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意识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人格教育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01-01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在革新。对自然的关注,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如何在教育中渗透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已经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毕竟这是一项极富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呢?笔者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一线的经验,经过实践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系列的看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几点参考。
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培养环保意识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给予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人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是同步的,和谐和统一的。人不能够破坏自然,不能够污染环境。同时,也可以积极地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一切美丽的自然对我们的视觉是一种美的愉悦,对生活也是一种渲染。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切历史的自然和一切自然的历史,都折射出环保的精髓 。比如国画中山水画,以及花鸟画,无不取自于自然。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保护。达到激发爱环境观念,达到激发爱祖国的情怀。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课堂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2.1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历史课堂上,随着历史教学的推进,会遇到一些有关于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就是有机地将环保问题跟历史知识链接起来。进而达到渗透环保观念的目的。例如,在讲述到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的时候,就可以渗透环保意识,毕竟这些历史人物,有过一些主张。他们曾经鼓励着对人口多的过度看重,也因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认为人口多,力量大。然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口的过度膨胀造成我们生存环境的日益紧张和恶化。一些系列的环境问题出来了。比如资源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环保观念得以增强,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革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方式上积极给予革新。其中在教学里,整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有着强大的呈现功能。即有着强大的视频、动画、文字、音频功能。在教学中,如果有机地整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将一些不能够细腻表达的环境现象,运用多媒体惊心动魄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在思想里形成震撼和产生热爱环境的共鸣,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比如在讲述到蔡伦的时候,既可以有机地关联到废水污染问题,也可以关联到树木砍伐导致的灾害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将极其尖锐的现实境况呈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自我形成一种环保的意识。
2.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将现实与历史有机地对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现实中,所爆发的环境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就这些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与历史教学进行有机地对接,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出路,以达到让学生树立环境观念之目的。比如,近年日本的核泄露事件爆发后,对世界造成的轰动极其强烈。尤其是进行现代科技技术革命教学的时候,充分让学生明白,科技是人类的进步,同时所有的科技文明,都有着负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对环境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明白科技的双刃性,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故而,我们在利用科技,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处理好科技同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相关联系。
2.4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掘历史中有关环境中的材料
尽管历史教材内容及其丰富,但是历史教材不是由环保脉络来贯穿起来的,这就有必要让我们的教师,积极地对历史教材进行发掘,发现历史教材中的若隐若现的一些环保脉络,给予一定高度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剖析。比如,古人的钻木取火、洞穴居住、陶器制作等,这些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劳动,以及到后来的黄河改道、以及的自然大破坏等等,这些人类进步的足迹和破坏自然的进度,它们在某些程度上说,几乎成为了正比例。我们在积极地对历史中的材料进行发掘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些历史材料中,不断地强化环保意识,形成健全的环保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和环境观念的培养。首先有必要加强对环保意识意义的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课堂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革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充分将现实与历史有机地对接,积极地发掘历史中有关于环境中的材料,都是良好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培养初中学生环保意识之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爱珍.环境保护意识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
(上旬),2011(07).
篇2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教育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40.078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环境保护不再是超前意识和“奢侈品”,已演变成关乎人类生存的“自我救赎”了。五年制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接受环境教育的程度,不仅对他们自身,而且对未来中小学环境教育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重视对师范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职校师范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情况调查
从2014年3月开始,课题组成员在学校五年制师范生班级教室发放“环保意识与行为”的调查问卷共200份,收回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 187 份,五个年级各占20%,定向生和非定向生各占50%。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数据和访谈,初步界定五年制师范生在环保意识和行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有环保意识,但理解不深
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学生,知道环保概念。但对必要性理解不深,停留在口号支持层面,没能深化到自觉行为层面。比如95%的同学知道和支持应该节约用水,但在我们这个地区,因为水资源很丰富,对节约用水的原因不知道,或不太说得清楚为什么。
1.2 相对于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滞后
对很多的环保行为,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但常常没有按照正确的去做。如“你会为了抄近路,从草坪穿过去吗?”,“会”的占 43%,“从不”的占 21%,“视情况而定”的占 36%;在回答“请问你处理废弃物有分类吗?”,回答“经常”的仅占 11%,回答“很少”的竟占 72%,回答“偶尔”的占 17%;在“看到有人随手丢垃圾,你会如何做?”中,“劝他捡起来”仅9%,10%表示会帮他捡起来,81%表示只能做好自己,不多干涉。
1.3 非定向生的环保行为比定学生差
数据显示,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在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方面,表现明显优于非定向师范生。
2 问题分析
从学生访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看,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环保意识重口号宣讲,轻深化理解
环境保护讲了很多年,各种媒体、课堂教育、标语等已经将口号灌输到了学生中去了,但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对学生而言,对环保知识理解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然”,意识深处也就以“同化”。日常行为中违背环保理念的行为,比比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踩踩草坪”、“洗个30分钟的澡”、“垃圾不分类”等这些行为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完全是“无伤大雅”和“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们这里水资源丰富、花草茂盛、垃圾分了类最后环卫工也是一并拉走。这说明,环保意识的深化,不能仅仅还停留在口头宣讲上,而是要深化,让学生理解这些环保行为的全面、系统、先行的意义,才可能让学生将些环保行为内化到自觉行为中去。
2.2 对环保行为缺乏激励措施,学生环保行为实践的动力不强
在校园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不环保的行为随处可见,但学校管控不太注重这方面,更没有充分采用奖罚机制来强化学生的环保行为,学生环保行为随心所欲,完全看个人素质。
2.3 环保意识教育和行为未细化、未做到因材施教
定向师范生普遍素质稍高,环保意识比较能自觉贯彻到日常行为规范中,从教室卫生、寝室卫生检查等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但非定向生在这方面表现就差一些。学校和教师在环境意识和行为教育方面,没有区分对待,只是把责任推到个体素质面,就难有更大作为。
3 途径思考与建议
3.1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深化学生环保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充分发掘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化学相关课堂实验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气体,除了讲试验,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产生的气体或者是物质对环境是否有影响;在物理课程中,在讲大气运行与雨水的形成时,可以结合南北地域差异、影响的相互性、南水北调来解释,为什么南方也要节约用水;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古诗美丽的景色和意境时,将这种景色和意境与景点现如今的状况结合,培养学生对破坏环境的抵触和抵制思想。通过深层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同,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破坏环境的后果和表现,将环境保护意识植入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同时,具备环境保护素养。
3.2 通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环保实践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创建“绿色环保”协会,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环保小报制作比赛、环境保护网页或动画制作比赛、手工环保制品展览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进行环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体验;可以每年度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环保专题调查,了解并记录本地的空气、水质、气候温度、绿化等情况,按期在校园网,使全体师生养成关注当地环境的习惯;学生会组织在校园定期举行倡导开展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一水多用、拒绝使用泡沫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等“绿色行动”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使环保活动影响面扩大,提升师范生的环境保护实践能力。
3.3 学校牵头制定环保行为规范,采取强化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
不再是将环保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宣讲上,而是具体到行为细节上。如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保护水源――不到水源地游泳;一水多用――重复使用真省钱;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减少水污染――多用肥皂少用粉剂;节约用电――随时开关、用节能灯、空调26度; 做“节能族”――以乘坐公共为荣,争当“自行车英雄”。并将这些行为规范有区分地纳入定向与非定向班级的考核系统中去,并对每周、每日的学生日常行为结合,区分考核,奖优罚劣,在一定范围通报、评比,强化激励使学生行为规范符合环境保护原则。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保护环境,得从教育着手。尤其是对师范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教育培养,意义深远。学校可以要通过课堂教学延伸、课外活动组织、行为规范检查等方式方法,来深化师范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使环境保护更快更好地落实到更多的群体、更广泛的地域中去,使环境保护事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一、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观念淡薄,生态环境与人类及其它生物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热情,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到“藻类植物”时,可以联系到近几年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频发的赤潮现象。赤潮在短期内可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含化肥和农药的江河入海水、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环保意识成为生活的自觉理念。
二、结合我国国情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耕地、森林、草原绝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些并不可怕,世界诸多国家中,资源即使贫乏而国家富强者,并不罕见。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森林的乱砍乱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曾经是草木葱茏,而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巨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下游主西槽已抬高2米,真正成为一条“空中河”,向学生讲解这些国情,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感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环境保护好。增强了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真正将环保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环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 转贴于 结合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环保意识。如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水污染形势的严峻和淡水资源的缺乏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水污染危机意识,是学生懂得平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资源观和社会责任感,邀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到校举办环境专题讨论,掌握有关环境教育的新信息,从而加深对环境教育的新认识、新理解。类似的还有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等等,这些都是开展环保宣传的好素材。
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休息日到公园、市场等处,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查活动。通过设计一些对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将市面上的各种洗涤用品使用后水质是否含磷、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行对比;还将一些能降解的塑料袋与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一起埋入实验田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还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深深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四、充分利用引人注目的数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4
一、绘画教学,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绘画是美术教学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绘画教学中,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范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不仅能直观地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我们的家》这一课时,我准备了这样两张范画:一张是山清水秀的美景图,另一幅画的内容是:被砍伐过后的森林,树桩上长着一颗新芽,一只鸟立在树桩上的斧头柄上,低下头在看着前方乌黑乌黑的河水,背景中竖立着冒着黑烟的烟囱。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这只小鸟在做什么呢?它是不是飞累了需要休息?”学生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树木被砍伐光了,小鸟没有自己的家了。“”水被污染了,它们都没有水喝了。“”空气也被污染了,他们停下来换气。”
“家都被毁了,它很伤心,看着这颗小嫩芽,它幻想着自己的家。”……通过对这幅范画的分析,让学生知道鸟类生活在树林里,那里是它们的家,我们要保护鸟类,首先应保护树林、河水等周围的环境,这样才能让鸟儿、鱼儿、人类有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接着让学生谈谈身边的美景和被破坏的景色,以及自己应该怎样去保护我们的环境?然后用画笔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通过这堂绘画课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手工教学,引导学生变废为宝
手工课是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手工课中渗透环保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搜集的废旧物品来制作美术作品,将其变废为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各种造型的纸盒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成一辆辆漂亮的小汽车或者是一个个有趣的小动物;一些废旧的瓶子再加上些其它的装饰就能成为一个实用的笔筒;包装纸盒中的瓦楞纸,不仅可以做出漂亮肌理的纸版画,还能够做成各种立体构成的装饰品等等。当然,站在美术角度来说,环保教育拓展了美术制作的材质,丰富了美术的表现手段。反之,站在环保的角度来看,由于美术的介入,使得环保教育更生动,更有趣味,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知道了废物再利用对保护环境的意义。
三、欣赏教学,唤醒学生关爱环境
篇5
【关键词】渗透;培养;贴近;环保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在我国,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而人们的环境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尤为必要。另外《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本人在此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结合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中,结合课堂利用教材蕴含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了解环保意识,渗透环保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渠道。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从空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塑料、酸和碱及化肥农药、石油、煤,固体垃圾、金属冶炼等。几乎每章节都能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环保教育,这是中学其他学科所不及的,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好材料,教师在讲授教材时,可根据教材内容穿插环保知识进行渗透。例如:在讲授《水》这一内容时,学习目标中已明确要求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了解水污染的因素等。所以教师要结合目标,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缺水危机。徐州市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地区之一。早在1977年,我国就发现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报道我国2/3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水资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实验,培养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各地陆续在中考中增设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之后,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在各校都纷纷开展起来。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的有效手段。但是通常情况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实验内容、操作过程和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其实,在化学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等一些问题,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环保问题。在处理这些实际问题时,是培养学生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有两方面可以达到此目的:一是让学生在做实验时严格按照药品取用原则进行实验。二是通过改进实验达到减少使用化学药品用量的目的。在实验中要重视对实验药品的循环利用,对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作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放在指定的地方,统一清理存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对实验中有毒有害的尾气,要进行处理。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对尾气进行点燃处理或气囊回收处理。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实验后产生的二氧化硫应用碱溶液吸收,尽可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结合课外,贴近环保主题
结合课堂、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外,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搞一些活动和主题,在活动和主题中要贴近环保主题,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这样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组织学生对居住地周围的河流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企业的“三废”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写好调查报告,在校内公布调查结果,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环保行动,呼吁社会来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倒污水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专家作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提高认识环境和评价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让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努力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而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85、289页
[3]陆真,杨静,《美国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材编写》,《中学化学教与学》2004年第7期
篇6
一、关注热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动态信息
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随时可见有关环境、生态的新闻。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收集相关信息,特别是热点信息,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中,向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是PM2.5?这项指标的监测有什么意义?“”你知道2012年年底至2013年年初发生在我国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的成因吗?它给当地人民带来什么危害?”等。将这些有关环境的动态信息引入教学过程,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开展活动,让环保意识渗透在学生的习惯中
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环境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因此,除了在课堂上渗透知识和关注动态外,还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让环保意识渗透在他们的习惯中,在不自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尝试组织以下类别的活动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这些意识和习惯。
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在各种纪念日,如“地球日”“植树节”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组织学生投校园广播稿,办相关黑板报,开办小型展览会,为学校树木挂牌等。(2)开展各种调查活动,如,调查校园、小区内的植被种类和分布,调查本地水污染、空气污染情况等。(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环保相关的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
篇7
关键词:“医治”地球;初中地理教学;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地理教W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中包括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景观,并且还较为详细,而这些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引导养成环保意识才更为有效,以下我将结合初中地理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浅谈如何将环保意识巧妙渗透于地理教学中,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曾经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大力破坏自然环境,以至如今黄沙漫天、淡水缺乏,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陷入一种“疲病”状态,而能将其“医治”痊愈的只有我们,依靠我们共同的努力方能实现。地理学科是一门地域性和人文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它能够帮助中学生认识全球各地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差异,给予中学生充分的视觉刺激,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队伍中,从而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伟大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
二、在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生动画面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实践,较之普通的教学方法来看更能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能让中学生直观地看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教师可以搜索一些如今保存依然相当完整的优美景观,并且搜索一些已经被人为破坏的恶劣景象,将两者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给予中学生最大限度的视觉刺激,当学生看到由一片优美的绿洲转变为漫漫黄沙之后,并从的皑皑白骨中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进而起到环保教育意义。
2.立足地理教材,利用学科优势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并且我在教学中发现,初中阶段的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人与环境关系的复杂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来说,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利用本学科中的环境教育优势,使学生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要在课前仔细研读教材,找到可以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教育的相关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中的“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其中本课有一个地理概念叫做“大气污染指数”,大气污染指数是反映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大气污染指数越大,那么空气质量也就越差。教师可以在教学本节课内容时,巧妙地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到地理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展示全国各地的空气污染状况表,让学生对我国各地的空气质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让空气污染的状况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前寻找丰富的空气污染照片,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厂房浓烟滚滚、森林大火熊熊燃烧等,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环保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3.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和理论上,还要教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用学生的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了强化中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将学生在宿舍洗衣服、洗头用的水用来冲厕所,在校园周边派发环保宣传画册,动员社会大众一同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的实践中,又或者教导学生在来学校的途中,尽量乘坐公交车和骑自行车等方法,通过这些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概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巧妙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有效“医治”地球来说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为了净化我们的地球,改善生活环境,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展示环境恶化的画面,触动学生心灵;立足地理教材,充分利用学科上的优势以及通过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有效优化环保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4.
篇8
一、让学生有环保的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心血,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我们都知道,用强迫的方法让学生关注环保比不上让学生自己产生环保意识的效果好。我努力使学生有环保的欲望,我上网搜索,把有关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下载下来,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议一议电视上播放环保公益广告的目的和作用,谈谈自己观看了这些公益广告后的感想,又组织学生观看环保教育主题片,观看科幻片《2012世界末日》。让学生知道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证,适时开展环保教育系列的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到家乡有矿石的自然村去走访,目睹村民不注重环境保护,无计划地进行矿石开采,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场景。大片农田被毁,村民住宿环境受到破坏。学生看了感叹不止,觉得心痛,呼吁要保护好环境。又组织学生到本乡的小康村和落后的自然村去走访,看到小康村的环境整洁,学生走在环保村中的小道上,心情愉快,赞不绝口。看到落后村庄,垃圾到处有,污水到处流,学生感到可怕。通过带学生走访,让学生写出自己走访的体会,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
二、让学生有环保意识和行动
学生有了环保欲望后,教师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只要学生对环保意识有情感,就会把环保工作做得更好。可先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环保的广告,把每个广告下载下来,再把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广告,并把这个广告的主题画成一幅图画。然后组织学生评选最佳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代表都说出自己图画的主题,根据每个小组画的图画和对主题的述说,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鼓励。又组织学生到过去走访的小康村和环保差的村庄去,寻找所在区域的垃圾堆,统计好垃圾堆及所在的地理位置,分析它们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向周边的居民发出倡议。引导学生设计环保告示语,评选出有创意的环保告示语。带学生把这些环保告示语送到相关的地方去。注意收集村民对这些告示语的评价。
三、让学生成为环保的小主人
常言道:“少年富,中国富。少年强,中国强。”我常想,少年环保,中国就环保,教师应认真引导学生做好环保工作。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学校垃圾堆场设在教学楼后的江边,很久没有用车运走,长年累月堆在那里,垃圾臭气常常飘到教室。下雨时垃圾中臭水流到了江里,污染了江水。让学生就这问题向校长写一份建议书,为学校垃圾堆场提出一个科学的建议,有学生提到在校园偏角建个垃圾池,并且定期用车把垃圾运走。学生没想到校长觉得他们的建议好,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很快行动了,学生很高兴。
2008年春,有学生提出,应在校园里种环保树,绿化校园。校长知道后,十分支持学生的行动,同意让学生种上绿化树。在学生精心呵护下,小树苗慢慢长大。后来不断有学生自觉种树种花绿化校园。
四、引导学生认真做好校园卫生工作
校园卫生工作主要有学生宿舍卫生、教室卫生、保洁区卫生等工作。
有时,学生喜欢挤在一个地方搞清洁,而其他地方少有,甚至没有学生去,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做好卫生工作。这时,有学生想到分组分地方去搞卫生。我觉得这是个好建议,就让学生分组分地方去搞卫生,因为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组和地方,学生很乐意地去做。每天两次,都能在课前按时完成。
篇9
大学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在21世纪的今天,环保,低碳是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游园会中我们体会做大学生的意义,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游园会携手你我,在其中我们获得友谊,体会环保。游园会中亮出属于我们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二.活动主题:
环保游园,携手你我
三.活动目的:
增强同学们环保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在游戏的氛围中,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环保知识,从而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四.活动地点:三区篮球场。
五.活动时间:12月9日中午12:30至6点。
六.活动参与对象:全校师生并邀请了从化高校其他环保协会参加。
七.活动开展:
1.活动内容:
(1)、拼图游戏:买带有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图片的拼图,让参赛者在30秒完成拼图。或者把一些濒临动植物图片打印出来制成拼图然后编成号码让参赛者根据号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
(2)、物品分类:收集多种物品,让参赛者在限定时间内按要求把物品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每个参赛者分的物品各不相同。
(3)、环保知识问答:把题目隐藏起来,让参赛者挑选题号然后在20秒内回答问题。
2.游戏规则:
(1)参赛者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2)完成的游戏可获得小礼物一份。
(3)游戏进行时计时,以示公正。
八.活动工作分配:
1、组织部:根据策划书的内容,组织这次活动。
2、财务部;负责购买这次活动需要的物品.
3、秘书部:负责写这次活动的策划书。
4、信息宣传部:负责布置活动摊位。
5、人力资源部:负责通知会员参加摊位的活动,还有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物品的归还。
6、协会全体干事:活动后负责场地卫生收拾,打扫。
九.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摊位的安全问题
2、注意游戏的公平性
3、注意秩序问题
4、注意卫生问题
十.所需物品及资金预算:
物品
单价
数目
总价
指甲油
3瓶
收集方式
报纸
4份
收集方式
纸盒
3个
收集方式
镜子
3面
收集方式易拉罐
4个
收集方式
毛巾
3条
收集方式
锁
4个
收集方式
废电池
4个
收集方式
钥匙
4枚
收集方式
玻璃瓶
4个
收集方式
筷子
4双
收集方式
牙膏皮
4个
收集方式
树叶
少许
收集方式
气球,彩带
3
5
15.00
水果
1.5
5个
7.5
一次性餐盒
1
5个
5.00
塑料杯子
2
1条
2.00
方巾
2
10条
20.00
小公仔
5
3个
15.00
卡纸
1
5张
5.00
合计
14.5
85.5
69.00
以上物品以实际开销为准
十.活动意义:
篇1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环境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有良好的环保行为。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实施环境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1)普及教育和社会的需要。初中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界的最后阶段,从普遍性的角度考虑,对初中生进行基本道德、基本素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是社会的需要。环境保护需要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与积极主动的参与,而每个公民依法都应当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有良好素质的一代新人的关键。
(2)初中物理教学的特殊性。物理教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环境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联系。初中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学习后,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因此,可从知识结构的内容上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现实情况的差距。目前,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特别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社会对环保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有关的统计资料和我们的实际调查不难看出,作为祖国未来的初中生群体,他们对环境问题中的人口过剩、环境污染等现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科学的认识。环境意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对国家的重大环保政策还不够了解。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国情教育和环保教育,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其与现代环境教育相适应。
二、实施环境教育的一些途径
中学物理教育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环境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
个方面,其实施过程应当遵循教学规律,与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兴趣相结合。
(1)寓环境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考虑到初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我们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对教学大纲充分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挖掘现在教学中包含的环境教育的好材料。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章节就是环境教育的内容。例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寻找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揭示物理与环境的关系。还可以多种形式和方法渗透“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环境教育的内容。如在讲“乐音、噪声”时,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泉水叮当响》、《莫斯科效外的晚上》等,把学生引入音乐的王国,再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听了这首曲子,大家体会到乐音是丰富多彩的,人们把欣赏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享受。然后再结合头排糖厂发出的噪声,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比较,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结合生活中的重要典型实例,积极引导、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对人而言主要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教育主要是借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产生新的污染的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使人们在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是增强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环境问题发生。其中有不少涉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这样能提高教育的效果。例如,头排糖厂酒精厂与头排中学仅一墙之隔,噪声污染、废气污染深深毒害着全校师生员工,解决的办法有在生产设备上进行改良或搬迁,增高隔离墙,多种植绿化树。
(3)开展有意义的与物理相关的环保活动,培养环保行为。
环境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环境意识,积极参
与环保活动。要使学生懂得一个国家社会环境质量的好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环境质量的好坏有赖于国民的环境和环保行为。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外,还可利用每次课外活动时间和学校的一些
- 上一篇: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下一篇:绿色智造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