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8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气象服务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气象服务专业知识

篇1

【关键词】 生产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税负; 财务; 影响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对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大现实意义。此次转型必然会对企业的税负及财务产生影响。

一、增值税的基本理论

(一)增值税的运行机理

增值税与传统的流转税不同,具有独特的运行机理,有着鲜明的特性与对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类型。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二)增值税三种类型及比较

通过对增值税类型的介绍及其比较,可以明晰地了解各种类型的优缺点。

1.增值税的类型

增值税按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和收入型增值税。

(1)生产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都不允许扣除,作为课税基础的法定增值额不但包括纳税人新创造的价值,还包括了已经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生产型增值税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重复征税,因此,此种类型的增值税政策不利于鼓励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不利于投资,但可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政府财政支付的能力。

(2)收入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对于外购固定资产价款而言,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才允许扣除。作为课税基数包括了当期的工资、利息、租金及利润之和,和生产型增值税比较,没有把折旧额计入。从理论上讲,收入型增值税是一种标准的增值税,但由于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分期计入产品的成本的,在转成本的时候没有逐一的凭证记录,要想准确地计算转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实践中,收入型增值税政策的应用并不广泛。

(3)消费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对于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的价款允许一次全部扣除。因此,消费型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当期,增值税可以扣除的金额大大的增加,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这种课税政策最宜规范凭发票进行抵扣的制度,便于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所以是三种增值税类型中最简便、最能体现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一种类型。

2.增值税类型的比较

就税基方面进行比较,根据上面对三种类型增值税的介绍,很明显的是;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最小,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居中,收入型增值税最大。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对经济的发展效应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效应不同,所以它们对政府的财政收入、产业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技术创新等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下面从五个方面对三种增值税进行比较:

(1)从课税的税基方面进行比较

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最小,收入型增值税的税基居中,生产型增值税最大。从课税基础来看,生产型增值税最能保证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提高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而在这一方面,消费型增值税会带来政府财政税收的减少。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提高国家的财政税收收入。

(2)从企业承担的实际税收负担方面进行比较

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政策计算应纳增值税额时,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由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一般数额较大,故重复征税的现象严重,而且,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的额度就会越大。对三种类型增值税进行比较分析,生产型增值税重复征税的额度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所以,只有消费型增值税更好地体现了不重复征税的特点。在这种政策下,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最小。

(3)从促进企业投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生产型增值税规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进行抵扣,因而,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投资的越多成本就会越大,这种政策明显地抑制了投资者的热情。而消费型增值税恰恰与生产型增值税相反,它允许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进行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型,能够起到刺激投资的积极作用。收入型增值税虽然允许对固定资产折旧部分进行抵扣,但缺点是分期进行抵扣的,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就增加了投资回收期,再加之货币的时间价值,在刺激投资方面的作用不如消费型增值税。

(4)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的特点,在生产型增值税下,越是有机成本高的行业,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就越重,不利于推行税收公平政策,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与之相比,消费型增值税则克服了重复征税的弊端,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公平税负,促进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促进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带动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促进创新水平和技术含量的提高。

(5)从有利于国家税收征管方面进行比较

生产型增值税规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进行抵扣,从而中断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使偷税、漏税和骗税等不法行为有机可乘,而且,不利于国家税收机关征税工作的进行,直接带来税收征管成本的增加。收入型增值税对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分期计入产品的成本的。因此,这种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税收征管的进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计算及征收方面等要简单易行,最适合凭票扣税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效率。通过上述的比较,从税收征管的成本上看,收入型增值税的税收征管成本最高,生产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综上所述,生产型增值税导致重复征税,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不利于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对于消费型增值税而言,企业投资的越多,税负越少,这与生产型增值税不同,所以消费型增值税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引进新的设备扩大再生产,鼓励技术改造。对收入型增值税而言,它强调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转入产品价值中,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是在计算方法上存在困难,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推广。

二、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的税负比较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即实现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必然会给企业的税负产生影响,下面就转型前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所得税的变化来说明。

(一)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增值税税负比较

实施增值税转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税负,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企业的税负相对得到降低,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现举例说明:

例1,假定该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该企业当期购进用于生产的资料价值是5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585万元;当期又购进固定资产,价格是1 0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1 170万元。该企业本期实现销售收入2 500万元,销项税金是425万元。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情况下,即按照税法规定,外购流动资产所含税金允许抵扣,但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本企业应纳税额就是从销项税金中扣除外购流动资产所含税金后的余额,即340万元(425万元-85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本企业应纳税额就是170万元(425万元-255万元),比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的应纳税额减少了170万元。可见增值税转型可以对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起到降低的作用。

(二)增值税转型前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负担比较

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为税基计算的,因此,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优惠政策后,增值税税负的降低也会带来两者的降低。

(三)增值税转型前后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比较

生产型增值税模式下的固定资产原值包含购进资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在消费型增值税模式下则不包含该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原值不同会导致企业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也不同,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当期费用,还造成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出现差异。

例2,企业本期购入固定资产,价格是1 000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1 170万元。假设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为10年,企业采取直线法折旧。在生产型增值税下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能抵扣,因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 170万元,企业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为117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当期发生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企业每期的折旧额是100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每期的折旧额减少17万元,企业的利润增加17万元,企业的所得税则增加5.61万元。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将会有所增加。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的影响,其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产生影响,下面就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指标的影响来分析。

(一)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增值税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前不允许扣除的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现在则可以一次性全部扣除。因此,增值税的转型必然对固定资产核算产生影响,下面就纳入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准予抵扣的项目及账务处理加以论述。

1.纳入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下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增值税转型将新增固定资产纳入可抵扣范围,允许抵扣的范围与转型前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规定相同。

2.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等有关规定,准予企业(指一般纳税人)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应包括:(1)国内采购(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固定资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2)进口固定资产,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3)购进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的货物或接受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4)购进或者销售固定资产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固定资产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等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从小规模纳税人处取得固定资产和其他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发生的增值税都不能抵扣。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对某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使得企业可以将购建生产用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税金确认为当期的进项税额,抵扣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当期销项税额,而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正是这一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影响。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应交税费是企业流动负债的一部分。这两者价值的变动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内部结构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起资产负债表内相关项目的变动。

为了方便说明和分析这一过程,本文假设了以下资料:某一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制造型企业购进一台生产用设备,设备不含税价格是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见表1、表2)

可以看出,转型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降低,流动负债减少,净资产不变。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的销售业绩越好,产生的销项税额越多,实际上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越多,起到了节省货币资金的作用。

2.对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项目中与固定资产价值直接相关的是折旧费用,即管理费用。由于增值税转型,固定资产的原值降低,折旧费用相应减少,营业利润增加。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虽然会使得所得税同时增长,但并不影响净利润绝对数的上升。

假设某一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i,增值税税率为17%,年折旧率为r,所得税税率为25%,则转型后:

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动为:-i×17%

折旧额(管理费用)的变动为:-i×r×17%

营业利润以及利润总额的变动为:-(-i×r×17%)=i×r×17%

所得税的变动为:i×r×17%x25%=0.0425i×r

净利润的变动为:i×r×17%×(1-25%)=0.1275i×r

由以上分析可知,增值税的转型使得企业净利润增加,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格i越高、年折旧率r越大,对企业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的影响越显著。利润表中与固定资产折旧费间接相关的项目还有“主营业务成本”。消费型增值税中,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中不再包含进项税金,用于生产产品计提折旧费(产品的制造费用)也相应减少,使得产成品成本中也不再包含进项税金。正是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这一特点,使得产成品销售时,杜绝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同时在其他生产成本不变情况下,也间接影响了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与生产型增值税相比有所下降。

3.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按照企业经济活动的性质,现金流量表项目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类。在生产型增值税下,购买固定资产的所有支出全部计入投资活动下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则需要分项列示。通过表3可以看出,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117 000元现金流出中,100 000元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列入了企业的投资活动;而其余确认为进项税额的17 000元尽管是伴随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支出的,但却作为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项目。

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的直接影响是可能使企业当年的现金流量增加,但同时导致以后年度固定资产折旧的减少,利润和所得税的增加,更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减少。

四、增值税转型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实施减税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应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充分享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税收优惠。笔者认为,在这次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采购固定资产必须选择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

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购进固定资产时应避免小规模纳税人,除非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即使供应固定资产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还是能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假设某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100万元,当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0×17%=17万元,而当供货商是小规模纳税人时(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100×3%=3万元,经比较,17万元远大于3万元,所以企业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可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企业应合理规划投资固定资产的速度和规模

当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由于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一般来说,购进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期购入,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在一定时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的现象,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抵扣的幅度。因此企业应合理规划购进固定资产时间,避免出现销项税额有的时期不够减,有的时期剩得多的情况,要保持投资固定资产的平稳性,分批分期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综合上述分析,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将从整体上降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企业现金流出,提高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于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往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此时若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短缺,发生财务风险,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考验。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应注意投资效率,尽快实现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 郭瑛.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2).

篇2

关键词:气象影视节目;服务;三农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59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距离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对气象的依赖程度还是相当大的。农业的防灾、减灾目前仍是薄弱环节,因此,我省气象部门的为农服务显得非常重要,而作为气象影视则是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因此,怎样利用气象影视节目把气象信息及时快捷的传达给农民朋友,并且有效的指导他们预防灾害性天气、气候带来的影响,使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更加顺利,真正达到让气象服务走进农民的心里,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气象影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为农服务气象影视节目的现状和不足

我省吉视乡村频道自2001年7月开播以来,先后有许多档非常丰富的、深受广大观众认可喜爱的农业类节目,如《乡村导视》、《乡村大戏台》、《乡村聚焦》、《乡村四季》等。《乡村气象站》则是该频道一档气象影视服务节目。对于我省唯一的一档为农服务的气象影视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和电视媒体的充分肯定和重视。但对于气象为农服务节目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1农事播报不够专业

目前吉视乡村频道《乡村气象站》是我省唯一一档农业气象服务类节目,制作这档节目的工作人员少,且其他农业、气象专业人员更少,不能深入了解我省各个地区农牧业的实际情况。所以造成了农业气象节目的农时农事提醒的专业性不够。

1.2表现形式单一

目前《乡村气象站》天气预报节目,由于栏目组人员不足,只能是单纯依靠主持人播报表现形式完成每天的节目,缺少与其相配合农事活动视频画面、图表、动画等,只有在互联网下载的图片及滚屏提示语和后面每个广告版面的10个地级市的72小时天气预报。缺少季节性、地域性及有针对性的农牧业专业为农气象服务,如灾害预警、土壤干湿度监测、春播秋收气象服务、病虫害防治等气象服务。这样造成农业气象节目表现形式单一,预报及主持人播报内容不够精细,不能提高收视率,降低经济效益的后果。

2提高为农服务节目质量,更好服务“三农”

2.1加强对农时农事的气象服务

节目编导针对我省气象服务中心提供不同地域气象数据的应用分析,对每天的天气变化对农事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让主持人有针对性进行播报,如有突发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给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例如在春播时期,对于吉林省各地区的农作物来说,无论是温度、湿度、土壤解冻、土壤墒情等条件下,主持人与气象农业专家进行分析沟通后,给广大的农民朋友提出指导建议,使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2加强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气象服务

在一年四季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也有不同的变化。《乡村气象站》节目可以根据农作物的不同时期的变化,专门制作有关农作物在不同时期可能遇到的灾害及预防,如灾害性天气、病虫害等。

2.3加强对农业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自身素质及修养也不断提高,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许多农民已经从重体力的农活解放出来,用上了电脑,手机客户端,开网店卖自家生产的农产品,而《乡村气象站》节目也应与时俱进,让农民朋友了解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主持人对电视观众讲述农业气象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从而达到增强农民对灾害性天气、气候及病虫害等的应急处理能力。

2.4创新气象为农服务节目的表现形式

目前我国农业类气象节目分三种:一是每天播天气预报节目;二是农业气象专题节目;三是气象频道农业气象服务节目。我们要拓宽视野创新为农节目的表现形式,可取其所长,避己所短,把其它节目的优点借鉴过来,丰富我省的农业气象节目。如四川省的《气象乐活帮》节目中将气象专家卡通形象借鉴过来,进行专家与主持人的互动;黑龙江的《农气帮女郎》节目中用了快板书的形式解说病虫害的口诀等。

2.5加强对气象为农节目人员的培养

打造一档优秀的为农服务气象节目需要有一个优秀的节目创作团队,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有打造王牌主持人的意识,主持人不仅具有主持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农业、气象专业知识;二是节目的编导必须有编导专业技能,而且加强对气象知识、农业知识学习,努力做一个综合性复合人才;三是要有制作技术水平高的制作人才,编导要求制作什么动画,就能按照其意图完成。

3结语

篇3

关键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影响因素;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也随之深化,那么就对气象地面测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新特点使地面测报工作的格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最为主要的就是对其工作质量要求的提高。地面测报是气象信息、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以及科研等多方面的依据,因此,应该给予作为基础工作的地面测报足够的重视,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气象服务的水平,所以对地面测报数据的要求要更加准确才可以。全国各气象局都应该高度重视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问题,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测报质量。

1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的相关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地面测报工作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克服了一些影响测报的人为因素,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使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难以有效提高。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1.1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气象地面测报质量水平的高低绝大部分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因为地面测量工作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工作,一旦工作人员出现细小的差池就可能导致很严重的数据错误,严重影响气象服务的效果,从而影响了整个测报工作的质量。当然,工作人员的前提是自己掌握良好的地面测量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十分熟悉技术操作,天气现象有其规律性,往往就是因为规律的周期有时候很长,如果没有对专业知识经常性的记忆,很容易遗忘,对于复杂的天气现象应该经常翻看、记忆。不仅要熟识专业知识,地面测报对工作人员的注意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所以在工作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认真地对待测报工作。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其工作人员的构成不合理,普遍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并且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普遍不高,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步伐采用先进的测报设备和手段,从而阻碍了地面测报工作的发展。

1.2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对地面测报工作进行严格规范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如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可以避免不少平时在工作中疏忽的错误。比如说,值班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按时进行,值班时要按规定的巡查时间进行巡查,并把情况记录好;交接班制度不严密,经常会出现漏测、迟测、漏录、遗报等情况。

1.3我国地面测报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相关部门没有重视对气象的地面测报工作,投入的资金很少,这就直接导致了设备更新的相对滞后。目前,很多气象局的测报设备已经很陈旧了,根本没有办法满足新时期对地面测评工作的要求。根据相关调查,我国的地面测报设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测报设备的陈旧落后严重阻碍了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不仅如此,我国气象部门使用的相关设备其自身就存在质量不过关情况,有一些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对使用设备的性能、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维护都不是很了解,这些方面也都严重阻碍了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

1.4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精力比较分散

相信每一位地面测报的工作人员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在观测气象的过程中,如果被打扰了,很难再集中精力,这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错误。

1.5对地面测报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各地区地方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我国对地面测报工作一直没有提高重视,这一点从发展的现状和测报人的观念中可以得到体现。由于国家和个人都没有重视地面测报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

2 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2.1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提高地面测报的技术水平

目前很多气象测报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而且还不注重学习,有问题的时候就过分依赖其他专业能力强的人,忽视自身的学习。因此,要想使地面测报工作有所提高,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安排他们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平时除了每月要进行质量分析会外,还应该每周进行经验交流会,以这样的形式加深交流,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因为很多业务内容是需要记忆的,所以要经常学习,尤其是复杂的天气现象更要着重学习,在知识学习积累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运用。

2.2对于工作中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

从总结的以往的测量错误中,发现造成错误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违反规章制度的操作。有很多小错误看似是由工作人员观察粗心造成的,但是深入分析以后发现很多都是因为违背规章制度。比如说日照计安装的角度稍微偏离,长时间没有发现;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规定巡查采集器和主机运行状况,有可能就使自动站数据的传输失真等一系列情况,都是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而造成的。

2.3地面测报质量的提高还有赖于测报设备的更新和改善

由于现有的测量设备很难达到时展的要求,其中有很多设备已经比较陈旧了,应该适时淘汰老化的设备。在对仪器安装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规范的操作,对测量的仪器设备应该定期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维护。测报设备的更新换代,才能更好地展开测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面测报质量。

参考文献

[1]蒲廷超.如何提高仪器观测质量[J].广西气象,2006,27(增刊Ⅲ):91.

篇4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应用

1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中的应用

1.1 有效提高了农民防灾避险能力

为更好的发挥气象信息应用效果,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湖口县气象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信息普及宣传,因地制宜创新气象科普宣传内容,实现气象科普产品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并根据不同的年龄层分别印制《气象与生活》、《气象与农业生产》、《预防雷电十要十不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防御明白卡》等十多种科普宣传材料,内容涵盖了气候变化、气象环境、气象法规等多个方面;利用世界气象日和防灾减灾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科普活动,以培训、开会、农函大讲课、手机报、电子屏、乡村大喇叭、开放科普基地等多形式将气象科普知识送至各家各户和田间地头,在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以及农业生产基地等制作固定的气象科普传栏,合理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同时同仁县气象局还每年针对不同气象灾害开展灾害应急演练,从而真正提高应对灾害能力。

1.2 为农业生产提供多元化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近年来,同仁县气象局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开展多元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产品,通过设立1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一级站、12个中尺度灾害性自动监测站、1个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基准站等使该站气象灾害预测水平不断提升,研制开发出多种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如提供乡镇72小时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等预报产品,使公众天气预报时效延长至7天,并可随时制作未来1小时、3小时及6小时等短时天气预报预警。

1.3 依托政府机构强化和其他部门联动推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为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湖口县政府接连下发《关于成立湖口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通知》、《湖口县乡镇气象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开展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的通知》,从组织、机制和保障上全力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促进乡村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开展。同仁县气象局加强与各部门配合,形成一个由防汛部门报汛员、农业部门农技员、林业部门防火员、民政部门调解员以及村干部等组成的乡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全力承担气象信息传播和气象灾情的收集。

2 种植技术专业面临的现状

种植技术专业,是我们农业一门传统种植枝术专业,也是农业种植的一个重点。但是,由于受过去“跳农门”的误导,学农意识一向很淡薄,再加上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冲击,农业产品比较价格低,对农业也要有-定专业知识。为了发挥传统专业优势,增加种植专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和教研组的同志一道,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发现从群众中指教入手,从实践中突破,在交流中提高,实行“讲授方法”、“实践中”、“交流中”多方面配套指教,学技术,是种植专业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

3 多方面”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3.1 讲授技术 生动活泼的指教是“多方面”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论,都离不开讲授,而讲授的内容又大部分集中在基础理论部分。针对农业种植专业技术自身特点,我们在教论中重点提高教论质量,实行两个“优化”。

3.2 指教目标 大量事实证明,目标制订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效率的高低,为此,我们在充分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又结合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注重目标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例如《土壤肥料》中“堆肥”这一项,我们制订了如下指教目标:重点学习掌握堆肥堆制技术,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3.3 指教方法 是实现指教目的,完成实践任务的手段。它的选择与运用上,我们本着施教过程、启发,指导思想,激发群众有兴趣和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农业的关键上来,例如在讲解《植物栽培概论》“和谷类作物分蘖”一节时,很多群众对分蘖发生的位次分不清,越讲越糊涂,我就用“家谱”和分蘖发生的位次相比较,再通过讲解启发、对比、总结,完成了认知领域的指教技术目的,使群众理解掌握了知识,在实践中有理论基础。

4 在实践中

丰富多彩的实践指教是教好种植专业技术的最好突破。实践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是实践中所追求达到最终的目标。同时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4.1 实验指教与观察相结合 把群众带到田间、地头现场讲授,现场指导,提高群众的感性认识。对于技能性重点指导,例如“土壤水分测定”、“小麦杂交人工辅助授粉”等实验。边讲解、边示范、边国指导,直到使群众能掌握。要观察识别植物的特征、病虫害的发生等。

篇5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 高职农业教育 课程设置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与农业生产密切的气象条件,并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气象科学,它是气象学、农学、农业生物学和农业生态学的边缘学科。是种植业、园林业、畜牧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农业中专及本科院校中的农学类专业中一直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但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兴起,在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等方面都强调以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适用性、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专门人才。为此,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职农业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改革,本文就《农业气象学》这一课程设置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农业气象学在农学教学中的地位

农业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其研究对象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及其在这些气象条件影响下的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农业生产的质与量的好坏离不开农业气象条件,通过对农业气象学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利用气象科学技术为农业服务,使农业生产能够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和气候条件,减少和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从而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开设它除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农业气象技术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揭示农业生产与农业气象条件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手段,为农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2.《农业气象学》在高职农业教育教学中的开设现状

农业气象学一直在传统的农业中专和本科中的农业类专业中作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设。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出现及蓬勃发展,使高职课程建设受着本本科课程和中职课程的双重影响。虽然教材方面已有了专门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但高职教育探索的时间不长,对如何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满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的教材还在逐步完善中。在这种形势下。各院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进行了各种尝试与探索。

2.1 作为传统的独立学科继续开设。

作为农学的专业基础课,普遍地还是用"农业气象学"为课程名称。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较侧重于系统的、成形的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介绍,实践教学较薄弱。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宽基础、强能力",以全面素质培养为主、加强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需要下,各校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实践技能环节,强化农业气象学在农学学科中的横向应用性。目前新出版的教科书中高深的纯理论内容比以前简单化,加强了农业设施小气候的特点及气象条件调控等方面内容,使学科更具生命力。这方面建设得较好的有华中农大、江西农大等高校,该课程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很有特色,由该校奚广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农业气象》,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该教材在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力求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增补了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及实践中的应用内容。

2.2 新编教材整合课程内容。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整合专业基础课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综合植物(作物)的生长基础、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水分,肥料,土壤,空气,温度)的关系、如何通过生长环境的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等植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5门专业基础课充分整合,删繁就简,构建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植物生长与环境,作为农业种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为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教材为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包括植物的结构特点和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的基础知识;第二,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包括土壤环境、水分条件、温度条件、养分条件和气候条件,这部分内容是全课程的重点;第三,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概括与总结。农业气象学属第二部分,与独立学科比较,内容约为四分之一。

2.3 取消了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单独设置。

少数高职院校在传统种植类专业如园艺、农学不设置农业气象学课程或内容,但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从中提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内容极为简略。

3.高职农业气象学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如上所述,目前各高职院校农类种植专业农业气象学教学的现状差异很大,农业气象学作为农学类专业基础课,到底是作为一门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独立课程设置?还是综合在植物生长环境中作为环境要素而描述,还是根本不需要设置?究竟哪一种模式更适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在高职教育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统一要求,这使各院校有了课程设置的自主空间,但也不免造成一些混乱。笔者结合自身二十多年农业气象基层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与体会,对高职农业气象学的课程设置做了一些思考,并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3.1 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3.1.1 种植类专业必须设置农业气象学课程或内容。

农业生产无论是传统种植或人工设施种植,都必然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气象条件的影响更为显著。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温、热、水、气和养分,其中养分虽然不是气象因子,但养分在作物中的运输、吸收和利用仍受制于水热条件。掌握气象条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农事活动。农业气象学在农类高职教育中,无论是以传统农业气象学出现,还是综合于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中,它都是农类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充分认识,专业知识的掌握就成了无根之本。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农业气象学学科设立还是综合在植物生长环境课程中可根据专业特点全面考虑。

3.1.1.1 纯种植类(如农学、生态农业、种子种苗、园艺、草业等)专业应将农业气象学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农业生产要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农业气象知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大气、光、温、热、水和风的变化特征,能让农业生产顺应天时变化,为育种提供依据,为栽培提供向导;了解有关天气系统与变化的一般知识,能让农业工作者对天气变化增强敏感性,提前做好农事安排;了解农业气象灾害及掌握防御措施,能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减少灾害损失;了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农业气候区划,可科学地调整种植结构;了解小气候的特点及改善措施,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系统地学习农业气象学。忽略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片面强调某项专业技能的获得会使学生不适应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后就会缺乏知识的应变与应用能力。例如,当学生处于不同的地域时,由于缺乏农业气象基础知识的理论指导,就会在面对诸如"如何根据各地区气候引进或推广新品种?""如何设计种植制度?""如何改良农田小气候以营造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御气象灾害?"等问题就会感到无措。

3.1.1.2 与种植相关(如城市园林设计、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产品运输与加工、畜牧等)专业开设植物生长环境必修课程。与种植有一定关系,又非以种植为主的专业可选用把农业气象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组合成的植物生长与环境,该课程在农业气象学内容上删减较多,其中太阳辐射、温、湿、压、风删减了形成及变化规律部分;灾害性天气只描述表现,没有形成部分及防御部分;气候部分删除了气候形成、中国及地方气候、设施小气候等部分,只保留农业小气候中的农田小气候的介绍。这可使这部分专业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能"通",而非必要的"专"或"精",只要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就可。但在该门课程的类容取舍上,笔者认为,应减少天气系统部分的内容,增加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及设施小气候的特点及气象条件调控部分,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实践需要。

3.1.2 在农类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可开设农业气象学为任意选修课。

目前,各院校推行的学分制,体现"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灵活性,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分制模式下的选课制要求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必修课,开设数量足、质量高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社会对人材的需求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基础,选修其它学科专业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构筑在复合型基础之上,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在农类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如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开设农业气象学任意选修课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对综合素质的养成及专业课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3.2 根据市场需求强化技能训练。

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开设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思维潜能作为目的,合理安排知识结构,在基础理论方面力求浅显易懂,着重突出和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训,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会如何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和气候条件,减少和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从而使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阎凌云.农业气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 吉林省农业学校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篇6

摘要:作为一名气象见习员,在见习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综合应变能力。通过跟班学习,我受益匪浅,除了学到的一些气象专业技术、技巧、技能,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见习师傅们严谨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及平和良好的心态,这也是气象业务高质量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见习 能力 实践

短短几个月的见习结束了,回顾见习感觉是很深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为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气象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专业技术技巧技能

1.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1.1.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流程

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完成观测项目的观测录入观测数据按时效要求完成各种气象报告和观测数据文件的发送。

1.1.2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 2004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 2004是针对各类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和各级审核部门的资料处理而编制的一套综合业务应用软件。台站可以根据台站的具体工作任务设置台站参数,完成各项观测数据的录入、编发各类气象报告,编制审核地面气象月年报表。

1.1.3 卷云和卷层云的判别

在实际工作中,卷云与卷层云有时容易相混,同为高云,它们有相同的特点,如日月轮廓分明,有丝缕结构,地物有影或有晕。但卷云的晕圈不完整,卷层云的晕圈完整,这是区分卷云和卷层云的主要条件。

1.1.4县级台站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流程

调阅micaps资料,分析天气形势收看上级台站指导预报由当班预报服务员作出预报结论开展对外气象服务编发气象短信。

1.1.5 体会

通过见习,我熟习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流程和县级台站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流程,掌握了一些气象业务操作技能和业务技巧,懂得了要想在气象行业中有所作为,首要问题就是要掌握好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2 师傅严谨的工作态度

2.1 工作态度

我的师傅们大多数是工作3年左右的年轻气象员,老同志较少,年轻气象员们工作经验虽少,但有朝气,有冲劲,老同志经验丰富,多次被国家气象局授予“质量优秀测报员” 称号,是工作中的一把好手。记得有一次在雷雨天气出现时,需要拍发危险天气报、重要天气报、预报预警信息,而我对业务规定不熟习,手忙脚乱,危险天气报、重要天气报、预报预警信息不能按质、按规定时限完成,师傅处理完手中的工作后非常认真地对我编的所有报文进行检查,指出我工作中的错误,违反了那条技术规定,教我当出现复杂天气时应该如何应对。

2.2 体会

师傅严谨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地面测报工作是一项既平凡又枯燥且又严谨而又细致的工作,要做好地面测报工作,就要遵守职业道德,同时也要在测报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密切监视天气的演变,严肃、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个数据、每份电报、每份报表。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就如实反映出来,查找出错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当遇到天气变化时,要及时了解各种异常天气的特征,分析天气成因以及后续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时预报预警信息和制作气象服务材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见习中我学到了老同志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工作方法,即: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做到班前想一想,观测前想一想,观测后想一想,交班前想一想,交班后想一想,不慌不忙地按照工作顺序做,遇事沉着冷静,不慌不乱。这套工作方法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综合应变能力帮助很大。

3 团队精神

3.1 团结协作

地面测报值班一般安排一个人值守,但当出现复杂天气、特殊情况、业务检查、更换仪器时,由于时间限制,一个人就显得有点时间太紧迫,忙不过来和不便于操作。记得某日22时后出现冰雹灾害性天气,单位领导和多名非值班员不约而同地来到值班室协助值班员处理值班工作,给仪器盖防雹罩,测量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查看雷达回波图,分析天气趋势,调查和了解灾情,拍摄降雹和受灾照片,向上级和县领导及有关单位汇报降雹情况和天气趋势,值班员和非值班员团结协作共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3.2 体会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众人的力量才是强大的,要及时、有效、优质地完成各项工和任务,就需要大家有不记个人得失,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使我进一步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测报工作和预报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加深了对县级台站预报服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工农业生产、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4 学习风气

4.1 业务学习

单位职工都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于他们现有的知识和业务水平,除了平时个人自学外,每周还安排两个下午进行集体学习、集体观测和业务应急演练,对工作中和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勾通,根据工作需求,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综合应变能力。

4.2 体会

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和业务学习,单位职工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及平和良好的心态,使我感觉到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气象业务岗的很多工作均需要在微机上进行,网络应用也已在气象业务岗上普及,对气象业务岗位上的人员,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若仍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上,已不能满足和应付现今气象业务岗位上的各种工作需求。也使我在学习中充分认识了各种气象业务制度的重要性,要想做好气象工作,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及自身的薄弱环节,端正思想,遵守职业道德,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强化,把理论与实际操作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自我加压、自我把关,才能把自己培养为一个有用的气象新生力量,为气象事业做贡献。

篇7

“应用气象学方法”课程正是应用气象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是兼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仪器应用为一体的课程,主要介绍应用气象调查研究与考察、试验观测、环境模拟试验、“3S”技术、统计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和试验实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接轨,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类方法的原理、步骤、适用范围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可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应用气象学研究及业务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可见,“应用气象学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除了理论教学外,课程实习是该课程必要的实践环节,以加深学生对各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气象观测试验、环境模拟试验、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统计分析方法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应用气象方法原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各种方法的工作步骤,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业务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在实践中寻找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通过分析研究总结案例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案例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它不仅可提炼出一系列事件共同特征,还能反映个别案例在特殊情况下所反映出的特殊表现。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的甄选

实践中的案例为数众多,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甄选案例时必须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密切相关,涵盖“应用气象学方法”的三个重要方法,即试验、模拟和统计,在此基础上,选择贴近科学研究、业务服务的实际要求,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等特点的好案例。

3.案例教学实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战能力。必须精心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能够反映应用气象学典型方法和手段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掌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农业气象研究中,分期播种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它可以利用自然条件下气象要素的周期性时空变化特征,设计若干试验水平和试验强度。因此,在这个环节设计案例“水稻低温冷害指标鉴定中,试验分期播种试验设计”,这个案例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分期播种、关键期、光温特性等多个农业气象的概念,通过这个案例的实践和思考,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书本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4.教学的组织

根据案例的特征、班级的人数等具体情况,本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组长协调负责的形式进行。将所有学生按5-8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负责组内人员的分工职责,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最后由小组统一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在组织学生课程实践的相互交流时,要求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和引导,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办法,可以将学生在不足的问题或遗漏的重点指出来,引导他们结合案例中的任务、环境、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提问,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时给予一些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次案例实践结束后,教师必须进行总结,从小组的实习报告中挑选出1-2份具有代表性的报告,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考评,针对数据、方法、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实习报告的内容进行评价,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实践证明,在应用气象学方法实践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们学到的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案例教学让学生生动地体验到应用气象学研究的真实状况,加深对应用气象学一线业务工作的了解,使学生面对具体的研究任务、分析数据不再发怵,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方法,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实战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县级预报;预报误差;预报水平

中图分类号:P45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天气预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天气,如暴雨、暴雪、寒潮等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天气预报对准确率的要求更高。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仅是气象界,也一直是百姓关注的重点问题。县级气象台站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在为当地政府和群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气象台站天气预报准确率逐步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如何提高县级天气预报水平已成为我们当前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县级预报水平的不足和误差的原因,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对提高县级天气预报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县级气象预报的现状

目前,县级台站的天气预报虽然做订正预报,但基本上只是对市局天气预报指导产品进行转发,只做少量的产品更正。县站没有专门的预报员,而是单独参考市局的指导预报,这样做出来的天气预报是不大理想的。而且县级台站预报人员普遍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自主预报和订正预报的能力。另外,目前县级气象预报业务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制约因素。

3 县级气象预报的误差和不足的原因

3.1 市级以上的指导预报存在一定的误差

天气预报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整个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存在着大气理论、大气观测以及预报方法等现代科技无法避免的误差,导致市级以上台站的预报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样就制约了县级台站做订正预报的准确度,而且像县这样的局地小气候的天气预报更加难以准确的预报。加上受一些局地地形的影响,县级订正预报就更加难做。

3.2 县级预报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县级台站预报人员整体的学历、专业知识不高,县站本科学历的预报人员少之又少,而气象专业的本科生就更少,很多都是负责大气观测的工作人员兼职气象预报工作,那么相对投入到预报业务的精力就会减少,而且又缺乏专业的预报理论知识,对数值预报、云图预报和雷达预报等先进的预报方法缺乏应用经验,这样的县级预报队伍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经济发展速度的。

3.3 县级台站缺乏气候资料的统计再分析

县级气象台站遍布全国各地,各台站都有着几十年观测资料,这些气象资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各个县级台站对本站这些资料缺乏分析和研究,这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浪费。而气候资料的研究分析对县级气象预报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4 提高县级预报水平的途径

4.1 大力引进人才,设立县级专职预报员

县级台站应积极向气象类院校招聘优秀气象专业的本科生,可实施一定的奖励政策,鼓励那些气象专业的本科生去基层台站工作,给县级台站输送新鲜血液,用他们所学去做好县级台站的预报工作。每个县级站站可设立1~2名的专职预报人员,并要求县级预报人员需根据本县自身气候特征对市级以上指导预报做出订正预报,不能对指导预报进行简单地转发。另外,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行奖罚制度来激发县级台站预报服务人员的潜质,从而提高县级台站预报服务人员的预报水平。

4.2 充分利用资源,统计分析气候资料

每个县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都有着本县域独特的气候特征,因此,对本县域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提高县级天气预报水平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对本县的山脉、河流走向、下垫面的状况[3]、各季风的状况及冷害、冰雹、强雷暴活动路径及它们可能对本地造成的影响做了具体的了解并收集总结,以及各月的气候特点,各月的旬、月气候平均值、极值和季节转换性的天气过程,以及灾害性天气及其环流形式、影响系统特征等。如果以后出现类似的天气过程,这些分析资料都可以作为参考,而且同时期段气候特征的总结也对当时的天气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3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基层气象预报员的岗位培训

4.3.1做好当前县级台站在岗预报员的岗位培训

培训时,采取理论结合实际,让当前在岗的县级预报员能充分吸收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在岗预报员的预报水平。

4.3.2加大资金投入

各类政策规定的津贴到位,切实让职工的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从而提升职工的气象预报科研能力。

4.3.3侧重气象人才体现

培养优秀人才,对当前在岗预报员功底较好的,市级以上单位可侧重培养,培养成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预报一线业务技术精英。

5 结语

近些年,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人们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县级气象台站直接面对气象服务的一线,在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县级台站气象预报的误差和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对正确理解县级预报误差、提高预报准确率,从而使人们能够正确的做出生产生活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樊改娥,张顺利.浅谈气象预报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6):217-219.

[2] 许孟会,薛东洋.天气预报的现状和发展[A].应用科技,2012.71.

[3] 刘谋荣.新形势下县局天气预报思路浅谈[J].山西气象,2003,1:20-21.

[4] 黄东林,等.基层台站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措施[J].农技服务,2009,26(6):168-171.

[5] 范厚谨,等.提高县级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思考[J].农技服务,2008,25(5):122-124.

篇9

从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在职继续教育是一个关系个人职业发展和前途的重要过程。从历史的角度讲,长期以来实行的特殊教育政策,在理工类毕业生的培养方面不具备很大的竞争力,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一定不足,需要继续提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国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社会中,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处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更加是自己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都需要个人实现终身学习。从接受继续教育者自身来讲,在职继续教育,是促进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的重要途径,学习作为一种贯穿人一生的过程,能够帮助从事专业技术类岗位工作的人员了解本行业、专业的前沿发展趋势,积累能力和才干,为个人职业前景奠定前提和基础。

2气象部门在职继续教育基本状况

2.1气象部门在职教育的基本情况

30多年来,针对气象基础业务人员紧缺的突出问题,组织在内地培养了多批测报业务人员;针对气象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陆续培养一批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送培了多批人员在国内外攻读博士研究生。这些人员已经成为气象工作的生力军、业务骨干,部分人员已经成为各业务岗位的带头人,在科技界享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1993年以来,区局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要求,结合实际,把在职教育作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使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2.2气象部门在职教育的基本经验

我们一直坚持从实际出发,培养一支藏汉结合,民族比例适中的高原气象队伍,是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事业发展为牵引,制定科学可行,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训教育计划,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坚持人才强局战略,面向世界气象科技发展前沿,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气象部门人才培养坚持的原则;注重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作用,为气象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是保持气象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

2.3气象在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由于以前通讯技术的局限性和培训教育基础的薄弱,面向全区范围的知识更新和系统化的专业技术培训一直都举步维艰,特别是面向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基本处于自学自足的状态,基层干部职工对在职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气象现代化步伐的不断推进,气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气象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不断增强,而管理人员和基础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更加系统、完善的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对于教育,其本身并不能提供适应本地、本单位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教育,能够为受教育人员提供更加宽阔的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视角,能够使管理者更加理解职工的需求、诉求,能够在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达成协调一致,更好地促进事业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体的业务培训,可以通过实践来对它们进行检验校正,能够为业务发展带来正的附加值。

3气象部门在职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对人才培养和在职教育现状的宏观分析,笔者认为,未来一段发展时期,气象部门在职继续教育的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方式和途径实现:

3.1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专业知识轮训

以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对涉及气象社会管理、防灾减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结合气象基础知识、防雷工程技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自动站运行及维护技术和天气学原理等内容,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更新轮训。通过轮训,促进基层气象人员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促进其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社会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3.2对管理人员的系统远程培训

设计适合基层管理人员使用的管理专业课程,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学习、管理相关专题讲座,结合行业管理特点,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通过对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能够为其提供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为实现行业目标管理目标,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沟通能力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3对新入职人员的职业规划培训

对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可以分为新进毕业生入职职业规划培训和新晋升职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新进毕业生,因为刚刚离开学校,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基本处于茫然状态。这时给予他们工作方面及时的辅导,帮助他们转换角色,培养职业责任感、内化组织的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对单位这个群体形成归属感。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讲,被培训人员的年龄与投资收益率之间成反比。也就是说,接受培训的人年龄越小,其培训的收益率越高。这与人的职业生命长短有关,也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有关。因此,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对个人和组织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晋升上一级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人员,给予必要的综合素质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责任、权力意识,符合上一级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专业能力要求,提升为组织决策、行为负责的使命感。通过培训,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有一个新的定位和认识,适应工作角色变化对个人的带来的新挑战,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新的岗位角色中。

3.4对行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重点培训

结合气象部门的特点,中国气象局干部教育学院年度重点培训中,对预报员、观测员分别有新任岗位人员培训和地市级预报、观测人员轮训等基础专项业务培训。组织基础业务人员及时参加国家局各类重点培训,并使培训效果及时推广,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分享培训内容,能够使培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结合和部门特点,对参加各类新技术、新思路的学习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对本地本部门确有培训必要性的重点培训,加强与上级培训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过远程视频或文字或PPT课件下发给此类专业技术人员,同步提高他们的岗位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新业务在本地的应用和传播,有助于提高本地本部门业务实力和业务竞争力。

3.5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

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行业,气象部门要保持其公益性基本特点,保持事业单位的基本功能,其领导干部对待权力、责任的基本态度对改革成败至关重要。尽管我们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但是气象行业的科研业务的基本功能不能丢,这些都是其他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提高预报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等工作,逐步实现气象现代化,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对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培训,能够促进其认清所处的位置,明白前进的动力所在、目标所在,能够达到统一思想和认识,更加结合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带领广大气象干部职工众志成城,用对气象事业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执着,推动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气象强国的梦想,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防雷图纸审核;现状;对策;宁夏银川

2008年4月,银川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成立,对全市境内的高层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工业企业、医院、银行、学校等多个部门的建筑物进行了防雷图纸审核。在审核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防雷图纸审核是一项责任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来进行图纸的审查。

1防雷图纸审核现状

1.1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目前,银川市及三县从事防雷工作的人员大多是转岗而来的,有些是搞地面气象观测的,有些是搞气象服务的,而且大多数都是专科生,没有一个是科班防雷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严格正规的专业培训,专业技术骨干严重匮乏,以现有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水平只能承担防雷常规检测工作,难以适应防雷图纸审核工作的要求,严重制约了银川市及三县防雷减灾工作和防雷图纸审核工作的开展。据统计,2009年银川市局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共审核了44个单位的68套图纸,审核率只达到49%;贺兰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审图20套,永宁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审图1套,灵武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还没有开展此项工作。从以上防雷审图情况来看,目前全市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审核率极低,给整个防雷减灾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1.2从事防雷专业技术的人员变动较大

防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县局由于气象业务任务重、人员紧缺,每位职工都需兼顾多项工作,造成从事防雷专业的人员业务技术不精,规范、规定掌握不熟练。

随着防雷减灾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防雷工作已从单一的检测发展到防雷图纸审核、隐蔽工程的跟踪检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防雷工程检查验收等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支专业技术精、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专业队伍。

1.3防雷图纸审核服务程序不规范、不统一

防雷图纸审核的技术服务大多采用手工操作,工作流程随意性大,大多没有电子档案,给服务用户出具的图审技术报告简单且不统一,工作流程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

1.4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受地方政策影响,开展困难

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尤其为了招商引资,纷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投资商进行政策保护,要求对一些服务性收费实行减免政策,甚至要求只服务不收费,导致气象部门在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开展中存在困难,存在一些不见手续就开工建设的情况。

2对策

2.1加强学习和培训

任何一项业务都要经过认真学习才能熟练。因此,从事防雷图纸审核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吃透各类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方针政策,对防雷图纸审核要熟记于心。并加大防雷图纸审核的培训力度,单位要选派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培训要保质保量,注重实效[1]。要有针对性的强化专项培训,同时还要实行培训、比赛、考试一条龙的学习流程,每个环节必须紧密相扣,坚决杜绝“花架子”、“走过场”。讲究互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注意交流,学习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促使防雷图纸审核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2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服务

市县要联合、上下联动,集约化管理,资源整合共享。针对目前全市防雷图纸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技术整合机制,充分把有限的网络技术资源利用好。建议市级防雷审图中心网站,让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完备的审核流程,建立分级审核机制,保证审核质量,规范审核标准,严格审核程序,严格按照有关防雷“规范”、“标准”出具有根有据的审核结论[2]。

依法履行防雷管理职能,在服务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全社会落实防雷安全措施提供优质、周到的技术服务。要尊重他人,善于团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加强内、外工作的协调,要注意掌握与服务对象及单位的沟通技巧,选择适合的交流方式,建立客户档案,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更新服务管理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将服务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活,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以提高防雷减灾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2.3强化防雷行政执法宣传教育,加强联合执法

当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积极、主动地开展一些一定规模的防雷安全执法行动,用具体、形象的形式去感化广大社会公众,如利用“3.23”世界气象日、全国安全生产月、科普周活动等,进工厂进企业进农村宣传防雷图纸审核的重要性,以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雷意识[3]。

加强气象、城建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反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大对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执法检查力度,把日常执法和防雷执法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执法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各种防雷安全隐患,维护防雷检测、防雷图纸审核、防雷工程的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履行防雷安全社会管理职能奠定基础。

2.4加强和相关单位的联系

加强防雷图纸审核工作,离不开各级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处理好与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的关系,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工作配合,建立协调合作机制,以实现防雷图纸审核工作的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政策大环境,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

3小结

防雷图纸审核对新建建筑物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这对建筑的规范化管理有一定帮助,但作为防雷管理机构,这项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在审核过程中出现设计问题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纠正,确保防雷设计方案能够做到合理有效防止或者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 张雪峰,何清林.建(构)筑物防雷图纸审核方法及要点初探[J].西藏科技,2010(2):60-61.

[2] 闫景东,苑晓磊,汪鲁刚.建筑物防雷图纸审核中的常见问题[J].山东气象,2009(B0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