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原则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山生态修复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山生态修复原则

篇1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景观改造

矿山废弃地是指在采矿活动中被破坏、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废石堆废弃地、采矿坑废弃地、尾矿废弃地、其他类型废弃地[1]。矿山废弃地的出现,导致区域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引发其他社会矛盾[2]。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制定相关的法令和法规强制对矿区采矿后的土地进行修复。传统的废弃地景观营造主要是植物种植或简单的一些土地改造,侧重于对恶劣场地的处理和增加植被。随着现代的技术和新理念在矿山修复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人们更注重废弃地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循环使用,运用生态学,美学以及其他学科要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护、运行良好的完整生态服务系统[3]。因此,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及景观再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模式探讨

1.对待矿山废弃地态度的转变

通过对国内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表1)单一复绿型、综合治理型和资源循环利用型三个典型阶段。我国矿山废弃地的改造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80 年代后,研究工作才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步开始建立法规,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可能由于单一复绿的模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工种项目生态修复效果都很不理想。而后,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开始进入废弃地改造领域,改造方式从单纯的生态复绿进入综合治理阶段。土壤整治,植被恢复,微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工种措施,成功地运用于矿山废弃地综合治理,并出现了一些优秀案例,如神府东胜矿区,唐山南湖公园等。随着现代工业艺术及生态美学思想的演变,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矿山废弃地改造与利用得到了体现。

表1矿山废弃地改造模式分析乐

2.矿山废弃地改造方式转变

在改造方式上,现代矿山生态修复和改造已逐渐从传统的复绿层面向生态景观层面过渡,运用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生态修复过程更注重模拟自然,尤其是地貌、地形、水文、生态等,依靠自然、人工促进的修复过程,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和废弃地的文化艺术价值再现。

从改造策略上看,现代景观营造更加注重场地特征的挖掘与表达,注重场地文化的传承与再现,展示自然与技术的关系,探索废弃物的景观特质及观赏价值,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从改造方法上看,现代方式常常采用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相结合,更注重区域的整体设计和自然模拟设计,如美国矿山废弃地修复技术“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4]。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原则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人们更注重对矿山废弃场地精神的挖掘,对于场地遗留物及废弃物的处理,从场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重新审视矿山废弃地的态度和改造。因此,如何在矿山修复中变废为宝,实现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每位景观规划师将面对的重要问题。

1.自然生态式修复原则

传统的生态修复模式一般是基于人为干预下“水平梯形坡面,直渠排水”的地形设计,修复后景观不完全自然地协调周围环境,水土保持效果也不好,而且需要长期的人工养护。因此,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推崇一种在新理念下的生态修复模式——“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 其基本内涵是:应用现代 3S 技术对扰动区或周边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气候等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应用数学,应用计算模拟等先进技术,设计出一种近似自然地理形态的人工修复模型,并按照设计模型施工的一种生态恢复方法[4]。它强调整个修复后的生态系统必需能够自我维护,自我保持,功能逐渐增强。

2.安全生态的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的核心内容,对修复土壤,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增加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与植被群落,构筑有地域区系和植被特征的矿区生物多样性格局。利用乡土植物来增加景观的适应性和地域性,选择耐污能力、抗病除害能力、抗寒能力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的植物,同时也要加强地带性植物的引种驯化,适当引进国内外特色优良品种。

3.特色景观元素的处理和利用

矿区景观营造要反映矿区的地域自然和景观特色,,景观元素的适应性改造与循环利用是切实有效的途径。如澳大利亚墨尔本疏芬山是将废弃矿区改造为户外博物馆的实例。杜伊斯堡的攀岩公园利用料仓高大厚实的混凝土制成了攀岩墙,墙面上被矿石撞击和摩擦形成的划痕和沟槽成为了登山爱好者们自由攀爬可以利用的天然锚点。

三、矿山废弃地景观营造内容及方法

通过在进行矿山修复与景观改造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清理废物;(2) 加固或清除危险建筑物和浮石;(3) 堵塞危险洞穴,填充矿坑;(4) 用门和石暾封堵坑口、矿井;(5)覆盖表土;(6)植被恢复。

1.废物(污染物)处理

矿山废弃地残留着许多矿业污染物,比如煤炭矿区的重金属污染物、多环芳烃等。 场地的污染净化是修复工作的基础,通常废弃地污染较轻或对环境不产生较大影响的区域可以进行工种处理。对受到污染的表土和其他污染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完全移除;深层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固化措施,即在污染上壤的上面,覆盖一层沥青,然后再铺置新土,进行植被修复。

2.地表痕迹的处理和再利用

采矿过程留下的人为遗迹,如废弃的矿渣、尾矿、矿坑等,可以通过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保留下来。表2,通过国内矿山废弃地改造案例总结了矿坑的常见改造与利用方式。

3.植物景观设计

在矿山废弃地景观重建的初始阶段,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从景观层面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独具特色的植物选择与种植设计,既可作为改良土壤、美化环境、恢复生态环境的先锋,又具有对硬质景观的柔化协调、空间造景功能。下面重点探讨一般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

3.1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适生种类,括抗旱、耐湿、抗污染、抗风沙、耐瘠薄、抗病虫害,甚至可以考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种类;

3.2优先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3.3优先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3.4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植物的色、香、形等,满足造景需要。

四、结束语

矿山废弃地的出现,导致了区域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不能只强调技术和手法,还应该注重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法律法规执行的力度和方法上下功夫,使矿区的生态修复在为辅助管理下自我修复和维护,回归自然,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表2矿坑的改造与利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晓艳,姬长生,王秀丽. 我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J]. 矿业快报, 2008,10(10):22-24.

篇2

传统矿业走的是一条高消耗、高污染的路子,在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废液、废渣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黄金矿业开发过程中,还要使用含剧毒的氰化物,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我国最大的黄金企业,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黄金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黄金矿业的实际出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绿色矿山,走出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环保先行,推进绿色生产

黄金矿业开发主要包括矿石采掘、选矿和冶炼三部分。传统开发模式下,矿石采掘要从地表至地下1 500多米的地方开采出数量巨大的矿石和围岩,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改变了地质环境;选矿和冶炼产生的大量含氰废水、含硫废气、尾渣、尾矿,污染了地表和地下水体,并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以说,传统开发模式的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绿色生产之路?黄金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美丽矿山、发展生态矿业为目标,进行了大胆探索。对井下采空区,我们采用新型胶固料技术进行回填,尽力恢复原有的地质环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以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对废气中的含硫有害物质,通过回收提取硫元素,变废为宝;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矿,进行回填、制砖再利用,努力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程。经过几年努力,黄金集团逐渐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绿色矿山发展模式。

内蒙古乌山项目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植被脆弱,土地表层只有约30厘米厚的腐殖土,一旦破坏就会被风蚀沙化。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我们在开发时将所有剥离的腐殖土堆存起来,做到采矿生产和草原复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目前,复垦面积已达200多万平方米,矿区内可绿化的区域全部进行了绿化。

甲玛项目位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在2008年建矿伊始,我们就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提出将甲玛建成绿色、环保、科技的大型现代化矿山。为减少对高原绿色植被的破坏,降低扬尘污染,我们改变了投产之初的地表运输方式,采用地下平硐运输方式,开创了地区矿山企业井下运矿的先例,有效保护了山体、地表和植被生态系统。

自2007年以来,黄金集团在尾矿治理、除尘、污水处理、环境监测、土地复垦等方面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累计投资达10多亿元。新建矿山环保投入平均占总投资的5%,在、内蒙古等生态脆弱地区甚至高达13%,7个矿山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2011年,黄金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分别下降4.32%和7.15%,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黄金矿业普遍沿袭着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这其中固然有观念落后、管理粗放的因素,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黄金矿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不高,装备、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比较落后。

黄金矿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为什么不高?一则黄金矿业的发展不像电子、汽车行业那样具有广泛性,黄金勘探和采选冶重大创新技术的产生相对比较困难,周期也较长;二则黄金矿山具有独特的“偏、小、远、散、深”等行业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黄金资源开发利用比其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明显加大,难以采用现代化的大型设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必须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推动矿业转型发展。作为我国黄金行业唯一的中央企业,黄金集团瞄准行业前沿技术,主动承担起行业科技攻关的任务,为黄金矿产资源安全、高效、清洁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保障,加快了黄金矿业开发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逐步向绿色环保的现代经营模式转变。

在采矿方面,加强高效采矿、无废开采的研发力度,抓好矿山环境控制和尾矿资源再利用工作,促使采矿业由生产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2011年,黄金集团承担的“大型金矿绿色采选冶技术研究及示范可行性研究”“特大型多金属矿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数字化冶金矿山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应用”三个项目入选“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尾矿和废水处理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综合利用资源,将有限资源“吃干榨尽”。其中自主研发的生物氧化、原矿焙烧以及引进吸收的剧毒元素砷回收等核心技术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使我国已探明的3 000多吨难选冶的黄金资源变为可供利用的资源,促进了我国黄金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世界先进的新型胶固料技术,将加入胶结材料的70%尾矿充填到井下采空区,实现排放和供充一体化,对剩余的30%尾矿采用压滤干堆技术,实现了全部尾矿安全处理。甲玛项目为了处理矿区每天产出的2.4万吨废水,采用混凝沉淀与活性炭吸附技术进行回用,并安装了9台大型浓密机,对浮选尾矿及精矿进行浓缩,再将浓缩溢流水全部返回至生产流程循环使用。这不仅解决了选矿废水积聚影响多金属分离的难题,还使选矿回水的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内蒙古乌山项目在全国首次采用节能的SABC碎磨工艺和节水的尾矿膏体输送技术,大幅降低了能耗,环保效果非常显著。

篇3

企业环境负债与其它负债,特别是与正常交易中的负债有很多不同点,这也决定了企业环境负债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比其它负债会计要素具有特殊性。

一、环境负债的特点

企业环境负债是指由于过去或现在的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承担的需要在未来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义务。它是企业承担的各种负债之一,具有企业一般负债的基本特征,如现实性、主体性、强制性、可计量性和时限性,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表现。

(一)环境负债不同于企业一般债务的表现是非直接交易性。企业的一般负债大多是由于现实交易和法律规范的要求形成的,如购买行为形成的应付款项、使用人力资源形成的应付薪酬、由于交易形成的流转税、交易成果引发的所得税和其他税费等。企业的环境负债也有类似成因导致的,如购买排污权形成的负债;更主要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引发非直接交易性责任的承担。如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的环境损害罚款和环境赔偿等,这不是确切的交易行为直接形成企业的现实义务,而是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后续确认和计量。

(二)环境负债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企业到底承担多大的环境责任,具体表现为多大数额的环境负债,不是企业自身能够决定的,它取决于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和净化能力的强弱、社会环境意识水平、所在区域的环境要求和环境法律的完备程度、社会环境管理机构的监督与制约能力、企业的影响力等众多非交易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企业和个人均把废弃物的排放看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类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必然产生废弃物,就必然要排放,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环境污染;当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时,又有很多人认为,整治环境污染是社会管理机构的责任,企业不应承担治理和预防污染的责任;现阶段,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均对环境问题给予关注,也承认企业和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开始注意开展环境保护,接受了对环境影响后果责任的承担。但是,即使企业可以计量自身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仍然不能够明确可能承担的环境负债的准确数额,因为前述的诸多非交易因素影响也非常重要。如果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强,法律和社会规范要求的环境控制水平低,企业所承担的环境负债就可能相对较小;反之,承担的环境负债就会相对较大。同样,企业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越强、其影响执法者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得到社会管理机构的庇护,其直接承担的环境负债就会相对较小;反之,就会承受法律和社会规范规定的环境责任,环境负债就会多一些。

(三)环境负债具有相对滞后性。企业一般性负债,在相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就已明确需偿付的金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内容。相对于此,环境负债的确定一般不是发生在废弃物排放或污染发生的那一时间,而往往会在排放或污染行为发生之后的某一时间被确认或提出。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环境污染和产品环境质量问题导致的赔偿责任,一般会与污染或产品交易的发生时间相差很远。

(四)环境负债具有追溯性和连带性。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本身的广泛性、影响的严重性和长远性。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其影响面积之大、损害之严重、时间之久远都是非常明显的。针对这种状况,各国的环境立法大多对环境污染的责任采用了追溯原则。美国1980年颁布的《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案》就凸显了追溯原则:造成危害物质泄漏的肇事者要承担全部的清理和恢复原状的责任。其中对责任人的界定如下:

1.已经产生废弃物的现有拥有者和经营者;

2.在处理废弃物时产生泄漏的拥有者和经营者;

3.处置有害物质的安排人;

4.选择处置有害物质的运输人。在日本,负有环境监控职责的政府也会成为现实的环境责任承担者,并因此承担环境赔偿责任。几年前,日本东京法庭针对引起大众注目的汽车污染影响健康的控诉官司做出裁决,判定受到柴油废气污染而引起相关健康问题的居民胜诉,日本中央及东京市政府必须支付赔偿金给这些居民,总共要向99位原告中的7人支付总额为7900万日元的赔偿。这个案例也具有追溯赔偿的性质。

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过程中会形成多种形式的债务,有经营性质的,也有非经营性质的。但环境负债归根结底还是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负债,没有相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也就不会发生企业的废弃物排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环境责任形成的负债,也是企业经营性负债的一部分。会计核算之所以把环境负债与其他负债适当地加以区分,一是要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者、生产者明确企业生产经营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合理、准确地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损害给企业财务上带来的损失;三是为了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环境业绩。

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由于环境负债既有企业一般负债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也比较复杂和具有不确定的特征。按照对环境负债的把握程度,可以把环境负债分为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

(一)确定性环境负债的确认

确定性环境负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废弃物排放、有毒物泄漏、环境违法违规)引发的、经有关机构(法院、仲裁、环保执法)做出裁决而应由企业承担的环境负债。主要包括:排污费、环境罚款、环境赔偿和环境修复责任引发的环境负债。

1.环境违法违规责任的认定。环境违法违规责任是指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由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对排污者征收的排污费、做出的污染罚款决定而承担的环境债务。根据《环境保护法》及其有关规定,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对预防环境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没有达标而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闲置防治污染设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而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应予罚款的行为进行罚款处罚。

2.环境赔款责任的认定。环境赔款是由于企业排污对他人造成了生产、生活损害,通过协商、裁决或判决,企业应当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的事项。环境赔偿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排污和是否给其他人造成损失两个方面事实的认定。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民法通则》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已污染和破坏环境,侵害他人的环境民事权益的,应当承当民事法律责任,主要就是经济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生活赔偿、财产损失赔偿等,实际上还包括后续影响性赔偿(对他人生产、生活的后续活动的持续影响)。有人认为,环境赔款还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李连华,2001),即企业只要在客观上对他人造成了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的损失,即使没有主观的故意,也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对于企业环境负面影响来说,笔者认为不存在所谓的“无过错责任”,而是明显的“有过错责任”。这种“过错”就是企业排污行为的客观存在。如果企业没有排放废弃物、没有造成相应的环境污染或环境损害,企业还会承担由此造成的环境赔款责任吗?记得有过这样的一件诉讼:一居民在另一居民的房前建起了足以影响原居住者采光的高层住宅,原居住者要求后来居住者拆除其建筑,或者支付对其采光权的赔偿。后来者虽然没有主观故意的损害,但他侵害他人的权益已经变成事实,而这种居民享受自然的权利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后来者的行为是有过错的,是过错责任。交通事故中无过错责任最具说服力,相对于此,在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方面,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本身就是事实、就是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3.环境修复责任的认定。环境修复责任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或污染的行为人在开发、利用或污染之后,清除污染、恢复环境原貌的责任。自治区经贸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局决定,在江河源头保护区内、青藏铁路周边、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旁和主要草场、湿地进行沙金矿开采的29家矿山予以关闭,注销其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采矿许可证手续;还对19家矿山进行限期开采,1-2年进行回填复垦;同时对另外11家矿山企业做出了继续进行整顿的决定。有关部门还向其他矿山提出了加大对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投入力度的明确要求,如不符合采矿条件,同样将被关闭取缔。应当说明:这种责任既有法律强制性质,也有道德义务性质。

(二)确定性环境责任的计量

环境责任导致环境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是很简单的,如排污费、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通常是由环境执法部门或司法程序确定。这些环境负债的计量也很简单,可直接根据环境执法机构的罚款金额或法院裁定的金额进行计量即可;相反,有些责任的认定和负债的计量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如环境修复责任的认定及其导致的环境负债的计量。对于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性的环境修复责任,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的提取比例和提取标准进行计量。对于企业自律性环境修复责任,可以根据企业决策机构或专业咨询机构的测定,考虑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均衡企业社会责任、社会环保形象、环保目标等诸多因素综合确定提取的标准和提取比例。在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提取的比率和金额也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引发这种变化可能是多种原因,如:企业承受能力的增强和企业形象的更慎重考虑,企业可能提高提取比例;还有对环境修复费用的重新测定或评估,导致对环境修复责任的判断发生变化;企业环保目标的修正等。

(三)确定性环境负债的核算

对于环境罚款和环境赔款,在传统会计核算和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均视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财务事项。因此,一般记入“营业外支出”项目之中,在环境罚款和赔偿确定时:

借:营业外支出――罚没或赔偿

贷: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

现行会计制度下,对处于诉讼或纠纷的环境事项,要根据可确定程度的具体情况做出会计处理。对于可以评估预期的责任承担结果的环境纠纷事项,在最终裁决出现以前,应当合理计提损失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提费用――预提环境费用

对于不能合理评估预期结果的未决环境纠纷事项,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的补充资料中予以披露。

由于处理结果完全记入营业外支出,因此可以说,上述会计处理是基于把生产经营活动所引发的环境负面影响问题看成是与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情。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及其会计处理方式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前文已经说过,企业的环境影响恰恰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若没有这些生产经营活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环境影响。因此,上述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与企业环境问题的实际状态和环境问题的因果关系不相符合,应当予以修正。笔者建议:应当将环境责任的承担视为企业环境管理责任的一部分,作为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的重要事项和指标予以考虑,所发生的排污费、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应视为必要的管理支出。至于是否要在交纳所得税时给予扣除,可以另行研究。建议上述会计事项应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环境罚款或环境赔偿裁定时: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

计提可能的环境责任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预计负债――预提环境费用

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应当进一步把环境罚款、赔偿和修复责任看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成本。因为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造成的环境损害必须付出的代价,尽管这种支出具有相对滞后的特点,但毕竟是同产品生产、劳务提供、产品销售直接相关的支出,应当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就事实而言,这种观点应当是合理的、正确的,但会计处理会比较困难;况且企业目前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制造成本核算,并非完全成本核算,所以,作为管理费用处理环境责任费用应该是比较适当的。

(四)非确定性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非确定性环境负债,也称为或有环境负债,是指由于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行为引起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环境责任。在过去的企业会计业务中,人们很少关心企业环境责任引发的潜在环境责任承担问题,只有在切实遭受环境处罚和赔偿时,再作为一项营业外支出项目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缺乏稳健性,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不完善的。企业环境会计应当借鉴或有负债的理论与实践来处理环境影响责任问题。如果环境责任发生,且其导致的损失金额可以合理地予以估计,就采用基础,计提或有损失: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预计负债――预计环境负债

如果对企业的环境影响责任的发生属于“有可能”状态,则可以不计提或有环境负债,但要在会计报告的补充资料中予以披露;如果企业环境影响责任发生的概率很小,则可以不预提也不披露。

篇4

关键词多塘生态补水系统区域水环境水环境治理

1概述

河流是城市的灵魂,我国新兴城镇主河道上游源头多为山涧或丘陵岗地,由于人为开采耕作或受自然径流切割,区域原有自然排区与水网发生隔断与破坏,大小塘坝散布其间,塘口淤积、渗漏严重,塘间无沟通联系渠道,易发生多雨季塘水倒灌,少雨季塘体渗漏干涸,雨洪期水土流失严重,且雨水汇集快、流速大,对下游河道造成较大防洪压力等现象。随着我国城镇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认识不仅仅满足于其初始的功能性需求,迫切需要调整治水理念来满足人们对水利生态景观、人水和谐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河道上游水源地涵养、农业面源污染截留与消减、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成为水利工程新的课题与研究方向。打破过去传统生硬的、破坏水生态环境且人工干预痕迹严重的治水理念,遵循自然生态、因势利导的拦、蓄、疏、泄等治水原则,保留与修复原始田园风貌,建立乔灌草及水生植物体系,拦截与消减区域内非点源污染,对新城镇的规划设计尤为重要。山涧丘陵岗地区域修复生态系统的有效治水思路为:上游构建多塘系统进行水源保护与涵养,中游设调蓄功能的蓄水区,下游理顺排泄通道。

2多塘生态补水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为解决山涧丘陵岗地区域雨洪季节水土流失严重且雨水汇流快、流速大,对下游河道造成较大防洪压力,旱季少雨沟塘干涸对上游植被及保护物种的生长培育造成不利影响等问题,同时截留区域农业污染营养盐、削减非点源污染负荷,提出一种因地制宜的多塘生态补水系统解决方案。方案包括分区规划蓄水路线技术、塘体间串联沟通技术、塘体的防渗与水量控制技术、多塘污染物拦截与净化技术。分区规划蓄水路线技术:即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势,将区域划分为3~5片小汇流区,根据汇流区面积计算各自汇流水量,整合各小汇流区内的现状沟塘洼地,依地势高程从上至下将散布沟塘洼地串联起来,形成“链式”泄蓄水通道。每片小流域也可分别规划一条独立泄蓄水通道,最终将片区内多条泄蓄水通道汇集起来,进入中游蓄水区进行调蓄。塘体间串联沟通技术:即整理和扩挖现状水塘,在适当洼地新建部分水塘,根据上游地势走向,对上游零星水塘以雨洪调蓄区为终点,分3~5个主干,成“爪”状向上游区域辐射开来,并通过对已有沟系进行疏挖或新建,将零星山塘沟通联系,以增强上游水土保持、山林养护、削减农作区面源污染的作用,同时还可利用上游山区自然地势高差适时为下游补水。改造后的水塘需通过沟渠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下游湖区补水,因此为节约占地和土方开挖量,尽量利用现有的水系连通沟渠,并根据等高线布置对未连通的大于0.5hm2的水塘新开挖渠道进行沟通。塘体的防渗与水量控制技术:即以节约占地,减小工程量为原则,通过对现有水塘进行疏挖、边坡整理及防渗处理来满足蓄水要求。将现状单个塘体打造成湿地型水塘,并在水塘岸坡上种植水生植物及配置水生动物,可起到净化水体削减农作区面源污染、固坡等作用。对大于0.3hm2改造后的水塘,在其与下游沟渠间设拦蓄堰,汛期拦蓄洪水,并于堰体一岸埋设深孔铸铁管底孔,中间部位设检修阀井,内设控制蝶阀,适时控制蝶阀,将塘内部分蓄水通过连通沟系汇至下游,可补充下游枯水期水生态景观用水。为防止枯水季山塘在蓄水中渗漏水量过大,对有高渗透性土层出露的水塘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根据经验,推荐防渗处理方法为:在扩挖成型的岸坡底部上铺设一道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然后在防水毯上表面回填0.3m厚黏土或中、重粉质壤土,压实处理后再回填0.3m厚回填土并自然压实,修整岸坡,使其坡比在1∶3~1∶5之间,以适应水生动植物生长。多塘污染物拦截与净化体技术包括乔灌草拦截与净化体系与多塘内部净化体系。乔灌草拦截与净化体系即在塘周布置一定宽度的生态带,生态带按一定比例配置小乔木、灌木及草类。通过经验总结,拦截与净化体系布置宽度推荐范围为20~100m,乔灌草绿化面积比推荐范围为1∶1∶3~1∶3∶6。多塘系统对地表径流的流量和流速具有调控作用,同时通过沟渠的传输作用,使营养物质随径流在农田系统中循环利用,进而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出量。当发生降水产径过程时,地表径流通过乔灌草拦截与净化体系时会显著降低流速,并在体系强大的涵养容量作用下加速下渗,未来得及下渗的径流沿附近沟渠经一系列水塘进行空间调配进而改变流态和流量,最终汇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营养盐通过地表径流被输送到水体中,对降雨径流的截留量直接影响到进入地表水体中营养盐的量。在降雨量较小的情况下,乔灌草拦截与净化系统与多塘基本上可以使地表径流截留在系统内部,无养分输出;在降雨量大时,多塘系统可以利用其一定的储存能力减少径流输出量,延缓并减小峰值。截留在多塘系统内部的营养盐通过农田—沟渠—水塘系统中多种生物和环境因素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流动,特别是菌藻共生体系,降解和转化污染物,主要过程包括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其中,水生植物的吸收同化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多塘系统对污染物净化的重要途径。

3工程案例

在合肥市巢湖经开区大闸河上游综合整治工程中,针对大闸河上游矿山开采、无序耕作造成的水土流失、水面萎缩等问题,采取“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冷泉湖上游树状水系进行疏浚整理,配置水生植物与动物,沿水系两侧打造乔灌草生态带,形成丘陵多塘系统,调节径流,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净化水体,并在枯水季节向周边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并向下游冷泉湖生态补水。工程共整理水系面积38.5hm2,整理水塘共计56个,水塘边坡按1∶2进行整坡,塘深按平均1.7~2m疏挖,并采用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处理。各水塘利用现有的沟渠进行连通,沟渠设计底宽1.5m,高1m,边坡1∶1.5,水体浅滩种植一定量沉水及挺水植物。同时,为保障水塘正常蓄水,新建36座拦水堰坝,堰坝一岸布置铸铁管排水深孔及控制闸阀。沿水系两侧各布置30m宽乔灌草生态带,按小乔木、灌木、草类绿化面积比为1∶2∶4种植。通过建成后两年间的监测与检验,大闸河水体水质稳步向好,已连续十个月不低于Ⅲ类水质,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并结合后期开发,该区域已成为开发区重要的旅游品牌。由大闸河———冷泉湖———汤河形成的开发区主要排洪通道顺利通过2016年巢湖流域特大洪水考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篇5

关键词:生态理念;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工程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城市园林工程设计、施工中,单纯的美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考量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影响。生态理念的体现在于提升整体的品味和环境,并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重要性

园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绿化工程,尤其是我国城市正处于城市化迅速的时期,园林工程备受欢迎。对于城市的人文性发展,园林工程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一)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当中汽车总数量在不断的也飙升,使得大量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存在严重的超标问题。而生态理念的融入,会使更多的人体会到自己的魅力,更加了解环保的重要意义,进行自觉环保。城市的环境会在生态理念的引导之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城市当中的空气质量提高,减少噪音,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稳定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容貌

所谓生态理念在园林当中的融入,其中的一个重要靓就是将更多的绿色植物安放在园林当中,使城市当中的绿色植物面积增加,这很好的修饰了我国现有的水泥森林的外貌,将城市容貌的进一步美化。

城市园林工程生态理念运用的表现

(一)生态效益理念

生态园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进而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植物配置在维持碳氧、调节温度、调节湿度、净化空气、杀死病菌、净化水体、土壤、通风、防风、减低噪音等生态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并进行园林审美进行构思。园林设计要广泛利用生态学先进技术,同时农业、工业、交通、水利、矿山等自然开发工程都要与园林设计相结合,它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会因此而减少或者消除,使得环境得到改善。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应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和用途,选择不同的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进行造景。如在厂区附近,可选择一些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像对SO2抗性强的旱柳、女贞,对氟化氢抗性强的美人蕉、大叶黄杨、槐树,对氯气抗性强的黄杨、女贞等;在高速公路附近,可选择一些减尘、滞尘的植物,如女贞、刺槐等;在居住区、商业街、机场附近,则可以选择一些吸声量多、减噪能力强的植物。

(二)景观生态恢复理念

景观生态恢复是指恢复原始生态系统的受损,这与人类活动被暂停或相互联系。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单元应是景观空间结构调整和重建,包括调整原来的景观格局,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威胁或功能,完善基本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化导致一个良性循环。生态修复是最关键的恢复系统所必需的结构和功能,使系统能够维持城市本身。生态恢复与重建是跨尺度、多水平的问题,其主要的性能水平是一个生态系统区域,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景观退化。

三、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一)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生态规划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改善系统生态功能。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选用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还要使这种功能发挥到最大极限。例如:高大的乔木具有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优点,在树种的选用时可多选用该类树种,通过光合作用,将周围的CO2最大程度地吸收;利用高绿篱,有利于对交通干线附近的建筑进行隔音降尘;利用针叶树和桉树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中水及下水,并用生长速度较快的水生植物吸收、过滤处理后的悬浮物及营养离子等。

(二)以人为本、争创舒适环境

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又是自然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植物及物种所发挥的生态效应,为人类争创舒适环境。例如:选择人行道两旁的树种时,要考虑其树荫效果,还要注意给旁边的快车道预留合适的上部空间,以便扩散污浊空气,使其得到有效的排放;还可以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及墙面上进行适当绿化,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保持屋内温度;有清香气味及杀菌功能的桉树类树种和能够释放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要尽可能的穿插在建筑周围;华南地区建筑物南侧的树种尽量选择枝叶较稀、冬季会落叶的阔叶树种或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确保冬季屋内能有充足的阳光,在其北侧则应种植高大浓荫的常绿树,阻拦冬季北风和夏日北晒。

(三)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

绿色不代表生态,万物生长都有其自然规律。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具体的措施有:在进行规划时,其原有生态结构要尽量保持,本地植物要尽可能的发挥作用,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使得自然再生过程有保证;另外一些生物措施也可以充分利用,比如生物护坡,将植物生长基质固定在袋体内,同时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而使护坡更稳定和具有抗冲刷能力,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四、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施工中的应用

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如何设计出满足社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园林作品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将是重中之重。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一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空间艺术;另一方面,园林也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体现一定的社会福利的性质。不同形式的园林作品会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功能,而要设计出优秀的园林作品,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园林工程要注意生态平衡

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面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城市生态危机,大量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绿量、建立良好的人工绿地生态系统,以缓解城市生态压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选择适合的植物以及树种

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将直接影响到园林施工的效果,生态理念要从园林植物的选择入手。树种的选择在园林工程中美化是第一位的,选择苗木的生长姿态以及苗木的长势,检查苗木是否存在病虫危害,这就要求在工程的施工前应当严格按照园林的设计要求,选用的苗木的生长年龄应当是青壮年期,并要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长态势,同时在苗木的规格尺寸上也应当选用稍稍大于园林的设计规格尺寸,这样才能在苗木的种植修剪之后,被修剪的苗木在大小规格上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景观与城市整体环境的相互协调,园林树木的安排还可以考虑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相协调的原则,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安排栽植一些经济树种,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

篇6

关键词: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体系 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企业披露环境信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实施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TRI)系统关于排放数据的强制性报告即环境报告,经过多年的努力,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理论上会计学界对于企业为什么提供环境会计信息,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外部压力论。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加强,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披露的压力。企业现在或将要面临的环境披露的压力主要来自法规、企业报表使用者等各个方面,如(图1)所示。由于企业面临着这些压力,尤其是自政府实施严厉的环保法规以来,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业绩信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迫切需要通过环境报告改善自身的社会形象,并确立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如NolaBuhr(2002)认为:环境报告制度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提高公司环境业绩透明度的一项工具。JaimePdvem-Camin认为:公司主要是将环境管理系统(包括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提升公司形象的政治关系的途径,以获得政治上和竞争上的优势。Cooper等也认为:环境报告是一种公司公共关系,消除有关方面(立法机关、消费者及其他)对公司威胁的工具。Andrea B.Coulson等(1999)则指出:银行在贷款决策过程中。为确定其借款人的环境业绩是否合理,需进行环境信用风险评价。希望得到银行资金支持的公司,都会被要求提供其有关环境政策和管理实践的信息,这对公司来说无疑是强有力的外部约束。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就是为利害关系人提供信息,以使其根据风险、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经营活动与环保法规的一致程度,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影响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工具,帮助企业树立环境形象。建立竞争优势。一是其投资者和债权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会对环境信誉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对于那些社会和环境意识较强的投资者来讲。他们利用环境信息确定企业的环境表现的好坏,是否符合自己的环境意愿和环境思想。而企业债权人如银行出于安全性和环境道义两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通过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分析来评估贷款风险。二是社会公众。地处企业周边社区的社会公众由于自身利益的关系,关心企业环境绩效是必然的。新闻媒体、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各类环境组织对企业的环境信息尤为关心,对企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改善环境绩效。同时,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素质和修养的提高,社会公众越来越崇尚绿色商品,并关心企业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情况。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必须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这只有通过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来塑造。三是政府有关部门。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在环保方面的业绩。同时也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境总体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政府其他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与决策。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西方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已经开始反映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并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予以披露。但目前由于环境会计的基本准则尚未建立,环境会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也表现的极不平衡。通过对国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整理,可以对国外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状况作出如下评价:一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做保障。西方政府环保部门有要求上市公司(尤其是强污染性行业)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的具体相关法律法规,且环保执法和处罚力度很大,有详细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内容;证券管理部门有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且与FASB制定的法规一起发挥作用;SEC和AICPA等也均有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由于各方面法律法规、财务准则要求很具体,公司尽管主动性不太高,但不得不披露有关环境支出情况;同时由于财务计划有具体要求,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素质也比较高。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日趋多样化。从披露的内容来看,有的国家主要是围绕环境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进行披露,而有的国家则是针对环境绩效进行披露,也可能是将货币与非货币信息结合起来披露。即便在同一国家,各企业间披露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异。从信息披露的形式上看,有的企业是在现有的年报中增加内容或篇幅披露的,而更多的企业选择了独立的环境报告书、可持续报告和健康、安全与环境(SAE)报告等固定文件的形式。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虽然反映了环境会计和环境信息披露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现实,但其同时也为将建立规范和标准化的环境信息披露打下了一定基础。三是环境信息披露以自愿为主。尽管个别国家政府或会议组织对环境信息披露有专门的要求,但总体来看,西方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还是依赖企业的主动性和自愿性。西方国家严厉的环境法律和有效的执行措施,对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形成了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成为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催化剂”。四是环境报告的第三方审计。当一个组织将环境事项纳入到组织活动中时,其首要的不可或缺的步骤就是环境审计;当其要对环境事项进行管理和报告时,环境审计也是一个关键要素”。由于西方国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自愿的,许多企业的环境报告未经审计就向公众披露,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一是各行业企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方面。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业,以我国沪深两地上市交易的1000余家公司2002年、2003年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的调查(表1)显示,披露环境信息的重污染行业和非重污染行业的披露比例分别为55.75%和61.60%,2003年披露比例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采掘,造纸、印刷,电力、蒸汽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石油、化学、橡胶、塑料,金属、非金属,而其他与环境联系较少的行业,披露比例相对较低。二是企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面。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目前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是有关环保投资、排污费、资源利用、绿化费、税收优惠、环境相关认证的内容。在目前的会计体系下,这些内容企业可以轻松获取;但对与环境相关的资产、负债、成本等内容,目前我国还少有企业能够单独设立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反映。另外,两年的数据相比,2003年披露环境信息涉及的企业数目较2002年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环保投资、环保拨款以及排污费等方面,其他内容变化不大。三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方面。环境信

息的披霉蓐方式。通常在年度报告中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将环境信息融入常规财务报告中列示;在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临时报告等文件中对环境问题做出反映。(表3)显示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采取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对于企业当期发生的重大的环境事项,企业会在重要事项中加以反映,此外,几乎很少采用其他的方式。采用“独立部分”方式披露的只有中国石化一家,由于中石化同时在香港上市。第一年报按香港会计准则编制,这部分内容仅是一个文字说明形式的定性分析,没有提供实用性的定量信息。

较我国现有财务报告体系偏重于反映传统经济受托责任而忽视环境受托责任,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报告比较,从内容、形式以及渠道等多方面都比较落后,有碍于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一是我国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目前我国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引进环境会计,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但这样的企业数量不多。孟凡利曾经对我国1994年、1995年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公司的年报进行观察,发现没有一家公司在年报中就环境问题做出专门的或多或少的信息披露。王立彦1998年的调查显示,有50%的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事项。但这次调查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只有5%,通过电话查询得知大多数企业并未有环境会计实务。李建发2002年的问卷调查,企业的回函率也只有10%,低于有效回函率20%。这说明我国企业财务人员对于环境报告问题总体缺乏足够的重视,进行环境会计实务的企业还很少。二是环境会计披露融于传统财务会计之中,没进行单独处理。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就日常的会计处理来看,与环境有关的问题通常是发生明确的财务影响时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的。如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环保机关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列入管理费用;违反环境法规交纳的罚款和责令停业的损失、环境污染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等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等。这种核算方法不能单独提供有关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信息。三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各企业对环境信息重视程度不一。会计处理对象和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有些企业对“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项目单独立账,而有些企业则没有。这种不规范的局面,最终会影响环境信息的有用性。在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企业环境报告的目标过于狭窄,内容和方式都缺乏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和透明度。四是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实用性较低。多数企业在信息披露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提供的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的使用无太大帮助,披露内容实用性较低。已披露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普通的、对企业经营状况难以形成大的影响的信息,同时对某一事项可能产生的后果影响缺少必要的解释说明,另外,对于一些重大的环境投资项目没有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因而,当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决策时,很难切实有效地借助于现有的这些环境信息。可见,我国环境会计正处于起步阶段,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对企业履行环境受托责任进行监督,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企业的良好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推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势在必行。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从环境会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看,环境会计的目标应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协调。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为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帮助。这也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具体化。企业应当披露哪些环境会计信息,或者说使用者最需要哪些环境会计信息,在各国的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中都有很大差别。归纳起来,企业需要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财务信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环境资产。企业因过去环境支出资本化或其它环境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它预期会保护未来环境或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因自身环境支出资本化和从其它方面(如接受捐赠)所形成的环境资产。环境成本是指依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而付出的其他成本。如保持和提高空气质量、开发更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开展环境审计和检查等方面的成本都属于环境成本的范畴。环境成本应在其首次得以识别的期间加以确认。如果符合资产确认标准,就应将其资本化,如果直接或间接地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也应将其资本化:提高企业拥有其他资产的能力,改进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减少或防止今后经营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环境保护。许多成本并不会在未来带来经济效益,或者与未来收益没有足够密切的联系,因而不能将其资本化,这些成本包括:废物处理、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清理前期活动引起的损害、持续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审计成本等,还有诸如因不遵守环境法规而导致的罚款以及因环境损害给予第三方的赔偿等。这些与环境有关的成本应作为费用计入损益。二是环境负债。将传统会计中负债的定义用于环境领域,可以环境负债理解为:由于某一会计主体以往的经营活动或其它事项对环境已经造成了破坏和影响,而其应当承担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有义务。根据企业所承担的义务的不同,可以将环境负债划分为以下三类:环境修复负债。这是指为了治理企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损害,恢复环境至原来状态而承担的义务。包括为消除由于污染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工厂选址不当等造成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损害而进行修复,使环境恢复原状的义务。环境罚款负债。这是指企业因违反相关环境法律法规而承担的须向有关部门缴纳罚款的义务。包括企业因超标排放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工厂选址不当等造成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损害而受到处罚所产生的须向有关部门缴纳罚款的义务。环境赔偿负债。这是指由于企业的环境损害活动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而承担的须向他人进行赔偿的义务。包括企业因排放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工厂选址不当等造成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损害,从而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而产生的须向他人进行赔偿的义务。三是环境收益。环境收益是指会计主体保护环境资源所得到的收益。因为企业积极参与治理污染极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某种收益。如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将会享受对所得税等税种免税或减税的优惠政策,从而增加税后净收益;从银行或环保机关取得低息或无息贷款所形成的隐含收益;由于采取某种污染控制措施而从政府取得的不需偿还的补助或价格补贴;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所发生的支出可能会低于过去交纳的排污费、罚款和赔付而赚取机会收益等。四是环境其他支出。企业从事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支出。支出的形态各种各样,从各国现

行的法律法规和目前企业的实践来看,由于环境问题导致的支出的具体形态主要有:环境管理费用,即企业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经费支出及其他环境管理费用;排污收费。包括政府对正常排污和超标排污征收的排污费,政府对生产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的产品和劳务征收的专项治理费用,政府对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商品或包装物的收费;罚款与赔付,包括超标排污或污染事故罚款,对他人污染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害赔付;污染清理支出,包括已经发生的污染现场清理支出和目前计提的预计将要发生的污染清理支出;恢复支出,即已污染破坏的环境恢复支出,特别是矿山占用土地复垦复田支出。

(2)环境业绩信息。环境业绩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取得的环境保护的业绩或效率和效果。ISO将“环境业绩”定义为某一组织对其环境方面进行管理的结果。企业环境业绩信息的内容包括: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环境质量情况。包括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发生的污染事故情况、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和报关情况等;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包括污染治理情况,从事环境治理、监测、研究机构和人员情况,本企业所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等;环境收益:是从企业自己的角度对环境保护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做出的评价。企业对环境收益的确认及计量存在较大的难度,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环境会计实践来看,一般都以环境业绩,而不是以环境收益作为企业环境保护投入及成果的评价指标。环境业绩指标可被用来衡量企业资源耗费的效率与效果,是用来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的。其可被分为不同的类型:过程指标、系统指标、生态财务指标。环境业绩指标可以衡量出,相对于一个时期内的生产和财务业绩而言,一个企业在环境方面的业绩。当对不同企业运营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时,这样的指标是很有用的。对使用者而言,当指标具备下述特点时,它才是最有用、最有意义的,披露,包括两个变量、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可用于评价环境业绩的可能的双变量指标有以下组合形式:一个环境变量与另一环境变量之比,这两个环境变量均以实物为单位计量;一个以实物或价值为单位计量的环境变量与一个财务变量之比。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所谓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也即披露的工具,是指环境信息通过什么对外公布。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可以有以下两种基本的披露方式:一是利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进行披露。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主要有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正规报表、附表、补充报表、报表注释等)及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和企业的临时报告等。企业可以将环境信息分散到这些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之中加以披露,对于一般企业来讲,通常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对外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这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对现有的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调整,从而满足披露环境信息的需要。但是这种做法实行起来阻力很大,因为涉及到会计制度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环境信息分散,不易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信息形成一个总体的看法。另一种是不改变现有财务报表,而是通过其附表、补充报表、报表注释来披露环境信息。该种方法虽然简便,易于操作,但不利于环境信息的管理特别是准则的制定,而且这种方式披露的信息量也非常有限。更棘手的是上述两种方式对信息的货币化要求特别高,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不可取。发达国家也很少有企业采用以上两种方式。二是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通过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这种方式能够使企业更加集中、全面、系统地披露环境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绩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环境报告中,既可以包括文字叙述的信息,也可以是环境指标形式的信息和价值指标形式的信息;在环境信息披露的初级阶段,可以使用内容较为简单的环境报告,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步使用内容复杂的环境报告,以更全面、详尽地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另外,编制环境报告,有利于第三方的环境审计,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现在国际上基本都是采用环境报告的形式披露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会计科目设计的不同模式,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互成体系的独立环境报告。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企业应首先考虑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报告环境信息,待将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环境会计具体准则后,再采用补充环境报告模式。独立报告模式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乐于采用的环境报告模式。这种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的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因此,这种报告模式可以弥补我国企业现行环境报告的缺陷,使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更加完善。因此,提倡采用这种报告方式。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包括基本环境会计报表、附表以及报表附注,具体构成见(图2)。

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一)以上市公司为突破口,改进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先锋队。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作为影响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公共物品由于市场需求的压力迅速地得以改进,从而推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依然可以将上市公司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实务中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会计披露的做法。当前,中国证监会与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应加强合作,共同加快推进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应尽快研究颁布环境会计具体会计准则,先在上市公司中试行,鉴于目前只有在首次发行(IPO)申报文件中有零星的环保信息要求,而在上市公司的持续信息披露中没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因此建议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里,要求披露环境会计有关信息。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的实践。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因此,政府或相关部门应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作些研究,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的障碍。

(三)制订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全国所有的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必须附报一份绿色环境会计报告,用以监督企业环保义务的履行状况。实践已经表明,我国的会计和信息披露规则只能是由政府制定,当然在环境会计问题上也不能例外。为了保证环境会计真正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实行,那么政府监管机构就必须考虑制定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准则体系。鉴于环境问题财务影响的复杂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应制定专门解决环境问题财务影响的具体准则。

(四)加强环境会计的政府监督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上由国家实施强制性的管制是很必要的。借鉴传统会计和信息披露的作法,并考虑环境会计的特点,这种管制工作实际上就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科学的监管。从事监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政府部门应该是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按照我国《会计法》和有关证券管理法规的精神,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是由国务院证券委及其办事机构证监会管理的。承袭这种体制,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应该继续由这两个部门承担,不过由于环境会计信息的特殊性,特别是由环境绩效信息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环保局也应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环境绩效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一些指标的确定,环保部门更具有发言权。就政府监管的内容来说,主要应包括:通过某种法规明确提出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要求,通过辅导、检查促使各企业按规定定期予以披露;开展研究和推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