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

篇1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体现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宽泛的商贸知识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胜任外事、外贸、金融及外(合)资企业的涉外商务与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类人才重在“做”和“行动”,即将技术知识运用于商业现场或实际生活中,解决商务实际问题、提供优质商务服务。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应该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现代性。根据苛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开设课程时首先应着眼于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英语技能的获得对他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不能降低对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基础能力的要求。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应达到同年级的本科学生的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学习商务实务、商业道德方面的知识,才能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学生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涉外商务工作中有更稳、更快的发展空间。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核心,同时进行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以体现高职院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的特点。根据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性质,应该从基础课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三个方面来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的设置基础课程的设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低年级开设英语基础知识课,如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美文化、英美报刊选读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作为外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基础课程的第二部分是开设商务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如国际贸易与结算、国际金融、经贸合同、国际商法等。开设这些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为高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应在第二学年开设,如外贸、英语函电、外经贸英语会话、英语洽谈、商务英语口译、进出口业务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深入了解国际商务知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培养,专业素质得以提升,为日后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应用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实践应用课程的设置实践应用课程主要在高职学生三年级时开设,三年级上学期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模拟真实贸易环境,使学生熟悉真实贸易活动的具体流程,在模拟的商务活动环节操练商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年级下学期,开设校外专业实习课程,要学生投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进行预热,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

传统高校英语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为达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根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适当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推行互动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操练和实践。例如,我们以模拟商务谈判的形式设计教学。课堂实训中,要求学生设置商务情景,模拟商务谈判中的不同角色,完成从业务联系、报盘、还盘、付款条款、签订合同、交货等整个商务环节的演练,使学生置身于职业气氛浓郁的企业现场,将所学语言知识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所设计的英语表达用语和基本谈判技巧得到强化训练,提高了口语能力和沟通技巧。

2、创造师生互动的仿真情景商务英语专业的许多语言训练课程、如商务谈判、口语视听的实践性都很强,在课堂中随时可以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复述法、看图说话法、配音练习法等促进教学双向互动,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使师生处于交际、合作、协商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工作能力。

3、保证实践教学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要建立多功能的语言实验室和商务模拟实训机房,配备各项实训所需要的模拟软件和电子教学系统,以确保各项专业训练的进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使用进出口操作模拟系统和单年第8期证操作模拟系统,这些系统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比拟的。高职院校应该在软、硬件方面做出适当投入,其回报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该专业的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存在与本科界限不清、教材陈旧等问题。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从国外引入教材这样的教材更为真实、实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材必须注重选用真实语料,这些语料必须都来自真实的场合并与目标工作场合密切相关,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内容紧扣商务活动,围绕将要解决处理的问题顺序展开,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篇2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模块化工作室教学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复合型学科,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英语语言与商务实务相结合的综合叉学科。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重视实践教学,以商务为中心进行语言的训练,从理论走向实践,又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体验职业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职业能力。

一、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众所周知,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型的专业。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大大提高,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很多学生表示,由于学历层次不高,英语、商务知识有限,又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有一定局限性,就业前景不是很好。鉴于此,我们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探讨。

1.对我校高职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调研

课题组设计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表》对我校高职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包括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目前该专业课程设置和考证培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已工作的学生和在校学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与考证培训的意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认为不合理和不太合理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理论性课程太多而实践性课程太少、课程安排比较杂。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增设同专业相关的课程技能培训、外贸英语、物流、报关、报检等课程及相关技能证书的考证。

2.对部分企业的调研

课题组设计了《企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表》,开展了对上海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等企业国际商务类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的调研。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目前商务英语类人才的现状与问题、企业对商务英语类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企业对商务英语类人才考证培训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等。

本次调研收回有效问卷10份,在被调查的10家企业中,国企1家,占10%;民营企业5家,占50%;外资企业2家,占20%;港澳台1家,占10%。

(1)企业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如下表)

多数企业表示出对目前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不满,认为该专业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难以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而且很少企业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比本科生强,这说明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不管在理论素质还是实际工作能力上都与本科毕业生存在较大的差距。

(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表)

(3)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着重掌握和强化的知识

全部10家企业都认为商务英语专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有8家企业希望商务英语专业从业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全面一些。有几家企业要求其从事商务秘书岗位的员工除了要熟悉外贸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产品的知识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对员工的口语及读、写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而这几个方面正是我们高校教学较为薄弱的环节。

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两个调查得到的结论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体系既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做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重视实践教学,以商务为中心进行语言的训练,从理论走向实践,又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体验职业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职业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工作室教学的设想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从事商务、外贸及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语言应用技能型人才,即能把语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和行动方案,把设计和方案转化为商品、服务、管理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遵循理论知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着重致力于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逐步推行具有职业氛围的模块化工作室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实践环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建设具有职业氛围的模块化教学工作室

1.职业氛围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工作;“氛围”是指围绕或归属于某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因此,“职业氛围”的基本含义是指围绕或归属于人们特定工作部门或工作环节的有特色的、个体化的气氛。

它包含以下基本要素。第一,实践基本条件,是职业氛围形成的物质基础。第二,融入职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是营造职业氛围的关键。第三,职业品质,是职业氛围的精神内核。第四,管理制度规范,为营造职业氛围提供保障。

2.模块化教学工作室。(如下图)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工作室] [基础知识技能模块] [商务专业技能模块] [其他商务技能和职业素质]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普通话二级甲等(含以上)证书]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外贸工作室] [商务翻译工作室] [会展] [校内外专家讲座] [商务礼仪]

从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和现状来看,按模块选择教学的课程目标是切实可行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时除了必须具备: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含以上证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证书,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向以及自己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设计,选择至少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训练,进入工作室学习。诸如商务翻译工作室,主要涉及口译、笔译的教学和实践;外贸工作室,主要涉及报关、报检、单证、外销、货代、电子商务以及导游等的实践。

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基础课后,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进入相应模块的工作室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拓展课程,与能力模块课程相结合,培养自己的专业应用技能。

(二)建设具有职业氛围的模块化教学工作室的具体措施

1.时间的安排

(1)商务英语基础知识技能模块。这一阶段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在这一时期,主要培养学生对商务英语的整体认识,建立起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完成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普通话等级及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证。

(2)商务专业技能模块。这一阶段主要是二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商务英语基础知识之后,在商务英语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涉及商务英语能力的课程,例如口译、笔译的教学和实践;报关、报检、单证、外销、货代、电子商务等的教学和实践。

(3)其他商务技能与职业素质教育模块。这一阶段主要是三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各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的商务英语的语言能力和基本的商务单项技能,在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安排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大力调整工作室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能培训课程纳入工作室教学计划中,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现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的有效对接。例如在外贸工作室中,可以将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合到《外贸单证》课程以及单证模拟实训中;将国际贸易业务员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合到《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以及外贸模拟实训中;将报关员的考试内容融合到《报关实务》课程中;在商务翻译工作室,可以将全国外语翻译(口译)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合到《商务英语口译》的课程中;将商务英语口语考试融入《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中。

3.具体措施

(1)从物质上提供高仿真的工作环境。工作室的建设兼容了电脑教学、语言实验、多媒体制作、电子阅览(包括上网浏览)和外贸英语模拟实训“五合一”功能室,工作室应具备多媒体教学、网页设计、企业网建设、EDI通信、电子商务操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工作室的配备要能够使学生进行商务谈判,实践接待客户、文秘办公等工作内容。同时,还应仿照外贸公司设置专门的样品陈列区,用以模拟会展活动和产品介绍等工作内容。

(2)从教学内容上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项目任务。工作室的建设以真实存在的公司和企业的运作为切入点,建立与实际业务运作连接的企业运作环境,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真实的商务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借助电子技术和英语熟悉商务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3)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模块化教学工作室是一个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一方面我们力求营造尽可能真实的工作情境,帮助学生体验企业员工的角色,另一方面它也无法脱离其教学环境的本质。因此,如何使虚实一体化,提高工作室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可以在工作室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包括考勤、计划、对工作场所物品的分类处理、定置、统计、“6S”及安全与文明生产管理使工作氛围的车间化,生产任务的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的企业化,成果评价市场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本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构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人才能力培养、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实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工作室教学的探索,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比较动态的过程,如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达到更佳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以及完善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之松.高职院校职业氛围的营造[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

[2]李孟娜.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基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11).

篇3

[关键词] 实用性 教学模式 模拟操作 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各地区各部门的对外经济贸易业务往来日益频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很大发展。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部门、企业直接参与对外贸易。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使整个国家对涉外经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一大批既熟悉对外贸易业务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根据人才交流中心反映的情况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很好。那么,如何更好地抓住这种机遇,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用性价值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通过模拟操作的模式,使教学过程生动化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好地开展教学,突出专业的实用性呢?可以在教学中尝试模拟操作的模式,让学生更感性地理解书本中很理论化的知识要点。比如《涉外经贸谈判》这门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一些涉外经贸谈判的实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谈判技巧。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谈判情景,让学生以模拟谈判的方式,运用所学到的涉外经贸谈判技巧来展开一场又一场虚构而又显得很真实的谈判较量。这样就使理论化的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其他专业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也可借鉴这种模式,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2.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商务英语中,有些课程的某些章节很抽象,所涉及的内容又偏离于学生们的生活实践,所以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对所讲内容会不知所云。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的内容以及各知识要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来教学,所授内容显得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并且能寓教于乐。

3.根据课程特点,体现专业优势

传统观点认为既然是外语类课程,似乎在教学中就应该强调始终贯穿“英语”的使用和应用。但是,有些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和《涉外贸易实务》中的理论讲述起来抽象难懂,多数学生都是先查半天单词,接着一句一句地翻译,往往到最后也无法把这些句子的意思连贯起来,更不用说理解领会了。如果能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让专修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师来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那么学生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该专业不同于纯粹的英语专业,“英语”的使用和应用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它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所能发挥的实用性价值。应该让学生从晦涩难懂的全英文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解放出来,通过发挥各学科专业特长的方式让他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4.建立与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考试体系

结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根据该专业特点,考核内容要以理论应用能力为主,突出基本技能的测试。考核形式可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及开卷或闭卷或教考分离的多种形式,但都应做到规范化,建立起相应的笔试、口试、实际操作考试的题库,明确各种考核所占成绩的比例,形成体现本专业特色的考试体系。

二、创新培养及岗位设计模式

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需求,对学生培养目标及手段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适时调整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有关内容,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及时开发新型课程,尽快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让该专业的实用性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同时,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外贸环境,以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

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学生就业模式的根本变化。然而,就业模式的根本变化需要不断地完善专业综合实训,也就是专业实习。商务英语专业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点,如果脱离了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实用性价值。若能让学生走进工作现场,增加感性认识,加强与社会的接触,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更可以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宝贵知识。

三、建立完备的辅助教学资料库

针对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教学辅助资料的收集对于开展课堂教学,完成各种教学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可辅助教学的有声资料,如教学光盘、软件、录像带、录音带等。目前,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很少,比如在教学中可收集到的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和成功案例都极其有限,这样在资料来源方面在学生面前就会失去亲切,真实的效果。

综上所述,切实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的实用性价值是一项综合工程。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可从事该专业的教师人数不足、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没有机会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运作过程。为此,需要大力引进相关专业的教师、派送本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切实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的实用性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

篇4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业素质;互动式创业方案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如浙江省2010年共有高职高专院校47所,在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2010年浙江省高职高专布点超过25个的专业中,商务英语位居其中,为29所,可想而知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鼓励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创业也成为促进其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日前,在“易梦想易成就”2010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启动仪式上,北京理工大学赵显利副校长说,有机构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4%,所以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2012年8月至9月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本市一些大中型外贸企业老总或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外贸企业老总认为成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在校期间培养这些素质。在对上述收集的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基本上确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素质应该包括自信、自律、诚信、创造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扎实的外贸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应用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参与竞争的能力等。

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各校可以根据各自的现实条件探索选取最佳的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方式,但能提供真实创业环境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就体验和实践创业梦想的学校毕竟有限。笔者以为采用“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式虚拟创业中既酝酿创业的激情,又掌握创业需要的一些常用知识和技巧,更得到多方面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方面有效可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可分五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一、准备阶段

在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创业方案前,需要先安排2个课时的教师讲授,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创业的现状、方向、优势和劣势,了解创业所需的常用知识、素质和能力,了解创业方案设计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重点通过创业方案模本展示,让学生了解创业方案的必备要素和设计方法。一般而言,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在设计创业方案时主要理清以下3个问题:创什么业?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创业?怎样创业?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明确创业的方向和基本内容,要求学生一个方案只讲清一个创业项目即可,不需要在方案中涉及多个创业项目。理清第二个问题需要弄清楚所选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现意义。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学生需要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进行仔细地成本核算。方案的可行与否不是建立在纯理论分析上,必须以事实和数据分析为基础。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必须细化,不能是笼统的表述,需要说清相关的一个个小问题,如通过什么样的步骤和哪些方式来实现成功创业,如何克服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怎样准备和安排好创业所需的人、财、物。方案的形式可以灵活,但要素必须完备。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般在第三学年安排教学实习,“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这个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对所学专业已有较全认识和了解,具备了进行方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学生在紧接着的社会实习中尽早尽快地进入角色,特别可以促使一些有条件的学生早创业,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因为设计创业方案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准备,所以教师可以在学期初便进行相关2课时左右的讲授,提出相关的要求,给学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准备。教师可提供一些创业项目、相关网站和报刊供学生参考。

二、学生互评阶段

负责创业方案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需要以班为单位设立一个QQ群和一个公用的电子邮箱,并要求每位学生申请一个带有自己姓名的电子邮箱。在准备阶段,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方案的设计在QQ群里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在完成的最后时限前必须把创业方案电子稿通过带有自己姓名的邮箱发至班级的公用邮箱,相关的文件名必须注明方案名称和设计者姓名。同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完成方案设计的两周内批阅完电子邮箱里同一班级其他所有学生的创业方案并写下相关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必须写明创业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两点以上的修改意见。意见写在方案的末页,注明批阅人和批阅时间。批阅完后的电子稿在原文件名后加上“某某改”字样后,分别发至公用邮箱和方案设计者个人邮箱。学生的创业方案的设计必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进行,最终项目的选择难免会有雷同。但同一个项目,创业的途径和方式可以千差万别,所以教师不必要求每一个创业项目都不一样。让学生互评,就是为了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并通过意见建议的撰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三、教师点评阶段

学生互评完成后,教师给学生一周时间进行创业方案的修改完善。每位学生参考同学发给自己的修改意见后将自己的方案修改好并在文件名上注明“某某日改”字样后,分别发至教师的邮箱和班级公用邮箱。教师再用一周的时间批阅学生发到自己邮箱里的创业方案。教师同时要求学生查阅发到公用邮箱里的其他学生的修改后的方案,并进行交流和商讨。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创业方案过程中也需要在每一份学生的方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意见建议,并在原文件名后加上“某某日改”字样后,分别发至公用邮箱和方案设计者个人邮箱。在完成批阅后,教师要安排2个课时进行点评。点评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总结点评学生互评阶段的情况。肯定学生互评中的闪光点,例举一些由学生提出的优秀建议,分析说明一些建议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一些建议为什么不妥,不妥在哪里。第二部分主要是梳理点评经修改后的创业方案中仍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教师需要归类说清这些问题,同时对于修改的成功样本也进行必要的分析点评。点评完后,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提问。

四、创业成功人士点评阶段

教师在点评完成后给学生一周时间再对自己的创业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这期间,教师同样鼓励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QQ群、电子邮箱进行商讨和交流。学生完成修改后将文件名注明“某某日改”后再一次将创业方案电子稿发至教师电子邮箱和班级公用邮箱。教师将学生创业方案的电子稿收齐后统一发给一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成功创业人士,请他用一周时间批阅这些创业方案,在每一份创业方案后写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完成批阅后这位成功人士需要将写有修改意见的创业方案统一返回给教师,由教师统一发至公用邮箱,并分别反馈给每位学生。这位成功创业人士还将被邀请用2课时的时间对学生的创业方案进行点评。点评完成后安排他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有自己的理论研究优势,但创业成功人士有实践经验的优势,他的点评和与学生的互动是实现创业方案更贴近实际、更趋于完善不可逾越的一环。学校应积极搜寻和建立相应的校外师资库,积极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对于实现“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助推学生的就业、创业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五、总结交流阶段

在听取创业成功人士的点评后,学生需要结合他的书面修改意见积极进行进一步修改。一周后,学生必须完成修改并再一次将文件名注明“某某日改”后,分别发至教师邮箱和公用邮箱。教师再用一周时间对这些方案进行打分。完成评分后,教师选择一些不用类型有代表性的优秀创业方案,安排2个课时的时间让它们的作者在课堂上进行方案介绍,每个方案介绍完后,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点评。

“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教学活动五个阶段的完整实施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和至少8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如上所述,8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并不集中进行,而是安排在不同的阶段。“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创业成功人士的多阶段、多方位、多层次的互动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地实现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尽管在“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中产生的创业方案未必能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但它播下了一个个创业的种子。“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可以作为一种实训课程的重要形式来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钟洁玲.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探微[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8).

[2]胡明宝,蒋艳柏.论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素质的特征与构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篇5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能力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国际商贸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亟需培养大批熟练掌握英语、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具有商务实际操作技能的国际性复合型的人才。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间,我国许多高校和高职高专都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起步较晚、发展快,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未能与时俱进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未能与高职教育的规模同步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的棘手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出发,结合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些方法。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通常定位为培养“英语+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其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是既包括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商务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它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外事商务行业,为商贸、外事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商务贸易能力,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行业经济一线使用英语进行相关商务洽谈、生产经营、外事接待工作的高等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可以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在侧重加强英语语言学习,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基础上开设与国际商务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即以英语语言学习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工具为学生所掌握,并借助这种工具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在英语语言环境下的商务活动。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求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知识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特征。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英语功底,而且要有丰富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单纯语言教学的教师转型而来,商务知识贫乏,缺乏具体的商务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深入、透彻地讲授商务专业知识或传授商务技能,造成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2.职业教育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许多教师职业教育观念模糊,对突然开设的商务英语职业教育的发展认识不足,缺少信心,对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的研究甚少,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原有的英语教育专业的方法没有多大区别。有些教师还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加一张嘴以“满堂灌”的方式讲下来,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素质能力

专业课教师要将职业文化素质的教育融入课堂。高职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将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而非“教育家”,所以除了职业能力,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加强对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吃苦精神等文化素质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并能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伙伴。

三、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办法

基于以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合职业院校目前的教学状况,笔者提出以下三条途径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并对“双师素质”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③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应该看到,教育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对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规定,在体现“双师素质”教师概念的内涵特征方面还不尽完善,个别提法也有待商榷。因此各地区高职院校在此规定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院校的实际,都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认定标准。但每一套标准都强调专业教师行业的经验、经历和能力。

为实现“双素质”,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培训。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在经济、管理、外贸、金融及营销等方面的专家给教师讲授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将教师直接送到企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提供给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会更加的形象、生动、立体。从教师个人来讲,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讲,考取外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证书包括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代员、单证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等,教师可根据自己教授的课程从中选取。

2.推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坚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行业的从业经历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双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还要能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智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个性化的、综合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偏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符合新型高职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网络平台、安装专业实习软件、创设虚拟的贸易空间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语言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力

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恰当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能力。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高技能,而且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结合校内外的大量实例启发学生对职业品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组织能力、平衡心态、处理冲突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师开展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通晓大量的商务礼仪、企业文化、人格教育等知识,并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职业风采。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各位教师应在学院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语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职业素质等各方面武装自己以提高自身职业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玉萍.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初探.考试周刊,2007,(25).

篇6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研究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招生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毕业生能够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成为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瓶颈。从总体情况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方面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对职业能力目标内涵认识不清、标准模糊,职业能力培养的主线尚未贯通,教与学的运行不相协调等相互关联的关键问题。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上述情况的存在使高等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高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职专业建设的中心课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就国外现状来说,德国PH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加拿大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美国社区学院以“开放性”为主要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英国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澳大利亚TAFE的实践教学模式、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模式、韩国高职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在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都各有特色,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体制和机制。但是,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对于我国具体的专业实践教学也只具有借鉴作用和理论价值,不能直接运用到具体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正式提出实践教学体系这一概念,但当时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还只是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整体效果难尽人意。如今我国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要改变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在附件中明确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

虽然实践教学已受到高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也涌现了许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成功典范,但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这些体系还远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纵深要求。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老牌”专业。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它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和发展空间日益扩大,建设好该专业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事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按课程知识安排教学内容,没有形成围绕其所对应的岗位(群)而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依附理论教学的(语言)实验、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为主,其目的主要是巩固已学过的书本知识和获得一定的实际技能,其实践教学环节松散,更未成体系。因此,在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考证体系的同时,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典范,整合现有实践教学优质资源,总结现有成果,在深入理论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以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厘清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外部要素及其相关联系,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广州电大商务英语专业为个案,解决理论与实践、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构建新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理论探索

1.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CBE是近年来流行于北美及其他一些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它强调对职业或岗位所需要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的内涵,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来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

CBE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其目标具体,针对性强。其鲜明的职业性和突出的实践性,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要求完全吻合。CBE以能力为基础和从企业需要出发的思想,有效地冲击了我国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

在CBE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必须熟知CBE的每一个环节及特点,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懂得如何评价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材料,确定如何、在何处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大多数技能项目的操作所需的条件,为弥补学校教育设施的不足,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合,利用企业的设施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CBE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采用模块来组合课程,打破了僵化的课程体系。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的知识去同化和索引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不能同化,则要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三要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使用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完成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包括言语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话语。实践教学中通过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创设生动、仿真、接近实际的商务活动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有利条件。

上述模式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探索的理论依据。根据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特点,以“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就业平台”三大平台为依托,以“产、学、研相结合和师、生、行业专家相结合”为原则,我校逐步确定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目标,“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场景模拟――顶岗实习――集中实践”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管理先行,保障到位的新型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三、新型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构成与构建

1.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在整个体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通过分析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体能力需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框架,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职业素养包括个人修养素质、专业素质、管理能力素质以及交际素质。个人修养素质,表现为个人的品行与思想道德;专业素质,即专业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管理工作和时间等的能力;交际素质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艺术。

职业技能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基本能力是指行为上自主、工作上自治等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运用英语等手段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等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利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21世纪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也对商务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培养职业素养、语言技能,掌握商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进出口单证、外销合同等商务实践操作技能。

2.内容体系及模式的构建

(1)专业认知

专业认知贯穿在各学年进行,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组织英语会话中心活动、职业规划大赛、英语俱乐部活动、与老生座谈等,参加和观摩各种专业技能大赛,让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清楚的整体认识,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及内容,以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2)课程实训

在进行专业基本理论教授的同时,注重专业能力和商务技能的提升。课程实训包括语言实训和商务技能实训。语言实训主要在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阅览室进行;商务技能实训主要由教师布置任务或提出问题,学生协作活动,通过“电子商务实训平台”,按照“建立贸易关系、询价、报盘、还盘、磋商、签订合同、确认”的流程,在仿真的环境下开展业务操作;同时,通过商务谈判的学习,商务协议的写作等,优化课堂实践教学结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场景模拟

主要在第二学年进行。组织学生到具有商品交易会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时光咖啡屋”进行岗位实践。在这种仿真的场地和人物互动下,学生更容易在脑中建构知识体系,能更好地理解商务背景下的任务及学习目标,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意义的建构,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4)顶岗实践

顶岗实践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我们把学生安排到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接受行业专家的指导,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5)集中实践

以商务项目为驱动,要求学生通过市场分析、顾客群分析、核心小组访谈、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reat)分析、成本分析等完成商务项目设计,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

3.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整个体系中起着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要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双轨同步”,必须建立起完善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组织管理由主管副校长总负责,教务处统一管理,各个学院具体负责,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具体落实,最后由指导实践教师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检查、管理和执行功能。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学院教学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各个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和教学环节的落实、组织工作。由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学院对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具体落实,并做好检查环节和结束的成绩评定和总结工作。

4.保障体系

(1)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思想保障体系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学院领导、教师、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生命线。

(2)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

即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承担的任务及所负的责任。强化三级组织的功能:一是主管院长统筹、决策功能,二是专业指导教师的具体管理、协调、检查功能,三是指导教师的组织实施功能。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形成了一个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3)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狠抓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商务英语专业被评为广州市高职示范性建设专业,实训中心被评为示范性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有效落实,也使学生在短期内理解、熟悉并掌握了商务实操技能,不仅符合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目标,也满足了市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商务英语 “六位一体”培养模式 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04-01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在近年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一、国内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法最早出现在英国。美国职业协会《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它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real-world experience)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2001年“美国合作教育大会”指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国内较为广泛,比如:澳大利亚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等等,是当今世界上较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

在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至今也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第一,订单式模式。针对市场需求,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即指在特定的实训技术中心,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第三,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间隔安排且技能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充分体现了校企共同育人的宗旨。第四,两段式预分配模式。第一阶段进行公共课程、职业理论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突出实践、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第二阶段是预分配阶段教学,针对职业岗位进行专业顶岗训练,校企双方派出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2+1”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ABC+多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等。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还不少,比如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对该领域的教学改革没有形成指导性示范典范、缺乏商务英语职业特征、实践条件较差等。改革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的传统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体现且遵循高职教育特色以及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实施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我们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位一体”即3“平台”+3“模块”以实践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筑“综合素质教育平台+语言基础知识平台+校企合作共赢平台+商务类知识模块+行业领域模块+实际操作能力模块”为框架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构筑综合素质教育平台。主要指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开设人文社科通识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英美概况、商务礼仪、商务沟通技巧等素质教育课程。

2.构筑语言基础知识平台。具备语言基础知识是对外活动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交际技能,主要开设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翻译等课程。

3.构筑校企合作共赢平台。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根本是学校和企业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发展,达到共赢状态。

从我们学院的实践情况看,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采取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行一体化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顶岗实习等系列举措。一方面学院聘请企业知名专家,共同探讨教学计划,参与教学大纲修订,改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结合毕业生就业与北京世纪国建宾馆等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4.构筑商务知识模块。培养在商务环境下借助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商务运作、商务交际和商务英语课程等,为实践课程的开设打牢基础。

5.构筑行业领域模块。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导向,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服装行业、机电行业、文具行业、电子行业等各种涉外行业背景知识的课程。

6.构筑实际操作能力模块。这是最具意义的模块。通过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高职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是改制教育的显著特点。

三、“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为顺利实现“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专业特点从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实施举措。

1.重视职业岗位化要求。创造条件,通过邀请涉外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并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设置、专业发展等问题,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校企共同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2.增强学生实践教学工作。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计划,重视校内实训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主体地位。

3.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确立专业师资队伍培养与管理机制、选送专业教师下涉外企业锻炼,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鼓励教师考取相关商务职业证书、担任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考官和企业培训老师,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等。

4.完善“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商务英语翻译证书、口译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5.凸显商务英语人才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作用。通过“工学结合”途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援助,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譬如:为各类社会会展、外事活动、外事企业商务活动提供翻译等,进而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6.构建模拟公司。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贸易公司”等模拟公司,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真正体验到一个企业的基本运作流程,增强就业筹码。

总之,“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实现零距离就业,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真正目的。

篇8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专业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盈秋(1971-),女,辽宁走连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辽教发[2009]141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51-0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可见,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核心内容之一,而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获取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相关综合技能,从而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现状

(一)考核评价流于形式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应包括校内专业课的教学实训、校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三阶段。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口号虽喊得轰轰烈烈,但全面涵盖三个阶段且有效的实践教学内容却几乎没有,仍没有脱离本科理论教学的藩篱。有些学院对校内实训的安排是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一周的实训,但在实训课堂上,指导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练习去操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强化学生的技能,对学生的考核也只是让学生写一份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的优劣给出相应课程的实训成绩,并且此成绩还不列入期末成绩。校外实习更是弱项,所谓的指导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只是根据学生实习结束后的一份实习报告来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考核评价的结果大多不真实。

(二)考核评价主体不全面

经调查,大多数学院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只是局限于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评价的主体具有单一性、片面性,没有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这无形中增加了指导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的权力和分量。校外实习的考核评价随意性更强,不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没有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单单根据指导教师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学生的实习报告考核学生,考核结果不客观。

(三)考核评价内容不全面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有的学院只是局限于校内实训,有的局限于校外实习,有的学院是兼顾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但考核评价的内容都很简单,只是根据实习报告给出考核成绩,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拓展,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没有关注。

(四)考核评价过程不到位

对于校内专业课的实训教学,很多任课教师按照给学生布置作业做练习的方式,以作业―答案为主线组织教学,实训内容对技能的强化不突出,教师监管松散,学生思想上不予重视。考核只注重结果的静态评价,不管学生上课与否、表现如何,教师一般都会给学生及格以上的成绩。而校外的实习,大多数学院虽然都会安排指导教师,但是有的指导教师根本不到现场指导,只以电话或短信遥控指导,对学生的这种考核与评价只停留在机制运作的基本层面,以学生的实习报告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没有深入地去考核评价学生。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纳托尔和克利夫特提出了“发展性评价”,即对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工作过程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使被评价者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自觉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实现发展的目标。发展性评价是将学生自身进步作为评价标准,对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各方面的工作成就与过去状况进行比较,衡量其进步情况,以发展为导向,鼓励学生挖掘潜能,不断提升,从而调动各个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而对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和精确性不作过多要求。

(二)发展性平价的主要特点

1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性评价既要考察一个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更要关注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性评价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始终看到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学生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改进建议,使学生认识不足,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发展性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上,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经常化、真实化、动态化。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而不再是对学生过去的绩效进行简单的优劣鉴定或评比。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以诊断、激励和改进为主,针对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正确地分析评价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为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达到学生发展的最佳状态。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并给学生以弹性、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3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应该是参与活动的全体成员。不能只依靠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要提倡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加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指导教师、管理者等共同参与的多向交互活动评价。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主体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并分析自身优势和差距,改进对策,明确努力的方向,这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有积极的意义。

(三)实践教学发展性考核评价的原则

1 自我评价是整个多元考核评价的重心。发展性考核评价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多元化评价主体中的自我评价超出了以往评价的范畴,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被评价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评价者,这种转变体现了考核评价重心的转移,增加自我评价的比重,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评价态度。自我评价要贯穿于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运行程序为:自我诊断一自定目标一自求发展一自我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优化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

2 考核评价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动态全过程。教学的结果是静态的,但是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尤其是实践教学更是如此。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更要致力于动态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评价渗透到每一个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这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本实习记录本和一个档案袋,将学生平时的实习作业、实习报告、查阅的资料、实赛、校外企业的实习表现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等材料放在档案袋中,

通过学生本人、实习小组组长、指导教师、企业专家等多方评价的方式,把评价结果记录下来。针对学生实习不同阶段的真实表现,教师再有的放矢调控学生的实践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不间断地修正并建构自身的实践技能。

3 考核评价要求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考核评价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从学生实际出发,既重视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在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切勿过多强调共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标准,依据每个学生进步的程度对学生实行分层次的考核,不可实行“一刀切”,这有助于发挥学生潜能,建立自尊、自信、自强,且持续发展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 考核评价力图做到客观全面。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要力图把实践教学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职业素质与发展目标等内容尽可能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要以实践笔试与实践操作、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践技能大赛与学生的日常表现有机结合,要体现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要突出学生评价的主动地位,强调以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功能,发挥评价结果的反思与导向作用。这种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校内外实践操作的技能,掌握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会做人做事,这会为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发展性评价考核

(一)校内实训

1,单项技能。校内实训分模块化单项技能和系统化综合技能两部分,单项技能实训要按照课程的序化进行,以商务英语技能和国贸业务技能两条主线展开。大一学生侧重商务英语听说写、商务英语基本技能实训。大二学生侧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制作、报关、报检、外贸函电、商务英语翻译等专业技能的实训。单项技能的实训可以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进行抑或结束后进行均可,但是对单项实训技能的考核一定要细化。制定考核细则,明确考核评价的方式、内容和主体;制定分阶段的考核标准,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实训作业、实训操作、实训探究、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细节量化考核和定性考核;制定学生成长考核档案,把不同阶段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记录并存入档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不断完善;单项实训结束时举行单项技能大赛,把大赛获得的成绩等以一定的比例计入到实成绩中。模块化的单项实训成绩既可以30%的比例与70%的理论考试成绩一并计入到相关学科的期末成绩中,也可把实训成绩作为一门实践课单独列入学生的期末考核中,这就增加了实训成绩在期末考核中的比重,会大大引导学生对技能实训的重视与操练。

2 综合技能。综合技能实训是按照国际贸易业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个完整的工作场景的模拟商务工作室,用模拟商务活动情境和真实商务活动任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综合技能训练。在这个商务活动的工作过程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实训,注重各个环节的知识衔接以及关联性,确定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制定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标准。综合实训要进行两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制定综合技能标准,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改进建议,要求各小组实训结束后以小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大赛,以检测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这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新旧知识有机衔接的能力,训练学生能独立系统地完成商务场景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并能初步掌握外贸工作的技能和全部工作过程的思路。综合技能大赛要以指导教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考核评价各小组的成绩,这能培养学生从“评价”中悟出如何“操作”的道理。综合技能的考核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平时的表现、学生努力进步的程度、最终的大赛表现以考核学生最终达到的技能标准。

(二)校外实训

1 学生的专业技能。校外实训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是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企业的工作是一个真实的复杂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轮训,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函电、贸易洽谈,商务资料翻译、国际商务单证制作、报关报检表格申报等业务,亲身体验真实的企业氛围,学会处理、解决企业生产及企业实务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只有通过校外实习这个大课堂才能得到锻炼。在职业场所中,学生不仅学会单项技能的熟练运用,又学会综合应用一系列相关的职业技能,因此校外实习是综合的、整体的、系统的。因此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评价,以考核促发展。校外实训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企业的考核评价为主,考核评价的主体由学生本人、企业技术人员、学校的骨干教师以及各实习小组组长组成,主要是校外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校外实训考核要注重过程评价,企业的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以指正与引导,注重实习全过程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动态考核,采取平时工作考核和最终职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期结束,企业要以职场规范为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实习任务进行随机的职场考核以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再鉴于学生平时的实习表现进行量化评价。除此之外,学生也要对自己进行真实的评价,学校也要通过各种渠道获悉学生的表现而兼顾各种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平的考核成绩。

2 学生的职业素质。“德”意味着一个人的品质,也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由此可见,职业素质是衡量学生成才的标准。一个学生仅仅掌握了专业技能的操作还远远不够,对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就显得尤其重要。职业素质的考核通常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是否有组织纪律性,是否有诚信观念,是否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是否有良好的专业认知程度,是否有耐挫折的能力等;这些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关联不大,但这是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具有很强的处事能力的一个标准,也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尺。

篇9

关键词: 技校 电子商务专业 课程设置 专业发展 社会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问题随之凸显出来。为满足社会需求,许多中专院校和技校都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兼具商务管理能力的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选择电子商务的某一方向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和提供能满足电子商务相关行业实际需求,既掌握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和多个学科知识,又具备电子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设定培养目标

大多电子商务技术、电子支付、电子政务、计算机、财务、营销和物流配送等行业都存在对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与电子商务专业对接的岗位,如电子商务公司、银行、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传统企业等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维护员、网络营销员、网络信息员、电子交易员及电子商务物流员等岗位。因此,应根据目前社会急需的技术型、营销型、交易型和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设定培养目标。

(二)以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知识结构

受管理成本等多种因素限制,很多企业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岗位与岗位间重叠。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还涉及经济、贸易、管理等多领域知识,以完成岗位重叠环节操作。

(三)以社会需求发展需要培养综合能力

社会需求发展需要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人才。因此,需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职场应变能力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以适应专业发展为导向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技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赖于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设置,赖于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确定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可靠的就业途径。因此,应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向,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及专长设置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并了解及掌握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以统一专业教学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确保教学实时适应专业发展。

(一)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1.侧重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应用是电子商务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需保证教学课时、上机时间和教学内容更新,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

2.突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是学生的主修课程,必须保证电子商务专业课的课时、课量和学习周期,使学生扎实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

3.增设第二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

针对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增设与专业相近的第二专业课程,或与专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与专业相近、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4.增加综合素质培养课程

增加并确保一定课时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以保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5.增加实践课程占比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性,增加实践课程占比和课时,以强化技能实践训练,增强学生操作和应用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相关的操作应用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发展适应力,确保教学适应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

1.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

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真切、生动地学习和体验本专业课程;通过灵活多样的职场氛围的情境模拟教学,培养学生交际、案例分析和实例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使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和市场,培养职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开展“我的网店”专业比赛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中,不断开阔视野、深入思考,进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双证融通教学

将电子商务师等级的相关课程融入教学计划中,创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相结合的“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双证毕业,以增强学生就业和专业发展的竞争力。

3.订单教学

尝试“订单式”教学,开创学生“零距离”和“零适应”就业途径。安排毕业实习生到有人才需求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过后,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就可直接在实习企业就业。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实习和对口就业问题,而且缓解了学校与毕业生本人的就业压力,更增进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企业用人得当,不再为二次选人烦恼,学生选择无误,不再为二次就业困扰。

(三)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构建和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辅助教学、教学评估和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制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计划,建立实践教学组织网络及信息反馈网络,实现计划管理、网络化管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估管理和就业支持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总之,基于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技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社会需求和适应专业发展为导向设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多学科复合型的技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之胜任各行业、企业电子商务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并能适应和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以解决好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矛盾,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洁.探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08,(2).

篇10

关键词:生态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250-02

作为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管理制度规约着人才培养的方向、过程、效能及行为,是其成败的关键。管理制度生态对专业生态平衡与进化产生着重要影响,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与进化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构建。

一、管理制度生态的实质

高校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到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通过管理制度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保证教育过程的稳定和发展,使学校内环境与社会外环境之间达到协调化和最优化,综合作用于人才培养过程。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组规则与规范的体系,带有一定外在的与内在的强制性[1]。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定义了有关各方的行为规范,以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模式。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行为规范模式、关系和外部行为规则与程序实质上是制度因素指定的人在生态位宽度和培养过程中相关主体、生态化的人际关系和健康行为的状态模式[2]。因此,管理制度生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管理制度的生态结构

由于教学管理涉及到各种因素,因此,管理制度是以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为对象的,并规定行为的规则或规范每一个具体行为和活动的内容,使教学过程和活动有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根据管理的对象,可以将其分为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课程和教材等教学要素建设管理、教师教学行为管理、学生学习行为管理、教学场所和设备使用管理、教学结果管理、教学监控与信息反馈管理、教学活动奖励与惩罚管理、教学研究与创新管理、教学组织与队伍管理等多个方面,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实施、监控和反馈既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结构要素,又构成前后相续、彼此相依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度系统,在制度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着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功能。”[3]

教学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协调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是线性结构,而是立体网络结构。管理系统存在于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要实现其功能,需考虑学校环境和国家管理制度等系统的外部影响。其中,学校环境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的影响最直接,而国家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依据。商务英语专业管理制度必须以学校和国家制度为基础来进行制定和执行。

三、管理制度的生态作用

管理制度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而每一项具体的管理制度又是相对独立的生态因子。管理制度的作用遵循着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商务英语专业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发挥好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4]。

(一)生态幅和限制因子作用

每一项制度所规定的行为规则和规范都存在着一个耐受范围,当达到耐受的最低或最高限度时,制度就会产生约束力。这个耐受范围就是人才培养对于每一种制度的生态幅,只有处于生态幅中最适区域的行为才能够产生好的效果[5]。当制度已经限制了人才培养活动的进行,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时,这一制度也就成为了限制因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任何制度都可能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成为限制因子,找出限制因子并进行改进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新动力。

(二)生态综合作用

由具体制度组成的制度系统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多维生态空间,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生态位。它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管理教学活动,规范行为模式,规定权利与责任。因此,管理系统是发挥综合作用的,并决定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直接与间接作用

管理系统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及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作用于其他子系统。比如,高校普遍存在的督导制度是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的,是对教师进行监督和获得信息反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样的制度还有很多,例如,学校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保障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等。这些制度不仅会影响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重要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四)环境制约作用

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受到校内制度的横向影响,而且还受到校外制度的纵向制约。外部系统可分为两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这类具有高等教育法律效应的规定是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基础。二是其他社会管理体制的影响。尽管社会管理体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明显具备政府的权力效能,具有隐性的力量,是管理制度必须遵循的外部系统。

(五)阶段性作用

任何制度都是要适应环境变化的,人为地延长或催化一个教学管理系统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现实中,所有和环境条件不相容的管理体系,虽然有时是先进的设计理念,预期的效果是理想的,然而会因为不符合环境条件而难以实现。因此可以说,没有理想的系统,只有合适的系统。

(六)主导因子作用

管理制度规定了人才培养活动的行为规则和规范,当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接近或超越管理制度所形成的生态幅边界时,会产生制度抑制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同时起作用的制度有多个,但不同制度的生态作用是非等价的,有的起决定性作用,教学活动往往受到这一制度的强力制约。这个制度就是管理制度生态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一是规定的制度和规范不变,通过严格的制度和教学活动的限制,与系统的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系统和环境的变化,修改并完善该因子,使其指导新的教学活动。总之,人才培养情况是制度转变的风向标。

(七)内稳态和生态演化作用

制度的制定、实施、监控和反馈是教学管理制度的结构要素,这四个要素构成了管理制度完整有序运行的生态链,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是制度稳定运行和产生规范效力的内在结构基础。当环境变化超出了系统的自调节范围,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已无法实现时,制度创新就不可避免。显然,任何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平衡机制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生态演化。制度变迁是制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管理制度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稳定与发展的统一,规范与创新的统一。

结语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定型化了的行为准则,实质上规定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态幅和生态位,确定了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作用。管理制度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生态因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明显的层次性。从制度的内在结构看,制定、实施、监控和反馈是制度内含的四个结构要素,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者功能失调都将影响制度功能的实现。要保证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稳定和发展,管理制度生态功能就要实现最优化,就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制度建构原则,坚持“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校其他管理制度”的制度建构路径,建立以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6],建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给予师生自主发展和自由创新的制度空间。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 陈玉砚.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别敦荣.我所理解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C].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交流论文,2003.

[4]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