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服装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可持续服装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可持续服装设计

篇1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继承是创新的继承,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2]优秀的民族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教育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民族服饰在工艺思想上可谓有智,在装饰艺术上可谓大美。民族服饰作品在一定意义上表现制作者的智慧、道德和热情及真善美,体现出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民族服饰在装饰美感中反映出来的审美价值突出体现在观者直接面对服饰外部形式时获取的愉悦感受,其中暗含着精神的力量,展现了生命的活力。民族服饰的装饰、象征和工艺美感在多元化和一体化并存的新时代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发展,其审美表现成为地方文化特色展现的窗口。因此,现代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应该注重民族的、传统的服饰艺术文化的研究学习,通过课程开设引导学生从传统民族服饰艺术形式中寻找灵感和提取各种有用元素,实现并丰富自己的创造力。

2民族优秀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教育的启示

如今中国服饰文化的自主意识已经觉醒,但是服饰文化几乎进入全盘西化的主流境地并没有根本改观。如何对民族概念和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以及时尚化推广,还需要从民族优秀的服饰艺术文化中寻求理论指导和专业反思。

2.1挖掘民族服饰的装饰美感,提升专业理论课程的传统文化底蕴

目前服装院校的课程设置和理论指导都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学生的设计作品也体现出崇尚西方文化的倾向,这一切都反映出服装教育中传统文化因素的薄弱。如果教师忽视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在教学上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热爱传统,学生必然容易产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淡漠和轻视,其影响使学生在进行设计实践时缺乏自己的个性特色,盲目追求模仿西方设计,最终导致设计能力贫乏而被市场淘汰。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首先是对民族服饰艺术价值的重新认识。理解民族服饰中装饰美感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民族服饰的装饰美感不借助任何规则或解释,纯以例证(指直觉感受)提供视觉逻辑的一种独特形式美。[3]只有通过理论课程的形式将民族服饰中的装饰视觉原理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才能实现有效运用设计语言对优秀的民族服饰艺术进行时尚化设计。其次,从现代美学的立场出发,以合乎21世纪人类社会需求的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不断加强传统民族服饰审美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能忽视对人类当代审美心理,包括形式、功利、技术美感等价值的探索和研究。鉴于实际教学条件和师资配备,可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发挥科学性,减少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的授课内容,重点突出主题式讲授,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寻找兴趣点对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某种装饰形式进行更深的梳理和细致挖掘,将专业理论课的授课价值发挥到最大。整体而言,地方院校的服装设计课程设置对民族优秀服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同时也存在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

2.2利用地方手工艺术活态资源提高专业实践类课程的传统技术含量

我国是个手工业大国,有着手工艺术的悠久文化传统,而广西的传统手工工艺更是显现出丰富的活态特征,这些都成为服装设计作品的生命力来源。民族服饰的制作过程是追求设计美的过程,是用视觉形态与审美关系体现出来的各种抽象概念的物态组合,这也正是服装设计的精髓所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理论已经相当完善,设计的重点已经由服装款式和外轮廓形转移到服装的工艺创新上来。在服装设计教育中,服装制作工艺的实践能力和工艺文化的运用能力都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但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不是停留在工匠的层次上,而是通过掌握服饰装饰手工艺,如镶、嵌、滚、盘、绣、包等工艺的基本制作工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传统制作工艺带动创新思维,实现技艺认识上的升华,从而寻找到贴切的设计语言对传统服饰进行设计创新。此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实现对服饰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促进高等艺术教育担负起传承人类文明和保护人类珍贵遗产的重任。由此可见,地方高等服装教育在课程构建中要体现艺术文化理论课程与手工艺实践课程承接与结合的合理性。精炼课堂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一方面,通过民族艺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内涵,了解传统造型规律和传统审美意识及习惯;另一方面,通过服饰手工艺实践课程吸收、消化理论知识,让抽象空洞、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真实而生动、具体而深入。最终完成设计教学中“头脑—心灵—手”的密切联系。

2.3建立以传承、创新、推广民族服饰艺术为核心的产学研运行模式

以地方民族服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出发点,针对这种显著的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根据所在区域对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中获得支持与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摸索服装专业产学研模式时,可以考虑确立“传承民族、时尚创新、营销推广”三位一体的市场化的工作室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工艺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和工作室的信息资源,将民族服饰艺术理论课程以立体式结构展开,通过其他课程如服饰工艺课程、设计课程、展示课程、品牌课程等的加入,实现对民族服饰的创新和推广。在教学中产生的创新设计可以通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转让、新设计研究与开发等形式,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联系。通过工作室的外务联系直接回馈市场的需求信息,使民族风格的自主设计作品在市场运作中不断改进创新,完善专业理论课程的更新。以服饰配件课程为例,根据工作室反馈的市场需求进行指定民族风格的设计教学,然后将设计作品以系列形式推向市场。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让实践环节更加贴近市场发展需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丰富并验证民族服饰理论课程的相关成果。

3总结

篇2

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认知水平、审美以及物质条件的改变息息相关,因而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也包含了当前人们对于生活各方面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意识。总的来说,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了人性化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以及网络理念等多方面内容。

1.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理念中强调的是将人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把人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和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中的人性化观点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不仅能够结合人的生理特点考量人穿着的舒适度以及是否能适应不同身体状况的人,还要符合当前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人们的主观感受,让人能够在穿上这样的衣服时不会感觉到尴尬和产生抵触。此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希望设计师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表达对人类的尊重和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2.绿色设计理念

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迅猛,但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近些年来不少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明显加强。这样的绿色环保理念反映在服装设计中,即产生出将更多的环保元素和环保材料运用到服装上的需求,以及对于降低制衣对于环境污染程度的意识。

3.网络化的设计理念

服装设计理念归根结底是人们在服装这一领域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行动动机的集合体。而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处于高速动态变化中,信息的交换和爆炸使得人们对于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包容度不断提高,同时服装流行趋势更新的速度也远超非网络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服装设计师能够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特性来更加精准地把握住行业动向,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应用技术来提升设计水平,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手段来测评所设计的服装在人体上可能的舒适度和穿着时的视觉效果。

二、基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服装设计教学策略

1.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在服装设计领域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应该与环境发展相适应,而不是为了谋求在服装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以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众所周知,服装是大宗消耗品,其更新速度快、产量多且组成材料丰富,每年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皮毛被间接地用于服装设计。如果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没有教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绿色环保的设计方式,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就很有可能称为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学生也很难被认为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2.引导学生积极采用网络技术手段

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们了解世界的途径一下子被拓宽了,他们能够利用网络技术来了解最前沿的服装设计精神,培养服装流行趋势的嗅觉。但是,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课件等资源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学生有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我设计水平的能力,学生也并不是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基于网络技术的服装设计技巧。教师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们网络技术上的指导。

3.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念,都反映出某一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尽管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灌输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服装行业的设计风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忽略以往设计中的精髓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多方面地了解国内外、现代和古代的艺术特色,掌握发展规律和激发艺术灵感,从旧的内容中提炼出新的创意,在传统中创造新意。当然,这需要教师通过讲授艺术发展、时尚潮流、不同时代审美变化等多方面内容,并致力陶冶其情操、丰富其体验。

作者:宋晴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萍.浅谈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3).

篇3

(一)坚持“5R”的设计原则

“5R”设计理念,即以环保选购(Revaluate)、循环再生(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Reduce)以及回收(Recovery)为目的进行设计。在实际服装设计工作中,应坚持“5R”的设计理念,全面认识并掌握产品,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减少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资源浪费降至最低,减少服装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并回收再利用废弃且尚有价值的服装与配饰。在达到保护环境以及资源节约目的的同时,使人们对健康服装的需求得到满足。

(二)注重更新服装的设计理念

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如果始终保持一成不变,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设计师在对原有设计进行更新、改良时,应充分与时展相结合,不断更新产品的设计理念,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例如,服装设计最初可以采用新型纤维开发的生态环保型面料,如原生竹纤维面料、大豆蛋白纤维面料、海藻纤维面料等,可以极大提高服装的附加值。另外,在改良性的设计中,设计师应坚持以降低服装产品产生的环境污染作为主要目标,在服装基本功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实施部分材料的改动。以服装辅料为例,纽扣、金属链等对于服装的造型、实用、档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对服装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时,这些服装辅料要无毒、无害,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

(三)尝试服装设计的改革性转变

所谓的改革性设计,就是全面改革原有的设计,并进行大胆创新。比如今天市面上广受欢迎的防辐射西服、衬衫、围裙、孕妇装等,以及仿生服装、抗菌服装的研制与开发。这些设计都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改动,而是从服装的整体角度出发,重新定位和设计产品,从而使服装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全面提高。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绿色材料的选择

绿色设计的理念是秉承大自然的本色,绿色设计的兴起推动现代服装进入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选取,例如时下对纯棉织物、麻织物、毛织物、丝织物等天然纤维的广泛使用。天然纤维因其良好的吸湿、透气、纯天然、安全及生物相容性,不仅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也使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得到有效保障。现今,服装原材料除了固有材料的使用,新型的材料也不断被研发出来,如蛛丝、霉菌丝、植物纤维等。这些材料被广泛引入服装设计中,可以提高服装的附加值。

(二)生产加工的成本核算

在服装进行设计前,应对生产环境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使制作服装的成本支出降至最低,坚持节约型的服装设计理念。与此同时,服装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对选择制作服装材料的回收性、价值性以及处理方式上进行综合评估,使其能够得到循环利用,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节约。

(三)绿色包装的使用

包装是产品外观的重要体现,做好产品的绿色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产品的环保形象得以树立,并将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使产品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

(四)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

绿色产品展现的最佳平台是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用绿色环保的营销策略,能够使绿色服装设计在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行业必将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简约主义

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所以简约主义是绿色服装设计所具备的基本形式,也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在设计中,融入简洁、准确以及凝练的风格,能够更好地使产品的应用价值得到实现,使产品更具魅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效果。

(二)环保主义

在材料的选择上,绿色服装设计应最先选择能够回收循环利用的材料。如对棉、麻等的使用,在彰显怀旧风格的同时,实现对资源的节约,使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并使生态平衡得到维持。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环保理念。

(三)自然主义

现如今,人们所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然、健康以及简约,这种生活理念也同样可以应用于设计服装产品中。这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能够充分地与自然环境融合,体现出人们对于美好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向往。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服装材料;教学创新

款式、色彩和材料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其中,服装材料作为最基本的要素,涵盖了服装构成的面料和辅料。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修读服装材料基础知识是跨入专业领域的必经之路,其将有效衔接服装设计、纸样设计和工艺制作等流程。纤维—纱线—面料—成衣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需消耗的能源和物料以及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在对环境产生着影响。对于未来将从事服装设计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运用面料时如何有效地遵循3R制造原则—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和Recycle(再循环),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尤为重要。将常规的服装材料,或升级再造,或变废为宝,提升现有材料的艺术设计水平,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服装设计表达语言,实现对服装材料的创新,是本次教学实践的目的。整体教学思路分三个阶段展开(图1)。

一、构建服装材料的理论知识体系

参与本次教学创新实践的是服装材料领域的初学者—40余名服装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帮助他们建起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服装面料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且难于理解和记忆,因此,更需要采用多层次递进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图2)。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服装材料的基础性理论,学生既需要从纤维、纱线和织物三个层面去认识不同材料的类别、性能和应用,同时又需要了解基本的纺纱、织布、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生产工艺,并将这些材料知识与服装的品类、造型、风格和工艺相联系。其次,教师为学生安排前往中国丝绸文化博览馆的参观活动。学生可近距离观看丝绸从养蚕缫丝到纺纱织布的整个生产流程,了解相关的原料、设备和成品,并从丝绸品类出发,全方位体验纺织文化。再次,以《面料的故事》为主题,开展小组作业,根据常规纤维的种类棉、麻、丝、毛、再生纤维和涤纶等,对服装面料进行深度案例研习。每个小组都要分析所选类别纤维的理论背景—纤维和纱线特性、生产流程、面料特点和常见种类等,探寻该类面料在服装产品中的应用案例,搜集相关的面料小样和衣物,并进行服装实物穿着效果现场评估。最后,从面料特性出发对服装设计提出建议。通过理论回顾、实物观察和穿着体验中,帮助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使其对服装面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服装材料创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对现有面料的使用技巧、艺术创新手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无疑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该阶段的研习将极大丰富学生对于不同面料材质、创作技法和设计风格在创新材料中的应用知识。因此,第二阶段的教学思路围绕典型案例分析展开,主题名为《向大师学习面料艺术》(图3)。典型案例分析从纤维艺术的角度出发,对纤维、纱线和面料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开展调研。适逢第九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学生近距离观摩了从52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作者的报名作品中甄选出的221幅以纤维、纱线和面料为创作载体,以平面、立体、装置等不同形式展示的纤维艺术精品。学生可以从来自壁画、雕塑、服装、染织、环境等诸多专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智慧中汲取灵感,了解纤维在不同形态结构下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不仅是将设计的思路拘泥于常规的面料学习中。此外,从面料应用的技法和工艺出发,典型案例分析着眼于对知名服装设计师的面料应用技巧进行资料调研。学生学习和分享了国内外40余位服装设计师的面料应用技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的面料运用技法,例如面料色彩与材质的不同组合—同色异料、异色同料、同色同料、异色异料,以及刺绣、染色、印花和涂层等加法设计,镂空、破坏和水洗等减法设计,压褶、填充和缠绕等立体设计等。这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为第三阶段的个人面料创新实践奠定了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也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灵感。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服装材料的创新实践

第三个阶段的教学思路就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应用环节进行设计实践,完成个人作业《我的面料创新》(图4)。学生可以通过基础材料的选择和收集,经过创新和创意的过程设定主题和拟采用的技法,完成个人面料的创新设图5黄幸杰纤维造型作品图6赖海平针织作品图7邓捷刺绣和填充作品图8谢颖杜邦纸褶皱作品图9陈思汝立体珠绣作品计。在前两个阶段学习的服装材料基础理论知识和面料运用创作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展开。从本次面料创新课程的学生作品来看,学生已经实现了从服装材料的初学者到具有面料创新概念的设计者的转变。从材料的选择和收集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容易获得的材料,例如从面料市场采购的常规面料,穿旧的衣物和平日积累的小物件,也有学生主动联系服装加工厂获得一些工业废料等。从创意和创新的过程来看,学生的灵感来源也各不相同,风格迥异,显示出较高的思维活跃度和较好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黄幸杰以棉线、泡沫等普通素材的结合,让棉线原本的形态平面化和立体化,模拟樱桃落入牛奶中溅起液滴的一瞬间,塑造了一个充满美感的画面。这件作品结合多样化的选材,探索了纤维的不同表现形式,为平淡无奇的废旧素材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图5)。学生赖海平、邓捷从面料的技法运用方面进行创作,例如手工针织和编织、扎染、刺绣、拼贴、镂空、压褶等(图6、图7);学生谢颖从材料中获得灵感,例如运用羊毛纤维、棉线、麻布和杜邦纸等不同材质进行二次创作等(图8);学生陈思汝将创作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的转换中展开,例如从基于平面面料的珠绣发展为空间的立体造型(图9)。参与本次教学创新实践的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不断的摸索、调整和突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而他们对于服装材料知识的学以致用和深度理解,也在这些必须独立思考和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通过学生的创新和创意,一些平淡无奇的普通面料和废旧物品被升级再造和变废为宝,并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有意义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服装设计表达。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服装材料创新教学实践中,笔者为这门课程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旨的“理论—案例—实践”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型,同时培养了学生以创新创意来实现对现有素材升级再造和变废为宝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创造性思维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及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次创新教学实践尚在摸索之中,还存在很多改进空间,希望在未来的教学探索中进一步完善。(注:本论文获得2016年度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扶持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85201/00000432)

参考文献

[1]朱松文,刘静伟.服装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2]布莱克本.可持续纺织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M].纽约:CRC出版社,2009.

[3]杰妮•阿黛尔.面料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篇5

1永久性设计

永久性设计是慢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永恒设计。不会跟随时代流行,有独立的存在空间和群体,以可持续的观点呈现出新的观点。用简约的硬线条组成的曲线,剔除不必要的繁杂材质,同时也要求高密凝练度,不会轻易造成形态上的不稳固,以它的超长使用次数来延长寿命,而简约成线的设计也不会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以形态设计而言,各种设计风格或趋势都有自己的寿命形态,以一种形态固定的风格在形态上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在服装中的永久性设计可看作是对流行不敏感,以经典形式所表现的单纯固定曲线的特性。顺应人体曲线的简洁线条构成的经典设计风格,允许特定范围内的形态变化,裁剪及其节制,形成结构的分割线通过简化来寻求机能性,是可以持续百年甚至以上的设计类型。可在品牌服装中领略其设计寿命的持续程度,如夏奈尔;除细节、面料变化以外基本原型一直持续至今;Burberry的格子持续一百余年称之为英国传统服饰;以大众服饰被接受,以西部牛仔得名的牛仔装可以说是带有美国历史的服饰,之后虽以各种形态出现,但其以基本牛仔的面料制成的服装扔在持续牛仔特有的风格和感觉。此外,还有阿玛尼、CK、LV等都在以固定风格延续。慢设计的可持续性在服装品牌中达到一种安定的效果,能在复杂多变的服装流行中可持续它原有的风格。

2概念设计

作为慢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概念设计即永恒设计之后,赋予设计生命无限延长,并富有更深层次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包含慢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设计者的主观思想,以“无形态”的量体,不局限于具体的客观规律,凭借设计观念与思维做出解析,并在其过程中产生新的设计形态。以独立的设计形式构成,运用形态变化和空间分割来满足需求者的任何一种形态,对习惯工业化环境的现代人提供新的视角,营造和谐自然的氛围,同时增添艺术气息,引领新次元的感知能力。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人的主观理念成为品牌形象,形成概念式服装品牌。更多概念服装表达的是设计师的思维、感知、意念构成的场景。具体表现为忽略造型,用少数的原色块进行简单拼合或几何形排列,或颜色统一,用服装廓形和立体造型仅表达一种或两种设计语言。都是以点线面的关系把视觉焦点集中简化,使其形成概念上的空间。先驱者将艺术家的理念与服装结合,将服装带入艺术范畴,那就是伊夫•圣洛朗的蒙德里安裙。主要设计表现以艺术作品的抽象概念为主,除最基本的廓形以外,把服装其他部分忽略,仅以简单的连衣裙结构去表现。相反,像三宅一生的作品忽略颜色,用廓形与结构表达褶皱的变化形态,使其以概念的形式给鉴赏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设计师的作品成为服装的经典之作,以艺术形态塑造独特风格,并在业界得到了肯定。近年来兴起的无印良品,以概念设计为载体,传达慢设计理念。产品中没有多余装饰的设计,通过节制来追求单纯美学,有“无设计”之称。所有产品色调统一,用级少数的颜色,强调空无概念,以象征符号的形式满足现代消费者的时尚需求。寻求慢生活为主导的现代设计理念,表达一种静止的状态,颇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内在性。

3天然材质手工设计

天然材质的运用一直是人类研究的永恒主题,慢设计所表达的“回归自然”体现人们对城市的倦态,须自然的和谐净化疲惫的心境。趋于这种社会现象,近年来纯天然面料的研发得到快速发展,天意梁子就是以取之自然的品牌原则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得到了业内的肯定。采用纯天然面料进行加工,坚持面料开发与创造,注重原创设计,以自然和谐的氛围塑造品牌风格。现今,诸多服装设计师的策略逐渐转向天然材质无公害加工,而最好的条件就是手工业制造。从工业大量生产慢慢趋向于独一无二的单品。设计师的面料开发与手工技术的结合让服装颇有艺术风味,虽需很长时间但人们愿意投资到设计师的创意和工艺的精湛,甚至置身其中。手工的起源来自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纹样等,因此提起手工业不得不提到民族性。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21世纪成了服装设计的一种趋势,设计师们挖掘历史,探索传统民族服饰的奥秘,再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这似乎是每个服装设计师的必经之路。民族元素在设计师的巧妙运用中相互融合、升华,最终以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传统民族风格保留古时期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心里因素、时代背景,属缓慢发展或停留的形态,不会受到外界干扰而保存自己的固有,能持久的流传。带有民族风韵的天然手工服饰,在慢设计的推动下,将崇尚自然、回归原始的理念融入其中,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4再利用、再创造设计

工业革命的转变带来了“一切都重新设计”的概念,声称之前的设计会“从摇篮到坟墓”,但现今所有的设计表象都在体现“从摇篮到摇篮”的思想。换言之,某件东西使用后不会被扔掉,而是重新诞生或安全地回到自然的循环之法规。慢设计理念所表达的就是把“可回收反复使用”添加到设计里而提高其价值。把原有结构打破,重组新的形态,构成再创造的产品,最终实现可循环使用的目的。服装中的回收利用可表现为回收材料的再创造。面料2次设计为典型,把使用过的不同面料和素材加以工艺技法,用加或减的手段来达到结构重组的效果。牛仔系列中的复古风格更像是旧衣砌成的古堡历经沧桑,具有“甲之垃圾,乙之瑰宝”之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复古风几乎在每一年时装周都能占据一部分领域,顶尖品牌在会现场把完全不同于服装的材质加入到服装里去,例如:镜片、金属、钻石、塑料、木制品等,甚至直接把摩托车的后车镜或头盔带入服装秀与服装融为一体。品牌亦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服装设计中的再创造已慢慢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去尝试把自己的衣服进行加工变成另一形态来符合流行,甚至以此为契机掀起新的流行元素。

5复合功能设计

复合功能设计在现代设计中占据重要部分,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人们追求既简单又多功能的产品形式。多功能以机能性为基础扩展使用空间和频率,像可解体的厨房用品、模块式多用型家居、随即变化的沙发等的家居用品,也有许多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多功能产品。慢设计最终要表达的是超越时代,创造拥有更高的价值和普遍性的经典,这些都会延长寿命以及符合可持续循环的概念。多功能设计自服装出现以来一直在发展变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多功能设计与高科技技术相结合,升华为复合功能设计。早期,已经出现可以忽视季节变化穿着的多功能外套;随意卸戴的绒、棉、毛等适合严寒季节的面料,又可将袖子、底摆等部分卸载,适应炎热天气。近几年,运用高科技技术研发的面料在现代社会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权威性竞技比赛中,运动员所穿的运动服甚至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运动服的功能已不仅仅是便于运动,已经升华到能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例如,模仿鲸鱼须能更好的适应水流的泳衣;防止对方球员拉扯的高密度吸水排汗的球衣;厚度与纸张相似的登山服等。在慢设计理念影响下,具有复合功能的服饰慢慢得到了大众的关注。除了运动装之外,在日常装中逐渐开始出现高科技研发的面料和服装。服饰环境报告发表可以更换颜色的服装,随着温度的变化感应颜色,被称之为“变色龙”装。在衣物内植入带有功能性物体,像加入MP3,根据衣服的装饰物操作功能键进行操作;加入风扇,可以为炎热环境中的工作者服务,又可用来适应酷热天气等,在设计与科技结合下,服装的发展变得趣味无穷。多样的技能性与尖端科技素材的使用,也可称追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合。

结语

篇6

关键词:环保理念;服装设计;服装;应用

一、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服装的装扮,服装行业既是一个充满时尚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消耗大量资源的行业。当前服装纺织原料的过度浪费以及纺织原料的大肆污染,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特别恶劣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将环保理念完美的融合在服装设计中,向大家宣传环保理念,引导消费者对于环保纤维制成衣服的深刻认识,这样才能够提升衣服的利用率,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情况。

二、服装设计中环保理念的具体应用

服装产业中服装设计是最开始的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环保理念的关键步骤就是应用环保材料,这种方法能够加强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消费者的环保理念,也能够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推动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将环保理念应用在服装设计中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下面详细说明环保理念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设计有创意的服装,向消费者传达环保理念

众所周知,服装的设计师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素材、挖掘素材、积累素材以及运用素材。设计师可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把自然界中事物的色彩、纹理甚至是外貌融入在服装中,让创意去吸引人们热爱生命,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

对于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设计师也可以通过再造将其运用在服装的配饰搭配中,例如:废弃的耳机、塑料、金属以及磁带等,都可以将这些物质随意的与服装搭配在一起,营造出天马行空、随意洒脱、另类夸张的效果。尽管这种设计不能被人们应用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但是通过设计师的巧妙和创新的设计,可以正确的引导人们的消费理念,让消费者接受低碳环保的服装。

2.旧衣新做,减少资源浪费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挑剔,更新衣服的速度越来越快,长时间的购买衣服、丢弃衣服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将衣服进行回收和新作也是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1年FAKE NATOO品牌的创立者张娜就曾开展过“再造衣银行”,她曾通过观察将闲置或者是丢弃的衣服进行回收再利用,聘请职工分门别类进行拆分和清洗,根据色彩和厚度进行适当的搭配,拼接出更加时尚的服装。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适当的途径对服装进行拼搭,就可以用低成本的材料制造出更加符合环保理念的服装。对于经营服装的公司也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和旧衣回收公司进行合作,将囤积的衣服和回收的衣服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再通过设计师进行环保设计,就能够实现材料的零成本,对于这一类衣服,体现的不仅是设计师的巧妙创意,同时也会引领国际时尚潮流。

3.使用有机材料制作服装

随着服装业的迅速发展,制造服装的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造成污染严重的废弃物就是难以降解的人造纤维,因此要在选材上多多使用有C材料,这样才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有机棉是指在种植的过程中降低甚至完全不使用杀虫剂和化学肥料的非转基因棉花,使用这种棉花制造出来的有机棉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制造服装上,随着人口的不断激增,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都在应用这类材料制造服装,当前这种有机棉被广泛的应用于男女装、童装、内衣、成衣设计中。根据分析可知当前有机棉是服装设计的不二之选,是朝向环保理念发展的重要环保材料之一。

4.选择环保面料服装,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环保面料指的是自然、节能、低碳、可循环利用、无害的面料,例如天然的毛、棉、麻和竹纤维等物质。使用这类环保面料可以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果合理利用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环 境污染,这类环保面料也是制造环保服装的首选。当前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天然面料的环保服装,例如设计师梁子采用广东传统的莨绸面料制造的高级定制服装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誉一片。莨绸是一种接近消失的古老面料,是以桑蚕丝为原料织成胚绸,在使用薯莨的汁液浸染手工制作而成的,制造的过程不涉及到各类染色剂,是十分环保的,这也是服装受到广泛好评的主要原因。

尽管现在使用可再生产品制作服装的想法没有受到很多国人的支持,认为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没有档次,是垃圾做成的产品,但是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偏见,相信通过设计师的不断宣传,人们会理解这种环保理念,人们会对环保纤维制成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会主动去选择那些天然环保材料制成的服装,这样就可以从重要环节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

三、结语

设计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将服装设计的更为低碳和环保,为社会的生存环境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虽然设计师不能插手服装的制作环节,但是可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环保理念,融合各类创意和再利用的方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制造服装,促使服装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红,朱旭明. 浅谈面料再创造与服装设计[J]. 纺织科技进展,2010( 5) : 74.

篇7

关键词: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服装设计专业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中,能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开展劳动。

1劳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合作交流。在集体劳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集体的劳动目标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作交流意识,并且严格按照课堂秩序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展开导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具备的特征进行合理分组,并且确定每一组的组长,学生在接受课堂反馈的过程中,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提出疑问。学生在这种小组学习合作中更积极投入,更乐意地参与其中,更珍惜这样的小组学习合作方式,通过小组协作进行小组学习,并彻底检查问题,以解决现有的教学问题。学生在反复的问题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科学知识和材料,建立有序的合作分工,在相互激励中不断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结构,最终追求骄傲和荣誉,克服问题解决中的困难,以促进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1]。(2)促进动手实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缺失了劳动教育,也就失去了实践的重要含义,一些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需要推进高阶思维的形成,而不是一味地将实践作为劳动教育的唯一途径,否则会失去实践学习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劳动实践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折射到学习中。例如,在进行教学分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划分不同的知识点,也不知道分类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因此,教师在合理分类时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学分类的意识[2]。(3)累计问题经验。劳动教育涵盖了很多方面,在进行高校劳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动手实践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产生价值。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劳动经验更好地学习,充分发挥教育的真正价值,使得学生意识到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解决问题及经验累积的过程。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通过经历和学习形成经验、技巧、方法等,最终能够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学习的多样性,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意义认知建构能力[3]。

2思政教育元素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入与创新应用

(1)创设劳动情景。作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当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而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及重要资源,在文化传承及知识传递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教材,并且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有关劳动教育及思政的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当下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存在的价值。通过围绕教材例题创设相应的情境,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落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功能。同时,教师应从劳动教育这一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探索,并且创造性地对教学资源展开利用和挖掘,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4]。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特征,将军队文化及企业文化贯穿于专业教学中,以校企合作项目、毕业设计项目的各项措施作为重要的载体,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宇航服、战训服等类型的服装进行项目探究,最终融入爱国教育及劳动教育。(2)打造师资队伍。想要推动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更加专业化,应当建立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应当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在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当加强理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同时,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在校内选择一些具有相关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课程讲师,也可以对外聘请一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及实践经验的劳动教育传递者,如劳动模范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构建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根据教学规律设计多媒体课程,收集数据,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练习等教学联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正逐渐从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元素,围绕品牌文化及毕业生案例等多项内容出发,使得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文化教育,强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3)开展教学评价。首先,素质教育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劳动评价机制更加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的最终目的。故而,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的目标构建不能过分依赖传统评价体系,而是应敢于挑战,突破原有评价体系的桎梏,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创造、合作与共享等目标设定其中,立足“教”和“学”两个基本点制定综合性评价目标体系。其次,教师主导下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不能只拘泥于劳动知识的建构,应充分了解学生劳动学情,预设教学目标,并预测教学目标达成度[5]。教育事业是人的事业,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底蕴。因此,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的建立也应是动态发展、有机生成的。服装设计专业劳动教学评价应从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文关怀和美育情感培育出发,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出发,把美育能力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设计到教学评价中,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的因子设计必须体现学生持续发展的特征,如合作、自我管理、美育创造力等内容;其次,评价措词要彰显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持续提高的特点,如“不断改进”“学会使用”“持续提升”;最后,评价的标准要符合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美育培养规律,不能出现“揠苗助长”式标准[6]。(4)开展提问教学。高校劳动学科内容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蕴含丰富的知识量,其教学的有效性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课堂上实现有效提问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合理设置相应的问题,使课堂提问环节得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后续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并围绕重难知识点作相应的知识延伸,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及知识理解能力,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问题,促进师生共同思考、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需要注重连贯性,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前后的密切联系,实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渐理解问题背后所揭示的课程内容。此外,教师需要关注思政学科所具备的较强抽象性而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记忆带来较大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设置问题内容时可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深入思考,加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感知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服装设计专业劳动项目,并且自觉维护劳动的成果,在专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使专业教育能够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劳动教育,能够坚定学生的专业志向及劳动信念,努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特教中专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6):138-139.

[2]葛彦,傅海洪,吕冬云,等.“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科技进展,2021(6):63-64.

[3]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66-68.

[4]王新刚,郭宏洋.中高校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问题研究:以统编人教版教材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21(6):102-107.

[5]梁杰,肖扬伟.新时代红色家书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逻辑与路径[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1,12(3):1-6.

篇8

关键词:生态时代;服装审美;自然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42-01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服装设计已成为服装设计界的主要话题,生态服装应从服装审美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进行设计,并从简约和谐的设计角度以及健康环保的面料要求角度去进行,从而创建真正全方位的生态服装设计体系。而今消费者为了展示个性、疯狂追新、相互攀比、相互追求陷于吹嘘的话语环境里,呈现出名牌崇拜、喧哗与贪婪的世象。为获得华丽服装不惜代价的滥杀珍禽异兽,制作皮衣和珍贵毛草服装。这对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服装生态环保意识是不一致的。本文结合服装生态设计及服装绿色审美出发阐明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善待自然生命对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生态时代下的服装发展现状

(一)服装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

生态问题在服装方面也表现的非常典型和突出,随着人们追新、攀比的世象攀升。人们获得昂贵皮衣类服装,商家不惜代价去涉猎珍惜动物,来谋取巨额的经济利益,致使珍贵动物濒于灭绝的边缘。在不少女人的眼里,皮草是雍容华贵与奢华富有的象征。无论动物保护主义者和设计师的纷争如何沸沸扬扬,女人们似乎还是无法拒绝皮草的诱惑。世界各地许多动物却因为它们美丽的皮毛而遭到大量捕杀,其中包括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据调查每件皮草大衣约需10~25只狐狸,体型更小的水貂起码要70~80只才能制成,而且全都取自出生刚满6个月首次换毛的幼小动物。如此而来的皮草大衣、手套、皮包,你真的忍心用生命来换取自己的美丽吗?再穿、再买吗?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善待自然生命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现代服装发展的新动向―生态引领科技的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推进,高科技环保面料将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在各个场合强调:“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在高新技术应用层面和自主品牌发展层面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发展目标。”在2010年国内外的服装博览会、面料辅料博览会上,以玉米、大麻等等植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化纤产品夺人眼球。成为时下流行发展的方向。改变单一的毛皮原料的猎取,在国内外的纺织服装展览上也可以明显的看到,西欧、日本等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化纤研发能力,对服装来说,这表明面料已然成为设计、渠道之外的另一个核心品牌竞争点。这些都表明,低碳经济是现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生态服装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服装是献给未来的,未来的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未来同样需要传承、延续并可持续性地发展,作为今天的人类,对未来的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上,而更该将目光关注于将过去与未来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和利用上,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减少负担,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平衡。那么,面对生态环保设计的要求,采用何种设计方法就成为服装设计者最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顺应时代的发展生态也对服装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奢侈毛皮服装”的威害让人们不得不寻找“自救”之路,于是,一种名为“生态服装”的衣服衍生而来,面料主要采用天然动植物原料,与人们崇尚自然,回归真我的趋势不谋而合。“生态服装”以天然的棉、麻、丝毛、皮等为原材料,穿着上不仅健康安全、手感也极为舒适,这种生态服装业紧跟时尚潮流,款式设计新颖,颜色搭配绚丽夺目,但从表面上看与一般的衣服没有太大区别。面对生态在新的健康理念趋势下,健康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以及未来的流行趋势。

三、生态时代下的服装审美

(一)和谐简约之美

生态服装设计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材料、色彩、结构上。生态服装审美设计是体现文化理念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服装设计理念所包涵的内容广泛,运用不同手段和形式设计出的服装,以服装的色彩、材料、造型上来体现服装的审美。

1、色彩

色彩是服装中最引人注意的因素之一,生态时代的色彩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绿色,绿色反映了自然的本来色彩。它象征着生命、生机、活力、健美,和平、和谐、和睦、自然。为此,绿色显示了大自然,取材了大自然,体现了人们生存的环境有着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的关系。

2、材料

材料是服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生态服装则以天然动植物材料为原料,如棉、麻等体现环保意识,从面料到钮扣、拉链等附件也采用无污染的天然原料。随着纺织科学的不断进步,新型保健性面料得以迅猛发展并成为未来纺织品开发的主要方向,这对维护人体健康,增强衣物穿着的舒适性,实现绿色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证。时代“环保风”和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内心需求相结合,使生态服装正逐渐成为时装领域的新潮流。

3、造型

造型是服装设计的三要素之一,服装在造型设计上,首先要注重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处理。在服装的造型结构处理上东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西方所推崇的三维立体造型结构,还是东方所崇尚的二维平面造型结构,都要以人体的舒适度而进行设计,在服装设计上其局部的造型应在实用、舒适、简约上进行变化和创新,重视服装的人、机、物的统一效果设计,以及各款式的和谐搭配。

(二)服装生态的创新美

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下,服装设计师们也开始了寻求另一种出路,就是找到能和真的动物毛皮相类似的毛皮运用到自己的服装上。那就是“人造毛皮”,它具有天然毛皮的外观在服用性能上也与天然毛皮接近,是很好的裘皮代用品。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武学凯认为:目前人造皮草在服装中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发掘、体现,人造皮草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完全以真皮草作为方向,应发挥自身优势,它可以把新的皮草设计工艺通过面料织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从设计、时尚、商业多角度诠释了人造皮草内在的价值。

人造皮草在服装品牌的应用上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人造毛皮的时尚化设计,创新的搭配组合,材质的对比组合,将设计理念、手法与科技创新相融都将更能体现人造皮草的发展前景。在环保生态方面,人造皮草也有着享受皮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势……当人造皮草的设计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人们就会从时尚的角度去认识它,接受它,欣赏它。

生态服装设计在21世纪的服装时尚界其市场具有无限潜力。其中的价值还需要人们去细细体会和不断挖掘。因为归根结底,最终的受益者还是人类自身。皮草不是常规的服装原料,获取皮草的唯一途径就是杀死动物。我们恳切希望人们了解皮草服饰的来源和关注相关信息,相信设计师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会带动更多的人关注毛皮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对它们的虐待,让更多人了解:时尚无需血腥与残忍的修饰!让我们行动起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人类的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晓刚.专项服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63-66.

[2]陈继红,肖军.服装面辅料及服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7.

110

[3]安毓英,束汉民.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8.

[4]尚笑梅,舒平,杜.服装设计:造型与元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7.105.

[5]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10.

882-884.

篇9

关键词:极简主义;服装;设计文化

服装设计关系着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中“衣”的方面。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光”。衣装打扮体现着个人的审美品味。服装设计在这个层面上,一方面它会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设计倾向;在另一方面,服装设计又承担着一个先知的角色,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更进一步说,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的产品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极简主义在服装设计上的引入就是基于这种情况。极简主义体现的不仅仅是形式美感,而且是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一种明朗轻盈的生活态度。因此,在服装设计的具体操作上,它主要是围绕着极简主义的这一理念来进行的,在形式上追求简洁,在内容上追求新的生活态度。

一、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特点

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追求简练、明晰、利落的风格。在造型上,它追求的主要是一种线条感十足的、具有简约明朗的结构感的效果。因此多采用变化并不复杂的几何形体,把线条感传达出来。在用色上不追求视觉刺激,用色较为单一,色调统一而和谐。在选择面料上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追求服装剪裁的形式美感。体现出极简主义的人本主义原则,以及一种一少见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的审美趣味。即有东方的禅意,又有西方冷静的秩序感和理性原则。

二、极简主义风格在服装设计应用中的具体表现

极简主义风格在服装设计上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呈现的:款式、色彩和面料。它推崇简洁的造型、准确的结构、含蓄的材料,除去繁缛的、不起功能性作用的装饰,追求纯粹,以服装本身的剪裁、色彩的和谐与材质的天然肌理为自身特色。这种“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典雅”的设计原则对设计师而言,要求对面料的选择和款式的考虑有周密的思考。否则就失去极简主义的理念,变成简单。

(一)款式上的具体表现

在款式上,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并不追求特别花哨、夸张的款式造型,它主要是以服装的基本款式为主。设计师需要运用减法思维来构思,免去无关紧要的细节装饰,通过简洁的、边缘锐利的、线条感十足的剪裁把简约之美传达出来。它实际上十分考验设计师的个人能力。因为要通过服装的廓形表达出一种线条感,他必须一方面考虑面料本身的柔软度等因素;一方面考虑在款式的剪裁中如何强化线条感,同时又能保持简约的风格;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穿着者的比例形态,使得在穿着时人体与服装的廓形相协调,保持干净利落的效果。也正是基于这种种因素的考虑,极简主义服装在款式上并不作过多突破性的创新。

(二)色彩上的具体表现

在色彩上,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以黑、白、灰等中性色作为主打色,或者是纯度较低或明度较低的蓝、红、黄、绿、褐等色,以便于得到和谐的色调。由于要传达服装的简朴大方的效果,一般不使用图案装饰。在服装上也不采用过多的色彩搭配。但同时它又不能失于简单,完全使用单一颜色,这样一方面过于平淡,另一方面也会削弱剪裁上的线条感。因此,在色彩上,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搭配问题,保持一个适度、中庸的原则,使之既不花哨,也不至于平庸。

(三)服装材料上的具体表现

对于面料选择也是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没有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没有精彩的图案花纹,对极简主义服装的欣赏除了在宏观上欣赏剪裁以外,必然会从微观上关注到材料的质地。而且另一方面,极简主义也要考虑到设计首先是为人而设计的,首先要适应人们对设计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耐用性等需求。因此,面料的选择无疑是极简主义服装成功的关键之一。极简主义服装设计在面料成分的选择上特别讲究,它要求面料一方面能适应于剪裁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与气候条件相适应,如夏季一般选用透气性较好的轻薄的棉、麻、雪纺或混纺等材质,冬季一般选用保暖性能较好的厚重的呢q材质。同时,极简主义对面料质感的追求使得它对新的面料材质特别敏感。如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就曾经用木质纤维来制作极简主义风格的服装,通过面料本身的质感之美取代人为的繁缛的图案装饰之美。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的文化不断传入中国,设计文化也慢慢地被国人重视起来。在服装设计上,近年来更是异彩纷呈,各大美院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不断为这一领域提供人才。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近年来也在中国得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这种风格的流行反映了当下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从以物质需求为主向着以文化需求为主转变。极简主义风格体现着简单、纯朴、干净的生活方式,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环保的设计文化。但这种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对设计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极简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在中国要取得进一步发展需要有更多有实力的设计师参与。同时,另一个问题是,极简主义的产生是基于西方文化的,而当极简主义传入中国,设计师进行这类风格的服装设计时,还需要在本民族的传统中汲取灵感,像日本、北欧等地,通过把极简主义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和改造,产生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极简主义作品。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生态服装;绿色纤维;可持续;环保

人类的智慧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使文化和科技一次又一次的创造了新的可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服装面料上,从最开始人类祖先为了抵御寒冷和饥饿,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最天然的材料来包裹身体,到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麻织物与毛织物;“纺线”技术的创造使得棉、麻、丝、毛这几种适合纺织的纤维一直使用至今。而从手工业到机械生产,出现了许多新型功能面料与化学合成面料,赋予了服装更多新的可能,例如丙纶、腈纶、维尼纶等,这些新型面料与传统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大大提高了面料的舒适性、耐用性与保型性。而一些新型功能面料的出现,大大弥补了以往天然纤维在功能性方面的不足,例如负离子纤维制作的保健服装能够活化细胞,净化血液,消除疲劳;蜘蛛丝制成的面料强度高,韧性好,且易染色,因此用它来制造防弹背心、头盔、降落伞绳、帐蓬等军用物品。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新型面料的问世一方面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和破坏,因此在倡导“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当下社会,绿色纤维的出现则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自然、乐活状态的需求,使生态面料成为在服装设计中面料选择的主流。

一、生态服装与绿色纤维的概念

生态服装从首先不仅是在最初的材料选择上要选择棉、麻、丝、毛等各种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从天然植物、动物、自然界中提取出的未经过合成和混纺的材料进行制作和纺制之外,在纤维和材料的染色过程中也应采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从植物、动物或者矿物质中获得的染料,如:靛蓝、茜草、紫草等。

其次,在服装的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制剂、染料及面料辅料等,都应符合国家制定的质检标准,不对人体和自然环境产生危害。最后,在服装的处理和降解环节也要遵循环保生态,在自然条件下自然降解或纤维可二次利用,所产生的余料不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伤害。在穿着环保服装或生态服装时,能给人舒适,自然,随性的感受。

绿色纤维又叫环保纤维,环境友好纤维;它与生态服装是紧密联系的,原材料无污染或是尽可能的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其来源划分类型,大致可分为植物绿色纤维、动物绿色纤维、合成绿色纤维等三大类。植物绿色纤维如玉米纤维、棉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植物蛋白纤维、石棉等天然纤维。以竹纤维为例,它是用物理的方法,经过多道工序从竹竿中直接提取的原生纤维,与经过化学提取方法而形成的再生纤维素竹纤维不同。竹纤维在显微镜下观看,有很多沟槽,空隙较大,与苎麻纤维截面类似,因此这种特点形成了竹纤维透气性、吸水性强、染色习性好等特点,是制作夏季凉席,T恤衫,毛巾,袜子等良好的面料选择。

动物绿色纤维包括牛奶丝、蜘蛛丝和甲壳素纤维等。以蜘蛛丝为例,它是一种特殊的蛋白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基本单元组成是氨基酸,直接从蜘蛛上提取,进行加工合成,具有高强度,韧性大,弹性好等特点,有其他纤维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可以降解和回收,在防弹衣,降落伞等军事及民用防护领域得到了应用。

合成绿色纤维如聚乳酸纤维、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具有弹性,悬垂性、吸湿性、透气性、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等特点,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废弃的材料埋入土壤中2-3年就会开始分解,与其他的废弃物一起掩埋,几个月就会消失,并且降解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公害物质,因此它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关注,使用度大大增加,被誉为新一代环保型聚酯合成纤维。

绿色纤维和面料的发展与使用,使生态服装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二、生态服装设计

许多品牌受在日本发生的海啸影响,纷纷都以减碳和天然为设计诉求。生态绿色服装设计环节首先应遵循“5R+1D”设计理念。即为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循环再生(Recycle)、环保选购(Reevaluate)和降解(Degradable)而设计。生态服装设计要求设计者从一开始就注重在各个方面将对于人本身和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达到最低。减量即在预算条件下通过降低成本,降低污染,减少服装材料的使用,结构从简等。再利用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服装整体的再利用,即服装整体有能够重构,使用的价值,另一种方式为服装零部件,配件的再利用,如纽扣,拉链,缝花等。循环再生则为产品最终可以原料回收再利用,材料可分离与再生降解,现如今快时尚品牌瑞典H&M时装公司在全球连锁店发起回收旧衣服的行动,旨在宣传低碳理念,减少纺织品浪费循环利用的目的,最大程度达到面料纤维再生,实现了生态服装,绿色服装的生产。环保选购是在服装销售阶段,通过logo,包装等外化的可见的标志从而指导消费者建立选购生态环保服装的消费观念,如无印良品品牌,无数环保主义者都将其作为购物首选,并将其理念奉为生活“圣经”。通过购买无印良品的产品,消费者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其注重呈现产品质地,包装力求简单朴素的概念,只用省略漂白过程的淡褐色纸张做标签与包装商品,如图1。在产品形象上追求极简自然的生活方式,而在包装上也使用绿色原材料,真正达到纯天然环保设计理念,创造良好的品牌价值,形成了美学意识独具一格的商品群。而降解环节则是在指导设计师们从面料选择到零部件的材料选择,都要选择利于回收,可降解的材料,在衣服被废弃的情况下服装也可以快速降解掉,不产生污染。

图1 无印良品品牌包装标签

(一)生态服装款式设计

基于“5R+1D”设计理念,在设计生态服装款式时,应该追求自然,简洁之感。在款式上多选用H型,A型等为基本造型,不强调胸腰差,不突出人体曲线,摒弃繁琐的设计和装饰,线条应流畅自然,表达设计者和穿着者对于恬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生态服装面料选择

服装的面料是服装三大要素之一,对于表达服装整体风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选择生态服装的面料时,绿色纤维是首选,棉、麻、丝、毛这些天然纤维能够增加服装的自然之感,同时使用新型合成绿色纤维等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给穿着者和环境提供了绿色保障,而在环保呼声极高的形势下,许多设计师或机构直接将经过处理的鱼皮、树皮、树叶及花朵等一些天然材料做出观赏性和创意性的服装表达对于环保理念的倡导和支持。

(三)生态服装色彩选择

服装的色彩是最直观传达给人服装风格的因素,黑色沉稳,红色炽热,白色宁静,生态设计除了要求染色工序的环保性外,还强调色彩的情感性和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的差异性,不触犯民族对于颜色的禁忌,给人传递积极的色彩表达,因此在选择生态服装的色彩时,应选用绿色、蓝色、白色等这样自然,给人以放松愉悦状态的颜色。

(四)生态服装工艺处理

生态服装设计之后就进入了加工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在使用生产材料与化学产品方面要达到生态环保之外,还要求在最后服装质量检验环节对服装的元素含量及指标进行检测和控制,要符合国家一系列标准,在最后一道关卡做好保障,真正实现无污染的绿色生态服装。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祟尚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呼唤,现代设计想要创新要使设计理念与面料发展相统一,生态服装与绿色设计已经成为在国际大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自然,舒适简单的名词代表了无数消费者心中的向往。因此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型服装面料将会问世,提高着人们的服装质量,改变着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固有观念,而人们的需求同时在促进服装产业的不断进步和面料创新,开发绿色纤维与生态服装任重而道远,绿色纤维和生态服装必将成为纺织行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领导21世纪服装纺织品市场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刘艳,凌珊,刘洪波.绿色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探讨[J].天津纺织科技,2013(01):50-52.

[2]吴春胜.绿色服装设计的材料选择[J].江苏丝绸,2004(01):39-41.

[3]王小月.服装生命―服装生态系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