得花三万五万、十万八万元盖楼房,却不愿花三四百元建一个卫生厕所。

1993年,在实施“全国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背景调查和今后对策研究”时,中国才第一次获得全国性相关数据,并且这个数据的严峻也让人吃惊:全国卫生厕所普及率仅7.5%,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才有13.5%,1.2亿农村人口无厕所可用,导致环境污染,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流行难以控制。

专家诠释:卫生厕所是指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无蝇蛆,基本无臭味,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并及时清洁的厕所。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可以防止蚊蝇孳生,减少肠道传染病与某些寄生虫病传播流行。家禽、家畜应当圈养,禽畜粪便要妥善处理。

34. 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水在人的新陈代谢中向组织和细胞输入营养物质,输出代谢废物,还要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温。如果饮用水不清洁,带有致病微生物或有毒有害成分,水就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

专家诠释:生活饮用水受污染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等疾病,还可能引起中毒。保护健康,要注意生活饮用水安全,

提倡使用自来水。受污染水源必须净化或消毒处理后,才能用做生活饮用水。

35. 经常开窗通风。

室内污染源来自多个方面。由于人随时要呼出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家里有人患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那么呼出的气体中就会有一些病原微生物。此外,在装修房间时,装修材料如果选得不好,会在3至15年时间内,缓慢地释放出苯、甲醛等有害气体。有些家庭怕灰尘弄脏房间,于是很少开窗换气,这已成为不良的生活习惯。

夏天,室内开空调,照样应定时开窗通风,因为空调只起降温作用,并不能清新室内的空气。

专家诠释:阳光和新鲜空气是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多种致病微生物。让阳光经常照进屋内,可以保持室内干燥,减少细菌、霉菌繁殖的机会。接受阳光照射能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

通风不好的房间,会增加病菌、病毒在室内传播的机会。勤开窗通风,可以避免呼吸污浊、有毒的空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维护健康。

36. 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民以食为天”,道出食物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性。怎样吃才能更有营养、更有质量呢?面对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富贵病”日益增多,增加这方面知识,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每个家庭的当务之急。

专家诠释: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类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蔬菜、水果和薯类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37. 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中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中钙不足有一定联系。因此,饮食中应加大奶类制品的比例。

专家诠释:奶类食品营养成分齐全,营养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骨质丢失。

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g或相当量的奶制品,高血脂和肥胖者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植物化学物质。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可防止过多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38. 膳食要清淡少盐。

篇9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

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肺结核发患者数约100万,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肺结核是老年人近年来死因为传染病的首位[1];耐多药肺结核危害日益凸显,每年新发患者人数约12万。所以,防控肺结核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那么,高效控制肺结核彰显其重要性,排除耐药、患者的依从性低、漏服药物等现象之外,临床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因为结核菌的抑制、杀灭根据其生长特性,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而且口服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在提倡复合制剂之时,意义更重大。

进而,如何保障患者能够正确服药呢?①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并且明白正确指导患者服药是自己的职责所在;②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医生必须掌握抗结核药物的用药知识,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告诉他们正确服药才能收到最好的疗效,做到性价比最佳;③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要逐药逐剂型的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服药。应如何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呢?即便是同一剂型的药物,往往由于服药方式、服药时间不同,所获得的血药浓度和达峰时间各异。一般认为,服药后药物是否能发挥最大的药效取决于药物本身吸收的程度、还与给药计量、是否进食和肝脏排泄能力的大小有关。口服剂型药物的吸收过程大体上是在进入胃被崩解后溶解,并在肠道被吸收[2~4]。

以利福平为例,在肠道内积存过多的食物,利福平的吸收便非常缓慢,血药浓度降低明显,无疑是食物影响了药物吸收的速率。利福平被吸收后立即在肝脏中脱乙酰基,代谢为脱乙酰基利福平,后者仍有较弱的抗结核作用,大约为利福平的1/8~1/10,胃肠道积存的食物过多时,脱乙酰基利福平也难以被吸收利用。胃肠道内积存大量的食物,促进胃液分泌过多,这种酸性环境既不利于利福平吸收,同时利福平也很容易被氧化为利福平醌,造成利福平的效价大大降低,酸性环境还可以促使利福平蛋白结合率大大提高,这也影响了利福平的抗结核作用的发挥。

有研究报道,空腹顿服者和与食物同食者相比,进食者的血药浓度较空腹顿服者减少36%,达峰时间比空腹顿服者延迟,进食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较空腹时减少6%,因此空腹状态利于药物最大限度的吸收。

利福平:利福平的正确用药方法是必须在餐前2h空腹顿服。难以耐受利福平造成的胃肠道刺激的患者可改为睡前顿服,夜间服药与晨起空腹顿服的平均血药浓度无差别,均在最低抑菌浓度水平以上。

异烟肼:异烟肼适宜空腹顿服,为提高血药浓度,以1d量1次顿服为佳,并避免与制酸药同时服用。异烟肼具有中性偏碱性的特性,不宜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胃排空好时速度越快越利于异烟肼的吸收。避免同服含铝等金属离子成分的药物。

吡嗪酰胺:吡嗪酰胺以空腹顿服为佳。空腹顿服不但明显利于吡嗪酰胺发挥抗菌作用,也利于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协同作用。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在口服后75%~80%经胃肠道吸收,但进食对吸收剂血药浓度的影响较小。避免同服含铝等金属离子成分的药物。

复合制剂:即异福酰胺片,服用方法是饭前1~2h顿服,1次/d。

所谓采用顿服的方式,是指1d量在同一时间1次服用。而非/d早餐前服用利福平或利福平和异烟肼,而其他药在中午或晚上服用,这种分解的错误服药方式使药物很难发挥协同作用,至少抗菌作用不充分,必将大大影响治疗效果。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四种药联合顿服,有利于杀灭快速生长、繁殖的菌群,对结核病的痊愈有决定性的意义,虽然一日量一次服用,在用药时间上各种药物均超过各自的半衰期,但由于各种药均有时间不等的抗生素后效应,其所达的血药浓度尚足以维持抗菌浓度,因此仍保持其抗结核活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2001,24:70-74.

[2]马锡良,张文敏等.不同服药时间对利福平血药浓度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8,11:55-56.

篇10

保健措施各种保健措施对微生态平衡都可以起到良性或恶性影响,从微生态学角度对各种保健措施进行监测,可为其提供科学的依据。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可改变舌象。不同的舌象,有不同的菌群结构。研究显示某些中药确是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不仅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且具有扶植正常菌群生长繁殖的中药与益生菌同用,效果更佳。此说明中医中药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名方、验方的研究,完全可借助微生态学的研究。健康长寿国内外都有对长寿者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发现长寿老人肠道内的双歧杆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因此研究微生态的规律,对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很大的贡献。其他宇航员、潜水员及极地人员的肠菌群经研究发现有定性与定量的变化。在外环境发生极端变化时,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必将发生变化,对此如何看待又如何处置,将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总之,微生态学的研究在医学领域中有独特的重要性。有关胃肠道微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不断发展,同时利用微生态制剂调整人体的微生态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研究,也在国内外方兴未艾。微生态制剂按成分的属性分类: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1992年Fuller对益生菌(Probiotics)的定义再次做了补充,指出益生菌制剂是含生理活性细菌,能通过胃肠或定植于结肠或在肠道繁殖,调整肠道菌群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的微生物。

益生元(Prebioties)在1982年首先由光罔指出,是指那些人体不消化或难消化的成分,这些成分可选择性刺激结肠生理活性细菌的生长和活性,从而对宿主产生健康效应。益生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多种疾病,并成为人们防治疾病重要的生物武器,其应用如下。防治多种肠道疾病益生菌制剂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生态环境而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肠炎、痢疾、结肠炎、小肠上段污染综合征等具有良好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抗生素相关性疾病、真菌感染因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其念珠菌、肠球菌占优势,厌氧菌减少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益生菌制剂能有效治疗该疾病,并解除大量使用抗生素所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缓解各种便秘益生菌在体内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使得肠内pH降低,因而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有效缓解便秘。防治肝脏疾病用益生菌制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氨水平,有利于肝昏迷缓解,能使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肝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能促使肠道菌群恢复正常,改善肝脏蛋白质代谢和肝脏的解毒功能。婴幼儿保健服用益生菌制剂能最有效防治用牛奶喂养婴儿引起的坏死性结肠炎及各种婴幼儿腹泻,增加婴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制剂可使胆固醇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粪固醇。食用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酸奶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5%~10%,并对治疗和缓解胆固醇血症具有一定的疗效。抗创、烧伤感染国内研制的枯草芽胞杆菌制剂可治疗和预防各种创、烧伤感染,使创面加速愈合。治疗妇科疾病国内已研制出治疗多种妇科疾病的益生菌制剂。防治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因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干扰肠道内正常菌群,导致雌激素再吸收能力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症。对此需在饮食疗法中增加钙、镁离子治疗的同时,辅助加服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对癌症的防治益生菌可促进吞噬细胞的活力,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解肠内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同时还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自从人们认识到益生菌的重要性后,首先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原苏联展开了益生菌研究应用热潮。目前,各国益生菌制品研究应用的热点是双歧杆菌制品。其中又以日本为研究应用之首。在日本,双歧杆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其产品形式主要有两大类:①双歧杆菌食品:包括双歧杆菌酸奶,双歧杆菌奶粉,双歧杆菌面包及饼干食品,双歧杆菌保健食品等。②双歧杆菌药品:该类药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用于临床,根据这类药品使用菌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即单菌株制剂和联菌株制剂。前者必须以食品形式出售,须同正常食品一样供人们食用,而不得作成片剂、锭剂或胶囊,后者则需遵照医嘱。我国益生菌的研究开发相对较晚,目前我国活菌微生态制剂至少有十几种。2001年3月26日卫生部文件规定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的名单: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歧杆菌(B.breve)、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acillus.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科(L.Caseisubsp.case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

国内益生菌制剂发展迅猛,产品种类繁多(药品、食品及保健品等),剂型多样(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菌种种类也多,以双歧杆菌的应用居多。根据益生元的定义和必须具备的条件,目前只有不被宿主消化的功能性寡聚糖可作为益生元。在益生元中能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功能性寡聚糖(双歧因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益生元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如下。能选择性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多数益生元可选择性刺激双歧杆菌的生长而不被其他细菌利用。主要原因是:①这些寡聚糖可作为双歧杆菌的选择性的生长底物被双歧杆菌发酵。②双歧杆菌通过发酵产酸及其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③双歧杆菌产生的生物素又可促进其自身的生长。由于寡聚糖很难或不被消化吸收,其甜度为砂糖的30%,热值仅为1.5kcal/g,能量很低,因此可应用于低能量食品,为糖尿病、肥胖患者提供糖源。对宿主代谢的影响益生元可增加镁元素的吸收,减少其排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