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造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智造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智造的概念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新技术;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的能耗也越来越大。所以,丰富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且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逐渐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绿色建筑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和资源效率设计、建造的建筑,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同时也极大的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资源,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新时期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

1绿色建筑概述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可以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活动与居住空间,并且建筑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的目标,从而达到建筑、人、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涵。首先,绿色建筑需要满足人们功能上的使用要求,能够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绿色建筑从设计、建造和使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设计阶段,要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降低施工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造阶段,要满足为人们提供低耗、舒适和健康的空间;拆除阶段,降低拆除对于周围环境的危害影响。其次,绿色建筑是节能的建筑。所谓节能是指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小,尽量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最后,绿色建筑能够保护环境。绿色建筑保护环境是通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的。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第一,绿色建筑是以满足使用需求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我们重视绿色建筑的节能特性,但是不能牺牲其使用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更不能降低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在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通过先进技术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第二,绿色建筑以保护环境为重点。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绿色建筑应该要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重点。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开采的原材料中,有40%左右直接转化为工程用品和建筑材料,比如钢材、橡胶、混凝土等,木材产量的25%用于建设工程。木材的大量砍伐造成了森林植被退化、洪水泛滥、气候变化加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缺失。同时,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资源并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所以,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摒弃传统的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份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变掠夺开发为珍惜共生。第三,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全寿命周期。所谓全寿命周期指产品从设计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本质上体现的是其设计的深度。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商品,从设计到建设再到使用,从拆除到再利用,每一个过程都应该具备绿色建筑的概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围绕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项目前期设计策划、施工到使用的每个过程都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行,通过设计者、施工方的合作,实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目标。第四,绿色建筑涵盖全方面绿色概念。绿色建筑的概念,实质上是设计思维方式,所以绿色建筑的概念可以涵盖几乎所有的建筑项目,比如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办公建筑等。对于建筑项目,不仅新建设的项目可以应用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扩建乃至改建和迁建的项目也都可以应用这个概念。随着技术和理念的发展,绿色建筑概念必将实现狭义向广义的发展,所有工程项目可能够应用其精髓和内涵。

3新技术在绿色建筑的应用

3.1暖通空调。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冷热源形式。冷热源形式是应用地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制冷的一种方式,主要以地下土壤中的能量为冷热源对建筑空间进行温度控制。该方式通过埋地换热器系统,取冷热能量但不取水,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也不会有排尘和排水问题。同时,在能源使用方面,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第二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采用温湿度控制,以热泵溶液为新风机组,利用溴化钾溶液进行调湿调温。在新风系统中,需要采用过滤器对新风进行过滤、处理可吸入颗粒物并对排风进行冷热回收。新风系统可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所以室内的空调末端常使用干盘管形式,可以起到抑菌作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较其他空调系统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更好。3.2透明玻璃幕墙。透明玻璃幕墙是目前高档建筑常用的建筑形式,是建筑热量传导和交换最活跃的部位。玻璃幕墙的热损失是传统墙体的数倍,其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左右。所以,做好玻璃幕墙的节能意义重大。玻璃幕墙具有轻量化、不燃、耐震的特点,在高楼防火、防震的严格要求下逐渐的成为建筑设计和建造的主要形式。玻璃幕墙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的使用量,能够减少高耗能材料的使用,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玻璃幕墙易于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3.3水资源循环利用。首先是水资源再生利用。在绿色建筑中,应该设计有再生水系统,通过再生水系统将再生水用于建筑的绿化灌溉、卫生打扫以及景观水补给等,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其次,绿色建筑要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面和屋顶的雨水收集之后经过处理系统处理,进行利用。最后,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在绿色建筑内,给水设备和器具应该采用节水型产品,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3.4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智能照明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利用接触器技术、照明传感器,在建筑设置节能的灯具,根据不同区域照明的需求,智能的选取照明水平。该系统能够控制和节约用电,延长灯具的寿命,提高照明水平,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智能照明系统由于采用智能化控制,能够有效的对自然光进行调节,使建筑光环境更加理想;其次,智能电梯群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化控算法,由计算机集中对建筑物内的电梯进行管理、发号指令,根据系统设定目标和建筑实际情况做出最优化控制。电梯群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电梯单独控制所造成的能源消耗、资源浪费,实现节能目的。第三,智能遮阳板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亮度传感器控制遮阳板。在全自动模式下,该系统根据光线的不同自动开启、关闭、调节角度等,从而调节进入建筑内部的热量,可以有效的降低或提高建筑内部的温度,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作者:冯其 单位:景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汝信,陆学艺,等.绿色建筑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设计理念

从根本上来说,绿色建筑是重视人、自然、建筑三者互动关系的产物,需要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把握好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下面就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及思考。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1 节能能源资源: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就地取材,生产节约型材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3.2 以合理的设计达到建筑建造过程中材料的节约

在建造的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节约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例如结构工程师可以根据经验和计算使钢筋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下尽量减少钢筋的用量,在水泥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减少水泥的用量。

3.3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3.1 太阳能的利用:设计太阳能住宅。光热转换是人类直接采集太阳光能量的方法。转换装置,基本上分为平板式集热器和聚光式集热器两类。因此可以利用阳光直接射在黑色粗糙表面上变热设计出太阳能住宅,另外还可以利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原理,在屋顶上装上薄铁皮制成的集热板上,当集热板被晒热,光变成了热。当空气从集热板下面流过,就可以把热量带走。需要时可通过风道,送到房间里取暖。 太阳能住宅的另一优点是光电转换。就是通过光电器材,将太阳能直接变为电能。最通常的光电器材是硅电池。其原理是硅晶材料在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在计算器、收音机、汽车上都能用这种硅太阳能电池。

3.3.2 风能的利用: 风能是一种清洁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通过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后,用于发电、提水、致冷和致热等

(1)风力发电

利用独立运行方式,通常是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向一户或几户提供电力,它用蓄电池蓄能,以保证无风时的用电。

(2)风力致热

风力致热的主要原理是“搅拌液体致热”,即风力机带动搅拌器转动,从而使液体变热。“液体挤压致热”是用风力机带动液压泵,使液体加压后再从狭小的阻尼小孔中高速喷出而使工作液体加热。

3.3.3 建筑材料

环保型材料主要有:a.基本无毒无害型。指天然的,本身没有或极少有毒有害的物质、未经污染只进行了简单加工的装饰材料。如石膏、滑石粉、砂石、木材、某些天然石材等。b.低毒、低排放型。指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和缓慢释放、因其毒性轻微、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险的装饰材料。

4 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5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5.1 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人们越来越注重小区的环境,室内空气的质量,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5.2 研制生产绿色建材

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复合地板、涂料、地毯、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

6 结论

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工作中如何解决好建筑的朝向、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因素能使得建筑更趋于理性。我们要努力维护好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更完美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建筑学报。

[2]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

[3]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 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色生态是人类探索的永恒命题,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筑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的。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1.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章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第一,绿色建筑一定会考虑到对社会和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这也是确定其是否为绿色建筑的重要标准。能够确定人和资源的合理关系,运用最科学的设计方法,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能发挥利用,不仅有利人的健康,也节省了大量资源的开采。第二,绿色建筑对于环境保护的表现十分突出,从一开始的规划,到最终的报废拆卸过程,都要有绿色理念的支持,应当注意环保工作的最终开展,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选择污染小的成分作为材料。第三绿色建筑倡导人的感觉舒畅,并且没有危险,它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受到保护和关注,在室内设计中,以安全为重要出发点,并且要包含充分的光学和风流等因素。对此类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也要根据其理念特征来展开行动,将能够体现绿色建筑对人的关注,对环境的亲近和保护的思想展现出来。

2.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及原则

绿色建筑的几个主要特点和设计原则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建筑从设计到建造、运行、改造及至拆除.形成了一个周期。

(2)安全、健康、舒适:通过采用各种生态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居住建筑的舒适性.例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阳光;防噪音等。

(3)高效卫生:高效代表着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从而延长各种设备的寿命。卫生意昧着减少排放各种污染物,从而减轻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4)和谐共处:绿色建筑给人类提供了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人、建筑、自然三者实现了和谐共处,从而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3.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虽然从前文叙述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具有显而易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效益,但这毕竟是长远来说的。而事实情况却是碍于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等不足,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从而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绿色建筑本身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过程复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国外的评价标准,很多时候都显得差强人意。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F503781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建立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的基础上,是我国目前唯一受到官方认可的评价标识工作,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

4.绿色建筑设计特色

所谓绿色建筑设计,是指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一系列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使楼宇系统最佳化,在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大大减少能耗、水耗以及废水处理等运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绿色建筑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配合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5.绿色建筑的设计

5.1绿色建筑节地设计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有关文件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公署要全面规划,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用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是指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少占土地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因此在选定建筑的建设地址后,需对建设地段进行现场设计,只有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建筑才能称得上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现场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城市中节地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层、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问,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度,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在城镇、乡村建设中,提倡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多利用零散地、坡地建房,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保护自然环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互生共融,开发利用节地建筑材料。

5.2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业是耗能重要产业,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在我国,建筑能耗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且逐年呈递增趋势.如不及时地加以改善,所占比例将上升到40%左右,因此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相互沟通和配合,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区域选择适合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照标准进行建筑热工的节能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然后再进行空调采暖和通风的节能设计,使设计的建筑在增强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等参数方面有更好的性能。

5.3绿色建筑平面设计

合理的朝向能使建筑从阳光中获取大量的能量,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并且朝向南面,彼此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间距保证冬季的日照时间。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物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直接影响建筑能耗的大小.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越大,能耗就越高。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从节能的角度宜首选高层和中高层建筑。具体设计时应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建筑层高固定时,对于确定的建筑面积,都有与之相适宜的最佳节能楼层数。减少体型凹凸变化,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5.4绿色建筑单体设计

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oday's world is widespread concern.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nsensus. Modern buildings of the "green" concept quietly and health, how to ecological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modern people's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building is our current industry to explore the key issue. This paper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and hope to have certain inspiration meaning.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涵义

建筑行业中的绿色概念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绿颜色,绿色建筑至今虽没有很严格的明确界定,但是我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可以视为人们对环保节能和健康的一种设计建筑。虽然绿色设计一些时候会与生态建筑相互概念混淆,但是他们都是一种可以持续的,相辅相成的设计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非要完全依靠于高科技的建设手段,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以能源和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的可持续性,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原则就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现代的建筑设计的自然性已经离城市生活人们越来越远,大自然中的高然站绿色建筑时间上就是生态观点的持续和能源利用的结合。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原则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1)节能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4)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5)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2.绿色设计建筑原则。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1)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二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2)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3.绿色设计存在的问题

(1)概念区别不清楚。目前理论界和许多一线工作者对传统的“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概念的区别认识不清,在许多场合将二者混为一谈,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混乱。在一些标榜“绿色设计”的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似乎只需搞好绿化就万事大吉,毋需在费心思琢磨其它的构景要素。(2)实际操作的矛盾。绿色设计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而言的,因此只有从大地环境整体上实现才能称是真正的实现,然而在现实中,宏观的绿色规划常常在微观开发中被肢解,反之一些局部地段或单项建筑对绿色设计的精心追求,却又被周围恶劣环境所消蚀。另外,图纸设计与实际操作也存在矛盾,一方面甲方出于造价的原因或是对图纸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忽略和草率理解,蓄意削掉了这一部分而代之以随意的绿化。另一方面也有些设计师为了美化图纸而在纸面上做了不符合实际的夸张的、难以实现的配景。总而言之,绿色设计在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间的矛盾难分难解。由此可以印证大力发展以建筑、城市规划与风景建筑学为主干,多学科交叉共融的人居环境,在混沌中创造整体的协调美,这是建筑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向。(3)利益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因一时的利益驱动一味地吸引投资,引起土地利用的无序化;重要的敏感项目缺乏环境影响论证,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市场经济体系下,强制性的手段和道德上的约束在转换成市场价格信息方面总是功能极为脆弱,可以说,利益驱动的问题是阻碍绿色设计事业上的一个显在的制约因素。

四、绿色建筑的前景

设计是整个项目的灵魂,绿色建筑的设计则决定了建筑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能够达到绿色的标准。目前来看,绿色建筑的前途依然很曲折,主要体现着三个内在矛盾:其一,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其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其三,持续性利益与一时性利益的矛盾。这些矛盾要求我们的设计者要尽量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形而上的将要设计的项目与其所处的时空环境割裂开来。通过前瞻性的设计与新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将会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cad技术

绿色建筑亦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在建筑经济学领域,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降低建筑项目的风险。在规划领域,绿色建筑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持续和谐相处。在设计领域,绿色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在施工领域,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采用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施工方法,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能够显著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并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运行维护领域,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保证建筑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通过合理的环境目标设定和智能化的系统控制,采用科学、适用的消费模式,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安全和清洁运行屏降低系统能耗,保障室内空气品质和热声光环境,减少运行过程中污染物产生,提高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

因此,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全方位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创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是反映绿色建筑发展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少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还通过建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其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及产品等大量研究成果,引领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形式包括办公楼,住宅,学校,商场等,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的生态环境楼和Integer生态住宅样板房等。这些示范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达国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还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具体的评估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水率、减少CO2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价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等指标,从而可以指导设计,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影响较大的如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的GBTool评价工具,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LEED评估体系等。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各国发展生态建筑评估工具都注重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在各国的不断发展,评估工具也由早期的定性评估转向定量评估;从早期单一的性能指标评定转向综合了环境,经济和技术性能的综合指标评定。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面,与气候相近的国家相比,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约是他们的3倍左右;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也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并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使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逐步走向成熟。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例如北京的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区、锋尚国际公寓,广州的汇景新城,上海的万科朗润园等。以“上海生态世博”和“北京绿色奥运”为背景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和“清华超低能耗示范楼”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业已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成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展示、教育基地和后续研发平台。

总体上我国绿色建筑尚属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规范尚未正式颁布,本土化的单项关键技术储备和集成技术体系的建筑一体化研究应用均需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未全面展开。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尚未进入实质性推广应用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引导。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设备工程师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建筑师的挑战。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在决定建筑能量性能的各种因素中,建筑的体型、方位及围护结构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因此建筑设计对建筑的能量性能起着主导作用。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在能耗方面会有巨大的差别。单凭经验或者手工计算,很难正确判断建筑设计的优劣。目前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实时的动态模拟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在AutoCAD占据统治地位的2DCAD时代,只能通过手工输入的方式将建筑设计的相关数据输入到相关软件中,才能进行能量分析。而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仅需要具备复杂的能量分析基础知识,而且本身也是专业化的程序,必须由专业人士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进行操作。大量的专业数据、繁琐的输入工作使得能量分析与模拟对于建筑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是建筑师无法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对设计方案进行建筑能量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传统的2D设计模式中,能效计算通常安排在设计的最终阶段,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和分析、模拟,但此时建筑设计方案已经很难改变。于是,能量分析就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对绿色建筑设计起不到什么作用。

在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节能设计成为强制性的设计标准,而传统的建筑能量分析方法却无法满足广大建筑师和建筑设计的需求。根据调查分析,能效设计概念难以在实践中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能为建筑师所接受和使用的、在建筑设计的任意阶段,特别是初始阶段进行的能效设计方法和软件。如果能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建筑师能够随意的在设计的任意阶段,特别是在设计的初期阶段毫不费力的对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生态效应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得到关于建筑能量性能的宝贵的反馈信息,那么建筑师就能及时准确的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自动化、数字化。这就需要一个包含建筑全部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和一个能识别这些信息的建筑性能分析工具。

但更重大的变革现在正在进行,CAD技术经历了二维平面图形设计,交互式图形设计、三维线框模型设计、三维实体造型设计、自由曲面造型设计、参数化设计、特征造型设计等发展过程。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先进技术,如变量化技术、虚拟产品建模技术等。随着互连网的普及,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协同化(Collaborative)成为CAD技术新的发展特点。使CAD技术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发展成为支持协同设计、异地设计和信息共享的网络CAD。从电子绘图到所谓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实际构件用数字化的方法来搭建,与此同时(自动实时)链接到报告生成(数据库)引擎,根本上产生人们所说的“智能几何”。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在CAD中的应用也已经开始,可以进行各类具有沉浸感的可视化模拟,用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还可以在设计阶段模拟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检查所用零部件是否合适和正确。在概念设计阶段,支持人机工程学,检验操作时是否舒适、方便,可用于方案选比。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概念;特征;应用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50年后的今天已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而开发、利用节能建材,打造绿色建筑是促进这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要求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机后代的需求。它强调资源能源的低消耗、高效利用率以及有节制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1.绿色建筑的概念

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定义,绿色建筑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可以说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到建筑使用,涵盖了建筑的整个周期。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充分的利用建筑周边的自然条件,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水系与植被等;其次在建筑的选址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物的形态、布局、朝向等,充分的利用生态环境与自然气候;同时建筑的风貌还要尽量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例如保持景观与历史文化的连续性等,从而为当地的居民营造出舒适、愉悦的居住环境。

绿色建筑关注建筑节能与建材的使用,为此在建设绿色建筑的每个环节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材料与能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将建筑融于自然,营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绿色建筑度的认识误区

(1)绿化率高就是绿色建筑。虽然绿色建筑对于绿化面积有着严格的规定,较之传统的建筑可以给人以更为贴近自然的感觉。但是绿化面积只是绿色建筑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包括水、光、环境、声等因素。但是由于绿色建筑刚兴起,许多人错误的一位绿化面膏就是绿色建筑。

(2)智能建筑就是绿色建筑。这是专家所持有的错误认识,因为他们以为智能建筑必然的达到了各方面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内容上与绿色建筑相近。但是智能建筑也只是绿色建筑的一种实现方法。

(3)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可以说绿色建筑就是节能建筑,但是不能简单的说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可以将绿色建筑定义为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与环保建筑的综合体。

(4)绿色建筑就是高成本建筑与高价建筑。绿色建筑强调建材的循环使用与利用本地资源,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的投入,为此并非是高成本建筑。

(5)绿色建筑是高科技建筑。绿色建筑提倡使用最为简单的技术以及最小的环境代价,从而打造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6)绿色建筑只能是新建筑。其实通过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也可以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

此外还有人认为绿色建筑只是政府的事,与广大的居民无关,其实这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

3.绿色建筑的特征

3.1和谐

绿色建筑的和谐的特点是为了消除或者尽量的减小建筑在建造、使用预计拆除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消耗、影响降至最低,强调体系的和谐、关系的和谐以及系统的和谐。

3.2节约

绿色建筑是在当今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于是在然的要提倡节约能源,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的节约原则。

3.3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强调建筑的建造要根据符合生态系统安全、客观而健康的讯在为依据,建设符合人文特征、高效利用土地以及建设适宜空间、科学选址的规。

3.4高效

绿色建筑是人类的居住场所,从其建造、使用、 维护到拆除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同时要通过使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的功效。

3.6舒适

舒适性作为与能源消耗以及资源的使用的矛盾体,很难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在绿色建筑中强调舒适性不是以无限制的消耗资源与能源来达到的,而要通过满足人类的舒适需求为条件,通过建筑经验与科学技术的探索,达到满足建筑舒适性的要求。

3.7人文性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与体现方式,任何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都是没有人文色彩的,不仅没有了特色与特质,同时也丧失了地域优势。

3.8经济性

绿色建筑的使用、建造与维护技术作为一个系统的问题,其高技术、高投入的极致的绿色建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科学技术的水平,但是通过适宜的技术与地方化的建材或者地域性的建造经验同样可以成为绿色建筑的发展途径。总之唯技术论与唯高投资论都不是绿色建筑的追求方向,可以通过适宜的成本、消费以及投资建设绿色建筑。

4.建筑的实现

4.1节能门窗应用

门窗与建筑的护结构以及箱体、屋面相比,其隔热性或者保温性都比较低下。同时门窗又是冷风流入的主要通道,因此改善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是节能、提高舒适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在门窗的缝隙粘结橡胶条、使用单框的双玻璃或者采用一玻一膜结构窗,以改善门窗的保温性能。

4.2墙体设计

建筑物的外墙作为建筑内外之间的屏障,对于内部小空间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了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主要从材料以及墙体的结构设计入手,其目的是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以达到保湿与隔热的目的。传统的建筑保温是通过加厚墙体,这种方法具有蓄热能力强、热工性能稳定、在持续供暖的条件下热损小的优势,同时对于间歇性供暖的房间也具有很好的空气稳定性。但是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以及对于建筑物自重的要求,通过加厚墙体进行节能保温已经不再适用。而具有自重轻、占据面积小的新型环保材料被逐渐的广泛的应用。目前建筑的节能墙体设计主要集中于构法以及材料的选择上。主流构法为复合墙体,例如保温材料夹心复合、外保温复合外墙以及内保温复合外墙。

4.3屋面构造设计

屋面作为接受太阳辐射面积最大的建筑面,并且受照射的时间较长,因此是节能设计的关键部位。屋面构造设计时,要综合的考虑到屋面的厚度、重量、保温层对防水的要求等因素。采用先进的倒置式屋面,由于屋面结构不接受太阳的直射,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屋面存在的问题。此外通过平改坡或者屋面绿化以及蓄水屋面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屋面节能效果。

4.4太阳能新技术的应用

在这个能源日趋紧张的时代,节能意义尤为的重要。而太阳能这一清洁环保、可再生、无处不在的能源更是节能的首选。太阳能技术发展到今天,其应用技术已经逐渐的趋于成熟,无论在商业的性价比还是在技术上的集热效率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要达到与住宅完美的结合,实现一体化,并且在安装的形式、寿命以及与建筑物的协调方面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进。

5.结束语

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的注重节能,更加的关注绿色建材以及环保的效益。特别是在能源紧张、人口基数大的中国,加大环保、节能建筑的开发与普及更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任务。总之要加快发展节能材料技术与材料的开发利用,让绿色环保的观念以及设施深入到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 陈荣莉,陈丽等.节能建筑与节能材料的发展方向[J].黑河科技,2001,(3).

篇7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是指那些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其核心内容是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可概括为"四节一环保"。

关键词: 绿色建筑环保 节能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能源的承受能力不断下降,我国建筑发展过多占用各种资源将会导致产业发展的衰落,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做节能、节地、节材、环保的建筑。将绿色生态建筑以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建筑行业,逐步实现建筑行业向节能化转变,即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来创造最大的人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这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任务。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方面:

资源经济原则:资源经济原则主要旨在节能能源、资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全寿命设计原则:在建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减少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不仅倡导环保,还倡导全寿命周期性的节能,不是一时一地的节能。推广绿色建筑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

回归自然结合人道设计原则:人的一生有70%的时间在室内,应考虑人的生活质量和自然环境。绿色建筑节能的前提是良好、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生活环境,要求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

一、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要考虑这些问题,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

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二、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就存在很多能源的浪费:存在供热“大锅饭”现象,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30%的能耗意味着冬季采暖节省几百万煤,就相当于减排上千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三、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有些节能小窍门看似细小,日积月累,却能节省不少能源。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建筑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没有废弃、没有污染、能源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一种新型住宅模式。

一、绿色建筑内涵与特点分析

1、绿色建筑的概念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制约绿色建筑开发的原因分析

1、绿色建筑成本增加

当前,接受绿色建筑概念的主要障碍来自于公众的模糊认识,认为建筑在建造、运行等环节如果采用绿色技术必然会带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由于短期利益和其他利益的驱动下,设计者也不得不放弃走“绿色之路”,丧失了绿色设计的原动力。同时,理论上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究竟会带来多少收益很难判断。因此,开发商只有在雄厚的资金支持下,才肯做少量的示范工程,多半带有商业炒作性质。实际上绿色建筑的投资增加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昂贵,但其建成后则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2、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要求高

绿色建筑相对于现有建筑设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体现的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构想,建筑结构体系,设备安装系统要进行有机的链接规划,环环相扣。同时对于建筑的选址以及建筑之间的合理距离都有硬性的要求,我们现在的城市建筑也不允许这样。建筑设计要求提高后,必然带来建筑施工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施工需要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在充分理解建筑设计理念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例如采用密封中空双层玻璃,要求整体的气密性能好,工艺精细,保证保温性能良好对施工精度要求高,难度大,相应会降低劳动效率。因此,现在建设绿色建筑必须要求精品工程,树立绿色建筑的良好形象。

3、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

虽然建设部已先后颁布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是还没有建立。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还仅限于住宅,而且比起西方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还很不完善。

三、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1、政府对绿色建筑的管理

(1)强制性措施

立法是推进绿色建筑的根本,进一步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法规体系。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绿色建筑法规,而且相关的绿色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建议尽快制定《绿色建筑管理条例》,对绿色建筑管理、财税政策、奖励惩罚等做出明确规定,行政法规的立法难度相对法律难度小,周期短,实际效率高。部门规章也应及时修订,做到更加科学、系统,具有操作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绿色建筑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强绿色建筑管理,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

(2)经济激励政策

实践证明,绿色建筑既需要执行强制性的法规、标准和规章,又要重视经济激励政策的制定。没有激励和优惠政策,绿色建筑就难以推广。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提出是在对绿色建筑进行物品属性分析和对有关人的属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一是消除非绿色建筑的不经济性,二是发挥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经济学家庇古的主张:对生产非绿色建筑产品的企业征税,使之降低产量;对生产绿色建筑产品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鼓励增加产量。建立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制度,充分调动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对绿色建筑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开发商、消费者、承租者、节能服务公司等主体的积极性,形成鼓励发展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

2、构建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最大份额的中低端市场推行以减少使用、合理使用资源为主要策略的低成本路线,即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应以“低耗”为核心。避免重复建设就是最大的节约,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避免出现互相攀比豪华、盲目提高装修标准的奢侈建筑,将过度装饰的投资转向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方面。要优先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在总造价增长不多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建筑物的“绿色”含量。

(2)坚持“适当技术”原则

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适当技术”应考虑地域情况,适当技术并非容许原有地方技术下降和落后,而是以当地的能力范围来发展高水平的地方技术,并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相协调。适当技术并非排斥高科技,而是希望以渐进的方式使地方技术水准得以转化提升。总之,坚持“适当技术”的原则,在于使绿色建筑智能化与平民,即在现有材料、施工、技术和设备水平下,发挥最大的绿色环保功能。

3、完善开发管理体制

要在房地产开发全寿命周期中始终贯彻绿色建筑理念,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最佳效应,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作保证。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最大限度地整合人、财、物等有形资产和技术、品牌、信誉等无形资源,通过有效管理努力打造绿色建筑精品,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否定和改革创新中加快企业发展,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建管理优势。为了保证整条产业链简洁、高效的运行,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当前,绿色建筑的实施数量将直线式上升,综合管理的任务越来越大。因此,建立统一的绿色建筑的机构是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建筑节能办公室改建为专门的绿色建筑管理机构。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人、财、物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专门的绿色建筑的行政组织。绿色建筑涉及规划、勘察设计、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城镇建设、建设科技、法规、计划财务等各个管理部门;从外部来看,涉及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税务、物价、国土资源、农业、环保、建材等十多个政府部门。尽管都是政府部门,但是由于责、权、利的不同,一些无法预见的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这就需要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协调解决。因此,从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提高行政效率出发,建立统一的绿色建筑管理机构是当务之急。

(2)有效的开发管理模式

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绿色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筑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跟踪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称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3)充分发挥绿色建筑各方主体的作用

各级政府应协调好绿色建筑设计、开发建设、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评估、检测等机构或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和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建设开发单位作为应用绿色建筑的主体,应理解建筑、资源、能源、环境的关系,在开发管理中积极贯彻国家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标准。鼓励单位与个人投资的建筑在建设开发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标准,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建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逐步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

4、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的实现,除了具备完善的制度规范之外,还要不断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科学合理的确定绿色建筑的量化标准,尤其是对“绿色”的程度,要做一个精确的说明和标注,这样才能让绿色建筑的开发得到明确的评估和指导,并以定量的方式检测绿色建筑在其设计中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对其所实现的预期环境性能的程度进行评估,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指导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了制约和规范,使得在建材生产、建筑设计及运行和管理方面更多的考虑了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减排、环保、健康舒适的轨道上发展。

结语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参考文献

[1]梁欣欣,刘道永,浅析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及策略[J].附件建材,2008,(13):12-13.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可持续

1引言

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发展中对建筑节能、低碳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06年,我国就颁布了第一部关于指导绿色建筑建设发展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又有了新的修订版,在原有基础上对标准的适用范围、评价种类、评价方法、指标体系都进行了修订。强调了对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高和创新的鼓励。绿色建筑结合了生态建筑、生物气候建筑等理念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进行了诠释[1]。近年我国各地发生的城市内涝诱发了许多次生灾害,已成为城市化发展中非常棘手的热点问题。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物、道路、绿化、水体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渗透、缓释的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2]。海绵城市是即田园城市之后又一城市规划理念的概括,是对城市发展中表现出具有某种吸收性能的现象的形象比喻,后来发展成为解决城市关于水资源问题的综合概念集成[3]。2014年底我国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该指南在编制过程中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规范进行了有效衔接。在2015年与2016年陆续评审划分了两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在技术路线与设计策略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有诸多相通之处[4]。是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一脉相承的模式,都是在不断探讨可持续生态化城市建设模式中发展而来。在解决当前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及其相关的问题时,势必要坚持将低影响开发理念、绿色发展方式融入城市建设当中。

2海绵城市的产生绿色建筑在技术研究与指标

体系构建中对建筑环境中水资源使用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在绿色建筑一系列技术导则、实施细则中对制定水的专项计划进行了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场地设计与节水设计控制指标体系中[5][6]。无论是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还是设计标识,绿色建筑对水的使用与节约是贯穿在建筑从勘探设计到施工建造再到后期竣工使用,乃至拆除中的。绿色建筑侧重在区域的建筑建造与运营中强调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要素。无论是直接取用水还是间接的其他活动,都要确保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在使用的过程中去除对水的无作用使用,或者竟可能减少浪费,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单位水的使用效率,达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应对水的渗透、储蓄中对资源的迫害,提高水的分类处理,对自来水厂与中水系统都有一定要求[7]。从生物水资源与建筑营造活动角度来看,强调城市建造对水资源的改造,更多的从水资源如何适应人类的生活与生产需求角度考虑解决办法。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率很低,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8]。海绵城市丰富了水资源使用与城市发展之间和谐发展的途径。而且提供了解决水问题可行的新思路。注重挖掘人类活动融入自然本身,即“人适应水”的理念[3],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建造规划中开辟水适应性的景观。把建造生态城市实现LID所需的城市管廊与丰富的吸水、蓄水、净水下垫层比喻为“海绵”,是一种非常形象的利于推广这一理念的生动行为。海绵城市同样注重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利用,但并非是城市发展缺水所致,而恰恰是暴雨、洪涝造成的水患这一“城市病”,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地表水污染问题。城市干旱地区,需要节约用水,可以减少浪费、污染,对污水进行处理排放,可以储蓄雨水,可以净化污水二次利用,可以调用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降雨丰富的地区,更需要控制储蓄水,及时疏导水资源,解决渗水途径。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不单单在水资源本身,还有周围环境与人类活动。海绵城市整合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与解决水问题技术集成。提供了由点到面,面面结合,再由面致点的解决与水相关的“城市病”问题的思路。大到城市规划中的国土资源各方面水利工程、市政管网、湿地公园,小到住宅区域建筑散水、下沉式绿色,协调整合的点、面更为宽广。从大气循环的角度考虑水体的蒸发到降雨、储蓄、疏流、渗透净化的可持续、间断性利用,更加体现低碳城市建设内涵。传统的杂乱、单一的控制、治理水资源方式,产生了一系列不科学的工程型措施,对整个水资源系统有一定的破坏。海绵城市就是把城市看成一个宏观的个体,主动式的去完成对水的吸入、净化与释放。

3用水、储水与净水

图3渗水地面设计(图片来源:摄于2016年)图4蓄水池与滞留带设计(图片来源:摄于2016年)绿色建筑从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植被、湿地、水域角度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建造[9]。设计之初不能破坏场地水资源,同时进行源头补偿性的设计。对场地内绿地率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进行了规定,绿地设计有利于增加渗水渠道、保护水土流失、净化水质、补充储水地带。使用水的过程中要求结合节水规范,对用水量进行额定设计[10]。对市政管网的设计、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对水的使用从设备上进行主动式的干扰,分类型的对生产、生活、景观用水进行智能化量化控制。在储水、净水设计中,更多的是从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角度进行设计[11]。储水设计与景观设计结合对雨水进行收集。在传统过多的硬化路面设计中,进行渗水设计。对湿地、储水池等的净化采取主动式的设备控制结合水生动、植物同时进行。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积蓄、渗透、净化采取综合的措施,具体可扩展为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依然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理念出发,要求建造开发前后生态环境原有的水文特征、资源状况保持一致,同时预防可能产生的极端状况,对设计降雨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进行控制[12][13][14]。也是对绿色建筑下垫面层补偿式设计的补充。用水前期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进行宏观设计,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都要满足一定技术要求。储水与净化水资源是互相穿插交替进行的。侧重点在于对雨量充沛与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城市体量高度集中的地区雨水的疏导、储存、渗透、净化。从保持水文特征平衡的角度概括为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理念-LID。即对区域内全年不外排的雨量、下垫面层的径流总值与径流峰值、径流污染控等进行有效调控[15]。低影响开发的含义最初强调从源头控制,但是我国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仅依靠源头控制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16]。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所以海绵城市LID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

4结语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征;节能设计;节地设计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而建筑领域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在建造,使用过程中便消耗大量能源,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建筑业也理应在满足舒适健康的居住,工作,生活前提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通常被称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 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中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建材选取时将环保材料和循环利用材料作为首选,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

1.2 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注意避免周边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建筑场地应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周围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1.3 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采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建造智能化大楼,将建筑的“智能” 和“绿色”融为一体。绿色智能化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一个完整的绿色智能化建筑由安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构成。目前我国部分发达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绿色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测建筑能耗,根据室内温度、热湿环境、风力大小、空气质量等情况,由环境智能优化系统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保证建筑中的生产、生活状态处于最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舒适度,并减轻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但是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等不足,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从而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方面,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用于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的指导和评估。

国内绿色建筑的类别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评价体系由六类指标组成,分别是: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评价的等级分为:一星,二星,三星。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所有的绿色建筑都必须满足控制项的要求,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所需达到的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数目则各不相同(见表1—表2)

3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3.1 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 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3.2 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行业是耗能重要产业,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解决建筑耗能高的缺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具体可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2.1 体型设计

建筑形体与建筑节能紧密相关。如果将建筑的体型系数定义为建筑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则小的建筑体型系数意味着建筑比较规整,可以减少制冷制热时消耗在外表面上的能量;反之,若建筑体型系数大,则其外表面积相对较大。会增加空调制冷制热时的能耗。因此,对建筑体形系数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着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劣,显而易见,当建筑具有相同的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布局模式消耗更少的热量故从节能的角度,经过比选后宜优先选择高层和中高层建筑,使建筑布局更加集中。

3.2.2 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等导热系数小的高效隔热材料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根据不同屋面形式选用不同传热系数的保温材料;外遮阳作为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可显著降低空调负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应根据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优的遮阳方案设计。外遮阳的形式通常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4种,一个好的外遮阳设计必定既能满足建筑夏季的遮阳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的日照要求。除此之外,还应从建筑楼地面的热工性能考虑,设计良好的楼地面构造。可以说,如何通过设计来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工作,并利用建筑构件调节采光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是值得设计人员探讨的问题。

3.2.3 绿色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无污染、可再生,取材范围广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分布广泛而且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还能避免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对这种绿色能源充分利用的形式。通过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 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消费大量资源能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一现象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悖的,所以建筑的“绿色”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选用的建筑材料决定的。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要求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加工的绿色化进程,即所谓的“绿色建材”。应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如用钢结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体系,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和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材料,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尽量采用可循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优先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便是一项性能优良的备选材料。此外废橡胶加工而成的橡胶混凝土也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拓宽思路,灵活采用这些新型绿色建材。

3.3 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除此之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按照使用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并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合理设计热水和开水供应系统;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等。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研究,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坚实的基础,其注重绿色建筑地域性、整体性以及建筑多功能复合性设计理念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建筑自身展示功能的日益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必将让更多人了解与体验,也为其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