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培训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保培训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环保培训内容

篇1

近年来,我县已经建立了以高淳县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八个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支撑,以村社区学习点为阵地的覆盖全县农村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在开展农村生态教育资源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师资资源

以社区培训学院为平台,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师资库。我们把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生态环境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作为开展生态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任务来抓。一是重视学院教师的培养。支持教师参加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二是在社区培训学院指导下,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和当地中小学加强沟通和联系,按要求筛选和聘请当地中小学2-3名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作为生态环境教育师资进入师资库。三是发挥社区培训学院和县环保局、农林局、科技局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关系,聘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四是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后,把他们纳入培训师资志愿者队伍,作为师资队伍的补充。2010年4月,高淳县社区培训学院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环保局联合对全县大学生村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后,经过考核筛选,聘请了95名村官担任环保教育教师。

师资资源的整合,可以满足全县开展各类生态环境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各村镇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时,能有针对性地在师资库中选用老师,同时,师资库中的老师相对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也方便了教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来自农村学校的老师和大学生村官做生态环境教育老师,他们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和农民近距离接触,可以随时用开放的形式对农民进行环境教育,帮助农民解决在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资源

我县生态环境教育活动主要是依托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来开展。如前所述,我县建立了县社区培训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教学点三级体系,依托这个体系,在社区培训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教学点三个层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整合各类教育活动资源。

在社区培训学院层面,一是横向和县有关职能部门紧密合作,开展面向全县的系列教育活动。如结合县委宣传部、教育局开展的“百姓学堂·魅力高淳”活动,在培训学院开展生态家园讲座;结合推进生态县建设,和县环保局在培训学院共同举办农村环保监督员培训班;结合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启动生态环境教育大学生村官师资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有关部门开展“让环保走进生活,让生活更环保”主题教育活动等,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环保教育活动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整合。二是培训学院还积极发挥对乡镇、村社区教育机构的辐射功能,指导和配合乡镇、村开展环保教育。如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审定;开展活动时由镇、村组织人员,提供场地,培训学院提供师资及设施设备,共同举办活动,优势互补。

在各镇、村社区教育机构层面,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基工程”工程建设及“五无、八有”创建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积极主动和镇有关部门、村委会互动,把镇、村的人力、物力、可利用的政策优势和社区教育机构师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开展活动。同时,各地社区教育机构充分发挥与当地学校的内在关系,注重把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环境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吸引家长邻里关注环保。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文明素养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是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生参与环保教育活动也是宣传者,教育者,还是将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的中坚力量。这样社区教育机构依托学校阵地整合教育活动资源,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深入发展。

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过程中,注意整合教育内容和方式,改变过去教育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形式呆板的做法,使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在整合教育内容方面,以社区培训学院牵头,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镇有关部门、村委共同研讨确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突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题。整合后的内容包括:

1.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让农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农民减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他们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教育。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的生态农业实用环保科普知识,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向农民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环保法制教育。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污染事件,加强对农民的警示教育,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摄制、制作一些以破坏环境为题材的警示教育片到农村巡回放映,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以案说法,教育农村广大群众,唤起农民环境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农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在整合教育方式方面,改变过去单一的讲座报告会形式,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活动日”,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活动。由政府或村委会组织开展环境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农民参与“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爱鸟周”、“中国植树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保护母亲湖行动”等系列科普、纪念与实践活动,让农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在农闲时期组织农民参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让农民在对比中增强切身体会,自觉形成环保意识,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保护环境。

整合生态环境教育阵地

篇2

关键词:服务社会;环保培训;资源整合;推广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1―015―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把提倡节约和环境保护,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摆到了同等重要的高度。现代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市民环保知识,培养市民环保意识,更需要把这项活动落实到每个社区、每个家庭,将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到每位市民。

一、环保培训意义深远

把环保培训同环境整治、学习型社会创建等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其意义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当前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无疑也是成人高校服务社会开展社会培训新的增长点。

为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生态和谐,2009年,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与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共同发起了“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百万市民学环保知识培训活动。

目前,我国的环保知识培训主要是由政府环保部门开展的。培训活动的举办单位也可以是街道、社区各相关教学(培训)单位,这些单位所开展的环保知识培训活动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与亮点。在汇总与分析相关培训单位各自的环保知识培训的做法和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开展的环保知识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条块分离、优势不互补等现象。

由于环保知识培训内容多,涉及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培训对象人群广,涉及全社会所有社区的广大居民,因此,如何充分整合社区教育的各种优势资源,推动环保知识培训活动顺利高效开展,在开展市民环保知识培训的同时,更好地彰显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领域。

二、整合资源强化“三五”

众所周知,根据国家建设思路与整体设计,学习型社会创建的重要依托单位,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崛起的社区学院。从全国各地已经建制设立的社区学院来看,他们大多与地方政府创办的独立设置的成人业余大学、职工大学、电视大学等机构并置,采用“数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这种建制既给社区学院教育管理与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在有机整合社区学院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成人高校社区教育领域与渠道,无疑会给社区学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催化剂”与“助推器”。

为推动环保知识培训活动深入开展,在保证完成各项社会培训任务的同时,提升学习型社会创建的价值与意义,可以把环保知识培训活动中的资源整合模式界定为“三个五”,即通过“五条途径”,针对“五个对象”,采用“五种形式”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活动。五条途径是指开展培训活动可以分别从职工业余大学、电视大学、街道(镇)社区学校、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区县环保局等途径展开。各地在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时,可以把培训对象分别明确为业余大学学生、电视大学学生、社区居民、环境教育绿色学校中小幼学生及家长和绿色楼宇、绿色小区居民等五大类人群。在培训形式上可以分别采用面授培训、网上培训、亲子活动、广播板报班会网站报刊宣传和主题活动等五种形式,从而实现有条不紊、有序高效地开展社会培训的目的。以上“三个五”资源整合模式既能较好地完成既定的培训任务,也可为今后成人高校开展各项社会培训活动提供借鉴作用。

三、多方齐动突显成效

培训活动的资源整合模式,具体地说,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领导重视细安排

为顺利推进环保知识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区县社区学院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工作的部署与落实,成立“环保知识培训工作小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凝聚社区学院所有相关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培训工作开展。

培训工作小组成员要认真领会环保知识培训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研讨,把握市民环保培训的具体要求,制订出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环保知识培训工作计划”。通过整合本地区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开拓职工业余大学、电视大学、街道(镇)社区学校、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区县环保局等五条途径,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工作。

在此基础上,社区学院还应该积极拓展环保培训的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社区教育报、社区教育网、各培训场所的电子显示屏幕,以及学校和社区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载体,深入开展环保培训宣传,加大环保培训宣传力度,用强大的社会舆论声势推动环保知识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属地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科普教育馆的阵地优势,塑造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多方发动借资源

环保知识培训内容广泛,知识全面,对象全面,要保质保量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各区县在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对社会资源与社区教育力量的有机整合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参与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1.立足学校资源,培训宣传到成人大学生

一般说来,社区学院首先是一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单位,数千名在校生本身就是一支规模不小的环保培训对象群,对这些要求进步的成人学生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培训的效果和深度是直接而深远的。因此,社区学院需要在教职工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建议并要求教师在每次课程开始前播放环保知识电影与视频,课间休息时播放环保知识培训幻灯片,在成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与培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环保、用环保的学习氛围,将会带来明显的培训成效。

2.依托社区学校,培训宣传到社区居民

社区学院要重视街道(镇)社区学校的教育资源,这也是开展环保知识培训的主战场。为了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良好的环保培训环境与资源,社区学院应该定期召开街道(镇)社区学校分管校长会议,交流环保知识培训各阶段工作经验,宣传环保知识培训工作要求,部署社区学校参与环保知识培训相关工作及任务要求。如果能充分调动起社区学校校长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完成培训工作共同出谋划策,这支强大的生力军能有效地推动区县环保知识培训任务的完成。

3.借助环保组织,培训宣传到中小幼学校

很多区县为实现绿色教育,建立环保教育特色学校,这也是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为了进一步把环保知识培训工作推向纵深,区县社区学院应当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绿色学校这一良好的

培训阵地的作用和功能,积极与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取得联系,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可以向各环境教育特色学校进行工作动员与任务部署,要求把环保知识培训任务落实到学生、深入到学生家庭。相信在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的积极响应与配合下,环保知识培训活动会铺得更开,做得更细。

4.依托区环保局,培训宣传到楼组小区

环保知识培训活动的开展,既要有社区教育单位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更需要环保部门,尤其是环保管理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区县社区学院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发动的同时,也要积极联系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宏观指导和具体建议,环保培训工作也将能进一步推进到楼组。通过把环保知识培训学习活动引到各街道(镇)的居委会、村委会和绿色楼宇,掀起居(村)委会干部与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与热情参与,环保知识培训活动的意义将更加深远。

(三)环环紧扣抓落实

环保知识培训能否真正意义上起到作用,关键在于培训活动能否真正深入人心,在引起广大市民情感共鸣的前提下,凝聚人心,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采取行动,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与环境。因此,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开展环保知识培训的基础上,人们还要积极构思,及时制定一系列培训活动的具体措施,确保环保知识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环保培训活动的成效得以有效显现。

1.注重以点带面,推广培训经验

环保知识培训,一方面,需要确保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还需要把培训活动向纵深推进。为了能顺利推进各项既定的环保培训工作,也为了能有效实现环保知识培训的价值与功能,社区学院在开展环保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还应该及时召开“环保知识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经验总结与培训交流,汇集了相关环保培训单位的智慧,推进了环保知识培训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全面创新。在对面授培训、参观学习、观摩影片、网上自学、主题活动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各自培训单位、各街道(镇)特色的操作方式。

随着现代城市进一步绿化、美化,随着现代农村进一步城镇化,很多社区周边都会建设各种健身休闲场所,那里既是游客游园观赏的主要去处,也是居民休闲养身的良好场所。环保培训单位可以在游客游园的必经之地制作各种环保知识宣传材料与展板,向游客们展示环保知识新理念。这种环保知识宣传的形式与内容,能使得环保知识培训活动更好地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区,定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加强裙带效应,提升培训成效

环保知识培训,不仅要为接受培训者送去环保知识,还要实现培训活动的辐射效应与综合影响力,这是培训活动开展的宗旨。

在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活动中,要努力加强受训者的裙带效应,要求所有受训者不仅做到自身对环保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更要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环保知识培训活动。对于成人大学生,可以建议他们把自己的父母、子女、丈夫(妻子)、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都吸引到环保培训活动中,共同筑起环境保护的生命之墙;对于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父母也吸引进来,实现环保培训活动真正深入人心。

对于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来说,检验环保知识培训活动推进程度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问问自己身边的孩子,学校老师有没有发放环保宣传资料、播放环保宣传电影等,就可以轻松了解环保培训活动的推进力度了。

3.重视总结交流,提供培训保障

培训活动的开展要求举办者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培训方法,在提高培训活动成效的前提下,为其他各方面培训提供借鉴与思考空间,因此,及时总结不同阶段培训活动的工作经验,将不断推动培训活动向纵深迈进。

为鼓励各环保知识培训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鼎力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坚持不懈的热情,社区学院要根据环保知识培训推进的时间进度,定期召开环保知识培训阶段性工作总结会,所有参与单位互相介绍各自具体操作与培训经验,及时表彰培训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为环保培训活动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持续深入求发展

环保知识培训活动需要所有培训人员、接受培训者的共同参与,并且在培训过程中积极探索,从形式到内容上不断创新。

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节能环保从我做起、双面纸打印、家庭节电节水、废旧物品处置、家庭插花艺术与绿色出行,都可以成为环保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居民参与网上学习与测试,各培训单位开展的主题活动,都能有效推动环保知识培训深入发展。

篇3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2006——2007学年度,学校将继续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校园”的总目标,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此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环境教育目标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中心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资队伍

1.为了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我校将调整和充实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构成我校环境教育的组织机构,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环境教育。

2.强化师资队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具有较高环境教育素质的老师是关键。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强对教师的环保培训,在教学业务培训的同时结合环保培训。

B. 创造机会,组织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环保专题培训班。

C. 订阅环境报、杂志和书籍供教师学习。

D. 定期交流环保信息。

(二)抓好四个结合,加强环境教育

A.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诸多学科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内容,所以要求相关科目教师积极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要落实到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进行环境教育教案的常规检查和好课评比,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渗透、拓宽、深化,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B.与环保纪念日相结合。积极利用环保纪念日及时对学生环保教育,“3、12”开展植树节活动,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要上街做好宣传工作,发放环保宣传品,开好主题活动。

    C.与行为习惯相结合。学校将根据校本教材<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和<小学生环保行为规范>要求做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教育,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刻;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如教室、班级环保区、自行车车棚等,以整齐干净为标准,评比打分,作为班级常规管理,使每一个学生在爱环境的每个具体行为上检查自己“做好事”,“不做坏事”,在公共场合,如街道、医院、公园等不随地叶痰,不抛任何杂物,不损坏一草一木。

D.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学校环境教育只有与课程相结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学校将以绿色环保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以凸现学校文化特色。

(四)以“生态校园”建设校园

我校在重新调整、规划、建设的同时,学校要始终围绕建设“生态校园”的办学目标,创造“人化”自然。学校根据自身财力,经济地制订"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棵树木寓意,每一个景点启智"的环保教育总原则,建生态校园。在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中,规范道德与自然交往行为。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总结“暑假环保公约”活动开展情况,表扬先进。

2.  学校出好环保主题宣传橱窗。

3.  学生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4.  “我和父母谈环保”活动动员

十月份:

1.  教师环保渗透优秀教案评比。共2页,当前第1页1

2.  请专家进行环保讲座。

3.  防止河水污染学生小论文评比(六年级)

4.  绿色环保主题中队观摩活动。

十一月份:

1.  班级环境评比。

2.  出好环保主题宣传黑板报。

3.  结合环保教育,开展“我爱大自然”综合实践活动。

4.  环境教育知识讲座。

十二月份:

1.  迎接全国绿色学校考评组来校验收。

2.  评选环保先进个人。

3.  “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环境教育辅导。

4.  汇总一年度环保教育资料。

5.  写好环保教育年度总结

二月份:

1.  制订环保教育工作计划及有关活动方案。

2.  各班黑板报要有环保内容。

3.  用好校本教材《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和《小学生环保行为规范》。

4.  学校少先队向全校小学生发出倡议,认真实践《小学生环保行为规范》。

5.  各中队组织学倡议书,明确环保身边小事内容。

 

三月份:

1.  广泛开展为环保做好身边小事活动。

2.  用好自编双册环境教育渗透参考材料。

 

3.  3.12植树护绿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种好一棵树、栽好一盆花。

 

4.  “3、22”世界水日宣传教育活动。

 

5.  环保小卫士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并开展清除白色污染活动。

 

6.  要求各科教师在教育中进行环保渗透,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7. 开展环保征文活动。

 

四月份:

 

1.  组织学生进行“人与自然”社会实践活动

 

2.  纪念“4、22”地球日活动。

 

3.  “4.20-4.26的爱鸟周活动。

 

4.  学校环保小卫士评选。

 

5.  对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管理。

 

五月份:

 

1.  利用世界无烟日上街宣传。

 

2.  组织五年级学生自制环保小报活动。

 

3.  “自己动手变废为宝”小制作评比。

 

4.  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5.  继续开展以“绿色希望”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6.  5、31”世界无烟日,开展“为了您的健康,请不要吸烟”活动。

 

六月份:

 

1.6.5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暨签名活动。

 

2.环保教育课堂渗透常规检查。

 

3. 评比班级环保小卫士活动。

 

4. 制定“暑假环保公约”活动计划

 

七、八月份:

 

1.  环境教育专题宣传栏布置。

 

2.  组织学生参加系列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篇4

一、创新管理方法,实现单纯执法监管部门向综合管理部门转变

首先,通过实施区政府环保工作季度点评、部门联合督查、河断长督查制和环保问责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型环境管理方法,努力构建上下相互协调、各部门密切协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作体系,形成治污合力。落实以镇、街、园区为单元的环保网格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参与的全区环保工作合力。其次,在治理技术上,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加大治理力度。在治理手段上,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形成严格排放、合理开发的强大压力,又形成主动治理水环境的积极动力。再次,在宣传教育上,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有效利用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力量,扩大行风监督员队伍、热心环保网民及环保民间团体等参与力量,构建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二、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一是积极做好两个污水处理厂“收尾”及“开头”工作。分别是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收尾工作,完成减排工程台账资料的编制,通过上级考核验收。启动环保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督促环保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完成所有前期审批手续,力争在2011年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二是继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环评关、验收关,尤其是严格执行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审批各项规定,切实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三是强化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管理,确保所有治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四是引入市场和法律机制,实施征收超标排污费、减排保证金和绿色信贷等制度,倒逼、推动企业治污。

三、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做好重点企业行业监管

完善企业环保等级评定办法,深入开展重点排污单位环保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作为实施行政处罚、争取环保专项资金、污染防治资金等的依据。积极打造环境管理放心行业,针对各行业具体问题,推出针对性整治措施,制订“一厂一策”的综合整治方案,科学开展专项整治。引导服务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清洁生产、推行循环经济,举办相应的工作培训班,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这项和支持环保工作,实现由“强制性”向“自愿性”的转变。深化环境监察范围、内容和时段的全覆盖,现场检查范围覆盖所有排污企业、抽查范围覆盖镇(街道、园区),检查内容包括从建设项目管理、固废污染源到排污口规范化情况等各个方面。继续抓好核与辐射环境管理,确保全区涉源单位持证率达100%。抓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加快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达100%。

四、力求生态创建有突破,全力提升生态区建设水平

依照《xx区“十二五”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以及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要求和国家环保部新出台的生态县(区)、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配合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修编我区生态区建设规划,报政府批准实施。在全区召开推进生态区建设大会,推进生态文明镇(街道)、村建设试点工作,建成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村,为建设生态区细胞工程夯实基础。在“国字”头上狠下功夫,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全面开展“一村三街道”的国家级创建工作,新洋村、伍佑街道、五星街道和新城街道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级评审。在省、市级创建上再登台阶,抓好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创建,按照生态区建设标准,按期完成创建任务。积极指导与督促环保产业园做好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督促抓紧组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写工作。

五、抓好镇、村试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六、用好环境保护纠纷调解委员会平台,扎实做好环境调处

充分利用好环保纠纷调解委员会这个平台,完善环境举报受理工作,严格按照时限要求进行调处,确保环境件件有着落,尽量将各种环境纠纷、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施领导接访和包案、环境工作例会、月度分析通报考核等三项制度,强化源头排查有效控制、疑难挂牌督办、信息预警、应急预案和内部管理培训考核等措施,定期组织环保圆桌对话,有效推进环境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基本实现“一控两降两提高”(控制总量、越级及重复量下降、结案率和满意率提高)的目标。

七、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大力营造公众参与的浓烈氛围

一是以绿色系列创建为抓手,通过生态读本、宣讲团等形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基层。大力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保企业、环境教育基地。二是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丰富人们的环境科技知识,提高环境法制观念。举行各类环保公众参与活动,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民间环保组织。三是倡导绿色文化。引导社区居民、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鼓励居民、学生选择环保友好的生活方式,创造绿色生活的道德氛围,组织绿色志愿者队伍。创新宣传载体,选择社区搞试点,启动“老社区、新绿色”楼门文化宣传项目,在试点社区设置固定式宣传栏和环保画框。四是注重加强污染事故防范的宣传工作。面向企业和群众广泛宣传环境突发事件的报告、信息传递及救护等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对环境污染事故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

八、服务优化经济发展,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从更高层次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培育竞争有序的环评市场。全区环评市场不但对具备相应资质的所有环评机构放开,而且积极引进外地知名的甲级环评机构来区开展业务,加强宣传信息服务,在环保窗口、相关网站和新闻媒体公布在区从事环评工作的环评单位基本信息、业务情况等,便于环评和建设单位互相选择。二是推进行业发展。在环科学会成立区环评行业分会,不定期组织环评单位及环评编制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及业务交流,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积极开展环保课题研究,力争课题研究上突破,能在省里立项,争取到科技资金支持。同时认真组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推广,在处理技术提标上下功夫。三是实行服务承诺。督促所有在区开展业务的环评单位作出服务时间和规范收费等承诺,并予以公示。四是加强服务质量考核。印发《xx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检查考核办法(试行)》,实施对环评机构的全面考核,检查考核的内容从侧重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的考核,转变为对环评质量、编制时间、合同价格等三方面进行考核,从单一的年底抽查考核转变为日常考核、项目会审考核、年度抽查考核等三方面的综合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通报制度,对环评单位考核较差的单位,在公示的环评机构名单中取消。

篇5

一、深化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

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求,广泛、深入地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全民环境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氛围。各县区全年要举办1—2期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进一步深化《市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以乡镇(街道)社区为中心,各县区在制定落实年度全民环境宣传教育目标计划的基础上,选择2-3个环保问题集中的乡镇(街道)社区,以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区环保机构、宣传网络,有组织的举办讲座、发放环保宣传资料,搭建公众参与环保、民意反馈的平台,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

同时,结合环保“六进”(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各县区选择3-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推动工业园区、企业和学校、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促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的规范化开展。

2、深化绿色创建工程。开展“四创建”(即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和环境教育基地)活动,以生态市创建为总目标,各县区要进一步推进县区级绿色工程,编制完成“四创建”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年内,各县区创建1所省级、3所市级绿色学校,鼓励条件具备的学校申报国家“绿旗学校”;同时,完成创建1家省级绿色社区,2家市级绿色社区,鼓励条件具备的社区、家庭开展省级绿色家庭创建;并创建1—2个市级或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在市环保局完成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办法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适时开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工作。同时以生态市文明建设为目标,举办“生态文明在港城”企业环保讲座活动,全面推进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引导企业内部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推进企业共建生态文明。

二、加强环境环境舆论的引导和监督

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协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强化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环境新闻宣传阵地建设,为环保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舆情收集、研判和上报体系,加强对环境舆情的跟踪、判断、分析和研究。各县区要借助舆论力量助推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防范环境问题引发公共危机。注重对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正面引导,妥善处理好媒体监督报道,运用舆论监督力量推进整改工作落实。市环保局将集中组织市级媒体开展季度环境新闻督查活动,不定期召开媒体宣传形势分析会、新闻通报会。继续开办《日报.港城环保》专版,各县区要做好组稿、供稿工作。

1、全年各县区媒体用稿考核目标为:各县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环境》的用稿量要达到20篇;市级主流媒体用稿30篇;各区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环境》的用稿量要达到10篇;市级主流媒体用稿20篇。

2、完成省环保厅下达的《中国环境报》、《环境》宣传征订任务。

3、各县区环保局在10月1日前开通环保政务微博,并安排专人负责更新维护。

三、以“环保宣传月”强化环境文化宣传

加强环保纪念日的宣传。将上级主管部门的宣传活动精神与我市的实际结合起来,突出我市的特点。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大节日,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开展一系列有影响、有效果的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环保工作成就和加快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的深刻内涵,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掀起宣传环境保护的热潮。

1、各县区结合生态市创建,在城乡显要位置设立环境公益广告牌,利用社区和学校宣传画廊、橱窗、报廊等大众宣传媒介,适时更新环境保护公益宣传内容。

2、以秸秆禁烧宣传为重点,大力宣传秸秆禁烧法规和综合利用知识。各县区要积极参加响应市环保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优秀“秸秆禁烧倡议书”评选活动,真正做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

3、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以生态市创建为目标,开展“环保宣传月”活动。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环境纪念日为平台,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主题,以社区为重点,集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推进社区开展定期环保宣传活动。举办“与生态文明同行”宣传活动;配合省环保厅做好“生态文明•美丽”大型摄影作品巡展活动的征稿与展出工作。

篇6

为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提升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准确把握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地位,更好落实民生环保,保障环境安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局,根据市开展以“服务企业,推进项目,促进转型”为主题的百日环保服务活动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区百日环保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四个”的总体目标和“三个提升年”的决策部署,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方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企业,推进项目,促进转型”为主题,以加强执法与服务为总抓手,大力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开展企业环境管理培训、环境管理提升交流、环保项目建设服务、环境安全技术指导、突出环境问题会诊、结构转型服务等活动,强化全过程环境管理与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解决民生环保问题,解决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减少污染排放,保障环境安全,为全力建设滨水特性、环湖特色和宜居特性的魅力湖湾城区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百日环保服务活动,继续倾力打造“党和政府信任、人民群众信赖、工作对象信服”的执法服务队伍,实现环保工作从“被动监管”到“主动宣传”、从“事后查处”到“事先服务”、从“冷面执法”到“热情服务”、从“单向行政”到“双向互动”的根本转变,达到“企业受益、群众满意、环境改善、自身提高”的目的,树立环保工作服务发展、为企惠民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内容

1、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服务活动

发放2013年百日活动宣传手册与环保联系卡;开展进企业、进园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服务;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辟生态文明专栏,与新闻媒体建立活动沟通平台渠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公布百日环保服务活动动态信息;向市局及时报送工作信息,编印百日环保服务活动简报。

2、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服务活动

开展项目建设服务提升活动,提前介入服务重大项目;修订《建设项目服务指南》,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建立“与招商部门挂钩”机制,加强基层环保办和招商人员培训,前移审批告知关口,减少审批环节重复往返率;开展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点对点”政策技术服务活动;开展环保专家进企业、进园区环保技术“会诊”服务活动,促进企业升级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审核和企业辐射档案规范现场服务工作。

3、提升企业环境管理规范化服务活动

推进企业环境监督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工作,参加全市重点化工行业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工作;深化全市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工作,列入2013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必须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开展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开展重点企业一厂一档信息资料建档完善工作;开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设施标式化试点工作;开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活动;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危废监管重点源动态管理;建设“危废动态管理和网上申报系统”,新增2家危废转移物联网监控项目试点;开展企业环境管理交流提升和调研活动;指导重点企业化验室建设。

4、推进企业绿色环境经济机制服务活动

开展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和信息公开活动,建立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广活动,推进环境风险高且规模较大的企业参加绿色保险,帮助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开展企业主要污染物有偿使用和交易活动。

5、开展民生环保全民参与服务活动

参加全市环保局长大接访活动;开展环保系统各级领导带案下访和挂牌企业督办活动;开展环境违法有奖举报活动;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开展积案化解和纠纷排查活动;开展走访圆桌沟通活动;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现状评估调查和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活动;配合市局开展PM2.5监测工作,开展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灰霾自动监测系统和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工作。

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尽责服务活动

参加“绿色企业”大讲堂;参加“企业环境文化”

摄影展;参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企业座谈活动。

四、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为2013年2月20日至5月30日,共计100天,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动员阶段(2013年2月20日至2月29日)。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宣传服务工作网络。

2、宣传服务阶段(2013年3月1日至5月10日)。全区统一行动,围绕活动工作内容,深入企业现场宣传服务。

3、总结提升阶段(2013年5月11日至5月30日)。归纳梳理,分析问题,总结提升,通报情况。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本次活动的领导,保证服务成效,特成立市区环保局百日环保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李绍宁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顾晓同志担任,成员为钱安均、侯晓、张义平、张镭、徐国伟、汪豪文、张敏红和九个镇、开发区、街道环保办主任。

2、明确责任分工。现场执法服务工作以环境监察大队为主,对外宣传工作以宣教法制科为主,污防科、环评科、监测站根据分工方案各司其责,督查科负责对各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过程督查。

3、增强服务意识。贯彻落实“三个提升年”的决策部署,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要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绝不允许吃、拿、卡、要,为企业发展热心服务、排忧解难。

4、强化舆论宣传。加强同各新闻媒体沟通联系,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介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内容,让广大企业、社会多层面了解环保、认知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

篇7

2019社区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一

为纪念201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改善环境质量,贯彻普及新《环保法》,现制定我局201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不断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新《环保法》宣传培训年为契机,以学习贯彻新《环保法》为主题,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政策法规、动员公众参与,凝聚社会合力,向环境污染宣战。

二、宣传主题

世界主题: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世界环境日口号:“七十亿人的梦想: 一个星球,关爱消费。”

中国主题:践行绿色生活

陕西主题:学法、守法、执法,山绿、水清、天蓝

三、活动重点

1、围绕新修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配套办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政府及市环保局出台的环保相关文件进行宣传;

2、对环保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宣传。

四、活动时间

2019年5月26日至7月30日

五、活动内容

(一)环保大讲堂

活动内容:利用大讲堂的形式,邀请专家就新《环保法》做专题讲座。通过大讲堂形式宣传新法。

时  间:6月

参加人员:县级领导、各镇(中心)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重点企业负责人、环保局全体人员。

(二)县级领导发表电视讲话

时 间:6月5日

具体安排:县级领导围绕环保工作发表电视讲话。

(三)环保新闻宣传

时 间:5月26日至6月30日

活动内容:

1、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对环保重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及新《环保法》执行情况进行集中、连续报道。

2、通过环保门户网站、悬挂横幅等方式环保公益宣传广告。

3、六·五环境日当天,在县城中心广场通过悬挂横幅、设立展板和咨询台、发放环保资料及环保购物袋的形式,提倡广大市民“践行绿色生活”。

(四)积极选拔队员参加新《环保法》知识竞赛

时间:6月

具体内容:加强对新《环保法》的学习,以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环境监察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选拔优秀队员组队参加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知识竞赛。

(五)开展新《环保法》“五进”活动。

时  间:5月26日至6月30日

活动内容:按照市局《关于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及配套办法宣传培训工作方案》要求,通过制作新法案件宣传展版、公益宣传牌,发放宣传海报、宣传手册,举行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设立大型环保公益宣传牌,不少于2块,利用电子屏幕或悬挂宣传标语不少于10条。

六、几点要求

1、切实加强对“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监察大队、监测站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2、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告栏、社区宣传栏等新闻媒介,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使新《环保法》人人知晓,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3、要把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与我县环保重点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推动“两富两美新武功”建设。

2019社区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二

6月5日是第45“世界环境日”。为做好我社区今年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在辖区营造全民参与、支持环保工作的浓厚氛围,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市委X届X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以节约低碳、绿色消费“六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医院)为切入点,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环境质量状况和环保知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公众关心环保、支持环保的理念,促进公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使保护环境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为打造和谐之区、生态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主题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三、活动安排

(一)世界环境日宣传月: 6月

(二)宣传重点

环境保护法、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扬尘污染控制管理规定、PM2.5知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节约低碳、绿色消费及农村生态保护知识;环保常识等。

(三)开展环保宣传进社区宣传活动

主办单位:XXX办事处XXX社区,协办单位:区环保局;

宣传内容:重点宣传扬尘污染治理、餐饮业管理规定、

电磁辐射知识及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具体要求。

时间:6月5日(星期四)上午10:00-13:00时(北京时间)。

地点:XXX社区XX小区。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工作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2、工作人员应提前1小时到达活动场所,确保会场干净整洁。

3、工作人员应统一着装,并佩戴工作证。

篇8

一、开展生态县建设,推动“绿色**”进程

充足准备迎接各类检查考核,精心筹备,整理各方面资料,2月份通过了市政府对我县**年生态建设工作的考核,5月份通过市人大对生态县建设和环保执法检查。生态乡(镇)、村建设有序开展。积极协助大若岩镇开展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活动,制订村级创建方案。继续做好各有关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的编制工作,完成了茗岙、西岙两个乡的生态建设规划。继续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把生态村建设纳入我县“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生态建设知识培训,对所有下派干部在进驻村之前进行生态村建设知识培训,使他们对生态建设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深切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今年5月16日**村成功召开了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创建动员大会,启动了无塑料袋村创建试点工作。在《**县生态村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一年的基础上,对该办法进行修编。组织验收了8户家庭“县级生态户”验收。

增强楠溪江环境保护,我局始终把楠溪江的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针对楠溪江的污染威胁,修订完成《楠溪江保洁管理方案》、《**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增强对楠溪江沿岸公路、水库、旅游等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努力减轻对楠溪江的污染。

增强饮用水源的管理,不定期对已创建完成的楠溪江引水工程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岩头镇渡头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检查,定期监测水质,确保保护区内水源的水质;完成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上马污水治理工程。

二、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实施长效管理

针对“一控双达标”后部分企业污染反弹现象,重新确定我县的重点污染源,狠抓钮扣、电镀、铸造、印染、餐饮等行业整治。一是增强对钮扣行业的治理。桥头镇钮扣行业**年被列为温州市环境整治严管区,制订整治详细计划,落实相关责任人员,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桥头钮扣企业共103家,目前66家已通过验收,24家完成治理待验收,13家已停产。预计7月底完成整治报市政府验收。二是继续抓好电镀行业整治。按照电镀行业整治方案,采用堵疏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了电镀污染。黄田六家电镀总厂原地整改基本完成;完成2家4万升容量以上电镀企业进局监控网络试点工作。组织2次电镀、钮扣企业治理设施操作人员培训,110多家企业、15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三是继续开展餐饮业整治,实行“疏堵结合”的办法,对于规模较大、附近居民无意见的餐饮项目进行治理并补办审批手续,走规范化的路子;对于治理无望的餐饮业坚决予以打击,大大减轻了城镇餐饮油烟污染。

严格督查,全面实施长效管理。制订工作责任制,把环境监察列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督查管理力度,特别是对省、市重点污染源和六大重污染行业,坚持省、市重点源一月二查,一般污染源一月一查,严防污染反弹。今年来,尤其加大对桥头钮扣行业查处,局领导带工作队蹲点督查,工作队分宣传组、监测组、执法组,对工作队充足授权,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半年以来,现场监督检查达2368多家次,通过高频率的检查,企业治理设施的运行率大大提高。

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行为。相继开展了“绿箭2号”、“绿箭3号”行动、“6.5”环境日现场执法行动,对全县非法小电镀和其他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共出动了110多人次,检查了60多家企业,取缔了14家污染严重的小电镀加工场,有力地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严格依法行政,增进环境管理制度落实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所有建设项目、技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认真把好审批关。对一些审批权限不在本级的项目,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做好联系服务,对环境比较敏感的项目实行审批公示制。上半年审批建设项目80个,(其中上报初审项目6个),否定项目22个。

增强“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管理,切实扭转“重审批、轻管理”的状况,“三同时”项目建设期间进行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并按规范要求做好竣工验收。对近年以来的“三

同时”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筛选登记,上门分发“三同时”验收通知书,督促业主做好“三同时”验收。上半年共对12个建设项目进行“三同时”验收。

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行为和执法程序,严格执行《浙江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和《浙江省环境监理办法》。制定《**县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罚额气量化细则》,依法认真审理环境违法案件,坚持“查处分离”的行政处罚办案原则,重大复杂案件集体审议,上半年受理环境违法案件135件,罚款额总数201.8万元,已入库97万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无一复议、诉讼案件。

狠抓排污费征收管理。排污费是增进企业增强环境治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根据各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收费金额。严格按照程序依法足额征收,同时严格执行减、缓、免制度。上半年已征收排污费244.6万元。

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管理是环境管理最基础最科学的管理手段,我局严格按照《许可证》规定要求,严把关,重管理,充足施展排污许可证在环境管理中的前置作用。严格执行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排污许可证换证制度,要求许可证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必须申请换证。逐步扩大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结合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从严监督管理,上半年办理许可证11个,换证84个。:

四、增强环境监测、环评工作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响我县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了监测任务。一是抓好常规监测,完成全县“一江二河三溪”14个站位三次常规监测任务,获得常规地面水监测数据527个,获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355个。二是增强污染源监测,共完成监测204家企业,其中验收企业68家,监督监测77家,企业委托59家,共获得废水、废气、噪声监测数据5402个,及时为“三同时”验收和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做好监测服务。完成**年环境质量报告书,较好地施展了环境监测的作用,为领导决议、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监测站增强了自身建设力度,基本完成计量认证准备工作,组织人员培训,为监测站更好的服务社会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环评工作,增强环评编制人员业务培训,充实环评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环评”质量。完成各类环评91个,其中报告表81个,登记表10个。

五、深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增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始终对该项工作非常重视,充足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发动,不断开拓环境宣教社会化道路。充足施展桥头钮扣商会作用,发起保护菇溪倡议活动。为了给考生一个安静的环境,增强中高考期间噪声管理。“65”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印发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知识的小册子;与摄影协会组织开展环保摄影比赛;组织一台大型文艺晚会;开辟宣传窗,宣传绿色家庭和环保十年成就;制作一部全县环境污染警示录VCD;组织现场执法行动;开展“环保绿波飞入千家万户”活动;通过一系列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六、增强环保队伍管理,狠抓行风建设

以健全制度,增强学习教育,强化管理为重点,大力增强自身建设。一是组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认真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种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切,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增强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开展环保相关知识培训,通过讲座、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党性党风知识的学习教育,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纪检监察力度,增进党风廉政建设。四是狠抓行风建设和文明行业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环保行风工作,健全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风建设不断深切并取得新的成效。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环保局系统被评为首批县级文明行业。

篇9

(一)生态旅游文化是对图瓦民族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喀纳斯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被纳入国家“人与生物圈”网络,同时还是我国图瓦人的主要聚居区。图瓦人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被外界关注的族群,是蒙古族的一部分,被称为蒙古图瓦人。图瓦人历来有着保护牧场的强烈意识,形成了环境伦理观中的选择牧场的观点——即把畜牧业的发展限制在自然界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种传统观念控制了牲畜不断扩张给有限的草场带来压力的状况,也维护了整个喀纳斯生态圈的整体平衡,有利于草场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背景下,图瓦民族得以顺利开展自己的畜牧业并长久的发展下去。图瓦民族的传统环境伦理思想是现代生态旅游文化的重要基础,对保护喀纳斯生态资源,构建喀纳斯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二)构建喀纳斯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机制具有急迫性

据课题组调查:诸多影响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现象反映出喀纳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旅游文化教育之间存在现实反差;反映出生态旅游教育普及度和教育深度与喀纳斯生态旅游发展的不相适应,具体反映在旅游开发、管理和宣传等各个方面。据课题组调查:喀纳斯村、禾木村和白哈巴的村居民普遍表达了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态度,分别有86.4%、85.7%和86.5%的居民表示支持旅游业发展,并对旅游培训和就业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愿。但不支持者在原因上毫无例外地集中在对旅游开发“会”或者“可能会”毁坏他们既有的生态环境的顾虑上。现实说明构建喀纳斯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机制的急迫性。

二、环境伦理的演进与现代环境伦理内容的重塑

(一)传统环境伦理概述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中“天人合一”思想与作为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理论基础的机械自然观相比,它主张世界的有机生成性而非机械组合性,它强调人与自然的血肉相依与和谐统一,而非为了人类的一己之私肆无忌惮地血腥屠戮其他生命物种甚至毁灭生命栖息的生存环境。“天人合一”思想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灵感源泉,它与人文主义精神及后现代生态思想中的科学精神相互补充,给现今的我们在面对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这些问题上给出了很好的启示作用。西方环境伦理学开始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功,人们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酿成了灾难。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失衡,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施韦泽在1915年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是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本质。保尔•泰勒在《尊重大自然》(1986)一书中表达了自然生物都有自己的权益,他提出的不伤害原则,不干涉原则,忠诚原则和补偿正义原则成为捍卫西方环境伦理规范的典范。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攫取型经济”的生活方式,对自然地依赖性大。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观念看,受信仰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地崇敬,敬畏之情尤为显著。例如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生态伦理观念,其内容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与我们当今贯彻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伦理的内容重塑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注重社会综合发展的新型发展观。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西方的“敬畏生命”伦理以及西北少数民族崇拜自然并强调自然生态平衡的观念对于环境伦理内涵的重塑具有重要价值,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文化的重要支撑。课题组认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伦理的内容至少包括两方面内涵——其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关注眼前的利益,更要关注长久的利益,要将生态利益,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提到同样的高度;其二,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中遭到破坏,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生态资源的修复与再生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这时候生态利益高于社会利益,更高于经济利益。

三、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机制的构建

1.生态环境法制教育。

一方面,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保障是公平执法。对景区从业人员开展生态环境法制教育,目的是使其在执法过程中能正确制止不规范的行为或破坏景区自然资源的行为,维护景区的旅游资源,使他们的环境执法的效率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监测制度不断完善,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在喀纳斯旅游景区中,在限制游客数量的同时应该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加大自然资源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游客以及潜在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具有环保意识的游客们能自觉自愿的维护环境的整洁,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又使环保意识较差的游客能规范自身旅游行为举止。

2.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的标志是实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喀纳斯从一个无人问津的游牧山区到现在的景区人数过剩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是始料未及的。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种现状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文明的教育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3.环境科学知识教育。

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利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景区动植物的精心呵护都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环境科学知识作支撑,教育先行是保障。

四、完善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的运行路径

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具有明显的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普遍教育的特征。通过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可以建立起一个尊重自然、各方和谐发展的旅游新环境,进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就喀纳斯景区的旅游发展来讲,旅游伦理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教育要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有序而超前地进行。

1.师资力量建设。

首先,打造一支固定的高素质的讲师队伍,学科背景应涵盖环境科学、生态伦理、环境法治等方面,应当足够了解和熟悉喀纳斯人文历史和喀纳斯自然风貌。其次,开展生态旅游文化的重要项目之一是宣传环保知识。而环保知识的宣传必须要有较庞大的讲解员,培训中应把社区管理者和社区志愿者看成是培训的首要对象。

2.教育资金上政府应给予支持。

政府对环保事业的态度决定了环保事业发展的效果。政府应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环保事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把环保教育的发展认真落到实处。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招募专业的教师和组织宣传活动的工作人员,以及置办基础的环保设施和印发环保教育的材料。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以确保环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丰富教育内容与手段。

环境教育内容上分为环境科学知识教育,环境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和环境道德原理知识教育,手段上可以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展开。通过具体的环保活动,在不破坏景区环境和谐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公益广告宣传,使讲旅游伦理、讲生态保护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习以为常的行动。开展环保教育的宣传活动,通过印发材料对居民进行专业系统的环境知识普及,提高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也促进了环保教育活动的多元化。

4.构建定期进行教育效果评价的机制。

篇10

1.国外发达国家农村环境保护经验与做法

1.1 欧美发达国家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都达到了70%以上,农业人口比例很低,通常不到总人口的5%,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很强。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早,多数国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成立了具有综合决策和协调能力的环境管理机构,制定了完善的补贴、税费等环境经济政策,同时配合以法规标准、治理技术、监管执法、教育培训等措施,形成了较完善的农村污染防控体系。

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欧美发达国家大多采取了积极的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政策,对沼气、水源保护、污水和垃圾处理、养殖业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直接投入、补贴、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措施予以大力支持。例如,美国政府每年从农业联合税中拿出几十亿美元,专门用于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工作,对治理项目投入补贴70%〜80%。各州政府也都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列入专项开支。

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引导农民采用环境友好生产方式法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农场土地合同”计划,农场主和政府自愿签订合同,合同中规定农场应该达到的环境目标,政府提供相应的补贴。瑞典、芬兰制定了化肥税等约束性政策,税收专项用于农业环境保护。欧盟制定了政府补贴政策,对农民为农业环境改善所做的贡献给予补偿。

实施严格的农村环境监管在多数欧美发达国家,环保部门是农村环境的统一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农村环境标准,环境立法和执法,开展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等。美国环保局还在法律授权下管理农药。多数国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十分重视。例如美国国家环保局是一个独立的执法机构,拥有自己的警察队伍,具有一定的调查取证权和处罚权。

制定门类齐全、操作性强的农村环保法规美国自从早期移民开垦土地,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以后,就着手立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施了最大日负荷计划、农村清洁水实施计划等。欧盟颁布的水框架指令、硝酸盐指令、污染预防和控制综合指令等,在各成员国农村环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农村污染治理技术从研发到推广服务的全程体系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环保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对农民的指导培训,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有一支强有力的技术服务队伍,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单位要直接与农场主打交道,帮助解决现实难题。美国环保局对农药施用者要进行严格培训,并发放使用许可证。此外,欧美国家注重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美国1990年颁布了《国家环境教育法案》,为大力实施环境教育提供了法制保障。

1.2 日本和韩国

目前,日本农村自来水和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国覆盖,韩国农村生活污水则有一半以上能够得到有效处理。日韩与中国国情较为接近,发展历程也很相似,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峰期所带来的城乡不均衡发展问题,但在国家发展转型期适时加大了农村环境建设投入,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使农村环境获得明显改善和提高。

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投资重点领域之一,推动城乡均衡发展韩国于1970年开始倡导“新村运动”,以扭转工农业发展失衡问题,政府提供水泥、钢筋等物资,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初步估算,仅1971—1984年投入的财物总量就高达7万亿韩元,其中政府投入占50%左右。日本自1975年开始加大农村污染治理投入,其中30%为政府出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日益完备。

制定全方位的农业环境补贴政策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通过价格调控支持农村环境保护,以土地整治引导农民科学种田,通过直接补贴保护环境敏感地区,并计划到2013年把直补占投融资的比率提高到20%以上。日本也制定了比较全面的环境补贴政策,对“化肥、农药减量栽培”、“废弃物再生利用'“有机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予以扶持。

发挥基层农民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农民组织建设,农业协会是最重要的基层组织。农协在日本是一个代表农民利益的实体组织,有自己的加工场所、技术开发和培训基地。多年实贱证明,农协在贯彻政府农业政策、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科技作为推动农村环保的重要推动力日本和韩国在农村环保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宄,形成了许多世界领先水平的农村污染治理技术模式。十分重视发展有机农业,到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有1/3左右的农协生产有机农产品。同时,日本还注重通过建立环保型农业典型,宣传推广农业环保技术,成效显著。

重视发挥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作用20世纪70年代,日本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此后日本便制定了《废弃物处理与消除法》等7部法律,对畜禽污染防治和管理做了明确详尽的规定,使养殖业污染得到明显控制。韩国颁布了《亲环境农业培育法》,明确了环境友好农业的法律地位以及政府、农民和民间团体应履行的责任,环境友好型农业得到大力推广。

2.国内农村环境保护的有益探索

2.1 江浙经济发达地区

江浙地区区位优越,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是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最为迅速的地区。近年来,江浙地区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主线,发挥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

制定城乡一体环境保护规划,将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向农村延伸浙江编制了城乡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规划,探索实施“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市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置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邻近的村镇,延伸截污纳管,实施统一处理;在欠发达、交通不便的乡镇、村,实施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污水治理模式。

地方政府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扶持政策从2007年起,江苏省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涉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税费,采取减免措施。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发动农民投工投劳,积极参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探索农村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模式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垃圾处理厂由政府与环保企业出资共建,各乡镇设中转站,各村按规模大小设1个以上垃圾收集站,每村配备保洁员,建立起乡镇和村两级垃圾清扫、收集、运输系统。乡镇(街道)可与专业保洁公司签订协议,由保洁公司负责日常保洁,实现专业化管理。

2.2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多数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地方财力有限,贫困人口较多。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一些地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环保的有效途径。

优先开展农村环保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中西部地区农村环保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监管能力缺失严重,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成为许多地区的优先切入点。甘肃省平凉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重点乡镇环保机构建设工作,湖南省长沙市探索建立了“村民环保自治模式”,开办了全省第一所农民环保学校,推出了“环保乡规民约”,农村环保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和自治行为。

以生态产业带动农村环境保护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但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通过发展有机食品、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当地农民群众增收的同时,使当地生态环境获得改善。四川成都市依托农村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农业循环经济,涌现了花楸村、三圣乡“五朵金花”等以生态产业带动农村环保的典型。

探索低本高效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农村污染治理资金更为缺乏,因此,许多地区都十分重视低本高效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发。例如,广西、四川等山区农村探索建立了分散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模式,治理成本大为降低。

3.国内外经验的有益启示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当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基本国情、发展道路与中国存在明显不同,但追溯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均或多或少出现过与中国目前类似的农村环境问题,因此,系统总结多年来国外农村环境保护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农村环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当前农村环保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今后一段时期,建议着重推进以下7方面的工作。

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发挥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制定城乡环境保护规划,把村镇环境建设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中;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加强区域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城乡环境资源共享;发展生态产业,以环境保护优化城乡经济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加大农村环保投入按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工作部署,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施,增加政府在农村环保领域投入,尽快改变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解决部分农村环保资金匮乏问题。

尽快完善农村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建议尽快制定有机肥补贴、秸杆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农产品发展、化肥农药税的财政政策。完善农村环保目标考核机制,推动各级政府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尽快制定颁布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等农村环保法律法规。

落实“以奖促治”,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综合措施,对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业生产和村镇人居环境。开展“以奖促治”配套政策、规划的研宄和制定工作,及时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和各地治理经验,逐步扩大整治范围。

实行“以奖代补”,深化农村生态示范建设进一步深化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示范作用。对经过建设,达到生态建设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以巩固和提高生态建设成果。通过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稳定和增加农民就业。

建立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积极推动农村环保科技创新,重点研宄、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制度。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科学研宄,设置一批国家科研攻关项目,解决农村污染治理关键技术难题,包括连片村庄污染治理技术、村镇地下水源污染防控技术、水土复合污染治理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