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篇1

论文摘要: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GDP核算存在的缺陷是无法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统计核算。修正的基本思路是:以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为起点,引入环境资源核算,对GDP进行修正,计算绿色GDP。西部地区近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造成了当地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建立环境经济核算走保护性的开发道路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重点论述了西部地区计算绿色GDP、实行环境经济核算的必要性以及构建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思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索求与影响愈来愈大,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破坏相当严重。水资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各种自然灾害加剧,使得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局面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总共为356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地区就占了80%;在全国2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面积中,西部地区占到了9O%以上。总体上说,西部地区主要面临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三大生态环境问题。在目前西部经济开发的战略布局的大调整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西部经济的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客观上要求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现行GDP核算进行修正,计算绿色GDP,对西部地区经济活动实行国民经济核算的同时引入资源环境核算。

一、对现行GDP核算的修正:绿色GDP核算

现行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核算只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过程与结果,未体现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代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未考虑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经济活动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GDP只核算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却没有计算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即自然资源耗减成本,造成自然资源无价或低价,其结果高估了当期经济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二是未考虑环境降级成本。经济活动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亦称环境降级成本,包括环境退化成本和环境保护支出。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退化成本,即环境污染的代价,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生产活动来反映,从两个方面增加了GDP。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GDP越大;环境保护支出越多,GDP也越大。高估的GDP将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绿色GDP核算,又称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也称为环境经济核算,就是在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即将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的耗减成本和环境污染代价予以扣除,进行资源、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的核算体系。环境经济核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总体或平均的角度看往往意义不大,所以,环境经济核算工作的实施应以地区为主,国家为辅;空间结构与总体趋势有机结合。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简称绿色GDP,它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实行环境经济核算

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大部分为干旱、高寒和沙漠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近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造成了当地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即使是付出极大的代价,在很长时间也难以恢复,这一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性质是走保护性的开发道路,不能为短期的利益而肆意破坏环境。从资源存量上来说,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确实存在着潜在的优势,但要把这些潜在的优势转化成实际经济优势,则主要依赖于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而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否则得到的是无效的或虚假的经济增长,它可能带来当前局部的利益,但从长远来说会导致社会财富的减少。实际上,西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用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观点来讲,就是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中要注重该地区资源存量的均衡分析,既必须使资源存量的增加值大于资源存量的减少值,使流量意义上的资源盈余成为现实,如果历年都出现流量意义上的资源赤字,则必然会出现资源枯竭的结局,那么可持续发展也实现不了。然而,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由于GDP指标的局限性,使得开展资源存量均衡分析成为难题,于是建立环境资源核算就提上了日程。建立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建立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思路

在我国,构建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其核算思路是:资源环境实物量核算——资源环境价值量核算——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核算;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等环境核算以及绿色GDP、绿色NDP(国内生产净值)、资产负债存量、.国民财富等环境经济综合指标的核算。西部地区环境经济核算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部分,其核算原则与全国国民经济核算基本一致,但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别要考虑资源产品和污染物在地区之间的流入、流出核算。

1.资源环境的实物量核算。

资源环境的实物量核算是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其十分重要的核算表现形式。从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特点出发,目前主要对自然资源实物量进行核算,包括期初期末资源存量;由于自然增加或减少、经济发现或使用等引起的期内资源流量,如使用量和耗减量等。为此设置了如矿产能源资源的储蓄量一耕地面积的耗减数,淡水资源污染和水质下降程度,森林的采伐量、草地面积耗减量等相关的实物量指标。建国五十多年来,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等主管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统计数据,为西部地区资源存量的均衡分析、开展资源环境的实物量核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资源环境的价值量核算。

资源环境的物质损耗只有通过价值核算才能进行总括反映,并进入GDP体系,进而对GDP进行相应的修正。资源环境价值量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核算。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核算期内一国或一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实体性”物量耗减,这些耗减的价值反映便构成耗减成本。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如西部地区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用材林)和西部地区的水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为资源耗减成本,具有中间消耗的性质。有些自然资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特用林、防护林等)和南方的海洋资源,这些资源多次消耗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本使用的性质,其资源耗减具有”固定资本消耗”性质。对耗减成本的核算,首先应按上述实物量指标及相应的明细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再根据分类统计的结果核算资源环境的存量、使用量和耗减量,及相应的价值量。

(2)环境降级成本核算。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环境降级成本又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也类似于固定资本使用特征。这样,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资本消耗”性质。对资源环境损失成本的核算,可先根据上述实物量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再根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资源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那些资源环境没有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超标或未达标的差额是多少,对资源环境质量恶化的关联度和破坏程度有多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恶化程度估算其损失成本。

在实际核算中。根据估价方法的不同,对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又分为实际成本和虚拟成本,实际成本指在经济活动中明确发生、实际支出的资源环境成本,虚拟成本指在经济活动中不能直接体现、需要以间接方式估算的资源环境成本。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大部分为虚拟成本,环境降级成本中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

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的价值量核算,是建立西部地区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关键。只有客观、正确地反映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的经济价值,才能准确地反映本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完整、客观地反映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的生态价值,才能更好地完善、实施资源环境政策以及使经济政策与资源环境政策有机的衔接配套,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

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是要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体现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终逻辑顶点。只有将其资源环境的经济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才能正确反映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及自然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完整代价,反映资源对经济的潜在支撑力和环境容纳度,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

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核心内容是计算绿色GDP。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由于对GDP的计算忽略了资源环境的价值存在,将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分割开来,利用绿色GDP核算方法可以将经济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利用作为经济产出的投入加以核算,求得当期由资源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量,即绿色GDP。

计算公式为:绿色GDP=GDP-资源环境成本资源环境成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

西部地区计算绿色GDP存在两种核算范围和计算公式:

第一种是封闭式的绿色GDP,核算原则是:西部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被开采,在本地区计算耗减;西部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只计算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退化的成本,不考虑资源产品和污染物在地区之间的流入、流出,核算公式为:

绿色GDP=GDP一本地区资源环境成本

第二种是开放式的绿色GDP,核算原则是:西部地区使用的自然资源产品,统计为在本地区经济活动导致的自然资源耗减;西部地区排放污染物造成内外环境退化的成本,都由本地区来计算和承担,以反映资源产品和污染物在地区之间的流人、流出,核算公式为:

绿色GDP2=GDP-本地区资源环境成本±跨地区资源环境成本

不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的绿色GDP,其关键是估算资源环境成本。资源环境成本的计量有不同的层次,具体计算时可以分步进行。

第一步,按自然资源耗减价值进行扣减:

绿色GDP.赍源=GDP一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绿色GDP2一资源=GDP一本地区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输入本地区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一本地区输出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

第二步,按环境降级成本进行扣减:

绿色GDP.环境=GDP一本地区环境降级成本

绿色GDP2一环境=GDP一本地区环境降级成本+污染物流出引起的区外环境降级成本一污染物流入引起的区内环境降级成本和

篇2

关键词:环境会计 会计要素 核算体系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上始终面临着挑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特别是8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上升为全球性问题。各国政府均提出了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掀起了全球性环境保护热潮,并导致了环境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与发展,从而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一些国家特别是较发达的北美和欧洲国家及亚洲的日本,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己开始开展涉及环境问题的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和尝试。如在北美,美国环保署、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等都在进行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支出与环境业绩报告等方面的研究。在欧洲,德国环境局致力于“环境成本价格计算手册”的研究。在亚洲,日本环境厅于1999年开始展开了关于“环境会计系统”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环境会计理论开始在国内会计领域出现,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会计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仍然较大,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企业尚未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没有采取专门的和具体的行动。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已开始在财务报表中对与环境有关的信息进行披露,说明我国环境会计实务已处于起步阶段。

二、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环境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环境资产是指特定会计主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及与企业环境活动相关的其它资产。在对环境资产进行计量时,根据其取得方式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当环境资源是花代价取得时,其价值可以按所花代价进行计量;当环境资源是凭借某种权利取得,或是大自然赐予时,由于这种不花代价取得的环境资源可以依据合理的估算进行计量,但如果无法做出合理的估算,就不能作为环境资产确认。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中,有相当下部分是无法对其直接计量的,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要大量地依靠合理估计的方法。

2.环境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已往发生的经营活动或其他事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而应当由企业承担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环境负债的计量当其金额已确认时,可按实际金额直接入账;对于金额需要估计的环境负债,由于环境负债可以看成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但是环境负债由于时滞性,所以在进行计量时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选择合适的贴现率。对于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即或有环境负债还应考虑其发生的概率。

3.环境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环境费用是指某一会计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可分为环境成本和期间环境费用。

环境成本是指为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按与环境资产的关系可以分为: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和生态资源降级费用等;期间环境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它经济活动中向自然界排放各种各样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降级的物品。对于环境期间费用的计量,完全可以按照传统会计对期间费用的计量方法,根据配比原则进行计量。

4.环境效益的确认与计量

环境效益包括直接环境效益和间接环境效益。对直接环境效益的计量不能采用精确计量方法,可以采用模糊计量方法进行估计,只要估计的合理,就认为其计量结果具有可靠性。间接环境效益要纳入环境会计核算系统,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间接环境效益是生态环境资产释放的效用,效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时,就是货币计量;间接环境效益具有非货币流入的特点,实现的间接环境效益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设计

1.环境资产的核算

对于环境资产类账户,需设置三个科目:“环境资产”、“环境资本”、“环境资产累计折耗”。

“环境资产”账户是用于核算环境资产增减变化的账户。其借方反映环境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环境资产的非耗用性减少。“环境资本”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反映所有者凭借权利拥有的环境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在没有对环境资产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可按环境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环境资本的入账价值。该账户的贷方反映环境资产的价值的增加,环境资产非耗用性减少的价值记录在借方;贷方余额表示相应环境资产的价值。“环境资产累计折耗”账户是用于核算环境资产的耗用性减少的账户。其贷方反映以一定的方法计算的环境资产折耗额;借方反映由于各种原因非耗用性减少环境资产相应的折耗额。

2.环境负债的核算

应设置“应付环保费”一级科目,反映和监督环境保护费用的计算与缴纳情况,同时设置“应付排污费”、“应付废弃物排污费”等二级科目。当发生各种排污费时,借记“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环保费”;实际支付时,借记“应付环保费”,贷记“银行存款”。此外,还可以比照传统会计设置“应交环保税金及附加”来单独核算企业使用国家的环境资源时应向税务部门交纳的环保税金。

3.环境费用的核算

(1)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的核算

在会计处理时可以将耗减费用作为一个成本项目列入到资源产品成本中去。在成本项月中增加一个“耗减费用”项目,专门核算资源产品耗用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为了保证“资产账户”反映某一会计主体所拥有的环境资产总量,应设置“环境资产累计折耗”账户反映耗用自然资源而减少储量的货币表现。

(2)生态资源降级费用的核算

生态资源降级的降级费用主要包括破坏费用和恢复费用两类。降级费用应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计入产品成本。可以将降级费用作为一个成本项目列入到产品成本中去,即在“环境成本”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资源降级费用”来核算可以计入资源产品成本的资源降级费用。当生态资源降级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的联系时,其降级费用可作为期间环境费用处理,记入“期间环境费用一资源降级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3)生态资源保护费用的核算

生态资源保护费用具有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两种类型。当支出与生态环境资产相关时属于资本性支出,计入生态环境资产的价值,其会计处理相当于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处理;当支出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相关时,也应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环保固定资产的价值;当支出与资产无关时,则属于收益性支出,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但是生态资源保护费用产生的效用是长远的,而支出往往是近期的,因此如果某项支出与未来收入没有密切联系,或者无法进行合理摊销时,但未来的环境效用带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保护费用与未来效用之间没有计量上的联系,都只能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4.环境效益的核算

(1)直接环境效益的核算

直接环境效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包含在资源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另一部分是由企业对环境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和对环境污染的积极治理带来的现实收益,这些收益表现为以下一些形式:国家对环保大户的奖励,从国有银行及绿色金融机构取得的无息或低息贷款所得到的利息的节约,企业主动采取治理污染措施所发生的支出低于过去缴纳的排污费、罚款和赔偿金而节约的部分所形成的收益等。对于上两种直接环境效益的核算,可设置“环境收益”账户来核算,借记有关资产类科目,贷记“环境收益”。

(2)间接环境效益的核算

从上文知道,间接环境效益具有间接性、隐蔽性、生态环境资产的非减性等特点,其计量很困难,企业的微观核算就更困难。因而目前的计量技术决定了只能从中观和宏观来进行按期估计,设置“环境收益”账户核算。

参考文献:

[1]林祖乐.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篇3

煤矿环境成本核算内容及核算原则

1煤矿环境成本核算内容

从空间的范围出发,可以把煤矿环境的成本预算划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预算。其中内部环境的成本主要指在进行煤矿生产等一系列活动中所花费的直接经费,这些的责任都是确认的,并由煤矿部门负责,所以从中可以准确地计算损耗的成本,例如排污费等。而外部环境的成本主要是在煤矿的生产以及经营过程中,其中的责任关系并不确定,并且也很难做到精确的计算,也不由煤矿来担负相关的成本,例如由于矸石的堆积而自燃并且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气体,这些气体蔓延的地区都是无法估测的以及危险性也无法衡量,而它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和经费的开展就交由社会共同负担。

2煤矿环境成本会计的核算原则

(1)与财务会计的兼容并相对独立原则。我国的财务会计核算已经发展为成熟的机制,并且已经能运用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同时为相关的环境以及会计人员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资料。独立性主要集中表现在外部成本转向内部化、计量的单位也富有多种形式等。

(2)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有关环境法规已经规定的经济费用,就要环境成本会计进行强制地把这些经费入账。但因为环境成本会计本身具有滞后性的特征,往往要过了一段时期才能得以显现,而在其中为了进一步地防止在后续的支付中避免归于集中,所以煤矿可以通过环境或者是准备金的形式来支付将要发生的经费。企业也可以自主地选择不同的数额或者是任意一种预提方式。

(3)循序渐进原则。要真正地实现把环境成本植入到财务会计成本中,这需要一个渐变的长期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4)煤矿环境成本核算范围统一性原则。煤矿环境成本核算的范围是要以立法的形式来实现的,并使这些核算的数量要施行全国的统一性原则,于是就促使会计信息能相互的比较。

煤矿环境成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1煤矿环境成本的确认

(1)按会计政策变更确认

所谓的根据会计的政策变更来确立就是指根据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会计法规等作为理论上的依据来做到确认。所以当相关的法规发生改变时,环境成本的确认也应该做适当的变换。

(2)对过去年度或当期环境污染而发生的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的支出也应按照先前的年度以及当期产生的环境成本作为划分的凭据。而当期支出主要是用于补充以往年度中环境成本的缺失,并且还应进一步地确认在其中是否存在会计法规的变化或者是存在的一些会计纰漏,主要的步骤为:①要详细地分析和确认相关的会计法规中是否产生变化,并且是不是存在会计上的失误。但是,如果新的会计法规出现时,就会要求企业也要依据会计法规来进行,或者是当煤矿环境发生改变时,如果仍然采用原先的会计政策就不能有效地反映和说明煤矿的财务情况,所以此时就会积极地采用新的会计政策;②企业要把新的会计政策放在产生环境事项的起始阶段,并根据这种新的政策来估量,并对企业往年带来的亏损做适当的整理。

(3)成本效益将在未来体现的环境成本的确认

在煤矿带来的一种环境成本中,如果它能在未来带来有效的经济收益,应要把这些进行资本化,并在产生利益之前把这些成本纳入到当期的损益中。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因为安全或者是环境自身的原因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在为了缩减潜在的环境污染而投入的成本,如果它在未来不能给企业实现经济上的利益,但是能一定程度上缩减未来经济上的消耗,也应该把它进行资本化。

2环境成本资本化和费用化的账务处理

(1)环境成本资本化处理

企业中为了进行环境的预防工作、治理措施而置办或者是使用的资产,要特别地标明借记以及贷记等科目。当计提折旧时,要把借记中环境成本科目具体地标明环境支付的成本等科目。企业为了减少给未来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可以采用递延资产或者是分期报销的形式来支出,环境成本科目中从属于环境预防成本等科目。

(2)环境成本费用化处理

如果有一些支出的费用不能给企业收获利益,那么在产生支出后,就要借记在“环境成本”的账目中,并且标明为损耗的成本、管理的支出或者赔偿等科目。

3煤矿环境成本的计量

(1)计量单位的拓展

计量单位要进一步的扩展就是因为环境成本自身具有特殊性,如果只通过货币作为计量的基本单位,则不能完整、准确地说明环境的中心内涵,所以就应该采用实物或者是技术性的计量单位作为环境成本的辅助计量手段。例如要计量矸石堆积的使用吨数,就要采用COD等技术上的计量来完成。

(2)非历史成本法计量的运用

企业计量在未来阶段中可能对投放在环境中的经济支出或者是准备金,就乐意采用如下的成本计量方法:①防护费用法,这一种方法就是为了使有些经济上的活动中很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进行计量;②恢复费用法,主要按照恢复被破坏的资产;③政府认定法,这一方法用于环境污染已经达到某一种危害程度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就要求企业出资,并交由政府来综合治理,此时产生的经费就要以政府规定的计量方法为准;④法院裁决法,这是因为企业的有些活动给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人带来了身心的伤害,并发起了讼诉,这时就按照法院的裁决来计量。

(3)某些特定计量方法的运用

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时常会出现生产的成本与环境的成本同属于一种资金支出的来源,这时就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计量:①差额计量法,把所有的支出数量减去没有投放在环境保护中的金额;②全额计量法,这一计量方法更适合应用在环境的专项支出中,例如环保技术的研发等;③按比例分配计量,例如在矿业公司中,它的污水处理服务同属于若干个矿井中,那么这个成本的支出就根据每一个矿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经费的预算。

煤炭环境成本会计核心机制的保证措施

1加强环境会计的宣传教育工作

环境保护是国家规定的一项政策,但是我国的公民严重地缺乏生态保护的意识,但随着环境会计的进一步推行,促使人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要真正地促使人们对煤炭的保护意识就要进行大力的宣传环境会计以及给人们灌输环保的知识,这样才会促使更多的人研究环境会计,所以在实际的行动中,应该积极地宣传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和思想的教育。

2加强环境会计相关信息的披露

环境会计的信息内容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决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当前阶段,国际社会中还没有形成和建立一个统一模式的信息披露。因为环境信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很有必要把这一项内容提上到日常的核算工作中。就目前已经形成的体系而言,可以在报表中的注释或者是增加附表内容的形式来披露信心。例如可以在报表中标明,企业自身的环境状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等问题。

篇4

【关键词】宏观环境 会计核算 体系框架构想探究

一、引言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想探究。促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明确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基本目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基本设定,从而有效的确保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架构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想探究,可以有效的促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工作更加良好的开展,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二、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探究,主要分为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

会计核算目标的准确确立,是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可以有效的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方向性[1]。

(二)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

会计核算机构设完善性,可以有效的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质量。在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选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以及具有较为理想的会计人员,从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的全面和完善。

(三)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也是有效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系统性开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会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经济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展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

事业单位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开展针对于事业单位的具体项目的济数目统计工作。由于不同的事业单位项目之间的差异性也相对较为明显,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进而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的具体的开展针对性的核算工作,有效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以及系统性。

由于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的应用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效率相对较低,工作完成的质量也比较不理想,因此需要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将新型的会计核算方式应用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进程中,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主要可以将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分为以下的三种:

(一)明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在事业单位中加强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促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对于自身的工作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又能够有效的促使会计工作人员不断的自主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

(二)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

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全面完善的会计工作流程监管体系,确保不会有个别的会计工作人员应用职务之便,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为自身谋取利益。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框架的稳定性的基本前提[2]。

(三)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从而的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

由于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核算所需的机械、设备以及材料,因此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成本相对较高。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可以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促使事业单位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强的经济竞争实力[3]。

四、结束语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确立会计核算目标、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和规范会计核算方法。进而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明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以及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从而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在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架构思想的研究,可以有效的确保宏观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精确性、高效性以及系统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岳泽军.张小有.森林碳汇视角下林业企业碳会计核算与实践研究[D].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D].森林资产核算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篇5

论文摘要:我国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理论和实践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的主导下,相关院校和学者密切配合,联合攻关,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国外经验引入,再到实践试点等阶段。如今我国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研究在森林资源、水资源、工业污染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并付诸实践,这些进展必将极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经济核算既是理论.又是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

1.我国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研究现状

中国开展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研究始于2O世纪80年代。198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展了“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课题研究。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我国政府于1994年正式批准《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要建立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之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①完成了“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该研究应用了生态定位站的长期观测数据,结合了一些实地调查资料;②与世界银行合作,采用世界银行“真实储蓄率”的概念,开展了真实储蓄率的核算,并在山东烟台和福建三明两市进行了试点;2000年开始,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了中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方法研究;2003年开始,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开展了建立国家中长期环境经济模拟系统研究以及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核算表:2004年,开展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研究》的研究。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项目有:①提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年文本).新设置了附属账户——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制定了核算方案,试编了2000年全国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实物量表;②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参加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课题;③与挪威统计局合作,编制了1987、1995、1997年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账户,测算了中国八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并预测未来20年中国能源使用、大气排放趋势;④在黑龙江省、重庆市、海南省分别进行了水、工业污染、森林、环境保护支出等项目的核算试点:⑤组织翻译出版了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一2003》;⑥正在进行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和污染物实物核算、环境损失价值量核算研究工作。此外,200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主持召开了“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出版了论文集。到目前为止,已出版的关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主要著作有《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核算》——资源一经济一环境综合核算》、《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与应用》、《环境经济与环境经济核算》、《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大趋势》、《环境核算体系研究》、《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理论与实践》、《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方法研究》、《绿色核算》、《绿色GD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等。

(1)SNA及其附属卫星账户SEEA的介绍和认识方面的研究。

这部分研究主要是在联合国1993版SNA及2000版、2003版SEEA公布之后,学者们对这一新鲜事物进行了分析解读。高敏雪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测度论述实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重要意义.认为环境经济核算实质是有关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核算ll3l。雷明、张东光、张建华对SNA和SEEA给予比较和评述,肯定了SEEA的重大意义。向书坚介绍了包含环境账户的国民经济核算矩阵(NAMEA),并将其与SEEA进行比较,提出了完善NAMEA的思路。许宪春、刘红艳、陈杏根、李静江等对SEEA的基本框架、估价方法、实施途径和数据保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2)我国绿色GDP(EDP)核算理论问题探索。

首先是EDP核算理论问题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以杨缅昆在《统计研究》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及其相关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杨缅昆对一些学者将环保部门创造的增加值从GDP中剔除出去的主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商榷,并对研究绿色GDP时缺乏理论支持,对只是热衷于开“菜单”调整GDP的做法不大满意_15I,对环境退化核算提出了理论模型。杨缅昆、刘树和许秋起、杨灿还就EDP核算中资源价值是否进入产品、资源价值应否计算中间消耗、资源价值在EDP核算中如何处理等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讨论。廖明球区分了GDP绿化和绿色GDP,认为计算绿色GDP就是在GDP基础上扣除非生产经济资产的耗减和非生产自然资产的降级。其次是关于我国绿色GDP核算框架构建的研究。张东光构建了我国环境一经济一体化核算框架.建立了包含环境因素的生产账户。钟兆修分析了城市绿色GDP的两种核算模式(封闭式和开放式),开创性探讨了开放式绿色GDP核算问题。

周景博认为中国对SEEA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水平都有待提高,对SEEA实施步骤及其在中国实现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㈣。雷明在SEEA通用框架基础上.围绕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特征.结合国内有关研究,提出了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CSEEA)框架。

(3)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与实现途径的研究。

环境经济核算主要思路有:体现“压力一影响一反应”框架的环境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立足资源存量及其动态变化描述的自然资源账户、投入产出模式下的环境经济实物核算、以EDP估算为中心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和着眼环境保护活动的实物和货币核算。这些核算思路在实践中各有难点.需要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环境、生态学者的共同努力。在绿色GDP核算中主要涉及到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降级损失的估算问题。

王永瑜就目前理论界争论较多的资源耗减价值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考察和澄清,并建立了资源耗减价格模型。谢诗芬在绿色GDP核算中应遵循公允价值计量原则,提出公允价值计量是绿色GDP和环境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计量方法。此外,一些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

(4)基于森林的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李忠魁等对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认为北京市森林资源总价值为2313.37亿元。其中林地价值20.8亿元.林木及产出价值159.16亿元.环境服务价值2l19.88亿元,社会效益价值13.53亿元[191。姜恩来等对海南省森林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结论为海南省森林资源的存量价值为325.90亿元。此外,杜丽娟等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进行了核算;牛继宗等对山东省森林资源价值进行了估算;沈炜等对黑龙江省友好林业局森林价值进行了核算。聂华对森林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深人的探讨。曹克瑜提出了将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思路、数据来源及实现途径,特别指出其实现途径可有两种:纳入GDP核算和纳入资产负债核算。张颖综合借鉴了已取得的成果,计算出了我国2002年基于森林的绿色GDP数值。

2.我国生态环境经济核算实践情况

我国学者对环境经济核算的实践研究不断深入,至今已开展了北京、山东、黑龙江、山西、海南、重庆以及其他区域性的实践研究。如张军涛估算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损失价值.结果达29.6l亿元:王舒曼估算了江苏省大气资源的价值,并以此对GDP进行修正;王德发试算了上海工业绿色增加值:段志刚等编制了北京市社会核算矩阵。现以重庆的工业污染核算、张掖环境经济核算、宁夏基于环境的投入产出核算和海南森林资源核算为代表予以介绍。

(1)重庆市基于工业污染的绿色GDP核算。

秦瑶、陆昕的研究成果展示了重庆市工业污染环境核算实践[201。他们采用治污成本作为环境降级成本核算基于工业污染的绿色GDP,基本思路是:以工业污染的实物量核算为基础,通过环保支出调查确定工业“三废”治理成本。一方面就当年实际处理的工业“三废”核算实际降级成本,另一方面就未处理量核算虚拟降级成本,进而根据环境降级成本GDP进行调整。重庆市基于工业污染的绿色GDP核算为老工业基地的工业环保核算提供了一种从污染物治理视角出发的核算思路。

(2)宁夏地区绿色投入产出核算。

雷明、胡宜朝应用绿色投入产出核算技术,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背景,编制出了宁夏地区1992年和1997年绿色投入产出表l2l_。该表的结构框架中包含8个能源产业部门及35个其他非能源产业部门共43个传统产业部门、3种能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使用和3种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3个资源恢复部门和3个污染治理部门。结果发现,1992年宁夏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动用量分别为当年资源生产量的1.86倍、3.05倍、1.91倍。并得出1992年和1997年三种能源完全消耗系数、资源恢复贡献、三种污染物直接排放(产生)量和完全排放(产生)量前15个行业排名。

(3)张掖市环境经济综合核算。

陈东景在其博士论文中以联合国SEEA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干流中游的张掖市为研究区域.从而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理论首次应用于我国内陆河流域。该成果建立了张掖市2000年的以水资源核算和环境污染核算为重点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账户,并构建了环境经济综合模型。结果发现:2000年张掖市环境保护的总支出额为4682.5万元,主要发生在“三废”治理上:经过环境调整的净国内生产总值(EDP)为50.87亿元,比传统净国内生产总值(NDP)减少了8.43%;该市煤炭、水资源、土壤侵蚀和环境污染的环境总成本为4.681亿元,其中水资源过度使用的成本为1.9793亿元,煤炭的枯竭成本为1.3356亿元,环境维护成本为0.7379亿元。

(4)海南省森林资源与经济的综合核算。

海南省地处热带.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中国林科院、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组织对海南省森林资源进行了全面核算。核算内容包括森林资源实物量核算、热带森林资源价格研究、森林资源价值量核算以及森林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项目编制出了1995—2000年海南森林资源实物量变动核算表、海南森林资源价值型核算表、海南绿色GDP森林核算表、资产负债森林表和国家财富森林表。

3.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综观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生态环境的经济核算研究已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关注,其理论和方法也在日趋完善.但环境经济核算作为一个前沿和富有生命力的课题,还有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有待完善。

目前环境估价理论尚没有统一,价值来源、价值确定方法、价值模型没有规范且争论较大。资源价值的实质还不明确.这成为实施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的一大障碍。

(2)生态环境的会计、专业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的协调统一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微观环境会计、中观环境统计与宏观绿色GDP核算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互不衔接的现象:①核算口径各异:②会计核算不能满足专业统计要求,而专业统计覆盖面不全,使绿色GDP核算资料来源存在较大缺口;③核算方法不配套。因此,应加强环境会计、环境统计和绿色GDP核算协调性研究,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会计、统计、绿色GDP核算一体化的整合体系。

篇6

论文摘要:在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在全国十省市试行了绿色GDP核算,发现存在着核算资料缺乏、环境损耗难以量化等不利因素,既而转向绿色会计、单位GDP能耗等.本文丰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做了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与资源的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中国开展了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试图测算出环境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计人环境成本,从而提倡更为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中国放弃“绿色GDP”计划》的报道,对此,国家统计局则表示先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实物测算方面,暂时不做价值的估算,作为需要给出一个数字的绿色GDP,现在确实难以实现。并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绿色会计”作为绿色GDP的替代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一研究。

1.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

1.1绿色会计及主要内容

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早期,最为突出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政府间专家工作小组在连续几次的会议上讨论过绿色会计问题,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的准则。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绿色会计突出核算企业自然环境成本,在提高企业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全面监督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其基础内容可分为三部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同时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评估。其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由于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对象主要是: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人、环境污染收人、资源环境保护收人等;绿色会计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1.2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是将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经过辨认确定其数量、价格,加以正式记录并人会计报表的过程。价值计量公式简列如下:

现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总用户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自然资产价值=总用户价值+存在使用价值

其中:间接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和存在使用价值又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中最困难的内容,需要借助于价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原法等。确实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用数学模型适当测算估计量化。

1.3绿色GDP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传统的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降级成本,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投资活动,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环境保护支出就越多,GDP也就越大。绿色GDP就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概念来理解,绿色G DP是建立在GDP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指标;从核算方法上看,绿色G DP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之上,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绿色GDP并非一种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对传统GDP的颠覆性变革。应该说,绿色GDP是一种对待人与自然的新态度,一种人类对以往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反思。

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非市场化的,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这就给估算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带来很大的技术困难。可见,绿色GDP核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其核算方法还很不成熟,依旧处于探索过程之中。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就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将经济活动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污染代价予以扣除,进行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的核算体系,亦称为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体系(SEEA ) 。

如同,GDP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则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切实推苛侧录色会计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绿色GDP核算提供坚实基础

篇7

[摘 要] 可持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资源耗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纳入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时存在的困难及应对策略,以期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自然资源耗减生态环境恶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这种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之上,而又高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资源耗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

一、可持续发展与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之间存在的矛盾

根据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的核心思想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当建立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之上。而当前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即GDP核算。现行的这种GDP核算未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活动所付出的代价,其中就包括自然资源耗减的代价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而这些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这样,势必造成在以片面追求扩大GDP总量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既然存在可持续发展与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矛盾,人们就要想办法来解决,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为此,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联合《环境经济综合核算2003》权威文献。其中对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进行了全面阐述,详细说明了把资源耗减、环境保护和环境退化等问题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方法和基本准则,构建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基本框架,可以就环境对经济的贡献和经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一致的分析。这样,构建一套包含反映自然资源耗减代价和生态环境恶化代价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呼之欲出,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建立和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之间联系紧密,交相辉映。可持续发展推动和促进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建立和发展,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又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不尽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是包含反映自然资源耗减代价和生态环境恶化代价的GDP总量核算,这种绿色核算相当于在现行GDP总量核算中扣减自然资源耗减的代价和生态恶化的代价。因此,自然资源耗减代价和生态环境恶化代价的核算成为绿色核算的关键。(1)自然资源耗减代价。若要核算自然资源耗减的代价,我们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对自然资源进行定价。如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由于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和实物储量不确定,我们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一个合理的价格。(2)生态环境恶化代价。对其进行核算的困难主要来源于生态恶化代价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时间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引起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呈现的,有的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被发现,其核算成本难以分摊到哪一年。空间因素是指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所包含的污染因子范围。

2.政府、企业、居民个人的绿色与可持发展的思想意识不足。(1)从政府层面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府片面追求经济的总量的增长,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有时候仍不令行禁止。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严重后果。(2)从企业层面来看。一些企业追求自身的利润,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且产生负外部性,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下降。(3)从居民个人来看。居民个人的生活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如生活垃圾的不分类丢、农民化肥农药的过量或不正当使用等,都对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也是我们建立绿色国民经济的内涵。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克服:

1.完善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以及我国未来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建立一套相应的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顺利推进,为可持续发展立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2.完善统计法规,协调各部门统计。资源环境统计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完善,应成立由统计、矿产、林业等部门参加的资源环境统计协调委员会,制定相关统计标准,由各部门分工协作组织实施。

篇8

关键词:环境统计 指标 制度 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18-02

环境统计是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环境的状态和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和自然事件的相互作用。环境统计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1]。作为一个新兴的统计领域,环境统计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建立起环境统计制度和法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统计的国际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并针对当前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1 国际环境统计基本框架与指标

1.1 联合国环境统计框架与指标[1]

1973年,在欧洲经济委员会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开展国际层面的环境统计工作的举措。1974年,联合国统计司在第18届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国际环境统计的工作计划草案,建议把重点放在环境统计资料的需要和可得性以及制定一些方法准则上。1984年,联合国统计司正式颁布了《环境统计发展框架》(FDES),提出了环境统计的组织和发展的系统方法,并在若干个国家进行了应用试点;之后又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发表了《环境统计的概念和方法:人类居住区统计》、《环境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自然环境统计》两份技术报告,详细描述了环境统计的各个统计变量,以帮助国家与国际环境统计数据收集的识别和筛选,这三份文献已成为指导世界各国开展环境统计和方法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联合国提出的FDES框架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框架,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此外,联合国统计司开发了一套环境指标,1995年在统计委员会会议上被批准通过,1997年又编制了环境统计词汇,包括1200多个相关词条。联合国自1999年以来开展了多次国际环境统计实践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框架的统计指标目前已形成十大类,包括空气和气候(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矿物、森林、治理、内陆水资源、土地与农业、海洋和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废弃物等。为适应新的环境问题的需要,2010年统计委员会在其第41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对FDES框架进行修订的工作计划。

1.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环境统计框架与指标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发了一套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即压力-状态-反应结构的环境统计编制框架,它较全面地说明人类活动、过程和模式对环境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其内容包括:压力(指作用于环境的人类活动及其活动的过程和模式);状态(指环境的状态);反应(指环境变化引起的政策选择和其他反应)。该框架目前主要被欧盟各国采用,其部分内容也被东欧和中亚国家应用于环境统计资料的编制[2~3]。

根据工作性质和目的,OECD的环境指标体系可分为四大类,包括核心环境指标(CEI)、关键环境指标(KEI)、部门环境指标(SEI)、环境账户指标和脱钩环境指标(DEI),这些指标组成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其中CEI是环境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大多数OECD国家通用的最低限度指标。关键环境指标(KEI)是CEI的精简版,包含了10~13个指标,它的设置有助于更广泛的交流,便于向公众信息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键信号。经过多次修订,OECD关键环境指标目前最新修订版为2008年版,该指标体系包括十大类: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气质量、废弃物产生、淡水质量、淡水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能源、生物多样性等。SEI和环境账户指标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将环境关注分别整合于部门政策、经济和资源管理政策中,DEI体系则是为了监测可持续发展的进展,用来衡量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2]。

1.3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

联合国统计司于1993年首次提出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其最新版本SEEA 2003由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及世界银行五大组织共同完成。SEEA框架通过提供各类指标和描述性统计数据以支持环境和经济相互关系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分解和计算经济账户中与环境有关的流量和存量;连接实物资源账户和价值型环境账户、资本账户;估算环境成本;核算自然资本,如矿物、森林、渔业资源、土地、空气和水;考虑环境耗减和恶化成本,计算环境调整指标[4]。

目前,开展环境和经济相关的统计工作已引起了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重视,如德国、日本和欧盟等已将环境经济纳入指标体系[5~7]。此外,芬兰、丹麦、挪威和加拿大等部分国家目前正在努力开展这一方面的实践工作,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8]。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环境经济核算专家委员会在2008年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将环境经济核算和相关统计纳入到环境统计,推动各国实行环境经济核算制度。2011年6月初,欧洲会议通过了一项作为重要解决手段的欧洲环境问题新法规即环境经济核算法规,正式引入衡量涉及环境问题的发展指标,将环境核算作为评价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篇9

一、倡导绿色会计核算,建立全方位环保体系

中国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急需绿色会计核算与绿色审计监督(简称绿色核算监督)。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实行绿色循环经济的体系保障,是构建全方位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节能降耗的绿色核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真实绿色财富的绿色审计监督,才能防止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实现绿色GDP增长,才能确保我国循环经济核算战略的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核算监督,是一种循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环境清洁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核算监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核算监督内涵广博,包括绿色统计、绿色GDP、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融资、绿色资本、绿色税收……等核算监督。绿色核算监督已成为现今国内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流。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刘丽君社长在《肩负媒体职责倡导绿色核算》中指出,绿色GDP核算呼唤催生了我国绿色会计核算的发展,已在我国刮起了一股绿色会计风。《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作为中国一级财会类杂志,肩负媒体的光荣职责,早在2003年创刊第一期就推出了关于绿色会计的文章,介绍我国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核算理念;倡议媒体进一步加强对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宣传;普及绿色经济知识;报道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学术成果;探索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发展方略。为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全社会对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的认同,推动中国绿色会计事业的发展。

二、自然资本核算观

自然资本是认识环境和环境环保的一个新视角,环境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资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资本。将自然资本计价明确纳入资源环境与绿色核算体系中是绿色核算监督的重点与难点。把自然资本纳入资源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的观点,首先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自然资本”和环境是自然资本来源的观点。世界银行于1995年首次引用了“自然资本”概念,公布了“扩展的财富”指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而由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资本的涵义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第二层是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第三层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构成的能够给人类和全部生命系统提供服务的生态系统。因此,自然资本核算观也就是概括了为支持生命系统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的绿色核算观,也就说自然资本是有价值的,要把自然资本纳入资源环境经济核算观。

三、“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积累。该体系还助长了一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克服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利用全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替代传统GDP核算体系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在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绿色GDP扣减核算法的基础上,环保专家钟定胜提出了运用“可持续、效用衡量、横向可比、数据采集”四大原则进行社会总效用衡量的“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备受人们关注。该方法针对国民经济生产中每个可能造成环境生态损害的环节都采取了虚拟环境修复措施进行弥补,因此它核算的是净社会总效用的增加情况。由于引入了社会平均治理费用来计算虚拟环境修复部门的修复费用计量核算,因此,这个核算方法不仅操作上简便易行,而且数值核算上相当稳定,基本满足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和横向可比性原则,同时它又能从整体上较为准确地反映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真实产出状况,可称谓真实可信的“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

四、宏观环境会计

宏观环境会计是以国家为核算主体,利用会计核算的原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结果,对一国经济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使用、消耗)进行货币(辅以实物)核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耿建新教授与宏亮博士从宏观环境会计概念出发提出自然资源耗减估价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使入耳目一新。他们用自然资产的价值,使用未来净收入的现值估价的现值法、使用者成本补偿视同资源耗减的使用者成本法、自然资产的租金净价格法、推导出全新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公式。把此公式运用于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火股份”)及石油天然所行业上市公司“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河油田”),具体的资源耗减估价之中,这种对自然资源耗减估值方法的适用性与可行性进行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尚属首例。

五、森林资产会计核算

多年来森林资源的长期无偿使用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锐减,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洪水泛滥引人关注。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林业内部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森林资产管理”的实质就是实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是细化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理顺林业产权管理制度、适应中国“国情”的对森林实行的科学管理。四川省林业厅财务处退休干部陶仁川的《森林资产会计》观点鲜明务实,是对森林资产“公允价值”核算方法的重大突破,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成为可能。“以讦估促进核算”的方法(即:市场价或公允价值核算),解决了森林绿色会计核算计量难题。其核心是以产权单位(即国有、非国有林业企事业)的森林资产,经首次评估确认其价值量(即清产核资),以后按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即生长率)来计算增值额,该方法无论理论上、具体操作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突破。

六、绿色会计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考虑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气候遭到改变,将直接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必将引起了会计领域的一次绿色革命。通过对环境会计在公司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将环境活动纳入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手段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披露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公司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已成为大势所趋。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郝冀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应用能达到此目的:实现环境投资核算可以帮助其降低经营成本,避免未来的环境负债,提升公司绿色产品商誉,增加企业绿色利润及社会环境效益。绿色会计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所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极其复杂,它的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物流运动,即从环境资源的形成、获取,到环境资源的开发创新的整个过程;它的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运动,即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的耗费、环境资源损失、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的经营开发收入、绿色收入和绿色利润等。

七、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人类生命力的象征,“绿色”是21世纪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色,“绿色”以生态及环境的代名词深入人心,向一切旧传统经济观念发起了绿色文明挑战。为全面加强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课题研究,特提出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1.倡议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专业委员学会的领导下成立“环境会计研究课题组”,率先组织热心于绿色核算与监督研究的专家学者,与环保专家密切合作,共同携手开创中国绿色核算研究新局面。

2.倡议树立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积极为会计法及注册会计师法修改工作建言献策,建议增加绿色会计及绿色审计内容。

3.倡议开展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信息电算化研究。为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法,开展企业IS014000环境认证、绿色会计核算、绿色审计监督工作服务,争做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促进派。

4.开展企业环境报告披露制度研究。将争创资源低消耗、污染零排放的绿色企业的绿色核算调研列为首要研究课题;

篇10

【关键词】绿色GDP,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可持续发展

一、前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便在金融危机中GDP依然保持的稳健的增长。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可这一巨大的生态成本却未能在现行的相关统计指标中反映出来。近年来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绿化愈发的受到了各界的重视。

二、绿色GDP的概念和演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教授Tobin等人开始对环境核算进行研究,他们对已有的核算体系进行修改,使其能合理的反应出自然资源消耗等问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人们着手于对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费用进行估计。1989年daly和Cobb提出了经济福利指标,该指标进一步考虑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外部性的问题。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以及联合国等机构也致力于建立更全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82年,联合国环境组织正式开始编制发展环境方法论指导手册,环境核算进入了系统研究的新阶段。最终在各国学者和政府的不断实践中建立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即SEEA,其理念是:如果考虑人类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传统的总量核算及其相应的核算指标是无法正确描述和客观反映出人类真实的经济活动,而采用绿色总量指标则可以达到这种目的。SEEA体系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卫星账户体系是可持续发展下的产物,其核心指标是绿色GDP。

三、绿色GDP的核算

绿色GDP作为SEEA体系的核心指标综合反映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经济增长。但目前SEEA体系远未完善,具体的核算项及核算方法均存在争议,因而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核算方法。绿色GDP的核算,基于计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直接测算法不依赖于GDP数值而是直接根据绿色GDP的概念计算。通常又可分为收入法和支出法,公式分别如下:

收入法:绿色GDP=∑(某产业部门总产出-某产业部门经济资产投入-某产业部门自然资产投入)

支出法:绿色GDP=最终消费+经济资产积累+自然资产耗减+净出口

与之对应间接测算法则通过对现行GDP进行调整得出相应的绿色GDP。广义的绿色GDP公式如下:绿色GDP=现行GDP-资源环境不经济因素+资源环境经济因素-社会不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从以上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核算项目定义不明晰且难以量化,在国际上尚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笔者认为要准确衡量绿色GDP就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难点。

第一,关于污染治理费的处理。在现行GDP核算体系中处理污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作为正值加到GDP上,但在绿色GDP的概念下这一部分费用显然应该作为一种成本予以扣减。同时由于污染而造成了负外部性也需更为精确的估值。

第二,关于自然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的滞后性。由于自然界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对资源的开采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往往不会立即表现出来。[4]在核算绿色GDP时如何分摊到各年难以确定。

第三,关于货币化问题。不论使用哪种方法计算绿色GDP都存在货币化问题。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在不同的时期会波动;对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其储量的变化及替代资源的出现也会对其货币价值产生影响。关于自然资源的估价,目前虽无统一的定论,但学界已有多种方法,比如:市场估价法、折现法、持续收入法、使用者成本法等。笔者认为对于不同的自然资源可根据其性质并考虑其在所在国的作用选择相对最优的方法能得到较为可信的货币值。但目前关于外部性问题,例如工业化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噪声污染等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货币化尚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四、我国绿色GDP核算现状

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目前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尽管对所有的资源环境损耗及其他外部性问题进行准确的估价现阶段难以实现,但笔者认为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进行“绿色核算”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绿色核算体系。包括资源消耗-经济产品-废弃物排放混合核算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流量核算表、自然资产核算表,以及以这三个表和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建立的以EDP为中心的总量核算表。但我们也需认识到,在中国国民经济的绿色核算依旧任重而道远,除了上述笔者已经提到过的关于核算的一些技术性难题,我国进还存在两个重要的障碍。

第一,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且存在垄断现象。我国自然资源产权混乱,在核算时难以进行具体的分类。同时由于许多资源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扭曲,加大了自然资源货币化的难度。

第二,绿色GDP观念的接受问题。GDP这一指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已经深入人心,在中国也是各地政府政绩考核最为重要的指标。绿色GDP的实施意味着各地以及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数据都将大幅下降,许多政绩斐然的政府甚至可能变成负增长。绿色GDP的实施也意味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改变,许多厂商的经营成本都会大大增加,甚至导致部分厂商破产。这些原因都会对绿色GDP进入常规统计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五、结语:依靠大量的资源消耗带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持久,不顾质量只重数量的发展也难以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今年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再一次敲响了环境保护这一警钟。绿色GDP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货币化评价指标应该得到更多的人的重视和接受,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尽早将绿色GDP作为常规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1]陶开宇.关于GDP指标含义缺陷的探讨.经济与管理[J] ,2003(8): 03—07.

[2]陈梦根.绿色GDP理论基础与核算思路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 ,2010(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